CN200965235Y - 气体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体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0965235Y CN200965235Y CN 200620137188 CN200620137188U CN200965235Y CN 200965235 Y CN200965235 Y CN 200965235Y CN 200620137188 CN200620137188 CN 200620137188 CN 200620137188 U CN200620137188 U CN 200620137188U CN 200965235 Y CN200965235 Y CN 20096523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combustion furnace
- gas access
- combustion
- bur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cineration Of Waste (AREA)
- Combustion Of Fluid Fue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体燃烧装置,包括带有蓄热层的第一燃烧炉,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燃烧炉,所述第一燃烧炉和第二燃烧炉通过烟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入口;所述第二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出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废气充分燃烧的燃烧装置。避免采用现有技术的上燃式或中燃式燃烧装置存在的燃烧流程短、燃烧不充分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化行业或以煤为原料的化工行业,特别是化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多种热焓较低的废气。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燃烧装置大多为采用上燃式或中燃式的燃烧装置。这样废气就从燃烧装置的上部或中部进入燃烧装置中,在燃烧装置的上部或中部进行燃烧,然后从下部导出进入后续的换热装置进行生产蒸汽或其他用途。现有技术中上燃式或中燃式的燃烧装置的中部均安装有蓄热层以保证更好的燃烧效果,这样采用现有的上燃式或中燃式燃烧装置往往存在着燃烧流程短、燃烧不充分、废气中夹带的粉尘等现象,很容易积聚在蓄热层并且不易排除。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采用上燃式或中燃式燃烧装置存在的燃烧流程短、燃烧不充分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使废气充分燃烧的燃烧装置。避免采用现有技术的上燃式或中燃式燃烧装置存在的燃烧流程短、燃烧不充分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燃烧装置,包括带有蓄热层的第一燃烧炉,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燃烧炉,所述第一燃烧炉和第二燃烧炉通过烟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入口;所述第二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出口。
优选地,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蓄热层以下位置。
优选地,所述气体入口具体为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气体入口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气体入口为高热值气体入口;所述第二气体入口为低热值气体入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同一高度的侧壁上错开一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错开一定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通道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一燃烧炉在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二燃烧炉在底部设置第二排污管。
优选地,所述烟气通道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和所述第二燃烧炉之间,并且所述烟气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蓄热层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烟气通道切线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和所述第二燃烧炉之间,并且所述烟气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蓄热层的位置。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炉的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燃烧炉侧壁的底部。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燃烧装置废气进入第一燃烧室燃烧后,又通过烟气通道进入第二燃烧室进行燃烧,这样就延长燃烧流程,使燃烧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采用了第一燃烧室的空气入口位于第一燃烧室的侧壁下部,低于蓄热层位置。废气通过空气入口进入第一燃烧室,在上升过程中通过蓄热层,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粉尘进入第二燃烧室,经过第二燃烧室燃烧后的气体通过空气出口排除时粉尘的很少,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第二燃烧室空气出口位于第二燃烧室的侧壁底部,这样烟气在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内以倒U型流动,可有效排除废气中夹带的粉尘,实现对能源的再次循环使用,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在第一燃烧炉和第二燃烧炉底部均设置排污管,降落在第一燃烧炉和第二燃烧炉底部的粉尘可以通过排污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燃烧装置,避免了采用现有技术的上燃式或中燃式燃烧装置存在的燃烧流程短、燃烧不充分问题。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使用过程,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燃烧装置。
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燃烧装置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燃烧装置包括第一燃烧炉1和第二燃烧炉2。所述第一燃烧炉1包括第一燃烧室14、放置在第一燃烧炉1内部的蓄热层11以及设置在第一燃烧炉1侧壁上气体入口12。所述第二燃烧炉2包括第二燃烧室22以及设置在第二燃烧炉2侧壁上的气体出口21。所述第一燃烧炉1和第二燃烧炉2通过烟气通道3连接。
所述蓄热层11可以采用格子砖式排列、考柏式排列、裴蒂逊式排列、圆筒型排列或其他排列方式的结构。
为了处理在石化行业或以煤为原料的化工行业,特别是化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多种热焓较低的废气,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气体燃烧装置处理这些废气。
本实用新型燃烧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把上述的这些废气通过气体入口12进入第一燃烧炉1的第一燃烧室14燃烧后,经过燃烧后的废气通过蓄热层11后,又通过烟气通道3进入第二燃烧炉2的第二燃烧室22进行燃烧,经过二次燃烧的废气通过第二燃烧炉2侧壁上的气体出口21排出。
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使废气可以进行二次燃烧,这样就延长燃烧流程,使废气燃烧得更加充分。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体入口12位于所述蓄热层11以下位置。
由于烟气是从蓄热层11以下位置的气体入口12进入第一燃烧室14,当烟气通过蓄热层11时,废气中夹带的粉尘与蓄热层11发生碰撞下落至第一燃烧炉的底部。少量未能排出的粉尘带入第二燃烧炉2,进入第二燃烧室22后气体流速变慢,由于重力沉降到第二燃烧室22的底部。烟气通过第一燃烧炉及第二燃烧炉,进行了二次燃烧,燃烧流程长、燃烧充分。
在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基础上,还可以在第一燃烧室14的底部设置第一排污管13,在第二燃烧室22的底部设置第二排污管23。
这样,当废气中夹带的粉尘与蓄热层11发生碰撞下落至第一燃烧炉1的底部后就可以通过第一排污管13顺利排放到第一燃烧炉1外。当少量未能排出的粉尘带入第二燃烧炉2,进入第二燃烧室22后气体流速变慢,由于重力沉降到第二燃烧室22的底部后就可以通过第二排污管23顺利排放到第二燃烧炉2外。
由于废气的热焓不同,因此所需配给的空气量也不同。具体配比可以通过计算后确定,通过气体入口12的阀门调节气量大小。这样就可以考虑不同热值的废气分别通过不同的气体入口通道进入燃烧室燃烧。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体入口12具体为第一气体入口12a和第二气体入口12b。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a为高热值气体入口。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为低热值气体入口。由于低热值废气所需空气配比大于高热值废气所需空气的配比,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a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的横截面。
为了便于实际操作,优选方式可以采用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a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的同一高度的侧壁上,相互错开一定角度。
优选方式还可以采用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a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相互错开一定角度。
优选方式还可以采用所述第一气体入口12a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第一气体入口12a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12b通道相互垂直设置。
为了适应不同热值的废气所需不同的配空气量,气体入口12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多个。具体气体入口12采用其他多数个的情况,原理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根据废气具体热值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空气配比的多个气体入口,因此使得废气在第一燃烧炉中的燃烧更加充分。不同气体入口采用相互错开布置在所述第一燃烧炉侧壁上,可以避免各个气体入口管路的干扰,方便操作人员连接气体入口管路。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所述第二燃烧炉的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燃烧炉侧壁的底部。这样烟气在本实用新型的燃烧装置内以倒U型流动,可更加有效排除废气中夹带的粉尘。
参见图2至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方式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方式俯视图。
烟气通道3可以切线方式安装或垂直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和所述第二燃烧炉2之间。
图1和图4的烟气通道3是以垂直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和所述第二燃烧炉2之间。
图2和图3的烟气通道3是以切线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和所述第二燃烧炉2之间。
图1和图2的第一气体入口12a和第二气体入口12b是分别以垂直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侧壁上。
图3和图4的第一气体入口12a和第二气体入口12b是分别以切线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方式是所述烟气通道3位置高于所述蓄热层11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蓄热层11还可以以垂直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1底部,考虑到粉尘等杂志的排放问题,所述排污管13设置2个,分别设置在所述蓄热层11的两侧。
当废气中夹杂的粉尘含量比较高时,采用烟气通道3和气体入口12采用切线安装方式,除尘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第一燃烧炉1和第二燃烧炉2优选情况下,均安装有多个防爆装置(图中未标出)以保证安全生产。
由于防爆装置是化工企业常用的设备,为现有技术,具体安装方式和安装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体燃烧装置,包括带有蓄热层的第一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燃烧炉,所述第一燃烧炉和第二燃烧炉通过烟气通道连接;所述第一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入口;所述第二燃烧炉在侧壁上设置气体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位于所述蓄热层以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具体为第一气体入口和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第一气体入口的横截面小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的横截面;所述第一气体入口为高热值气体入口;所述第二气体入口为低热值气体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同一高度的侧壁上错开一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错开一定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在所述第一燃烧炉的不同高度的侧壁上,并且第一气体入口和所述第二气体入口通道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燃烧炉在底部设置第一排污口,所述第二燃烧炉在底部设置第二排污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通道垂直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和所述第二燃烧炉之间,并且所述烟气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蓄热层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通道切线方式安装在所述第一燃烧炉和所述第二燃烧炉之间,并且所述烟气通道位置高于所述蓄热层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气体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燃烧炉的气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燃烧炉侧壁的底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37188 CN200965235Y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气体燃烧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20137188 CN200965235Y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气体燃烧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0965235Y true CN200965235Y (zh) | 2007-10-24 |
Family
ID=38869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2013718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65235Y (zh) | 2006-10-13 | 2006-10-13 | 气体燃烧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0965235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3919A (zh) * | 2011-08-01 | 2013-02-0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 |
CN104930522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 | 多相立式高温悬浮燃烧无害化焚烧锅炉 |
-
2006
- 2006-10-13 CN CN 200620137188 patent/CN20096523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13919A (zh) * | 2011-08-01 | 2013-02-06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 |
CN102913919B (zh) * | 2011-08-01 | 2014-10-22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 |
CN104930522A (zh) * | 2015-06-24 | 2015-09-23 | 山东华源锅炉有限公司 | 多相立式高温悬浮燃烧无害化焚烧锅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88101563A (zh) | 双流化床式锅炉 | |
CN202191805U (zh) | 一种挡板式火花捕集器 | |
CN105823074A (zh) | 氮氧化物零排放富氧节能燃烧系统 | |
CN102407070A (zh) | 一种烟气余热回收利用与除尘净化复合型设备 | |
CN111013340A (zh) | 一种烟气处理用快速降温脱白系统 | |
CN200965235Y (zh) | 气体燃烧装置 | |
CN101050388A (zh) | 新型造气炉吹风气回收系统和利用该系统的新工艺 | |
CN101210778A (zh) | 一种新型节能换热压缩器 | |
CN201470301U (zh) | 一种高压无阻螺旋除尘脱硫净化装置 | |
CN201389423Y (zh) |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烟气脱硫除尘塔 | |
CN219462809U (zh) | 一种用于含涉爆颗粒物有机废气的处理装置 | |
CN2774621Y (zh) | 斜板式惯性除尘器 | |
CN1844822A (zh) | 能同时回收余热和脱除污染物的废气处理装置 | |
CN218307220U (zh) | 一种工业烟气低浓度二氧化硫固化装置 | |
CN102679556A (zh) | 燃水煤浆锅炉尾部受热面结构组件 | |
CN103471073B (zh) | 具有多个立式模块的余热锅炉 | |
CN1176320C (zh) | 带扇形均风板的链条锅炉配风系统 | |
CN202315565U (zh) | 高效陶瓷除尘器 | |
CN2788088Y (zh) | 烟火管外循环多回程锅炉 | |
CN113654084A (zh) | 兰炭取暖炉 | |
CN209193912U (zh) | 一种荒煤气除尘及焦油回收设备 | |
CN200955902Y (zh) | 采用冷煤气或热煤气的内外加热式工业竖窑 | |
CN201740409U (zh) | 一种从闭式电石炉尾气中回收余热的装置 | |
CN201706482U (zh) | 一种锅炉改烧谷壳实用装置 | |
CN2565524Y (zh) | 消烟脱硫除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1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