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48839Y - 摩托车防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防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0948839Y
CN200948839Y CN 200620104055 CN200620104055U CN200948839Y CN 200948839 Y CN200948839 Y CN 200948839Y CN 200620104055 CN200620104055 CN 200620104055 CN 200620104055 U CN200620104055 U CN 200620104055U CN 200948839 Y CN200948839 Y CN 20094883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ike
transmission
links
turning
forc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201040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锦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 2006201040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094883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094883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094883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防翻装置,在摩托车前部设置撞击部,至少一个能将撞击部所受撞击力向后传递的传动件与撞击部相连,用于将摩托车下拉的杠杆系统的一端与摩托车后部相连,所述杠杆系统的另一端与传动件关联。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可反复使用,无需让车手佩戴任何附加物,自动化程度高,保护范围广、效果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摩托车防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的保护装置,属于机械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摩托车因它的轻便快捷,价格较低又易学易操控而普及面仅次于自行车,已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然而,摩托车对于乘车者来说,人们常说是“肉包铁”,因它在行驶中稳定性差,一旦与其它物体相碰撞,就必定摔倒,轻则伤筋动骨,重则车毁人亡。我国因摩托车事故而死亡的人数每年都在数万人以上,相当于一小时内就有数人死亡。它已成为所有交通工具中隐患最大的杀手。
目前有已有保护摩托车乘员的实用新型,例如日本本田公司采用的摩托车安全气囊保护装置,它和汽车气囊的原理相同,是在摩托车撞击物体后弹开气囊,从而实现保护乘车者的安全;还有背心式气囊结构,乘车者背上救生衣般的大背心,当摩托车手摔到时,通过背心里的传感器和微电脑控制气囊打开;第三种是头盔式气囊,也是在车手摔到时打开气囊,保护头部不会受伤。以上三种技术方案最大的问题是成本特别高昂,如第一种气囊结构,它现在已投放美国市场,但价格高达1.9万美元,已相当于一辆中高级轿车,而且保护乘车者的范围还仅只限于前方。第二种结构除了价格高昂外,还给车手带来了麻烦,身上背个大背心,摩托车手会因为麻烦而不愿意使用;第三种则与现如今使用的头盔的实际效果差别不大,保护面太小。
又如名为摩托车的支撑装置中国专利(专利号为:CN01275533.8)公开了一种摩托车防倒、防摔的支撑装置,它由上下支撑杆和连接于上下支撑杆间的调距螺母组成,该支撑装置通过固定螺母对称地连接在摩托车后轴的两侧,在下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有一支撑托,该支撑托由一万向节和底面与地面平行的板组成。该支撑装置装卸方便,长短可调,可适用于各种型号的摩托车,但这仅仅是防止其翻倒的装置,其自动化程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可反复使用,无需让车手佩戴任何附加物,自动化程度高,保护范围更大、效果好的摩托车,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托车前部设有撞击部,至少一个能将撞击部所受撞击力向后传递的传动件与撞击部相连,用于将摩托车下拉的杠杆系统的一端与摩托车后部相连,所述杠杆系统的另一端与传动件关联。摩托车前部还可设有用于感应前方障碍物的传感器,传感器连有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有可上弹的防前翻挡板,所述的防前翻挡板竖设于摩托车前部。作为优选,一端与控制器相连的动连接杆的另一端与防前翻挡板的卡位部相配合,所述的防前翻挡板竖设于摩托车前部,防前翻挡板与上弹弹簧相连。设于摩托车前方的感应障碍物的传感器可为光电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等,当传感器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时立即发出信号,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的信号后立即控制与之相连的动连接杆,动连接杆在控制器的驱动下其一端与防前翻挡板的卡位部脱离,防前翻挡板在上弹弹簧的作用下迅速上弹,从而阻挡人向前飞出。传感器感应前方障碍物的距离跟据车速而设定,一般只有在车速较高时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才较为显著,因此传感器感应障碍物而发出信号的距离在1-4米,常规来讲感应距离最好为0.5-1.5米,这主要是考虑摩托车的车速,在设置这个数值时要对人的反应速度和车速综合考虑,要求行车时不发生误动作又能及时启动保护装置。当防前翻挡板的上弹弹簧被压缩时,由于动连杆的一端将防前翻挡板卡牢,防前翻挡板所占的空间不大,装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摩托车不会影响摩托车手的使用,当其上弹时其阻挡面积较大,能较好地阻止人的外翻,所述的传感器可采用红外探头。作为优选,摩托车的两侧设有防侧摔支撑连杆。在摩托车的两端设置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可以防止摩托车的侧倒,保护更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前翻挡板两侧设有缓冲弹簧。由于防前翻挡板在挡人时和人的作用力较大,在摩托车和挡板连接的两侧设置缓冲弹簧可以很好地缓冲人和挡板的作用力了,当人和挡板接触时弹簧可以使得防前翻挡板前后晃动,同时两侧的缓冲弹簧可以较好地支撑挡板,缓冲弹簧和上弹弹簧基本垂直,所述的缓冲弹簧可以是一支也可以多只。
在摩托车高速行驶的时候人的两侧腿部可能遇到障碍物,作为优选,所述的摩托车两侧设有感应两侧障碍物的传感器,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设在摩托车两侧的传感器主要是用来探测摩托车前方偏左或偏右处障碍物的,传感器也可以在后方偏左偏右处安装的。装在两侧腿附近时,注意防止人腿造成的传感器的误动作,故安装的地点要合适,但这些与摩托车自身的结构有很大关系,这对于普通技术人员而言经过有限次的试验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有障碍物,安装在两侧的传感器就会感应到,传感器将信号传给与之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连杆将摩托车的防前翻挡板和支撑杆打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摩托车上设有侧向弹出的防侧摔支撑杆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于摩托车上,另一端关联设于防侧摔支撑杆上,所述的防侧摔支撑杆上设有锁定装置,动连接杆上有与锁定装置配合的卡部。所述的关联即可以是物理连接,也可是仅仅相接触。防侧摔支撑杆不作用时,防侧摔支撑杆通过设于其上的锁定装置与动连接杆上的卡部配合锁定,此时弹簧被压缩,其占用的空间较小,当控制器接收到传感器信号时,即开始作用将动连接杆上的卡部和锁定装置的锁定解除,这时由于弹簧的弹力将防侧摔支撑杆侧向弹出,这样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的效果就得以体现。
作为优选,所述的动连接杆上设有收紧钩,所述的防侧摔支撑杆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连杆上设有与收紧钩相配的卡钩。由于可能在摩托车的两侧设置多个防侧摔的支撑杆,需要用不同的卡部和锁定装置来锁定每个防侧摔的支撑杆,这样的结构较为复杂,将摩托车的同侧不同的防侧摔支撑杆用连杆连接,将本来可设置在防侧摔支撑杆上的锁定装置设在连接杆上,通过连接杆上的锁定装置与动连接杆上的卡钩配合来锁定各个防侧摔支撑杆,动连接杆在被驱动时和连杆的卡钩的锁定被打开,防侧摔支撑杆在弹簧的作用下弹开。所述的锁定装置可以是设置在防侧摔支撑杆上的卡套,卡套可以通过与卡钩的配合来锁定。
作为优选,所述的控制器为电磁铁,电磁铁的作用范围内设有推动或拉动动连接杆的动连接杆触发板。控制器的选择有多种,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将控制器制作成电磁铁,在电磁铁通电时吸引动连接杆触发板,动杆连接杆触发板在电磁铁的吸引下移动使得动连接杆打开多个保护装置,这样使得各个保护装置的开启一致性较好,所述动连接杆触发板和动连接杆可以是一体式连接也可以是分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侧摔支撑杆,为可伸缩或折叠的。一种方案是把下支撑脚往上折叠在上支撑杆上面,在支撑状态时它依靠自身重力自由落下支撑地面;也可将下支撑脚向内折叠;也可以将下支撑脚通过防侧摔支撑杆的连杆联结,把支撑连杆往里面扳进和防侧摔支撑收紧钩开关勾牢,折叠得部分通过弹簧的作用,向外弹出,防侧摔支撑杆也可以上端为套筒,下端为伸缩脚,防侧摔支撑杆可以把下支撑脚缩在套筒里面,伸出时,下支撑脚从套筒里向外伸展,在支撑摩托车时,支撑脚受力撑住它不向下侧翻,该下支撑脚在向下伸展后有一挡住它回缩的挡块,上述的伸出动作都可以采用弹簧来实现。
作为优选,传动件和动连杆触发板关联。当撞击部受力后,经传动件使得连杆触发板位移,从而使防前翻挡板和防侧翻支撑机构弹出,这是防止传感器失灵做的保险开关了。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侧翻支撑杆和防前翻挡板通过液压装置来作用。用液压来代替弹簧,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作用更可靠,缓冲力和承重力更大。
摩托车在车头部撞击障碍物的时候,摩托车突然减速,这时摩托车极有可能后部向前翻出,造成摩托车的翻跟斗,在摩托车前部设置撞击部,至少一个能将撞击部所受撞击力向后传递的传动件与撞击部相连,用于将摩托车下拉的杠杆系统的一端与摩托车后部相连,所述杠杆系统的另一端与传动件关联。撞击部可以是若干根设于摩托车前轮附近的杆,所述的杆首先和障碍物相撞,撞击力使得撞击部剧烈变形,和撞击部相连的传动件将撞击部所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力向后传递,在传动件的末端设置杠杆系统,杠杆系统和传动件关联的一端接受传动件传来的撞击力,杠杆系统将传动件传来的力转化为下拉摩托车的后端的力,所述杠杆系统的另一端与传动件的关联,可以是一体式的关联也可分体式的关联,所述的杠杆系统的作用是将水平方向的撞击力转化为下拉力,这种功能是很容易实现的,只需利用杠杆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即可完成,所述的杠杆也可是弯曲的。所述的撞击部应该有一定的倾斜角,使得所受撞击力尽可能有向下的分量,所述的向下拉摩托车的力的支点最好设置在摩托车的下方。另外,也可使下拉杆和后轮关联,当控制器打开保护装置的同时,后轮的转动可以带动下拉杆往下拉。
由于撞击部所受的撞击力太大,其传递的力可能方向不确定,杠杆系统所利用的动力源不确定,最终导致下拉摩托车后部的力量较小,作为优选,所述的撞击部的一端与设于前轮上的固定板相连,所述的传动件上设有导向套。撞击部与前轮上的固定板相连,传动件设在光滑的套中,导向套将撞击部所受的撞击力最大可能地集中于杠杆系统末端的受力方向上,这样下拉摩托车的力就能达到较大。
所述的撞击部的上部前倾,所述的杠杆系统由与传动件关联的受力杆、与受力杆相连的传力部,以及与传力杆相连的下拉部组成,所述的受力杆和下拉杆为杠杆,受力杆和下拉杆的支点固设于摩托车上,受力杆和下拉杆的支点最好在摩托车下部。所述的撞击部优选为弧状。弧状使得其接受撞击的部位更大。
所述的下拉杆的支点设于摩托车后轮侧边的支架上,下拉杆与摩托车后部的连接点设于原保险杆的螺钉支点上。有了这个保护装置,原保险杆就可以省去了;摩托车的两侧的下拉杆也可穿过座位下面而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针对摩托车稳定性差的特点,经过实用新型人多年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实现了摩托车安全防摔防撞的保护装置。该摩托车安全保护装置的功效主要分为三部分:1、用于检测正面和侧面的探测器:当摩托车在高速行驶中(只有高速行驶中发生意外才会使摩托车失控),如发现有物体出现在前方或侧面,传感器就将信号传送给电磁铁,由电磁铁推动其它保护装置工作2、防止摩托车向前翻滚的撞击连杆和防止人向前翻出的挡身板:当摩托车在高速行驶中突然撞击物体时,必然会因巨大的惯性力而使人或车向前翻,有了此结构就能防止此事故的发生3、当摩托车侧翻时用于支撑车身和人不会倒地的支撑装置:摩托车因是两轮的,发生碰撞后由于前保护机构的作用不能往前翻,那就必定会向两侧倒。此结构能在事故发生时由该防侧翻机构保护摩托车和人不会摔到在地,真正实现伤亡发生在萌芽状态中就把它消灭。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成本低,可反复使用,无需让车手佩戴任何附加物,自动化程度高,保护范围广、效果好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反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图1中的正面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图2中的C向受力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1中的B向锁定装置的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摩托车的前轮附近设有撞击部10,撞击部10上端连有传动件8,撞击部10的下端连在连接板9上,传动件8和设置在车身上的杠杆系统相关联,所述的关联为分体式关联,即两者不接触,传动件8设于导向套中,导套光滑,当传动件8受到力的作用时,猛烈撞击杠杆系统的关联端,就可使受力杆绕着支点22转动,受力杆的转动使得传力部23向左运动,传力部23带动下拉杆24绕着支点25转动,下拉杆25转动时就产生下拉摩托车后部的力,使得摩托车不前翻。摩托车的传力部23还和卡钩4关联,传力部23向右运动时使得连杆3被打开从而向外张开。在传动件21的上方设置有红外线传感器11,它连接控制着设于动连接杆13上的控制器16,控制器16为一电磁铁,如图2所示,电磁铁的前方设置有动连接杆触板17,电磁铁在接收到传感器16发出的信号时将动连接杆触板17向后吸引,连接杆触板17将动连接杆12向右移动,动连接杆12的末端与防前翻挡板27的卡位部28相卡牢,卡牢时防前翻挡板6压缩弹簧,其所占的空间较小,当动连接杆向右运动时打开锁定,弹簧使得防前翻挡板6弹起。防前翻挡板6的下端和摩托车身采用弹簧相连,弹簧夹住防前翻挡板6的两侧,摩托车的两侧还分别设有两个防侧摔支撑杆1,如附图3所示,用弹簧连接防侧摔支撑杆1和摩托车身,防侧摔支撑杆1的下端有支撑脚,支撑脚和防侧摔支撑杆1铰接,这样在防侧摔支撑杆1不起支撑作用的时候,能够较好节省空间,同时在两个摩托车的同侧的防侧摔支撑杆上设置一个连杆3,连杆3将两防侧摔支撑杆连为一体,连杆3上设有与锁定装置15配合的卡钩4,同时连杆3上还设有接触式传感器5,所述的接触式的传感器5在检测到两侧障碍物的时候就会发出信号给控制器16,打开摩托车保护装置。
当摩托车在40码以上的速度行驶中,摩托车上的车速传感器开关导通,此时如果前方2米内或侧面30厘米内发现有物体出现,那么传感器则会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6,由电磁铁推动连杆触发板17,连杆触发板17则推动动连接杆13,同时拉动锁定装置15,使得卡钩4的锁定解除,防侧摔支撑杆1所关联的弹簧将其侧向弹开,动连接杆13在运动同时松开与防前翻档板的卡位部28,从而使防前翻挡板6向上弹起挡住人体不向前飞出,使人定位在摩托车上面。当摩托车向一侧倾到时,由防侧摔支撑杆1支撑摩托车不往下倾到,从而防止了乘车人摔出车外。摩托车如40码以上车速时因故侧翻,在侧翻到一定角度后就会导通防侧摔支撑接触式的传感器5,从而通过控制器16的作用打开对防前翻挡板6的锁定,同时弹开防前翻挡板6、防侧摔支撑杆1,使摩托车不会侧到。为防止摩托车超高速行驶撞击物体后,后车身向前翻身的危险,在前轮安装了由固定板9固定的撞击部10,当撞击部10碰撞物体后由传动件21推动杠杆系统,使下拉杆通过支点25在拉力的扭转下给后车身一个向下拉的作用力,撞击力越大,向下拉的作用力也越大,由此保证了后车身不会向前翻滚。同时,杠杆系统的受力部还联动连杆3和动连接杆13,即它可同时打开防前翻、和防摩托车前翻以及侧翻的保护装置。
实施例2: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的防侧摔支撑杆1的下端设有可伸缩支脚,可伸缩支脚通过弹簧和防侧摔支撑杆1连接,当防侧摔支撑杆1被侧向弹开时,可伸缩支脚被弹簧弹出支撑在地面上,防侧摔支撑杆1上还设有若干防止可伸缩支脚回位的卡条。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摩托车前部设有撞击部,至少一个能将撞击部所受撞击力向后传递的传动件与撞击部相连,用于将摩托车下拉的杠杆系统的一端与摩托车后部相连,所述杠杆系统的另一端与传动件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击部的一端与设于前轮上的固定板相连,所述的传动件上设有导向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系统下拉的支点设于摩托车下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击部的上部前倾,所述的杠杆系统由与传动件关联的受力杆、与受力杆相连的传力部,以及与传力杆相连的下拉部组成,所述的受力杆和下拉杆为杠杆,受力杆和下拉杆的支点固设于摩托车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拉杆的支点设于摩托车后轮侧边的支架上,下拉杆与摩托车后部的连接点设于原保险杆的螺钉支点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击部为弧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防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撞击部的上部前倾,所述的杠杆系统由与传动件关联的受力杆、与受力杆相连的传力部,以及与传力杆相连的下拉部组成,所述的受力杆和下拉杆为杠杆,受力杆和下拉杆的支点固设于摩托车上。
CN 200620104055 2006-05-29 2006-05-29 摩托车防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883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04055 CN200948839Y (zh) 2006-05-29 2006-05-29 摩托车防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620104055 CN200948839Y (zh) 2006-05-29 2006-05-29 摩托车防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0948839Y true CN200948839Y (zh) 2007-09-19

Family

ID=38891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62010405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0948839Y (zh) 2006-05-29 2006-05-29 摩托车防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094883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6515A (zh) * 2020-03-16 2020-05-22 永康市华格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滑板车缓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TWI696568B (zh) * 2019-04-12 2020-06-21 何春達 機車踏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96568B (zh) * 2019-04-12 2020-06-21 何春達 機車踏桿
CN111186515A (zh) * 2020-03-16 2020-05-22 永康市华格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滑板车缓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873579Y (zh) 汽车碰撞缓冲保护装置
NO742843L (zh)
CN206734229U (zh) 保险杠前伸式汽车液压缓冲自动防撞安全装置
GB2104464A (en) Stabilising two-wheeled vehicles
CZ20014025A3 (cs) Uspořádání přední kapoty
CN109457606A (zh) 一种具有多重缓冲结构的桥梁用防撞护栏
CN2799330Y (zh) 具有自动伸出防撞装置的轿车
GB2321624A (en) Bumper assembly with forwardly displaceable lower portion
CN100463820C (zh) 摩托车保护装置
CN102264595A (zh) 雪地车车架
CN200948839Y (zh) 摩托车防翻装置
CN1605508A (zh) 行人碰撞保护装置
CN2908299Y (zh) 摩托车保护装置
CN206704143U (zh) 一种用于提高商用车碰撞安全性的主动控制装置
CN108556779B (zh) 一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载货汽车
US20030025342A1 (en) Automobile protective system
CN110641595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平衡车
CN205087042U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后悬置机械减振系统
CN1478681A (zh) 汽车防碰撞自动化缓冲装置
CN111806608B (zh) 一种具有防侧翻车身机构的邮政快递车
CN210212636U (zh) 一种摩托车四连杆后减震机构
CN112810448B (zh) 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机构
CN208452847U (zh) 一种汽车安全座椅
KR20050032845A (ko) 충돌 전 확장된 완충 공간을 갖는 차량
CN2717768Y (zh) 汽车安全防护内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9

Termination date: 201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