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4029A - X射线源 - Google Patents

X射线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4029A
CN1994029A CNA2005800260192A CN200580026019A CN1994029A CN 1994029 A CN1994029 A CN 1994029A CN A2005800260192 A CNA2005800260192 A CN A2005800260192A CN 200580026019 A CN200580026019 A CN 200580026019A CN 1994029 A CN1994029 A CN 19940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substrate
ray
flat part
casing
ray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260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4029B (zh
Inventor
伊藤通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CN19940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40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40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40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GX-RAY TECHNIQUE
    • H05G1/00X-ray apparatus involving X-ray tubes; Circuits therefor
    • H05G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Landscapes

  • X-Ray Techniques (AREA)

Abstract

X射线源(1)具有:照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支撑对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电路基板(35、37)的电路基板固定器(49);在箱体(3)的内部使冷却风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电路基板固定器(49)固定在底板(3a)上,并且具有相向且相互连结的第1平板部(46)和第2平板部(48),并且呈山形结构,因此,使安装在第1平板部(46)上的电路基板(35)和安装在第2平板部(48)上的电路基板(37)相对于底板(3a)被稳定地固定。

Description

X射线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作微焦(micro-focus)X射线源的X射线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该技术领域的技术公知的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微焦X射线源。该微焦X射线源是如下类型的X射线源,即,其具有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撞击靶、使产生的X射线经由照射窗向外部照射的X射线管。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26343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这种微焦X射线源用于通过使X射线透过对象物,以非破坏的方式得到对象物的断面图像的CT扫描仪。至于如上所述CT扫描仪采用如下方式:在对象物的周围使X射线源圆周状地移动,同时,从各个方向向对象物照射X射线。如此,在边移动边使用X射线源的情况下,由于X射线源的电路基板受到振动,因而存在因振动导致电路基板产生断路的可能,使电路基板的寿命缩短。因此,作为如上所述的X射线源,为了尽量减小电路基板的振动,稳定地固定电路基板成了课题。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稳定地固定电路基板的X射线源。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特征在于,具有:具有X射线管并将从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向被检测体照射的X射线产生部;在内部收容控制部件的箱体;具有对该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电路基板;固定在箱体内,具有相向且相连结的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至少利用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来固定电路基板,并在箱体内支撑该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在箱体内部使冷却风在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
在该X射线源中,在箱体内,电路基板被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平板部(至少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所固定。该电路基板固定器,通过使相向状态的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相连结,来确保机械强度。也就是,将电路基板固定于具有机械强度的电路基板固定器上。
另外,优选将第1平板部的端部和第2平板部的端部相连结。通过使第1以及第2平板部在端部上连结,可得到电路基板固定器本身很高的机械强度。
另外,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的表面的延长面相交所成的角的内角,优选为锐角。利用平板部的上述位置关系,由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形成山形结构的电路基板固定器。
另外,箱体优选具有:具有使从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射出的照射窗的第1壁;在相对于第1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配置有冷却扇的第2壁;连结第1壁和第2壁,沿相对于第1平板部大致平行的方向设置的倾斜壁。
在该X射线源中,在第1平板部和倾斜壁之间形成有宽度大致一定的间隙,从冷却扇产生的冷却风在该间隙中流动。此时,由于间隙的宽度基本一定,因此,冷却风可以不间断地在间隙中流动,使冷却风在箱体内平稳地流动。
另外,本发明的X射线源具有向X射线产生部供给驱动电力的驱动电源部,可以将驱动电源部固定在电路基板固定器上,并配置于在箱体上设置的排气口附近。在此情况下,在驱动电源部的周围流动的冷却风从高温驱动电源部带走热量后,从驱动电源部附近的排气口快速向外部排出。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电路基板固定在确保了机械强度的电路基板固定器上,将电路基板确实地固定在箱体内,因此,可以抑制电路基板的断路和寿命的缩短。
通过形成山形结构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可以进一步提高电路基板固定器的机械强度。另外,可以将电路基板倾斜地收容在箱体内,从而可以实现箱体自身的小型化。
通过设置划分箱体的冷却风通路的倾斜壁,可以高效地对固定于电路基板固定器上的电路基板进行冷却,可以使电路基板的动作特性稳定。
通过将驱动电源部设置在排气口附近,可以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进行冷却,并可抑制因对驱动电源部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在箱体内循环而导致电路基板温度上升的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1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X射线产生部的剖面图。
图4是图1所示的X射线源的控制部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1、71    X射线源
3c       上壁(第1壁)
3b       侧壁(第2壁)
3、73    箱体
3j       开口(照射部)
3d       倾斜壁
3r、73r  排气口
5        X射线产生部
27       X射线管
35       第1电路基板
37       第2电路基板
39       驱动电源部
46       第1平板部
48       第2平板部
49       电路基板固定器
55a、77a 冷却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使说明容易理解,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构成要素尽可能添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其主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X射线源1是具有如下X射线管的形式的X射线源,即,使来自电子枪的电子撞击靶,并使产生的X射线经由照射窗向外部照射,例如,可以用作CT扫描仪中的X射线源。在该X射线源1的箱体3的内部容纳有,产生并照射X射线的X射线产生部5,和控制该X射线产生部5的控制部7。箱体3的内部空间由收容X射线产生部5的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容纳控制部7的控制部收容空间R2构成,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之间,设置有从箱体3的上部内壁向下方延伸的分隔壁15,从而划分为两空间R1和R2。
如图3的剖面图所示,X射线产生部5具有:固定在箱体3的底板3a上高压电源部17;从该高压电源部17接受电力供给并照射X射线的X射线管27;包围该X射线管27的一部分的金属筒(X射线管包围部)29。该高压电源部17具有:产生高电压的高压变压器19;倍增由高压变压器19产生的高电压,并供给至X射线管27的高压供给电路23;电连接高压变压器19和高压供给电路23的导线25a;电连接高压供给电路23和X射线管27的导线25b。而且,高压供给电路23和导线25a、25b模制在由电绝缘材料(例如,环氧树脂)构成的绝缘块21中,高压变压器19在绝缘块21的侧面被设置为向控制部7侧突出。利用这样的高压电源部17的结构,防止从施加高电压的高压供给电路23、导线25a、25b向外部的放电。
位于该高压电源部17上方的X射线管27是反射型靶类型的X射线管,具有:将棒状的阳极27b保持在绝缘状态、并将其收容的真空管部27a;容纳设置在棒状阳极27b的端部的靶27c的靶收容部27d;收容向靶27c的反射面射出电子线的电子枪27k的电子枪部27e。
该真空管部27a和靶收容部27d配置在同轴上,电子枪部27e的轴线相对于该轴线基本垂直。另外,棒状阳极27b的基端部作为高电压施加部27g从真空管部27a的下部向下方突出。
在该高电压施加部27g的下部电连接于插座33,插座33通过高压电源部17的导线25b与高压供给电路23电连接。利用如上结构,通过导线25b从高压供给电路23向X射线管27供给高电压。而且,在X射线管27接受高电压供给的状态下,如果电子枪部27e内的电子枪27k向靶27c出射电子,则会从靶27c产生X射线,该X射线从设置在靶收容部27d的开口部上的X射线照射窗27h照射。
而且,X射线管27为密封型,使其内部真空封闭。例如,在X射线管27上设置有未图示的排气管,通过该排气管将真空管部27a、靶收容部27d、以及电子枪部27e的内部抽成真空后,将排气管封闭,从而实现密封状态。
金属筒29被设置为从高压电源部1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并且被形成为包围X射线管27的圆筒形。为了高效地对从X射线管27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金属筒29由放热性优异的金属(例如,铝)来形成,并且在其周围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散热片29a。散热片29a被设置为在金属筒29的表面上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凸条部,是用来使金属筒29的表面积扩大的部分,可以高效地对由X射线管27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
在该金属筒29的前端面上形成有开口29j,从该开口29j插入X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在金属筒29的内部空间中注入有液态的电绝缘物质,即绝缘油31。而且,在X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和靶收容部27d之间形成有联接法兰盘27f;利用该联接法兰盘27f将X射线管27固定在金属筒29的前端面上;真空管部27a浸渍在绝缘油31中。通过采用该绝缘油31,X射线管27的真空管部27a被绝缘油31所包围,从而防止从X射线管27向外部放电。
下面,对控制部7进行说明。图4是该控制部7的剖面图。如图1以及图4所示,控制部7配置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内,具有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该第1电路基板35对由高压电源部17所产生并得到的电压,从高电压(例如160kV)到低电压(例如0V)进行控制。而且,第1电路基板35还进行对电子枪部27e中的电子放出的时间、管电压、管电流等的控制。第2电路基板37基于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对第1电路基板35的动作进行控制。驱动电源39是对从外部供给的电力进行AC/DC变换(或者DC/DC变换)的变换器,向上述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供给驱动电力的同时,向X射线产生部5的高压变压器19供给用于产生高电压的电力。而且,上述的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驱动电源部39、以及X射线产生部5优选由未图示的导线相互电连接。
由于在上述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上安装有很多的电子部件,因此,如果在边移动边使用该X射线源1时施加强振动,有时会产生电路断路。另外,当该基板等持续振动时,会缩短其寿命。因此,应该减少上述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在操作时所受到的振动,需要将其相对底板3a稳定且确实地进行固定。因此,在控制部7中,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内设置有由导热性金属(例如,铝)构成的电路基板固定器49,利用该电路基板固定器49来保持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
电路基板固定器49是通过将由热传导性金属构成的一片板状部件弯曲而形成的部件,具有:相对于底板3a倾斜地设置的第1平板部46;相对于底板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2平板部48;相对于底板3a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第3平板部50;相对于底部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4平板部52。第1平板部46和第2平板部48,分别沿着内角呈锐角α并相交的面而设置,第1平板部46沿着与后述箱体3的倾斜壁3d大致平行的方向而设置。在第1平板部46下方的底部45j和第4平板部52下方的底部47j与底板3a相接触的状态下,分别利用多个(例如3个)螺栓49a将该电路基板固定器49固定。
而且,第1平板部46具有用于安装第1电路基板35的第1安装面45a,第2平板部48具有用于安装第2电路基板37的第2安装面47b,第3平板部50具有用于安装其可电源部39的第3安装面47c。另外,上述安装面45a、47b、47c设置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外侧的面上。
如上所述,电路基板49通过形成为山形结构,可维持电路基板固定器49本身的机械强度,并且通过在底部45j、47j将多个位置与底板3a螺合,相对底板3a稳定固定。因此,可以使安装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上的电路基板35、37和驱动电源部39,相对底板3a稳定确认地固定。另外,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第1平板部46相对底板3a倾斜设置,因此,可保持倾斜而将第1电路基板35容纳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中,可减小X射线源1的高度方向的尺寸。
另外,在形成于第3平板部50下方的空间中收容高压电源部17的高压变压器19。
第1电路基板35通过垫片51沿着第1平板(plate)45的第1安装面45a进行安装。同样,第2电路基板37通过垫片51沿着第2平板47的第2安装面47b进行安装,驱动电源部39通过垫片51沿着第2平板47的第3安装面47c进行安装。
如上所述的X射线源1,在运转中,由于X射线管27发热,使X射线管27和金属筒29成为高温。X射线照射的输出越高,该X射线管27的发热越大,当X射线管27成为高温时,会对其他部件带来不良影响,同时,导致X射线管27本身的输出低下,因此,为了高效冷却X射线管27,必须高效冷却金属筒29。
因此,在该X射线源1中,如图1所示,将包含金属筒29的X射线产生部5容纳到箱体3的内部,在相对箱体3的底板3a垂直的方向竖起的侧壁(第2壁)3b上配置冷却扇单元55,通过使冷却风在箱体3内流动,对金属筒29进行空冷。
如图1和图4所示,该箱体3具有上壁(第1壁)3c,该上壁3c平行于底板3a而延伸,并且,设置有用于向外部射出并照射来自X射线管27的X射线的开口(照射部)3j。该开口3j设置在与X射线管27的照射窗27h对应的位置上,并使照射窗27h露出于外部。另外,在箱体3中,将连结上壁3c和侧壁3b的壁形成为倾斜壁3d。而且,同样也使连结与侧壁3b相向的侧壁3f和上壁3c的壁成为倾斜壁3e。相对上壁3c的倾斜壁3d和3e的倾斜角度可以相互不同,也可以相同。
冷却扇单元55设置在如上所述箱体3的侧壁3b上,具有以垂直于侧壁3b的轴线为中心而旋转的冷却扇55a。通过使冷却扇55a旋转,使空气从箱体3的外部向内部流动。冷却扇55a配置在X射线产生部5的附近,以使冷却风直接与X射线产生部5接触。
利用该冷却扇55a向箱体3的内部吸入的空气,作为冷却风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中流动,均匀接触金属筒29,并且在金属筒29的周围通过,同时向侧壁3f的方向流动。而且,通过金属筒29周围的冷却风,利用散热片29a导向,平稳地在水平方向上流动,并且,以充分的导热面积接触金属筒29,利用热传导从金属筒29高效地带走热量。其结果是,可以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冷却。利用金属筒29的冷却,处理从包围其中的X射线管27向金属筒29的热传导,由此,可高效地对X射线管27进行冷却。而且,金属筒29与冷却风均匀接触并被冷却,因此,可以抑制因X射线管27的温度不均导致的输出变动和输出低下。其后,使从金属筒29带走热量并温度上升的冷却风,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e上的排气口3k向外部排出。
此时,由于连结上壁3c和侧壁3b的壁为倾斜壁3d,因此,抑制冷却风的停止,可以实现在箱体3内的平稳的冷却风流动。其结果是,冷却风在金属筒29的周围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冷却。而且,通过使连结箱体3的上壁3c和侧壁3f的壁也同样形成为倾斜壁3e,有助于冷却风平稳流动。如上所述,在该X射线源1中,通过高效地对金属筒29进行冷却,可以高效地对X射线管27进行冷却,因此,使X射线源的高输出成为可能。
而且,X射线源1,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的侧壁3b的一部分上,具有与个人计算机等相连接的连接部(未图示),X射线源1通过该连接部进行与来自个人计算机等的有关控制信息等的信号输入输出。在除去底板3a的箱体3中,冷却扇单元55和连接部(未图示)与控制部7等电连接,因此,如果与箱体3的其他部位为另外的部件,则在X射线源1的保养等方面上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却扇单元55和连接部(未图示)被固定在底板3a上,并与控制部7电连接。
而且,在X射线源1的箱体3中形成有倾斜壁3d和倾斜壁3e,由此得到如下效果。在不具有该倾斜壁3d、3e的情况下,在上壁3c和侧壁3b、3f之间形成角部。在此,利用如上X射线源取得在使检查对象物倾斜状态下的透视图像的情况下,由于倾斜的检查对象物接触角部,使照射窗27h和检查对象物不能充分接近。相比之下,如果利用X射线源1,由于不存在角部,可以使检查对象物进一步接近照射窗27h。因此,可以得到放大率更大的检查对象物的透视图像。
另外,作为如上的X射线源1,如上所述,在控制部7的第1、第2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上安装有各种电子部件。为了使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必须对这些部件进行冷却。尤其是驱动电源部39,由于在进行AC/DC变换(或者DC/DC变换)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必须高效地进行冷却。
因而,箱体3上的分隔壁15,并不全完分隔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作为对金属筒29和控制部7之间进行分隔的部件,在分隔壁15的下方,设置有连通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的通风口59。如此,利用分隔壁15将金属筒29和控制部7之间分隔,因此,可以抑制在冷却金属筒29后成为高温的冷却风直接流入控制部收容空间R2。另外,由金属筒29产生的辐射热也被分隔壁15遮挡,可以抑制其直接传播到控制部7。其结果是,可以抑制控制部7的温度上升,并可以使控制部7的各电路基板35、37的动作稳定。与此同时,由于利用通风口59将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连通,因此,使由冷却扇55a产生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通风口59流入到控制部收容空间R2,从而可以利用该冷却风对控制部7进行冷却。
此时,通过通风口59并流入控制部收容空间R2的冷却风的一部分,向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外侧的通风空间R2b、R2c流入。通风空间R2b形成为第1平板部46与侧壁3b和倾斜壁3d之间的间隙,流入该通风空间R2b的冷却风在第1电路基板35的周围流动,由此对第1电路基板35进行冷却。此时,由于第1平板部46沿着大致平行于倾斜壁3d的方向设置,因此通风空间R2b成为宽度大致一定的空间。所以,在通风空间R2b内,冷却风不间断且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第1电路基板35进行冷却。其后,冷却风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d上的排气口3q,一部分被排出到外部,剩余的一部分在上壁3c和电路基板固定器49之间通过,并流入通风空间R2c。
另一方面,从通风口59向通风空间R2c流入的冷却风,从通风口59朝向设置在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参照图1和图2)的方向流动。该冷却风以充分的面积接触于驱动电源部39,并且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通过设置在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而排出到外部。如此,可以高效地对产生高热的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并使驱动电源部39的动作稳定。
另外,从通风空间R2b向通风空间R2c流入的冷却风,通过在第2电路基板37的周围流动而对第2电路基板37进行冷却,而且,在驱动电源部39的周围流动从而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之后,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e和侧壁3f上的排气口3r排出到外部。此时,由于利用倾斜壁3e连接箱体3的上壁3c和侧壁3f,因此在通风空间R2c内流动的冷却风沿着各壁3c、3e、3f不间断地流动,产生平稳的冷却风流动。而且,在通风空间R2c内流动的冷却风的一部分,通过设置在倾斜壁3e上部的排气口3s向外部排出。
由于该驱动电源部39产生高热,因此,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后的冷却风成为高温,但是,由于驱动电源部39位于排气口3r附近,因此,该高温的冷却风被快速地从排气口3r向外部排出。由此,由于驱动电源部39的周围的冷却风平稳地流动,可以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并且可以使驱动电源部39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而且,可以防止成为高温的冷却风向通风空间R2c、R2b逆流造成反而使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的温度上升,其结果,可以使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的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
而且,上述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是通过垫片51以距各安装面45a、47b、47c悬浮的状态被安装的,因此,冷却风可以在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的表面和背面双方上通过。因此,上述安装方法也有助于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的高效冷却。
在该控制部收容空间R2中,如图4所示,形成有被电路基板固定器49和底板3a包围的通道部R2a,该通道部R2a中也流入来自通风口59的冷却风。该通道部R2a,在冷却风通过通风口59而流入进来的方向(垂直于图4的纸面的方向)上延伸,因此,产生向通道部R2a集中的平稳的冷却风的流动。而且,在该通道部R2a内存在有从绝缘块21突出地设置的高压变压器19,因此,可以利用冷却风高效地除去由高压变压器19产生的高热,可以集中且高效地对高压变压器19进行冷却。其后,从高压变压器19带走热量并成为高温的冷却风,通过设置在箱体3的侧壁3g上的排气口3h(参照图1和图2)排出到外部。
而且,由于在通道部R2a中产生上述平稳的冷却风的流动,因此,也可以例如在第1安装面45a和第2安装面47b的相反侧的面上安装其他电路基板,并将该电路基板配置在通道部R2a中进行冷却。
另外,在第1电路基板35的部件中,功率晶体管61(参照图2)由于产生较大的热量,因此与第1电路基板35分离,贴紧并设置在高压电源部17和冷却扇单元55之间的金属制散热器63中。此时,功率晶体管61以未图示的导线与第1电路基板35电连接,从而发挥作为第1电路基板35的一个部件的功能。根据如上配置,散热器63受到来自冷却扇55a的冷却风从而被冷却,并间接地冷却密闭在散热器63中的功率晶体管61。如此,通过将产生特别大热量的部件远离电路基板本体单独地进行冷却,从而可以有效抑制控制部7的温度上升。
第2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X射线源的第2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X射线源71的电路基板固定器49由如下部分构成,即,由热传导性金属构成的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第1平板45具有,相对于底板3a倾斜设置的第1平板部46;第2平板47具有,相对于底板3a大致垂直地设置的第2平板部48,和相对底板3a大致平行地设置的第3平板部50,和相对于底板3a大致垂直设置的第4平板部52。
该第1平板45,以底部45j接触于底板3a的状态,被多个(例如3个)螺栓49a所固定;第2平板47,以底部47j接触于底板3a的状态,被多个(例如3个)螺栓49a所固定。而且,平板45、47的上端是以重叠的状态利用螺栓49b进行连接的。利用上述电路基板固定器49,也可以相对底板3a稳定且确实地对安装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上的电路基板35、37以及驱动电源部39进行固定。
另外,X射线源71,在箱体73的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具有不同于冷却扇单元55的另外的冷却扇单元77。该冷却扇单元77设置在,驱动电源部39附近处形成于侧壁3f上的排气口73r上,是用于将箱体73内部的空气向外部送出的排气型的单元。冷却扇单元77具有冷却扇77a和使冷却扇77a旋转的电动机77b,通过旋转冷却扇77a将箱体73内部的空气送出到外部。通过在位于驱动电源部39附近的排气口73r上设置冷却扇单元77,可以将因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而成为高温的冷却风,更快地向外部排出。
利用如上所述的X射线源71的结构,可以更高效地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并可以抑制对驱动电源部39进行冷却的冷却风向通风空间R2c、R2b逆流,从而造成反而使第1电路基板35和第2电路基板37的温度上升的情况的发生。其结果是,可以使第1电路基板35、第2电路基板37和驱动电源部39的各部件的动作特性稳定。
另外,在X射线源71中,利用冷却扇77a将箱体3内的空气向外部送出,由此,使箱体3内全部冷却风的流动加快,因而,可以高效地对X射线产生部5和控制部7进行冷却。
另外,也可以划分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在此情况下,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中分别设置冷却扇,但是也可以通过使冷却风在各个空间中集中地流动而集中地进行冷却。
而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不限定为螺合,也可以利用焊接或粘结固定在底板3a上。另外,电路基板固定器49可以固定在箱体3的底板3a以外的部分上,也可以固定于被固定在箱体3上的部件上。另外,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不限定为螺合,也可以利用焊接或粘结进行连结。电路基板固定器49也不限定为第1实施方式所述的1个部件,或者是如第2实施方式所述的组合第1平板45和第2平板47的2个部件,也可以组合更多的部件来形成。在此情况下,将由平板构成的多个部件相组合而形成电路基板固定器,由此还可以省略弯曲加工。另外,电路基板固定器49不限定为导热性金属,也可以是树脂。
另外,冷却扇55a不限定于配置在侧壁3b上,只要是使冷却风在电路基板固定器49的周围流动的位置,也可以设置在其他的部位上。例如,也可以是:在箱体3上设置通风口,在该通风口的附近且箱体3的内部设置冷却扇,由此,可以使冷却风在第1平板部45和第2平板部47之间流动。另外,X射线源1也可以具有多个冷却扇。在此情况下,虽然也可以配置多个相同类型的冷却扇,但是,在组合使用将吸气型冷却扇和排气型冷却扇时可以稳定地形成内部的气流,因此优选。
另外,在不划分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和控制部收容空间R2的情况下,可以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侧设置吸气型冷却扇,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设置排气型冷却扇;也可以在X射线产生部收容空间R1侧设置排气型冷却扇,在控制部收容空间R2侧设置吸气型冷却扇。
另外,X射线管27可以是密封型X射线管,也可以是开放型X射线管。而且,X射线管27可以不是反射型靶类型的,而是透过型靶类型的。X射线管27可以是其全体收容在金属筒29中,在此情况下,为了使来自X射线管27的X射线向外部照射,可以在金属筒29上设置X射线透过性高的部位。另外,也可以使X射线管27的一部分从金属筒29突出,且可以使其进一步从箱体3突出。在包围X射线管27的金属筒29上也可以没有设置有散热片29a。另外,X射线产生部5也可以与箱体3分别地设置。
而且,以上所述的各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相互组合。
产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X射线源适于用作在CT扫描仪等中所使用的微焦X射线源。

Claims (5)

1.一种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具有:
具有X射线管并将从所述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向被检测体照射的X射线产生部;
在内部收容控制部件的箱体;
具有对所述X射线产生部进行控制的电路的电路基板;
固定在所述箱体内,具有相向且相连结的第1平板部和第2平板部,至少利用所述第1平板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任何一者来固定所述电路基板,并在箱体内支撑所述电路基板的电路基板固定器;和在所述箱体内部使冷却风在所述电路基板固定器的周围流动的冷却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平板部的端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端部是相连结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平板部和所述第2平板部的表面的延长面相交所成的角的内角为锐角。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具有:
具有使从所述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射出的照射窗的第1壁;
在相对于所述第1壁大致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有所述冷却扇的第2壁;
连结所述第1壁和所述第2壁,沿相对于所述第1平板部大致平行的方向设置的倾斜壁。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X射线源,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向所述X射线产生部供给驱动电力的驱动电源部;所述驱动电源部固定在所述电路基板固定器上,并配置在设置于所述箱体上的排气口附近。
CN2005800260192A 2004-09-02 2005-08-30 X射线源 Active CN19940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6230/2004 2004-09-02
JP2004256230A JP4541075B2 (ja) 2004-09-02 2004-09-02 X線源
PCT/JP2005/015746 WO2006025372A1 (ja) 2004-09-02 2005-08-30 X線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4029A true CN1994029A (zh) 2007-07-04
CN1994029B CN1994029B (zh) 2010-12-15

Family

ID=36000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60192A Active CN1994029B (zh) 2004-09-02 2005-08-30 X射线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541075B2 (zh)
CN (1) CN1994029B (zh)
WO (1) WO200602537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117A (zh) * 2009-08-31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像设备
CN104145532A (zh) * 2012-03-02 2014-11-12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X射线照射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634B2 (ja) * 2013-03-27 2017-02-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サイエンス 蛍光x線分析装置
JP7270817B2 (ja) * 2018-04-12 2023-05-10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X線発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06363A (en) * 1974-09-09 1975-09-16 Richard O Fowler Circuit board continuity testing device
US4277120A (en) * 1979-05-29 1981-07-07 Drake Leo O Printed circuit board storage cabinet
US4748540A (en) * 1987-04-24 1988-05-31 Honeywell Bull Inc. Compact packag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within a small profile enclosure
JP2634369B2 (ja) * 1993-07-15 1997-07-2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X線装置
JP3961262B2 (ja) * 2001-10-31 2007-08-22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X線発生装置
JP4080256B2 (ja) * 2002-06-19 2008-04-23 アンリツ産機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X線発生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4117A (zh) * 2009-08-31 2012-05-30 佳能株式会社 放射线摄像设备
US8872121B2 (en) 2009-08-31 2014-10-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Radiation imaging apparatus
CN104145532A (zh) * 2012-03-02 2014-11-12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X射线照射源
CN104145532B (zh) * 2012-03-02 2016-05-18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X射线照射源
US9349563B2 (en) 2012-03-02 2016-05-24 Hamamatsu Photonics K.K. X-ray radiation source
TWI566643B (zh) * 2012-03-02 2017-01-11 Hamamatsu Photonics Kk X射線照射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6025372A1 (ja) 2006-03-09
JP2006073380A (ja) 2006-03-16
JP4541075B2 (ja) 2010-09-08
CN1994029B (zh) 201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4027A (zh) X射线源
US7686461B2 (en) Integral ballast-igniter-lamp unit for a 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
KR102058696B1 (ko) 광 조사 장치
US8585265B2 (en) Vehicle headlamp
JP2009054571A5 (zh)
US7985013B2 (en) Vehicle lighting device
JP4889979B2 (ja) X線源
EP2484555A1 (en) Vehicle Headlamp
CN1083632C (zh) 密闭型控制装置
JP2009266436A (ja) 車両用灯具
CN101061767A (zh) 通信装置以及架结构
CN1994029A (zh) X射线源
CN1767144A (zh) 无电极照明系统
CN1368837A (zh) 应用微波的照明装置
CN1994028A (zh) X射线源
JP2007035335A (ja) 車両用灯具
CN1508838A (zh) 等离子体照明系统的冷却设备
CN1267949C (zh) 磁控管
JP5384991B2 (ja) 水冷式led照明装置
JP5478873B2 (ja) X線源
CN111972049A (zh) X射线发生装置和x射线利用系统
CN220102911U (zh) 一种高亮方斑点光源
JP2012083622A (ja) ランプ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KR20110094705A (ko) 발광 다이오드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램프장치
JP2023003845A (ja) Ledラン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