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2146B -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 Google Patents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2146B
CN1992146B CN2006100640893A CN200610064089A CN1992146B CN 1992146 B CN1992146 B CN 1992146B CN 2006100640893 A CN2006100640893 A CN 2006100640893A CN 200610064089 A CN200610064089 A CN 200610064089A CN 1992146 B CN1992146 B CN 1992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lamp
luminescent layer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6408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2146A (zh
Inventor
Z·内梅思
C·措马
L·赖奇
L·班库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Electric Co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Electric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Electric Co filed Critical General Electric Co
Publication of CN1992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2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2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21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5/00Lamps without any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Lam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65/04Lamps in which a gas filling is excited to luminesce by an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or by external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for indicating plasma display pan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essels And Coating Film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1),其包括一个具有主轴(6)的放电容器(2)。该放电容器封闭着一个充满放电气体的放电容积。该放电容器(2)还包括被主轴(6)横切的端部。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的电极(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的电极(4)位于该灯内。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以作为阴极,另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以作为阳极。该电极基本上是直线形伸长的电极(3、4),其具有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放电容器(2)的主轴(6)。至少一个电极(3、4)设置在该放电容积中,并且至少一个类型的电极通过一介电层(5)与放电容积隔离。至少一个位于该放电容积中的电极设置有外部发光层(12)。此外,至少一个位于该放电容积中的设置有发光层(12)的电极可以在该发光层下具有反射层(11)。

Description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和商业的可得到的低压放电灯大部分是所谓的紧凑型荧光灯。这些灯填充有还包含少量的汞的气体。由于汞是极其有毒的物质,因此最近正在研制新型灯。一种替代含汞荧光灯的极具前景的选择是所谓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简称DBD灯)。除了去除汞之外,它还可以提供寿命长和预热时间可忽略的优点。
正如在例如美国专利No.6,633,109中所详细描述的,DBD灯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惰性气体(典型为氙气)内的气体放电。该放电通过一对电极维持,在两电极之间至少有一个电介质层。具有频率在kHz范围内的几kV的AC电压加在这对电极上。通常,具有第一极性的多个电极与具有相反极性的单个电极相连。在放电过程中,在气体中产生激子(受激分子),并且在亚稳态激子衰减时,发射电磁UV和VUV射线。激子的电磁辐射通过合适的发光材料经过与含汞荧光灯发生类似的物理过程转换成可见光。这种类型的放电也被称为电介质阻碍放电。
如上所述,DBD灯必须具有至少一个电极组,其通过电介质层与放电气体分离。已经知道的是使用放电容器壁本身作为电介质。在这种方式中,可以避免薄膜电介质层。这是有利的,因为薄膜电介质层难以制作和易于劣化。已经提出各种各样的放电容器电极结构来满足这样的要求。美国专利No.5,994,849公开了一种平面结构,其中放电容器壁作为电介质。具有相反极性的电极互相交替排列。这种设置具有的优点是电极不会从至少一侧覆盖放电容积,但是大部分用于在电极之间建立电场的能量却可以在放电容器外消散。另一方面,平面灯结构不能在为传统白炽灯设计的大多数现用的灯座和灯罩内使用。
美国专利No.6,060,828和No.5,714,835公开了基本上是圆柱形的DBD灯源,其适用于传统的拧入式灯座。这些灯具有位于放电容积内的单个内电极,其被数个外部电极围绕在放电容积的外表面上。已经发现,这种电极结构不能提供充分均匀的光线,因为在相对大的放电空间中的放电易于变得不均匀。某些容积部分实际上完全没有产生有效的放电,尤其是远离两个电极的那些容积部分。
美国专利No.6,777,878公开了一种具有延伸电极的DBD灯结构,该电极设置在圆柱形放电容器壁的内部并由一层电介质层覆盖。在这种结构中,这些电极彼此之间具有相对大的距离,因此需要很高的电压来启动点火。为了克服冷启动的困难,建议在延长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的一个末端设置外部金属环。这种灯的结构属于具有传统延长圆柱形的DBD灯组,不能用作白炽灯的替换产品。
尽管DBD灯比较环保,因为它消除了对汞的需要并且还带来了寿命长和预热时间可忽略的优点,但是它们还是存在一个缺点,效率相对较低。已经为克服这种缺陷进行了数种尝试。例如美国专利No.5,604,410希望产生一个预定脉冲的特定电压脉冲链形成脉冲时间和空载时间以增加BDB灯的效率。然而通过使用这种操作方法获得的效率的提高是有限的。
另一种尝试继续在美国的一篇发明中批露,其是本申请人在2005年4月22日提交的、序列号为11/112620的部分申请,其中具有电介质层的电极在放电容积中作为阴极和阳极使用。通过适当选择电极排列的数量和结构,可以实现输出发光效率的大的提高。在这些灯中,放电容器的内表面可以涂有包含荧光粉的发光层。在这种布置下,涂有该发光层的表面区域限制了输出光强。由于表面区域取决于灯的形状,这种灯的输出光强不能增加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效率和输出光强提高的DBD灯结构。人们在寻求一种DBD灯,当具有改进的放电容器电极布置时,其制造可以相对简单。而且,人们在寻求一种放电容器电极结构,其容易得到不同类型电极插座结构的支持,依据的特征是使用的放电气体,激励电压,频率和激励信号的形状。提出的DBD灯能被用作传统白炽灯和含汞荧光灯的替代品。其具有电极布置,为了提供更高的亮度和效率,最小化了电极的自遮挡效应。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的一个例举性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其包括具有主轴的放电容器,该放电容器封闭着填充放电气体的放电容积。该放电容器还包括被该主轴横切的端部。在该灯中使用第一类型的至少一个电极和第二类型的至少一个电极。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作为阴极,另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作为阳极。这些电极基本上是直线形伸长的电极,其具有的纵轴基本上平行于该放电容器的主轴。这些电极的至少一个位于放电容积中。至少一个类型的电极通过一介电层隔离。位于该放电容积中的电极的至少一个设置外部发光层。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的例举性的实施例中,设置在放电容器中并提供有发光层的电极的至少一个,并且具有位于该发光层下的反射层。
该公开的DBD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几个优点。可以确保完全使用可用的放电容积来接纳两种类型(阴极和阳极)的电极,并且在放电容器中没有其他可以减少可用放电容积和引起一定的遮挡效应的元件。因为电极之间的距离更短,所有电极位于该放电容器内且互相平行的布置,将使用具有kHz范围的频率、提供1-5kV激励电压的AC电源成为可能。电场中电力线的密度基本上高于已知的具有外部电极的传统灯的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灯由于电极上的发光层而以提高了的效率运行。使用在该发光层下的另外的反射层将进一步提高这种效果。该提高的效率是由于这样的事实,由放电产生的VUV光子,现在将被转换成可见白光或者彩色光,其全部或者部分的反射到该灯的外面,而不是被电极吸收。除此之外,该灯还能提供统一的和均匀的放电,以及大的发光面积。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方面和优点,其中:
图1是具有封闭着两种不同类型的电极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
图2是具有如图1所示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侧视图,
图3是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平面放电容器和电极布置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侧视图,
图5是具有封闭着四电极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
图6是具有与图5所示不同布置的封闭着四个电极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
图7是具有封闭着多电极排列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的电介质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
图8是具有封闭着更多电极排列的圆柱形放电容器电介质的阻挡放电灯横截面的顶视图,以及
图9是具有相同类型的电极彼此互连并与AC电源相连的电极布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看图1和2,图中所示为低压放电灯1的示意图。该灯是电介质阻挡放电灯(下文中也称作DBD灯),其具有单个放电容器2作为DBD灯的外壳。放电容器2封闭着放电容积,其填充放电气体。放电容器的壁可以涂敷发光层,以将激发气体的短波辐射转换为可见光。在所示实施例中,放电容器基本上是圆柱形的并且其形成外壳的壁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成,其可以是软或者硬玻璃,或者任何对于灯的发射波长来说是透明的或者至少半透明的类型的石英材料或任何合适的陶瓷材料。发光层可以覆盖发光容器的壁。因为安全性更高,还可以使用单独的外部外壳(未示出),其可以由与放电容器相同的材料或者对于灯的发射波长来说是透明的或者至少半透明的合适的塑料材料制成。放电容器2和外部外壳(如果使用的话)由灯座(未示出)机械支撑,其还容纳与标准插入式、旋进式或卡销式灯座相交的灯1的连接末端。灯座中还可以放置提供具有5-200kHz频率的1-5kV电压和的已知型号的AC电源,不必详细解释。用于DBD灯电源的工作标准已经被公开,例如,在美国专利No.5,604,410中。
在放电容器2的内部,有两个基本上互相平行布置的不同类型的电极3和4,其和放电容器2的主轴6基本上平行。电极由AC电源(未示出)通以电流以作为阳极和阴极。这两个电极都通过放电容器的相同的端部区域引导,其为电极连接到AC电源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其中一个电极通过电介质层5与放电容积隔离。由于DBD灯的工作原理,必须在不同类型的电极之间设置电介质隔离层,其阻止连续电弧的形成和电流的流动。为了这个目的,通过如图1和2所示的电介质层隔离两电极其中之一是足够的。作为电介质层,任何具有足够高的介电常数并且可以与电极结合的材料都可以被使用。为了沿电极提供均匀的放电,电介质层在放电容器中沿着电极应该具有相同的厚度a。电介质层的厚度应该保持尽可能低并且可以大约是0.25mm。如果用作电介质层的材料和放电容器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在放电容器的连通区域提供密封封接会更容易。这两电极中的另一个,其没有提供隔离的介电层,其覆盖着外部发光层12,以在被VUV射线激发时由放电提供可见光。为了避免电极的吸收效应,反射可见光的反射层11被设置在该发光层12下。有利的是尽可能大的保持发光层12的表面区域,例如基本上上覆盖外壳内的电极的全部表面。为了增加灯的效率,该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发光层12下的反射层11覆盖。为了获得灯的最大效率,该反射层应该基本上覆盖发光层12下的电极的全部表面。该反射层通过将来自电极的可见光反射回去来阻碍对发光层产生的可见光的吸收,因此增加了灯的效率。发光层的材料可以从一组发光粉的化合物中选择、以提供绿、红和蓝色组分的可见光。颜色成分的百分比将决定灯的可见光的形态。产生绿色的成分可以包含选自铈或者铽掺杂的磷酸镧(LaPO4:Ce,Tb);铽掺杂的铝酸铈镁(CeMgAl11O19:Tb);和锰掺杂的硅酸锌(Zn2SiO4:Mn)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产生红色的成分可以包含选自铕掺杂的氧化钇(Y2O3:Eu)和铕掺杂的钒酸磷酸硼酸钇(Y(V,P,B)O4:Eu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为提供产生蓝色的成分,可以在发光层中使用包含选自由铕掺杂的铝酸镁钡(BaMgAl10O17:Eu)和铕掺杂的铝酸锶(Sr4Al14O25:Eu)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如果发光层足够厚,那么实际上所有从放电区域发射出来的VUV光子都转换成可见光。设置在电极上的发光层的厚度应该在通常涂在放电容器的壁上的荧光层的厚度甚至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这意味着厚度应该至少是2mg/cm2,但是如果使用的荧光粉的粒径范围典型的在1-8微米范围内,优选在3-6mg/cm2范围。在家用照明用灯中,可以使用三荧光粉混合,其中蓝、红和绿色组分的比例必须按照涂层发出白光的方式调整,例如,颜色在黑体曲线附近,并具有期望的色温。与涂在放电容器的壁上的荧光层相似,涂在电极上的荧光层的成分应该以这种方式设计,所有使用的荧光粉必须高效吸收并且被Xe激子放电激发(波长140m-180nm)。
在使用不同的荧光粉化合物时,可以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为了提供一种UV灯,有必要使用能够将VUV射线转化为UV射线的荧光粉混合物。反射层11可以是氧化铝Al2O3或者任何其它高效反射可见光的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要对该层的粒径和厚度进行选择以便满足预期的强度和反射能力。为了提供对入射光的漫反射,镜面表面应该是粗糙的,其可以通过使用粒径在nm到μm范围的氧化铝来获得。这种氧化铝层也可以作为阴极本身的保护层。在放电是灯丝模式时,阴极会局部过热,导致电极的局部熔化最终导致灯的损坏。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厚保护层来减少。当下一层,也就是荧光层涂上时反射层必须设计成不能脱落。在水悬浮液成分的情况下使用添加剂的例如丙烯酸共聚物铵盐和丙烯酸脂就能实质上阻止反射层的脱落。其它反射涂层例如MgO也可以代替氧化铝用作反射层,其具有增强荧光涂层附着性的显著优点。
在该提出的实施例中,这些电极是由良好的导体材料如银或铜制成的直线形伸长的棒状导线。电极的直径d优选为大约1mm。也可以使用管状电极,以减少制造电极所用的材料和重量。平行电极3和4之间的距离A并不严格要求,但是随着该距离的增加,激励电压的大小也随着增加。对于2-5kV的激励电压,已经发现2mm和5mm的电极距离A是合适的。为了使激励电压不超出3kV的限制,不同类型的相邻电极3和4之间的距离A不应超过3mm。该电极距离也称作放电间隙,其值还影响放电容器2内放电过程的一般参数。
图3和图4示出具有不同放电容器电极结构的DBD灯。在放电容器2的内部,不同类型的两个电极3和4基本上彼此平行设置,并且平行于放电容器2的主轴6。这些电极被AC电源(未示出)通以电流,以用作阳极和阴极。这两个电极被引导穿过放电容器相对的端部,其在端部的馈通区域处更方便地将电极固定到放电容器上。与图1和2不同,在图3和图4示出的实施例中,该两个电极与放电容积都被电介质层5隔离开。与第一实施例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该放电容器具有带有略圆形的角区域的基本矩形横截面。这种放电容器配置可以用来提供更加均匀分布的电场,同时还可以在放电容器2内提供更加均匀的气体激发。已经发现,通过增加电极的数目,可以提高电场的均匀性,并因而提高放电分布的均匀性。在与图1和图2相关的细节中再次讨论了只有一个电极涂有发光层12和在发光层下涂有反射层11。在该实施例中,该电极具有一电介质层,其覆盖放电体积中的所有电极表面和放电容器外的部分电极表面。在电介质层上使用反射层11并且基本上覆盖放电容器内的电极的所有表面。在反射层11上使用发光层12并且基本上覆盖放电容器内的电极的所有表面。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反射层11覆盖的电极表面大于发光层12覆盖的电极表面,然而这些覆盖表面区域在图4所示中还可以是相等的。接下来的实施例示出具有至少一种类型的一个电极的不同电极配置。
在图5和图6中,示出具有不同类型的四个电极的DBD灯。在图5示出的实施例中,有第一类型的一个电极3(阳极/阴极)和围绕着该第一类型电极的第二类型的三个电极4(阴极/阳极)。
若第二类型的电极4与第一类型的电极3之间的距离不同,则放电会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不同类型的电极之间产生。若第二类型的这些电极4与第一类型的电极3之间的距离相同,则放电在第一类型的电极3与第二类型的电极4之间随机产生,由此在放电容器内提供更加均匀的放电分布。为了在所有电极3和4之间产生放电,这些电极的参数(厚度,长度,电介质隔离)应当相同还是很重要的。在这种配置中,四个电极构成一组,每次只有一对有效的电极产生放电。在该实施例中,所有的电极3和4被电介质隔离层5覆盖,并且第二类型的电极4进一步提供了位于放电容器内覆盖电介质层5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层11和如上述已经详细讨论的覆盖反射层11的至少一部分的发光层12。在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放电容器2内有第一类型的两个电极(阳极/阴极)和第二类型的两个电极(阴极/阳极)。在这种配置中,两个不同类型的电极构成一组(对)电极,只有一个电极分配给两种类型中的一个,从而可以同时也就是在每个放电间隔内,确立两个放电路径。由于可以同时产生两个放电路径这样的事实,相对于图5所示具有相同数目电极的实施例,这种配置的亮度加倍了。如果一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小于这对电极之间的距离,则将形成两个恒定的放电路径。然而,如果该四个电极配置在正方形的四个拐角点处,如图6所示,例如一对电极之间的距离与这对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则将形成可以产生更加均匀气体激发的随机放电路径。在该实施例中,所有的电极3和4被电介质隔离层5覆盖,两种类型的电极进一步提供了位于放电容器内覆盖电介质层5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层11和如上述已经详细讨论的覆盖反射层11的至少一部分的发光层12。
如果在放电容器内使用几组电极的电极阵列,则可以获得更好亮度的DBD灯。在这样的位于放电容器内的几组电极阵列中,同时放电路径的数目等于阵列内组的数目。每组包括第一类型的一个电极(阳极/阴极)和第二类型的至少一个电极(阴极/阳极)。若一组电极内各个电极之间的距离不同,则放电发生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不同类型的电极之间。若不同类型的电极之间的距离相同,则放电随机发生在第一类型的电极与第二类型的电极之间,由此在放电容器内部提供更加均匀的放电分布。为了在每个电极之间产生放电,电极的参数(厚度,长度,电介质隔离)应当相同还是很重要的。
在图7和8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电极设置成六边形点阵(类似于蜂窝图案)。优选六边形设置是,因为六边形点阵与其它周期点阵例如方形点阵相比具有相对高的填充密度。这意味着放电容器2的有用容积可以以这种方式进行最有效地填充,至少在希望将(∑i(Vi))/Ve比最大化时,其中Vi是第i个电极的容积,Ve是放电容器2的容积。
放电容器2内的电极3和4的数目可以根据灯1的尺寸或期望的功率输出而变化。例如,七个,十九个或三十七个电极可以形成六边形块。
电介质阻挡放电(也称作电介质阻碍放电)由第一组互连的电极3和第二组互连的电极4产生。术语“互连”指的是电极3和4位于共同的电势上,即在一组内它们彼此相连,如图9所示。第一类型的电极3其末端彼此相连,并经由导体8与AC电源7的一个端子相连,第二类型的电极4其末端彼此相连,并经由导体9与AC电源7的另一个端子相连。AC电源7连接到电源电压10上。为了确保对该两个电极组更好的观察,在附图中,第二类型的电极4(阴极/阳极)为白色,而第一类型的电极3(阳极/阴极)为黑色。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两个相邻电极之间的距离大约为3-5mm。该距离也称作放电间隙,其值还影响放电容器2内放电过程的一般参数。
如图7和8所示,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的电极3和4都设置在六边形点阵的阵点上。在图7所示的实施方案中,第二类型的六个(三个在拐角点上)电极包围着第一类型的一个电极。在这种配置中,不同类型的电极的数目是不同的。该六角点阵由13个第一类型的电极和24个第二类型的电极总共37个电极形成。这意味着在激发期间,13个同时并且独立的放电路径可以在这些电极之间形成,由此提供更加良好的亮度和高输出的光强度。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在一行内仅有相同类型的电极,交替类型的电极位于相邻的行内。在这种配置中,不同类型的电极的数目是类似的。这种六边形点阵由20个第一类型的电极和17个第二类型的电极总共37个电极形成。这意味着在激发期间,17个同时并且独立的放电路径可以在这些电极之间形成,由此提供更加良好的亮度和更高输出的光强度。
在图7和8所示的实施例中,如上述已经详细讨论的那样,所有的电极3和4涂覆有电介质隔离层5,并且两种类型的电极进一步提供了至少覆盖放电容器里的电介质层5一部分的反射层11和至少覆盖反射层11的一部分的发光层12。在这些实施例中,因为电极的相对大的数量,发射可见光的整个表面远大于传统DBD灯结构。
除电极3和4之外,放电容器2的内或外表面15或者放电容器2的内和外表面可以涂覆一层发光材料(未示出)。作为发光材料,许多化合物和包含荧光粉的混合物可以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如果附加的外壳设置在放电容器周围,发光层还可以涂覆在外壳的内表面。在任何情形下,外壳都优选为不透明而仅是半透明的。这样,放电容器2内相对薄的电极3和4仅仅是可以看得见的,并且灯1还可以提供更加均匀的照明外表面。当然,也可以用发光层覆盖放电容器或外壳的外表面,但是在这样的情形中放电容器2必须在UV范围内基本是不吸收的,否则灯将会具有很低的效率。
在所示的所有这些实施例中,优选的是,从制造的观点来看,电介质层5的壁厚应该基本上是恒定的,并且确保在放电容器2内沿电极整个长度有着均匀的放电。电介质层的厚度必须保持得尽可能得低,可以为大约0.25mm。
最后,必须注意得是,放电容器内电场的参数和电介质阻挡层放电的效率还取决于一些其它的因素,例如激发频率,激发信号形状,气压和成份,等等。这些因素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并不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代替选择通常产生白光的荧光粉化合物的混合物,也可以将转换荧光粉的VUV到UV应用到电极。如果这样一种荧光粉都涂在电极和灯壁上,我们接受无汞UV光源。如果UV发射荧光粉只是设置在电极上,而在壁上还设置有白色发光荧光粉混合物,那么,来自于电极的UV射线能直接激发灯壁上的荧光粉,并且可以获得更加有效的增益,因为在或者超过260nm波长的UV比波长范围在140-180nm的VUV具有更少的被电极吸收的机会。
提出的电极放电容器布置提供具有内部多电极结构效率基本上增加的DBD灯。该增长可以在百分之20到60的范围内,还取决于电极结构的外形和灯的设计。在放电容器中可以使用数量相对大的电极,用来在引起放电的均匀分布和DBD灯高亮度时,提供大量的微型放电。由于位于电极上的发光和反射层,放电容器内的光发射表面能够扩大,其引起了灯的更高发光输出。
本发明并不限于所示和所公开的实施例,其它的元件、改进和改变也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许多其它形式的放电容器2或外壳可以应用于本发明的目的,例如,外壳可以具有三角形、方形或六角形的横截面。因而,这些电极可以设置成各种类型的点阵,例如方形(立方形)或甚至是非周期点阵,然而,这些实施例优选采用具有基本相同形状、均匀尺寸的电极的周期性点阵。同时,电极的材料也可以改变。甚至,反射和发光层的材料也可以从大组的化合物中选择。
参数表
1 灯
2 放电容器
3 (第一类型的)电极
4 (第二类型的)电极
5 电介质层
6 主轴
7 AC电源
8 导体
9 导体
10    主电压
11    反射层
12    发光层
a     (电介质层的)厚度
A     (电极之间)厚度
d     (电极的)直径

Claims (8)

1.一种电介质阻挡放电灯,包括:
a)具有主轴(6)的放电容器(2),该放电容器封闭着充满放电气体的放电容积,该放电容器还包括被该主轴横切的端部;
b)至少一个第一类型的电极(3)和至少一个第二类型的电极(4),其中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以用作阴极,另一个类型的电极被通以电流以用作阳极,该第一类型和第二类型的电极是直线形伸长的电极,其纵轴平行于该放电容器的主轴;
c)至少一个电极(3,4)设置在该放电容积内;
d)至少一种类型的电极(3,4)被电介质层(5)隔离;
e)位于该放电容器内的至少一个电极(3,4)设置有外部发光层(12);以及
f)在放电容积内的至少一个电极(3,4)设置有外部发光层以及包括在该外部发光层(12)下的反射层(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在放电容积内的电极(3,4)至少在该电极的端部涂覆有外部发光层(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在放电容积内的电极(3,4)沿着该电极的整个长度涂覆有外部发光层(1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设置有外部发光层(12)的该电极(3,4)在该外部发光层下涂覆至少部分反射层(1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该放电容器(2)包括形成外壳的壁,并且该壁为半透明材料。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该放电容器(2)包括形成外壳的壁,并且该壁为透明材料,并涂覆有外部发光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该外部发光层(12)包括分别提供绿、红和蓝颜色组分可见光发射的荧光粉化合物的混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其中,该外部发光层(12)包括三荧光粉混合物,具有以适当数量混合的至少一绿、红和蓝光产生成分以产生预期色温的白光。
CN2006100640893A 2005-12-14 2006-12-14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2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304,105 US7495396B2 (en) 2005-12-14 2005-12-14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US11/304105 2005-12-14
US11/304,105 2005-12-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2146A CN1992146A (zh) 2007-07-04
CN1992146B true CN1992146B (zh) 2011-01-26

Family

ID=3788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6408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2146B (zh) 2005-12-14 2006-12-14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495396B2 (zh)
EP (1) EP1798756A3 (zh)
JP (1) JP5137391B2 (zh)
CN (1) CN19921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1706A (zh) * 2005-03-30 2008-03-2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放电灯和包括这样一种放电灯的用于背光照明显示器件的背光照明单元
JP4986509B2 (ja) * 2006-06-13 2012-07-25 株式会社オーク製作所 紫外連続スペクトルランプおよび点灯装置
KR20080054520A (ko) * 2006-12-13 2008-06-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램프와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DE102012017779A1 (de) * 2012-09-07 2014-03-13 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Dielektrisch behinderte Entladungs-Lampe
JP7223162B2 (ja) * 2019-03-25 2023-02-15 オスラム ゲーエムベーハー ガス放電ランプのための電極およびガス放電ランプ
CN113345793A (zh) * 2021-06-22 2021-09-03 生命阳光(广州)大健康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紫外灯管
EP4109491A3 (en) * 2021-09-03 2023-05-17 Langsim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ies (Guangdong) Limited A novel ultraviolet lamp tube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9016A2 (en) * 1986-11-26 1988-06-01 Hamai Electric Lamp Co., Ltd. Flat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N1574194A (zh) * 2003-06-19 2005-02-02 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低压放电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3743U (zh) * 1989-09-27 1991-05-24
DE4235743A1 (de) * 1992-10-23 1994-04-28 Heraeus Noblelight Gmbh Hochleistungsstrahler
DE4311197A1 (de) * 1993-04-05 1994-10-06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inkohärent strahlenden Lichtquelle
TW348262B (en) * 1993-09-08 1998-12-21 Ushio Electric In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JP3025414B2 (ja) 1994-09-20 2000-03-27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装置
DE19526211A1 (de) * 1995-07-18 1997-01-23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von Entladungslampen bzw. -strahler
JPH09129187A (ja) * 1995-11-02 1997-05-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キシマ発光管
DE19636965B4 (de) * 1996-09-11 2004-07-01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Elektrische Strahlungsquelle und Bestrahlungssystem mit dieser Strahlungsquelle
US6888041B1 (en) * 1997-02-12 2005-05-03 Quark Systems Co., Ltd. Decomposition apparatus of organic compound, decomposition method thereof, excimer UV lamp and excimer emission apparatus
US6049086A (en) 1998-02-12 2000-04-11 Quester Technology, Inc. Large area silent discharge excitation radiator
JPH11307060A (ja) * 1998-04-24 1999-11-05 Hitachi Ltd 希ガス放電灯
DE19844725A1 (de) * 1998-09-29 2000-03-30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Gasentladungslampe mit steuerbarer Leuchtlänge
JP3491566B2 (ja) * 1999-07-05 2004-01-26 ウシオ電機株式会社 誘電体バリア放電ランプ
JP3439749B2 (ja) * 2000-09-13 2003-08-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発光デバイス
US20020030437A1 (en) * 2000-09-13 2002-03-14 Nobuhiro Shimizu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backlight for flat display
DE10048410A1 (de) * 2000-09-29 2002-04-11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Dielektrische Barriere-Entladungslampe
US20020067130A1 (en) 2000-12-05 2002-06-06 Zoran Falkenstein Flat-panel, large-area,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riven V(UV) light source
US6633109B2 (en) * 2001-01-08 2003-10-14 Ushio America, Inc.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riven (V)UV light source for fluid treatment
DE10125547A1 (de) * 2001-05-23 2002-11-28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Flüssigkristallbildschirm mit weißer Lichtquelle
DE10133326A1 (de) * 2001-07-10 2003-01-23 Patent Treuhand Ges Fuer Elektrische Gluehlampen Mbh Dielektrische Barrieren-Entladungslampe mit Zündhilfe
JP3637301B2 (ja) * 2001-10-22 2005-04-13 株式会社東芝 バリア型冷陰極放電灯
JP3889987B2 (ja) * 2002-04-19 2007-03-07 パナソニック フォト・ライティング 株式会社 放電灯装置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JP2004014238A (ja) * 2002-06-05 2004-01-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内部電極型放電ランプ
DE102004020398A1 (de) * 2004-04-23 2005-11-10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Dielektrische Barriere-Entladungslampe mit Außenelektroden und Beleuchtungssystem mit dieser Lampe
US7196473B2 (en) * 2004-05-12 2007-03-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US7446477B2 (en) * 2004-07-06 2008-11-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with electrodes in hexagonal arrangement
KR20060004791A (ko) * 2004-07-08 2006-01-16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평판 램프
US7687997B2 (en) * 2004-07-09 2010-03-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UVC/VUV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lamp with reflector
CN112764661A (zh) 2019-10-21 2021-05-07 伊姆西Ip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存储系统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69016A2 (en) * 1986-11-26 1988-06-01 Hamai Electric Lamp Co., Ltd. Flat fluorescent lamp having transparent electrodes
CN1574194A (zh) * 2003-06-19 2005-02-02 哈利盛东芝照明株式会社 低压放电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132850A 2003.05.09
JP特开平11-307060A 1999.11.05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98756A2 (en) 2007-06-20
JP5137391B2 (ja) 2013-02-06
CN1992146A (zh) 2007-07-04
US20070132384A1 (en) 2007-06-14
US7495396B2 (en) 2009-02-24
JP2007165319A (ja) 2007-06-28
EP1798756A3 (en) 2009-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92146B (zh) 电介质阻挡放电灯
JP3714952B2 (ja) 誘電体妨害放電蛍光ランプ
US6867536B2 (en) Blue-green phosphor for fluorescent lighting applications
JP4095019B2 (ja) 水銀フリー充填ガスを有する低圧ガス放電ランプ
EP1948758A1 (en)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and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US20020190669A1 (en) Gas discharge lamp comprising a phosphor layer
JP2004363102A (ja) 放電ランプ
JP4309242B2 (ja) 赤色蛍光体材料、赤色蛍光体材料を用いた白色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白色発光ダイオードを用いた照明機器
KR100623142B1 (ko) 향상된 연색성을 갖는 유전체 장벽 방전 램프 및 상기 유전체 장벽 방전 램프를 갖는 필름 라이트
KR20060044680A (ko) 가시광 방출을 위한 형광램프
CN1744275B (zh) 电介质阻挡层放电灯
US6940216B2 (en) Gas discharge lamp for dielectrically impeded discharges comprising a blue phosphor
CA2294850C (en) Discharge lamp having dielectrically impeded electrodes
JP2002543577A (ja) 低圧水銀蒸気放電ランプ
US6130511A (en) Neon discharge lamp for generating amber light
CN101525537A (zh) 一种Dy激活的单基质白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EP1221714A1 (en) Electrodeless low-pressure discharge lamp having ultraviolet reflecting layer
WO2008129489A2 (en) Fluorescent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comprising trichromatic phosphor blend
CN101271823A (zh) 荧光灯及其制造方法
GB1565128A (en)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ur discharge lamp
JPH06243841A (ja) 高圧放電ランプ
JP2000133204A (ja)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