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91260B -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91260B
CN1991260B CN2006101712884A CN200610171288A CN1991260B CN 1991260 B CN1991260 B CN 1991260B CN 2006101712884 A CN2006101712884 A CN 2006101712884A CN 200610171288 A CN200610171288 A CN 200610171288A CN 1991260 B CN1991260 B CN 19912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lyte
liquid contact
gas
contact part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17128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91260A (zh
Inventor
福岛纪雄
内田阳一
薄井宏明
荒川彻
小山浩司
田村隆明
高桥一夫
水间圣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60217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87885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91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91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912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Electricity Or Magnetism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空气除菌装置,由分隔部件(51、52)将立式的框体(2)的内部分隔开来,在一侧的室(60)中设置具有保水性的气液接触部件(5、55)和将室内空气向该气液接触部件(5)送风的送风风扇(7),在另一侧的室(62)中设置对从气液接触部件流出的电解液进行蓄积的接水部(10)、抽取在该接水部(10)中蓄积的电解液的循环泵(13)、对该循环泵(13)抽取的水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液的电解液生成机构(31)、将该电解液生成机构(31)生成的电解液供给所述气液接触部件(5)的电解液供给管(17),所述电解液供给管与所述气液接触部件(5)的洒水箱(74)连接。

Description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去除细菌、病毒、真菌等空中浮游微生物(以下简称为病毒等)的空气除菌装置,特别是可去除该空中浮游微生物的可移动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以除去空中浮游微生物病毒等为目的,提出有如下的除菌装置:即,将电解液雾气向空气中扩散,使该电解液雾气直接接触空中浮游微生物,灭活病毒等(例如,特开2002-181358号公报)。
但是,上述除菌装置虽然在微粒子状的电解液雾气容易到达的使用环境下即较小的空间中能够发挥效力,但是在电解液雾气难以到达的使用环境下即例如幼儿园、大中小学校、看护保险设施以及医院等较大空间中难以发挥效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有如下的空气除菌装置,即,在一个框体内配置具有保水性的气液接触部件,将电解自来水而得到的电解液向该气液接触部件滴下,并且通过西洛克等送风风扇向气液接触部件送风室内空气,并将该空气排放到大空间。
在上述装置中,利用电解液中含有的活性氧种、例如次氯酸而将空中浮游生物病毒等细菌灭活,但该次氯酸等活性氧种不仅与空气反应,也与塑料或金属等反应而消耗,因此,在与空气接触之前,需要采取措施使得尽可能地不消耗电解液中含有的次氯酸等活性氧种。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与空气接触之前,采取措施使得尽可能地不消耗电解液中含有的活性氧种,从而实现有效的空气除菌作用的空气除菌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通过向气液接触部件大致均等地滴下电解液来进一步提高空气除菌的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由分隔部件(51、52)将框体内部分隔开来,在一侧的室(60)中设置具有保水性的气液接触部件(5、55)和将室内空气向该气液接触部件送风的送风风扇(7),在另一侧的室(62)中设置对从气液接触部件流出的电解液进行蓄积的接水部(9)、抽取在该接水部中蓄积的电解液的循环泵(13)、对该循环泵抽取的水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液的电解液生成机构(3)、将该电解液生成机构生成的电解液供给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电解液供给管(17),所述电解液供给管与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洒水部(74)连接。
在该结构中,经由接水部、循环泵向电解液生成机构送给电解液,在此,例如通过自来水的电解而生成电解液,该电解液经由电解液供给管流入气液接触部件的洒水部(洒水箱),并在此进行洒水而浸透气液接触部件。因此,浸透气液接触部件的电解液是刚刚由电解液生成机构生成的电解液,由此,在空气接触之前,抑制电解液含有的活性氧种的耗费。
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所述洒水箱中插入所述电解液供给管,在该电解液供给管上沿轴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洒水孔(17B)。另外,也可以设定所述循环泵的排出量比所述洒水箱中的洒水量多。在本结构中,由于从电解液供给管的多个洒水孔喷洒电解液,故能够将电解液大致均匀地浸透到气液接触部件的整个区域。并且,在设定循环泵的排出量大于洒水箱中的洒水量的情况下,电解液的压送力提高,电解液被压送到电解液供给管的深处。
另外,电解液可以是通过对电极通电而电解自来水所产生的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液。所述活性氧种含有次氯酸、臭氧或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物质。另外,可以定期或者在规定条件下不定期地翻转电极的极性。
另外,所述气液接触部件形成矩形,并且倾斜地配置于框体内部(斜撑状地配置),在该气液接触部件的倾斜的上边缘部,从上方经由所述电解液供给管滴下电解液,将空气向浸透了该电解液的所述气液接触部件送风后向室内吹出。另外,形成于所述电解液供给管上的所述洒水孔也可以大致横向地形成在所述上边缘部,并且能够大致均等地供给电解液。
在该情况下,所述电解液供给管可以插入到沿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洒水部(74),所述洒水孔形成在与该洒水部的内壁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洒水孔沿所述电解液供给管的轴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
另外,所述洒水部也可以具有分流片,其通过使向所述洒水孔滴下的电解液均匀地扩散,将电解液均匀地供给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上端部。另外,也可以在所述洒水部内部设有导向部件,其与所述洒水孔相对配置,将从该洒水孔排出的电解液向所述分流片引导。
根据本发明,经由接水部、循环泵向电解液生成机构送给电解液,在此,例如通过自来水的电解而生成电解液,该电解液经由电解液供给管流入气液接触部件的洒水箱,并且在此进行洒水而浸透气液接触部件。因此,浸透气液接触部件的电解液是刚刚由电解液生成机构生成的电解液,由此,在空气接触之前,抑制电解液含有的活性氧种的耗费。
另外,根据本发明,从洒水孔排出的电解液大致均等地供给气液接触部件的上边缘部,故能够使电解液浸透整个气液接触部件,因此,能够提高空气通过该气液接触部件时的除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框体的纵剖面图;
图4是气液接触部件的正面图;
图5A~5C是表示向气液接触部件滴下电解液的机构的系统图,图5A为侧面图,图5B为洒水箱的剖面图,图5C为电解槽的结构图;
图6是空气净化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立式除菌装置中通过多个元件部E构成气液接触部件5时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图7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时的、滴下电解液的机构的侧面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的纵剖面图;
图11是图9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的局部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中,附图标记1表示立式空气除菌装置。该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具有箱型的框体2,该框体2包括立脚2A、前板2B、顶板2C,在该顶板2C的两侧分别横列配置有操作盖2D和开闭盖2E。如图2所示,在该框体2的下部形成有横长的进气口3,在该进气口3的上方配置有粗滤器3A。在该粗滤器3A的上方配置有送风风扇7,在该送风风扇7的上方如图3所示地斜撑状地配置有保水性好的气液接触部件5,在该气液接触部件5的上方配置有横长的吹出口4。附图标记8是送风风扇7的支承板,该支承板8被支承在框体2上。
在图2中,附图标记51、52是纵向地分隔框体2内部的分隔部件,通过这些分隔部件51、52而将框体2的内部划分成三个室(除菌室60、电装室61、供水室62)。如上所述,在由分隔部件51、52分隔成的除菌室60中配置具有保水性的气液接触部件5和将室内空气向该气液接触部件5送风的送风风扇7,在供水室62中集中配置有对从气液接触部件5流出的电解液进行蓄积的接水部(后述的供水箱支承盘)10、抽取在该接水部10中蓄积的电解液的循环泵13、对该循环泵13抽取的水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液的电解液生成机构(电解槽)31以及将该电解槽31生成的电解液供给气液接触部件5的电解液供给管17(参照图5)。另外,在电装室61中配置有对空气除菌装置进行整体控制的控制基板等(未图示)。另外,气液接触部件5形成矩形,将该气液接触部件5倾斜地配置在框体2中(参照图3),由此能够减小该气液接触部件5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框体2的高度及进深,能够谋求该框体2的小型化。
上述气液接触部件5是具有蜂窝结构的过滤部件,大大确保了气体接触面积,能够滴下电解液,不易堵塞。即,如图4所示,该气液接触部件5将弯曲成波形的材料5A和平板状的材料5B接合并整体形成为蜂窝状。这些材料5A、5B使用后述的对电解液的反应性小的材料,就是说电解液引起的恶化小的材料,例如聚烯烃树脂类、PET树脂类、聚氯乙烯树脂类、氟树脂类或陶瓷树脂类材料等。气液接触部件5的倾斜角θ为30°以上为好。若小于30°,则滴下的电解液不沿着气液接触部件5的倾斜流动,而是向下方落下。另外,若倾斜角θ接近90°时,通过气液接触部件5的送风路径接近水平,由此导致难以向上方吹风。在该吹出方向接近水平时,不能够将吹出空气向远处送风,如后所述,不能够成为适于大空间除菌的装置。倾斜角θ为80°>θ>30°为好,更好为55°<θ<75°,在本结构中约为57°。
图5A~图5C表示向气液接触部件5滴下电解液的机构。
在气液接触部件5的下方配置有接水盘9(参照图3),在该接水盘9上连接有供水箱支承盘10。在该供水箱支承盘10配置有向该支承盘10内供给含氯离子的自来水的供水箱11和循环泵13。该循环泵13连接电解槽31,该电解槽31连接长度短的塑料制的电解液供给管17。
如图5A及图5B所示,电解液供给管17的插入部17A以规定间隙δ插入到在气液接触部件5的上边缘部形成的洒水箱74中,电解液供给管17的外周部,从进深处到纸面跟前,沿轴向大致等间隔地设有多个洒水孔17B。
设定多个洒水孔17B的对应于其孔径的总洒水量小于上述循环泵13的排出量。在该结构中,由于电解液供给管17的插入部17A中的电解液压力提高,故该电解液供给到插入部17A末端的各洒水孔17B,由此,能够将电解液均匀地浸透到气液接触部件5长度方向的各处。
如图5C所示,在该电解槽31中设有电极32、33,电极32、33在通电时将流入到电解槽31中的自来水电解而生成活性氧种。在此,所谓活性氧种是指具有比通常的氧高的氧化活性的氧分子及其关联物质,在超氧化物银离子、单态氧、羟基自由基或过氧化氢这样的所谓狭义的活性氧的基础上还含有臭氧、次卤酸等所谓广义的活性氧。电解槽31接近气液接触部件5配置,可将电解自来水而生成的活性氧种立即向气液接触部件5供给。
电极32、33是例如基极为Ti(钛),包覆层为Ir(铱)、Pt(铂)构成的电极板,向该电极32、33施加的电流值的电流密度为数mA/cm2~数十mA/cm2,生成规定的游离残留氯浓度(例如1mg/l)。
若通过上述电极32、33向自来水通电,则在阴极电极发生如下的反应:
4H++4e-+(4OH-)→2H2+(4OH-)
在阳极发生如下的反应:
2H2O→4H++O2+4e-
同时,溶液中含有的氯离子(预先向自来水中添加的物质)如下地发生反应:
2Cl-→Cl2+2e-
另外,该Cl2与水进行如下反应:
Cl2+H2O→HClO+HCl。
在该结构中,通过向电极32、33通电而产生杀菌力大的HClO(次氯酸),使空气通过供给有该次氯酸的气液接触部件5,从而可防止杂菌在该气液接触部件5繁殖,能够将在通过气液接触部件5的空气中浮游的病毒灭活。另外,臭气也在通过气液接触部件5时与电解液中的次氯酸反应并离子化而溶解,由此被从空气中去除而除臭。
接着,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动作。
图1中,若打开操作盖2D,则看到未图示的操作面板,通过操作该操作面板,启动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运转。若开始运转,则参照图6,驱动循环泵13,将蓄积于供水箱支承盘10中的自来水向电解槽31供给。
在该电解槽31中,通过向电极32、33通电,电解自来水,生成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液。该电解液经由电解液供给管17的洒水孔(未图示)向洒水箱74中洒水,由此浸入气液接触部件5的上边缘部,向下部渐渐浸透。
多余的电解液汇集在接水盘9中,流入相邻的供水箱支承盘10并蓄积于此。在本结构中,水为循环方式,在由蒸发等而使水量减小的情况下,经由供水箱11向供水箱支承盘10供给适量的自来水。在该供水箱11的水量减少时,打开开闭盖2E(参照图1),取出供水箱11而补给自来水。
在被电解液润湿的气液接触部件5中,如箭头标记X所示,经由送风风扇7供给室内空气。该室内空气与浸入气液接触部件5中的活性氧种接触后再次向室内吹出。该活性氧种在室内空气中例如浮游有流感病毒的情况下,具有将引起感染所必须的该病毒的表面蛋白(突刺)破坏并消除(除去)的功能,若将其破坏,则流感病毒与感染该病毒所必需的受体(接受体)不会结合,由此阻止感染。从实验结果可得知,在浮游有流感病毒的空气通过本发明结构的气液接触部件5时,可除去(灭活)99%以上的流感病毒。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经由接水部10、循环泵13向电解槽31供给电解液,通过电解自来水而生成电解液,该电解液经由电解液供给管17直接流入到气液接触部件5的洒水箱74中并且在此喷洒而渐渐浸透气液接触部件5。但是,该装置虽然利用电解液中含有的次氯酸等活性氧种灭活病毒等细菌,等该活性氧种也与塑料或金属等反应而被消耗。在本结构中,浸透气液接触部件5的电解液是刚刚在电解槽31中通过电解而生成的电解液,由于在气液接触部件5与电解槽31之间仅存在长度短的塑料制的电解液供给管17,故抑制活性氧种的消耗,供给活性氧种丰富的电解液。
在本结构中,使从设于框体2下部的进气口3吸入的室内空气与向气液接触部件5滴下的电解液接触,并且从设于框体2的上部的吹出口4吹出,故该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即使设置在例如幼儿园、大中小学校、看护保险设施以及医院等较大空间中,也能够将与电解液接触而被除菌了的室内空气远播至大空间的远处,能够有效地进行大空间的空气除菌。另外,气液接触部件5由于斜撑状地配置在立式的框体2中,故与将其水平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框体2的进深尺寸并将其薄型化。另外,由于气液接触部件5由对电解液的反应小的材料形成,故气液接触部件5的耐用性提高,能够谋求长寿命化。另外,由于电解液为滴下式的,故能够使电解液均匀地润湿整个电解液接触部件5,能够将通过此处的空气全面地除菌。
在本实施方式中,含有次氯酸的电解液汇集在接水盘9中,流入到相邻的供水箱支承盘10中。因此,在各盘上不产生杂菌,防止残渣的发生。因此,谋求降低对各盘清扫及维修的频率,减轻维修等的劳力。
在上述结构中,希望将电解液中的活性氧种(次氯酸)的浓度调整到目标浓度。目标浓度通常设定为使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的设置场所(例如学校)中大多存在的病毒等(例如霉菌)灭活的浓度。此时,通过改变例如在电极32、33中流过的电流或向这些电极32、33之间施加的电压来调整电解液中的次氯酸的浓度。作为一例,通过增加在电极32、33中流过的电流(例如电流密度为40mA/cm2),能够将次氯酸的浓度改变成高浓度。由此,不使用新装置等就能够改变向电极施加的电压等,故能够谋求低成本化以及省空间化。
图7表示由多个(例如5个)元件部E(后述)构成图2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5时(标注附图标记55)的空气除菌装置的内部结构,另外,图8是与该状态的图5A对应的图。此时,各洒水孔17B形成在与气液接触部件5的各元件部E对应的位置上。
以下说明图7所示的气液接触部件55。
如图9所示,气液接触部件55包括:使电解液浸透并且使空气通过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元件部E;支承这些元件部E的框架部F。该框架部F包括:下框71;固定在该下框71两端的一对纵框72、73;贯通一个纵框72的上部而将前端固定在另一个纵框73上部的电解液供给管17;由覆盖该电解液供给管17而固定在一对纵框72、73的上端部之间的上框构成的洒水部(洒水箱)74。即,电解液供给管17插入到沿气液接触部件55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洒水部(洒水箱)74中。
如图10所示,该洒水部74形成具有上板74A、前板74B以及背板74C的剖面大致コ形,在这些前板74B以及背板74C的内侧面上形成有分别与上板74A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各一对支承部件75、75。在这些支承部件75、75之间插入并支承有配置于电解液供给管17下方的第一分流片76。该第一分流片76通过使从形成于上述电解液供给管17的多个洒水孔76滴下的电解液在该第一分流片76整体扩散,能够向上述元件部E的上面均匀地供给电解液。
另外,在上板74A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与前板74B以及背板74C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一对导向片79A、79B。在下框71的下面形成有将滴下到元件部E上的剩余电解液向接水盘9排出的排水口71A。
如图11所示,元件部E层积波板状的波板部件81和平板状的平板部件82而构成,在这些层积的波板部件81及平板部件82的两端配置有构成该元件部的纵框的一对框部件83。该框部件83由塑料等树脂形成,通过将该框部件83配置在层积的波板部件81及平板部件82的两端而容易对该元件部E进行处理。另外,元件部E通过层积上述波板部件81及平板部件82而在这些波板部件81与平板部件82之间形成大致三角形的多个开口85,确保大的气液接触面积,能够滴下电解液,不易造成堵塞。
各缘部E在框架部F的纵框72、73之间并列配置,在这些元件部E的上面(上边缘部)分别配置有多片第二分流片84。该第二分流片84经由第一分流片76使供给到各元件部E的上面的电解液扩散到该元件部E的整个上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分流片84由三片分流片(上分流片84A、中分流片84B以及下分流片84C)构成。这些中分流片84B及下分流片84C设定成与层积的波板部件81及平板部件8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上述分流片84A具有长度与上述中分流片84B及下分流片84C大致相同的基部84A1、和设于该基部84A1两端的弯折部84A2,通过将这些弯折部84A2插入到框部件83上形成的插入口83A中,能够将该弯折部84A2与三片分流片84A~84C重叠地安装在元件部E的上面。
上述波板部件81、平板部件82、第一分流片76以及第二分流片84具有液体浸透性,并且使用电解液引起的恶化小的材料,例如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等)、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氯乙烯树脂、氟树脂(PTFE、PFA、ETFE等)或陶瓷类材料等。在本结构中,使用PET树脂。另外,由于电解液具有防霉作用,故不需要对气液接触部件5涂敷防霉剂。
接下来说明电解液供给管17上形成的洒水孔77。
如上所述,气液接触部件5形成矩形,倾斜地配置在框体2中。因此,在仅滴下电解液时,该电解液集中到第一分流片76的下部76B,由此电解液浸透到元件部E的背面侧,但电解液难以浸透该元件部E的前面侧,结果,不能够将电解液均匀地浸透元件部E,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除菌效果。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电解液均匀地供给到第一分流片76的整个面上,在电解液供给管17中,朝向框体2的前面侧大致横向地形成洒水孔77。在本说明书中,大致横向不仅是水平方向,也包括能够向第一分流片76或元件部E的上面均匀地供给电解液的角度。
具体地说,如图10所示,洒水孔77形成在与上框74的前板74B侧形成的导向片(内壁)79A相对的位置上,设气液接触部件5的倾斜角度为θ(度)时,上述洒水孔77形成在相对于水平面的仰角为90-θ(度)的位置上。另外,洒水孔77以电解液供给管17轴向的每规定间隔大致形成在一直线上。
根据该结构,从电解液供给管17的洒水孔77排出的电解液滴到上框74的内面形成的导向片79A上,向第一分流片76的上部76A侧滴下。该滴下的电解液利用第一分流片76的倾斜,从该第一分流片76的上部76A侧向下部76B侧移动,由此浸透整个第一分流片76并扩散。该电解液滴下到第二分流片84上,在整个第二分流片84上扩散并浸透整个元件部E的上部,沿着气液接触部件5的倾斜向下方浸透。因此,通过使电解液能够均匀地浸透整个气液接触部件5,能够防止在该气液接触部件5繁殖杂菌,能够将通过气液接触部件5的空气中浮游的病毒灭活。
另外,设定来自上述洒水孔77的、与该孔径对应的总洒水量比循环泵13的排出量少。因此,电解液供给管17中的电解液压力升高,电解液供给到末端的各洒水孔77,由此,能够使电解液均匀地浸透到气液接触部件5长度方向的各处。
接下来说明具有图9的气液接触部件55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在空气除菌时的动作。
在图1中,若打开操作盖2D,则看到内侧设有操作面板41(参照图2),通过操作该操作面板41,启动立式空气除菌装置1运转。若开始运转,则如图8所示,驱动循环泵13,将蓄积于供水箱支承盘10中的自来水向电解槽31供给。
在该电解槽31中,通过向电极32、33通电,电解自来水,生成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液。该电解液从电解液供给管17的洒水孔77(图10)排出,滴到上框74上形成的导向片79上而向第一分流片76上滴下。由此,电解液在整个第一分流片76上扩散,该电解液向第二分流片84落下。该落下的电解液浸透第二分流片84而在该第二分流片84整体上扩散,向元件部E的整个上部供给电解液,由此,电解液浸透到元件部E的波板部件81及平板部件82的各处。
从气液接触部件5滴下的电解液通过下框71上形成的排水口71A(图6)而向接水盘9排出,通过该接水盘9的向下斜度而流入供水箱支承盘10中并蓄积于此。在本结构中,水为循环方式,在由蒸发等而使水量减小的情况下,经由供水箱11向供水箱支承盘10供给适量的自来水。该供水箱11如下配置,打开开闭盖2E(参照图1),取出供水箱11而补给自来水。
在被电解液浸透的气液接触部件55中,经由送风风扇7供给室内空气。该室内空气与浸入气液接触部件5中的元件部E的活性氧种接触后再次向室内吹出。该活性氧种在室内空气中例如浮游有流感病毒的情况下,具有将引起感染所必须的该病毒的表面蛋白(突刺)破坏并消除(除去)的功能,若将其破坏,则流感病毒与感染该病毒所必需的受体(接受体)不会结合,由此阻止感染。从实验结果可得知,在浮游有流感病毒的空气通过本发明结构的气液接触部件5时,可除去(灭活)99%以上的流感病毒。
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矩形的气液接触部件55倾斜地配置在框体2中,在该气液接触部件55的元件部E的上面,从上方经由电解液供给管17滴下电解液,将空气向浸透该电解液的元件部E送风而向室内吹出。在电解液供给管17上形成有能够将电解液大致均匀地供给上述元件部E的上面的大致横向的洒水孔77,故从该洒水孔77排出的电解液大致均等地供给元件部E的上面,由此能够使电解液大致均匀地浸透整个元件部E。因此,在空气通过该元件部E时,成为空气与电解液更加容易接触的状态,因此能够提高空气通过该元件部E时的除菌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电解液供给管17插入到沿气液接触部件5的长度方向形成的上框74中,洒水孔77形成在与该上框74的导向片79相对的位置上,故滴到该导向片79上的电解液向第一分流片76的上部76A侧滴下。因此,电解液在整个第一分流片76上扩散并向第二分流片84滴下,并且在整个第二分流片84上扩散而浸透元件部E的整个上面,沿气液接触部件5的倾斜向下方浸透。因此,能够使电解液大致均匀地浸透整个上述元件部E,能够谋求空气通过该元件部E时的除菌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洒水孔77沿电解液供给管17的轴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故从该洒水孔77滴下的电解液滴下到电解液供给管17上配置的第一分流片76上,通过浸透该第一分流片76而能够使该电解液在该第一分流片76的长度方向上大致均匀地扩散。因此,电解液大致均匀地供给气液接触部件5的元件部E的上面部,故能够使电解液浸透整个元件部E,因此,能够提高空气通过该元件部E时的除菌效率。
以上,基于一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活性氧种也可以产生臭氧(O3)或过氧化氢(H2O2)。此时,作为电极若使用铂钽电极,则离子种可从稀薄的水中通过电解而高效稳定地生成活性氧种。
此时,在阳极电极发生如下的反应:
2H2O→4H++O2+4e-
同时,发生如下的反应:
3H2O→O3+6H++6e-
2H2O→O3+4H++4e-
生成臭氧(O3)。另外,在阴极电极发生如下的反应:
4H++4e-+(4OH-)→2H2+(4OH-)
O2 -+e-+2H+→H2O2
通过电极反应使O2 -生成的O2与溶液中的H+结合,生成过氧化氢(H2O2)。
在本结构中,通过向电极通电而生成杀菌力大的臭氧(O3)及过氧化氢(H2O2),可制作含有这些臭氧(O3)及过氧化氢(H2O2)的电解液。将该电解液中的臭氧或过氧化氢的浓度调整到使对象病毒等灭活的浓度,通过使空气通过供给有该浓度的电解液的气液接触部件5,可将空气中浮游的对象病毒等灭活。另外,臭气也在通过气液接触部件5时与电解液中的臭氧或过氧化氢反应并离子化而溶解,由此被从空气中除去并除臭。
在由于电解自来水而在电极上(阴极)堆积水垢时,导电性降低,难以继续电解。
此时,使电极的极性翻转(将电极的正负切换)是有效的。通过将阴极电极作为阳极电极进行电解而能够去除堆积于阴极电极上的水垢。在该极性翻转控制中可以利用例如定时器而定期翻转,也可以在每次运转启动时翻转等而不定期地翻转。另外,也可以检测电解电阻的上升(电解电流降低或电解电压上升),基于该结果使极性翻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取了使用取放自如的供水箱11的供水方式,显然也可以代替该供水箱11而形成例如连接水道管而直接导入市政水的水配管供水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上框74上设有洒水孔77相对的导向片79,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不具有该导向片79的结构时,上框74的前板74B相当于该上框74的内壁。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元件部E中,作为第二分流片84重合三片薄片84A~84C而构成,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适当改变片数。例如,通过气液接触部件的风量在该气液接触部件的中央部最大,随着向两端侧过渡而降低时,理想的是,在风量最大的中央部的元件部E设定一片第二分流片,随着向两端侧过渡而将片数增加为两片、三片。根据该结构,由于在中央部的通水阻力减小,故在风量大的中央部增加电解液的供给量。因此,通过供给对应于风量的电解液,能够有效地灭活通过气液接触部件的空气中浮游的病毒。
另外,也可以不仅仅改变第二分流片的片数,而改变第二分流片的网眼孔径(目地径)(具体地说,使中央部的网眼孔径大,随着向两端侧过渡而减小)。

Claims (11)

1.一种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分隔部件(51、52)将框体内部分隔开来,
在一侧的室(60)中设置具有保水性的气液接触部件(5、55)和将室内空气向该气液接触部件送风的送风风扇(7),
在另一侧的室(62)中设置对从气液接触部件流出的电解液进行蓄积的接水部(10)、抽取在该接水部中蓄积的电解液的循环泵(13)、对该循环泵抽取的水进行电解而生成电解液的电解液生成机构(3)、将该电解液生成机构生成的电解液供给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电解液供给管(17),
所述电解液供给管与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洒水部(7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所述洒水部中插入所述电解液供给管,在该电解液供给管上沿轴向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洒水孔(17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定所述循环泵的排出量比所述洒水箱中的洒水量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生成机构生成的电解液是通过对电极通电而电解自来水所产生的含活性氧种的电解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种含有次氯酸、臭氧或过氧化氢中的至少一种物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接触部件形成矩形,并且倾斜地配置于框体内部,在该气液接触部件的倾斜的上边缘部,从上方经由所述电解液供给管滴下电解液,将空气向浸透所述电解液的所述气液接触部件送风后向室内吹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于所述电解液供给管上的所述洒水孔大致横向地形成在所述上边缘部,并且能够大致均等地供给电解液。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供给管插入到沿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长度方向形成的所述洒水部,所述洒水孔形成在与该洒水部的内壁相对的位置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孔沿所述电解液供给管的轴向大致等间隔地形成。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部具有分流片,其通过使从所述洒水孔滴下的电解液均匀地扩散,将电解液均匀地供给所述气液接触部件的上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空气除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洒水部内部设有导向部件,其与所述洒水孔相对配置,将从该洒水孔排出的电解液向所述分流片引导。
CN2006101712884A 2005-12-28 2006-12-28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2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77732/05 2005-12-28
JP2005377732A JP4878836B2 (ja) 2005-12-28 2005-12-28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JP2006021796A JP4878851B2 (ja) 2006-01-31 2006-01-31 空気除菌装置
JP021796/06 2006-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91260A CN1991260A (zh) 2007-07-04
CN1991260B true CN1991260B (zh) 2010-06-16

Family

ID=3821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71288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91260B (zh) 2005-12-28 2006-12-28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878836B2 (zh)
CN (1) CN19912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2984B (zh) * 2014-01-09 2016-06-22 浙江久新空气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磁电微水幕空气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6765634B (zh) * 2016-12-26 2022-10-14 苏州艾尔新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多功能空气净化消毒机
JP2020110557A (ja) * 2019-01-08 2020-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装置
CN117836567A (zh) * 2021-08-23 2024-04-05 怡迅(珠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358A (ja) * 2000-10-04 2002-06-26 Denso Corp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装置付き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5530A (ja) * 1996-06-26 1998-01-13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空気浄化装置
JP2000257914A (ja) * 1999-03-05 2000-09-22 Techno Ryowa Ltd 強酸性水を用いた除菌空調システム
JP4330843B2 (ja) * 2002-05-10 2009-09-16 忠弘 大見 気液接触装置
ATE295513T1 (de) * 2002-07-10 2005-05-15 Matthias Enzenhofer Luftreinigungsgerät
JP2005013788A (ja) * 2003-06-24 2005-01-20 Ricoh Elemex Corp 空気清浄機および処理液pH値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81358A (ja) * 2000-10-04 2002-06-26 Denso Corp 加湿装置および加湿装置付き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878836B2 (ja) 2012-02-15
JP2007175312A (ja) 2007-07-12
CN1991260A (zh) 2007-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1980A2 (en)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JP4740080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KR101095410B1 (ko) 공기제균장치
KR100899516B1 (ko) 공기 제균 장치
CN1991260B (zh)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JP2008183182A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4878855B2 (ja) 空気除菌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966089B (zh) 立式空气除菌装置
JP4731355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4878821B2 (ja)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CN101024092B (zh) 空气除菌装置
JP4721932B2 (ja) 除菌装置
JP2009106706A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4878822B2 (ja) 床置き式空気除菌装置
JP5305563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EP1804006B1 (en) Air filtering apparatus
JP4908871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4878851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2007229224A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5573690B2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2008183186A (ja) 空気除菌装置
JP2008109980A (ja) 空気除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16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