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81699A -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81699A
CN1981699A CNA2006100647657A CN200610064765A CN1981699A CN 1981699 A CN1981699 A CN 1981699A CN A2006100647657 A CNA2006100647657 A CN A2006100647657A CN 200610064765 A CN200610064765 A CN 200610064765A CN 1981699 A CN1981699 A CN 1981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unit
core
feed system
secondary coil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47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田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81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81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14Inductive coupl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 A61B5/02416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rate or heart rate using photoplethysmograph signals, e.g. generated by infrared radiation
    • A61B5/02427Details of sensor
    • A61B5/02433Details of sensor for infrared radi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0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 A61B2560/0214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or supply
    • A61B2560/0219Operational features of power management of power generation or supply of externally powered implanted 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在用于将来自电源的电能转换为磁通量的馈电单元上,放置了作为用电单元的环形传感器,以便利用电磁感应将电能从馈电单元馈送到环形传感器。利用这种构造,省去了电触点,并且实现了防水构造。而且,次级线圈和芯被放置在相对于环形传感器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上,由此获得了均衡的重量平衡。

Description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形无绳设备的馈电系统,优选地,涉及一种非侵入式光学测量活体脉动或脉搏的环形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脉搏波传感器包括:用于容纳电路部或电池的环形壳体部;用于检测人体脉搏信息的检测部;和将上述部分固定到手指的固定部件,其中电路部和检测部彼此通过柔性板柔性地电连接。作为固定部件的实例,提出了在壳体部的一端设置闭合的、环形的固定部件或马蹄回形针形固定部件的设计(参见例如JP2001-70264A)。
检测部包括光接收部分和光发射部分,并被构造成从光发射部分发出的光,在入射到手指的血管上之后,被流过血管的血液中的血色素吸收,而其余的光到达光接收部分而转换为电信号。
如果这样的检测部压紧手指以将特定的压力预先施加到血管上,在血管舒张期由于脉搏的原因光接收部分接收到的光量就减少,并在血管收缩期增加。因此,由于在光通过血管期间脉搏周期地改变光量,因此可通过测量光接收部分的信号输出的幅度变化周期得到脉搏速率。
而且,作为一种以非接触的方式向负载馈电的装置,已知可采用一种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图8A和8B分别是采用利用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式馈电装置的电力装置的电路框图和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
在图8A和8B中,连接到电源的馈电单元518上安装了具有负载的用电单元501,两者不可分开。包括连接到振荡电路的初级线圈510的馈电单元518产生磁通量。包括次级线圈502的用电单元501接收初级线圈510产生的磁通量,将它们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馈送到负载。
包括在馈电单元518内的初级线圈510与包括在用电单元501内的次级线圈502是成对的彼此接触的一组,从而形成变压器以将电能从馈电单元518传输到用电单元501。在很多情况中,每个线圈围绕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芯缠绕,通过这样增强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之间的耦合。采用这种非接触式的馈电装置的产品包括市售的电动牙刷等等。
脉搏波传感器必须防水。例如,在浴室内,存在剧烈的温度变化从而增加了血压上升的风险,因而非常需要在洗浴期间佩戴的脉搏波传感器。实际上提供闭合的壳体部是一种防水的方法,但是更换电池的时间和工作是令人烦恼的,而且重复地打开和关闭壳体部可能导致密封磨损,从而降低防水性。
另外的方式是使充电用电触点从壳体部暴露出来,但是这可能导致由于腐蚀而电触点失败。一种用于解决这些问题的装置可为利用电磁感应的非接触式馈电装置,例如背景技术中介绍的。然而,虽然容易构造出将次级线圈和芯容纳在壳体部内的结构,但是线圈和芯的尺寸和重量较大,从而影响环形外观,而且较差的重量平衡将损害良好的使用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小的环形传感器,并成功地实现重量平衡及高防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通过将馈电单元的初级线圈与用电单元的次级线圈电磁耦合以便馈送电能的馈电系统,其中馈电系统为馈电单元和用电单元彼此分离的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并且馈电单元包括以可分的方式构成的馈电侧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侧芯包括:柱形部分,其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形成为大于初级线圈外径的带底柱形;芯部,其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处突出;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盖部分,其中以与芯部同心的方式缠绕初级线圈,并且将次级线圈插入芯部,以便当用盖部分封闭开口时,形成闭合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芯部的外径随着逐渐靠近开口而减少,从而呈现为截头锥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柱在盖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并被装配到开口,柱的外周面与开口的内周面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凹部位于柱的大致中心部分,凹部被装配到芯部的端部,并且凹部的内周面与芯部的外周面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侧芯包括:柱形部分,其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形成为大于初级线圈外径的带底柱形;芯部,其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处突出;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盖部分,其中以与芯部同心的方式缠绕初级线圈,用电单元安置在芯部的开口侧端面上,并且当开口被盖部分封闭时,形成闭合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柱在盖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并被装配到开口,并且柱的外周面与开口的内周面接触。
在一个实施例中,芯部的高度与用电单元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的内壁高度,并且芯部的高度、用电单元的厚度与柱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的内壁高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系统进一步包括配合部分,从而使次级线圈容纳并放置在芯部的端面区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单元包括环形外壳,并且在芯部或者柱中至少一个的大致中心部分处,设置直径小于次级线圈的内径的中空部分。
在一个实施例中,馈电侧芯包括:矩形柱部分,其具有被间隙部分隔为第一和第二放置面的放置面;和放置在放置面上的用电单元上的盖部分,其中初级线圈围绕间隙部缠绕,用电单元包括用电侧芯,用电侧芯被不连续部分分隔为第一和第二芯,第一和第二芯分别接触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放置面上,并且当第一和第二芯被盖部分桥接时,形成了闭合磁路。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隙部的距离小于不连续部分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配合部分,在该配合部分处放置面与用电单元将彼此适配,以便间隙部和不连续部分大致彼此位置重合。
而且,提供了一种用电单元,包括: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外壳;和在外壳或不连续部分内由环形磁性材料制成的具有环形连续的次级线圈的用电侧芯,和沿用电侧芯的外轮廓缠绕的次级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侧芯为柔性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侧芯是通过将磁性材料薄片堆叠为多层而形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电侧芯是通过将磁粉分散到树脂内而模制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次级线圈包括组合在一起的多个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次级线圈连接,以便分别向彼此独立的负载馈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板被连接到次级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整个次级线圈是由柔性板构成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柔性板包括大致平行于柔性板放置的多个导体,导体从柔性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一个导体的一端与另一个导体的另一端彼此电连接,由此形成次级线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其能够通过将上述用电单元放置在上述馈电单元上来馈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形传感器,在其上安装了上述的用电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环形传感器,其中上述的环形传感器与上述的馈电单元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传感器,由于环形传感器能以非接触的方式接收电能,因此不需要充电用的电触点,使得实现防水构造是可行的。另外,不再需要更换电池所需的时间和人工,并且仅通过将环形传感器安置在充电设备上来实现充电,因此具有更高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当次级线圈和芯被放置在相对环的中心大致对称的位置时,能够得到均衡的重量平衡以便获得良好舒适感。而且,由于利用芯形成闭合磁路,漏磁很少并且获得高的电能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给出的详细说明以及附图将会更全面地了解本发明,该附图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A到1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和电路图;
图2A和2B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馈电单元的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
图3A和3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
图4A和4B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馈电单元的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
图5A到5C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和电路图;
图6A和6B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馈电单元的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
图7A和7B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其中绕环形传感器的芯设置柔性板的透视图和该柔性板的平面图;和
图8A和8B分别是根据现有技术的非接触式馈电装置的电路框图和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A是根据实施例1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图1B是仅仅示出了环形传感器的次级线圈的截面图。图1C是提供了多个次级线圈的情形的电路图。
作为用电单元的环形传感器101由环形带106和设置在带106的外围的壳体部4构成,其中带106具有适于手指插入的闭合环形状。
在环的内周面上设置了包括作为传感器的光接收部分和光发射部分的检测部1。
电路部2容纳在壳体部4内。检测部1和电路部2彼此通过柔性板3电连接。
环形带106在其外围表面和内周表面之间包含次级线圈102,在该次级线圈102中与环同心地缠绕着导线。该次级线圈102电连接到作为负载的电路部2,以便向连接到电路部2的电池(未示出)充电。
图2A是根据实施例1的向环形传感器101的电池馈电的馈电单元118的电能传输部分。图2B是沿着图2A中的线A-A’的截面图。
馈电单元118的电能传输部分包括馈送侧芯(feeding-side core)和缠绕馈送侧芯的初级线圈110。
馈送侧芯包括:由铁素体或其它磁性材料制成的柱形部分111,该柱形部分111一端开口并形成为带底柱形(bottomed cylindrical shape);在柱形部分111的底部中心处突出的芯部112;封闭所述开口的盖部分113;和在盖部分113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的柱114。
芯部112形成为截头锥形,其外径随着靠近开口而减小。
另外,将柱114装配到柱形部分111的开口,并且使其外周表面与柱形部分111的内周表面接触。
另外,在柱114的大致中心部分处设置装配到芯部112的上端的凹部116。凹部116的内表面与芯部112的壁表面接触。
初级线圈110在柱形部分111的底部沿内周表面缠绕从而与芯部112同心。
在如上所示构造的馈电单元118中,将环形传感器101插入芯部112,并且通过盖部分113封闭柱形部分111的开口。因此,例如图中箭头所示的闭合磁路就形成了,允许实现电能馈送。
这样,在初级线圈110处产生的磁通量被次级线圈102接收,并利用电磁感应转换为电能以便传送到电路部2。形成闭合磁路,以便在初级线圈110处产生的磁通量会聚地通过芯部112并与次级线圈102互连。因此高效地实现了将电能传输到次级线圈102。此外,由于使磁通量会聚并与次级线圈102交链的功能是由包括在馈电单元118内的芯部112实现的,因此环形传感器101不需要芯,重量轻。
由于利用如上所示构造,电能可以以非接触的方式从馈电单元118传送到作为用电单元的环形传感器101,因此就不需要电触点了,从而可构造使环形传感器101具有防水构造。
另外,通过提供柱114,增加了柱形部分111的内周表面与柱114的外周表面彼此接触处的部分的面积。
另外,通过提供凹部116,增加了芯部112与柱114彼此接触处的部分的面积。
芯彼此接触的部分产生气隙,增加了磁阻并导致电能传输效率的降低。因此,优选地,气隙的厚度应当小并且接触部分的面积大。这样,采用这个实施例的设计,减小了磁阻并提高了电能传输效率。
另外,开口和盖部分113为互相适配的形状,有利于它们位置对准。
另外,利用芯部112的截头锥形的优点,可以用单个馈电单元向不同内径的环形传感器馈电。因此,甚至环形传感器101接合在芯部112上的任意点也可实现电能馈送。
另外,如图1C中所示,还可能的是,次级线圈102包括彼此独立地缠绕的第一和第二次级线圈102a和102b以便分别向第一和第二独立的负载109a和109b馈电。
这样,由于第一与第二负载109a与109b之间的电耦合可以变弱,使得抑制例如由于第一负载109a的变化而引起的第二负载109b的变化成为可能。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不同数量的绕数,可获取不同的电压。这对于例如第一负载109a和第二负载109b为电压互不相同的二次电池且需对其进行充电的情况是有用的。
另外,次级线圈不必在数量上限制为两个,可以为多个。
另外,由于高频电流流过次级线圈102,可以并连多个次级线圈以减少由皮肤效应引起的损失。进一步地,可利用由预绞的绝缘导线制成的绞合线来缠绕形成次级线圈102。
(实施例2)
图3A是根据实施例2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图3B是仅示出了环形传感器的次级线圈及用电侧芯(power-fed side core)的截面图。根据这个实施例的部件中的与图1和2中的实施例1相同的部件的说明被省略,并且下文主要解释不同之处。
环形传感器201包括具有不连续部分207的马蹄环形带206和位于带206的外围上的壳体部4。
马蹄形用电侧芯205容纳在带206内部。进一步的,次级线圈202沿用电侧芯205的马蹄横截面的外轮廓缠绕。
也可以通过将表面绝缘的无定形金属片或其它磁性材料堆叠为多层而形成柔性的用电侧芯205。
另外,还可以通过将磁粉分散到树脂内的方式来模制柔性的用电侧芯205。
另外,还可以利用具有多个磁性材料小片排列的树脂来模制柔性的用电侧芯205。
以上述方式形成柔性的用电侧芯205,以便当安装有用电侧芯205的环形传感器201装配到手指时,得到适配的良好感觉。此外,马蹄形允许环形传感器201容易地与不同尺寸的用户手指相配。进一步的,手指借助于用电侧芯205的弹性或绷紧的带206被压紧,以便检测部1能够压靠在测量处。应当注意的是,金属片表面绝缘是为了减小由涡流引起的损失。
图4A是根据实施例2的馈电单元的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图4B是沿图4A的线A-A’的截面图。
馈电单元218包括馈电侧芯和缠绕馈电侧芯的初级线圈210。
馈电侧芯包括:一端开口并且其形成带底柱形的柱形部分211,;在柱形部分211的底部中心处突出的芯部212;封闭所述开口的盖部分213;和在盖部分213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的柱214。
芯部212的外径大于环形传感器201的带206的外径。
芯部212的高度设计为芯部212的高度与环形传感器201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211的内壁高度。
另外,将柱214装配到柱形部分211的开口,并且使其外周表面与柱形部分211的内周表面接触。
柱214的高度设计为芯部212的高度、环形传感器201的厚度以及柱214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211的内壁高度。
初级线圈210在柱形部分211的底部沿内周表面缠绕以便与芯部212同心。
在如上所示构造的馈电单元中,环形传感器201安置在芯部212的上端面上,并且通过盖部分213封闭所述开口。因此,就形成了如图中箭头所示的包括环形传感器201的用电侧芯205的闭合磁路,允许实现电能馈送。
这样,即使环形传感器201为类似马蹄形状的不连续的环形,也可形成闭合磁路以便在初级线圈210处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环形传感器201的芯205并与次级线圈202交链。因此,高效地实现了将电能传输到次级线圈202。
另外,传送电能的数量取决于与次级线圈202交链的磁通量的数量,并且磁通量穿透从而会聚到芯上。因此,优选地,次级线圈202的圈数越多,用电侧芯205的横截面越大。
利用如上所述设计的用电侧芯的尺寸,即使安装了具有不同厚度的环形传感器,柱形部分211的内周表面与柱214的外周表面一直彼此接触。而且,柱214的底端面与用电侧芯205一直彼此接触。因此,一直稳定地形成闭合磁路。
而且,通过使芯部212的外周部分鼓起而形成的配合部分217位于芯部212的上端面。这有利于次级线圈202被容纳并安置在芯部212的端面区时彼此对准。
另外,直径小于次级线圈202内径的中空部分216位于至少芯部212或者柱214内。这省去了闭合磁路之外的部分(即,不对电能传输做出贡献的部分)的芯,从而减小芯的重量。中空部分216可形成为凹部或其它轻型形状,以减少芯的重量。
(实施例3)
图5A是根据实施例3的环形传感器的截面图。图5B是仅示出了次级线圈和用电侧芯的截面图。图5C是电路图。
环形传感器301包括壳体部304,和分别位于壳体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处的第一腿部分306a和第二腿部分306b。
耦合部分319分别位于壳体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处。在耦合部分319处第一和第二腿部分306a和306b的一端分别耦合到上述一端及另一端处,以便能绕旋转轴旋转,由此整体形成马蹄环形。
这样,由于腿部分306的开口角度可以自由调整,环形传感器适合于与不同厚度的用户手指匹配。
在第一腿部分306a的外壳内包含有弓形的第一芯305a,其为用电侧芯。第一次级线圈302a进一步沿芯305a的弓形横截面的外形缠绕。同样的,形成第二腿部分306b。这些次级线圈通过柔性板308彼此柔性地依次电连接并且结构连接,从而得到单个输出。
即使在次级线圈302彼此分离的情况下,这些次级线圈也能够通过柔性板308彼此柔性地连接。
还可用实施例2中描述的方法柔性地形成两个腿部分,并且分别粘接到壳体部304的一端及另一端。在这种情况下仍可以形成可自由调整腿部分的开口角度的环。
图6A是根据实施例3的馈电单元的电能传输部分的截面图。图6B是沿图6A的线A-A’的截面图。
馈电单元318包括馈电侧芯和绕馈电侧芯缠绕的初级线圈。
馈电侧芯包括矩形柱芯311和盖部分313。
矩形柱芯311在其外壁的一个面内具有与矩形柱体的轴向平行的间隙部315。进一步,在这个实施例中,在间隙部315的相对侧上,初级线圈310绕矩形柱芯311的底部缠绕。矩形柱芯311具有间隙部315的表面用作放置面,并且环形传感器301放置在该面上。这样,形成环形传感器301的第一芯305a与被间隙部315分开的一个放置面相接触而第二芯305b与另一个放置面相接触的位置关系。而且,当放置盖部分313以便桥接第一芯305a与第二芯305b时形成了例如图中箭头所指示的闭合磁路。
这样,形成了闭合磁路,以便在初级线圈310处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环形传感器301的芯305并与次级线圈302交链。因此,高效地实现了将电能传输到次级线圈302。
应当注意的是,放置面内设置的间隙部315的距离,优选地,设计为大于零并小于环形传感器301的不连续部分307的距离,例如为大约几毫米。
简言之,基本适合的是,在馈电单元318内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环形传感器301的芯305及盖部分313以便从一个放置面引导至另一个放置面。即,适合的是,提供的间隙部315能够在阻滞磁通量通路的那部分处使磁阻增加。
另外,必需设置使馈电单元318的间隙部315和环形传感器301的不连续部分307彼此位置一致。配合部分317位于放置面中,以便能够容易地获得如上所述的放置状态。
当用电单元的芯305桥接间隙部315时,在这个部分处形成了闭合磁路。这样,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与次级线圈302交链的磁通量数量减少了,导致电能传输效率降低。因此,提供配合部分317可避免这样的问题。
(实施例4)
图7A是根据实施例4的其中柔性板周向地设置在环形传感器的芯上的透视图。图7B是柔性板的平面图。
柔性板408周向地设置在用电单元芯405上。在这个柔性板408上,次级线圈402和连接到电路部2的接线整体形成。
在例如为如图所示的带形的柔性板408上,导体A-a到C-c与纵向平行,并且形成了连接到电路部2的导体D和d。进一步地,端子部分A到D在一端E-E’处排列,而端子部分a到d在另一端e-e’处排列。
如上所示的柔性板408沿用电单元芯405的弓形横截面的外形环绕,并且一端E-E’和另一端e-e’在连接部分419处连接在一起。端子部分A和d、B和a、C和b、D和c分别彼此电连接,因此形成次级线圈402。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次级线圈整个都为柔性的,因此适于用电侧芯具有可移动部件的情况。
利用这种构造,仅通过在用电单元芯405上周向地提供柔性板408而不是在其上缠绕导线的方式来形成次级线圈402,因此便于制造。
进一步,该构造可以通过使用具有多层布线的柔性板增加平行导体的数量,或者增加圈数的数量。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显然本发明可以有各种变化。这些变化并非都脱离了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全部变形被认为是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Claims (25)

1.一种通过将馈电单元的初级线圈与用电单元的次级线圈电磁耦合以便馈送电能的馈电系统,其中
馈电系统为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其中馈电单元和用电单元彼此分离,并且
馈电单元包括馈电侧芯,该馈电侧芯是以可分的方式构成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馈电侧芯包括:
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形成为大于初级线圈外径的带底柱形的柱形部分;
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处突出的中心芯部;和
用于封闭开口的盖部分,其中,
以与中心芯部同心的方式缠绕初级线圈,并且
次级线圈被插入中心芯部,以便当用盖部分封闭开口时,形成闭合磁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中心芯部的外径随着逐渐靠近开口而减小,从而呈现为截头锥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一柱在盖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并被装配到开口,并且
所述柱的外周面与开口的内周面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在柱的大致中心部分设置凹部,凹部被装配到中心芯部的端部,并且
凹部的内周面与中心芯部的外周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馈电侧芯包括:在一端具有开口并且形成为大于初级线圈外径的带底柱形的柱形部分;在柱形部分的底部中心处突出的中心芯部;和用于封闭开口的盖部分,其中
以与中心芯部同心的方式缠绕初级线圈,
用电单元被设置在中心芯部的开口侧端面上,和
当开口被盖部分封闭时,形成闭合磁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柱在盖部分的大致中心部分处突出并被装配到开口,并且
柱的外周面与开口的内周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中心芯部的高度与用电单元的厚度之和小于柱形部分的内壁高度,和
中心芯部的高度、用电单元的厚度与柱的高度之和等于或大于柱形部分的内壁高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使次级线圈被容纳并放置在中心芯部的端面区内的配合部分。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用电单元包括环形外壳,并且
在中心芯部或者柱中至少一个的大致中心部分处,设置直径小于次级线圈内径的中空部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馈电侧芯包括
矩形柱部分,其具有被间隙部分隔为第一和第二放置面的放置面;和
被放置于用电单元上的盖部分,该用电单元被放置于放置面上,其中
初级线圈围绕间隙部缠绕,
用电单元包括用电侧芯,
用电侧芯被不连续部分分隔为第一和第二芯,
第一和第二芯分别接触地放置在第一和第二放置面上,并且
当第一和第二芯被盖部分桥接时,形成闭合磁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间隙部的距离小于不连续部分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馈电系统,其中,进一步包括配合部分,在该配合部分处放置面与用电单元彼此适配,从而间隙部和不连续部分大致彼此位置重合。
14.一种用电单元,包括:
连续或不连续的环形外壳;和
在外壳或不连续部分内的由环形磁性材料制成的具有环形的连续的次级线圈的用电侧芯,和
沿用电侧芯的外轮廓缠绕的次级线圈。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用电侧芯为柔性的。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用电侧芯是通过将磁性材料薄片多层堆叠而形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用电侧芯是通过将磁粉分散到树脂内而模制成的。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次级线圈包括组合在一起的多个线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将次级线圈连接,以便分别向彼此独立的负载馈电。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柔性板被连接到次级线圈。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整个次级线圈是由柔性板构成的。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电单元,其中,柔性板包括大致平行于柔性板放置的多个导体,
导体从柔性板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并且
一个导体的一端与另一个导体的另一端彼此电连接,由此形成次级线圈。
23.一种非接触式馈电系统,其能够以这样的方式馈电,即,将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放置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单元上。
24.一种环形传感器,在其上安装了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电单元。
25.一种环形传感器,其中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环形传感器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电单元组合。
CNA2006100647657A 2005-11-08 2006-11-08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Pending CN19816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23099/05 2005-11-08
JP2005323099A JP2007130033A (ja) 2005-11-08 2005-11-08 リングセンサの給電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81699A true CN1981699A (zh) 2007-06-20

Family

ID=38003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47657A Pending CN1981699A (zh) 2005-11-08 2006-11-08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03267A1 (zh)
JP (1) JP2007130033A (zh)
CN (1) CN198169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930A (zh) * 2011-05-25 2011-10-19 张洪旗 一种手链的脉搏监测装置
CN105557066A (zh) * 2013-09-17 2016-05-04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线圈和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加热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50921B1 (de) * 2010-11-05 2012-09-26 RAFI GmbH & Co. KG Ladevorrichtung, Empfangsstation sowie Steckvorrichtung zur induktiven Übertragung von elektrischer Energie
WO2013153736A1 (ja) * 2012-04-10 2013-10-1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電力伝送装置、送電装置、および受電装置
US9362776B2 (en) * 2012-11-27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JP5883961B2 (ja) * 2015-02-24 2016-03-15 ローム株式会社 脈波センサ
DE102022101446A1 (de) * 2022-01-21 2023-07-27 ONVY HealthTech Group GmbH Ringförmiges Computer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16402A (en) * 1992-01-22 1993-06-01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Separable inductive coupler
JPH06197479A (ja) * 1992-12-24 1994-07-15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電磁給電装置
JP2000342547A (ja) * 1999-06-04 2000-12-12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リングセンサ
JP2005278318A (ja) * 2004-03-25 2005-10-06 Seiko Epson Corp 充電装置、充電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17930A (zh) * 2011-05-25 2011-10-19 张洪旗 一种手链的脉搏监测装置
CN105557066A (zh) * 2013-09-17 2016-05-04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线圈和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加热方法
US10285221B2 (en) 2013-09-17 2019-05-07 Neturen Co., Ltd. Induction heating coil, induction heating device, and heating method
CN105557066B (zh) * 2013-09-17 2019-11-15 高周波热錬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线圈和感应加热装置以及加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130033A (ja) 2007-05-31
US20070103267A1 (en) 200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81699A (zh)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JP6539766B2 (ja) 無線電力伝達のための充電アセンブリ
CN105706334B (zh) 无线电力发射装置、无线电力接收装置及线圈结构
CN206610713U (zh) 一种充电设备和充电系统
US9866058B2 (en) Power feeding device, power receiving device,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5279292A (en) Charging system for implantable hearing aids and tinnitus maskers
US20180330867A1 (en) Methods for forming shield materials onto inductive coils
KR101452076B1 (ko) 무선 충전용 코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무선 충전 장치
KR20170125953A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어댑터
CN106898474B (zh) 线圈组件
JP2008029200A (ja)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
EP3344120A1 (en) Battery module for wireless exchange of data and power
KR20130110397A (ko) 박막 코일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AU2003239738A1 (en) Planar resonator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CN101304184A (zh) 非接触式电力传输线圈、便携式终端和终端充电装置
US11374427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wireless electric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CN105874678B (zh) 感应充电装置
US20230403492A1 (en) Charging coil for a hearing aid charger, hearing aid charger and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JP6361367B2 (ja) 受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
JP2000341885A (ja) 非接触電力伝達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948718U (zh) 无线功率传输设备
CN216354394U (zh) 电池模块和听力装置
WO2017145266A1 (ja) 非接触給電装置及び非接触電力伝送装置
KR20130130366A (ko) 무선충전기용 수신모듈
JP2015002580A (ja) ワイヤレス充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