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74678B - 感应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感应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74678B
CN105874678B CN201480069418.6A CN201480069418A CN105874678B CN 105874678 B CN105874678 B CN 105874678B CN 201480069418 A CN201480069418 A CN 201480069418A CN 105874678 B CN105874678 B CN 1058746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coil
charging device
induction charging
solenoi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694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74678A (zh
Inventor
M·雷伊曼
M·贡达
G·洛尔
J·马克
D·克鲁佩热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bert Bosch GmbH
Original Assignee
Robert Bosch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bert Bosch GmbH filed Critical Robert Bosch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8746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6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746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746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25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7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the reduction of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9/00Screening of apparatus or components against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 H05K9/0073Shielding materials
    • H05K9/0081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aterials, e.g. EMI, RFI shi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感应充电装置,尤其手持式工具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壳体(34)、用于接收感应蓄电池(14)的接收区域(22)、线圈单元(12)和至少一个线圈壳体元件(28;30),该线圈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芯元件(16)和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该感应线圈(18)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所述线圈壳体元件在所述壳体(34)中至少使所述线圈单元(12)相对于所述接收区域(22)布置。

Description

感应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已提出具有壳体和线圈单元的感应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芯元件和至少一个感应线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充电装置,尤其手持式工具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壳体、用于接收感应蓄电池的接收区域、线圈单元,该线圈单元设置用于在与感应蓄电池耦合的状态下传递能量并且该线圈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芯元件和至少一个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的感应线圈。此外,该感应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线圈壳体元件,该线圈壳体元件在壳体中至少使线圈单元相对于接收区域布置。
在上下文中,“感应充电装置”尤其应理解为一个用于给至少一个感应蓄电池充电的单元,该单元设置用于,在至少一种充电状态下将充电电流至少部分地通过电磁感应传递给感应蓄电池。在上下文中,“线圈单元”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单元,该单元具有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具有至少一个由导电材料组成的绕组,所述绕组设置用于在至少一种充电状态下通过作用的电能、尤其通过交变电压产生磁场,该磁场在感应蓄电池的感应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线圈单元、优选感应线圈尤其设置用于将交变电磁场转换为交变电流和/或反之。优选,交变场具有10-500kHz、特别优选100-200kHz的频率。尤其构造垂直于线圈平面平行于感应线圈的绕组轴线的方向。此外,为提高至少一个感应线圈的感应率,优选线圈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芯元件。
感应线圈可以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基本形状。替代地,所述基本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的。例如,所述基本形状可以是椭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在基本形状矩形或者正方形的情况下,角可以是倒圆的。
“设置”尤其应理解为专门地造型、设计和/或装备。“设置一物体用于确定的功能”尤其应理解为,该物体在至少一种使用和/或运行状态下满足和/或实施该确定的功能。
在上下文中,“感应蓄电池”尤其应理解为这样的装置:该装置优选包括可再充电的能量存储单元,所述能量存储单元至少部分地设置用于,借助可逆的反应电化学地存储用于产生电流的能量并且通过导入充电电流来充电,并且,所述能量存储单元设置用于,对电机、尤其手持式工具机供应电流。感应蓄电池优选具有接口单元,所述接口单元构造用于,使感应蓄电池与手持式工具机可松开地在机械上和电上耦合。感应蓄电池包括一个或多个蓄电池单元。感应蓄电池可以具有至少一个NiCd蓄电池单元或者NiMh蓄电池单元。感应蓄电池优选具有至少一个基于锂的蓄电池单元。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蓄电池单元技术。在上下文中,“手持式工具机”尤其应理解为由操作者手操持的电动器具,如尤其是钻机、钻锤、锯、刨、螺丝刀、铣、打磨机、角磨机和/或多功能工具,或者是园艺器具如树篱剪、灌木剪和/或草坪剪,或者是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电动器具其它构型。
在上下文中,“至少部分地包围”尤其应理解为,感应线圈在至少一个平面上在大于180°、优选大于270°、特别优选在360°的角度范围上包围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
通过感应充电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构型可以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实现优选高的效率和有利地高的有效能。
提出,线圈壳体元件具有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的至少一个缺口。该缺口尤其槽形地构造。感应线圈尤其通过绕线放入缺口中。因此,线圈壳体元件对于感应线圈起到线圈架的作用。
此外提出,线圈壳体元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的接收区域。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线圈单元具有多个尤其形状相同的芯元件。线圈壳体元件尤其具有与芯元件的数量相当数量的接收区域。线圈壳体元件对于每个芯元件具有一个接收区域,从而每个芯元件被接收在线圈壳体元件中的单独的接收区域中。这些芯元件共同构成芯单元。
线圈壳体元件尤其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可脱开地固定的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例如实施为保持舌片。借助该保持舌片可以将线圈壳体元件与例如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拧紧。这样的可脱开的固定装置的替代实施方案也是可能的,线圈壳体元件可以通过所述可脱开的固定形锁合地和/或力锁合地与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耦合。
还提出,感应充电装置具有第二线圈壳体元件,该第二线圈壳体元件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构成线圈壳体单元。线圈壳体单元至少接收线圈单元。线圈壳体单元和线圈单元因此构成一个组件,该组件在装入到壳体中之前可以先独立于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地组装。替代地补充第一线圈壳体元件的所述至少一个保持元件,第二线圈壳体元件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可脱开地固定的保持元件。
在一种有利构型中,线圈壳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使两个线圈壳体元件在安装状态下可脱开地相互连接。该连接元件尤其可以构造为卡锁元件。在上下文中,“卡锁元件”尤其应理解为用于建立卡锁连接的弹簧弹性器件,该器件设置用于在装配时弹性地偏移。由此可以实现线圈壳体单元的至少两个线圈壳体元件的有利地简单和可靠的耦合。
线圈壳体单元尤其可脱开地固定在壳体中。例如线圈壳体单元可以借助第一线圈壳体元件的保持元件与壳体可脱开地固定,例如拧紧。由此可以实现线圈壳体单元和壳体之间的有利地安全和结构简单的连接。
提出,感应充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加载力。
在上下文中,“弹簧元件”尤其应理解为一种宏观元件,该元件具有至少一个延伸尺度、尤其主延伸尺度,所述延伸尺度在正常的运行状态下可尤其弹性地改变至少1%、尤其至少2%、优选至少5%、特别有利地至少10%,并且,所述元件尤其产生与该延伸尺度的改变相关并且优选与该改变成比例的反力,该反力抵抗所述改变。“宏观元件”尤其应理解为具有至少1mm、尤其至少5mm和优选至少10mm的延伸尺度的元件。元件的“主延伸尺度”尤其应理解为沿着弹簧元件的最长的中间纹路、尤其沿着最长的外棱边的长度。
还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对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向用于接收感应蓄电池的接收区域的方向作用一个力。在感应蓄电池与感应充电装置耦合的状态下,感应蓄电池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优选在至少两个空间方向上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保持在接收区域中。由此可以实现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和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之间的有利地小的间距并且由此实现优选高的效率。
设置,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至少两个线圈壳体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被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预紧。至少两个线圈壳体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尤其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此外,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尤其与所述线圈壳体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与所述线圈壳体元件中至少一个尤其一体地构造。
在一种优选构型中,线圈单元具有多个尤其形状相同的芯元件,并且所述线圈壳体单元包括多个尤其形状相同的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分别对所述芯元件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加载力。
此外提出,感应充电装置具有线圈壳体单元,该线圈壳体单元至少部分地包围线圈单元并且该线圈壳体单元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在上下文中,“至少部分地包围”尤其应理解为,所述线圈壳体单元在至少一个平面内、优选在至少两个尤其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并且特别优选在三个尤其相互垂直的平面内在感应充电单元的大于180°、优选大于270°并且特别优选在360°的角度范围上至少包围线圈单元。优选线圈壳体单元尤其盖住线圈单元的表面的尤其至少40%、优选至少50%、优选至少60%并且特别优选至少70%。由此可以实现感应充电装置的一种优选牢固和有利地模块化的构型。
此外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与线圈壳体单元固定连接。在上下文中,“固定连接”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线圈壳体单元以不可无损地分开的方式相互连接。由此可以实现感应充电装置的优选紧凑的构型。
此外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与线圈壳体单元一体地构造。在上下文中,“一体”尤其应理解为至少材料锁合地连接,例如通过焊接过程、粘接过程、注塑过程和/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过程和/或有利地成形为一体,如例如通过用铸造制成和/或通过用单组分或多组分注塑方法制成和有利地由单个坯件制成。由此可以实现感应充电装置的优选紧凑和节省构件的构型。
此外提出,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包括至少两个线圈接头,所述线圈接头相对于彼此隔开间距地布置。在上下文中,“线圈接头”尤其应理解为一种元件,该元件设置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与电源和/或存储器单元(如例如与至少一个电池)优选直接地电连接。在上下文中,“隔开间距”尤其应理解为,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接头之间的最小间距尤其为至少5mm、优选至少10mm、优选至少20mm并且特别优选至少30mm。由此可以实现有利地高的电绝缘、尤其在直至1500伏特内的电绝缘。
此外提出,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至少两个线圈壳体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设置用于在安装状态下夹紧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在此,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和至少两个线圈壳体元件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这样共同作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被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预紧。由此可以实现芯元件在充电状态下优选高的效率、有利地高的效能和结构简单的固定。
此外提出,线圈单元具有多个尤其形状相同的芯元件并且设置多个尤其形状相同的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分别对所述芯元件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加载力。由此可以实现在充电状态下优选高的效率和有利地高的效能。
此外提出,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屏蔽元件,该屏蔽元件构造用于减小电磁干扰。所述屏蔽元件尤其构造用于与感应充电装置的感应线圈形成旁路电容器。在此,感应线圈构成旁路电容器的第一电极并且屏蔽元件构成旁路电容器的第二电极。屏蔽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导电元件,该导电元件构成导电层。该导电元件尤其由非金属材料构成并且尤其由非铁磁性材料构成。优选导电元件构造为表面组织,例如构造为由碳素纤维制成的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或者诸如此类的。屏蔽元件还包括至少两个绝缘元件,所述绝缘元件构成绝缘层。导电元件布置在两个绝缘元件之间。屏蔽元件的基本上环绕的边缘区域没有导电元件的导电材料。在该边缘区域中,两个绝缘元件直接相互贴靠地布置,而没有导电元件的导电材料位于其间。此外,屏蔽元件包括用于屏蔽元件的电接触的导电接触元件。所述屏蔽元件通过导电接触元件尤其与地连接。
屏蔽元件尤其布置在感应充电装置的接收区域和感应线圈之间。在此,屏蔽元件这样相对于感应线圈布置,使得在用感应充电装置对感应蓄电池充电过程期间屏蔽元件布置在感应充电装置的感应线圈和感应蓄电池的感应线圈之间。屏蔽元件尤其完全布置在接收区域和线圈单元之间。屏蔽元件尤其还布置在接收区域和感应充电单元之间。屏蔽元件还尤其布置在接收区域和线圈壳体单元之间。屏蔽元件还尤其布置在接收区域和朝向接收区域的线圈壳体元件之间。当屏蔽元件布置在接收区域和感应线圈之间时,屏蔽元件和感应线圈之间的尽可能小的间距是有利的。
在一种有利构型中,屏蔽元件在面积上具有这样的延迟尺度:该延迟尺度至少相当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的延伸尺度。因此,由屏蔽元件形成的面积至少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一样大。屏蔽元件尤其基本整面地构造。因此,当屏蔽元件布置在接收区域和感应线圈之间时,屏蔽元件基本上完全盖住感应线圈。
屏蔽元件的基本形状可以适配于感应线圈的基本形状。在感应线圈基本上圆形的情况下,优选屏蔽元件优选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基本形状。在感应线圈非圆形的情况下,感应线圈例如椭圆、矩形或者正方形地构造,优选屏蔽元件也非圆形地例如椭圆形、矩形或者正方形地构造。
在进一步的构型中,屏蔽元件包括底部元件和至少一个壁元件,所述壁元件布置在底部元件上。在此,所述底部元件构成基本面,该基本面的延伸尺度至少相当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的延伸尺度。因此,由底部元件构成的基本面至少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一样大。至少在屏蔽元件在感应充电装置中的装入位置中,壁元件相对于底部元件倾斜地、尤其基本上以90°角倾斜地布置。在安装位置中,壁元件基本上垂直地从底部元件突出。所述至少一个壁元件构成屏蔽元件的周边壁,该周边壁在其外周上基本完全包围感应线圈。屏蔽元件的周边壁也可以由多个壁元件构成。
此外提出,感应充电装置具有另一屏蔽元件,该另一屏蔽元件构造用于减小电磁干扰。该屏蔽元件尤其构造用于在感应蓄电池充电过程期间相对于位于用于感应充电装置的放置面上、例如台面上的金属物品屏蔽感应线圈。由金属材料构成的放置面或者放置面上的金属颗粒以不利的方式影响感应线圈的功能。为了实现感应线圈相对于用于感应充电装置的放置面上的金属物品的屏蔽,该屏蔽元件尤其布置在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的壳体元件和感应线圈之间。在此,屏蔽元件朝向感应线圈的背离接收区域的一侧。因此,屏蔽元件布置在感应线圈的朝向感应充电装置壳体放置面的一侧上。该屏蔽元件可以替代或者补充以上说明的、布置在感应线圈和接收区域之间的屏蔽元件地设置。
屏蔽元件尤其布置在构成感应充电装置的放置面的壳体元件和感应充电单元之间。在此,屏蔽元件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外部。屏蔽元件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和构成放置面的壳体元件之间。在一种替代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也可以构成感应充电单元的元件,其方式是,屏蔽元件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内部。在此,屏蔽元件可以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中。
屏蔽元件由导电材料构成,其中,所述屏蔽元件有利地由金属材料例如铝构成。
在一种构型中,屏蔽元件基本上环形地构造。在一种替代的构型中,屏蔽元件也可以盘形地构造,其中,屏蔽元件尤其可以基本上整面地构造。屏蔽元件的基本形状有利地适配于感应线圈的基本形状。为了屏蔽基本圆形的感应线圈,屏蔽元件也圆形地构造。为了屏蔽例如椭圆、矩形或者正方形地构造的非圆形感应线圈,屏蔽元件的基本几何形状适配于感应线圈的基本形状并且也例如椭圆、矩形或正方形地构造。
此外,有利地,屏蔽元件的横截面积适配于感应线圈的横截面积。优选屏蔽元件在面积上具有至少相当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的延伸尺度的延伸尺度。因此,由屏蔽元件形成的面积至少与由感应线圈形成的面积一样大。例如,基本圆形的屏蔽元件优选具有至少与感应线圈的外直径一样大的外直径。类似地,在非圆形基本形状的情况下,在屏蔽元件沿着感应充电单元的轴向方向投影时形成的屏蔽元件投影面至少与在感应线圈沿着轴向方向这样投影时形成的感应线圈投影面一样大。
此外,提出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和至少一种感应蓄电池、尤其具有至少一个手持式工具感应蓄电池的系统。
在这里,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不应局限于以上所说明的应用和实施方式。为了满足在这里所说明的功能,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尤其可以具有与各个元件、构件和单元的在这里所提到的数量不同的数量。
附图说明
从以下的附图说明得出另外的优点。在附图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说明书和权利要求包括大量特征组合。符合目的地,专业人员也可以单个地考虑这些特征并且将其概括为其它的有意义的组合。附图中:
图1以立体图示出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并具有感应蓄电池的系统,
图2a在俯视图中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被线圈壳体单元包围的线圈单元,
图2b在下视图中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被线圈壳体单元包围的线圈单元,
图3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线圈壳体单元的线圈壳体元件,和
图4在俯视图中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线圈壳体单元和线圈单元以及芯单元在这些部件组装之前,
图5在下视图中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线圈壳体单元和芯单元这些部件组装之前,
图6以横截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线圈壳体单元和线圈单元以及芯单元这些部件组装之后,
图7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部件组装之前,
图8以纵截面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部件组装之前,
图9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的壳体元件,
图10示出具有第一屏蔽元件的实施方式的根据图9的壳体元件,
图11a以俯视图示出根据图10的第一屏蔽元件,
图11b以分解图示出根据图10的第一屏蔽元件,
图12具有感应充电单元和第二屏蔽元件的实施方式的根据图9的壳体元件,
图13以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充电装置部件组装之前。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出具有感应充电装置10和具有感应蓄电池14的系统。感应充电装置10设置用于在充电状态下给感应蓄电池14充电。感应蓄电池14构造为手持式工具感应蓄电池。感应蓄电池14构造为借助感应充电装置10可感应式充电。感应蓄电池14构造为可与感应充电装置10耦合。感应充电装置10设置用于,在与感应蓄电池14耦合的状态下将能量传递到感应蓄电池14上。为此,感应蓄电池14具有未详细示出的感应线圈。感应充电装置10构造为手持式工具感应充电装置。感应充电装置10构造为感应充电器。感应充电装置10具有壳体34。壳体34包围感应充电单元11。感应充电单元11包括线圈单元12和线圈壳体单元24。壳体34起到感应充电装置10的外壳的作用。线圈单元12设置用于在充电状态下将能量感应式地传递到感应蓄电池14上。感应充电装置10还包括电子单元78,该电子单元设置用于控制或者调节充电过程(图7)。
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具有接收区域22,该接收区域设置用于在耦合状态下接收感应蓄电池14。感应蓄电池14也包括壳体36,该壳体具有用于使感应蓄电池14与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的接收区域22在耦合状态下耦合的定位元件38。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构造为平台,该平台高出于感应蓄电池14的邻接的壳体36的外表面。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的接收区域22具有至少一个凹陷。该凹陷构成定位元件40,用于定位感应蓄电池14。然而也可以考虑,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构造为小平台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构造为凹陷。该凹陷具有至少0.5mm的错位高度。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具有至少0.5mm的错位高度。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相对应地构造。
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分别具有3mm的错位高度。然而也可以考虑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尺寸。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具有部分弯曲的外轮廓。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的外轮廓圆形地构造。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具有局部弯曲的外轮廓。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的外轮廓正方形地构造,具有倒圆的角部。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的直径至少近似相当于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的对角线长度。在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的尺寸之间设置小的公差。替代地也可以考虑,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的外轮廓正方形地、具有倒圆的角部地构造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的外轮廓圆形地构造。还可以考虑,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或者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的外轮廓具有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几何形状,例如矩形的形状,尤其具有倒圆的角部。在充电状态中,感应蓄电池14放置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上,从而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38嵌接在感应充电装置10的定位元件40中。在此,感应蓄电池14的壳体36直接接触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
感应充电装置10具有线圈单元12,该线圈单元设置用于在与感应蓄电池14耦合的状态下传递能量。借助线圈单元12,在耦合状态下将电能从感应充电装置10传递到感应蓄电池14上。线圈单元12包括至少一个芯单元17和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该感应线圈至少部分地包围至少一个芯单元17(图4,6)。在根据图4和5所示的实施例中,芯单元17包括六个基本上形状相同的芯元件16。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数量的芯元件16也是可能的。可以使用多于六个的芯元件,例如八个芯元件,或者少于六个的芯元件,例如四个芯元件。这些芯元件16共同构成芯单元17。芯单元17具有基本上圆形的横截面。与圆形横截面不同的横截面也是可能的。例如芯单元可以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横截面,其中,角部尤其可以倒圆地实施。芯元件16分别部分圆形地构造。在安装状态下,芯元件16这样并列布置,使得六个芯元件16共同构成一个基本上圆形的轮廓。芯元件16构成该基本圆形的芯单元17的基本形状相同的扇形段。芯元件16分别在芯元件16的一个在径向方向48上朝外指向的区域中具有超出部44。超出部44设置在芯元件16的朝向感应线圈18的侧上。在超出部44的区域中,相应的芯元件16具有在轴向方向46上比在基体43的区域中小的延伸尺度(图4,6)。在基体43和超出部44之间的区域中构造有凸肩45。超出部44的外部圆形轮廓比基体43的在凸肩45区域中在径向上朝外指向的轮廓具有更大的直径。芯元件16的背离感应线圈18的侧由基本上平的面构成(图5)。芯单元17设置用于提高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的电感率。芯元件16由金属构成。芯元件16构造为铁氧体芯。
感应线圈18在安装状态下在至少一个平面内在周向方向42上包围芯元件16(图6)。在所示出的根据图6的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18具有多个相叠地布置的绕组19。感应线圈18具有两个线圈接头26,所述线圈接头相对于彼此隔开间距地构造。感应线圈18具有圆形的轮廓。尤其从图4可看出,感应线圈18具有基本上圆形的基本形状。替代地,感应线圈也可以具有非圆形的,例如椭圆的、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基本形状(未示出)。
感应充电装置10还具有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此外,感应充电装置10具有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线圈壳体元件28,30共同构成线圈壳体单元24。线圈壳体单元24包围线圈单元12。线圈壳体单元24和线圈单元12构成感应充电单元11。线圈壳体单元24具有绝大部分呈圆柱形的外轮廓(图2a,2b)。线圈壳体单元24具有两个线圈壳体元件28,30,所述两个线圈壳体元件在安装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连接元件相互耦合。线圈壳体元件28,30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分别与对应的另一线圈壳体元件28,30的连接元件对应地构造。在线圈壳体单元24的根据图3,4和5的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相对应的连接元件实施为卡锁元件。线圈壳体元件28,30通过相对应的卡锁元件32,50相互可脱开地耦合。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具有两个卡锁元件32(图3)。卡锁元件32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固定连接。卡锁元件32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一体地构造。卡锁元件32由翻转钩构成。卡锁元件32布置在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中心。卡锁元件32构造成可在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径向方向48上弹簧弹性地偏移。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卡锁缺口50,该卡锁缺口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卡锁元件32相对应地构造。卡锁缺口50布置在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的中心。在安装状态下,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卡锁元件32穿过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的卡锁缺口50并且与其卡锁(图2a,2b,6)。用于使两个线圈壳体元件28,30可脱开地耦合的、彼此对应的连接元件32,50的替代实施方式是可能的。
线圈壳体元件30设置用于接收感应线圈18。线圈壳体元件30构造为线圈架。为此,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在周向方向42上的槽形缺口31。感应线圈18的绕组19被接收在槽形缺口31中。绕组19被装入槽形缺口31中。绕组19卷绕到槽形缺口31中。
线圈壳体元件30还设置用于接收芯单元17。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芯单元17的接收区域。在根据图5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与芯元件16的数量相应数量的接收区域33。因此,对于每个芯元件16设置有一个用于接收芯元件16的接收区域33。接收区域33基本上完全接收芯元件16。接收区域33具有与芯元件16的形状基本上相对应的形状。从图5可看出,接收区域33尤其跟从芯元件16在朝向感应线圈18的一侧由基体43、超出部44和凸肩45构成的轮廓。接收区域33分别被两个侧壁35限界。两个相邻的接收区域33由侧壁35相互分开。两个相邻布置的芯元件16借助侧壁35隔开间距地布置。
在安装状态下,线圈单元12的芯元件16和感应线圈18至少近似完全地被围在线圈壳体元件30中。
此外,感应充电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该弹簧元件至少部分地设置用于至少部分地朝向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对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加载力。感应充电装置10包括六个形状相同的弹簧元件20,所述弹簧元件设置用于,各对芯元件16中的一个朝向感应线圈18加载力。弹簧元件20分别在轴向方向46上朝向感应线圈18挤压芯元件16。弹簧元件20在轴向方向46上向感应充电装置10的用于接收感应蓄电池14的接收区域22的方向分别产生作用于芯元件16上的力。感应充电装置10的感应充电单元11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在此,线圈壳体单元24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弹簧元件20与线圈壳体单元24固定连接。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弹簧元件20与线圈壳体单元24的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固定连接。弹簧元件20与线圈壳体单元24一体地构造。弹簧元件20与线圈壳体单元24的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一体地构造。弹簧元件20在轴向方向46上朝向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挤压芯元件16,所述第二线圈壳体元件具有用于接收感应线圈18的槽形缺口31。借此,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弹簧元件20在轴向方向上朝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中的感应线圈18挤压芯元件16。
在一种替代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可以具有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元件。该替代的弹簧元件也可以设置用于,至少部分地朝向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对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加载力。该替代的弹簧元件可以与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固定连接。该替代的弹簧元件尤其可以与第二线圈壳体元件30一体地构造。
弹簧元件20分别具有弹簧体52和突头54。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板形地构造并且具有与在主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相比小的材料厚度。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具有沿着主延伸平面的矩形轮廓。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在头部侧直接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连接。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在该头部侧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一体地构造。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的纵侧面分别通过一缝隙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隔开间距地布置。在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的纵侧面上,弹簧元件20不直接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连接。由此,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弹簧弹性地构造。弹簧元件20的突头54居中地布置在弹簧体20的主延伸平面内的弹簧体52上。突头54与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一体地构造。突头54圆柱形地构造,其中,圆柱形地构造的突头54的旋转轴线平行于弹簧体52的主延伸平面延伸。在安装状态下,各一个弹簧元件20的突头54分别接触一个芯元件16。弹簧元件20的突头54将弹簧元件20的弹簧体52的弹力直接传递到相应的芯元件16上并且由此朝向接收区域22和朝向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挤压芯元件16。与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一体地构造的弹簧元件20和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设置用于在安装状态下夹紧芯元件16。替代地或者附加地也可以考虑,至少一个弹簧元件20至少部分地由弹性体构成或者以专业人员认为有意义的其它方式构造。
在装配时,在第一步骤中将线圈单元24的感应线圈18和芯元件16装入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30中。接着将线圈壳体单元24的具有弹簧元件20的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推到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上并且在轴向方向46上挤压到这个程度,使得线圈壳体单元24的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和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完全叠置。在此,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在周向方向42上完全包握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28,30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保持舌片56,58。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28,30分别具有总共四个保持舌片56,58。保持舌片56,58在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28,30的圆周上均匀分布地布置。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的保持舌片58在线圈壳体单元24耦合状态下分别嵌入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的保持舌片56中。保持舌片56,58分别具有固定缺口,在安装状态下,螺钉穿过所述固定缺口,线圈壳体单元24借助所述螺钉与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拧紧。因此,在安装状态下,线圈壳体单元24与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拧紧。而且,通过线圈壳体单元24与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的拧紧,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与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被相互拉紧并且被相对于彼此固定,以及使感应充电单元11相对于感应充电装置的接收区域22位置固定。如后面关于图9所解释的,为了将线圈壳体单元24与壳体34拧紧,设置有呈螺钉圆台形式的保持元件59。
保持舌片56,58和螺钉圆台59为保持元件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保持元件构造用于使线圈壳体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与壳体34可脱开地固定并且相对于接收区域22布置。对用于使线圈充电单元11与壳体34可脱开地固定并且用于相对于接收区域22布置感应充电单元11的保持元件的替换实施方式是可能的。例如保持元件可以实施为卡锁元件的形式或者用于形锁合和/或力锁合地连接的其它连接元件的形式。
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30还具有两个线圈接头穿引孔60,所述线圈接头穿引孔设置用于,在安装状态下将感应线圈18的线圈接头26从线圈壳体单元24内部向外部引出(图2a)。线圈接头穿引孔60由在另一线圈壳体元件30中的缺口构成。线圈接头穿引孔60相对于彼此隔开间距地布置。第一线圈壳体元件28具有线圈接头保持元件62,该线圈接头保持元件设置用于,在安装状态下固定和保持感应线圈18的从线圈壳体单元24内部出来的线圈接头26(图2b)。线圈接头保持元件62将感应线圈18的线圈接头26在线圈壳体单元24外部固定在线圈壳体单元上。线圈接头保持元件62使感应线圈18的线圈接头26相对彼此隔开间距地固定。由此可以实现高度的电绝缘,尤其在高达1500伏特的情况下。
图7示出感应充电装置10在各个构件装配之前的立体图。壳体34形成感应充电装置10的外壳体。在根据图7的实施方案中,壳体34由两个壳体元件72,74构成。壳体元件74构成上面的壳体元件。感应充电装置10的上面的壳体元件74具有接收区域22,该接收区域设置用于在耦合状态下接收感应蓄电池14(图1)。感应充电装置10的上面的壳体元件74的接收区域22具有至少一个凹陷。该凹陷构成用于定位感应蓄电池14的定位元件40。壳体元件72形成下面的壳体元件。下面的壳体元件72和上面的壳体元件74包围感应充电装置10的用于接收感应充电单元11和电子单元78的内部区域76。电子单元78设置用于控制或者调节充电过程。电子单元78包括至少一个装备有电子部件的电路板79。
图8以穿过各个构件的纵截面示出装配之前的感应充电装置10。上面的壳体元件74具有用于接收感应充电单元11的接收区域75。该接收区域75构成感应充电装置10的内部区域76的部分区域。接收区域75设置在壳体元件74的上壳体壁73的向内指向内部区域76的内侧。接收区域75在壳体壁73的内侧位于与接收区域22对置的区域中。接收区域22设置在壳体壁73的外侧而接收区域75设置在壳体壁73的内侧,其中,接收区域22和接收区域75关于壳体壁73相互对置地布置。接收区域75构造用于相对于接收区域22定位感应充电单元11。为此在壳体壁73的内侧设置有从壳体壁73突出的、伸入到内部区域76中的壁元件77。壁元件77成型在壳体壁73的内侧上。壁元件77在周向方向上限界接收区域75。如在图9中所示,壁元件77在周向方向上基本完全限界接收区域75。在此,壁元件77在周向方向上基本上互补地反映感应充电单元11的外部造型。在根据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壁元件77构成基本闭合的周边壁81,该周边壁基本上互补地反映线圈壳体单元24。在感应充电单元11安装在壳体元件74上的安装状态下,壁元件77在周向方向42上基本完全包围线圈壳体单元24。在未示出的替换实施方案中可能的是,设置在周向方向上不完全地限界接收区域75的壁元件。这可以例如这样实现:壁元件是中断的。附加地,在根据图9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定位元件83,该定位元件在感应充电单元11安装在壳体元件74上的状态下嵌入到线圈壳体单元24的卡锁缺口50中。定位元件83这样成型在壳体壁73的内侧上,使得其在壳体壁73的内侧上从壳体壁73突出并且伸入内部区域76中。定位元件83构造用于,相对于壳体元件74定位感应充电单元11。
为了使感应充电单元11与感应充电装置10的壳体34可脱开地固定并从而使感应充电单元11相对于接收区域22位置固定地定位,在壳体元件74上设置保持元件59。保持元件59与设置在线圈壳体元件28,30上的保持元件56,58共同作用。在图9所示实施方式中,保持元件59构造为螺钉圆台。
图10示出根据图9的壳体元件74,在该壳体元件中布置有屏蔽元件90。对于屏蔽元件90的功能来说重要的是,屏蔽元件90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中布置在线圈单元12和接收区域22之间,尤其布置在感应线圈18和接收区域22之间。在此,屏蔽元件90的一侧朝向接收区域22,而屏蔽元件90的对置的另一侧朝向感应线圈18。因此,在用感应充电装置10对感应蓄电池14充电过程期间,屏蔽元件90布置在感应线圈18和感应蓄电池14之间或者说布置在感应线圈18和感应蓄电池14的感应线圈之间。对于屏蔽元件90的功能来说有利的是,感应线圈18和屏蔽元件90之间的间距尽可能小。
在根据图10结合图1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90在接收区域22和感应线圈18之间的布置这样进行:屏蔽元件90布置在壳体元件74和感应充电单元11之间。在此,屏蔽元件90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11之外。屏蔽元件90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和壳体元件74之间。屏蔽元件90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的线圈壳体元件30和壳体元件74之间。屏蔽元件90布置在壳体壁73的内侧和线圈壳体元件30的朝向壳体壁73的外侧之间。因此,屏蔽元件90和感应线圈18之间的间距基本上相当于线圈壳体元件30的位于感应线圈18和屏蔽元件90之间的壳体壁的厚度。在一种替换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90也可以构成感应充电单元11的元件,其方式是,屏蔽元件90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11之内。在此,屏蔽元件90可以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中。在此,屏蔽元件90尤其可以布置在线圈壳体元件30中,所述线圈壳体元件接收感应线圈18。
屏蔽元件90布置在壳体元件74的接收区域75中。在此,屏蔽元件90借助定位元件83相对于接收区域75定位。为此,屏蔽元件90具有开口92,该开口接收壳体元件74的定位元件83。借助开口92和定位元件83使屏蔽元件90相对于壳体元件74或者说相对于接收区域75定位。在感应充电单元11在壳体元件74中的装入状态下,屏蔽元件90被夹在壳体元件74和感应充电单元11的线圈壳体单元24之间。
对于屏蔽元件90的功能来说有利的是,屏蔽元件90关于被感应线圈18包围的面积而言在面积上具有尽可能大的延伸尺度。屏蔽元件90在面积上具有至少基本上相当于由感应线圈18形成的面积的延伸尺度。为此,屏蔽元件90具有底部元件94,该底部元件的面积基本上相当于由感应线圈18形成的面积。底部元件94尤其整面地构造。当屏蔽元件90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中布置在接收区域22和感应线圈18之间或者说布置在接收区域22和线圈单元12之间时,屏蔽元件90基本上完全盖住感应线圈18。替换地,屏蔽元件90的该面可以大于被感应线圈18包围的面。在此,底部元件94的面积可以大于由感应线圈18形成的面积。
此外,对于屏蔽元件90的功能来说有利的是,屏蔽元件90不仅盖住感应线圈18的朝向接收区域22的面,而且包围感应线圈18的外周面。为此,屏蔽元件90具有多个壁元件96,所述壁元件布置在底部元件94上。如在图10和13中可看到的,在屏蔽元件90处于壳体元件74中的装入位置中时,壁元件96在侧面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11上,使得屏蔽元件90在侧面基本完全包围感应线圈18或者说线圈单元12。在该安装位置中,壁元件96形成基本闭合的周边壁,该周边壁在感应线圈18或者说线圈单元20的侧面外周上基本上完全包围感应线圈18或者说线圈单元20。如上面说明的,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90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之外,从而在安装位置中,屏蔽单元90也至少部分地包围至少线圈壳体元件30的侧面周边壁。
在图11a和11b中详细地示出屏蔽元件90。在根据图11a的俯视图中可看到基本上盘形的底部元件94,该底部元件大致居中地具有用于接收壳体元件74的定位元件83的开口92。此外可看到从底部元件94在径向上向外突出的壁元件96。壁元件96与底部元件94一体地构成。壁元件96旗帜式地从底部元件94径向向外突出。如以上已经说明的,壁元件96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中的安装位置中形成在侧面从底部元件94突出的周边壁。在此,壁元件96相对于底部元件94倾斜地布置。所述壁元件在安装位置中可以例如基本上垂直于底部元件94定向。取代多个壁元件96,也可以设置一个单个壁元件,该壁元件形成屏蔽元件90的基本闭合的侧面周边壁(未示出)。屏蔽元件90具有基本圆形的基本形状。在此,屏蔽元件90的基本形状适配于感应线圈18的基本形状。在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具有非圆形的基本形状,例如椭圆、矩形或者正方形的基本形状,在该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有利地具有相应的非圆形的基本形状,例如椭圆的、矩形的或者正方形的基本形状。
此外,屏蔽元件90包括电的接触元件98,该接触元件构造用于建立到屏蔽元件90的电连接。接触元件98布置在底部元件94上。接触元件从底部元件94旗帜式地向外突出。
从图11b可看出,屏蔽元件90构造为薄的屏蔽薄膜。其尤其多层地构造。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90包括三层。第一层和第三层分别由绝缘薄膜形式的绝缘元件99构成。布置在第一和第三层之间的第二层由导电元件97构成。绝缘元件99由不导电的材料构成。它们例如实施为塑料薄膜。该塑料例如可以是聚酯。绝缘薄膜99的厚度例如小于0.1mm。绝缘薄膜99构造用于防止感应线圈18和导电元件97之间的电击穿。绝缘元件99的抗击穿强度例如大于2kV。导电元件97由导电的材料构成。已经表明,金属的、尤其铁磁性的材料更不适合作为用于导电元件97的导电材料。非金属材料如例如碳对于导电元件97是有利的。导电元件97可以例如实施为碳纤维的表面组织,其中,所述表面组织由垫、织物、纺织物、针织物、编织物、网、毛毡、无纺布等形成。
为了使两个绝缘元件99和导电元件97相对彼此定位,元件97,99中的每个设置有至少三个呈定位孔形式的定位元件91。在装配屏蔽元件90时,定位元件91起到用于使各个层相对于彼此准确定向的装配辅助作用。在绝缘元件99和导电元件97叠置地布置的情况下,元件97,99之一的每个定位元件91分别与相邻的元件97,99的至少一个定位元件91对准地布置。
在屏蔽元件90的环绕的边缘区域105中,绝缘元件99相对于导电元件97设置有超出部。在该边缘区域105中,两个绝缘元件99直接相互贴靠,而导电元件97不位于其间。在边缘区域105中,绝缘元件99尤其材料锁合地例如通过粘接或者焊接尤其直接相互连接。因此,边缘区域105没有导电元件97。边缘区域105尤其完全没有导电材料。边缘区域105构造成用于确保抗电击穿强度。边缘区域从屏蔽元件90的外棱边出发例如延伸经过至少0.5mm。
从底部元件94旗帜式地突出的、构造用于屏蔽元件90的电连接的电接触元件98也由三个层构成。从两个绝缘元件99的底部元件分别突出一个绝缘旗101。从导电元件97的底部元件突出一个接触旗103。在此,接触旗103位于两个绝缘旗101之间。绝缘旗101与绝缘元件99的底部元件一体地构造。对于接触旗103优选使用金属材料,例如铜薄膜。在此,由铜薄膜制成的接触旗103导电地与由导电元件97的导电材料构成的表面组织连接。
图12示出根据图9的壳体元件74,在该壳体元件中布置有感应充电单元11和屏蔽元件110。对于屏蔽元件110的功能来说重要的是,屏蔽元件110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中布置在线圈单元12和壳体元件72之间,尤其布置在感应线圈18和壳体元件72之间。在此,屏蔽元件110的一侧朝向壳体元件72,而屏蔽元件110对置的另一侧朝向感应线圈18。因此,在用感应充电装置10对感应蓄电池14充电过程期间,屏蔽元件110布置在感应线圈18和壳体元件72之间。在充电过程期间,壳体元件72形成感应充电装置10的下面的壳体元件,该壳体元件构成用于感应充电装置10例如在台面上的放置面。
在根据图12结合图1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110在壳体元件72和感应线圈18之间的布置这样进行:使得屏蔽元件110布置在壳体元件72和感应充电单元11之间。在此,屏蔽元件110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11之外。屏蔽元件110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和壳体元件72之间。屏蔽元件110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8和壳体元件74之间。屏蔽元件110布置在壳体壁71的内侧和线圈壳体元件28的朝向壳体壁71的外侧之间。在一种替换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110也可以构成感应充电单元11的一个元件,其方式是,屏蔽元件110布置在感应充电单元11之内。在此,屏蔽元件110可以布置在线圈壳体单元24中。在此,其尤其可以布置在朝向壳体元件72的线圈壳体元件28中。在此,屏蔽元件110尤其可以布置在线圈壳体元件28和芯单元17或者说芯元件16之间。
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110借助螺钉形式的固定元件57可松开地固定在感应充电装置10中。固定元件57与壳体元件74的保持元件59共同作用。借此,屏蔽元件110可脱开地固定在壳体元件74上。如从图12可看出,固定元件57中的一个附加地承担在屏蔽元件110和呈电缆形式的电导线115之间建立导电连接的功能。屏蔽元件110通过电导线115与地连接。如从图12还可看出,该固定元件57附加地承担在屏蔽元件90的接触元件98和电导线115之间建立导电连接的功能。因此,屏蔽元件90也通过电导线115与地连接。
屏蔽元件110由导电材料构成。其有利地由金属材料例如铝构成。屏蔽元件110构造成用于相对于位于用于感应充电装置10的放置面上、例如桌面上的金属物体屏蔽感应线圈18。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放置面或者放置面上金属颗粒以不利的方式影响感应线圈18的功能。
在图12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110基本上环形地构造。在一种替换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也可以盘形地构造。在此,屏蔽元件尤其可以基本上整面地构造。为了达到充分的机械稳定性,屏蔽元件110具有例如大约1mm的厚度,然而屏蔽元件110也可以具有明显更小的厚度。屏蔽元件110的屏蔽功能例如也可以通过屏蔽薄膜实现。屏蔽薄膜例如可以粘接在线圈壳体元件28上。
对于屏蔽元件110的功能来说有利的是,屏蔽元件110关于被感应线圈18包围的面积而言在面积上具有尽可能大的延伸尺度。屏蔽元件110在面积上具有至少基本相当于由感应线圈18形成的面积的延伸尺度。基本圆形的屏蔽元件110具有至少与感应线圈18的外直径一样大的外直径。在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中,感应线圈18不是圆形地而是例如椭圆地、矩形地或者正方形地构造,在该实施方式中,屏蔽元件110的基本几何形状有利地适配于感应线圈18的基本形状。在此,屏蔽元件110的在屏蔽元件110沿着轴向方向46投影时形成的投影面积至少与感应线圈18的在感应线圈18沿着轴向方向46投影形成的投影面积一样大。

Claims (23)

1.感应充电装置,其具有壳体(34)、用于接收感应蓄电池(14)的接收区域(22)、线圈单元(12)和至少一个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该线圈单元包括至少一个芯元件(16)和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该感应线圈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在所述壳体(34)中至少使所述线圈单元(12)相对于所述接收区域(22)布置,所述线圈单元(12)具有多个芯元件(16),并且,设置有多个弹簧元件(20),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所述弹簧元件(20),所述弹簧元件分别对所述芯元件(16)中的一个至少部分地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加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的缺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接收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的接收区域(3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壳体(34)可脱开地固定的保持元件(58)。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第二线圈壳体元件(28),该第二线圈壳体元件与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形成线圈壳体单元(2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壳体单元(24)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元件(32,50),该连接元件使两个所述线圈壳体元件(28,30)在安装状态下可脱开地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元件构造为卡锁元件(32,5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0)向所述接收区域(22)方向对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作用一个力。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0)和至少两个所述线圈壳体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共同作用为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芯元件(16)被朝向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预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0)与所述线圈壳体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0)与所述线圈壳体元件(28,30)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地构造。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感应线圈(18)包括至少两个线圈接头(26),所述至少两个线圈接头相对于彼此隔开间距地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屏蔽元件(90),该屏蔽元件构造用于减小电磁干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元件(90)布置在所述接收区域(22)和所述感应线圈(18)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元件(90)布置在所述接收区域(22)和所述第一线圈壳体元件(30)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4)由两个壳体元件(72,74)构成,设置有另一屏蔽元件(110),该另一屏蔽元件构造用于减小电磁干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屏蔽元件(110)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72)和所述感应线圈(18)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屏蔽元件(110)布置在所述壳体元件(72)和所述第二线圈壳体元件(28)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充电装置是手持式工具感应充电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元件(16)是形状相同的芯元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元件(20)是形状相同的弹簧元件。
22.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感应蓄电池(14)的系统,其具有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充电装置(10)。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蓄电池(14)是手持式工具感应蓄电池。
CN201480069418.6A 2013-12-17 2014-11-27 感应充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746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26234 2013-12-17
DE102013226234.5 2013-12-17
DE102014204919.9 2014-03-17
DE102014204919 2014-03-17
DE102014217272.1A DE102014217272A1 (de) 2013-12-17 2014-08-29 Induktionsladevorrichtung
DE102014217272.1 2014-08-29
PCT/EP2014/075871 WO2015090899A1 (de) 2013-12-17 2014-11-27 Induktionslade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74678A CN105874678A (zh) 2016-08-17
CN105874678B true CN105874678B (zh) 2019-06-14

Family

ID=53192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6941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874678B (zh) 2013-12-17 2014-11-27 感应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0090708B2 (zh)
EP (1) EP3084917B1 (zh)
JP (1) JP6253785B2 (zh)
KR (1) KR20160099576A (zh)
CN (1) CN105874678B (zh)
DE (1) DE102014217272A1 (zh)
RU (1) RU2672666C1 (zh)
WO (1) WO2015090899A1 (zh)
ZA (1) ZA2016049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14934B2 (ja) * 2015-08-07 2018-04-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
DE102016214515A1 (de) 2016-08-05 2018-02-08 Robert Bosch Gmbh Induktionsladevorrichtung
KR20180038281A (ko) * 2016-10-06 2018-04-1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무선 충전을 위한 코일 블록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KR101973255B1 (ko) * 2016-12-01 2019-04-26 주식회사 파인에바 가열 어셈블리
DE102017202163A1 (de) * 2017-02-10 2018-08-16 Robert Bosch Gmbh Akkuvorrichtung
JP6669102B2 (ja) * 2017-03-01 2020-03-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
CN108831701A (zh) * 2018-06-20 2018-11-16 江南大学 用于磁谐振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的磁芯结构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9698A (zh) * 2011-01-19 2013-10-02 株式会社泰库诺瓦 非接触供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9411279U1 (de) * 1994-07-13 1994-12-01 Conrad Electronic GmbH, 92242 Hirschau Multimeter
RU2145527C1 (ru) * 1994-08-04 2000-02-20 Уош-Болл АГ Погружаемое вибраци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чистки предметов и заряд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JP3442181B2 (ja) * 1995-02-17 2003-09-02 株式会社ナムコ 3次元ゲーム装置及び画像合成方法
US8970166B2 (en) * 2008-12-16 2015-03-03 Eveready Battery Company, Inc. Inductive battery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JP5569717B2 (ja) 2009-07-31 2014-08-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該電池パックを充電する充電システム、および該電池パック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DE102011003516A1 (de) * 2011-02-02 2012-08-02 Osram Ag Energiebox mit induktivem Lade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Laden einer Energiebox
EP2621050B1 (en) * 2012-01-27 2015-04-08 Braun GmbH Inductive Charger for Hand-Held Appliances
DE102012203485A1 (de) 2012-03-06 2013-09-12 Robert Bosch Gmbh Baustellenradiovorrichtung
RU127863U1 (ru) * 2012-11-15 2013-05-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Предприятие "ЭРМА" Переносной светильник с бесконтактным заряд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DE102013226247A1 (de) 2012-12-21 2014-06-2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akku
DE102013226232A1 (de) 2012-12-21 2014-06-26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akku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9698A (zh) * 2011-01-19 2013-10-02 株式会社泰库诺瓦 非接触供电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503461A (ja) 2017-01-26
ZA201604917B (en) 2017-11-29
DE102014217272A1 (de) 2015-06-18
JP6253785B2 (ja) 2017-12-27
EP3084917B1 (de) 2019-04-24
EP3084917A1 (de) 2016-10-26
CN105874678A (zh) 2016-08-17
RU2016129062A (ru) 2018-01-23
US10090708B2 (en) 2018-10-02
US20160322856A1 (en) 2016-11-03
RU2672666C1 (ru) 2018-11-19
KR20160099576A (ko) 2016-08-22
WO2015090899A1 (de) 2015-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74678B (zh) 感应充电装置
CN105027238B (zh) 手持式工具蓄电池
WO2013125372A1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CN103918047B (zh) 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器
CN104011815B (zh) 感应式无线充电系统
CN107077963B (zh) 用于感应电能传输系统的发射器
CN103915903A (zh) 用于无线充电的线圈以及使用该线圈的无线充电装置
US10074475B2 (en) Induction charging coil device
MY137463A (en) Collecting and distributing ring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JP6361367B2 (ja) 受電装置及び給電装置
US11217387B2 (en)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a vehicle
US11232900B2 (en) Device for a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JP2014526137A (ja) 非接触誘導型エネルギー伝達のためのフラット・コイル
EP3061175B1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US11869699B2 (en) Inductive energy emitter/receiver for an inductive charger of an electric vehicle
JP2012054488A (ja) トランス
CN1981699A (zh) 环形传感器的馈电系统
US20140361631A1 (en) Coil device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CN109204019A (zh) 送电装置及受电装置
CN102194569B (zh) 适用于变压器结构的绕线基座
EP2541743B1 (en) Oscillating power generator
JP6814608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及び、非接触給電システム
JP5984105B2 (ja) 非接触式電力伝送装置およびその受電装置
CN109937461A (zh) 电感装置及制造方法
JP3030184U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4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