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6085A -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6085A
CN1976085A CNA2006100225299A CN200610022529A CN1976085A CN 1976085 A CN1976085 A CN 1976085A CN A2006100225299 A CNA2006100225299 A CN A2006100225299A CN 200610022529 A CN200610022529 A CN 200610022529A CN 1976085 A CN1976085 A CN 19760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transparent substrates
g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22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76085B (zh
Inventor
于军胜
蒋亚东
李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061002252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76085B/zh
Publication of CN19760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0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760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60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阴极层和有机功能层,其中阳极层位于透明衬底表面,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和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黄光或者白光。发光层中的有机发光材料以其固有的多样性为材料选择提供了宽广的范围,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和剪裁,能够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要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还有制备方法合理简单,易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器件中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颜色可调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来临,人们对平板显示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大尺寸显示器和微显示器就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出现的三种新型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和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RT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不足。其中,为微显示提供技术支持的正是有机电致发光技术,因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宽视角、颜色丰富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而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是指有机发光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受到电流和电场激发而发光的现象,它是一个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的一种发光过程。根据此原理制成的器件称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简称OLED。
有机电致发光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美国纽约大学的Pope等人首次报道了有机材料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但是由于单晶发光层的厚度达20μm,其驱动电压高达400V,因此未能引起广泛的研究兴趣,但是该工作揭开了有机电致发光研究的序幕。1982年,Vincett研究小组制备成功厚度为0.6μm的蒽单晶膜,将工作电压降到30V内,不过器件的量子效率依然很低,所以仍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
直到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C.W.Tang等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三明治结构的器件:他们采用荧光效率很高、电子传输性能且成膜性能好的有机小分子材料8-羟基喹啉铝(Alq3),与具有空穴传输特性的芳香族二胺(diamine)衍生物制成低驱动电压(<10V),高量子效率(1%),高亮度(>1000cd/m2)的有机EL器件,这一突破性进展重新激发了人们对于有机EL的热情,使人们看到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新一代平板显示器件的希望。从此,有机电致发光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人们在材料合成,器件结构设计,载流子传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得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逐渐接近实用化水平。1990年Friend小组报道了在低电压下高分子电致发光现象,揭开了高分子有机平板显示研究的新领域;1997年,Frrest等发现磷光电致发光现象,突破了有机电致发光材料量子效率低于25%的限制,使有机平板显示器件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期……短短的10年中,有机电致发光技术走过了无机显示材料3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产业化势头异常迅猛。
尽管近年来OLED技术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是目前的技术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中仍然存在很多瓶颈。无论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实现全彩化显示,还是作为单一的照明电源使用,RGB三种独立颜色的器件制备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它们的结构简单性、高亮度、高效率、长寿命都是影响器件实用化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用结构尽量简单的器件结构能够同时实现两种或者三种器件的发光,为简单结构的白光器件的产生铺平道路。
本申请人在中国申请的专利申请号为2006100223378的专利申请中记载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和阴极层,其中阳极层位于透明衬底表面,它的特征部分在于,包括有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的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光,该器件的特点是,在常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巧妙地引入一层超薄膜结构,利用载流子传输材料为“载流子复合调控层”,而不是一般的器件应用中仅作为载流子传输层使用,它还公开了一种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或者发出绿光的荧光材料层作用有机功能层的发光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荧光材料,可作为有机发光层中的功能材料,从而扩展了可供制备有机发光器件使用的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同时该荧光材料还具有较好的载流子传输能力,在液体和固体膜中都有较强的荧光,同时又具有相当高的热、光、化学等稳定性。
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构造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阴极层和有机功能层,其中阳极层位于透明衬底表面,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和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黄光或者白光。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的发光材料具有以下所示结构:
上述结构式中,取代基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但至少有一个为长的共轭链的功能基团,以使材料发出黄光。如芳香基(苯基,萘基等),以及其它杂环取代基(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吡喃、喹啉、吲哚、咔唑等)。具有代表性的取代基如1~16所示(其中,R=1-10表示R为1-10所示的任一结构,其他雷同):
Figure A20061002252900111
                              11  R=1-10                              12  R3,R4=1-10
Figure A20061002252900112
                              13  R3,R4=1-10                      14  R3,R4=1-10
 15  R3,R4=1-10                                                   16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可以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薄片等,其中柔性基片可以是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等;所述阳极层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或者金属薄膜,该金属氧化物薄膜可以是ITO薄膜或者氧化锌薄膜或氧化锡锌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薄膜;所述阳极层也可以是PEDOT: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所述阳极层包括缓冲层,该层可以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低的最高被占用能级(HO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如酞氰铜(CuPc)、氧化铜、氧化镍、二氧化硅;所述阴极层包括缓冲层和金属层,所述缓冲层材料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高的最低未被占用能级(LU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例如LiF或CsF,所述金属层材料是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锂或镁或钙或锶或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薄膜或它们与铜或金或银等的合金薄膜。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注入层可以是金属配合物材料或者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材料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合物材料可以是8-羟基喹啉铝(Alq3)或者8-羟基喹啉镓(Gaq3)或者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Bepp2)等,所述噁二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所述咪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TPBI);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PTDATA系列),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PVK)。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空穴阻挡作用的功能层可由1,10-邻菲罗林衍生物BCP,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苯TPBI和有机硼等空穴阻挡材料构成。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蓝光的荧光材料层可以是双(2-甲基-8-羟基喹啉)(对苯基苯酚)铝(BAlq)或者9,10-二-(2-萘基)蒽(ADN或BAN)、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黄光的荧光材料指含有3,4-二苯基silole的含硅化合物,而1,1和2,5位必须有一对(如1,1或2,5)为具有共轭结构的功能基团。
本发明所提出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这样解决的:提供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衬底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②将透明衬底传送至真空蒸镀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透明衬底移入真空室,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透明衬底在高真空度的蒸镀室中,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器件结构依次蒸镀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或者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
⑤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传送到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氮气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用材料为有机物/高分子,因而选择范围宽,可实现白光显示;驱动电压低,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高,可制成柔性显示器件;响应速度快,发光视角宽;器件超薄,体积小,重量轻;更为重要的是,有机发光材料以其固有的多样性为材料选择提供了宽广的范围,通过对有机分子结构的设计、组装和剪裁,能够满足多方面不同的需要和易于实现大面积显示。还有制备方法合理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发光层中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1中所述器件的测试曲线图,其中图4a为器件的亮度—电压特性曲线,图4b为器件在10V正向电压下的发光光谱;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透明衬底,2、阳极层,3、有机功能层,4、阴极层,5、外加电源,31、蓝色发光层,32、黄色发光层,33、空穴阻挡层,34、电子传输层,35、空穴传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如图1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
其中发光层中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的发光材料具有如图2所示结构:取代基R1,R2可以相同或不同,但至少有一个为长的共轭链的功能基团,以使材料发出黄光。如芳香基(苯基,萘基等),以及其它杂环取代基(呋喃、噻吩、吡咯、吡啶、吡喃、喹啉、吲哚、咔唑等)。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有机功能层3可以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器件在外加电源5的驱动下发白光。
如图5所示,器件的结构包括透明衬底1,阳极层2,有机功能层3,阴极层4,其中阳极层2位于透明衬底1表面,有机功能层3位于阳极层2和阴极层4之间,有机功能层3可以包括空穴传输层35,黄色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4,器件在外加电源5的驱动下发黄光。
本发明中衬底1为电极和有机薄膜层的依托,它在可见光区域有着良好的透光性能,有一定的防水汽和氧气渗透的能力,有较好的表面平整性,它可以是玻璃或柔性基片,柔性基片采用聚酯类、聚酞亚胺化合物中的一种材料或者较薄的金属。
本发明中阳极层2作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正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可见光透明性以及较高的功函数。通常采用无机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等)、有机导电聚合物(如PEDOT:PSS,PANI等)或高功函数金属材料(如金、铜、银、铂等)。
本发明中阴极层4作为器件负向电压的连接层,它要求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和较低的功函数,阴极通常为低功函数金属材料锂、镁、钙、锶、铝、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或它们与铜、金、银的合金;或者一层很薄的缓冲绝缘层(如LiF、MgF2等)和前面所提高的金属或合金。
本发明中发光层31材料为发出蓝光的小分子荧光材料或者是有机聚合物分子和蓝色磷光材料,它包括双(2-甲基-8-羟基喹啉)(对苯基苯酚)铝(BAlq)或者9,10-二-(2-萘基)蒽(ADN或BAN)、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本发明中发光层32材料为小分子主体发光材料,可为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它指含有3,4-二苯基silole的含硅化合物,而1,1和2,5位必须有一对为具有共轭结构的功能基团,包括DMFPSi,TPBTSi等。
本发明中空穴阻挡层33材料为1,10-邻菲罗林衍生物BCP,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苯TPBI和有机硼等有空穴阻挡作用的材料。
本发明中的电子传输层34材料为具有大共轭结构的平面芳香族化合物,它们大多具有较好的电子接受能力,同时在一定偏压下又可以有效传递电子。它包括金属配合物材料如8-羟基喹啉铝(Alq3),8-羟基喹啉镓(Gaq3),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Bepp2)等,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如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如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TPBI)。
本发明中的空穴传输层35材料为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PTDATA系列),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PVK)。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黄光和白光OLED器件结构举例如下:
①玻璃/ITO/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②玻璃/ITO/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③玻璃/ITO/空穴传输层/黄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④玻璃/导电聚合物/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⑤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⑥玻璃/导电聚合物/空穴传输层/黄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⑦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蓝色发光层/黄色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⑧柔性聚合物衬底玻璃/ITO/空穴传输层/黄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层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DMFPSi,空穴阻挡层材料为BCP,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DMFPSi(30nm)/BCP(5nm)/Alq3(10nm)/Mg:Ag(100nm)
制备方法如下: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导电基片ITO玻璃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其中玻璃衬底上面的ITO膜作为器件的阳极层,ITO膜的方块电阻为10Ω/□,膜厚为180nm。
②将干燥后的基片移入真空室,在气压为20Pa的氧气压环境下对ITO玻璃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10分钟,溅射功率为~20W。
③将处理后的基片在高真空度的蒸发室中,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如上所述器件结构依次蒸镀的蓝色发光层材料NPB为30nm,黄色发光层材料DMFPSi层30nm,空穴阻挡层材料BCP为5nm电子传输材料Alq3层10nm。各有机层的蒸镀速率0.1nm/s,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④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进行金属电极的制备。其气压为3×10-3Pa,蒸镀速率为~1nm/s,合金中Mg,Ag比例为~10∶1,膜层厚度为100nm。蒸镀速率及厚度由安装在基片附近的膜厚仪监控。
⑤将做好的器件传送到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99.9%氮气氛围。
⑥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器件亮度—电压曲线参见图4中附图4a,器件在10V正向驱动下压的发光光谱参见图4中附图4b。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TPBTSi,空穴阻挡层材料为BCP,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TPBTSi(30nm)/BCP(5nm)/Alq3(1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TPBTSi,空穴阻挡层材料为TPBI,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TPBTSi(30nm)/TPBI(10nm)/Alq3(1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TPBTSi,空穴阻挡层材料为硼的化合物,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TPBTSi(30nm)/硼的化合物(10nm)/Alq3(1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蓝色发光层31,黄色发光层32,空穴阻挡层33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蓝色发光层材料为BAlq,黄色发光层材料为TPBTSi,空穴阻挡层材料为BCP,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BAlq(30nm)/TPBTSi(30nm)/BCP(5nm)/Alq3(1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实施例6
如图5所示,黄光器件的结构中的有机功能层30包括空穴传输层35,黄色发光层32和电子传输层34。
器件的空穴传输层材料为NPB,黄色发光层材料为TPBTSi,电子传输材料为Alq3,阴极层用Mg:Ag合金。整个器件结构描述为:
玻璃衬底/ITO/NPB(30nm)/TPBTSi(30nm)/Alq3(10nm)/Mg:Ag(100nm)
器件的制备流程与实施例1相似。

Claims (9)

1、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透明衬底、阳极层、阴极层和有机功能层,其中阳极层位于透明衬底表面,有机功能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层和阴极层之间,有机功能层至少包括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层可以是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和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在外加电源的驱动下,发出黄光或者白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的材料结构式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示结构式中取代基R1、R2可以是相同结构或者不同结构,但两者至少有一个为具有共轭结构的功能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取代基R1、R2可以是以下(1)~(16)所示结构式中的一种。
Figure A2006100225290002C2
Figure A2006100225290004C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可以是双(2-甲基-8-羟基喹啉)(对苯基苯酚)铝(BAlq)或者9,10-二-(2-萘基)蒽(ADN或BAN),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和阳极层分别设置有注入层;所述有机功能层还包括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阻挡层可由1,10-邻菲罗林衍生物BCP,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苯TPBI和有机硼等空穴阻挡材料构成;所述电子传输层和注入层可以是金属配合物材料或者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或者咪唑类电子传输材料;所述空穴传输层可以是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或星形三苯胺化合物,或咔唑类聚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配合物材料可以是8-羟基喹啉铝(Alq3)或者8-羟基喹啉镓(Gaq3)或者双[2-(2-羟基苯基-1)-吡啶]铍(Bepp2)等,所述噁二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2-(4-二苯基)-5-(4-叔丁苯基)-1,3,4-噁二唑(PBD),所述咪唑类电子传输和注入材料可以是1,3,5-三(N-苯基-2-苯并咪唑-2)苯(TPBI);所述芳香族二胺类化合物可以是N,N’-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联苯基]-4,4’-二胺(TPD)或者N,N’-双(3-萘基)-N,N’-二苯基-[1,1’-二苯基]-4,4’-二胺(NPB),所述星形三苯胺化合物可以是三-[4-(5-苯基-2-噻吩基)苯]胺(PTDATA系列),所述咔唑类聚合物可以是聚乙烯咔唑(PVK)。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衬底可以是玻璃或者柔性基片或者金属薄片等,其中柔性基片可以是聚酯类或聚酞亚胺类化合物等;所述阳极层可以是金属氧化物薄膜或者金属薄膜,该金属氧化物薄膜可以是ITO薄膜或者氧化锌薄膜或氧化锡锌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金、铜、银等功函数较高的金属薄膜;所述阳极层也可以是PEDOT:PSS或PANI类有机导电聚合物;所述阳极层还包括缓冲层,该层可以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低的最高被占用能级(HO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是酞氰铜(CuPc)或者氧化铜或者氧化镍或者二氧化硅;所述阴极层还包括缓冲层和金属层,所述缓冲层材料是无机小分子化合物或者具有高的最低未被占用能级(LUMO)能级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可以是LiF或CsF,所述金属层材料是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该金属薄膜可以是锂或镁或钙或锶或铝或铟等功函数较低的金属薄膜或它们与铜或金或银等的合金薄膜。
9、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利用洗涤剂、乙醇溶液和去离子水对透明衬底进行超声清洗,清洗后用干燥氮气吹干;
②将透明衬底传送至真空蒸镀室中进行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阳极层或者阴极层;
③将制备好电极的透明衬底移入真空室,在氧气压环境下对进行低能氧等离子预处理;
④将处理后的透明衬底在高真空度的蒸镀室中,开始进行有机薄膜的蒸镀,按照器件结构依次蒸镀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发光层、载流子传输层和(或)注入层和缓冲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发出蓝光的荧光材料层或者发出黄光的荧光材料层;
⑤在有机层蒸镀结束后进行另一个电极的制备,所述电极包括阴极层或者阳极层;
⑥将做好的器件传送到手套箱进行封装,手套箱为氮气氛围;
⑦测试器件的电流—电压—亮度特性,同时测试器件的发光光谱参数。
CN2006100225299A 2006-12-18 2006-12-1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60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25299A CN1976085B (zh) 2006-12-18 2006-12-1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225299A CN1976085B (zh) 2006-12-18 2006-12-1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085A true CN1976085A (zh) 2007-06-06
CN1976085B CN1976085B (zh) 2010-08-25

Family

ID=38125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2252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76085B (zh) 2006-12-18 2006-12-1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7608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8345A (zh) * 2012-02-16 2012-07-11 雷金涛 一种节能环保电子广告
CN104183767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68345A (zh) * 2012-02-16 2012-07-11 雷金涛 一种节能环保电子广告
CN104183767A (zh) * 2013-05-22 2014-12-03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6085B (zh) 201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0724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7187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389934A (zh) 在空穴传递层和/或电子传递层中含有色中性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897325A (zh)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913731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70853A (zh) 一种由rgb组成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97428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36550A (zh) 一种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4699A (zh) 一种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51454A (zh) 一种电致发光器件、显示装置和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CN1582073A (zh) 一种有机电致磷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46067C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30624A (zh) 具有混合发光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09364A (zh) 用于电子传输层的组合物、其制造的电子传输层、及包括该电子传输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79471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14698B (zh) 基于芴-咔唑共聚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585580A (zh) 一种有机电致白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31357B (zh) 双发射层半球壳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0852B (zh) 一种具有超薄层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22156A (zh) 一种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051673B (zh) 一种能发出青光、紫光和白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030625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4882545A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580180A (zh) 铜(ⅰ)磷光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976085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