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5818A - 等离子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离子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5818A
CN1975818A CNA2006101635197A CN200610163519A CN1975818A CN 1975818 A CN1975818 A CN 1975818A CN A2006101635197 A CNA2006101635197 A CN A2006101635197A CN 200610163519 A CN200610163519 A CN 200610163519A CN 1975818 A CN1975818 A CN 1975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visuals
plasma display
display panel
pane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6351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17428C (zh
Inventor
金汞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975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5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1742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1742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black matrices, light reflecting means 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10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 H01J11/12AC-PDP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being out of contact with the plasma with main electrodes provided on both sides of the discharge spa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11/00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display panels [AC-PDP];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any main electrode inside the vessel;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with at least one main electrode outside the vessel
    • H01J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11/22Electrodes, e.g. special shape, material or configuration
    • H01J11/24Sustain electrodes or scan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4Mean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or colour purity, e.g. black matrix or light shield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11/00Plasma display panels with alternate current induction of the discharge, e.g. AC-PDPs
    • H01J2211/2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1J2211/34Vessels, containers or parts thereof, e.g. substrates
    • H01J2211/44Optical arrangements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filters or lenses
    • H01J2211/446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means; Antistat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该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边界阻挡条和滤光器。该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基片上彼此平行地形成。在面对前基片的后基片上形成边界阻挡条,且其将放电单元分区为两个上/下相邻单元。该滤光器位于面板的前面。该滤光器包括具有第一基底部分和第一图形部分的外部光屏蔽片和电磁干扰(EMI)屏蔽片。该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2.25倍。该维持电极是对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仅公共地形成一个。

Description

等离子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显示设备,且更为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屏蔽外部光,由此改进对比度,并防止在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串扰,由此防止错误放电和减少功耗,并增加单元的孔径比,由此改进亮度的等离子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等离子显示面板(PDP)指的是用于将预定电压加到在放电空间中安装的电极,引发放电,并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激发荧光材料,由此显示包括字符或图形的图像的设备。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优点在于便于大尺寸、轻重量和薄的厚度,在全方向上提供了宽的视角,并实现了全彩色和高亮度。
在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中,基于两个相邻的单元,具有在前基片上形成扫描电极(Y)或维持电极(Z)的YZYZ和YZZY的两个排列类型。
现有的YZYZ类型电极结构能够在相邻单元之间引起串扰。
具体地说,在其中在相邻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的左边和右边设置的电极的位置靠近相邻单元的电极的情况下,它们能够影响放电,并引起错误放电。
在现有YZYZ类型电极结构中,在相邻单元的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产生在两个相邻单元之间的阻挡条处的寄生电容。这增加了在相邻单元之间的电容,在驱动面板时在壁电荷形成和功耗方面存在缺点。
在现有YZZY类型电极结构中,由于在电极线之间的亮度差而造成亮度的降低。这是由在Y电极的放电强度和Z电极的放电强度之间的差异引起的。该Y电极参与复位,比Z电极引起更高的放电。
因此,现有的YZZY类型电极结构的缺点在于因为在连续排列的Y电极部分亮度高,且在连续排列的Z电极部分亮度低,因此,整体上亮度值不均匀。
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缺点在于外部入射的光被反射,从而造成不良分辨率的画面和对比度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需要解决至少现有技术的问题和缺点。
本发明用于提供了一种用于在两个相邻单元之间共享一个维持电极,由此减少面板电容和减少功耗,并拓宽单元的开口部分,由此改进亮度特性,并屏蔽外部光由此改进对比度的等离子显示设备。
为实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的优点,以及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这里具体地和广泛地描述的,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该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边界阻挡条和滤光器。该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基片上彼此平行形成。在面对前基片的后基片上形成边界阻挡条,且其将放电单元分区为两个上/下相邻单元。滤光器位于通过组合前基片和后基片形成的面板的前面。该滤光器包括具有第一基底部分和在第一基底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图形部分的外部光屏蔽片和具有第二图形部分的电磁干扰(EMI)屏蔽片。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2.25倍。对于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仅公共地形成一个维持电极。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该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边界阻挡条和滤光器。该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在前基片上彼此平行地形成。在面对前基片的后基片上形成边界阻挡条,且其将放电单元分区为两个上/下相邻单元。将滤光器定位于通过组合前基片和后基片形成的面板的前面。该滤光器包括具有第一基底部分和在第一基底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图形部分的外部光屏蔽片和具有第二图形部分的电磁干扰(EMI)屏蔽片。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2.25倍。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包括在边界阻挡条的中心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
附图说明
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布置的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将图像的一个单位帧划分为多个子场来时分驱动等离子显示设备的方法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图5A到8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视图;
图9A到9G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光屏蔽片的结构的截面图;以及
图10A和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光屏蔽片的图形部分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附图以更加详细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结构的透视图。
如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面板包括构成在前基片10上形成的维持电极对的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和在后基片20上形成的寻址电极22。
维持电极对11和12包括透明电极11a和12a以及总线电极11b和12b。透明电极11a和12a由铟锡氧化物(ITO)形成。总线电极11b和12b由诸如银(Ag)和铬(Cr)的金属形成。可选择地,总线电极11b和12b可以是基于铬/铜/铬(Cr/Cu/Cr)或铬/铝/铬(Cr/Al/Cr)的层压类型。总线电极11b和12b在透明电极11a和12a上形成,且减少由具有高阻抗的透明电极11a和12a引起的电压降。
对于两个上/下相邻的单元一个接一个地形成维持电极12。具体地说,以两个相邻单元共享的方式形成维持电极12。因此,电极结构是YZY结构。下面将再次详细描述其多种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维持电极对11和12可以是其中层压透明电极11a和12a以及总线电极11b和12b的结构,且可以是仅基于总线电极11b和12b,而没有透明电极11a和12a的结构。因为其不使用透明电极11a和12a,这种无ITO的结构对于减少面板制造成本是有用的。除了上述材料,用于无ITO结构的总线电极11b和12b能够由诸如感光材料的多种材料形成。
在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的透明电极11a和12a以及总线电极11b和12b之间设置黑底(BM)15。黑底15执行吸收从前基片10外部发射的外部光和减少反射的光屏蔽功能,以及改进前基片10的纯度和对比度的功能。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前基片10上形成黑底15。黑底15能够由第一黑底15和第二黑底11c和12c组成。第一黑底15形成在其覆盖阻挡条21的部分。在透明电极11a和12a以及总线电极11b和12b之间形成第二黑底11c和12c。在它们的形成过程中同时形成第一黑底15和第二黑底11c和12c(被称为黑色层或黑色电极层),由此彼此物理地连接或断开。
第一黑底15和第二黑底11c和12c由相同材料形成,物理地彼此连接。但是,第一黑底15和第二黑底11c和12c由不同材料形成,物理地彼此断开。
在其中彼此平行形成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的前基片10上分层形成上介质层13和保护膜14。由放电产生的带电微粒在上介质层13上累积。上介质层13能够保护维持电极对11和12。保护膜14保护上介质层13不受由气体放电产生的带电微粒的飞溅的影响。保护膜14增强发射次级电子的效率。
以和扫描电极11和维持电极12交叉的方向形成寻址电极22。在包括寻址电极22的后基片20上形成下介质层24和阻挡条21。
在下介质层24和阻挡条21的表面上形成荧光材料层23。阻挡条21包括以闭合类型形成的垂直阻挡条21a和水平阻挡条21b。阻挡条21物理地区分该单元,并防止由放电产生的紫外线和可见光泄漏到相邻的单元。在本发明中,水平阻挡条21b中与维持电极12重叠的水平阻挡条被称为边界阻挡条。
参考图1,根据本发明的滤光器25形成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整个表面上。该滤光器25包括:外部光屏蔽层,防反射(AR)层,近红外(NIR)屏蔽层或电磁干扰(EMI)屏蔽层。
当滤光器25和面板隔开大约10μm到30μm的间隔时,其能够有效地屏蔽从外部入射的光,并有效地发射从面板产生的光到外部。为了保护面板不受外部压力,滤光器25和面板隔开大约30μm到120μm的间隔。
粘合层形成在滤光器25和面板之间,并粘合滤光器25到面板。下面在详细描述电极结构之后将详细描述该滤光器25。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阻挡条21能够具有多种形状的结构和如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存在差动类型(differential type)的阻挡条结构、沟道类型的阻挡条结构和空洞类型的阻挡条结构。在差动类型的阻挡条结构中,垂直阻挡条21a和水平阻挡条21b高度不同。在沟道类型阻挡条结构中,对于垂直阻挡条21a和水平阻挡条21b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可用于排气的沟道。在空洞类型阻挡条结构中,对于垂直阻挡条21a和水平阻挡条21b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空洞。
在差动类型阻挡条结构中需要水平阻挡条21b的高度高。在沟道类型或空洞类型阻挡条结构中需要水平阻挡条21b具有沟道或空洞。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和描述了在相同线上布置红(R)、绿(G)和蓝(B)放电单元的每一个。可选择地,以不同类型布置R、G、B放电单元。例如,存在其中以三角形状布置R、G、B放电单元的三角类型布置。该放电单元能够具有矩形形状以及诸如五边形和六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
荧光材料层23由气体放电产生的紫外线来激发,并发射红(R)、绿(G)和蓝(B)中任意一个可见光。将诸如氦加氙(He+Xe)、氖加氙(Ne+Xe)和氦加氖加氙(He+Ne+Xe)的惰性混合气体注入在前和后基片10和20以及阻挡条21之间设置的放电空间。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布置的视图。如图2所示,需要以矩阵形式布置构成等离子显示面板的多个放电单元。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具有对于两个相邻单元仅一个一个地形成维持电极线(Z1到Zk)的特征。分别在扫描电极线(Y1到Ym)和维持电极线(Z1到Zk)以及寻址电极线(X1到Xn)的交叉处设置多个放电单元。该扫描电极线(Y1到Ym)能够顺序或同时地被驱动。该维持电极线(Z1到Zk)能够被同时驱动。该寻址电极线(X1到Xn)能够被划分为奇数线和偶数线并驱动,或顺序驱动。
图2的电极布置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面板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本发明不限于图2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布置及其驱动方法。例如,本发明还能够提供同时扫描该扫描电极线(Y1到Ym)中两个扫描电极线的双扫描方法。该寻址电极线(X1到Xn)能够在面板的中心被划分为上和下部分。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通过将图像的一个单位帧划分为多个子场来时分驱动等离子显示设备的方法的视图。该单位帧能够被划分为预定数目的子场,例如,八个子场(SF1,...,SF8)以实现时分灰度级显示。每个子场(SF1,...,SF8)被划分为复位周期(没有示出)、寻址周期(A1,...,A8)和维持周期(S1,...,S8)。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复位周期可以从多个子场的至少一个被省略。例如,复位周期能够仅在第一子场存在,或仅在第一子场和整个子场中大致中间的子场中存在。
在每个寻址周期(A1,...,A8)期间,将寻址信号施加到寻址电极(X),并将与每个扫描电极(Y)相关的扫描信号一个接一个地顺序施加到一个扫描电极线。
在每个维持周期(S1,...,S8)期间,将维持信号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由此在具有在寻址周期(A1,...,A8)中形成的壁电荷的放电单元中引起维持放电。
在等离子显示面板中,亮度和单位帧的维持放电周期(S1,...,S8)中的维持放电脉冲数目成正比。在其中构成一个图像的一帧由8个子场和256个灰度级表示的情况下,按规则顺序以1∶2∶4∶8∶16∶32∶64∶128的比率将彼此不同的维持信号分配给每个子场。在子场1(SF1)、子场3(SF3)和子场8(SF8)期间寻址该单元并执行维持放电从而获得基于133灰度级的亮度。
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目能够根据基于自动功率控制(APC)电平的子场加权来可变地决定。具体地说,本发明不限于其中一帧被划分为八个子场的图3的示例性描述,且能够根据设计规范可变地改变构成一帧的子场数目。例如,一帧能够被划分为9个子场或更多,诸如12个子场或16个子场,以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
可考虑伽马特性或面板特性不同地修改分配给每个子场的维持放电的数目。例如,分配给子场4(SF4)的灰度级能由8减少到6,且分配给子场6(SF6)的灰度级由32增加到34。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对于一个子场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的时序图。
该子场包括:在扫描电极(Y)上形成正壁电荷和在维持电极(Z)上形成负壁电荷的预复位周期;使用在预复位周期期间形成的壁电荷分布来初始化整个屏幕的放电单元的复位周期;用于选择放电单元的寻址周期;和维持所选放电单元的放电的维持周期。
复位周期由建立周期和撤除周期组成。在建立周期期间,将斜上升波形同时施加到所有扫描电极,由此引起所有放电单元中的细微放电(minute discharge)并因此产生壁电荷。在撤除周期期间,将以低于斜上升波形的峰值电压的正电压的斜下降波形同时施加到所有扫描电极(Y),由此,引起所有放电单元中的擦除放电,并因此从由建立放电产生的空间电荷和壁电荷中擦除不需要的电荷。
在寻址周期期间,将具有负的扫描电压(Vsc)的扫描信号410顺序地施加到扫描电极(Y)。将具有正的寻址电压(Va)的寻址信号400施加到寻址电极(X)以和扫描信号重叠。在扫描信号410和寻址信号400之间的电压差值,和在复位周期期间产生的壁电压引起寻址放电的感应,由此选择单元。在撤除周期和寻址周期期间,将维持维持电压的信号施加到维持电极。
在维持周期期间,将维持信号交替加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由此引起在表面放电类型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维持放电。
图4的驱动波形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驱动信号,且其不意在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例如,省略预复位周期。图4的驱动信号能够根据需要在极性和电压电平上改变。在完成维持放电之后,用于擦除壁电荷的擦除信号也被施加到维持电极。单一维持驱动也是可能的,其中将维持信号仅施加到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中的一个,由此引起维持放电。
图5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的视图。图5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图5A和5B仅简单地示出了在前基片201上形成的透明电极210、220和230,在透明电极210、220和230之下形成的总线电极310、320和330,以及在后基片205上形成的垂直阻挡条110和水平阻挡条120。
在前基片201上彼此平行形成多个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该扫描电极公共地通过以水平方向布置的几个单元。彼此不同的扫描电极通过在垂直向上/下方向布置的单元。
下面基于两个上/下相邻单元来详细地进行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特征在于对于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仅公共地形成一个维持电极(Z1)。
简单地说,构造两个相邻单元以共享该维持电极(Z1)。这个共享的维持电极(Z1)被称为公共维持电极。
在本发明中,在水平阻挡条120中区分两个上/下相邻单元的水平阻挡条被称为边界阻挡条121。
扫描电极(Y1和Y2)或公共维持电极(Z1)能够包括透射光的透明电极210、220和230,以及不透射光(可见光)的总线电极310、320和330。可选择地,一个或多个扫描电极(Y1和Y2)和公共维持电极(Z1)能够仅包括总线电极,而没有透明电极。
因为其可以透射可见光,透明电极(或ITO电极)具有改进面板亮度的优点。但是,透明电极因为其高阻抗单独引起很多功耗。因此,透明电极和总线电极结合,由此减少整体上的电极阻抗。但是,总线电极干扰可见光的传播,引起放电单元的孔径比的降低。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对于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仅一个接一个地提供维持透明电极220和维持总线电极320。因为由两个单元共享一个维持总线电极320,相比其中每个单元提供总线电极的情况改进了整体孔径比并改进了亮度。
特别地,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且其定位于边界阻挡条121上,由此改进孔径比。换句话说,观看前基片的一部分,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且其和边界阻挡条121重叠。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极结构。为了说明的方便,区分基于边界阻挡条121分区的两个相邻单元为上单元和下单元。
上和下单元分别包括彼此不同的扫描电极(Y1和Y2)。在上和下单元的边界形成公共维持电极(Z1)。
上单元的扫描电极(Y1)由透明电极210和在透明电极210上形成的总线电极310组成。可选择地,该扫描电极(Y1)能够仅包括总线电极310。类似地,下单元的扫描电极(Y3)由透明电极230和在透明电极230上形成的总线电极330组成。可选择地,扫描电极(Y3)能够仅包括总线电极330。
在上和下单元的边界形成的公共维持电极(Z1)由透明电极220、和在透明电极220上形成的总线电极320组成。
形成公共维持电极(Z1)的透明电极220的宽度比扫描电极(Y1和Y2)的透明电极210和230的宽度宽,使得其在相邻单元的边界处跨越上和下单元放置。
公共维持电极(Z1)的总线电极320定位于上和下单元之间的边界,也就是,公共维持电极(Z1)的透明电极220的中心。
定位该公共维持电极(Z1)的总线电极320以与上和下单元的边界阻挡条121重叠,并位于上和下单元的边界阻挡条121上。
形成的公共维持电极(Z1)的总线电极320的宽度等于或比边界阻挡条121窄。因此,总线电极320不遮蔽上和下单元的开口部分,由此改进该单元的亮度。
参考图5B,在前基片201上形成扫描电极(Y1和Y2)的透明电极210和230、以及公共维持电极(Z1)的透明电极220。在透明电极210、220和230上由金属形成总线电极310、320和330。
较宽地形成公共维持电极(Z1)的透明电极230,且将其跨越边界阻挡条121上的上和下单元放置。
公共维持电极(Z1)的总线电极330定位于边界阻挡条上,使得其不遮蔽上和下单元的开口部分。
形成上介质层202以覆盖总线电极和透明电极。上介质层202涂覆有由氧化镁(MgO)形成的保护膜203。
在后基片205上形成寻址电极。形成下介质层207以覆盖寻址电极。在下介质层207上形成阻挡条120以分区该放电单元。在由阻挡条分区的放电单元中涂覆有R、G、B荧光材料204,由此使用由放电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来产生可见光。
在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因为在上和下相邻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附近的电极是YZY结构,不发生面板电容或串扰,而不像传统的YZYZ电极结构,其中上单元的维持电极(Z电极)和下单元的扫描电极(Y电极)造成面板电容或串扰。
在等离子显示设备中,相应单元的电极不应该影响相邻单元的壁电荷分布。换句话说,相应单元的电极仅应该控制该相应单元的壁电荷分布。
本发明仅在边界阻挡条附近提供Z电极,由此减少或防止了因为相邻单元的电极而产生面板电容或串扰。
问题在于共享Z电极造成在Y电极和Z之间的放电强度的差异,由此恶化Z电极的亮度。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控制Z电极的放电强度,由此克服亮度差。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视图。
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是改进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公共维持电极的形状。在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中,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进一步包括在其两侧均向着扫描电极(Y1和Z1)突出的子电极321。
子电极321是在每个单元向着相应单元的扫描电极突出的形状,其从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向上/下突出。
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以和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相同的方式形成在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上。子电极321向着每个单元的放电空间突出,由此减少电极间隙和引起与相应单元的扫描电极的良好放电。电极间隙的减少使得放电电压降低,减少了功耗。
类似地,以和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原理通过公共维持电极减少面板电容。其它元件和操作基本上和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
图7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视图。图7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中,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的宽度比在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121的宽度宽。其它基本元件基本上和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
因为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的宽度比在上单元和下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121的宽度宽,其被定位和跨越上和下单元放置。
换句话说,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在其两个边缘延伸到放电单元,由此减少公共维持总线电极之间的电极间隙。该公共维持总线电极因为其宽的宽度减少了阻抗,由此减少功耗并整体上强化了维持电极的放电。
基于放电的均匀亮度在维持电极被改善了,由此使得放电单元的总亮度均匀。
基于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的面板电容以和本发明第一和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被减小。
需要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的宽度小于边界阻挡条121的三倍。当形成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的宽度大于边界阻挡条121的三倍时,出现公共维持总线电极320遮蔽放电单元的开口部分的部分增加的缺点,由此,因为低孔径比而减小了亮度。
图8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视图。图8B是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的电极结构的截面图。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等离子显示设备中,公共维持总线电极(Z1)(Z→Z1)包括第一子电极320a和第二子电极320b。该第一和第二子电极320a和320b向着每个单元的扫描电极(Y1和Y2)彼此隔开预定的距离,且彼此平行形成。其它元件基本上和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相同。因此,省略其描述。
换句话说,公共维持总线电极(Z1)包括两个子电极320a和320b。但是,公共维持总线电极220仅形成一个,且以和本发明的第一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跨越上单元和下单元放置。
在上单元形成第一子电极320a,并且在下单元形成第二子电极320b。
将相同信号共同地施加到第一和第二子总线电极320a和320b、和公共维持透明电极220。换句话说,将相同信号整体地施加到公共维持电极(Z1)。第一和第二子电极用于减少维持电极的阻抗,由此减少功耗。
以和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共享该维持电极,由此减少在边界阻挡条和电极之间产生的面板电容。
图9A到9F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光屏蔽片的结构的截面图。如图9A所示,外部光屏蔽片包括基底部分500和图形部分510。
在图9A中,外部光屏蔽片的下端设置在面板侧。上端设置在外部光入射的用户侧。因为外部光源定位于面板的上侧,外部光能够从上侧倾斜地入射在面板上。
需要图形部分510的折射率,也就是,图形部分510的至少一部分的倾斜表面的折射率小于基底部分500的折射率使得图形部分510能够吸收和屏蔽外部光,且能够全反射从面板发射的可见光,由此增加面板光的反射。
在很多情况下,用于减少面板对比度的外部光定位于观察者的头以上。参考图9A,倾斜地入射在外部光屏蔽片上的外部光根据斯涅耳法则反射到具有低于基底部分500的折射率的图形部分510并被其吸收。反射进图形部分510的外部光能够由光吸收微粒吸收。
从面板发射到外部用于显示的外部光在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上全反射,且向着观察者、也就是、外部传播。
如上所述,外部光被折射到图形部分510,并被其吸收,且从面板发出的光从图形部分510全反射。这是因为在外部光和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之间的角度大于在面板光和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之间的角度。
根据本发明,外部光屏蔽片吸收外部光使得外部光不被反射到观察者。该外部光屏蔽片增加了从面板发出的光的反射量,由此改进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考虑入射在面板上的外部光的入射角度,优选的,图形部分510的折射率是基底部分500的折射率的0.3到0.999倍,以最大化外部光的吸收和面板光的全反射。考虑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上/下视角,优选的,图形部分510的折射率是基底部分500的折射率的0.3到0.8倍,以最大化面板光到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的全反射。
优选的,基底部分500是透明塑料材料,例如,使用紫外线硬化方法制造的基于树脂的材料,以平滑地透射光。该基底部分500可以是固体玻璃以增加保护面板的整个表面的效果。
参考图9A,图形部分510能够具有三角形状以及能具有几个形状。图形部分510是比基底部分500暗的材料。优选的,图形部分510是黑色材料。具体地说,图形部分510由基于碳的材料形成,或涂覆有黑色染料,由此最大化吸收外部光的效果。
图形部分510能够包括光吸收微粒。光吸收微粒能够是具有特定颜色的树脂微粒。优选的,该光吸收微粒具有黑色以最大化吸收外部光的效果。
当光吸收微粒具有大约大于等于1μm的尺寸时,其很容易地制造和添加到图形部分510,且最大化外部光吸收效果。当光吸收微粒具有大于等于1μm的尺寸时,图形部分510能够包含大约大于等于10重量%的光吸收微粒,使得其能够有效吸收反射到其的外部光。简单地说,图形部分510能够包含总重量百分比的大于等于10重量%的光吸收微粒。
当外部光屏蔽片具有大约20μm到250μm的厚度(T)时,其制造过程是容易的,且其具有合适的光透射度。当外部光屏蔽片具有大约100μm到180μm的厚度(T)时,其能够平滑地透射从面板发出的光,折射该外部光并由图形部分510有效吸收和屏蔽该折射的光,并保证片的坚固性。
参考图9A,图形部分510能够具有三角形状,且更加优选的,能够具有等腰三角形形状。当图形部分具有大约18μm到35μm的下端宽度(P1)时,孔径比能被保证用于平滑地发射面板光到用户侧,且外部光能被最大的屏蔽掉。
当图形部分510具有大约80μm到170μm的高度(h)时,其倾斜表面能够具有使相对于下端宽度(P1)使得外部光的吸收和面板光的反射有效的倾斜度,且能防止其短路(shortcircuit)。
当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510的下端之间的间隔(D1)在大约40μm到90μm的范围中,且在彼此相邻设置的图形部分510的上端之间的间隔(D2)在大约60μm到130μm的范围中时,该孔径比能被保证用于发射面板光到用户侧和显示具有合适亮度的图像,且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的最优倾斜度能被保证用于增加屏蔽外部光的效果和反射面板光的效率。
因此,当在两个相邻图形部分510之间的间隔(D1)是图形部分510的下端宽度(P1)的大约1.1到5倍时,能够保证用于显示的孔径比。当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相邻图形部分510之间的间隔(D1)是图形部分510的下端宽度的1.5到3.5倍时,该孔径比能被保证,且同时,该外部光能被最佳地屏蔽,且能最佳地反射该面板光。
当图形部分510的高度(h)是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之间的间隔(D1)的0.89到4.25倍时,从上侧倾斜入射的外部光不入射在面板上。当图形部分510的高度(h)是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之间的间隔(D1)的1.5到3倍时,能够防止图形部分510的短路,且面板光能被最佳地反射。
当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之间的间隔(D2)是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的下端之间的间隔(D1)的1到3.25倍时,该孔径比能被保证用于显示具有合适亮度的图像。当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的上端之间的间隔(D2)是在彼此相邻设置的两个图形部分的下端之间的间隔(D1)的1.2到2.5倍时,能够最优化从图形部分510的倾斜表面的面板光的全反射。
参考图9B,图形部分520能够以左/右不对称的形状形成。具体地说,图形部分520的左/右倾斜表面的面积彼此不同。可选择地,左/右倾斜表面在和其下端的角度方面彼此不同。因为发出外部光的光源位于面板的上侧,外部光在预定角度范围内从面板的上侧入射到面板。因此,当在图形部分520的两个倾斜表面中作为光入射表面的上倾斜表面具有比下倾斜表面缓和的倾斜度时,吸收外部光的效果能增加,且从面板发出的光的反射能增加。换句话说,在图形部分520的两个倾斜表面中,上倾斜表面具有小于下倾斜表面的倾斜度。
参考图9C,图形部分530能够具有梯形形状。在图形部分530中,上端宽度(P2)小于下端宽度(P1)。当图形部分530的上端宽度(P2)小于等于大约10μm时,能够设置倾斜表面的倾斜度使得相对于下端宽度(P1)对外部光的吸收和面板光的反射更有效。
如图9D到9F所示,图9A到9C的图形部分能够具有弯曲的左/右倾斜表面。图形部分的上端或下端能够具有弯曲的形状。
在图9A到9F的图形部分的截面形状中,图形部分能够具有基于预定曲率的弯曲角。图形部分的下端能够具有延伸到外部的弯曲角。
图9G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光屏蔽片的结构的截面图。图9G示出了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和图形部分的高度。
参考图9G,优选的,外部光屏蔽片具有大约100μm到180μm的厚度(T)以保证包括图形部分的外部光屏蔽片的坚固性,并同时保证从面板发出的用于图像显示的可见光的透射性。
当外部光屏蔽片的图形部分具有大约80μm到170μm的高度(h)时,其制造最为容易,能够保证外部光屏蔽片的合适的孔径比,最大地屏蔽外部光,并最大地反射从面板发出的光。
图形部分的高度(h)能够根据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T)而改变。入射在面板上并造成对比度降低的外部光被定位于比面板高。因此,优选的,图形部分的高度(h)与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T)的比率在预定范围中,以有效地屏蔽入射光。
参考图9G,当图形部分的高度(h)增加时,基底部分能够在图形部分的上端变得更薄,引起介质损坏。当图形部分的高度(h)降低时,外部光以预定范围内的角度入射在面板上。因此,不能很好地屏蔽该外部光。
下面的表1示出了基于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T)和图形部分的高度(h),对于外部光屏蔽片的介质损坏和外部光屏蔽效果的实验结果。
表1
  片厚度(T)   图形部分的高度(h)   介质损坏   外部光屏蔽
  120μm   120μm   ○   ○
  120μm   115μm   △   ○
  120μm   110μm   ×   ○
  120μm   105μm   ×   ○
  120μm   100μm   ×   ○
  120μm   95μm   ×   ○
  120μm   90μm   ×   ○
  120μm   85μm   ×   △
  120μm   80μm   ×   △
  120μm   75μm   ×   △
  120μm   70μm   ×   △
  120μm   65μm   ×   △
  120μm   60μm   ×   △
  120μm   55μm   ×   △
  120μm   50μm   ×   ×
参考表1,在其中外部光屏蔽片具有120μm的厚度(T)的情况下,当图形部分具有大于等于115μm的高度(h)时,图形部分易于受到介质损坏,由此增加了产品故障。当图形部分具有小于115μm的高度(h)时,没有介质损坏的几率,且因此,外部光屏蔽片的故障减少了。但是,当图形部分具有小于等于85μm的高度(h)时,由图形部分屏蔽外部光的效率可能降低。当图形部分具有小于等于50μm的高度(h)时,外部光能入射在面板上。
当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T)是图形部分的高度(h)的大约1.01到2.25倍时,能够防止图形部分的上端的介质损坏,且能够防止外部光入射在面板上。当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T)是图形部分的高度(h)的大约1.01到1.5倍时,能够防止介质损坏和外部光入射在面板上,且同时能够增加从面板发出的光的反射量和保证该视角。
图10A和10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外部光屏蔽片的图形部分的视图。如图10A和10B所示,优选的,该图形部分在基底部分以预定的距离成行排列。优选的,该图形部分以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或下端成预定的角度倾斜地形成。
如图10A所示,能倾斜地形成图形部分,由此防止因为黑底或黑色层而发生Moire(波纹)现象。该波纹现象指的是在类似的栅格图形彼此重叠时产生的低频图形。该波纹图像表现为当蚊帐彼此重叠时看到的波纹图形。等离子显示面板因为其具有栅格结构而不可避免的遭受波纹现象。如图10A和10B所示的图形部分的形成能够减少波纹现象。
在基底部分上成行形成的图形部分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端之间的角度是大约0.5°到9°。在倾斜大约0.5°到9°的角度形成的图形部分能够防止波纹现象。考虑到入射在面板上的外部光大多在用户的头以上存在的事实,当在图形部分和外部光屏蔽片之间的角度是大约0.5°到4.5°时,能够防止波纹现象,且同时能有效地屏蔽该外部光。
图10B是示出了图10A的外部光屏蔽片的部分600的放大视图。优选的,以行形成的图形部分610、620、630、640、650和660彼此平行。优选的,即使当图形部分610、620、630、640、650和660不彼此平行时,在图形部分610、620、630、640、650和660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端之间的角度分别在上述角度范围中。例如,在图形部分610、620和630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端之间的角度(θ1,θ2和θ3)彼此不同。
在图10A和10B中,从外部光屏蔽片的右端和下端到左端和上端倾斜地形成图形部分。但是,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以从外部光屏蔽片的左端和上端到右端和下端的上述角度倾斜地形成图形部分。
这样描述了本发明,很明显可以做出多种修改。这种修改不应该被认为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并且所有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改变都意在被包括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之中。

Claims (20)

1.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其包括: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其在前基片上彼此平行地形成;
边界阻挡条,其在面对前基片的后基片上形成,且将放电单元分区为两个上/下相邻的单元;
滤光器,其定位于通过组合前基片和后基片形成的面板的前面,该滤光器包括:
外部光屏蔽片,其包括第一基底部分和在第一基底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图形部分;和
电磁干扰(EMI)屏蔽片,其包括第二图形部分,
其中,该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2.25倍,以及
其中,对于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仅公共地形成一个维持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1.5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以及
位于面板侧的第一图形部分的下端宽度是总线电极的宽度的0.2到0.5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面板包括在与边界阻挡条交叉的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条,以及
第一图形部分的下端宽度是垂直阻挡条的宽度的0.3到0.8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在第一图形部分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端或下端之间的角度是0.5°到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在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上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
该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以及
该总线电极被形成且与边界阻挡条重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总线电极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边界阻挡条的宽度的3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以及
进一步包括从总线电极向扫描电极突出的子总线电极。
11.一种等离子显示设备,包括:
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其在前基片上彼此平行地形成;
边界阻挡条,其在面对前基片的后基片上形成,且将放电单元分区为两个上/下相邻的单元;
滤光器,其位于通过组合前基片和后基片形成的面板的前面,该滤光器包括:
包含第一基底部分和在第一基底部分上形成的第一图形部分的外部光屏蔽片;和
包含第二图形部分的电磁干扰(EMI)屏蔽片,
其中,该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2.25倍,以及
其中,该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包括总线电极,而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包括在边界阻挡条的中心彼此隔开预定距离的第一子电极和第二子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外部光屏蔽片的厚度是第一图形部分的高度的1.01到1.5倍。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位于面板侧的第一图形部分的下端宽度是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的宽度的0.2到0.5倍。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面板包括在与边界阻挡条交叉的方向形成的垂直阻挡条,以及
该第一图形部分的下端宽度是垂直阻挡条的宽度的0.3到0.8倍。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在第一图形部分和外部光屏蔽片的上端或下端之间的角度是0.5°到9°。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在两个上/下相邻单元之间的边界阻挡条上形成。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包括透明电极,以及
该维持电极的透明电极的宽度大于扫描电极的透明电极的宽度。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被形成并和边界阻挡条重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其中,该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的宽度等于或小于边界阻挡条的宽度的3倍。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等离子显示设备,进一步包括从维持电极的总线电极向扫描电极突出的子总线电极。
CNB2006101635197A 2005-11-29 2006-11-29 等离子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2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114893A KR20070056359A (ko) 2005-11-29 2005-11-29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0050114893 2005-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5818A true CN1975818A (zh) 2007-06-06
CN100517428C CN100517428C (zh) 2009-07-22

Family

ID=37963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6351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17428C (zh) 2005-11-29 2006-11-29 等离子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76044B2 (zh)
EP (1) EP1798749B1 (zh)
KR (1) KR20070056359A (zh)
CN (1) CN100517428C (zh)
DE (1) DE602006019817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35605B1 (ko) * 2006-06-20 2007-07-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9907B1 (ko) * 2006-07-12 2007-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08007828A1 (en) * 2006-07-12 2008-01-17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device
WO2008010625A1 (en) * 2006-07-19 2008-01-24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WO2008010622A1 (en) 2006-07-19 2008-01-24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device
KR100820969B1 (ko) * 2006-08-07 2008-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97855A (ko) * 2007-05-03 2008-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외광 차단 시트 및 그를 이용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47435B1 (ko) * 2016-03-11 2022-09-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Emi 감소를 위한 전력 전송 네트워크를 포함하는 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하는 장치들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322087B1 (ko) 1999-04-30 2002-02-04 김순택 외광반사가 저감된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0459C (zh) 1999-08-30 2003-09-03 达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高发光效率的等离子体显示器
JP2002042661A (ja) * 2000-07-24 2002-02-08 Nec Corp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764761B1 (ko) 2003-02-12 2007-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전면필터
KR100571810B1 (ko) 2003-04-25 2006-04-17 삼성코닝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용 전자파 차폐 필터와, 이의제조 방법
KR100645278B1 (ko) 2003-09-29 2006-11-15 파이오니아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JP2005135732A (ja) 2003-10-30 2005-05-26 Pioneer Plasma Display Corp プラズマ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7755263B2 (en) * 2005-05-04 2010-07-13 Samsung Corning Precision Glass Co., Ltd. External light-shielding layer, filter for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external light-shielding lay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filter
EP1770750A3 (en) * 2005-09-30 2009-03-11 Lg Electronics Inc.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1798749B1 (en) 2011-01-26
US7876044B2 (en) 2011-01-25
KR20070056359A (ko) 2007-06-04
EP1798749A2 (en) 2007-06-20
EP1798749A3 (en) 2008-02-13
US20070120485A1 (en) 2007-05-31
CN100517428C (zh) 2009-07-22
DE602006019817D1 (de) 2011-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5818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
EP1770750A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71985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7723918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ngle formed by pattern units
KR100499062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JP2008020878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およびフィルタ
US7696678B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filter
EP2041768A1 (en) Plasma display device
EP1865531A2 (en) Display Panel
CN179431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设备
KR10051693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KR20080032987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933086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
JP2010503176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805102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
EP1876630A2 (en) Plasma display apparatus
KR100734919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765373B1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9644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08009422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881395A (zh) 用于驱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装置
KR20050006362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모듈
KR20080057986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20100117911A (ko)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12908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