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73498A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73498A
CN1973498A CN200580018701.7A CN200580018701A CN1973498A CN 1973498 A CN1973498 A CN 1973498A CN 200580018701 A CN200580018701 A CN 200580018701A CN 1973498 A CN1973498 A CN 19734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time slots
pattern
communication
40mhz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5800187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达尔马塞斯
J·哈比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973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734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包括主站、第一附加站和第二附加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主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高速模式和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低速模式来与第一和第二附加站通信,第一附加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模式通信,并且第二附加站被设置为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模式通信,其特征在于主站被设置成定义以第一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一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二时隙,以及以第二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三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四时隙。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 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权利要求1的前序中定义的无线通信系统。
本发明也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站和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IEEE802.11a标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MAC)以及物理层(PHY)规范,1999,中公开了这种无线通信系统:5GHz频带的高速物理层,IEEE,NY,1999。符合此标准的无线通信系统运行在5GHz许可免费ISM频带,能支持使用正交频分多用(OFDM)技术的从6到54 Mbit/sec范围内的原始数据速率。IEEE标准802.11b公开了运行在2.4GHz ISM频带中的相似通信系统。为满足时延限制应用的需要,已提议新的规范p802.11e,合并数据链路层功能以提供统计的和参数化的QoS。
为支持在数据链路层中数据速率达到约100Mbit/sec,将提议新规范p802.11n。在此提议中,引入对基于11a的PHY和基于11e的MAC标准的扩展,同时保持一定水平的向后兼容性。PHY扩展基于多天线系统(MIMO)的支持和40MHz频带中的传输,所谓的双信道操作。
无线局域网(WLAN),如适于IEEE标准802.11的一个版本或它提议的扩展的无线通信系统,在单元或所谓的基本业务集中组成。这样的单元包括多个无线站。该单元内的一个站设置用来通过内部单元系统或分布系统提供与其它单元、主站或访问点的通信。
在使用用于高速或高吞吐量的第一模式通信,同时保持与能够以第二低速模式通信的通信设备或站的兼容性的这种无线通信中,必须将主站设置为以第一高速和第二低速模式进行通信。
在这种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子频带或通信信道建立通信链路。例如在IEEE标准802.11a和11g中,20MHz宽的通信信道分别用于5GHz和2.5 ISM频带中。在IEEE P802.11n中,提议基本业务集以单信道模式(20MHz带宽)或双信道模式(40MHz带宽)进行操作。在双信道模式中,第一个信道被定义为所谓的控制信道,并且第二个信道被定义为所谓的扩展信道。允许控制信道中遗留设备(即802.11a站)的存在。但是如果在扩展信道中发现遗留设备的存在,主站必须选择其它通信信道。
以这种方式通信的缺点是相当不灵活并且可导致有效通信信道的利用不足。
发明内容
其中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在具有无线通信系统的站之间的通信中具有较高程度灵活性的无线通信系统。
为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在权利要求1的开始段中定义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
通过在控制信道和扩展信道两者中为低速模式通信和高速模式通信创建分离的时隙,增加了能用于高速模式通信的信道数。从而,增加了无线通信系统的灵活性。
通过创建允许以第一模式传输的时隙和允许以第二模式通信的其它时隙,将主站设置为便于以第一高速和第二低速模式进行通信。在IEEE P802.11n中,这通过主站传输分配信号实现,分配信号分配用于高速通信的时间帧或时隙或其它的用于低速通信的时隙。为此目的,可使用所谓的网络分配矢量(NAV),例如清除发送(CTS)帧或包含无竞争周期的信标。
附图说明
根据下面的结合附图考虑的详细描述,本发明上面的或其它的目标和特征将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根据一组IEEE标准802.11规范的通信系统的总体概况。
图2示出通信系统的高吞吐量基本业务集的概况。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通信系统的混合基本业务集的概况。
图4示出了用于20 MHz基本管理混合模式的信令图。
在这些图形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识别。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一组IEEE Std.802.11规范的通信系统的总体概况。该网络结构中的基本元件被称为基本业务集(BSS)。BSSn被定义为一组位于基本限制物理区域内的站(无线节点),在该区域内每个站(STA)理论上能与每个其它的STA通信(假设没有物理的或其它的通信障碍的理想环境)。有两个被定义的基本无线网络设计结构,自组网和基础设施网。
基于基础设施的IEEE 802.11无线网或通信系统由一个或多个BSS构成,BSS通过其它的网络如IEEE 802.3有线以太网互连。该连接的基础设施称为分布系统(DS)。在这种基础设施中,每BSSn必须确切具有一个连接到该DS的无线站。此站提供将消息从BSSn的其它STA传递到DS的功能。此STA被称为用于它关联的BSSn的接入点(AP)。由DS和它连接的BSS组成的实体被称为扩展业务集(ESS)。为IEEE 802.11的目的,假定DS能将数据在BSS之间移动到外部端口/将来自外部端口的数据在BSS之间移动的事实,但是没定义由DS用来完成此功能的方法。
自组无线网络基本上与基于基础设施的无线LAN(WLAN)相反。自组WLAN没有基础设施,并且因此没有与外部网络通信的能力。正常地建立自组WLAN完全是为了允许多个无线站相互通信,而同时要求尽可能地小的外部硬件或管理支持。自组网络的BSS被称为独立BSS(IBSS),在此没有示出。
扩展了现有的IEEE 802.11规范,例如根据P802.11n所建议的,同时保持向后兼容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支持通信的不同模式。为提供与遗留(IEEE 802.11a/g)设备的兼容,在基础结构模式中由P801.11n兼容的高吞吐量访问点控制的基本业务集具有三种操作的模式:
完全模式:其中遗留STA不能联系BSS;在此完全模式中没有遗留站存在。
混合管理模式:其中遗留STA能联系并且高吞吐量站(HT-STA)和遗留STA间的共存由HTAP通过时分进行管理;在混合的管理模式内有两个子模式。第一个是混合能力模式。在此模式中没有遗留站,但HTAP能从遗留站接受联系,该遗留站通过从HTAP接收遗留信标来发现HTAP或设法在此HTAP注册。这意味着以遗留站可识别的操作模式发送信标。第二种模式是混合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通过有选择地选择NAV(网络分配矢量)在HTAP的无竞争周期和遗留站之间划分时间。HTAP正传输能被遗留站识别的报头,其中报头包含数据分组的时间周期和/或数据分组的结束,从而保留媒介被阻止的时间。另外传输确认信号的时间被包括在报头中。接收此报头的站将它的NAV设置为分组结束的时间。因此在该指示的时间期间他们不将访问媒介。一部分混合管理模式可能是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在此模式中BSS既包含遗留站又包括HT站。在任一个或两个信道里可有重迭BSS的遗留站。遗留和HT站在控制信道中与AP的BSS进行联系。AP管理40MHz或者HT周期和20MHz或低速周期的生成。在40MHz周期期间HT允许站以40MHz访问媒介。此时不允许遗留站访问媒介。在20MHz周期期间允许遗留站以20MHz访问媒介。
混合无管理模式:其中遗留STA能互相联系并且其共存不被HTAP管理。
高吞吐量站HT-STA也可以三种不同的模式操作:
完全模式:STA通信不需要高吞吐量帧的保护;
混合模式:此模式提供遗留通信的保护机制(电子欺骗,等);
遗留模式:在此模式,STA如存在遗留站一样进行通信。
在混合管理BSS和完全BSS中,高吞吐量HT-STA使用完全模式。在无管理的BSS中,高吞吐量STA使用混合的模式。如果没有发现HTAP则使用遗留模式。
在混合管理模式中,HTAP划分在高速或高吞吐量通信和低速或遗留通信之间的时间。通过使用所谓的网络分配矢量NAV,例如通过发送清除发送(CTS)帧或信标帧,完成分离时隙内的用于高速通信和低速通信的划分,该信标帧包含无竞争周期并且通过该帧通知遗留站和/或高吞吐量站他们不会在由无竞争周期定义的时间期间传输。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业务集中,使用子频带或通信信道来建立通信链路。例如在IEEE标准802.11a和11g中,20MHz宽通信信道分别用于5GHz和2.5ISM频带。在IEEE P802.11n中,提议基本业务集能以单信道模式(20MHz带宽)或双信道模式(40MHz带宽)操作。在双信道模式中第一个信道被定义为所谓的控制信道,并且第二个信道被定义为所谓的扩展信道。允许控制信道中遗留设备(例如802.11a站)的存在。但是如果在扩展信道中发现遗留设备的存在,主站必须选择其它的通信信道。
图2示出扩展现有的IEEE 802.11规范的通信系统的高吞吐量基本业务集(H-BSS)的概况。所示的H-BSS包含三个STAa,一个高吞吐量接入点(HTAP),和两个其它高吞吐量站,HTSTA1和HTSTA2。例如根据在基础设施模式中操作的提议P802.11n,所示的H-BSS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在高吞吐量基本业务集H-BSS中,第一个高吞吐量站HTSTA1通过第一个高吞吐通信链路201与高吞吐量接入点HTAP通信。第二个高吞吐量站HTSTA2通过第二个高吞吐量通信链路202与高吞吐量接入点HTAP通信。高吞吐量接入点HTAP通过通信链路200连接到分布系统。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通信系统的混合基本业务集(M-BSS)的概况。所示的M-BSS包含高吞吐量接入点(HTAP),高吞吐量站(HT-STA),和适于遗留通信标准的站(STA)。因此它仅能以低速模式通信,同时HTAP和HT-STA两者都能以高速模式和低速模式通信。HTAP和HT-STA在通信链路301上互相通信。HTAP和STA在通信链路302上以低速模式互相通信。HTAP将通过通信链路300以及分布系统与其它的基本业务集进行通信。
在图1示出的已知无线通信系统中,M-BSS既可以单信道模式又可以双信道模式操作。如结合图1所示的系统所解释,当以双信道模式操作时便利高速模式通信和低速模式通信的已知方式分配第一信道或控制信道给控制和广播消息的通信,且低速模式通信与遗留通信标准兼容。在已知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二信道或扩展信道仅被保存为高速模式通信。万一低速遗留通信在扩展信道中被发现,已知无线通信中的HTAP必须选择新的通信信道。
根据发明的系统允许控制信道和扩展信道中的低速模式遗留通信。根据本发明的系统以下面的方式操作。
在确定基本业务集的操作模式(完全模式、混合管理模式、或者混合无管理模式)之前,HTAP将扫描存在的遗留站(STA)的信道。HTAP将设法选择一对操作最少的STA的信道。如果HTAP检测到没有任何STA的两个相邻信道,HTAP将建立以完全模式或混合能力模式的操作。如果HTAP没有检测到清除STA的两个相邻信道,它将设法选择(两个相邻信道的)信道对,其中STA仅存在于一个信道中。在此情况下,HTAP将建立以混合管理模式或混合无管理模式的操作。如果HTAP仅发现数对信道,它将建立以混合管理模式的操作,在数对信道中遗留站存在于两个信道。
一旦HTAP选择两个用于通信的信道(一个控制信道和一个扩展信道)和已建立的以完全模式、混合能力模式或混合无管理模式的基本业务集的操作,则可能发生一个或多个遗留站在控制信道或扩展信道中启动操作。如果HTAP以这些模式的一种操作并且在扩展信道中检测低速遗留站的存在,它切换到混合管理模式。可替换地,如果由遗留站生成的流量或通信增加,则HTAP可决定切换到单信道模式。
如以上所讨论的混合管理模式,HTAP定义遗留低速站可通信的时隙和在高速站可通信的其它时隙。保护HTSTA以双信道模式传输的方式将使HTAP同时在两个信道中或以某种偏移发送遗留请求发送(RTS)或清除发送(CTS)帧。在欧洲专利申请03104273中描述了此方法。
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可替换的方法中,HTAP控制信道和扩展信道中分别同时或以互相之间的某种预定的偏移发送两个遗留信标。遗留信标定义在两个能被HTAP和HT-STA使用于高速模式通信的信道中的无竞争周期。
参考图4将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HTAP通过包括在信标内的信息元件控制它的STA的操作模式。在完全模式,HTAP将忽略由遗留STA发送的任何探测请求和任何由重叠同信道遗留设备发送的信标。HTAP使用HT-物理的信道协议数据单元(PPDU)类型来传输它的信标,它不能被遗留站识别。信标包含要求它的STA的完全模式操作的HT管理元件。注意,在HTAP上使用完全模式仅适合被管理的装置,其中不允许遗留AP可以共享与HTAP相同的信道。
在混合能力模式,HTAP使用遗留PPDU传输它的信标。信标包含指示这是HTAP的HT管理元件。这将阻止其它的同信道混合能力AP考虑该AP是遗留AP。
在混合能力BSS中,当使用DLP(直接链路协议,也称为直接链路建立DLS)与遗留STA通信时,HT STA正以完全模式操作。
在混合能力模式,AP可接收联系并且探测来自遗留STA的请求。它将用遗留探测响应来应答遗留探测请求。AP将用遗留联系响应来应答遗留联系请求。AP可选择接受或拒绝该联系请求。如果AP以状态=OK发送联系响应,则它将进入管理的、无管理的或基于20MHz管理的混合模式操作,并且当它具有任何相关的遗留STA时它留在那里。AP监视它的用于遗留同信道BSS的信道,并且若它检测到一个,则转换成混合模式,或者企图发现可替换的信道。
在混合无管理模式,AP使用遗留PPDU类型传输它的信标。信标包含需要它的STA的混合模式操作的HT管理元件。在混合无管理模式BSS的STA可使用遗留或HT传输。
在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AP使用遗留PPDU类型传输它的信标。在控制信道上传输该信标,但为了保存扩展信道,AP也可发送在扩展信道中的信标。扩展信道中的信标可促使遗留STA设法进行联系,但HTAP将拒绝联系或忽略这些请求。信标包含需要它的STA的混合模式操作的HT管理元件。
如上面提及,HT STA支持图2中所示的在基础设施系统中的三种可能的操作模式:遗留、混合的和完全模式。
在完全模式,没有重叠的遗留STA。不需要来自遗留设备的HT帧的保护。
在混合的模式,HT STA在控制信道和/或扩展信道上的遗留STA同信道操作。这些STA可是相同的BSS的部分,或者可以是与重叠遗留BSS关联。在混合的模式,需要使用遗留保护机制,例如,MAC层保护,长NAV,TXOP或电子欺骗的切断。在电子欺骗期间,事实上通过使用遗留SIGNAL字段的长度和比率字段将被电子欺骗的NAV持续时间设置在PHY报头中。比率字段指明了PHY报头之后分组被编码的比率,并且长度字段以字节的形式声明分组的长度(PHY报头之后)。当遗留节点接收此SIGNAL字段时,它开始以特定速率解码分组的其余部分,直到长度/速率时间结束。被电子欺骗的NAV使用长度和速率字段的这个特征,使得长度/速率等于预定的NAV持续时间。阻止被这两个字段电子欺骗的遗留节点在那个周期期间开始传输。可实现此种方式传输保护,不需要遗留节点接收Mac-PDU内容。
其允许的宽度设置为20到40MHz的40MHz能力HT STA,将切换到用于与20MHzHTSTA通信的20MHz模式。
在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启动40MHz能力HT STA在40MHz周期期间以40MHz的模式通信。倘若40MHz能力HTSTA希望与20MHz模式HTSTA或与遗留STA通信,它将在20MHz周期中与20MHz模式HT STA通信。
在遗留模式,HT STA完全作为遗留设备操作,除了当为了检测HTAP而进行扫描时,它可从遗留模式切换到混合或完全模式。
现在描述共存机制,其中BSS在HTAP的控制之下以20MHz模式操作并且切换到40MHz能力阶段。在BSS中遗留和HTSTA两者可联系。HT STA可是40MHz能力HTSTA或20MHz HTSTA。遗留STA在控制信道上与HTAP进行联系。
根据本发明,在基于20MHz混合管理模式,允许在控制和扩展信道中包含遗留STA的BSS的重叠。由于在两个信道中40MHz周期的保护,它容忍重叠的BSS。在它选择控制信道和扩展信道以及操作模式之前,HTAP可考虑使用基于20MHz模式操作的可能性能改善。HTAP设法避免重叠的802.11e或802.11b STA,尤其在扩展信道上。如上提及,在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遗留STA和HTSTA可共存。两类STA可与40MHz能力HTSTA在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下共存:遗留STA和20MHz HTSTA。遗留STA不能接收HT PPDU并且不能解释MAC持续时间值。20MHz HTSTA不能接收40MHz模式HT PPDU并且不能解释他们的MAC持续时间值。在基于20MHz管理的模式的HTAP提供对遗留STA和20MHz HTSTA的遗留保护。
现在参考图4。40MHz能力HTAP以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操作。如图4中所例释它将时间划分成20MHz和40MHz周期。在20MHz周期,它保证40MHz能力HTSTA中40MHz模式操作的NAV被设置。在40MHz周期,遗留STA和20MHz HTSTA的NAV被设置。
基本的周期是操作严格地在20MHz控制信道内的周期。为开始40MHz周期,HTAP首先通过用遗留信标帧BCN或ICB帧设置遗留和20MHz HTSTA的NAV来保存控制信道。从BSSBasicRateSet中选择SCB帧的传输速率。由于MAC报头中持续时间/ID字段的范围,ICB帧不能用于开始比32767μs长的40MHz周期。那么,HTAP移动到它保存的扩展信道(ch_b)。在扩展信道ch_b中执行适当的信道访问之后,通过CTS-to-self或遗留信标Bcn帧的传输保存扩展信道ch_b。被发送以保存控制信道ch_a的信标帧Bcn包括信道扩展指示信息元件。当与HTAP关联的40MHz能力HTSTA接收信标帧Bcn时,它根据扩展信道偏移信息元件中的信息,将它的信道带宽扩展到40MHz。当接收ICB(增大信道带宽)控制帧时,40MHz能力HTSTA以相同的方式操作。
完成设置扩展信道ch_b中的NAV之后,HTAP通过发送CF-end帧重设40MHz能力HTSTA的NAV。从而开始40MHz周期,在此周期期间HTSTA能以40MHz模式通信。
为结束40MHz周期,HTAP首先通过传输DCB(减少的信道带宽)帧设置在40MHz能力HTSTA中40MHz模式操作的NAV。40MHz能力HTSTA将以20MHz切换回到控制信道ch_a。然后HTAP通过传输CF-End帧重设扩展信道ch_b中的NAV。AP可使用CF-End帧重设控制信道ch_a中的NAV,但它也可继续在控制信道ch_a上最后的信标帧Bcn中被重设的CFP(无竞争周期)。在这一点HTAP和所有它的STA正在使用20MHz信道带宽的控制信道上操作。例如,处理可周期性地重复,比如涉及信标间隔。因此创建的超帧被划分成在40MHz信道上通信的相位和在20MHz信道上通信的相位。图4例示该处理的一个循环。
正在40MHz周期期间尝试信道访问的40MHz能力HTSTA在20MHz操作期间冻结补偿计数器和在下一个40MHz周期期间恢复中断的补偿或在40MHz周期的起始处选择新的随机补偿。同样地,如果它正在20MHz周期期间尝试信道访问,则它在40MHz操作期间冻结补偿计数器并且在下一个20MHz周期期间恢复中断的补偿或在20MHz周期的起始处选择新的随机补偿。
为开始40MHz周期,HTAP通过在控制信道ch_a上设置遗留STA和20MHzHTSTA的NAV,而在控制信道ch_a中传输遗留信标帧Bcn或ICB帧来获得控制信道ch_a,并定义控制访问相位来阻止信道。将设置信标的无竞争周期CFP或ICB帧的持续时间字段来覆盖40MHz相位加上20和40MHz操作之间的传换周期。
HTAP在它的信标和探测响应帧中宣布“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值,以将最大值传输时间限制到40MHz周期。当HTAP在控制信道ch_a上传输信标帧Bcn或ICB帧时,它启动持续时间的定时器,这是“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减去信标或ICB帧的持续时间。“扩展信道访问超时”是最大值时间,其后STA将已在扩展信道ch_b上接收信标或CTS-to-self。HTAP不可能在“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内发送信标或CTS-to-self帧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扩展信道ch_b上的繁忙媒介。
在控制信道ch_a上设置NAV之后,HTAP可切换到40MHz模拟和20MHz数字模式,并且将聆听控制信道ch_a和扩展信道ch_b两者。假定控制信道ch_a由以前的操作保存时,主要给定此相位以等候扩展信道ch_b变成空闲。但是,要注意的是,当等候扩展信道ch_b变成空闲时,控制信道ch_a将没有任何活动性,并且在控制信道ch_a中不接收信标Bcn或ICB帧的STA可能妨碍此保存。到40MHz模拟和20MHz数字模式转换的目的是忽略在40MHz信道中在传输相位的开始处的模拟信道切换。如果扩展信道ch_b变成空闲,在它已变成空闲的一个时间周期(PIFS)之后,AP将在扩展信道ch_b中传输CTS-to-self或遗留信标Bcn。通过在扩展信道ch_b上设置遗留STA的NAV,CTS-to-self或信标Bcn将阻挡扩展信道ch_b。NAV正覆盖预定的40MHz周期的持续时间和20MHz周期和40MHz周期之间的转换次数,如图4的下面部分例示的。
如果HTAP处的“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定时器终止,同时正尝试传输CTS-to-self或信标Bcn,HTAP将放弃切换到40MHz带宽并且可在稍后的时间再次尝试。此外HTAP将在20MHz控制信道上传输CF-end帧,以在控制信道ch_a上重设遗留STA的NAV。在控制信道ch_a上已接收第一信标或ICB帧之后,HTSTA将已启动自己的“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定时器,并且因此不必由HTAP通知定时器的终止。
通过CTS-to-self或信标Bcn完成NAV在扩展信道ch_b中的设置。CTS-to-self会提供较少的开销,但是,扩展信道ch_b中的信标Bcn可避免其它的BSS被创建,因为其它的STA将检测H-BSS的存在。此外,可由CTS-to-self发信号的NAV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长的周期,将需要通过信标帧Bcn设置NAV。根据此分析,一个人可决定在扩展信道ch_b中发送信标。
如果“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定时器尚未终止,HTAP将传输40MHz模式CF-end信号给40MHz信道有效的HTSTA。在控制信道ch_a上第一信标或ICB帧结束之后,CF-end帧至少被传输“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是STA和HTAP执行模拟信道从40MHz到20MHz切换的最大允许时间,反之亦然。为了以最慢的可能切换时间解决STA,在开始40MHz相位之前HTAP必须至少等候“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如果因为控制信道ch_a上信标Bcn或ICB帧的结束,“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的时间已经终止,则HTAP将在扩展信道ch_b上在CTS-to-self或信标Bcn之后的一个SIFS-时间发送CF-end帧。
40MHz帧交换之后,通过DCB-帧(带宽的降低)的方式,HTAP设置40MHzHTSTA的NAV直到在20MHz周期预定的结束。然后HTAP在两个信道中通过传输CF-End帧,将释放以20MHz模式通信的扩展信道ch_b和控制信道ch_a。如果HTAP希望继续无竞争周期,不需要控制信道ch_a中的CF-End帧。在扩展信道ch_b上的CF-End之后,在早于“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时不发送控制信道ch_a上的CF-End帧。为避免附加的模拟信道切换,可以40MHz模拟和20MHz数字模式传输扩展信道ch_b中的第一CF-End帧。第一CF-End帧之后HTAP以20MHz模拟模式切换到控制信道ch_a并且传输第二CF-End帧。
应根据流量和优先权类型调整40MHz和20MHz周期之间的比率。在40MHz或20MHz周期中是否发送帧依靠他们的流量类型被安排。
注意,在控制信道ch_a和扩展信道ch_b之间具有严重冲突的情况下,HTAP可选择切换到不同的40MHz信道,在该信道上可能不需要与遗留STA的共享时间。信道的选择影响基于20MHz的混合管理模式的性能和效率。当以基于20MHz的混合模式操作时,为应付条件变化,不仅初始信道选择而且监视信道都是必要的。
允许40MHz能力HTSTA在控制信道ch_a上以20MHz模式或在两个信道ch_a和ch_b上以40MHz模式操作。不允许在扩展信道ch_b上以20MHz模式操作。
40MHz能力HTSTA将存储包含在由HTAP发送的信标Bcn或探测响应帧中的“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值。
当HTSTA接收具有信道扩展提示信息元件集的信标Bcn或ICB帧时,它将启动与“扩展信道访问超时”持续时间关联的定时器,并且以40MHz模拟模式等候HTAP以通过CF-End帧重设它的NAV。此外,一接收到控制信道ch_a中信标Bcn或ICB帧,40MHz能力HTSTA将启动定时器,该定时器包括在ICB帧的持续时间/ID字段或信标帧Bcn中的无竞争周期(CFP)参数设置元件中。如果HTSTA以20MHz模式操作,它将通过控制信道ch_a上接收的信标Bcn或ICB帧,移动到40MHz模拟模式。至少在“最大40Mhz模拟切换时间”的时间内HTSTA将切换到40MHz模拟模式。
倘若在扩展信道上接收CTS-to-self或信标Bcn之前“扩展信道访问超时”定时器终止,40MHz能力HTSTA处于等候状态。它将在控制信道ch_a上根据HTAP的操作模式切换回到20MHz模式。
当40MHz能力HTSTA接收CF-end帧时,它的40MHz信道的NAV将被重设,并且它变得以40MHz模式自由访问。如果在它接收指示40MHz周期的结束的DCB(带宽的减少)帧之前定时器结束,则40MHz能力HTSTA在控制信道ch_a上切换回到20MHz模式。通过在40MHz信道上从HTAP接收DCB帧,40MHz能力HTSTA设置它的用于40MHz信道的NAV。当接收DCB帧时,如果它希望在20MHz周期中通信,它可切换回到20MHz模式。
在40MHz周期期间正尝试信道访问的40MHz能力HTSTA在20MHz操作期间冻结补偿计数器并且在下一个40MHz周期期间恢复中断的补偿。同样地,如果它正在20MHz周期期间尝试信道访问,则它在40MHz操作期间冻结补偿计数器并且在下一个20MHz周期期间恢复中断的补偿。
对于遗留STA和20MHz HTSTA的操作,遗留STA和20MHz HTSTA的NAV在控制信道ch_a中由信标Bcn或ICB帧或在扩展信道ch_b中由CTS-to-self或信标帧Bcn设置。当他们在他们的操作信道中接收CF-End帧时,重设它们的NAV。
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例释性的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在不偏离附加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对这些实施例制造各种修改。
例如,尽管发明被讨论涉及使用两个信道,控制信道和扩展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对技术人员来说,创建用于低速模式通信的时隙和用于高速通信的其它的时隙的相同的方法能被用于使用多于两个信道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明显的。

Claims (9)

1.一种包含主站、第一附加站和第二附加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主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高速模式和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低速模式来与第一和第二附加站通信,第一附加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模式通信,并且第二附加站被设置为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模式通信,其特征在于主站被设置成定义用于以第一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一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二时隙,以及以第二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三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四时隙。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时隙和多个第二时隙彼此相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时隙和多个第二时隙具有彼此相对的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的任一个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三时隙和多个第四时隙彼此相符。
5.根据权利要求1到3的任一个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三时隙和多个第四时隙具有彼此相对的偏移。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的任一个的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以第二模式的通信适用IEEE标准802.11a、IEEE标准802.11b或IEEE标准802.11g。
7.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作为主站使用的无线通信设备,改无线通信系统进一步包含第一附加站和第二附加站,其中无线通信设备被设置为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高速模式与附加站通信,其中无线通信设备还被设置为检测第二附加站是否在第一信道或第二通以第二低速通信模式传输,其特征在于无线通信设备还被设置为定义用于以第一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一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二时隙,以及以第二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三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四时隙,来响应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中低速模式传输的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无线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以第二模式的通信适用IEEE标准802.11a,IEEE标准802.11b或IEEE标准802.11g。
9.一种包括主站、第一附加站和第二附加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的方法,其中主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高速模式和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低速模式,与第一附加站和第二附加站通信,该第一附加站以使用第一信道和至少第二信道的第一模式通信,并且第二附加站以使用第一信道或第二信道的第二模式通信,其特征在于主站定义以第一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一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二时隙,以及以第二模式通信的第一信道上的多个第三时隙和第二信道上的多个第四时隙。
CN200580018701.7A 2004-06-09 2005-06-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Pending CN19734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4102635.2 2004-06-09
EP04102635 2004-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73498A true CN1973498A (zh) 2007-05-30

Family

ID=34981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18701.7A Pending CN1973498A (zh) 2004-06-09 2005-06-08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080013496A1 (zh)
EP (1) EP1759496A1 (zh)
JP (1) JP2008502266A (zh)
CN (1) CN1973498A (zh)
TW (1) TW200614740A (zh)
WO (1) WO2005122501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0248A (zh) * 2009-08-03 2011-03-23 英特尔公司 可变短帧间间隔
CN102273311A (zh) * 2008-12-30 2011-12-07 诺基亚公司 自组织网络启动
WO2012028019A1 (zh) * 2010-08-31 2012-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预约方法及系统
CN10466128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781972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地址安全信誉度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010237A1 (en) * 2005-07-05 2007-01-11 Airgo Networks, Inc. Mac-level protection for networking extended-range and legacy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0708204B1 (ko) * 2005-11-07 2007-04-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스테이션들간의 매체 접근에 대한 공정성을보장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144653B2 (en) * 2005-11-17 2012-03-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dium acces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a plurality of station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from colliding with one another
KR100765776B1 (ko) 2005-12-13 2007-10-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매체 접근에 대한 충돌을 방지하는 방법 및장치
US8014818B2 (en) 2006-01-04 2011-09-06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roviding efficient operation of multiple modes in a WLAN system
US20070160021A1 (en) * 2006-01-06 2007-07-12 Xhafa Ariton E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de fairness fo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hat use long network allocation vector (NAV) mechanisms
KR100782844B1 (ko) * 2006-01-12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채널 본딩을 이용하여 데이터 프레임을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451808B2 (en) * 2006-02-18 2013-05-2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40 megahertz (MHz) channel switching
JP4886330B2 (ja) * 2006-03-22 2012-02-29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I434560B (zh) * 2006-04-25 2014-04-11 Interdigital Tech Corp 存取點及無線發射接收單元
WO2008060921A1 (en) 2006-11-10 2008-05-22 Broadcom Corporation A serial clear to send to self messaging procedure
KR101214618B1 (ko) 2006-11-17 2012-12-21 재단법인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재단 Ieee 802.11 기반 무선랜 액세스포인트에서의전력 절약 방법
JP4284354B2 (ja) *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4836840B2 (ja) * 2007-03-15 2011-12-1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
US20080320156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Multi-Radio Channel Bonding
US9253742B1 (en) * 2007-11-29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Fine timing for high throughput packets
US20090232116A1 (en) * 2008-03-11 2009-09-17 Li Guoqing C Mechanism to avoid interference and improve channel efficiency in mmwave wpans
KR101452504B1 (ko) * 2008-06-18 2014-10-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Vht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접속 방법 및 이를지원하는 스테이션
KR101518059B1 (ko) * 2008-07-02 2015-05-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고처리율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관리 방법과 채널 스위치 방법
KR101497153B1 (ko) * 2008-12-22 2015-03-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의 기본서비스세트 부하 관리 절차
US8374080B2 (en) * 2009-01-14 2013-02-12 Stmicroelectronics, Inc. High throughput features in 11S mesh networks
US8605692B2 (en) * 2009-01-15 2013-12-10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Method for setting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n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wireless LAN system using multiple channel
US8923172B2 (en) * 2009-08-24 2014-12-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terministic backoff channel access
JP5491592B2 (ja) * 2011-05-12 2014-05-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
JP5101728B1 (ja) 2011-05-12 2012-12-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出力システム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WO2012177878A1 (en) 2011-06-24 2012-12-2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wideband and multiple bandwidth transmission protocols
US9807796B2 (en) * 2011-09-02 2017-10-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etting a network station
KR102062890B1 (ko) * 2012-07-05 2020-01-06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다중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기본 대역폭 모드를 지원하기 위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JP6262752B2 (ja) * 2012-10-18 2018-01-17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チャネル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WO2014136398A1 (ja) * 2013-03-07 2014-09-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式の判定方法
CN104184702B (zh) * 2013-05-22 2017-11-2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348774B (zh) * 2013-07-31 2017-1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接入信道的方法和设备
US9544914B2 (en) 2013-11-19 2017-01-10 Intel IP Corporation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HEW communication using a transmission signaling structure for a HEW signal field
CN105659681B (zh) 2013-11-19 2019-09-20 英特尔Ip公司 无线局域网中用于多用户调度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9271241B2 (en) 2013-11-19 2016-02-23 Intel IP Corporation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for distinguishing HEW physical layer packets with backwards compatibility
WO2015076917A1 (en) 2013-11-19 2015-05-28 Li Guoqing C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 for hew communication with signal field configuration for hew ofdma mu-mimo wideband channel operation
US9325463B2 (en) * 2013-11-19 2016-04-26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LAN (HEW) master station and methods to increase information bits for HEW communication
US9680603B2 (en) 2014-04-08 2017-06-13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HE) communication station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longer duration OFDM symbols within 40 MHz and 80 MHz bandwidth
US10116360B2 (en) 2015-04-23 2018-10-30 Newracom,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multi-user transmission in a high efficiency wireless LAN
US9806977B2 (en) * 2015-11-04 2017-10-31 Nxp Usa, Inc. Multi-rate overlay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36361B2 (en) * 2001-07-05 2006-11-14 At&T Corp. Hybrid coordination function (HCF) access through tiered contention and overlapped wireless cell mitigation
US7221681B2 (en) * 2001-11-13 2007-05-22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EEE 802.11e hybrid coordinator recovery and backoff rules
US20040071154A1 (en) * 2002-10-08 2004-04-15 Wentink Maarten Menzo Achieving high priority and bandwidth efficiency in a shared communications medium
US7039412B2 (en) * 2003-08-08 2006-05-0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wireless signals on multiple frequency channels in a frequency agile network
US7349436B2 (en) * 2003-09-30 2008-03-25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igh-throughput wideband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s
US8842657B2 (en) * 2003-10-15 2014-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7450489B2 (en) * 2003-12-30 2008-11-1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ple-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that include single-antenna communication devices
KR100608006B1 (ko) * 2004-08-31 2006-08-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랜상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액세스 포인트장치 및 스테이션 장치
US7983298B2 (en) * 2004-10-20 2011-07-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oper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3311A (zh) * 2008-12-30 2011-12-07 诺基亚公司 自组织网络启动
CN102273311B (zh) * 2008-12-30 2015-04-08 诺基亚公司 自组织网络启动
CN101990248A (zh) * 2009-08-03 2011-03-23 英特尔公司 可变短帧间间隔
CN101990248B (zh) * 2009-08-03 2014-11-26 英特尔公司 可变短帧间间隔
WO2012028019A1 (zh) * 2010-08-31 2012-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预约方法及系统
CN102387549A (zh) * 2010-08-31 2012-03-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道预约方法及系统
GB2496548A (en) * 2010-08-31 2013-05-15 Zte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reservation
GB2496548B (en) * 2010-08-31 2015-01-07 Zte Corp Method and system for channel reservation
CN104661281A (zh) * 2013-11-25 2015-05-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7819727A (zh) * 2016-09-13 2018-03-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ip地址安全信誉度的网络安全防护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013496A1 (en) 2008-01-17
TW200614740A (en) 2006-05-01
JP2008502266A (ja) 2008-01-24
EP1759496A1 (en) 2007-03-07
WO2005122501A1 (en)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7349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作站的无线通信设备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方法
US980779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hannel
US7031274B2 (en) Method for enabl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conforming to IEEE 802.11 and HIPERLAN standards
US8243699B2 (en) Multi-channel MAC method for WLAN devices with a single radio interface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953855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channel in wireless LAN
US985460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frame in wireless LAN
US2002009392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bandwidth between co-located 802.11a/e and HIPERLAN/2 systems
KR102417274B1 (ko) 다중 사용자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US201501392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l access distribution over wireless lan
WO2014061992A1 (ko)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20020159418A1 (en) Quality of service using wireless lan
WO2014030983A1 (ko) 무선랜에서 채널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2007028018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for Use as a St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3191447A1 (ko) 무선랜에서 초기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CN100550800C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WO2015093792A1 (ko) 하향링크용 채널을 지원하는 무선랜 시스템에서 전력절감모드 동작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050111419A1 (en) Method of performing communication over wireless network including multiple input/multiple output stations
Berlemann et al. Coexistence and Interworking of IEEE 802.16 and IEEE 802.11 (e)
US1009814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traffic stream in wireless LAN system
JP4192676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089184A (zh) 在无线lan系统中发送和接收确认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WO2022210090A1 (ja) 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ステ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9642170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 signal in a reserved time interval with CSMA/CA schem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tsunomiya et al. A MAC proposal to IEEE802. 11n high‐throughput WLAN for 20/40 MHz coexistence
KR20070022074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국으로서사용하기 위한 무선 통신 디바이스, 무선 통신 시스템내에서 통신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