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50654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50654A
CN1950654A CN 200580013977 CN200580013977A CN1950654A CN 1950654 A CN1950654 A CN 1950654A CN 200580013977 CN200580013977 CN 200580013977 CN 200580013977 A CN200580013977 A CN 200580013977A CN 1950654 A CN1950654 A CN 1950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ezer
refrigerating chamber
insulation material
vacuum insulation
thermal ins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8001397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村义人
斋藤哲哉
杉本修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50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50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rigerator Housing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库,在顶部(150)配置有压缩机(116)的隔热箱体(101)沿上下方向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热区间,隔热箱体包括内箱、外箱、发泡隔热体(115)以及密度比发泡隔热体(115)大的真空隔热材(125),在隔热区间中,与在配设于最上部的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145)的更上方所配置的真空隔热材(125)的总重量或者体积相比,在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145)的更下方所配置的所述真空隔热材(125)的总重量或者体积大。

Description

冷藏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压缩机载置于顶部的冷藏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环保的角度出发,需要进一步实现冷藏库的节能化并提高其使用便利性以及收纳性。就现有的这种冷藏库而言,其以扩大配设于最下部的储藏室的收纳容积为目的,采用在隔热箱体的储藏室内最上部的后背部设置下陷的凹部,并在该凹部内收纳冷冻循环的构成部件的方式。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1-99552号公报中对其有所揭示。
图15表示的是在上述专利文献中所揭示的现有的冷藏库的结构。如图15所示,在隔热箱体1中,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冷藏室2、冷冻室3、以及蔬菜室4,在冷藏室2的前方开口设置有冷藏室旋转门5。此外,对于配置在隔热箱体1中央的下方部的冷冻室3与蔬菜室4来说,考虑到其收纳性以及使用便利性,而设置有能够简易地进行拉出的抽屉型冷冻室抽屉门6与蔬菜室抽屉门7。在冷藏室2的室内设置有多个收纳架8,在冷冻室3与蔬菜室4上均安装有上方开口形状的收纳容器9。该收纳容器9由辊支撑在前后方向的导轨(未予图示)上并能够朝前后方向移动。
设置在隔热箱体1上的凹部10是通过使横跨外箱上面11与外箱背面12的顶面后背部的冷藏室2最上部的后背部下陷而形成的。凹部10的左右均被隔热箱体1的左右壁所阻隔并且其上方以及背面则呈开放状态,该凹部10的开放部利用由上板13以及与其大致呈直角的背板14构成的凹部盖板15所覆盖。此外,凹部盖板15通过螺栓等可装卸自如地被固定在隔热箱体1上。
作为冷冻循环构成部件的压缩机16、冷凝器17以及机械室风扇18均被配设收纳于凹部10内,并由凹部盖板15所覆盖。此外,在凹部盖板15的上板13与背板14上设置有用以进行散热的多个通风孔(未予图示)。而且,作为冷冻循环构成部件的蒸发器20与冷却风扇21一起被配设在冷藏室2的后背部,作为最下部贮藏室的蔬菜室4则构成为纵深较深的结构。由此,与在隔热箱体1的背面下部收纳压缩机16以及冷凝器17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蔬菜室4的内容积构成较大、较深。
然而,就上述现有的结构而言,因为在冷藏库最上段的凹部收纳有在冷藏库的构成组件中重量较重的压缩机、冷凝器、制冷剂配管以及控制基板,所以,冷藏库的重心位置较高且易发生倾倒。
通常,相对于地板以四点进行支撑的冷藏库有可能发生重心位于自各支点朝重力方向延伸的四条垂线外侧而倾倒的问题。重心位置越高,相对于冷藏库的设置偏差以及外力所造成的冷藏库倾斜,则越可能导致在微小的倾斜角度下发生倾倒。
尤其是在设置有抽屉式贮藏室的情况下,若将门打开,则作为贮藏室组件的抽屉门、收纳箱、抽屉导轨以及收纳物将朝隔热箱体外部冲出。此时,冷藏库的重心朝前方移动且冷藏库本体的重量减轻,因而构成更容易倾倒的条件。若重心位置越高,则即使仅为轻度倾斜的状态,也容易发生倾倒。
此外,在抽屉式贮藏室被拉出的状态下,通常以从上方进行收纳物的置入以及取出的情况居多,构成上也会对抽屉门施加作用力,因此,更为需要提升倾斜稳定性。
此外,由于抽屉式贮藏室通常设计成可自由装卸,因此,当位于下部的抽屉式贮藏室已拆下时,隔热箱体下部的重量将减轻,所以容易发生倾倒。如何使上述重量变化剧烈的下部抽屉式贮藏室稳定化,对于防止倾倒是特别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冷藏库具有下列构造。在顶部配置有压缩机的隔热箱体沿上下方向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热区间,该隔热箱体包括内箱、外箱、发泡隔热体、以及密度与该发泡隔热体相比大的真空隔热材,在隔热区间中,与在配设于最上部的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的更上方所配置的真空隔热材的总重量或者体积相比,在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的更下方所配置的真空隔热材的总重量或者体积大。
通过以上的构成,除可以充分确保最下段的贮藏室的内容积与深度之外,还可以增加冷藏库的设置稳定性,并提升倾倒防止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真空隔热材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除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倾斜时的简要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除正面门部以外的简要正面截面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除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主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除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
图15是现有技术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标号说明:
101隔热箱体;102最上部隔热区间(冷藏室);103冷冻室;104分割壁;105、106门;115发泡隔热体;116压缩机;125真空隔热材;145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主视图。在图1中,隔热箱体101被分隔为两个隔热区间,上部和下部均为旋转门式的结构,其中,上为冷藏室102、下为冷冻室103。在各隔热区间分别设置有隔热门,从上方开始分别为冷藏室旋转门105、冷冻室旋转门106。在冷藏室旋转门105上设置有门内置物架134用以作为收纳空间,并在冷藏库内设置有多个收纳架108。
冷冻循环通过环形连接配设于顶面上方部150的压缩机116和冷凝器117、以及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capillary)(未予图示)、和配设在冷藏库内侧的蒸发器(未予图示)而构成。
这里,定义最上部隔热区间(冷藏室102)的下端面线145。该下端面线145是用以区隔冷藏室102与冷冻室103的区隔壁104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
在隔热箱体101的顶面上方部150,因为收纳有作为冷藏库的构成组件中重量最重的压缩机116、冷凝器117、以及制冷剂配管等,所以,会导致冷藏库重心发生提高而易产生倾倒,但是,通过使配设在该下端面线145下方的真空隔热材125的面积增大,即、通过使配设在下方的真空隔热材125的重量增大,来使冷藏库的重心下移,而能够防止发生倾倒。
此时,由于真空隔热材125使用的是无机材料,所以,与在上部所使用的氨基甲酸乙酯(urethane)等发泡隔热体115相比,其密度较高。发泡隔热体115的密度为20~50kg/m3,而真空隔热材125的密度为200~250kg/m3,至少可达到其四倍以上。
如上所述,由于使用性能比发泡隔热材更优良的真空隔热材,所以无须增加厚度,即可获得提升节能率的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冷藏库上段以及下段构成为不致类似于抽屉式门那样有可能使冷藏库收纳物移动至冷藏库外部的旋转门的方式,而能够抑制重心位置的变化,从而,能够针对倾倒问题来提升稳定性。
(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固。在图2中,隔热箱体201被划分为两个隔热区间,并构成为上部具有旋转门,而下部具有抽屉门的结构,其中,上为冷藏室202,下为冷冻室203。在各隔热区间分别设置有隔热门,从上方开始分别为冷藏室旋转门205、冷冻室抽屉门206。在冷藏室旋转门205以及冷冻室抽屉门206上分别设置有冷藏室架260、冷冻室贮藏箱261用以作为收纳空间。
冷冻循环是通过环状连接配设在第一顶部250的冷凝器217、配设在第一顶部250的冷藏库后方且形成位置比第一顶部250低的第二顶部251的压缩机216、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未予固示)、以及配设在冷藏库内侧的蒸发器220而构成。
在此,当设置在冷藏库的下段部的冷冻室抽屉门206被拉出时,冷冻室贮藏箱261内的收纳物将向冷藏库前方移动,因此,冷藏库的重心位置将大幅度地向前方移动,从而使冷藏库发生倾倒的可能性提高。此外,如本实施方式所述,就发生该倾倒的可能性而言,若为能够完全拉出冷冻室贮藏箱261至最里部的冷藏库,则发生倾倒的可能性将进一步提高。
然而,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来说,已使配设在下方的真空隔热材225的重量增大,并且即使因为下部的抽屉式贮藏室导致荷重集中在下部前方,也可以通过使冷冻循环的构成部件中的重量最重的压缩机216位于抽屉式贮藏室的荷重集中部分的对角线上的顶面后方部,而能够抑制抽屉式门被拉出时重心位置发生变化,其结果,能够针对倾倒问题提高其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卸下各贮藏室所具有的门板而仅剩下隔热箱体201,也能够通过使配设在下方的真空隔热材225的重量增大来使隔热箱体201的重心下移。
(第三实施方式)
图3是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图4是表示真空隔热材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冷藏库的除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图6是表示倾斜时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
在图3中,隔热箱体301具有隔热壁,该隔热壁是通过向由利用ABS等树脂体真空成型形成的内箱322以及利用预敷钢板等金属材料构成的外箱323所形成的空间内注入发泡隔热体324而形成。发泡隔热体324例如可以使用硬质氨基甲酸乙酯泡沬塑料、苯酚泡沬塑料、苯乙烯泡沬塑料等。作为发泡材料,若使用烃类的环戊烷,则更有助于避免地球温暖化问题。
此外,在由发泡前的内箱322与外箱323所构成的空间内,在外箱侧利用粘着部件(未予图示)而密贴有真空隔热材325。此外,真空隔热材325有必要呈薄型平面形状,以控制在隔热箱体301的壁面厚度内。此外,当使用热熔性等的粘着部件时,必须注意避免空气混入粘着部中,以此对真空隔热材325的整个贴附面进行涂敷。使真空隔热材325与发泡隔热体324共同发泡而构成隔热箱体301,但是,与发泡隔热体324相比,其具有5倍~20倍的隔热性能,从而,能够提升其隔热效率。
如图4所示,真空隔热材325的内部由片状的作为无机纤维集合体的陶瓷纤维成形体326以及包覆其周围的由多个材料构成的阻气性薄膜327所构成,为内部减压而形成的平面状隔热材。阻气性薄膜327能够在减压后使熔接部328熔融并维持在减压状态。熔接部328所需的薄膜端部与其它边长相比较长,因此,对其进行折曲并利用粘着部件(未予图示)加以固定。
对于真空隔热材325来说,因为其使用无机材料,所以与发泡隔热体324相比,密度较高。发泡隔热体324的密度为20~50kg/m3,而真空隔热材325的密度为200~250kg/m3,至少可达到其四倍以上。此外,片状陶瓷纤维成形体326可通过多层层积成一定厚度来使用而能够轻易地改变其厚度。
具上述构成的真空隔热材325具有优良的折曲以及刻沟、变形等加工性,因此,相对于隔热箱体的配设自由度较高,并且也适用于隔热箱体下方部的重点配设。此外,由于呈片状,所以可根据需要而构成多个薄片,也可以对应形成所需厚度,而能够有效地改变真空隔热材的体积。此外,由于使用无机纤维,所以真空隔热材内经时产生的气体较少,因而能够提升隔热箱体的长期耐用性。
隔热箱体301被区划为多个的隔热区间,最上部隔热区间的门为旋转式门,最下部隔热区间的门为抽屉式门。从最上部开始依序为冷藏室302、并列设置的抽屉式切换室329以及制冰室330、抽屉式蔬菜室304、最下部抽屉式冷冻室303。在各隔热区间通过垫圈(gasket)331而分别设置有隔热门。从上方开始依次配置有冷藏室旋转门305、切换室抽屉门332、制冰室抽屉门333、蔬菜室抽屉门307、以及冷冻室抽屉门306。
在冷藏室旋转门305上设置有门内置物架334用以作为收纳空间,在库内设置有多个收纳架308。此外,在冷藏室302的最下部设置有贮藏箱335。
就冷藏室302而言,为了适于冷藏保存,以不致于冻结的温度为下限,将其温度设定在冷藏温度带。此外,对于贮藏箱335来说,将其温度设定在较低的温度,例如-3~1℃,以利于提升鱼肉类等的保鲜度。蔬菜室304一般被设定在与冷藏室302相等或者略高的2~7℃。其温度越低,则越能够长期保持叶菜类等的新鲜度。
切换室329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设定来改变温度设定,能够进行从冷冻室温度带至冷藏、蔬菜室温度带的规定温度的设定。此外,制冰室330是独立的存冰室,具有自动制冰装置(未予图示),可自动地制作冰块并加以贮存。为了保存冰块而将温度设定在冷冻温度带,但是,也可以设定成比冷冻温度带高的冷冻温度以保存冰块。
就冷冻室303而言,为了进行冷冻保存,将温度设定在冷冻温度带,通常被设定在-22~-18℃,为了提升冷冻保存状态,也可以将温度例如设定在-30或者-25℃的低温。
隔热箱体301在顶面后方部设置有凹陷的第一凹部310。此外,在第一凹部310的下方背壁面上设置有第二凹部336。
冷冻循环是通过环状地连接配设在第一凹部310的压缩机316、冷凝器(未予图示)、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以及蒸发器320而构成。蒸发器320通过冷却风扇321进行强制对流热交换。冷凝器(未予图示)能够利用风扇进行强制空冷,也可以粘附于外箱323内侧而构成为具有优良导热性的自然空冷型,或者也可以配设在各室隔热门体间的隔板上与进行防水处理的配管组合使用。
此外,也可以使用电动三通阀等流路控制机构,分别利用对应区间构成以及温度设定构成的多个蒸发器,并切换使用多个毛细管,而在压缩机316的停止期间进行送风停止。
对于使冷冻循环动作的控制基板337来说,其利用可自由装卸地安装在第二凹部336上的盖板而被密闭配置。而且,第一凹部310也可以利用可装卸的背面盖板315而大致被密闭。
此外,作为冷冻循环的构成部件的蒸发器320与冷却风扇321一起被设置在位于中段的蔬菜室304的背部。通过这样,能够使作为最下段贮藏室的冷冻室303的内容积与里深度增大至最大限度。
其中,中段的蔬菜室304与最下段的冷冻室303若形成相反构造,则也能够使蔬菜室304的内容积与里深度增大至最大限度。
其次,参照图5的隔热箱体301的展开图对真空隔热材325的配设位置进行说明。真空隔热材325大致全面覆盖贮藏室的侧面以及背面而贴附于隔热箱体301的两侧面339以及背面340和底面341,并以各面下部为基准向上部配设。
在此,从代表作为位于最上部旋转门式贮藏室的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的线345向上部贴附的真空隔热材325以L2表示,贴附于下部的真空隔热材325则以L1表示。该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实际上是指用于区隔冷藏室302与作为下部储藏室的切换室329、制冰室330的区隔壁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以该下部真空隔热材L1的合计总面积比上部真空隔热材L2的总面积大的方式来决定贴附位置与大小。
隔热箱体301的背面340设置有已配设有压缩机316的第一凹部310以及已配置有控制基板337的第二凹部336,真空隔热材325则配设至第二凹部336的高度为止。两侧面339所使用的真空隔热材325也采用与背面相同尺寸的规格以实现合理化。在底面341上设置有作为冷藏库的设置支点的四个脚轮(caster)342,真空隔热材325以避开其的尺寸而最大限度地贴附至外箱323侧。脚轮342则为了提升稳定性而将脚轮间隙扩大至最大限度。
以下,就具备以上构造的冷藏库的动作、作用加以说明。首先就冷冻循环的动作加以说明。冷冻循环对应冷藏库内所设定的温度并根据来自控制基板337的信号而动作以进行冷却运转。通过压缩机316的动作送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通过冷凝器进行放热并凝缩液化,并以毛细管进行减压而形成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再送至蒸发器320。
通过冷却风扇321的动作,蒸发器320内的制冷剂与冷藏库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气化。低温的冷气则以节气闸(damper)(未予图示)等进行分配以进行各室内的冷却作业。此外,当使用多个蒸发器以及减压器时,制冷剂通过流路控制机构而被供给至必要的蒸发器320。从蒸发器320送出的制冷剂则被压缩机316吸入。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运转,可以进行冷藏库内的冷却作业。
其次,对防止倾倒的稳定性进行说明。在隔热箱体301的顶面后方部的第一凹部310收纳有作为冷藏库构成组件中重量较重的压缩机316以及冷凝器(未予图示)、制冷剂配管,因此,导致冷藏库的重心位置提高,所以容易发生倾倒。
如图6所示,对于通常以脚轮342等相对地面通过四点进行支撑的冷藏库,有可能因重心位于从各支点向重力方向延伸的四条垂线343的外侧而发生倾倒。此外,重心位置越高,则相对于冷藏库的设置偏差以及外力所导致的冷藏库倾斜,越可能在微小倾斜角度344下发生倾倒。
此外,由于向冷藏库内放置收纳物进行使用,因此冷藏库的重心位置将随收纳状况的不同而改变,但是如下所述,仍然能够寻找出防止倾斜的对策。
就冷藏库的使用便利性而言,若上段为旋转门式、下段为抽屉式的贮藏室,则上段贮藏室的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位于距设置面大约700~1200mm的范围内,若高于该范围,则抽屉式贮藏室将非常不便于使用。此外,在很多情况下,抽屉式贮藏室的正面宽度尺寸安装大约采用1000mm。
此外,冷藏库里深尺寸大致为600~700mm,能够定出冷藏库里深尺寸1/2的中心线346与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的交点347,并设置该交点相对于冷藏库的倾斜产生稳定的效果,以提升稳定性。
若使脚轮342的位置位于距冷藏库外围50mm的内侧,与中心线346的距离为250mm,则相对于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的最高位置1200mm,地面的倾斜角度344大约为12°。交点347则位于从支点延伸的重力方向上的垂线343的外侧。
因此,由于在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的下方的真空隔热材L1的配设面积比上方的真空隔热材L2的配设面积大,所以,能够相对交点347向稳定方向增加重量。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通过使配设于下方的真空隔热材增加重量,而能够在设置冷藏库时的预估设置角度0~10°的范围内,使冷藏库的重心位于从支点延伸的重力方向上的垂线343的内侧。
此外,通过在冷藏库上段构成不致使冷藏库内收纳物向冷藏库外部移动的旋转门,而能够抑制影响最大的上段部的重心位置变化,从而能够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而且,通过门板的开关以及拆卸,抽屉式贮藏室的区间重量变化极大。在上述重量变化较大的抽屉式贮藏室周围的隔热壁上重点配设真空隔热材325,即能够增加隔热箱体301的本体重量,而降低重量变化的影响,从而减少倾倒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冷藏库中,即使已使配设在下方的真空隔热材325的重量增加,并通过下部的抽屉式贮藏室的冷冻室303、蔬菜室304等向下部前方施加荷重,通过使冷冻循环构成部件中重量最重的压缩机316位于承受抽屉式贮藏室的冷冻室303、蔬菜室304等荷重的部分的对角线上的顶面后方部,即能够抑制作为抽屉式门的冷冻室抽屉门306、蔬菜室抽屉门307等被拉出时的重心位置变化,其结果,能够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当开启作为抽屉式贮藏室的冷冻室303、蔬菜室304等时,即使贮藏室的构成组件以及收纳物被移出至隔热箱体301外部,由于能够增加隔热箱体301的重量,因此,能够提升防止向前方倾倒的稳定性。
而且,即使已拆下作为抽屉式贮藏室的冷冻室303、蔬菜室304等,由于能够从隔热箱体的抽屉式贮藏室增加下部重量,因此,可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隔热箱体301的下端部的构造不包含压缩机316等冷冻循环构成部件,所以,能够构成简单的壁面,并从各壁面的最下端开始配置平板状的真空隔热材325。通过这样,即能够以低成本、低工数配设真空隔热材325。
此外,由于使用隔热性能优于发泡隔热体324的真空隔热材325,所以无须增加厚度等而导致内容积减少,而理应能够提升节能率。
而且,通过将因反复运转而产生高温的冷凝器配置于隔热箱体301的顶面上,使得不会发生因热密闭而导致的隔热性能降低,并能够进一步实现节能的效果。
此外,当抽屉式贮藏室位于隔热箱体301的高度1/2以下时,更宜以冷藏室下端面线345作为隔热箱体301的高度方向上1/2的中心线,以实现稳定性。
而且,以上虽然在各面上贴附一片真空隔热材325,但是,也可以使贴附于两侧面339与背面340的真空隔热材325为折曲的同一片真空隔热材325,或者底面341与背面340为同一片、两侧面339与底面341为同一片,从而,能够实现降低真空隔热材325的使用片数,以降低工数等的合理化。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贴附在作为位于最上部的旋转门式贮藏室的冷藏室302的下端面线345之上部的真空隔热材L2的总面积,虽小于贴附在下部的真空隔热材L1的总面积,但是,考虑产品的费用效果比例,该方案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
即,真空隔热材325也可以不配设于作为最上部隔热区间的冷藏室302,而仅配设于下部隔热区间,例如冷冻室303、切换室329、制冰室330各室,但是,并不受限于这些。通过这样,即可不重点要求与外气温度的温差较小的冷藏温度带区间的冷藏室302的隔热性的提升,而不配设真空隔热材325,反而可抑制因配设真空隔热材325所引起的冷藏库重心的上部移动,从而获得防止倾倒的实质效果。
另一方面,对于与外气温度的温差较大的冷冻温度带的下部区间的冷冻室303、切换室329、制冰室330的各室,则可通过重点地配设真空隔热材325而获得隔热性提升所致的节能性、以及冷藏库重心下部移动所带动倾倒防止的双重效果。通过上述两区间温度带的设计与相对的真空隔热材325的有效配置的配合,即可合理地实现作为合并上部区间与下部区间的冷藏库本体的节能化与倾倒防止两者。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显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在图7中,在隔热箱体401的底面上所设置的真空隔热材448的厚度已增加。因此,能够增大在冷藏室下端面线445的下方所配置的真空隔热材的体积。通过使下方的真空隔热材体积增加而增加重量,即能够提升相对于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真空隔热材425以及448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4中所说明的真空隔热材325相同。其内部是以片状的无机纤维集合体的陶瓷纤维成形体以及包覆其周围的由多个材料构成的阻气性薄膜所形成,并且经过内部减压而成的平面状隔热材。因此,可通过层积多个片状的陶瓷纤维成形体而轻易地改变厚度,在采用多种不同厚度时特别有利。
其中,当使用同等厚度的真空隔热材时,虽然能够层积多枚真空隔热材,但是因真空隔热材的平面性较佳而易于进行多个粘合,因此,有利于避免空气混入等因素所引起的变形等问题。
(第五实施方式)
图8是显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在图8中,在隔热箱体501的最下部设置有具有冷冻室抽屉门506的冷冻室503。此外,蒸发器520与冷却风扇521则在冷冻室503的后方配置于隔热箱体501的最下部。除冷冻室抽屉门506以外,在冷冻室503周围的两侧面、背面以及底面上均配置有平面状的真空隔热材525。该真空隔热材525的密度比发泡隔热体524的密度大,其内部是以片状的无机纤维集合体的陶瓷纤维成形体以及包覆其周围的由多个材料构成的阻气性薄膜所构成,并且对其内部进行减压而形成。
如上所述,通过在冷藏库内外温差较大的冷冻室503与蒸发器520的周围重点配置隔热性较佳的真空隔热材525,而能够确保内容积,并提升节能率,同时增加隔热箱体501最下部的重量以提升相对于倾倒的稳定性。
即,在具有已重点配置隔热性较佳的真空隔热材525的隔热壁的区间配置温差较大的冷冻室503,即能够有效地实现倾倒防止与节能性双方。
而且,若进一步在冷冻室503上部的隔热区间配设真空隔热材525,则能够增进稳定的效果。
此外,以上虽然在冷冻室周围的各壁面分别配设一片真空隔热材525,但是,若配设已折曲成多面的真空隔热材525,则能够实现工数等成本的降低、增加折曲角落部的覆盖面积的目的。
(第六实施方式)
图9是显示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冻循环由配设于顶面后方部650的压缩机616、配设于冷藏库底面部空间的冷凝器670、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未予图示)、以及配设于冷藏库内侧的蒸发器620连接成环状而构成。
隔热箱体601的上部贮藏室是冷藏室602,其具有冷藏室旋转门605,下部贮藏室为冷冻室603,是具有冷冻室抽屉门606的抽屉式贮藏室。
真空隔热材625大致全面覆盖而贴附于隔热箱体601下部所配备的抽屉式贮藏室的冷冻室603的周围。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冷藏室602与冷冻室603间的隔热壁也设置有真空隔热材625。
根据以上构成,由于真空隔热材625以及重量较大的冷凝器670配设于冷藏库底面,所以,即使是在将压缩机616配设于顶面的冷藏库中,除重心位置将大幅度下移以外,即使作为抽屉式门的冷冻室抽屉门606被拉出时荷重施加于下部前方,通过使冷冻循环的构成部件中重量最重的压缩机616位于抽屉式贮藏室的荷重施加部分的对角线上的顶面后方部,即能够抑制抽屉门被拉出时的重心位置变化,结果,可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通过以上的构成,能够进一步抑制重心位置的变化,从而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第七实施方式)
图10是显示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正面门部以外的简要正面截面图。图11是显示冷藏库的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
在图10中,将压缩机716配设于隔热箱体701的顶部。此外,上部贮藏室是使用在冷藏温度带中的冷藏室702,下部贮藏室是使用在冷冻温度带中的冷冻室703。冷藏库的厚壁是由氨基甲酸乙酯等发泡隔热材715所形成,冷藏室702以及冷冻室703的壁厚均相同。下部贮藏室除了通过发泡隔热材715形成的隔热层以外,还埋设有真空隔热材725,而使冷冻室703的壁厚大于冷藏室702的壁厚并存在例如5~30mm的差异。
对于真空隔热材725的配置位置,参照图11的隔热箱体701的展开图而加以说明。真空隔热材725在隔热箱体701的两侧面739、背面740、底面741上大致整体覆盖而贴附于贮藏室的侧面以及背面上,并以各面下部为基准而朝上部配设。在本实施方式中,真空隔热材725是从上部贮藏室702的下端面线745朝下部贴附。
通过这样,由于对门板以外的冷藏库下部大致全面覆盖而贴附真主隔热材725,因此,能够使门板以外的冷藏库本身重心位置大幅度下移,从而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此外,由于下部贮藏室703的壁厚大于上部,所以能够将重心维持在低处,以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因此,能够不重点要求作为与外气温度的温差较小的冷藏温度带区间的冷藏室702的隔热性的提升,而不配设真空隔热材725,反而能够抑制因配设真空隔热材725所引起的冷藏库重心的上部移动,而获得防止倾倒的实质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作为具有与外气温度的温差较大的冷冻温度带的下部区间的冷冻室703,则可通过重点配设真空隔热材而获得因隔热性提升所产生的节能性,以及冷藏库重心的下部移动所带动倾倒防止的双重效果。通过由上述两区间的温度带设计与相对真空隔热材的有效配置的配合,即可合理地实现包含上部区间与下部区间的冷藏库本体的节能化与倾倒防止的兼顾。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上下隔热区间分别设置有隔热门,但是通过使上部的冷藏室门为旋转式,即不使冷藏库内收纳物向冷藏库外部移动,而能够抑制重心位置的变化,以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未予图示)虽然在下段贮藏室背面侧向上下方向配设于平面上,但是,通过配设在作为下部贮藏室的冷冻室703底部的冷藏库前后方向上,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冷藏库的重心位置,从而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第八实施方式)
图12是显示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冷藏库的简要截面图,图13是显示冷藏库的简要主视图,图14是显示冷藏库的正面门部以外的平面展开图。
在图12、13中,隔热箱体801具有向由内箱802与外箱803所构成的空间内注入发泡隔热体804而形成的隔热壁。
此外,为提升节能率,在由发泡前的内箱802与外箱803所构成的空间中,隔热性能为发泡隔热体804的5~20倍的真空隔热材805能够与发泡隔热体804共同进行发泡。
真空隔热材305是使用例如玻璃纤维等无机材料,而形成为密度大于发泡隔热体804。发泡隔热体804的密度为20~50kg/m3,真空隔热材805则为200~250kg/m3,至少可达四倍以上。
隔热箱体801已被区隔成多个隔热区间,最上部隔热区间的门板为旋转门式,下部隔热区间的门板则为抽屉式。从最上部依次构成冷藏室806、左右并设的抽屉式切换室807与制冰室808、抽屉式的蔬菜室809、最下部的抽屉式冷冻室810。各隔热区间分别通过垫片(gasket)811而设置有隔热门。从上至下分别为冷藏室旋转门812、切换室抽屉门813、制冰室抽屉门814、蔬菜室抽屉门815、以及冷冻室抽屉门816。
隔热箱体801在顶面后方部设置有凹陷的凹部817,冷冻循环则由配设在凹部817内的压缩机818、冷凝器(未予图示)、作为减压器的毛细管、以及蒸发器819连接成环状而构成。蒸发器819通过冷却扇820而进行强制对流热交换。冷凝器(未予图示)可以利用风扇进行强制空冷,也可以贴附于外箱803内侧而构成具优良导热性的自然空冷型,或者与配设在各室隔热门体间的隔板上以进行防水处理的高压配管组合使用。
对于使启动冷冻循环的控制基板821来说,其被配置成由自由装卸地安装在凹部817下方的盖板所密闭。此外,凹部817也为可自由装卸的盖板所大致密闭。
此外,设隔热箱体801的高度尺寸为H0,冷藏室旋转门812的高度尺寸为H1,则H1优选为成为H0中心的大约1/2以上,设定大约与其中心相等的1/2。此外,设位于上方的切换室抽屉门813与制冰室抽屉门814的高度尺寸为H2,位于其下方的蔬菜室抽屉门815的高度尺寸为H3,而最下方的冷冻室抽屉门816的高度尺寸为H4,则H2与H3和H4相比最小,成立H2<H3、H2<H4的关系。
而且,对于真空隔热材805的配设位置,参照图14的展开图加以说明。真空隔热材805以覆盖贮藏室的侧面以及背面的方式而贴附于隔热箱体801的两侧面以及背面、底面上,并以各面下部为基准向上部配设。从代表位于最上部的旋转门式贮藏室的冷藏室806下端面的线845(实际上代表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因此,是指用以区隔冷藏室806以及作为下部贮藏室的切换室807、制冰室808的区隔壁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线)向上部贴附的真空隔热材805以L4代表,贴附于下部的真空隔热材805以L3为代表。真空隔热材805的贴附位置与大小是根据L3的总面积需大于L4的原则而决定的。
具体而言,通常使用便利性较佳的五门至六门的多门冷藏库的H0为1800mm左右,H1为800mm左右,本发明的H1大致为1/2的900mm左右。因此,冷藏室806下端部距离设置面的高度的H0一H1是900mm左右,此即为冷藏室806的门板812上的收纳空间以及冷藏库内侧的收纳空间中,一般女性对使用频率最高的最下段收纳空间收纳食品时,无须大幅度上抬手肘等处,即可流畅地进行收纳的高度。尤其,当在冷藏室806的最下段设置抽屉式的收纳部时,抽出动作将更为流畅,且收纳动作也更为顺畅。此外,H1的增大虽将导致冷藏室806的容量增加而抽屉室各室容量降低的问题,但是,与公知的通常将压缩机818设置在冷藏库下部的冷藏库相较,通过将压缩机818配置在冷藏室806的顶面后方,即可减少冷藏室806的内容积而增加下部的抽屉式区间的内容积,其结果,仍可维持与公知冷藏库同等的内容积平衡度并增大H1。
以下,就具上述构造的冷藏库的倾倒防止稳定性加以说明。
在隔热箱体801的顶面后方部的凹部817收纳冷藏库的构成组件中较重的压缩机818以及冷凝器(未予图示)、制冷剂配管,将会使冷藏库的重心位置提高而容易发生倾倒。
通常相对地面而以脚轮822等进行四点支撑的冷藏库若其重心位于从各支点向重力方向延伸的四条垂线的外侧,则可能发生倾倒。因此,重心位置越高,则越易因小冷藏库的设置偏差以及外力所致的冷藏库倾斜而倾倒,重心位置越低则越不易发生倾倒。
因此,在顶面配置有压缩机818等重物时,降低重心位置即有助于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所以,通过使冷藏室旋转门812的高度H1为隔热箱体801的高度H0的大约1/2,即能够使代表冷藏室806下端面的线845大致位于隔热箱体801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心。旋转门与抽屉门相比,较不易使冷藏库内架上的收纳物移动,因此重心的移动也较为减少,从而,能够抑制隔热箱体801上半部的重心移动,而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通过使冷藏室806的下端面更为降低,除能够提升上述防止倾倒的稳定性,还能够使冷藏室806的前面开口部的面积扩大,并扩大冷藏室旋转门812所具有的收纳空间,同时,还使得相对于冷藏室806内所进行的食品等收纳作业更为便利,所以,通过使使用频率最高的冷藏室806的使用便利性提升,即能够进一步提高冷藏库整体的使用便利性。
此外,抽屉门的区间与旋转门的区间相比较,由于支撑收纳物所需的强固导轨以及导轨保持部件、箱体等构造复杂且重量也将增加,因此,通过将抽屉门的区间设计在隔热箱体801的下半部,即能够降低重心并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而且,由于抽屉式区间的门个数越多,则构成部件越为增加,隔热箱体801的下部重量也将增加,从而使重心降低,因此,能够提升稳定性。但是,由于构成部件所造成的无用部分将增加而使收纳容量减少,所以若构成上下方向的三区间分割的抽屉式构造,即有利于兼顾内容积与稳定性两方面。
其次,由于抽屉门中位于最上部的切换室抽屉门813和制冰室抽屉门814的高度H2与位于其下方的蔬菜室抽屉门815的高度H3以及冷冻室抽屉门816的高度H4相比为最小,因此,可以通过构成大致相同的里深以及宽度而将内容积与收纳容量减至最小,从而将重心的变化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此外,由于下方的蔬菜室809以及冷冻室810的内容积和收纳容量可构成较大,所以,当开启上部抽屉门时,能够将收纳物配置于更下方的位置,从而能够实现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由于将最上部的抽屉区间至少分割成左右两部分,其一方为切换室807而另一方为制冰室808,因此,能够减低各个门板的重量以及内容积,并因此减少上方的抽屉门开启所引起的重心变化,从而能够实现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其中,若蔬菜室809与冷冻室810形成相反的配置,则PET瓶饮料收纳架设置于蔬菜室前方时,开启蔬菜室抽屉门815将导致重心的大幅度移动,因此配置于最下部,影响即可大幅度减小,从而能够实现稳定性的提升。
此外,通过将蒸发器819、冷却扇820、流量控制阀(未予图示)以及节气闸(未予图示)等冷却系统构成部件配置于具有抽屉门的下部隔热区间的后方背面,以马达以及金属材料构成的较重部件将相对于抽屉门开放时重心向前移动的情形发挥平衡作用,从而能够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此外,在重心移动较明显的抽屉式贮藏室区间周围重点配设真空隔热材805,则可增加隔热箱体801的本体重量,抑制重心移动的变化,从而提升防止倾倒的稳定性。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代表最上部的旋转门式贮藏室的冷藏室806下端面的线845设定于隔热箱体801的大致中央,以实现稳定性,并将真空隔热材805构成从该线845向上部贴附的L4部总面积小于从线845向下部贴附的L3部总面积,因此,能够通过线845本身的下移来抑制真空隔热材805的使用量,以实现稳定性,并在成本方面取得优势。
此外,因隔热性能而节能效果极佳的低温区间的冷冻室810和制冰室807等在抽屉式区间而被配置于下方,因此,能够同时实现低温区间周围的真空隔热材805配设与稳定性提升两方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冷藏库,除可充分确保最下段贮藏室的内容积与里深之外,还能够增加冷藏库设置的稳定性,并提升倾倒防止性,因此,还适用于营业用的大型冷藏库以及冷冻库、冰温展示柜等冷冻器材。

Claims (6)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顶部配置有压缩机的隔热箱体沿上下方向至少设置有两个以上的隔热区间,所述隔热箱体包括内箱、外箱、发泡隔热体以及密度比所述发泡隔热体大的真空隔热材,在所述隔热区间中,与在配设于最上部的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的更上方所配置的所述真空隔热材的总重量或者体积相比,在所述最上部隔热区间的下端面的更下方所配置的所述真空隔热材的总重量或者体积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被配设在形成于所述顶部后方的凹部内,并且在所述最上部隔热区间设置有旋转门,在最下部隔热区间设置有抽屉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隔热箱体的最下部设置有具有抽屉门的冷冻室,并且除所述抽屉门以外,在所述冷冻室周围的两侧面、背面和底面均配置有密度大于所述发泡隔热体的真空隔热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上部隔热区间为设定在冷藏温度带的冷藏室,下部隔热区间的至少一部分配置有所述真空隔热材并且被设定在冷冻温度带的冷冻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仅配设在所述下部隔热区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真空隔热材通过由阻气性薄膜包覆片状无机纤维集合体并经过内部减压。
CN 200580013977 2004-06-09 2005-06-07 冷藏库 Pending CN1950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70787 2004-06-09
JP170787/2004 2004-06-09
JP363884/2004 2004-12-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50654A true CN1950654A (zh) 2007-04-18

Family

ID=35809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80013977 Pending CN1950654A (zh) 2004-06-09 2005-06-07 冷藏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722151B1 (zh)
CN (1) CN1950654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331A (zh) * 2011-07-22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7166851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8362062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969599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低温陈列柜
WO2024027675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39094B2 (ja) * 2015-04-20 2019-07-03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JP7389615B2 (ja) * 2019-11-01 2023-11-30 日立グローバルライフ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冷蔵庫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3331A (zh) * 2011-07-22 2014-04-0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冷藏库
CN107166851A (zh) * 2016-03-08 2017-09-15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7166851B (zh) * 2016-03-08 2019-08-06 日立空调·家用电器株式会社 冰箱
CN108362062A (zh) * 2017-01-26 2018-08-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冰箱
CN109695995A (zh) * 2017-10-24 2019-04-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低温陈列柜
CN109695995B (zh) * 2017-10-24 2021-11-30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低温陈列柜
WO2024027675A1 (zh) * 2022-08-01 2024-02-08 沈阳海尔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6023067A (ja) 2006-01-26
JP3722151B1 (ja) 2005-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50654A (zh) 冷藏库
CN1854651A (zh) 冷藏设备
CN1156665C (zh) 电冰箱
CN1846103A (zh) 密封装置的或者与密封装置相关的改进
CN1888756A (zh) 泡菜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0343604C (zh) 冰箱
CN1727826A (zh) 电冰箱
TWI452250B (zh) refrigerator
CN106839586A (zh) 冷藏冷冻装置
US10982895B2 (en) Refrigerating and freezing device
CN211408179U (zh) 一种保鲜冷藏醒酒组合酒柜
CN103703331A (zh) 冷藏库
CN108391721B (zh) 一种果蔬垂直通风差压预冷装置
CN101044360A (zh) 冷藏库
CN1908557A (zh) 电冰箱
CN2815940Y (zh) 一种高效双功能的绝热贮存及冷藏运输保鲜盒
CN215455105U (zh) 一种有机果蔬速冻品冻结装置
CN101228404A (zh) 冷藏的改进或涉及冷藏的改进
WO2005121669A1 (ja) 冷蔵庫
CN206291583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324789Y (zh) 果菜差压预冷装置
CN2385331Y (zh) 真空冷冻制样系统的样品室装置
CN110525524A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变温车厢
CN216374967U (zh) 一种舰船用组装式冷藏装置
CN215062976U (zh) 一种节能减排的真空冷冻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