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43608A -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43608A
CN1943608A CNA2006100695063A CN200610069506A CN1943608A CN 1943608 A CN1943608 A CN 1943608A CN A2006100695063 A CNA2006100695063 A CN A2006100695063A CN 200610069506 A CN200610069506 A CN 200610069506A CN 1943608 A CN1943608 A CN 19436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cine
amounts
time
tumor
scorpi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95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78009C (zh
Inventor
徐凌川
张荣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B20061006950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78009C/zh
Publication of CN19436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436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7800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7800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肝癌和抗肺癌的中药抗肿瘤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人参、蟾皮、全蝎、灰树花作为药物原料制成的药用制剂。按其重量比为:人参10.8~16.2%,蟾皮16.2~27.0%,全蝎16.2~27.0%,灰树花32.4~54.0%。上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后,提取液回收备用,药渣再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将水提液浓缩与乙醇提取液合并、滤过、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本发明的药物还可增加生半夏,以和胃止呕。本发明的药物经临床试验,用于肿瘤治疗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广谱,止痛,止呕等多种作用的特点。本发明的药物经毒性试验证明毒副作用极小,使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肝癌和抗肺癌的中药抗肿瘤制剂——花蟾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
据WHO统计,2005年在全世界50多亿人口中,死于恶性肿瘤者达760万人,新发病例为1090万例,现患人数为2460万,且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从国内情况看,近20年间恶性肿瘤在死因中构成比已由12.6%升至17.9%,我国每年癌症的发病人数为200万,癌症死亡人数超过150万。在第18届国际抗癌症联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今后15年内新患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现患例数将增至30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700多万增至1000万。因此,各国政府、研究机构及制药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对肿瘤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研究予以高度重视。
国际上公认疗效较好的常用抗肿瘤药物约有50~60种,WHO公布常用的抗肿瘤药为49种,我国能生产其中40种左右,达80%以上。抗肿瘤用药目前的市场状况基本呈“三足鼎立”之势:抗肿瘤药占45%,免疫刺激剂和免疫抑制剂各占26%左右,内分泌治疗药市场份额则很小。而在10种销售最好的抗肿瘤药物中有4种是植物生物碱和其它天然药。此外,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上市的抗肿瘤药中除米托蒽醌、羟基脲和顺铂等少数几种抗肿瘤药为化学合成药外,已上市(或仍在研制阶段)的一系列抗肿瘤药(含人体免疫剂)均为天然草药中提取的成分。因此,今后几年我国很可能涌现出一大批新型天然药类抗肿瘤药物。天然抗肿瘤药很有可能在今后10年里成为我国或世界抗肿瘤药物的主角。
肺癌(SCLC)和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死亡排位分别为第1位和第2位。肺癌每年新增患者为120万,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7.8%。肝癌每年新增患者56万,死亡人数约12万,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0%。化疗药物对控制癌细胞有效,但对机体的损伤极大,往往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细胞,破坏了人体的免疫能力。
目前,用于抗肿瘤药物的中药中是以蟾酥为主要药物,配以其它中药药物,众所周知抗肿瘤药物蟾酥是一种有毒中药,如果单用蟾酥过量容易引起中毒,不好控制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治疗肺癌、肝癌等肿瘤疾病提供一种具有抗肝癌和抗肺癌的中药抗肿瘤制剂;该药物抗肿瘤作用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容易控制等特点。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种药物的制取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人参、蟾皮、全蝎、灰树花作为药物原料制成的药用制剂。按其重量比为:
人参10.8~16.2%,蟾皮16.2~27.0%,全蝎16.2~27.0%,灰树花32.4~54.0%。
上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备用,药渣再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将水提液浓缩后与乙醇提取浓缩液合并后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
其工艺过程为: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3次,即用乙醇浸泡,80~85℃热提取,时间分别为2.5小时、1小时、1小时,所用乙醇与蟾皮和全蝎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6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合并三次浸泡后的乙醇提液,然后回收乙醇,浓缩后的药液静置备用;残渣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3次,即水煎煮,温度为95~100℃,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所用水与残渣和其他药物总重量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提取三次的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再将水提液与乙醇浓缩药液合并、滤过、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我们称其为花蟾胶囊1号。
喷雾干燥条件:将喷雾干燥机调整到药液进入速度为20ml/min,进风温度165℃,出风温度90℃,收集罐中即得干燥药粉。
本发明的药物,也可以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原料按下述方法制成的内服药物制剂:
人参12.5~18.8%,蟾皮12.5~18.8%,全蝎12.5~18.8%,灰树花25.0~37.7%,生半夏18.8~25.0%。
上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蟾皮和全蝎经95%乙醇提取,药渣和浓缩液备用;将生半夏水煎煮2小时后,再倒入人参、灰树花和药渣,水提3次,加水总量第一次控制在10倍药材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提取三次的水提液合并、滤过、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再与醇提浓缩药液合并、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我们称其为花蟾胶囊2号。(乙醇提取、水提、喷雾干燥等方法同前)
本发明针对肝癌病人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蟾皮为君药,人参为臣药、全蝎为佐药,灰树花为使药,组建了花蟾胶囊方,从药物组成上看与古方蟾砂散、芝蟾散相比,人参有强大的扶正祛邪作用,以全蝎、灰树花为佐使,加强了蟾皮的抗肿瘤作用,灰树花健胃、理气、利水,又增加了蟾皮的解毒利水功能,专治中晚期肝癌及肝硬化腹水,对肺癌同样亦有良好疗效。
本发明使用了抗癌作用极强的蟾皮以及与之配伍的人参、灰树花、全蝎等增强免疫、抑制肿瘤的中药后,不仅能够杀伤癌细胞,而且对提高肺癌、肝癌等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以及延长生存期都有良好的效果。
众所周知蟾酥是一种有毒中药,如果单用蟾酥过量容易引起中毒,而本发明使用蟾皮代替蟾酥,则既能起到抗肿瘤作用,又不至于象蟾酥一样不好控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蟾皮中除含有微量的蟾酥外,还含有抗肿瘤作用的肽类成分----抗癌肽,因此其抑瘤作用较强,但又不至于引起中毒。由于单体的抗肿瘤研究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众多药物学家探索了中药单体成分-----华蟾素对肝癌、肺癌、食道癌、白血病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对开发新的癌症治疗药物具有深远意义。蟾毒灵(Bufalin)是中药蟾酥中提取的一种毒性配基之一,属于细胞拓扑异构酶II的抑制剂,为蟾毒配基中抗肿瘤作用最强者。蟾毒灵在血液肿瘤、前列腺癌、胃癌等抗肿瘤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机理方面的研究已涉及到肿瘤细胞分化、凋亡的诱导及相关基因的表达,信号转导以及逆转多药耐药等方面,但限于体外研究的较多,蟾皮中含有包括华蟾素、蟾毒灵在内的蟾酥成分,并含有抗肿瘤作用肽类成分,这方面国内外已有研究和报道。为此,我们在以往对蟾酥、蟾皮抗肿瘤研究基础上,以蟾皮为主药,加上人参、灰树花、全蝎等拟定了花蟾胶囊配方,并经实验研究证实其抗肿瘤效果良好。另外针对部分肿瘤患者特别是放、化疗后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较严重,又发明了加半夏以增效止呕的方子。
本发明的药剂经毒性试验和临床试验证明,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止癌痛作用,对于各种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以及肺癌、鼻咽癌等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肝癌、肝硬化腹水、肺癌有特效;且无毒副作用或毒副作用极小。本发明提供的制取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适于工业化生产,药物成分损失少等特点。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花蟾胶囊1号):
人参4~6kg,蟾皮6~10kg,全蝎6~10kg,灰树花12~20kg
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3次,即用乙醇浸泡,80~85℃热提取,时间分别为2.5小时、1小时、1小时,所用乙醇与蟾皮和全蝎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6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合并三次浸泡后的乙醇提液,然后回收乙醇,浓缩后的药液静置备用;残渣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3次,即水煎煮,95~100℃、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所用水与残渣和其他药物总重量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提取三次的水提液合并,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再将水提液与乙醇浓缩药液合并、滤过、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1日2~3次,每次4~6粒。
实施例2(花蟾胶囊2号):
人参4~6kg,蟾皮4~6kg,全蝎4~6kg,灰树花8~12kg,生半夏6~8kg
蟾皮经95%以上乙醇提取3次后(分别为8倍量、6倍量、6倍量),合并、回收乙醇液,残渣备用;另外将生半夏先煎1小时后(保证煎药时的水量),再与上述残渣和其他药物合并水提3次(分别为8倍量、6倍量、6倍量),将水提物与回收后的醇提物合并、浓缩、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2号花蟾胶囊制剂。
用法与用量:口服,1日2~3次,每次4~6粒。
本发明的花蟾胶囊制剂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止癌痛作用,对于各种消化道癌症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肝癌、大肠癌以及肺癌、鼻咽癌等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对肝癌、肝硬化腹水、肺癌有特效。
经10余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有效率100%,好转率90%,且受试患者均为医院不再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饮食困难,身体极度虚弱,部分癌症患者已多处扩散,用本制剂后数天即开始气机调畅,气血和调,达到以毒攻毒、通络止痛治其标,阻断肿瘤血管生成、提高机体免疫力以治其本,大大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已痊愈,目前所治疗中所有患者无一死亡,表现出前所未有治疗效果。
根据现代研究,国内外抗肿瘤药物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
1.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2.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
3.肿瘤新生血管生成(TA)抑制剂
4.基因治疗
主要方法包括:①细胞因子基因疗法:通过体外/体内法转导细胞因子基因,调节免疫反应;②药物敏感基因疗法:即自杀基因疗法;③多药耐药基因疗法:将多药耐药基因转到骨髓造血干细胞,结合大剂量化疗抗肿瘤;④基因置换或补充:置换突变的癌基因或补充缺失的抑癌基因;⑤反义核苷酸技术:用于抑制癌基因的表达;⑥肿瘤基因工程瘤苗:即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等但基因治疗仍须与传统的抗肿瘤药物一起应用,两者可能有协同作用。
5.端粒酶抑制剂
端粒酶(telomerease)是一种RNA依赖的DNA聚合酶,能以本身RNA为模板,在染色体末端合成六聚脱氧核苷酸TTAGGG的重复序列,以补偿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末端缩短,解决“末端复制问题”。端粒酶存在于绝大部分正常人体细胞,但在肿瘤细胞中广泛表达,提示它可能为恶性肿瘤细胞无限增殖所必需。抑制端粒酶的活力,将有可能阻止肿瘤细胞恶性增殖。
6.介入治疗等;
其中肿瘤新生血管生成(TA)抑制剂是目前抗肿瘤研究比较活跃的一类。该项研究证明原发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依赖于新生血管生成的。肿瘤既可通过肿瘤血管从宿主获取营养和氧气,又可通过肿瘤血管源源不断地向宿主输送转移细胞,并在机体的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和诱导血管形成,导致肿瘤转移。肿瘤的血管系统已成为一个崭新的、有希望的抗肿瘤治疗靶点。人们正致力于开发和研究能破坏或抑制血管生成,有效地阻止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的药物,这类药物称为TA抑制剂,TA抑制剂治疗具有许多优势:①肿瘤发生时,血管形成已被启动,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②血管内皮细胞暴露于血流中,药物能直接发挥作用,故剂量小、疗效高、不良反应小;③内皮细胞基因表达相对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临床资料显示,蟾蜍类药材是常用来治疗肝癌等癌症的动物类药材,而为了针对肝癌患者的“本虚标实”症状,需配合以人参、等益气补虚的中药,屡屡奏效。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将蟾皮作为基本药物,在配伍人参、灰树花、全蝎等药材的情况下,对肝癌、肺癌等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动物实验也说明,花蟾胶囊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抑制率高达51.8%和70.1%,皆高于单纯用“蟾砂散”的44.6%的抑瘤率。鉴于本课题组近些年来对肝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认为花蟾胶囊已具备较高的开发价值,且所用药材绝大部分皆为山东特产药材,能够更好地发挥本地所产的优质道地药材的优势,更好的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蟾砂散”是来源于《绛囊撮要》中治疗“鼓胀”古方,以蟾皮、砂仁为基本药物。民间多年以来就流传着用蟾皮治疗肝癌、肝硬化的偏方、验方;泰安某医院肝病中心某大夫用蟾砂散主治肝硬化、肝癌多年,收到较好的效果;资料报道芝蟾散(灵芝、蟾皮等)治疗肝癌、肝腹水,结果令人满意。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肝癌病人具有本虚标实的特点,以蟾皮为君药,人参为臣药、全蝎为佐药,灰树花为使药,组建了花蟾胶囊方,从药物组成上看与蟾砂散、芝蟾散相比,人参有强大的扶正祛邪作用,以全蝎、灰树花为佐使,加强了蟾皮的抗肿瘤作用,灰树花健胃、理气、利水,又增加了蟾皮的解毒利水功能,专治中晚期肝癌及肝硬化腹水,对肺癌亦有良好疗效。
方中药性温补而有小毒,全方具有补气升阳,消癥化结、活血化瘀、解毒行水之功。
本发明研究证明,蟾皮中含有脂蟾毒配基、蟾毒灵、华蟾素等抗肿瘤有效成分,多年来实验及临床证明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且蟾皮和全蝎中含有多种小分子肽类物质,也是独特的抗癌智能因子,具有明显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这些小分子肽类可以进入人体血液中,有选择性的进攻肿瘤组织,首先切断癌体赖以生存的营养源途径——新生微血管,让癌细胞失去营养供应无法存活、生长、繁殖,直至凋亡,像秋天的落叶一样枯萎。这种智能靶向作用,从根本上切断癌细胞的裂变繁殖,导致癌细胞的凋亡,达到了定向剿杀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由于中药人参中含有多种皂苷类有效成分,不仅有补气益阳的作用,且其中的人参皂苷Rg1和Rg3都具有抗肿瘤作用,人参多糖也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免疫增强作用。灰树花是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好的抗肿瘤药用真菌之一,抑瘤率仅次于姬松茸,远高于猪苓、香菇、云芝、树舌、灵芝等菌类药物,日本研究灰树花多糖体内抑瘤率在80%以上,国内研究其体外抑瘤率达100%。以上药物抗癌活性成份聚集在肿瘤周围,形成病灶局部药物高浓度区,部分活性成份进入肿瘤内部,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使其坏死、软化、吸收,达到“聚集攻坚”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本发明制剂有较强的免疫增强能力,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自身免疫力,发挥自主抗癌能力,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共奏抗癌之功效。
总之,本方具有扶正培本,消徵化结、解毒行水之功效,故可治中晚期肝癌、肺癌,疗效可靠。
且经本发明人总结临床经验证明:生半夏具有良好的止呕作用,能够明显对抗因化疗药物对机体的不适和毒性引起的恶心、呕吐,也能消除或缓解个别患者对服用蟾皮不适而引起的恶心、呕吐。但在本制剂中加入生半夏需先煎2小时以上,以充分发挥其降逆止呕和抗肿瘤作用。有关生半夏止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报道已有数篇,见参考文献。
本发明的药物,用于肿瘤治疗、止癌痛等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广谱,止痛效果好等多种作用的特点。
本发明的药物经毒性试验证明,无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适于工业化生产,药物成分损失少等特点。
以上述实施例1的花蟾胶囊制剂,进行以下动物实验:
抗肿瘤的动物实验及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实施例1的花蟾胶囊制剂。
1.2  动物模型建立及分组
药品FT-207:齐鲁制药厂,产品批号:509004LG;平消片由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51102;
碘化丙啶(PI),Sigma公司产品,cat:p4170。RNaseA酶为Sigma公司产品。
仪器主要有:BCM-1000A型生物洁净工作台,苏净集团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SZ-III型自动纯水蒸馏器,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LDZ4-0.8型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FACSCalibur型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BectonDickinson)。日本血球计数仪。
1.2  实验方法
1.2.1  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由上海斯莱克公司提供,动物许可证号SCXK(沪)2003-0003。
1.2.2  瘤株H22、S180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提供。
1.2.3  实验用试剂的配制方法消毒盐溶液(PBS):NaH2PO4·2H2O 0.6g,Na2HPO4·12H2O 5.8g,NaCL 16.4g,加三蒸水至2000ml,放入高压蒸汽消毒锅内消毒后使用;碘化丙啶(PI):PBS液配制,浓度为50ug/ml;RNaseA酶:PBS液配制,浓度为1ug/ml。
1.2.4  荷瘤模型建立将瘤源小鼠颈脱臼处死,固定于鼠板上,常规消毒,于超净工作台中,从腹腔抽出瘤液,生理盐水稀释至1×107·ml-1,除空白对照外其他各组小鼠均于右腋部皮下注射上述瘤细胞悬液0.2ml,以建立实体瘤模型;作生命延长率荷瘤小鼠模型的需腹腔注射上述瘤细胞悬液0.2ml,以建立腹水瘤模型。
1.2.5  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法用该法将昆明种小鼠右前肢腋皮下接种H22肝癌实体肿瘤以及S180实体瘤,以及腹腔注射H22肝癌腹水瘤细胞。接种后第一天,将动物称体重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均在接种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观察小鼠饮食及肿瘤生长情况,连续8天后停药,于停药次日称重、处死动物并剥取肿瘤、胸腺、脾脏分别称重,统计各组的抑瘤率和脏器指数。腹腔注射H22肝癌腹水瘤组,在连续给药9d后停药,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并计算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
1.3  观察指标与测定方法
抑瘤率:末次给药后24小时将小鼠称重,断颈处死,剥取瘤块称重
Figure A20061006950600111
Figure A20061006950600112
(体重为小鼠体重减去瘤重的差值)
1.4  复方花蟾胶囊对移植性肿瘤小鼠细胞周期的影响
机械法制备肿瘤组织细胞悬液:剥取新鲜肿瘤组织,用PBS将其漂洗干净后,浸泡在含有PBS的平皿中,用眼科剪将肿瘤组织剪碎,研磨,组织匀浆液用200目不锈钢网过滤,细胞悬浮在PBS液中,1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在沉淀物中加入PBS使细胞重悬后,再离心5min,弃上清,若细胞仍有大量的红细胞重复以上步骤。最后加PBS液悬浮细胞,调整细胞数为1×106,取细胞悬液100ul,加入1mg/mlRNA酶,37℃水浴中放置30min,然后用PI(碘化丙啶)500ul4℃避光染色10min。上机用用cellquest软件获取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1.5  流式细胞仪单染检测细胞凋亡率
新鲜肿瘤组织处理同前,取细胞悬液100ul,加入1mg/mlRNA酶20ul,37℃水浴30min,再加入PI 1ml4℃避光染色10min,流式细胞仪获取细胞,用Modifit软件分析凋亡细胞的亚二倍体峰。
1.6  血常规检测
将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做血常规检测。
1.7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用X+SD表示,两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
2  结果
2.1  花蟾胶囊对荷瘤小鼠S180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花蟾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高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抑瘤率最低,但均高于阳性对照中药组平消片的抑瘤率,而阳性对照化疗药组FT-207因毒副作用较大,小鼠的死亡率高,未做抑瘤率统计。药效学研究表明:花蟾胶囊对小鼠S180肉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最高可达51.8%,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与阳性对照平消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l。
表1  复方花蟾胶囊对荷瘤小鼠S180瘤体生长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始)   动物数(末) 瘤体重(g)X±SD     抑瘤率(%)
生理盐水对照     10   10     1.37±0.34
FT-207     10   1     0.106
阳性对照平消片     10   9     1.08±0.49     21.2
花蟾胶囊0.15g/kg     10   10     0.84±0.43     33.3*
花蟾胶囊0.3g/kg     10   10     0.72±0.33     42.8*
花蟾胶囊0.6g/kg     10   10     0.66±0.27     51.8*
*与对照组相比,P<0.01
2.2  花蟾胶囊对小鼠H22肝癌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花蟾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高剂量组抑瘤率最高,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抑瘤率最低,但均高于阳性对照中药组平消片的抑瘤率,而阳性对照化疗药组FT-207因毒副作用较大,小鼠的死亡率高,未做抑瘤率统计。药效学研究表明:花蟾胶囊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最高可达60.4%,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与阳性对照平消片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花蟾胶囊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始) 动物数(末) 瘤体重(g)X±SD 抑瘤率(%)
生理盐水对照     10     9     1.44±0.4
FT-207     10     2     0.06     95.2.
阳性对照平消片     10     9     1.04±0.49     27.8
花蟾胶囊0.15g/kg     10    10     0.76±0.38     47.2
花蟾胶囊0.3g/kg     10    10     0.58±0.36     59.7
花蟾胶囊0.6g/kg     10    10     0.43±0.29     70.1
*与对照组相比,P<0.01
2.3  花蟾胶囊对荷H22肝癌腹水细胞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
花蟾胶囊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高剂量组对荷H22腹水癌小鼠生命延长率最高,中剂量组次之,低剂量组延长率最低,但均高于阳性对照中药组平消片对荷H22腹水癌小鼠生命延长率,药效学研究表明:花蟾胶囊对小鼠H22腹水癌细胞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可以延长荷H22腹水癌小鼠生存时间,最高可达29.9%,并与剂量呈正相关,与阳性对照平消片相比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中、低剂量组与阳性对照平消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花蟾胶囊对荷H22腹水癌小鼠生命延长率的结果
组别     生存时间     延长率(%)
生理盐水对照     15.2
阳性对照平消片     18.0     18.4
花蟾胶囊0.15g/kg     18.2     19.7
花蟾胶囊0.3g/kg     18.7     23.0
花蟾胶囊0.6g/kg     19.8     30.2*
*与对照组相比,P<0.01
2.4   花蟾胶囊对荷S180小鼠和H22肝癌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小鼠连续灌胃给药9d后,处死,取胸腺及脾脏称重,计算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4  复方花蟾胶囊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组别   脾脏指数   胸腺指数
生理盐水对照   6.23±0.34   4.70±0.29
阳性对照平消片   6.14±0.49   3.99±0.38
花蟾胶囊0.15g/kg   5.71±0.43   3.36±0.44
花蟾胶囊0.3g/kg   5.68±0.33   4.28±0.58
花蟾胶囊0.6g/kg   6.00±0.52   3.94±0.49
经统计,与对照组相比,P>0.05
2.5  流式细胞仪检测H22小鼠肝癌组织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率
花蟾胶囊随剂量升高,使肿瘤细胞在S期的比例增高,G0-G1期比例下降,G2-M期比例变化不大,中药对照平消片,化疗药FT-207毒性较大,。实验证明花蟾胶囊对H22小鼠肝癌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是使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阻滞在S期,并诱导部分肿瘤细胞凋亡。见表5
表5  H22小鼠肝癌组织的细胞周期变化及凋亡率
组别     G0-G1     S     G2-M     凋亡率%
生理盐水对照     93.38     6.34     0.28     1.3
FT-207
阳性对照平消片     52.54     46.66     0.80     12.31*
花蟾胶囊0.15g/kg     67.44     31.71     0.85     16.13*
花蟾胶囊0.3g/kg     62.98     36.95     0.07     20.99**
花蟾胶囊0.6g/kg     57.78     42.22     0.02     24.32**
*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1
2.6  复方花蟾胶囊对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小鼠连续灌胃给药9d后,取小鼠称重后摘取眼球取血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各荷瘤小鼠组的RGB均较空白组有所减少,而PLT均较但均空白组有所增加,但都无显著性差异;WBC与HGB各组间没有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6  复方花蟾胶囊对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组别    RGB/×1012·L-1   WBC/×109·L-1   PLT/×109·L-1   HGB/g·L-1
空白组    8.51   5.26   996.2   128.1
阳性对照平消片    7.93   5.33   1069.7   123.2
花蟾胶囊0.15g/kg     7.67     4.74    1230.7     121.9
花蟾胶囊0.3g/kg     7.52     5.03    1119.5     113.8
花蟾胶囊0.6g/kg     7.64     6.69    1026.4     118.5
经统计,与对照组相比,P>0.05
小结:
药效学研究表明:花蟾胶囊对小鼠S180肉瘤、H22肝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结果显示花蟾胶囊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率分别为33.3%、42.8%和51.8%;对小鼠H22肝癌的抑制率高达70.4%;高剂量组使荷瘤小鼠生命延长率提高30%。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复方花蟾胶囊随剂量的提高将肿瘤细胞周期阻止在S期,并能明显诱导H22肝癌细胞凋亡,并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有效抑制化疗药所致胸腺萎缩,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另外,小鼠血常规检测表明花蟾胶囊灌胃给药对小鼠血液系统无明显影响,证明花蟾胶囊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722~723。
2、王浴生:中药药理与应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446、1102。
3、江苏工学院编: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7:2714。
4、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第4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70。
5、于荣利、张桂玲、秦旭升:灰树花研究进展。上海农业学报[J],2005,21(3):101~105。

Claims (5)

1.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人参,蟾皮,全蝎,灰树花作为药物原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药物原料按其重量比为:,
人参10.8~16.2%,蟾皮16.2~27.0%,全蝎16.2~27.0%,灰树花32.4~54.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生半夏,药物原料按其重量比为:
人参12.5~18.8%,蟾皮12.5~18.8%,全蝎12.5~18.8%,灰树花25.0~37.7%,生半夏18.8~25.0%。
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抗肿瘤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后,提取液浓缩备用,药渣再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将水提液浓缩后与乙醇提取浓缩液合并后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
其工艺过程为:蟾皮、全蝎经95%以上乙醇提取3次,即用乙醇浸泡,80~85℃热提取,时间分别为2.5小时、1小时、1小时,所用乙醇与蟾皮和全蝎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6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合并三次浸泡后的乙醇提液,然后回收乙醇,浓缩后的药液静置备用;残渣与其他药物合并,水提3次,即水煎煮,温度为95~100℃,时间分别为2小时、1.5小时、1小时,所用水与残渣和其他药物总重量的重量比分别为: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提取三次的水提液合并,浓缩;再将水提液与乙醇浓缩药液合并、滤过、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
5.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抗肿瘤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蟾皮和全蝎经95%乙醇提取,药渣和浓缩液备用;将生半夏水煎煮2小时后,再倒入人参、灰树花和药渣,水提3次,加水总量第一次控制在10倍药材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三次为6倍量,提取三次的水提液合并、滤过、浓缩,再与醇提浓缩药液合并、喷雾干燥、制粒,装胶囊,即得。
CNB2006100695063A 2006-10-20 2006-10-20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00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95063A CN100478009C (zh) 2006-10-20 2006-10-20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695063A CN100478009C (zh) 2006-10-20 2006-10-20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43608A true CN1943608A (zh) 2007-04-11
CN100478009C CN100478009C (zh) 2009-04-15

Family

ID=38043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69506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78009C (zh) 2006-10-20 2006-10-20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78009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0346B (zh) * 2008-10-10 2012-09-05 深圳市中科海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72240A (zh) * 2019-12-05 2020-03-10 天津理工大学 全蝎中胍类生物碱钳蝎碱甲和/或钳蝎碱乙的提取方法及医药用途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0346B (zh) * 2008-10-10 2012-09-05 深圳市中科海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10872240A (zh) * 2019-12-05 2020-03-10 天津理工大学 全蝎中胍类生物碱钳蝎碱甲和/或钳蝎碱乙的提取方法及医药用途
CN110872240B (zh) * 2019-12-05 2022-03-08 天津理工大学 全蝎中胍类生物碱钳蝎碱甲和/或钳蝎碱乙的提取方法及医药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78009C (zh) 2009-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6335A (zh) 生姜与荜拨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3768534B (zh)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33384A (zh) 生姜与陈皮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91315A (zh) 生姜与乌梅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166338A (zh) 草豆蔻与生姜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145159A (zh) 生姜与土木香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706473A (zh) 一种红豆杉抗癌中药制剂
CN101904974B (zh)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314A (zh) 干姜与吴茱萸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1711848B (zh) 一种辅助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8567820A (zh) 一种用于肿瘤治疗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85546A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癌症化疗引起的腹泻药物中的用途
CN1907308A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78009C (zh)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72016A (zh) 中药组合物
CN101120977B (zh) 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
CN102166336A (zh) 枇杷叶与生姜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91312B (zh) 生姜与花椒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91313B (zh) 紫苏叶与生姜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癌症放、化疗中减毒增效药物中的用途
CN102078600B (zh) 抗癌复方灵芝组合物、其用途和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
CN108186794A (zh)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799285B (zh) 一种复方牛樟芝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52240B (zh) 一种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668841A (zh) 一种抗肿瘤牦牛骨胶原蛋白肽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747B (zh) 具有抗甲状腺癌活性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Xu Lingchuan

Inventor after: Li Jie

Inventor after: Zhang Rongjun

Inventor before: Xu Lingchu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Rongj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XU LINGCHUAN ZHANG RONGJUN TO: XU LINGCHUAN LI JIE ZHANG RONGJU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