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5256A -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5256A
CN1935256A CN 200510104913 CN200510104913A CN1935256A CN 1935256 A CN1935256 A CN 1935256A CN 200510104913 CN200510104913 CN 200510104913 CN 200510104913 A CN200510104913 A CN 200510104913A CN 1935256 A CN1935256 A CN 1935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eron
human
compound
influenza
vir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0491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云德
张丽兰
段招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an Yua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ce Pharmaceutic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an Yua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ce Pharmaceutic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an Yua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Beijing Yuance Pharmaceutic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an Yuan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051010491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35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935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5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人复方干扰素喷雾剂及其生产制备方法,用于防治各型流感病毒感染。所述的人复方干扰素喷雾剂的组成包括各型人干扰素α,或β,或γ,或ω,或δ,或ε,或κ,或λ等,人白细胞介素-2,天然多糖,人白蛋白,防腐剂等;所述的流感病毒包括人甲、乙型流感和禽流感病毒及其亚型。本发明中干扰素与人白细胞介素-2,天然多糖,人白蛋白,防腐剂,盐类等在药物的组方中存在着十分有效的协同作用,可增加复方干扰素在鼻腔粘膜上皮中的停留时间,并增加干扰素抗流感病毒的活性,对多型流感病毒感染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雾型复方干扰素的生产技术,属于药物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流行性感冒(流感)具有发生突然,传播迅速的特点,小则局部流行,大则遍及全球,同时易引起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危害性很大。免疫接种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流感的预防一直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应用流感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上一世纪全球曾发生3次流感大流行: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亚洲流感;1968年的香港流感。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流行,仅11个月造成约5000万人死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出警告:禽流感H5N1可能是下次流感大流行的毒株。
预防流感的措施主要依靠特异性流感疫苗,这是从1945年流感疫苗投放市场以来,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所证明的;但是,流感新亚型的出现就会引起大面积的世界性大流行,在很短的时间内,使大量人群病倒,特别是对老年人和儿童引起死亡,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新的疫苗难以在短期内生产使用,在此情况下,非特异性预防方法就先的特别重要,这也是从1945年流感疫苗投放市场以来,有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所证明的。
在非特异性预防中,干扰素是首选,因为它具有许多优点。
干扰素是一类至少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免疫调节活性和在不同途径上影响细胞的代谢、生长和分化的蛋白质,其活性的发挥需新合成RNA和蛋白质。它是一类重要的细胞素。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说明它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治疗药物。
人干扰素存在多个型别:干扰素-α,β,δ,γ,ε,κ,λ,τ,ω,limitin等型别。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表现在病毒繁殖量的减少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减少。干扰素-α的这一活性较高,大约1毫克纯化的干扰素-α就有2.5亿个活性单位;大约10个干扰素-α分子就可以使1个细胞产生抗病毒状态。干扰素-α的抗病毒作用是抑制,而不是杀灭。干扰素-α的抗病毒活性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胞对干扰素-α作用的敏感性也不相同;另一方面不同病毒对干扰素-α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一般来说,在同种细胞或机体内,干扰素对多种DNA、RNA病毒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其敏感性程度却干差万别。此外不同感染类型的病毒一细胞系统对干扰素作用的敏感性也不同。
Denys等(Netherlands Society of Microbiology;27:261-262,1961)最早用经过照射的甲型病毒(A.PR8 or A.Sing)鼻腔接种小鼠,然后用活的小鼠适应的流感病毒(甲型A.PR8或乙型B.Lee)进行攻击.结构实验组小鼠100%存活,对照组30-50%死亡.保护效果出现在24-48小时,在感染后第5-6天消失.作者总结说“干扰素在宿主蹦被诱生,能有效地保护小鼠抵抗流感感染.这一发现可以应用干扰素来预防人类的呼吸到病毒感染.”
Schulman和Kilbourne(Proc.Soc.Exp.Biol.Med 113;431-435,1963)采用相类似的方法在小鼠模型上诱导干扰素,不过作者更为科学地应用在抗原性上不同的流感病毒.采用流感B(Lee)和流感A1(CAM)病毒,照射的(灭活)病毒处理,交叉地用活病毒进行攻击.在异种活病毒攻击前24小时用照射的灭活病读气溶胶3小时,在攻击后2-8天肺组织病毒用鸡胚滴定.在攻击后2-6天试验组的病毒滴读明显地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肺组织的病变也明显地低于对照组.
Smorodintsev等(J.Gen.Virol;5,549-462,1969)也采用流感以外的病毒来刺激内源性干扰素的产生.重要的是,作者能够用外源性干扰素来保护小白鼠的病毒感染.小鼠在用流感病毒(Strain 32 influenza Ao)攻击前先用108 TCD50的NDV(Victoria株)静脉注射。在实验组存活的小鼠增至90-95%.事先用NDV腹腔注射的实验组小鼠存活达70%,而对照为20%.将巨噬细胞干扰素(640单位)在流感病毒攻击前24小时注射小鼠,死亡率为20-30%,而对照组为70-80%.
Takano等(Proc Soc Exp Biol Med 114:472-475,1963)报告低浓度的鸡或小鼠成纤维细胞干扰素鼻腔接种,可以保护小鼠致死性B/GL株流感病毒的攻击.整个实验涉及1131只小鼠。
干扰素预防和治疗流感曾有多次人体志愿者试验。Soloviev(1967)报告,在一次流感留心高峰期间,用低剂量的人白细胞干扰素鼻腔给药,连续3天共374人,对照组为382人,结果表明干扰素组的发病严重性轻于对照组。在流感流行病前有320人用干扰素,对照组为317人。结果也表明干扰素组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干扰素预防无副反应。(Soloviev in The Interferons,Baron and Rita,eds.,New York,AcademicPress,p.233-243,1967)
在1969年,当香港流感流行的时候Soloviev(Bull.WHO 41:683-688)报告14000人研究结果,在第一例流感发生后,用干扰素滴鼻(约128单位),每日1次,连续5天,干扰素组的流感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讨论中Soloviev说“有足够的理由推荐人白细胞干扰素作为预防流感的措施之一,此方法绝对无害,简单方便,可作为一种紧急预防方法”。
1971年9月一个美国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苏联后报告(Antiviral Research in theSoviet Union,J Infect Dis 125:455-456,1972),在苏联用外源性干扰素在临床上做了大量工作。报告还说,人白细胞干扰素在莫斯科的药店内可以买到,鼻腔喷雾预防流感。
1973年Merigan等(Lancet i;563-567,1973)等选择22名志愿者,用总量为800,000单位的人白细胞干扰素,分16个剂量鼻腔给药,然后用10,000 TCID50的流感病毒(B/Hannover/1/70).结果是在发病率和感染大严重性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仅在潜伏期的长短和出现最高体温的时间方面有小的差别。
1976年Arnaoudova(Rev Roum Med-Viroi 27:83-88)报告在保加利亚进行的研究,在一次自然发生的甲型流感流行时,用低剂量的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流感,结果表明在发病的第一天使用干扰素后,可以减少疾病的严重性和缩短病程。
Imanishi et al(J.Interferon Res 1:169-178,1980)报告用人干扰素α滴鼻(5,000单位/日)共4个月可以减少甲型流感(H3N2 and H1N1)和副流感病毒感染的发病率和严重性。1992年Isomura et al.(Biken Journal 25:131-137)报告,用人白细胞干扰素(10,000单位/日)滴鼻共27名儿童,连续2个月,在自然发生流感A和B流感期,结果说明干扰素不能预防流感的发生,但是能明显地降低病情,临床症状干扰素组明显轻于对照组。
In 1987,Treanor et al(J Infect Dis 156:379-383)报告,鼻腔喷雾类淋巴母细胞干扰素(每次270万单位)有肯定的抗流感病毒效果,和可能的实验性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作用。
由上述的过去研究情况来说,鼻腔给药是预防呼吸道流感病毒感染的最好方式,这就需要了解鼻腔的解剖学。
鼻中隔将人的鼻腔分成两个不相连接的部分.每部分由如下3个区域组成:第一,鼻前庭,由鼻孔的内面区域所组成,约为0.6cm2;第二,嗅觉区,在人类位于鼻腔的顶部,仅为整个鼻区(1502cm)的10%左右,而在犬,占77%;第三,呼吸区,即为鼻腔的其它区域.呼吸区由3个鼻甲组成,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它们成为每半个鼻腔的外壁.这种螺旋形的鼻甲可使吸入的气流更好地与鼻粘膜表面接触.
同样,在所有的动物膜型上,鼻器官均有类似的前庭结构.鼻前庭覆盖有分层的鳞状上皮细胞,并逐渐转变成伪成层的柱状上皮细胞,后者覆盖有呼吸道上皮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有微纤毛,这些细胞的主要部分同样覆盖有纤毛.这些纤毛是长度为4-6mm的细薄突起,能够运动,每分钟颤动的频率为1000次.每根纤毛的颤动造成很快的向前运动.纤毛的顶端可到达粘液层,粘液层的运动方向是从鼻腔的前到鼻腔后部.粘液流动的速率为5mm/分,因此,粘液层每15-20分钟更新1次.鼻咽部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
肽或蛋白质在鼻腔或在通过粘膜屏障时被酶所降解.此处均含有外肽酶(exopeptidases),如单和双氨肽酶,它能在肽的N和C端切断分子,以及内肽酶(endopeptidases),如丝氨酸和半胱氨酸,它能破坏内肽结合.肽的降解半衰期为30分钟.
为此,在我们的干扰素鼻腔喷雾剂的组方中添加了一定浓度的生物粘附多糖-壳聚糖。壳聚糖是一种带阳电荷的线性多糖,它是一种生物粘附物质,能够与鼻上皮细胞及其粘液层起强烈作用,以保证在被粘膜纤毛清除之前使药物搬运通过鼻粘膜.此外,壳聚糖还可通过上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处的暂时开放而增加极性药物细胞旁路搬运的能力。
在我们的干扰素鼻腔喷雾剂的组方中还添加了一定浓度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后者的作用有二:一是提高局部免疫;二是扩张血管,增加了干扰素活性的发挥。
因此,本发明中的干扰素与人白细胞介素-2和天然多糖在药物的组方中存在着十分有效的协同作用,既增加了干扰素在鼻腔中的停留时间,又增加了鼻腔的局部免疫作用,从而显著的增加了药物的有效性,揭示了本发明喷雾剂组成方案能够很好的发挥鼻腔生物大分子给药的优点,提高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学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扰素鼻腔喷雾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多型/亚型流感。
本发明所述的干扰鼻腔喷雾剂是由干扰素,其它细胞免疫因子和天然多糖所组成。这种组分是有相互协同作用的:细胞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局部免疫和扩张血管;天然多糖作为生物粘附物质和上皮细胞间隙的扩张剂,干扰素联合使用,既增加了干扰素在鼻腔中的停留时间,又增加了干扰素活性的发挥,从而显著的增加了干扰素抗病毒的效果,还减少了干扰素喷雾剂对鼻腔粘膜的刺激性。
本发明制剂进一步含有磷酸缓冲溶液;磷酸缓冲溶液可以进一步含有人血清白蛋白,作为干扰素成分的保护剂。
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中各组分不同浓度的配互是经过多次研究的最佳组合。可以是干扰素发挥最佳的活性效果。
以上组分在最终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
人白细胞介素-2   104-106单位/L
天然多糖         0.1-10%
人干扰素         107-1010单位/L
其余部分为缓冲溶液。
优选含量为:
细胞免疫因子    104-106单位/L
天然多糖        0.5-5%
人干扰素        108-1010单位/L
其余部分为缓冲溶液。
最优选含量为:
细胞免疫因子    105单位/L
天然多糖        0.5%
人干扰素        109-5×109单位/L
其余部分为缓冲溶液。
所述的缓冲溶液为pH为5-8的磷酸缓冲溶液,最优的缓冲溶液为pH为7;
所述的磷酸缓冲溶液可以进一步含有0.05-0.10%重量比的人血清白蛋白,作为疫苗抗原成分的保护剂。
所述的磷酸缓冲溶液可以进一步含有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例如,苯甲醇、甘露醇等等,辅料总含量为0.1-5%重量比。
本发明所述的缓冲溶液不含任何对鼻粘膜有刺激性的防腐剂。
本发明所述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组分:人白细胞介素-2、天然多糖  和人干扰素按 照药剂学中描述的鼻腔喷雾剂制备方法进行操作。
上述方法中的细胞免疫因子可以是人白细胞介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人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优选人白细胞介素-2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
上述方法中的天然多糖可以是纤维素、淀粉、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者可以选择前述天然多糖的任意组合,这些组合在不同程度上均能达到本发明产品所具有的作用。优选使用几丁质、壳聚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干扰素喷雾剂组方1:
人重组干扰素α2b:300万单位/毫升
壳聚糖0.5%(购自美国Sigma公司):分子量为150kD,脱乙酰化85%以上,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20万单位/毫升
人血清白蛋白:0.5%
磷酸缓冲溶液:0.05M,其pH值为6.5-7.0.
苯甲醇:0.5%
                             实施例2
干扰素喷雾剂组方2:
人重组干扰素α1b:300微克/毫升
壳聚糖0.5%(购自美国Sigma公司):分子量为150kD,脱乙酰化85%以上,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20万单位/毫升
人血清白蛋白:0.5%
磷酸缓冲溶液:0.05M,其pH值为6.5-7.0.
苯甲醇:0.5%
                             实施例3
干扰素喷雾剂组方2:
人重组干扰素β1b:100万单位/毫升
几丁质0.5%(购自美国Sigma公司):分子量为150kD,脱乙酰化85%以上,人重组白细胞介素2:20万单位/毫升
人血清白蛋白:0.5%
磷酸缓冲溶液:0.05M,其pH值为6.5-7.0.
苯甲醇:0.5%
                             实施例4
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细胞培养上抗流感病毒的药效试验
研究干扰素α2b在不同细胞系统上对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的流感病毒株:低致病性禽流感H9H2,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采用的细胞系为MDCK细胞系.
敏感性比较:由于干扰素有很严格的种属特异性,同一干扰素在不同种属的细胞培养上有不同的活性,因此所有比较均以VSV病毒在所用细胞培养上的干扰素活性为1进行比较,相对活性愈小愈敏感。每次实验一般重复3次。结果说明,重组人干扰素a2b在MDCK细胞培养上可以明显地抑制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的繁殖.
(表1-2)
表1  重组人干扰素a2b抑制H5N1和H9N2禽流感病毒
在MDCK细胞培养上的繁殖(n=3)
  病毒(IU/ml) 抑制50%病变所需的病毒   病毒对照   细胞对照
  VSVH9N2H%N1 203.61541.03443.5   ++++++++++++   ---
表2  重组人IFN-α2b对不同病毒感染的相对抗病毒活性的比较
                          干扰素相对滴度
 病毒       VSV  H9N2 H5N1 SARS MV CoxB1 Ad-7 HSV-1 HSV-2 EHFV RVrhIFN-α2b 1    7.6  16.9 160  84 94    268  346   271   40   1.3
注:以抑制VSV引起病变的50%为1与其它病毒进行比较,每个数据系3次实验的平均数.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细胞培养上对禽流感病毒较敏感。
                             实施例5
干扰素预防和治疗鸡感染H5N1流感病毒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受试药
家禽基因工程干扰素:大连三仪动物药品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为干扰素,为无色透明或微浊液体,瓶装干扰素为400万IU,共4ml,批号:04111202。由北京病毒病所提供。
1.2禽流感病毒
毒株为高致病性A/Goose/GuangDong/1/96(H5N1)病毒株,由依托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农业部动物流感重点开放实验室暨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保存。
1.3 SPF鸡
3周龄SPF鸡30只,由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试验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5只,对照组15只。
1.4病毒EID50的测定
将H5亚型禽流感病毒10倍系列稀释,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个稀释度接种10枚鸡胚(0.1ml/胚),测定病毒的半数感染剂量(EID50)。
1.5受试药的调制
提供的瓶装干扰素为400万IU,共4ml,因此为100万IU/ml,使用时用无菌蒸馏水稀释2.5倍,即为40万IU/ml(即每0.1ml含4万IU干扰素)。对照组用无菌蒸馏水替代干扰素。
1.6试验分组及操作
将鸡分为试验和对照2组:试验组:在攻毒前1天,每只试验鸡每天1次经鼻腔滴干扰素0.1ml(含4万IU干扰素,每个鼻孔各0.05ml)。攻击病毒当天,先给每只试验鸡经鼻腔滴干扰素0.1ml,1小时后用病毒进行滴鼻攻击。攻击病毒后每只鸡每天滴鼻干扰素1次(用量同上),连续5天。对照组:以蒸馏水替代干扰素,操作程序完全相同。
病毒攻击量:10CLD50/0.1ml(31622倍稀释),0.1ml/只,滴鼻。
1.7效果观察指标
1.每日观察,记录试验鸡和对照鸡发病和死亡情况,包括各种症状,观察到对照组80%-100%死亡为止。如对照组死亡<80%,则观察2周即可。
2.病毒分离:于攻毒后第3、5和7天,分别采集每只试验鸡和对照鸡喉头和泄殖腔,并用鸡胚进行病毒滴定。
3.血清学指标:试验前采集每只鸡血(或同批的正常鸡血清),若鸡不死亡,攻毒后3周分别采集试验鸡及对照鸡的血清,检测血清中抗H5N1病毒的HI抗体。
4.病理组织学变化:病毒感染后第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剖杀3只;如果第5天前死亡,则各组分别采集3只新鲜死亡鸡脏器,进行病理切片和观察。脏器包括:脑,肺,肝,脾,肾,胰脏。其它存活者在试验结束时杀死,进行组织病理检测。
在以上指标中以观察死亡时间,病程和组织病理为主。
2.结果
2.1观察结果:
由表1可知,病毒攻击后,对照组鸡只第二天发病后开始死亡,第六天存活1只,直到试验结束存活1只;而给药试验组,攻毒后第三天发病,攻毒后第六天存活12只,直到试验结束存活3只,表明该药物对禽流感病毒有抑制和延迟鸡只死亡作用(见表1)。
表1:干扰素在鸡体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攻击的预防保护试验
日期 试验操作   试验组(干扰素滴鼻)     对照(蒸馏水滴鼻) 备注
  发病     死     活     发病     死     活
  6月6日   攻毒前一天   0     0     15     0     0     15   给药第一次
  6月7日   攻毒   0     0     15     0     0     15   给药第二次
  6月8日   攻毒后第二天   0     0     15     3     0     15   给药第三次
  6月9日   攻毒后第三天   2     0     15     3     3     12   给药第四次
  6月10日   攻毒后第四天   1     2     13     7     4     8   给药第五次
  6月11日   攻毒后第五天   1     0     13     4     4     4   给药第六次
  6月12日   攻毒后第六天   0     1     12     0     3     1   给药第七次
  6月13日   攻毒后第七天     1     0     12     0     0     1     停药
  6月14日   攻毒后第八天     0     0     12     0     0     1     停药
  6月15日   攻毒后第九天     1     1     11     0     0     1     停药
  6月16日   攻毒后第十天     1     1     10     0     0     1     停药
  6月17日   攻毒后第十一天     1     2     8     0     0     1     停药
  6月18日   攻毒后第十二天     0     1     7     0     0     1     停药
  6月19日   攻毒后第十三天     1     0     7     0     0     1     停药
  6月20日   攻毒后第十四天     1     0     7     0     0     1     停药
  6月21日   攻毒后第十五天     3     0     7     0     0     1     停药
  6月22日   攻毒后第十六天     4     0     7     0     0     1     停药
  6月23日   攻毒后第十七天     4     0     7     0     0     1     停药
  6月24日   攻毒后第十八天     4     0     7     0     0     1     停药
  6月25日   攻毒后第十九天     2     2     5     0     0     1     停药
  6月26日   攻毒后第二十天     2     0     5     0     0     1     停药
  6月27日1   攻毒后第二十一天     2     0     3     0     0     1     停药
             共计     14     12     3     14     14     1
2.2病毒滴定
由表2可知:病毒攻击后,第三天对照组和试验组拭子病毒滴定对比,对照组喉拭子病毒滴度3.1±0.3Log10EID50/0.1ml高于试验组喉拭子病毒滴度2.0±0.3Log10EID50/0.1ml;对照组泄殖腔拭子病毒滴度1.88±0.4Log10EID50/ml高于试验组泄殖腔拭子病毒滴度0。
病毒攻击后,第五天对照组和试验组拭子病毒滴定对比,对照组泄殖腔拭子病毒滴度0.98±0Log10EID50/0.1ml高于试验组泄殖腔拭子病毒滴度0。
表2.病毒在SPF鸡体内的复制及其致病性
  时间time.   组    发病      死亡      活group morbidity mortality live                           分毒情况Virus isolation from swabs
       喉拭子aOropharyngealab           泄殖腔拭子bCloacalb
  分离阳性/全部Shedding/total     病毒滴度Titers(Log10EID50/D.1ml)     分离阳性/全部Shedding/total   病毒滴度Titers(Log10EID50/0.1ml)
3天5天7天   试验组    1       2         13对照组    7       4         8试验组    0       1         12对照组    0       3         1试验组    0       0         12对照组    0       0         1   3/155/150/120/40/120/1     2.0±0.33.1±0.30000     0/154/150/121/40/120/1     01.88±0.400.98±000
注:a,b分别表示在喉拭子和泄殖腔拭子攻毒后第3、5、7天分毒过程中,只要任何一天有排毒情况发生,均视为阳性。
2.3鸡脏器采集:
按照试验计划要求,采集攻毒后2-5天内死亡的鸡只脏器,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保存。
2.4血清抗体检测:
按照试验计划要求,检测给药试验组和对照试验组第21天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剩余四只鸡血清抗体均为阳性。
3.结论
采用鸡体活毒感染试验方法,研究重组禽干扰素在鸡体内对活毒攻击的预防保护试验,以此来检测重组禽干扰素的预防保护效果。结果表明,该批重组禽干扰素在鸡体对活毒攻击有一定的预防保护效果,该药物对禽流感病毒有抑制和延迟鸡只死亡作用,同时病毒滴定结果显示,药物能部分抑制鸡体排毒。

Claims (14)

1、一种鼻腔喷雾型复方干扰素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方喷雾剂含有以下组分:人干扰素,其它细胞免疫因子、天然多糖、人白蛋白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干扰素包括自然或重组的干扰素α,或β,或γ,或ω,或δ,或ε,或κ,或λ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白细胞介素-2为自然的或重组的人白细胞介素-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天然多糖是纤维素、淀粉、几丁质、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或者是前述天然多糖的任意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人白蛋白是自然人血清白蛋白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腐剂是二甲笨,甲酚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盐类是磷酸缓冲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喷雾剂的方式包括水剂和粉剂,喷雾的局部包括鼻腔和咽喉。
9.本复方干扰素喷雾剂的用途是预防和治疗多种流感病毒感染。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方干扰素喷雾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预防和治疗的适应症是所有可引起人类流感的所有病毒型或亚型,包括H3N2甲型流感病毒,H1N1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H5N1,H7N2和H9N2等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11、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分在最终制剂中的重量含量为:
人白细胞介素-2     104-106单位/L
天然多糖           0.1-10%
干扰素             107-1010单位/L
其余部分为缓冲溶液。
12、据权利要求1、2、3、4、5、6、7、8或11所述的复方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溶液为pH为7的磷酸缓冲溶液;所述的磷酸缓冲溶液可以进一步含有0.05-0.10%重量比的人血清白蛋白。
13、根据权利要求1、2、3、4、5、6、7、8、11或12所述的疫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溶液含有药剂学上可以接受的辅料,例如,苯甲醇、甘露醇等等,辅料总含量为0.1-5%重量比。
14、一种复方干扰素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是将人白细胞介素-2、天然多糖、干扰素按照药剂学中描述的鼻腔喷雾剂制备方法进行操作。
CN 200510104913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Pending CN1935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4913 CN1935256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510104913 CN1935256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5256A true CN1935256A (zh) 2007-03-28

Family

ID=37953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04913 Pending CN1935256A (zh) 2005-09-22 2005-09-22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3525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9758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RU2482871C2 (ru) * 2010-06-07 2013-05-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Центр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БиоФарм" (ООО "ЦИТ "БиоФарм")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вирус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животных
CN115531315A (zh) * 2022-12-05 2022-12-30 上海惠盾因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组人干扰素λ1鼻喷雾剂及其用途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482871C2 (ru) * 2010-06-07 2013-05-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Центр Инновационных Технологий "БиоФарм" (ООО "ЦИТ "БиоФарм")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лечения вирус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животных
CN102309758A (zh) * 2010-07-02 2012-01-11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2309758B (zh) * 2010-07-02 2013-02-20 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15531315A (zh) * 2022-12-05 2022-12-30 上海惠盾因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组人干扰素λ1鼻喷雾剂及其用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wayne et al. Avian influenza and Newcastle disease
Park et al. Aronia melanocarpa and its components demonstrate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influenza viruses
US20220218798A9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irborne pathogens and irritants
US20060171958A1 (en) Antiviral activity from medicinal mushrooms
JPH06507404A (ja) 感染性の呼吸性疾患の治療方法
CN100444734C (zh) 一种复方抗病毒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AU2006210753B2 (en) Method and use of interferon composi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vian influenza
Cai et al. 14-Deoxy-11, 12-didehydroandrographolide attenuates excessiv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protects mice lethally challenged with highly pathogenic A (H5N1) influenza viruses
CN1897958B (zh) 从天然肉桂提取物中获得的抗病毒制剂
US20090186101A1 (en) Use of Elderberry Extract
CN1935256A (zh) 一种能防治多型流感的复方人干扰素喷雾剂的制作技术
CN100425288C (zh) 鼻腔喷雾型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及其制备方法
TWI453026B (zh) 魚針草萃取物及其純化物抗流感病毒之用途
Abubakar et al. An overview of treatment options to combat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in endemic situations
Gilbert et al. MegaRibavirin aerosol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s in mice
CN101351218A (zh) 干扰素组合物用于治疗禽流感的方法和用途
Gayatri et al. The new pandemic Covid-19: treatment options and developments
JP7084627B2 (ja) ウイルス感染症予防用組成物
CN100393358C (zh) 马属动物抗人、禽流感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及其药物制剂
CN101555281A (zh) 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IgY的制备方法及其相关制剂
JP5173813B2 (ja) インフルエンザの予防および処置のための薬剤
Fathy et al. Assessment of Antiviral Activity for Ethanolic Chlorella vulgaris Extract Against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Infection in Sasso Chicken
Rousse et al. Innovative scientific concept of topical virus glycoprotein inhibitors incorporated in hyperosmotic glycerol revolutionizes future prospects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and bacterial throat infections
Ebrahimi et al.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of A/Chicken/iran/339/02 (H9N2), an Iranian field isolate of influenza virus, on Japanese quail (Coturnix coturnix japonica)
CN104208681B (zh) 一种抗鸭病毒性疾病的混合冻干粉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