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32983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32983A
CN1932983A CNA2006101106579A CN200610110657A CN1932983A CN 1932983 A CN1932983 A CN 1932983A CN A2006101106579 A CNA2006101106579 A CN A2006101106579A CN 200610110657 A CN200610110657 A CN 200610110657A CN 1932983 A CN1932983 A CN 1932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ion
aberration correcting
correcting part
control
optical dis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06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44249C (zh
Inventor
今川制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932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329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442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442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8Separate aberration correction lenses; Cylindrical lenses to generate astigmatism; Beam expander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G11B7/08511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with focus pull-in only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92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 G11B7/13925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eam wavefront, e.g. for correction of aberration active, e.g. controlled by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mea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2007/000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 G11B2007/0009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 G11B2007/0013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r type of the carrier for carriers having data stored in three dimensions, e.g. volume storage for carriers having multiple discrete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拾取器的光盘装置,包括:聚焦致动器,沿着盘旋转轴方向移动物镜;跟踪致动器,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物镜;像差修正部件,修正像差;以及进给部件,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拾取器,使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同时进行。在需要修正球面像差的像差修正元件的光盘装置中,能够解决多层盘的层间移动时或者装置初始化动作时的像差修正元件的处理动作要花费时间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盘装置,特别涉及包含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具有日本特开2003-016660号公报,其公开了进行动作使得在向另一层移动光点的聚焦跳跃(focus jump)动作之前将像差修正元件设为在移动目的层的最佳状态,另外,还具有日本特开2002-157750号公报,其公开了基本上同时开始向另一层移动光点的聚焦跳跃动作和将球面像差修正元件设为在移动目的层的最佳状态的动作。
如上述那样,在将光点向另一层移动的聚焦跳跃之前将球面像差元件设为在移动目的层的最佳状态的方法,是用于确保移动目的层的聚焦控制的稳定性的有效方法。但是,与现有技术的不需要球面像差元件的控制的DVD相比,增加了包含层间移动的访问动作时间,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另外,大致同时开始聚焦跳跃和球面像差修正,在光点到达另一层之前将球面像差元件设为在移动目的层的最佳状态的方法,能够缩短包含球面像差元件控制的层间移动动作的动作时间。然而,聚焦跳跃动作相对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处理时间来说非常短达到几百分之一,所以,利用同时处理所达到的缩短时间的效果仅一点点。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盘装置,其解决了上述问题,实现了访问动作和装置准备动作的动作时间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拾取器的光盘装置,其包括:聚焦致动器,沿着盘旋转轴方向移动物镜;跟踪致动器,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物镜;像差修正部件,修正像差;以及进给部件,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拾取器,其中,使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同时进行。
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少光盘装置的动作时间,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的构成要素的说明图。
图2是同一层内寻道的动作说明图。
图3是同一层内寻道的动作流程图。
图4是层间移动寻道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聚焦跳跃和像差修正透镜的动作说明图。
图6是本实施例1的动作说明图。
图7是本实施例1的动作流程图。
图8是液晶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寻道马达和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并行动作说明图。
图10是本实施例2的构成要素说明图。
图11是本实施例2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首先,使用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构成。
在图1中,1是盘;2是物镜;3是聚焦致动器,沿着盘的旋转轴方向驱动物镜;4是跟踪致动器,沿着盘的半径方向驱动物镜;5是球面像差修正用透镜;6是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沿着光轴方向驱动球面像差修正用透镜;7是包含物镜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光拾取器单元;8是寻道马达,沿着盘半径方向驱动光拾取器单元;9是光检测器;10是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件,生成盘和物镜的聚焦方向的误差信号;11是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该聚焦控制信号控制聚焦致动器使得光点位于盘记录面或者再现面;12是聚焦致动器驱动部件,驱动聚焦致动器;13是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件,生成盘的轨道和物镜的跟踪方向的误差信号;14是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该跟踪控制信号控制跟踪致动器使得光点位于盘的规定轨道;15是跟踪致动器驱动部件,驱动跟踪致动器;16是寻道马达控制部件,控制寻道马达;17是驱动寻道马达的寻道马达驱动部件;18是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控制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位置;19是球面像差修正透镜驱动部件,驱动球面像差修正透镜;20是系统控制部件,管理装置状态和动作,由控制部件进行适于装置状态和动作的动作指示;21是旋转盘的主轴马达;22是频率发生部件,发生与主轴马达的旋转速度相应的信号;23是马达控制部件,进行控制使得以规定速度旋转主轴马达。
下面,对各个模块的动作概要和模块间的关系进行说明。
在图1中,聚焦致动器3沿着盘旋转轴方向移动物镜2,跟踪致动器4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物镜2。另外,寻道马达8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光拾取器单元7,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沿着光轴方向移动球面像差修正透镜5。光检测器9将反射光变换为电信号,将变换的信号发送给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0和跟踪误差信号检测部件13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
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0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基于从聚焦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0和系统控制部件20发送的信号,生成聚焦控制信号,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聚焦致动器驱动部件12。
聚焦致动器驱动部件12基于发送的信号,来驱动聚焦致动器3。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3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跟踪误差信号,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基于从跟踪误差信号生成部件13和系统控制部件20发送的信号,生成跟踪控制信号,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跟踪致动器驱动部件15和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跟踪致动器驱动部件15基于发送的信号,驱动跟踪致动器4。
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基于从系统控制部件20和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的信号,生成寻道马达控制信号,将生成的信号发送给寻道马达驱动部件17。寻道马达驱动部件17基于发送的信号,驱动寻道马达8。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基于从系统控制部件20和光检测器9发送的信号,生成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控制信号,将生成的控制信号发送给球面像差修正透镜驱动部件19。球面像差修正透镜驱动部件19基于发送的信号,驱动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主轴马达21驱动盘1。
频率发生部件22将主轴马达21的旋转速度信息变换为电信号,将变换的信号发送给马达控制部件23。马达控制部件23基于发送的信号,控制盘马达21,使得盘1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
下面,说明寻道动作。
首先,说明现有技术的DVD或CD所进行的不包含球面像差元件的动作的寻道动作。而且,将具有多个再现面或者多个记录面或者具有再现面和记录面两者之中的至少任何一种盘称为多层盘,将具有一个再现面或者一个记录面的任何一种的盘称为单层盘。如图2那样,在同一层内的寻道中,根据现在位置和目标位置的轨道数的差,进行粗寻道(a)、细寻道(b)、轨道跳跃(c)。这里,粗寻道(a)表示在将聚焦控制设为打开(on),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的状态下,将寻道马达移动到大致目标位置的动作,细寻道(b)表示将聚焦控制设为打开(on),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的状态下,使用跟踪误差信号计数轨道移动量,同时,一边使用跟踪误差信号控制轨道移动速度,一边移动的动作。
另外,轨道跳跃(c)表示向跟踪致动器施加加速脉冲和减速脉冲,从而向邻近的轨道移动或者向内外周移动几个轨道的动作。如图3那样,在移动轨道数比规定值n3大的情况下,进行粗寻道,在移动轨道数比规定值n2大的情况下,进行细寻道,在移动轨道数比规定值n1大的情况下,进行轨道跳跃,在移动轨道数比规定值n1小的情况下,结束寻道。这里,n3>n2>n1。
在层间移动的寻道中,如图4(1)那样,在识别到目标位置不在同一层内,进行聚焦跳跃(d)之后,进行粗寻道(a)、细寻道(b)、轨道跳跃(c)。或者如图4(2)那样,首先在现在层内进行粗寻道(a),接着进行聚焦跳跃,移动到目标位置的层,之后,相应于直到目标的轨道数,进行细寻道(b)、轨道跳跃(c)。
这里,聚焦跳跃(d)表示向聚焦致动器施加加速脉冲和减速脉冲,从而将光点的合成焦点从规定层向另一层移动的动作。首先进行粗寻道的后者的方法,由于现在层和目标层的盘偏心的不一致,粗寻道的着地精度恶化,所以,前者的方法能够高效地动作。但是,在现在位置处于盘外周而目标位置处于盘内周的情况下,盘面振动大,与在盘外周进行聚焦跳跃的前者相比,在盘内周进行聚焦跳跃的后者的方法能够确保聚焦跳跃动作的可靠性。
下面,对本发明的包含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的寻道动作进行说明。这里,以球面像差修正用透镜的实施例来说明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位置主要依赖从盘表面到数据层的盘基板厚度,所以,适于每个层的位置是不同的。在同一层内的寻道不伴随着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所以能够利用与上述现有技术同样的顺序来进行寻道。
另一方面,在多层盘中的层间移动的寻道中,在上述现有技术的顺序中增加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本来希望该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动作与聚焦跳跃动作一致,与开始跳跃同步开始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移动,在目标层引入伺服的时刻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位置也移动到目标层的最佳位置。但是,球面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时间通常是百ms程度,与聚焦跳跃的动作时间几百μs相比,长2位以上,所以实际上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动作不能与聚焦跳跃动作一致。
具有这样的担心,即,如果在球面像差修正透镜与一个层匹配的状态下光点与另一层合焦,聚焦或者跟踪误差信号的信号电平降低,控制变得不稳定,而与进行反馈控制时相比,该控制稳定性的降低在聚焦跳跃时引入伺服等的开环控制时具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球面像差修正透镜在图5(1)和(2)那样的聚焦跳跃时引入伺服的时刻,至少需要从现在层和目标层的中点移动到目标层侧。
另一方面,包含粗寻道(a)、细寻道(b)、轨道跳跃(c)的寻道处理的合计时间是大约100~200ms,如果在该动作中加上所述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的动作时间百ms左右,寻道处理时间的合计增加1.5倍~2倍左右。因此,在本发明中,如图6所示那样,同时进行进行粗寻道(a)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移动(e),这样动作使得缩短寻道处理时间。
图7是利用流程图来表示图6的动作的图。判断目标位置是否处于与现在位置不同的层中(101)。在目标位置处于与现在位置相同的层内的情况下,如现有技术那样根据移动轨道数(106)进行粗寻道(107)、细寻道(108)、轨道跳跃(109),移动到目标位置。在目标位置处于与现在位置不同的层的情况下,首先,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102)。接着,将像差修正透镜向移动目的层中的合适位置移动,同时,如果需要利用粗寻道向目标的半径位置移动(103)。
接着,进行聚焦跳跃,向目标层移动光点(104)。接着,将跟踪控制设为打开(on),获得现在位置(105)。最后,根据直到目标的轨道数,进行必要的粗寻道(a)(107)、细寻道(b)(108)、轨道跳跃(c)(109)。在目标位置处于与现在位置不同的层,而且不需要粗寻道的情况下,不进行像差修正透镜的移动和粗寻道的并列处理,进行仅移动像差修正透镜的移动的处理。
使用图1来说明这些动作。系统控制部件20根据现在位置和寻道目标位置判断是否是包含层间移动的寻道,另外是否是伴随粗寻道的寻道。
在不需要层间移动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件20计算为了到达目标位置所需要的移动轨道数,根据计算出的轨道数,控制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和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使得进行粗寻道、细寻道、轨道跳跃。
在进行粗寻道的情况下,首先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接着,根据现在位置和寻道目标位置计算寻道马达的驱动距离,将计算出的驱动距离信号和粗寻道开始信号向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发送。最后,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打开(on)。
在进行细寻道的情况下,首先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接着,根据现在位置和寻道目标位置计算需要的轨道横截数,将计算出的轨道横截数信号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同时,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和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发送细寻道开始信号。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控制物镜的移动速度使得轨道横截信号为规定周期,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控制寻道马达使得跟随物镜的移动。
在进行轨道跳跃的情况下,根据现在位置和寻道目标位置计算需要的轨道移动数,将计算出的轨道移动数信号和轨道跳跃开始信号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根据发送的轨道移动数信号,进行轨道跳跃的控制。
在伴随层间移动和粗寻道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件20与所述粗寻道动作同样地控制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和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移动到与目标位置大致相同的盘半径位置。此时,系统控制部件20向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发送像差修正透镜的移动位置信号和移动开始信号,使得与寻道马达的动作并行地动作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在结束粗寻道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移动之后,系统控制部件20将作为聚焦跳跃的移动目的的目标层信号和聚焦跳跃开始信号发送给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聚焦跳跃控制信号。
在结束聚焦跳跃之后,系统控制部件20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打开(on)。以后进行与不需要层间移动的情况相同的动作,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不需要粗寻道,进行层间移动的寻道的情况下,系统控制部件20首先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关闭(off),接着,向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发送像差修正透镜的移动位置信号和移动开始信号。
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在结束球面像差透镜移动后,系统控制部件20将作为聚焦跳跃的移动目的的目标层信号和聚焦跳跃开始信号发送给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聚焦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1基于发送的信号,生成聚焦跳跃控制信号。在结束聚焦跳跃之后,系统控制部件20向跟踪控制信号生成部件14发送信号,使得将跟踪控制设为打开(on)。以后进行与不需要层间移动的情况相同的动作,移动到目标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球面像差透镜作为球面像差元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既使在使用液晶元件进行球面像差修正的情况下,在如图8那样的层间移动时,对于对不同层修正球面像差的控制信号,实际的液晶元件的折射率转移时间大约是百ms到1sec,所以同时进行该转移时间和寻道马达的动作,由此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球面像差修正的方法,在每个层中将像差修正透镜的位置设为一定,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既使在随时检测球面像差误差信号,使用反馈控制来实时修正球面像差的情况下,在层间移动时,用于对不同层修正球面像差的处理时间相等,所以同时进行对不同层进行的球面像差修正的动作和寻道马达的动作,由此得到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大致同时开始寻道马达的动作和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果如图9的(1)到(4)那样,寻道马达的动作期间和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期间至少一部分同时进行,则可得到与并行期间对应的效果。
如以上这样,同时进行寻道马达的动作和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可降低层间移动时的移动时间,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实施例2】
下面,使用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构成。
在图10中从1到23的模块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在图10中,24是检测寻道马达8的可动端的寻道马达可动端开关,25是检测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的可动端的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可动端开关。
下面,说明各个模块的动作概要和模块间的关系。
在图10中从1到19和从21到23的模块间的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所以省略。在图10中,寻道马达可动端开关24检测出识别光拾取器单元7是否到达盘内周方向的可动端的信号,将检测的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部件20。
另外,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可动端开关25检测出识别球面像差修正用透镜5是否到达可动端的任何一个的信号,将检测的信号发送给系统控制部件20。系统控制部件20基于从寻道马达可动端开关24发送的信号,控制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使得该光盘装置接通电源时或插入盘时或发生再现误差时,光拾取器单元7移动到盘的规定半径位置。
另外,系统控制部件20基于从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可动端开关25发送的信号,控制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使得在该光盘装置电源接通时或插入盘时或发生再现误差时,球面像差修正透镜5移动到规定位置。这里,系统控制部件20控制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使得同时进行寻道马达8的动作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的动作,减少该光盘装置的准备动作时间。
如上述那样,在接通电源时或插入盘时或发生再现误差时,将光拾取器单元7移动到盘的规定半径位置,这是为了使用来自盘的反射光来进行介质判断、各种信号的调整、伺服的引入等。同样的,在接通电源时或者插入盘时或者发生再现误差时将球面像差修正透镜5移动到规定位置,这是为了极力降低球面像差的影响,根据盘反射光生成各种信号。
图11表示了上述动作流程。系统控制部件20控制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使得光拾取器单元7向内周方向移动(201),控制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使得球面像差修正透镜5向内周方向移动(202)。这里,球面像差修正透镜5的内周方向为光束汇聚的方向。另外,系统控制部件20顺序开始寻道马达8的动作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的动作,但是,相对系统控制部件20的处理时间,寻道马达8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的内周移动时间非常长,所以,实际上寻道马达8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6能够同时进行动作。
之后,系统控制部件20监视寻道马达可动端开关24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可动端开关25的信号(205)(208),控制寻道马达控制部件16或球面像差修正透镜控制部件18,使得到达内周侧的马达向外周仅移动规定距离(206)(209)。如果实施了两个马达的外周移动,系统控制部件20就结束本处理(203)。另外,(204)(207)是进行寻道马达和球面像差修正用马达的可动端开关信号的监视和外周移动的实施结束判断的分支。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球面像差透镜作为球面像差元件,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既使在使用液晶元件进行球面像差修正的情况下,实际的液晶元件的折射率转移时间大约是百ms到1sec,所以同时进行该转移时间和寻道马达的动作,由此得到同样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盘可以是再现面或者记录面为一个的单层盘也可以是多个的多层盘,都同样得到效果。
如以上这样,同时进行寻道马达的动作和像差修正元件的动作,由此可减少装置的准备动作或发生误差时的往复动作,通过这样,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性。

Claims (12)

1.一种使用拾取器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聚焦致动器,沿着盘旋转轴方向移动物镜;
跟踪致动器,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该物镜;
像差修正部件,修正像差;以及
进给部件,沿着盘半径方向移动所述拾取器,其中,
至少使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的部分动作同时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是多层盘,在拾取器伴随层间移动动作时,使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同时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是不依赖于跟踪误差信号的粗寻道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拾取器进行层间移动时从移动前的层的位置,相对移动目的的目标位置到达规定范围内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跟踪控制设置为关闭后,开始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
在结束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和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后,进行层间移动,
在结束层间移动后,将跟踪控制设置为打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是光盘装置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化动作中的所述拾取器的初始定位动作,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光盘装置接通电源时的初始化动作中的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初始化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是插入盘时的初始化动作中的所述拾取器的初始定位动作,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插入盘时的初始化动作中的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初始化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给部件的控制动作,是数据再现误差或者地址再现误差的至少任何一个发生的情况下,初始化动作中的所述拾取器的初始定位动作,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数据再现误差或者地址再现误差的至少任何一个发生的情况下,初始化动作中的将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目标设定为规定层的目标值,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相对该控制目标值直到达到规定范围内的初始化动作。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像差修正部件的初始化动作的相对目标位置直到达到规定范围内的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像差修正部件的初始化动作的相对目标位置直到达到规定范围内的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的控制动作,是像差修正部件的初始化动作的相对目标位置直到达到规定范围内的动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像差修正部件包括像差修正透镜、以及移动该透镜的透镜驱动部件。
CNB2006101106579A 2005-09-15 2006-08-07 光盘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42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67860 2005-09-15
JP2005267860A JP2007080402A (ja) 2005-09-15 2005-09-15 光ディス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32983A true CN1932983A (zh) 2007-03-21
CN100444249C CN100444249C (zh) 2008-12-17

Family

ID=37878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11065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44249C (zh) 2005-09-15 2006-08-07 光盘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33175B2 (zh)
JP (1) JP2007080402A (zh)
CN (1) CN10044424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69142B2 (ja) * 2006-04-27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
US20100034061A1 (en) * 2008-08-11 2010-02-11 Chih-Ching Yu Optical storage apparatus and control chip for accessing an optical disc and method thereof
JP2010118093A (ja) * 2008-11-11 2010-05-27 Funai Electric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5358475B2 (ja) * 2010-02-15 2013-12-04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US8385178B2 (en) * 2010-12-23 2013-02-26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stage focus actuator and optical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44720B2 (ja) * 1985-02-25 1997-08-2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トラック引込み方法
TW453493U (en) * 1996-02-13 2001-09-01 Tokyo Shibaura Electric Co Reproducing device of optical disk
JP2001266392A (ja) 2000-03-23 2001-09-28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光学式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TW564404B (en) 2000-09-06 2003-12-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Optical disk unit and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method
JP4217395B2 (ja) 2000-09-06 2009-01-2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多層光ディスクの記録再生方法
US6967916B2 (en) * 2000-10-10 2005-1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Optical head apparatus, optical information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pparatus, method for detecting aberration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optical head apparatus
JP2002304750A (ja) 2001-04-09 2002-10-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JP2002334476A (ja) 2001-05-14 2002-11-22 Konica Corp 光ピックアップ装置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788071B2 (ja) 2001-06-29 2011-10-05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ピックアップ及び記録/再生装置
JP4203415B2 (ja) * 2001-07-05 2009-01-0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
KR20030084756A (ko) * 2002-04-26 2003-11-01 마츠시타 덴끼 산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디스크 장치, 빔 스폿의 이동 방법 및 광디스크 장치에있어서 실행 가능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JP2004326936A (ja) * 2003-04-25 2004-11-18 Hitachi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CN100452190C (zh) * 2004-04-23 2009-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对焦检测机构、跟踪检测机构以及光盘装置
CN100487804C (zh) 2004-06-24 2009-05-1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光盘装置及光盘装置中的半导体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080402A (ja) 2007-03-29
US7933175B2 (en) 2011-04-26
US20070177469A1 (en) 2007-08-02
CN100444249C (zh) 2008-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848C (zh) 光盘装置访问方法和使用这种方法的装置
CN1086045C (zh) 从多层盘中重现数据的装置
CN1299271C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其聚焦方法
CN1260563A (zh) 盘片驱动装置
CN1932983A (zh) 光盘装置
CN1220184C (zh) 光盘装置、物镜移动控制方法
CN1885417A (zh) 光盘装置
CN1244914C (zh) 物镜移动控制方法、装置及一种光盘驱动装置
CN1165041C (zh) 调焦装置、记录媒体及光盘重现装置
CN1692414A (zh) 光记录介质操纵装置及其焦点控制方法
CN1266684C (zh) 聚焦控制装置、光盘再现装置和聚焦控制方法
CN1131513C (zh) 用于光盘驱动器的拾取控制装置
CN1825444A (zh) 信息的记录装置及再现装置、信息的记录方法及再现方法
CN1839430A (zh) 聚焦捕获装置和方法
CN101042906A (zh) 光碟机的读取头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397942A (zh) 光盘驱动器
CN1667715A (zh) 盘驱动器中的层间搜索方法
CN1926614A (zh) 利用经过改进的层跳跃读取/写入多层光盘的设备
CN1211789C (zh) 光头以及光盘装置
CN101866661B (zh) 光盘装置和对多层盘的聚焦跳跃方法
CN1932991A (zh) 光盘装置
CN1041029C (zh) 盘系统的早期制动驱动方法及电路
CN1862676A (zh) 光盘装置及聚焦引入方法
CN1138196A (zh) 改进的光盘跟踪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303510A (zh) 光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401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116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anufacturing Co., 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G Data Storage Inc.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8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