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5715A -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5715A
CN1925715A CNA2006101122393A CN200610112239A CN1925715A CN 1925715 A CN1925715 A CN 1925715A CN A2006101122393 A CNA2006101122393 A CN A2006101122393A CN 200610112239 A CN200610112239 A CN 200610112239A CN 1925715 A CN1925715 A CN 1925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mentioned
fluorescent lamp
light sourc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11223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5715B (zh
Inventor
三田一敏
久保田洋
安田丈夫
加藤刚
森川和人
田中敏也
高桥雄治
鐮田征彦
河野仁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Lighting and Technolog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925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7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57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57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02B20/42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ischarge Lamps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可以在低照度下进行调光,而不会出现照明不均现象。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包括:安装在灯头(4)上的灯泡形装置本体,其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交流电源;荧光灯本体(1),内置于装置本体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内置于装置本体中;以及控制电路(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以及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检测出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来供给或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状态,并根据检测出的电源供给状况,使荧光灯本体(1)及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或熄灭。

Description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背景技术
家庭等白炽灯用的插座上具备可安装的E26灯头(base)、且内置有反相器的省电型灯泡形荧光灯装置正在不断商品化。
先前的多数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仅进行点亮或不点亮的任一操作,所以有较多的调光要求。
作为此种先行技术,已经提出有例如因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而将商用电源(以下称作AC电源)导入/断开,由此进行的荧光灯本体的亮度切换功能,即阶段调光功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虽然可由荧光灯单体进行达到通常点亮状态的60%~70%左右的阶段调光,但考虑到荧光灯的点灯维持电压等,为了维持点亮并进行深度调光,必须具有复杂的电路装置,而以与白炽灯大致受到同等限制的外形中内置荧光灯与点灯电路的电路规模,难以将荧光灯的亮度充分降低至全夜灯程度的亮度。
因此,提出在照明单元中,包括第1照明元件(荧光放电容器)与第2照明元件(LED),且进行通常光与定向(orientation)光(也称作夜灯或全夜灯等)切换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191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53860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揭示有第1照明元件(荧光放电容器)与第2照明元件(LED)的切换情况,而具体对于在怎样情形下进行怎样的控制,却并未揭示。
而且,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采用在第1照明元件周围配置多个第2照明元件的结构,所以在使第2照明元件点亮的夜灯状态下,因中央部的第1照明元件的阴影而产生照明不均的问题。
再者,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第2照明元件因配置在第1照明元件的电极附近,所以出现热影响导致的不可避免的劣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利用单一的灯装置即易于从通常照明直至低照度进行调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并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交流电源;荧光灯及辅助光源,上述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以及控制电路,在通过上述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而供给交流电源时,或者在此后,利用上述开关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时间经过固定时间或固定时间以上之后,再次供给交流电源时,驱动反相器以使上述荧光灯点亮,另一方面,利用上述开关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时间为上述固定时间或上述固定时间以下,而再次供给上述交流电源时,使上述荧光灯熄灭,且使上述反相器停止振荡,并且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
第1发明中,由于形成如下电路结构,即,在由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而开始供给交流电源时,以及在此后从交流电源的停止供给直到再次供给的时间较长时,使荧光灯点亮,因此可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性。
通过利用上述外部开关的导入断开的操作来供给或停止供给交流电源,而使荧光灯或辅助光源中至少一个点亮,所以作为灯泡形荧光灯,可以在低照度下点亮。
第2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并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交流电源;整流电路,将上述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平滑电路,使上述整流电路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平滑;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反相器,对上述平滑电路的输出进行转换并驱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辅助光源,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与上述平滑电路并联连接;以及控制电路,检测出因上述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交流电源的供给或停止供给状态,并根据检测出的电源供给状况实行控制,使上述荧光灯及辅助光源中的任一个点亮而另一个熄灭。
第2发明中,控制使荧光灯及辅助光源中的任一个点亮而另一个熄灭。在使辅助光源点亮时,与此同时停止反相器的振荡,从而可以减低由于振荡而产生的噪音等影响。而且也可期待省电效果。另外,通过将辅助光源与平滑电路并联连接,而使平滑前的直流电压中所产生的脉冲电流消失,因此可成为高品质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辅助光源的亮光无闪烁。
第3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如第2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电流断路器,配置在上述整流电路与上述平滑电路之间,或者上述平滑电路与上述反相器之间,且电路构成为,使流向上述辅助光源的直流电源从上述过电流断路器的前段而获取。
第3发明中,由于电路构成为,使流向辅助光源的直流电源从过电流断路器的前段而获取,因此例如在荧光灯进入寿命末期而熄灭时,虽然过电流的断开动作断开通向反相器的电路,但通过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而对辅助光源供给电力,所以可维持全夜灯的功能。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等辅助光源是荧光灯寿命10倍左右的长寿命零件,所以在先切断荧光灯时,仅由发光二极管也能够提供亮光。
第4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如第1至第3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包括使上述辅助光源在上述荧光灯亮度的50%或50%以下时而点亮的电路。
第4发明中,由于电路构成为,将点亮辅助光源时的亮度抑制在荧光灯的亮度的50%或50%以下,因此一个灯本体可作为通常光与夜灯(全夜灯)两个光而利用,从而可实现充分的省电效果。
第5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如第1至第3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辅助光源配置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心部分,而另一方面,将上述荧光灯配置成包围上述辅助光源。
第5发明中,由于将上述辅助光源配置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心部分,另一方面,将荧光灯配置成包围辅助光源,因此在使中央部分的辅助光源点亮时,仅在装置本体的中央附近均匀点亮,从而可提供均匀度较佳的辅助光源的光。
第6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如第1至第3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辅助光源的底部抬高配置成离开上述荧光灯的电极而偏向上述荧光灯的顶部侧。
第6发明中,由于将上述辅助光源的底部抬高配置成离开上述荧光灯的电极,因此可使辅助光源避开发热量较多的电极部分,从而可避免因热影响而导致的辅助光源劣化。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等辅助光源是长寿命零件,所以可以抑制因热影响所导致的寿命特性降低之类问题的产生。
第7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荧光灯,作为主光源;辅助光源,相对于上述荧光灯,发挥辅助性光源的功能;反相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开关元件,经由上述辅助光源而连接在上述反相器电源即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之间;辅助光源点灯电路,使上述开关元件接通/断开,以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调光控制电路,控制上述反相器以及上述辅助光源点灯电路,以便按照外部开关接通/断开的操作时间来使上述荧光灯或辅助光源中的任一个点亮;电容器及启动电路,上述电容器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所产生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输入而开始充电,上述启动电路根据此电容器的电压值,向上述反相器施加触发电压;以及放电电路,通过上述调光控制电路的控制,在上述辅助光源点亮时,经由上述开关元件而使上述电容器两端之间通电,以免电荷蓄积在上述电容器中。
第7发明中,由于在利用调光控制电路控制反相器及辅助光源点灯电路,以熄灭荧光灯并点亮辅助光源时,介由开关元件使电容器的两端之间通电,以免电荷蓄积在启动电路的电容器中,因此电容器中不会蓄积有电荷,从而因触发元件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触发脉冲消失,此结果使电路动作可靠。
第8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根据外部的相位控制调光器的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断开期间可变的相位控制电压;整流电路,将上述相位控制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平滑电路,使上述整流电路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平滑;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反相器,对上述平滑电路的输出进行转换并驱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辅助光源,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与上述平滑电路并联连接;断开期间检测电路,从上述整流电路的前段获取自上述相位控制调光器所输入的上述相位控制电压,以检测出上述相位控制电压的断开期间;以及控制电路,在由上述断开期间检测电路检测出具有特定期间或特定期间以上的断开期间时,使上述荧光灯熄灭,且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
第8发明中,由于设置有断开期间检测电路,其从整流电路的前段获取自相位控制调光器所输入的上述相位控制电压,并检测出相位控制电压的断开期间,因此对于安装有相位控制调光器的空间可适用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从而可扩大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适用范围。
第9发明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如第8发明所述,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电路是根据从上述相位控制调光器输入的上述相位控制电压的相位变化,对上述辅助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第9发明中,由于根据从相位控制调光器输入的相位控制电压的相位变化来对辅助光源进行调光控制,因此相比于荧光灯的调光,误动作或照明闪烁现象减少,从而可进行稳定的调光控制。
根据如上所说明的本发明,通过使对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供给交流电源的供给状态产生变化,而可进行从荧光灯到辅助光源的点亮转换,因此通过单一的灯装置即易于从通常照明直至低照度进行调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结构的部分剖面正视图。
图2是灯罩的透视平面图。
图3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1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4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2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5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3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6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4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7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5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8是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的第6实施形态示意图。
图9相位控制调光器的电路结构之一例示图。
图10是强度最大位置(MAX)时的相位控制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11是强度最小位置(MIN)时的相位控制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点亮状态在相位控制调光器的强度可变范围内变化的点亮特性图。
1:荧光灯本体               1a:透光性放电容器
1a1:U字形玻璃管            1a2:连接管
1a3:密封部                 1b:电极1
2,20,30,40:点灯电路     2a:配线基板
3:外罩                     3a:底端
3b:前端                    4:灯头
5:灯罩                     6:隔板
6a:筒部                    6a1:筒部顶面
6b:隔板凸边部              24:移相输出端子
25:触发端子                R50:电阻器
INa,Inb:输入端            A:发光室
AJ:外围器                  ACPOD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
ACPOD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    AS:低频交流电源
B:点灯电路收容室
C1,C9,C10,C11,C21,C22,C52:电容器
C2:平滑电容器              C4:直流截止电容器
C5:谐振电容器              C7:驱动谐振电容器
C8:耦合电容器              CPC:电荷泵电路
D1,D2,D50,D52:二极管    D53:发光二极管
DIAC:二端交流开关元件      DCC:调光控制电路
DSG:驱动信号产生电路       DP:驱动保护电路
DRC:驱动谐振电路           FBR1,FBR2:桥形全波整流电路
FU1,FU2,FU3,FU4:保险丝  INV:反相器
L1:电感器                  L2:限流电感器
LTC:闩锁电路               IOSC: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
LED:发光二极管电路         LC:负载电路
LLC:LED点灯电路            NF:噪音滤波器
NST:反馈变压器                OC:操作电路
PUT1:可编程单结晶体管         p1,p2:端子
PSC:移相电路                  Q1,Q2,Q3,Q50:开关元件
R1,R10,R2,R3,R4,R5,R6、R7,R8,R9,R50,R52,R53:电阻器
R21:可变电阻器                RS:整流平滑电路
SW:墙壁开关                   ST:启动电路
T1,T2:断开期间               Ta,Tb:点
TRIAC: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
VC:电压比较电路               VH1,VH2:电压保持电路
wp:1次线圈                    ws:2次线圈
ZD3:齐纳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包括荧光灯本体1、点灯电路2、外罩3(cover)、灯头4、灯罩5(globe)以及隔板6。荧光灯本体1包括作为第1发光部的透光性放电容器1a、荧光体层、放电媒介、电极1b以及作为第2发光部的发光二极管D53等。此外,将外罩3、灯头4、灯罩5等外形部分称作装置本体,将内部荧光灯部分称作荧光灯本体1。
发光二极管D53内置于灯罩5内,且配设在灯罩5或荧光灯本体1的大致中心部分。发光二极管D53将底部从配线基板2a处上抬,使其离开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端部电极1b,并配设及配线在荧光灯本体1的大致中央附近的高度位置处。另外,若为离开电极1b的方向,则可进一步离开轴方向而配置。
透光性放电容器1a通过三个连接管1a2而连接4根外径为10mm的U字形玻璃管1a1,且各U字形玻璃管1a1均匀配置在圆周上而形成。即,作为荧光灯的各U字形玻璃管1a1配置成包围大致中央部分的发光二极管D53。在仅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时,荧光灯本体1与上述高度位置相互结合,点亮呈大致圆形且无不均现象。
U字形玻璃管1a1的两端形成有密封部1a3,并且分别有一个细管(未图示)从一个密封部1a3向外部突出。细管(未图示)与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部连通。连接管1a2也可使用另外准备的管子熔敷玻璃而形成。
接着,使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部排气,并在储存有主汞齐(amalgam)(未图示)或封入稀有气体时使用。连接管1a2利用吹制铸造法而形成。
透光性放电容器1a形成为小型(compact)形态,并使其内部形成弯曲的放电路径(discharge path),为了进一步小型化,使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外径小于等于13mm,优选为8~11mm,更进一步谋求小型化时,优选为3~9mm。
用以使透光性放电容器1a更加小型化的外径,可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自由选择,但当外径小于3mm时,灯电流会过度减小。为了确保预期的灯电流输入,对于灯电流减小的量,必须通过增大放电路径的长度来补偿,从而无法实现小型化。
而且,伴随上述原因,灯电压会增大,并且起动电压(starting voltage)也增大,且点灯电路也大形化,从而成本上涨。相反,当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外径大于13mm时,透光性放电容器1a过大,从而难以获得小型荧光灯。此外,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径与外径大致成比例,该内径是由外径减去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壁厚之2倍所得值的平均值。
进而,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至少两端形成有密封部1a3,此密封部1a3例如为杆密封部(stem seal)或收缩密封部(pinch seal),进而根据需要,除此而外,在中间也可形成杆密封部或收缩密封部。
此例中作为透光性放电容器1a之一例,通过连接管1a2而连接弯曲成U字形的多个U字形玻璃管1a1,并且将各U字形玻璃管1a1的一部分排列在圆周上。将各U字形玻璃管1a1之间所形成的空隙部分前后整齐地排列,以便从一个方向可以看穿。此外,可将1根细长玻璃管弯曲成鞍形而使用。再者,通过将玻璃管卷曲成螺旋形,而使透光性放电容器1a形成小型(compact)形态,且内部可形成有弯曲的放电路径。
即,此例中,将发光二极管D53配置在装置本体的中心部分,另一方面,将连接多个U字形玻璃管1a1而形成的透光性放电容器1a(荧光灯本体1)配置成包围发光二极管D53。
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两端封装的一对电极1b之间所形成的放电路径的长度,即放电路径长度,只要外径在上述范围内,则可根据灯泡形荧光灯的灯电力而设定为250~500mm。
透光性放电容器1a具备上述构造时,其材料并无限定,但一般是使用玻璃而构成。此情形下,作为玻璃,使用钠石灰玻璃(soda lime glass)、铅玻璃(lead glass)、硅酸钡玻璃(barium silicate glass)等软质玻璃(soft glass)较为经济,根据需要,也可使用硅酸硼玻璃(borosilicateglass)等硬质(hard glass)或半硬质玻璃(half hard glass)。
荧光体层对放电所产生的紫外线进行波长转换,用以获得预期波长范围(wavelength region)的可见光。所使用的荧光体种类并无限定,而3波长发光形荧光体可获得优良耐热特性及负载特性(loadcharacteristics),且演色性(color rendering property)优良,所以较为适合。
对于荧光体层省略其图示,荧光体层以3波长发光形荧光体为主体而构成,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面侧,隔着省略图示的以氧化铝微粒子为主体的保护膜而形成。
荧光体层可直接形成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面,而且荧光体层也可隔着保护膜、反射膜等而间接形成。将荧光体层配设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内面侧。
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两端,一对电极1b经由密封部1a3而封装。电极1b的构造可以是灯丝电极(filament electrode)以及陶瓷电极(ceramics electrode)等的任一个。
电极1b例如由灯丝电极而构成时,电极1b是在包含钨丝(tungstenwire)的三重线圈上涂布由碱土金属氧化物(alkali earth metal oxide)构成的电子放射物质的氧化物。当电极1b是灯丝电极,且密封部1a3是收缩密封部的构造时,为了防止密封时灯丝形状的混乱,采用小球支架(beadmount)构造而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两端收缩密封。
放电媒介封入透光性放电容器1a内,使用广泛普及的水银及稀有气体。稀有气体是混合有氩、氪、氙,氖等一种或多种并以数千至数万Pa的压力而封入。
水银由汞齐及氩而供给。汞齐包含主汞齐与辅助汞齐。主汞齐储存于透光性放电容器1a的细管(未图示)内。并且,主汞齐包含Hg为6质量百分比的Bi-In-Hg,且封入有三个粒径约为2.5mm的粒子。
灯泡形荧光灯在点亮时为高温。因此,为了最适控制高温下的水银蒸气压,一般通过汞齐而供给。由于汞齐的使用,即使周围温度变化,也可稳定地控制水银蒸气压,从而可获得稳定的光输出。
辅助汞齐(未图示)通过在不锈钢薄板上镀铟(indium,In)而形成,并熔敷在位于主汞齐附近的电极1b的导入线上。
通过在电极1b附近配设辅助汞齐,而可在点亮初期供给水银蒸气,从而使光束开始的特性优良。此外,电极1b的一部分在灯的寿命末期发热量进一步增加。在远离电极1b的位置上配设有辅助汞齐时,其可由底端封接在密封部1a3的适当导入线之类的构件而支撑。
辅助汞齐通过将汞齐形成金属例如为铟In等配设在必要的位置上,而成为在透光性放电容器1a内使水银移动并形成汞齐的结构。汞齐形成金属可通过蒸镀等,而披覆不锈钢等金属基体。
外罩3通过将白色遮光性的耐热性合成树脂成形为杯状筒形体而构成。并且,底端3a变细且前端3b开口,而内部形成空洞,以包围点灯电路2的大部分。
外罩3至少在其内部收藏有点灯电路2,而外罩3支撑荧光灯本体1,且底端3a上支撑有灯头4。进而,在具备灯罩5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中,也可将灯罩5固定在外罩3上。
将点灯电路2收藏在外罩3的内部,且为了使点灯电路2固定而设有辅助性构件,例如隔板6。即,在隔板6上支撑配线基板2a,并将隔板6安装在外罩3上以堵住外罩3的开口端,以此使配线基板2a收藏在外罩3内。
此情形下,将隔板6与灯罩5一同固定在外罩3上。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使点灯电路2的配线基板2a直接在外罩3内进行支撑而收藏在其中。
而且,为了使荧光灯本体1在外罩3支撑而使用隔板6。即,使荧光灯本体1由隔板6支撑,并将隔板6固定在外罩3的开口端。由此方式,通过在外罩3的开口端安装隔板6,而使外罩3上不会形成不必要的开口。
进而,外罩3如上所述,在其底端3a支撑有灯头4,为了使灯泡形荧光灯装置更加适合白炽灯用照明器具,可从中间部向底端部形成较细的形状。然而,外罩3的整体形状应考虑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设计而决定。此外,在具备下述灯罩5时,外罩3的形状在荧光灯本体1露出时,从主要设计角度考虑,当然不同。
例如,当为G形灯罩时,可使外罩3成为如球体一部分的形状,以便外罩3与灯罩5相互作用而形成接近G形电灯泡(bulb)的形状。而且,当为A形灯罩5时,也可使外罩3成为如与灯罩5相互作用而应形成的接近A形电灯泡的形状。
灯头4例如与E26型螺口灯头的白炽灯泡等中的灯头相同,其通过冲孔铆接而安装在外罩3的底端3a上。灯头4是安装在例如天花板等上设置的插座中,并接收商用交流电源(AC电源)的受电机构,且作为机械性支撑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机构而发挥功能。
灯头4可适当选定已知的灯头而使用,例如常用于白炽灯泡等的E26型螺口灯头较为适合。然而,根据需要,也可使用不同规格的灯头。
而且,用以使灯头4在外罩3支撑的机构,无特别限定,所以可由已知的支撑机构,例如冲孔的机械性固着,即通过铆接或粘接等而支撑。
灯罩5因在透明玻璃球内面形成含有光扩散性微粒子的涂覆膜,而具有乳白色光的扩散性,且灯罩5呈A形,并包围荧光灯本体1。即灯罩5是荧光灯本体1外侧的包围机构。
通过配设灯罩5,可赋予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多种功能。灯罩5的底端与外罩3的前端开口相连接。灯罩5及外罩3形成外围器AJ。
隔板6支撑荧光灯本体1及配线基板2a,并且将外围器AJ的内部区分为发光室A与点灯电路储存室B。而且,隔板6支撑荧光灯本体1及点灯电路2,并与灯罩5一同固定在外罩3上,所以具备以下构造。
即,隔板6具备:下方开放且顶部闭塞的筒部6a,以及向筒部6a的外侧突出的凸边部6b。筒部6a的顶面6a1中形成有插入孔(未图示),用以插入U字形玻璃管1a1两端的密封部附近。此插入孔(未图示)中插入有U字形玻璃管1a1的密封部附近,并由硅粘结剂(未图示)粘结,以此将荧光灯本体1支撑及固定在隔板6上。
而且,在隔板6的筒部6a的下端内部,插入并支撑有第2配线基板(未图示)。进而,使隔板6的凸边部6b与外罩3的开口部附近的内面相抵接,而将隔板6插入外罩3内,且在将灯罩5的开口端从上方插入外罩3的开口端的状态下,利用硅粘结剂(未图示)而粘着。
(第1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3,说明第1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的电路构成。
如图3所示,点灯电路2安装在图1所示的配线基板2a上。配线基板2a大致形成为圆形,经由隔板6而在外罩3的开口端附近得以支撑。
点灯电路2是用以起动荧光灯本体1、且进行高频点灯的电路(机构)。点灯电路2包括:低频交流电源AS的输入端INa、INb;墙壁开关SW;保险丝FU1;噪音滤波器NF与整流平滑电路RS;反相器INV;负载电路LC;驱动信号产生电路DSG;调光控制电路DCC;第2发光部即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以及荧光灯本体1等。此外,容许点灯电路2根据需要而附加或省略其他结构。
荧光灯本体1经由一对电极1b而与负载电路LC的谐振电容器(resonant capacitor)C5并联。
低频交流电源AS在此例中是商用100V交流电源,即家庭用AC电源。输入端INa、INb经由插座(未图示)及灯头4与低频交流电源AS相连接。输入端INa经由作为外部开关的墙壁开关SW以及作为过电流断路器的保险丝FU1,而与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full-wave rectifying circuit)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输入端INb与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另一电源输入端相连接。
整流平滑电路RS包含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以及平滑电容器C2。平滑电容器C2中使用有电解电容器。换言之,整流平滑电路RS是将低频交流转换为平滑化处理后的直流的机构,其交流输入端经由噪音滤波器NF及灯头4等而与低频交流电源AS相连接,并且在直流输出端输出平滑化直流,从而含有整流功能及平滑化功能。
另外,此例中,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是实现整流功能的机构,除此以外,可采用任意预期的各种整流电路。作为实现整流功能的机构,除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以外,可使用例如倍压式全波整流电路、中心分接式(center tapped)全波整流电路、半波整流电路等。
平滑电容器C2是实现平滑化功能的机构,可容许含有脉冲电流的不完全平滑化。关于平滑化功能,可根据任意预期的情况而采用各种平滑电路。然而,为了提高灯泡形荧光灯的白炽灯的替代性以及将高次谐波含有率控制在公共标准值以内,重要的是,将作为具有平滑化功能的电路元件而使用的电解电容器的静电容量尽量控制为较小,以使电解电容器小型化。
噪音滤波器NF具备电感器(inductor)L1以及电容器C1,上述电感器L1串联插入至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侧的线路中,上述电容器C1并联连接在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入侧的线路间。
噪音滤波器NF是由反相器INV转换而产生的高频噪音的去除电路,以使该高频噪音不会向低频交流电源AS侧流出。此处所谓“高频”,是指频率大于等于10KHz,优选频率为20KHz~30MHz。
反相器INV是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机构,可使用各种电路方式的反相器。其中,优选成本较低且易于小型化的半桥形反相器。而且,反相器INV包括输入端、输出端以及控制端,在输入端施加有直流电压,在输出端呈现高频电压。
反相器INV是半桥形反相器,以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为主体而构成。
第1开关元件Q1例如是N沟道式MOSFET。此第1开关元件Q1的漏极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接。
第2开关元件Q2例如是P沟道式MOSFET。此第2开关元件Q2的源极与第1开关元件Q1的源极相连接。第2开关元件Q2的漏极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相连接。
由此,在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之间,即反相器INV的输入端施加有从整流平滑电路RS所输出的平滑化直流电压。
在控制端输入有用以驱动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驱动信号,该驱动信号来自下述的驱动信号产生电路。而且,第1及第2开关元件可以采用以下任一驱动形式,即:电流驱动型开关机构,例如双极式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以及电压驱动型开关机构,例如场效应型晶体管(FET)等。
此外,为了进行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高频转换,而在高频反相器上附设启动电路ST等随附电路。启动电路ST包含电阻器R2、R3以及下述的驱动保护电路DP。电阻器R2连接在低频交流电源AS的一端与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之间。电阻器R3连接在第2开关元件Q2的源极、漏极之间。
而且,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可以是同一极性与互补型极性的任一个。此外,由于FET是电压驱动形开关元件,所以容易驱动。而且,MOSFET作为安全动作区域中制约较少的电力用开关元件而较为有效。
进而,增强型MOSFET作为电源投入时的处理较为容易的电力用开关机构为较佳。而且,N沟道式MOSFET的现状是商品阵容较为丰富,因而有利。然而,根据需要,可使用P沟道式MOSFET。
本实施形态中,在一方的开关元件中使用N沟道式MOSFET,而在另一方的开关元件中使用P沟道式MOSFET,由此互补地构成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
容许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具备驱动端子。并且,对驱动端子供给具有特定极性的驱动信号时而驱动,亦即接通。在增强形MOSFET中,当作为驱动端子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施加有作为驱动信号的栅极电压时,形成沟道(channel)并成为接通状态。因此,在未施加栅极电压的状态下,维持断开状态。
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串联连接以便施加平滑化直流电压,从整流平滑电路RS观察,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存在串联连接关系。其他电路零件,例如电感器或电阻器等可以插入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与整流平滑电路RS之间。而且,也可以使电路零件插入第1及第2开关元件之间。
负载电路LC由直流截止电容器C4(director current cut capacitor)、限流电感器L2(current-limiting inductor)以及谐振电容器C5的串联电路而构成。由于直流截止电容器C4的静电电容相对较大,所以主要由限流电感器L2及谐振电容器C5而构成负载谐振电路。
换言之,负载电路LC是通过从反相器输出的高频交流而动作,来稳定地点亮荧光灯本体1的电路机构。为了使荧光灯本体1起动并稳定地点亮,因而包括限流电感器L2及起动电路等。
而且,为了不让直流成分从反相器INV流入负载电路LC,而插入直流截止电容器C4。
起动电路例如将限流电感器L2及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C5,与荧光灯本体1并联连接而构成。
进而,为了将荧光灯本体1的一对电极1b加热至所需温度,而在附加电路上附设电极加热电路。
驱动信号产生电路DSG是具备反馈变压器NST、驱动谐振电路DRC、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以及反相器INV等的反馈式电路,且以自激方式而驱动反相器INV。换言之,此驱动信号产生电路DSG采用以反馈式驱动信号产生电路为主体的自激式结构,该反馈式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含有将1次线圈wp串联插入至负载电路LC的反馈变压器NST,以及驱动谐振电路DRC。
驱动信号产生电路DSG是产生驱动信号来驱动反相器INV的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机构,其可对反相器INV进行自激控制,也可进行他激控制。自激控制将反相器INV的高频输出反馈并形成驱动信号,以驱动反相器INV。而且,在他激式情形下,以驱动器IC为主体而使用,可使外部电路简单化且小型化。
反馈变压器NST包含磁心、1次线圈wp以及2次线圈ws等。磁心是卷筒式铁氧体磁心(drum ferrite core),且磁路是开放的。1次线圈wp插入到负载电路LC的直流截止电容器C4与开关元件Q1、Q2的源极之间。2次线圈ws连接在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源极、驱动谐振电容器C7以及耦合电容器C8的连接点之间。
驱动谐振电路DRC通过将驱动谐振电容器C7与反馈变压器NST串联连接,而形成驱动谐振电容器C7、反馈变压器NST的电感、与有效合成静电电容的串联谐振电路。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包含开关元件Q3与二极管D50。开关元件Q3是MOSFET,其与驱动谐振电容器C7并联连接。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为断开状态时,向驱动谐振电路DRC施加电压而引起反相器INV振荡。开关元件Q3为接通状态时,由于供给驱动谐振电路DRC的电压短路而停止反相器INV的振荡。
驱动保护电路DP包含一对齐纳二极管ZD1、ZD2(zener diode)的逆串联电路。驱动保护电路DP连接在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源极之间。驱动保护电路DP吸收超过所需驱动电压的电压,使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形成过电压保护。
调光控制电路DCC包括: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电荷泵电路CPC(charge pump circuit);及LED点灯电路LLC,控制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或熄灭等。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包括:电压比较电路VC、闩锁电路LTC(latch circuit)等。
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为了识别出调光指令信号,采用例如以电容器放电时间常数不同的时间常数电路为主体、且包括多个电压保持电路VH1、VH2的电压比较电路VC,以形成上述多个电压保持电路VH1、VH2的电压比较结构。
电压比较电路VC包含:电阻器R4、R5的串联电路,以及第1与第2电压保持电路VH1、VH2。电阻器R4、R5的串联电路构成电压分压电路。
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即是与电阻器R5并联的电容器C9。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即是与电阻器R5并联的二极管D1与电解电容器C10的串联电路。
闩锁电路LTC由可编程单结晶体管1(programmable unijunctiontransistor)(以下称作PUT1);齐纳二极管ZD3;以及电阻器R6、R7而构成。PUT1与电阻器R6构成串联电路,且与电解电容器C10并联连接。
齐纳二极管ZD3以图示的极性连接于PUT1的阳极与控制端子之间。电阻器R7连接于二极管D1的阳极与齐纳二极管ZD3的阴极之间。
电荷泵电路CPC由二极管D2、电阻器R8、R9以及电容器C11等而构成。二极管D2的阳极与PUT1及电阻器R6的连接点相连接。
二极管D2的阴极经由电阻器R8,以图示的极性与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的栅极相连接。电阻器R9及电容器C11并联连接于上述开关元件Q3的栅极、源极之间。
LED点灯电路LLC包括:LED点亮熄灭控制用开关元件Q50与电阻器R50。电阻器R50的一端连接在电阻器R6与PUT1之间。而且,电阻器R50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Q50的栅极相连接。
LED点灯电路LLC是如下所述的电路:亦即,在电阻器R6的两端产生电压,且利用对电容器C9、C10充电后的放电而接通PUT1时,通过电阻器R6对开关元件Q50的栅极施加电压,以接通开关元件Q50,从而使开关元件Q50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
开关元件Q50接通时,电流从整流平滑电路RS(平滑电容器C2)通过电阻器R53而流向发光二极管D53,且发光二极管D53点亮。此时,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内的开关元件Q3成为接通状态,因此反相器INV停止振荡,荧光灯本体1熄灭。
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将发光二极管D53与电阻器R53串联连接。本例中,采用将4组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串联连接。电阻器R53的一端与噪音滤波器NF的输出端(电感器L1)相连接。
发光二极管电路LED设定发光二极管D53或其周边电路常数,以便在仅对荧光灯本体1调光而无法达到的亮度下,即在荧光灯本体1点亮时亮度的50%或50%以下而点亮。此例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形成以荧光灯本体1点亮时亮度的10%~20%左右来点亮的电路结构。
具体而言,电感器L1的输出端(平滑电容器C2)中供给有140V的直流电压,4组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以1.2W左右的消耗电力而点亮。而且,荧光灯本体1的消耗电力为12W左右。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是如下所述的电路:利用由电荷泵电路CPC(二极管D2、电阻器R8等)供给的接通信号,使电压聚集在电容器C11中,以使开关元件Q3接通,并且由此使半桥电路的驱动用反馈电压通过二极管D50而降为LOW。因此,反相器INV无法维持振荡,从而振荡停止。
换言之,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是如下所述的控制电路(机构):根据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来自低频交流电源AS的交流电源之电力供给或停止供给的时间,来控制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及LED点灯电路LLC,由此对荧光灯本体1及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点亮或熄灭实行控制。
所谓“根据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来自低频交流电源As的电力供给或停止供给的时间”,包含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的组合(接通→断开→接通等)或断开时间的长度(长短等)。
接通操作及断开操作的组合,例如是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停止来自于低频交流电源AS的电源供给,或者断开操作的后续接通操作下的电源再供给等,根据上述电源供给或电源再供给的有无或操作次数,识别调光指令信号的内容。
另外,当根据电源断开的时间长度时,例如在超过3秒的较长断开时间与3秒以内(1~2秒左右)的较短断开时间,识别出不同的内容。
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在电源投入以后,通过电阻器R4对电容器C9充电。而且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在电源投入以后,通过电阻器R4、二极管D1而对电容器C10充电。
充电时,因电容器C10的电压与电容器C9的电压而产生电位差。换言之,电容器C10的电压降低了仅二极管D1的正向电压量(约为0.6V)。
PUT1在栅极电压比阳极电压低于0.6V或0.6V以上时接通,此后保持接通,而与栅极电压值无关。
此电路中,PUT1的阳极电压即是电容器C10的电压(以下称作VC10),栅极电压即是电容器C9的电压(以下称作VC9),所以充电时PUT1未接通(VC9>VC10)。
另一方面,通过墙壁开关SW的断开操作来停止电源供给时,电容器C9、C10共同开始放电。电容器C9通过电阻器R5而较快放电。电容器C10通过电阻器R10缓慢放电。此时,因相互的时间差而产生VC9<VC10的状态。当VC9比VC10低0.6V时,PUT1接通。此时间设定为1秒~2秒左右。
其后,当用户接通墙壁开关SW而将AC电源供给到点灯电路2时,通过电阻器R4而对电容器C9、C10充电,一旦接通后,PUT1在电解电容器C2的电压残留时间内(约3秒),利用经过电阻器R4、二极管D1所供给的保持电流的功效,而使接通状态不解除。
通过维持PUT1的接通状态,而在电阻器R6的两端产生电压。此电压成为用以使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接通的电荷泵电路CPC的电源(接通信号)。
即,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及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等控制电路,在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操作来供给AC电源时,或此后利用墙壁开关SW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AC电源的时间经过固定时间(3秒)或固定时间(3秒)以上之后,不再从电阻器R4、二极管D1供给用以维持PUT1接通的保持电流时,PUT1成为断开状态。当再次供给AC电源时,驱动反相器INV以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另一方面,通过墙壁开关SW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AC电源的时间为固定时间(3秒)或固定时间(3秒)以下(1、2秒左右)后,再次供给AC电源时,具有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并且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的功能。
其次,说明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动作。
(荧光灯的点亮动作)
当用户接通墙壁开关SW以从低频交流电源AS供给电源时,将利用整流平滑电路RS而平滑化的直流电压施加到反相器INV的输入端之间。
然而,反相器INV的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由于未施加栅极电压,所以维持断开状态。
另一方面,来自低频交流电源AS的低频交流电压同时也被直接施加到启动电路ST。由此,经由电阻器R2及电阻器R3,将交流电压分压到驱动保护电路DP的两端而呈现。此结果是,驱动保护电路DP中产生的电压下降使在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源极之间为正向(forwarddirection)的开关元件Q1接通。
例如使第1开关元件Q1接通后,第2开关元件Q2因驱动保护电路DP的电压下降为反向(backward direction),所以维持断开状态。
并且,反相器INV启动,以后,利用由驱动信号产生电路FDG所产生的驱动信号来驱动反相器INV。即,反相器INV启动而使负载电路LC中流通有负载电流时,驱动信号产生电路FDC的反馈变压器NST的1次线圈wp中产生电压下降,使2次线圈ws中感应2次电压。
并且,2次电压对2次线圈wp的电感(inductance)与驱动谐振电容器C7的电容(capacitance)在驱动谐振电路DRC中产生串联谐振,使驱动谐振电容器C7的两端产生驱动谐振电压。此驱动谐振电压经由耦合电容器C8及驱动保护电路DP,而施加到反相器INV的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的栅极、源极之间。
此结果是,反相器INV持续地自激振荡,其输出端即第2开关元件Q2的两端之间连续产生高频电压。
反相器INV运转时,产生高频电压并在其输出端呈现。其结果是,高频电压通过限流电感器L2与谐振电容器C5的串联谐振而有所提高,并且经由反馈变压器NST的1次线圈wp、负载电路LC的直流截止电容器C4以及限流电感器L2而施加到荧光灯本体1的一对电极1b、1b之间,所以荧光灯本体1起动,用户在不对墙壁开关SW进行任何操作时,荧光灯本体1也可点亮。
(发光二极管D53的点亮动作)
对点灯电路2供给电源时,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照常点亮,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维持熄灭状态。另一方面,在电源供给以后,用户在1秒~2秒之间快速进行墙壁开关SW的断开操作→接通操作,从而使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停止点亮,且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因此可向暗光状态进行调光。
以下,说明此时的电路动作。
用户通过开始接通墙壁开关SW的操作而从低频交流电源AS供给电源时,与如上所述的反相器INV启动同时,也将平滑化直流电压施加到调光控制电路DCC中。
此结果是,构成电压比较电路VC的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的电容器C9以及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的电解电容器C10的充电时间常数相同,所以被同时充电。
然而,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的保持电压V1高于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的保持电压V2的量,仅为二极管D1中的电压下降量0.6V。
因此,闩锁电路LTC中,经由电阻器R7而施加到其PUT1的控制端子的电压V1比阳极电位V2高0.6V,PUT1维持断开状态。
此结果是,电荷泵电路CPC未动作,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内的开关元件Q3维持断开状态,驱动谐振电路DRC的电容成为驱动谐振电容器C7的静电电容,并且反相器INV振荡,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从而起动。
起动后,用户进行断开墙壁开关SW的操作,以停止供给来自低频交流电源AS的交流电源时,第1及第2电压保持电路VH1、VH2一同开始放电。
此时,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经由电阻器R5放电,所以其放电时间常数比较小。但是大于充电时间常数。因此,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快速放电。
与此相对,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因电阻器R10的电阻值较大,主要的放电路径经由齐纳二极管ZD3以及电阻器R7、R5而放电,所以其放电时间常数相对较大。
因此,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缓慢放电。故而,闩锁电路LTC中的PUT1控制端子的电位,从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经由齐纳二极管ZD3所施加的电位,高于经由电阻器R7所施加的电位,但是低于PUT1的阳极电位的量仅为齐纳二极管ZD3的电压下降量0.6V。相互电位差超过0.6V时,PUT1接通。
为了使PUT1确实接通,于ZD3中使用正向电压下降较大的齐纳二极管较为有效。正向电压降低量大于等于0.6V时,一般的二极管也可。
通过设定电路常数,将放电时电容器C9的电压VC9低于电容器C10的电压VC10的量为0.6V的时间设为1秒~2秒左右。另外,此状态下不进行墙壁开关SW的接通操作而继续放电时,平滑电容器C2也继续放电,因此无法通过电阻器R4、二极管D1来供给PUT1的保持电流,从而PUT1断开。
在对墙壁开关SW进行断开操作后的3秒之内,对墙壁开关SW再次进行接通操作来供给AC电源时,电容器C9、C10通过电阻器R4而充电,一旦接通后,PUT1具有来自电阻器R4、二极管D1的保持电流,所以接通状态未解除。
通过维持PUT1的接通状态,使电阻器R6的两端产生电压。此电压成为用以使开关元件Q3接通的电荷泵电路CPC的电源。
由此,对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的栅极供给接通信号,以接通开关元件Q3。闩锁电路LTC在PUT1接通状态下进行闩锁,所以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也维持于接通状态。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通过开关元件Q3的接通,而使开关元件Q3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且半桥电路的驱动反馈电压通过二极管D50而降为LOW。由此,反相器INV无法维持振荡,从而振荡停止,处于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熄灭。
进一步详细说明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电路动作,闩锁电路LTC的PUT1接通时,电阻器R6中产生电压下降,且经由电荷泵电路CPC的二极管D2以及电阻器R8而对电容器C11进行充电,所以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3在其栅极电位相对于源极电位成为高于正的阈值电压(threshold voltage)的阶段时接通。
于是,开关元件Q3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半桥电路的驱动反馈电压通过二极管D50而降为LOW,反相器INV的振荡停止,处于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熄灭。
另一方面,因PUT1的接通而在电阻器R6的两端产生电压时,此电压通过电阻器R50供给到开关元件Q50的栅极,使开关元件Q50接通,从而源极、漏极之间导通。
于是,电流通过电阻器R53从全波整流电路(平滑电容器C2的一端)流向发光二极管LED,发光二极管LED点亮。此时,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内的开关元件Q3为接通状态,所以荧光灯本体1熄灭。
根据如上所述具备此第1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在装置本体中内置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并利用墙壁开关SW的操作开始投入AC电源时,或者在AC电源的断开时间经过固定时间或固定时间以上之后,再次投入AC电源时,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另一方面,在AC电源的断开时间为固定时间以内而再次投入AC电源时,荧光灯本体1熄灭,并且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所以根据墙壁开关SW的操作可对通常光(荧光灯点亮的光)与全夜灯程度的光(发光二极管D53点亮的光)此二者进行调光。
(第2实施形态)
其次,参照图4说明具备第2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此第2实施形态是第1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电源取出方法改变例。除发光二极管电路LED部分以外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而省略其说明。
如图4所示,此点灯电路20具备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的输入端的一端经由保险丝FU2,而与墙壁开关SW和保险丝FU1之间的连接点相连接。而且,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的输入端的另一端与输入端INb相连接。
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的各输出端分别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连接。除此之外,只要是过电流断路器,保险丝FU1也可使用其他保险丝。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是将电阻器R53与发光二极管D53串联连接。
此第2实施形态中,连接有从墙壁开关SW与保险丝FU1之间的AC电源(交流电源)中取出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电源的电路。
通过插入有从上述AC电源直接供给电源的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而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中产生电源周期(cycle)的2倍的脉冲电流。
此第2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0中,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操作,从低频交流电源AS供给电源时,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一直点亮,而与反相器INV的动作或荧光灯本体1的点亮状况无关。
反相器INV因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而振荡或振荡停止的动作,与第1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相同。
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的寿命较长已为人所知,其是荧光灯寿命的10倍左右。例如荧光灯的寿命6000小时,可说发光二极管的寿命为6万小时。
以此为前提,则如上述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对于装置本体中内置有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机器,荧光灯本体1的使用寿命先结束,而保险丝FU1切断,但通过构成如该第2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0的电路,在保险丝FU1切断时,因与墙壁开关SW联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维持点亮、熄灭动作,所以即使在荧光灯本体1未点亮时,也可将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继续用作全夜灯。
而且,通常的用途中,使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共同点亮时,荧光灯本体1也非常明亮,因此不会受到由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点亮而造成的色斑等影响。
进而,此电路结构中,无需如第1实施形态的LED点灯电路,所以可降低生产成本。
其次,参照图5,说明具备第3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3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如图5所示,此第3实施形态是第1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2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电源取出方法改变例。除发光二极管电路LED部分以外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省略其说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是将电阻器R53与发光二极管D53串联连接。
即,此点灯电路30将保险丝FU3连接在噪音滤波器NF的输出端与平滑电容器C2的一端之间,并且在保险丝FU3与噪音滤波器NF的输出端之间,即保险丝FU3的前段,设有用以获取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电源的连接点,此连接点连接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电阻器R53的一端。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发光二极管D53的一端接地。即,将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与平滑电容器C2并联连接。
(第3实施形态)
此第3实施形态中,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地,利用平滑电容器C2的功效,使平滑后的直流电流流向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从而可提供无闪烁等的高品质亮光。
此第3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30中,与第2实施形态同样地,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操作来从低频交流电源AS供给电源时,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一直点亮,而与反相器INV的动作或荧光灯本体1的点亮状况无关。
对于在装置本体中内置有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荧光灯本体1的使用寿命先结束,保险丝FU3切断,但通过构成如第3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30的电路,在保险丝FU3切断时,因与墙壁开关SW联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维持点亮、熄灭动作,所以即使在荧光灯本体1未点亮时,也可将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继续用作全夜灯。
而且,通常的用途中,使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共同点亮时,荧光灯本体1也非常明亮,因此不会受到由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点亮而造成的色斑等影响。
进而,此电路构成中,无需如第1实施形态的LED点灯电路LLC或如第2实施形态的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2,所以可降低生产成本。
(第4实施形态)
其次,参照图6,说明具备第4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4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如图6所示,此第4实施形态是第3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30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点灯方法改变例。除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与LED点灯电路LLC部分以外的电路结构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省略其说明。
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是将电阻器R53与发光二极管D53串联连接。LED点灯电路LLC具备开关元件Q50与电阻器50,上述开关元件Q50的漏极与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发光二极管D53相连接,上述电阻器50与上述开关元件Q50的栅极相连接。
即,此点灯电路40将保险丝FU4连接在电阻器R4的一端与第1开关元件Q1的漏极之间,并且将电阻器R52的一端连接在保险丝FU4与电阻器R4之间。
电阻器R52的另一端与LED点灯电路LLC的电阻器50连接。电阻器R5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52的阴极与驱动保护电路DP的电阻器R3连接。电容器C5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二极管D52的阳极连接。
换言之,在保险丝FU4的前段,设有用以获取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电源的连接点,并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电阻器R53的一端与此连接点相连接。而且,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与平滑电容器C2并联连接。
此第4实施形态中,与第3实施形态同样地,利用平滑电容器C2的功效,使平滑后的直流电流流向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从而可提供无闪烁等的高品质亮光。
而且,此时利用墙壁开关SW的接通操作从低频交流电源AS供给电源时,反相器INV会动作而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
在荧光灯本体1点亮时,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进行开关动作,且通过二极管D52由第2开关元件Q2放电,所以电容器C52的电压为LOW。
电容器C52的电压为LOW时,仅开关元件Q50接通的信号未从电阻器R50施加到LED点灯电路LLC的开关元件Q50的栅极中,因此开关元件Q50断开。从而,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未点亮。即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成为熄灭状态。
另一方面,虽然用户未断开墙壁开关SW,但在荧光灯本体1熄灭,保险丝FU4切断,反相器INV停止时,电容器C52通过电阻器R52而充电,使电容器C52的电压上升,且通过LED点灯电路LLC的电阻器R50施加仅使开关元件Q50接通的电压(接通信号)时,开关元件Q50接通,且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
通过构成如该第4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40的电路,通常而言,荧光灯本体1点亮,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熄灭。并且,在根据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或者使用寿命等而产生荧光灯本体1熄灭或保险丝FU4切断时,与墙壁开关SW联动而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维持点亮、熄灭动作,所以即使在荧光灯本体1未点亮时,也可将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继续用作全夜灯。
(第5实施形态)
接着,参照图7,说明具备第5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5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此第5实施形态是取替上述第1实施形态至第4实施形态所示的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Q2,而使用开关元件Q101、Q102的电路结构例,此开关元件Q101、Q102使用双极式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
如图7所示,点灯电路50包括:端口PortV1、PortV2,通过墙壁开关而供给商用低频交流电源;保险丝FU1,作为过电流断路器;噪音滤波器NF,由电容器C1与线圈L1而构成;整流平滑电路RS;反相器INV;发光二极管电路LED;调光控制电路DCC;放电电路DIS;开关断开检测电路SC;启动电路ST;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荧光灯本体1(图中表示为Lamp);以及软启动电路SS(soft start circuit)等。
换言之,此点灯电路50包括:反相器电路,使作为主光源的荧光灯点亮;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的点灯电路,使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以及调光控制电路DCC(控制电路),按照用户的喜好接通/断开墙壁开关等,使荧光灯本体1及发光二极管LD1、LD2、LD3中的任一方点亮,并且在输入电压根据此接通/断开操作而变化时,与此变化相应,来控制各光源的点亮、熄灭。另外,点灯电路50根据需要,容许添加或省略其他结构。
上述发光二极管LD1、LD2、LD3对荧光灯本体1作为辅助性光源而发挥功能。
作为辅助光源,除上述发光二极管LD1、LD2、LD3以外,可使用例如有机EL(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等。
噪音滤波器NF具备电感器L1以及电容器C1,上述电感器L1串联插入至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侧的线路中,上述电容器C1并联连接在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入侧的线路间。
噪音滤波器NF是由反相器INV转换而产生的高频噪音的去除电路,以使该高频噪音不会向低频交流电源侧流出。此处所谓“高频”,是指频率大于等于10KHz,优选频率为20KHz~30MHz。
荧光灯本体1在一对灯丝电极1b上分别设有端子K3、K4、K5、K6。端子K3、K5上并联连接有谐振电容器C5。而另一对端子K4、K6上连接有软启动电路SS。
软启动电路SS例如是利用温度可变电阻元件PTC的电路,由于电流在温度可变电阻元件PTC中流动,从而温度可变电阻元件PTC自身发热,并使阻抗(impedance)产生变化,由此缓慢加热荧光灯本体1。
低频交流电源在此例中是商用100V交流电源,即家庭用AC电源。端口PortV1经由保险丝FU1而与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输入端相连接。端口PortV2与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其他输入端相连接。供给有低频交流电源且安装在插座(未图示)上的灯头4及点灯电路50的电源输入端相当于端口PortV1、PortV2。
作为外部开关的墙壁开关,具有与开关断开时发光的氖管等发光元件串联连接作为电阻成分(通称:OFF微光开关(OFF glimmer switch))的墙壁开关,以及未插入有电阻等的墙壁开关,本电路可将以上两个开关作为输入侧负载而利用。
整流平滑电路RS包括全波整流电路FBR1及平滑电容器C2。平滑电容器C2中使用有电解电容器。换言之,整流平滑电路RS是使低频交流转换为平滑化直流的机构,且在直流输出端输出平滑化直流。总之,整流平滑电路RS是反相器INV的电源,即直流电源。
另外,此例中,全波整流电路FBR1是实现整流功能的机构,除此以外,可根据任意预期的情况而采用各种整流电路。作为整流功能的实现机构,除全波整流电路FBR1以外,可使用例如倍压式全波整流电路、中心分接式全波整流电路、半波整流电路等。
平滑电容器C2是实现平滑化功能的机构,可容许含有脉冲电流的不完全平滑化。关于平滑化功能,可根据任意预期的情况而采用各种平滑电路。然而,为了提高灯泡形荧光灯的白炽灯的替代性以及将高次谐波含有率控制在公共标准值以内,重要的是,将作为具有平滑化功能的电路元件而使用的电解电容器的静电容量尽量控制为较小,以使电解电容器小型化。
反相器I NV是半桥形反相器,以第1及第2开关元件Q101、Q102为主体而构成,其包括电容器C104;电阻器R102、R103、R104、R105、R106;驱动变压器CT,以及含有启动电路ST等的电路。电阻R104、R106是通称为发射极电阻(emitter resistance)的负反馈电阻。此反相器INV由包含交替进行开关动作的两个开关元件Q101、Q102的串联电路与直流电源相连接而构成。
电阻器R103、R104、R105、R106中使用有芯片电阻(chip resistance)。芯片电阻的尺寸为2mm×1.25mm(通称称作2012),是EIA规格0805尺寸。
通过将上述第1开关元件Q101及第2开关元件Q102周边的电阻元件作为芯片电阻,例如在包含放电灯的寿命末期时的异常时间等,开关元件Q101、Q102中继续流通有过电流时,引起芯片电阻的开路破坏,使灯的点亮停止。即,芯片电阻发挥保险丝的作用,从而可防止过电流所导致的过发热等异常动作。
另外,芯片电阻是因过电流破坏而成为开路模式的元件,所以与芯片电容器或二极管相比,作为寿命末期时用以使反相器INV的振荡停止的元件而较为适合。
第1开关元件Q101及第2开关元件Q102是双极式晶体管。此第1开关元件Q101的集电极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相连接。
第1开关元件Q101的发射极经由电阻器R104与二极管D101的阴极连接。电容器C104及电阻器R102并联连接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与二极管D101的阴极。电容器C104是开关改善用缓冲元件,防止使电流的流通为开/关的第1开关元件Q101而转换的过渡状态下产生的较高峰值电压。
第2开关元件Q102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101的阴极连接。第2开关元件Q102的发射极经由电阻器R106而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相连接。
由此,在第1开关元件Q101及第2开关元件Q102的串联电路的两端之间,即反相器INV的输入端,施加有从整流平滑电路RS所输出的平滑化直流电压。
启动反相器INV的启动电路ST包括:电阻器R101、R121;二极管D101;启动用电容器C103;以及作为触发元件的触发二极管DB3等。电阻器R121与电容器C103是时间常数电路。
换言之,启动电路ST作为反相器INV的启动用电路,是包括时间常数电路及触发二极管DB3的电路,上述时间常数电路包含电阻器R121与电容器C103,上述触发二极管DB3利用电容器C103的电压值而触发。
电阻器R101连接在二极管D101的阳极与阴极之间。
启动用电容器C3与二极管D1的阳极和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相连接。
二极管D101是用以使存储在电容器C103中的电荷在第2开关元件Q102接通时,通过第2开关元件Q102的集电极/发射极而放电,即放电二极管。
触发二极管DB3在通过来自商用100V交流电源的电压供给而使反相器INV启动时,启动用的电容器C103的电压上升,当其超过触发电压时,成为通电状态,并将启动脉冲供给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使反相器INV开始振荡。
电阻器R103连接于第1开关元件Q101的基极与驱动变压器CT。电阻器R105连接于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与驱动变压器CT。
即,反相器INV是将直流转换为交流的机构,可使用具有各种电路方式的反相器。其中,优选成本较低且易于小型化的半桥形反相器。
第1开关元件Q101及第2开关元件Q102与整流平滑电路RS之间,可插入其他电路零件,例如电感器或电阻器等。而且在第1开关元件Q101与第2开关元件Q102之间也可插入电路零件。
电容器C106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及放电灯本体1的端子K3相连接。电容器C106是直流成分截止用耦合电容器(匹配电容器)。电容器C106是用以使直流成分不会从反相器INV流入负载电路LC的机构。电容器C107及电感器L3是串联谐振电路。
串联谐振电路是利用从反相器INV所输出的高频交流而运转,以使荧光灯本体1稳定点亮的电路。而且,此点灯电路2为了起动荧光灯本体1并使其稳定点亮,从而具备软启动电路SS。
软启动电路SS例如将电感器L3、形成串联谐振电路的谐振电容器C107、以及温度可变电阻元件PTC与荧光灯本体1并联连接而构成。温度可变电阻元件PTC是用以将荧光灯本体1的一对灯丝电极1b加热至所需温度的附加电路。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包括开关元件Q103与电容器C108。开关元件Q103使用MOSFET。开关元件Q103在断开状态时反相器INV振荡。而在开关元件Q103成为接通状态时,因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短路,从而反相器INV未振荡。
调光控制电路DCC包括开关断开检测电路SC、发光二极管电路LED、LED点灯电路LLC、以及闩锁电路LTC等。调光控制电路DCC根据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的时间(timing),来控制反相器INV及LED点灯电路LLC,以使荧光灯本体1或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中的任一个点亮。作为外部开关,除墙壁开关以外,还包括其他遥控开关等。
多个电压保持电路VH1、VH2是为了识别出由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调光指令信号,例如以电容器的放电时间常数不同的时间常数电路为主体的电路。开关断开检测电路SC包括开关元件Q105、齐纳二极管ZD6以及电阻器R115。开关元件Q105中使用有例如PNP型晶体管。
开关断开检测电路SC是在以通称为“OFF微光开关(OFF glimmerswitch)”等的氖管等发光元件为电阻成分时,防止与开关电路并联连接的开关作为输入侧负载而连接时墙壁开关误动作的电路。
带有电阻成分的墙壁开关断开时,电流通过墙壁开关的电阻成分而持续流动,所以电路电位不会为0。因此,电路电位小于等于齐纳二极管ZD6的箝位电压(clamp voltage)(例如16V等)时,断开开关元件Q5,且使开关元件Q105的发射极/集电极之间的通电遮断,以强制解除闩锁电路LTC的电压保持状态。另外,电容器C111作为开关断开检测电路SC的噪音滤波器而作用。
由电阻器R111、R112、R113所供给的电压分流到电阻器R114中,并供给到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以及闩锁电路LTC中。
电压保持电路VH包括电阻器R117、与此电阻器117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112和电容器C113、以及二极管D104。
电容器C112与电容器C113使用两个陶瓷芯片电容器,用以使体积小型化,但如可确保安装空间,一个也可以。所利用的电容器C112与电容器C113的常数相同。二极管D4的阳极与开关元件Q105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104的阴极与电容器C112及电容器C113的接点连接。另外,电容器C112与电容器C113也可以是电解电容器。
闩锁电路LTC包括PUT1;电容器C114;以及电阻器R116、R118、R119。PUT1与电阻器R118构成串联电路,且与电解电容器C115并联连接。
电阻器R116与二极管D4的阳极和PUT1的栅极相连接。电阻器R119与PUT1的阴极和开关元件Q103的栅极相连接。
放电电路DIC由电阻器R120与二极管D106的串联电路所构成。电阻器R120的另一端与电容器C103和触发二极管DB3的接点相连接。二极管D106的阴极与开关元件Q104的源极相连接。
放电电路DIC是如下所述的电路:亦即,利用调光控制电路DCC来控制LED点灯电路LLC及反相器INV,以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而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各LD1、LD2、LD3点亮时,通过开关元件Q4使整流平滑电路RS中负极通电,从而使电荷不会蓄积在电容器C103中。
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具备:串联连接的限流用电阻器R107、R108、R109;与上述多个电阻器R107、R108、R109串联连接的发光二极管LD1、LD2、LD3;以及二极管D102。电阻器R107、R108、R109为多个,用以设定常数且使发热分散,但是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更多个。将上述所使用的电阻称作限流用电阻50。
限流用电阻50的一端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连接,而其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02的阴极与发光二极管LD1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02的阳极与发光二极管LD3的阴极连接。
LED点灯电路LLC是控制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点亮或熄灭的电路,其包括兼具有LED点亮、熄灭功能与电容器C103的电荷放电功能的开关元件Q104、电阻器R113、以及电容器C109。
电阻器R113的一端连接在电阻器R118与PUT1之间。而且,电阻器R113的另一端与开关元件Q4的栅极连接。电容器C109与开关元件Q104的栅极和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相连接。
开关元件Q104的源极连接有二极管LD3的阴极。开关元件Q104的漏极与整流平滑电路RS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相连接。
换言之,开关元件Q104经由作为辅助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发光二极管LD1、LD2、LD3),而连接在作为反相器INV电源的整流平滑电路RS(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LED点灯电路LLC是如下所述的电路:亦即,在电阻器R118的两端产生电压,并利用对电容器C111、C112、C113充电后的放电而接通PUT1时,通过电阻器R113将电压施加到开关元件Q104的栅极,以接通开关元件Q104,并使开关元件Q104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LED点灯电路LLC使开关元件Q104接通/断开,以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及熄灭。
开关元件Q104接通时,电流通过电阻器R107、R108、R109从整流平滑电路RS流向发光二极管LD1、LD2、LD3,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此时,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103成为接通状态,所以反相器INV停止振荡,荧光灯本体1熄灭。
而且,开关元件Q104接通时,通过电阻器R120从开关元件Q104向整流平滑电路RS的负极通电,以使电荷不会蓄积在电容器C103中。
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为了在仅对荧光灯本体1调光时无法达到的亮度,即在荧光灯本体1点亮时亮度的50%或50%以下来点亮,而设定发光二极管LD1、LD2、LD3或其周边电路常数。此例中发光二极管电路LED构成在荧光灯本体1点亮时亮度的10%~20%左右,即在与贝贝球(baby)同等亮度下点亮的电路。
具体而言,在电感器L1的输出端(平滑电容器C2)供给有例如140V的电压作为全波整流的直流电压,由三个发光二极管LD1、LD2、LD3构成的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的发光颜色为琥珀色(amber),并使约10mA~20mA左右的电流流通。包含电路消耗电力的荧光灯本体1的消耗电力为13W左右,当其为灯泡颜色时,将电路设计成8101m的全光束。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利用由调光控制电路DCC所供给的接通信号,使电荷蓄积在电容器C108中并接通开关元件Q103,以降低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电压,从而可靠地停止反相器INV的振荡。
调光控制电路DCC是根据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电源供给时间或停止供给的时间,而控制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及LED点灯电路LLC,进而控制使荧光灯本体1及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中任一个的点亮、熄灭的控制电路(机构)。
所谓“根据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所产生的来自低频交流电源AS的电力供给或停止供给的时间”,包含墙壁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的组合(接通→断开→接通等)或断开时间的长度(长短等)。
接通操作及断开操作的组合,例如是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停止电源供给,或者进行断开操作的后续接通操作下的电源再供给等,根据上述操作的有无或操作次数而识别出调光指令信号的内容。
另外,当根据电源断开的时间长度时,例如在超过3秒的较长断开时间与3秒以内(1~2秒左右)的较短断开时间,识别出不同的内容。
调光控制电路DCC中,在电源投入以后,通过电阻器R110、R111、R112对电容器C110进行充电,并且通过开关元件Q105对电容器C111进行充电。而且,在电源投入以后,通过开关元件Q105以及二极管D104对电容器C112、C113进行充电。
充电时,电容器C111的电压(点T的电位)与电容器C112、C113的合成电压(点U的电位)产生电位差。即电容器C112、C113的合成电压(点U的电位)降低了二极管D104的正向电压量(约0.6V)。
PUT1在栅极电压低于阳极电压0.6V或0.6V以上时接通,其后保持接通状态,而与栅极电压值无关。
此电路中,PUT1的阳极电压是电容器C112、C113的合成电压(点U的电位),栅极电压是电容器C111的电压(点T的电位),所以充电时PUT1未接通(T>U)。
另一方面,当墙壁开关的断开操作引起电路电位降低,使开关元件Q105断开而停止向以后的电路(闩锁电路LTC等)供给电源时,电容器C111、C112、C113开始对所蓄积的电荷进行放电。电容器C111与电容器C112、C113相比,其电容较小,利用自身放电而迅速进行放电。
而且,电容器C112、C113通过电阻器R117而缓慢放电。此时,因相互时间差而产生T<U的状态。点T的电位低于点U的电位为0.6V时,PUT1接通。此例中,将电路常数设定成T<U的状态所产生的时间为1秒~3秒左右。
调光控制电路DCC在利用墙壁开关的接通操作供给交流电源后,利用墙壁开关的断开操作使交流电源的供给停止,经过固定时间(3秒)或固定时间(3秒)以上之后,继续地,电阻器R110、R111、R112未从二极管D104供给用以维持PUT1接通的保持电流时,PUT1成为断开状态,当再次供给交流电源时,驱动反相器INV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
而且,调光控制电路DCC在利用墙壁开关的断开/接通操作而使交流电源的停止供给时间为固定时间(3秒)或固定时间(3秒)以下(1、2秒左右),当再次供给交流电源时,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并且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
即,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是包括使放电灯本体1的点灯电路(反相器INV)、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的电路(限流用电阻元件R107、R108、R109)的一体化光源,其进行电路转换,以便在用户喜好的时间对墙壁开关进行接通/断开操作时,使放电灯本体1或发光二极管LD1、LD2、LD3中任一方点亮。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的电路零件之一,即限流用电阻元件R107、R108、R109是固定在放电灯本体1和配线基板2a之间,并将所安装的配线基板2a固定在隔板6上,使配线基板2a凸出。
其次,说明此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动作。
(荧光灯点亮动作)
用户进行接通墙壁开关的操作,以将交流电源供给到端口PortV1、V2时,将通过整流平滑电路RS而平滑化的直流电压施加到反相器INV的输入端之间。
于是,通过整流平滑电路RS而平滑化的直流电压也施加到启动电路ST中。由此,对电容器C103充电使触发二极管DB3产生折转(break over)时,将触发脉冲供给到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端子,且第2开关元件Q102接通。
并且,根据反相器INV启动而使驱动变压器CT感应所产生的自激振荡,开关元件Q101、Q102交替进行接通/断开动作,而感应出2次电压。此2次电压由电感器L3和谐振电容器C107的串联谐振而得以提高,并施加到荧光灯本体1中。而且,利用软启动电路SS对灯丝电极1b进行适当预热以后,荧光灯本体1起动,用户在此状态下对墙壁开关不作任何操作的情况下,荧光灯本体1点亮。
(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的点亮动作)
向点灯电路2供给电源时,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照常点亮,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维持熄灭状态。
另一方面,电源供给后,通过用户在1秒~2秒之间快速进行墙壁开关SW的断开操作→接通操作,利用上述调光控制电路DCC的动作,而使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的点亮停止,并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故可调光至暗光状态。
以下,说明此时的电路动作。
用户通过开始接通墙壁开关SW的操作而从低频交流电源AS中供给电源时,如上所述,在反相器INV启动的同时,也将平滑化直流电压施加到调光控制电路DCC中。
此结果是,可对构成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的电容器C111以及2电压保持电路VH2的电容器C112、C113进行同时充电。
然而,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的保持电压高于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的保持电压的量,仅为二极管D1的电压下降量0.6V。
因此,闩锁电路LTC经由电阻器R116而施加到其PUT1的控制端子的电压,其高于阳极电位0.6V,且PUT1维持断开状态。
此结果是,接通信号未通过电阻器R119而供给,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内的开关元件Q103维持断开状态,反相器INV振荡,且为了使荧光灯本体1点亮而起动。
起动后,用户进行断开墙壁开关的操作,以停止供给来自交流电源的电源时,第1及第2电压保持电路VH1、VH2共同开始放电。此时,第1电压保持电路VH1快速地放电。与此相对,第2电压保持电路VH2因电阻器R17的电阻值较大,所以缓慢地放电。
因此,闩锁电路LTC中PUT1的控制端子(栅极)的电位低于PUT1的阳极电位。相互电位差超过0.6V时,PUT1接通。
另外,为了可靠地接通PUT1,也可使用正向电压下降较大的齐纳二极管。
通过电路常数的设定,将放电时电容器C11的电压(点T的电位)低于电容器C112、C113的合成电压(点U的电位)或低于此合成电压以上的时间设为1秒~3秒左右,优选1.5秒~2.5秒左右。
另外,仍然不进行接通墙壁开关的操作,而是继续电容器C112、C113的放电,则电容器C112、C113的合成电压(点U的电位)为0V(T=U),而且平滑电容器C2的电荷放电速度快于电容器C112、C113,所以也无法经由电阻器R110、R111、R112、二极管D104而供给PUT1的保持电流,故PUT1断开。
其后,进行墙壁开关的接通操作,则PUT1断开,所以开关元件Q103、Q104也成为断开状态,因而启动电路ST会动作而反相器INV振荡,且荧光灯本体1点亮。
另一方面,在墙壁开关SW断开操作之后的3秒以内,再次进行墙壁开关的接通操作来供给交流电源时,在保持接通状态下的PUT1中,经由电阻器110、R111、R112而对电容器C111、C112进行充电,一旦接通后,PUT1中从平滑电容器C2经由电阻器R110、R111、R112和二极管D104而供给有保持电流,从而接通状态未解除。
通过维持PUT1的接通,在电阻器R118的两端产生电压。此电压成为用以使开关元件Q103接通的接通信号。
由此,向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103的栅极供给接通信号,以接通开关元件Q103。闩锁电路LTC在PUT1的接通状态下闩锁,所以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开关元件Q103也维持接通状态。
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通过开关元件Q103的接通,而将开关元件Q103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电压降为LOW。由此,反相器INV无法维持振荡,从而振荡停止,处于起动中的荧光灯本体1熄灭。
进一步详细说明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的电路动作,闩锁电路LTC的PUT1接通时,电阻器R118中产生电压下降,且经由电阻器R119对电容器C108进行充电,所以开关元件Q103在其栅极电位相对于源极电位高出正的阈值电压的阶段接通。
于是,开关元件Q103的源极/漏极之间导通,第2开关元件Q102的基极电压降为LOW,反相器INV不产生振荡。
另一方面,因PUT1的接通而在电阻器R118的两端产生电压时,其电压通过电阻器R113而供给到开关元件Q104的栅极,使开关元件Q104接通,从而源极/漏极之间导通。
于是,电流从全波整流电路(平滑电容器C2的一端)通过电阻器R107、R108、R109而流向发光二极管电路LED,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
而且,开关元件Q104接通时,对通过电阻器R120、二极管D106以及开关元件Q104的路径通电,以使电荷不会蓄积在启动电路ST的启动用电容器C103中。
由此,触发二极管DB3的触发动作消失,用以启动开关元件Q2的基极的触发消失,因而可确实防止反相器INV执行未预期的动作引起荧光灯微放电,或使荧光灯本体1的灯丝电极1b劣化等问题的产生。
根据上述此第5实施形态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在使用有双极式晶体管的反相器INV的结构方面,通过在点灯电路50中设有放电电路DIC,来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且使发光二极管LD1、LD2、LD3点亮时,经由开关元件Q4向整流平滑电路RS的负极通电,以使电荷不会蓄积在反相器启动用的电容器C103中,从而不会产生因触发二极管DB3所导致的不必要的触发脉冲。此结果可使包括反相器INV和LED点灯电路LLC的电路稳定动作,且可使电路动作可靠。
(第6实施形态)
其次,参照图8至图11,说明具备第6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6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此第6实施形态是使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与取代墙壁开关SW而安装在房屋墙壁上的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对应例。具体而言,此第6实施形态中,改变了对第1实施形态(图3)所示的点灯电路2的电压比较电路VC供给电源的方法。另外,除电源的供给方法以外的电路构成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故省略其说明。
即,如图8所示,点灯电路60的保险丝FU1和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输入端之间,连接有电压比较电路VC的电阻器R4的一端。
而且,在引入房屋内的商业电源即低频电源AS上,通过相位控制调光器DM连接有灯泡用插座(未图示)。相位控制调光器DM设置在房间的墙壁等处,与墙壁开关SW交换设置。
将装有此点灯电路60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灯头4安装在上述插座上,由此将相位控制调光器DM和点灯电路60的输入端INb相连接。
插座上,根据外部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调光强度(volume)旋钮的操作,从相位控制调光器DM供给断开期间可变且相位受到控制的交流电源(以下称作“相位控制电压”)。相位控制调光器DM中,在比调光强度旋钮的最小位置(MIN)更小的强度位置上有off接点,此off接点的位置上,停止供给相位控制电压。
如图9所示,相位控制调光器DM包括:端子p1、p2;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操作电路OC;以及电容器C21。端子p1与电源AS侧连接。端子p2与灯泡用插座连接。
而且,在端子p1、p2之间,作为一个相位控制元件的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与电容器C21并联连接。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是闸流体(thyristor)等无接点开关元件。电容器C21用以吸收伴随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的开关而产生的噪音。
操作电路OC是将预期相位的导通信号供给到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的控制端子的电路,其具备移相电路PSC及二端交流开关元件DIAC。即操作电路OC是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的接通相位的电路。二端交流开关元件是触发元件。
移相电路PSC包括可变电阻器R21及电容器C22的串联电路。可变电阻器R21是由使用者所操作的转动式或滑动式强度旋钮,电阻值因转动操作或滑动操作而可变。
移相电路PSC与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并联连接。二端交流开关元件DIAC连接在移相电路PSC的移相输出端子24和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TRIAC的触发端子25之间。
保险丝FU1是一体形成在例如点灯电路60的配线基板2a上的图案保险丝等,当从低频交流电源AS经由相位控制调光器DM而流入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60的输入电流成为过电流时,保险丝熔断从而保护电路不会烧毁。
另外,相位控制调光器DM不仅可安装在房屋(房间)的墙壁,也可内置于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中。
在经由此相位控制调光器DM而将灯泡形荧光灯装置与低频交流电源AS相连接时,即使将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强度调节为最大,也可如图10所示,在来自灯头4的输入电压时,产生停止期间,即断开期间T1。所谓停止期间,是指利用相位控制将电源电压控制在0V的期间。
例如在某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输出端连接有测试用负载(250Q),并且在输入端施加有商用交流电压100V(50Hz)时,在强度最大位置(MAX)处,检测出约1.3msec的断开期间T1。
而且,在将强度转至最小位置(MIN)时,即在调光下限,形成如图11所示的波形,并检测出约7.3msec的断开期间T2。
上述断开期间T1、T2与第1实施形态(图3)所示的墙壁开关SW的接通断开操作的时间(2~3秒)相比非常短,第1实施形态(图3)的原封不动的电路结构中,即使来自平滑电容器C2的平滑电压输入到电压比较电路VC,也会由于电压被平滑,而无法检测出msec级的断开期间,使用者即使对相位控制调光器DM进行调光操作,也无法进行光源转换,即,不能使发光二极管电路LED点亮。
因此,此第6实施形态中,如第1实施形态(图3)的点灯电路2,并非将来自平滑电容器C2的平滑电压供给到电压比较电路VC中,而是在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前段,将通过保险丝FU1的相位控制电压原封不动地输入到电压比较电路VC中。
此时,将电压比较电路VC的电阻器R5及电容器C9、电容器C10及电阻器R10两者的时间常数的加以组合,来决定断开期间T1、T2的检测速度,所以在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强度最大位置(MAX)处,荧光灯本体1点亮,强度从此位置减小时,必须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
因此,对于1.3msec的断开期间T1,未检测出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而在长于上述的较长期间,例如大于等于1.5msec的断开期间进行检测时,较理想的是,设定电压比较电路VC的上述时间常数,以使上述调光控制电路DCC控制荧光灯本体1熄灭,且发光二极管D53点亮。
即,电压比较电路VC及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从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前段获得从相位控制调光器DM所输入的相位控制电压,由此作为断开期间检测电路,以检测出相位控制电压的msec级的断开期间而发挥功能。
商业电源的频率例如为50Hz时,在其周期的一半期间(半周期)内,在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输出波形(相位控制电压)中产生一次断开期间,所以调整电压比较电路VC及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的时间常数,使其可检测出1.5msec~10msec范围左右的断开期间。
包括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及LED点灯电路LLC等的调光控制电路DCC,作为以下控制电路而发挥功能,即,在检测出特定期间(此例中为1.5msec)或特定期间以上的断开期间时,来自于AC电源断开检测电路ACPODC的接通信号向反相器振荡停止电路IOSC与LED点灯电路LLC输出,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且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
调光控制电路DCC根据从相位控制调光器DM所输入的相位控制电压的相位变化,对发光二极管D53进行调光控制。
另外,将相位控制调光器DM与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加以组合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未预期地断开,使灯泡形荧光灯装置的点灯电路60的输入电流增加,引起反相器INV的寿命缩短,或者引起误动作,而产生亮度闪烁。
然而,此实施形态中,除强度最大位置(MAX)以外,荧光灯本体1熄灭,发光二极管D53点亮并进行照明调光,所以难以产生荧光灯本体1的短命化或闪烁等问题。
此处,参照图12,说明此第6实施形态的点灯电路中的点亮特性。
图12所示的特性图,是使用具有亮度为荧光灯本体1的50%或50%以下的发光二极管D53之例。
特性图中,横轴表示时间,左纵轴表示点灯输出(%),右纵轴表示相位调光器DM的每半个周期的断开期间(msec)。特性图的实线对应于左纵轴,虚线对应于右纵轴。
此时,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强度位置为“off”位置时,与墙壁开关SW的断开状态相同,因而不对点灯电路60供给相位控制电压,荧光灯本体1及发光二极管D53不会共同点亮,点灯输出为0%,AC电源(50Hz)的整个半周期期间即10msec,为断开期间。
并且,在使用者调节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强度,从“off”位置调节到最小位置(MIN)时,供给相位控制电压。此时相位控制电压的断开期间为7.3msec,所以通过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来输出接通信号以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且使荧光灯本体1熄灭。对应于此时,相位控制量的相位控制电压的实效值减小(参照图11),发光二极管D53在点Ta的点亮状态下较暗地点亮。
使用者进行将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光量从此位置缓缓调节向MAX方向的操作,相位控制电压有效值增大,发光二极管D53的点亮状态缓慢变亮。
并且,相位控制电压的断开期间直至成为1.5msec左右(点Tb)为止,发光二极管D53向变亮的方向进行调光。
进而,断开期间小于1.5msec,例如为1.3msec左右时(参照图10),停止来自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的接通信号的输出,发光二极管D53熄灭,反相器INV开始驱动,且荧光灯本体1点亮成为100%的全灯状态。
与此相反,使用者将MAX位置的光量向MIN方向缓慢操作时,通过微量的操作而使断开期间超过1.5msec,所以从AC电源断开时间检测电路ACPODC输出接通信号,反相器INV停止驱动,并且发光二极管D53点亮,以后直至“off”位置,为发光二极管D53的调光点亮状态。
根据上述此第6实施形态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在设置有相位控制调光器DM的房屋(房间)中使用灯泡形荧光灯装置时,从桥形全波整流电路FBR1的前段获得由相位控制调光器DM所输入的相位控制电压,以检测出相位控制电压的msec级的断开期间,由此可确实地转换荧光灯本体1和发光二极管D53的点亮。
而且,除全灯时以外使发光二极管D53点亮,可利用相位控制调光器DM进行调光,从而可在无误动作或照明闪烁情况下进行调光。
即,通过输入电压的相位控制,可从主光源向辅助光源转换,从而可实现从全灯向辅助光源的亮度程度进行变化的调光。
另外,通常,与荧光灯本体1相比,发光二极管D53的亮度较暗,因此在图12的特性中,荧光灯本体1与发光二极管D53的光源转换时的点亮状态下产生亮度差异(段差)。通过使用上述亮度差异较大的两个光源,可进一步降低调光的下限。
与此相对,利用高亮度发光二极管D53使与荧光灯本体1的亮度差异消失,从而在光源转换时也可平稳地调光。
通过设定上述所使用的两个光源(主光源及辅助光源)的亮度差异,或调和相互的亮度,而可进行符合照明空间或使用者愿望的调光。

Claims (9)

1.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并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交流电源;
荧光灯及辅助光源,该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以及
控制电路,在通过上述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而供给交流电源时,或者在此后,利用上述开关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时间经过固定时间或固定时间以上之后,再次供给交流电源时,驱动反相器以使上述荧光灯点亮,另一方面,利用上述开关的断开/接通操作来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时间为上述固定时间或上述固定时间以下,而再次供给上述交流电源时,使上述荧光灯熄灭,且使上述反相器停止振荡,并且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
2.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并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交流电源;
整流电路,将上述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压;
平滑电路,使上述整流电路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平滑;
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
反相器,对上述平滑电路的输出进行转换并驱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
辅助光源,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与上述平滑电路并联连接;以及
控制电路,检测出利用上述外部开关的接通/断开操作而供给或停止供给交流电源的状态,并根据检测出的电源供给状况实行控制,使上述荧光灯及辅助光源中的任一个点亮而另一个熄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电流断路器,配置在上述整流电路与上述平滑电路之间,或者上述平滑电路与上述反相器之间;且
电路构成为,使流向上述辅助光源的直流电源从上述过电流断路器的前段而获取。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包括:
使上述辅助光源在上述荧光灯亮度的50%或50%以下时而点亮的电路。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辅助光源配置在上述装置本体的大致中心部分,而另一方面,将上述荧光灯配置成包围上述辅助光源。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辅助光源的底部抬高配置成离开上述荧光灯的电极而偏向上述荧光灯的顶部侧。
7.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荧光灯,作为主光源;
辅助光源,相对于上述荧光灯,发挥辅助性光源的功能;
反相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
开关元件,经由上述辅助光源而连接在上述反相器电源即直流电源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辅助光源点灯电路,使上述开关元件接通/断开,以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
调光控制电路,控制上述反相器及上述辅助光源点灯电路,以便按照外部开关接通/断开的操作时间来使上述荧光灯或辅助光源中的任一个点亮;
电容器及启动电路,上述电容器利用外部开关的接通操作所产生的来自上述直流电源的输入而开始充电,上述启动电路根据此电容器的电压值,向上述反相器施加触发电压;以及
放电电路,通过上述调光控制电路的控制,在上述辅助光源点亮时,经由上述开关元件而使上述电容器两端之间通电,以免电荷蓄积在上述电容器中。
8.一种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装置本体,安装在插座上,根据外部的相位控制调光器的操作而被供给或被停止供给断开期间可变的相位控制电压;
整流电路,将上述相位控制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
平滑电路,使上述整流电路所输出的直流电压平滑;
荧光灯,作为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的主光源;
反相器,对上述平滑电路的输出进行转换并驱动,使上述荧光灯点亮;
辅助光源,配设在上述装置本体上,与上述平滑电路并联连接;
断开期间检测电路,从上述整流电路的前段获取自上述相位控制调光器所输入的上述相位控制电压,以此检测出上述相位控制电压的断开期间;以及
控制电路,在由上述断开期间检测电路检测出具有特定期间或特定期间以上的断开期间时,使上述荧光灯熄灭,且使上述辅助光源点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灯泡形荧光灯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电路是根据从上述相位控制调光器输入的上述相位控制电压的相位变化,对上述辅助光源进行调光控制。
CN2006101122393A 2005-08-31 2006-08-29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57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252740 2005-08-31
JP2005-252740 2005-08-31
JP2005252740 2005-08-31
JP2006-018005 2006-01-26
JP2006018005 2006-01-26
JP2006018005 2006-0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715A true CN1925715A (zh) 2007-03-07
CN1925715B CN1925715B (zh) 2011-05-18

Family

ID=3781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11223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5715B (zh) 2005-08-31 2006-08-29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2571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65363A (zh) * 2010-06-29 2010-10-20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灯
CN101911834A (zh) * 2008-01-10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点灯电路和具备它的放电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1622908B (zh) * 2007-03-22 2011-06-08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组合驱动气体放电灯和半导体光源的驱动装置和方法
WO2013189281A1 (zh) * 2012-06-21 2013-12-27 许秀玉 灯具的导光件固定结构
CN104848068A (zh) * 2015-06-03 2015-08-19 陈功 一种轧盖机作业照明灯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22908B (zh) * 2007-03-22 2011-06-08 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组合驱动气体放电灯和半导体光源的驱动装置和方法
US8502458B2 (en) 2007-03-22 2013-08-06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Opera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combined operation of gas discharge lamps and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CN101911834A (zh) * 2008-01-10 2010-12-0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点灯电路和具备它的放电灯以及照明装置
CN101865363A (zh) * 2010-06-29 2010-10-20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灯
CN101865363B (zh) * 2010-06-29 2014-10-15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巡检灯
WO2013189281A1 (zh) * 2012-06-21 2013-12-27 许秀玉 灯具的导光件固定结构
CN104848068A (zh) * 2015-06-03 2015-08-19 陈功 一种轧盖机作业照明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5715B (zh) 201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493175A (zh) 高压放电灯起动器装置和车辆前灯装置
CN1198485C (zh) 荧光灯点亮装置以及荧光灯点亮用信号发生装置
CN1201639C (zh) 全集成镇流器集成电路
CN1076539C (zh) 电源装置和放电灯点灯装置
CN1399789A (zh) 高亮度的高输出灯
CN1892971A (zh) 冷阴极荧光灯、液晶显示设备及其相关设备和控制方法
CN1134885C (zh) 高频换流器及应用该高频换流器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750078A (zh) 等离子显示面板驱动器及等离子显示器
CN1925715A (zh) 灯泡形荧光灯装置
CN1319878A (zh) 放电灯的点灯装置及设备
CN1765001A (zh) 荧光灯、球形荧光灯和照明装置
CN1801592A (zh) 开关电源电路
CN1898999A (zh) 冷阴极管点亮装置
CN101061762A (zh) 内置电容器的多层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冷阴极管点灯装置
CN1794893A (zh) 放电灯点灯装置以及照明系统
CN1229568A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01080804A (zh) 用于具有外置电极的发光器件的玻璃
CN1433046A (zh) 放电灯管
CN100336155C (zh) 玻璃组合物和灯具
CN1409169A (zh) 光源装置
CN1192688C (zh) 高压放电灯点灯装置和照明装置
CN1422106A (zh) 光源装置
CN1947470A (zh) 放电灯点亮装置与照明器具以及照明系统
CN1650395A (zh) 金属卤化物灯、金属卤化物灯照明设备及汽车前灯装置
CN1615534A (zh) 紧凑的自镇流的荧光灯和电弧管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