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2932A - 照明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照明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2932A
CN1922932A CNA2004800419467A CN200480041946A CN1922932A CN 1922932 A CN1922932 A CN 1922932A CN A2004800419467 A CNA2004800419467 A CN A2004800419467A CN 200480041946 A CN200480041946 A CN 200480041946A CN 1922932 A CN1922932 A CN 19229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ing device
information
illumination
brightness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419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22932B (zh
Inventor
三木光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shi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shi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shi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shisha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2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2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229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2932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7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 H05B47/19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 H05B47/19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by remote control vi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he transmission using visible or infrared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 Discharge-Lamp Control Circuits And Pulse- Fe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手持装置以及多个照明装置。并且,使在手持装置和照明装置之间通信的传送介质中具有指向特性,并根据必要适用ID信息,对照明装置进行选择、指定。所指定的照明装置进行点灯、亮度设定。并判断所述位置的照度和目标照度之间的关系满足还是不满足规定的条件,并基于判断结果,顺次进行使多个照明装置各自的亮度增加或减少的步骤,从而使期望位置的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在所涉及的照明控制系统中,特别是,在设置多数个照明装置的环境中,能够实现仅仅对所有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例如必要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并能够缩短控制时间,同时能够减少无为的照明。

Description

照明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其能够用于照明控制等,并能够实现照明装置的选择,以及亮度和照度等的灵活控制和管理。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照明系统中,在例如场馆等中具备多个光源的情况下,为了适当地设定场馆内的多个地方的照度,而选择各个光源,并对每个光源调节亮度。在这种方法中,为了将规定位置的照度置设置为期望的值,而需要通过尝试地反复对每个光源进行调节。另外,在灯的照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定期地,或在每次演出时,调整各光源的亮度。在发光体因劣化而更换的情况下,同样需要调节。另外,在会议室等中,若来自窗户的外部光线变化,手持的最佳照度也会变化。
另一方面,作为智能光学系统,已经周知以如下方式工作的系统:其通过对各光源的状态进行检测,能够进行故障检测,并能够对各自的照度进行远距离控制(例如,参照“三木广范、香西隆史‘照明システムの知的化設計’同志社大学理工学研究报告.1998年7月.第39卷.第2号.p.24-34”)。
发明内容
在上述的以往技术的系统中,各将客座和舞台上的期望部位,分别设定为各自期望的照度,并与以往的系统同样地,需要反复试验和调节。
另一方面,为了将一个光源的一点照度调节为规定的目标值,也可以使用周知的自动控制,但是如下课题并不容易解决,即利用多个光源,以将室内整体的照度分布设为期望的状态时那样的方式,调节多个控制对象,设定为满足多个目标值的状态,并维持。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场馆内、一般室内、室外等的情况下,通过多个照明装置将规定位置的照度设定为期望的照度的照明控制系统。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采用以下装置。
(1)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以及多个照明装置,所述手持装置,其中,具备:通过传送介质而发送用于对所述照明装置的亮度进行控制的信息的第一发送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发送所述信息,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传送介质,并通过传送介质提取所述信息;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所提取的所述信息的内容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基于:对所述手持装置中的识别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的选择、所述第一发送部的所述传送介质发射的指向特性、或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的所述传送介质接收的指向特性中的任一项,确定所被选择的照明装置,
在所述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所提取的所述信息的内容,而对所述亮度进行控制。
(2)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将表示照明装置已被选择的选择信息,作为光信号发送;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选择信息,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指示所述照明装置的操作的操作部,以及发送所述操作部的指示内容的第一发送部,并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指示内容,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对选择信息进行发送,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选择信息;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的接收内容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所述多个照明装置,判断有无接收所述选择信息,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有无,而控制所述光源的亮度。
(3)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将与所被设定的亮度相关的信息即亮度设定信息,作为光信号而发送;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亮度设定信息,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设定部,其设定亮度;第一发送部,其将由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亮度设定信息作为光信号而发送,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的亮度设定信息;控制部,其能够基于所接收的亮度设定信息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接收所述亮度设定信息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接收的亮度设定信息,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
(4)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以及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作为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以及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接收所述比较结果,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5)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作为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以及第二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对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所发送的ID信息中能够接收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所述照明装置,具备: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发送自身的ID信息,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和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和所接收的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二发送部、以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6)、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作为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以及第二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对能够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所接收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所接收的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以及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所述照明装置,通过所述控制部将自身的ID信息叠加于所述亮度而发送到所述手持装置,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发送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的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7)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作为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将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作为光信号而发送;以及ID提取部,其从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信息中提取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对所述ID提取部所提取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以及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所述照明装置,通过所述控制部将自身的ID信息叠加于所述亮度而发送到所述手持装置,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取得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其中能够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8)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中,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作为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对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而指定所述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使在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中,具备指向特性,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在能够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9)根据(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接收部,具有发送接收功能,并能够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间进行发送接收。
(10)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一发送部之间,通过光信号进行通信。
(11)根据(5)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在所述第二接收部和所述第二发送部之间,通过光信号进行通信。
(12)根据(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手持装置,在所接收的ID信息内,选择至少一个或全部,而发送到所述照明装置,由此选择照明装置。
(13)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所述各照明装置,在没有进行所述指向特性的选择,或没有进行所述选择信息、所述亮度设定信息、所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自身的ID信息的接收的选择的情况下,不对点亮所述光源,或者以规定时间后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亮度。
(14)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亮度减少,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亮度增加,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5)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各照明装置将所述第一规定值和第二规定值的至少一方的值选定为随机的值,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6)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控制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控制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中的一方,比所述一部分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更多数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中的另一方,进行所述减少控制和增光控制的照明装置顺次变化,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7)根据(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手持装置,还具备:照明装置指定部,其从所接收的ID信息中选择,通过所述ID信息的发送而对进行所述减少控制或所述增光控制的照明装置进行指定的ID信息,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所述照明装置指定部,对于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的情况,选择进行亮度减少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并将比较结果和ID信息发送到照明装置,对于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的情况,选择进行亮度增加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并将比较结果和ID信息发送到照明装置,在接收了比较结果和自身的ID信息的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结果而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以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中的一方,而比所述一部分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更多数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中的另一方的方式,选择ID信息,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8)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而进行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够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而进行:变光控制,其中从当前的亮度值按照规定变光量而变更亮度值;恢复控制,其中将亮度值向着与所述变光控制相反的方向恢复,基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控制部所控制的亮度值,而生成所述取得照度,并进行以下控制:第一控制,其在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为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包括在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第二控制,其在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任何一个,或选择至少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中的一个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选择至少包括在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第三控制,其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选择至少一个照明装置,所述被选择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直至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第四控制,在所述判断结果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任何一个,或包含在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内的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选择至少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直至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上述四种控制中,通过进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中控制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所述目标照度,或者,通过在所述第三控制和第四控制内至少重复所述第四控制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9)根据(18)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在所述第一控制中,选择上次进行过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在所述第二控制中,至少包括有所述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或者在所述第三控制中,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选择一个照明装置,在所述第四控制中,从所述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中选择一个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或者包含有所述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
(20)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而进行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各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变光控制,其从当前的亮度值按照规定变光量而变更以往的亮度值;恢复控制,其将亮度值向着与所述变光控制相反的方向恢复,基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所控制的亮度值,而生成所述取得照度,所述各照明装置,分别进行所述变光控制,所述变光控制后,所述判断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所述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在每个所述照明装置中,应用以下各处理中的至少任何一个,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即基于规定的变光量而设计随机地变化的量;使所述恢复控制中的恢复变光量作为随机地变化的量;使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的时刻(timing)随机地变化;使所述变光控制的频度随机地变化。
(21)根据(4)~(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在所述手持装置中的比较结果是2值的情况下,仅将其中一种的状态的情况作为比较结果而传送到所述判断部,以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在所述照明控制系统中,在所述手持装置是一个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取得照度与所述目标照度存在一定关系的比较结果的情况下,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对于所述取得照度与所述目标照度不存在一定关系的比较结果的情况,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在所述手持装置是多个,比较部是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各取得照度与对应的所述各目标照度均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下,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对于即使一个一定关系也不存在的比较结果的情况,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所谓存在所述一定的关系,在所述规定变光量是减少量的情况下,是指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大的关系,在所述规定变光量是增加量的情况下,是指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小的关系。
(23)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首先将照明装置的亮度值设定为各自所能够取得的最高值或最低值,或者,在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各自的亮度值向所述恢复控制的变更方向变更,以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
(24)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进行所述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是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的全部。
(25)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恢复控制的恢复变光量,是恢复到所述变光控制前的状态的恢复变光量,或者,是与所述变光控制的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意的恢复变光量。
(26)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是基于所述取得照度和所述目标照度的差的变光量。
(27)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在每个照明装置中设定。
(28)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按照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的收敛,而使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减少,或者与收敛前的时间相应地使之减少。
(29)根据(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相应于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的收敛,将照明装置的选择数接近于1,所述照明装置的选择数是从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中选择应该进行变光控制的数目。
(30)根据(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比较结果而生成评价值,并将基于评价值的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能够基于由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判断结果,而变更亮度值;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多个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随机地变更当前亮度值,并基于从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下去,从而实现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1)根据(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后的多个照明装置,各自随机地变更当前亮度值,并基于从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下去,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2)根据(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具备多个手持装置,所述判断部将从所述多个手持装置的比较部得到的所述比较结果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下去,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3)根据(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所述比较部,取得作为所述取得照度和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的差的差信息,并将该差信息作为所述比较结果而发送,所述判断部,将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而以与所述差信息较小的评价相对应的亮度值的出现频度变大的方式,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下去,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4)根据(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比较部,发送表示所述取得照度和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中哪一个较大的大小信息,所述判断部,将所接收的所述大小信息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并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以所述大小信息的大信息和小信息平衡的方式,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下去,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5)根据(18)~(3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所述变光控制、所述恢复控制中的亮度值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变化。
(36)根据(4)~(3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将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值、所述取得照度、所述目标照度中的至少一个,在显示器上显示。
(37)根据(4)~(3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将所述收敛的最终阶段的所述各照明装置的亮度值存储,并能够通过受理指示,而将所述各照明装置的亮度值再现。
(38)一种光源,其构成(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39)一种照明装置,其构成(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40)一种手持装置,其构成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按照上述的照明控制系统,期望的照明装置的选择和亮度的设定较为容易,能够将期望位置的照度控制为期望的值。在设置多个照明
装置的环境中,能够实现仅仅对所有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例如必要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并能够缩短控制时间,同时能够减少无为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场馆和会议室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7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8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9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明控制顺序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所使用的评价值的表格的一例的图。
图中:20、30、40、50、60、70、80-照明装置,200-光源,201-接收部,202、702-控制部,203、303、403、503、603-判断部,505-发送部,601-收发部,21、31、41、51、61、71、81、91-手持装置,211、511-发送部,212-操作部,312-设定部,411-存储部,412-比较部,413-取得部,515、715-接收部,611-发送部。
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当附有相同的标号的结构要素进行同样的动作时,有时省略其再次说明。
图1是适用本发明的场馆和会议室的示意图。在顶棚1中设有多个照明装置。照明装置配置于图1的顶棚的网格(mesh)的交点S。对于图1的情况,配置纵11列、横18列的198个照明装置。在地板面2的位置P1和P2设置后述的手持装置。手持装置可以移动。手持装置也可以离开地板置于会议桌上等。也可以从手持装置面向顶棚发射传送介质,作为一例是红外光等肉眼不易看见的光。所涉及的光包含作为与照明装置的选择相关的信息的选择信息。来自位置P1的发射光,到达顶棚面的区域R1。位于对选择信息受光的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也点灯。对选择信息不受光的照明装置熄灯。在选择信息上叠加与亮度相关的信息而发送,或者作为选择信息发送亮度设定信息,从而能够控制照明装置的亮度。另外,在选择信息上叠加与照度相关的信息而发送,或者作为选择信息发送与照度相关的信息,从而能够控制照明装置的亮度,进而能够控制P1和P2的照度。
也可以设计为如下方式,即从照明装置一方向位于其正下附近的规定范围的手持装置发送选择信息,仅限于手持装置能够接受到其选择信息的照明装置点灯。
这里,所谓发送选择信息,虽然存在以代码的形式在传送介质上传送表示选择的信息的情况,但是也存在设计为传送介质自身到达目标照明装置或手持装置的情况。也就是说,选择信息可以是以代码的形式,也可以是以传送介质的形式。作为前者的情况的所述信息,后述的ID信息可以作为一例而被列出。对于后者的情况,可以通过设计指向特性而进行选择。
为了在传送介质上具有指向特性,具有在发送时限制传送介质的发送方向的方法,以及在接收时限制传送介质的接收方向的方法。
以下,对更具体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2是以借助于手持装置有选择地对照明装置进行点灯的方式设计的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在顶棚中设有多个照明装置20。手持装置21被设置于地板附近。手持装置21具备操作部212和发送部211。若通过操作部212而进行点灯指示操作,则操作部212输出与指示内容相对应的点灯信息,并供给到发送部211。发送部211,根据供给的点灯信息,存在点灯指示的情况,以红外光的形式面向顶棚发射选择信息。选择信息,是表示受取该信息的照明装置被选择的信息。也就是说,是能够表示照明装置被选择这一情况的信息。红外光被设计为具有规定的指向特性。例如,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将手持装置21的正上方向作为中心轴,并对圆锥状的方向,发射一定强度以上的强红外光,对其以外的方向不发射或发射弱红外光。所谓发射选择信息,表示具有上述指向特性地发射红外光。另外,也可以在红外光上叠加表示选择的代码例如表示点灯的代码而发出。
多个各照明装置20,分别具备:光源200、接收部201、控制部202、以及判断部203。接收部201,具有检测红外线的元件,并能够提取选择信息。所提取的选择信息被供给到判断部203。判断部203,若接收选择信息,则向控制部202指示点灯,控制部202向光源200供给电力而使之发光。这里所谓提取选择信息,表示因使接收部201位于指向特性的范围内而使一定以上功率的红外线到达接收部201,并被检测出。或者,也可以在红外线上叠加表示选择的代码,在接收部201中检测出代码的情况下提取选择信息。判断部203所进行的判断,是接收部201是否检测到红外光或是否检测到上述代码的判定。因此,若接收部201能够进行判断部203所进行的上述判断,则也可以省却判断部203。
未接收选择信息的照明装置,依然处于熄灯状态。即使在暂时点灯的照明装置中,若不再接收到选择信息,则判断部203因探测到在一定时间td以上未能接收到选择信息这一事实,而向控制部202指示熄灯。控制部202,停止向光源200供给电力。
在发送部211中,由于红外光具有指向特性,因此选择信息不被传送向所有照明装置。在图1中,在手持装置21位于位置P1的情况下,选择信息仅到达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点灯。因此,位于区域R1下方的地板面被照亮。若使手持装置21移动,则区域R1在顶棚中面上移动。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在时间td后熄灯,新进入的区域R1的领域的照明装置点灯。因此,被照明的地板面的位置也移动。即使所有的顶棚灯熄灯,通过使手持装置21向着上方地从场馆入口步行到规定位置,能够一边在途中照亮脚下的位置,一边摸索到期望的位置,并能够进行该位置的照明。
若在图1的位置P2设置第二手持装置21,则能够对区域R2的照明装置进行点灯。对于区域R1和R2重叠的情况,位于两区域内的照明装置点灯。
也可以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不完全熄灯,而较弱地点灯。如此,从入口到位置P1的路径,被照亮为能够看到脚下的位置。
操作部212输出选择信息的动作,也可以通过对设于手持装置的点灯指示的开关进行操作而进行,也可以根据将手持装置21的电源开关置于ON的动作而进行。将发送部211连续地发射红外光的动作作为发送选择信息的动作,是较为简单的。虽然已经说明了,但是也可以以规定的代码表示选择信息,发送部211利用代码而对红外光进行调制。此时,接收部201,对所接收的红外光信号进行解调,并取出选择信息的代码。若取出的代码与预先确定的代码一致,则判断部203判断为接收到选择信息,并对控制部202指示点灯。能够防止照明装置因来自手持装置21以外的光源的外部杂光而误点灯。优选为,接收部201的红外线传感器,仅对规定的波长范围具有灵敏度。
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发送部211的红外光中具有有指向特性,但是也可以在受光部201的接收特性即受光特性中具有指向性。
也可以受光部201在接收一定功率以上的红外光的情况下有选择地进行选择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在功率探测方面具有滞后(hysteresis)特性。能够防止照明装置的不稳定点灯。另外,也可以在接收一定功率以上的红外光的情况下,判断为接收到了选择信息。
也可以,在接收部211中,以规定的频率对红外光进行振幅调制而发送,在接收部201或判断部203中对振幅调制进行解调,在检测所述规定的频率的情况下,判断为接收到了选择信息。
发光二极管和接收用元件通常具有指向特性。指向特性,较多情况下以发光功率或接收灵敏度,即受光灵敏度成为正面方向的值的一半的角度θ表示。作为角度θ的值,是15度、30度、60度、80度等各种元件。可以原样利用其指向特性。也可以将若干个θ=15度的元件组合而实现更广角的指向角度。对于具有80度那样的广角度指向性的元件的情况,通过使用喇叭状的光导向器(guide),能够得到期望的狭窄指向特性。通过以能够变更光导向器形状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可以变更指向特性。如此,能够选择:对较多的照明装置进行点灯的情况,以及对少数的照明装置进行点灯的情况。另外,借助于光导向器,能够实现以正面方向为基准,仅在规定角度内的圆锥方向具有较强的功率和灵敏度,并极力减小该圆锥外的方向的功率和敏感度。
(实施方式2)
图3是以借助于手持装置有选择地对照明装置进行点灯且设定为期望的亮度的方式进行设计的、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在顶棚中设有多个照明装置30。手持装置31通常被设置于地板附近。手持装置31具备设定部312和发送部211。若通过设定部312而进行点灯指示和亮度设定的操作,则设定部312输出亮度设定信息,并供给到发送部211。发送部211,以载置于红外线传送介质上的形式向着顶棚发射所被供给的亮度设定信息。红外光被设计为具有规定的指向特性。例如,以手持装置31的正上方向为中心轴,对圆锥状的方向,发射一定以上的强红外光,对其以外的方向不发射,或仅发射规定值以下的弱红外光。
多个各照明装置,分别具备光源200、接收部201、控制部202、以及判断部303。接收部201,具有检测红外线的元件,并能够从所接收的红外线提取亮度设定信息。所被提取的亮度设定信息被供给到判断部303。判断部303受取亮度设定信息,并对控制部202指示:以与亮度设定信息相对应的亮度进行点灯,控制部202向光源200供给与亮度设定信息相对应的电力并使之发光。判断部303所进行的判断是指,判断亮度设定信息是否正确并受取亮度设定信息,或者单纯地将亮度设定信息作为正确的信息而受取。另外,亮度设定信息到达照明装置,相当于照明装置的选择。因此,若设计为接收部201进行判断部303所进行的判断,则也可以省却判断部303。另外,也可以控制部202进行判断部303所进行的上述判断。
未接收亮度设定信息的照明装置,依然处于熄灯状态。即使暂时被点灯的照明装置,若不再接收到亮度设定信息,则判断部203因探测到在一定时间td以上未能接收到亮度设定信息这一情况,而对控制部202指示熄灯。控制部202停止向光源200供给电力。
在发送部211中,由于红外光具有指向特性,因此亮度设定信息不被传送到所有的照明装置。在图1中,将手持装置21置于位置P1的情况下,亮度设定信息仅仅到达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并使之点灯。因此,区域R1下方的地板面被照亮。若使手持装置21移动,则区域R1移动。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在时间td后熄灯,新进入区域R1的照明装置点灯。因此,被照明的地板面的位置,也移动。即使所有的顶棚灯熄灯,若从场馆的入口,使手持装置21向着上方地,步行到期望的位置,则能够一边照亮脚下,一边摸索到期望的位置,并能够进行该位置的照明。
若在图1的位置P2设置第二手持装置21,则能够将区域R2的照明装置点灯。在区域R1和R2重合的情况下,位于两区域内的照明装置点灯。在受取两个亮度设定信息的照明装置中,可以设计为选择一方的亮度信息而点灯,也可以设计为将亮度设定信息进行平均,而以平均亮度进行点灯。
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也可以不完全熄灯而较弱地点灯。如此,从入口到位置P1的路径,被照亮到能看到脚下的程度。
设定部312输出亮度设定信息的动作,也可以通过对设于手持装置的亮度设定用旋钮进行操作,而进行。这样,以规定的代码表示亮度设定信息,发送部211基于代码对红外光进行调制而发送,接收部201对所接收的红外光信号进行解调,并取出亮度设定信息的代码。
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发送部211的红外光具有指向特性,但是也可以接收部201的接收特性具有指向特性。
也可以接收部201在接收一定功率以上的红外光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在功率探测方面具有滞后特性。
对于发光二极管或接收用元件,也可以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那样,通常具有指向特性。虽然可以利用该指向特性,但是通过利用喇叭形状的光导向器,也能够得到期望的狭窄指向特性。通过以能够变更光导向器的形状的方式进行设计,也可以变更指向特性。如此,能够选择较多的照明装置点灯的情况和较少的照明装置点灯的情况。
(实施方式3)
图4是设计为通过手持装置有选择地对照明装置进行点灯,并将手持装置的位置的照度设定为期望的照度的、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在顶棚中设有多个照明装置40。手持装置41被设置于地板附近。手持装置41具备:存储部411、比较部412、取得部413、以及发送部211。存储部411,是存储表示手持装置41的位置的期望的照度值的目标照度信息Ls的存储器。照度值可以通过旋钮(未图示)等设定。取得部413,包含照度传感器,并输出取得照度信息L。所述照度传感器基于来自一个以上的照明装置40的照明光对取得部413的位置的照度进行测量。比较部412,比较目标照度信息Ls和取得照度信息L,并将比较结果供给到发送部211。发送部211,以红外光的形式向着顶棚发射被供给的比较结果。红外光,与实施方式1、2的情况相同,被设计为具有规定的指向特性。
多个各照明装置40,分别具备:光源200、接收部201、控制部202、以及判断部403。接收部201,具有检测红外线的元件,并能够从所接收的红外线中提取比较结果。所提取的比较结果,被供给到判断部403。判断部403受取比较结果,进行规定的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指示控制部202以规定的亮度点灯。控制部202,向光源200供给与规定的亮度对应的电力而使之发光。关于根据判断结果设定规定的亮度的算法,留作后述。
为接收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依然处于熄灯状态。即使暂时被点灯的照明装置,若未接收到比较结果,则判断部403因探测到一定时间td以上未能受取到比较结果这一情况,而对控制部202指示熄灯。控制部202,停止向光源200供给电力。
在发送部211中,由于红外光具有指向特性,因此比较结果并不被传送到所有的照明装置。在图1中,在将手持装置41置于位置P1的情况下,比较结果仅到达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并点灯。因此,位于区域R1下方的地板面被照亮。若移动手持装置41,则区域R1移动。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在td后熄灯,新进入区域R1的照明装置点灯。因此,被照明的地板面的位置也移动。即使所有的顶棚灯熄灯,若从场馆入口将手持装置21向着上方地步行到期望位置,则能够一边照亮脚下一边摸索到规定的位置,并能够以期望的亮度对规定的位置进行照明。
若在图1的位置P2设置第二手持装置41,则能够将区域R2的照明装置点灯。在区域R1和R2部分重合的情况下,任何区域内的照明装置均被点灯。在受取两个比较结果的重复区域内的照明装置中,可以选择一方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并点灯,也可以根据两方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并以由规定的算法所决定的亮度进行点灯。
在发送部211中,以规定的代码表示比较结果,并对红外光调制而发送。在接收部201中,对所接收的红外光信号进行解调,并取出一个或多个比较结果的代码。
在上述说明中,虽然在发送部211的红外光中具有指向特性,但是也可以设计为在接收部201的接收特性中具有指向性。也可以在发送部211和接收部201的两方中具有指向特性。
接收部201,在接收一定功率以上的红外光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为进行比较结果的提取。也可以在功率探测方面具有滞后特性。
发光二极管和接收用元件,通常具有指向特性。使具有指向特性的方法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2中所说明的方法同样。
若接收部201进行上述判断部403所进行的上述判断,则也可以省却判断部403。另外,也可以控制部202进行判断部403所进行的上述判断。
(实施方式4)
图5是向照明装置分配ID信息,并由手持装置使用ID信息,选择性地指定照明装置,并由所指定的照明装置的光源,将手持装置的位置的照度设定为期望的照度的、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另外,所谓ID信息是识别照明装置的信息,而不管其构造。
在顶棚中设置多个照明装置50。手持装置51被设置于地板附近。手持装置51,具备:存储部411、比较部412、取得部413、发送部511、以及接收部515。存储部411,是存储表示手持装置41的位置的期望的照度值的目标照度信息Ls的存储器。照度值可以通过旋钮(未图示)等设定。取得部413,包含照度传感器,并输出取得照度信息L。所述照度传感器根据来自顶棚的照明装置的照明光对照度进行测量。比较部412,比较目标照度信息Ls和取得照度信息L,并将比较结果供给到发送部511。发送部511,以红外光1的形式向着顶棚发射所被供给的比较结果。例如,以手持装置41的正上方向为中心轴对圆锥状的方向发射一定强度以上的强红外光,对其以外的方向不发射,或者,发射弱红外光。
接收部515,接收后述的ID信息,并传送到发送部511。发送部511,将所受取的ID信息以红外光1的形式向着顶棚发射。另外,如后述的那样,存在将所受取的ID信息全部发送的情况,以及选择其中一部分而发送的情况。
多个各照明装置50,分别具备:光源200、接收部201、控制部202、以及判断部503,此外还具备:ID存储部504和发送部505。存储于ID信息存储部504中的ID信息,是对多个照明装置的每个而互相不同的识别代码。可以根据ID信息识别多个照明装置的每个。ID信息被从ID存储部504供给到发送部505,并被编码,且以传送介质、红外光2的形式发送。
接收部201,具有检测红外线的元件,能够从通过发送部5505所接收的红外线2中提取ID信息和比较结果。所提取的ID信息和比较结果被供给到判断部503。判断部503受取ID信息和比较结果,进行后述的判断处理,并指示控制部202以与判断结果相对应的规定的亮度点灯。控制部202,具有向光源200供给与规定的亮度对应的电力而使之发光的功能。
发送部505、接收部515的至少一方,与上述实施方式1、2所说明的相同,具有指向特性。因此,从发送部505发送的红外光2,仅在位于由发送部505或接收部515的指向特性所决定的各自的视野内的情况下,到达接收部515。在手持装置51中,接收部515接收从一个或多个照明装置50发送的、通常为多束的红外光2,并取出包含于各红外光中的ID信息,而传送到发送部511。通常将多个ID信息传送到发送部511。例如,在图5中,接收部515,从三个照明装置,接收ID信息ID1、ID2、ID3,并将三个ID信息传送到发送部511。发送部511,发送三个ID信息ID1、ID2、ID3以及比较结果。因此,接收部201,接收一个以上的ID信息。判断部503,将所接收的ID信息存储于ID信息存储部504,并与自己自身的ID信息进行比较,在所接收的ID信息中含有作为自身的ID信息的ID1的情况下,判断部503,判断为自身被指定,并基于所接收的比较结果,对控制部202进行指示,以便使以后述的规定亮度对光源200进行点灯。控制部202根据来自判断部503的、所被指示的亮度,对光源200进行点灯。
未接收自身的ID信息或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依然处于熄灯状态。即使暂时被点灯的照明装置,若不再接收到自身的ID信息或比较结果,则判断部503因探测到一定时间td以上未能受取到自身的ID信息和比较结果这一情况,而对控制部202指示熄灯。控制部202,停止向光源200供给电力。
对于发送部511和接收部201,可以设置与发送部505、接收部515同样的指向特性,也可以不设置。由于仅位于手持装置51的正上附近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被发送到多个照明装置,因此仅上述正上附近的照明点灯,其他照明装置熄灯。
由于借助于红外光2的发射的发送或接收具有指向特性,因此所有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中的一部分被传送到手持装置51。在图1中,在将手持装置51置于位置P1时,各自自身的ID信息仅仅达到区域R1内的照明装置,并点灯。因此,位于区域R1的下方的地板面被照明。若使手持装置51移动,则区域R1移动。离开区域R1的照明装置,在时间td后熄灯,而新进入区域R1的领域的照明装置点灯。因此,被照明的地板面的位置也移动。即使所有的顶棚灯熄灯,若从场馆入口将手持装置51向着上方地步行到期望位置,则能够一边照亮脚下一边摸索到规定的位置,并能够对该位置进行照明。
若在图1的位置P2设置第二手持装置51,则能够将区域R2的照明装置点灯。在区域R1和R2重合的情况下,位于任何区域内的照明装置均被点灯。在受取两个比较结果的重复区域内的照明装置中,可以选择一方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并点灯,也可以根据两方的比较结果,并以由规定的算法所决定的亮度进行点灯。
ID信息和比较结果以规定的代码表达,发送部511利用该代码对红外光进行调制并发送。接收部201,对所接收的红外光1的信号进行解调,并取出ID信息和比较结果的代码。
接收部201和接收部515,在接收一定功率以上的红外光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为对接收信息进行提取。也可以在功率探测方面保持滞后特性。
对于保持指向特性的方法,由于已经说明,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另外,有必要使红外光2不漏散到接收部201,红外光1不漏散到接收部515,这里也可以活用上述指向特性。也可以设置,使红外光1和红外光2具有不同波长,并在接收部201和接收部515中除去不需要的波长的滤光器。
另外,也可以使用电磁波代替红外光2,并使发送部505、接收部515的任何一方的天线中具有指向特性。另外,至于指向特性,虽然可以在作为第一发送部的发送部511、作为第一接收部的接收部201、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发送部505、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515的任何一方中使具有指向特性即可,但是在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发送部505、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515的任何一方中使具有指向特性较为简单,因此更为优选。这是因为如下缘故,即在手持装置中,第二接收部不接收不必要多的ID信息即可,而处理最小限需要的ID信息。
(实施方式5)
图6是在实施方式5中,将传送介质从红外光1变更为电磁波,并置换为基于电磁波的无线通信的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在图6中,将图5所示的发送部511和接收部201分别置换为发送部611和收发部601。发送部611,将在接收部515中所接收的所有ID信息和来自比较部412的比较结果,以代码的形式叠加在电磁波上而发送。收发部601,从所接收的电磁波中,提取所发送的所有ID信息和比较结果,并传送到判断部603。判断部603,进行与判断部503同样的动作。在电磁波中设置指向性是不可能的,并容易受到反射、吸收的影响。但是,通过载波频率和天线形状的选择,能够实现期望的指向特性。由于在红外光2的一方设置了指向特性,因此也可以在电磁波的一方没有指向。
若按照以上那样构成,则能够进行与实施方式4中所说明的内容同样的动作。
另外,也可以使用电磁波替代红外光2,并在发送部505、接收部515的其中之一的天线特性中使之具有指向特性。另外,指向特性,优选为,在作为第一发送部的发送部611、作为第一接收部的收发部601、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发送部505、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515的任何一方使之具有指向特性,但是,在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发送部505、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515的任何一方使之具有指向特性较为简单,因此更为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中,只使用发送部611的接收功能。对发送部601的发送功能的情况,由后面的协商的步骤中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6)
在实施方式4中从照明装置50向手持装置51发送ID信息的过程,如图5所示的那样,使用红外光2。本实施方式6中,将ID信息叠加于各照明装置的光源200的照明光而发送。
在图7中,存储于ID存储部504的ID信息被供给到控制部702。控制部702,除了与控制部202同样地进行基于判断部503的判断结果的亮度的控制之外,还将ID信息的代码叠加于光源200的亮度。接收部715,接收或受光来自光源200的照明光,并提取所被叠加的ID信息而发送到发送部511。图7中的其他结构要素的动作,与图5中所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下来,说明叠加的方式。可以设计为能够高速控制光源200的亮度,并利用ID信息ID1对亮度值进行振幅调制。在接收部715中,能够通过检测亮度的振幅变化而检测出ID信息ID1。基于ID信息ID1的代码数据的振幅调制中,亮度不因比较结果而变更。
光源200,在通过晶闸管(thyristor)控制和变换器(inveter)控制,而变化其点灯时间比例从而控制平均亮度的方式的情况下,在点灯区间的最初、最终、结束时的任何区间中,根据与ID信息ID1对应的代码,对点灯和熄灯高速地进行切换从而叠加代码,并能够通过照明光传送ID信息ID1。另外,由于取得部413中的亮度信号大幅度地变动,因此优选为,对取得部413的检测信号进行平滑,而供给向比较部412。
ID信息的代码的频率,优选设计成,其亮度变化无法由人的肉眼进行探测这一程度的高频率。
ID信息ID1、ID2、ID3等多个ID信息,从与ID信息对应的各个照明装置,被传送向手持装置的接收部715。若多个ID信息同时传送,则恐怕会出现两个以上的信息串扰,而不能检测出正确的ID信息的情况。以多个ID信息同时被发送的方式,时间分割地为每个照明装置分配发送时间,从而能够避免串扰。另外,在控制部702中,在ID信息的代码中附加纠错代码而发送,并在接收部715中进行纠错处理,则能够检测由串扰引起的代码错误状态,并能够仅提取正确的提取代码。通过在各照明装置中,随机变化发送ID信息的时间间隔,有时能够同时发送多个ID信息,即使产生由串扰引起的错误,由于在多次发送中出现仅一个照明装置发送的机会,因此能够进行正确的传送。在接收部715或发送部511中,将暂时所接收的ID信息以规定时间Tm期间存储,时间Tm的期间作为接收ID信息的期间,设计为通过发送部511而以红外光发送。若在时间Tm的期间未接收的情况下,初次停止该ID信息的发送,则能够防止因串扰而引起的暂时不能接收的影响。
或者,也可以在接收部201和收发部601的一方,在规定的时间Tm的期间,即使没有接收自身的ID信息,照明装置自身也被选择。Tm优选为从1秒到大约数秒的不太长的时间。
在不能检测ID信息的错误的情况下,错误的ID信息从发送部511被发送,但是若在发送部511、接收部201的任何一方中设置指向特性而使ID信息不到达它们视野外的照明装置,则区域R1或R2以外的照明装置,不会因为错误的ID信息而点灯。只要红外光1不到达偶尔将错误的ID信息作为自身的ID信息而拥有的照明装置,对象物的照明装置就不会错误地点灯。即便是点灯,由于ID信息连续地产生相同的错误的情况极为罕见,且在实用上并不会产生,因此不会成为重大障碍。
虽然稍微复杂,但是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传送。若在控制部702中附加错误更正代码而发送,在接收部715中进行错误更正处理,则能够防止由串扰引起的错误。若通过频谱扩展方式对ID信息进行编码而传送,则能够在不存在因同时地将多个ID信息串扰而引起的错误的情况下,进行传送。使用无线LAN、红外线LAN、或用于携带电话的传送方式,也能够不将多个ID信息串扰地进行传送。
另外,所谓指向特性,可以在作为第一发送部的发送部511、作为第一接收部的接收部201、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715的任何一方使其具有指向特性即可,但是在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715的任何一方使具有指向特性较为简单,因此更为优选。
(实施方式7)
在实施方式5中,从照明装置60向手持装置61发送ID信息的过程,如图6所示的那样,使用红外光2。在图8所示的本实施方式7中,与实施方式6相同,将ID信息叠加于各照明装置的光源200的照明光而发送。
在图8中,存储于ID存储部504的ID信息,被供给到控制部702。控制部702,除了与控制部202同样地进行基于判断部603的判断结果的亮度的控制外,在光源200的亮度上叠加ID信息的代码。接收部715,接收来自光源200的照明光,提取所被叠加的ID信息并传送到发送部611。图8中的其他结构要素的动作,由于与图6中所说明的实施方式4的情况同样,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关于向照明光叠加ID信息够适用于与实施方式6中所说明的方式相同的方式。
另外,所谓指向特性,可以在作为第一发送部的发送部611、作为第一接收部的收发部601、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715的任何一方使其具有指向特性即可,但是在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接收部715的任何一方使具有指向特性较为简单,因此更为优选。
(实施方式8)
在前述实施方式7中,如图9所示的那样,通过取得部413和接收部715接收照明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取得部413兼具接收部715的接收功能。
在图9中,取得部413将输出信号供给到ID提取部914,ID提取部914提取ID信息。被提取后的ID信息,被供给到发送部611。发送部611发送比较部412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取得部413的输出信号,因ID信息而变动,因此优选为,在供给到比较部412之前进行平滑而除去ID信息的成分。
图9的其他结构要素的动作,与已经说明的动作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形态取得部413和ID提取部914也可以适用于图7的实施方式。
另外,所谓指向特性,可以在作为第一发送部的发送部611、作为第一接收部的收发部601、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取得部413的任何一方使其具有指向特性即可,但是在作为第二发送部的光源200、作为第二接收部的取得部413的任何一方使具有指向特性较为简单,因此更为优选。
以上,各实施方式中,手持装置和照明装置之间的通信,均作为利用红外线、电波等的无线传送介质的通信而说明。关于除了使具有指向特性的传送介质,或传送路径以外,也可以利用有线通信。
如通过以上的说明所明示的那样,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是具备至少一个手持装置以及多个照明装置,并以如下特征为基本要素的照明控制系统:其中,手持装置,具备利用传送介质发送用于控制照明装置的亮度的信息的第一发送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发送所述信息,所述照明装置,具备:能够接收所述传送介质并从所述传送介质提取所述信息的第一接收部、对所接收的所述信息的内容进行判断的判断部、根据判断结果控制亮度的控制部、以及由控制部控制亮度的光源,通过对所述手持装置中的识别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的选择、所述第一发送部的发射所述传送介质的指向特性、或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中接收所述传送介质的指向特性的任何一方,能够决定由所述手持装置所选择的照明装置,在所选择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判断结果而控制所述亮度。作为传送介质,如果是使具有指向特性的话,可以使用电磁波和光等各种介质。由于光具有直线前进特性,因此易于使之保持指向特性。虽然易于采用光波,但是不限于光波。判断部可以在第一接收部或控制部中内置其功能。
接下来,对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8中各照明装置基于比较结果控制亮度,并使取得亮度接近于目标亮度的机制进行说明。以下的各实施方式,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3~8。另外,如区域R1、R2内的照明装置那样,借助于来自位于照明装置的视野内的手持装置的红外光1和电磁波而接收比较结果和ID信息等的照明装置、或被捕捉在手持装置的视野内的照明装置,进行以下的照明装置的亮度控制。如已经说明的那样,位于视野外的照明装置,未能接收比较结果和自身ID信息的的照明装置,不再接收并在接下来的规定时间Td内熄灯,或成为规定的弱亮度,并待机。
在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中,作为系统整体而观察,具备多个判断部、控制部、以及一个以上的比较部,并具有如下特征:即所述比较部,将对任意位置的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进行比较的比较结果传送到判断部,所述判断部,基于比较部的比较结果而对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通过所述判断部所取得判断结果,而逐个地或联合地反复进行多个光源的亮度的增减,并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在所述比较部将比较结果传送到判断部时,可以指定传送对方,也可以不指定。
最基本的是,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中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接收了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了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减小所述光源的亮度,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接收了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了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增加所述光源的亮度,从而使所述取得亮度接近于所述目标亮度。作为简单的方式,虽然负反馈方式能够使用,但是对于相对于目标照度更接近,也存在以下那样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各增加控制时或在各增减处理的适当时机,使进行所述亮度的增减的照明装置或判断部和控制部的选择、所述增减的大小、所述增加的频度的任何一方,变化。对于这些,还存在多个方式,因此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顺次说明。另外,由于判断部和控制部被内置于各照明装置,因此照明装置的选择以及判断部、控制部的选择,在以下的说明中实质上是相同。
(实施方式9)
虽然实施方式能够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3~8,但是对适用于实施方式3的照明装置40的情况进行说明。在图4中,多个各照明装置40,能够基于判断部403的判断结果,进行如下控制:即从当前亮度值以规定变光量变更亮度值的变光控制;以及向与所述变光控制相反的方向恢复亮度值的控制。周围的照明状况基于多个照明装置所控制的各个亮度值而变化,生成取得部413中的取得照度L。
各照明装置,适当地进行以下的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也就是说,能够进行:第一控制,其在所述判断部403的判断结果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至少在上次所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中选择一个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以及第二控制,其在所述判断部403的所述判断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40中的其中之一,或至少包含一个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选择包括了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中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所述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以下,说明其详细。
手持装置41,将作为检测期望位置的照度的传感器的取得部413所取得的取得照度L,与由手持装置41所设定的目标照度Ls进行比较,并通过发送部211将比较结果发送到接收部201。
在判断部403中,基于在接收部201中从一个或多个的手持装置41所接收的比较结果,进行后述那样的规定的判断,并在控制部202中,作为亮度的控制,进行如下任何一种动作:即根据规定变光量变更其亮度的变光控制、恢复亮度控制、以及亮度维持。所谓接收多个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是位于区域R1的照明装置也属于区域R2的情况。
这里,所谓判断部403所进行的规定判断,是指在从多个手持装置41接收多个比较结果的情况下,进行有关所有的比较结果是否存在一定关系的判断。在有关所有的比较结果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下,设为满足规定的条件,在连一个一定的关系也不满足的情况下,设为不满足规定的条件。所谓存在所述一定的关系是指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目标照度大的情况,所谓没有一定的关系,是指在任何比较结果中,所述取得照度均比对应的目标照度小的情况。
另外,在手持装置41是一个的情况下、或所接收的比较结果是一个的情况下,当所述取得照度L比对应的目标照度Ls大时存在一定的关系,当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目标照度小时不存在一定的关系。
所述规定变光量,设为光源的不怎么过分大的变光量。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基本地说明将亮度从较大的一方慢慢地降低的控制。对于将亮度从较小的一方向较大的一方慢慢控制的情况,即对于增光控制方向的情况,可以将上述规定条件的比较结果的大小关系定义为相反的关系。
图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度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以下的说明中,假定区域R1和区域R2一部分重叠的情况而说明。因此,照明装置所接收的比较结果,是一个的情况和两个的情况。
另外,接收装置41是仅一个的情况、以及区域R1和R2远离并各自独立处理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可以假设将所接收的比较结果作为一个而动作。另外,以下的处理,对于不接收比较结果的、位于区域R1、R2以外的照明装置,不符合。
在图10的(S100)中,首先将接收比较结果的所有照明装置40设定为最高亮度。在(S101)中,多个照明装置40,进行后述的协商(negotiation),能够变光控制的一部分照明装置分别根据规定的光量而进行变光控制。区域R1和R2内的其他照明装置不进行变光控制而待机。接下来,在(S102)中,判定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所谓存在NG的传感器的情况,是指在所接收的比较结果为一个时取得照度L比目标照度Ls小的比较结果。在所接收的比较结果为多数时,取得照度L比目标照度Ls小的比较结果也存在一个的情况。在(S102)中为是的情况下,NG的传感器至少存在一个,也就是说,即使比较结果的一个不满组一定关系,也成为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判断。在(S102)中为否的情况下,NG传感器一个也没有,也就是说,成为如下判断,即该情况是所有的比较结果均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并满足规定的条件。
在(S102)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S103),应该满足规定的条件,包含(S101)中进行变更处理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任意的照明装置,通过恢复控制而将亮度以恢复光量上升,并返回(S102)。另外,也可以对任意的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在步骤(S102)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S104),上次,即在(S101)中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以规定的期间停止变光控制,并进入(S101)。在(S101)中,能够变光控制的区域R1、R2内的一部分照明装置,即在(S104)中暂时没有停止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分别按照规定的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此时,暂时停止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对暂时停止进行解除。
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置为:任意的变光量、与上次变光控制的变光量同量相反方向等。在(S103)中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也可以是区域R1、R2内的所有照明装置。
上述的流程图,基本上由以下的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构成。以(S102)、(S104)、(S101)而进行的连续处理是第一控制。在第一控制中,在判断部403的判断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至少包含上次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以(S102)、(S103)、(S102)、(S104)、(S101)而进行的连续处理是第二控制。在第二控制中,在基于判断部403的判断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满足规定的条件的、多个照明装置40中的任何一个,或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在满足规定的条件后,选择至少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手持装置41,设计为如遥控器和小型装饰品那样的形状,放置于房间的任意位置。也可以设置目标照度的设定旋钮、控制开始按钮等。通过目标照度的设定旋钮,用户能够设定任意的目标照度。另外,通过用户按下控制开始按钮,而开始上述的照明控制。
接下来,说明对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进行选择的方法。在中枢装置管理多个照明装置的情况下,由于中枢装置能够选择照明装置,因此虽然不需要照明装置间的协商,但是区别照明装置之间的地址的管理是必要的。在照明装置间通过协商,在决定各个照明装置间是否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方式中,不需要通信管理。
(选择方式A:不进行照明装置的选择协商的方式)
首先,说明不需要照明装置间的协商的方式,并且也不需要中枢装置的方式。在该方式中,各照明装置主动地进行自身的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选择。
各照明装置的判断部403,若开始控制则在内部生成随机数,在随机数为阈值β1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变光控制。随机数在从0到255的整数值中是平均分布,若β1是15,则照明装置以1/16的概率进行变光控制。也就是说,区域R1、R2内的所有照明装置的大约1/16,平均地进行变光控制。除此以外的照明装置待机,并维持其亮度。在以下的变光控制中,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产生随机数,在β2=8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变光控制。上次没有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也同样产生随机数,在阈值β3=15以下的情况下进行变光控制。在恢复控制中,进行了变光控制后的照明装置产生随机数,在阈值β4=127以下的情况下,进行恢复控制。未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也产生随随机数,在阈值β5=63以下的情况下也进行恢复控制。随机数在判断部403每次接收判断结果时产生。根据判断结果,可以得知接下来的控制是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其中之一。如此,大体上看,随机地决定的一个或多个照明装置自律地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同时使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也可以在暂时不进行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中,加大阈值β3、β5。也可以在频繁进行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中,减小阈值β2、β4。阈值β1、β2、β3、β4、β5的值以及随机数的大小也可以在上述例子以外。
开始产生随机数的时刻,也可以设置为,手持装置41定期地发送比较结果,并且各照明装置接收该比较结果的时刻。判断结果的发送,成为各照明装置的同步时刻。不需要各照明装置间的协商。
手持装置41也可以仅在比较结果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发送比较结果,在满足的情况下不发送比较结果。各照明装置,在接收该比较结果的时刻,开始用于恢复控制的随机数发生动作。在其后的一定时间,若未接收到比较结果,则开始用于变光控制的随机数发生动作。变光控制的时刻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在手持装置41是多数的情况下,会出现照明装置的接收部201必须接收多个比较结果的情况。手持装置41,也可以在传送介质是红外线的情况下,通过将作为其调制频率的发送频率置为不同等只要不产生串扰即可。也可以使发送时刻互相错位。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4中所说明的误差检测信号和误差更正信号。
手持装置21所发送的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是,目标照度>取得照度、或目标照度≤取得照度这两种。在不是后述那样的差照度值的情况下,若使目标照度>取得照度时的、以及目标照度≤取得照度时的发送频率不同,则在照明装置40中,通过检测接收频率,能够判断是否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在变光控制是减光控制的情况下,仅有成为目标照度>取得照度的手持装置41以规定频率发送,则在照明装置40中,在任何规定频率均不接收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另一方面,若接收所述规定频率,则判断为不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因此,发送接收和判断较为简单。即使多个手持装置同时发送,只要互相不完全消除,照明装置40的接收部201也能够接收来自手持装置的比较结果。为了减小因载波(carrier)频率完全反相而抵消的危险性,也可以利用随机的弱调制而进行波谱扩展。
手持装置41,不恒常地发送比较结果,而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如此,能够削减发送电力消耗。在手持装置41间不同步的情况下,虽然发送时刻相互存在错位,但是照明装置40的判断部403,在一定的时间之间,未接收到目标照度>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的情况下,也可以判断为所有的比较结果是目标照度≤取得照度。
在没有从判断部403或手持装置41给出随机数发生的时刻的情况下,也可以设计为各照明装置取得同步而进行随机数发生。也可以通过点灯线进行同步。
各照明装置,自发地,分别以一定时间间隔通过随机数发生而进行变光控制,也可以在判断部403进行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判断的情况下,或从任何一个手持装置41接收表示目标照度>取得照度的信号时,各照明装置进行用于恢复控制的随机数发生。此时,也可以没有上述同步。
另外,在上述通过产生随机数而选择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方式中,也可以视为,使进行变光控制的时间间隔或频度随机地变化。
在上述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中,若不同时地进行变光控制,而以相互随机的时刻进行变光控制,则由于多个照明装置同时变更亮度的机会减少,因此减少了亮度的大幅度变化,并能够减少照度的离散性。
(选择方式B:进行照明装置的选择协商的方式)
接下来,在本实施方式9的步骤中,说明通过协商选定照明装置的方式。图6的收发部601,与其他照明装置的收发部间进行通信,并与判断部603和控制部202联合进行协商。此时,进行协商的照明装置,是区域R1、R2内的照明装置。
在利用本选择方式B的协商的步骤中,在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情况下,各照明装置以早者优先的方式进行。为此,若各照明装置开始控制,或从其他的照明装置接收到处理结束的通知,则从接收起经过延迟时间Td后,发送控制宣告。至于在Td,通过在各照明装置内产生随机数而由其值决定。其后,若各照明装置从其他的照明装置接收(n-1)个控制宣告,则发送控制禁止电文。接收到了控制禁止电文的照明装置,不发送控制宣告,不进行控制而待机。
延迟时间Td最小的照明装置k,发送控制宣告后,若首次从其他的照明装置接收(n-1)个控制宣告,则首次发送控制禁止电文。此间,n个照明装置能够包含可以发送控制宣告的照明装置k地进入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另外,若相同的随机数在多个照明装置中产生,则存在n个以上的照明装置对控制宣告发送结束的情况,但是其发生率较低。
这种方法(mechanism)适用于如下各种情况:即最初开始变光控制时;从进行了变光控制后的照明装置中选择接下来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时;从没有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中选择接下来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时;从进行了变光控制后的照明装置中选择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时;以及从没有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中选择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时。n个值可以是对于各个选择不同的值。
随机数的产生,可以在从手持装置61接收到比较结果的时刻开始。根据判断部603进行判断的结果,能够在各照明装置中判断,变光控制的宣告或恢复控制的宣告。在发送和接收控制禁止电文的时刻,开始接下来的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从发送部601接收控制禁止电文起,经过照明装置的亮度变得稳定的规定时间后,判断部603进行下一个的判断,并将其判断结果传送到控制部202。
自不必说,控制宣告电文和控制禁止电文必须设计为有所区别的形式。可以使使用频率或编码图案不同。
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组和不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组,存在分别选择接下来进行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情况,以及两组同时选择的进行协商的情况。此时,若两组使用各自的频率,则能够避免串扰。关于对因串扰而引起的错误进行避免的方法,可以适用已经说明的方法。
随机地存在有,产生长时间不能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情况。各照明装置,对自身的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履历次数进行计数,在控制频度较小的情况下,若在随机数的产生中提高小数值的产生概率,则以哪个照明装置均适合的频度,赋予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机会。
在以上所说明的协商中,通信可以是没有必要指定对方的广播形式,也可以要求对方地址。
(选择方式C:利用ID信息进行照明装置的选择的方式)。
接下来,说明如图5~图9所示利用照明装置的ID信息对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进行选择的方式。
使在发送部511、发送部611中具备照明装置的选择功能。在所述规定的时间Tm期间,将由接收部515、接收部715或ID提取部911所取得的ID信息ID1、ID2、ID3等存储于发送部511、发送部611,从这些信息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若将所选择的ID信息发送到照明装置,则能够根据ID信息指定一个或多个特定的照明装置。为此,使在发送部511、发送部611内部具备照明装置指定部,所述照明装置指定部,从所存储的ID信息中选择所指定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在某照明装置中进行变光控制的情况下,将该照明装置的ID信息和变光控制命令,发送到发送部511、发送部611。在判断部503、603中,对所接收的ID信息和控制命令内容进行检查,若与自身的ID信息一致,则在控制部202中进行变光控制。在进行恢复控制的情况下,将该照明装置的ID信息和恢复控制命令发送到发送部511、发送部611。在判断部503、603中,检查所接收的ID信息和控制命令内容,若与自身的ID信息一致,则在控制部202执行恢复控制。也可以作为变光控制命令、恢复控制命令的替代,与ID信息一并发送上述所说明的判断结果,并在判断部503、603的一方,判断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进行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数量,通过一个或多个等地选择由发送部511、发送部611所指定的照明装置的数目即ID信息的数目,而决定。
虽然存在从多个手持装置同时指定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情况,但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逐次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另外,也可以使变光控制或恢复控制的一方例如恢复控制优先而执行,或交互地替代优先的控制等,并且,在三个以上接收的情况下,由多数决定法所决定。
(实施方式10)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照度控制的流程图的其他例。
在图11的(S110)中,首先将区域R1、R2内的所有照明装置60设定为最高亮度。在(S111)中,一部分照明装置宣告变光控制。宣告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在(S112)中,各自根据规定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其他照明装置不进行变光控制而待机。接下来,在(S113)中,判断部603,判定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所谓存在NG的传感器,是指成为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只要存在一个的情况。为否的情况,是关于所有的比较结果存在一定关系的判断结果的情况,满足规定的条件。为是的情况,是连一个一定关系也不存在的情况,不满足规定的条件。
在(S113)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S114),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含有在(S112)中进行变更处理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的任意的照明装置,通过恢复控制而以恢复光量提高亮度,并返回(S113)。另外,恢复控制可以设计为任意的照明装置进行。在(S113)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S115),上次即在(S112)中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一部分或全部,通知变光控制的结束,并以规定的期间停止下一个变光控制,并进入(S116)。在(S116)中,没有进行变光控制的其他任意的照明装置宣告变光控制,并进入(S112)。在(S112)中,宣告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分别根据规定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在该时刻,在(S115)中,暂时停止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解除暂时停止。
恢复控制的变光量,可以设计为任意的变光量、与上次的变光控制的变光量同量而方向相反等。在(S114)中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可以是区域R1内的所有照明装置。
上述图11的流程图,基本由以下的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构成。(S113)、(S115)、(S116)、(S112)连续一系列的处理是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在判断部603的规定判断是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至少包含进行了所述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60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S113)、(S114)、(S113)、(S115)、(S116)、(S112)的连续的一系列处理是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判断部603的规定的判断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多个照明装置60中的任何一个,或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60内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60,进行恢复控制,并满足规定的条件后,选择至少含有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60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60而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的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而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可以通过与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B相同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决定是由哪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
(实施方式11)
在图12中,示出了将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用于照明控制的控制流程图的其他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区域R1、R2内的照明装置逐个进行变光控制。
在图12的(S120)中,将所有照明装置60设定为最高亮度。在(S121)中,照明装置j宣告变光控制。宣告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j,在(S122)中,根据规定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接下来,在(S123)中,判断部603,判定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所谓存在NG的传感器,是指成为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只要是一个的情况。为否的情况,是关于所有的比较结果存在一定关系的判断结果的情况,满足规定的条件。为是的情况,是连一个一定关系也不存在的情况,不满足规定的条件。
在(S123)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S124),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包含在(S122)中进行变更处理的照明装置j的全部的任意的照明装置,通过恢复控制而以恢复光量提高亮度,并返回(S123)。也可以不是全部而是一部分。也可以是任意的照明装置。在(S123)中为否的情况下,进入(S125),上次即在(S122)中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j,通知变光控制的结束,并以规定的期间停止下一个变光控制,并进入(S126)。在(S126)中,照明装置j以外的照明装置中,经过规定期间后的照明装置,作为新照明装置j而宣告变光控制,并进入(S122)。在(S122)中,宣告变光控制的新照明装置j分别根据规定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在该时刻,在(S125)中,暂时停止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解除暂时停止。
可以按照,由各照明装置的各判断部603和控制部202按照由通过收发部601所进行的协商所确定的照明装置的顺序,执行以上所说明的(S121)~(S126)的步骤,并进行亮度的控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S123)、(S125)、(S126)、(S122)连续的处理是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在判断部的判断是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控制部进行变光控制。(S123)、(S124)、(S123)、(S125)、(S126)、(S122)连续的处理是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判断部的判断不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任意的照明装置,或至少包含一个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并满足规定的条件后,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的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而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接下来,说明与各照明装置间的通信处理的协商。该协商是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方式的变形。各照明装置以早者优先的方式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为此,若从其他照明装置接收到处理结束的通知,则从接收起经过延迟时间Td后发送变光控制宣告,此后若在规定的窗口时间Tw以内未接收到来自其他照明装置的处理宣告,则确立其照明器具的处理的权利,并开始变光控制。延迟时间在各照明装置内部由随机数决定。若延迟时间Td较大,且尚未进行处理宣告的照明器具,在此前从其他的照明装置接收到宣告,则在接收下一个处理结束通知前,不发送处理宣告。在两个以上的照明器具中延迟时间Td成为相同的值的情况较为罕见。也就是说,多个照明装置在相同的时刻进行进行变光控制宣告的情况极为罕见。通常,只有一个的照明器具取得处理的权利。
极为罕见地,存在如下情况:即多个照明装置几乎同时进行宣告,并在时间Tw以内,从自己以外的照明装置接收变光控制宣告。该情况,判断为另外也存在进行变光控制宣告的照明装置,在通过再次生成随机数而确定的延迟时间Td’后,再次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在多个照明装置中延迟时间Td’再次成为相同的值的情况更是罕见,能够实现仅一个照明装置最终地获得变光控制的权利。即使万一再次同时产生变光控制宣告,若重复进行宣告,则一定能够实现仅仅一个照明装置最终取得变光控制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在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前,接收变光控制宣告的照明装置,未取得变光控制的权利,而进入待机状态,直至接下来接收到变光控制结束的通知。
窗口时间Tw,可以设计得比变光控制宣告的发送处理、结束处理、接收的探测处理所需要的时间的总和更长。延迟时间Td、Td’可以设计为比窗口时间Tw更长的单位延迟时间(Tw+δT)的随机整数倍的时间。
上述,变光控制宣告具有禁止其他照明装置的变光控制的作用。作为其他的方法,也可以设计为从发送变光控制宣告起经过规定的时间Tf后发送变光控制禁止电文,并且设计为接收了变光控制电文的照明装置不进行变光控制。Tf设计为比(Tw+δT)足够地小的值。
另外,若延迟时间Td最小的照明装置k,在发送变光控制宣告后,自从从其他照明装置接收一个变光控制宣告起,发送变光控制禁止电文,则在接收变光控制禁止电文之前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成为包含照明装置k的两个,因此成为两个照明装置进入变光控制的状态。在照明装置k发送变光控制宣告之后同时接收两个以上的变光控制宣告的情况下,发送变光控制禁止电文以及再次变光控制宣告开始电文,已经成功发送变光控制宣告的上述两个以上的照明装置,若再次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则能够逐个地限定。基于同样的原理,能够将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数目设置为3个以上。
另外,也可以以如下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在各照明装置中设置循环次数存储器,每执行一次(S125)的处理,将存储于循环次数存储器中的循环次数增加1,并在上述的协商中,与变光控制宣告一并发送循环次数数据。若从其他的照明装置接收到变光控制宣告的照明装置的一方,在循环次数较多的情况下不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则能够从循环次数较少的照明装置优先地取得变光控制的权利。能够防止仅一部分照明装置所有次地进行变光控制。
也可以将各照明装置中能够进行变光控制宣告的概率P置为小于1,将进行变光控制宣告的照明装置逐个地限定,以代替利用随机数决定延迟时间Td。各照明装置产生随机数,且仅在数字是某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对于变光控制宣告在窗口时间Tw内重合的情况,这些照明装置,再次产生随机数,并仅在数字在某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变光控制宣告。如此,最终地照明装置成为一个。另外,也可以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将概率P近似于1。
关于所述恢复控制,各照明装置的收发部601,接收从手持装置61发送的比较结果的电文,在判断部603判断为其内容不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各控制部202,也可以进行所述恢复控制。由于手持装置61所发送的判断结果的电文,被接收区域R1、R2内的所有照明装置同时接收,因此包含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所有照明装置,一并进行恢复控制。
也可以在没有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间,进行与上述说明相同原理的协商,以选择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也可以通过协商确定不进行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
对于协商的时刻、用于协商的通信的电文以及使用频率,适用于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各种方式。
这些通信,也可以是不需要照明装置的接收方地址的广播形式的通信。因此,因此没有接收方名址也可以,能够将通信电文的形式设计的简单。
按照这种通信方式,即使照明装置的数目增减,即使手持装置的数目增减,也能够在各照明装置和手持装置中不需要手工地,以在规定的位置成为规定的照度的方式进行照明控制。通过将手持装置自由地移动向期望的位置,能够将该位置的照度纳入希望的值,并能够使之收敛。
也可以以如下方式构成,即通过另外地设置对所有的照明装置进行管理的管理装置,而指示变光控制的执行,照明装置顺次进行变光控制。此时,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线路连接管理装置和各照明装置的收发部,也可以通过诸如无线LAN那样的无线线路进行连接。若设置即插即用功能,则即使追加照明装置的数目,也能够在添加了新的照明装置的状态中,进行照明控制。
也可以在刚开始之后,各照明装置一起或相互通信,并以使各自的编号不重复的方式相互附加,在编号的附加结束后,以编号的顺序进行变光控制,在变光控制通知之时,通知自身的编号,该编号的下一个的照明装置,可以取得下一个的变光控制的权利。这种情况,相当于动态地附加ID信息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光控制,以对亮度进行减光的减光控制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置换为将亮度从较小一方增大上去的增光控制,也能够进行本发明的照明控制。
作为逐个地选择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方式,可以通过与前述的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C相同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
(实施方式12)
按照已经所说明的,上述规定的变光量,可以是不太大的值。可以在开始前求算作为各光源的规定变光量的减光的一步。首先,将所有光源设置为最高亮度。接下来,逐个选择光源,假设为光源j。对光源j进行减光,直至一个传感器即一个照度取得部为“NG”。这里,所谓“NG”,假设为,各传感器的取得照度L低于每个传感器所设定的目标照度Ls的情况。“OK”是高于的情况。另外,将光源j自身的最初亮度设为“当前亮度”,将减光后的亮度设为“极限亮度”,并将其差设为“亮度差幅”,下一个亮度以如下关系表达:“下一个亮度”=“当前亮度”-“亮度差”/N(N通常设为大约4~8,但是不限于此。)。假设规定变光量=“亮度差幅”/N。因此,在一次的变光控制中,光源j,并不以某传感器变成“NG”的极限亮度,而是以相当亮的亮度进行减光。换言之,减光的一步,设为十分小的步长。即使将光源j的亮度设置为最低,在不存在成为“NG”的照度取得部的情况下,将其最低亮度作为极限亮度而采用。按照这样的顺序,求算作为各照明装置的减光的一步的规定变光量,并为了变光控制用而存储于各照明装置40或各照明装置的控制部202中。在以下的变光控制中,根据该步骤而进行变光控制。
另外,也可以,如图13所示的流程图那样,在每次进行变光控制前,决定上述规定变光量。在图13中,对于与图12的流程图的各步骤相同的步骤附加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省略说明。在图13中,将图12的(S122)置换为(S130~S133)。在(S130)中,将照明装置j的当前亮度作为初始亮度而存储,并进入(S131)。在(S131)中,照明装置j将亮度降低一步,并进入(S132)。在(S132)中,调查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在(S132)中为否的情况下,即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返回(S131)。在(S132)中为是的情况下,将此时的亮度作为极限亮度,并求算出基于初始亮度和极限亮度的变光量,从初始亮度以变光量降低亮度,并进入(S123)。
在本实施方式中,(S123)、(S125)、(S126)、(S130)~(S13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是指,在判断部的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S123)、(S124)、(S123)、(S125)、(S126)、(S130)~(S13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任意的照明装置,或者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另外,按照这样的顺序,能够实现首先增大规定变光量而随着接近于目标照度而减小规定变光量,从而能够将取得照度更正确地接近于目标照度。但是,增加了求算规定变光量的步骤。
照明装置j的选择,可以通过前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B的协商方式、以及与实施方式11中的协商方法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通过与选择方式C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
(实施方式13)
上述规定的变光量,可以如图14所示的流程图所说明的那样,在进行变光控制时,根据照度确定。在图14中,由于与图12的流程图的步骤相同的步骤附加着相同的步骤编号,因此省略说明。在图14中,将图12的(S122)置换为(S140)~(S143)。在(S140)中,照明装置j将其当前的亮度作为初始亮度而存储,并进入(S141)。在(S141)中,照明装置j通过手持装置,将各取得部的取得照度L和目标照度Ls的差,作为上述差照度而接收,并根据差照度将亮度降低。在(S142)中,调查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也就是说,调查判断结果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S142)中为否的情况下,即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返回(S141)。在(S142)中为是的情况下,将此时的亮度作为极限亮度,并求算出基于初始亮度和极限亮度的差的变光量,并将亮度从初始亮度降低变光量,再进入(S123)。
在本实施方式中,(S123)、(S125)、(S126)、(S140)~(S14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是指,在判断部的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S123)、(S124)、(S123)、(S125)、(S126)、(S140)~(S14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任意的照明装置,或者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另外,按照这样的顺序,能够实现首先增大规定变光量并随着接近于目标照度而减小规定变光量,从而能够将取得照度更正确地接近于目标照度。
另外,照明装置j的选择,可以通过前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B的协商方式、以及与实施方式11中的协商方法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通过与选择方式C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
(实施方式14)
所述各实施方式的规定变光量,也可以是基于手持装置的当前取得照度和对应的目标照度的差照度的变光量。图15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情况的处理的流程图的一个例子。基于图12,仅说明其不同的部分。
在图15中,设置(S150)而代替图12的(S122)。在(S150)中,照明装置通过各手持装置,接收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照度(L-Ls),在比较结果为一个的情况下,根据差照度确定规定变光量,在比较结果为多个的情况下根据差照度的平均值而确定规定变光量。随着差照度变小,将规定变光量减小。
如此,在过亮的照明装置较多的情况下,首先适用较大的变光量,能够不花费时间地接近于适当的亮度,随着接近于最终亮度,由于能够将规定变光量减小,因此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到达目标照度。另外,由于在图13、图14中不使用求算规定变光量的循环步骤,因此,能够在照度控制的初始阶段,消除或减少各光源的亮度大幅度地增减变化的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S123)、(S125)、(S126)、(S150)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一控制,所述第一控制是指,在判断部的判断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S123)、(S124)、(S123)、(S125)、(S126)、(S150)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二控制,所述第二控制是在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任意的照明装置,或者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通过进行上述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另外,照明装置j的选择,可以通过前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B的协商方式、以及与实施方式11中的协商方法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通过与选择方式C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在上述的说明中,虽然设计为选择照明装置j的一个,但是也可以与实施方式9的情况相同,选择一个或多个。
(实施方式15)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以规定量将所有照明装置的亮度,向着与规定变光量相反的方向变更,并在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后,转移到其他光源的亮度的变光控制,但是也可以作为其替代,以如下方式进行设计,即以规定量仅仅将包含有进行着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j的一部分照明装置的亮度,向着与规定变光量相反的方向变更,并在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后,通过转移到其他光源的亮度的变光控制,而使照度取得部的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实施方式16)
接下来,对没有必要进行用以在照明装置间协商的通信的、照明控制用的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即使对于不使用利用图4所说明的ID信息的实施方式,也能够适用。可以仅在图6、图8、图9的收发部601中有接收功能。
区域R1、R2内的多个照明装置,分别并行而独立地进行变光控制。变光控制的变光量,在上述每个照明装置中随机地变更。若基于来自手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比较结果,而在判断部403、503、603中判断为不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则区域R1、R2内的照明装置,在各自中进行恢复控制,直至达到本次变光控制之前的亮度。在该恢复控制中,通常以一次返回到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的状态,但是在不返回的情况下,再次进行恢复控制,直至返回到满足上述规定条件的状态。接下来,再次以随机的变光量进行变光控制。如此,虽然暂时地存在因过剩变更而使返回控制增加的情况下,但是最终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上述的随机,包括如下情况。也就是说,各照明装置,以伴随着亮度值即亮度任意地增减而平均地向一个方向减光的方式进行变光控制。此时,也会出现各光源的亮度暂时地向相反方向变化的情况。换言之,变光量可以采用正、负、零中任何一种值。
另外,也可以不改变变光控制的变光量的方向,而任意地使大小变动。换言之,变光量采用零和负任何一种值。此时,若除去恢复控制的情况,则各亮度向一个方向变化。亮度的减少,要么变大、变小、或为零。
另外,在首先从最低亮度开始的情况下,各照明装置,以伴随着亮度任意的增减而平均地向一个方向增光的方式进行变光控制。也存在各光源的亮度暂时地向相反方向变化的情况。换言之,变光量可以采用正、负、零中任何一种值。另外,也可以不改变变光控制的变光量的方向,而任意地使大小变动。换言之,变光量采用零和正中任何一种值。此时,若除去恢复控制的情况,则各亮度向一个方向变化。
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照度,从手持装置发送到各照明装置,各照明装置,可以与所接收的平均差照度变小相对应地,减小上述随机变化的变光量的值。也可以与上述差照度变小相对应地,在返回控制时减小返回亮度的量。如此,能够迅速落入到目标照度,并能够减小收入状态中的照度的波动。
如此,也可以设计为仅以规定光量进行恢复控制,以代替一直进行恢复控制直至达到变光控制前的亮度的方式。也可以在恢复控制时使恢复亮度的量随机地变化。由于该恢复控制,存在在一次中不能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因此一直进行,直至达到返回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的状态。至于在恢复控制中恢复亮度的量,也可以是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照度,从手持装置发送到所有的照明装置,各照明装置也可以与所接收的平均差照度减小相对应地,将恢复亮度减小。如此,对于在恢复控制时使恢复亮度的量随机地变化的情况,变光控制的一方的变光量,也可以不随机地变化,而设计成与一定光量或上述平均差照度对应的光量。
图16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的流程图的一例。在(S160)中,所有照明装置设定为最高亮度。进入(S161),任意的照明装置以随机的变光量将亮度降低。进入(S162),各照明装置的判断部403、503、603判定是否存在NG的传感器。在为否的情况下,返回(S161)。在(S162)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S163),恢复原始的亮度,并进入(S162)。另外,在(S163)中,可以是区域R1、R2内的所有照明装置以任意的亮度进行恢复控制。另外,也可以是一部分的照明装置以任意的亮度进行恢复控制。在(S163)中一直进行恢复控制,直至(S162)中成为否。
也可以使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的时间间隔,即下一个变光控制的时刻随机地变化。变光控制以较短时间间隔持续的照明装置中,变光控制的频度变高,并与照度相对应地进行与变光量大的照明装置同样的赋予。
若以随机的时刻进行变光控制,则由于多个照明装置同时变更亮度的机会减少,因此亮度的大幅度变化较小,并能够减少照度的波动。
(实施方式17)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的流程图。在图17的流程图中,首先在(S170)中,将区域R1、R2内的所有光源设定为最高亮度。接下来,进入(S171),选择一个照明装置,设为照明装置j。接下来,进行变光控制,直到至少一个传感器为“NG”,即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状态。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情况是减光(S172、S173)。这里所谓“NG”是指如下情况,即各传感器的取得照度L,在位于该照明装置的视野内,或者将照明装置捕捉在视野内的一个或多个手持装置内的任何一个手持装置中,比由每个作为传感器的取得部所设定的目标照度Ls,低的情况。“OK”是位于该照明装置的视野内,或将照明装置捕捉在视野内的所有手持装置中,高于其的情况。
若在(S173)中为是,则进入(S174),将任意的照明装置,或包含照明装置j的照明装置的亮度,恢复一步。在所有的传感器均未成为“OK”的情况下,再将亮度提高一步。接下来,在(S175)中,选择照明装置j以外的光源,并设为j。对新选择的照明装置j,执行变光控制(S172)和判定(S173)。
在本实施方式中,(S171)、(S172)、(S173)、(S172)、(S173)这一连续的一系列处理是第三控制,所述第三控制是指,从多个照明装置中选择任何一个照明装置,所选择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直至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的条件。(S173)、(S174)、(S175)、(S172)、(S173)、(S172)、(S17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四控制,所述第四控制是在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包含所被选择的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对任意的照明装置,或上次所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选择一个,而进行变光控制,直至判断部的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通过重复进行至少第四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接近目标照度的过程中,通过变更变光量的大小而进行。例如,在图17的(S173)中也可以每次成为否,而将照明装置j的变光量变小。这样,由于最初变光量较大,因此较快地接近目标照度的近旁,并且由于能够随着接近而将变光控制变得精细,因此能够基于目标照度而正确地落入,并能够使之收敛。也可以各照明装置对由(S175)所进行的循环次数进行计数,并随着循环次数增加,减小规定变光量。
在图17的(S174)的返回控制中,提高亮度时的一步的大小,可以是各照明装置所保有的最新规定变光量,也可以是比其更小的值。恢复控制不足的情况,也可以重复恢复控制。
与在实施方式10~16中不满遍各照明装置的亮度而缓缓地降低的情况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以如下方式修正而进行的方式,即在初始阶段将照明装置急速地接近至极限亮度近旁,此后,接近于目标照度。虽然在控制中途出现成为最终亮度以下的照明装置,但是在(S174)中,进行恢复控制,过低的亮度被纠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成为稳定状态,照明装置的任何一个也始终地进行变光控制。在随着接近于目标照度而减小变光量的情况下,由变光控制引起的照度的波动减小,并能够达到用户很难觉察的效果。这一点,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情况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光控制,对进行减光控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即使在从亮度较小的方向缓缓地增光而进行的增光控制中,也能够使达到接近于目标照度的照度。此时,上述规定的变光量,作为增光量,返回控制作为减光方向的控制。在这一点,与其他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情况也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选择一个照明装置j的情况,但是也可以设计为选择多个。(S171)、(S172)、(S173)、(S172)、(S17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三控制,所述第三控制是指,从多个照明装置中选择至少一个照明装置,所选择的照明装置的控制部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直至判断部的判断为不满足规定的条件。(S173)、(S174)、(S175)、(S172)、(S173)、(S172)、(S173)这一连续的处理是第四控制,所述第四控制是在判断部的所述判断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任意的照明装置,或包含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内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选择至少包含一个上次进行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而进行变光控制,直至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通过重复进行至少第四控制,能够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
另外,照明装置j的选择,可以通过前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B的协商方式、以及与实施方式11中的协商方法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另外,也可以不进行变光控制的宣告,通过与选择方式C同样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而确定。
上述选择的照明装置,也可以,不同时地进行变光控制,而以相互随机的时刻进行变光控制。若以随机的时刻进行变光控制,则由于多个照明装置同时变更亮度的机会减少,因此亮度的大幅度变化减小,并能够减小照度的波动。
(实施方式18)
在图17的控制步骤中,多个手持装置的各目标照度Ls中含有极小照度的情况下,通过(S172)将照明装置j的亮度顺次降低而进行,即使设为光源所能采集的最低亮度,由于来自其他光源的光较强,因此在(S173)中,也存在不为是的情况。即使将照明装置j以外的光源的亮度设定得极小,也存在将照明装置j设为适当照度的状态是最佳的收敛状态的情况。在照明装置j以外的光源的亮度仍在较大的状态的情况下,设置为能够获取照明装置j的最低照度及其一步以上的照度,在依然维持上述规定状态的情况下,在(S173)中,依然成为否,并不从循环中跳出。为此,不能够进入最佳的收敛状态。为了防止这种事态,使用以下所示的控制步骤。
变更图17的控制步骤的流程图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S172)之前追加(S176)和(S177)。在(S171)中,选择一个照明装置j,将此时的亮度设定值存储,并进入(S176)。在(S176)中,判断是否为照明装置j的亮度所能取得的最低亮度。若为否,则进入(S172),并将其亮度降低一个步。在(S176)中,若为是,则不能够将其亮度再降低。由于成为这种状态是因为其他光源的亮度过大的缘故,因此进入(S177),并恢复为存储照明装置j的亮度的亮度设定值。如此而恢复,是认为存在理应优先于其他而将亮度降低的照明装置。接下来,进入
(S175),并选择其他光源,并将该照明装置作为j,并存储新的照明装置j的亮度。于是,对新照明装置j,执行基于亮度下行的步骤(S176)、(S172)、(S173)以下各步骤而进行。如此,在探索到亮度大幅度地过剩的光源时,优先地降低其照度,并能够将这种亮度过剩的光源的亮度顺次降低下去,并能够实现基于图17中所说明的步骤的原理的收敛过程、即进入(S172)~(S175)。
(实施方式19)
虽然已经进行了若干说明,但是接下来,对于能够对基于图10~图17的控制的收敛进行加速的步骤重新进行说明。在图10~17的控制步骤中,为了将各位置即各手持装置的取得照度充分地接近于目标照度,而需要将一步的变光量的幅度缩小。此时,是通过将各位置的照度小刻度地接近于目标照度而进行,若不使图10~17的流程图的循环多数次重复,则不收敛。
因此,开始以后,首先在各规定的判断(S102)、(S113)、(S123)、(S162)、(S173)中成为是前的最初的循环步骤中,加大一步的变光量。例如,对于将各光源能够设置的亮度的分辨率,从最高亮度Lmax到零之间设为100个等级的情况下,首先将一步设为20个等级。即,相对于最高亮度成为20%刻度。在到达(S102)、(S113)、(S123)、(S162)、(S173)的等级中,各取得照度,相对于目标照度,能够以大致最大大约20个等级的单位产生误差。在该状态中,在再次返回到同一照明装置的变更处理时,将一步减为5个等级,并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在(S102)、(S113)、(S123)、(S162)、(S173)中成为是。接下来,将一步减为一个等级,并执行循环步骤,直至在(S102)、(S113)、(S123)、(S162)、(S173)中成为是。在如此随着整体地接近于目标照度而提高控制精度的方法中,能够将收敛加速。为此,可以在各照明装置中,测量循环次数,并存储,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将规定变光量减小下去。
(实施方式20)
接下来,说明基于遗传算法的照明控制系统。在该方式中,各照明装置的光源,随机地变明、变暗,调查某光源中所采用的、自身的亮度和传感器的信息的相关性,并通过学习,推测自身的影响,并从该推测结果中得知适当的一个步骤的值,并控制亮度。
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随机地变更亮度,并基于在判断部403、503、603中所得到的比较结果而生成评价值,分析并进行判断,各照明装置的控制部202,基于判断结果,并将随机变更的亮度的范围大致变窄下去,从而使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判断部所传送到控制部202的判断结果,也可以是亮度的变化范围。
虽然照明装置可以逐个随机地变更亮度,但是若以如下方式设计,则能够以更短时间实现目标照度分布:即区域R1、R2内的所有的照明装置分别独立地随机变更亮度,并基于判断部中所得到的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各照明装置的控制部202将随机变更的亮度的范围大致变窄下去,从而使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大概来说,虽然可能会暂时地出现亮度范围局部扩大的情况,但是大体上,能够将范围变窄。
在判断部从多个手持装置接收比较结果的情况下,将比较结果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将评价值作为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的范围大致变窄,由此使照度取得部的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在手持装置21是一个的情况下,手持装置21的照度差信息是比较结果,并成为评价值。
图18是随机地变更照明装置j的亮度时的照度差的评价值的例子。首先,说明手持装置为一个的情况。照明装置j,使其亮度以从最大值到最小值之间的多个值例如10%刻度随机地变动,并将对各自的亮度的评价值,作为像图18的照度差的评价值那样的顺序而获得。在亮度为200坎得拉(candela)的情况下,与目标照度的差的评价值是-37。评价值是以规定的式子将与目标照度的照度差变换后的数值。接下来,对应于1000坎得拉是40。在其他的照明装置也随机地变更亮度的情况下,即使照明装置j的亮度相同,评价值也不一定变得相同。然而,在照明装置j的亮度的表格和照度差的评价值的表格中,示出了照明装置j的亮度对照度所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在基于本次的随机顺序的评价值内,将与正的大数值和负的大数值相对应的亮度部分除去,并将亮度的变化范围变窄,在接下来的随机顺序中,照明装置j再次随机地变更其亮度,判度部计算出评价值。例如,从评价值为正值较大的一方除去与48和43相对应的1000坎得拉和900坎得拉,并从负值较大的一方除去与-35和-37相对应的100坎得拉和200坎得拉,并在从300坎得拉到800坎得拉的范围内随机地变更亮度。变更的刻度幅度,虽然在上次是100坎得拉,但是这次可以是更小的80坎得拉。如此均以随机的顺序将随机变化的幅度变窄,藉此照明装置j能够将其亮度接近于,给出了与目标照度相接近的照度的亮度。照明装置j以外的照明装置k也同样地以其他随机的顺次使亮度变化,并得到图18的照度差的评价值的顺序数据。在照明装置k中,也将产生较大的评价值的倾向较大的亮度发生的概率置为零或降低,并执行下一个随机顺序。
也可以照度差的绝对值越小的亮度,越加大权重地,对随机顺序的亮度值进行加权平均,并将平均亮度作为中心值,而产生以下的随机顺序。也可以不固定随机顺序的分割点,而以移动的方式进行。
在设定多个手持装置的情况下,在判断部中对从这些多个手持装置所接收的多个比较结果进行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作为汇总的方法,可以是将多个比较结果的数值单纯地加和,或平均。也可以将多个比较结果的数值二次方相加,或二次方平均。此时,由于平均值成为零以上的正值,因此将出现平均值较大的区域的亮度除去,并将亮度变更的幅度变窄。
作为其他的方法,手持装置将表示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大小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发送,在接收了比较结果后的判断部中,对大小信息进行汇总。并在对应于随机顺序的评价值,即比较结果的顺序中,确定大小信息的大信息和小信息大致平衡的新的稍窄的亮度变更的范围,并将该亮度范围作为判断结果而传送到控制部202,控制部202,在其范围内随机地变更,并顺次进入该过程,由此将亮度的范围变窄而将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可以看出,此时的比较结果是表现出2值。在上述说明中,虽然设计为将亮度的变光幅度变窄,但是也可以将亮度的大区域和小区域中的亮度的出现频度减小,即统计性地变窄。
评价值的计算方法、亮度的变更幅度和变更区域的选择方法,也可以是上述说明例以外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照明装置必须分别接收从各手持装置所发送的差照度信息和大小信息。也可以以发送不串扰的方式进行发送。关于这种方式已经进行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照明装置间的协商,因此在收发部601中也可以仅有接收功能。
也可以所有的照明装置不同步地进行上述各照明装置的随机顺序的情况,各自以随机的时刻进行。若以随机的时刻进行变光控制,则由于多个照明装置同时对亮度进行变更的机会减少,因此亮度大幅度变化的情况减少,能够减少照度的波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9~20中,说明了一边增减亮度一边接近于目标照度的方法,但是不用说,一边增减亮度一边接近于目标照度的方法不限于此。
(实施方式21)
在使用上述ID信息的实施方式中,各照明装置将自身的ID信息发送到手持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各照明装置的ID信息预先存储于发送部511和发送部611。发送部511和发送部611,从所存储的多个ID信息中一个、多个或全部等地选择,并与比较结果一并,作为红外光1,或电磁波发送。在能够接收红外光1或电磁波的照明装置中,在所接收的ID信息和自身的ID信息一致的情况下,解释为自身被指定则进行,判断部503、603对比较结果进行判断,并进行亮度的控制。因此,不需要由发送部505、接收部515、ID信息的控制部702的组合和接收部715和ID信息提取部914。
若使在红外光1和电波中具有指向特性,则能够将位于指向特性的范围内的照明装置作为对象,指定其一部分或全部。若使得不具有指向特性,则能够将红外光1和电磁波所到达的范围的照明装置,作为所指定的候补对象。
至于通过选择所存储的ID信息而对照明装置进行指定的方法,可以采用上述实施方式9中所说明的照明装置的选择方式C。另外,在以ID信息的顺序配置照明装置的情况下,若每隔一个地选择ID信息,则能够每隔一个地,仅一半地选择ID信息。另外,也可以选择房间的一半的区域或1/4的区域的照明装置。为此,也可以在手持装置上设置指示机构,所述指示机构是诸如指示以何种方式选择照明装置的按钮或旋钮。根据指示机构的操作,选择对应的ID信息,并从发送部511和发送部611发送。
在会议室和场馆为多数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在各房间之间不重复的ID信息的代码均分于各房间的照明装置,并准备各房间用专用的手持装置,并分别存储该房间内部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也可以在拿着手持装置进入房间时,手持装置,从设于房间的入口附近的通信装置,接收为该房间的照明装置所分配的ID信息,并存储于发送部511和发送部611,并使用所存储的ID信息指定该房间的照明装置。如此,不需要各房间专用的手持装置,并能够各房间共用地设计手持装置。从设于房间的入口附近的通信装置向手持装置发送ID信息,并手持装置接收并存储的方法,可以通过周知的一般的信息发送接收的技术而实现,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两个房间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是m个和n个(m<n)的情况下,将ID信息ID1、ID2、ID3、……、IDm分配给第一个房间的照明装置,并将含有相同的ID信息的ID信息ID1、ID2、ID3、……、IDn分配给第二个房间的照明装置,若在手持装置中,以存储ID信息ID1、ID2、ID3、……、IDn的方式进行设计,则能够在两个房间中使用同一手持装置。由于IDm+1~IDn的照明装置在第一个房间中不存在,因此在第一个房间中忽略基于IDm+1~IDn的ID信息的指定。由于存在对本来没有必要指定的ID信息进行发送的情况,因此虽然存在达到预期照度前花费时间的情况,但是由于不存在对来自照明装置的ID信息进行发送的情况,因此整体结构变得简单。
也可以通过设置存储部而将上次使用会议室时所选择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存储于手持装置,在这次再次使用会议室时,能够对与所存储的ID信息相对应的照明装置,根据ID信息进行选择,从而通知亮度。此时,也可以为没有发送部505、接收部515、ID信息控制部702的组合、接收部715、以及ID提取部915的系统,但是也可以设置。在设置发送部505、接收部515、ID信息控制部702的组合、接收部715、ID提取部914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与手持装置的移动的相伴的指向特性范围的移动,而对所存储的ID信息进行更新,并随着更新而以新的照明装置为对象,进行选择,从而进行照度的控制。
(实施方式22)
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收敛于期望的照度分布的状态中的各光源和照明装置的亮度设定值进行存储,则在公演等之前,通过读取所存储的设定值并设定其亮度,能够即席地实现规定的亮度分布。另外,将收敛过程的任意阶段的各光源和照明装置的亮度设定值进行存储,以后将该所存储的设定值进行读出并设定其亮度,藉此能够从该阶段开始收敛的顺序,并能够更迅速地达到规定的照度分布。
(实施方式23)
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面向期望的照度分布的收敛过程中的各光源和照明装置的亮度设定值、照度取得部中的取得照度,在显示器中进行显示,则能够确认收敛动作状况。此外,若设计为将照度取得部中的目标照度在显示器中显示,则能够把握收敛前的进展状况。
(其他实施方式以及补充)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不使用房间的状态中,将各照明装置中的电源置为OFF,在进入房间时将设于入口等的电源开关置为ON,将电源供给到各照明装置,从而起动各照明装置。在起动的状态中,控制部202,处于将光源200熄灯的状态。接下来,通过操作手持装置而发送信号。在接收信号的照明装置中,根据接收内容而开始点灯。如此,则能够将夜间等不使用房间的时间的消耗电力降为零。
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进行:即在仅仅将接收部201、收发部601、判断部203、303、403、503、603置于工作状态,而接收从手持装置发送的信号的情况下,将照明装置整体的电源置为否。
对于将ID信息从照明装置发送到手持装置的方式的情况,即使在将光源200熄灯的状态中,也可以从发送部505定期地发送照明装置自身的ID信息。对于将ID信息叠加于光源200的照明光的方式的情况,即使在光源200的熄灯状态中,也能够提高定期地以极短时间对光源200进行点灯,而发送自身的ID信息。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若照明装置的最高亮度较低,则不用说存在按照上述所说明的步骤不能进行期望亮度的调节的情况。另外,在光源的数量较少,手持装置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不用说存在按照目标照度不能调节所有位置的照度的情况。另外,在目标照度的一部分中包含非常高照度和低照度的情况下,若未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光源,则不用说不能调节为规定的照度。换言之,若是通过光源的亮度调节而原本能够实现的照度分布,则按照上述说明的步骤,能够实现期望的照度分布。另外,即使误差相对于目标照度较大,也能够接近于目标照度的方向。
在上述说明中,以将亮度值或亮度从最高值减小下去的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是由于是使过剩的亮度降低的方向,因此也能够得到将光源的消耗电力降低的效果。另一方面,按照已经触及的,也可以设计为从最低值缓缓地增加。此时,至于所谓的一定关系,是如下情形:即在各位置的取得照度比该位置的目标照度小的情况下,将该状态称为“OK”,特别是在所有的位置中,将“OK”的情况称作“存在一定关系”,将在一个位置也不存在“OK”的情况称作“不存在一定关系”,即称作“NG”。另外,所述规定变光量为减光量。返回控制的变光量为增光量。
若在照明装置中产生故障,则也可能存在该照明装置的亮度不能改变的情况。这样的照明装置,也可以认为是本控制系统中的固定的环境条件的一种。例如,可以看作是与存在从窗户进入的外光的情况相同。在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中,以补偿上述固定的环境条件的形式控制亮度值和亮度,并以取得照度和取得照度尽可能接近期望的目标照度和目标照度的方式进行控制。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比较结果是2值的情况下,也可以发送2值双方的比较结果,但是也可以仅一方地发送。也就是说,所述比较部,对所述取得部和所述目标部的大小关系,仅将较大的或较小的2值的其中之一的比较结果传送到照明装置的判断部。如此,发送处理、接收处理变得简单,消耗电力也能够削减。对于所述取得照度和所述目标照度的大小关系,较大或较小的一方的比较结果,成为取得照度≤目标照度、取得照度>目标照度的2值的一方,或取得照度<目标照度、取得照度≥目标照度的2值的一方。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能够使用广播方式的通信的情况。各照明装置间的通信,也可以是通常的通信方式。除了循环型网络外,也可以适用,诸如在各照明装置间分别进行的网格(mesh)型网络、星型网络、有线通信、无线通信等。另外,网络的适当的位置,也可以是例如星型网络,并在中心设置管理所有照明装置的中枢装置。在作为这些装置的网络的通信中,也可以使用,公知的LAN、无线LAN、红外线LAN、蓝牙(注册商标)方式、电灯线LAN、回波网络(echo net)等的通信协议,也可以利用这些协议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在手持装置和照明装置之间的通信中,适用这些通信方式。若在这些协议的标准中,组入发送本发明的比较结果和ID信息的格式(format)而构成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则也能够在室内的个人计算机、打印机、投影仪等信息机器之间,进行基于这些协议的传送,并不引起与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手持装置、照明装置间的传送,之间的干涉而完成。
在不使用上述广播方式的通信的情况下,上述中枢装置一个或多个地发行变更许可信息Dp,具有变更许可信息Dp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若在“NG”消失之前,照明装置即使拥有Dp也不进行变光控制,则不能够过剩地进行变光控制。Dp可以设计为各照明装置仅能保有一个。也可以对最大持有数进行限制,并将超过其的部分转送到其他照明装置。并多个地拥有的Dp,在暂时变光控制中,只能使用一个。
虽然在不使用上述广播方式的通信的情况下,照明装置以随机地生成Dp发送的目的地址的方式进行工作,但是也可以根据照明装置的连接顺序,而向相邻的照明装置发送。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光源亮度的稳定时间,也可以设计为等待一定时间Ts而进行变光控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基本地以非同步进行各处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全体系统也可以随着时间T的时间段(slot)而同步地动作。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时间轴、亮度值的振幅轴作为离散系的系统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时间轴、振幅轴的一方或两方作为连续形式的系统而构成。例如,可以给出减光速度而替代各照明装置的规定变光量一步,给出增光速度而替代返回控制的一步,在“NG”之间作为返回控制而进行增光控制,在“OK”之间,作为变光控制而进行减光控制,由此通过同样的原理,调节为期望的照度分布。每进行一次恢复控制,各照明装置使变光控制的减光速度变化。也可以变光控制的速度,恒常地进行变大、变小的变化。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随着成为“OK”即存在一定的状态的判断与成为“NG”即不存在一定状态的判断的产生频度分布的相接近,而减小一步的亮度差。另外,在多个地发行Dp的情况下,也可以随着“OK”和“NG”的发生频度分布的接近,削减Dp的发行数。中枢装置可以进行该处理和判断。
可以根据各照明装置的控制部中所取得的亮度等的分辨率而确定,变光量的各一步。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光源的控制的幅度、一步的值,也未必依赖于上述的各种计算和说明的方法,对于适当的范围内的其他值也可以使用。关于对应于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照度减小而将规定变光量减小的情况,已经进行了说明。作为随着收敛的进展而减小规定变光量的方法,除此之外,也可以用以下的方法。各照明装置,也可以对变光控制的次数进行计数,并随着变光次数的增多而减小规定变光量。另外,各照明装置,也可以在控制开始后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减小规定变光量。也可以随着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频度平均地接近,而判断为在进行收敛。
虽然已经说明了,在各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前,每次均执行用于根据初始亮度和极限亮度求算规定变光量的步骤,例如图13、图14中的(S131)、(S132)、(S141)、(S142)的步骤,但是也可以每几次的变光控制进行一次。
上述,第1~第4控制不限于仅由上述步骤构成的方法,不用说,若是能够发挥所说明的功能的方法,各步骤的内容也可以不与上述说明完全一致,也可以包含各步骤以外的步骤。
虽然各照明装置中的恢复控制中的亮度值的变光量,是与上述变光控制中的规定变光量相同的大小,但是也可以是其他的大小。另外,也可以是由每个照明装置所确定的值。与规定变光量的情况相同,也可以随着收敛而设为较小的值。另外,也可以在恢复控制的情况下,恢复到进行变光控制前的光量。
另外,虽然已经涉及到,但是也可以将各照明装置的最初亮度值置于最高值和最低值的中间的适当的值后,再开始进行处理。此时,在所有照明装置的各当前亮度值状态中,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关系在所有的比较结果中不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下,以每一适当的变更值,按照与变光控制中的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对所有照明装置的亮度值进行变更,即进行恢复控制,并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关系完全置为一定的关系之后,进入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的选择,及其亮度值的变更处理过程。如此,能够加速向目标照度的收敛。
在本发明的照明控制系统中,可以从多个照明装置选择一个而进行变光控制,也可以不将其选择拘泥于以前的选择,自由地使之变化而选择。在恢复控制中也同样。另外,由于能够也对于变光控制和恢复控制的变光量和恢复亮度,在各照明装置中除去其变化方向,也没有较为严格的限制地采用任意的大小,接近于变大变小的目标照度,因此能够进行柔性系统设计。选择的算法可以有多种,上述的随机数方法或上述协商基本可以实现。
各照明装置的亮度的控制中,如逆变控制(inverter)和晶闸管控制那样,使向光源供给电力的时间密度变化的方法,从节省电力的观点出发较为优选。此时,瞬时亮度可以交互地重复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或点灯状态和熄灯状态。照明装置控制平均亮度。由于照度取得部的所取得的瞬时照度,随着瞬时照度而大幅度地变化,因此需要把对瞬时照度平滑化后的值,作为用于比较部的取得照度而使用。
虽然能够以在场馆和会议室的规定的固定位置例如顶棚和地板面的中间悬吊的方式,设置手持装置,但是优选设计成,能够移动到场馆和会议室的任意位置的、诸如遥控器装置那样的小型装置,这样可以将任意位置的照度控制为期望的值。例如,能够将会议桌的特定位置控制为期望的亮度。另外,也可以使用者能够设定目标照度。
在各位置的照度特别接近于目标照度的情况下,也可以停止变光控制而消除照度的波动。为此,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照明装置从各手持装置接收现状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信息,在照明装置中判定各差信息的大小,当全部为十分小的值时,停止变光控制。另外,也可以在经过相对于收敛所需要的最大时间Tmax数倍的时间后,停止变光控制。
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了开始变光控制,而在手持装置设置开始按钮,按下开始按钮,则通过广播通信,而对所有的照明装置和其他的手持装置通知,开始上述所说明的步骤。
在使用多个手持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手持装置之间进行通信,并共享比较结果和ID信息。在图1的情况下,能够将区域R1和区域R2作为一体而控制。
也可以在暂时成为收敛状态之后,切断所有照明装置的电源,并存储各自此时的亮度,并在再次投入电源时,再现其亮度。另外,也可以在手持装置的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差变得过大的情况下,通过恢复控制,而逐次以适当的亮度,将所有照明装置的亮度向着与变光控制中的变光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变更,并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关系置为完全一定的状态,此后进入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照明装置j的选择及其亮度的变更处理过程。如此,能够从最初重复所有处理而以更短的时间达到目标照度。
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组合多个变光控制的过程。也就是说,也可以首先进行某个实施方式的变光控制,在接近于目标照度的阶段中,转移到其他
实施方式的变光控制。
另外,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向通常的照明控制的应用,但是也能够应用于在照明中附加有颜色的情况。对于红色、蓝色、绿色的三种光源,分别三系统地构成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照明控制系统。手持装置的对应于三色的三个取得部413的传感器,可以仅对红色、蓝色、绿色的任何一种具有灵敏度。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设计,则能够不仅对放置有手持装置的位置的亮度进行控制,也能够将颜色控制为期望的色度,上述方式是,在一个位置的手持装置中设置与三系统的各色相对应的比较部,并设定各个三色的目标照度,并将每种色的取得照度与目标照度的比较结果,发送到对应于该色的判断部,并基于判断结果,对与该色相对应的照明装置的亮度进行控制。
也可以在一个手持装置的内部多组地设置存储部411、取得部413、比较部412,并对多个比较结果,部分地判断是否满足上述规定的条件,并将其结果作为比较结果,发送到照明装置。能够将多个取得部413的照度控制为期望的值。若使多个取得部413分别具有指向特性,则能够将手持装置的位置的照度的指向特性,控制为期望的形状。也就是说,能够从期望的方向进行照明。
虽然已经进行了若干说明,但是不用说,若各照明装置的接收部进行各判断部所进行的判断,或控制部进行各判断部所进行的判度,则也可以省略判断部。另外,不用说,在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手持装置、照明装置等,不限于上述的结构。
上述指向特性不限于圆锥形状,也可以是棱锥形状。在是棱锥形状的情况下,区域R1和R2的形状为方形。另外,若将手持装置的方向倾斜,则形状会从圆形或方形而变化为其他形状。
在上述说明中,也可以在发送部和接收部中设置指向特性。在顶棚是平面的情况下,在位于距离手持装置较近的位置的照明装置中,所接收的传送介质的强度较大,在远方的照明装置中传送介质的强度较小。对于是光的情况,这是因为在不是平面光源所产生的平行光线时光线发生扩散的缘故。因此即使不使用具有光导向器和指向特性的发光二极管,利用手持装置和照明装置的距离关系,也能够自然而然地实现指向特性。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活用这种指向特性。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指向特性,也包括,这种由手持装置和多个照明装置之间的几何学的位置关系所产生的指向特性。
此外,上述所有的实施方式中的照明控制系统的处理,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因此也可以通过软件下载等分发该软件。另外,也可以通过将该软件记录于CD-ROM等存储介质而传播。
本发明所涉及的照明控制系统,在建筑物的内部、外部、场馆以及各种设施的照明控制系统中是有用的。

Claims (40)

1、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以及多个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通过传送介质而发送用于对所述照明装置的亮度进行控制的信息的第一发送部,并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发送所述信息,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传送介质,并通过传送介质提取所述信息;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所提取的所述信息的内容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基于:所述手持装置中的识别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的选择、所述第一发送部中的所述传送介质发射的指向特性、或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中的所述传送介质接收的指向特性中之任一项,确定被选择的照明装置:
在所述被选择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提取出的所述信息的内容,而对所述亮度进行控制。
2、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将可以表示照明装置已被选择的选择信息,作为光信号而发送;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选择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指示所述照明装置的操作的操作部以及发送所述操作部的指示内容的第一发送部,根据所述操作部的指示内容,通过所述第一发送部发送选择信息,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选择信息;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接收部的接收内容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所述多个照明装置,判断有无接收所述选择信息,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有无,而控制所述光源的亮度。
3、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将与被设定的亮度相关的信息即亮度设定信息,作为光信号发送;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亮度设定信息,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设定部,其设定亮度;第一发送部,其将由所述设定部所设定的亮度设定信息作为光信号而发送,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光信号的亮度设定信息;控制部,其能够基于所接收的亮度设定信息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其中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接收所述亮度设定信息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接收的亮度设定信息,而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
4、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以及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作为表示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的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以及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基于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和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5、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作为表示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的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中的比较结果;以及第二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发送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所发送的ID信息中能够接收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第二发送部,其发送自身的ID信息,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所接收的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二发送部、以及所述第二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6、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作为表示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的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以及第二接收部,其能够接收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发送能够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接收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所接收的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以及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所述照明装置,通过所述控制部将自身的ID信息叠加于所述亮度而发送到所述手持装置,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光源、以及所述第二发送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所述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的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7、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作为表示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的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将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作为光信号而发送;以及ID提取部,其从所述取得部所取得的信息中提取ID信息,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发送所述ID提取部所提取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而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而对亮度进行控制;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以及ID存储部,其存储着所述被分配的自身的ID信息,所述照明装置,通过所述控制部将自身的ID信息叠加于所述亮度而发送到所述手持装置,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所述光源、以及所述取得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能够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基于所述比较结果的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8、一种照明控制系统,具备:至少一个的手持装置,其能够发送目标照度和取得照度的比较结果;多个照明装置,其能够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并被分配有ID信息,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具备:存储部,其存储着目标照度信息;取得部,其取得作为表示由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所产生的照度的信息的取得照度信息;比较部,其对所述目标照度信息和所述取得照度信息进行比较;第一发送部,其发送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所述第一发送部,除了所述比较结果,还对所述照明装置的ID信息内的至少一个进行发送,并指定所述照明装置,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第一接收部,其能够接收由所述第一发送部所发送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判断部,其基于所述接收的比较结果以及ID信息,进行规定的判断;控制部,其根据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对亮度进行控制;以及光源,其亮度被所述控制部所控制,
使所述第一发送部、所述第一接收部的至少一方,具备指向特性,
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能够对由所述手持装置所发送的所述比较结果和ID信息进行接收的照明装置中,在所述判断部判断所接收的ID信息中包含着自身的ID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判断结果,对所述光源的亮度进行控制,以便使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部,具有发送接收功能,并能够在所述多个照明装置间进行发送接收。
10、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接收部和所述第一发送部之间,通过光信号进行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接收部和所述第二发送部之间,通过光信号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在所接收的ID信息内,选择至少一个或全部,发送到所述照明装置,由此选择照明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照明装置,在没有进行所述指向特性的选择,或没有选择接收所述选择信息、所述亮度设定信息、所述比较结果以及所述自身的ID信息中的任一方的情况下,不对所述光源进行点灯,或者以规定时间后成为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控制所述亮度。
14、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亮度减少,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将所述光源的亮度增加,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5、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各照明装置将所述第一规定值和第二规定值的至少一方的值选定为随机的值,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6、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控制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控制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的一方,比所述一部分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更多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的另一方,进行所述减少控制和增光控制的照明装置顺次变化,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7、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持装置还具备装置指定部,该装置指定部从所接收的ID信息中选择用于通过所述ID信息的发送,而对进行所述减少控制或所述增光控制的照明装置进行指定的ID信息,
所述比较部,将取得照度和目标照度的哪一个较大的信息作为比较结果而输出,
所述照明装置指定部,对于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的情况,选择进行亮度减少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并将比较结果和ID信息发送到照明装置,对于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的情况,选择进行亮度增加的照明装置的ID信息,并将比较结果和ID信息发送到照明装置,
在接收了比较结果和自身的ID信息的照明装置中,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大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减少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一规定值进行减少控制,若接收到取得照度比目标照度小的比较结果而且所述判断部进行亮度增加的判断,则所述控制部对所述光源的亮度以第二规定值进行增光控制,
以所述照明装置的一部分进行所述减光控制和增光控制的一方,而比所述一部分的照明装置的数目更多数的照明装置进行另一方的方式,选择ID信息,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8、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而进行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而进行:变光控制,从当前的亮度值按照规定变光量而变更亮度值;恢复控制,将亮度值向着与所述变光控制相反的方向恢复,
基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控制部所控制的亮度值,而生成所述取得照度,在以下四个控制内:
第一控制,其在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为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该照明装置至少包含一个进行了所述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
第二控制,其在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任何一个,或包含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选择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该照明装置至少包含一个进行了所述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
第三控制,其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选择至少一个照明装置,所述被选择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直至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为止;
第四控制,在所述判断结果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规定条件的、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任何一个,或包含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内的至少一个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并在满足规定条件后,选择至少包含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直至所述判断部的所述判断成为不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为止,
进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控制,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或者,通过在所述第三控制和第四控制内,至少重复所述第四控制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控制中,选择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一个照明装置,在所述第二控制中,至少包含所述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或者,在所述第三控制中,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中选择一个照明装置,在所述第四控制中,从所述上次进行了变光控制的照明装置以外的照明装置中选择一个照明装置进行变光控制,所述包含一个照明装置的照明装置进行所述恢复控制。
20、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进行是否满足规定条件的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
所述各控制部,基于所述判断结果,进行:变光控制,其中从当前的亮度值按照规定变光量而变更亮度值;恢复控制,其中将亮度值向着与所述变光控制相反的方向恢复,
基于所述多个照明装置所控制的亮度值,生成所述取得照度,
所述各照明装置分别进行所述变光控制,所述变光控制后,所述判断不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当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所述各照明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所述返回控制,
在每个所述照明装置中,通过应用以下各处理中的至少任一个,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目标照度:基于规定的变光量而随机地变化的量;所述恢复控制中的恢复变光量随机地变化的量;进行所述变光控制的时刻随机地变化;使所述变光控制的频度随机地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4~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手持装置中的比较结果是2值的情况下,仅降其中一种的状态的情况作为比较结果而传送到所述判断部,并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照明控制系统中,在所述手持装置是一个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取得照度与所述目标照度存在一定关系的比较结果的情况,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对于所述取得照度与所述目标照度不存在一定关系的比较结果的情况,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
在所述手持装置是多个,比较部是两个以上的情况下,对于所述各取得照度与对应的所述各目标照度均存在一定关系的情况,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判断部,判断为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对于一个不存在一定关系的比较结果的情况,所述照明装置的所述判断部,判断为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
所谓存在所述一定的关系,是指在所述规定变光量是减少量的情况下,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大的关系,在所述规定变光量是增加量的情况下,所述取得照度比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小的关系。
23、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后的照明装置,首先将照明装置的亮度值设定为各自所能够取得的最高值或最低值,或者,在不满足所述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将各自的亮度值向所述恢复控制的变更方向变更,满足所述规定的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进行所述恢复控制的照明装置,是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的全部。
25、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恢复控制的恢复变光量,是恢复到所述变光控制前的状态的恢复变光量,或者,是与所述变光控制的控制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任意的恢复变光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是基于所述取得照度和所述目标照度之差的变光量。
27、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在每个照明装置中设定。
28、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相应于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的收敛,而减少所述规定变光量和所述恢复控制的变光量的至少一方,或者随收敛前的时间经过一起减少。
29、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对应于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的收敛,将照明装置的选择数目接近于1,所述照明装置的选择数目是从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照明装置中选择应该进行变光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数目。
30、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部,基于所接收的比较结果而生成评价值,并将基于评价值的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能够基于由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判断结果,变更亮度值,
接收所述比较结果的多个照明装置的至少一个,随机地变更当前亮度值,并基于从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从而实现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接收所述比较结果后的多个照明装置,各自随机地变更当前亮度值,并基于从所述判断部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多个手持装置,所述判断部将从所述多个手持装置的比较部得到的所述比较结果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部,取得所述取得照度与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之差的差信息,并将该差信息作为所述比较结果而发送,所述判断部,将所接收的所述比较结果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而以与所述差信息较小的评价相对应的亮度值的出现频度变大的方式,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比较部,发送表示所述取得照度和对应的所述目标照度哪一个较大的大小信息,所述判断部,将所接收的所述大小信息汇总而计算出评价值并进行判断,将判断结果传送到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基于所得到的所述判断结果,以所述大小信息的大信息和小信息平衡的方式,将随机地变更的亮度值的范围变窄,从而将所述取得照度接近于所述目标照度。
35、根据权利要求18~3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光控制、所述恢复控制中的亮度值的至少一方,连续地变化。
36、根据权利要求4~3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多个照明装置的亮度值、所述取得照度、所述目标照度中的至少一个,在显示器上显示。
37、根据权利要求4~3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收敛的最终阶段的所述各照明装置的亮度值存储,能够通过接收指示,而将所述各照明装置的亮度值再现。
38、一种光源,其构成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39、一种照明装置,其构成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40、一种手持装置,其构成权利要求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控制系统。
CN2004800419467A 2003-12-22 2004-03-23 照明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29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24881A JP4374472B2 (ja) 2003-12-22 2003-12-22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JP424881/2003 2003-12-22
PCT/JP2004/003982 WO2005062680A1 (ja) 2003-12-22 2004-03-23 照明制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2932A true CN1922932A (zh) 2007-02-28
CN1922932B CN1922932B (zh) 2012-02-15

Family

ID=34708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419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22932B (zh) 2003-12-22 2004-03-23 照明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633406B2 (zh)
JP (1) JP4374472B2 (zh)
CN (1) CN1922932B (zh)
WO (1) WO2005062680A1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757A (zh) * 2008-06-11 2011-05-1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遥控式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CN102106189A (zh) * 2008-07-23 2011-06-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对于日光级的自动适应的照明系统
CN101737686B (zh) * 2010-01-05 2012-11-2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激光瞄准的灯具
CN102948260A (zh) * 2010-04-26 2013-02-27 有机反应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方法和系统
CN102984868A (zh) * 2012-12-20 2013-03-20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3718005A (zh) * 2011-06-27 2014-04-09 克里公司 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学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4053266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照明设备、局部设备、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5472838A (zh) * 2015-10-20 2016-04-0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5659702A (zh) * 2013-08-21 2016-06-08 亚普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系统、终端及其照明控制方法
CN105792476A (zh) * 2016-01-26 2016-07-2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8391349A (zh) * 2017-02-16 2018-08-10 嘿灯(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个独立照明装置上营造整体动态视觉效果的方法
CN10921920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累积受光量估计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健康管理系统
CN109890105A (zh) * 2018-12-29 2019-06-14 中国计量大学 开放式办公室照明系统和控制方法及固定光色检测模块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11934A1 (en) 2005-04-22 2006-10-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and system for lighting control
US7608807B2 (en) * 2005-05-05 2009-10-27 Leviton Manufacturing Co., Inc. Closed loop daylight harvesting light control system having auto-calibration
CN101485234B (zh) * 2006-06-28 2012-08-0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根据目标光分布控制照明系统的方法
WO2008001277A2 (en) * 2006-06-30 2008-01-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 V.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lighting system by proximity sensing of a spotlight control device and spotlight control device
CN101496450B (zh) 2006-07-26 2013-12-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灯支撑设备和包括多个灯支撑设备与无线控制器的系统
DE102007015233A1 (de) * 2007-03-29 2008-10-02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Leuchtdiodenlampe, Leuchte mit einer Leuchtdiodenlamp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Leuchte und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einer elektrischen Verlustleistung bei einer Leuchtdiodenlampe
KR20100107051A (ko) * 2008-01-17 2010-10-04 오스람 게젤샤프트 미트 베쉬랭크터 하프퉁 조명 장치의 통계적 인덱스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47031A (zh) * 2008-05-29 2011-05-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光系统的控制信息
CN105827332B (zh) * 2008-06-11 2019-09-03 飞利浦灯具控股公司 用于照明系统的光接收器
WO2010045643A1 (en) * 2008-10-17 2010-04-22 Manifold Products, Llc Energy monitoring device
US8497634B2 (en) * 2008-10-23 2013-07-30 Innovation Works, Inc. Wireless lighting system for staircases and passageways
TW201043088A (en) * 2009-05-20 2010-12-01 Pixart Imaging Inc Light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02726123B (zh) * 2010-01-15 2015-02-18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对局部化光贡献进行2d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KR100981274B1 (ko) * 2010-03-11 2010-09-10 주식회사 베스트디지탈 자동 조명제어 시스템
WO2012090116A1 (en) 2010-12-29 2012-07-05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Setting up hybrid coded-light - zigbee lighting system
WO2012103676A1 (zh) * 2011-01-31 2012-08-09 晟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TWI562677B (en) 2011-03-16 2016-12-1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9039230B2 (en) 2011-08-03 2015-05-26 Lunastream, Inc.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 lighting
EP2966938B1 (en) * 2011-10-28 2017-12-13 Philips Lighting Holding B.V.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lighting system with embedded processors and system operating with the protocol
US8948449B2 (en) * 2012-02-06 2015-02-0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lecting visible regions in nighttime images for performing clear path detection
CN102685981A (zh) * 2012-03-27 2012-09-19 河南省电力公司安阳供电公司 记忆型灯光节能控制系统
US9084308B2 (en) * 2012-05-07 2015-07-14 Starfield Controls, Inc. Self calibrating, adaptive setpoint daylighting
DE102012023730A1 (de) * 2012-09-20 2014-03-20 Cp Electronics Gmbh Anordnung von ferngesteuerten elektrischen Verbrauchern
US9036657B2 (en) * 2013-01-14 2015-05-19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Variable load driver with power message transfer
JP6071610B2 (ja) * 2013-02-12 2017-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CN104144537B (zh) 2013-05-08 2016-12-28 株式会社理光 智能照明控制方法、设备及系统
TWI538563B (zh) * 2013-09-18 2016-06-11 Hep Tech Co Ltd Multi-fixture control method
US9496955B2 (en) 2013-09-19 2016-11-15 eocys,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to produce and receive an encoded light signature
CA2931526C (en) 2013-11-25 2022-04-19 Abl Ip Holding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with a mobile device via a positioning system including rf communication devices and modulated beacon light sources
TWI511616B (zh) * 2014-05-13 2015-12-01 Yu Sheng So 以同步於ac電源頻率為基礎的調控系統與調控方法
US9930752B2 (en) 2015-11-10 2018-03-2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age sensor controlled lighting fixture
US9544957B1 (en) * 2015-12-02 2017-01-10 Paragon Semiconductor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Illumination device
CN106132044B (zh) * 2016-06-30 2019-03-05 瞬联软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室内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GB201619675D0 (en) * 2016-11-21 2017-01-04 Rentokil Initial 1927 Plc Insect light trap
US10390183B2 (en) * 2017-02-24 2019-08-20 Lsi Industries, Inc. Light fixture positioning system that transmits beacon signals having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s
US10555155B2 (en) 2017-04-26 2020-02-04 Lsi Industries, Inc. Electronic tag beacon
GB2565593B (en) * 2017-08-18 2021-03-17 Centrica Hive Ltd Automated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102018216474A1 (de) * 2018-09-26 2020-03-26 Osram Gmbh Verfahren zum zuordnen von lichtsensoren für die beleuchtungsregelung in einem beleuchtungssystem
CN109991848B (zh) * 2019-03-28 2022-02-01 鲁东大学 抗干扰控制方法和装置
CA3187911A1 (en) * 2020-09-30 2022-04-07 Roumanos Dableh Autonomous light power density detecto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8132A (en) * 1977-07-14 1979-06-12 Electronics Diversified, Inc. Lighting-control system with cue-level confirmation
JPH0266881A (ja) 1988-08-31 1990-03-06 Tokyo Electric Co Ltd 照明システム
NL9100354A (nl) * 1991-02-27 1992-09-16 Philips Nv Systeem voor het instellen van omgevingsparameters.
DE69635475T2 (de) * 1995-07-03 2006-08-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Gebäudeleitsystem mit paketsprungübertragung
US5812422A (en) * 1995-09-07 1998-09-22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Computer software for optimizing energy efficiency of a lighting system for a target energy consumption level
US5978364A (en) * 1996-02-29 1999-11-02 Philips Electronics North Americ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packets within a wireless, packet-hopping network and a wireless network for implementing the same
US6160359A (en) * 1998-01-30 2000-12-12 Hewlett-Packard Company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remote computer to control an assigned lighting load
JP2002110369A (ja) 2000-09-29 2002-04-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照明装置
US6538568B2 (en) * 2000-12-21 2003-03-25 Iota Engineering Co. Emergency lighting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US7417556B2 (en) * 2001-04-24 2008-08-2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ireless addressable ligh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170238B2 (en) * 2003-07-30 2007-01-30 Colorado Vnet, Llc Control systems and methods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7757A (zh) * 2008-06-11 2011-05-11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遥控式设备选择系统和方法
CN102106189B (zh) * 2008-07-23 2014-08-13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对于日光级的自动适应的照明系统
CN102106189A (zh) * 2008-07-23 2011-06-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对于日光级的自动适应的照明系统
CN101737686B (zh) * 2010-01-05 2012-11-28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激光瞄准的灯具
CN102948260A (zh) * 2010-04-26 2013-02-27 有机反应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设备、方法和系统
US9337925B2 (en) 2011-06-27 2016-05-10 Cree,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optical control of lighting devices
CN103718005B (zh) * 2011-06-27 2016-10-12 克里公司 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学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3718005A (zh) * 2011-06-27 2014-04-09 克里公司 用于照明装置的光学控制的设备和方法
CN102984868B (zh) * 2012-12-20 2014-12-03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2984868A (zh) * 2012-12-20 2013-03-20 苏州东山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灯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053266A (zh) * 2013-03-11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照明设备、局部设备、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4053266B (zh) * 2013-03-11 2016-07-06 株式会社理光 照明设备、局部设备、照明控制系统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05659702A (zh) * 2013-08-21 2016-06-08 亚普知识产权控股有限公司 照明控制系统、终端及其照明控制方法
CN105472838A (zh) * 2015-10-20 2016-04-0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5472838B (zh) * 2015-10-20 2019-02-26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5792476A (zh) * 2016-01-26 2016-07-20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5792476B (zh) * 2016-01-26 2023-08-29 欧普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照明方法和照明装置
CN108391349A (zh) * 2017-02-16 2018-08-10 嘿灯(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多个独立照明装置上营造整体动态视觉效果的方法
CN109219209A (zh) * 2017-06-29 2019-01-15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累积受光量估计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健康管理系统
CN109890105A (zh) * 2018-12-29 2019-06-14 中国计量大学 开放式办公室照明系统和控制方法及固定光色检测模块
CN109890105B (zh) * 2018-12-29 2021-01-29 中国计量大学 开放式办公室照明系统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633406B2 (en) 2009-12-15
JP4374472B2 (ja) 2009-12-02
JP2005183274A (ja) 2005-07-07
CN1922932B (zh) 2012-02-15
US20070103007A1 (en) 2007-05-10
WO2005062680A1 (ja) 2005-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2932A (zh) 照明控制系统
CN1290352C (zh) 移动通信系统、发送站、接收站、中继站、通信路径决定方法
CN1926790A (zh) 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及其程序
CN1229754C (zh) 光信息读取装置
CN1094622C (zh) 位置检测装置及其所用的位置指示器
CN1154903C (zh) 接收时钟作为输入信号并提供电压作为输出信号的频压转换电路
CN1120425C (zh) 存储器控制器和存储器控制方法
CN1265674C (zh) 用于在数据通信系统内选择服务扇区的方法和装置
CN1726656A (zh) 通信系统、通信设备以及通信方法
CN1918848A (zh) 多站网络的数据传输协议
CN1499856A (zh) 移动通信系统、移动台、基站及分组通信方法
CN1498483A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521991A (zh) 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无线网络控制器及资源分配控制法
CN101043779A (zh) 照明控制装置以及使用该照明控制装置的照明控制系统
CN1248078C (zh) 一种检测系统
CN1722703A (zh) 无线装置、无线通信系统的控制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509022A (zh) 分层网络节点及通过该节点构成的网络、节点和分层网络
CN1758753A (zh) 一种实时多模式无线视频监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684403A (zh) 数据链路传输控制方法、移动通信系统及数据链路传输控制装置
CN1638275A (zh) 滤波器和通信仪器的自动调谐装置
CN1878460A (zh) 安装作业管理方法、安装机及准备支援方法、安装流水线
CN1829317A (zh) 监视控制装置、系统和方法及无线通信装置和方法
CN101079953A (zh) 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422374A (zh) 设施运用方法及其装置、设施运用系统、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和设施
CN1132287C (zh) 电子机器和电子机器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