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22693A -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 Google Patents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22693A
CN1922693A CNA2005800057526A CN200580005752A CN1922693A CN 1922693 A CN1922693 A CN 1922693A CN A2005800057526 A CNA2005800057526 A CN A2005800057526A CN 200580005752 A CN200580005752 A CN 200580005752A CN 1922693 A CN1922693 A CN 1922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data recording
connector
recording equipment
towar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575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Orient Instrument Comput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22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22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33/00Constructional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11B33/12Disposition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in the apparatus, e.g. of power supply, of modu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装卸与其它装置电气连接的连接器和硬盘等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的数据记录装置(5)的连接单元(1),其在一个侧面(5e)上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5a)的呈长方体的薄型数据记录装置(5)与固定在基台(10)上的连接器(51)进行连接,其中,在基台(10)上设置有收容数据记录装置(5)并能够沿向着连接器(51)的方向移动的收容部(31),若向连接器(51)施加按压力,则收容部(31)夹持沿收容部移动方向的数据记录装置(5)的两侧面(5b、5c),使数据记录装置(5)相对于连接器(51)的固定位置进行定位并移动,将数据记录装置(5)的连接端子(5a)与连接器(51)连接。

Description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硬盘等数据记录装置向其他装置进行连接时所使用的连接单元。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个人计算机(以下表示为PC)中使用的数据记录装置中,从存取速度以及记录容量的方面考虑出发,在安装有OS以及各种程序的数据记录装置中采用专用硬盘装置(Hard Disc Drive:以下称为HDD)。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PC用户必需自己亲自将OS(操作系统)以及各种必要软件安装在HDD中,这就需要花工夫和时间。
因此,现阶段在市面上销售的PC是预先将OS以及各种软件安装在HDD中的预安装型PC。即,销售预先在制造商一方将OS以及用户经常使用的应用软件安装在HDD中,以使购入PC的用户能够立即使用软件的预安装型PC。
对于这种预安装型PC,不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安装,即便是对于初学者也能够很容易使用PC。
但是,提供这种预安装型PC的制造商必需代替用户预先将OS以及各种软件安装在HDD中。因此,开发出一种将记录在一台主HDD上的数据复制至多个目标HDD上的数据复制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有这种HDD数据复制装置中所采用的数据复制方法。对于专利文献1中揭示的数据复制方法,由于可将记录在主HDD上的数据复制在多个目标HDD上,在复制时,因不能进行没有记录数据区域的复制,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复制。
如图16所示,向多个HDD的数据复制可利用数据复制装置100来进行。即,利用扁形(flat)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将已经记录有数据的1台主HDD6与数据复制装置100连接。此外,利用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将进行数据复制的多个目标HDD6…分别与数据复制装置100连接。然后,利用数据复制装置100读取记录在主HDD6上的数据,进行将读取的数据复制在多个目标HDD6中的控制。
然而,对于HDD来说,有内置有主要为台式计算机等所采用的3.5英寸盘的3.5英寸型HDD,或者内置有主要为笔记本型计算机等所采用的2.5英寸盘的2.5英寸型HDD。
这些HDD等的数据记录装置的接合已经规格化,必需连接多条信号线。因此,采用可削减信号线的连接空间并可进行可靠连接的小型多芯连接器,在信号线上则采用扁形电缆。
例如,如图17所示,在3.5英寸型HDD6中,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与数据复制装置100之间连接。即,扁形电缆70的连接器71与HDD6的连接端子6a连接,同时,电源电缆74的连接器75与HDD6的电源端子6b连接。
此外,如图18所示,在2.5英寸型HDD5中,只有包含电源供给线的扁形电缆101连接在与数据复制装置100之间,即,扁形电缆101的连接器102与HDD5的连接端子5a连接。
即,如图16所示,在进行将数据复制在3.5英寸型HDD6的情况下,一台主HDD6和多台目标HDD6各自通过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与数据复制装置100连接。此外,在将数据复制在2.5英寸型HDD5中的情况下,一台主HDD5和多台目标HDD5分别通过扁形电缆101与数据复制装置100连接。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记录在主HDD上的数据复制在多台目标HDD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64170号公报
然而,如图17所示,当将数据向3.5英寸型HDD6上进行复制时,必需相对于多个HDD6的各个将插头数多的连接器71逐一地安装在HDD6的连接端子6a上以及从其上卸下,除连接器71插入困难之外,还存在当插入时HDD6的连接端子6a折曲破损的不良情况。
此外,由于插头数多,所以,一旦将连接器71与连接端子6a连接,则形成牢固地连接。因此,当拔出插入的连接器71时,需要交互摩擦地拔出连接器71的长度端部,并且通常需要抓住扁形电缆70强制性地拉拽扁形电缆70,因此容易使连接端子折损或破损,而且拔出时需要花费很多工夫,此外,随着强制性地拔出,容易产生连接器71接触不良的问题。
因为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进行图18所示的HDD5数据复制的情况下,因此,当HDD5的连接端子5a与扁形电缆101的连接器102进行连接时,连接端子5a容易产生折曲或者破损,此外,拨出时耗费工夫并且容易破损或者折损,并产生接触不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地使扁形电缆等多芯连接器相对于硬盘等数据记录装置进行装卸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提出的发明,一种数据记录装置连接单元,其将在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的大致呈长方体的数据记录装置与固定在基台上的连接器进行连接,其中,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收容数据记录装置并能够沿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方向移动的收容部,若向连接器施加按压力,则所述收容部夹持沿收容部移动方向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侧面,使数据记录装置相对于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进行定位并移动,从而将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连接。
这里,数据记录装置的接口是被规格化的,其必需连接多条信号线。例如,在作为数据记录装置之一的硬盘装置中,必需连接由IDE(Integrated Device Electronics:集成设备电子学)规格或者实现不同IDE规格统一的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先进工艺附件)规格所规定的40芯~50芯的多条信号线。因此,为了减小信号线的连接空间并进行可靠的连接,采用小型多芯连接器,信号线也采用扁形电缆,但连接器的装卸极其困难,而且花费时间,在进行装卸时,连接端子容易发生折损或者破损。
采用本发明,当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收容有数据记录装置的收容部上时,收容部夹持沿移动方向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从而,数据记录装置对应于连接器的固定位置而被定位。然后,在定位状态下,收容部向连接器移动,从而使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连接。
即,采用本发明,由于收容部只能够向着接近连接器或者远离连接器的方向移动,因此若其夹持数据记录装置并一旦被定位在连接器的固定位置,则以后能够不产生位置偏差地移动,使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连接,因此,只要将按压力施加在收容部上,则能够很容易使数据记录装置与连接器连接,同时,由于不产生位置偏差,连接端子也不会破损或者折损。
此外,优选当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加在收容部上时,只有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被夹持,当没有施加按压力时,夹持解除。从而,很容易进行数据记录装置向收容部中的放入和取出。
在本发明中,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收容部上的结构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可以采用在基台上设置操作杆,通过对该操作杆进行操作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收容部上的结构。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连接器固定在基台上的结构可采用各种形式。例如,可以采用使用夹具等,将连接器固定在基台上的结构,或者将固定有连接器的基板固定在基台上的结构。
此外,作为更具体的结构,可以列举出所述收容部通过组合沿固定在所述基台上的滑动导向部件移动的第一移动部件、以及能够沿所述基台向着与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而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上的第二移动部件形成,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和与设置有连接端子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接触,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上。
而且,作为再一个具体的结构,在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中,所述收容部通过组合沿固定在所述基台上的滑动导向部件移动的第一移动部件、以及能够沿所述基台向着与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而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上的第二移动部件形成,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和与设置有连接端子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接触,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上。
采用本发明,当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通过按压力的分力能够使第二移动部件沿基台向着与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第二移动部件的移动的倾斜方向,使得可与数据记录装置接触的第二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能够接近可与数据记录装置接触的第一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
通过这样设定第二移动部件的倾斜方向,当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通过按压力的分力使第二移动部件向着设定的倾斜方向移动,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由第一移动部件固定地支承,同时,数据记录装置另一个侧面由第二移动部件按压。从而,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由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夹持,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被定位在第一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上。
而且,当继续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由于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夹持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所以可以阻止第二移动部件再向倾斜方向移动,可以夹持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并保持该状态使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成为一体向连接器移动。
然后,当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接触时,与设置有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的侧面相对的侧面,与第二移动部件接触,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被按压插入连接器中,结束连接。
因此,采用本发明,通过预先调整第一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和连接器的位置来进行定位,可以不费力地将数据记录装置收容在收容部中,如果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则通过夹持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可以进行相对连接器的定位。因此,能够使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可靠地与连接器连接,不会使连接端子破损或者折损。
此外,采用本发明,当解除向着第二移动部件施加的按压力时,解除第二移动部件向倾斜方向的移动,解除第二移动部件对数据记录装置另一侧面的按压。即,当解除向第二移动部件施加按压力时,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对数据记录装置的夹持被解除,因此,在将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和连接器连接后,通过解除向第二移动部件施加按压力,能够防止在数据记录装置和连接器的连接部上产生应力。
此外,优选当不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不产生按压力向着倾斜方向的分力。
采用这种结构,如果向着远离连接器的方向按压第二移动部件,则能够使第二移动部件沿着倾斜方向反向移动,从而远离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侧面。因此,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侧面和第二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的间隔能够扩大,从而很容易进行数据记录装置向收容部的放入和取出。
优选上述第二移动部件,向着远离连接器的方向对上述第一移动部件施加作用力。
采用本发明,通过沿着作用力的倾斜方向的分力,使第二移动部件沿着与施加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时相反的倾斜方向移动。因此,当不将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第一移动部件和第二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彼此的间隔扩大,很容易进行数据记录装置向收容部的放入和取出。
在本发明中,必需这样设定作用力,使得其比使收容部向着连接器方向移动所要的按压力小。通过这样设定作用力,当不将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时,容易收容数据记录装置,同时,能够可靠地进行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上述第二移动部件上时的定位动作和连接动作。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通用的螺旋弹簧施加作用力。即,通过采用将螺旋弹簧沿着收容部的移动方向连接在第二移动部件和第一移动部件之间的结构,可以由第二移动部件产生施加在第一移动部件上的向着远离连接器方向的作用力。
此外,优选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构成为能够与配置有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将向着远离述连接器方向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上。
采用本发明,当将向着远离连接器方向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一移动部件上时,通过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能够使第一移动部件与设置有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而且,当继续施加按压力时,随着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数据记录装置向远离连接器的方向被按压移动,从而解除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和连接器的连接。
特别是,由于第一移动部件只能够在接近连接器的方向和远离连接器的方向移动,因此,数据记录装置不会相对于连接器倾斜地移动。因此,当解除连接时,不会将过度的作用力施加在连接端子或者连接器上,能够防止折损或者破损发生于未然。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通过操作杆驱动的接合部件,当向一个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所述接合部件与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接合,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上,利用该按压力,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向着连接器一侧移动,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另一侧接受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者第二移动部件的任意一方一侧的作用力,并向连接器侧移动。
优选第二移动部件和第一移动部件通过倾斜导向部接合,第二移动部件通过倾斜导向部在第二移动部件的倾斜方向移动。
此外,作为更具体的结构,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由操作杆驱动的接合部件,当向一个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接合部件与第二移动部件接合,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当向相反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接合,将远离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一移动部件上。
采用本发明,只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便能够将必要的按压力施加在形成收容部的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上,在提高操作性的同时,还能够使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中,例如,能够采用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使接合部件转动并产生按压力的结构,采用这种结构,当向一个方向转动操作杆时,接合部件与第二移动部件接合,将伴随旋转力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当向相反方向转动操作杆时,接合部件与第一移动部件接合,可将伴随旋转力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一移动部件上。
此外,在采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通过使操作杆的支点和力点的长度比接合部件的支点和作用点间的长度长,可以减少操作杆转动所需作用力,从而提高操作性。
优选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基板,该基板具有与和数据记录装置连接的外部装置进行接合的接口回路,所述连接器被固定在该基板上。
如上所述,在使用硬盘作为数据记录装置的情况下,在3.5英寸型硬盘和2.5英寸型硬盘中要连接的信号线的规格不同。
由于这样,例如,在3.5英寸型硬盘中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情况下,可以用扁型电缆直接连接固定在基台上的连接器和外部装置,而在2.5英寸型硬盘的连接中使用时,必需在固定于基台上的连接器和外部装置之间放置接口回路。
采用本发明,在基台上设置有具有接合回路的基板,将连接器固定在该基板上。因此,即使在2.5英寸型硬盘的连接中使用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在3.5英寸型硬盘中使用的扁形电缆直接连接该基板和外部装置之间,从而能够使结构简单。
此外,优选设置有调整上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的固定位置调整装置。
这里,由于构成收容部的部件尺寸的公差或者各个部件在基台上的固定位置的偏差,收容件自身在基台上产生位置偏差。当收容部本身在基台上产生位置偏移时,在形成收容部的第一移动部件和连接器之间产生偏移。因此,在连接时,利用第一和第二移动部件的夹持,能够使数据记录装置在第一移动部件的接触部位定位,不需要进行数据记录装置和连接器的正确定位。
采用本发明,利用使构成收容部的部件尺寸公差或在基台上的固定位置偏移一致的固定位置调整装置,可以调整移动连接器的固定位置。即,将数据记录装置收容在收容部中,接近连接器,可以在连接端子的位置配合,容易调整连接器的固定位置,这样,不会产生位置偏移,从而能够进行稳定的连接。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固定位置调整装置为进行连接器与基台垂直方向的位置调整或者连接器在基台水平方向的位置调整中的任何一个,或者进行垂直和水平两者的位置调整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极其容易进行硬盘数据记录装置向连接器进行装卸安装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这样,能够在该时间内高效地进行数据在多个数据记录装置上的复制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数据记录装置(2.5英寸型的硬盘)的连接单元的立体图。
图2(a)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操作杆以及接合部件的安装顺序的立体图;(b)是表示在图1的连接单元的操作杆和接合部件的接着(a)安装顺序的立体图;(c)是表示基台内的操作杆和接合部件的安装顺序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中采用的第二移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b)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中采用的第二移动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中采用的第二移动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收容部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收容部的接着(a)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将图5的收容部安装在基台上的顺序的立体图;(b)是表示将图5的收容部安装在基台上的接着(a)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c)是表示将图5的收容部安装在基台上的接着(b)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
图7(a)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连接部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b)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连接部的接着(a)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c)是表示图1的连接单元的连接部的接着(b)的装配顺序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图7的固定位置调整装置的调整顺序的立体图;(b)是表示根据(a)所示的顺序进行调整,将连接部安装在基台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a)是表示在图1的连接单元中,向解除连接的方向转动操作杆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a)的平面图。
图10(a)是表示从图9(a)的状态,向着连接方向转操作杆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a)的平面图。
图11(a)是表示从图10(a)的状态再向着连接方向转动操作杆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a)的平面图。
图12(a)是表示在图11(a)的状态下,解除操作杆的旋转操作时的状态的正视图;(b)是(a)的平面图。
图13(a)是表示从图12的状态向着解除连接方向依次转动操作杆的中间状态的正视图;(b)是表示向着解除连接方向转动操作杆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数据记录装置(3.5英寸型硬盘)的连接单元的正视图;(b)是(a)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能够在图1和图14所示的连接单元中利用的电源电缆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数据复制装置的连接的说明图。
图17是表示将电缆与3.5英寸型硬盘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将电缆与2.5英寸的硬盘连接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数据记录装置以硬盘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前后左右和上下方向以参照图作为基准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来说,如图1所示,其构成为在箱形的基台10上具有收容2.5英寸型硬盘5的收容部31、和固定有与硬盘5连接的连接器51的连接部63。
通过对操作杆12进行操作,使得收容部31可以沿着固定在基台10上面的滑动导向部件32、33自由地移动地进行安装,并进行收容在内部的硬盘5和连接器51的连接以及连接的解除。
此外,连接部63具有放置接口回路的基板50,在该基板50上固定有与硬盘5连接的连接器51、用于连接与数据复制装置等外部装置(图中没有示出)之间连接的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2的连接器52以及电源连接器53。
即,连接单元1用于将从外部装置延伸的扁形电缆70的连接器71和电源电缆72的电源连接器73与基板50的连接器52和电源连接器53连接。另外,是通过对操作杆12进行操作,使收容在收容部31中的硬盘5相对于连接器51进行装卸,从而使硬盘5与外部装置连接,并能够进行访问的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中采用的硬盘(数据记录装置)5主要为在笔记本型计算机中采用的2.5英寸型硬盘,其高度低并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的外形,在4个侧面5b、5c、5d、5e中的侧面5e上具有多个连接端子5a。
以下,参照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的装配顺序,对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其中,以下所示的装配顺序仅为一个例子,其并不限制装配的顺序。
当装配连接单元1时,首先如图2所示,在基台10上安装操作杆12和接合部件13。
基台10为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高度较低的箱形台,其具有上面10a、前后侧面10b、10b和左右侧面10c、10c,并且底部开放。在侧面10b、10b的大致中央部分别设置有开口10f、10f,在该开口10f、10f中插入有树脂制的套筒14、14。此外,在位于连接开口10f、10f的直线的上部的上面10a上,靠近一个侧面10b而形成有方形的开口10d,同时,在两个侧面10b、10b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方形的开口10e。
操作杆12为弯曲金属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L字形的长尺寸部件,在上端部设置有操作部12a,在下端部设置有插入后述的杆部件11的插通孔12b和用于固定在插通的杆部件11上的固定孔12c。
接合部件13为弯曲金属板而形成的截面大致为日文假名“コ”字形的部件,在相对的侧面上形成有插入杆部件11的插通孔13b、13b,同时,形成有使侧面向上方延伸并且前端部作成圆形的接合部13a、13a。此外,在连接相对侧面的面的中央部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在插通的杆部件11上的固定孔13c。
杆部件11是用比基台10的两侧面10b、10b之间的长度稍微长的金属所制成的圆棒部件,在大致中央部以及一个端部上设置有向着与中心轴正交的方向贯通的固定孔11a、11b,该固定孔11a、11b的附近通过切削周边表面而形成为平面状。此外,在杆部件11的长度两端部上,沿着周边表面设置有安装卡止部件15的槽11c。
按以下顺序进行操作杆12和接合部件13的安装。
首先,如图2(a)所示,将卡止部件15压入杆部件11的一端的槽11c中,将杆部件11的另一端一侧插通基台10的套筒14中,同时,将操作杆12以及接合部件13分别插入基台10的开口10d、10e中。接着,如图2(c)所示,将杆部件11的另一端依次插入接合部件13的插通孔13b和操作杆12的插通孔12b中,如图2(b)所示,使杆部件11的另一端从另一个套筒14突出。然后,将卡止部件15压入从套筒14突出的杆部件11的另一端的槽11c中。
其次,如图2(c)所示,在基台10的内部,使接合部件13的固定孔13c与杆部件11的固定孔11a一致,通过固定孔13c和固定孔11a,使固定螺钉16与螺母17拧紧接合。同样,使操作杆12的固定孔12c与杆部件11的固定孔11b一致,通过固定孔12c和固定孔11b,使螺母17与固定螺钉16拧紧接合。
这样一来,如图2(b)所示,若将操作杆12以及接合部件13固定在杆部件11上,则通过操作杆12的旋转操作,可同时使接合部件13转动。如后所述,通过该接合部件13的转动动作,将按压力施加在与接合部件13接合的收容部31上,进行移动动作。
其次,进行收容部31的装配,收容部31是通过组合图3所示的第二移动部件20和图4所示的第一移动部件25而形成的。
如图3所示,第二移动20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压成形而制成的部件。第二移动部件20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的平面部20a,该平面部20a的右方短侧边缘的中央部向下立起,形成接合部20e,后方长侧边缘的两端部向上立起,形成接触部20b、20b。此外,左方侧端部保留中央部向上方立起,形成接触部20c,中央部从接触部20c在水平突出而形成导向部20d。
在第二移动部件20的平面部20a上,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向着长度方向作出两个椭圆形的导向孔20f。该导向孔20f向着相对于长度方向只倾斜规定角度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从长度方向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大致45°的方向)设置。此外,在导向孔20f、20f之间,在接近右方的导向孔20f的部位设置有螺钉孔20g。
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安装有用于保护接触的硬盘5的橡胶制成的保护部件21、22和树脂制成的保护管23。即,保护部件21,21夹持设置在平面部20a上的导向孔20f、20f和螺钉孔20g并沿着长度方向与平面部20a接合,保护部件22以横跨该保护部件21、21的方式与接触部20c的内面接合。
此外,保护管23、23安装在接触部20b、20b上。
如图4所示,第一移动部件25是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加压成形而制成的部件。第一移动部件25具有大致为长方形的平面部25a,该平面部25a的长度两侧边缘的中央部向前后方向稍微突出而形成滑动部25c、25c。在前方侧的滑动部25c的两侧,长度侧边缘的一部分向上方立起而形成接触部25d、25d。此外,长度两侧边缘的右端其L字形的突出部位向上方立起,立起的突出部位的前端向内折曲,形成解除部25g、25g。
平面部25a的左端立起,形成立起部25e,在立起部25e的下端中央部设置有槽状的导向孔25f。此外,与导向孔25f相对的平面部25a的右侧的短侧边缘,其中央部切出缺口而形成切口部25h。
而且,在平面部25a的大致中央部,向着长度方向配置有螺钉孔25j、螺钉孔25i、25i和开口25k。螺钉孔25j靠近左边的导向孔25f而设置,一个螺钉孔25i靠近设置在螺钉孔25j的右边。另一个螺钉孔25i靠近设置在平面部25a的右端,开口25k靠近设置在该螺钉孔25i的左边。
在第一移动部件25的平面部25a上,预先焊接固定有接合部件25b。接合部件25b是通过弯曲呈方形的金属板而制成,在水平部上设置有开口25m。使开口25m的中心与右侧的螺钉孔25i的中心重合,将接合部件25b焊接固定在平面部25a的下面,使得垂直部位于右侧。
此外,在第一移动部件25上,为了保护接触的硬盘5,分别在接触部25d、25d和解除部25g、25g上安装树脂制成的保护管23。
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按图5所示的顺序装配。
首先,如图5(a)所示,将第二移动部件20重合在第一移动部件25上,将第二移动部件20的导向部20d插入第一移动部件25的导向孔25f中。
接着,将固定螺钉27插通通过螺旋弹簧28的一端的隔套26中,从第一移动部件25的下面,将该固定螺钉27拧入并固定在螺钉孔25i中。此外,在将固定螺钉27插通通过螺旋弹簧28的另一端的隔套26中,从第一转动25的下面,通过开口25k,将该固定螺钉27拧入并固定在第二移动部件20的螺钉孔20g中。
而且,如图5(b)所示,将插通隔套30的固定螺钉29,通过第二移动部件20的导向孔20f、20f,拧入第一移动部件25的螺钉孔25i、25i中。通过以上顺序,使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重合,第二移动部件20,以可沿着导向孔20f的方向相对于第一移动部件25自由移动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上,从而完成收容部31的装配。
其次,如图6所示,利用滑动导向部件32、33,将完成装配的收容部31安装在基台10上。滑动导向部件32、33是由耐磨耗性高的合成树脂材料等制成的部件,在方形长尺状的主体部32a、33a的上部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有槽形滑动槽32b、33b的形状。此外,在滑动导向部件32、33的长度两端部附近,设置有在上下方向贯通主体部32a、33a的固定孔32c、33c。
此外,在一个滑动导向部件32上设置有与滑动槽32b交叉并沿水平贯通的螺钉孔32d,将与螺母35啮合的调整钉34拧入该螺钉孔32d中。
如图6(a)所示,当将收容部31安装在基台上时,配置滑动导向部件32、33,使得滑动槽32b、32b在内侧夹着收容部31,通过将第一移动部件25的滑动部25c、25c嵌入滑动槽32b、32b中,可利用滑动导向部件32、33从两侧夹住收容部31。
然后,如图6(b)所示,保持由滑动导向部件32、33从两侧夹住收容部31的状态,将滑动导向部件32、33放置在基台10上。这时,首先使安装在基台10上的接合部件13的接合部13a夹在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合部20e和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合部25b之间。之后,使固定螺钉36通过滑动导向部件32、33的各个固定孔32c、33c,拧入并固定在基台10的螺钉孔10g中。
这样,如图6(c)所示,若将收容部31安装在基台10上,则通过对操作杆12进行操作,使得收容部31能够沿着滑动导向部件32、33移动。即,若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则接合部件13与第二移动部件20接合,收容部31向右方移动。相反,若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则接合部件13与第一移动部件25接合,收容部31向左方移动。
其中,将在下面详细说明收容部31随操作杆12的操作而移动的情况。
这里,将图6(a)所示的调螺钉34适当地插入滑动导向部件32中进行调整,并利用螺母35固定调螺钉34,使得向右方转动操作杆12的同时,第一移动部件25不在滑动导向部件32、33之间固定。
通过以上顺序,完成收容硬盘5的收容部31及其驱动机构在基台10上的安装。
其次,说明具有与硬盘5连接的连接器51的连接部63的安装顺序。
如图7(c)所示,连接部63包括:基板50、垂直移动部件55、水平移动部件59、和固定部件57。另外,具有由垂直移动部件55、水平移动部件59和固定部件57形成得固定位置调整部64的结构。
如图7(a)所示,基板50是由玻璃环氧树脂等基本材料形成的大致长方形的印刷配线基板,固定有与硬盘5连接的连接器51、连接与外部装置(没有示出)连接的扁形电缆70(参见图1)的连接器52、以及同样连接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电源电缆72(参见图1)的电源连接器53。此外,在基板50上,放置有进行连接器52侧的3.5英寸硬盘用的信号和连接器51侧的2.5英寸硬盘用的信号变换的接口回路。
如图7(a)所示,垂直移动部件55是通过弯曲大致为方形的金属板而形成有垂直部55a和水平部55b的部件。在垂直55a的长度两端设置有螺钉孔55e、55e,在水平部55b的长度两端附近固定着具有用于固定基板50的螺钉孔的四个隔套55c。此外,在水平部55b的长度两端设置有向内的切口部55d、55d。
如图7(c)所示,水平移动部件59是垂直立起大致呈方形的金属板的中央部而形成有立起部59a的部件。在长度的两端设置有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的固定孔59d、59d,在靠近该固定孔59d、59d的内面设置有螺钉孔59c、59c。此外,在立起部59a的中央设置有螺钉孔59b。
如图7(b)所示,固定部件57是通过弯曲大致呈方形的金属板而形成有垂直部57d和水平部57d的部件。在水平部57a的长度两端附近设置有使水平部57a向上浮起并支承固定的固定部57j、57j和支承部分57c、57c,在各个固定部57j上设置有固定孔57b。此外,在垂直部57d上,设置有垂直立起中央部的立起部57e,在立起的部位上形成有开口部57g。此外,在水平部57a的长度两端设置有螺钉孔57h、57h,在垂直部57d的上部长度两端设置有在水平方向长的椭圆形固定孔57i、57i,同时,在立起部57e的中央部设置有从上边缘向着下方的切口部57f。
连接部63按以下顺序装配。
首先,如图7(a)所示,将基板50放置在垂直移动部件55的隔套55c上,将固定螺钉54插通基板50的四个固定孔50a,并拧入固定在隔套55c的螺钉孔中。接着,将垂直调整螺钉56、56插入垂直移动部件55的切口部55d、55d中。垂直调整螺钉56是在螺钉部56b的上部的直径扩大部位沿着周围方向的全周上具有槽部56a的螺钉,可将该槽部56a嵌入切口部55d中进行安装。
其次,如图7(b)所示,将固定部件57放置在基台10上,通过固定孔57b、57b,将固定螺钉58拧入固定在螺钉孔10h、10h中。
其次,如图7(c)所示,使水平移动部件59从在基台10上固定有立起部59a的固定部件57的开口部57g突出,使水平移动部件59和固定部件57的垂直部57d重合。
然后,如图7(c)所示,首先使固定有基板50的垂直移动部件55的垂直部55a与水平移动部件59重合,如图8(a)所示,将安装在垂直移动部件55上的两根垂直调整螺钉56的螺钉部56b拧入固定部件57的螺钉孔57h、57h中。
其次,将水平调整螺钉62的槽部62a嵌入固定部件57的切口部57f中,将该螺钉部62b拧入在水平移动部件59的立起部59a上作出的螺钉59b中。其中,水平调整螺钉62具有与上述垂直调整螺钉56(参见图7a)相同的结构。
而且,如图8(a)所示,将固定螺钉60、60通过固定部件57的固定孔57i、57i拧入在水平移动部件59的螺钉孔59c、59c中临时固定。同样,将固定螺钉61、61通过水平移动部件59的固定孔59d、59d拧紧在垂直移动部件55的螺钉孔55e、55e中临时固定。
当按以下顺序安装时,如图8(b)所示,将连接部63安装在基台10上。由于使固定螺钉60和固定螺钉61临时固定,通过调整垂直调整螺钉56、56和水平调整螺钉62,可使固定基板50的垂直移动部件55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移动,起固定位置调整部64的作用。
即,如图7(c)所示,水平移动部件59的固定孔59d为上下方向长的椭圆形,固定螺钉61处在临时固定状态。因此,通过调整垂直调整螺钉56、56,可使垂直移动部件55在上下方向,在固定部件57上调整移动。此外,如图7(c)所示,固定部件57的固定孔57i是在水平方向长的椭圆形,固定螺钉60处在临时固定状态。因此,通过调整水平调整螺钉62,可使水平移动部件59,与垂直移动部件55一体地,在固定部件57上,在水平方向调整移动。
即,在临时固定固定螺钉60、61的状态下,通过调整垂直调整螺钉56和水平调整螺钉62,固定位置调整部64可以调整固定在基板50上的连接器51在基台10上的固定位置。这样,如后所述,可使收容在收容部31中的硬盘5可靠地与连接器51连接。另外,在固定位置的调整结束后,通过完全拧紧固定固定螺钉60、61,可以稳定地维持连接器51的固定位置。
通过以上的顺序完成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的装配。
其次,说明将硬盘5收容在连接单元中,进行与连接器51的装卸的动作。
首先,如图9(a)所示,若在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则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合部25b与接合部件13的接合部13a接合,接受向着远离连接器51的方向的按压力,收容部31可沿着滑动导向部件32、33(参见图6),向远离连接器51的方向移动。
其中,如图9(b)所示,第一移动部件25,可以沿着向着连接器51的方向X相对于基台10移动。此外,第二移动部件20可以沿着基台10,并沿着相对于第一移动部件25的移动方向X倾斜的方向A移动,而被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25上。即,第二移动部件20的导向孔20f的倾斜方向为倾斜方向A。
此外,如图9(a)、(b)所示,第二移动部件20通过螺旋弹簧28,总是接受相对于第一移动部件25向着远离连接器51的方向的作用力F1。
因此,如图9(a)所示,在向左方转动操作杆12的状态下,如图9(b)所示,作用力F1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沿着倾斜方向A作用有作用力F1的分力F2。因此,第二移动部件20相对于第一移动部件沿着倾斜方向A移动。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0b成为远离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触部25d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当将连接的硬盘5收容在收容部31中时,如图9(b)所示,在沿着收容部31的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以及收容部31的移动方向的硬盘5的两侧面5b、5c之间产生间隙。
即,如图9(b)所示,当将连接的硬盘5不费力地收容在收容部31中时,在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触部25d、25d和硬盘5的一个侧面5c之间产生间隙d2,同时,在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0b、20b和硬盘5的另一个侧面5b之间产生间隙d1。此外,在安装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的保护部件22和硬盘5的左侧面5d之间产生间隙d3。
在将硬盘5收容在收容部31中后,如图10所示,当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时,接合部件13的接合部13a与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合部20e接合,将向着连接器51的按压力F3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
其中,按压力F3为比图9(a)所示的螺旋弹簧28的作用力F1大的力。
当将按压力F3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时,利用向着按压力F3的倾斜方向A的分力F4,第二移动部件20克服作用力F1,向着倾斜方向A移动。随着第二移动部件20向着倾斜方向A的移动,硬盘5的一个侧面5c,与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触部25d、25d接触,而且,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0b、20b与硬盘5的另一个侧面5b接触,将侧面5b压向侧面5c。即,收容在收容部31中的硬盘5,其两个侧面5b、5c利用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5d、20b而被夹持。
这里,如上所述,第一移动部件25只能够沿着滑动导向部件32、33,沿着连接器51的方向移动,不能向另一方向移动。因此,如图10(b)所示,当利用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夹持硬盘5时,硬盘5的一个侧面5c与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触部25d、25d接触定位。其中,在该状态下,硬盘5的左侧面5d与固定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的保护部件22之间的间隙d3保持不变。
当再次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并持续将按压力F3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时,如图11所示,因为由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夹持硬盘5的两个侧面5c、5b,所以可以阻止第二移动部件20再向倾斜方向A的移动,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0b与硬盘5的侧面5b接触压紧,并在该状态下第二移动部件20和第一移动部件25夹持硬盘5而成为一体,向着连接器51移动。
然后,当硬盘5的连接端子5a与连接器51接触时,通过再转动操作杆12,只有收容部31向连接器51移动,硬盘5的侧面5d与保护部件22接触。接着,通过再转动操作杆12,将按压力F3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使得硬盘5向连接器51移动,连接端子5a与连接器51嵌合,从而结束连接。
其中,如图11所示,在硬盘5的连接端子5a与连接器51接触前,一旦停止操作杆12的转动,如上述图8(b)所示,调整垂直调整螺钉56、56以及水平调整螺钉62,通过使连接器51的固定位置与硬盘5的连接端子5a一致来进行位置调整,能够可靠地进行以后的连接。
其次,如图11所示,在硬盘5的连接端子5a与连接器连接后,当解除对操作杆12的按压时,如图12所示,通过由连接器28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20上的作用力F1,第二移动部件20沿倾斜方向A移动。因此,第二移动部件20的接触部20b远离硬盘5的侧面5b,从而解除夹持。
即,当硬盘5与连接器51连接后,解除操作杆12的按压时,能够解除第一移动部件25和第二移动部件20对硬盘5的夹持。因此,不会将随着夹持的应力施加在连接端子5a和连接器51的连接部上。
其次,对解除硬盘5和连接器51的连接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从图12的状态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时,如图13(a)所示,接合部件13的接合部13a与第一移动部件25的接合部25b接合,收容部31向左移动。
当再次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操作杆12时,如图13(a)所示,第一移动部件25的解除部25g与硬盘5的侧面5e接触。这样,当继续转动操作杆12时,通过第一移动部件25向左移动,解除部25g向左方按压硬盘5的侧面5e,从而解除连接端子5a和连接器51的连接。这时,如图12(b)所示,由于硬盘5的夹持解除,所以容易从收容部31中取出解除连接的硬盘5。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能够不费力地将硬盘5收容在收容部31中,只需操作操作杆12,便能够在定位状态下可靠地连接硬盘5和连接器51,能够防止产生连接端子5a或者连接器51的折损和破损于未然。此外,只需向反方向对操作杆12进行操作,便能够极其容易地解除连接器51和硬盘5的连接并取出硬盘。
这样,能够显著提高依次连接多个硬盘5来进行数据复制等情况下的作业效率,而且能够防止连接端子5a的破损和折损于未然,同时,能够防止发生与连接器51的连接不良。
此外,如图1所示,由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将接口回路放置在连接部63的基板50上,所以,即使在进行2.5英寸型硬盘5的连接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接口回路内置于外部装置侧,连接电缆也可以使用3.5英寸用的扁形电缆70。
其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中,构成为能够利用固定位置调整部64在垂直以及水平方向调整连接器51的固定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省略垂直方向的调整,只进行水平方向的调整的结构。
此外,也可以形成为不使用垂直调整螺钉56或者水平调整螺钉62,在临时将固定螺钉固定的状态下,使安装有基板50的部件移动进行定位,然后,拧紧固定螺钉的简单的固定位置调整部。
这里,上述实施方式所示的连接部1是使2.5英寸型硬盘5与连接器51连接的单元,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进行3.5英寸型硬盘6的连接的连接单元2。
图14是表示进行3.5英寸型硬盘6的连接的连接单元2的结构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其中,硬盘6与上述图17所示的相同。
图14所示的连接单元2,其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连接单元1相同的基本结构,但是随着硬盘6的形状增大,各部分的形状也扩大。此外,在基板50上固定有分别与硬盘6的连接端子6a和电源端子6b连接的连接器80和电源连接器81,以及用于连接与外部装置连接的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的连接器82、83。此外,利用基板50的印刷配线,能够使连接器80、82的相同端子彼此连接,同时使连接器81、83的相同端子彼此连接。
即,构成为使用连接单元2进行装卸的结构来代替直接将扁形电缆70和电源和电缆74装卸于硬盘6上的结构。
通过使用该连接单元2,能够同时进行硬盘6与连接器80、81的装卸,能够极其容易地进行硬盘6的连接作业。此外,与上述的连接单元1相同,均不产生硬盘6的连接端子的折搅和破损,能够防止发生连接器80、81接触不良的情况。
其中,在图14所示的连接单元2中,构成为同时将连接器80和电源连接器81双方相对于硬盘6进行装卸的结构,但是,利用连接单元2只装卸连接器80,不使用连接单元2,直接将容易装卸的电源电缆74的连接器75在硬盘6的电源端子上进行装卸的也可以。
此外,在图14的连接单元中,采用的是使用基板5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装卸硬盘6的连接端子6a和电源端子6b(参见图17),同时通过将能够连接扁形电缆70和电源电缆74的中继连接器固定在基台上,排成基板50。
如图1、图7(a)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连接单元1,是将与硬盘5连接的信号从3.5英寸型变换至2.5英寸型的接口回路放置在基板50上的构成。为了减小基板50的空间,可以使用连接电源电缆72的小型电源连接器53。但是,在能够确保基板50的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固定在与图14所示3.5型硬盘连接的电源电缆74的连接器75适配的电源连接器83上。
此外,例如,如图15所示,如果预先准备能够使与具有和3.5英寸型硬盘6的电源端子连接的连接器75的电源电缆74,以及具有和上述连接单元1中所示的电源连接器53连接的电源连接器73的电源电缆72,并列地与具有和外部装置(图中没有示出)连接的连接器77的电源电缆76连接的共用电源电缆3,则可以在上述两个连接单元1、2中共同使用电源电缆3。
其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示的连接单元1、2,是对以硬盘5、6作为数据记录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是,在硬盘以外的进行多芯片电缆装卸的数据记录装置中也可以使用本发明的结构。
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实现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进行数据记录装置相对收容部的进入取出,并且作业性提高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解除数据记录装置和连接器的连接,并且作业性提高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还可以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将按压力施加在收容部上,并且使结构简单化且成本低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的数据记录装置中使用共同的部件,成本低且制造性提高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很容易地调整连接器的固定位置,且制造性提高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Claims (13)

1.一种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其将在一个侧面上配置有多个连接端子的大致呈长方体的数据记录装置与固定在基台上的连接器进行连接,其中,
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收容数据记录装置并能够沿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方向移动的收容部,若施加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则所述收容部夹持沿收容部移动方向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侧面,使数据记录装置相对于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进行定位并移动,从而将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与连接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将向着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收容部上时,只有数据记录装置的两个侧面被夹持,当没有施加按压力时,夹持被解除。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通过组合沿固定在所述基台上的滑动导向部件移动的第一移动部件、以及能够沿所述基台向着与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而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上的第二移动部件形成,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和与设置有连接端子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接触,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容部通过组合沿固定在所述基台上的滑动导向部件移动的第一移动部件、以及能够沿所述基台向着与第一移动部件的移动方向倾斜的方向移动而安装在第一移动部件上的第二移动部件形成,所述第一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一个侧面接触,同时,所述第二移动部件能够与沿所述滑动导向部件的数据记录装置的另一个侧面和与设置有连接端子的侧面相对的侧面接触,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二移动部件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当解除向着第二移动部件施加的按压力时,解除第二移动部件向倾斜方向的移动,解除第二移动部件对数据记录装置另一侧面的按压。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移动部件,向着远离连接器的方向对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施加作用力。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构成为能够与配置有所述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端子的侧面接触,将向着远离述连接器方向的按压力施加在所述第一移动部件上。
8.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由操作杆驱动的接合部件,当向一个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件接合,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上,当向相反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所述接合部件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接合,将远离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一移动部件上。
9.如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通过操作杆驱动的接合部件,当向一个方向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时,所述接合部件与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接合,将向着所述连接器的按压力施加在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任意一个上,利用该按压力,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中的任意一个向着连接器一侧移动,第二移动部件或者第一移动部件的另一侧接受来自所述第一移动部件或者第二移动部件的任意一方一侧的作用力,并向连接器侧移动。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第二移动部件和第一移动部件通过倾斜导向部接合,第二移动部件通过倾斜导向部在第二移动部件的倾斜方向上移动。
11.如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通过对操作杆进行操作使接合部件旋转,从而产生按压力。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台上设置有基板,该基板具有与连接于数据记录装置的外部装置进行接合的接口回路,所述连接器被固定在该基板上。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调整所述连接器的固定位置的固定位置调整装置。
CNA2005800057526A 2004-02-23 2005-02-21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Pending CN192269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6053/2004 2004-02-23
JP2004046053A JP4487099B2 (ja) 2004-02-23 2004-02-23 データ記録装置の接続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22693A true CN1922693A (zh) 2007-02-28

Family

ID=34879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57526A Pending CN1922693A (zh) 2004-02-23 2005-02-21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67033A1 (zh)
EP (1) EP1746601A4 (zh)
JP (1) JP4487099B2 (zh)
CN (1) CN1922693A (zh)
WO (1) WO2005081253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59030B2 (ja) * 1991-09-12 1997-09-30 デュポン・シンガポール・ピーティーイー・リミテッド コネクタ装置
JP3673340B2 (ja) * 1996-06-24 2005-07-20 株式会社ワイ・イー・シー 記録装置の接続装置およぴ記録装置の接続装置を備えた複写装置
JP2000011632A (ja) * 1998-06-17 2000-01-14 Nec Eng Ltd 磁気ディスクユニット
JPWO2003017278A1 (ja) * 2001-08-20 2004-12-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ディスクドライブのシェルフへの搭載構造
JP3670630B2 (ja) * 2002-07-16 2005-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ユニット着脱機構及びディスクアレ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5235344A (ja) 2005-09-02
EP1746601A1 (en) 2007-01-24
US20070167033A1 (en) 2007-07-19
JP4487099B2 (ja) 2010-06-23
WO2005081253A1 (ja) 2005-09-01
EP1746601A4 (en) 2007-05-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25821C (zh) 卡用连接装置
CN1210795C (zh)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64394A (zh) 电连接器
CN1157731C (zh) 磁带盒
CN101060761A (zh)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CN1767269A (zh) 连接器
CN1292513A (zh) 具有将第一和第二门板推向关闭位置的弹簧的门机构
TW201021314A (en) Hard-disk drive insertion
CN101060759A (zh) 电子装置
CN1955833A (zh) 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CN1920734A (zh) 电子设备和组件
CN101046218A (zh) 电缆固定装置
CN1658309A (zh) 记录介质安装装置
CN1641991A (zh) 驱动装置、透镜单元及拍摄装置
CN1790112A (zh) 电光装置用安装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920738A (zh) 电子设备
CN164147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258200C (zh) 杠杆开关及使用该开关的检测装置
CN100351660C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291390C (zh) 位置调整装置、光学拾取装置和位置调整方法
CN1877439A (zh) 投影机
CN1728273A (zh) 信息处理装置
CN1922693A (zh) 数据记录装置的连接单元
CN101056379A (zh) 背面投影显示装置
CN1992019A (zh) 盘驱动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01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228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014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