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6218A - 电缆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缆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6218A
CN101046218A CNA2007101035807A CN200710103580A CN101046218A CN 101046218 A CN101046218 A CN 101046218A CN A2007101035807 A CNA2007101035807 A CN A2007101035807A CN 200710103580 A CN200710103580 A CN 200710103580A CN 101046218 A CN101046218 A CN 101046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optical unit
hole
underframe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1035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野木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046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62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1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bayonet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2Strain reliev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24Installation of lines or cables on walls, ceilings or floors by means of insul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包括相对于底架保持电缆的保持部分;和与所述保持部分整体形成并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固定到所述底架上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电缆通过设置于所述保持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所述安装部分从一侧安装到一孔上并钩在其上,所述孔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底架中并允许所述电缆通过的开口附近;并且由所述保持部分固定的所述电缆的接线方向与通过所述安装部分在底架固定过程中实现的固定方向大体上相同。

Description

电缆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用于将电缆等安装到电子设备等的底架上。
背景技术
作为将扁平电缆固定到由金属板制成的底架上的电缆固定装置,已知在日本专利公开编号2004-239325(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固定装置。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用于将电子部件、电缆等安装到电子设备等的底架上,并且允许从所述底架的表面一侧容易地进行拆卸操作。
该固定装置具有保持部分和安装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用于将部件保持在底架上,所述安装部分与所述保持部分整体地形成,并且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固定到底架上。安装部分具有底座、夹紧件和锁定主体,其中所述底座具有能够与底架表面形成接触的平坦底面,所述夹紧件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突出并且从一个方向安装到设置于底架上的孔的内缘部分上,从而夹住所述内缘部分,并且所述锁定部分在所述底座的底面上突出并且与设置于底架上的孔的内缘部分相接合,从而防止所述底座沿相反方向移动。
该配置可以确保容易地将固定装置安装到底架上或从其上拆下。
另一方面,在电子设备内部,存在以下情形,即,设置于电缆中的接地线应当通过在适宜的位置处将接地线连接到底架或屏蔽金属板(以下称作“该屏蔽金属板”)上而接地或绝缘。例如,为了解决EMC(电磁兼容性)问题,可以在固定条件下于屏蔽金属板和电缆之间进行从导电连接向绝缘状态的转换,或者可以在该位置处进行从绝缘状态向导电连接的转换。
存在下列情形,即,通过调节和组合电线长度、电线数目以及端接处理(terminating treatments)以完成单个部件而获得的线束(以下称作“束”)将在用作电子设备壳体等的金属板的位置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其中所述单个部件可以容易地连接到设备上,并且在所述位置之间将有电流通过。在这种情形下,存在一种需要,即,提供大体上平行于金属板表面的线束。采用该布置是因为在线束与金属板大体上平行的情况下,通过使用现有夹子将线束压靠在金属板上可以确保希望的导电性。
另一方面,在线束设置为使其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金属板表面的情形下,存在以下需要,即,使线束局部变形从而大体上平行于金属板,或者使金属板变形以获得平行关系。
在前一种方法中,线束变形,使得机械应力可能在线束本身、或者连接到线束的连接器或装置中产生,从而有必要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在后一种方法中,没有机械应力作用在线束上,但是存在以下需要,即为了解决EMC问题需要改变用于形成金属板的模具,从而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成本解决该问题。
在此,EMC包括两种情况,即,不会产生可能作为影响外部设备的至少某一水平的干扰源的EMI(电磁干扰)的情况,以及外部电磁波不会妨碍操作相关设备本身的EMS(电磁敏感性)的情况。
存在以下情形,即,线束设置为使其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金属板表面,此时存在解决EMC的需要。例如,存在以下情形,即,用于装置和连接器之间连接的柔性电缆穿过屏蔽金属板的开口部分,此时需要提供电缆和屏蔽金属板之间的导电连接以解决EMC问题,进一步说,将柔性电缆导电连接到屏蔽金属板上而产生的柔性电缆的变形将对该柔性电缆施加大的应力,可能导致装置性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了下列手段。
以下的配置被人们所采用,其中,其间没有任何间隙的两个导电弹性体设置在屏蔽金属板的开口部分中,柔性电缆从所述开口部分穿过,柔性电缆在两个导电弹性体之间经过,导电弹性体的弹性保证了柔性电缆和导电弹性体之间的导电连接,进一步地,导电弹性体通过利用双面涂布导电粘合剂的胶带固定到屏蔽金属板上,从而确保屏蔽金属板和柔性电缆之间的导电连接。
发明内容
然而,在电缆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金属板表面并且需要解决EMC问题的情况下,以往已有的技术通过利用双面涂布导电粘合剂的胶带将两个导电弹性体固定到屏蔽金属板上。这样,根据固定时用于屏蔽金属板的双面涂布导电粘合剂的胶带的应用,导电连接的情况极大地改变,从而使设备之间EMC性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电缆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金属板表面并且需要解决EMC的情形下,需要一种可以在不对电缆产生任何机械应力的情况下固定电缆并且可以在不影响时间或成本的情况下灵活地解决EMC问题的电缆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固定装置,该电缆固定装置包括:一保持部分,其相对于底架保持电缆;和一安装部分,其与所述保持部分整体地形成,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固定到所述底架上;其中,所述电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于所述保持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所述安装部分从一侧安装到一孔上并钩在其上,所述孔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底架中并允许所述电缆通过的开口附近;并且由所述保持部分固定的所述电缆的布线方向与通过所述安装部分在底架固定过程中实现的固定方向大体上相同。
根据如上配置的本发明的电缆固定装置,被引入底架内从而使其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底架中的开口的电缆可以固定在底架中的开口附近。
因此,根据本发明中的电缆固定装置,电缆可以固定在底架中的开口附近,从而在不对电缆施加任何机械应力的情况下,将电缆引入底架内。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投显示设备的内部配置图,其中使用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
图2是图1所示示例中的背投显示设备的底部箱体透视图;
图3是在抽出到外部的情况下,显示了图2所示示例中的底部箱体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附近区域的放大透视图;
图4是在去掉盖子的情况下,显示了图3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的透视图;
图5是在电路板从图4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上去掉的情况下,显示了屏蔽金属板的透视图;
图6是在屏蔽金属板从图5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上去掉的情况下,显示了所安装的光学部件的透视图;
图7是从图2所示示例中的底部箱体背面观察时,底框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8A-8D显示了根据电缆夹实施例的电缆夹的结构,所述电缆夹为本发明中的电缆固定装置,其中图8A是整体视图,图8B是底架锁定部分的透视图,图8C是平压夹部分的透视图,以及图8D是显示了图8C所示平压夹部分闭合情况的透视图;
图9A-9E显示了在电缆夹安装期间,图8A-8D所示示例中电缆夹形式的示例,其中图9A是显示了连接到导电弹性体上的情况的透视图,图9B是显示了连接到屏蔽金属板上的情况的透视图,图9C-9E是显示了电缆夹在其固定到扁平电缆上前后的透视图;
图10A-10E显示了电缆夹应用示例,所述电缆夹安装有图9A-9E所示示例中的导电弹性体;
图11是单独位于图3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储存部分内的光学单元安装板的透视图;
图12是显示了图11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安装板的倒置状态的透视图;
图13是显示了图11所示示例中的光学单元安装板连同调节板的透视图;
图14是在去除光学单元储存部分的情况下,显示了图7所示示例中的底框的透视图;
图15A和15B显示了取出(picked-up)情况下,图14所示示例中的底框的基板和底壁,其中图15A为正视图,图15B为平面图;
图16是显示了调节板安装到图15A和15B所示示例中的基板和底壁上的情况的平面图;
图17A-17F显示了V调节件,其中图17A为透视图,图17B是平面图,图17C是平面剖视图,图17D为左视图,图17E为正视图,图17F为后视图;
图18A-18E显示了通过调节板进行的光学单元的光轴调节,分别显示了调节板相对于固定到底壁上的光学单元安装板的多种情况,其中在图18A中,调节板完全分开,在图18B中,调节板刚刚接合,以及在图18C-18E中,调节板接合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倾斜;
图19是显示了调节板的位置设定的平面图,所述调节板安装到图15所示示例中的基板和底壁上;
图20A-20C是显示了通过V调节件,进行图19所示示例中的调节板的位置设定的平面图,其中图20A、20B和20C中分别显示了图17E所示“编号2”、“编号3”和“编号1”螺钉通孔处的固定情况;
图21A-21C显示了光学单元安装板安装到图15A和15B所示示例中的基板和底壁上的情况,其中图21A是平面图,图21B是沿图21A中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21C是侧视图;
图22A-22F显示了图12A-12C所示示例中的R调节件,其中图22A是透视图,图22B是平面图,图22C是正视图,图22D是右视剖面图,图22E是右视图,图22F是后视图;以及
图23A-23D显示了通过R调节件对安装于图15所示示例中的基板和底壁上的光学单元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其中图23A显示了调节之前的情况,图23B显示了图22C中“符号A”螺钉通孔处的固定情况,图23C显示了图22C中“符号B”螺钉通孔处的固定情况,图23D显示了图22中“符号C”螺钉通孔处的固定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23对本发明的电缆固定装置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在下文中,将以背投显示设备作为使用电缆固定装置的电子设备,描述该实施例中将电缆固定装置应用于背投显示设备的一个示例。
图1是显示了背投显示设备的总体内部配置的侧视图,图2是底部箱体的透视图。
构成背投显示设备壳体的箱体1由两部分构成,包括位于图1上方的顶部箱体2和位于下方的底部箱体3。反射镜6和屏幕7设置在顶部箱体2中,而光学单元4设置在底部箱体3中,该光学单元4用于调制由光源(未显示)发出的光通量,根据图像信息形成光学图像,并经过投影透镜5将该光学图像放大投影。从投影透镜5放大投影出的光学图像通过倾斜设置在顶部箱体2中的反射镜6反射,从而投影到位于箱体1正面的屏幕7上。
图2是底部箱体3的透视图。如图所示,底部箱体3具有一配置,其中包括投影透镜5的光学单元4(图1)、电源、光源、排风扇和控制电路储存在壳体中,所述壳体包括底框8和网状盖9,所述底框8由塑性树脂模制成大致带棱角的U形形状,所述网状盖9的表面以网孔形式进行穿孔以便散热。
如图2所示,底部箱体3具有大致位于其上部中心处的开口,使得投影透镜5和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露出,所述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具有用盖子51覆盖的光学单元4。
另外,底部箱体3在图2中的左下方,或屏幕7的正面作为用户的控制面板,在该位置处提供有用于遥控的IR传感器(未显示)、用于与AV设备相连的输入端子、V调节件24和R调节件27。
V调节件24和R调节件27用于在背投显示设备装配之后,对屏幕上图象的失真进行调节。
图3是在取出和放大状态下,显示了图2所示底部箱体3中(露出的)投影透镜5和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的附近区域的放大透视图。
如图3所示,投影透镜5和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安装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除了盖子51外,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的外周由盖子52和53覆盖,用于电磁屏蔽,并且设置在上面的盖子51和52设置有许多散热孔。
下面将参考图3-7对储存在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的光学单元4进行描述。
图4是光学单元4的透视图,显示了图3所示的投影透镜5和光学单元储存部分19被去除,拆下盖子51、52和53,并且去除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情况。
在去除带孔的盖子51和52的情况下,其上安装有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的屏蔽金属板35设置在投影透镜5附近。
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具有大致为矩形的三个开口36-1到36-3,并且分别对应于光的三原色,即,R(红色)、G(绿色)和B(蓝色)的控制电路部件安装在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上。另外,构成柔性扁平电缆(FPCs)的R柔性电缆31、G柔性电缆32和B柔性电缆33的一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上的FPC连接器41、42和43,并且它们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R信号液晶面板、G信号液晶面板和B信号液晶面板。在此,作为接地线的金属导线形成在柔性电缆31、32和33的单表面侧(one-surfacesides)上,并且三个FPC连接器41、42和43分别设置在三个开口36-1至36-3的单侧(one-side)主要边缘的附近。
另外,如图5所示(图5是示出了移除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情况下的屏蔽板35的透视图),屏蔽金属板35由带孔的铁基金属板制成盒形,并且所述金属板的底面部分具有三个大致矩形开口35-1到35-3,柔性电缆31、32和33穿过所述开口。作为电缆固定装置的总共三个电缆夹80、80、80设置在开口35-1到35-3的单侧主要边缘的附近。顺便提及的是,三个电缆夹80、80、80设置有导电弹性体70(稍后描述),从而使柔性电缆31、32和33紧绷地固定到屏蔽金属板35上,并且由位于柔性电缆31、32和33的单表面侧上的金属导线构成的接地线与屏蔽金属板35成电连接关系。
图6是显示了图5所示屏蔽金属板35被去除的情况的透视图。
投影透镜5通过位于其下部的支撑部分设置在相对于基块23的预定位置上,所述基块由铝合金通过压铸等方法制成。
基块23从上面观察呈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图6的右下方设置有截面形状大致为矩形的送风管23c的空气冷却风扇连接端口23d,并且在三个角上设置有支架(stands)23a。基块23在与投影透镜5相反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滤光器连接导向装置23h、23i和23j,用于连接图7所示的滤光器单元21。
如图6所示,设置有螺钉通孔的轴23f直立于送风管23c上,形成壁形垫片23e,并且所述三个支架23a中的每一个上一体形成有轴23b,在轴23b上部设置有螺钉通孔。
在图6中,彩色合成棱镜大致设置在基块23的中心处,并且三个液晶面板和分色二向色镜设置在彩色合成棱镜的周边。
在此,图6中,基块23的下表面加工为基准面。
在如上配置的基块23中,彩色合成棱镜大致设置在中心处,并且三个液晶面板和分色二向色镜设置在预定位置处。其后,连接投影透镜5,通过使用图6所示的三个连接导向装置23h、23i和23j作为参考,连接图7所示的滤光器单元21,并且滤光器单元21设置有光源连接端口22。
然后,如图5所示,大致盒形的屏蔽金属板35安装并固定到位于图6所示基块23的三个支架23a上的轴23b和位于送风管23c上的轴23f的顶面上。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屏蔽金属板35中的三个开口35-1至35-3向上抽出,随后通过图5所示的三个电缆夹80、80、80固定到屏蔽金属板35上。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为电缆夹80而设的导电弹性体70(稍后描述)接地到屏蔽金属板35上。
然后,如图4所示,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固定到图5所示的屏蔽金属板35上。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设置于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中的开口36-1至36-3向上抽出,分别固定并电气连接到三个FPC连接器41、42和43上。
然后,如图3所示,盖子51、52和53设置在上部,从而在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周围形成电磁屏蔽。
顺便提及的是,光学单元4包括投影透镜5、三个液晶面板、彩色合成棱镜、分色二向色镜、滤光器单元21、光源连接端口22、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屏蔽金属板35以及其上安装有这些部件的基块23。
现在,将参考图8A-8D、图9A-9E以及图10A-10E,描述为屏蔽金属板35而设的图5所示的电缆夹80。
图8A是电缆夹80的透视图。由塑性树脂模制而成的电缆夹80包括两个部分,即,作为安装部分的底架锁定部分81和作为保持部分的平压夹部分82,所述安装部分用于连接到屏蔽金属板35,所述保持部分用于牢固(无振动)固定柔性接线板。
图8B为透视图,显示了从图8A所示电缆夹80上取出的底架锁定部分81。
底架锁定部分81具有一配置,其中带棱角的U形钩部分设置在主体81a的两端,所述主体的横截面形状为扁平的矩形。所述钩部分中的每一个具有穿行部分81b、钩爪81c、以及握持部分81d。在位于两侧的握持部分81d、81d朝向主体81a倾斜的情况下,穿行部分81b、81b和钩爪81c、81c穿过设置在屏蔽金属板35上的大致矩形的钩孔35a。其后,握持部分81d、81d松开以使钩孔35a、35a和钩爪81c、81c形成互相勾住的情形,从而使底架锁定部分81本身固定到屏蔽金属板35上。
图8C和8D为透视图,显示了从图8A所示电缆夹80中选出的平压夹部分82,其中图8D显示了所述夹闭合的情况。
平压夹部分82具有一结构,其中横截面形状为扁平矩形的带状物制成L形,所述带状物的一端弯曲得较短,并且在其末端设置有接合凸起部分82h。通过在L形的弯曲部分附近提供切口82c而形成可转动的夹子82e,从而允许弯向另一端,并且接合爪82g和握持部分82f设置在夹子82e的末端。在此,符号82a表示主体。
如图8D所示,夹子82e在切口82c处弯曲,并且接合爪82g和接合凸起部分82h彼此接合,用于在闭合情况下钩住,从而当处于图8D所示的闭合状态下的握持部分82f压下时,接合爪82g可以与接合凸起部分82h脱离,并且平压夹部分82可以恢复到图8C所示的情形。
具体地,电缆夹80通过以下方法制成,其中图8B所示的底架锁定部分81和图8C所示的平压夹部分82的主体81a和82a整体地模制而成,使得它们彼此垂直,如图8A所示的主体80a的断开部分表示的那样。
如图9A和9B所示,在如上配置的电缆夹80中,导电弹性体70通过使用双面涂布粘合剂的胶带或类似物粘附到主体80a上,在所述导电弹性体70中,矩形的平行六面体泡沫材料71的外周由导电织物覆盖。
当具有导电弹性体70的电缆夹80固定到屏蔽金属板35中的钩孔35a上时,如图9C所示,导电弹性体70在电缆夹80的主体80a和屏蔽金属板35之间变形,从而与屏蔽金属板35形成紧密接触。
随后,如图9D和9E所示,柔性接线板90从位于电缆夹80的固定位置附近的开口35b中抽出,并通过使用导电弹性体70将所述柔性接线板夹紧在主体80a和夹子80e之间而被牢固固定。
特别地,在该实施例的光学单元4中,从液晶面板伸出的R柔性电缆31、G柔性电缆32和B柔性电缆33用作柔性接线板,如图4-8所示。由于在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中使用高频波,用于连接到接地线上的接地金属线设置在电缆31、32和33的单表面侧上,作为解决EMC的措施,其具有无电磁干涉性质和耐久性。每一电缆31、32和33上形成有接地金属线的一侧设置在图9D和9E所示电缆的背面上,即,与导电弹性体70接触的一侧上,从而实现对屏蔽金属板35的接地。
在如上配置的电缆夹80中,如图9B所示,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导电弹性体70的上、下表面夹紧并固定在主体80a和屏蔽金属板35之间,另两个表面夹紧并固定到位于夹子80e一侧上的柔性接线板90和主体80a之间。
通过给电缆夹80提供导电弹性体70并且在作为电子设备示例的背投显示设备中使用该电缆夹,三个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设置于屏蔽金属板35中的开口35-1到35-3引出,所述柔性电缆从光学单元4的液晶面板伸出,并且每根电缆在其一个表面上具有接地布线图案。随后,如此引出的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设置在屏蔽金属板35上的电缆夹80牢固固定并接地。然后,柔性电缆31、32和33通过设置于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中的开口36-1至36-3引出,分别连接到连接器41、42和43上。
然后,位于屏蔽金属板35内部的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带有连接到其上的柔性电缆31、32和33)由盖子51、52和53覆盖,从而可以避免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产生的电磁波影响其他设备,并且可以避免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由于外部电磁波的原因产生误操作。因此,可以获得高EMC性能。
另外,对于屏蔽金属板35和柔性电缆之间的接地必要与否,可以根据是否提供导电弹性体70的情况容易地选择。因此,可以对每个设备进行快速地接地。
此外,导电弹性体70可以形成为大尺寸的,并且当电缆夹80的夹子80e闭合时,该导电弹性体固定为相对于屏蔽金属板35中的开口35b悬挂。这使牢固固定柔性电缆成为可能(参见图10A),而不用提供衬套、护孔环等部件,上述部件通常设置作为电线穿行部分,例如屏蔽金属板35中的开口处的保护构件。
图10A-10E显示了设置在屏蔽金属板35上的电缆夹80、设置在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上的连接器41、以及电气连接到连接器41上并牢固固定到电缆夹80上的柔性接线板90的各种形式。图10A显示了如图9E所示实施例中的连接情况,并且显示了一示例,其中屏蔽金属板35和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设置为大体上彼此平行,并且柔性接线板90从下方引出,从而穿过屏蔽金属板35和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
图10B显示了一示例,其中屏蔽金属板35竖直设置,从而与水平设置的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垂直,并且柔性接线板90设置为穿过屏蔽金属板35上的开口35b。图10C显示了一示例,其中如图10B所示的电缆夹80设置在垂直布置的屏蔽金属板35的上端部。
图10D显示了一示例,其中液晶面板控制基片具有裂缝(split)结构,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设置为垂直于柔性液晶面板控制基片36,并且柔性接线板90设置为穿过屏蔽金属板35上的开口35b。
图10E显示了一示例,其中如图10D所示的电缆夹80设置在垂直布置的屏蔽金属板35的上端部。
在这些示例中的任何一个中,电缆夹80的导电弹性体70的用于固定柔性接线板90的表面设置在位于开口35b一侧上或上端空间中的位置处,从而使该表面在不与屏蔽金属板35接触的情况下固定,并且柔性接线板90和屏蔽金属板35可以确定无疑地彼此电气连接。
另外,由于没有在柔性接线板90上施加不合理的应力,所以可以获得非常可靠的连接。此外,由于导电连接的有无可以通过在电缆夹80中是否设置导电弹性体70而确定,其中所述导电弹性体由双面涂布压感粘合剂的胶带固定,因此出于时间和成本的考虑,可以极为有利地解决EMC。
此外,在将柔性接线板90固定到电缆夹80上的过程中,柔性接线板90可以设置在不与屏蔽金属板35接触的位置处。因此,可以保护柔性接线板90,而不用在屏蔽金属板35的端面处提供接线保护材料,例如护孔环。
现在,将参考图3、7和11-23,对调节屏幕上图像的机构进行描述。
如上所述,光学单元4通过基块23定位并固定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上表面上,如图3和7所示。光学单元安装板14设置为与调节板17相接合,所述调节板可在底部箱体3的大致带棱角的U形底框8的底面一侧上的基板11上移动。
现在,将在下文对光学单元安装板14、调节板17和基板11进行描述。
首先,将参考图11-13对光学单元安装板14进行描述。
图11-13是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透视图,其中图11从与图3大致相同的视角,在取出状态下只显示了光学单元安装板14,图12显示了处于倒置状态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图13显示了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调节板17。
如图11-13所示,光学单元安装板14通过塑性树脂模制而成并具有较小的材料厚度,在图11所示的其上表面14-1上具有多个凹入部分,在图12所示的其下表面上设置有与上表面14-1上的凹入部分相对应的多个凸起部分,并且具有位于所述凸起部分之间的肋部,从而实现较轻的重量和足够的刚度。
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上表面14-1相对于图11所示的其底面14-2例如以大约21度倾斜。另外,如图11和13所示,上表面14-1具有多个定位销和螺钉通孔,用于使投影透镜5和基块23定位并固定。
具体地,包括投影透镜5的光学单元4通过图13显示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具有螺钉通孔的三个柱形凸起部14a、14b、14h,柱形凸起部14c,形成在大致卵形平台部分中的大、小两个定位孔14f、14g,两个定位销14d、14e,和五个螺钉通孔14i进行定位和固定。
在此,柱形凸起14c和大致卵形平台部分中的小直径孔14f使投影透镜5定位在预定位置处,并且大致卵形平台部分中的大直径孔14g和两个定位销14d、14e使基块23定位在预定位置处。此外,五个螺钉通孔14i和形成在三个柱形凸起14a、14b、14h中的螺钉通孔用于将基块23固定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
另外,设置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上表面14-1上位于图13中的左端部上的两个螺钉通孔14j用于将滤光器单元21固定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
另一方面,如图12和13中的虚线所显示的,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下表面一侧设置了大致柱形的两个接合凸起15a和15b,它们相对地位于凹槽14-5的两侧。在底面14-2附近形成接合凸起15a和15b,如图12所示。
由图13所示的凹槽14-5的底面构成的表面14-4形成为使得该表面大体上平行于上表面14-1,并且距上表面14-1的高度小于接合凸起15a、15b的高度,如图12所示。
另外,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设置有具有加强肋的带肋凸起16a和16b,和大致空心的柱形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如图11所示。带肋凸起16a、16b和定位凸起部分16c、16d的中心位置如此布置,使得它们大体上平行于背板14-3的上端表面14-6,并且带肋凸起16a和16b之间的间隔为L,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之间的间隔为L0,凸起16a和凸起部分16c之间的距离为m。
此处的间隔和距离为粗略的,例如,L=179毫米,L0=188毫米,m=17毫米。
顺便提及的是,相对于底壁12,光学单元安装板14由位于图11中左侧的凸起部分16c和位于右侧的凸起部分16d进行定位,该光学单元安装板由位于图11中左侧的带肋凸起16a固定,并且通过位于右侧的带肋凸起16b固定在旋转预定程度之后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安装板14相对于基板11的转动通过由背板14-3的弹性造成的变形实现,其中所述背板由树脂模制而成。
调节板17通过塑性树脂模制而成并具有较小的材料厚度和大致楔形形状,并且形成为使其上表面17-1相对于其下表面17-2例如以大约21度倾斜,如图13所示。图中所示上表面17-1设置有凹入部分,与上表面17-1一侧上的凹入部分相对应的凸起部分形成在下表面17-2一侧上,并且在所述凸起部分之间设置肋,从而实现较轻的重量和足够的刚度。
调节板17的侧面17-4和17-5在其底端设置有薄板形凸起17c、17d,并且设置有接合槽17a、17b。接合槽17a、17b的中心线设置为与下表面17-2成例如大约30度,该倾角大于上表面17-1的倾角。凸起17c、17d如此形成,使得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接合凸起15a、15b可以在调节板17与光学单元安装板14接合时流畅地导向。在此,凸起17c、17d的厚度大约为1毫米。
此外,如图13所示,调节板17的背面17-3形成为与下表面17-2大体上垂直,并且具有加强肋的带肋凸起18直立在所述背面的上部。
另外,调节板17在其下表面17-2上设置有导向凸起(未显示)。
如图14所示,基板11是底框8的整合有调节板17的区域,即,通过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调节板17安装光学单元4的区域的底面,所述底框通过塑性树脂模制形成薄壁形状。
此外,底壁12形成为与位于该区域内的基板11的上表面11-1垂直,所述底壁构成位于底框8一部分处的壁表面。
图15A和15B中示意性地显示了位于安装光学单元4的区域内的基板11和底壁12。顺便提及的是,图15B是沿箭头方向观察的平面图,显示了图15A所示底壁12的点划线表示出的部分。
基板11的上表面11-1设置有形状不同的三对导向狭缝11a、11b和11c,并且它们的中心线与底壁12垂直。导向狭缝11a、11b和11c与形成在调节板17的下表面17-2上的导向凸起(未显示)接合,使得调节板17可以在预定移动范围内在基板11上滑动,而不会脱离(参见图7)。
另一方面,如图14、15A和15B所示,底壁12设置有开口12e和两个螺钉孔12g和12h,使得它们的中心相对于基板11的上表面11-1具有相同的高度,并且底壁12设置有具有螺钉通孔12b的凹入部分12a、开口12f、两个定位孔12c和12d、两个螺钉孔12i和12j,使得它们的中心具有相同的高度。
此外,具有螺钉通孔12b的凹入部分12a、开口12f、两个定位孔12c和12d、两个螺钉孔12i和12j的中心设置为比开口12e和两个螺钉孔12g和12h的中心更为远离基板11的上表面11-1。
开口12e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其尺寸设定为使设置在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上的带肋凸起18以一定的裕度(margin)穿过。另外,螺钉孔12g和12h在其位于后表面12-2的一侧上设置有大凸起和用于加强该凸起的肋部,从而确保形成这些孔的部分不会从底壁12的前表面12-1过度突出。
螺钉孔12g和开口12e之间以及开口12e与螺钉孔12h之间的中心距设定为等于V调节件24(稍后描述)中的螺钉通孔24c-24g的图17E显示的间距Pv。
此外,如图15A所示,设置在凹入部分12a中的螺钉通孔12b与开口12f之间的中心距为L,定位孔12c和12d之间的中心间隔为L0,螺钉通孔12b和定位孔12c之间的中心距为m。
凹入部分12a通过使底壁12的一部分从后表面12-2一侧向前表面12-1一侧突出而形成矩形凹陷形状,其大小制成能够容纳图11所示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的末端部分,并且在其大致中心位置处设置有螺钉通孔12b。
开口12f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的,其尺寸设定为使设置在图11所示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上的带肋凸起16b能够以一定的裕度穿过。
定位孔12c和12d为形成在底壁12中的圆孔,并且形成为使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分别与定位孔12c和12d接合。
即,图11中显示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的带肋凸起16a和16b与凹入部分12a和开口12f相对应,而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与两个定位孔12c和12d相接合。
另外,螺钉孔12i和12j如此形成,使形成有它们的部分向底壁12的前表面12-1一侧突出。此外,螺钉孔12i和开口12f之间以及开口12f与螺钉孔12j之间的中心距设定为等于图22C显示的R调节件27(稍后描述)中的螺钉通孔27c-27g的间距Pr。
图16是显示了以下情形的平面图,其中,调节板17安装在基板11上,使得设置在其下表面上的导向凸起(未显示)与图15显示的基板11中的导向狭缝11a、11b和11c相接合,然后使调节板17朝向底壁12一侧滑动。在这种情况下,位于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上的带肋凸起18从后表面12-2一侧穿过底壁12中的开口12e,并且所述带肋凸起的末端部分向前表面12-1一侧突出并露出。
在该实施例的背投显示设备中,末端部分向前表面12-1一侧突出的尺寸通过V调节件24进行调节。
图17A-17F显示了图2所示V调节件24的形状,其中图17A是透视图,图17B是平面图,图17C是通过去除图17B的一部分而显示V调节件24的剖视图,图17D是左视图,图17E是正视图,图17F是后视图。
V调节件24例如通过对硬塑性树脂进行注模制成,其包括设置有多个螺钉通孔的主体24a,以及直立在主体24a上的杆24b,如图17A所示。主体24a形成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短管形状,短管形状的内部由四个隔板分成五个区域,并且在每一分隔区域内整体地形成设置有螺钉通孔的大致矩形的底板。五个螺钉通孔24c、24d、24e、24f和24g具有大致相等的直径,并且它们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以固定间距(Pv)对齐。
如图17A所示,例如,“编号1”对应于左边起第二个螺钉通孔24d,“编号2”对应于第三个螺钉通孔24e,“编号3”对应于第四个螺钉通孔24f。即,如图17C所示,从底面24-2到基板具有深度T1的孔24d对应于“编号1”,具有深度T2的孔24e对应于“编号2”,具有深度T3的孔24f对应于“编号3”。
粗略地参考该实施例中V调节件24的尺寸,图17B所示主体24a的高度Hv是Hv=11毫米,到杆24b的末端的高度hv是hv=48毫米,图17C显示的深度T1是T1=9.4毫米,T2是T2=6.9毫米,T3是T3=4.4毫米,图17E中显示的主体24a的宽度Wv是Wv=70毫米,深度Dv是Dv=17毫米,孔的间距Pv是Pv=13毫米,并且孔的直径为4.5毫米。
下面将描述利用如上形成的V调节件24将调节板17连接到基板11和底壁12上。在此,将描述一示例,其中,V调节件24的带肋凸起18固定到位于调节件24的中心处的“编号2”孔上。
首先,如图16所示,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上的带肋凸起18穿过图15B所示的开口12e,V调节件24从前表面12-1一侧连接到其上,并且固定螺钉115、115螺旋接合到位于开口12e的两侧上的螺钉孔12g和12h中,从而使V调节件24固定到底壁12上。
接下来,固定螺钉116螺旋接合到位于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末端部分中的螺钉孔内,其中所述末端部分从开口12e向前表面12-1一侧伸出,从而将调节板17固定到V调节件24上。
因此,位于底壁12和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之间的图16所示间隙δ对应于V调节件24中“编号2”的深度T2。
具体地,由于在如上所述实施例中的调节件24内,T1>T2>T3,在“编号1”的深度T1的情况下,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末端部分从开口12e伸出最多,使得间隙δ在三种情况下最小。另一方面,在“编号3”的深度T3的情况下,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末端部分从开口12e伸出最少,从而使间隙δ在固定情况下最大。
然后,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末端表面相对于底壁12的前表面12-1定位,从而获得与编号1-编号3之一相对应的深度。
现在,将参考图1和18-20,描述在垂直方向上调节投影到的屏幕7上的图像的机构。
具体地,光学单元安装板14固定到底壁12上,在该实施例中,设置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下面的调节板17与底壁12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以改变上述间隙δ。下面将参考图18A-18E,描述随位置改变而发生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上表面14-1的倾角变化。
图18A-18E显示了接合槽17a和17b从附图左侧接近接合凸起15a和15b并与其接合的方式,所述接合凸起设置在位于基板11(参见图13)上的图11所示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下面。
在此,光学单元安装板14固定到底壁12上,并且调节板17通过设置在其下表面17-2上的导向凸起部17f和位于基板11上的导向狭缝11a、11b、11c可滑动地接合。具体地,由于调节板17在基板11上移动,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图11所示背板14-3的定位凸起部分16c、16d的中心与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中心之间沿高度方向的中心距q恒定。
另外,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底面14-2固定到底壁12上,使得底面本身与基板11之间的间隙t0为t0≈1毫米,如图18所示,该图显示了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不与调节板17形成接触的情况。
图18B显示了以下情形,其中调节板17朝向图中右侧移动,直至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和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彼此齐平,并且调节板的接合槽17a、17b与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接合凸起15a、15b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接合凸起15a和15b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滑动于凸起17c和17d上,并且定位在接合槽17a和17b的倾斜部分的入口位置处,这是因为间隙t0为t0=1毫米,并且调节板17的凸起17c和17d的厚度为1毫米。
换句话说,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底面14-2和基板11之间的间隙大体上保持为t0值,从而不会对调节板17的运动造成影响。
图18C显示了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设置在使其从底壁12的表面以T1的尺寸突出的位置上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接合凸起15a和15b进入调节板17的接合槽17a和17b的倾斜部分中。从而,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图11中所示带肋凸起16a和16b附近的区域W作为固定端,沿逆时针方向(沿图中箭头的方向)略微旋转,导致光学单元安装板14本身与基板11之间的间隙为t1(t1>t0),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和基板11之间的角度为φ1。
图18D显示了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设置在使其从底壁12的表面以T2的尺寸突出的位置上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接合凸起15a和15b进入调节板17的接合槽17a和17b的倾斜部分的中心。从而,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该安装板的带肋凸起16a和16b附近的区域W作为固定端,沿逆时针方向(沿图中箭头的方向)进一步旋转,导致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与基板11之间的间隙为t2(t2>t1),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和基板11之间的角度为φ2。
图18E显示了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设置在使其从底壁12的表面以T3的尺寸突出的位置上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接合凸起15a和15b大体上进入调节板17的接合槽17a和17b的倾斜部分的上端。从而,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该安装板的带肋凸起16a和16b附近的区域W作为固定端,沿逆时针方向(沿图中箭头的方向)进一步旋转,导致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与基板11之间的间隙为t3(t3>t2),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和基板11之间的角度为φ3。
这样,通过对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从底壁12的表面12-1伸出的尺寸进行调节,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其靠近带肋凸起16a和16b及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的区域W作为固定端而转动,从而可以对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和基板11之间的间隙以及光学单元安装板本身和基板11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
具体地,由于包括底壁12的底部箱体3和光学单元安装板14由塑性树脂模制而成并形成板状,因此底壁12和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具有变形弹性。此外,当通过改变调节板17的位置改变而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作用一提升力时,底壁12和光学单元安装板14轻微变形,使得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末端一侧提升转动。
因此,安装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的光学单元4的投影透镜5的光轴可以在底壁12和基板11垂直相交的平面内调节,从而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对投影到图1所示屏幕7上的图像进行调节。
现在,将参考图2和17-20描通过图2所示V调节件对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从底壁12的表面12-1突出的尺寸进行调节的方法。
图19是平面图,仅对必要的部分进行了剖视,其显示了安装在基板11上的调节板17刚移动到底壁12的预定位置和V调节件24刚固定之前的情形。
在预定位置处,位于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上的带肋凸起18可以穿过底壁12上的开口12e。然后,定位螺钉以对应于底壁12上的螺钉孔12g、开口12e和螺钉孔12h的方式穿过图17所示V调节件24中的孔24c-24g中的三个孔,从而完成固定。
图20A-20C显示了利用图17显示的V调节件24对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从底壁12的表面12-1突出的尺寸进行的调节。
图20A显示了下列情形,其中定位螺钉穿过对应于V调节件24中的“编号2”螺钉通孔24e,并且螺旋接合并固定到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上的螺钉孔中,并且V调节件24通过使用位于螺钉通孔24两侧的孔24d和24f以及底壁12上的螺钉孔12g和12h固定到底壁12上。
在这种情况下,底壁12和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之间的间隙为尺寸s,对应于图17C所示“编号2”的深度T2。
图20B显示了下列情形,其中通过使用对应于V调节件24中的“编号3”的螺钉通孔24f固定调节板17,并且V调节件24通过使用位于螺钉通孔24f两侧上的孔24e和24g和位于底壁12中的螺钉孔12g和12h固定到底壁12上。
在这种情况下,底壁12和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之间的间隙为尺寸s+(T2-T3),对应于图17C所示“编号3”的深度T3。
图20C显示了下列情形,其中通过使用对应于V调节件24中的“编号2”的螺钉通孔24d固定调节板17,V调节件24通过使用位于螺钉通孔24d两侧的孔24c和24e以及位于底壁12中的螺钉孔12g和12h固定到底壁12上。
在这种情况下,底壁12和调节板17的后表面17-3之间的间隙为尺寸s+(T2-T1),对应于图17C所示“编号1”的深度T1。
简而言之,V调节件24与孔编号1-编号3之一相对应地固定到带肋凸起18上,并且V调节件24固定到底壁12上,从而可以改变调节板17相对于底壁12的位置。因此,如图18A-18E所示,可以相对于基板11使与调节板17相接合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底面14-3抬起和倾斜。
因此,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获得三个图像调节位置,其中,利用设置在图2所示底部箱体3的前侧的V调节件24,将图17C和17E所示编号1-3中的任何一个与相应的深度T1-T3设定为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的凸起尺寸。此外,通过将对应于“编号2”的孔24e的深度T2设定为光轴设计中的参考位置的方法,可以利用深度T1调节得到图18C所示间隙t1和角度φ1,以及可以利用深度T3调节得到间隙t3和角度φ3。
现在,将参考图1、2和21-23,对大致围绕图像中心调节投影到屏幕7上的图像的机构进行描述。
图21A显示了下列情形,其中设置在底壁12中的图15A和15B所示的定位孔12c和12d与设置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背板14-3上的定位凸起部分16c和16d相接合,并且设置了用于大体上围绕图像中心调节图像的R调节板27;图21B是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沿图21A的直线A-A剖开的剖视图;图21C是图21A的侧视图。
具体地,显示了下列情形,其中作为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固定端的带肋凸起16a固定到图15B显示的底壁12的凹入部分12a上,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另一个带肋凸起16b由R调节件27固定(图21C)。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1B(该图为沿箭头方向观察到的沿图21A中的直线A-A剖开的剖视图)所示,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底面14-2与基板11以间隙t0隔开(参见图18A)。
从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a和16b固定到底壁12上的情形开始,考虑以下情况,即,通过移动R调节件27而改变带肋凸起16b的末端表面从底壁12的前表面12-1伸出的大小。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理解,通过调节带肋凸起16b的伸出量,可以使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位于固定到带肋凸起16a上的该安装板的固定端附近的区域G作为旋转支点而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在底部箱体3的前侧,即,底壁12的前表面12-1上的R调节件27来调节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转动量。
图22A-22F显示了R调节件27的形状,其中图22A是透视图,图22B是平面图,图22C是正视图,图22D是沿图22中直线X-X剖开的左视剖面图,图22E是左视图,图22F是后视图.
R调节件27例如通过硬塑性树脂注模制成,其包括设置有多个螺钉通孔的主体27a,直立在主体27a上的杆27b,如图22A所示。
主体27a具有以下配置,其中在图22E所示上表面27-1的大致中心处形成排列成纵列的四个凹入部分,上表面27-1在所述四个凹入部分的两侧各设置四个螺钉通孔,所述四个凹入部分中的下面三个还设置有螺钉通孔,水平排列的三个表面设置为一组,隔板直立在相邻组之间(参见图22C)。
在此,位于图22A左侧的纵列中的孔由符号27f表示,位于右侧的纵列中的孔由符号27g表示,并且设置在凹入部分中的孔由符号27c、27d和27e表示。另外,布置在从上侧起第二个分隔区域中的孔27f、27c和27g的组由“符号A”表示,布置在从上侧起第三个分隔区域中的孔27f、27d和27g的组由“符号B”表示,以及布置在最下面的分隔区域中的孔27f、27e和27g的组由“符号C”表示。
粗略地参考该实施例中的R调节件27的尺寸,图22B所示主体24a的高度Hr为Hr=17毫米,到杆27b的末端的高度hr为hr=48毫米,图22C所示主体27a的宽度Wr为Wr=42毫米,深度Dr为Dr=43毫米。另外,如图22C所示,位于两侧的孔27f和27g与凹入部分中的孔27c、27d、27e之间的间隔Pr例如为Pr=13毫米,孔27c-27g的垂直间距p0例如为p0=14.5毫米,以及孔的直径为4.5毫米。
此外,凹入部分中的孔27c、27d和27e从对应于符号A-C的凹入部分的底面27-2算起的深度分别由U1、U2和U3(U1>U2>U3)表示,如图22D中所示,例如,U1=4.4毫米,U2=4.0毫米,U3=3.6毫米。
下面将参考图23A-23D,描述通过使用以这种方式形成的R调节件27,将光学单元安装板14连接到底壁12上。
图23A-23D是从上方观察到的沿图21C中线B-B截取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b和定位凸起部分16d的附近区域的局部平面剖视图,其中所述带肋凸起和定位凸起部分用于固定到设置R调节件27的一侧上,并且光学单元安装板14固定到底壁12上。
图23A显示了R调节件27刚要连接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底壁12上之前的情形,其中螺钉通孔27f和27g布置为分别与底壁12上的图15所示螺钉孔12i和12j相对。例如,对应于符号C的具有深度U3的螺钉通孔27e与从开口12f伸出的带肋凸起16b对准。
图23B显示了图22所示R调节件27的“符号A”部分连接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底壁12上的情形;图23C显示了R调节件27的“符号B”部分连接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底壁12上的情形;图23D显示了R调节件27的“符号C”部分连接到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底壁12上的情形。
在此,例如,在将通过图23C中显示的“符号B”部分使光学单元安装板14相对于底壁12定位的情形作为基准,并且该情形下底壁12与光学单元安装板14之间的间隙由u表示的情况下,在图23B显示的“符号A”的情况下的间隙为u+(U2-U1),在图23D显示的“符号C”的情况下的间隙为u+(U2-U3)。
在对应于符号A-C的三个连接位置中,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b从底壁12的伸出量分别为U1、U2和U3。根据该伸出量,光学单元安装板14以图21所示固定光学单元安装板14和底壁12的带肋凸起16a的区域G的附近作为支点而旋转。
换句话说,安装在光学单元安装板14上的投影透镜5的光轴只进行轻微地转动。
在此,通过将对应于“符号B”的孔27d的深度U2的情况作为光轴设计中的基准位置,光轴能够在深度U1的情况下沿图21A显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预定量,并且在深度U3的情况下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预定量。
在装配如上配置的背投显示设备时,首先,调节板17安装在图2所示底部箱体3的底框8的图14所示基板11和底壁12上,随后,对预先安装有光学单元4的光学单元安装板14进行安装,使其接合凸起15a和15b与调节板17中的接合槽17a和17b相接合(图7)。
随后,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a固定到底壁12的凹入部分12a上,另一个带肋凸起16b通过使用例如“符号B”部分中的孔27d而固定到R调节件27上,并且,例如通过使用“符号B”部分中的孔27f和27g固定到底壁12上。
接下来,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通过使用例如V调节件24的“编号2”的螺钉通孔24e进行固定,并随后通过使用位于两侧的螺钉通孔24d和24f固定到底壁12上。
然后,诸如光源、空气冷却风扇、以及电源装置的设备安放在底框8中,光学单元4由如图2所示的盖子51、52和53覆盖,随后连接网状盖9,从而装配好底部箱体3。
最后,预先装配并将设置在上部的顶部箱体2从上侧安装到底部箱体3上并固定于其上,从而组装得到该实施例中的背投显示设备。
根据如上配置的背投显示设备,调节板17的带肋凸起18和V调节件24的固定位置可以从V调节件24中的“编号2”向“编号1”的螺钉通孔24e改变,随后可以利用位于两侧的螺钉通孔24d和24f使组件固定到底壁12,借此可以减少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倾斜,从而可以使投影透镜5的光轴向下移动,使得屏幕7上的图像可以朝向下方移动。这样可以校正倒梯形失真,在所述失真中,屏幕7上的矩形图像变形成倒梯形形状。
另外,通过使固定位置从“编号2”向“编号3”的螺钉通孔24f变动,可以增大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倾斜度,从而可以使投影透镜5的光轴向上移动,使得屏幕7上的图像可以朝向上方移动。这样可以校正梯形失真,在所述失真中,屏幕7上的矩形图像变形成梯形形状。
此外,光学单元安装板14的带肋凸起16b和R调节件27的固定位置可以从“符号B”向“符号A”的螺钉通孔27c改变,随后利用位于两侧的螺钉通孔27g和27h使组件固定到底壁2上,从而使光学单元安装板14可以沿图21A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以使屏幕7上的图像围绕该图像中心顺时针旋转,从而校正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失真。
另外,固定位置可以从“符号B”向“符号C”的螺钉通孔27f改变,随后可以利用位于两侧的螺钉通孔27g和27h使组件固定到底壁12上,从而可以使光学单元安装板14沿图21A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样可以使屏幕7上的图像围绕该图像中心逆时针旋转,从而校正逆时针方向旋转失真。
根据作为如上配置的电缆固定装置的电缆夹80,不用在柔性接线板90本身上施加任何机械应力,柔性接线板90就可以仅通过推入钩孔35a并由夹子80e引入而牢固地固定到屏蔽金属板35上,使得所述柔性接线板的布线方向设置为大体上垂直于屏蔽金属板35中的开口35b。
另外,由于夹子80e可以设置为相对于屏蔽金属板35中的开口35b悬垂,因此不必提供诸如衬套、护孔环等的任何接线保护构件来作为开口35b处的边缘防护装置。
此外,设置有导电弹性体70的电缆夹80可以在使导电弹性体70压靠屏蔽金属板35的同时固定,从而可以通过使柔性接线板90夹紧在导电弹性体70和电缆夹80的夹子80b之间而将其固定。在这种情况下,柔性接线板90可以通过与导电弹性体70相接触的设置在柔性接线板表面上的接地导电布线图案而方便地接地。
由于柔性接线板90和屏蔽金属板35之间的导电连接通过导电弹性体70实现,因此通过去除导电弹性体70或通过将其更换为绝缘弹性体,可以容易地实现从接地状态向绝缘状态的改变。因此,在屏蔽金属板35的每个位置处可以灵活地在接地和绝缘之间进行选择。另外,由于可以容易并可靠地实现屏蔽金属板35和柔性接线板90之间导电连接,所以有望大幅度减少工作时间,并且可以实现稳定的导电连接,从而稳定EMC性能。
根据该实施例中的电缆固定装置,通过在金属板中的开口附近设置电缆固定装置,可以固定布线方向大体上垂直于金属板中的开口的柔性接线板。此外,当设置有导电弹性体的电缆固定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时,一个表面上设置有接地金属线的柔性接线板可以通过金属线和金属板之间的导电连接确保电子设备具有高EMC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缆固定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精神的范围内,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各种配置。例如,以上已经提到使用外周覆盖有导电织物的泡沫材料作为导电弹性体,但这不是限制性的,利用混合有导电碳粉或金属粉末的橡胶弹性材料或折叠结构的薄金属板而获得弹性和导电性的构件也可以放置为与屏蔽金属板和柔性接线相接触。此外,尽管已经描述了示例,其中电缆固定装置在主体的L形内部的两个表面上设置有矩形的平行六面体导电弹性体,但是也可以采用带状导电弹性体厚厚地缠绕在主体周围的配置,这样,当导电弹性体固定到屏蔽金属板上并且当柔性接线由夹子固定时,屏蔽金属板和导电弹性体彼此接触,并且柔性接线和导电弹性体彼此接触。
此外,尽管已经描述了一示例,其中通过使电缆夹80的插入部分80b穿过钩孔35a并且钩住钩孔35a上的电缆夹80的钩部分80c而固定到金属板上,但该配置不是限制性的。例如,可以采用这样配置,其中圆杆在其末端处整体地设置有锥体,该锥体的底部直径大于所述圆杆直径,随后,沿该杆的轴向方向形成具有较大间隙的切口,并且将圆杆推入形成在金属板上的孔中,从而在所述杆的阶梯部分处形成接合。对于安装部分来说,可以采用任何一种方案。
尽管已经使用专用术语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这种描述只是出于说明性的目的,并且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改变和变形。
本发明包含与2006年3月31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06-099647相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Claims (4)

1.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包括:
一保持部分,其相对于底架保持电缆;和
一安装部分,其与所述保持部分整体地形成,用于将所述保持部分固定到所述底架上;
其中,所述电缆固定装置通过设置于所述保持部分的两个端部处的所述安装部分从一侧安装到一孔上并钩在其上,所述孔设置在形成于所述底架中并允许所述电缆通过的开口附近;并且
由所述保持部分固定的所述电缆的接线方向与通过所述安装部分在底架固定过程中实现的固定方向大体上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中
一导电弹性体夹在所述保持部分和所述底架之间,从而在所述底架和所述导电弹性体之间实现导电,并且在将所述电缆固定到所述保持部分上时,所述电缆的接地线与所述导电弹性体形成接触,从而使所述电缆接地到所述底架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中
所述保持部分包括:
一主体部分,其截面为L形;
一夹子部分,该夹子部分的一个端部以在垂直于所述电缆的平面内可打开和闭合的状态连接到所述主体部分的一个端部上,夹子部分的另一个端部锁定到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端部上;并且
所述导电弹性体沿具有L形截面的所述主体的内侧布置,并夹在所述主体部分和所述底架之间,并且所述电缆夹在所述导电弹性体和所述夹子部分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中
当所述保持部分通过所述安装部分固定到所述底架上时,由所述保持部分固定的所述电缆大体上穿过位于所述底架中的所述开口的中心。
CNA2007101035807A 2006-03-31 2007-04-02 电缆固定装置 Pending CN1010462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99647/06 2006-03-31
JP2006099647A JP2007273864A (ja) 2006-03-31 2006-03-31 ケーブル固定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6218A true CN101046218A (zh) 2007-10-03

Family

ID=38325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1035807A Pending CN101046218A (zh) 2006-03-31 2007-04-02 电缆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16435B2 (zh)
EP (1) EP1858310A2 (zh)
JP (1) JP2007273864A (zh)
KR (1) KR20070098698A (zh)
CN (1) CN101046218A (zh)
TW (1) TW200822854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82B (zh) * 2007-11-12 2010-07-2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善电磁干扰的投影系统的光学引擎
US7798823B2 (en) 2007-11-29 2010-09-21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CN107660248A (zh) * 2015-05-26 2018-02-02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面板、面板的组件和相关的屋顶
CN109225661A (zh) * 2018-11-08 2019-01-1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浮选机过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932194A (zh) * 2018-09-19 2020-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固定结构、布线板及电子设备
CN111068938A (zh) * 2019-12-16 2020-04-28 浙江大学 大型超重力土工离心机散热结构的锁紧和固定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1241A (ja) * 2007-12-10 2009-06-25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配設構造
US8901422B2 (en) * 2009-09-15 2014-12-0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Lid structure for flat-cable insertion opening
DE102010010926A1 (de) * 2010-03-10 2011-09-15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Verbindungseinrichtung zum Verbinden einer elektronischen Komponente mit einem Gehäuseteil und elektronisches Steuergerät
TWI393822B (zh) * 2010-08-31 2013-04-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線扣
US10334747B2 (en) 2016-12-15 2019-06-25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Cable harnessing fixture
US10154608B1 (en) 2017-04-26 2018-12-1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Cable management
US10044156B1 (en) * 2017-04-26 2018-08-07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Cable management
US10154607B1 (en) 2017-04-26 2018-12-11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Cable management
US10938192B2 (en) * 2018-06-08 2021-03-02 Panduit Corp. Cable cleat assembly
CN115460827B (zh) * 2022-09-17 2023-11-03 江苏晨朗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种频率段磁性材料集成的差共模滤波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68594B2 (en) * 1992-11-13 1996-05-09 Alcatel Components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531942B (en) * 2001-03-15 2003-05-11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Connector
JP2004239325A (ja) 2003-02-04 2004-08-26 Takeuchi Kogyo Kk 固定具
AU2003252961A1 (en) * 2003-07-30 2005-02-25 Pirelli General Plc.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cable installation
DE10353356A1 (de) * 2003-11-14 2005-06-02 Newfrey Llc, Newark Elektrischer Stecker, Halter, System aus einem elektrischen Stecker und einem Halter und Verfahren zur Hertellung einer Verbindung zwischen einem elektrischen Stecker und einem Halte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35982B (zh) * 2007-11-12 2010-07-21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可改善电磁干扰的投影系统的光学引擎
US7798823B2 (en) 2007-11-29 2010-09-21 Fujitsu Limited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nit
CN107660248A (zh) * 2015-05-26 2018-02-02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面板、面板的组件和相关的屋顶
CN110932194A (zh) * 2018-09-19 2020-03-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固定结构、布线板及电子设备
CN110932194B (zh) * 2018-09-19 2023-10-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固定结构、布线板及电子设备
CN109225661A (zh) * 2018-11-08 2019-01-18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浮选机过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9225661B (zh) * 2018-11-08 2023-09-22 沈阳工程学院 一种浮选机过程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068938A (zh) * 2019-12-16 2020-04-28 浙江大学 大型超重力土工离心机散热结构的锁紧和固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822854A (en) 2008-05-16
US20070232128A1 (en) 2007-10-04
EP1858310A2 (en) 2007-11-21
JP2007273864A (ja) 2007-10-18
KR20070098698A (ko) 2007-10-05
US7416435B2 (en) 2008-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6218A (zh) 电缆固定装置
CN1142536C (zh) 使用等离子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CN1302352C (zh) 电子装置
CN100345038C (zh) 液晶显示器
CN1530711A (zh) 背光组件、液晶显示装置及形成微粒阻挡器的设备
CN1584728A (zh) 照相机支架
CN101060761A (zh) 用于支架和电子装置的枢转机构
CN1267774C (zh) 光调制装置、光学装置以及投影机
CN101042492A (zh) 显示装置
CN1272697A (zh) 电池组件、电池装载器、供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375893A (zh) 连接器
EP1777955A2 (en) Panel type television and LCD television
CN1268776A (zh) 电池组件、电池装载装置、电源供给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874423A (zh) 车载摄像机构造
CN1526091A (zh) 便携式多显示屏设备
CN101075037A (zh) 显示装置
CN1976134A (zh) 电子器件连接用连接器
CN1261812C (zh) 投影机
CN1469190A (zh) 光学装置和具有该光学装置的投影机
CN1692309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790112A (zh) 电光装置用安装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电光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641474A (zh) 光学装置和投影机
CN1809248A (zh) 用于标识印刷线路基板的印刷线路基板和方法
CN1387083A (zh) 投影仪
CN101056379A (zh) 背面投影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71003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