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4795A - 可变增益电路 - Google Patents

可变增益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4795A
CN1914795A CNA200580003606XA CN200580003606A CN1914795A CN 1914795 A CN1914795 A CN 1914795A CN A200580003606X A CNA200580003606X A CN A200580003606XA CN 200580003606 A CN200580003606 A CN 200580003606A CN 1914795 A CN1914795 A CN 1914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fier
gain
circuit
output
control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360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中崇敏
日野拓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4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4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68Combinations of amplifiers, e.g. multi-channel amplifiers for stereophonic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20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 H03F3/2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211Power amplifiers, e.g. Class B amplifiers, Class C amplifier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72Gated amplifiers, i.e. amplifiers which are rendered operative or inoperative by means of a control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03G3/04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in untuned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02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 H03G3/04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in untuned amplifiers
    • H03G3/10Manually-operated control in untuned amplifiers hav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mplifiers
    • H03F2200/372Noise reduction and elimination in amplif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And Gai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在强输入电平下实现低失真,并维持平滑的增益变化的可变增益电路,设有可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来进行增益控制的高增益、低噪声的第1放大器(10)、以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来进行增益控制的低增益、低失真的第2放大器(20),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输出与第3放大器(30)相耦合。第1放大器(10)的输入端与所述第2放大器(20)的输入断相互耦合,且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2放大器(20)的输出端相互耦合。另外,根据模式切换信号将第1放大器(10)输出导通或关断。由第3放大器(30)来校正因第1放大器(10)的导通或关断所产生的增益变化。

Description

可变增益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所使用的可变增益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23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包括具有高增益、低噪声特性的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1放大器10、具有低增益、低失真特性的第2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放大器20。第1放大器10的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11所控制。第2放大器20的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21所控制。
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相互并联连接。具体地说,第1放大器10的输入与第2放大器20的输入相互耦合。据此,电压输入信号公共施加在第1和第2放大器10、20上。另外,第1放大器10的输出与第2放大器20的输出相互耦合。据此,第1放大器10的电流输出信号与第2放大器20的电流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图24所示为图23的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更加具体的结构。如图24所示,第1放大器10由具有高增益、低噪声特性的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固定增益放大器10a、和以对应于第1增益控制信号11的分流比将固定增益放大器10a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10c、10d的分流电路10b构成。第2放大器20由具有低增益、低失真特性的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固定增益放大器20a和以对应于第2增益控制信号21的分流比将固定增益放大器20a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20c、20d的分流电路20b构成。
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10a的输入端与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20a的输入端分别是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输入端,第1分流电路10b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10c和第2分流电路20b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20c分别是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输出端。
该可变增益电路以例如使输出信号电平恒定而与输入信号的电平变化无关地使用第1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11、21来控制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增益。具体地,当输入信号的电平较低时,提高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合成增益,当输入信号的电平较高时,降低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合成增益,据此使输出信号的电平固定。
如上所述,为了根据输入信号的电平来改变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合成增益,必须利用第1和第2控制信号11、21来分别调整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增益份额。
在如图24所示那样构成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的情况下,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分别对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的增益份额可以根据分流电路10b、20b的分流比的变化而变化。即,当增加流到第1放大器10的电流输出端10c的电流、而减少流到第2放大器20的电流输出端20c的电流时,第1放大器10的增益份额增大,而第2放大器20的增益份额减小。反之,当减少流到第1放大器10的电流输出端10c的电流、而增加流到第2放大器20的电流输出端20c的电流时,第1放大器10的增益份额减小,而第2放大器20的增益份额增大。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第1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11,21来改变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各自的增益份额,从而可以构成从低增益至高增益平滑变化的可变增益电路,并可以实现在高增益时具有低噪声特性且在低增益时具有低失真特性的宽动态范围的可变增益电路。
图25所示是图23所示的可变增益电路的更加具体的电路结构例。该可变增益电路包括差动对1和差动对2。
差动对1构成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电阻R1相互耦合,且各个发射极分别与电流源I11、I12相连接。
差动对2构成低增益、低失真的放大器。晶体管Q3和晶体管Q4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电阻R2相互耦合,且各个发射极分别与电流源I21、I22相连接。
差动对1、2的输入端彼此耦合在一起。具体地,晶体管Q1的基极与晶体管Q3的基极相互耦合,形成差动输入Vin1。晶体管Q2的基极与晶体管Q4的基极相互耦合,形成差动输入Vin2。
另外,差动对1、2的输出端彼此耦合在一起。具体地,晶体管Q5、Q6的发射极之间耦合并与晶体管Q3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Q7、Q8的发射极之间耦合并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Q9、Q10的发射极之间耦合并与晶体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Q11、Q12的发射极之间耦合并与晶体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晶体管Q6、Q7的集电极彼此耦合。晶体管Q10、Q11的集电极耦合在一起。晶体管Q5、Q8、Q9、Q12的集电极分别通过电阻与电源Vcc相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作为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从晶体管Q6、Q7的集电极之间的耦合点获得集电极电流Iout1,从晶体管Q10、Q11的集电极之间的耦合点获得集电极电流Iout2。
另外,第1增益控制电压(增益控制信号)Vgca1的正极耦合在晶体管Q7、Q10的基极,第1增益控制电压(增益控制信号)Vgca1的负极耦合在晶体管Q8、Q9的基极。第2增益控制电压(增益控制信号)Vgca2的正极耦合在晶体管Q6、Q11的基极,第2增益控制电压(增益控制信号)Vgca2的负极耦合在晶体管Q5、Q12的基极。
下面,说明该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控制方法。晶体管Q1的集电极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1分流于晶体管Q7和晶体管Q8。因此,晶体管Q7和晶体管Q8构成可由增益控制电压Vgca1控制的线性电流分流器。同样地,晶体管Q2的集电极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1分流于晶体管Q9和晶体管Q10。因此,晶体管Q9和晶体管Q10构成可由增益控制电压Vgca1控制的线性电流分流器。
这样,可以用增益控制电压Vgca1来控制基极耦合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1的正极一侧的晶体管Q7和晶体管Q10的集电极电流对、与基极耦合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1的负极一侧的晶体管Q8和晶体管Q9的集电极电流对之间的电流比。
另外,晶体管Q3的集电极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2分流到晶体管Q5和晶体管Q6。因此,晶体管Q5和晶体管Q6形成可由增益控制电压Vgca2控制的线性电流分流器。同样地,晶体管Q4的集电极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2分流于晶体管Q11和晶体管Q12。因此,晶体管Q11和晶体管Q12形成可由增益控制电压Vgca2控制的线性电流分流器。
这样,可以用增益控制电压Vgca2来控制基极连接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2的正极一侧的晶体管Q6和晶体管Q11的集电极电流对、与基极连接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2的负极一侧的晶体管Q5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电流对之间的电流比。
将晶体管Q6、Q7的集电极之间耦合并获得的集电极电流之和设为Iout1,将晶体管Q10、Q11的集电极之间耦合并获得的集电极电流之和设为Iout2,则根据此前的说明,电流Iout1和电流Iout2成为差动电流。
流到晶体管Q1、Q2的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1的变化由晶体管Q7、Q8、Q9、Q10按以下方式分流,而流到晶体管Q3、Q4的电流根据增益控制电压Vgca2的变化由晶体管Q5、Q6、Q11、Q12按以下方式分流。
即,为了使噪声系数(Noise Figure)在弱输入时不会恶化,以构成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的差动对1的集电极电流为输出电流Iout1、Iout2的主体的方式对流过晶体管Q1、Q2、Q3、Q4的电流进行分流。另外,为了在强输入时不会产生失真,以构成高增益、低失真的放大器的差动对2的集电极电流为输出电流Iout1、Iout2的主体的方式,对流过晶体管Q1、Q2、Q3、Q4的电流进行分流。将分流后的电流合在一起作为输出电流Iout1和Iout2取出时,通过调整分流比,可以使可变增益电路的总增益平滑地变化。
专利文献1:特表2002-510888号公报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可变增益电路中,总增益也平滑地变化。因此,在某些强输入电平下,有低增益、低失真的放大器20的增益和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10的少许增益相加的情况。其结果是,动态范围小的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10输出的失真成分会混入到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中。进而,如果输入电平进一步提高,则高增益、低噪声的放大器10的增益接近于零,失真成分变小。
即,在某些强输入电平下,存在可变增益电路的失真成分变大的问题。用图25对这一点进行具体说明。由于晶体管Q7、Q10的集电极电流没有被完全切断,故晶体管Q1、Q2的非线性特性通过晶体管Q7、Q10表现为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中的失真成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强输入时失真低、并且能够在从微弱输入至强输入的宽动态范围内获得接近线性的特性的可变增益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在由增益可控的高增益放大器和低增益放大器的并联电路构成的可变增益电路中,采用通过在强输入时关断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来完全消除失真成分的结构。据此,可以获得在强输入时失真低、在从微弱输入至强输入的宽动态范围内接近线性的特性。
另外,也可以采用具有利用下一级的放大器来校正因关断了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造成的增益下降功能的结构。据此,可以使增益平滑变化。
除上述解决方式之外,也可以包括实现允许关断高增益放大器的激活状态和禁止关断的休眠状态的电路。上述激活状态是在强输入时关断高增益放大器的状态。上述休眠状态是即使在强输入时也不关断高增益放大器的状态。
下面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包括第1放大器和第2放大器,第1放大器是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的高增益放大器;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的低增益放大器。第1放大器输入与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第1和第2放大器;且第1放大器输出与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据此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另外,第1放大器还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和关断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在并联设置的高增益的第1放大器和低增益的第2放大器之中,第1放大器的输出可以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进行导通和关断。这样,通过在强输入时关断第1放大器的输出,可以获得在强输入时失真低、在从微弱输入至强输入的宽动态范围内接近线性的特性。
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中,第1放大器例如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1分流电路构成。第2放大器例如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2分流电路构成。
在该结构中,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成为第1放大器的输入和第2放大器的输入。第1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和第2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分别成为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第2放大器的输出。
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中,较理想的是,第1放大器相对于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和第2放大器相对于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设定为彼此相反,并且第1增益控制信号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共用。
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中,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入分别优选为差动输入。并且,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第2放大器的输出分别优选为差动输出。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中,还包括第3放大器,该第3放大器具有第3放大器输入和第3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3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第3放大器输入优选与第1放大器输出和第2放大器输出相耦合。
根据该结构,可以进一步扩大增益控制范围。
如上所述,在具有第3放大器的结构中,优选包括用于在关断第1放大器输出的同时,利用第3控制信号改变第3放大器的增益来校正因关断第1放大器的输出而产生的增益变化的增益校正电路,利用增益校正电路使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不变。
据此,可以用第3放大器来校正因第1放大器输出的导通关断切换所产生的增益变化,可以防止因第1放大器输出的导通关断切换所产生的在第3放大器的输出上的振幅变化。
另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中,优选包括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第1增益控制信号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此外,在具有第3放大器的可变增益电路中,优选包括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第1增益控制信号、第2增益控制信号以及第3增益控制信号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设置用于校正与根据模式切换信号关断第1放大器的输出联动(例如同时)而产生的增益变换部分的增益校正电路,利用该增益校正电路使作为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的输出的第3增益控制信号偏移,从而第3放大器输出的振幅不变。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设置通过将第4增益控制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设置通过将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此时,在使第4增益控制信号的电平恒定来固定第1放大器、第2放大器和第3放大器的增益时,将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设置通过在第3放大器输出的后级连接放大器或者混合器电路,并将放大器或者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设置通过将第1放大器的输入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上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在上述结构中,检测电路优选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第4增益控制信号的检测、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的检测、放大器或者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振幅的检测、或者第1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检测,并按某个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在上述本发明的结构中,优选包括利用切换许可信号来实现允许第1放大器的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激活状态、和禁止上述切换动作的休眠状态的模式切换状态电路。
在上述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中,优选在第1放大器和第2放大器输入的前级包括具有增益切换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此时,优选在模式切换信号产生或输出的同时改变增益。增益变化的定时也可以不与切换信号同时。
根据该结构,可以采用具有增益切换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对伴随模式切换的增益变化部分进行校正。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强输入时失真低、在从微弱输入至强输入的宽动态范围内接近线惶的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3是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5是检测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的电路图。
图16是将可变增益电路进行2级级联后的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的特性图。
图17是对于差动对1导通时和截止时的输入电平的3次输出截取点OIP3的曲线图。
图18是增益控制电路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19是前级的可变增益电路部分的第1放大器可关断的2级级联的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的特性图。
图20是增益校正电路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21是增加了增益校正电路的2级级联的可变增益电路的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的特性图。
图22是检测电路的具体例的框图。
图23是现有技术的可变增益电路的结构框图。
图24是现有技术的可变增益电路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图25是现有技术的可变增益电路的具体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包括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与第1放大器输出的第1放大器10、以及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与第2放大器输出的第2放大器20。
第1放大器10具有高增益、低噪声特性,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11来进行增益控制。第2放大器20具有低增益、低失真特性,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21来进行增益控制。
另外,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相互并联耦合。具体地说,第1放大器10的第1放大器输入与第2放大器20的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电压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第1放大器10和第2放大器20。另外,第1放大器10的第1放大器输出与第2放大器20的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据此,第1放大器10的电流输出信号与第2放大器20的电流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另外,在该可变增益电路中,具有根据模式切换信号12来开启或关断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的功能。
除了根据模式切换信号12来开启或关断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的结构之外,其他结构与图23~25所示的现有技术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中,在并联设置的高增益、低噪声的第1放大器10和低增益、低失真的第2放大器20之中,第1放大器10的输出可以根据模式切换信号12而开启或关断。这样,通过在强输入时强制关断第1放大器10,在强输入时失真低。据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可以获得在从微弱输入至强输入的宽动态范围内接近线性的特性。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1中,第1增益控制信号11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21分别独立设置,但也可以共用。此时,必须将第1放大器10相对于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与第2放大器20的增益变化方向设置为相反。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中,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入分别优选为差动输入,第1放大器输出和第2放大器输出分别优选为差动输出。
实施例2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2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还包括具有第3放大器输入和第3放大器输出、并由第3增益控制信号31进行增益控制的第3放大器30,第3放大器输入与第1放大器输出和第2放大器输出相耦合。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41来生成第1增益控制信号11、第2增益控制信号21和第3增益控制信号31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40。该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40用于根据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可变范围来扩大或缩小第1、第2以及第3增益控制信号11、21、31的至少一个可变范围。
图3是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40的具体例。在图3的电路中,第4增益控制信号41按原样作为第1增益控制信号11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21输出。此外,将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经电阻R100、R101分压后的信号作为第3增益控制信号31输出。据此,基于增益控制信号41的第3放大器30的增益控制特性相对于基于增益控制信号41的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增益控制特性发生了偏移。
另外,在适用于实施例1的情况下,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41产生第1增益控制信号11和第2增益控制信号21。
其他的结构与图1相同。
根据本实施例,由于设有第3放大器30,故可以扩大增益可变范围。另外,如果在关断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的同时,利用第3增益控制信号31来改变第3放大器30的增益,就可以校正因第1放大器10的输出关断而产生的增益变化部分,并可以使第3放大器输出的振幅不变。
实施例3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4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还包括用于校正与根据模式切换信号12关断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相联动而产生的增益变化部分的增益校正电路50。因此,增益校正电路50具有利用作为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40的输出的第3增益控制信号31的偏移而使第3放大器输出的振幅不变的功能。
另外,在该可变增益电路中,为了生成模式切换信号12,具有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的检测电路60。该检测电路60通过将检测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模式切换信号12。
如图5所示,上述检测电路60将第4增益控制信号41(检测信号61)与参考信号62进行比较,按时钟64的定时输出作为上述输出的检测结果的信号63(模式切换信号12)。
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相同。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根据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来自动产生模式切换信号12。另外,由于利用增益校正电路50在进行模式切换的同时使第3增益控制信号31偏移,所以可以防止在模式切换时第3放大器的输出电平发生急剧变化。
实施例4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6所示,在该可变增益电路中,检测电路60检测当通过使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恒定来固定了第1放大器10、第2放大器20和第3放大器30的增益时的第3放大器3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5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7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具有在第3放大器30的后级还具有第4放大器80的结构。并且,检测电路60检测第4放大器8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在该实施例中,也与实施例4相同地以使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恒定的状态下检测第4放大器80的输出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6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8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在第3放大器30的后级具有混合电路90。第3放大器30的输出信号和本地振荡信号LO输入到混合电路90。检测电路60检测混合电路9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4相同地以固定了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的状态来检测混合电路90的输出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7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9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的检测电路60检测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输入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8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0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在图4的结构上增加了模式切换状态电路100,其余与图4的实施例相同。模式切换状态电路100以模式切换信号101为输入,实现允许第1放大器10的导通关断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增益校正电路50的控制的激活状态、和禁止上述动作的休眠状态的切换。
根据本实施例,可以将与输入信号的强度相应的第1放大器10的输出的导通关断动作无效。其结果是,也可以进行与现有技术相同的动作。
另外,如果在数据传送时切换第1放大器10的导通关断,则在其瞬间无法正确地接收数据,所以可以在数据传送时利用基带LSI来进行控制以关断切换功能。据此可以正确地接收数据。其他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
实施例9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0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的检测电路60使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固定来检测当固定第1、第2和第3放大器10、20和30的输入电平时的第3放大器3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4相同地以固定了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的状态来检测第4放大器80的输出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0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2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在第3放大器30的后级还具有第4放大器80。而且,检测电路60检测第4放大器8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1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3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在第3放大器30的后级具有混合电路90。检测电路60检测混合电路90的输出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4相同地以固定了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的状态来检测混合电路90的输出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2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14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的检测电路60检测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输入电平,而不是检测第4增益控制信号41的电平。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8相同。
实施例13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可变增益电路。本实施例是图2的实施例中第1、第2和第3放大器的部分结构的具体电路。
即,如图15所示,该可变增益电路具有使用了2个在图25中使用的可变增益电路、并改变了一部分电路后级联连接的结构。前级一侧记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后级一侧记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
下面具体说明。前级一侧的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通过电阻R3、R4将图25所使用的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电流Iout1、Iout2变换为输出电压Vout1、Vout2。另外,将增益控制电压Vgca1的正极与增益控制电压Vgca2的负极耦合并施加增益控制电压Vgca3。将增益控制电压Vgca1的负极与增益控制电压Vgca2的正极耦合并施加偏置电压Vbias1。该结构共用了第1和第2放大器10、20的增益控制电压。
后级一侧的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结构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相同,由构成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差动对3和构成低增益、低失真放大器的差动对4构成。在图15中,符号Q13~Q24分别表示晶体管,符号R5~R8分别表示电阻,符号I31、I32、I41、I42分别表示电流源。
在该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上,施加了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共用的增益控制电压Vgca3。另一方面,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独立地施加了偏置电压Vbias2。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输出电压为Vout3、Vout4。
通过将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输出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输入相耦合来将2个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300级联连接。
如果将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控制电压像上述那样共用,就可以在作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差动对1与作为低增益、低失真放大器的差动对2的增益相加时,通过改变两个放大器的增益份额来得到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变化。
同样,如果将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控制电压像上述那样共用,就可以在作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差动对3与作为低增益、低失真放大器的差动对4的增益相加时,通过改变两个放大器的增益份额来得到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变化。
具体的增益变化如下式:
G=(A*x)+(B*(1-x))
当0≤x≤1时,B≤G≤A
G为可变增益电路的总增益
A为低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
B为低增益、低失真放大器的增益
x为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增益份额
1-x为低增益、低失真放大器的增益份额
此处,为了不使噪声系数劣化,在输入电平从弱输入到强输入变化时,将偏置电压Vbias1和偏置电压Vbias2设定为Vbias2>Vbias1以先使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饱和。另外,通过偏置电压Vbias1和偏置电压Vbias2的值来调节控制范围(宽度),以使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呈线性变化的范围互不重合。
图16所示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和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各增益曲线和总增益的曲线。在图16中,细实线U1是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虚线U2是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粗实线U3表示总增益相对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300的增益控制电压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当增益控制电压Vgca3最小时,可变增益电路部200和可变增益电路部300的增益最小。当增益控制电Vgca3变大时,首先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增大。当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达到大致最大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开始增大。而且,当增益控制电压Vgca3最大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和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最大。
在成为课题的强输入电平,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最小,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处于减小的过程中,晶体管Q7、Q10的集电极电流没有完全关断。因此,在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上出现了失真的影响。进而,当输入电平进一步增强时,由于晶体管Q7、Q10完全关断,故失真的影响减小。
图17是改变增益控制电压Vgca3以使可变增益电路的输出固定时对于输入电平的3次输出截取点OIP3的曲线图。在图17中,实线V1是未将差动对1关断时的状态,虚线V2是将差动对1关断且进行了校正时的状态(见后述)。
为了将晶体管Q7、Q10的集电极电流完全关断,必须关断差动对1的电流源I11、I12。作为该方法的一例,可以考虑如图18那样构成图15的差动对1的电流源的实际电路。
即,将成为电流源I11的晶体管Q25的集电极耦合在晶体管Q1的发射极上,将电流源I12的晶体管Q26的集电极耦合在晶体管Q2的发射极上。另外,将晶体管Q27的基极耦合在晶体管Q25和晶体管Q26的基极上。连接在一起的晶体管Q25、Q26、Q27的基极耦合在晶体管Q27的集电极上。另外,将电流源I51与晶体管Q27的集电极相耦合。据此,耦合于晶体管Q27的集电极上的电流源I51的电流在晶体管Q25、Q26中形成镜像。另外,MOS晶体管M1的漏极耦合于晶体管Q27的集电极,向晶体管M1的栅极输入模式切换信号Vsw。
当模式切换信号Vsw为低电平时,晶体管M1截止,差动对1导通。另一方面,当模式切换信号Vsw为高电平时,晶体管M1导通,差动对1截止。因此,通过向晶体管M1输入作为模式切换信号Vsw的低电平或高电平信号,从而可以使差动对1导通或关断。
然而,通过关断差动对1,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总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Vgca3无法如图19所示那样连续变化。此处,将在切换差动对1的导通或关断时的增益控制电压Vgca3作为任意的参考电压(切换电压)Vth。在图19中,细实线W1是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虚线W2是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粗实线W3是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总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因此,本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具有增益校正电路,用于在关断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差动对1的同时,通过增加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来校正此时的增益减小的部分。该增益校正电路例如对应于图6所示的增益校正电路50。
图20所示是增益校正电路的一例。在该增益校正电路中,利用用于关断差动对1的模式切换信号Vsw,来当关断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差动对1的同时,改变施加在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上的偏置电压Vbias2。
具体地说,MOS晶体管M2的源极接地,漏极与晶体管Q29的发射极相耦合,模式切换信号Vsw输入到栅极。另外,晶体管Q29的基极与晶体管Q28的基极相耦合,耦合在一起的两个晶体管Q28、Q29的基极与晶体管Q28的集电极相耦合。晶体管Q28的集电极与电流源I1相耦合。据此,连接于晶体管Q28的集电极的电流源I1的电流镜像反映于晶体管Q29。晶体管Q29的集电极耦合在电流源I2与电阻R9的连接点上。且I1<I2。
在上述结构中,当模式切换信号Vsw为高电平时,晶体管M2导通。因此,镜像电流I1流过晶体管Q29的集电极,电流源I2的电流减去电流源I1的电流后的电流流过电阻R9。
而当模式切换信号Vsw为低电平时,晶体管M2截止。因此,晶体管Q29中没有电流流过,电流源I2的电流直接流过电阻R9。
因此,偏置电压Vbias2在模式切换信号Vsw为高电平时比在模式切换信号Vsw为低电平时要小。
根据上述的结构和动作,模式切换信号Vsw变为高电平时差动对1关断,同时增益校正电路将偏置电压Vbias2减小。
如上所述,利用增益校正电路来减小偏置电压Vbias2,将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控制范围(宽度)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向增益控制电压小的一侧偏移,据此,可以在将差动对1关断时的增益控制电压(参考电压Vth)中增加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
其结果是,如图21所示,可以获得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300的总增益对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连续且均匀的变化,而与差动对1的导通或关断无关。在图21中,细实线X1表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的增益变化。细虚线X2表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粗虚线X3表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控制范围(宽度)向箭头方向进行了偏移的状态。粗实线X4表示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300的总增益相对于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
另外,图17是对于差动对1导通时和截止时的输入电平的3次输出截取点OIP3。以上是对强输入电平减轻了失真、并使增益平滑变化的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的一例。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实施例14的可变增益电路如图22所示。该实施例示出了检测电路60和模式切换电路100的具体结构。检测电路60检测的信号在每个实施例中各不相同,但检测电路60本身的电路结构相同,因此,将使用了增益控制电压Vgca3作为检测信号的情形作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检测电路60由逻辑电路400构成,模式切换状态电路100由触发器(flip-flop)电路410和逻辑电路420构成。
逻辑电路400在增益控制电压Vgca3升高某一任意的参考电压Vth时,输出低电平作为模式切换信号Vsw,在降低参考电压Vth时输出高电平作为模式切换信号Vsw。参考电压Vth在此是偏置电压Vbias4。另外,图中省略了时钟信号。
触发器电路410将逻辑电路400的输出作为数据输入。触发器电路410的时钟输入使用了逻辑电路420的输出。
逻辑电路420输入温度校正振荡器的输出时钟作为时钟Clock,输入电源电压Vcc作为DC信号,并输入允许时钟输出的切换许可信号RXCEN。再有,该逻辑电路420在切换许可信号RXCEN为高电平时输出时钟Clock,为低电平时输出电源电压Vcc的DC信号。
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检测方法如下:当切换许可信号RXCEN变为高电平时,逻辑电路420所输出的时钟成为触发器电路410的时钟Clk。因此,可以按时钟周期的时序,通过逻辑电路400来检测增益控制电压Vgca3的状态,据此来确定模式切换信号Vsw的电平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而当切换许可信号RXCEN变为低电平时,由逻辑电路420输出电压Vcc的DC信号,所以触发器电路410的输出固定。因此,在切换许可信号RXCEN变为低电平瞬间的模式切换信号Vsw也固定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状态。
据此,可以通过使切换许可信号RXCEN为高电平来实现允许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激活状态。另外,可以通过使切换许可信号RXCEN为低电平来实现禁止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休眠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利用增益校正电路来控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前级、亦即差动对1、差动对2的输入的前级设置具有增益可变(或切换)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此时,使用或不使用将差动对1关断、通过增益校正电路控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来校正因差动对1的关断所造成的增益变化部分的功能均可。
下面就这一点进行详细说明。当不使用通过控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来校正因第1放大器10的关断所造成的增益变化部分的功能时,前级的增益控制器或者放大器如下动作:即,当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输出大于等于开始失真的输入电平(第1放大器10的关断电平)时,使前级的增益控制器工作,或者使前级的放大器的增益降低。据此,降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的输入电平。其结果,可以在强输入时实现低失真和低增益。检测电路60用于强输入的判断,利用作为检测结果的模式切换信号Vsw来控制增益控制器或者放大器。其效果是,由于无需校正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所以无需增益校正电路,就可以扩大动态范围。
另一方面,当使用通过增益校正电路控制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增益来校正因第1放大器10的关断所造成的增益变化部分的功能时,前级的增益控制器或者放大器如下动作。
即,可以使增益控制器或者放大器与模式切换同时动作,但优选使其在可变增益电路部分200与可变增益电路部分300的总增益为最小时动作。在同时动作的情况下,检测电路60与模式切换电路100可以共用。另外,在不同时动作的情况下,可以设置参考信号不同的多个检测电路和模式切换电路。其效果是,增益控制器或者放大器所产生的增益减小部分、强输入电平扩大,所以可以得到更加宽的动态范围。
上述各实施例就可变增益电路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利用这些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构成通信模组。同样,可以利用这些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构成通信设备。另外,可以利用这些实施例的可变增益电路构成移动终端。另外,可以利用上述移动终端、和与该移动终端相连接的其他移动终端来构成移动通信系统。
本发明的可变增益电路具有较宽的动态范围,并且在高增益时噪声低,在低增益时失真低,适于用作包括通信模组或者移动终端的无线通信设备等的电路。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可变增益电路,包括:
高增益的第1放大器,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和
低增益的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所述第1放大器的相对于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相对于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被设置为相反,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与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是共用的;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所述第1和第2放大器,并且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从而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所述第1放大器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所述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1分流电路构成;所述第2放大器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所述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2分流电路构成,
所述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所述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成为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和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入,所述第1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和所述第2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分别成为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第2放大器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分别为差动输入。
4.如权利要求书3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分别为差动输出。
5.一种可变增益电路,包括:
高增益的第1放大器,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低增益的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和
第3放大器,具有第3放大器输入和第3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3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所述第1和第2放大器,且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从而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所述第3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耦合;
第1放大器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功能。
6.如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增益校正电路,用于在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的同时,利用所述第3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第3放大器的增益来校正因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而产生的增益变化部分,利用所述增益校正电路使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不变。
7.一种可变增益电路,包括:
高增益的第1放大器,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低增益的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和
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从而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所述第1和第2放大器,且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据此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第1放大器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功能。
8.如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3增益控制信号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
9.如权利要求书8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增益校正电路,通过使所述第3增益控制信号偏移来校正与根据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相联动且通过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而产生的增益变化部分,利用所述增益校正电路来使所述第3放大器输出的振幅不变。
10.如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4增益控制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1.如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2.如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检测电路,通过在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的后级连接放大器或者混合器电路,并将所述放大器或者所述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
13.如权利要求书9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4.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4增益控制信号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5.如权利要求书1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6.如权利要求书12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放大器或者所述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7.如权利要求书13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8.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模式切换状态电路,在该模式切换状态电路中,利用所述切换许可信号实现允许所述第1放大器的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所述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激活状态、和禁止所述第1放大器的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所述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休眠状态。
19.一种可变增益电路,包括:
高增益的第1放大器,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低增益的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和
设置在所述第1放大器和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入的前级、且具有增益可变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所述第1和第2放大器,且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据此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所述第1放大器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功能。
20.如权利要求书19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具有增益可变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在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发生的同时改变增益。

Claims (21)

1.一种可变增益电路,包括:
第1放大器,具有第1放大器输入和第1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和
第2放大器,具有第2放大器输入和第2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2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相互耦合,据此输入信号公共施加于所述第1和第2放大器,且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与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互耦合,从而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相加而合成,
第1放大器具有输出根据模式切换信号而导通或关断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所述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1分流电路构成;所述第2放大器由电压输入电流输出型的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按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分流比将所述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分流至2个电流输出端的第2分流电路构成,
所述第1固定增益放大器和所述第2固定增益放大器的输入端分别成为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和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入;所述第1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和所述第2分流电路的任何一个电流输出端分别成为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和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出。
3.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的相对于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与所述第2放大器的相对于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变化的增益变化方向被设置为相反,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与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是共用的。
4.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输入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入分别为差动输入。
5.如权利要求书4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分别为差动输出。
6.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还包括第3放大器,具有第3放大器输入和第3放大器输出、并且其增益由第3增益控制信号所控制;
所述第3放大器输入与所述第1放大器输出和所述第2放大器输出相耦合。
7.如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用于在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的同时,利用所述第3增益控制信号改变所述第3放大器的增益来校正因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而产生的增益变化的增益校正电路,利用所述增益校正电路使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不变。
8.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和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
9.如权利要求书6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由第4增益控制信号来生成所述第1增益控制信号、所述第2增益控制信号以及所述第3增益控制信号的增益控制信号变换电路。
10.如权利要求书8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增益校正电路,校正与根据模式切换信号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相联动且通过关断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出而产生的增益变化部分,利用所述增益校正电路来使所述第3放大器输出的振幅不变。
11.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4增益控制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2.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3.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检测电路,在该检测电路中,通过在所述第3放大器输出的后级连接放大器或者混合器电路,并将所述放大器或者所述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
14.如权利要求书1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设置有通过将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振幅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来输出所述模式切换信号的检测电路。
15.如权利要求书1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4增益控制信号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6.如权利要求书12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3放大器的输出振幅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7.如权利要求书13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放大器或者所述混合器电路的输出信号的振幅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8.如权利要求书14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检测电路具有使用时钟信号用于所述第1放大器的输入信号的检测、并按某种时序进行检测的功能。
19.如权利要求书1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包括模式切换状态电路,在该模式切换状态电路中,利用所述切换许可信号来实现允许所述第1放大器的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所述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激活状态、和禁止所述第1放大器的切换动作以及与其联动的所述增益校正电路的控制的休眠状态。
20.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在所述第1放大器和所述第2放大器的输入的前级包括具有增益可变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
21.如权利要求书20所述的可变增益电路,其中,
所述具有增益可变功能的放大器或者增益控制器在所述模式切换信号发生的同时改变增益。
CNA200580003606XA 2004-01-30 2005-01-27 可变增益电路 Pending CN191479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023658A JP2005217887A (ja) 2004-01-30 2004-01-30 可変利得回路
JP023658/2004 2004-01-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4795A true CN1914795A (zh) 2007-02-14

Family

ID=34823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03606XA Pending CN1914795A (zh) 2004-01-30 2005-01-27 可变增益电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362172B2 (zh)
EP (1) EP1710908A1 (zh)
JP (1) JP2005217887A (zh)
KR (1) KR20060129314A (zh)
CN (1) CN1914795A (zh)
WO (1) WO2005074128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1596A (zh) * 2012-11-02 2013-03-27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输出共模失调校正的增益可编程的全差分放大器
CN102064773B (zh) * 2009-11-16 2013-09-11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4796090A (zh) * 2013-12-16 2015-07-22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操作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方法
CN105450024A (zh) * 2014-09-19 2016-03-30 英特希尔美国公司 多级放大器
CN112511191A (zh) * 2020-10-26 2021-03-1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电力线信号采集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CN117177343A (zh) * 2023-09-22 2023-12-05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符号关断、符号开启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29092B2 (ja) * 2007-09-25 2010-08-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装置
US7746169B2 (en) * 2008-02-06 2010-06-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LNA having a post-distortion mode and a high-gain mode
US9679869B2 (en) 2011-09-02 2017-06-13 Skyworks Solutions, Inc. Transmission line for high performance radio frequency applications
WO2013188694A1 (en) 2012-06-14 2013-12-1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Process-compensated hbt power amplifier bias circuits and methods
KR102250612B1 (ko) 2012-06-14 2021-05-10 스카이워크스 솔루션즈, 인코포레이티드 고조파 종단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전력 증폭기 모듈 및 관련된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US9197179B2 (en) * 2013-08-30 2015-11-24 Broadcom Corporation Low voltage transmitter
US9628023B2 (en) * 2015-02-20 2017-04-18 Analog Devic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multi-mode low noise amplifiers
JP6747774B2 (ja) * 2015-03-19 2020-08-26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光子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1637A (ja) * 1996-05-28 1997-12-12 Sony Corp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6049251A (en) 1998-03-30 2000-04-11 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 Wide-dynamic-range variable-gain amplifier
EP1049249A1 (en) * 1999-04-30 2000-11-02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Variable gain amplifiers
US7555263B1 (en) * 1999-10-21 2009-06-30 Broadcom Corporation Adaptive radio transceiver
US7098737B2 (en) * 2002-05-31 2006-08-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ariable inductor, oscillator including the variable inductor and radio terminal comprising this oscillator, and amplifier including the variable inductor and radio terminal comprising this amplifier
JP4160365B2 (ja) * 2002-11-07 2008-10-01 株式会社ルネサステクノロジ 高周波電力増幅用電子部品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102444B2 (en) * 2004-01-20 2006-09-05 Anadig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in a variable power amplifier
GB0407663D0 (en) * 2004-04-03 2004-05-05 Ibm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64773B (zh) * 2009-11-16 2013-09-11 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3001596A (zh) * 2012-11-02 2013-03-27 长沙景嘉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输出共模失调校正的增益可编程的全差分放大器
CN104796090A (zh) * 2013-12-16 2015-07-22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操作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方法
CN104796090B (zh) * 2013-12-16 2017-11-24 晨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以及操作可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的方法
CN105450024A (zh) * 2014-09-19 2016-03-30 英特希尔美国公司 多级放大器
CN105450024B (zh) * 2014-09-19 2021-01-05 英特希尔美国公司 多级放大器
CN112511191A (zh) * 2020-10-26 2021-03-16 青岛鼎信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压电力线信号采集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CN117177343A (zh) * 2023-09-22 2023-12-05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符号关断、符号开启系统
CN117177343B (zh) * 2023-09-22 2024-06-18 白盒子(上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符号关断、符号开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70170991A1 (en) 2007-07-26
US7362172B2 (en) 2008-04-22
JP2005217887A (ja) 2005-08-11
EP1710908A1 (en) 2006-10-11
KR20060129314A (ko) 2006-12-15
WO2005074128A1 (ja) 2005-08-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4795A (zh) 可变增益电路
CN1905192A (zh) 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CN1692551A (zh) 差动放大器及运算放大器
CN1574630A (zh) 高频开关电路和半导体装置
CN1187890C (zh) 半导体放大器电路与系统
CN1681211A (zh) 模拟数字转换方法和装置、半导体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531197A (zh)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CN1684503A (zh) 用于防止由于强光的进入导致图像变暗的摄像装置
CN101036291A (zh) 接收电路及光接收电路
CN1674432A (zh) 射地-基地连接的放大电路以及使用该电路的通信装置
CN101036319A (zh) 辅助放大器
CN1918787A (zh) 恒定负载放大器
CN1170988A (zh) 放大器电路和多级放大器电路
CN1551080A (zh) 电流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CN1155152C (zh) 放大器
CN101080871A (zh) 增益可变的模拟数字变换器及其增益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573902A (zh) 显示控制电路
CN1453940A (zh) 高频开关、高频开关·放大电路及移动体通信终端
CN1592060A (zh) 直流电源供给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及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
CN1154850C (zh) 斩波型电压比较电路及电压比较方法
CN1181611C (zh) 环形振荡电路及延迟电路
CN1231011C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CN1234207C (zh) 电平转换电路
CN1886901A (zh) 接收装置和接收方法
CN1356727A (zh) 包含双极晶体管元件的半导体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