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00616A - 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00616A
CN1900616A CN 200510014576 CN200510014576A CN1900616A CN 1900616 A CN1900616 A CN 1900616A CN 200510014576 CN200510014576 CN 200510014576 CN 200510014576 A CN200510014576 A CN 200510014576A CN 1900616 A CN1900616 A CN 19006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ir
supply arrangement
arrangement according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145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00616B (zh
Inventor
黄镇成
洪暎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Tianjin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5100145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900616B/zh
Publication of CN1900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0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00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00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送风装置,包括外机箱;安装在外机箱内部的风扇壳体;固定于风扇壳体的支持器;通过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支持器上的轴;支撑上述轴的轴承;安装于风扇壳体内侧,且在与轴保持同心的同时固定起来的定子;围绕定子安装,并在内侧具备与定子产生电磁作用的磁铁的转子兼用送风扇;转子兼用送风扇由在其内侧具备磁铁的安装部,及吸入并吐出空气的风扇部构成。本发明可以稳定启动送风风扇的同时,采用增加送风量的BLDC电机,从而减少了噪音及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机分为室内机和室外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单独安装的分离式空调机和结合成一个装置贯通窗户和墙壁安装的一体型空调机。一般冷暖气容量加大时,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大小也跟着变大,而且室外机中的压缩机运行时,对室外机产生较大的震动,因此分离式空调机使用最为广泛。
上述分离式空调机由室内机和室外机构成,其中室内机置于室内,通过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与空气产生热交换作用,向空调空间内部提供暖风和凉风;室外机则置于室外,为使上述室内机中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作用,对冷媒进行压缩、凝缩及膨胀。
上述室内机由室内机箱、蒸发机、室内风扇及电机构成,其中,室内机箱中有吸入/吐出室内空气的吸入口及吐出口;蒸发机置于上述室内机箱内,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经过时,与空气产生热交换作用;室内风扇及电机置于上述蒸发机的一侧,上述空气经过上述蒸发机,同时促使冷气向室内侧重新吐出。
并且,上述室外机由室外机箱、压缩机、凝缩肌、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门膨胀部件、室外风扇及电机构成,其中,室外机箱中有吸入/吐出室外空气的吸入口及吐出口;压缩机置于上述室外机箱内侧,将经过上述蒸发机的冷媒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凝缩机使经过上述压缩机的冷媒与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其凝缩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冷媒;采用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门等膨胀部件,将经过上述凝缩机的冷媒减压为低温低压的气体冷媒;最后,属于轴类风扇的室外风扇及电机置于上述凝缩机的一侧,使室外空气通过上述凝缩机。上述电机一般采用单相或三相的感应电机,此类感应电机在壳体内侧设置的定子中间,利用轴及转子旋转的方式,随着定子交流产生的旋转磁场使旋转转子旋转。
一般情况下,上述室外机箱为提高送风效率,在三个侧面形成了上述吸入口。上端形成上述吐出口,如启动上述室外风扇,则会从3个侧面吸入空气并进行热交换后,向上端吐出经过热交换的空气。
此时,上述压缩机、凝缩机、膨胀部件及增加机设置为可与冷媒管道相互连接的形式,冷媒则根据上述的结构要素依次循环进行压缩、凝缩、膨胀及蒸发。
但是,上述传统空调机的室外机,随着城市的高密度化及对环境的强化管理,其安装地点受到了限制,而且噪音及排热问题也成为了困扰周边居民因素。特别是在大规模住宅小区等,对公共居住设施提出美观和无噪音的要求,因此室外机只限安装在室内阳台内部。
因此最近,大规模住宅小区等公共居住设施,采用前面以从前端吸入的空气在进行热交换后,重新在前端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吐出的方式设置而成的空气吸入/吐出均在前段进行的空调机用室外机。
但是,如上述的采用前端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用室外机,相比利用三个侧面进行吸入/吐出的空调机用室外机,其吸入空气的吸入面积较小,因此降低了送风效率及热交换效率。
并且,如上述的前端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用室外机,为启动上述送风风扇,一般适用单相或三相的感应电机,但上述感应电机不仅整体效率在40~50%以下,特别是旋转力的转矩特性的安全领域较为狭小,可变旋转数的领域范围受限制。因此,如旋转数脱离了转矩特性安全领域,将产生噪音及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空调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其可以稳定启动送风风扇的同时,采用增加送风量的BLDC电机,从而减少了噪音及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机箱;安装在上述外机箱内部的风扇壳体;固定于上述风扇壳体的支持器;通过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支持器上的轴;支撑上述轴的轴承;安装于上述风扇壳体内侧,且在与上述轴保持同心的同时固定起来的定子;围绕定子安装,并在内侧具备与上述定子产生电磁作用的磁铁的转子兼用送风扇。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转子兼用送风扇由在其内侧具备上述磁铁的安装部,及吸入并吐出空气的风扇部构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风扇部分别在上述安装部的上下端形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风扇部由作为离心风扇的多翼式风扇构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安装部与风扇部形成为一体。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安装部的内周面,为支撑上述磁铁,形成具有安装面的弯曲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转子兼用送风扇设置成其中心轴线与上述风扇壳体的上下端中心线为偏离的状态。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转子兼用送风扇与上述轴建立轴连接,将上述轴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转子兼用送风扇的内侧,为与上述轴建立轴连接,而配备主板,上述主板的中心部则配备与上述轴连接的轴衬。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转子兼用送风扇旋转时,将空气吹向定子处,并使冷却定子中所发生热量的复数个散热片,在上述主板中形成放射状,并且上述散热片以半径方向构成规定长度。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散热片通过切缝加工方式向上部定子方向形成,而通过切缝方式加工形成的通孔起到通风口的作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散热片相对于上述主板面形成90°角度的弯曲状态。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主板散热片和散热片之间的领域形成能够增强上述主板的强度的压纹部,,并且在上述压纹部形成排水孔,使其排出水分。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轴衬包括紧贴于主板面的圆板形的底部,和在上述底部中央沿着轴方向突出形成,并在其中央置有轴插入孔的轮轴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轴衬的轮轴部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上的螺丝固定孔,而且在上述轴的末端外周面,形成在组合时能够使上述螺丝连接孔位于其上的平面区间。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轴衬分为2块,而且在主板的两侧,在各自紧贴的状态下,以铆接或螺旋连接。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主板安装于从上述多翼式风扇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延伸到上述支持器固定侧的邻近位置。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磁铁为圆形。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磁铁为C形。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风扇壳体在下部形成空气吸入口,并在邻近上述底部的顶部形成用于设置电机的通孔,且使上述底端和顶端相互连接,在围绕转子兼用送风扇壁面的一侧形成空气吐出口。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对应于上述空气吸入口及空气吐出口的上述外机箱的各部位为开放状态,并在对应于上述空气吐出口侧的上述风扇壳体的开放面设置格栅。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外机箱与风扇壳体之间,  具备有能够使上述风扇壳体被外机箱支撑的支撑壳体。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为加强强度,在上述风扇壳体的上端建立形成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风扇壳体的空气吸入口内侧具备护圈。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风扇壳体和上述护圈的接触部插入除尘材料。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支持器包括在其内部设置有支撑上述轴的轴承的轴承外壳部;延伸使上述轴承外壳部外侧形成放射状,并将支持器固定到风扇壳体上面的支持器固定部;并且,位于上述送风风扇内侧的上述轴承外壳部的下端部,并可固定上述定子部位的定子固定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支持器固定部的末端向上述风扇壳体上端弯曲形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为加强强度,上述支持器固定部具备了加强肋。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台中,下部形成的凸台呈″″形状,用于支撑各安装在上述轴(shaft)的外周面上下部侧的轴承中下部侧安装的下部轴承的上端部;在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台中,上部形成的凸台呈″″形状,用于支撑安装在上部侧的上部轴承的下端部。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为加强强度,在上述定子固定部具有加强肋。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加强肋从上述定子固定部的上面外周部到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外周面延长形成,并沿着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外周面相隔既定的距离设置有多个。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加强肋由围绕上述定子固定部的上端及上述轴承外壳部的一体型肋骨构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定子固定部表面形成通孔。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支持器的支持器固定部与上述风扇壳体之间具备除尘材料。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上除尘材料包括紧贴于上述风扇壳体的主体部;通过上述支持器固定部中形成的除尘衬垫固定槽插入并固定于固定部的头部;贯通上述主体部和头部的通孔。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除尘材料的头部,为了防止将支撑器固定在风扇壳体侧时,由贯通上述除尘材料的螺丝等作用于连接部件的连接力损伤除尘材料,设置盖子支架。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上部支撑器的轴承外壳部顶端中,设置为防止从上述轴承外壳部内部进入灰尘等异物的盖子。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支持器及定子,在上述支持器上相对形成有连接上述定子时确定其同心度的位置决定突起及位置决定槽。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风扇壳体的顶端及支持器中,形成有在风扇壳体顶端设置上述支持器时确定其组装位置的位置决定突起及位置决定槽。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定子包括作为形成磁路的磁性体的铁心;围绕上述铁心,形成绝缘的绝缘体;缠绕于上述铁心的齿部的线圈。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上述定子包含将以齿部与底部构成的铁板从最下层到最上层,以螺旋形旋转,同时,为形成多层结构的环形螺旋铁心;缠绕于上述铁心并向上述铁心内侧突出,并具备有形成有将定子连接于风扇壳体的连接孔的连接部的绝缘体;缠绕在上述铁心的齿部的线圈。
前述的送风装置,其中在上述轴的外周面,形成用于决定上述轴承的设置位置的凸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送风装置的斜视图。
图2a是本发明送风装置的的断面图。
图2b是图2a所示支持器及定子部分的扩大图。
图3a是图2a所示支持器的斜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支持器底面的斜视图。
图4是除尘材料组装于支持器的支持器固定部的状态斜视图。
图5a是图2a所示多翼式风扇的外观斜视图。
图5b是5a所示多翼式风扇的平面图。
图5c是5a所示主板的斜视图。
图6是适用于转子兼用送风扇的磁铁的其他实施例斜视图。
图7是适用于本发明的定子的斜视图。
图8是图7所示定子的分解斜视图。
图9是图8所示铁心的扩大图,为螺旋铁心的斜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定子的其他实施例斜视图。
图11是显示图10的铁心结构,是分割铁心的斜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定子的又一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13是显示图12的铁心结构,是桶状铁心的斜视图。
图14是本发明送风装置的用于前端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械安装状态的部分切口斜视图。
图15是本发明送风装置的用于前端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械安装状态的分解斜视图。
图16是本发明送风装置的用于前端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的室外机械安装状态的正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送风装置                    10:机箱
11:支撑支架                   20:室外机一侧热交换器
30:控制箱                     200:霍尔传感器
300:顶端壳体组装体            40:风扇壳体
410a、410b:空气吸入口         G:格栅
430:形成部                    44:护圈(shroud)
440a:连接面                   440b:导引面
46:除尘衬垫                   50:转子兼用送风扇
510:安装部                    520:风扇部
522:上部一侧风扇部            524:下部一侧风扇部
522a、524a:叶片               512:弯曲部
512a:弯曲部安装面             54:主板
542:散热片                    544:通孔
546:压纹部                    548:排水孔
56:轴衬                       6:无刷直流电机
65:定子                       65a:螺旋铁心
652a:底部                     654a:齿部
656a:凹入槽                   65b:绝缘体
650b:上部绝缘体               651b:下部绝缘体
655b:连接部                   656b:位置决定突起
657a:铁心层叠用铆钉           65c:线圈
65d:金属管                    65’:定子
65a’:分割铁心                65″:定子
65a″:桶状铁心                68:轴
680:锯齿                      680a、680b:轴承
685:平面区间                  69a、69b:轴承
70:磁铁
80:支持器(supporter)          82:轴承外壳部
822a、822b:凸台               84:定子固定部
84a:加强肋                    824:盖子
842:位置决定槽                844:通孔
86:支持器固定部               88a、88b、88c:加强肋
90:除尘材料                   920a:主体部
920b:头部                     95:盖子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送风装置的斜视图,图2a是显示根据本发明送风装置的的断面图,图2b是显示图2a支持器及定子部分的扩大图。
图3a是显示图2a中支持器的斜视图,图3b是显示图3a底面的斜视图,图4是除尘材料组装于支持器的支持器固定部的状态斜视图。
图5a是图2a多翼式风扇外观的斜视图,图5b是显示5a的平面图,图5c是显示5a主板的斜视图,图6是显示适用于转子兼用送风扇的磁铁的其他实施例的斜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定子的斜视图,图8是图7所示定子的分解斜视图,图9是图8所示铁心的扩大图,且显示螺旋铁心的斜视图。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1由外机箱10、空气吸入口410a、410b、风扇壳体40、支持器80、轴68、轴承69a、69b、定子65、转子兼用送风扇50构成,其中,上述外机箱10及上述空气吸入口410a、410b固定在上述外机箱10内部,各自形成上下端方向;上述风扇壳体40前端有空气吐出口,空气吐出口采用金属板材;上述支持器80连接并固定在上述风扇壳体40上端;上述轴68则可以在上述支持器80上旋转;上述轴承69a、69b置于上述支持器80中,支撑上述轴68使其可以进行旋转;上述定子65安装于上述风扇壳体40内侧,并固定在上述支持器80中目的在于维持同心度;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围绕定子65安装,内侧有可与上述定子65产生电磁作用的磁铁70。
另外,开放对应于上述风扇壳体40的空气吐出口及空气吸入口410a、410b的上述外机箱10的各出口,并在与风扇壳体40的空气吐出口对应的开放部设置格栅G。
在上述风扇壳体40的下部形成空气吸入口410a,而且在从上述下部面错开一定距离的上部面形成有可兼用为设置电机时的通孔的空气吸入口410b,上述底端和顶端相互连接,并在围绕转子兼用送风扇50壁面的一侧形成空气吐出口。
上述风扇壳体40以塑料材质做成,因此也可以将此设置在上述外机箱10的内部。
置于上述风扇壳体40内部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中,其中心轴线的设置是为了让上述风扇壳体40上下端中心线偏心。
即,为了让上述风扇壳体40的上下端中心线与设置在其内部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中心轴线相互不一致,从而形成一段距离。
因此,由图2a可以得知,上述风扇壳体40与转子兼用送风扇50间的空间其左右侧的大小不同。
另外,在上述外机箱10与风扇壳体40之间,设置有能够使风扇得到外机箱10的支撑的支撑支架11。
上述支撑支架11从外机箱10一体延长形成并设置于风扇壳体40的顶端为宜,但也可以通过其他材料设置于外机箱10和风扇壳体40之间。
参照图1,为了保证上述风扇壳体40顶端的强度,在上述风扇壳体的顶端以圆周方向设置了的形成部430。
在上述风扇壳体40的顶端中以圆周的方向设置的形成部430,其宽度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即,随着风扇壳体40顶端部位外机箱前方的加宽,形成部430的宽度也逐渐加大。
另外,在上述风扇壳体40底端的空气吸入口410a及设置于上述风扇壳体40顶端的兼作设置电机用通孔的空气吸入口410b,设置有引导流入空气流动的护圈44。
上述护圈44利用其他的材料,虽然已明示了与风扇壳体40的顶端与底端的空气流入口410a、410b周边连接的连接面440a及引导空气流动的规定曲率的引导面440b的具体情况,但也可以设置为与上述风扇壳体40形成一体形状。此种情况,上述护圈44的厚度随着接近末端,其厚度与其他部位相比也将逐渐变薄。
参照图2a,图2b及图3a,图3b,上述支持器80由包括在其内部设置有球轴承等支持上述轴68的轴承69a、69b的轴承外壳部82,向上述轴承外壳部82外侧方向以发射状延长,并在将支持器80固定在风扇壳体40顶端的支持器固定部86与位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内侧的上述轴承外壳部82的底端部位构成,并包含供固定上述定子65底端的定子65固定部,其铸造材料应使用铝等金属材料。即,上述支持器80的支持器固定部86应有三个支架。
此时,图中虽然未显示,但有可能在上述支持器80及风扇壳体40的顶端中,相对应地设置于风扇壳体40顶端的上述支持器80时,能够对准准确的组装位置的位置决定突起及位置决定槽。
上述支持器80风扇壳体40组合时,需要将上述支持器的轴壳体部82顶端置于风扇壳体40的内侧,上述支持器固定部86的末端与上述轴承外壳部82的顶端相比,位置需要靠上,因此随着接近风扇壳体40顶部其方向也逐渐弯曲。
在上述支持器80中设有保证支持器固定部86强度的加强肋88a。上述加强肋88a应延伸至轴承外壳部82外周面。
在上述支持器80及定子65中,将定子65连接在上述支持器80时,应将定位搜索器及定位槽842设置为对向设置的形态。进一步讲,在上述支持器80的定子固定部84设有决定定子65间位置决定槽842,与此对应的定子65上有位置决定突起656b;参照图12。此时,位置决定突起在支持器中形成,位置决定槽则在定子的绝缘体中形成。
上述支持器80的定子固定部84表面,形成为了提高电机冷却性能的通孔844。
另外,形成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内周面的凸台822a、822b中,形成于下部的凸台822a,为了支撑各设置于上述轴68外周面上下侧的轴承中设置于下侧的下部轴承69a的上端而呈″″字形;形成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内周面的凸台822a、822b中,形成于上部的凸台822b,为了支撑设置于上部的上部轴承69a的下端部的而呈″″字形。
在位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内侧的轴68外周面下部及上部中,还可以形成能够决定在上述轴68中的下部轴承69a及上部轴承69b的设置位置的凸台。
另外,在上述支撑器80的定子固定部84的定子65连接面的相反一侧,设置有延长形成至上述轴承外壳部82的外周面,并提高上述定子固定部84强度的多个加强肋84a。
在此,上述加强肋84a沿着上述轴承外壳部82的外周面,错开一定间隔形成多个,并延长形成至上述定子固定部84的外周部。
图中虽然未示,上述加强肋84a也有可能设置为环绕定子固定部84顶端及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外周面成为一体形的管道。
在上部支撑器80的轴承外壳部82顶端中,设置了为防止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内部进入灰尘等异物的盖子824。
参照图2a、图2b及图4,应在上述风扇壳体40与护圈44的接触面中设置除尘材料46。
进一步讲,在上述护圈44的连接面440a与与此相应的风扇壳体40的空气吸入口410a、410b周边间,因置有除尘材料46,可以防止电机震动对风扇壳体40的影响。
在上述支撑器80的支撑器固定部86与风扇壳体40间设置有除尘材料90。
参照图4,上述除尘材料90利用对应于上述风扇壳体40的主体部920a,通过上述支持器固定部86形成的除尘材料固定槽866强制插入,形成为固定在支撑器固定部86的头部920b,并拥有贯通上述主体部920a与头部920b的通孔930。
另外,在上述除尘材料90的头部920b,为了在将支撑器80固定在风扇壳体40侧时,防止贯通上述除尘材料90的螺丝15d等连接部件所产生的结合力损伤除尘材料90,设置有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板状的盖子支架95。
上述盖子支架95指能够围绕头部920b的似马掌的铁片。
上述除尘衬垫90随着通过设置在支持器固定部86的除尘材料固定槽866头部920b强制塞进,连接主体部920a与头部920b的颈部,正好卡在除尘材料固定槽866在其周边被固定。上述状态下,在头部920b安装盖子支架95将螺丝15d贯通于盖子支架95及除尘材料90的通孔930,并连接在风扇壳体40,如此上述支持器80被固定在风扇壳体40。
另外,参照图2a、图2b及图5a、图5b,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是由在其内周面设置上述磁铁70的安装部510与在上述安装部510的上下侧各自一体的风扇部520构成。
上述风扇部520沿着上述安装部510的圆周方向形成,包含拥有多个叶片522a,524a的多翼式风扇522,524,轴方向吸入空气,反方向吐出空气。
此时,在上述叶片522a,524a的各末端部,设置有将各叶片相互连接,从而在风扇50的高速旋转时,防止叶片522a,524a的旋转产生的噪音的固定板53a、53b。
另外,在上述安装部510的内周面沿圆周方向设置,而且为了支撑上述磁铁70设置了具有稳定作用的弯曲部512。
另外,参照图2a、图2b及图5a、图5b、图5c,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与上述轴68形成轴连接,并以轴68为旋转轴旋转。为此,在位于上述安装部510下部的下部多翼式风扇524内侧,设置了连接圆周方向形成的各叶片524a的主板54。上述主板54中心部包括轴68与为了与转子兼用送风扇50间相连接的轴衬56。
上述轴衬56是由与主板54面紧贴的圆板形的底部560a与在上述底部560a中央以轴方向突出形成,并在其中央置有具备有轴68插入孔的轮轴部(hub)560b构成。
上述轴衬56则分为2块,在主板54的两侧各自密封的状态下,通过铆钉58的铆接法或螺旋连接相结合。
上述主板54设置在从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长度方向的中央地点接近支撑器80固定侧的位置。
这样设置是因为在风扇壳体40的空气吸入口410a、410b中,从设置电机的相反方向的空气吸入口流入的空气量大。
上述主板54的位置应满足如下条件,即将转子兼用送风扇50电子部件分割时,从主板54开始到风扇末端的长度较短的一侧和从主板54到风扇末端的长度较长的一侧的长度比在1∶1.3至1∶2以内的位置范围。
另外,在上述轴衬56的轮轴部560b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上的螺丝固定孔560c,而在上述轴68的末端外周面,形成有组装时将承受贯通上述螺丝连接孔560c的螺丝15f的压力的平面区间685。
因此,组合时,随着对于上述平面空间685的螺丝压缩力度的逐渐强化,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与轴68牢固的结合为一体旋转。
另外,在上述轴68的风扇连接侧末端部的外周面,还可以设置决定轴衬插入位置的突起(未示出)或防滑部(未示出)。即,组装轴和转子兼用送风扇时,上述轴的突起或防滑部挂在轴衬的轮轴部,从而阻止进一步的插入,从而使平面区间自动移动到连接螺丝的位置,以此决定转子兼用送风扇在风扇壳体内的位置。
另外,在上述主板54上,放射状形成有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旋转时,将空气吹向定子65方向,从而起到冷却定子65所产生的热量的散热片542,而上述散热片542在半径方向具备一定长度。
在此,上述散热片通过切缝(Lansing)加工方式向上部定子65方向形成,而通过切缝方式加工形成的通孔544起到通风口的作用。
为了使上述散热片542能够面向定子65侧,将主板设置为以90°角度弯曲的形态。
在上述主板54的散热片542与散热片542间的领域中,为了保证上述主板54的强度设置了压纹部546。在上述压纹部546的上方,为了排出水分设置了一个排水槽548。
另一方面,如图5a所示,上述磁铁70中每一个部分为弧形结构,而如图6所示,形成C字形(即,突出的部分的大致形状与C字接近,故称C字形磁铁70″)。
参照图2b、图7及图8,上述定子65包括把由齿部654a和底部652a构成的铁板从最下层到最上层以螺旋形旋转,从而形成多层结构的环形螺旋铁心65a;为了达到绝缘的目的而环绕上述铁心并向上述铁心内侧突出,而且具备形成有通过螺丝15c等的连接材料将定子65连接于风扇壳体40.的连接孔的连接部655b的绝缘体65b;缠绕在上述铁心的齿部654a的线圈65c。
此时,上述定子的连接部655b在上述铁心内侧形成三处以上的突出部分,上述连接655b的高度是铁心整体高度的20%。
如图9所示,在没有另外连接部位时,上述绝缘体的连接部655b其高度应当为整体铁心层高度的20%以上,因为上述高度才可以充分抵抗电机的震动。
另外,在上述连接部655b的连接孔压入有金属管65d,或设置有具备沿着长度方切开的切开部,从而在半径方向具备弹性的弹簧销钉(未示出)。
还有,上述螺旋铁心65a从最下层到最上层以螺旋形态缠绕,形成多层结构,从上述螺旋铁心65a的底部652a到反方向的外侧有多个齿部654a向在上述螺旋铁心65a的底部652a缠绕铁心时,为了减少应力置有四角形或梯形的凹入槽656a。
上述螺旋铁心65a通过形成于底部652a的贯通通孔的铆钉657a铆接后,而上述螺旋铁心65a的缠绕开始部位与缠绕末端部位,各自焊接于相接的底部某个位置。
如图8所示,上述绝缘体65b以上下片构成并组装起来,从而缠绕铁心。
以上下片构成的绝缘体65b包括与铁心的顶端结合的上部绝缘体650b;缠绕铁心底端而结合的下部绝缘体651b。
另外,上述绝缘体65b也可以不采用上下片构成的结构,而通过铸造法一次性制作,此时,铁心以树脂嵌入的方式进行加工。
另外,图10为适用于本发明的定子的其他例子地说明图,图11是显示图10的铁心结构,并显示分割铁心的示意图,图10所示的是定子65’不采用螺旋铁心65a,而使用分割铁心。
上述分割铁心65a’是把由齿部654a和底部652a构成的铁板,在原材料上沿着圆周方向分割制,并将分割铁心片焊接(welding)为一体的铁心。
附图标号W为焊接部位。
另外,在上述情况,虽然显示的是使用通过分离的片以相互组合的形态的绝缘体65b,但也有可能形成如图12所示的铁心因被嵌入成型,铁心完全被绝缘体缠绕的形态。如图12所示的定子65″,铁心不采用螺旋铁心65a或分割铁心,而是用把由齿部654a与底部652a构成的铁板随着圆周方向连续整片连接的桶状铁心65a″。桶状铁心的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2显示铁心被嵌入成型后,绝缘体完全缠绕铁心的状态,在上述情况下,可以适用以图11中分离的片相互组合形态的绝缘体。
与此同时,构成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运行及送风过程如下所述。
通过电源专用顶端壳体组装体30(Tap housing assembly),在构成无刷直流电机6的定子65的线圈65c中,电流将按序流动,并在定子65与磁铁70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电磁力,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以轴68为中心进行旋转,通过上述风扇壳体10上下部的空气吸入口410a、410b吸入的空气,通过外机箱10前面的吐出口O吐出。
具体来讲,随着形成无刷直流电机6的定子65的线圈65c中导入电流,上述定子65在磁铁70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电磁力,利用传感器检测出上述磁铁70的位置,并按序规律地向定子65的线圈65c传送电流,使上述定子65与磁铁70间持续产生相互作用的电磁力,并根据上述电磁力使固定上述磁铁70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通过以轴连接的轴68为旋转轴旋转。
此时,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因其转矩特性的稳定领域较广,因此不但可以在各种旋转数中运行,随着稳定的运行还可以减少噪音,进而可以减少电力消耗。
传感器中霍尔传感器最适合用于控制上述电机200。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在利用无刷直流电机6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旋转时,外部空气从上述风扇壳体40下侧的空气吸入口410a吸入的同时,一部分被上述风扇壳体40上侧的空气吸入口410b吸入后沿着圆周方向被吐出。即,通过上述风扇壳体40从上述外机箱10的吐出口O被吐出。
另外,本发明送风装置的作用效果如下。
首先,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为驱动转子兼用送风扇,采用在大部分的转速中较稳定且高效的无刷直流电机6,可以将旋转数进行各种变化的同时,也可以驱动电机。根据旋转数领域稳定高效的运行,在减少噪音的同时,还可以减少电力的消耗。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可利用另行具备的支持器80,不但可以有效地将无刷直流电机6固定设置在风扇壳体的内侧吸入风量小的区域,因上述BLDC电机被插入设置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内侧,因此也可以缩减整体送风装置的大小。
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是以电机直连式结构构成,因此降低了噪音及故障发生、动力损失的几率。轴承外壳部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消除了受热变形的顾虑,大幅度提高产品的信赖性。
另外,本发明的送风装置1上,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安装部内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具备用于支撑磁铁70的固定面512a的弯曲部512,因此可以牢固地将磁铁支撑在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内侧,提高了制作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方便性。
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具备的主板中,多个散热片形成放射状,而且向反方向以规定的长度形成。因此,转子兼用送风扇50在旋转时,上述散热片将空气吹向定子方向,冷却在定子65中产生的热量。
另外,上述散热片通过切缝(Lansing)加工方式向上部定子65方向形成,而通过切缝方式加工形成的通孔544起到通风口的作用。
与此同时,因在上述主板的各散热片与散热片间的领域中形成了压纹部,提高了主板的强度。在上述压纹部中形成的排水槽则可以向电机外侧排出水分。
本发明中由于采用了便于缠绕的螺旋铁心65a的结构,不但可以防止原材料的浪费,更加可以提高制造的便利性。以此提高支持器80定子固定部84的强度,减少噪音及震动,延长机械使用寿命。
即,在构成定子65的螺旋铁心65a的底部652a形成的凹入槽656a可以减少缠绕铁心时的应力,使缠绕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参照图8与图9,  树脂材料制成的绝缘体65b的连接部655b,因其高度为全部铁心叠层高度的20%以上,因此即使在连接部没有设置铁心,也可以充分保证其强度,从而防止驱动电机时产生的震动损伤连接部655b。
尤其是,上述连接部55b的高度与铁心整体的高度相当。
上述连接部655b的高度有可能在铁心整体高度以上,但如果上述连接部655b其高度过高,将造成送风装置的驱动部整体高度逐渐加大,对于减小送风装置的体积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考虑这一点,连接部655b高度不宜超过整体铁心高度的2倍。
在上述连接部655b上端形成的位置决定突起656b,因与支持器80的位置决定槽842形状吻合,因此定子65的连接变得相对简单。
即,本发明不但可以将定子65牢固被支持器80支撑,而且可以有效地保持定子的同心度。
本发明中送风装置1的风扇壳体40是由耐热及轻便的金属板材构成,不但降低成本,也提高了制作的方便性。
与此同时,本实施例中的送风装置1,因无刷直流电机6被设置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内侧,因此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吸入时产生的空气流动阻力,而且可以高效稳定地运行,从而提高了送风的效率。
以下是结合图14至图16,介绍本发明送风装置1中空调机室外机的全面吸入/吐出方式的应用实例。
本发明采用前面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专用室外机,如同图14至16所示,在前面开放的机箱10’内部,设置了各种构成附件,而上述采用前面吸入/吐出方式的室外机通常设置在居住用及商业用建筑物的外墙2上的正四角形空间内壁。
具体来讲,在建筑物的外墙2上形成的空间内墙中,设置外部壳体4,而上述外部壳体4内侧的内部壳体5设置在上述外部壳体4上,根据情况也可以将上述内、外部壳体4,5结合为一体。将上述内部壳体5的内侧沿着上下方向分为吸入领域7a与吐出领域7b的中间分离带9横穿中间而设,而在上述各领域中设置了多个遮板叶片8,通过这些遮板叶片8间的间距,空气被吸入或吐出。在上述内部壳体5内侧,紧贴安装室外机,而在上述内部壳体5与室外机间设置了防止空气泄漏并缓冲震动的密封材料S。
在同上设置的采用前面吸入/吐出方式的空调机专用室外机上,在开放的上述机箱10a的前方下侧与上侧分别设置了吸入口I及吐出口O,并在上述吸入口I内侧设置了压缩及凝缩冷媒的压缩机(未示出)及热交换器20,在上述吐出口O内侧设置了可以将空气送出的送风装置1,尤其是,上述送风装置1在设置于上述吐出口O内侧的风扇壳体40内侧中,设置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同时,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相连接并旋转驱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无刷直流电机6,被上述风扇壳体40中另外的支持器80固定设置。
在此,为了能够让上述机箱10a的上述吸入口I及吐出口O内侧各自与上述吸入领域7a与吐出领域7b相对应,特设置了吸入部11a及吐出部11b。与此同时,为了防止从前方开放口进入较大的异物质或虫子、动物,应在上述吸入口I及吐出口O中设置格栅G。即,上述机箱10a不但考虑了前面吸入,还考虑到了在内部设置热交换器等,因此与前述的送风装置外机箱10的结构稍有差别。
在上述机箱10a中,在上述吸入部11a及吐出部11b上,上述压缩机及热交换器20等各种构成部件固定在各种支架(未示出)上,而上述机箱10a的开放的前面周边部分通常在上述内部壳体5内侧,紧贴于上述密封材料S而设。
上述压缩机及热交换器20通过上述室内机侧热交换器(未示出)和冷媒排管连接起来,此外,如毛细管或电子膨胀阀门等的膨胀部件(未示出)仍通过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和室内机间的冷媒排管连接起来。根据上述结构,冷媒通过由上述压缩机及室外机侧的热交换器20、膨胀部件、室内机侧的热交换器组成的制冷循环进行循环的同时,进行压缩、凝缩、膨胀、蒸发,并冷却上述室内机内的空间。
此时,上述室外机侧的热交换器20在多个冷媒管弯曲排列的状态下,设置了多个散热片602c,并以’U’形弯曲设置在上述机箱的吸入部11a,在其内侧不但设置上述压缩机,同时还在其背面设置室外机包含的各种调节构件的控制箱30。
另外,在同上的室外机侧的热交换器20上侧,设置上述送风装置1,但需要先将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与无刷直流电机6相连接后,利用上述支持器80,将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及无刷直流电机6设置于上述风扇壳体40中,之后,为了能够让上述风扇壳体40位于上述机箱10a的突出部11b,借由其他的固定用支架(未示出)固定设置在上述室外机侧的热交换器20的上端。
具体地讲,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将空气以轴为方向吸入,并以圆周为方向吐出的离心风扇,与轴类风扇相比,相对风量较大。
另外,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结构相同。
为了使上述风扇壳体40通过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轴方向,吸入经过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的空气,在上端和底层各自形成空气吸入口410a、410b,并在各个空气吸入口410a、410b配备护圈,使吸入的空气引入到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中,并且在前端形成空气吐出口,从而向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圆周方向吐出空气。
此时,上述风扇壳体40的空气吐出口与上述机箱10a的吐出口相贯通。
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将交流变为直流的过程中,它不使用电刷(brush)而使用驱动电路,因不使用电刷所以不会产生火化,也避免了发生爆炸的危险,而且在大部分转速中运行比较稳定,同时可保持70~80%程度的高效率。具体而言,它包括在安装部510内周面设置有磁铁70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通过与上述磁铁70的相互电磁力产生旋转力,从而驱动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定子65;检测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位置并控制所供应的电流的霍尔传感器200。
尤其是,为了降低吸入空气流动的阻力,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在吸入流量相对较小的上述风扇壳体40上端空气吸入口410b侧,通过上述支持器80固定安装在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内侧。
具体而言,上述轴68在贯通上述支持器80的状态下,通过球轴承等轴承69a、69b以可旋转的方式被上述支持器80支撑,并且,其下部末端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建立轴连接,而上述定子65在上述轴68周围相距一定间隔固定安装在转子兼用送风扇50上侧的支持器80的定子固定部84上。
同时,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围绕在上述定子65的外围,并通过上述轴68和主板54建立轴连接,而与上述定子65产生相互的电磁力的磁铁70,则以圆周方向固定安装在安装部510的内周面内,且在上述主板54上,为了即使在产生离心力的情况下也可加强其强度,以半径为方向,设置复数个肋骨或压纹部。另外,上述霍尔传感器200固定安装在上述定子65的铁心一侧。
因此,如在上述定子65的线圈65c中依次导入电流,则根据上述线圈中流动的电流和磁铁70的相互电磁力,使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可旋转运行。
然后,上述支持器80将上述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及无刷直流电机6挂在上述风扇壳体40内侧,具体而言,包括能够使上述轴68通过上述轴承69a、69b形成可旋转的轴设状态的圆筒状的轴承外壳部82;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内侧的上述轴承外壳部82下端形成一体,并且能够使上述定子65连接的定子固定部84;在上述轴承外壳部82上端外围,相隔一定间距以半径方向突起,并固定于上述风扇壳体40上端的空气吸入口410b周边的多个支持器固定部86。
此时,上述轴承外壳部82比上述轴68较短并呈圆筒状,并在上下端内侧安装上述轴承69a、69b,从而使其支撑上述轴68并进行旋转,另外,在上述定子固定部84的下面形成位置决定槽,从而使上述定子65通过螺丝固定,同时,也形成有连接孔846。
并且,上述支持器80为了分散所支撑的重量,在与上述轴承外壳部82上端周围,形成保持120°的间隔的三个支持器固定部86,并且为加强此种支持器固定部86及支撑支持器固定部86的下端,在上述轴承外壳部82和支持器固定部86之间构成加强肋88a,且在上述支持器固定部86上端形成多个辅助加强肋88b、88c。
特别是上述支持器固定部86,从上述定子固定部84以半径方向突出形成,同时中间部位逐渐接近半径方向,形成向上倾斜的状态,并且在末端的水平部位形成除尘材料固定孔866,因此,此种支持器80设置成在上述风扇壳体40的上端空气吸入口410b周边连接上述支持器固定部86的状态。
上述的本发明的送风装置的组装过程及室外机的操作说明如下所述:
首先,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设置成使上述轴68在上述支持器80轴承外壳部82通过轴承69a、69b进行旋转的状态同时,使上述定子65通过螺丝固定在上述支持器80的定子固定部84下端,并在使具备磁铁70的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位于上述定子65的外侧的状态下,轴连接于上述轴68而设。
因此,设置有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的送风装置1,在设于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上端的状态下,通过另外的支架进行固定安装,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的安装,不但考虑到了能够控制其操作,而且还考虑到通过上述控制箱30和电线进行连接。
上述组装的室外机操作,是根据上述控制箱30信号启动上述压缩机,此时,冷媒则经过上述压缩机、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及膨胀部件,流入到上述室内机,并通过上述室内机侧热交换器进行循环。
此时,因通过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循环冷媒的同时,上述多翼式风扇50根据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进行启动,因此,通过上述机箱10a吸入口1吸入的空气,就会经过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并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凝缩冷媒后,热交换后的空气则经过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通过上述机箱10a吐出口O进行排气。
固然,因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的转矩较稳定的领域较广,因此不仅可在多种转速状态下运行,而且在稳定运行的同时,可以减少噪音及耗电量。
因此,通过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随着作为一种离心风扇的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旋转,将空气以轴方向吸入,通过上述室外机侧热交换器20的空气,大部分吸入到上述风扇壳体的上端空气吸入口410a,同时其一部分则吸入到上述风扇壳体上端的空气吸入口410b,并且,通过形成于各空气吸入口410a、410b侧的护圈44,沿着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50的轴方向流入,并向圆周方向吐出,而且受上述风扇壳体40导引,通过与上述风扇壳体的空气吐出口连通的机箱10a吐出口O吐出。
此时,上述无刷直流电机6因安装在上述风扇壳体40空气吸入口410a、410b中相对吸入流量较小的空气吸入口410b侧,因此,不仅可以将吸入空气的流动阻力最小化,而且还可根据高效稳定的启动提高其送风效率和热交换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因采用在大部分转速中运行较稳定,同时能保持较高效率的BLDC电机,所以可对转速进行多种变化,而且因为在整个转速是稳定运行并保持较高的效率,从而达到启动送风装置时,减少噪音及耗电的效果。
另外,本发明不仅可以将上述BLDC电机有效的固定在风扇壳体内部,而且可在整体上减少送风装置的大小。
特别是本发明利用了转子和兼有送风风扇作用的转子兼用送风扇,使送风装置的制作更加紧密及轻量化。

Claims (42)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机箱;
安装在上述外机箱内部的风扇壳体;
固定于上述风扇壳体的支持器;
通过可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上述支持器上的轴;
支撑上述轴的轴承;
安装于上述风扇壳体内侧,且在与上述轴保持同心的同时固定起来的定子;
围绕定子安装,并在内侧具备与上述定子产生电磁作用的磁铁的转子兼用送风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由在其内侧具备上述磁铁的安装部,及吸入并吐出空气的风扇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部分别在上述安装部的上下端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部由作为离心风扇的多翼式风扇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安装部与风扇部形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安装部的内周面,为支撑上述磁铁,形成具有安装面的弯曲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设置成其中心轴线与上述风扇壳体的上下端中心线为偏离的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与上述轴建立轴连接,将上述轴作为旋转轴进行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的内侧,为与上述轴建立轴连接,而配备主板,上述主板的中心部则配备与上述轴连接的轴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转子兼用送风扇旋转时,将空气吹向定子处,并使冷却定子中所发生热量的复数个散热片,在上述主板中形成放射状,并且上述散热片以半径方向构成规定长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片通过切缝加工方式向上部定子方向形成,而通过切缝方式加工形成的通孔起到通风口的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散热片相对于上述主板面形成90°角度的弯曲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主板散热片和散热片之间的领域形成能够增强上述主板的强度的压纹部,,并且在上述压纹部形成排水孔,使其排出水分。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衬包括紧贴于主板面的圆板形的底部,和在上述底部中央沿着轴方向突出形成,并在其中央置有轴插入孔的轮轴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衬的轮轴部外周面设置有至少一个上的螺丝固定孔,而且在上述轴的末端外周面,形成在组合时能够使上述螺丝连接孔位于其上的平面区间。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轴衬分为2块,而且在主板的两侧,在各自紧贴的状态下,以铆接或螺旋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主板安装于从上述多翼式风扇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位,延伸到上述支持器固定侧的邻近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铁为圆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磁铁为C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壳体在下部形成空气吸入口,并在邻近上述底部的顶部形成用于设置电机的通孔,且使上述底端和顶端相互连接,在围绕转子兼用送风扇壁面的一侧形成空气吐出口。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对应于上述空气吸入口及空气吐出口的上述外机箱的各部位为开放状态,并在对应于上述空气吐出口侧的上述风扇壳体的开放面设置格栅。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机箱与风扇壳体之间,具备有能够使上述风扇壳体被外机箱支撑的支撑壳体。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加强强度,在上述风扇壳体的上端建立形成部。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壳体的空气吸入口内侧具备护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风扇壳体和上述护圈的接触部插入除尘材料。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器包括
在其内部设置有支撑上述轴的轴承的轴承外壳部;
延伸使上述轴承外壳部外侧形成放射状,并将支持器固定到风扇壳体上面的支持器固定部;
并且,位于上述送风风扇内侧的上述轴承外壳部的下端部,并可固定上述定子部位的定子固定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器固定部的末端向上述风扇壳体上端弯曲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加强强度,上述支持器固定部具备了加强肋。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台中,下部形成的凸台呈″″形状,用于支撑各安装在上述轴的外周面上下部侧的轴承中下部侧安装的下部轴承的上端部;
在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内周面上形成的凸台中,上部形成的凸台呈 形状,用于支撑安装在上部侧的上部轴承的下端部。
30、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加强强度,在上述定子固定部具有加强肋。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加强肋从上述定子固定部的上面外周部到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外周面延长形成,并沿着上述轴承外壳部的外周面相隔既定的距离设置有多个。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肋由围绕上述定子固定部的上端及上述轴承外壳部的一体型肋骨构成。
33、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固定部表面形成通孔。
34、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器的支持器固定部与上述风扇壳体之间具备除尘材料。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除尘材料包括紧贴于上述风扇壳体的主体部;通过上述支持器固定部中形成的除尘衬垫固定槽插入并固定于固定部的头部;贯通上述主体部和头部的通孔。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除尘材料的头部,为了防止将支撑器固定在风扇壳体侧时,由贯通上述除尘材料的螺丝等作用于连接部件的连接力损伤除尘材料,设置盖子支架。
3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支撑器的轴承外壳部(82)顶端中,设置为防止从上述轴承外壳部(82)内部进入灰尘等异物的盖子(824)。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持器及定子,在上述支持器上相对形成有连接上述定子时确定其同心度的位置决定突起及位置决定槽。
3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扇壳体的顶端及支持器中,形成有在风扇壳体顶端设置上述支持器时确定其组装位置的位置决定突起及位置决定槽。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包括
作为形成磁路的磁性体的铁心;
围绕上述铁心,形成绝缘的绝缘体;
缠绕于上述铁心的齿部的线圈。
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定子包含
将以齿部与底部构成的铁板从最下层到最上层,以螺旋形旋转,同时,为形成多层结构的环形螺旋铁心;
缠绕于上述铁心并向上述铁心内侧突出,并具备有形成有将定子连接于风扇壳体的连接孔的连接部的绝缘体;
缠绕在上述铁心的齿部的线圈。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轴的外周面,形成用于决定上述轴承的设置位置的凸台。
CN2005100145764A 2005-07-19 2005-07-19 送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06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145764A CN1900616B (zh) 2005-07-19 2005-07-19 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5100145764A CN1900616B (zh) 2005-07-19 2005-07-19 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616A true CN1900616A (zh) 2007-01-24
CN1900616B CN1900616B (zh) 2010-12-22

Family

ID=37656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01457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900616B (zh) 2005-07-19 2005-07-19 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90061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145A (zh) * 2017-08-31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N108443189A (zh) * 2018-05-27 2018-08-24 东莞市兴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型鼓风机
WO2023090151A1 (ja) * 2021-11-18 2023-05-2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2294A (ja) * 1994-06-06 1995-1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
CN1236542C (zh) * 2000-08-07 2006-01-11 日本电产芝浦株式会社 马达、利用该马达的轴流式风扇、及空调机的室内机用轴流式风扇
CN2469218Y (zh) * 2001-01-18 2002-01-02 东莞市宇鸿微电机有限公司 新型冰箱风扇
DE60235788D1 (de) * 2001-09-26 2010-05-12 Lg Electronics Inc Kreiselgebläse für Staubsauger
JP4029333B2 (ja) * 2002-12-17 2008-01-0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
CN1549431A (zh) * 2003-05-13 2004-11-24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转子结构
JP2005127319A (ja) * 2003-10-02 2005-05-19 Nippon Densan Corp ファン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5145A (zh) * 2017-08-31 2017-12-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天花机
CN108443189A (zh) * 2018-05-27 2018-08-24 东莞市兴东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低噪音型鼓风机
WO2023090151A1 (ja) * 2021-11-18 2023-05-25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空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00616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245C (zh) 送风装置的风扇护罩及空调装置
CN101061354A (zh) 空调器
CN101051783A (zh) 一体型定子的制造方法和电动机及其制造方法
CN1300350A (zh) 电动送风机及采用它的电动吸尘器
CN1154818C (zh) 空调器
CN1780989A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交流发电机的通风装置
CN1792018A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旋转电机例如交流发电机
CN1942716A (zh) 顶棚嵌入型空调机
CN1376878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900616A (zh) 送风装置
CN100335849C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CN104334974A (zh) 空调室外机
CN1940393A (zh) 前面进出风方式的空调器用室外机以及这种室外机所采用的送风装置
CN1692255A (zh) 冷冻装置的室外单元及室外单元的电气零件箱
CN1727765A (zh) 空调器
CN1212478C (zh) 多叶片风扇的叶轮以及设有该叶轮的多叶片风扇
CN1779274A (zh) 空调器的送风装置
CN1187561C (zh) 内置有热电模件的岐管及使用热电模件的冷却装置
CN1690538A (zh) 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0468918C (zh) 油田钻机顶驱电机通风机
CN2723880Y (zh) 柜式空调机
CN101078537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896609A (zh) 空调器
CN1896610A (zh) 空调器
CN1752612A (zh) 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

Termination date: 201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