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4936A - 网络器件的后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器件的后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4936A
CN1894936A CNA200480034247XA CN200480034247A CN1894936A CN 1894936 A CN1894936 A CN 1894936A CN A200480034247X A CNA200480034247X A CN A200480034247XA CN 200480034247 A CN200480034247 A CN 200480034247A CN 1894936 A CN1894936 A CN 1894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device
network devices
reserve
network
back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42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94936B (zh
Inventor
贝若兹·保斯特奇
纳塔莉·A.·加格诺恩
詹妮弗·贝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aya Cana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mcat Net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mcat Net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Nimcat Net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894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4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94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4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62Provisions for network management
    • H04Q3/0075Fault management techniqu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redundant apparatus to increase reli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44Group management mechanisms 
    • H04L67/1048Departure or maintenanc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4Peer-to-peer [P2P] networks
    • H04L67/1061Peer-to-peer [P2P] networks using node-based peer discovery mechanisms
    • H04L67/1068Discovery involving direct consultation or announcement among potential requesting and potential source pe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14Session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4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for recovering from a failure of a protocol instance or entity, e.g. service redundancy protocols, protocol state redundancy or protocol service re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006Networks other than PSTN/ISDN providing telephone service, e.g.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including next generation networks with a packet-switched transport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2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 G06F11/2035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where processing functionality is redundant without idle spare hardwar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6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 G06F11/20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 G06F11/2097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hardware using active fault-masking, e.g. by switching out faulty elements or by switching in spare elements maintaining the standby controller/processing unit updat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Abstract

一个网络器件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并发送信息,以便当它本身失效时,供该(这些)后备网络器件承担失效网络器件的任务之用。网络器件也从至少一个已经选择它作为后备器件的网络器件接收信息,以便在该选择它的器件失效时承担选择它的器件的任务。每个网络器件可以用作其它器件的后备,这些器件的数量可以和该网络器件的后备的数量相等。后备器件的选择可以基于器件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网络器件具有一个主后备和辅后备。当该网络器件失效时,主后备承担网络器件的任务,而当网络器件及其主后备两者都失效时,辅后备承担网络器件的任务。

Description

网络器件的后备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要求现有提供的于2003年11月21日递交的申请序列号60/523,703的权利,后者的内容在此处被引作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器件的后备,例如分布式端对端通信网络中各对等端的后备。
背景技术
在许多已知电路切换或包切换的电话系统解决方案中,一个集中化的设备(例如一个交换机或专用小交换机(PBX))能提供呼叫终结、呼叫处理、交换和/或呼叫处理能力。在大系统中,该中央设备可以是一个在所谓线卡的电路板上控制一系列功能的功能强大的计算机,该电路板用于将各电话机连至计算机。在小系统中(例如在一个具有十个或更少终端机的系统中),中央器件可以实际上放置于一个“金”电话机内,后者专门设计来容纳该中央处理设备。
无论该中央设备采取何种形式,一系列终端机(例如有线或无线电话机)通常连至中央设备。与中央设备相比较,通常这些终端机是“哑”器件。也即,终端机可以简单地将叉簧开关和按键的信息(例如双音多频或DTMF音)发送至中央设备并把来自该中央设备的信号例如拨号音、振铃音或语音信号转换为声音(在某些情况下或者是图像或视频)。各终端机通常不知道还存在任何其它终端机,以及不具备可用于将它们自己连至另一个终端机的固有能力。
在集中化的电话系统中,通常由中央设备完成一个网络内各电话机的管理和觉察。例如,在一个传统电路切换时分多路复用(TDM)电话系统中,每个终端机可以连至中央呼叫处理设备上的一个端口。通常,作为通电时发生的一个初始化序列的一部分,每个终端机向中央设备声明其可用性。当新的终端机被连接时,中央设备根据这样的声明监视每个端口,因而能“觉察”新加入的终端机。
在集中化的因特网协议(IP)上通话或VoIP电话系统中,采用一个很相似但稍微复杂的过程;然而,终端机仍然通过网络向中央呼叫处理设备声明其可用性。如现有技术中已知的,VoIP在一个基于IP的数据网络上传输呼叫。通信采取包数据的形式,因而没有电路切换网络中那样的固定连接。该通信可以是文本、声音、图像或视频。为了互操作性,IP设备可以依附于例如H.323和会话启动协议(SIP)这样的标准。通常H.323标准描述在终端、网络设备和服务之间如何进行多媒体通信。SIP标准覆盖那些用于在因特网上建立、修改和撤下多媒体会话的技术要求。如此处所用的,名词“呼叫”是指两个端点之间的多媒体通信,并包括一个语音电话呼叫。
无论中央设备是电路切换的或包切换的,在觉察到一个新终端机的过程中,中央设备通常自动地指定和管理一个具有网络地址形式的电话簿号码(DN)。DN可以是例如一个PBX分机号。由于各DN被赋予不同器件,DN被加入到在中央设备处所保持的DN表中。通常,只有在此集中化的表的基础上,集中化设备才能在一个DN从呼叫终端机转发时确定应被呼叫的物理终端机的身份。
在集中化系统中,每个终端机的呼叫处理选项通常也集中地存贮,即使相关的终端机已经从中央设备断开,这仍然可用。名词“呼叫处理选项”是指用于确定如何处理输入呼叫的设置,例如在将话音邮件转发前应该振铃多少次,或者是否自动地转发一个呼叫至另一个分机。因为呼叫处理选项仍然有效,对于已经断开的终端机的输入呼叫的处理仍然和该终端机被连接时相同。
由于随着处理能力和存储器容量的增长,其费用继续减低,在每个连至网络的电话机内包含一个呼叫处理引擎就成为可行了。在这类系统中,可能希望取消中央设备。这类非集中化系统可称为分布式电话系统。
在分布式电话系统中,因为不存在中央设备,所以不能再将终端机呼叫处理选项存储于中央设备内。呼叫处理选项可存储于它们被应用的个别终端机内。然而,如果这一终端机被断开或不能工作,则该终端机的呼叫处理选项就无法再被访问。希望即使终端机失效,也仍然可用该终端机的呼叫处理选项。
更为一般而言,即使一个网络器件失效,也希望该网络器件的专用数据仍然可用,以便另一个网络器件能够在该网络器件失效期间承担该失效网络器件的任务。
发明内容
一个网络器件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并发送信息,以便当它本身失效时,供该(这些)后备网络器件承担失效网络器件的任务之用。网络器件也从至少一个已经选择它作为后备器件的网络器件中接收信息,以便在该选择它的器件失效时承担选择它的器件的任务。每个网络器件可以用作其它器件的后备,这些器件的数量可以和该网络器件的后备的数量相等。后备器件的选择可以基于器件可靠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网络器件具有一个主后备和辅后备。当该网络器件失效时,主后备承担网络器件的任务,而当网络器件及其主后备两者都失效时,辅后备承担网络器件的任务。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多个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网络器件处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用作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的结果是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将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保持的信息传送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由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使用所述传送的信息以便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以及从至少一个远离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网络器件中接收信息,后一个网络器件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为其后备,以便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当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使用所述接受的信息以便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多个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网络器件,适用于:在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用作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的结果是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将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保持的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由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使用所述发送的信息以便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以及从至少一个远离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网络器件接收信息,后一个网络器件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为其后备,以便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当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使用所述接收的信息以便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个包括用于在多个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网络器件处运行的机器可执行代码的机器可读媒体,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用作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的结果是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将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保持的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由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使用所述发送的信息以便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以及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从至少一个网络器件中接收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器件远离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因而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的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述接收的信息供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在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时使用。
结合附图阅读以下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时,一般业内人员将能明显地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特征。
附图说明
现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使用对等后备的电话系统;
图2是图1中所示每个电话机的部分电路框图;
图3是图1的每个终端机上运行的软件的功能框图;
图4是图3的对等呼叫处理模块的功能框图;
图5是图1的一个示例性终端机的路由表;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具有主从关系的三个终端机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选择后备终端机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作为对等后备的图3的终端机的一部分而运行的软件的功能框图;
图9是一个状态机/流程图,用于管理主终端机对后备的指定、撤销和抢先操作;
图10是一个状态机/流程图,用于管理对于作为后备的终端机的操作而实现其指定和撤销操作;
图11是一个状态机/流程图,用于管理一个被指定为两个其它终端机的后备终端机的终端机的日志管理器部件的操作;
图12是一个序列图,用于阐述一个主终端机和一个后备终端机之间的用于指定和撤销后备终端机的信号;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序列图,其中一个主终端机抢先另一个其它主终端机而具有后备终端机;
图14是一个序列图,当初始化一个应用程序时,由一个用作主终端机的终端机发送消息;
图15是一个序列图,当初始化一个应用程序时,由一个用作另一个终端机的主后备终端机的终端机发送消息;
图16是当主终端机失效时,一个用作主终端机的后备终端机的终端机的序列图;
图17是当主终端机已经成为可用时,一个用作主终端机的后备终端机的终端机的序列图;及
图18是一个用于在图1的电话系统中启动一个对目的终端机的呼叫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概而言之,包括多个终端机的分布式电话系统中的一个终端机被预先认定为能够了解系统中的其他终端机,例如觉察对等机。这种了解包括系统中每个终端机的可靠性的标示。在此上下文中,“可靠性”是指一个终端机能够在分布式电话系统之外可靠地建立连接的能力。例如,在包括由桥连接(例如内联网)所连接的两个子网络的电话系统中,如果第一子网络具有一个与例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的外部连接,而第二子网络并不具有,则第二子网络上各终端机的建立与PSTN的连接的能力取决于桥连接的连续操作。在此例中,第二子网络上各终端机被称为具有比第一子网络上各终端机较低的可靠性,后者不管桥连接的操作状态如何,都能建立与PSTN的连接。
使用此信息,每个终端机参与对等后备选择。对等后备选择的目的是为当前终端机选择一个主后备终端机和一个辅后备终端机。后备终端机(或简称“后备”)是一个在当前终端机成为失效的情况下(例如断开、掉电、或者进入无法接收呼入的状态),能够承承担前终端机的任务(可能包括例如模仿当前终端机的呼叫处理选项和话音邮件答辞这类能力)的终端机。更具体地,主后备终端机能够在当前终端机失效时承承担前终端机的任务,而辅后备终端机能够在当前终端机和主后备两者都失效时承承担前终端机的任务。主后备也可称为“第一级”后备和辅后备可称为“第二级”后备。一般而言,各后备可以选代地称为“从机”。已为其指定从机的终端机可称为“被指定者”或“主”终端机。
为确定当前终端机应该选择其它终端机中的哪一个为其后备,需要考虑当前终端机的可靠性以及预期后备的可靠性这两者,如下所述。
系统中所有终端机划分为M组预期后备,其中M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建立M组的基础是各终端机的可靠性;每个终端机被放置入相近可靠性的预期后备组内。具有最高可靠性终端机的组被最初选作预期后备的“当前”组。“当前后备级”被设为“第一级”,这反映一个事实,即在任何辅后备被指定之前,所有终端机都将首先接受一个主(即第一级)后备。
此后,来自当前组的终端机被指定为系统中所有终端机的主后备,这按照被指定者终端机的可靠性的上升顺序(即最低可靠性终端机首先接受后备)。这些后备被指定时任何终端机都不能接受多于一个主后备。
指定操作一直继续,直至(a)各预期后备的当前组中的每个终端机都已被指定二次(“二”是组内的每个终端机被指定为其从机的主机的数量);或(b)系统中的每个终端机已接受一个主后备。
当出现(a)的情况时,就选择预期后备的下一个组,这按照可靠性的下降顺序(即下一个较低可靠性的预期后备组成为当前组),并且指定操作如前所述地继续下去。
当出现(b)的情况时,主后备的指定操作就完成了。此后,“当前后备级”从第一级(主)改变为第二级(辅),以及指定辅后备的操作和指定主后备的操作完全相同地进行。
一旦所有辅后备已经被指定,后备选择就完成。在此阶段,当前终端机将知道哪些终端机已被指定为系统中每个终端机的主后备和辅后备。此信息可用路由表的形式存储起来,它包括每个终端机的其它信息,例如电话簿号码(相似于PBX分机号)和IP地址(例如用于放置VoIP呼叫)。然而,为衔接主/从关系,仍然需要在每个主终端机及其被指定的从机之间进行通信,如下所述。
通过检验其路由表,当前终端机能够确认哪两个终端机已被指定为其主后备和辅后备。当前终端机使用此信息,向每个被标识的终端机发送一个请求消息,以便正式地请求它们成为其从机。
假设每个终端机表示同意成为当前终端机的从机,当前终端机向其从终端机发送其本地数据库的一个备份,从机将其就地存储于自身内。这类数据库备份被称为“影子(shadow)”数据库。该影子数据库包含的信息是当主终端机如果失效时,从机能够承担主机任务(模仿主机操作)时所必需的信息。此信息例如可包括呼叫处理选项或话音邮件答辞。
与此同时,当前终端机接收来自两个其它终端机的要求它成为它们的从机的请求。在表示同意时,当前终端机将接收发出请求的终端机的数据库的备份,以供用“影子”数据库的形式就地存储于当前终端机内。
在系统运行中,主机的数据库内的信息可能会变化。例如,主终端机的用户可能更新终端机的配置,例如将呼入直接转送至话音邮件而不是让终端机首先振铃。在此情况下,在将其自己的数据库更新后,主机将更改的信息发送至各从机,从而保持主机数据库与从机影子数据库之间的相关性。
在主终端机失效的情况下,主后备终端机将承担主机的任务。例如,当呼叫终端机无法连至失效的终端机时,它将利用其就地保持的路由表来确认哪个终端机用作该失效机的主后备。然后它试图连至被标识的主后备,主后备是知道该呼叫最初本打算送至该失效主机的。假设它正在工作,主后备机将以主机接受呼叫的同样方式接受该呼叫(例如具有相同呼叫处理选项和话音邮件答辞),因而呼叫方甚至觉察不到主机的失效。
如果主后备也是失效的,则以类似方式试图连接至辅后备。
如果主后备和附后备都失效,则呼叫方的终端机可用一般方式接受呼叫(即不具备失效主机数据库备份的优点)。
当从终端机模仿其主机时,在从终端机处对主机配置所作变化将改变主机的从机影子数据库。这些变化被从机所跟踪,并报告给服务于相同主机的其它从机,以使其它从机能够保持其影子数据库与当前从机的影子数据库的相关性。同样地,当主机再一次工作时,这些跟踪的变化将被送至主机,从而使主机能够得益于获取主机失效期间对从机所作任何配置变化(在它作为主机后备的能力方面)。
当一个分布式电话系统中已经指定主后备和辅后备并且当一个终端机加入该分布式电话系统中时,此新终端机可发送一个请求至已有的主终端机,要求该主机交出其后备中的一个。例如,如果新终端机确定已有的主终端机的主后备和附后备两者都具有最高可靠性,则新终端机可要求主机交出其主后备,以供新终端机用作其主后备。在此情况下,新终端机发送一个抢先请求至已有的主机。在主机交出后备后,新终端机要求被抢先的后备终端机用作其自己的主后备并与其完成必要的信息交换。交出后备的主机然后指定新终端机作为其辅后备,并与其完成必要的信息交换。这重复进行,以便为新终端机获取一个辅后备。然后每个交出后备的终端机可指定新终端机作为其后备。
在系统运行期间,每个终端机周期地将其当前主后备和辅后备的一致(identity)通知所有其它终端机(使用一个PEER_ASSERT“动力(heartbeat)”消息,这将在以后更详细地描述)。如果终端机的后备的一致性变化,则其它终端机将能通过这些消息知道变化,并将相应地更新它们的路由表。
参照图1,显示了分布式电话系统10(或“电话系统1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它利用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对等呼叫处理,并且执行对等后备。电话系统10包括两个由一个包括一个内联网14在内的桥连接所互连的局域网(LAN)16和18,以便形成一个总网络30。选代实施例可能采用不同形式的桥连接(例如一个通过公共互联网连接两个办公室的虚专用网络(VPN)管道)。LAN 16和18可以简单地称为网络16和18或子网络16和18以便表示存在一个总网络30。第一子网络16包括两个由开关12互连的终端机100-3和100-4。第二子网络18包括七个由开关20互连的终端机100-1、100-2和100-5至100-9。开关12和20可由网络枢纽替代。
子网络18也包括一个细中继接口(TTI,(thin trunk interface))40,用于向子网络18提供外部连接。TTI 40可以例如是基本模拟或数字T1/E1接口或任何其它PSTN接口,并提供一个局部中央办公室或PSTN网络互通接口及连至一系列外部电话“线”1、2、3、4。各线1、2、3、4是由局部中央办公室或PSTN(未示出)所提供的设备所代表的线对。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可能要求许多外部线,例如多个TTI。例如,如果须向PSTN提供八条线,则能向系统10增加一个第二TTI。
对于图1的网络30的配置而言,显然,某些终端机建立与PSTN的连接的能力(更一般而言,在总网络30之外建立连接的能力),与其它终端机建立与PSTN的连接的能力相比较,更易受到中断或故障的影响。例如,由于子网络18上的TTI 40的存在,那些直接连至子网络18的终端机,即终端机100-1、100-2和100-5至100-9可具有相对可靠的与PSTN的连接。相反,由于子网络12上不存在TTI,那些直接连至子网络12的终端机,即终端机100-3和100-4可能具有较不可靠的与PSTN的连接。也即,由于终端机100-3和100-4可能能够通过内联网14和子网络18访问PSTN,由于中间的内联网14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它们的PSTN连接被考虑为较不可靠。(子)网络能够保持外部连接的概率由一个级别号代表。如此处所用的,较低级别号表示更为可靠的外部连接。因此,子网络18可被认为级别1(即更可靠)网络,而子网络12被认为级别2(即较不可靠)网络。相应地,子网络18上的所有终端机被认为比子网络12上的任何终端机更为可靠。
图1中只阐述九个终端机。一般而言,总共可有T个终端机,其中T≥2。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T是一个大数,例如数千。
和常规集中化电话系统不同,图1的系统10的特征在于分布式呼叫处理。此分布式呼叫处理的特征可能是一系列能力,例如包括分布式话音邮件。
参照图2,显示图1的电话系统10的一个示例性电话机100-X(其中X=1至9)的部分电路框图。一个中央处理器(CPU)530、一个存储管理单元(MMU)545和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535提供计算器件的基础。此计算器件连至一个用于将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520。DSP 520连至一个音频接口510。计算器件也连至一个三端口开关525,以便允许连至一个LAN和一个个人计算机(PC)。计算器件也连至一批主外围设备,例如闪烁非易失性存储器540、红外(IR)接口550、键盘和按钮接口555、液晶显示(LCD)控制器560和个人计算机存储卡国际协会(PCMCIA)接口565,从而允许将终端机100标准化地扩展。虽然显示了一个具体的体系结构,但更一般地,假设有足够的处理和存储器容量可用于实施以下所描述的各方法,则可以使用任何基于分组的(例如因特网协议(IP))的电话。例如,可以使用例如由Mitel、Nortel Networks、Avaya、Siemens、NEC、Pingtel或3COM制造的离架IP电话(例如Nortel i2004、SiemensoptiPoint 410或Avaya 4610)。
参照图3,显示的是在一个示例性终端机100-4上运行的软件的功能框图。将能理解,相同软件在图1的每个终端机100-X上运行。通常该软件被存储于图2的RAM 535中并在CPU 530上运行,也可自一个机器可读媒体32(图1)中装载,该机器可读媒体可以是一个磁盘或光盘、一盘磁带、一个芯片或另一种形式的主或辅存储器。更一般地,该软件能被实施为存储于存储器中的机器可执行代码的任何合适的组合,以供通用或专用处理器、固件、硬件、专门应用集成电路(ASIC)、场效应可编程门阵列(FPGA)、通用或专用逻辑电路执行。
系统调度器120提供不同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和调度,这些不同功能单元包括一个协议栈60、一个呼叫处理模块70、一个话音邮件模块80、一个拨号规则模块90、一个对等觉察模块110、一个显示处理器130、一个音频处理器140、一个输入处理器150和一个对等后备模块160。
协议栈60是一个允许终端机发送和接收消息的计算机联网协议(或一组协议)的软件实施。业内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协议栈。
呼叫处理模块70与协议栈60相互操作以便建立和撤下呼叫以及建立话音通道。当收到呼叫而用户无法应答该呼叫时,该呼叫可传送至话音邮件或不然则通过模块70的操作来处理。由模块70处理的呼叫可以是其目的地是当前终端机的呼叫,或者也可是其目的地是另一个终端机的呼叫,而当前终端机在另一个终端机失效时可用作其后备。一系列终端机的呼叫处理模块70集体地以分布方式用于提供类似于PBX的呼叫处理能力而不需要集中化设备。呼叫处理模块70还具有一个负责管理不同呼叫线程的呼叫处理调度器(CP调度器)71。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呼叫处理模块70。
当收到呼叫而用户无法应答该呼叫时,话音邮件模块80提供话音邮件服务。
拨号规则模块90包含和应用呼叫处理模块70所用的一组拨号规则,而呼叫处理模块70则控制呼叫如何形成。
当一个终端机100-X最初连至一个网络时,对等觉察模块110使对等觉察操作变得方便。模块110具有一系列任务。首先,在一个终端机100-X最初连至一个网络时,模块110便于自动地为终端机100-X指定一个独一的DN。其次,模块110保证,即使该终端机从网络30断开或该终端机掉电(其中任何一项都会使终端机“不工作”),仍然能保留为终端机100-X指定的DN。保留DN的动机可能为了防止在终端机临时从网络30断开(例如终端机与网络之间的连接故障、简单掉电或无线终端机移至有效范围之外)而不工作后该终端机的DN被重新指定,重新指定DN将在呼叫方导致混乱,从而不知哪个终端机曾被呼叫过。第三,终端机100-X处的模块110的运行连同网络30中所有其它终端机处的运行结果是每个终端机都知道每个连至网络30的其它终端机的DN,因而每个终端机都能够向其它终端机发出呼叫。下面是由对等觉察模块110提供的操作的简单描述。
当一个终端机最初连至一个处于“出厂”状态(即尚未配置过)中的网络时,该终端机通过网络连接通知来通知网络中的其它终端机(其“对等”),说它已连至网络。该网络连接通知包括一个独一的与该终端机相关联的标识符,例如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如技术中已知的,MAC地址是一个独一的硬件地址或硬件号,用作网络器件的独一的标识符。网络连接通知可采取“I_AM_HERE”消息的形式,它被多次发送以便增加消息将被收到的可能性(至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对于每个收到的消息,其它对等终端并不给予确认)。
新连接的终端机也从其它终端机收到存在通知。存在通知是一个终端机的存在标志,标示该终端机或者当前存在于网络上(即正在工作并连至网络)或者以前曾存在于网络上(即曾经工作和连接,但已断开和不再工作)。在本实施例中,存在通知可以是“I_AM_HERE”消息(以前描述过)、“PEER_ASSERT”消息(以下将描述)或“INACTIVE_PEER_ASSERT”消息(以下将描述)中的任何一个。每个存在通知包括涉及消息发送的终端机的独一的标识符。后两种消息(“PEER_ASSERT”和“INACTIVE_PEER_ASSERT”消息)附加地提供一个标示,用于标示已经申请过的DN和发送终端机的主后备和辅后备的身份,并且只当新连接的终端机正连至一个网络而该网络中至少已有一个终端机已申请到一个DN时才收到该标示。
根据存在消息,在网络上建立一个包括所有终端机的表格(称为路由表)。该表中的终端机按照它们独一的网络器件标识符被分类。对于任何已经申请到DN的终端机,所申请DN将在分类表中被标示。新连接的终端机将在表内具有一个顺序位置。
为选择一个预期DN,新连接的终端机可以给基础DN值增加一个与其在表中的顺序位置相关联的偏移量。例如,在一个其中DN代表一个PBX分机的系统中,假设新终端机在一个九终端机的表中是第四个,其预期DN可被定为204(等于该终端机顺序位置的偏移量即4,再加上基础DN值200)。通过将与终端机相关联的独一顺序位置作为基础来选择预期DN,即可对不同终端机选择独一的预期DN。这提出了一个方案,适用于多个出厂终端机同时参加一个网络,而该网络并无现成终端机具有先前指定的DN。其根本原因是试图阻止不同终端机在最初选择相同预期DN,这将导致费时的冲突解决处理方案。
在选择其预期DN后,新连接的终端机然后将其预期DN通知每个其它终端机。这称为“DN试探”。如果其它终端机都不反对新终端机申请该预期DN(当对其它终端机中的任何一个的DN提出申请时,可能出现反对),则该新连接终端机将该预期DN申请作为它自己的DN。新终端机可能允许在其申请预期DN时等待一段预定时间间隔,从而让其它终端机具有足够时间提出任何反对。假设已经成功地申请到预期DN,新连接的终端机将它对该DN的申请通知每个其它终端机。新连接的终端机还将所申请的DN存储于非易失性存储器内,以便在该终端机掉电时能够回忆起被指定的DN。路由表也可存储起来。
在新连接的终端机参加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的情况下,网络上的其它终端机可能早已选择了它们的DN。在此情况下,新连接的终端机所选择的预期DN有可能早已被指定给现有终端机中的一个。例如,如果新连接的终端机在终端机分类表中的顺序位置不在表的末尾(例如如果新终端机的独一标识符将其放置于分类表的中部一个位置),则将新连接的终端机的与顺序位置相关联的偏移量加上基础DN而得到的预期DN可能代表现有终端机中的一个的DN。
考虑到这种可能性,在新连接电话机试图将其预期DN通知任何其它终端机之前,它首先访问其路由表以便确定该预期DN是否已经被网络中任何其它终端机申请过。如果该预期DN早已被另一个终端机申请过,则在将其选择通知任何其它终端机之前,新连接的DN可选择另一个预期DN值,例如通过将一个偏移量例如1加至表中所找到的最大DN值。这可避免网络上的不必要的通信开销,不然的话,如果新连接终端机将其预期DN通知每个其它终端机,则它只会从其它终端机中那个已经申请了同一DN的终端机那里收到一个反对信号。
一旦新连接终端机已经成功地申请(claim)了一个DN,该终端机周期地将其对DN的申请通知网络上的其它终端机。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周期的通知采取“PEER_ASSERT”消息的形式,它用作新连接终端机的“动力”,标示着连续的网络存在和连续的对其DN的申请。PEER_ASSERT消息也包括当前终端机的主后备和辅后备的身份的一个标示(如此一来,如果当前终端机的后备的身份改变了,其它终端机将能知道此变化并相应地更新它们的路由表)。这些通知由网络上其它终端机监视着。在本实施例中,周期的通知以随机时间间隔进行(例如在0和2秒之间)。如果预定时间过去而没有收到一个终端机的通知,则该终端机被认为已经不工作。周期的通知也用于防止随后加入的终端机试图将该DN申请作为己有。例如,如果另一个终端机已经选择该DN为其预期DN并等待来自其它终端机的任何反对,则该通知可以用作该终端机对于申请该DN的反对。也可发送快速反对(例如DN_CONFLICT消息)。
如果一个已经申请了一个DN的终端机从网络中断开或掉电,它很可能无法将其对其DN的申请周期地通知网络上其它终端机。在此情况下,网络中已经知道该断开的终端机失效(例如由于没有来自该终端机的任何新的“PEER_ASSERT”消息)的另一个终端机介入并开始周期地将以下事实通知网络上其它终端机:虽然该断开的终端机不工作,但其DN早已被申请了。为便利起见,该介入的终端机被称为“代理”,在周期地将其对其自己DN的申请通知其它终端机之外,它还负责发送这些周期通知(通知的形式是以下将描述的“INACTIVE_PEER_ASSERT”消息)。可以应用一个算法来确定哪个终端机应该用作一个不工作终端机的代理。该代理以不工作终端机的名义发送的周期通知可用于防止随后加入的终端机试图将该断开的终端机的DN申请为其自己的DN。
如果该断开的终端机以后重新连至网络,它本身可以重新将其DN通知其它终端机(它可从其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回忆起来)。当代理终端机检测到此重新连接时,由于该重新连接的终端机又已重新恢复此责任,代理终端机可停止将重新连接终端机的DN通知其它终端机。
重新参照图3,显示处理器130负责将信息格式化并显示给用户。
音频处理器140适用于播放音频信号例如振铃声、忙音、呼叫等待音,或适用于在收到一个来自系统调度器120的音频消息时,将一个话音通道从网络连至手机扬声器(或免提电话)。
输入处理器150负责监视一些功能例如按键、叉簧开关、音量键、免提钮和静音钮,并负责通知系统调度器120采取适当操作。
对等后备模块160通常负责为当前终端机选择终端机为后备终端机并支持使用其它终端机。模块160还负责支持将当前终端机用作其它终端机的后备终端机。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模块160的操作。
图4是图2的呼叫处理模块70连同协议栈60的功能框图。显示一个输入网络消息通道50,这是任何适用于在已经连接电话的网络30上接受消息并且将它们传送至协议栈60的机构。类似地,在52处显示一个输出消息通道,它提供一条让生成的消息通过网络30发送的路径。在图4的实施例中,有四条呼叫线程72、73、74、75用于满足由终端机100-X所支持特征的需要。每个呼叫线程能够处理一个相应的呼叫。例如,一个送至终端机的话音呼叫可由一个呼叫线程处理,而一个话音邮件消息可以同时使用另一个呼叫线程加以记录。应该理解,选代实施例可具有不同数量的呼叫线程。一般而言,应该存在至少两个呼叫线程:一条用于主线而另一条用于话音邮件。在图4的实施例中,四条呼叫线程72、73、74、75中的三条可用于处理三路会议,而第四条用作处理话音邮件的备份。第三呼叫线程可能涉及将一个由另一个终端机接受的话音邮件消息进行记录的操作,其中该特定终端机曾被指定为该另一个终端机的后备。
当输入消息通过通道50到达协议栈60时,它在一个接收(RX)栈65上排队并最终被送至CP调度器71。CP调度器71确定该呼叫被送往的线程,并将该消息传送至呼叫线程72、73、74、75中的一条合适的线程。作为对网络消息的响应,该合适的呼叫线程发送一个响应给协议栈60,从而被打包并通过一个发送(TX)栈55被送至其目的地。被送回至网络的消息的类型取决于呼叫线程的状态。例如,如果该消息是一个对于会话启动协议(SIP)下的新呼叫的INVITE消息,则该响应是一个合适的确认消息,例如一个被返回的“180”RINGING消息或当呼叫被应答后的一个“200”OK消息。
图5阐述由示例性终端机100-X所保持的示例性路由表200。在稳定状态下,图1的九个终端机中的每一个具有一个与图5中所示的路由表200相同的表。在对等觉察和对等后备选择已经完成后,阐述路由表200。由于完成对等觉察,对于网络30上的每个终端机都存在各条目(即各行),以及每个终端机将已申请到一个独一的DN。由于完成对等后备选择(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每个对等机将已被指定一个主后备终端机和一个辅后备终端机。
对于每个在路由表200中具有一个条目的终端机或其它网络器件,以下信息被保留:DN(列210)、MAC地址(列220)、IP地址(列230)、器件类型(列250)、主后备(列260)、主后备类型(列265)、辅后备(列270)、辅后备类型(列275)、终端机状态(列296)和网络级别(列299)。也可保留其它与对等后备关系不大的信息(未示出)。
DN(列210)类似于终端机的PBX分机。MAC地址(列220)是一个用于独一地标识该终端机的硬件地址。在图5的示例性路由表200中,除最后两个字符外,每个MAC地址是相同的。IP地址(列230)是终端机的IP地址,用于例如VoIP传递消息的地址。器件类型(列250)是网络器件类型的标示。在本例中,路由表200中前九个条目代表能够实现VoIP的终端机。最后条目代表TTI 40。不同其它类型的网络器件(例如网关)可包括于路由表200内。主后备和辅后备(列260和270)标示已经被指定为由该行所代表的终端机的后备的两个终端机。每个后备由MAC地址DN(为有助于理解,在列260和270的括号中标示DN)所标识。主后备和辅后备的类型被分别标示于列265和275内。“Pri”标示主后备而“Sec”标示辅后备。最后,级别(列299)标示网络的网络级别(如上所描述),与该网络连接了由该行所代表的终端机,并标示由该行所代表的终端机的可靠性。
对等后备选择
当终端机100-X初始地连接至处于出厂状态中的网络30时,对等后备模块160进行对等后备选择。对等后备选择的目的是选择一个主后备终端机和一个辅后备终端机,在当前终端机失效时,这些后备将承承担前终端机的任务。对等后备选择的结果是将具有后备信息(在列260、265、270和275内)的本地路由表200和其它终端机的路由表200一起发布,后备信息足以允许呼叫终端机将其呼叫重新引导,或者重新引导至主后备(当主终端机失效时),或者重新引导至辅后备(当主终端机和主后备两者都失效时)。
图6是一个概念框图,用于阐述三个假想终端机A、B和C之间的对等后备选择的结果。每个终端机在图6中表现为一个框,具有两个主“端口”和两个从“端口”。当第一终端机上的主端口与第二终端机上的从端口相连时,这标示第二终端机已经被指定为第一终端机的从机(即后备)。例如,终端机A和终端机B之间的互连731标示B是A的后备(虽然B作为主后备或辅后备的状态未曾标示于图6中)。因此,互连731、732、733和734集体地标示终端机B和C已经被指定为A的后备;终端机A已经被指定为B的后备;及终端机A已经被指定为C的后备。这显示出各终端机可用作每个其它终端机的后备。
应该理解,图6中各端口和互连并不对应于物理端口或互连。概念互连731、732、733和734只是用于阐述目的,而实际上依靠其它手段加以实现,例如对每个终端机在路由表200(图5)的后备列260和/或270中合适地标识终端机A、B和C的MAC地址。
图7阐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用于选择后备终端机的操作。作为阐述性例子,描述用于图1的终端机100-1至100-9的后备选择。表1阐述对其将完成后备选择的每个终端机100-1至100-9的网络级别。
  终端机   DN   网络级别
  100-1   201   1
  100-2   202   1
  100-3   203   2
  100-4   204   2
  100-5   205   1
  100-6   206   1
  100-7   207   1
  100-8   208   1
  100-9   209   1
表1:多个终端机的网络的DN和级别列表
如表1中所示,终端机100-1、100-2和100-5至100-9连至级别1(子)网络18,终端机100-3和100-4连至级别2(子)网络16(图1)。
参照图7,初始地将预期后备(也即所有终端机100-1至100-9)排序,以被选为后备终端机(1810)。此排序被显示于下面表2内。参照表2,在本实施例中,预期后备按照(1)网络级别(按照减低的级别可靠性)(2)后备类型(按照减低的后备优先级,即先主后辅)进行排序。由于本实施例进行操作的后备方案中每个预期后备用作主后备和辅后备两者,为排序起见,每个预期后备两次列表:一次作为主后备和一次作为辅后备。网络级别和后备类型的每个独一的组合形成一个“组”。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两个网络级别和由于每个终端机用作主后备和辅后备两者,存在四个组。这四个组标示为表2中的组1-4。
  序号   网络级别   后备类型   终端机   组号
  1   2   P   100-3 1
  2   2   P   100-4
  3   1   P   100-1   2
  4   1   P   100-2
  5   1   P   100-5
  6   1   P   100-7
  7   1   P   100-6
  8   1   P   100-8
  9   1   P   100-9
  10   2   S   100-3 3
  11   2   S   100-4
  12   1   S   100-1   4
  13   1   S   100-2
  14   1   S   100-5
  15   1   S   100-7
  16   1   S   100-6
  17   1   S   100-8
  18   1   S   100-9
表2:为后备选择按照网络级别和后备类型排序的预期终端机列表
换一种说法,终端机被分为M个预期后备的“组”,其中每个组包含一个特定可靠性(即网络级别)的终端机。此处,由于存在两个可靠性级别(即级别1和级别2)-这是因为M=2-因此建立两个组:第一组(终端机100-3和100-4)以及第二组(终端机100-1、100-2和100-5至100-9)。第一和第二组对应于表2的1组和2组。3组和4组只是1组和2组的重复,代表相同的终端机,它们的能力是预期辅后备而不是预期主后备。
如表2中所示,顺序位置1至9中的终端机(1组和2组)包括系统中所有终端机,它们的能力被列表为预期主(P)后备终端机。顺序位置10至18中的终端机(3组和4组)和顺序位置1至9(相同顺序)中所列的终端机相同,它们的能力是预期辅(S)后备终端机。
在1、2、3和4的每一组内,终端机按照它们的MAC地址(未示出)排序。例如,在表2的顺序位置6和7处,具有DN 207的终端机的MAC地址较具有DN 206的终端机更低,因此它被排序为在具有DN 206的终端机之前先被选择。这种组内排序基础对于本实施例并不重要,在选代实施例中可以不同。
其次,最可靠级别网络上的终端机组(此处是级别1网络上的终端机100-1、100-2和100-5至100-9)被选为第一组终端机,它们被指定为主后备(1820)。这种选择反映高可靠性后备的初始优选。
随后,根据终端机的排序组为第一终端机的顺序号设置标志(index)(表2),它代表接受后备的第一个终端机,或换句话,第一被指定者(1830)。在1830步骤中标识的终端机是在最不可靠级别网络中的一个终端机,更具体地,它是最不可靠级别网络中所有终端机中具有最低MAC地址的终端机。最不可靠级别网络被初始地选择这一事实反映一个后备指定方案,其中最不可靠网络上的终端机首先接受后备。“最低MAC号”方案是简单的辅助排序方案,并具有较低重要性。将能看到,将被指定给1820步骤中标识的第一接收者的第一后备来自最可靠级别网络。此方案的理由是:最低可靠性网络的终端机应接受那些最高可靠性级别网络上的终端机作为它们的后备。
在1840步骤处,如1830步骤中由标志的设定所标识的,被指定为后备的第一终端机(即终端机100-1)被指定为表2中当前顺序位置处终端机(即终端机100-3)的主(或“第一级”)后备。因此,在此第一迭代中,级别1网络中任何具有最低MAC地址的终端机(终端机100-1)被指定为来自最不可靠级别网络的具有最低MAC地址的终端机(终端机100-3)的主后备。
其次,判断是否还有其它后备需要指定(即查询是否还有任何终端机尚未被指定为主后备和辅后备两者)(1850)。如果不再遗留任何后备需要指定(即如果所有后备都已被指定为主后备和辅后备两者)。则对等选择结束。如果还有任何终端机尚未被指定为辅后备和辅后备两者,则再判断当前预期后备级别网络(即当前组)中是否还遗留任何终端机尚未被指定为两个终端机的后备(1860)。
如果1860步骤处的判断是正,则代表下一个后备接受者(即下一个被指定者)的表2中顺序位置的标志被增量(1865),操作回至步骤1840以便指定下一个后备。
另一方面,如果1860步骤处的判断是负(即当前级别网络/当前组的所有终端机都已被指定为两个终端机的后备),进一步判断是否还存在任何具有较低可靠性级别网络的终端机(即是否还存在任何预期后备较低可靠性组)(1870)。如果所作后一判断是正,则在1880步骤处网络级别被增量(即设为下一个较低可靠性的级别号),然后回至1840以便为新网络级别重复该过程。另一方面,如果1870步骤处的判断是负,则每个终端机将已经接受其两个后备,因而选择结束。
为清楚起见,当一组“出厂”机的后备选择完成时,通常跟随1870步骤的“是”分支。相反,当一个新终端机连接一组现成的终端机时,可跟随1850步骤的“否”分支。
在后备指定的结尾,由表3阐述终端机指定操作。
终端机 网络级别   终端机和后备类型   终端机和后备类型
  100-1   1   100-3(P)   100-8(P)
  100-2   1   100-4(P)   100-9(P)
  100-5   1   100-1(P)   100-3(S)
  100-6   1   100-2(P)   100-4(S)
  100-7   1   100-5(P)   100-1(S)
  100-8   1   100-7(P)   100-2(S)
  100-9   1   100-6(P)   100-5(S)
  100-3   2   100-7(S)   100-8(S)
  100-4   2   100-6(S)   100-9(S)
表3:后备终端机和它们为其用作后备的终端机的列表
在表3中,第一列标识后备终端机,第二列规定后备机的网络级别,第三列标识第一列中所标识的终端机用作其后备的第一终端机(后备类型被标示于括号内),以及第四列标识第一列中所标示的终端机用作后备的第二终端机(后备类型被标示于括号内)。
表3的后备指定信息被发布至系统内每个终端机的路由表200(图5)中,以及更具体地,发布至路由表200的列260、265、270和275内。后备指定信息通过由每个器件周期地发送的PEER_ASSERT消息被发布。其结果是,每个终端机处的路由表200将如图5中所示。
如表3中所示,一个后备终端机可用作两个不同终端机的主后备,或者用作一个终端机的主后备和另一个终端机的辅后备,或者用作两个不同终端机的辅后备。例如,参照表3的第一行,可看出,终端机100-1是终端机100-3的主后备,又是终端机100-8的主后备。参照表3的第七行,终端机100-9用作终端机100-6的主后备以及终端机100-5的辅后备。最后,如表3的最后一行所示,终端机100-4用作终端机100-6的辅后备终端机,又是终端机100-9的辅后备终端机。然而,应注意到,一个后备不能用作同一主机的主后备和辅后备两者。
图7中阐述的后备选择允许较低可靠性(级别2)网络中的终端机具有更可靠(级别1)网络中的后备终端机,因而,即使较低可靠性网络例如由于内联网14的故障而对来自PSTN的呼叫者已经成为不可访问,较低可靠性网络(即子网络16)仍然能够具有更可靠网络(即子网络18)上的后备功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要求后备的终端机将全部具有相同网络级别。在此情况下,这些终端机能够例如只使用MAC地址来排序。此外,本发明各实施例不限于使用MAC地址作为标识符将终端机排序(例如表2中所示)。例如可使用其它标识符例如IP地址、DN和序列号。
图8是一个用于更详细地阐述图3的对等后备模块160的结构的功能框图。每个终端机100-X的对等后备模块160是相同的。作为阐述性例子,根据图6的预期假设终端机A来描述对等后备模块160的操作。
后备管理器810负责确定哪个终端机用作当前终端机A的主后备和辅后备,并负责采取必要行动使当前终端机A成为这些后备的主机。后备管理器810管理和协调第一主后备模块830和用于辅助它完成目的的第二主后备模块840的功能。
日志管理器890负责将主数据库855(包含与当前终端机A的设置有关的数据)与由每个终端机A的从机所保持的“影子”数据库(即没有阐述的终端机B和C,但在对等后备模块160中具有它们自己的实例)保持同步。影子数据库是由从机所保持的主终端机的数据库的副本,以便在主机失效时用于模仿主机。日志管理器890也负责将一对由当前终端机A所保持的影子数据库815和828保持同步,它们代表A用作其从机的每个主终端机的数据库的副本(即终端机B和C的主数据库的副本)。框854、814和824代表数据库模块,通过它们分别访问数据库855、815和828。
图8中剩余的框或者属于作为主终端机的终端机A的任务,或者属于作为终端机B和C的从机时它的任务。这些将依次描述。
属于终端机A作为主终端机的框
主后备模块830是一个线程,它管理当前终端机A与另一个终端机的主机侧互动,其目的是为终端机A建立一个第一从机(例如终端机B)或者删除该从机。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模块830的操作。主后备模块840类似于模块830,其不同点只是它管理主机侧互动,其目的是为终端机A建立一个第二从机(例如终端机C)或者删除该从机。
本地日志模块850提供对本地日志851的访问。本地日志851代表一组最近发生在主数据库855中的变化(即当前终端机A的配置的最近变化)。这类变化被跟踪,其目的是向从终端机B和C报告。
观察者890负责监视本地日志851的变化并向日志管理器880指出已经检测到变化,以使日志管理器880可以协调对从终端机B和C发布变化。日志管理器880可以例如周期地与观察者模块890验证是否有变化需要报告,以及如果有变化需要报告,则通过在网络30上发送的消息将变化报告给后备终端机B和C(图1)。
属于终端机A作为从终端机的框
从模块811是一个线程,它管理当前终端机A与另一个终端机的从机侧互动,其目的是为其它终端机(例如终端机B)将终端机A建立为一个从机(或主或从)或者作为从机将其删除。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从模块811的操作。辅从模块821类似于模块811,其不同点只是它管理从机侧互动,其目的是为另一个终端机(例如终端机C)将终端机A建立为一个从机(或主或从)或者作为从机将其删除。
影子数据库815和828代表每个主终端机的数据库的副本(即终端机B和C的主数据库的副本),A用作主机的从机。第一数据库815由终端机A用于允许它在终端机B失效时模仿它(在此例中,假设终端机A是终端机B的主从机)。存储于后备数据库815内的信息例子可包括终端机B的用户选项和快速拨号设置。第二数据库828类似于数据库815,但在必要时可用于模仿终端机C(在此例中假设已经选择终端机A作为其辅后备)。
在终端机A已经承担起(失效的)主终端机B的任务(即已经作为后备而“工作”)的情况下,观察者模块860负责通过模块816监视本地日志825的变化,这些变化代表失效主机的影子数据库815的变化,以及负责向日志管理器880指出已经检测到变化。如果检测到变化,日志管理器880协调对任何其它从终端机的变化的发布,这些变化可能存在于相同的失效主机。其它从机的身份可通过查验例如本地路由表200(图5)来获取。在主终端机B重新成为有效后,日志管理器880还协调对主终端机B发布变化。
在图8中,只为每个主机和两个从机显示一个数据库和一个日志。然而,应该理解,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每个主机和从机具有多个数据库和日志。
模块821、824、826、828、838和870(分别)类似于模块811、814、816、815、825和860,其不同点只是它们属于终端机A用作其后备的其它主终端机(例如终端机C)。
日志管理器880周期地与观察者模块860、870验证是否有变化需要报告,以及如果有变化需要报告,则将变化报告给合适的主终端机B或C(730)。
如果一个具有DN 210的新终端机100-10曾连接至系统10的子网络16(图1),则希望新终端机被提供有主后备和辅后备终端机。然而,假设终端机100-1至100-9的稳态状态中没有终端机可用作新终端机的后备。具体地,更可靠的子网络18中再没有终端机(由于它们的优越可靠性,用作后备最好)可用作新终端机的后备。
在此情况下,新终端机100-10可以查验路由表200的列270(当其通过对等觉察操作连接至网络时将构作该表)以便确定级别1(即最可靠)网络中是否有任何现成终端机用作辅后备。假设其路由表200反映图5的示例性路由表200中所示信息,此查验操作可觉察到例如终端机100-8和100-9属于此分类。
在此情况下,新终端机可发送一个抢先消息至一个当前具有终端机100-8和100-9作为其后备的主终端机(例如分别送至终端机100-2和100-5),要求每个主终端机交出其辅后备。此后,新终端机100-10可发送一个消息至终端机100-8,要求它成为终端机100-10的主后备。类似地,新终端机100-10可发送一个消息至终端机100-9,要求它成为终端机100-10的辅后备。
随后,由于抢先的结果而终端机100-2和100-5中每个终端机损失了它们的辅后备,它们可以每个发送一个消息至新终端机100-10,要求它成为其辅后备。
图9更详细地阐述图8的主后备模块830。应该理解,该主后备模块830组成一个状态机,用于管理主终端机的指定、撤销指定和抢先单个后备终端机的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终端机具有一个主后备和一个辅后备,还具有主后备模块的第二实例(即图8的模块840),用于指定、撤销指定和抢先第二后备终端机的操作。应该理解,图9中所示状态机包括类似于状态间流程步骤的步骤,因此图9可被考虑为具有流程图和/或状态机的形式。将参照在其作为主终端机的能力范围内的终端机A的操作描述状态机。
最初终端机A进入一个闲置状态920,此时它没有指定的后备。在接到来自后备管理器810增加一个后备的指令后(这发生在或者自举之后,或者新终端机加至网络30之后,或者将一个现有终端机自网络30中撤销之后,或者现有终端机恢复有效之后,后备管理器810查验其从机关系之后),一个建立请求消息被送至一个预期终端机(934),请求它承担终端机A的后备任务。终端机A然后等待来自该与“建立”状态940相关联的预期后备终端机的正的建立响应消息,这反映预期后备愿意承担终端机A的后备任务。在收到来自后备终端机的正的建立响应消息后,作为一个观察者,后备终端机被加入至由本地日志模块850所保持的本地日志中(944)。也即,建立相应消息到达框810,并被引导至框830或840(两者中正在管理与此特定从机的关系的一个框)以供处理。从终端机成为主机的数据库(855)的观察者(890)并由本地日志模块保持(850)。这意味着,从机现在已被通知而知道本地数据库的变化。然后终端机A进入工作状态950,此时已经指定了一个后备。
如果没有终端机可用作后备终端机,由后备管理器810启动一个抢先事件,其目的是触发一个促使另一个终端机放弃其一个后备的操作。在此情况下,当前终端机(终端机A)发送一个抢先消息至另一个主终端机(924)(如上所述,这可被标识为具有最高可靠性的辅后备),要求交出一个其后备。终端机A然后等待一个来自其它主终端机(在930处)的正的抢先响应,以便标示已经放弃一个后备终端机。
此后,如上所述地,终端机A继续其在934处的操作,其结果是过渡至工作状态950,此时被交出的后备已经被指定给当前终端机。
在状态950中,如果由于主终端机将被从网络中撤销指定,因而后备管理器810启动将被指定的后备终端机自主终端机中撤消指定的操作,则后备终端机被撤销作为由本地日志模块850所保持的日志的观察者(956)。在此方案中,后备管理器810将通知后备主机830,本地终端机正被从网络中删除。后备主机830然后发送删除请求至从机。在收到删除响应后,主数据库855的观察者条目890将被删除,并且不再被本地日志模块950所监视。然后主终端机A发送一个删除请求至后备机,向后备指令不再需要它作为终端机A的后备(958)。然后终端机A等待正的删除响应,标示后备终端机在回至闲置状态920之前,已经自其路由表200中删除所有对于作为主机的终端机A的连系(970)。
选代地,根据状态950,如果从另一个终端机收到一个抢先请求,请求终端机A放弃其后备中的一个,则后备管理器810启动一个删除请求事件,以便将后备B删除作为由本地日志模块850所保持的日志的观察者(952)。后备管理器810将引导抢先请求至后备主机830以供处理。也即,主后备模块830然后启动一个删除请求至从机。在收到删除请响应后,主数据库854的观察者条目890将被删除,并不再被本地日志模块950所监视。然后终端机A发送一个后备删除请求至后备B,向后备B标示它正被抢先(954)。然后终端机A等待一个正的删除响应,标示后备终端机B已经删除所有对作为主终端机的终端机A的连系(状态960)。在从后备B收到一个正的删除响应后,终端机A发送一个正的抢先响应至该启动抢先事件的终端机(步骤964)。终端机A然后回至闲置状态920。
图10更详细地阐述图8的从模块811。应理解,该从模块811组成一个状态机,用于管理终端机A的从机侧操作,以便实现它作为第一主机的后备的指定和撤销指定操作。还存在一个从模块(即图8的模块821)的第二实例,用于作为第二主机的后备的终端机A的指定和撤销指定操作。应理解,图10的模块811包括类似于状态机的状态间流程步骤的步骤,因此图10可被考虑为流程图和/或状态机的形式。将根据被指定为终端机B的后备并被撤消指定的预期终端机A来描述图10。
最初模块811处于闲置状态1020,此时它代表尚未被指定为后备的终端机A。当终端机B希望终端机A作为其后备时,它发送一个建立请求消息至终端机A。在终端机A处收到建立请求消息后,终端机A处的后备管理器810启动一个建立影子数据库815的过程(1022)以便从预期主终端机B接收信息,供终端机A在终端机B失效时承担终端机B任务之用。后备管理器810还启动为后备数据库815建立日志825的过程(1024),以供跟踪失效的主机的影子数据库815的变化之用。然后终端机A使用一个建立响应OK消息对终端机B进行响应,标示已经实施该请求(1026),A机进入工作状态1030,此时已被指定为主终端机B的后备。
如果随后主终端机B不要终端机A作为其后备,它发送一个删除请求至终端机A。在自终端机B收到一个删除请求后,终端机A处的后备管理器810启动后备数据库815和在步骤1022和1024中分别建立的日志825的删除操作(1034)。然后终端机A发送一个删除OK响应至主终端机B,标示删除请求成功(1038),终端机A回至闲置状态1020,并已被撤销而不再作为后备。
图11阐述一个状态机/流程图,用于管理已经被指定为后备的终端机处的日志管理器880的操作。将根据假设为用作每个终端机B和C的后备的终端机A的预期操作来描述图11。
初始地,终端机A的日志管理器880进入一个等待日志变化状态1120。在自其后备B或自C中的一个收到更新(即或在主终端机B或在C处收到主机数据的变换的标志,例如由于用户对终端机配置所作变化)之后,影子数据库815、828(图8)中合适的一个被更新。然后日志管理器880使用一个ACK消息对发送更新的主终端机进行响应(1124),并回至等待日志变化状态1120。
如果日志管理器880从本地日志模块850(通过观察者890)收到一个主数据库855已经变化的标志(以便将该变化传送至各从机),启动一个计时器(1126),及日志管理器880进入工作状态1130。计时器用于检查是否有任何数据要发送,即日志管理器880周期地查询观察者890(计时器的期满对应于图14的操作1452)。应理解,在选代实施例中可利用异步通知而不是轮询。在工作状态1130中,一旦计时器期满,日志管理器880与观察者模块890确认是否有变化需要发送至后备终端机B和C(1136)。如果有变化须发送,则变化被送(1138)至终端机B和C两者。然后计时器归零和启动(1140),以及主终端机回至工作状态1130。
在步骤1136处,如无变化须发送至后备终端机B和C,则日志管理器880回至等待日志变化状态1120。根据状态1130,如果日志管理器880从任何一个后备终端机收到一个对步骤1138处发送的变化作出响应的ACK消息,则该变化可从一系列须报告的变化中删除,以及日志管理器880回至工作状态1130。
当在工作状态1130中从任何一个终端机B或C收到一个变化时,影子数据库815、828中的合适一个被更新(1132),然后日志管理器880使用一个ACK消息对终端机B和C中相应的一个做出响应。后备终端机日志管理器然后回至工作状态1130。
图12阐述主终端机和后备终端机之间的信号序列图,用于为主机指定后备终端机和将后备撤销指定。在图12的描述中,假设终端机A是主终端机以及终端机B是后备终端机。在描述图12时将参照图9和10,该两图分别阐述主终端机A和后备终端机B处模块830和811的操作。
为使终端机B被指定为其后备终端机,终端机A发送一个建立后备请求1210至终端机B(图9的934)。此消息指令终端机B作为终端机A的后备机,其进一步结果是在终端机B处为终端机A建立数据库815、日志825和观察者860。假设它能用作后备,终端机B使用一个正的建立后备响应1220进行响应(图10的1026)。在收到正的建立后备响应1220后,终端机A将终端机B作为观察者890增加至由本地日志模块850在终端机A处保持的本地日志851中(图9的944)。在此阶段中,终端机B成为终端机A的后备。相应地,终端机A处于工作状态950(图9)以及终端机B处于工作状态1030(图10)。
再次参照图12,如果稍后时间内不再要求终端机B作为终端机A的后备,终端机A发送一个删除后备请求1230(图9的958)至终端机B。在收到删除后备请求1230后,终端机B删除所有与终端机A相关联的数据库和日志(图10的1034),并且当此操作成功时,使用一个正的删除后备响应1240进行响应(图10的1038)。在此阶段,终端机B不再是终端机A的后备,以及因此终端机A处于闲置状态920(图9)和终端机B处于闲置状态1020(图10)。
图13阐述一个序列图,其中一个主终端机抢先另一个其它主终端机的后备终端机指定操作。作为阐述性例子,在图13中终端机A初始地假设具有终端机C作为后备终端机,并假设终端机B采取步骤来获取终端机C作为其后备终端机。在描述图13时将参照图9,其中阐述终端机A处的模块830(和/或840)的操作,同时参照图10,其中分别阐述终端机B和C处模块811(和/或821)的操作。
初始地,假设已经按照相对于图12所描述的方式在终端机A和C之间交换了建立后备请求和建立后备响应消息1310和1320,其结果是终端机C被指定为终端机A的后备。
稍后,终端机B希望获得终端机C作为其后备,因而发送一个抢先请求1330至终端机A(图9的924)。在收到抢先请求1330后,终端机A如上所述地通过与终端机C交换删除后备请求和删除后备响应消息1340和1350而促使终端机C被撤销而不再作为其后备终端机(见图9的954和图10的1038)。在收到正的删除后备响应1350后,终端机A发送一个正的抢先响应1360(图9的964)至终端机B,标示现在终端机C可用作后备。然后终端机B如上所述地与终端机C交换建立后备请求和建立后备响应消息1370和1380以便促使终端机C成为终端机B的后备。
图14阐述一个序列图,用于在一个应用程序初始化时,由作为主终端机的终端机A向终端机B发送消息。在图14的阐述性例子中,显示由终端机A所执行的过程,其中希望后备终端机用作话音邮件应用程序的后备,其中话音邮件应用程序形成话音邮件模块80的一部分。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话音邮件应用程序的后备。例如,它也可用作用户喜爱和快速拨号的后备,例如一个用于管理如何处理呼入的“呼叫控制”应用程序。
当话音邮件模块80中的应用程序初始化时,话音邮件模块80如信号1410所示地建立一个数据库,在选代实施例中可建立多于一个数据库(例如可使用多个数据库以便按照优先级分离话音邮件数据,例如分离为高优先级消息和标准优先级消息)。因为希望将数据库在另一个终端机(终端机B)上实现后备,应用程序发送一个包含数据库ID的后备DB消息1412至终端机A的对等后备模块160的后备管理器810。在收到后备DB消息1412后,后备管理器810发送一个信号1414至本地日志模块850以便为话音邮件应用程序建立一个本地日志。该日志代表最近发生在数据库中的一组变化。依次接下来,本地日志模块850发送一个消息1416至数据库以便增加本地日志模块850作为观察者,并将该观察者加至其表格(1418)。观察者的目的是跟踪数据库中的变化。后备管理器810发送一个建立后备消息1420至主后备模块830,请求主后备模块830建立一个数据库和一个日志并为日志在终端机B上指定一个观察者。在图14中,为清楚起见,通过建立后备消息1420所作请求被显示为只发送至主后备模块830;然而应理解,也为主后备模块840作出类似请求,请求在终端机C上建立一个数据库和一个日志并为日志指定一个观察者。
主后备模块830发送一个请求1424至终端机B,指令终端机B为应用程序在后备终端机(终端机B)处建立一个数据库和一个日志,以及为终端机B处的日志在终端机B处指定一个观察者。终端机B使用一个正的建立后备响应1430进行响应,标示B同意作为后备,以及已经建立了合适的日志条目。然后主后备模块830发送一个注册(register)后备消息1432至后备管理器810,请求后备管理器810将终端机B注册为后备终端机。然后后备管理器810发送一个信号1434,请求本地日志模块850增加终端机B作为观察者。本地日志模块850然后发送一个建立观察者消息1436至观察者模块890以便为终端机B建立一个观察者(在终端机A处)。本地日志模块850发送一个信号1438至话音邮件模块80,以便从话音邮件模块80的数据库中检索记录。本地日志模块850然后发送一个信号1440至观察者模块890,指令观察者模块890为应用程序在一个变化表格(即须传输至给定后备的数据库的一组修改内容)中增加各条目,这些条目代表由本地日志模块850所保持的本地日志中所检索的记录。
稍后,日志管理器880发送一个获得变化表格消息1442至观察者模块730(例如在器件失效一段时间后,又已经重新工作),以便为应用程序从观察者模块890中检索变化表。日志管理器880然后发送一个更新请求消息1444至终端机B,指令终端机B为应用程序更新相应的数据库。
如图14中所示,当话音邮件应用程序生成新数据时(例如在话音邮件消息已经被呼叫者遗留之后),在话音邮件模块80的数据库内,这些数据通过发信号1446被增加或修改。新数据的生成又依次促使话音邮件模块80的数据库将包含来自话音邮件模块80中数据库的新数据的DB变化更新1448发给本地日志模块850。作为响应,本地日志模块850为应用程序将新数据加至本地日志,并发送一个消息1450至观察者模块890,指令观察者模块890为应用程序更新变化表格。稍后,日志管理器880发送一个获得变化表格消息1452至观察者模块890以便为应用程序从观察者模块890中检索变化表格。日志管理器880然后发送一个更新请求消息1454至终端机B,指令终端机B为应用程序更新相应的数据库。
图15阐述一个序列图,显示当一个终端机成为另一个终端机的后备时在后备终端机处发送消息。在本例子中,描述当终端机B承担终端机A的后备任务时终端机B处的操作。
初始地,终端机B从主终端机A接收一个后备建立请求1510,这组成一个请求终端机B作为A机后备的请求。终端机B处的后备管理器810发送一个建立后备数据库(即影子数据库)消息1520至数据库模块814(也在从终端机B处),以便为来自应用程序例如在主机上运行的话音邮件应用程序的数据建立一个数据库。此后后备管理器810发送一个建立后备日志消息1522至日志模块816(都在终端机B内),指令后备日志模块816为在终端机B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建立后备日志825。终端机B处的后备管理器810也发送一个消息1524至日志模块816,指令后一模块将主终端机A作为观察者加至后备数据库。此外,终端机A的其它后备终端机(即第二从机)被作为观察者加至后备数据库。
后备日志模块816然后发送一个建立信号1530至观察者模块860,指令后一模块为在主终端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在后备终端机处建立一个观察者。在终端机B处的后备管理器810然后启动一个后备建立响应OK消息1540至主终端机A,标示终端机B现已被指定为终端机A的后备。此消息确认,已为在主终端机A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建立了数据库、后备日志和观察者。
稍后,主终端机A发送一个日志更新请求1550至后备终端机B,并被终端机B的日志管理器880接收。终端机B的日志管理器880发送一个更新消息1554至终端机B处的后备数据库模块814,为终端机B上的应用程序发布已经建立的后备数据库815。
图16阐述一个当后备的主终端机失效时在后备终端机处的序列图。在本例子中,假设后备终端机是终端机A以及主终端机是终端机B(图6)。
当主终端机B失效而无法接收呼叫时,在从终端机A处的日志管理器880接收一个消息1610(例如来自一个端对端子系统或模块,它监视所有对等端的“工作/失效”状态),标示日志管理器880不应将有关B机的A机副本的局部变化的更新消息发送至主终端机B。本应送往主终端机B的呼叫被导引至主后备机(终端机A)。例如,在启动呼叫的终端机处的端对端子系统可指令其“呼叫控制”应用程序以便当B机失效时为终端机B传送呼叫至终端机A。当在从终端机A处的应用程序代替主终端机B处的应用程序运行并且当与应用程序相关联的数据库发生变化时,在从终端机A处运行的应用程序发送一个增加记录消息1620至后备数据库模块814,请求将变化记录下来。后备数据库814在数据库815中实施变化,并将与数据库相关联的日志中的变化记录通知后备日志模块816(通过消息1630)。后备日志模块然后发送一个增加变化表格消息1640至观察者模块860。
图17阐述一个当其主终端机失效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时后备终端机的序列图。在以下图17的描述中,假设终端机A是主终端机以及终端机B是后备终端机。
当终端机A失效一段时间后又能接收呼叫时,一个后备终端机B的日志管理器880接收一个对等端有效消息1710(例如来自一个端对端子系统或对B机而言是局部的模块,它监视B的对等状态)。终端机B处的日志管理器810发送一个获得变换表格消息1720至终端机B处的观察者模块860,以便检索当终端机A失效时与终端机A的信息的变化相关联的变化表格(在终端机B的影子数据库中)。日志观察者模块860使用消息1725将变化表格送至终端机B处的日志管理器880。然后日志管理器880启动和传输一个日志更新请求1730至主终端机A。
图18阐述在已经指定各后备机后,一个在图1的电话系统10中用于启动一个对目的终端机的呼叫的操作流程图。
一个呼叫始发者(例如连至网络30的电话终端机之一)试图连至网络30上另一个电话终端机(600),例如由始发者终端机的用户响应于所需目的终端机的DN的条目。如果目的终端机失效(605),例如或由于目的电话机从网络断开而损失端口,或由于目的机的所有呼叫处理线程72、73、74和75(图4)都正在使用,则始发电话机根据其本地路由表200的列260来标识一个主后备。
使用来自列220或230中的一列的相应目的地址,始发终端机就试图呼叫主后备终端机(610)。若此呼叫失败(即若主后备也是失效),则根据路由表200的列270来检索该失效主机的辅后备的信息。然后试图使用从表200中间所得该机的目的地址来呼叫辅后备机(620)。
应该注意到,当接收者终端机能够接受呼叫时,作为呼叫目的地的终端机可能只振铃以表明对呼叫的应答。在任何其它情况下,由呼叫处理线程和应答呼叫的话音邮件模块一起简单地处理该呼叫而不是由相关终端机振铃。
在某些实施例中,提供一个通用的而不是终端机专用的呼叫处理能力。通用呼叫处理可以例如包括播放通用声音答辞(例如“电话失效,请留言。”)而不是个人化的答辞。
当或由呼叫目的地的终端机接收呼叫,或由作为该终端机的后备而工作的终端机接收呼叫,该终端机接收呼叫的方式是告诉始发者,该呼叫被成功地送至所需目的电话机。这可能例如涉及为所需电话机播放个人化话音邮件答辞以及为话音邮件或呼叫转发而用的任何用户选项。
相反,通用呼叫处理能力允许终端机代替未被指定作为后备的终端机接收呼叫。通用处理能力被阐述于图18中。
如图18中所示,当所有后备(即主和辅两者)都失效时,本实施例采用通用呼叫处理。在630处,如果在620处试图送往辅后备(即“第二级后备”)的呼叫失败,则始发者终端机可以可选地代替目的终端机应答呼叫(630和640)。在通用方式中,这可能是必需的,因为始发终端机并无任何目的终端机专用的呼叫处理能力。完成通用呼叫所造成的任何数据库变化的处理方式和一个标准呼叫完成方式相同,即由日志管理器890(图8)发布至合适的终端机。
在无法使用通用呼叫处理的实施例中,不完成通用呼叫应答,如果所有后备终端机都失效,则对呼叫者播放忙音(660)。若步骤600、610、620中的任何一个尝试成功,则呼叫被接受并由相关终端机处理(650)。
如业内人员所熟知的,可对上述实施例作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实质。例如,虽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在很大程度上涉及的对等器件是终端机,但可理解,所描述的网络器件同等地可应用于终端机以外的对等机,例如其它形式的网络器件。同样地,网络器件可由任何形式的网络所互连而不只是LAN。此外,虽然对等觉察描述涉及电话簿号码的选择、探测和断定,应理解,所描述方法同等地可应用于网络地址而不是电话簿号码。
应理解,后备级别数量(即每个主机的后备数量)可与所描述实施例的两个后备级别不同。一般而言,可多至N个后备级别,其中N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的终端机是“对称的”,即每个终端机N次用作后备,同时它本身具有N个后备,虽然如此,在所有实施例中不一定这样。
还注意到,图5中所示路由表200是可保持的信息类型的很特殊的例子。选代实施例可在它们的路由表中包括不同信息。例如,后备终端机可用不同于MAC地址的方式被标识。
应确定地注意到,本发明不限于为其它终端机提供后备功能的终端机。在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中,其它网络器件例如TTI可提供后备功能或可从其它网络器件的后备功能中得益。
此外,虽然以上所用名词“可靠性”涉及终端机在分布式电话系统之外可靠地建立连接的能力(例如从PSTN接收呼叫),但应理解,此名词可具有其它类型网络器件的含义。一般而言,名词“可靠性”涉及一个网络器件能够达到所需目标或完成所需任务的概率,此概率随着不同网络器件而不同。
最后,虽然所描述实施例中的网络器件是对等网络中的对等端,但应理解这并不是必需的。所描述后备方案中使用后备的网络器件不必要分级为网络上的“对等端”以及网络不必要分级为“对等”网络。
考虑到以上原理,本发明的许多修改和变动是可能的。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以上终端机并不限于电话终端机,以及在本发明某些实施例中终端机可为任何网络通信器件。因此应该理解,只要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在此处具体描述内容以外实施本发明。

Claims (78)

1.在多个网络器件的一个网络器件处,一种方法包括:
选择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作为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导致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
传送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保持的信息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所述传送的信息供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之用;及
自至少一个网络器件中接收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器件远离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以便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的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述接收的信息供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在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时使用。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包括N个后备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网络器件包括N个主器件,N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操作是基于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和所述N个后备器件中的每一个的可靠性的。
4.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网络器件由一个网络互连,其中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包括该网络器件能够与所述网络之外的一个器件建立一个连接的概率。
5.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将所述多个网络器件划分为M个预期后备组,一个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具有相同可靠性,M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选择具有最高可靠性的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
将当前后备级别设置为第一后备级别,所述后备级别标示一个相对顺序,当所述后备网络器件被指定为其后备的特定网络器件失效时以及当被指定为所述特定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的所有其它处于较低后备级别的网络器件失效时,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将相对于所述其它后备网络器件承担所述特定网络器件的任务;
按照被指定者网络器件可靠性的上升顺序,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把来自当前预期后备组的网络器件指定给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从而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没有一个网络器件是多于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被指定者,直至以下情况之一:
(a)当前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已经被N次指定为后备网络器件;或
(b)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在当前后备级别上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在出现(a)的情况时还包括:
按照可靠性的下降顺序选择另一个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7.权利要求6的方法,还包括:
重复所述选择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8.权利要求5的方法,在出现(b)的情况时还包括:
如果当前后备级别小于N,则将当前后备级别增量至下一个后备级别;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9.权利要求8的方法,还包括:
重复所述增量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中的一个被指定者。
10.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当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检测到所述保持的信息的变化时,将所述变化发送至所述N个后备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
11.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
当从一个主网络器件接收一个从所述主网络器件接收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标示,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收到的信息内。
12.权利要求5的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一个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
13.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中所述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的条件是检测到被指定为在比所述一个网络器件较低后备级别上的相同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的每个其它后备网络器件的失效。
14.权利要求12的方法,还包括:
在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之后,跟踪来自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的任何变化。
15.权利要求14的方法,还包括,在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发生变化时:
标识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何其它后备网络器件;及
将所述变化发送至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述其它后备网络器件。
16.权利要求14的方法,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主网络器件有效时:
将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给与所述主网络器件;及
把从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接收信息的任何变化发送至所述主网络器件。
17.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时:
接收来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的所述所保持信息的变化;及
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所保持信息中。
18.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标识一个被指定给一个远离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传送一个通信,使得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从所述主网络器件被撤销指定;及
要求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作为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19.权利要求18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操作基于所述后备网络器件的可靠性。
20.权利要求18的方法,还包括N次重复所述标识操作、所述发送操作和所述要求操作。
21.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器件是能够启动和接受呼叫的终端机,以及其中失效包括无能力接受一个输入呼叫。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还包括:
确定一个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是否有效;及
基于所述确定操作而启动一个呼叫。
23.权利要求22的方法,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呼叫包括,如果所述确定操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失效,则:
标识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及
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
24.权利要求23的方法,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的条件是确定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是有效的。
25.权利要求24的方法,还包括重复所述标识操作和所述启动操作,或者直至一个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被发现为有效,或者直至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
26.权利要求25的方法,还包括,如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则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接受所述呼叫。
27.多个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网络器件,适用于;
选择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作为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导致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
传送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保持的信息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所述传送的信息供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之用;及
从至少一个网络器件接收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器件远离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以便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的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述接收的信息供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在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之用。
28.权利要求27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包括N个后备器件,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网络器件包括N个主器件,N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29.权利要求28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选择操作是基于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和所述N个后备器件中的每一个的可靠性的。
30.权利要求29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多个网络器件由一个网络互连,以及其中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包括该网络器件能够与所述网络之外的一个器件建立一个连接的概率。
31.权利要求29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将所述多个网络器件划分为M个预期后备组,一个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具有相同可靠性,M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选择具有最高可靠性的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
将当前后备级别设置为第一后备级别,所述后备级别标明一个相对顺序,当所述后备网络器件被指定为其后备的特定网络器件失效时以及当被指定为所述特定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的所有其它处于较低后备级别的网络器件失效时,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将相对于所述其它后备网络器件承担所述特定网络器件的任务;
按照被指定者网络器件可靠性的上升顺序,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把来自当前预期后备组的网络器件指定给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从而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没有一个网络器件是多于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被指定者,直至以下情况之一:
(a)当前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已经被N次指定为后备网络器件;或
(b)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在当前后备级别上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32.权利要求31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在出现(a)的情况时:
按照可靠性的下降顺序选择另一个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33.权利要求32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重复所述选择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34.权利要求31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在出现(b)的情况时:
如果当前后备级别小于N,则将当前后备级别增量至下一个后备级别;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35.权利要求34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重复所述增量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36.权利要求27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当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检测到所述被保持的信息的变化时,将所述变化发送至所述N个后备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
37.权利要求27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当从一个主网络器件接收到一个从所述主网络器件接收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标示,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接收到的信息中。
38.权利要求31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在检测到一个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
39.权利要求38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的条件是检测到被指定为在比所述一个网络器件较低后备级别上的相同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的每个其它后备网络器件的失效。
40.权利要求38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在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之后,跟踪来自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受信息的任何变化。
41.权利要求40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在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发生变化时:
标识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何其它后备网络器件;及
将所述变化发送至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述其它后备网络器件。
42.权利要求40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主网络器件有效时:
将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给与所述主网络器件;及
把来自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的任何变化发送至所述主网络器件。
43.权利要求27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时:
接收来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的所述被保持信息的变化;及
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被保持信息中。
44.权利要求28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标识一个被指定给一个远离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发送一个通信,使得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从所述主网络器件被撤销指定;及
要求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作为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45.权利要求44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标识操作基于所述后备网络器件的可靠性。
46.权利要求44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N次重复所述标识操作、所述发送操作和所述要求操作。
47.权利要求27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网络器件是能够启动和接受呼叫的终端机,以及其中失效包括无能力接受一个输入呼叫。
48.权利要求47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
确定一个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是否有效;及
基于所述确定操作而启动一个呼叫。
49.权利要求48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呼叫的操作包括,如果所述确定操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失效,则:
标识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及
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
50.权利要求49的网络器件,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的条件是确定所述被确认的后备网络器件是有效的。
51.权利要求50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重复所述标识操作和所述启动操作,或者直至一个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被发现为有效,或者直至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
52.权利要求51的网络器件,还适用于,如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则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接受所述呼叫。
53.一种包括用于在多个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网络器件处执行的机器可执行代码的机器可读媒体,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选择至少一个其它网络器件用作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所述选择操作的结果是选择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将由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保持的信息发送至每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时,由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使用所述发送的信息以便承担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任务;及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从至少一个网络器件中接收信息,所述至少一个网络器件远离已经选择所述一个网络器件作为其后备以便成为一个主网络器件的所述一个网络器件,所述接收的信息供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在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主网络器件的任务时使用。
54.权利要求53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包括N个后备器件以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主网络器件包括N个主器件,N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55.权利要求54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选择操作是基于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和所述N个后备器件中的每一个的可靠性的。
56.权利要求55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多个网络器件由一个网络互连,以及其中一个网络器件的可靠性包括该网络器件能够与所述网络之外的一个器件建立一个连接的概率。
57.权利要求55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将所述多个网络器件划分为M个预期后备组,一个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具有相同可靠性,M是大于或等于一的整数;
选择具有最高可靠性的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
将当前后备级别设置为第一后备级别,所述后备级别标明一个相对顺序,其中当所述后备网络器件被指定为其后备的特定网络器件失效时以及当被指定为所述特定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的所有其它处于较低后备级别的网络器件失效时,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将相对于所述其它后备网络器件承担所述具体网络器件的任务;
按照被指定者网络器件可靠性的上升顺序,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把来自当前预期后备组的网络器件指定给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从而在当前后备级别上没有一个网络器件是多于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被指定者,直至以下情况之一:
(a)当前预期后备组中的每个网络器件已经被N次指定为后备网络器件;或
(b)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在当前后备级别上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58.权利要求57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出现(a)的情况时:
按照可靠性的下降顺序选择另一个预期后备组作为当前预期后备组;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59.权利要求58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重复所述选择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的一个被指定者。
60.权利要求57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出现(b)的情况时:
如果当前后备级别小于N,则将当前后备级别增量至下一个后备级别;及
重复所述指定操作。
61.权利要求60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重复所述增量操作和所述重复操作,直至所述多个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是N个后备网络器件中的一个被指定者。
62.权利要求53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当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检测到所述被保持的信息的变化时,将所述变化发送至每个所述N个后备网络器件中的每一个。
63.权利要求53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当从一个主网络器件接收到一个从所述主网络器件中接收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标示时,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接收到的信息内。
64.权利要求57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检测到一个主网络器件失效时,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
65.权利要求64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的条件是检测到被指定为在比所述一个网络器件较低后备级别上的相同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的每个其它后备网络器件的失效。
66.权利要求64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
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承担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之后,跟踪来自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的任何变化。
67.权利要求66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发生变化时:
标识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何其它后备网络器件;及
将所述变化发送至所述其它被指定给所述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68.权利要求66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在检测到所述主网络器件有效时:
将所述主网络器件的任务给与所述主网络器件;及
把来自所述主网络器件的所接收信息的任何变化发送至所述主网络器件。
69.权利要求53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当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失效一段时间后又能工作时:
接收来自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中的一个的所述被保持信息的变化;及
将所述变化包括入所述被保持信息中。
70.权利要求54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选择操作包括:
标识一个被指定给一个远离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主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发送一个通信消息,使得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从所述主网络器件被撤销指定;及
要求所述后备网络器件作为所述一个网络器件的后备网络器件。
71.权利要求70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标识操作基于所述后备网络器件的可靠性。
72.权利要求70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N次重复所述标识操作、所述发送操作和所述要求操作。
73.权利要求53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网络器件是能够启动和接受呼叫的终端机,以及其中失效包括无能力接受一个输入呼叫。
74.权利要求73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
确定一个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是否有效;及
基于所述确定操作而启动一个呼叫。
75.权利要求74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呼叫的操作包括,如果所述确定操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失效,则:
标识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的一个后备网络器件;及
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
76.权利要求75的机器可读媒体,其中所述启动一个对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的呼叫的条件是确定所述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是有效的。
77.权利要求76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用于重复所述标识操作和所述启动操作,或者直至一个被标识的后备网络器件被发现为有效,或者直至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
78.权利要求77的机器可读媒体,还包括机器可执行代码,如果确定所述被建议的目的网络器件没有任何可用的后备网络器件,则用于在所述一个网络器件处接受所述呼叫。
CN200480034247XA 2003-11-21 2004-11-22 网络器件的后备 Active CN18949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2370303P 2003-11-21 2003-11-21
US60/523,703 2003-11-21
PCT/CA2004/002005 WO2005050952A1 (en) 2003-11-21 2004-11-22 Back up of network devi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4936A true CN1894936A (zh) 2007-01-10
CN1894936B CN1894936B (zh) 2010-12-22

Family

ID=346196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4247XA Active CN1894936B (zh) 2003-11-21 2004-11-22 网络器件的后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41141B2 (zh)
EP (1) EP1695524B1 (zh)
JP (1) JP4713492B2 (zh)
KR (1) KR101130096B1 (zh)
CN (1) CN1894936B (zh)
CA (1) CA2544033C (zh)
WO (1) WO20050509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60297B2 (en) 2002-06-13 2010-02-09 Nice Systems Ltd. Voice over IP forwarding
CA2510509C (en) * 2002-12-20 2011-10-18 Nimcat Networks Inc. Voice mail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EP1545072A1 (en) * 2003-12-19 2005-06-22 Alcatel Border router for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782877B2 (en) * 2004-11-03 2010-08-24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Network-based dedicated backup service
US20060271663A1 (en) * 2005-05-31 2006-11-30 Fabio Barillari A Fault-tolerant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DE102005046441A1 (de) * 2005-09-28 2007-04-05 Siemens Ag Abwesenheitsassistenzsystem für multimediafähige Kommunikationssysteme
US20070180042A1 (en) * 2006-02-02 2007-08-02 Benco David S User configurable automatic voice message prioritization
EP1853020B1 (de) * 2006-05-02 2018-08-29 Unify GmbH & Co. KG Dezentraler Abwesenheitsassistent
US8149849B2 (en) * 2006-08-31 2012-04-03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Zigbee/IP gateway
CN101536464B (zh) * 2006-11-10 2012-09-05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JP2008250632A (ja) * 2007-03-30 2008-10-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
US7788234B2 (en) * 2007-08-23 2010-08-31 Microsoft Corporation Staged, lightweight backup system
US9065910B2 (en) * 2007-09-27 2015-06-23 Cisco Technology, Inc. Integrating telephony and voice mail routing
WO2009122528A1 (ja) * 2008-03-31 2009-10-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統合構成管理装置、異種構成管理装置、バックアップ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TW201011540A (en) * 2008-09-12 2010-03-16 Acer Inc Data backup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8495317B2 (en) * 2010-02-22 2013-07-23 C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data container backups
FI20105878A (fi) * 2010-08-24 2012-02-25 Tellabs Oy Tiedonsiirtoverkon verkkoelementin suojaus
US8923278B2 (en) * 2011-01-10 2014-12-30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Peer-to-peer, internet protocol telephone system with system-wide configuration data
JP6035726B2 (ja) * 2011-11-02 2016-1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接続制御装置、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及び接続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616037B2 (en) * 2017-04-25 2020-04-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s demise actions and notification
TWI670952B (zh) * 2017-08-14 2019-09-01 艾普仕股份有限公司 網路切換控制系統
KR102068131B1 (ko) * 2018-11-28 2020-01-2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Lcp를 이용하는 스마트온실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8565A (en) * 1993-07-20 1999-11-02 Vinc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rapid recovery from a network file server failure including method for operating co-standby servers
JP3232393B2 (ja) * 1995-12-05 2001-11-26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分散処理システムのモジュール運転状態制御方法
US5805786A (en) * 1996-07-23 1998-09-0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covery of a name server managing membership of a domain of processors in a distributed computing environment
JPH10107912A (ja) * 1996-09-26 1998-04-24 Sharp Corp ドアホン装置
US6292905B1 (en) * 1997-05-13 2001-09-18 Micron Technology, Inc. Method for providing a fault tolerant network using distributed server processes to remap clustered network resources to other servers during server failure
KR100608638B1 (ko) 1998-12-05 2006-10-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터넷 폰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US6665395B1 (en) * 1998-12-11 2003-12-16 Avaya Technology Corp.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 system using computer network-based communication
JP2000295371A (ja) * 1999-04-02 2000-10-20 Kawahara Megumi 通信装置
US6477172B1 (en) * 1999-05-25 2002-11-05 Ulysses Esd Distributed telephony resource management method
US7395282B1 (en) * 1999-07-15 2008-07-01 Commvault Systems, Inc. Hierarchical backup and retrieval system
US6505216B1 (en) * 1999-10-01 2003-01-07 Emc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acking-up and restoring files using multiple trails
KR20010048036A (ko) * 1999-11-24 2001-06-15 서평원 중계 장치의 백업 방법
CN1147803C (zh) * 1999-12-29 2004-04-28 上海龙林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Ip网络设备的热备份方法
JP4323681B2 (ja) * 2000-05-15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電子決済機能付き通信装置及び電子決済方法
CN1198406C (zh) * 2000-09-02 2005-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通讯系统备份方法和设备
DE10059175A1 (de) * 2000-11-29 2002-06-20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Anrufumleitung mittels eines Stellvertreters i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US20030018657A1 (en) * 2001-07-18 2003-01-23 Imation Corp. Backup of data on a network
DE10158822B4 (de) * 2001-11-30 2006-06-08 Siemens Ag Verfahren zum Bereitstellen von Leistungsmerkmalen für Alternativ-Verbindungen von Primär-Verbindungen
JP4008237B2 (ja) * 2001-12-17 2007-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情報共有システム
US20030120819A1 (en) * 2001-12-20 2003-06-26 Abramson Howard D. Active-active redundancy in a 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US20030126247A1 (en) * 2002-01-02 2003-07-03 Exanet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le backup using multiple backup devices
JP3895601B2 (ja) * 2002-01-07 2007-03-22 株式会社日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テクノロジー Ip電話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話システム
US7162013B2 (en) 2002-01-31 2007-01-0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Home network telephone answe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same
US7127613B2 (en) 2002-02-25 2006-10-24 Sun Microsystems, Inc. Secured peer-to-peer network data exchange
JP3883452B2 (ja) * 2002-03-04 2007-02-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7035289B2 (en) * 2002-05-03 2006-04-25 Cedar Point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witching architecture
WO2003096189A1 (en) 2002-05-09 2003-11-20 Innomedia Pte Ltd. Real time streaming media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improved session detail collection
US7034678B2 (en) * 2002-07-02 2006-04-25 Tri-Sentinel, Inc. First responder communications system
EP1579638A1 (en) 2002-12-02 2005-09-28 Operax AB Arrangements and method for hierarch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layered network architecture
US7023977B2 (en) * 2002-12-16 2006-04-04 Alcatel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softswitch failure protection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A2510509C (en) 2002-12-20 2011-10-18 Nimcat Networks Inc. Voice mail system, method and network devices
JP4404246B2 (ja) * 2003-09-12 2010-01-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データ特性に基づく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7379540B1 (en) * 2003-09-24 2008-05-27 Shortel, Inc. Server with backup capability for distributed IP telephony systems
US7436820B2 (en) * 2004-09-29 2008-10-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ult tolerance to intelligent voice-over-IP endpoint termi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2544033C (en) 2013-07-23
EP1695524B1 (en) 2016-07-06
EP1695524A4 (en) 2011-10-19
US7441141B2 (en) 2008-10-21
KR20060125762A (ko) 2006-12-06
WO2005050952A1 (en) 2005-06-02
EP1695524A1 (en) 2006-08-30
JP4713492B2 (ja) 2011-06-29
CA2544033A1 (en) 2005-06-02
US20050193249A1 (en) 2005-09-01
JP2007516668A (ja) 2007-06-21
KR101130096B1 (ko) 2012-03-28
CN1894936B (zh) 2010-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4936A (zh) 网络器件的后备
CN1166137C (zh) 在通信网络中交换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185825C (zh) 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265582C (zh) 信息插入服务提供系统、信息插入方法和通信网络
CN1182696C (zh) 用于安排电话呼叫的装置和方法
EP1582051B1 (en) Voice mail system for packet switched networks
CN1199426C (zh) 存储内部电话和移动电话的电话呼叫内容的数据记录系统
JP4944415B2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システム、プレゼンスサーバ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方法
CA2581203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bridge call appearance in distributed peer-to-peer network
CN1582596A (zh) 电信网络中控制及启用移动电话中高级服务和用户界面的方法、装置和配置
CN1499811A (zh) 基于地点的呼叫转移
CN1475065A (zh) 用于集成lan上的电话通信和数据传输并自动选择最低价格通信公司和连接模式的装置和方法
JP4920516B2 (ja) 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代理応答電話機
CN1917533A (zh)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JP4672011B2 (ja) Ip電話システム及びip電話方法
US20070005720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a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in a direct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856137A (zh) 一种确定集中控制服务器的方法及系统
JP2009021769A (ja) 電話システム及び、電話システムの自動転送規制方法
CN1499810A (zh) 自动产生新地点的基于地点的呼叫转移的方法和系统
JP4651912B2 (ja) インタネット電話システム、呼接続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端末連携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JP2007053711A (ja) Ip電話端末の呼接続方法とその転送方法及びサーバ装置
CN1787569A (zh) 一种用户终端自动录制来电信号的方法
JP5421420B2 (ja) 通信サーバ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713619A (zh) VoIP网络、媒体服务器及提供在其中使用的附加服务的方法
CN1592277A (zh) 一种提供公共呼叫中心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ONTARIO, CANADA TO: NOVA SCOTIA, CANADA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208

Address after: Nova Scotia Canada

Applicant after: Avaya Canada Corp.

Address before: Ontario

Applicant before: Nimcat Networks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