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2266A -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 Google Patents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92266A
CN1892266A CNA2006100903244A CN200610090324A CN1892266A CN 1892266 A CN1892266 A CN 1892266A CN A2006100903244 A CNA2006100903244 A CN A2006100903244A CN 200610090324 A CN200610090324 A CN 200610090324A CN 1892266 A CN1892266 A CN 1892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bonding agent
reflection horizon
liquid crystal
view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9032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暎珠
朴源祥
金炯杰
鱼基汉
尹海荣
金尙佑
李宰瑛
林载翊
李承珪
车圣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892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92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53Refle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55Trans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偏振器,包括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偏振膜,该反射区域包括支撑的反射材料层。

Description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本申请要求2005年6月30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5-0058438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器以及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LCD),尤其涉及能够减少功率消耗和改善显示特性的偏振器。
背景技术
一种通常用于显示的阴极射线管(CRT)被广泛用于电视(TV)中并作为用于测试设备系统的监视器或用在信息终端设备中。但是,由于CRT的重量和尺寸,CRT不适用于小型和轻型电子产品中。
为了替代CRT,已经积极地推行LCD。LCD具有一些显著的优点,如尺寸小、重量轻、功率消耗低和驱动电压低,并且LCD能够利用注入液晶面板中的液晶的电和光学特性来显示信息。由于这些优点,正在积极地研制和开发LCD。近来,LCD已经成为当前平板屏幕显示装置的主流,并且用于诸如便携式计算机、台式计算机监控器、高质量图像显示装置的监控器等的各种应用中。
基于液晶的类型,LCD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例如,扭转向列(TN)型以及超扭转向列(STN)型。LCD还被分为使用开关装置和TN液晶的有源矩阵显示型装置,以及使用通过另一种技术驱动的STN液晶的无源矩阵显示型装置。
两种类型的LCD具有明显差异。有源矩阵型显示器用于利用薄膜晶体管(TFT)作为开关元件的TFT-LCD中。无源矩阵显示器不使用TFT作为开关元件。换句话说,无源矩阵显示器不需要诸如TFT的复杂电路。随着最近便携式计算机的普及,TFT-LCD被广泛地使用。
典型的有源矩阵液晶面板组件包括具有两层衬底(substrate,也称基片)的液晶面板、TFT衬底和滤色器衬底。具有介电各向异性的液晶材料被插入两层衬底之间,提供驱动IC用于将驱动信号施加至栅极线(gate line,也称门线)和数据线。驱动IC通过玻璃复晶封装(chip on glass,简称CPG)方法装配在液晶面板上,并且柔性印刷电路板(PCB)用于连接驱动IC和外部PCB以传输预定数据和控制信号。液晶面板组件容纳在背光组件中形成LCD。背光组件包括光导面板、灯组件、和多种光学板。
在传统LCD中,显示屏幕被分成显示图像信息和字符信息的主显示区域,以及显示时间、日期、电池状态的信息的子显示区域。通常,在子显示区域中显示的信息被用户频繁使用,而不管主显示区域中显示的信息。
在传统LCD中,无论什么时候需要诸如时间、日期、电池状态等信息,子显示区域和主显示区域的使用均需要使用背光,消耗了过多的功率。另外,应该改善子显示区域的显示特性,以便用户清楚识别在子显示区域中提供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减少功率消耗和改善显示特性的偏振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能够减少功率消耗和改善显示特性的液晶显示器(LCD)。
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以上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偏振器,包括: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偏振膜,其中,反射区域由在偏振膜上支撑的反射层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具有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的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第一和第二侧面;背光组件,设置在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附近,背光组件适于将入射光提供到液晶面板上;下偏振器,设置在背光组件和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中间,下偏振器包括用于使入射光偏振的偏振膜;形成在下偏振器上的反射层,其中,反射层对应于子显示区域设置;以及邻近液晶面板的侧面设置的上偏振器,上面板适于使通过液晶面板的入射光偏振。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以上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装配后的图1的LCD的透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在LCD中的偏振器的截面图;以及
图5示出了偏振器、薄膜晶体管(TFT)衬底和滤色器衬底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可以更容易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本发明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多种不同方式来具体实施,并不局限于在此描述的实施例。而且,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便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披露更加充分和完整,而且全面传达本发明的构思,并且本发明将只通过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在整个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LCD)包括: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数字通用盘(DVD)播放器、便携式电话等。为了解释的方便,以下将描述使用便携式电话的根据本发明的LCD。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包括上述LCD。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装配后的图1的LCD的透视图,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参考图1至图3,LCD 100包括液晶面板组件130和背光组件150。
在此,液晶面板组件130包括具有TFT衬底133和滤色器衬底134、液晶(未示出)的液晶面板135、驱动IC 131、和柔性印刷电路板(FPCB)110。
液晶面板135是通过根据施加电压的强度调节经过液晶层(未示出)的光的透射率来显示诸如字符、数字或任意符号的装置。液晶面板135包括TFT衬底133、滤色器衬底134、和液晶(未示出)。
TFT衬底133包括多条栅极线、数据线、以及像素电极。栅极线沿行方向延伸并且传输栅极信号。数据线沿列方向延伸并且传输数据信号。像素连接至栅极线和数据线,并且包括开关元件和保持电容器。
在此,开关元件形成在栅极线和数据线的交叉点处,并且保持电容器(sustain capacitor)和液晶电容器连接至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另外,使用非晶硅和多晶硅作为沟道层形成开关元件作为TFT。
保持电容器的另一端子连接至直接形成在保持电容器上的公共电压或栅极线。在此,前面的连接类型是分离线类型,后面的连接类型是前栅极类型(previous gate type)。
滤色器衬底134位于TFT衬底133上,并且包括在对应于像素电极的区域中表示红色、绿色、或蓝色的滤色器,以显示每个像素中的颜色。在此,滤色器可以在像素电极之上或之下形成。另外,由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的透明传导材料形成的公共电极在滤色器上形成。
液晶层(未示出)填充在滤色器衬底134和TFT衬底133之间,并且具有介电各向异性。液晶层(未示出)的厚度约为5μm,并且液晶层是扭转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型。液晶层(未示出)的排列方向由外部施加的电压来改变,以便调节通过液晶层(未示出)的光的透射率。
作为液晶面板135的元件的TFT衬底133、滤色器衬底134、以及液晶层(未示出)构成液晶电容器。具有以上结构的液晶电容器连接至开关元件的输出端子和公共电压或参考电压。
偏振器190和200位于作为液晶面板135的元件的TFT衬底133和滤色器衬底134的外部,并且背光组件150面对偏振器200的一侧。偏振器190和200在下文中有时指的是位于液晶面板135的顶面的上偏振器190和位于液晶面板135的底面的下偏振器200。以下将参考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提供节省功率和改善显示特性的下偏振器200。
驱动IC 131是通过输入端子从FPCB 110接收栅极控制信号、数据控制信号、以及与数据控制信号相关的数据信号的集成电路(IC),并且通过输出端子将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提供给在TFT衬底133上形成的栅极线和数据线。这样,期望的图像可以形成在液晶面板135上。
驱动IC 131装配在TFT衬底133上而不是装配在对应于TFT衬底133的滤色器衬底134的图像显示区域上,以便驱动IC 131的输出端子使用玻璃复晶封装(COG)连接至从图像显示区域延伸的每条栅极线和数据线。如上所述,由驱动IC 131产生的栅极驱动信号和数据驱动信号被传输至形成在TFT衬底133的图像显示区域中的每个像素。
FPCB 110是一种根据电线的电路设计将各种电子组件连接至印刷电路底板或支撑电子元件的PCB。不像传统PCB,FPCB 110是柔性的。FPCB 110包括:基膜;终端区域,在其中金属薄片图案设置在基膜的两端作为引线端子;以及界面区,在其中形成金属薄片图案作为电线,以便设置在基膜两端的终端区域相互连接并且在其中形成用于保护电线和使其绝缘的覆盖层。另外,可以在界面区中形成多个通孔,并且FPCB 110可以进一步包括一个区域,在其中,装配的电子组件通过通孔连接至电线,并且形成预定电路。
FPCB 110的一端连接至外部PCB(未示出),并且其另一端连接至驱动IC 131的输入端子。这样,栅极驱动信号、数据驱动信号、和与数据驱动信号相关的数据信号从外部PCB传输至驱动IC 131。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组件150包括光学薄片141、灯组件143、光引导膜142、反射薄片146、容纳它们的上容器140、以及与上容器140结合的下容器170。
在此,光引导膜142引导从灯组件143发射的光。即,光引导膜142允许灯组件143产生的光在位于光引导膜142上的液晶面板135的方向继续传播。从而,将入射到光引导膜142的光的传播方向改变为液晶面板135的方向的各种图案可以被印制和形成在光引导膜142的后侧。可选地,可以使用刚性光引导面板代替光引导膜142。
灯组件143被插入上容器140中的光引导膜142的一侧。灯组件143包括光源和光源盖(cover)。用于灯组件143的灯可以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CCFL)、热阴极荧光灯(HCFL)、或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
反射薄片146安装在光引导膜142的下侧并且沿向上方向反射从光引导膜142的下部发射的光。反射薄片146反射来自光引导膜142的发射侧的没有通过在光引导膜142的后侧形成的细点图案反射的光,以便可以减小入射到液晶面板135的光损失,并且可以改善传输到光引导膜142的发射侧的光的均匀性。
光学薄片141位于光引导膜142的上侧,并且用于扩散和聚集从光引导膜142发射的光。光学薄片141包括扩散薄片、棱镜薄片、保护薄片等。
位于光引导膜142和棱镜薄片之间的扩散薄片用于分散从光引导膜142发出的光并且用于防止光部分密集。棱镜薄片以三棱镜在棱镜薄片的上侧形成预定排列的方式形成。棱镜薄片通常包括两个薄片,并且当每个棱镜排列被设置成相互间成预定角度时,用于将从散射薄片散射的光聚集到垂直于液晶面板135的方向上。这样,通过棱镜薄片的大部分光继续在水平方向上传输,并且亮度均匀分布在保护薄片上。在棱镜薄片上形成的保护薄片用于保护棱镜薄片的表面并且散射光,使得光的散射均匀。另外,可以沿保护薄片的边缘形成黑线(未示出),以防止亮线的形成或发生在液晶面板135的显示区域边缘的光泄漏。
在小尺寸LCD 100的情况下,一个灯通常安装在光引导膜142的一侧。当LCD 100变大时,多个灯可以安装在一个灯组件143中,以获得足够的亮度。
液晶面板组件130安装在光学薄片141上,并且与光学薄片141一起位于光引导膜142上。
上容器140的侧壁沿直角开口的边缘形成,并且预定突起(未示出)形成在侧壁中,以便上容器140容纳并固定液晶面板组件130、光学薄片141、灯组件143、光引导膜142、以及反射薄片146,并且防止多个薄片弯曲。液晶面板组件130的FPCB 110在上容器140的一个侧壁上的中心弯曲。在此,上容器140可以根据容纳液晶面板组件130、光学薄片141、灯组件143、光引导膜142、和反射薄片146的方法形成各种形状。
上容器140可以钩连至下容器160。例如,钩145可以沿上容器140的侧壁的外侧形成,并且对应于钩145的钩插入孔172形成在下容器170的侧面。从而,下容器170从上容器140的下部上升,以便在上容器140中形成的钩145插入下容器170的钩插入孔172中,使得上容器140和下容器170相互结合。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钩145可以位于下容器170处,而且钩插入孔172可以在上容器140中形成。另外,上容器140和下容器170可以以多种方式相互连接。
以下将参考图4和图5详细描述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LCD中的偏振器。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包括在LCD中的偏振器的截面图,而图5示出了偏振器、薄膜晶体管(TFT)衬底、以及滤色器衬底之间的关系。
参考图4,下偏振器200包括偏振膜210和在偏振膜210的一部分上形成的反射层222。
在此,具有偏振功能的材料可以用于偏振膜210。不存在对偏振膜210的特别限制。例如,基于聚乙烯醇(PVA)的膜或部分基于PVA形成的膜、通过将碘和/或二向色染料吸收到亲水性聚合物膜(诸如基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部分皂化膜或基于纤维素的膜)中的伸长膜、或多烯定向膜(诸如聚乙烯醇的脱水材料或聚氯乙烯的脱氢氯酸的生成物)可以用于偏振膜210。偏振膜210的厚度在约5-150μm(优选80-120μm)的范围内,但不限于此。
光学扩散粘合层214涂敷在偏振膜210上。光学扩散粘合层214具有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地扩散入射光的性能。另外,具有粘合性的材料可以用于光学扩散粘合层214。例如,光学扩散粘合层214可以以座(seat)或膜形状形成,其中,具有不同反射系数的微粒从具有粘合性的基质(matrix)扩散。具体地,光学扩散粘合层214可以具有聚苯乙烯细小微粒的平均粒径在0.5-5μm的范围内的结构。可以使用诸如基于聚甲基丙烯酸的有机细小微粒、诸如硅土、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酒石(tartar oxide)、氧化铟、氧化镉、或氧化锑、含气(gas-containing)共聚物、以及含液微胶囊的无机微粒扩散到由基于丙烯的粘合剂、基于橡胶的粘合剂、基于硅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acetic acid vinylcopolymer)的粘合剂、基于氨基甲酸酯的粘合剂、基于乙烯基乙醚的粘合剂、基于聚乙烯醇的粘合剂、基于聚丙烯酰胺的粘合剂、或其混合粘合剂形成的基质中。更优选地,具有优良透明度、耐气候性、以及耐热性的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用于基质。
在此,已知的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可以用作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例如,可以使用这样的粘合剂:在其中,主要使用利用第一或第二种基于丙烯酸烷基脂的丙烯酸基聚合物,该烷基脂由具有1~18个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诸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戊基、异戊基、己基、庚基、环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异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八烷酰基、或十八烷基)的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醚形成。
另外,例如,诸如基于石油树脂、基于松香树脂、基于萜烯树脂、基于合成石油树脂、基于酚醛树脂、基于二甲苯树脂、基于脂环族石油树脂、氧茚树脂、基于苯乙烯树脂、或基于二环戊二烯树脂的粘合剂;诸如对苯二甲酸酯、磷酸酯、氯化石蜡、聚丁烯、或聚异丁烯的软化剂;或其他各种导电剂(charging agent)、抗老化剂;或诸如交联剂的合适添加剂可以与光学扩散粘合层214结合。
光扩散粘合剂214的厚度不进行特别限定,但通常可在1-1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30μm的范围内。
粘合层212在偏振膜210的另一侧上形成。粘合层212提供偏振膜210和液晶面板(参考图3的135)之间的粘着。例如,粘合层212可以由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基于橡胶的粘合剂、基于硅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粘合剂、基于聚氨酯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醚的粘合剂、基于聚乙烯醇的粘合剂、基于聚丙烯酰胺的粘合剂、或其混合的粘合剂形成。
粘合层212的厚度不进行特别限定,但通常可在1-1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50μm的范围内,更优选地在10-30μm的范围内。
如图4所示,偏振器200被分成未反射区域A和透射区域B。透射区域B是在其中从背光组件(图1的150)发射的光通过偏振器200并且提供至液晶面板(图1的135)的区域,以及反射区域A是从外部入射通过液晶面板(图1的135)的光在偏振器200上被反射并且提供至液晶面板(图1的135)的区域。
使用光学扩散粘合层214将透明支撑件220和形成在透明支撑件220的反射区域A中的反射层222粘接到偏振膜210的一侧。
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醚砜(PES)、聚乙烯醇(PVA)、或三乙酰基纤维素(TAC)可以用于透明支撑件220。透明支撑件220的厚度不进行特别限定,但通常可以在1-100μm的范围内,优选地在5-50μm的范围内。
反射层222可以由金属沉积膜或金属薄膜形成。铝、银、银钯合金、铬等可以用于反射层222。形成的反射层222的厚度可以在约1-10μm的范围内,以便偏振器200的反射区域A具有对可见光线的约75-90%的反射率。特别地,由铝形成的反射层222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从而即使由薄膜形成也不会被氧化。例如,当具有厚度在约1-5μm的范围内的铝用于反射区域A时,反射层222没有被氧化并且可以具有约80-90%的反射率。
以下描述将反射层222附着到偏振器210的示例性方法。即,反射层222在透明支撑件220的反射区域A中形成,并且光学扩散粘合层214在偏振器210的一侧形成。透明支撑件220被附着至偏振膜210,以便当将光学扩散粘合层214置于其间时,反射层222面对偏振膜210。根据本发明的下偏振器200不局限于该方法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造。
参考图5,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LCD)中,一个显示屏幕被分成主显示区域133b和子显示区域133a,主显示区域133b中显示以下称为主图像信息的图像信息和字符信息等,子显示区域133a中显示诸如时间、日期、电池状态等(以下称为子图像信息)的图像信息。通常,与主图像信息相比,子图像信息不需要高分辨率。从而,如图5所示,薄膜晶体管(TFT)阵列可以在TFT衬底133上形成,以便主显示区域133b的单位面积中的像素233b的数量大于子显示区域133a的单位面积中的像素233a的数量。
主显示区域133b被设置成对应于偏振器200的透射区域B,并且子显示区域133a被设置成对应于偏振器200的反射区域A。主显示区域133b通过接收来自背光组件(图1的150)的光来显示主图像信息。另一方面,子显示区域133a通过将从外部入射的光反射到偏振器200的反射层222上来显示子图像信息。从而,背光组件(图1的150)仅将光提供至主显示区域133b,而不将光提供至子显示区域133a,或者将光提供至主显示区域133b和子显示区域133a,即,将具有低强度的光提供至子显示区域133a,使得可以减小LCD的整体功率消耗。
另外,由于用户不管主图像信息如何,一直需要多数子图像信息,所以根据本发明的LCD可以利用在下偏振器200的反射层222上反射的外部光一直显示子图像信息而不用驱动背光组件(图1的150),使得可以进一步减小功率消耗。
当根据本发明的LCD用作便携式显示器时,减小功率消耗,使得显著减少使用LCD要求的时间。
另外,如上所述,由于下偏振器200的反射层222具有约5-25%的透射率,所以可以通过来自背光组件(图1的150)的光和反射的光在子显示区域133a中产生高亮度。
在现有技术中,反射层在TFT衬底133上形成,其要求分开的掩模。从而,与本发明相比,制造成本更高,并且处理时间更长。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反射层222在下偏振器200上形成,然后,偏振器200附着至TFT衬底133上,使得LCD的功率消耗减小,制造成本降低,并且可以改善显示特性。
当包括反射层222的下偏振器200附着至TFT衬底133上时,应该考虑处理余量。从而,如图5所示,黑矩阵510可以形成在位于下偏振器200的反射区域A和透射区域B之间的边界线处的滤色器衬底134上。即,可以形成黑矩阵510以与在主显示区域133b和子显示区域133a之间的边界线邻近的主显示区域133b的像素行233b以及邻近边界线的子显示区域133a的像素行233a重叠。例如,黑矩阵510的宽度可以在约400-600μm的范围内。
另外,即使作为实例已经描述了在光导膜一侧具有灯的边型背光组件,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LCD可以用于具有没有提供光导膜并且将多个灯设置在底表面的结构的直接型背光组件。
如上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LCD中,来自外部的反射入射光结合对应于子显示区的偏振器上的反射层一起使用,以便降低LCD的功率消耗并且改善显示特性。
尽管参照其示范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具体展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26)

1.一种偏振器,包括:
具有透射区域和反射区域的偏振膜,其中,所述反射区域包括在所述偏振膜上支撑的反射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金属沉积膜或金属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铝、银、银钯合金、或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在约1μm至约10μ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厚度在约1μm至5μm范围内的铝层,并且所述反射区域具有对于可见光线约80-90%的反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反射区域具有对于可见光线约75-95%的反射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进一步包括插入所述偏振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的光学扩散粘合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光学扩散粘合层具有以下结构:来自基质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粒子扩散到由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基于橡胶的粘合剂、基于硅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粘合剂、基于聚氨酯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醚的粘合剂、基于聚乙烯醇的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的粘合剂、或其混合物形成的基质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粒子由选自以下组中的至少一种粒子制成,所述组包括:基于聚苯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的有机细粒;包括硅土、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酒石、氧化铟、氧化镉和氧化锑的基于无机的细粒;含气的共聚物;以及含液的微胶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器,其进一步包括透明支撑层,其中,所述透明支撑层位于包括所述反射层的偏振器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透明支撑层由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物质制成,所述组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醚砜(PES)、聚乙烯醇(PVA)、以及三乙酰基纤维素(TAC)。
12.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液晶面板,具有主显示区域和子显示区域,所述液晶面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背光组件,邻近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设置,所述背光组件适于将入射光提供到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
下偏振器,设置在所述背光组件和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一侧面的中间,所述下偏振器包括用于使所述入射光偏振的偏振膜;
反射层,在所述下偏振器上形成,其中,所述反射层对应于所述子显示区域设置;以及
上偏振器,邻近所述液晶面板的第二侧面设置,所述上偏振器适于使通过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入射光偏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薄膜晶体管(TFT)衬底,其上形成有多个开关元件;
滤色器衬底,其面对所述TFT衬底,并且其上形成滤色器;以及
液晶层,其插入所述TFT衬底和所述滤色器衬底之间,以及
其中,在对应于所述主显示区域和所述子显示区域的边界线的所述滤色器衬底上形成黑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黑矩阵与邻近所述边界线的所述主显示区域的像素行和邻近所述边界线的所述子显示区域的像素行重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黑矩阵的宽度在约400μm至约600μm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关于图像信息或字符信息的主图像信息显示在所述主显示区域中,并且关于时间、日期、或电池状态的子图像信息显示在所述子显示区域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金属沉积膜或金属薄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铝、银、银钯合金、或铬。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层的厚度在约1μm至约10μm的范围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厚度在约1μm至约5μm的范围内的铝层,并且所述反射区域具有对于可见光线约80-90%的反射率。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反射层具有对于可见光线约75-95%的反射率。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进一步包括插入所述偏振膜和所述反射层之间的光学扩散粘合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光学扩散粘合层具有以下结构:来自基质的具有不同折射率的粒子扩散到由基于丙烯酸的粘合剂、基于橡胶的粘合剂、基于硅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粘合剂、基于聚氨酯的粘合剂、基于乙烯醚的粘合剂、基于聚乙烯醇的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的粘合剂、或其混合物形成的基质上。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中,所述粒子由选自以下组中的至少一种粒子制成,所述组包括:基于聚苯乙烯酸或聚甲基丙烯酸的有机细粒;包括硅土、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酒石、氧化铟、和氧化锑的基于无机的细粒;含气的共聚物;以及含液的微胶囊。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偏振器包括所述反射层的一侧形成的透明支撑层。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偏振器,其中,所述透明支撑层由选自以下组中的一种物质制成,所述组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聚氯乙烯(PVC)、聚醚砜(PES)、聚乙烯醇(PVA)、以及三乙酰基纤维素(TAC)。
CNA2006100903244A 2005-06-30 2006-06-29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Pending CN1892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50058438 2005-06-30
KR1020050058438A KR20070002772A (ko) 2005-06-30 2005-06-30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92266A true CN1892266A (zh) 2007-01-10

Family

ID=37589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903244A Pending CN1892266A (zh) 2005-06-30 2006-06-29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002216A1 (zh)
JP (1) JP2007011345A (zh)
KR (1) KR20070002772A (zh)
CN (1) CN1892266A (zh)
TW (1) TW20071257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34943B (en) * 2006-03-02 2010-12-21 Hannstar Display Corp Twisted nemat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JP4850596B2 (ja) * 2006-06-19 2012-01-11 株式会社 日立ディスプレイズ 液晶表示装置
KR101372849B1 (ko) 2007-07-27 2014-03-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콜리메이팅 도광판, 확산 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1442584B1 (ko) * 2007-08-31 2014-09-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반사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8456586B2 (en) 2009-06-11 2013-06-04 Apple Inc. Portable computer display structures
US8743309B2 (en) 2009-11-10 2014-06-03 Apple Inc.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display structures
US20120140148A1 (en) * 2009-11-26 2012-06-07 Shinya Kadowaki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8467177B2 (en) 2010-10-29 2013-06-18 Apple Inc. Displays with polarizer windows and opaque masking laye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KR20140123735A (ko) * 2013-04-15 2014-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점착캡슐을 갖는 점착제 및 상기 점착제에 의하여 형성된 점착층을 갖는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20170005116A1 (en) * 2015-07-01 2017-01-05 Apple Inc. Displays Having Substrate Ledge Support
KR102301279B1 (ko) * 2017-07-18 2021-09-13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KR102063206B1 (ko) * 2017-09-14 2020-01-0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편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표시장치
US11637919B2 (en) 2019-12-03 2023-04-2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11838432B2 (en) 2019-12-03 2023-12-05 Apple Inc.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480938U (zh) * 2020-05-29 2021-02-05 酷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限镜射水冷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5936B2 (ja) * 1995-06-26 2007-06-27 スリーエム カンパニー 反射偏光型半透過反射体を備えた半透過反射型ディスプレイ
CN1115612C (zh) * 1997-07-18 2003-07-23 时至准钟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时刻显示单元的钟表
JP3822038B2 (ja) * 2000-08-10 2006-09-1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電話
JP3598987B2 (ja) * 2001-03-28 2004-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02303731A (ja) * 2001-04-09 2002-10-18 Nitto Denko Corp 半透過反射板、半透過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KR100757785B1 (ko) * 2001-07-12 2007-09-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에서의 광 조명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액정표시장치
JP3894549B2 (ja) * 2001-09-26 2007-03-2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半透過型偏光板、反射型偏光板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078171A (ja) * 2002-06-18 2004-03-11 Nitto Denko Corp 光学補償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20040089286A (ko) * 2003-04-11 2004-10-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TWI258039B (en) * 2005-05-09 2006-07-1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02772A (ko) 2007-01-05
JP2007011345A (ja) 2007-01-18
US20070002216A1 (en) 2007-01-04
TW200712576A (en) 200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92266A (zh) 偏振器和具有偏振器的液晶显示器
WO2019200825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
CN1873505A (zh) 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02466179B (zh) 背光单元和使用背光单元的显示设备
JP6636927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102096237B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1710477A (zh) 显示装置用的照明装置
CN1584703A (zh) 采用双面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6932962B (zh)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KR20100078298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CN1797119A (zh) 灯支撑件、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7025686A (ja) 光学シート、これを有す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JP2006073524A (ja) 改善された導光板を備え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ー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0043724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332387A (zh) 具有光导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JP2006253141A (ja) 光効率が優れているバックライトアセンブリ及びこれを含む表示装置
KR2013001109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637522A (zh) 液晶显示器件的背光结构
CN101452149B (zh) 液晶显示模块
CN1841445A (zh) 显示装置
CN101231421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US20100123853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WO2020015263A1 (zh) 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屏及终端设备
KR20130024163A (ko) 기판에 발광소자가 부착된 액정표시소자
CN100501527C (zh) 背光以及具有该背光的液晶显示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