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91501A - 载重用充气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载重用充气轮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891501A CN1891501A CN 200610090488 CN200610090488A CN1891501A CN 1891501 A CN1891501 A CN 1891501A CN 200610090488 CN200610090488 CN 200610090488 CN 200610090488 A CN200610090488 A CN 200610090488A CN 1891501 A CN1891501 A CN 189150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coupling
- tyre surface
- heavy vehicle
- point
- pneumatic t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重用充气轮胎,包括在位于胎面(1)和胎肩部(2)之间同时以胎面(1)的表面为基准向下形成一定深度的去耦槽结构。其中,上述去耦槽(3)的入口部分具有以胎面(1)的表面线(L)为基准切除30~60度的锥部(4)的形状,该去耦槽(3)的左右侧面的角度(A1,A2)以胎面(1)的表面为基准形成90~100°。由此可以防止产生在胎肩部的槽内侧底面的破裂,并可延长轮胎的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重用(Truck and Bus Radial;TBR)轮胎,特别涉及具有形成于胎面与胎肩部之间并且可防止胎肩部肋的单侧磨损、提供适当抓地力的去耦槽结构的载重用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通常,载重用轮胎(TBR)与轿车用轮胎相比具有更大的耐载重和冲击力的耐久性和耐磨性、刚性。在上述载重用轮胎的胎面与胎肩部之间形成有用于防止胎肩部肋的单侧磨损和提高抓地力的去耦槽。
如上所述,为了防止胎肩部肋的单侧磨损,在上述胎肩部肋的角部形成有宽度较窄的槽。现有技术中实现上述功能的去耦槽如图2所示。
即,图2所示的去耦槽103的结构如下:位于胎面101与胎肩部102之间同时具有一定的宽度W3,并且以胎面101的表面成B°的角度形成一定的深度。上述胎肩部102的表面具有锥形倾斜面或者圆形倾斜面104。
然而,如上所述现有的去耦槽结构通过外部施加的力而运动的、位于去耦槽外侧的橡胶部分的运动较大,在该去耦槽的胎肩部周边屡屡产生破裂,长时间使用时将导致轮胎的耐久性和耐磨性以及刚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止轮胎破裂的去耦槽结构的载重用充气轮胎,其通过减少位于去耦槽周边位置的外侧的橡胶部分的运动以防止破裂的产生,从而预防轮胎的耐久性和耐磨性以及刚性的降低。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载重用充气轮胎包括位于胎面和胎肩部之间同时以胎面的表面为基准向下形成一定深度的去耦槽结构,其中,所述去耦槽的入口部分具有以胎面的表面线为基准切除30~60°的锥部后的形状,所述去耦槽左右侧面分别与胎面的表面形成90~100°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形成有本发明去耦槽结构的载重用充气轮胎胎面的部分截面图;
图2与图1对应,为表示现有的去耦槽结构的部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形成有本发明去耦槽结构的载重用充气轮胎胎面的部分截面图。
在本发明载重用充气轮胎的去耦槽结构中,去耦槽位于胎面1和胎肩部2之间,并以胎面1的表面为基准向下形成一定深度。其中,在去耦槽3的入口部分具有以胎面1的表面线L为基准切除30~60度的锥部4后的形状,去耦槽3左右侧面的角度A1、A2与胎面1的表面成90~100°。
此外,将去耦槽3的切除锥部4的起始点P1至去耦槽宽度W的中心点的间隔W2、以及胎面1的虚拟边缘点P2至去耦槽3的宽度W的中心点的间隔W21的大小设置为使得去耦槽宽度W的中心点设置在从切除锥部4的起始点P1开始处于起始点P1至虚拟边缘点P2的总宽度的20~80%之间的位置。
此外,去耦槽3的宽度W的大小为1~3mm,宽度W为去耦槽3的底部圆R1直径的70~80%。
最后,与胎肩部2相交并切除的锥部4以半径具有5~20mm的连接圆R2连续地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去耦槽结构中,将形成有去耦槽3的胎面1和胎肩部2的邻接部位通过切除锥部4而形成。
本发明通过形成于胎肩部内侧的去耦槽,可以降低由外部施加的作用力而运动的、去耦槽外侧的橡胶部分的运动,可减少在去耦槽的底部的圆R1部分产生的破裂。
Claims (4)
1.一种载重用充气轮胎,包括位于胎面和胎肩部之间且以所述胎面的表面为基准向下形成一定深度的去耦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槽的入口部分具有以所述胎面的表面线为基准切除30~60度的锥部后的形状,所述去耦槽左右侧面分别与胎面的表面形成90~100°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槽的切除锥部的起始点(P1)至所述去耦槽宽度(W)的中心点的间隔(W2),以及胎面的虚拟边缘点(P2)至所述去耦槽宽度(W)的中心点的间隔(W21)大小确定为使得所述去耦槽宽度(W)的中心点位于自所述起始点(P1)起处于所述超始点(P1)至所述胎面的虚拟边缘点(P2)的总宽度(W1)的20~80%之间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去耦槽宽度(W)的大小为1~3mm,所述宽度(W)为去耦槽底部圆(R1)直径的70~8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重用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胎肩部相交并切除的锥部以半径具有5~20mm的连接圆(R2)连续地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050056349 | 2005-06-28 | ||
KR20050056349 | 2005-06-2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891501A true CN1891501A (zh) | 2007-01-10 |
Family
ID=3759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90488 Pending CN1891501A (zh) | 2005-06-28 | 2006-06-27 | 载重用充气轮胎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891501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9573B (zh) * | 2007-04-04 | 2011-08-31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摩托车的越野轮胎 |
CN101767516B (zh) * | 2008-12-26 | 2012-11-2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9835119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
2006
- 2006-06-27 CN CN 200610090488 patent/CN189150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79573B (zh) * | 2007-04-04 | 2011-08-31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用于摩托车的越野轮胎 |
CN101767516B (zh) * | 2008-12-26 | 2012-11-28 |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9835119A (zh) * | 2017-11-27 | 2019-06-04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CN109835119B (zh) * | 2017-11-27 | 2020-11-20 |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 充气轮胎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26221A1 (en) | Tire | |
CN104718090A (zh) | 充气轮胎 | |
EP2468536A2 (en) | Pneumatic tire | |
CN101337495A (zh) | 汽车悬架的下臂 | |
CN1891501A (zh) | 载重用充气轮胎 | |
JP2005081873A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JP4555873B2 (ja) | 重荷重用タイヤ | |
JP4492068B2 (ja) |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 |
CN105253199A (zh) | 新型汽车转向节 | |
WO2009154282A1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US9327551B2 (en) | Vehicle wheel for utility vehicles | |
JP5248294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7284148B (zh) | 轻型电动代步车用免充气轮胎结构 | |
JP2008273301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JP2008260343A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103237666B (zh) | 重载用充气轮胎 | |
JP4758366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CN201998737U (zh) | 工程机械实芯轮辐板圈 | |
JP2023090288A (ja) | タイヤ | |
JP5623717B2 (ja) | 空気入りタイヤ | |
EP4019275A1 (en) | Tire | |
JP2009154685A (ja) | タイヤ | |
CN202448685U (zh) | 全钢载重矿山型子午线轮胎胎面花纹结构 | |
CN107878122B (zh) | 重载荷用轮胎 | |
US20240316997A1 (en) | Tire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