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86624A -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86624A
CN1886624A CNA2004800354509A CN200480035450A CN1886624A CN 1886624 A CN1886624 A CN 1886624A CN A2004800354509 A CNA2004800354509 A CN A2004800354509A CN 200480035450 A CN200480035450 A CN 200480035450A CN 1886624 A CN1886624 A CN 18866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ction grille
aircondition
suspension line
lowering
hol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3545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86624B (zh
Inventor
小仓信博
古贺诚一
牧野正纯
吉田仁
饭岛守信
渡部岳志
志村一广
阿久津正德
浜田义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AIR CONDITIONER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Sanyo Commercial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AIR CONDITIONER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Sanyo Commercial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34361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171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AIR CONDITIONER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Toshiba Carrier Corp, Sanyo Commercial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AIR CONDITIONER DEVELOPMENT CENTER Co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04/01738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05052456A1/ja
Publication of CN1886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86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86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更简便且安全地清洁过滤器的空调装置。该空调装置在其底表面上设置有吸气格栅(37),在该吸气格栅(37)中安装有清洁空气的过滤器,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作为升降装置借助悬挂索(50a-50d)来支承该吸气格栅,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50a-50d)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升降装置以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天花板上或室内空间的顶板上的空调装置、一种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一种控制程序。
背景技术
已经已知吊顶式空调装置通过使用悬挂螺栓设置在天花板上,同时悬挂在天花板上,(例如参见对比文件1)。在这种类型的吊顶式空调装置中,吸气格栅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底表面上,(该表面面对建筑物的地板表面),并且过滤器设置在吸气格栅上。该设置在吸气格栅上的过滤器需要操作操作者等手动地周期性地拆卸下来并且进行清洁,由此充分地实现该空调装置的性能。另外,还存在这样的情况,在这种类型的空调装置中设置有过滤器腔,其中容纳有除了设置到吸气格栅上的过滤器之外的高性能过滤器(例如长使用寿命的过滤器),(例如参见对比文件2)。
对比文件1:JP-A-275251
对比文件2:JP-A-10149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为了清洁过滤器,操作者等必须依据具体情况执行将设置在吸气格栅中的过滤器从在天花板周围区域中的空调装置的主体内拆卸出来的工作。因此,这不仅是非常费事的,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是不利的,这是因为操作者等必须在站在桌面上来执行该工作。另外,相似地,对于具有上述过滤器腔的空调装置而言,依据具体情况执行将过滤器从在天花板周围区域中拆卸出来的工作不仅是费事的,而且从安全性的角度来看这也是不利的,这也是因为操作者等必须在站在桌面上来执行该工作。
考虑到上述的情况提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简便地且安全地实现过滤器清洁的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和控制程序。
解决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用于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和控制装置,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升降装置以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另外,依据本发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该时间而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升降装置以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吸气格栅整体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再次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控制装置重复以下的向下/向上移动操作n次(n≥2),该向下/向上移动操作为:使得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以使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随后使得该升降装置再次卷回悬挂索以使该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升降装置沿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到两侧中的每一侧上。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空调装置是吊顶式空调装置,其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同时悬挂在天花板上。
依据本发明,在该空调装置中,具有高性能过滤器的过滤器腔设置在该空调装置的主体与吸气格栅之间;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定位于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两侧上的侧覆盖件的内侧,其中该升降装置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过滤器腔设置有该悬挂索可穿过的间隙。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升降装置定位并且固定到由每一侧覆盖件覆盖的位置处。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升降装置定位并且固定到侧覆盖件上。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过滤器腔具有设置在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吸气端口处的四方框架,并且还具有用于设置该高性能过滤器的过滤器框架,由该悬挂索穿过的间隙设置该四方框架与该过滤器框架之间。
另外,依据本发明,该吸气格栅具有朝向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突伸的悬挂索连接部分,悬挂索连接到该悬挂索连接部分上,并且该过滤器腔设置有该悬挂索连接部分可穿过的间隙。
依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控制具有用于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的方法,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另外,依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的控制程序,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空调装置用作这样一种装置,其使得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依据本发明,当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容纳在容纳部分中时,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任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这样,操作者等人可更简便且安全地清洁该空调装置的过滤器。
另外,依据本发明,具有高性能过滤器的过滤器腔设置在该空调装置的主体与吸气格栅之间;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升降装置设置在定位于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两侧上的侧覆盖件的内侧,其中该升降装置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这样,即使设置有过滤器腔,吸气格栅也可向上和向下移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是作为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装置的外形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该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和图3是示出了该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在该吊顶式空调装置1中,侧覆盖件45设置在如图1所示的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两侧上,并且底面板14和吸气格栅37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下部(即底部)上。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部构造成用于吸气格栅37的容纳部分。另外,该空调装置的主体1a设置有(未示出的)接收部分,以便接收来自用于控制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未示出的)遥控器的指令信号。
如图2所示,空调装置的主体1a安装/固定在室内天花板5的下表面上,同时借助悬挂螺栓从天花板悬伸。热交换器15和送风机13以距离设置有吹出口41的前表面的顺序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中,并且另外的各种装置例如电子设备盒11、制冷剂管29等以非常小的间隙容纳在其中。
如图3所示,送风机13包括四个送风机单元21-24,并且它们固定/设置在由一个马达25驱动的转轴27上。热交换器15构造成如图2所示的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并且倾斜底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内。制冷剂管29连接到热交换器15上,并且制冷剂管29通向空调装置的主体1a外侧并且连接到(未示出的)室外机单元的压缩机、减压装置、室外热交换器等。
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排水盘31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热交换器15的下侧,并且金属板式的面板33设置在排水盘31的下表面处。排水泵单元35经由柔性管32如图3所示地连接到排水盘31的排水池31a,并且安装在排水泵单元35中的排水泵吸入在排水池31a中收集的滴水并且将该滴水排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之外。
由树脂制成的吸气格栅37如图2所示地设置在送风机13的下侧处,并且清洁空气的过滤器39固定到吸气格栅37上。当驱动送风机13时,室内空气经由吸气格栅37和过滤器39吸入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内。这些空气在热交换器15中进行热交换,并随后经吹出口41吹入到房间内。隔板43是横截地分隔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中心部分的隔板,并且送风机13设置在由隔板43分隔的腔内。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向上突伸的多个悬挂索连接部分38a-38d如图4所示地设置到吸气格栅37上,并且吸气格栅37借助连接到多个悬挂索连接部分38a-38d上的多个悬挂索50a-50d从而由空调装置的主体1a来支承。悬挂索50a-50d可松释或卷回以便在预定范围内向上或向下移动该吸气格栅,由此使得安装在吸气格栅37上的过滤器39可在吸气格栅37处于低位置时拆卸下来。
在以上的描述中,当不必必须彼此区别多个悬挂索50a-50d以及彼此区别多个悬挂索连接部分38a-38d时,它们分别可表示为“悬挂索50”和“悬挂索连接部分38”。
如图3所示,用于使得四个悬挂索50a-50d松释或卷回的升降机构容纳在两个单元60中的每一个单元中,即固定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两个端部上的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均如图5所示地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上,并随后由保持器62来保持和固定。第一单元60a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右端面上,并且用于支承吸气格栅37的一侧37A的两个悬挂索50a和50b(参见图4)连接到第一单元60a上。第二单元60b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左端面上,并且用于支承吸气格栅37的另一侧37B的其余两个悬挂索50c和50d(参见图4)连接到第二单元60b上。
图6是示出了第一单元60a的结构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单元60a设置有两个线轴,一个悬挂索50围绕线轴卷绕,对于每一线轴70还设置有使线轴70旋转的驱动马达71。该驱动马达71借助(未示出的)齿轮系驱动线轴70,由此两个悬挂索50可松释或卷回。第一单元60a设置有用于控制驱动马达71的控制电路(例如MPU)72以及存储在该控制电路72中的用于控制操作的控制程序。每一线轴70设置有用于检测线轴70的旋转量的旋转检测器75例如旋转编码器,并且线轴70的旋转量输出给控制电路72。
另外,多个信号线73从控制电路72引出,并且连接到形成在第一单元60a的壳体表面的外侧上的单元侧连接器74。该单元侧连接器74形成在第一单元60a的壳体的一表面内,该表面当第一单元60a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上时面对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该单元侧连接器74装配到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上的(未示出的)主体侧连接器上,由此该第一单元60a与空调装置的主体1a彼此连接,以便实现其间的信号通讯。也就是说,第一单元60a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上,由此使得位于空调装置的主体1a侧的(未示出的)控制电路与位于第一单元60a侧的控制电路72彼此通讯。第二单元60b的结构与第一单元60a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省去对其的描述。
当操作者向上或向下移动吸气格栅37(过滤器39)时,操作者首先借助遥控器等向空调装置的主体1a提供吸气格栅37的升降指令。当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控制电路接收到该指令时,控制电路将该指令均传输给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接收到指令的控制电路72使得驱动马达71(正向或反向)旋转,由此使得四个悬挂索50a-50d松释或卷回,从而向上或向下移动吸气格栅37。
当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时,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的控制电路72基于来自旋转检测器75的检测信号来控制悬挂索50的松释量,以便吸气格栅37在工作位置停止。在此,该工作位置相当于操作者容易拆卸安装在吸气格栅37上的过滤器39的位置,另外也是例如距离地面大约1米的高度。在该实施例中,从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部(即吸气格栅37的固定位置)到工作位置的距离预先设定在控制电路72中,并且控制电路72使得线轴70旋转成便于悬挂索50松释相关的距离。
另一方面,当吸气格栅37向上移动时,控制电路72基于来自旋转检测器75的检测信号来控制驱动马达71,以便使得悬挂索50的卷回量相当于当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时悬挂索50的松释量,由此使得吸气格栅37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中。
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时沿横向宽度方向(即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横向宽度方向)倾斜,或者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吸气格栅37向上移动并被保持时,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在高度上沿水平方向(即相对于天花板表面的水平方向)没有彼此对齐,这是由于驱动马达71产生的悬挂索50的松释量或卷回量彼此不同。另外,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即当吸气格栅37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吸气格栅37由于其振动而摇摆,这样当底表面希望由吸气格栅完全封闭时吸气格栅37不能装配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并且吸气格栅37的某一角部等可能卡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面板14上。特别是,当吸气格栅37的横向宽度较长时(即吸气格栅37的纵横比较大时)这种现象更明显。
因此,依据该实施例,在接纳吸气格栅37的操作中,如果,即使当从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中的任一侧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固定时间,吸气格栅的另一侧也没有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时,吸气格栅沿水平方向的倾斜度判断为较大,并且因此实施矫正该倾斜度的操作。
另外,依据该实施例,在上述操作中重复这样的向下/向上移动控制操作,即,在吸气格栅37到达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之后使吸气格栅37暂时地向下移动并随后再次向上移动吸气格栅以使吸气格栅37到达空调装置的主体1a,由此抑制了吸气格栅37的摇摆运动,并且吸气格栅37肯定将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内,同时空调装置的主体1a由吸气格栅37完全地封闭。
以下参照图7的流程图来描述接纳吸气格栅37的操作。图7是示出了当接纳吸气格栅37时由控制电路72实施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如图7所示,当控制电路72驱动两个驱动马达71中的每一马达以便卷回悬挂索50时,在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中的一侧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等上的情况下,这样,某一驱动马达71锁止并且检测到相关锁止产生的锁止电流(步骤S1),控制电路72启动安装在其中的(未示出的)定时器以便开始计时,并且在预定的计时时间Ct内判断是否检测到另一驱动马达71出现锁止电流(步骤S2),另一驱动马达71的锁止电流是吸气格栅37的另一侧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而产生的。
该计时时间依据吸气格栅37沿横向宽度方向的倾斜度的允许程度来设定。以下详细描述,如图8所示,吸气格栅37的横向宽度由W表示,并且沿横向方向的倾斜度由θ表示,在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之间沿高度方向的错位量L大致等于θ×W。另外,悬挂索50在驱动马达71每单位时间内的卷回量由S表示,实现错位量L所需的卷回悬挂索的时间T大致等于L/S。
也就是说,当吸气格栅37的允许的倾斜角度即错位量由Lt来表示时,计时时间Ct=Lt/S在控制电路72中设定为被计时的时间。
在步骤S2的判断中,如果在另一驱动马达71中没有检测到锁止电流并且没有检测到吸气格栅37的另一侧出现抵靠,(步骤S2:否),控制电路72使得两个驱动马达71均停机(步骤S3),并随后仅驱动对应于吸气格栅的抵靠侧的驱动马达71以便松释相应的悬挂索50,由此使得吸气格栅的抵靠侧只向下移动一预定的距离M(步骤S4)。其后,处理过程返回到步骤S1。
经过上述的操作,如图9所示,在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之间沿高度方向的错位量L’减小到L’=|L-M|(其中|x|表示x的绝对值)。通过重复所述步骤S1-S4的操作,错位量L’减小到可允许的错位量Lt并且沿吸气格栅37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倾斜度可尽可能地减小。
当在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之间沿高度方向的错位量L如上所述地减小到可允许的错位量Lt或更小时,步骤S2的判断结果为YES(是),并且控制电路72使得处理过程移动到步骤S5以便执行以完全封闭状态接纳吸气格栅37的操作。
具体地说,沿吸气格栅37的横向宽度方向的倾斜度借助上述步骤S1-S4的操作得到矫正,然而,吸气格栅37不能确定地以完全封闭的状态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中,吸气格栅可能卡在底面板14上。因此,为了以完全封闭状态接纳吸气格栅37,控制电路72使得驱动马达71旋转以便只暂时地使吸气格栅37整体向下移动第一预定距离(例如1米)(步骤S5),并随后再次向上移动吸气格栅37,直到吸气格栅37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即,向上移动在步骤S5中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的第一预定距离的距离,(步骤S6),由此使得吸气格栅37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
吸气格栅37在步骤S5和S6的操作中暂时地向下移动,这样矫正了吸气格栅37的姿态。其后,吸气格栅37再次向上移动,以便吸气格栅37以完全封闭的状态被接纳。然而,当姿态矫正不适当时,吸气格栅37可能卡在底表面上。因此,为了增加确定性,控制电路72使得吸气格栅37再次向下移动第二预定距离(步骤S7),并随后再次向上移动吸气格栅37,向上移动的距离仅为第二预定距离(步骤S8),以便使得吸气格栅37再次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此刻,当吸气格栅37向上移动时的吸气格栅37的摇摆运动借助上述的吸气格栅37与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接触(即步骤S6中的接触)从而被抑制。此外,当吸气格栅37再次向下移动时的向下距离(即第二预定距离)设定为小于第一预定距离,由此吸气格栅37几乎不出现摇摆运动。因此,当吸气格栅的摇摆运动被充分抑制时,吸气格栅37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并且吸气格栅以大致确定的完全封闭状态被接纳。
为了以完全封闭的状态接纳吸气格栅37,吸气格栅37向下/向上移动的重复频率不限于一次,并且通过增加重复频率(例如两次或多次),吸气格栅37可更确定地以完全封闭状态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中。
如上所述,依据该实施例,由于吸气格栅37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因此操作者可将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到工作位置以便从其上拆卸过滤器39。因此,不需要在安装有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天花板周围执行拆卸过滤器39的工作,并且操作者可简便且安全地进行工作。
另外,依据该实施例,用于向上和向下移动吸气格栅37的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没有安装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中(即容纳在壳体12A中),然而设置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的外侧,并且另外与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通讯可借助单元侧连接器74来实现,因此,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在执行这些单元或其它部件的维护工作时可容易地进行拆卸和安装。
另外,依据该实施例,在接纳吸气格栅37的操作中,重复多次使得吸气格栅37向上和向下移动的操作,即在吸气格栅37到达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之后使得吸气格栅37暂时地向下移动,并随后使得吸气格栅37再次向上移动,直到吸气格栅37到达空调装置的主体1a。因此,可抑制吸气格栅37的摇摆运动,并且可确保吸气格栅37以完全封闭的状态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中。
依据该实施例,在接纳吸气格栅37的操作中,当从吸气格栅37的两侧37A、37B中的任一侧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固定时间,但是吸气格栅的另一侧也没有抵靠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底表面上,仅使得抵靠底表面的侧暂时向下移动,并随后使吸气格栅37整体(即两侧37A和37B)再次向上移动。该操作可重复,以便当接纳吸气格栅37时吸气格栅37沿横向宽度方向的倾斜度经过了矫正。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90如图10和11所示地安装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吸气端口上。在每一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省去了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当增加高性能过滤器时使用该过滤器腔90。例如,较短的时间段需更换的过滤器设置在吸气格栅37上,并且较长的时间段需更换的过滤器100(长使用寿命的过滤器)设置在过滤器腔90中。不仅一次性过滤器可用作过滤器100,而且可选的可循环使用的除臭过滤器、常温再循环除臭过滤器、等等也可用作过滤器100。
在该实施例中,吸气格栅37安装在过滤器腔90的下表面上,并且吸气格栅37可如图12-14所示地悬挂成便于借助悬挂索从而自由地向上和向下移动。
也就是说,吸气格栅37设置有如图12所示的向上突伸的多个悬挂索连接部分38a-38d,并且吸气格栅37借助与多个悬挂索连接部分38a-38d连接的多个(四个)悬挂索50a-50d由过滤器腔90的下表面支承。悬挂索50a-50d可松释或卷回,以便使得吸气格栅37在预定的范围内向上和向下移动,由此使得安装在吸气格栅37上的过滤器39可在吸气格栅37处于低位置时拆卸下来。
用于使得四个悬挂索50a-50d松释或卷回的升降机构(图14)容纳在两个单元60中的每一个单元中,所述单元固定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两个端部上,即如图12所示的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上,并随后由保持器62来保持和固定。第一单元60a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右端面上,并且用于支承吸气格栅37的一侧37A的两个悬挂索50a和50b(参见图14)连接到第一单元60a上。第二单元60b固定到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左端面上,并且用于支承吸气格栅37的另一侧37B的其余两个悬挂索50c和50d(参见图14)连接到第二单元60b上。
如图12所示,过滤器腔90包括由金属板制成的四方框架91,其可安装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吸气端口上,并且还包括设置有过滤器100的过滤器框架92。
如图13所示,四方框架91包括框架件91a和91b以及框架件91c和91d,框架件91a和91b均沿纵向设置并由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金属板制成,框架件91c和91d均沿短边方向设置并由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金属板制成。具有大致矩形截面的分隔件93设置在四方框架91的大致中心,以便沿短边方向延伸。通常,该过滤器腔包括具有框架件的四方框架,该框架件由具有大致U形截面的金属板制成。固此,在类似吊顶式空调装置的板式空调装置中,沿纵向(宽度方向)的框架件在强度上不足够大,并且因此容器下垂。然而,依据本发明,由于设置有分隔件93,因此增加了强度,并且由此避免了当该空调装置在运输等过程中过滤器腔90变形的缺点。
如图15和16所示过滤器框架92包括外过滤器框架92a和内过滤器框架92b。
这些框架设置在四方框架91的右端和左端,并且它们沿四方框架91的短边方向设置成对。在该空调装置中,两种在尺寸上不同的过滤器100可选择性地安装。在图16所示的情况下,较小的过滤器100安装在成对的内过滤器框架92b之间。当安装较大的过滤器100时,借助螺钉92c与外过滤器框架92a连接的内过滤器框架92b被拆卸下来,并且较大的过滤器100安装在成对的外过滤器框架92a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用于悬挂吸气格栅37的悬挂索50穿过四方框架91与外过滤器框架92a之间的间隙S。该间隙S的尺寸如此确定,即,不仅悬挂索50而且以及至少钩在悬挂索上的悬挂索连接部分38均可穿过该间隙S,并且第一单元60a(或第二单元60b)正好设置在悬挂索连接部分38之上。
如上所述,由多个用于悬挂吸气格栅37的悬挂索50经过的间隙S设置在四方框架91与外过滤器框架92a之间。因此,即使当过滤器腔90安装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吸气端口上时,过滤器腔90也不会与悬挂索50和悬挂索连接部分38发生干涉,由此使得吸气格栅37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因此,依据上述结构,即使在安装有过滤器腔90(第二实施例)或没有安装过滤器腔90(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吸气格栅37均可借助具有上述结构的升降机构进行向上和向下移动。
另外,如图16所示,过滤器腔90的四方框架91的内尺寸L1设定成大致等于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内尺寸L2。因此,即使在安装有过滤器腔90(第二实施例)或没有安装过滤器腔90(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使用具有相同结构的吸气格栅37。在图16中,当吸气格栅37向上移动时,吸气格栅37的外围边缘部分的上表面抵靠四方框架91,并且由此吸气格栅37可定位成水平位置以便与过滤器腔90紧密接触。
在此,借助检测到线轴70的旋转停止,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可检测到吸气格栅37到达吸气格栅37的容纳位置。因此,即使在安装有过滤器腔90(第二实施例)或没有安装过滤器腔90(第一实施例)的情况下,当吸气格栅37被接纳时可仅仅改变悬挂索50的卷回量。在第二实施例的升降机构的控制下,吸气格栅37可大致确定地停止在抵靠过滤器腔90的抵靠位置处。
依据该实施例,即使当安装有过滤器腔90时,吸气格栅37也可向上和向下移动,并且由此操作者可在吸气格栅37向下移动到工作位置时拆卸过滤器39。
因此,不需要在安装有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天花板周围执行拆卸过滤器39的工作。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变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均可作为升降机构从而固定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每一侧表面的外侧上(参见图5或图12),并且由侧覆盖件45覆盖。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并且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均可设置在侧覆盖件45内侧,如图17所示。
在这种结构中,从第一单元60a(第二单元60b)的控制电路72(参见图6)引出的信号线73如图17所示地引向该单元的壳体的外侧,设置到信号线73的末端上的单元侧连接器74与空调装置的主体1a的侧表面连接,由此使得第一单元60a和第二单元60b与空调装置的主体1a连接从而实现其间的通讯。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基于旋转检测器(参见图6)的检测信号,吸气格栅37检测到吸气格栅37抵靠空调装置的主体1a或过滤器腔90,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适当数量的开关可用于检测吸气格栅37的抵靠状态,这些开关可设置在吸气格栅37容纳在空调装置的主体1a或过滤器腔90中的位置处。或者,可检测驱动马达71的驱动电流以便检测由线轴70的旋转停止而产生的瞬态电流。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吸气格栅37由四个悬挂索50a-50d来悬挂。然而,悬挂索的数量可设定为任何数量。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吊顶式空调装置。然而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例如安装在天花板内的各种空调装置。
附图说明
参照对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作为空调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装置的外形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了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内部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示出了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平面图;
图4是吸气格栅向上和向下移动的示意图;
图5是容纳升降机构的单元的示意图;
图6是该单元的功能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当接纳吸气格栅时由控制电路实施的操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8是当接纳吸气格栅时沿横向宽度方向矫正倾斜度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9是当接纳吸气格栅时沿横向宽度方向矫正倾斜度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0是当设置有过滤器腔时吊顶式空调装置的外形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当设置有过滤器腔时吊顶式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12是吊顶式空调装置的过滤器腔与其外围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吊顶式空调装置的过滤器腔与其外围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吊顶式空调装置的过滤器腔与其外围结构的立体图;
图15是用于吸气格栅的升降机构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吸气格栅的升降机构的截面图;和
图17是依据本发明的变型的单元的示意图。
部件表
1    吊顶式空调装置
1a   空调装置的主体
11   电子设备盒
13   送风机
14   底面板
15   热交换器
31   滴水盘
37   吸气格栅
38,38a-38d   悬挂索连接部分
39,100   过滤器
45   侧覆盖件
50,50a-50d   悬挂索
60a   第一单元
60b   第二单元
70    线轴
72    控制电路
74    单元侧连接器
75    旋转检测器
90    过滤器腔
91    四方框架
91a-91d    框架件
92    过滤器框架

Claims (13)

1.一种具有用于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
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和
控制装置,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升降装置以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该时间而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控制装置控制该升降装置以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吸气格栅整体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再次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装置重复以下的向下/向上移动操作n次(n≥2),该向下/向上移动操作为:使得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以使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随后使得该升降装置再次卷回悬挂索以使该吸气格栅整体仅向上移动一预定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沿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宽度方向设置到两侧中的每一侧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空调装置是吊顶式空调装置,其安装在房间的天花板上同时悬挂在天花板上。
6.一种空调装置,其包括:
具有高性能过滤器的过滤器腔,该过滤器腔设置在该空调装置的主体与吸气格栅之间;
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和向下移动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设置在定位于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两侧上的侧覆盖件的内侧,其中该升降装置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器腔设置有该悬挂索可穿过的间隙。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定位并且固定到由每一侧覆盖件覆盖的位置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升降装置定位并且固定到侧覆盖件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过滤器腔具有设置在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的吸气端口处的四方框架,并且还具有用于设置该高性能过滤器的过滤器框架,由该悬挂索穿过的间隙设置该四方框架与该过滤器框架之间。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气格栅具有朝向该空调装置的主体突伸的悬挂索连接部分,悬挂索连接到该悬挂索连接部分上,并且该过滤器腔设置有该悬挂索连接部分可穿过的间隙。
12.一种控制具有用于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的方法,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13.一种用于控制具有容纳吸气格栅的容纳部分的空调装置的控制程序,清洁空气的过滤器安装在该吸气格栅内,该空调装置包括用于借助悬挂索来支承该吸气格栅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借助松释或卷回该悬挂索从而使得该吸气格栅与该过滤器一起向上或向下移动,其特征在于,在使得该吸气格栅向上移动以便使该吸气格栅容纳在该容纳部分内的过程中,如果该吸气格栅的沿吸气格栅宽度方向的一端从该吸气格栅另一端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时刻起经过了一预定时间还没有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则该空调装置用作这样一种装置,其使得该升降装置松释该悬挂索,由此仅使得抵靠在该容纳部分上的所述另一端向下移动一预定距离,并且随后卷回该悬挂索以便使得该吸气格栅整体向上移动。
CN2004800354509A 2003-11-30 2004-11-24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Active CN1886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436115A JP4417102B2 (ja) 2003-11-30 2003-11-30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36116/2003 2003-11-30
JP2003436116A JP4417103B2 (ja) 2003-11-30 2003-11-30 空気調和装置
JP436115/2003 2003-11-30
PCT/JP2004/017385 WO2005052456A1 (ja) 2003-11-30 2004-11-24 空気調和装置、空気調和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86624A true CN1886624A (zh) 2006-12-27
CN1886624B CN1886624B (zh) 2010-06-16

Family

ID=34736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354509A Active CN1886624B (zh) 2003-11-30 2004-11-24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17102B2 (zh)
CN (1) CN1886624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4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进风装置
CN105318501A (zh) * 2015-10-16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回风框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449120A (zh) * 2017-08-07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1742178A (zh) * 2017-12-21 2020-10-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2009B2 (ja) * 2017-02-24 2021-09-08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14041A (zh) * 2011-08-03 2013-02-06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进风装置
CN102914041B (zh) * 2011-08-03 2015-05-20 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 风机进风装置
CN105318501A (zh) * 2015-10-16 2016-02-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回风框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5318501B (zh) * 2015-10-16 2018-08-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井机回风框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449120A (zh) * 2017-08-07 2017-12-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进风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11742178A (zh) * 2017-12-21 2020-10-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CN111742179A (zh) * 2017-12-21 2020-10-02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EP3730846A4 (en) * 2017-12-21 2021-10-27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CEILING-TYPE AIR CONDITIONER UNIT
CN111742178B (zh) * 2017-12-21 2022-04-26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CN111742179B (zh) * 2017-12-21 2022-05-24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的天花板式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17102B2 (ja) 2010-02-17
JP2005164214A (ja) 2005-06-23
CN1886624B (zh) 201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5155C (zh) 无尘室
CN1242217C (zh) 空调器
CN1198098C (zh) 空调装置的外壁板
CN2589858Y (zh) 空调机
CN100339649C (zh) 空调机的室内单元
CN1200757C (zh) 空气过滤器及空调装置
CN1886624A (zh) 空调装置、控制该空调装置的方法、以及控制程序
CN1181292C (zh) 空调机
CN1296658C (zh) 具有空气净化功能的微波炉
CN2536950Y (zh) 空调机
CN101078540A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740658A (zh) 窗式空气调节器
CN1272582C (zh) 顶棚埋设型空调机
CN101078557A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排水盘
CN1900608A (zh) 空调器室内机
JP2002349893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502933A (zh) 空调机的进气板的开闭结构
CN1967078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060105761A (ko) 공기 조화 장치,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프로그램
CN1902446A (zh) 天花板悬挂式空调装置
JP2004218988A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888619A (zh) 空气调节器
CN1553088A (zh) 一体式空调器的电机安装构造
CN1755208A (zh) 空气调节器室内机
CN1752653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