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7165A -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7165A
CN1867165A CNA200510070970XA CN200510070970A CN1867165A CN 1867165 A CN1867165 A CN 1867165A CN A200510070970X A CNA200510070970X A CN A200510070970XA CN 200510070970 A CN200510070970 A CN 200510070970A CN 1867165 A CN1867165 A CN 18671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roperty parameters
reverse
transfer matrix
probability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07097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6807C (zh
Inventor
万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STB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864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66807C/zh
Priority to PCT/CN2006/001008 priority patent/WO2006122500A1/zh
Publication of CN1867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7165A/zh
Priority to US11/877,383 priority patent/US783083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680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680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24Negotiating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Negotiating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where the mode-switching is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requir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为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设置的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等反向inter-user Qos属性参数,对所述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不同等级的用户享受不同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达到提高用户交互反向数据服务质量的目的。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而且能够为网络运营商提供等级收费服务的QoS解决方案,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运营收益。

Description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许多通讯系统支持无线数据业务高速传输,如CDMA2000 1x EV-DO系统,在数据业务高速传输的过程中,单个用户前向传输时可达的最高速率是2.4Mbps,反向传输时可达的最高速率是153.6kbps。然而,CDMA2000系统是一个容量有限的自干扰系统。当进行前向传输时,同一个扇区载频的多个用户共同分享并竞争前向2.4Mbps的带宽。当进行反向传输时,因为一个扇区载频的总带宽约600k,当用户数较多时,会造成反向负荷升高,导致用户间相互竞争而功率攀升,使扇区总吞吐量和各个用户的吞吐量都下降,用户的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
从用户使用无线数据业务传输的目的来看,需求呈现等级性。有的用户对速率的要求并不高,比如一般的QQ聊天对速率的要求就很低;发送电子邮件就希望的速率高一些,以尽快完成发送,但对实时性没有必然要求;而有的用户是希望进行无线视频的实时业务,这个对速率的要求就很高了。这就需要运营商能够针对用户需求的多样性,提供inter-user(用户间)QoS(服务质量)等级服务。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进行等级收费,提高运营收益。比如,为重要用户(Very Important Person,VIP)提供最高速率;为高级用户提供中等速率;为普通用户提供基本速率。
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提供了实现前向的inter-user QoS(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的技术方案:
CDMA2000 1x EV-DO的前向是时分系统,AN(Acess Network;接入网)提供了一个专门负责实时进行调度的模块,根据用户的请求速率、历史吞吐量、和用户函数等参考因素决定各个用户何时得到服务,以及得到服务的时长。其中,借助用户函数可以实时调整不同用户得到服务的权重,等级越高的用户权重越大,得到调度的机会也就越多,速率也就越高。
现有技术只能实现前向的inter-user QoS,反向无法考虑用户的优先级或等级。在反向,当用户少、系统容量尚未饱和时,各个用户的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一旦反向负荷比较高时,用户之间将形成竞争,导致各个用户的反向速率普遍下降。离基站近的用户更具有竞争实力,导致一些希望得到高速服务要求的用户无法得到满足。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现有技术中只能实现前向的inter-user QoS,无法为不同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包括:
A、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
B、基于所述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对所述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为用户设置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以及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或,
A2、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或,
A3、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或,
A4、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的过程具体包括:
接入网络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属性的过程具体包括:
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的过程具体包括:
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确定系统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等级;
根据所述负荷等级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接入网络根据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
B2、基于所述属性参数对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步骤B1具体包括:
B11、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B12、接入网络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所述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其中,所述步骤B2具体包括:
B21、接入网络通过协商速率属性参数通知用户更新概率转移矩阵,以及,通过发送反向限制速率消息用为用户设置的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B22、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B23;否则,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B23;
B23、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以及所述更新后的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调整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步骤B23具体包括:
B231、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B232;否则,执行步骤B233;
B232、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和/或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B233、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和/或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步骤B232具体包括:
B2321、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22、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接入终端将其当前速率降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或,
B2323、用户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步骤B233具体包括:
B2331、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32、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AT在最高限制速率的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上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或,
B2333、用户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其中,所述步骤B233具体包括:
B2334、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35、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在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基于为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设置的反向inter-user QoS属性参数,对所述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从而能够使不同等级的用户享受不同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达到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的用户提供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的问题。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而且能够为网络运营商提供等级收费服务的QoS解决方案,在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同时提高运营收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为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设置的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等反向inter-user QoS属性参数,对所述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提高用户交互反向数据的服务质量的目的。
一般用户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由运营商根据业务运营的需要决定。简单举例,可以将用户按照服务质量等级分为三类:VIP用户,高优先级用户和普通用户。当然不限于这种分类。用户在开户时即登记自己需求的Qos等级。
以上述分类结果为例,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101,为用户设置反向最高限制速率以及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对反向传输速率而言,可能的速率等级有9.6kbps,19.2kbps,38.4kpbs,76.8kbps,153.6kbps。
为用户设置相应的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时,考虑到可能的速率等级,既可以针对一个系统的所有用户统一设置,也可以针对每个用户分别设置。
考虑到可能的速率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时,可能的转移概率如表一所示:
  Transition009k6_019k2
  Transition019k2_038k4
  Transition038k4_076k8
  Transition076k8_153k6
  Transition019k2_009k6
  Transition038k4_019k2
  Transition076k8_038k4
  Transition153k6_076k8
            表一
其中,表一中的各属性参数为大于0且小于1的数据,而且从各属性参数的表示方法可以看出每一属性参数中标识出两个速率等级,如:0<Transition038k4_019k2<1,属性参数中标识出的两个速率等级分别为19.2kbps和38.4kpbs。概率转移矩阵可以针对各个用户的AT分别配置。
基于上述根据用户服务质量等级将用户划分VIP用户,高优先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为例,为各用户设置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如表二所示:
 VIP用户   高级用户   普通用户
  Transition009k6_019k2  Y11   Y12   Y13
  Transition019k2_038k4  Y21   Y22   Y33
  Transition038k4_076k8  Y31   Y32   Y33
  Transition076k8_153k6  Y41   Y42   Y43
  Transition019k2_009k6  Y51   Y52   Y53
  Transition038k4_019k2  Y61   Y62   Y63
  Transition076k8_038k4  Y71   Y72   Y73
  Transition153k6_076k8  Y81   Y82   Y83
                          表二
表中各数据满足:
1.Yi1≥Yi2≥Yi3,Yij∈[0,1],j=1,2,3;i=1~4
2.Yi1≤Yi2≤Yi3,Yij∈[0,1],j=1,2,3;i=5~8
由上述设置可以看出,接入网络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步骤S102,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步骤S103,AN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经过上述步骤后,AN就能够基于所述属性参数对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用户交互反向数据的服务质量。
步骤S104,AN通过协商RateParametersAttribute(速率属性参数)通知用户更新概率转移矩阵,通过发送ReverseRateLimit(反向限制速率)消息用为用户设置的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步骤S105,AN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106,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的接入终端(AT),然后执行步骤S108;否则,执行步骤S107,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S108。
在步骤S105的过程中,AN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后,通过发送反向激活比特RA将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的信息传送给用户的AT,其中,’RA=1’代表过载,’RA=0’代表未过载。
AN发送的RA比特对一个扇区载频下的所有AT都是相同的。
步骤S108,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109;否则,执行步骤S110。
AT解调RA,如果过载,就说明应该根据一定概率降低速率;如未过载,则说明应该根据一定概率提升速率。RA比特对一个系统下的所有用户都相同,但AT收到RA比特后,并非所有AT同时升速率或者降速率,而各个AT是根据概率转移矩阵来决定最终是否升速率或者降速率。
步骤S109,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AT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然后,AT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AT将其当前速率降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步骤S110,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在最高限制速率的允许下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AT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然后,AT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AT在最高限制速率的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上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仍然以表一中的属性参数为例对步骤S109与步骤S110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假设AT当前的速率是38.4kbps,则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为Transition038k4_019k2。
当AT解调到RA比特指示降速率时,AT产生一个随机数x,0<x<1,当x<Transition038k4_019k2时,AT速率从38.4降为19.2kbps,否则保持原速率不变。
当AT解调到RA比特指示升速率时,AT产生一个随机数x,0<x<1,当x<Transition038k4_076k8时,AT在最高限制速率的允许下将速率从38.4升为76.8kbps,否则保持原速率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201,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并根据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
AT的反向最高速率不能超过最高限制速率(Ratelimit)。依据反向传输速率可能的速率等级:9.6kbps,19.2kbps,38.4kpbs,78.6kbps,153.6kbps,将AT的Ratelimit划分为9.6kbps,19.2kbps,38.4kpbs,78.6kbps,153.6kbps五个等级。
AN依据上述反向传输速率可能的速率等级针对每个用户设定不同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AN根据用户的QoS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设置相应的最高限制速率的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一,AN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当前反向最高限制速率,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当前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步骤二,AN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确定系统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等级,并根据所述负荷等级重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AN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等级。这里假定将反向负荷划分为3个等级,即高负荷状态、中负荷状态和低负荷状态。给反向接收总噪声设置两个门限,NoiseThresh1和NoiseThresh2。
如果反向接收总噪声<NoiseThresh1,则AN认为系统处于低负荷状态,此时AN根据系统的带宽设置各用户的最高限制速率: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如果NoiseThresh1<=反向接收总噪声<NoiseThresh2,则AN认为系统处于中等负荷状态,此时AN保持为服务质量高的用户设置的当前最高限制速率,保持为服务质量低的用户设置的当前最高限制速率;
如果NoiseThresh2<=反向接收总噪声,则AN认为系统处于高等负荷状态;此时AN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比所述当前最高限制速率低一档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比所述当前最高限制速率低一档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仍然基于上述根据用户服务质量等级将用户划分为VIP用户,高优先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为例,AN为各级用户设定Ratelimit的结果如表三所示:
 VIP用户   高级用户   普通用户
  反向低负荷状态  X11   X12   X13
  反向中负荷状态  X21   X22   X23
  反向高负荷状态  X31   X32   X33
                             表三
其中,表中各数据满足以下要求:
1.Xij∈[9.6kbps,153.6kbps],i/j=1,2,3
2.Xi1≥Xi2≥Xi3,Xij∈[9.6kbps,153.6kbps],i/j=1,2,3,即:
3.X1j≥X2j≥X3j,i/j=1,2,3
步骤S202,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步骤S203,AN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步骤S204,通过发送ReverseRateLimit(反向限制速率)消息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通过协商RateParametersAttribute通知用户用为用户设置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更新用户当前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步骤S205,接入网络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206,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接入终端,然后执行步骤S208;否则,执行步骤S207,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S208。
步骤S208,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209;否则,执行步骤S210。
步骤S209,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步骤S210,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本发明提供的第三实施例,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301,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并根据用户的QoS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设置相应的最高限制速率。
具体实施过程参见第一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和步骤S201的详细描述。
步骤S302,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步骤S303,AN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即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经过上述步骤后,AN就能够基于所述属性参数对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从而提高用户交互反向数据的服务质量。
步骤S304,AN通过协商RateParametersAttribute通知用户更新概率转移矩阵;而且,通过发送ReverseRateLimit消息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步骤S305,AN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306,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接入终端,然后执行步骤S308;否则,执行步骤S307,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S308。
步骤S308,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309;否则,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09,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AT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然后,AT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AT将其当前速率降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步骤S310,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首先,AT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然后,AT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在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假设AT当前的速率是38.4kbps,则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为Transition038k4_019k2。
当AT解调到RA比特指示降速率时,AT产生一个随机数x,0<x<1,当x<Transition038k4_019k2时,AT速率从38.4降为19.2kbps,否则保持原速率不变。
当AT解调到RA比特指示升速率时,AT产生一个随机数x,0<x<1,当x<Transition038k4_076k8时,在最高速率Ratelimit允许的前提下,AT速率从38.4升为76.8kbps,否则保持原速率不变。
本发明提供的第四实施例,如图4所示,具体包括:
步骤S401,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
基于上述根据用户服务质量等级将用户划分VIP用户,高优先级用户和普通用户为例,为各用户设置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如表四所示:
  VIP用户   高级用户   普通用户
  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X1   X2   X3
                               表四
步骤S402,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步骤S403,AN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经过上述步骤后,AN就能够基于所述属性参数对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提高用户交互反向数据的服务质量。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步骤S404,通过ReverseRateLimit消息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通过协商RateParametersAttribute通知用户更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步骤S405,接入网络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406,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接入终端,然后执行步骤S408;否则,执行步骤S407,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S408。
步骤S408,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S409;否则,执行步骤S410。
步骤S409,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步骤S410,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步骤,在同一扇区载频下存在激活连接的用户,能够满足:
VIP用户服务的平均速率≥高级用户服务的平均速率≥普通用户服务的平均速率。
如果运营商的Qos策略发生改变,也可以通过本发明根据需要动态修改“反向inter-user Qos”属性参数的取值,调整需求不同服务等级用户的最高限制速率和概率转移矩阵等属性参数,如:运营商希望拉开不同等级用户的服务质量差距时,可以使表二、表三和表四中不同等级用户的参数取值相差大一些;反之,可以使参数取值相差小一些。
由上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能够为cdma2000 1XEV-DO系统提供反向的inter-user QoS业务,使得不同等级的用户享受不同的反向最高速率和反向平均速率;反向不同的负荷状态下,设置不同的最高速率,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本发明能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要,只有低速率需求的用户可以少付费,节省开销,有高速率需求的用户可以购买高速率服务,因而不仅提高了终端用户的满意度,而且丰富了运营商的服务种类,帮助运营商吸引用户,获取运营收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
B、基于所述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对所述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为用户设置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以及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或,
A2、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或,
A3、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或,
A4、为用户设置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并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属性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的过程具体包括:
接入网络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速率限制属性的过程具体包括:
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所述根据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以及当前的反向负荷等级为用户设置相应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的过程具体包括:
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确定系统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等级;
根据所述负荷等级以及用户的服务质量等级为服务质量等级高的用户设置高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为服务质量等级低的用户设置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
B1、接入网络根据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获取所述用户对应的反向用户间服务质量等级属性参数;
B2、基于所述属性参数对不同服务质量等级用户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1具体包括:
B11、用户通过连接请求消息接入系统,消息中携带用户的标识信息;
B12、接入网络根据所述标识信息查询开户信息中用户签约的服务质量等级,并根据所述服务质量等级获取对应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具体包括:
B21、接入网络通过协商速率属性参数通知用户更新概率转移矩阵,以及,通过发送反向限制速率消息用为用户设置的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更新所述用户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
B22、根据反向接收的总噪声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发送特征为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B23;否则,发送特征为未过载的反向激活比特给用户,然后执行步骤B23;
B23、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以及所述更新后的概率转移矩阵和/或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调整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3具体包括:
B231、所述用户接收所述反向激活比特,根据所述反向激活比特的特征判断反向业务信道上的负荷是否过载,若是,则执行步骤B232;否则,执行步骤B233;
B232、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和/或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B233、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和/或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32具体包括:
B2321、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22、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接入终端将其当前速率降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或,
B2323、用户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降低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33具体包括:
B2331、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32、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AT在最高限制速率的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上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或,
B2333、用户在更新后的最高限制速率允许下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提升反向信道的传输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233具体包括:
B2334、用户根据其当前的传输速率为其接入终端选择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
B2335、接入终端将其产生的随机数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进行比较,如果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选择的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则在所述更新后的反向最高限制速率属性参数允许下,将其当前速率提升到所述概率转移矩阵属性参数中描述的下一档传输速率;否则,保持原速率。
CNB200610086417XA 2005-05-19 2005-05-19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80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6417XA CN100466807C (zh) 2005-05-19 2005-05-19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PCT/CN2006/001008 WO2006122500A1 (fr) 2005-05-19 2006-05-17 MÉTHODE ET SYSTÈME POUR AMÉLIORER LA QdS DE DONNÉES INTERACTIVES UTILISATEUR
US11/877,383 US7830836B2 (en) 2005-05-19 2007-10-23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QoS of access terminal interactive data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86417XA CN100466807C (zh) 2005-05-19 2005-05-19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7165A true CN1867165A (zh) 2006-11-22
CN100466807C CN100466807C (zh) 2009-03-04

Family

ID=37426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86417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6807C (zh) 2005-05-19 2005-05-19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830836B2 (zh)
CN (1) CN100466807C (zh)
WO (1) WO20061225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14B (zh) * 2008-07-28 2013-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78108A1 (zh) * 2012-08-16 2013-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lan网络的速率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244334A (zh) * 2014-09-10 2014-1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66807C (zh) * 2005-05-19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RU2413373C2 (ru) * 2006-09-28 2011-02-27 Квэлкомм Инкорпорейтед Объединение сигналов связи для эффективности
KR101311254B1 (ko) * 2006-09-28 2013-11-21 퀄컴 인코포레이티드 신속한 세션 설정을 위한 예측 QoS 자원 할당
US8874712B2 (en) * 2010-01-20 2014-10-2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in adaptive streaming
CN101867903A (zh) * 2010-06-10 2010-10-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户鉴权的方法及系统
US9445363B2 (en) * 2012-02-15 2016-09-13 Acer Incorporated Method of handling transmission configur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23650A (en) * 1997-04-08 1999-07-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verse link rate scheduling
US6563810B1 (en) * 1999-09-30 2003-05-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Closed loop resource allocation
KR100344877B1 (ko) * 2000-08-02 2002-07-20 엘지정보통신주식회사 Hdr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트래픽 채널의 전송속도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6999425B2 (en) * 2000-12-07 2006-02-1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Dynamic reverse link rate limit algorithm for high data rate system
US6980523B1 (en) * 2001-01-23 2005-12-27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end-to-end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wireless packet data system
US7170858B2 (en) * 2002-05-29 2007-01-30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Rate control for multiplexed voice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050405B2 (en) * 2002-08-23 2006-05-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39274B2 (en) * 2002-08-23 2006-11-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248516C (zh) * 2002-09-16 2006-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反向激活信道的反向业务信道速率控制方法
MXPA05005194A (es) * 2002-11-14 2005-12-05 Qualcomm Inc Conformacion de tasa de comunicaciones inalambricas.
US7411974B2 (en) * 2002-11-14 2008-08-12 Qualcomm Incorpor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rate shaping
BRPI0406654A (pt) * 2003-01-10 2005-12-06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incluindo uma estação de rádio base, e, método de controle de ligação inversa sem um sistema de estação base de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s
US20040179469A1 (en) * 2003-03-13 2004-09-16 Attar Rashid Ahm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data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964670B1 (ko) * 2003-05-12 2010-06-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레이트 제어 정보를 생성하는방법
CN100593289C (zh) * 2003-05-12 2010-03-0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确定反向数据速率的方法
BRPI0409819A (pt) * 2003-06-17 2006-05-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método de controlar taxas de ligação inversa de estações móveis em uma rede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sistema de estação base
US7565152B2 (en) * 2003-07-31 2009-07-21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overload over the reverse link
US7336632B2 (en) * 2003-08-18 2008-02-26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associated method, for selecting quality of service-related inform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651450B1 (ko) * 2003-08-21 2006-11-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링크 제어 방법
US7630731B2 (en) * 2003-09-08 2009-12-08 Lundby Stein A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reverse link communication
US7697469B2 (en) * 2004-05-12 2010-04-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in ARQ networks
US20060040674A1 (en) * 2004-07-29 2006-02-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class provisioning for R-PDCH via a single common rate control sub-channel
CN100466807C (zh) * 2005-05-19 2009-03-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HUE036171T2 (hu) * 2005-09-21 2018-06-28 Lg Electronics Inc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elõre irányú kapcsolati vivõk vezérlésére többvivõs vezeték nélküli rendszerben
JP4719798B2 (ja) * 2005-11-02 2011-07-06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シグナリングメッセージのオーバーヘッド低減方法及び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0914B (zh) * 2008-07-28 2013-02-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网络选择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178108A1 (zh) * 2012-08-16 2013-12-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wlan网络的速率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4244334A (zh) * 2014-09-10 2014-12-24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04244334B (zh) * 2014-09-10 2017-12-2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网络服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80107028A1 (en) 2008-05-08
CN100466807C (zh) 2009-03-04
WO2006122500A1 (fr) 2006-11-23
US7830836B2 (en) 2010-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67165A (zh) 提高用户交互数据服务质量的方法
CN1196373C (zh) 选择编码方法的方法
CN1218591C (zh) 分组数据通道的两级动态分配
CN1925656A (zh) 多模通信集成电路及其进行信息交互的方法
CN1145284C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组数据业务的调度装置和方法
CN101064899A (zh) 一种测量邻小区的方法和用户终端
CN1237841C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中继台、移动台、及分组发送控制方法
CN1207937C (zh) 无线电资源管理
CN1197428C (zh) 无线通信的频间测量和转移
CN1237740C (zh) 使用并行码树的下行链路调度方法
CN101040458A (zh) 具有链路自适应的终端发射功率控制
CN1224190C (zh) 无线电基地台与无线电基地台选定方法及无线电终端
CN1535045A (zh) 通信终端、基站、服务器、网络系统和切换方法
CN1926788A (zh) 无线电基站设备和传输功率控制方法
CN1820465A (zh) 在具有分布式媒体访问控制的无线网络中进行资源预留
CN1846361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控制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操作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812288A (zh) 多天线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中重选天线的系统和方法
CN1430434A (zh) 资源控制系统、方法及使用该系统、方法的基站和移动站
CN1901398A (zh) 基于频谱多重使用的动态频谱管理方法
CN101052216A (zh) 实现小区变更的方法及系统
CN1684441A (zh) 基于发射功率控制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和控制发射功率的方法
CN1751534A (zh) 通信系统、通信装置、通信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CN1946047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其计算机程序
CN1618248A (zh) 局侧装置、局侧装置中的资源分配方法和移动通信系统
CN1893716A (zh) 实现网络服务提供商发现的方法及相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ZHIXUN HUOBAN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WEI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60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129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193 HAIDIAN,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605

Address after: 100193 Beijing City, northeast of Haidian District, South Road, No. 29, building 3, room 4, room 4516

Patentee after: Beijing wisdom partn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24

Address after: 100080 Haidian Beijing street, building 4, floor A, area, 8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3 Beijing City, northeast of Haidian District, South Road, No. 29, building 3, room 4, room 4516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wisdom partner Technology Co., Ltd.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Beijing wisdom partner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Passing Examination on Formaliti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o Pay the Fees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8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Dai Fe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