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62091A - 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 - Google Patents

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62091A
CN1862091A CN 200610019312 CN200610019312A CN1862091A CN 1862091 A CN1862091 A CN 1862091A CN 200610019312 CN200610019312 CN 200610019312 CN 200610019312 A CN200610019312 A CN 200610019312A CN 1862091 A CN1862091 A CN 1862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ut
medium
combustion air
circuit
sub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61001931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30649C (zh
Inventor
程冬生
周强
臧中海
郭俊
秦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filed Critical Wisdri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Priority to CNB20061001931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430649C/zh
Publication of CN1862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620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306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3064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由耐火材料砌筑或浇注而成,包括混合预燃室、缩口段、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中部环道分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中部喷口分为燃料气体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每一中部环道上至少设有一层喷口,每一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中部喷口;其特征在于:混合预燃室的顶部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上设有顶部环道(19),顶部环道(19)上至少设有1个顶部喷口(20),顶部喷口(20)的一端与混合预燃室(2)相通,顶部喷口(20)的另一端与顶部环道(19)相通,顶部环道(19)与一介质分管道相连通。本发明具有火焰长度可控、混燃条件好、空气过剩系数低、燃烧充分、风温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燃气发电、水泥生产、玻璃生产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适用但不限于高炉(及非高炉)炼铁的顶燃式、外燃式、内燃式热风炉。
背景技术
炼铁工序占钢铁生产总能耗的65%以上,降低炼铁工序能耗的每一项技术进步可为企业产生巨大的效益,为社会贡献能源节约效益。高炉(及非高炉)炼铁使用热风冶炼是大幅度降低工序能耗的主要、关键技术措施,热风温度越高,节能降耗效益越大。热风炉的作用就是把空气或富氧空气加热成热风,供给冶炼炉(如高炉)进行燃烧反应、还原反应。高炉煤气是高炉炼铁的副产品之一,是炼铁热风炉的主要燃料。
高炉炼铁热风炉是一种蓄热式热风炉,主要由摆放格子砖的蓄热室和燃烧室两大部分组成,燃烧器通常布置在燃烧室内或紧邻相通。燃烧器是热风炉的核心设备,在燃烧期间使用,其技术先进性直接影响燃烧效率、高温烟气温度、热风炉送风温度水平,其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燃烧器本体和热风炉的使用寿命。热风炉采用燃烧(蓄热)-送风(放热以加热空气)周期性循环工作制度。在热风炉燃烧期间,气体燃料及助燃空气在热风炉的燃烧器、燃烧室中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热风炉格子砖的孔洞中通过,把热量传给蓄热室中的格子砖蓄热。在热风炉送风期间,来自鼓风机的冷风进入热风炉,被格子砖加热成热风后,通过热风管送至高炉内。热风炉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演变,先后出现了内燃式、顶燃式、外燃式三种形式,三种形式都有广泛应用,并各有特色。
内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燃烧室布置在同一个钢质壳体内,两部分之间用隔墙隔开,燃烧器布置在燃烧室内下部、燃烧出口朝上。外燃式热风炉的蓄热室、燃烧室分别布置在两个钢质壳体内,两部分的拱顶之间用联络管连接,燃烧器布置在燃烧室内下部、燃烧出口朝上。目前内燃式热风炉采用的燃烧器有落后的套筒式和相对先进的矩形式,外燃式热风炉采用的燃烧器有圆形套简式和多孔式,都存在如下缺陷:1)使用寿命短,一般5至8年,最高的15年;2)细股流相互交叉切割混合燃烧,混合强度较弱,属长焰燃烧器;为了达到期望的燃烧效率,要求足够的混燃时间和空间,燃烧室上部的火井高度很高;火井高度越高,工程投资越大、隔墙稳定性越差。3)所需空气过剩系数较高。
顶燃式热风炉中国首创并工业应用。第一代技术是沿蓄热室上部拱顶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小燃烧器,利用拱顶作燃烧空间。生产实践表明存在严重的缺陷:燃烧器及拱顶使用寿命普遍仅1至3年;火焰在格子砖内燃烧导致热风炉整体性能迅速降低。国内外相关技术不断进步,近年出现了第二代顶燃式热风炉,上部为混合及预燃部分(即预燃室)、中部为主燃空间及高温烟气通道、下部为蓄热室,垂直、同心布置在一个钢质壳体内,燃烧器燃烧出口垂直朝下。第二代技术在结构稳定性、使用寿命等方面比第一代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目前所采用的旋流式燃烧器由于燃料气、助燃空气的通道、环道及其对应喷口分区上下布置,仍存在如下缺陷和不足:1)全部环道、喷口设置在燃烧器的中部,按照理想条件下固化设定、没有任何火焰长度调节手段,而诸如介质压力、温度、流量等操作具体条件是时刻变化的,任何参数的变化都会导致混合和燃烧条件偏离理想状态,并导致火焰长度过长或过短;2)混合预燃室的中部介质气流为旋流,产生介质气流密度偏析(中心部位密度低、量少,壁周围密度高、量多),混燃空间利用率低并影响混燃效果;3)每种介质纵向区域过厚,两种介质初始混合条件差,旋切混合的动力和强度不够,仍需要较高的混燃空间;4)沿上部预燃室及中部主燃空间内旋混燃烧不完全,燃尽点(即烟气温度最高点)延伸到格子砖内,因此实际生产出现燃烧末期拱顶温度低于送风前期拱顶温度的现象,格子砖内燃烧将严重影响该区域格子砖寿命和热风炉整体热工性能;大中型高炉高风温热风炉常采用硅质格子砖,(火焰直接与硅砖接触)其危害性更严重;5)燃烧期与送风期间燃烧器混燃室温度差高达300℃,长期、周期性、频繁波动降低了燃烧器使用寿命;6)燃烧效率不高、不充分,所需空气过剩系数仍然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效果好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由耐火材料砌筑或浇注而成,包括混合预燃室、缩口段、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与终燃室的之间为缩口段,混合预燃室设在中部环道的中央区域,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内侧设有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外侧设有中部接入口和中部环道,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依次相互连通;中部环道分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中部喷口分为燃料气体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每一中部环道上至少设有一层喷口,每一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中部喷口;其特征在于:混合预燃室的顶部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上设有顶部环道19,顶部环道19上至少设有1个顶部喷口20,顶部喷口20的一端与混合预燃室2相通,顶部喷口20的另一端与顶部环道19相通,顶部环道19与一介质分管道相连通。
所述的介质分管道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阀。
所述的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分别为二个以上,两种气体介质的中部环道交错布置,紧邻的两组喷口层为不同介质喷口层。
所述的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为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位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之间,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设有二个喷口层,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分别设有一喷口层,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一个喷口层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上的喷口层紧邻,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二个喷口层与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的喷口层紧邻。
所述的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分别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相连通,顶部环道19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相连通,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分别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15、第二调节阀18。
所述的与顶部环道19相连通的介质分管道为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上分别设有第三调节阀25、第一切断阀26。
所述的与顶部环道19相连通的介质分管道为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与燃料气体介质主管道5相连通,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上分别设有第四调节阀22、第二切断阀23。
所述的顶部喷口20成喇叭形,喇叭大口向混合预燃室内。
所述的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的径向有一夹角,其夹角为偏转角,偏转角为5°-85°。
所述的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
所述的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轴线的垂线有一夹角,其夹角为渗透角,渗透角为0°-60°;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喷口中,一组介质喷口层的喷口的渗透角为0°、另一组介质喷口层的喷口的渗透角为1°-60°。
本发明采用拱顶设置顶部环道19,顶部环道19与一介质分管道相连通,介质分管道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阀;从顶部喷口20中喷出的气体介质冲向混合预燃室中心区域,补充了中心区域部位的气体介质的量、并强化混合预燃室内混燃强度,进一步强化混燃效果;介质分管道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阀,调节阀可调节冲向混合预燃室中心区域的气体介质的强度和量,从而控制火焰长短,使燃烧效果到最理想状态,燃尽点控制在设定位置并避免火焰在格子砖内燃烧的现象出现。
本发明采用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的径向有一夹角,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轴线的垂线有一夹角(β1、β2),渗透角为0°-60°;形成对旋对撞混燃流场。混合预燃室内,每层燃料气体喷口与紧邻的一层助燃空气喷口通过设置横断面方向的偏转角(夹角α1、α2)产生两种介质气流反向旋转,混合效果好;通过设置纵断面方向的渗透角(即渗透角β1、β2)创造两种介质交互渗透条件,从而形成对旋对撞混燃流场,实现充分快速均匀混合,强化混燃条件,燃烧效果好。对旋对撞混燃模式在迅速混合均匀的同时在混合预燃室内快速相互抵消旋转动能,为终燃室提供了平稳、迅速、燃尽条件,燃尽效果好;并为高温烟气流向格子砖均匀分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强化了格子砖蓄热总能力。如果燃烧器采用同向顺旋混燃模式不能实现迅速混匀却相互加速同向旋转动能,对终燃室平稳燃烧不利、很难保证迅速燃尽,并扩大了高温烟气流向格子砖分配偏析的程度、恶化了其均匀分配条件、降低了格子砖蓄热总能力。
本发明采用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分别为二个以上,两种气体介质的环道交错布置,紧邻的两组中部喷口层为不同介质喷口层。1、多层混合界面:两种气体介质的环道交错布置,将燃料气体与助燃空气的混合界面设计成多层,减薄单一介质的厚度,优化混燃条件。2、每一气体介质有多层中部喷口:每层燃料气体喷口紧邻设置一层助燃空气喷口、并成组,设置多层喷口,细化流股,实现充分快速混匀,优化混燃条件。3、中部设置多层对旋对撞的混燃流场,加速燃烧,提高混合预燃室内的燃烧率;对旋对撞混燃模式的混合强度是同向顺旋混燃模式的4倍以上。4、多层对旋对撞混燃模式产生高效燃烧、稳定燃烧(避免脉动燃烧和燃烧振动)、提高热风炉蓄热能力等综合效能。
应用本燃烧器,配合多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多种形式的热风炉:
对于顶燃式热风炉(含冶金行业通称的“球式热风炉”),本燃烧器可以倒扣在热风炉的顶部并与热风炉同心、燃烧出口朝下,也可以横置或以一定角度布置在热风炉拱顶旁、预混燃出口与热风炉拱顶非同心相接、利用热风炉拱顶作终燃、燃尽空间。对于外燃式热风炉,该燃烧器布置在燃烧室内、燃烧出口朝上。对于内燃式热风炉,该燃烧器布置在热风炉内部的燃烧室火井内、燃烧出口朝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火焰长度可控,避免火焰在格子砖内燃烧的现象出现;2、强混、快混、并混合均匀,具有短焰燃烧、快速燃尽和高效燃烧的特点,可提高风温水平;3、燃烧器结构稳定,缩小了燃烧与送风期间燃烧器温差,提高燃烧器的使用寿命;4、由于本燃烧器火焰短、所需燃烧空间较小,可以缩短传统外燃式热风炉、内燃式热风炉燃烧室火井高度50%以上,大量节约工程投资。本燃烧器特别实用但不限于高炉(及非高炉)炼铁顶燃式、外燃式、内燃式热风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3-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或图2或图3中沿A-A线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1或图2或图3中沿B-B线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或图2或图3中沿C-C线剖面示意图
图中:1-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2-混合预燃室,3-耐火材料砌体,4-终燃室,5-燃料气体介质主管道,6-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7-第一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8-第二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9-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10-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1-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2-第一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3-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4-第二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5-第一调节阀,16-缩口段,17-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8-第二调节阀,19-顶部环道,20-顶部喷口,21-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2-第四调节阀,23-第二切断阀,24-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5-第三调节阀,26-第一切断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本发明中所述燃料气体与助燃空气的介质管道、环道、喷口及其布置位置可以互换。
实施例1:为2个中部环道、1个顶部环道,每一中部环道上只有一个喷口层,其2个喷口层紧相邻。
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由耐火材料砌筑或浇注而成,包括混合预燃室、缩口段、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与终燃室的之间为缩口段,混合预燃室设在中部环道的中央区域,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内侧设有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外侧设有中部接入口和中部环道,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依次相互连通;中部环道为2个,分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喷口层为2个,分为燃料气体喷口层和助燃空气喷口层,每一中部环道上设有一层喷口(即喷口层),每一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中部喷口;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的径向有一夹角,其夹角为偏转角,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轴线的垂线有一夹角,其夹角为渗透角,其中一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渗透角为0°,另一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渗透角为1°-60°;混合预燃室的顶部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上设有顶部环道,顶部环道设有1-30个顶部喷口,顶部喷口的一端与混合预燃室相通,顶部喷口的另一端与顶部环道相通,顶部喷口的中心延长线经过最上层的中部喷口层的中央区域,顶部环道与一介质分管道相连通(介质分管道为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或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介质分管道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阀。
实施例2:为3个中部环道、1个顶部环道,燃烧器中部设有4个喷口层;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倒扣在热风炉顶部(燃烧器出口朝下)并与热风炉同心的应用模式。
如图1、图4、图5、图6所示,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由耐火材料砌筑或浇注而成(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包括混合预燃室2、缩口段16、3个中部接入口、3个中部环道、4个中部喷口层,混合预燃室2与终燃室4的之间为缩口段16;混合预燃室2设在3个中部环道的中央区域,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内侧设有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外侧设有中部接入口和中部环道,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依次相互连通。3个中部环道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位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之间,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设有二个喷口层,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分别设有一喷口层,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一个喷口层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上的喷口层紧邻,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二个喷口层与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的喷口层紧邻;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一个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第一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7(即所述的中部喷口),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二个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第二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8(即所述的中部喷口),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上的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第一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2(即所述的中部喷口),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的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第二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4(即所述的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的顶部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上设有顶部环道19,顶部环道19上设有1-16个顶部喷口20,顶部喷口20的一端与混合预燃室2相通,顶部喷口20的另一端与顶部环道19相通,顶部喷口的中心延长线经过最上层的中部喷口层的中央区域,顶部环道19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相连通(顶部环道19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共一介质分管道、介质流量调节阀)。
第一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7、第二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8、第一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2、第二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4的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的径向有一夹角(每一喷口层,可以部分喷口夹角为0°),其夹角为偏转角,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径向的偏转角为5°-85°;第一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7与第一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2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第二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8的偏转角(α1)与第二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4的偏转角(α2)反向偏角布置。
第一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2的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水平线有一夹角为0°,第一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7的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水平线有一夹角β1,β1为1°-60°;第二层燃料气体中部喷口8的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水平线有一夹角为0°,第二层助燃空气中部喷口14的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水平线有一夹角β2,β2为1°-60°。
所述的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分别由其中部接入口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相连通,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分别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可在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上设一气量调节分配设施,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15、第二调节阀18。所述的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由其中部接入口与燃料气体介质主管道5相连。
每一中部喷口层的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径向的偏转角(如图3、图4中的α1或α2)相等或不相等。
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中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且数值相等或不相等。
所述的中部喷口为旋道或非旋道。所述的中部喷口断面呈长方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所述的中部环道断面呈长方形或方形或椭圆形或圆形。所述的混合预燃室横断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
燃烧器设置多个助燃空气(或燃料气体)接入口时,其对应各支管上可设置气量调节分配设施(即调节阀)。
实施例3:为3个中部环道、1个顶部环道,燃烧器中部设有4个喷口层;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倒扣在热风炉顶部(燃烧器出口朝下)并与热风炉同心的应用模式。用助燃空气作火焰长度调控主要调节手段。
如图2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顶部环道19不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相连通,而是顶部环道19与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相连通,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上分别设有第三调节阀25、第一切断阀26。
实施例4:为3个中部环道、1个顶部环道,燃烧器中部设有4个喷口层;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倒扣在热风炉顶部(燃烧器出口朝下)并与热风炉同心的应用模式。用燃料气体作火焰长度调控主要调节手段。
如图2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顶部环道19不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相连通,而是顶部环道19与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相连通,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与燃料气体介质主管道5相连通,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上分别设有第四调节阀22、第二切断阀23。
实施例5:应用于外燃式热风炉。燃烧器出口朝上。
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3结构基本上相同,为3个中部环道、1个顶部环道,燃烧器中部设有4个喷口层;顶部环道的中心顶部喷口20成喇叭形,喇叭大口向混合预燃室内。燃烧器出口朝上,应用于外燃式热风炉。

Claims (11)

1.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由耐火材料砌筑或浇注而成,包括混合预燃室、缩口段、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与终燃室的之间为缩口段,混合预燃室设在中部环道的中央区域,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内侧设有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的中部外侧设有中部接入口和中部环道,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中部喷口、混合预燃室依次相互连通;中部环道分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中部喷口分为燃料气体喷口和助燃空气喷口;每一中部环道上至少设有一层喷口,每一喷口层至少设有4个中部喷口;其特征在于:混合预燃室的顶部耐火材料环形砌体或浇注体(1)上设有顶部环道(19),顶部环道(19)上至少设有1个顶部喷口(20),顶部喷口(20)的一端与混合预燃室(2)相通,顶部喷口(20)的另一端与顶部环道(19)相通,顶部环道(19)与一介质分管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分管道上设有介质流量调节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接入口、中部环道分别为二个以上,两种气体介质的中部环道交错布置,紧邻的两组喷口层为不同介质喷口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为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为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位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之间,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设有二个喷口层,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分别设有一喷口层,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一个喷口层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上的喷口层紧邻,燃料气体介质中部环道(6)上的第二个喷口层与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上的喷口层紧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第二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3)分别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相连通,顶部环道(19)与第一助燃空气介质中部环道(11)相连通,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分别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第一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0)、第二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17)上分别设有第一调节阀(15)、第二调节阀(1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顶部环道(19)相连通的介质分管道为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与助燃空气介质主管道(9)相连通,第三助燃空气介质分管道(24)上分别设有第三调节阀(25)、第一切断阀(2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顶部环道(19)相连通的介质分管道为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与燃料气体介质主管道(5)相连通,燃料气体介质分管道(21)上分别设有第四调节阀(22)、第二切断阀(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喷口(20)成喇叭形,喇叭大口向混合预燃室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水平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的径向有一夹角,其夹角为偏转角,偏转角为5°-8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中部喷口的偏转角反向偏角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焰长度可控高效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喷口中心延长线垂直投影相对于混合预燃室轴线的垂线有一夹角,其夹角为渗透角,渗透角为0°-60°;紧邻的两组不同介质喷口层的喷口中,一组介质喷口层的喷口的渗透角为0°、另一组介质喷口层的喷口的渗透角为1°-60°。
CNB2006100193122A 2006-06-09 2006-06-09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0649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93122A CN100430649C (zh) 2006-06-09 2006-06-09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6100193122A CN100430649C (zh) 2006-06-09 2006-06-09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62091A true CN1862091A (zh) 2006-11-15
CN100430649C CN100430649C (zh) 2008-11-05

Family

ID=37389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610019312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30649C (zh) 2006-06-09 2006-06-09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430649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298B (zh) * 2007-12-19 2013-02-13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紊流长火焰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WO2013070761A3 (en) * 2011-11-11 2014-02-06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recombus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bustion for biomass
CN103627832A (zh) * 2013-11-25 2014-03-12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带引射预混旋流稳焰装置与蓄热体助燃的热风炉
CN109402314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CN111174423A (zh) * 2020-02-05 2020-05-19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从钒钛熔渣中提钒、提钛用高温富氧加热炉及其操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839610C3 (de) * 1978-09-12 1985-03-21 Didier-Werke Ag, 6200 Wiesbaden Entlastungsmauerwerk über Öffnungen in feuerfesten Mauerwerkswänden
CN2381646Y (zh) * 1999-07-06 2000-06-07 周春林 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的通冷风冷却装置
CN2516830Y (zh) * 2002-01-05 2002-10-16 河南拓普炼铁技术联合开发公司 环形多孔短焰陶瓷燃烧器
RU2215792C1 (ru) * 2002-02-18 2003-11-10 Калугин Яков Прокопьевич Воздухонагреватель
CN2586701Y (zh) * 2002-11-22 2003-11-19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高效热风炉
CN100523610C (zh) * 2005-09-28 2009-08-05 郑州豫兴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高速均混陶瓷燃烧器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6298B (zh) * 2007-12-19 2013-02-13 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紊流长火焰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WO2013070761A3 (en) * 2011-11-11 2014-02-06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recombus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bustion for biomass
CN103627832A (zh) * 2013-11-25 2014-03-12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带引射预混旋流稳焰装置与蓄热体助燃的热风炉
CN103627832B (zh) * 2013-11-25 2015-05-06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带引射预混旋流稳焰装置与蓄热体助燃的热风炉
CN109402314A (zh) * 2017-08-16 2019-03-0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CN109402314B (zh) * 2017-08-16 2024-01-1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燃式热风炉燃烧器
CN111174423A (zh) * 2020-02-05 2020-05-19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从钒钛熔渣中提钒、提钛用高温富氧加热炉及其操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430649C (zh) 2008-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2837B (zh) 高温低氧顶燃式热风炉
CN105650624B (zh) 一种煤气与空气分级预混燃烧与均流传热的热风炉
CN108603660A (zh) 新型顶燃热风炉
CN201269526Y (zh) 顶燃式热风炉高效旋流扩散式燃烧器
CN100430649C (zh) 火焰长度可控燃烧器
CN107131498A (zh) 一种降低氮氧化物和有机挥发物排放的瓦斯燃烧加热炉
CN111189222B (zh) 一种高速对冲旋流预混蓄热体中高温低氮燃烧的热风炉
CN202501472U (zh) 一种扁平火焰低NOx燃气燃烧器
CN203653595U (zh) 一种带高速旋流预混蓄热自预热燃烧装置的热风炉
CN2856729Y (zh) 多层对流强混高效燃烧器
CN103740880B (zh) 一种预混气流蓄热体中旋流与回流自预热的高速燃烧器
CN100578085C (zh) 多火孔无焰陶瓷燃烧器
CN202660558U (zh) 用于有色金属反射炉的烧嘴、烧嘴组件以及燃烧系统
CN2802400Y (zh) 全自立内燃式球团竖炉
CN202808853U (zh) 预燃室内喷嘴上下喷射对冲混合蓄热体中燃烧的热风炉
CN105255504A (zh) 一种变截面的蓄热室小烟道
CN2787675Y (zh) 顶燃式热风炉
CN201245671Y (zh) 新型悬链线拱顶陶瓷燃烧器热风炉
CN100473901C (zh) 带有环形布置垂直向上喷嘴的陶瓷燃烧器
CN202519285U (zh) 带套筒燃烧器的燃烧室放置锥形蓄热体整流助燃的热风炉
CN202519283U (zh) 预燃室内均布喷嘴上下喷射混合对冲回流预热燃烧的热风炉
CN202519284U (zh) 预燃室内均布喷嘴对冲喷射燃烧回流预热稳焰的热风炉
CN102330980B (zh) 煤气与空气射流引射混合多孔体稳焰对冲均流燃烧器
CN218329343U (zh) 一种熟料煅烧预热装置
CN214881268U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焦炉燃烧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406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