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51498B -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 Google Patents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51498B
CN1851498B CN2006100079610A CN200610007961A CN1851498B CN 1851498 B CN1851498 B CN 1851498B CN 2006100079610 A CN2006100079610 A CN 2006100079610A CN 200610007961 A CN200610007961 A CN 200610007961A CN 1851498 B CN1851498 B CN 1851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r
head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diode
infrar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079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51498A (zh
Inventor
田文杰
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06100079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851498B/zh
Publication of CN1851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1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51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5149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自动距离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驾驶员在常规坐姿下的头部位置,判断驾驶员是否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如果是,则输出报警和制动的控制电平。

Description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由电脑控制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检测距离和自动判断驾驶员头部是否保持在正常驾驶位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疲劳驾驶是引发恶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疲劳驾驶的检测技术有不同的方法,其中包括用图象识别技术监测驾驶员眼睛眨眼的频率据此判断驾驶员是否处在疲劳状态下、用机械装置检测驾驶员头部的正常位置等。图象识别技术存在成本较高,不易在中低档汽车和普通货车上推广应用,机械装置则使驾驶员有不舒服的感觉。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低成本高可靠性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可以在各种汽车上安装,便于大规模的地推广使用,有望根本解决疲劳驾驶的问题。
技术方案
本发明由单片机控制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距离检测装置和驾驶员头部位置识别方法组成,通过检测驾驶员在常规坐姿下的头部与座椅头枕的相对位置,自动判断驾驶员是否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如果驾驶员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头部必定偏离正常位置并且时间超过设定值,则输出报警和制动控制电平。参照图4,距离检测装置中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是由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二个红外线接收头组成,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发射经过调制的38KHz红外线光束,安装在座椅头枕上前方正对驾驶员头部的位置,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放置在中间,二个红外线接收头对称放置在左右两边。
首先分析一下驾驶员正常和疲劳时其头部处在什么位置,参照图1,驾驶员在正常驾驶汽车时其头部位置距离座椅头枕有一个几厘米的较小距离,而不是完全靠紧头枕,因为靠紧头枕驾驶眼睛会感觉很不舒服,不方便观察距离汽车较近的道路情况。
参照图2,驾驶员在疲劳驾驶汽车时其头部位置距离座椅头枕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图2是驾驶员已经睡着了的位置之一,其颈部肌肉已经放松,不受大脑控制了,头部依其重力下垂,这是最常见的开车睡眠姿势,也是驾驶员最初的疲劳睡眠姿势,这时驾驶员头部距离座椅头枕一般大于15厘米,检测头部从正常的几厘米变成大于10厘米的变化过程就可以判定已经处于疲劳驾驶状态了,再发展就是趴在方向盘上大睡了,这种情况下应及时报警,如果持续2秒钟就应启动制动系统自动刹车,否则一场交通事故不可避免。但是短暂的其他非疲劳动作如探身操作仪表板上的开关、回头观察等短时动作也有类似的距离变化,这时可以用时间来区别,2秒中以内恢复正常位置的不作为疲劳驾驶判定。
参照图3,驾驶员在有意识地短暂休息和闭上眼睛驾驶但还没有完全睡着时往往是这样的姿势,但这是完全睡着的前奏,其头部位置紧靠座椅头枕,距离为0,这种情况下应该及时报警,发展下去就会演变成图1的情况。
参照图4,这是,上方是汽车前进方向,其中园代表驾驶员的头部,箭头代表红外线发射和反射的路线,下面中间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左右两边是红外线接收头。图4是正常驾驶时驾驶员头部与红外线传感器的相对位置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红外线从中间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发射出来到被驾驶员头部反射回左右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经过的距离基本相等,这也是本发明对驾驶员头部是否偏离正常位置的基本依据,其后的各种判断都是以此为识别阈值进行的,包括是否不相等、大于、小于等各种情况,并根据判断结果输出不同的控制电平信号。
参照图5,俯视图,这是另一种驾驶员疲劳后的头部位置,是向左或右歪斜的情况,这与图2的典型位置有所不同,是一种中间过渡的疲劳形态,最终也会转化到图2的位置,这时红外线传感器将检测出左右不同的距离结果,也应及时报警或输出制动信号电平。
参照图6,俯视图,这是继图5驾驶员疲劳后头部继续偏移的位置,一侧的红外线接收头已经不能接收到被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了,在计算机程序中得到距离无限大的结果,这说明驾驶员疲劳程度进一步增强,应及时报警或输出制动信号电平。
以上分析都是基于在距离检测的结果上的,因此本发明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自动进行距离的检测,下面结合电路原理图进行说明:
参照图7电路原理图,图中LED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IC3、IC4是红外线接收头,LED发射的红外线光束被驾驶员头部反射后会照射到IC3、IC4的接收窗口,由IC3、IC4放大处理后以高或低电平的方式送到单片机ECU的输入口线,计算机程序将口线的值送到内存保存,供后面的程序作为判断依据。
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所发射的红外线的有效检测距离与通过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的电流强度是一一对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的电流强度是由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输出电压所决定的,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输出电压是受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控制的,控制字从单片机ECU的口线通过限流电阻连接晶体管T1---T8,当相应的口线输出高电位时,所对应的晶体管就导通,将电阻R1---R8中的对应电阻接地,相当于并联到电阻R12上。R12与R11构成分压电路,为三端集成稳压器IC2提供参考电位,当并联后的R12综合阻值减小时,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调整端参考电位降低,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输出电压Vout也就随之降低,这样流过限流电阻R9和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的电流也就减小,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的有效距离也就减少,当减少到一定程度时,即使驾驶员头部保持原来位置不动,红外线光束也终究会达不到驾驶员头部,此时红外线接收头的输出是没有反射回来的值,与最强的发射电流检测不到因距离过远的反射不回来结果一样,但是这二种情况可以从当时的控制字不同得到区分。控制字最大值是二进制11111111d,此时R1---R8电阻全部接地,R12的综合阻值最小,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输出电压Vout也最小,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的有效距离也最小,适当调整R1---R8的数值,可以将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的有效距离调整到1厘米左右。当控制字最小值是二进制00000000d,此时R1---R8电阻全部悬浮,R12的综合阻值就是R12,三端集成稳压器IC2的输出电压Vout最大,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的有效距离也最大,适当调整R12的数值,可以将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发射出的红外线光束的有效距离调整到20厘米左右。1厘米到20厘米的有效检测距离能够符合本发明的要求。
驾驶员头部偏离正常位置的检测与判断是由计算机程序根据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号电平与同一时刻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的对应关系决定的,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是根据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号电平判断是否接收到了红外线,如果某个红外线接收头没有接收到则判定为此红外线接收头与驾驶员头部的距离大于此时与控制字相关联的距离。
在自动标定头部正常位置的程序段,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有使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强度由强到弱逐步减小的效果,同时把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息记录在计算机内存中供后面的程序做判断依据。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息反映了同一时刻驾驶员头部距二个红外线接收头的分别距离。驾驶员的头部无论是正常位置还是前倾、侧倾、后仰,都能从距离检测中得到正确结果。是否输出报警和制动控制电平是计算机程序根据驾驶员头部偏离正常位置后的持续时间所决定的。
本发明的计算机主程序流程图参照图8,其中自动标定头部正常位置的程序段就是使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强度由强到弱逐步减小,同时检测IC3、IC4的输出状态,判断是否到了接收不到的临界点,这是停止发射电流强度减小的界限,同时读出此刻的控制字数值作为距离标定。当左右二个红外线接收头IC3、IC4所输出的信号电平一致,同时能够保持相当一段时间不变时,就可以用此时的控制字作为标准距离标定。每一个控制字都对应一个实际的距离,如1厘米、2厘米----20厘米等。
自动标定头部正常位置的程序段在汽车启动发动机后再经过延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运行,是因为疲劳驾驶不会发生在这段时间内,而此时东张西望的动作却会经常发生,当行驶到主路后,头部的动作逐步稳定,这时候才是对头部进行正常位置标定的正确时机。每次都要重新标定是因为驾驶员可能换人,每个人头部的位置都不会完全一样,标定的结果也会有差异。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用简单的红外线距离检测方法完成了驾驶员头部位置正常与否的识别,进而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是简单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本发明可以低成本地装备现有汽车,提高安全几率,便于大规模推广,国际、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附图说明
图1是驾驶员正常驾驶示意图。
图2是驾驶员疲劳后继续驾驶示意图。
图3是驾驶员轻微疲劳驾驶示意图。
图4是正常驾驶时驾驶员头部与红外线传感器的相对位置俯视示意图。
图5是驾驶员轻微疲劳驾驶头部侧倾示意图。
图6是驾驶员疲劳驾驶头部侧倾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路原理图,其中IC1是固定电压输出三端稳压器,IC2是可调电压输出三端稳压器,T9是红外线发射二极管LED的驱动晶体管。
图8是本发明主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功能样机及计算机程序已经完成,如有必要可以提供。由于本发明的电路部分都是成熟技术,因此按照技术方案中的叙述和步骤就可以顺利实施本发明。

Claims (4)

1.一种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采用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距离检测装置,并涉及一种驾驶员头部位置识别方法,通过检测驾驶员在常规坐姿下头部与座椅头枕的相对位置,自动判断驾驶员是否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如果驾驶员处在疲劳驾驶状态中头部必定偏离正常位置并且时间超过设定值,则输出报警和制动控制电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是由一个红外线发射二极管和二个红外线接收头组成,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放置在中间,二个红外线接收头对称放置在左右两边,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息反映了同一时刻驾驶员头部距二个红外线接收头的分别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所发射的红外线的有效检测距离与通过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强度是一一对应的,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强度是由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所决定的,三端集成稳压器的输出电压是受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控制的。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计算机程序所输出的控制字有使红外线发射二极管的电流强度由强到弱逐步减小的效果,同时把二个红外线接收头所输出的信息记录在计算机内存中供后面的程序做判断依据。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是否输出报警和制动控制电平是计算机程序根据驾驶员头部偏离正常位置后的持续时间所决定的。
CN2006100079610A 2006-02-24 2006-02-24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14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79610A CN1851498B (zh) 2006-02-24 2006-02-24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6100079610A CN1851498B (zh) 2006-02-24 2006-02-24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498A CN1851498A (zh) 2006-10-25
CN1851498B true CN1851498B (zh) 2011-05-04

Family

ID=37132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0796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51498B (zh) 2006-02-24 2006-02-24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851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42376B (zh) * 2008-08-04 2012-02-08 南京大学 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4700480A (zh) * 2015-03-17 2015-06-10 黎凯华 基于头枕和红外感应的客车车内人数统计方法及系统
CN107096107A (zh) * 2017-06-09 2017-08-29 江西明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开车时睡觉的装置
JP7351253B2 (ja) * 2020-03-31 2023-09-27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許否決定装置
CN112419672A (zh) * 2020-09-17 2021-02-26 阜阳师范大学 一种车载防疲劳驾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3013A (en) * 1993-05-13 1994-10-04 Estrada Richard J Vehicle operator sleep alarm
US6017922A (en) * 1998-05-18 2000-01-25 U.S. Bioscience, Inc. Thermally stable trimetrexate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US6097295A (en) * 1998-01-28 2000-08-01 Daimlerchrysler A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alertness of a driver
CN2433130Y (zh) * 2000-08-09 2001-06-06 夏长山 汽车驾驶员疲劳瞌睡警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53013A (en) * 1993-05-13 1994-10-04 Estrada Richard J Vehicle operator sleep alarm
US6097295A (en) * 1998-01-28 2000-08-01 Daimlerchrysler A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the alertness of a driver
US6017922A (en) * 1998-05-18 2000-01-25 U.S. Bioscience, Inc. Thermally stable trimetrexates and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N2433130Y (zh) * 2000-08-09 2001-06-06 夏长山 汽车驾驶员疲劳瞌睡警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51498A (zh) 2006-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51498B (zh) 疲劳驾驶检测技术
CN104183091B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疲劳驾驶预警系统灵敏度的系统
CN105128663B (zh) 一种智能汽车油门误踩补救方法
CN103978977B (zh) 基于人体通信的汽车监控系统和方法
CN101169873A (zh) 一种异常驾驶智能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1753589B (zh) 手握方向盘状态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5417186U (zh) 一种无证驾驶和酒驾测控系统
CN106157537A (zh) 防疲劳驾驶系统
CN103692913A (zh) 一种酒后驾车监控装置
CN202557300U (zh) 一种汽车防疲劳驾驶系统
CN201849322U (zh) 一种汽车防疲劳驾驶装置
CN111532279A (zh) 一种车辆综合控制系统
CN200976191Y (zh) 疲劳驾驶提醒装置
CN102646189B (zh) 一种司机驾驶姿势检测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41243A (zh) 一种基于汽车方向盘的酒驾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4376685A (zh) 一种防疲劳驾驶的车辆控制方法
CN203957890U (zh) 一种防酒驾装置
CN109376682A (zh) 一种智能摄像头及疲劳状态识别方法
CN202454040U (zh) 一种车用防瞌睡提醒装置
CN202294510U (zh) 一种防止汽车油门踏板误踏的提醒装置
CN204309715U (zh) 基于超声波特性的盲点辅助系统
CN103116964B (zh) 矿用猴车防瞌睡提醒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45254U (zh) 手动挡汽车挡位误挂提醒装置
CN205220773U (zh) 一种方向盘防瞌睡电子装置及防瞌睡系统
CN108460355A (zh) 驾驶员状态及行为检测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04

Termination date: 201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