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9495A - 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9495A
CN1849495A CN 200480026404 CN200480026404A CN1849495A CN 1849495 A CN1849495 A CN 1849495A CN 200480026404 CN200480026404 CN 200480026404 CN 200480026404 A CN200480026404 A CN 200480026404A CN 1849495 A CN1849495 A CN 18494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parts
heat
heat exchanger
exchang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2640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41108C (zh
Inventor
渡边宽彦
有野康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sona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Denk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Denko KK filed Critical Showa Denko KK
Publication of CN1849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9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4110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41108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热交换器(1),包括:由多个热交换管(9)构成的热交换芯部(4)、朝向每个热交换管的一端设置的制冷剂进口集管(5)和制冷剂出口集管(6)、以及朝向每个热交换管的另一端设置的制冷剂流入集管(7)和制冷剂流出集管(8)。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26)分成两个空间(6a、6b),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一些接合在该出口集管上以便与空间(6b)连通。阻力板(26)中形成有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孔(27A-27D)。出口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标记(28A-28D),以用于辨别制冷剂流通孔(27A-27D)的位置并代表所述孔的形状和/或大小。该热交换器在用作蒸发器时表现出较高的热交换性能。

Description

热交换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依照35U.S.C.§111(a)提出,并按照35U.S.C.§119(e)(1)要求分别在2003年8月25日和2004年3月24日按照35U.S.C.§111(b)提交的临时申请No.60/497338和No.60/555706的申请日利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尤其涉及在机动车空调中用作蒸发器的热交换器,机动车空调即在机动车内安装的制冷循环。
待通过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之间的气流间隙的空气的下游侧(图1和10的箭头X指示的方向,以及图3和11的右手侧)在文中和所附权利要求内被称为“前”,而相对侧被称为“后”。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广泛地使用所谓的堆叠板式的蒸发器作为机动车蒸发器,该堆叠板式的蒸发器包括多个平行设置并且均包括相互面对且沿周向边缘钎焊在一起的盘状板对的扁平空心体,和设置在每对相邻的扁平空心体之间的并且钎焊在其上的百叶窗板式波纹状翅片。但是,近年来,已要求提供大小和重量进一步减小的并且显示较高性能的蒸发器。
为了满足这种要求,本申请人已提出包括设置成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集管箱以及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之间的热交换芯部的蒸发器,这两个集管箱中的每一个具有横截面轮廓对称的前部和后部,该第一集管箱的内部相对于通过蒸发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被分隔壁分成位于该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的制冷剂进口集管和位于该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的制冷剂出口集管,该出口集管的内部被与该出口集管一体地形成的分流阻力板分成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该阻力板具有多个制冷剂流通孔;该第二集管箱的内部相对于空气的流动方向被分隔壁分成位于该空气流动方向的下游的制冷剂流入集管和位于该空气流动方向的上游的制冷剂流出集管;该热交换芯部包括形式为沿空气流动方向设置的多排的管组,每个管组包括沿该箱的纵向相距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热交换管,至少一个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两相对端分别接合到该进口集管和流入集管,另外的管组的热交换管的两相对端分别接合到出口集管和流出集管(见文献JP-A No.2003-75024)。该蒸发器是通过将所述组件相组合而定位搭焊在一起并共同钎焊所定位搭焊的组件而制成的。
对于此蒸发器,分流阻力板用于允许制冷剂以均匀的量流过管组的所有热交换管,从而使蒸发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
但是,第一集管箱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并且不能从外部识别分流阻力板,从而在装配所述组件以便制造蒸发器时,可能会将集管箱沿相反方向纵向地结合进组件。那么,几乎不能得到使制冷剂以均匀的量流过所有热交换管的效果,并且存在蒸发器的制冷性能大大受损的可能。
此外,为了使待通过所有热交换管的制冷剂的量均匀,如上述文献的图15和16中所示,可能会沿制冷剂出口集管的纵向不对称地在分流阻力板内形成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孔。
但是,由于在装配组件以便制造蒸发器时不能从外部识别制冷剂流通孔的位置,所以可能会将阻力板沿相反方向纵向地结合进组件。因此,几乎不能得到使制冷剂以均匀的量流过所有热交换管的效果,并且存在蒸发器的制冷性能大大受损的可能。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问题并提供一种热交换性能非常好的热交换器。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包括下面将说明的模式。
1)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布置的集管、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端接合在相应集管上的多个热交换管,
所述集管中至少一个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成两个空间,热交换管接合在所述至少一个集管上以便与所述空间中的一个连通,该阻力板中形成有制冷剂流通孔(制冷剂通过孔),该具有阻力板的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用于辨别制冷剂流通孔的位置的标记。
2)如段落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分流阻力板中形成有多个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制冷剂流通孔,该具有阻力板的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除了代表各个孔的位置之外还代表各个孔的形状和/或大小的标记。
3)如段落2)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标记分别设置在与各个孔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根据所述孔的形状和/或大小而不同。
4)如段落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标记包括在集管外表面内形成的凹部。
5)如段落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标记包括在集管外表面上形成的突出部。
6)如段落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该热交换芯部包括形式为前后设置的多个排的管组,每个管组包括相距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热交换管;朝每个热交换管的一端定位并且设置在前侧的制冷剂进口集管,该进口集管与至少一排管组的热交换管接合;朝每个热交换管的所述一端设置并且设置在该进口集管后方的制冷剂出口集管,该出口集管与至少一排管组的热交换管接合;朝每个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设置并且接合到所述与进口集管相接合的热交换管上的制冷剂流入集管;以及朝每个热交换管的所述另一端设置并且设置在该流入集管后方的制冷剂流出集管,该流出集管接合到所述与出口集管接合的热交换管上,该流出集管与该流入集管连通,该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成两个空间。
7)如段落6)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成一体,该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是通过用分隔壁划分一个集管箱的内部而形成的。
8)如段落7)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集管箱包括与热交换管接合的第一部件和在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硬)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所述分隔壁和阻力板与该第二部件形成一体;所述标记设置在该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
9)一种用于制造如段落8)中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挤出具有分隔壁和阻力板的第二部件,对该挤出的第二部件进行压力加工以在阻力板内形成制冷剂流通孔,并同时在该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标记。
10)一种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该蒸发器是段落1)到8)的任何一个中所述的热交换器。
11)其内安装有段落10)中所述制冷循环以作为空调装置的车辆。
1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该集管箱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
13)如段落12)中所述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其中至少该集管箱的外部由挤出件形成,该挤出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挤出件的外表面上远离该挤出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挤出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挤出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14)如段落13)中所述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该集管箱包括待接合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和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具有脊部的挤出件。
15)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设置成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集管箱、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在相应集管箱上的多个热交换管,所述集管箱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
16)如段落1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的集管箱至少具有由挤出件制成的外部,该挤出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挤出件的外表面上远离该挤出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挤出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挤出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17)如段落16)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的集管箱包括使热交换管接合在其上的第一部件、和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具有脊部的挤出件。
18)如段落1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设置成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集管箱、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在相应集管箱上的多个热交换管,该第一集管箱的内部被分隔壁分成前部和后部以分别提供制冷剂进口集管和制冷剂出口集管,该第二集管箱的内部被分隔壁分成前部和后部以提供两个中间集管,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一些热交换管平行设置在所述中间集管的一个和该进口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到相应集管,所述热交换管中的其它热交换管平行设置在所述中间集管中的另一个和该出口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到相应集管。
19)如段落18)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集管箱均包括使热交换管接合在其上的第一部件、和由挤出型材制成并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至少一个集管箱的第二部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远离该第二部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第二部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第二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20)如段落19)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脊部设置在该第一集管箱的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该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隔成两个空间,所述其它热交换管与所述空间中的一个相连通地接合到该出口集管,该阻力板中形成有制冷剂流通孔,该分隔壁和阻力板与该第二部件一体地形成。
21)一种用于制造如段落15)中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被夹具保持的集管箱与热交换管装配在一起(的步骤),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便使每个集管箱的外部配合在其中。
22)一种用于制造如段落16)或19)中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将被夹具保持的集管箱与热交换管装配在一起(的步骤),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便使每个集管箱的外部配合在其中,该用于至少一个集管箱的凹部具有形成在该凹部的内周向表面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凹槽以便使脊部配合在其中。
23)一种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该蒸发器是段落15)到20)的任何一个中所述的热交换器。
24)一种车辆,其内安装有段落23)中所述的制冷循环以作为空调装置。
在装配组件以便制造段落1)中所述的热交换器时,可参照标记来从集管外部辨别分流阻力板中的制冷剂流通孔的位置。这可靠地消除了将集管反方向地装配在热交换器内的可能,从而使得阻力板能起到使通过所有热交换管的制冷剂的量均匀的作用,由此使热交换器能表现出很好的热交换性能。
对于段落2)和3)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即使在阻力板具有形状和/或尺寸不同的多个制冷剂流通孔的情况下,仍可以可靠地消除在装配组件时将集管反方向地装配在热交换器内的可能。
对于段落4)或5)中所述的蒸发器,标记可较容易地设置在集管外表面上。
在装配组件以便制造段落6)中所述的热交换器时,可参照标记来从制冷剂出口集管外部辨别分流阻力板中的制冷剂流通孔的位置。这就可靠地消除了将集管反方向地装配在热交换器内的可能,从而使得阻力板能起到使通过所有热交换管的制冷剂的量均匀的作用,由此使热交换器能表现出很好的热交换性能。
段落7)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可整体上由数量较少的组件制成。
对于段落8)中所述的热交换器,该分隔壁和阻力板与第二部件成一体,并且因此可通过简单地加工而设置在集管箱内。
对于段落9)中所述的用于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当在阻力板内制造制冷剂流通孔时,同时通过压力加工在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形成标记,从而该标记在被识别时指示孔可靠地形成。
在使用段落12)中所述的集管箱制造热交换器时,集管箱的轮廓指示集管箱的正确的纵向定向,从而可靠地消除了将集管箱反方向地装配在热交换器内的可能。因此,当在该集管箱内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装置时,可确定地精确定位该装置,从而使其中结合由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当将被夹具-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使集管箱的外部配合在其中-保持的集管箱装配在热交换器中时,如果该集管箱的朝向相反,则该集管箱将不能装在该夹具的凹部内。这样自动指示集管箱是否朝向相反方向。
在段落13)和14)中所述的热交换器集管箱的情况下,可较容易地使该集管箱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不对称。
在制造段落15)和18)中所述的热交换器时,集管箱的轮廓指示该集管箱的正确的纵向定向,从而可靠地消除了将集管箱反方向地装配在热交换器内的可能。因此,当在该集管箱内设置用于提高热交换器的性能的装置时,可确定地精确定位该装置,从而使其中结合有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性能提高。当将被夹具-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使集管箱的外部装在其中-保持的集管箱装配在热交换器中时,如果该集管箱的朝向相反,则该集管箱将不能装在该夹具的凹部内。这样自动指示集管箱是否朝向相反方向。
在段落16)和17)中所述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可较容易地使该集管箱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不对称。
对于段落20)中所述的热交换器,可精确地确定第一集管箱的朝向以便将进口集管安置在前侧并将具有阻力板的出口集管安置在后侧。这使得阻力板能起到使将通过所有热交换管的制冷剂的量均匀的作用,以确保高热交换性能,并进一步使该热交换器的组件的数量减少。
在通过段落21)和22)中所述的制造热交换器的方法来装配被夹具保持的集管箱和热交换管的情况下,至少所述具有脊部的集管箱如果朝向反方向则不会装在凹部内。这样自动指示集管箱是否朝向相反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并且部分被去除的透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的蒸发器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A-A的剖开并且部分被去除的放大视图;
图4是图1中所示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出口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位于图1中所示进口-出口箱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之间的接头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制冷剂转向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7是图1中所示的蒸发器的侧板的放大垂直剖视图;
图8是示出如何装配热交换管、翅片和侧板以制造图1中所示的蒸发器的图;
图9是示出制冷剂如何通过图1中所示的蒸发器的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并且部分去除的透视图;
图11是沿图10中的线B-B剖开并且部分去除的放大视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的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图10中所示的蒸发器的制冷剂转向集管箱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示出用于制造图10中所示的蒸发器的部分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是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
在下面的说明中,图1和10的上部和下部以及左手侧和右手侧分别被称为“上”、“下”、“左”和“右”。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术语“铝”除了纯铝之外还包括铝合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将由相同的标号指示并且将不再重复说明。
图1到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而图4到7示出主要部件的结构。图8示出装配热交换管、翅片和侧板以制造蒸发器的方法,而图9示出制冷剂通过蒸发器的流动。
图1示出蒸发器1,该蒸发器包括设置成垂直地间隔开的铝制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和铝制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以及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2、3之间的热交换芯部4。
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包括位于前部侧(通过蒸发器的气流的下游侧)的制冷剂进口集管5和位于后部侧(气流的上游侧)的制冷剂出口集管6。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包括位于前部侧的作为中间集管的制冷剂流入集管7和位于后部侧的作为中间集管的制冷剂流出集管8。
热交换芯部4包括形式为前后设置的多排-在本实施例中为两排-的管组11,每个管组11包括相距一定间隔地左右平行设置-即沿蒸发器的横向设置-的多个铝制热交换管9。波纹状铝制翅片12分别设置在每个管组11的各对相邻的热交换管9之间的空气流通间隙内,并且还设置位于每个管组11的左、右两相对端处的热交换管9的外部,每个翅片均钎焊在相邻的热交换管9上。在左、右各端的波纹状翅片12的外部设置有钎焊在所述翅片12上的铝制侧板13。前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接合到进口集管5和流入集管7,而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接合到出口集管6和流出集管8。
参照图2到4,制冷剂进口-出口箱2包括板状的第一部件14、由裸铝(bare aluminum)压出型材制成并且覆盖第一部件14的上部的第二部件15、以及分别封闭左端和右端开口的铝盖16、17,该第一部件由至少在其外表面(下表面)上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制钎焊板材制成,并且与热交换管9相接合。
第一部件14在其前部和后部的每一个处都具有弯曲部18,该弯曲部的横截面形状为小曲率的圆弧并且在其中部向下凸出。该弯曲部18具有前后延伸并且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管插缝19。前部和后部弯曲部18中的每对对应的缝19在横向上位置相同。前部弯曲部18的前边缘和后部弯曲部18的后边缘一体地具有各自的直立壁18a,该直立壁在部件14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第一部件14在两个弯曲部18之间包括平坦部分21,该平坦部分具有沿横向相互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22。
第二部件15的横截面通常为m形且向下开口,该第二部件包括沿横向延伸的前部和后部两个壁23、设置在这两个壁23之间的中部内的并且沿横向延伸以将制冷剂进口-出口箱2的内部分为前后两个空间的分隔壁24、以及两个整体上为圆弧的连接壁25,所述连接壁向上凸出并且使分隔壁24和相应前、后壁23在上端部一体地连接。第二部件15的前、后侧边缘-即前、后壁23的下边缘-在部件15的整个长度上一体地具有管支承脊部30,所述脊部向相应集管5、6内突出并且还朝第一部件14突出。后部突出部30的前上部和分隔壁24的下端通过分流阻力板26在整个长度上互连。或者,可在突出部30和分隔壁24上固定与该突出部30和该分隔壁24分开的板以作为阻力板26。
分流阻力板26具有形状和/大小不同并且沿板26的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制冷剂流通孔(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和27D。所示实施例的板26具有多个-即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第一制冷剂流通孔27A、多个-即三个-形状与第一孔27A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第二制冷剂流通孔27B、形状和大小与孔27A、27B不同的第三制冷剂流通孔27C、以及形状与第一和第二孔27A、27B相同但大小不同的第四制冷剂流通孔27D。第二部件15的连接壁25在其外表面上具有标记28A、28B、28C、28D,这些标记的位置与各个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相对应以便辨别这些孔27A、27B、27C、27D。标记28A、28B、28C、28D根据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的形状和/或大小而不同。因此,用于第一到第四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的标记28A、28B、28C、28D不同,并且分别为形状和大小相同的孔27A或27B设置相同的标记28A或28B。因此,标记28A、28B、28C、28D除了代表孔27A、27B、27C、27D的位置之外还代表所述孔的形状和/或大小。标记28A、28B、28C、28D包括例如设置在连接壁的外表面上的凹痕或突起或二者的组合。标记28A、28B、28C、28D并不局限于所示的情况,而是可被合适地修改和改变。
分隔壁24的下端向下突出超过前、后壁23的管支承脊部30的下端,并且一体地具有多个突出部24a,所述突出部从该壁24的下边缘向下突出、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并且配合在第一部件14的通孔22内。突出部24a是通过切除分隔壁24的指定部分而形成的。
第二部件15是这样制造的,即,将前部和后部壁23、分隔壁24、连接壁25、管支承脊部30和分流阻力板26挤出为一体件的形式,此后对该挤出件进行压力加工以在阻力板26内形成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并同时提供标记28A、28B、28C、28D,进一步切除分隔壁24的部分以形成突出部24a。
盖子16、17是使用裸材(bare material)通过压力加工、锻造或切割制成的,每个盖子具有沿横向向内以使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的对应的端部装在其中的凹部。右盖17具有与制冷剂进口集管5连通的制冷剂流入开口17a以及在阻力板26之上的与制冷剂出口集管6的上部连通的制冷剂流出开口17b。在右盖17上钎焊有制冷剂进口-出口铝制件29,该铝制件具有与制冷剂流入开口17a连通的制冷剂进口29a和与制冷剂流出开口17b连通的制冷剂出口29b。
所述两个部件14、15利用第一部件14上的钎焊材料层相互钎焊在一起,并且第二部件15的突出部24a咬边接合(crimping engagement)地插在第一部件14的相应孔22内,其中第一部件14的前部和后部直立壁18a的上端面与第二部件15的前、后壁23的下端面相接触,并且前部和后部直立壁18a的内表面与前、后管支承脊部30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两个盖16、17还使用钎焊材料板材钎焊在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上。这样就制成了进口-出口箱2。箱2的在第二部件15的分隔壁24前方的部分用作制冷剂进口集管5,而箱2的在该分隔壁24后方的部分用作制冷剂出口集管6。此外,制冷剂出口集管6被分流阻力板26分成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6a、6b,这些空间6a、6b通过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连通。下部空间6b是与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连通的第一空间,而上部空间6a是制冷剂通过其流出蒸发器的第二空间。右盖17的制冷剂流出开口17b与制冷剂出口集管6的上部空间连通。
参照图5,第一部件14的前侧或后侧边缘一即前部或后部直立壁18a的上边缘和第二部件15的前侧或后侧边缘一即前部或后部壁23的下边缘具有钎焊接头。在横截面中,如通过图5中的点划线A围绕指示地,该接头的长度是直立壁18a和前壁或后壁23的厚度加上该直立壁18a的背面和管支承脊部30相接触的长度。钎焊接头的长度优选地至少为第一部件直立壁18a和第二部件前壁或后壁23的薄部分的厚度的1.2倍,更优选地至少为2倍。这样,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的钎焊接头就具有了提高的抵抗破裂或泄漏的强度。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部件14的直立壁18a和第二部件15的前壁或后壁23的壁厚相等。
参照图3和6,制冷剂转向箱3包括板状第一部件31、由裸铝挤出型材制成的并且覆盖第一部件31的下侧的第二部件32、以及用于封闭左右两相对端开口的铝盖33,该第一部件由至少在其外表面(上表面)上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制钎焊板材制成并且与热交换管4相接合。
制冷剂转向箱3具有顶面3a,该顶面的整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弧,从而其中部相对于前后方向是最高部34,该最高部朝前部和后部逐渐降低。箱3在其前后两侧部内具有凹槽35,所述凹槽从顶面3a的最高部34的前后两侧分别延伸到前后两侧面3b并且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
第一部件31具有在该第一部件的中部相对于向前或向后的方向向上凸出的圆弧形横截面,并具有在该第一部件的前、后侧边缘的每一个处与该部件31一体形成并且在该部件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的垂壁(dependingwall)31a。第一部件31的上表面用作制冷剂转向箱3的顶面3a,而垂壁31a的外表面用作箱3的前部或后部侧表面3b。凹槽35形成在第一部件的前、后侧部内,并从该部件31的相对于向前或向后的方向的中部的最高部34延伸到垂壁31a的下端。在第一部件的除了位于其中部的最高部分34之外的前、后侧部的每一个内,在各对相邻的凹槽35之间均形成有沿向前或向后的方向延伸的管插缝36。每对对应的前部和后部管插缝36的相对于横向的位置相同。第一部件31的位于其中部的最高部分34内形成有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37。通过利用压力加工由铝制钎焊板材制造部件31,同时形成第一部件31的垂壁31a、凹槽35、管插缝36和通孔37。
第二部件32的横截面总体上为w形并且朝上开口,该第二部件包括分别沿向前和向后的方向向上向外弯曲的并且沿横向延伸的前部和后部两个壁38、设置在这两个壁38之间的中部处的垂直分隔壁39-该分隔壁39沿横向延伸并且将制冷剂转向箱3分成前部和后部两个空间、以及两个使分隔壁39与相应前部和后部壁38在下端处一体地连接的连接壁41。第二部件32的前、后两侧边缘-即前、后壁38的上边缘-一体地具有管支承脊部40,该脊部伸入各个集管7、8内并且在部件32的整个长度上延伸。
分隔壁39具有向上突出超过前部和后部壁38的上端的上端部,并且该分隔壁39具有多个突出部39a,所述突出部从该壁39的上边缘与其成一体地向上突出、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并且装在第一部件31的相应通孔37内。分隔壁39在其位于各对相邻的突出部39a之间的上边缘内形成有制冷剂通过切口(制冷剂流通切口)39b。突出部39a和切口39b通过切除分隔壁39的指定部分形成。
第二部件32是这样制造的:即,将前部和后部壁38、分隔壁39、连接壁41和管支承脊部40挤出成为一体件,并切割分隔壁39以形成突出部39a和切口39b。
盖33是使用裸材通过压力加工、锻造或切割而制成的,每个盖具有沿横向向内以使第一和第二部件31、32的对应的端部装在其中的凹部。
第一和第二部件31、32利用第一部件31上的钎焊材料层相互钎焊在一起,并且第二部件32的突出部39a咬边接合地插在相应孔37内,其中第一部件31的垂壁31a的下端面支承第二部件32的前部和后部壁38的上端面,并且前部和后部垂壁31a的内表面与管支承脊部40的外表面接触。所述两个盖33还利用钎焊材料板材钎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31、32上。这样,就形成了制冷剂转向箱3。第二部件32的在分隔壁39前方的部分用作流入集管7,该部件的在分隔壁39后方的部分用作流出集管8。第二部件32的分隔壁39内的切口39b的上端开口被第一部件31封闭,从而形成制冷剂流通孔42。或者,通过用第一部件31封闭切口39b的上端开口而形成的制冷剂流通孔42可为形成在分隔壁39内的通孔。
虽然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管支承脊部30或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的管支承脊部40设置在第二部件15或32的前部和后部壁23或38上,但也将它们设置在第二部件15或32的分隔壁24或39上。
在所述的转向集管箱3内,第一部件31的前侧或后侧边缘-即前部或后部垂壁31a的下边缘和第二部件32的前侧或后侧边缘-即前部或后部壁38的上边缘具有钎焊接头。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情况一样,在横截面中,钎焊接头的长度优选地至少为第一部件的垂壁31a的厚度和前部或后部壁38的厚度中的较小者的1.2倍,即至少为垂壁31a的厚度的1.2倍,更优选地至少为2倍。这样,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的钎焊接头具有了提高的抵抗破裂或泄漏的强度。
提供前部和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均由其形式为铝挤出型材的裸材制成。每个管9都是扁平的并且沿前后方向的宽度较大,该管在内部具有沿该管的纵向延伸并且平行设置的多个制冷剂通道。管9具有其形式均为向外凸出的圆弧的前部和后部相对端壁。每个相对应的前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和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对都相对于横向处于相同的位置,它们的上端放置在对齐的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第一部件14的管插缝19内,并且利用第一部件14的钎焊材料层钎焊在第一部件14上,其中管的上端部与相应管支承脊部30接触。这些管9的下端部放置在对齐的制冷剂转向集管3的第一部件31的管插缝36内,并且利用该第一部件31的钎焊材料层钎焊在该第一部件31上,其中管的下端部与相应管支承脊部40接触。前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与制冷剂进口集管5和制冷剂流入集管7连通,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与制冷剂出口集管6和制冷剂流出集管8连通。
热交换管9的上端部伸入进口集管5以及伸入出口集管6的突出部的长度优选地在伸入所述集管的最小的端部处-即在前侧或后侧边缘处-至少为1mm。管下端部伸入流入集管7以及伸入流出集管8的突出部的长度优选地在伸入所述集管的最小端部处-即在向前或向后的外侧边缘处-至少为1mm。在将集管9钎焊到第一部件14、31上时,这防止了管9的制冷剂通道被钎焊材料堵塞,从而避免压力损失增加以及制冷性能恶化。从管9的上端面到进口集管5的内周向表面的距离该管的上端面最远的部分的直线距离以及到出口集管6的类似部分-即到连接壁25的上端部的内表面的直线距离,和从管9的下端面到流入集管7的内周向表面的距离该管的下端面最远的部分的直线距离以及到流出集管8的类似部分-即到连接壁41的扁平部分的上表面的直线距离优选地至少为3mm。这防止流入所有热交换管9的制冷剂的分流不均匀并可避免压力损失增加,从而避免制冷性能恶化。
优选地,热交换管9的高度-即沿横向的厚度-为0.75到1.5mm、沿前后方向的宽度为12到18mm、其周向壁的壁厚为0.175到0.275mm,将制冷剂通道相互隔开的分隔壁的厚度为0.175到0.275mm,分隔壁的间距为0.5到3.0mm,而前部和后部两相对端壁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为0.35到0.75mm。
可使用铝制电阻焊管来代替由铝挤出型材制成的热交换管9,所述电阻焊管具有多个通过将内部翅片插入其中而形成的制冷剂通道。另外,还可使用由铝钎焊板材制备的板所形成的管,该铝钎焊板材通过轧制加工而在其两相对侧上具有铝钎焊材料层,并且该铝钎焊板材包括两个通过连接部分接合的扁平壁形成部分、在每个扁平壁形成部分上与其一体地形成并且从该扁平壁形成部分的与该连接部分相对的侧边缘突出的侧壁形成部分、以及从每个扁平壁形成部分与其成一体地突出并且沿其宽度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分隔壁形成部分,该管是通过在该连接部分将该板弯曲成U字形,并将侧壁形成部分对接地钎焊在一起以用所述分隔壁形成部分形成分隔壁而制成的。将在此情况下使用的波纹状翅片是由裸材制造的翅片。
波纹状翅片12是通过将在其两侧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材成形为波浪形来制造的。在该波形板材的使其波峰部与其波谷部连接的部分内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平行设置的百叶窗部。波纹状翅片12对于前部和后部管组11是共用的。翅片12的沿前后方向的宽度大约等于从前部管组11中的热交换管9的前边缘到后部管组11中的对应的热交换管9的后边缘的距离。希望波纹状翅片12的翅片高度-即从波峰部到波谷部的直线距离-为7.0到10.0mm,翅片间距-即连接部分的间距-为1.3到1.8mm。可在每个管组11的每对相邻的热交换管9之间设置波纹状翅片,而不是使前部和后部管组11共同地使用一个波纹状翅片。
参照图7,每个侧板13均由裸铝材料制成,并且在其上、下两端部处均具有沿横向向内突出的弯曲部13a。侧板13向前或向后的宽度等于翅片12的向前或向后的宽度。侧板13具有定位在该板的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多个-即两个-圆形定位通孔45,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比该板的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更接近该板的一端(上端)的位置和更接近其另一端(下端)的位置。定位孔45并不局限于圆形,而可以是椭圆形。从侧板13的相对于纵长方向的中心O到每个定位通孔45的中心的距离D优选地为30到90mm,更优选地为40到70mm。从侧板13的中心O到各个定位通孔45的距离优选地相等。在板13的朝向翅片12的一侧(沿横向的内侧)上围绕该板的限定每个定位孔45的内周向边缘与其成一体地设置有用于防止翅片滑落的垂直部46。垂直部46通过对侧板进行扩孔弯边而形成。垂直部46的突出部的高度优选在2mm以内,更优选地在约0.5mm以内。这样,可最大程度地防止波纹状翅片12变形。
上述侧板13在该板的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两个定位通孔45,所述通孔分别位于比该板的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更接近该板的一端(上端)的位置和更接近其另一端(下端)的位置,但是这种设置不是限制性的;可适当地改变孔45的位置,同时可设置至少三个定位孔45。在设置至少三个孔45的情况下,将至少两个定位孔45分别设置在比该板的相对于长度方向的中心更接近该板的一端(上端)的位置和更接近该板的另一端(下端)的位置,并且围绕该板的每个限定孔的周向边缘形成直立部46。
蒸发器1是通过将组件相组合而定位搭焊/点焊(tack)在一起并共同钎焊所定位搭焊的组件而制成的。
为制造蒸发器,利用图8中所示的方法装配热交换管9、波纹状翅片12和侧板13。将多个热交换管9和波纹状翅片12交替地设置成将翅片12定位在该装置的每个端部。然后,准备可移动的夹具47,每个夹具具有两个可插入相应定位通孔45的突出部48。在将突出部48插入侧板13内的孔45的情况下,使夹具47朝管9和翅片12的布置移动,以在两端将侧板13安置在翅片12的外部。
蒸发器1和压缩机以及冷凝器一起构成安装在车辆例如机动车内用作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循环。
参照示出所述蒸发器1的图9,流过压缩机、冷凝器和减压装置的气液混合相的两层制冷剂经由制冷剂进口-出口件29的制冷剂进口29a和右盖17的制冷剂流入开口17a进入制冷剂进口-出口箱2的制冷剂进口集管5,并分流流入前部管组11的所有热交换管9的制冷剂通道。
流入所有热交换管9的通道的制冷剂沿通道流下并且进入制冷剂转向箱3的制冷剂流入集管7。集管7中的制冷剂通过分隔壁39的制冷剂流通孔42流入制冷剂流出集管8。
集管8中的制冷剂分流流入后部管组11的所有热交换管9内的制冷剂通道、改变其路线、并通过所述通道向上流入制冷剂进口-出口箱2的制冷剂出口集管6的下部空间6b。设置在出口集管6内的分流阻力板26对制冷剂的流动提供阻力,从而使制冷剂可均匀分流地从流出集管8流入后部管组11的所有热交换管9,并且还从进口集管5流入前部管组11的所有热交换管9。结果,制冷剂以均匀的量流过这两个管组的所有热交换管9。
随后,制冷剂通过阻力板26的制冷剂流通孔27A、27B、27C、27D流入出口集管6的上部空间6a,并经由盖17的流出开口17b和制冷剂进口-出口件29的出口29b流出蒸发器。在流过前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的制冷剂通道和后部管组11的热交换管9的制冷剂通道时,制冷剂与沿图1中所示的箭头X的方向流过空气通过间隙(空气流通间隙)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以(蒸)气相流出蒸发器。
此时,在波纹状翅片12的表面上产生冷凝水,所述冷凝水沿转向箱3的顶面3a流下。沿箱的顶面3a流下的冷凝水由于毛细管效应而进入凹槽35、流过凹槽35并沿凹槽35的向前或向后的外端部下落到转向箱3的下方。这防止在转向箱3的顶面3a和波纹状翅片12的下端之间聚集大量冷凝水,从而防止冷凝水由于大量聚集而结冰,由此避免蒸发器1的能效降低。
图10到1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蒸发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10和11示出蒸发器的整体结构,而图12和13示出主要部分的结构。
在图10到13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第二部件15的分流阻力板26具有沿横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并且在该板26的除了其左端和右端以外的后部内形成的多个狭长的制冷剂流通孔51A、51B,而不是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制冷剂通过孔27A、27B、27C、27D。位于中心的孔51A比其它孔51B短。
第二部件15的两个整体上为圆弧形的连接壁25之一-即后部连接壁25-在外表面上一体地具有沿该壁的纵向延伸并且远离其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脊部52,来代替设置在连接壁25的外表面上的标记28A、28B、28C、28D。脊部52的存在使第二部件15-即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不对称。除了脊部52之外,第二部件15的前部和后部-也就是集管2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第二部件15是这样制造的:将前部和后部壁23、分隔壁24、连接壁25、分流阻力板26、管支承脊部30和脊部52挤出成一体件,然后对该挤出件进行压力加工以在阻力板26内形成制冷剂流通孔51A、51B,并进一步切割分隔壁24以形成突出部24a。
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进口集管5连接有铝制制冷剂进口管53,而箱2的出口集管6上连接有铝制制冷剂出口管54。
用于封闭进口-出口集管箱2的两端开口的盖55、56是使用在其两相对表面上具有钎焊材料层的铝钎焊板材通过压力加工、锻造或切割而制成的。右盖55具有在其左侧的前部上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并且可装在进口集管5内的向左的突出部57,并且在其左侧的后部上一体地具有可装在出口集管6的上部空间6a内的上部向左突出部58和可装在集管6的下部空间6b内的下部向左突出部59。该右盖55具有向左突出并且在位于其上边缘和其各前、后侧边缘的之间的圆弧形部分上一体地形成的接合突耳61。右盖55还具有向左突出并且在其下边缘的各前、后部上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接合突耳62。在右盖55的前部的向左突出部57的底壁内形成有制冷剂进口63,并且在盖55的后部上的上部向左突出部58的底壁内形成有制冷剂出口64。左盖56与右盖55对称,并且具有与其成一体地形成并可装在进口集管5内的向右突出部65、可装在出口集管6的上部空间6a内的上部向右突出部66、可装在集管6的下部空间6b内的下部向右突出部67以及向右突出的上部和下部接合突耳68、69。在向左突出部65或上部向右突出部66内没有形成开口。
在右盖55的外侧钎焊有由裸铝材料制成的并且在进口和出口集管5、6上延伸的向左或向右延长的接合板71。制冷剂进口管53和出口管54接合到该接合板71。
接合板71具有形式为短圆筒并且与右盖55的进口63连通的制冷剂进口件72,和形式为短圆筒并且与该盖的出64连通的制冷剂出口件73。在进口件72和出口件73之间在接合板7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的每一个内形成有向左突出的弯曲部74。所述上部和下部弯曲部74在进口集管5和出口集管6之间接合在箱2内。接合板71具有向左延伸并且在其下边缘的前端和后端的每一个处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接合突耳75。突耳75与右盖55的下边缘相接合。
制冷剂进口-出口箱2的第一和第二部件14、15,所述两个盖55、56和接合板71按以下方式钎焊在一起。第一和第二部件14、15以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相互钎焊在一起。盖55、56利用所述盖55、56上的钎焊材料层钎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14、15上,并且前部突出部57、65装在所述两个部件14、15的位于分隔壁24前方的前部空间内,后部上突出部58、66装在所述两个部件14、15的位于分隔壁24后方并且在阻力板26之上的后部空间内,而后部下突出部59、67装在分隔壁24后方并且在阻力板26之下的下部空间内,上部接合突耳61、68接合第二部件15的连接壁25,下部接合突耳62、69接合第一部件14的弯曲部18。接合板71利用右盖55的钎焊材料层钎焊在该盖55上,并且上部弯曲部74在右盖55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部与该盖55接合且在第二部件15的位于两个连接壁25之间的部分与该第二部件15接合,下部弯曲部74在右盖55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部与该盖55接合且与第一部件14的平坦部分21接合,并且接合突耳75还与右盖55的下边缘接合。
这样,就制成了制冷剂集管箱2。接合板71的进口件72保持经由右盖55的进口63与进口集管5连通,而出口件73保持经由出口64与出口集管6连通。
转向集管箱3的第二部件32的两个连接壁41之一-即后部连接壁41-一体地具有沿其纵向延伸的脊部76,该脊部位于壁的外表面上且远离第二部件32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该脊部76的设置使第二部件32的前部和后部-即转向集管箱3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不对称。除了脊部76之外,第二部件32的前部和后部以及集管3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第二部件32是这样制造的:将前部和后部壁38、分隔壁39、连接壁41、管支承脊部40和脊部76挤出成一体件,然后切割分隔壁39以形成突出部39a和切口39b。
用于封闭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的两端开口的盖77是使用铝钎焊板材通过压力加工、锻造或切割而制成的。每个盖77具有在其横向内侧的前部上与其成一体地形成的并且可装在流入集管7内的横向向内突出部78,并且在其内侧的后部上一体地具有可装在流出集管8内的横向向内突出部79。每个盖77具有沿横向向内突出并且在该盖的下边缘和前、后侧边缘的每一个之间的圆弧形部分上与该盖一体地形成的接合突耳81,并且一体地具有从该盖的上边缘向上突出、沿横向向内延伸且沿前后方向相距一定间隔地设置的多个接合突耳82。
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的每个盖77利用该盖77上的钎焊材料层钎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31、32上,并且前部突出部78装在由这两个部件31、32限定并且在分隔壁39前方的前部空间内,后部突出部79装在由这两个部件31、32限定并且在分隔壁39后方的后部空间内,上部接合突耳82与第一部件31相接合,下部接合突耳81与第二部件32的相应前部和后部壁38接合。
除了上述特征之外,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蒸发器相同。
图14示出用于制造第二实施例的蒸发器1的方法。
首先,通过将第二部件15的突出部24a咬边接合地插过第一部件14的相应孔22从而使第一部件14的前部和后部直立壁18a的上端面与第二部件15的前部和后部壁23的下端面接触并使前部和后部直立壁18a的内表面与前部和后部管支承脊部30的外表面接触,来将第一部件14和第二部件15定位搭焊在一起。通过将前部突出部57、65装在所述两个部件14、15的位于分隔壁24前方的前部空间内、将后部上突出部58、66装所述两个部件14、15的位于分隔壁24后方并且在阻力板26之上的上部空间内、且将后部下突出部59、67装在位于分隔壁24后方且在阻力板26之下的下部空间内,使上部接合突耳61、68与第二部件15的连接壁25接合并使下部接合突耳62、69与第一部件14的弯曲部18接合,来将所述两个盖55、56定位搭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14、15上。通过使上部弯曲部74在右盖55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部与该右盖55接合,且在第二部件15的位于两个连接壁25之间的部分与该第二部件15接合从而使下部弯曲部74在右盖55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部与该右盖55接合且与第一部件14的平坦部21接合,并还使接合突耳75与右盖55的下边缘接合,来将接合板71定位搭焊在两个部件14、15和右盖55上。这样,就制成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的定位搭焊组件90。
另一方面,通过将第二部件32的突出部39a咬边接合地插过相应孔37以使第一部件31的前部和后部垂壁31a的下端面与第二部件32的前部和后部壁38的上端面接触并使前部和后部垂壁31a的内表面与前部和后部管支承脊部40的外表面接触,来将第一部件31和第二部件32定位搭焊在一起。通过将前部突出部78装在由所述两个部件31、32限定的并且位于分隔壁39前方的前部空间内、将后部突出部79装在由所述两个部件31、32限定的并且位于分隔壁39后方的后部空间内,并使上部接合突耳82与第一部件31接合、使下部接合突耳81与第二部件32的相应前部和后部壁38接合,来将每个盖77定位搭焊在第一和第二部件31、32上。这样,就制成制冷剂转向集管箱的定位搭焊组件91。
随后,通过将多个热交换管9和波纹状翅片12设置在底座100上并将侧板13设置在位于该布置两端的波纹状翅片12的外部,来制成热交换芯部的组件92。
然后,将进口-出口集管箱的定位搭焊组件90和转向集管箱的定位搭焊组件91分别设置在热交换芯部组件92的两侧,通过可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夹具93、94使定位搭焊组件90、91朝芯部组件92移动,以将热交换管的两端插过相应第一组件14、31的管插缝19、36从而使其支靠管支承脊部30、40。夹具93、94具有用于使定位搭焊组件90、91的外部装在其中的凹部93a、94a。另外,在夹具93、94的凹部93a、94a的内周向表面内形成有用于使相应脊部52、76装在其中的凹槽95、96。
此后,利用合适的夹具将定位搭焊组件90、91和芯部组件92定位搭焊在一起,并共同钎焊所有这些组件。这样,就制成了蒸发器1。
根据第二实施例,转向集管箱3的第二部件32在外表面上具有脊部76,但是当转向集管箱3的流入集管7和流出集管8的结构相同,并且当在分隔壁42的左半部内形成的以及在其右半部内形成的制冷剂流通孔42的位置对称时,即使将集管箱3设置成沿纵向朝向相反方向,也不会出现问题。因此,不总是需要设置脊部76。
尽管根据前述第二实施例,形成集管箱2或3的外部的第二部件15或32由铝挤出型材制成,但是该集管箱也可由整体用于其它类型的蒸发器或其它热交换器例如冷凝器的挤出型材制成。
根据前述两个实施例,在所述两个集管箱2、3的进口集管5和流入集管7之间以及其出口集管6和流出集管8之间设置一个热交换管组11,但是此设置不是限制性的;可在两个集管箱2、3的进口集管5和流入集管7之间以及在其出口集管6和流出集管8之间设置一个或至少两个热交换管组11。尽管根据前述实施例,制冷剂进口-出口集管箱2位于较低处的制冷剂转向集管箱3之上,但是该蒸发器可被颠倒地使用,使转向集管箱3位于进口-出口集管箱2上。
尽管在上述两个实施例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但是此使用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可表现为各种其它的热交换器例如冷凝器。
此外,本发明的热交换器可在配备有具有压缩机、气体冷却器、中间热交换器、膨胀阀和蒸发器的并使用CO2制冷剂的空气调节装置的车辆例如机动车中,以用作该空气调节装置的气体冷却器或蒸发器。
工业适用性
本发明的热交换器适于用作机动车空调装置的蒸发器,并且热交换效率较高。

Claims (24)

1.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两个相互间隔开布置的集管、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在相应集管上的多个热交换管,
所述集管中至少一个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成两个空间,热交换管接合在所述至少一个集管上以便与所述空间中的一个连通,该阻力板中形成有制冷剂流通孔,该具有阻力板的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用于辨别制冷剂流通孔的位置的标记。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分流阻力板中形成有多个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制冷剂流通孔,该具有阻力板的集管在外表面上具有除了代表各个孔的位置之外还代表各个孔的形状和/或大小的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分别设置在与各个孔相对应的位置,并且根据所述孔的形状和/或大小而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包括在集管外表面内形成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包括在集管外表面上形成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芯部,该热交换芯部包括形式为前后设置的多个排的管组,每个管组包括相距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热交换管;朝每个热交换管的一端定位并且设置在前侧的制冷剂进口集管,该进口集管与至少一排管组的热交换管接合;朝每个热交换管的所述一端设置并且设置在该进口集管后方的制冷剂出口集管,该出口集管与至少一排管组的热交换管接合;朝每个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设置并且接合到所述与进口集管相接合的热交换管上的制冷剂流入集管;以及朝每个热交换管的所述另一端设置并且设置在该流入集管后方的制冷剂流出集管,该流出集管接合到所述与出口集管接合的热交换管上,该流出集管与该流入集管连通,该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成两个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成一体,该进口集管和出口集管是通过用分隔壁划分一个集管箱的内部而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集管箱包括与热交换管接合的第一部件和在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该分隔壁和阻力板与该第二部件一体地形成,所述标记设置在该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
9.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8的热交换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挤出具有分隔壁和阻力板的第二部件,对该挤出的第二部件进行压力加工以在阻力板内形成制冷剂流通孔,并同时在该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标记。
10.一种包括压缩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该蒸发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的热交换器。
11.一种车辆,其内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0的制冷循环以作为空调装置。
12.一种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该集管箱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其特征在于,至少该集管箱的外部由挤出件形成,该挤出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挤出件的外表面上远离该挤出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挤出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挤出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用于热交换器的集管箱,其特征在于,该集管箱包括将接合热交换管的第一部件和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具有脊部的挤出件。
15.一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包括:设置成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集管箱、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在相应集管箱上的多个热交换管,所述集管箱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的集管箱至少具有由挤出件制成的外部,该挤出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该挤出件的外表面上远离挤出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挤出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挤出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横截面轮廓不对称的前部和后部的集管箱包括使热交换管接合在其上的第一部件、和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是具有脊部的挤出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包括:设置成相互间隔开的第一和第二集管箱、以及平行地设置在这两个集管箱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在相应集管箱上的多个热交换管,该第一集管箱的内部被分隔壁分成前部和后部以分别提供制冷剂进口集管和制冷剂出口集管,该第二集管箱的内部被分隔壁分成前部和后部以提供两个中间集管,所述热交换管中的一些热交换管平行设置在所述中间集管的一个和该进口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到相应集管,所述热交换管中的其它热交换管平行设置在所述中间集管中的另一个和该出口集管之间并且其两相对端接合到相应集管。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箱均包括使热交换管接合在其上的第一部件、和由挤出型材制成并在该第一部件的与热交换管相对的部分钎焊在该第一部件上的第二部件,至少一个集管箱的第二部件一体地具有脊部,该脊部位于该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远离该第二部件的相对于前后方向的中心的位置并沿该第二部件的纵向延伸,除了该脊部之外,该第二部件的前部和后部的横截面轮廓对称。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部设置在该第一集管箱的第二部件的外表面上,该出口集管的内部被分流阻力板分隔成两个空间,所述其它热交换管与所述空间中的一个相连通地接合到该出口集管,该阻力板中形成有制冷剂流通孔,该分隔壁和阻力板与该第二部件一体地形成。
21.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5的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被夹具保持的集管箱与热交换管装配在一起,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便使每个集管箱的外部配合在其中。
22.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6或19的热交换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将被夹具保持的集管箱与热交换管装配在一起,该夹具具有凹部以便使每个集管箱的外部配合在其中,该用于至少一个集管箱的凹部具有形成在该凹部的内周向表面中并沿其纵向延伸的凹槽以便使脊部配合在其中。
23.一种包括压缩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该蒸发器是根据权利要求15到20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热交换器。
24.一种车辆,其内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23的制冷循环以作为空调装置。
CNB2004800264042A 2003-08-01 2004-07-30 集管箱和具有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10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4870/2003 2003-08-01
JP2003284870 2003-08-01
US60/497,338 2003-08-25
JP076670/2004 2004-03-17
US60/555,706 200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9495A true CN1849495A (zh) 2006-10-18
CN100541108C CN100541108C (zh) 2009-09-16

Family

ID=37078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264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41108C (zh) 2003-08-01 2004-07-30 集管箱和具有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41108C (zh)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5794A (zh) * 2010-01-15 2011-08-17 雷诺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炉的集管箱、包括集管箱的炉及构成该炉的方法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2869946A (zh) * 2010-04-19 2013-01-09 三电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及热交换器的组装方法
CN103245250A (zh) * 2013-05-31 2013-08-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
CN103528422A (zh) * 2013-11-12 2014-01-22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散热器用铝水室
CN103542762A (zh) * 2013-11-12 2014-01-29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室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CN103759572A (zh) * 2013-12-10 2014-04-30 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插管式集分流管
CN103959001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4654668A (zh) * 2014-12-31 2015-05-2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5486116A (zh) * 2015-12-30 2016-04-13 赵炜 一种等腰三角形通孔顶角变化的换热器
US9335045B2 (en) 2010-01-15 2016-05-10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urnace and a furnace controller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CN105627789A (zh) * 2015-12-30 2016-06-01 赵炜 一种连通孔数量变化的换热器
CN106440866A (zh) * 2016-06-15 2017-02-22 苏州纵贯线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排扁管的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6461353A (zh) * 2013-12-13 2017-02-22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收集箱和相应的热交换器
CN107816824A (zh) * 2016-09-13 2018-03-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09029053A (zh) * 2013-11-27 2018-12-18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的集管
CN109416207A (zh) * 2016-07-08 2019-03-01 株式会社电装 蒸发器单元
CN111559218A (zh) * 2019-02-14 2020-08-2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CN114144628A (zh) * 2019-05-20 2022-03-04 德累斯顿工业技术大学 热交换器和冷却方法

Cited B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41303B2 (en) 2010-01-15 2017-01-10 Lennox Industries Inc. Alternative-fuel gas orifice having principal-fuel gas orifice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9429338B2 (en) 2010-01-15 2016-08-30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header box having blocked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a furnace including the header box and a blocked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system
CN102155794A (zh) * 2010-01-15 2011-08-17 雷诺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炉的集管箱、包括集管箱的炉及构成该炉的方法
US10376999B2 (en) 2010-01-15 2019-08-13 Lennox Industries Inc. Alternative-fuel gas orifice having principal-fuel gas orifice temperature profile and a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ncorporating the same
US10253981B2 (en) 2010-01-15 2019-04-09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urnace and a furnace controller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US9815154B2 (en) 2010-01-15 2017-11-14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header box having blocked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a furnace including the header box and a blocked condensation protection system
US9765965B2 (en) 2010-01-15 2017-09-19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urnace and a furnace controller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CN102155794B (zh) * 2010-01-15 2014-11-12 雷诺士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炉的集管箱、包括集管箱的炉及构成该炉的方法
US9335045B2 (en) 2010-01-15 2016-05-10 Lennox Industries Inc. Furnace, a method for operating a furnace and a furnace controller configured for the same
CN102869946A (zh) * 2010-04-19 2013-01-09 三电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及热交换器的组装方法
CN102384692A (zh) * 2010-09-01 2012-03-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集流管及具有该集流管的换热器
CN103959001A (zh) * 2011-11-30 2014-07-30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3959001B (zh) * 2011-11-30 2016-04-27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
CN103245250B (zh) * 2013-05-31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
CN103245250A (zh) * 2013-05-31 2013-08-1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均流板、集流管、换热器及其设计工装和均流板设计方法
CN103528422A (zh) * 2013-11-12 2014-01-22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高强度散热器用铝水室
CN103542762A (zh) * 2013-11-12 2014-01-29 泰安鼎鑫冷却器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水室结构的汽车散热器
CN109029053A (zh) * 2013-11-27 2018-12-18 株式会社电装 热交换器的集管
CN103759572A (zh) * 2013-12-10 2014-04-30 柳州五菱宝马利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车用平行流蒸发器的插管式集分流管
CN106461353A (zh) * 2013-12-13 2017-02-22 法雷奥热系统公司 收集箱和相应的热交换器
CN104654668A (zh) * 2014-12-31 2015-05-27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冷却装置
CN105486116B (zh) * 2015-12-30 2017-03-08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等腰三角形通孔顶角变化的换热器
CN105486116A (zh) * 2015-12-30 2016-04-13 赵炜 一种等腰三角形通孔顶角变化的换热器
CN105627789A (zh) * 2015-12-30 2016-06-01 赵炜 一种连通孔数量变化的换热器
CN106440866A (zh) * 2016-06-15 2017-02-22 苏州纵贯线换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多排扁管的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CN109416207B (zh) * 2016-07-08 2020-11-10 株式会社电装 蒸发器单元
CN109416207A (zh) * 2016-07-08 2019-03-01 株式会社电装 蒸发器单元
CN107816824A (zh) * 2016-09-13 2018-03-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US10627165B2 (en) 2016-09-13 2020-04-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eat exchanger
CN107816824B (zh) * 2016-09-13 2021-06-0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热交换器
CN111559218A (zh) * 2019-02-14 2020-08-21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CN111559218B (zh) * 2019-02-14 2022-10-14 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热交换器
CN114144628A (zh) * 2019-05-20 2022-03-04 德累斯顿工业技术大学 热交换器和冷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41108C (zh) 2009-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9495A (zh) 热交换器
CN1930439A (zh) 半成品接合板、接合板、制造接合板的方法以及热交换器
CN1950664A (zh) 热交换器
CN101040163A (zh) 蒸发器
CN1879003A (zh) 蒸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940454A (zh) 热交换器管和热交换器
CN101069060A (zh) 换热器
US7222501B2 (en) Evaporator
CN1065044C (zh) 用于空调和冷却设备的换热器的槽管及相应的换热器
CN1930441A (zh) 热交换器用集管箱和包括该集管箱的热交换器
CN1820177A (zh) 蒸发器
CN1072352C (zh) 叠层型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50925A (zh) 热交换器
CN1692265A (zh) 蒸发器
CN1057156C (zh) 叠层型热交换器
CN1820176A (zh) 热交换器
CN1296672C (zh) 叠置型热交换器
CN101061365A (zh) 叠层式热交换器
CN1981176A (zh) 换热器
CN1940455A (zh) 具有强化变形部的热交换器管
CN1483135A (zh) 层状热交换器
KR20060052945A (ko) 열교환기
CN1302250C (zh) 多流式过冷冷凝器
CN1636128A (zh) 用于热交换器的可逆使用开槽管
CN1934405A (zh) 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916

Termination date: 201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