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42999A -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 Google Patents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42999A
CN1842999A CNA2005800008110A CN200580000811A CN1842999A CN 1842999 A CN1842999 A CN 1842999A CN A2005800008110 A CNA2005800008110 A CN A2005800008110A CN 200580000811 A CN200580000811 A CN 200580000811A CN 1842999 A CN1842999 A CN 18429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ing
receiving devices
seg
network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08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42999B (zh
Inventor
V·莫斯克
A·温克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842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42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429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2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with access to wired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nsition And Organic Metals Composition Catalysts For Addition Polymerization (AREA)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为了在具有动态网络拓扑的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KNW)中通过自动配置来实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通过通信网络(KNW)的功能扩展[实现一种算法/一种方法]使该通信网络(KNW)能够自己(自动地)通过测量来确定加入该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网络配置和可及性,并从由此获得的数据(HWI,HWI1...4)中随时确定主站或基站(BS,SEG1)的最优位置。

Description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 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本发明涉及按照权利要求1和2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按照权利要求3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按照权利要求3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基站和按照权利要求17及18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一种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在无线通信网络(例如根据IEEE标准802.11a/b/g(WLAN标准)运行的计算机网络)中,该通信网络从一个基站伸展开来,该基站在其方面也能够转发数据通信,所有加入该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例如用于进行无线电信的固定站或者移动站)、换句话说即参加者的可及性取决于所涉及的可移动地或者静止地来构造的设备相对优选地被构造为“接入点(Access Point)”的主站或者基站的各自的位置。
不在主站或基站的视距内的设备例如也不能参加网络。由于主站或基站(如上所提及的那样)能够转发数据通信,所以两个彼此不能直接看见的设备可以通过主站或基站彼此进行通信。
亦即显然,主站或者基站的最优定位能够优化通信网络的性能和照明(Ausleuchtung)。
优化(尽管也只是有限的)通过对网络拓扑的人工干涉来产生。可是,当该通信网络具有到固定网络的入口(Zugang)和该入口通常通过主站或基站来实现时,通过人工干涉的优化是不可能的。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说明一种用于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其中,在动态的网络拓扑中通过自动配置来实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方法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此外,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2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方法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2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此外,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17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通信网络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17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此外,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18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通信网络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18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此外,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33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发送接收设备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33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此外,该任务从在权利要求35的前序部分中所限定的基站出发通过在权利要求35的特征部分中所给出的特征来解决。
本发明所基于的思想在于,通过通信网络的功能扩展(实现一种算法/方法)使得通信网络能够,相互通过测量自己(自动地)确定当前的网络配置和参加通信网络的、优选为移动和/或静止的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作为WLAN设备和/或DECT设备运行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可及性,并从由此获得的数据中随时确定主站或基站的最优位置,该主站或基站相对于其他发送接收设备具有扩展了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基本功能。
此外,如果通信网络按照权利要求5、21和36具有到固定网络的入口,如果通过经由主站或基站没有同时强制实现该固定网络入口来把无线通信网络的固定网络入口与主站或基站功能分离,则这样能任意定位该站,以便实现最优的网络配置。通过这样得到的、主站或基站的动态定位(在主站或基站的功能被转到另一发送接收设备的意义上的定位),网络能够独立地并无需人工干涉地确定并采取当前分别最优的配置。通过网络的自动配置的可能性,首先也能够由网络独立补偿主站或基站的故障,其方式是剩下的发送接收设备之一自动承担主站或基站的功能。可是,这意味着该剩下的发送接收设备对于承担主站或基站的功能除了具有基本功能以外还具有扩展了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功能。
在独立权利要求中所介绍的解决方案的大优点在于,该解决方案能单独通过软件改变来实现。
与分别给出的技术教导相联系的对现有技术的充实一方面在于自动网络配置而另一方面在于该自动网络配置如何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中(参见独立权利要求1、2、17、18、33和/或35)。
如果通信网络(例如无线的、特别是按照IEEE标准802.11a/b/g(WLAN标准)运行的计算机网络)被投入运行,并且如果由于主站或基站的次最优定位而使该计算机网络的并非全部设备都能够加入该网络,则该网络能够独立地并无需人工协助地识别这种情况,并通过将主站或基站功能转到另一设备来实现,使所有设备进入网络的作用范围中,只要单个设备的位置相互允许这一点。
如果例如如在图1到18中那样有五个无线发送接收设备,其中一个设备按照权利要求5、21和36以及图11到18具有到带有固定网络站(按照权利要求8、24和36,这可以优选的是通信网络的基站)的有线网络(固定网络)的入口,则自然不是总是从以下情况出发,即所有发送接收设备参加该网络。于是,如在图11到18中所示,总存在没有位于具有固定网络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的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设备。利用在独立权利要求1、17和/或35中所包含的算法/方法,总保证该发送接收设备获得最适于此的通信网络的基站功能。
最适用的选择判据可自由选择或可以匹配到所涉及的通信网络中的情况;于是例如可以通过权利要求9到12、25到28和39到42中的提示信息的类型这样选择判据,以致发送接收设备获得主站或基站功能,该发送接收设备一方面位于大多数发送接收设备的通信作用范围中,而另一方面位于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的通信作用范围中。当所涉及的、获得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也具有固定网络入口时,最后的条件显然也被满足。可是,当通信网络无任何固定网络入口时,最后的条件于是成为多余的。
所述算法或所述方法具体以下述方式运行:
首先,在起动通信网络时,所有发送接收设备按照已经存在的、已建立的网络监听环境。这通过检查是否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来实现。如果这是这种情况,则发送该网络存在信号的发送接收设备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设备、亦即主站或基站。如果不存在任何网络,或未接收到任何网络存在信号,则所有发送接收设备自己建立网络。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可以出现,不能直接看到、即彼此不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设备同时建立网络。如果现在存在能够同时看到多个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则该发送接收设备必须要么给所有发送接收设备、要么给除了唯一的发送接收设备以外的所有发送接收设备寄送结束其网络的指示。在这种情况下,要么发送该指示的发送接收设备、要么未获得该指示的发送接收设备是主站或基站。在起动通信网络时的该算法/方法的上述所介绍的部分在权利要求2、3、18、19和33中给出。
在随后的测量阶段中,所有发送接收设备此外根据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的信号通信(signalverkehr)监听环境。该信号通信可以由指向所涉及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帧或者被发送给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帧组成,或者由特定的广播帧组成,所述特定的广播帧只针对测量目的来考虑且必须包含该进行发送的设备的唯一的标识。
该特定的广播帧每隔一定时间来发送。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必须在表内记录可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在该表内也可以存储关于到这些发送接收设备的连接的质量的信息。
在测量阶段之后,现在主站或基站发送其他的广播帧,利用该其他的广播帧请求所有能够接收到该广播帧的发送接收设备通过可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向主站或基站发送其所收集的数据。
根据由单个发送接收设备所发送的数据,主站或基站现在能够识别在其接收范围中是否存在与其相比更适合作为主站或基站的发送接收设备。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该主站或基站保留主站或基站功能。否则担当主站或基站的发送接收设备现在必须将其主站或基站功能转移给更适宜的发送接收设备。为此,担当主站或基站的发送接收设备发送一个帧,利用该帧发信号通知更适宜的设备,该发送接收设备放弃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所寻址(adressiert)的发送接收设备应该承担该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也还可以把关于该网络的配置数据(例如参加该网络的设备)转移给新的主站或基站(参见:图3、7、15和16)。
在图4、8到10、17和18中能分别看见转移基站功能之后的网络。
如果通信网络具有到固定网络的入口,则该情况在本算法/方法中如下来考虑:
如果发送接收设备提供固定网络入口且该发送接收设备不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则必须保证该发送接收设备始终能获得关于无线网络有关其用户的当前信息。否则该主站或基站功能不能决定必须将来自该固定网络的哪些数据包转发到无线网络中。
如果随后根据该算法/方法出现主站或基站功能的转移,则必须保证,新基站总停留在通过其实现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的视距中。如果这不是这种情况,则把无线网络的、虽然看得到(新的)主站或基站但是看不到带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加入的设备与固定网络断开。
此外,本算法/方法保证,本算法/方法也在通信网络中的发送接收设备之间存在可选的直接连接的情况下运行。
如果在两个发送接收设备之间存在直接连接的可能性,亦即数据通信不必强制地通过主站或基站进行,则必须保证每个发送接收设备知道可能的直接的对话伙伴和(只要在作用范围中)也知道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作为这种发送接收设备。这例如可以通过上面已经提及的特定的广播帧来实现,其方式是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设置特定的标识位。由于该帧出于测量目的被周期地发送,所以每个发送接收设备能够确定,对于直接连接可考虑哪些潜在的发送接收设备。如果现在只有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发送接收设备设置标识位,则也能够唯一标识主站或基站。
此外,本算法/方法考虑基站可能故障的情况。
如果主站或基站被切断或者出于其他原因发生故障,则原则上出现网络起动的上述情况。在无线网络的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发觉基站缺失之后,该发送接收设备独立建立新的网络。
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的扩展方案在其余的从属权利要求以及后面的附图说明中给出。
下面根据图1到2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中:
图1到4示出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用于实现针对无固定网络连接并且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带有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图5到10示出第二自动配置情形,用于实现针对无固定网络连接并且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带有两个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图11、13、15和17示出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用于实现针对有固定网络连接和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其中该主站或基站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不具有固定网络连接,
图12、14、16和18示出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用于实现针对有固定网络连接和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其中该主站或基站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具有固定网络连接,
图19示出具有固定网络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和主站或基站的结构,该发送接收设备和主站或基站按照图11彼此进行通信,
图20示出具有固定网络连接的主站或基站和发送接收设备的结构,该主站或基站和发送接收设备按照图12彼此进行通信,
图21示出具有固定网络连接的主站或基站和发送接收设备的结构,该主站或基站和发送接收设备按照图12、14和16彼此进行通信,
图22示出带有所交还的主站或基站功能和固定网络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带有所承担的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这些发送接收设备按照图18彼此进行通信。
图1到4示出由四个自动配置阶段组成的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用于实现针对无固定网络连接并且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带有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KNW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通信网络KNW具有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覆盖理想化的无线电空间(即所谓的无线电小区FZ)地位于各个无线电小区FZ的中心地彼此这样被布置,使得单个无线电小区构成通信网络KNW的相互关联的无线电供给区域,在该无线电供应区域中,属于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发送接收设备以无线电技术彼此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信号传输)彼此进行通信。亦即进行信号通信SV。该信号通信在此尤其包括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通信网络KNW优选地作为“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或者作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运行,而发送接收设备SEG例如可被构造为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按照图1中的图示由五个无线电小区FZ1……FZ5组成,其中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包含这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中的四个。此外,在该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有三个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邻的无线电小区(即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第一交叉区SB1,在该第一交叉区SB1中布置有四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
此外,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构成第二交叉区SB2,该第二交叉区SB2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在该第二交叉区SB2中布置有与该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在按照图1的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在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由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所扩展的功能(即主站或基站功能),而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具有设备专用的基本功能,尽管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通常能够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根据所分配的功能,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担当主站或基站BS。从主站或基站BS看来,直接或间接位于主站或基站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是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rst-Sendeempfangsgeraete)E-SEG。
按照图1,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要么由通信网络KNW的运营商来分配该功能,要么从通信网络KNW出发通过特定的分配过程获得该功能。
该特定的分配过程应在下面针对在图1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来说明:
在通信网络KNW中,没有一个所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了解各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存在。因此,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首先一次确定,在其周围是否存在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甚至是否已经存在通信网络KNW。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不存在任何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则自动(von sich aus)开始伸展一通信网络。这通过所涉及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作为广播信号(Broadcast-Signal)来进行。如果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所发出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则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停止自己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当接收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于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具有所扩展的功能、亦即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是担当基站BS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这种情况在图1中通过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表示。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广播”网络存在信号NES。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可以按照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既由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由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接收。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多个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期间,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更确切说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因此,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是已经提及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现在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到何种程度最后取决于,同样已获得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所发送的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关于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如何表现。
当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一样)代替从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而是从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按照图1这是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接收这种网络存在信号NES时,那么接收不同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以外的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
在最先提到的情况下,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因此可能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相反,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未获得指令信号AS的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可能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按照图1,指令信号AS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被发送给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三无线电小区FZ3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送,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获得该指令信号AS。由此,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同时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和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并且从而最终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也根据分配过程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因此担当基站BS。
在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又由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进行测量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根据该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确定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且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四个提示信息HWI。
这样,生成并存储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的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的第二提示信息HWI2、利用其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之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的第三提示信息HWI3、和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的第四提示信息HWI4。
可替换地,也可能生成并存储比四个多或少的提示信息HWI。例如可能只限于第一提示信息HWI1。
在按照图2的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二阶段中,在该图2中只示出图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分别请求能够接收该分配消息VN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由这些设备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关于这一点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是两个同样位于或者停留在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两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与图1中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在获得分配消息VN之后,所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其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紧接着根据自己所生成的和由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1……HWI4确定,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主站或基站功能。
在按照图3的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三阶段中,在该图3中和在图2中一样再次只示出图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在按照图2分析自己的和所接收的提示信息HWI1…HWI4和确定最适于功能承担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之后,生成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EG2发送给该最适合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即按照图1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因此控制信息STI可以直接被传输。利用控制信息STI,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提示,该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应该承担主站和基站功能。
在此为了形式应提及,当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合时,停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发出控制信息STI。
在按照图4的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中,在该图4中只示出图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和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发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更换。在此,主站或基站功能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迄今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参见图1到3)转移到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新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在图1到4中所示出和所说明的自动配置阶段可以在任何时间重复。以这种方式,根据通信网络中的变化(例如这涉及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的数目),灵活地在动态匹配的意义上做出反应并且始终达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图5到10示出第二自动配置情形,该第二自动配置情形与在第一情形中一样再次由四个自动配置阶段组成,用于实现针对无固定网络连接和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具有两个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通信网络KNW再次具有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覆盖理想化的无线电空间(即所谓的无线电小区FZ)地位于各自的无线电小区FZ的中心地彼此这样被布置,使得单个无线电小区构成通信网络KNW的相互关联的无线电供给区域,在该无线电供给区域中,属于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或直接或间接通过发送接收设备以无线电技术彼此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信号传输)彼此进行通信。亦即再次进行信号通信SV。该信号通信在此尤其重新包括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通信网络KNW再次优选地作为“无线局域网(WLAN)”或者作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运行,而发送接收设备SEG例如被构造为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按照图5中的图示再次由五个无线电小区FZ1…FZ5组成,其中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再次包含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中的四个。此外,在该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再次有再次为三个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邻的无线电小区(即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第一交叉区SB1,在该第一交叉区SB1中布置有四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
此外,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再次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构成第二交叉区SB2,该第二交叉区SB2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在该第二交叉区SB2中,再次布置与该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在按照图5的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在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由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给两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所扩展的功能、即主站或者基站功能,而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具有设备专用的基本功能,虽然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通常能够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根据所分配的功能,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担当主站或者基站BS。从主站或基站BS看来,直接或间接位于主站或基站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是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
按照图5,与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第二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2、FZ5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能够要么由通信网络KNW的运营商分配该功能,要么从通信网络KNW出发通过特定的分配过程获得该功能。
该特定的分配过程在下面针对在图5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来说明:
在通信网络KNW中,再次没有一个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了解分别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存在。因此,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首先一次确定,在其周围是否存在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甚至是否已经存在通信网络KNW。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不存在任何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则再次自动开始伸展一通信网络。这通过所涉及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作为广播信号进行。如果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所发出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则该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停止自己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当接收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于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按照分配过程具有所扩展的功能、亦即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是担当基站BS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这种情况在图5中通过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示出。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广播”网络存在信号NES。该网络存在信号NES根据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只能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接收。由于从同样相邻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所以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更确切地说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因此,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是已经提及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此外也已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因为既无另一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相邻,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没有向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
当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按照图5这是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代替从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而是从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按照图5这是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三无线电小区FZ3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这样接收不同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以外的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
在最先提到的情况下,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于是可能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相反,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还没有获得指令信号AS的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可能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按照图5,将指令信号AS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送给第三无线电小区FZ3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而第二无线电小区FZ2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没有得到该指令信号AS。由此,第二无线电小区FZ2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该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除了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以外按照分配过程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由此担当基站BS。
在第二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又由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进行测量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再次确定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且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四个提示信息HWI。
于是,再次生成并存储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的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的第二提示信息HWI2、利用其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的第三提示信息HWI3、和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的第四提示信息HWI4。
可替换地,再次也可能生成并存储比四个多或少的提示信息HWI。例如可能只被限于第一提示信息HWI1。
在按照图6的第二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二阶段中,在该图6中只示出该图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由第二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2、FZ5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各发出一个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分别请求能够接收该分配消息VN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由这些设备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各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关于这一点分别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关于第二无线电小区FZ2是同样位于或者停留在该无线电小区中的、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而关于第五无线电小区FZ2是同样位于或者停留在该无线电小区中的、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在获得分配消息VN之后,分别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其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二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2、FZ5中的各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这两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紧接着根据分别自己所生成的和由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分别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1…HWI4确定,分别涉及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是否更适合承担各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主站或基站功能。
在按照图7的第二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三阶段中,在该图7与在图6中一样再次只示出图5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由第二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2、FZ5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在按照图6分别分析自己的和所接收的提示信息HWI1…HWI4和已分别确定最适于功能承担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之后,各生成一个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T1分别发送给分别最适合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即按照图5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按照图5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位于第二无线电小区FZ2中,而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位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以致控制信息STI分别可直接传输。利用控制信息STI,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分别被提示,该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应该承担主站和基站功能。
在此为了形式应提及,当与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合时,停止由各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发出控制信息STI。
在按照图8的第二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中,在该图8中只示出图5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发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双重更换。在此,主站或基站功能既从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迄今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参见图5到7)转移到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新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也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迄今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参见图5到7)转移到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新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在图5到8中所示出和所说明的自动配置阶段可以在任何时间重复。以这种方式,根据通信网络中的变化(例如这涉及所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的数目),可以灵活地在动态匹配的意义上做出反应,并且始终达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此外,在图8中所示出的、具有两个主站或基站BS的通信网络KNW的配置还可以如下来简化或优化,即针对整个通信网络还只存在唯一的主站或基站BS。为此目的,或者(情况I)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担当主站或基站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将其刚获得的主站或基站功能转移给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同样担当主站或基站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或者(情况II)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担当主站或基站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将其刚获得的主站或基站功能转移给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同样担当主站或基站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在情况I下,存在如在图9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的配置,而在情况2下,存在如在图10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的配置。图9中的通信网络KNW的表示精确地与示出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的图4中的网络表示相对应。与此相对,图10中的通信网络KNW的表示与示出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二阶段的图2中的网络表示的基本状态相对应,除了那里所示出的分配消息VN和提示信息HWI1……HWI4的传输。
换句话说,:
如果在图10中(和在图2中一样)发生那里所示出的分配消息VN和提示信息HWI1……HWI4的传输,则在情况II下在这两幅图之间也存在精确的一致。
因此在这两种情况下,在上面所提及的简化的过程中,第二自动配置情形归因于第一自动配置情形。
图11、13、15和17示出第三自动配置情形,该第三自动配置情形再次由四个自动配置阶段组成,用于实现有固定网络连接和带有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KNW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其中,该主站或基站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不具有所述固定网络连接。
通信网络KNW再次具有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分别覆盖理想化的无线电空间(即所谓的无线电小区FZ)地位于各个无线电小区FZ的中心地彼此这样被布置,使得单个无线电小区构成通信网络KNW的相互关联的无线电供给区域,在该无线电供给区域中,属于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直接或间接通过发送接收设备以无线电技术彼此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信号传输)彼此进行通信。亦即再次进行信号通信SV。该信号通信在此尤其是重新包括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通信网络KNW优选地作为“无线局域网(WLAN)”或者作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运行,而发送接收设备SEG例如可被构造为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按照图11中的图示再次由五个无线电小区FZ1……FZ5组成,其中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包含所有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此外,在该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有四个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邻的无线电小区(即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的第三交叉区SB3,在该第三交叉区SB3中布置有四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
此外,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与第四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4、FZ5构成第四交叉区SB4,该第四交叉区SB4同样位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在该第四交叉区SB4中,布置有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和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在按照图11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在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由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所扩展的功能(即主站或者基站功能),而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具有设备专用的基本功能,虽然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再次通常能够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根据所分配的功能,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再次担当主站或者基站BS。从主站或基站BS看来,直接或间接位于主站或基站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再次是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
图11中的通信网络KNW与图1和5中的迄今的通信网络KNW的不同在于,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作为除了常规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之外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通过固定网络连接与固定网络FN相连接,该固定网络站FNS1…FNS3的第一固定网络站FNS1被包含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而第二和第三固定网络站FNS2、FNS3既被包含在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又被包含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
按照图11,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能够要么由通信网络KNW的运营商分配该功能要么从通信网络KNW出发通过特定的分配过程获得该功能。
该特定的分配过程应在下面对于在图11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来说明:
在通信网络KNW中,再次没有一个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了解分别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存在。因此,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首先一次确定,在其周围是否存在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甚至是否已经存在通信网络KNW。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不存在任何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则再次自动开始伸展一通信网络。这再次通过所涉及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作为广播信号来进行。如果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所发出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则该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停止,自己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当接收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接收到该网络存在信号NES时(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于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具有所扩展的功能、亦即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是担当基站BS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这种情况在图11中通过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示出。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广播”网络存在信号NES。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可以按照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既由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又由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接收。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多个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期间,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更确切地说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因此,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是已经提及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现在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到何种程度最后取决于,同样已获得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所发送的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关于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如何表现。
当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一样)代替从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而是从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按照图11这是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各接收一个这种的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这样接收不同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以外的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出。
在最先提到的情况下,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于是可能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相反,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还未获得指令信号AS的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可能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按照图11,将指令信号AS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送给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三无线电小区FZ3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没有获得该指令信号AS。由此,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同时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和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并且因此最终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根据分配过程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由此担当基站BS。
在第一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又由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进行测量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根据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再次确定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且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四个提示信息HWI。
这样,生成并存储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的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的第二提示信息HWI2、利用其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下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存在的第三提示信息HWI3、和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的第四提示信息HWI4。
可替换地,也可能再次生成并存储比四个多或少的提示信息HWI。例如可能只被限于第一提示信息HWI1。
在按照图11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由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与固定网络FN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二和同时是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2、SEG3)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按照图11,这是位于或者停留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亦即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优选地相反)接收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所发送的网络状态信息NZI,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NZ1,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配置数据。
在按照图13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二阶段中,在该图13中只示出图1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再次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分别请求能够接收该分配消息VN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由这些设备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关于这一点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是两个同样位于或者停留在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两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与图11中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在获得分配消息VN之后,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再次把其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紧接着根据自己所生成的和由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1…HWI4确定,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主站或基站功能。
在按照图15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三阶段中,在该图15中和在图13一样再次只示出图1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再次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在按照图13分析自己的和所接收的提示信息HWI1…HWI4和已确定最适于功能承担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之后,生成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TI发送给该最适合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即按照图11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位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因此控制信息STI可以直接被传输。利用该控制信息STI,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提示,该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应该承担主站和基站功能。
在此再次为了形式应提及,当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合时,停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发出控制信息STI。
在按照图17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中,在该图17中再次只示出图11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发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更换。在此,主站或基站功能再次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迄今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参见图11、13和15)转移到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新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在按照图17的第三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中,例如再次从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与固定网络FN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二和同时是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2、SEG3)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按照图11和17,这是位于或者停留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亦即也是现在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再次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优选地相反)接收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所发送的网络状态信息NZI,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NZI,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的配置数据。
在图11、13、15和17中所示出和所说明的自动配置阶段再次可以在任何时间重复。以这种方式,根据通信网络中的变化(例如这涉及所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的数目),可以灵活地在动态匹配的意义上做出反应,并始终达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图12、14、16和18示出第四自动配置情形,该第四自动配置情形再次由四个自动配置阶段组成,用于实现具有固定网络连接和具有唯一的主站或基站的无线的、自组织通信网络KNW的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其中,该主站或基站在该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具有所述固定网络连接,
通信网络KNW再次具有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分别覆盖理想化的无线电空间(即所谓的无线电小区FZ)地位于各个无线电小区FZ的中心地彼此这样被布置,使得单个无线电小区构成通信网络KNW的相互关联的无线电供给区域,在该无线电供给区域中,属于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发送接收设备以无线电技术彼此连接并通过无线通信(信号传输)彼此进行通信。亦即再次进行信号通信SV。该信号通信在此尤其是重新包括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通信网络KNW优选地作为“无线局域网(WLAN)”或者作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运行,而发送接收设备SEG例如可被构造为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按照图12中的图示再次由五个无线电小区FZ1…FZ5组成,其中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包含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中的四个。此外,在该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有三个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邻的无线电小区(即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的第五交叉区SB5,在该第五交叉区SB5中布置有四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
此外,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构成第六交叉区SB6,该第六交叉区SB6同样位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在该第六交叉区SB6中,布置有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和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在按照图12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在自动配置情形开始时),由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所扩展的功能、即主站或基站功能,而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具有设备专用的基本功能,虽然其余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也(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一样)再次通常能够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根据该所分配的功能,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再次担当主站或者基站BS。从主站或基站BS看来,直接或间接位于主站或基站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再次是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
图12中的通信网络KNW与图1和5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不同在于,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作为除了常规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之外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通过固定网络连接与固定网络FN连接,该固定网络站FNS1…FNS3中的第一固定网络站FNS1和第二固定网络站FNS2被包含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而第三固定网络站FNS3既被包含在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又被包含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
此外,按照图12,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能够要么由通信网络KNW的运营商分配该功能,要么从通信网络KNW出发通过特定的分配过程获得该功能。
该特定的分配过程下面应针对在图12中所示出的通信网络KNW来说明:
在通信网络KNW中,再次没有一个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了解分别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存在。因此,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首先一次确定,在其周围是否存在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甚至是否已经存在通信网络KNW。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不存在任何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则再次自动开始伸展一通信网络。这再次通过所涉及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作为广播信号来进行。如果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所发出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则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停止,自己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当接收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唯一一次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在这种情况下,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于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进行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具有所扩展的功能、亦即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是担当基站BS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这种情况在图12中通过第四无线电小区FZ4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示出。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广播”网络存在信号NES。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可以按照通信网络KNW的无线电供给区域既由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又由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来接收。在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多个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期间,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仅唯一一次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更确切说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获得网络存在信号NES。因此,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是已经提及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现在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到何种程度最后取决于,同样已获得由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所发送的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关于该网络存在信号NES如何表现。
当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一样)代替从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而是从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按照图12,这是第二无线电小区FZ2、第三无线电小区FZ3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各接收一个这种的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这样接收不同网络存在信号NES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再次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以外的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
在最先提到的情况下,接收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于是可能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反,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还未获得指令信号AS的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可能是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按照图12,将指令信号AS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发送给第二无线电小区FZ2和第三无线电小区FZ3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没有获得该指令信号AS。因此,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同时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和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看来),并且因此最终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根据分配过程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由此担当同时也具有到固定网络FN的入口的基站BS。
在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既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又由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进行测量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根据该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再次确定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且再次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四个提示信息HWI。
这样,生成并存储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的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的第二提示信息HWI2、利用其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的第三提示信息HWI3、和利用其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的第四提示信息HWI4。
可替换地,也可能再次生成并存储比四个多或少的提示信息HWI。例如可能只被限于第一提示信息HWI1。
在按照图12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一阶段中,此外由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与固定网络FN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和同时是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按照图12,这是位于或者停留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由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是同一个设备,所以与第三自动配置情形不同,现在不发送网络状态信息NZI。
在按照图14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二阶段中,在该图14中只示出图12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由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再次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分别请求能够接收该分配消息VN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把由这些设备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关于这一点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是两个同样位于或者停留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这两个发送接收设备SEG与图12中的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和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在获得分配消息VN之后,被请求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再次把其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1…HWI4发送给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紧接着根据自己所生成的和由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1…HWI4确定,所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主站或基站功能。
在按照图16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三阶段中,在该图16中和在图14一样再次只示出图12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五无线电小区FZ5,再次由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在按照图14分析了自己的和所接收的提示信息HWI1…HWI4和已确定最适于功能承担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之后,生成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TI发送给最适合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即按照图12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一样位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因此控制信息STI可以直接被传输。利用控制信息STI,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提示,该第二发送接收设备应该承担主站和基站功能。
在此再次为了形式应提及,当与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 1、SEG3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合时,停止由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发出控制信息STI。
在按照图18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第四阶段中,在该图18中再次只示出图12中的通信网络KNW的五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包括到固定网络FN的固定网络连接在内的固定网络站FNS1…FNS3和第一无线电小区FZ1,发生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更换。在此,主站或基站功能再次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迄今的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参见图12、14和16)转移到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即新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在按照图18的第四自动配置情形的该第四阶段中,例如再次由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与固定网络FN连接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现在即第二和同时是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2、SEG3)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消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按照图12和18,这是位于或者停留在第五无线电小区FZ5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亦即也是现在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的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
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再次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优选地相反)接收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所发送的网络状态信息NZI,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NZI,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的配置数据。
在图12、14、16和18中所示出和所说明的自动配置阶段再次可以在任何时间重复。以这种方式,根据通信网络中的变化(例如这涉及所加入的发送接收设备的数目),可以灵活地在动态匹配的意义上做出反应并始终达到最优的网络性能和网络照明。
图19到22分别示出如在图1到18的通信网络KNW中采用的发送接收设备和主站或基站的结构。在图19到21中所示出的主站或基站和发送接收设备分别具有中央控制单元ZST和发送接收装置SEM,在该中央控制单元ZST和该发送接收装置SEM之间存在第一物理连接PV1。此外,为了供电,在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电源电路SVGS之间存在第二物理连接PV2,并且为了有效或者无效连接到固定网络,在中央控制单元ZST和固定网络的线路连接LAS之间存在第三物理连接PV3,其中,到固定网络的无效连接通过用虚线表示的线路连接LAS来表达。
在中央控制单元ZST中,除了优选地被构造为硬件的存储装置SPM和在所述图中未示出的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以外特别是包括例如被构造为软件的可编程模块,该可编程模块被分配给微处理器和/或微控制器。这些模块包括:
第一分析装置AWM1、第二分析装置AWM2、第一信息产生装置IEM1、第二信息产生装置IEM2、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消息产生装置NEM、网络状态信息产生装置NZIEM、检验装置PM和信号产生装置SIEM。
图19到22中的发送接收设备和主站或基站通过空中接口LSS彼此连接,通过该空中接口LSS进行信号通信SV。可是,空中接口LSS不仅代表发送接收设备和主站或基站之间的信号通信SV,而且通常也完全代表不同的发送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通信SAV。
在图19中示出,按照图11被构造为具有到固定网络FN的连接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如何与另一个按照图11与第四无线电小区FZ4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经由空中接口LSS借助由此进行的信号通信SV这样进行通信,使得该另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在该通信结束之后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从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看来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因此担当主站或基站BS(分配过程)。
在已经在图11的说明中详细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分配过程的过程中,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一逻辑连接LV1。按照该连接LV1,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信号产生装置SIEM产生网络存在信号NES,以及把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并且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该所输送的网络存在信号NES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被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检验装置PM。
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中央控制单元ZST与检验装置PM和信号产生装置SIEM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确定是否接收到并因此是否存在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i)当只有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存在时,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是担当主站或基站BS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和
(ii)当未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自己可能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其方式是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信号产生装置SIEM产生网络存在信号NES,以及把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发出。
此外,按照图11,为了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并且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通信网络和被分配给该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当前配置数据,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二逻辑连接LV2。
按照该连接LV2,首先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产生识别信息IDI,以及将该识别信息ID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且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并且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把所输送的识别信息ID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存储装置SPM。
在识别信息传送的过程中,接着按照第二逻辑连接LV2,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网络状态产生装置NZIEM产生网络状态信息NZI,以及把该网络状态信息NZ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且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并且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把所输送的网络状态信息NZ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存储装置SPM。
在图20中示出,按照图12被构造为具有到固定网络FN的连接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如何与另一个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按照图12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经由空中接口LSS借助由此进行的信号通信SV这样进行通信,使得该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在该通信结束之后附加地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从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看来具有主站或基站功能并因此担当主站或基站BS(分配过程)。
在已经在图12的说明中详细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分配过程的过程中,再次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一逻辑连接LV1。按照该连接LV1,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信号产生装置SIEM产生网络存在信号NES,以及把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并且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把该所输送的网络存在信号NES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检验装置PM。
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中央控制单元ZST与检验装置PM和信号产生装置SIEM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确定是否已接收到并因此是否存在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i)当多个被称为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存在时,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以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是主站或基站BS,
(ii)当多个被称为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可能存在时,但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可能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可能是主站或基站BS,和
(iii)当没有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自己可能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其方式是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信号产生装置SIEM产生网络存在信号NES,以及把该网络存在信号NES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发出。
按照图20中所示出的上述情况(i),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之间建立第三逻辑连接LV3。按照该连接LV3,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信号产生装置SIEM产生指令信号AS,以及将该指令信号AS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此外,按照图12,为了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四逻辑连接LV4。
按照该连接LV4,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产生标识信息IDI以及将该标识信息ID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并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把所输送的标识信息ID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存储装置SPM。
在图21中示出,按照图12、14和16被构造为具有到固定网络FN的连接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担当具有所分配的主站或基站功能的主站或基站BS的、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如何与另一个被称为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按照图12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经由空中接口LSS借助由此进行的信号通信SV这样进行通信,使得该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在该通信结束之后将主站或基站功能转移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
为此目的,首先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以及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和另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之间建立第五逻辑连接LV5。
按照该连接LV5,既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又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分别由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亦即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情况下,这例如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而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情况下,这是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经由空中接口LSS借助发送接收装置SEM所接收的信号通信SV被输送给第一分析装置AWM1。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该第一分析装置AWM1这样被构造,使得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或相邻的发送接收设备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并在此确定该发送接收设备的可接收性。
此外,该第一分析装置AWM1这样来构造,使得在测量阶段中生成关于由发送接收设备分别接收到的信号通信SV的信号质量变化的分析信息AWI,并根据该分析信息AWI安排测量阶段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
在各个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第一分析装置AWM1、第一信息产生装置IEM1和存储装置SPM这样共同作用、也即这样来构造并构成公共的功能单元,使得生成并存储关于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的至少一个提示信息HWI(可是优选的是四个提示信息HWI1…4)。
紧接着,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六逻辑连接LV6。
按照该连接LV6,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第一消息产生装置NEM产生分配消息VN,以及把该分配消息VN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并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把所输送的分配消息VN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存储装置SPM。
利用该分配消息VN,接收该消息并在其方面也分别生成和存储至少一个关于总共由各个发送接收设备所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的提示信息HWI、HWI1…4的发送接收设备(按照图21中的图示,它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请求把这些所生成并存储的提示信息HWI、HWI1…4发送给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
在分配消息传送的过程中,接着按照第六逻辑连接LV8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从存储装置SPM中把所存储的提示信息HWI、HWI1…4读出,以及把所读出的提示信息HWI、HWI1…4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并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中把所输送的提示信息HWI、HWI1…4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第二分析装置AWM2。
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第二分析装置AWM2和存储装置SPM这样共同作用、也即这样来构造并构成公共的功能单元,使得根据向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所传输的和由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自己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HWI1…4确定,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相比是否更适合作为主站或基站,并因此应该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
根据已得到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合的分析结果,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七逻辑连接LV7。
按照该连接LV7,在第一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1、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第二信息产生装置IEM2产生控制信息STI以及把该控制信息ST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并在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中把所输送的控制信息ST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利用该控制信息STI请求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
在图22中示出,按照图18被构造为具有到固定网络FN的连接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与第五无线电小区FZ5相对应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如何经由空中接口LSS借助由此进行的信号通信SV这样进行通信,使得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和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通信网络和被分配给该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的当前配置数据,该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按照图18与第一无线电小区FZ1相对应的、并承担主站或基站功能并且从而担当主站或基站BS。
为此目的,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之间建立第八逻辑连接LV8。
按照该连接LV8,首先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产生标识信息IDI,以及把该标识信息ID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并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中把所输送的标识信息ID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的存储装置SPM。
在标识信息传送的过程中,接着按照第八逻辑连接LV8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由网络状态产生装置NZIEM产生网络状态信息NZI,以及把该网络状态信息NZI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输送给发送接收装置SEM并从那里经由空中接口LSS输送给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并在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的中央控制单元ZST中把所输送的网络状态信息NZI从发送接收装置SEM经由第一物理连接PV1转发给存储装置SPM。

Claims (46)

1.用于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其中,
a)给所述通信网络(KNW)分配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即经由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彼此进行通信,其中,
a1)给至少一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针对作为基站(BS)运行的基站功能,
a2)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直接和/或间接地、即经由至少一个其他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运行,
其特征在于,
b)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在测量阶段期间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检测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
c)根据所述信号通信(SV)确定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并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关于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个提示信息(HWI,HWI1…4),
d)在测量阶段之后,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分别请求接收所述消息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向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发送提示信息(HWI,HWI1…4),
e)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中根据自己所生成的和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HWI1…4)确定,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基站功能,
f)为了转移所述基站功能,由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生成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TI)发送给最适于承担所述基站功能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而当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于承担所述基站功能时,停止所述控制信息(STI)的生成和发送,并且从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保留所述基站功能。
2.用于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其中,
a)给所述通信网络(KNW)分配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即经由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彼此进行通信,其中,
a1)给至少一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分配针对作为基站(BS)运行的基站功能,
a2)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直接和/或间接地、即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运行,
其特征在于,
b)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分配所述基站功能,其方式是
b1)每个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确定,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否接收到表示网络存在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b11)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或
b12)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多个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接收到一个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之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以及由此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或者
b13)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由此,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或者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者是获得指令信号(AS)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给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分配所述基站功能,其方式是
a)每个被分配给所述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确定,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否接收到表示网络存在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a1)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或
a2)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多个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接收到一个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之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以及由此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或者
a3)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由此,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或者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者是获得指令信号(AS)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首先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把第一和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1,BS,SEG2)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分配给固定网络(FN),该固定网络(FN)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并在最适于承担所述基站功能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通信作用范围中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在测量阶段期间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向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发送网络状态信息(NZI),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无线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无线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的配置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作为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来使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一提示信息(HWI1),利用该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二提示信息(HWI2),该第二提示信息(HWI2)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三提示信息(HWI3),利用该第三提示信息(HWI3)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9、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四提示信息(HWI4),利用该第四提示信息(HWI4)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包含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在测量阶段中生成关于由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接收到的信号通信(SV)的信号质量变化的分析信息(AWI),并且根据该分析信息(AWI)安排针对测量阶段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作为静止的和/和移动的设备来运行。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网络(KNW)作为“无线局域网”或者作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来运行。
17.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其具有,
a)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直接或间接地、即经由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彼此进行通信,
b)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其通过分配基站功能来担当基站(BS),
c)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其直接和/或间接地、即经由至少一个其他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布置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
其特征在于,
d)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在测量阶段期间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检测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在此,确定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可接收性,并由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生成并存储关于总共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个提示信息(HWI,HWI1…4),
e)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在测量阶段之后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请求接收所述消息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向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发送提示信息(HWI,HWI1……4),
f)每个接收到分配消息(VN)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向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发送该提示信息(HWI,HWI1……4),
g)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根据自己所生成的和所传输的提示信息(HWI,HWI1…4)确定,相对应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基站功能,
h)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生成控制信息(STI),并将该控制信息(STI)发送给最适于承担基站功能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并由此可能把基站功能转移到所涉及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而当与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相比没有一个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更适于承担基站功能时,停止控制信息(STI)的生成和发送,并从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保留基站功能。
18.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其具有,
a)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直接或者间接地、即经由所述多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的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彼此进行通信,
b)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个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其通过分配基站功能来担当基站(BS),
c)所述发送接收设备(SEG)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其直接和/或间接地、即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被布置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
其特征在于,
d)针对基站功能的分配,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确定,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否接收到表示网络存在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d1)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从而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或
d2)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多个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接收到一个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之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和由此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或者
d3)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由此,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或者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者是获得指令信号(AS)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a)针对基站功能的分配,被分配给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确定,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否接收到表示网络存在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a1)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因此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或者
a2)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多个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接收到一个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之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具有基站功能并且是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以及由此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是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或者
a3)当各个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未从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由此,进行确定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或者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者是获得指令信号(AS)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首先发送网络存在信号(NES)。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存在第一和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1,BS,SEG2)的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该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被分配给固定网络(FN),和该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在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的通信作用范围中并在最适于承担基站功能的第二发送接收设备(SEG2)的通信作用范围中运行。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在测量阶段期间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向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发送网络状态信息(NZI),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NZI),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获得关于无线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无线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的配置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1或者22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第三发送接收设备(SEG3)和第一发送接收设备(SEG1,BS)是同一个发送接收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一提示信息(HWI1),利用该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数目。
26.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25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二提示信息(HWI2),该第二提示信息(HWI2)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
27.根据权利要求17、25或26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三提示信息(HWI3),利用该第三提示信息(HWI3)给出在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17、25、26或2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四提示信息(HWI4),利用该第四提示信息(HWI4)给出被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设备类型。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由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包含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30.根据权利要求17或29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每个发送接收设备(SEG)在测量阶段中生成关于由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接收到的信号通信(SV)的信号质量变化的分析信息(AWI),并且根据该分析信息(AWI)安排针对测量阶段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
31.根据权利要求17到30之一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发送接收设备(SEG)分别是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通信网络,其特征在于,
通信网络(KNW)被构造为“无线局域网”或者被构造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
33.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其
a)具有中央控制单元(ZST),用于控制发送接收设备(SEG)和发送接收装置(SEM)中的操作和功能流程,该发送接收设备(SEG)和该发送接收装置(SEM)彼此连接并这样来构造,使得发送接收设备(SEG)与通信网络(KNW)的至少一个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直接或间接地、即经由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通信,
其特征在于,
b)存在检验装置(PM)和信号产生装置(SIEM),该检验装置(PM)和该信号产生装置(SIEM)被分配给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检验装置(PM)和信号产生装置(SIEM)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
b1)分别确定是否接收到表示网络存在的网络存在信号(NES),其中
b11)当只从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该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是基站(BS),或
b12)当从一个或多个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多个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接收到一个网络存在信号(NES)时,发送接收设备(SEG)向除了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之外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或者向所有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各发送一个指令信号(AS),利用该指令信号(AS)分别指示所涉及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结束网络存在信号(NES)的发送,由此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是基站(BS),或发送接收设备(SEG)是基站(BS),或者
b13)当未接收到网络存在信号(NES)时,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发出网络存在信号(NES)开始伸展自己的网络,由此,发送接收设备(SEG)或者是初级发送接收设备(P-SEG),或者是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或者是获得指令信号(AS)的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SEG)。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发送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
网络存在信号(NES)首先由第一次级发送接收设备(S1-SEG)来发送。
35.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基站,其
a)具有中央控制单元(ZST),用于控制基站(BS)和发送接收装置(SEM)中的操作和功能流程,该基站(BS)和该发送接收装置(SEM)彼此连接并这样来构造,使得基站(BS)与通信网络(KNW)的至少一个发送接收设备(SEG)直接或者间接地、即经由其他的发送接收设备(SEG)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通信,
b)直接在至少一个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和/或间接地、即通过至少一个其他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被布置在所述一个或多个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通信作用范围中,
其特征在于,
c)存在第一分析装置(AWM1),该第一分析装置(AWM1)被分配给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第一分析装置(AWM1)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每隔一定的时间间隔在测量阶段期间检测位于通信作用范围中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至少一部分信号通信(SV),并在此确定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可接收性,
d)存在第一信息产生装置(IEM1)和存储装置(SPM),该第一信息产生装置(IEM1)和该存储装置(SPM)被分配给该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第一分析装置(AWM1)、存储装置(SPM)和第一信息产生装置(IEM1)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生成并存储关于总共被接收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至少一个提示信息(HWI,HWI1…4),
e)存在消息产生装置(NEM),该消息产生装置(NEM)被分配给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消息产生装置(NEM)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在测量阶段之后发出分配消息(VN),利用该分配消息(VN)请求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向基站(BS)发送提示信息(HWI,HWI1…4),所述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接收该消息且在其方面也分别生成并存储关于总共由各个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所接收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至少一个提示信息(HWI,HWI1…4),
f)发送接收装置(SEM)这样被构造,使得由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所发送的提示信息(HWI,HWI1…4)被接收,
g)存在第二分析装置(AWM2),该第二分析装置(AWM2)被分配给该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第二分析装置(AWM2)以及发送接收装置(SEM)这样来构造,使得根据被传输给基站(BS)的和由基站(BS)自己所生成的提示信息(HWI,HWI1…4)确定,相对应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与基站(BS)相比哪个最适于承担基站(BS)的基站功能,
h)存在第二信息产生装置(IEM2),该第二信息产生装置(IEM2)被分配给该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第二信息产生装置(IEM2)和发送接收装置(SEM)这样来构造,使得生成控制信息(STI),该控制信息(STI)被发送给最适于承担基站功能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并因此把基站功能转移到所涉及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而当与基站(BS)相比没有一个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更适于承担基站功能时,停止控制信息(STI)的生成和发送,并且从而基站(BS)保留基站功能。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基站(BS)被分配给固定网络(FN)。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存在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该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被分配给该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第三信息产生装置(IEM3)和发送接收装置(SEM)一起这样来构造,使得基站(BS)在测量阶段期间发出特定的标识信息(IDI),利用该标识信息(IDI)将存在的固定网络入口通知给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存在网络状态信息产生装置(NZIEM3),该网络状态信息产生装置(NZIEM3)被分配给中央控制单元(ZST),并且其中,该中央控制单元(ZST)与网络状态信息产生装置(NZIEM3)和发送接收装置(SEM)这样来构造,使得基站(BS)向位于直接的通信作用范围中的、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发送网络状态信息(NZI),具有固定网络入口的第三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利用该网络状态信息(NZI)获得关于无线通信网络(KNW)和被分配给该无线通信网络(KNW)的发送接收设备(SEG)的当前的配置数据。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一提示信息(HWI1),利用该第一提示信息(HWI1)给出被接收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数目。
40.根据权利要求34或39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二提示信息(HWI2),该第二提示信息(HWI2)给出被接收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分别以其被接收的接收质量。
41.根据权利要求34、39或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三提示信息(HWI3),利用该第三提示信息(HWI3)给出在被接收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下存在优先的发送接收设备。
42.根据权利要求34、39、40或41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生成并存储第四提示信息(HWI4),利用该第四提示信息(HWI4)给出被接收的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的设备类型。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由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所检测到的信号通信(SV)包含特定的以预定时间帧发送的广播消息。
44.根据权利要求34或43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第一分析装置(AWM1)这样来构造,使得在测量阶段中生成关于由首次发送接收设备(E-SEG)分别接收到的信号通信(SV)的信号质量变化的分析信息(AWI),并且根据该分析信息(AWI)安排针对测量阶段的时间间隔的规律性。
45.根据权利要求34到44中之一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基站(BS)分别是静止的和/或移动的设备。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
通信网络(KNW)被构造为“无线局域网”或者被构造为DECT无绳电话系统。
CN2005800008110A 2004-06-02 2005-06-02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9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4026775.8 2004-06-02
DE102004026775A DE102004026775A1 (de) 2004-06-02 2004-06-02 Verfahren zum Aufbau eines drahtlosen selbstorganisierend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Sendeempfangsgerät und Basisstation eines drahtlosen selbstorganisierend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und drahtloses selbstorganisierendes Kommunikationsnetzwerk
PCT/EP2005/052540 WO2005120089A2 (de) 2004-06-02 2005-06-02 Aufbau eines drahtlosen selbstorganisierenden kommunikationsnetzwerkes und übergabe der basisstationsfunktionalität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2303A Division CN101616421B (zh) 2004-06-02 2005-06-02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42999A true CN1842999A (zh) 2006-10-04
CN1842999B CN1842999B (zh) 2011-06-15

Family

ID=3497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2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421B (zh) 2004-06-02 2005-06-02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200580000811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42999B (zh) 2004-06-02 2005-06-02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4923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16421B (zh) 2004-06-02 2005-06-02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032083B2 (zh)
EP (2) EP1881650B1 (zh)
KR (1) KR100804837B1 (zh)
CN (2) CN101616421B (zh)
AT (2) ATE438241T1 (zh)
DE (3) DE102004026775A1 (zh)
ES (1) ES2308508T3 (zh)
WO (1) WO200512008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45B (zh) * 2008-06-26 2010-09-29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自组织网络的介入式测量节点及其测量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912057B2 (en) 2007-01-12 2011-03-22 Wi-Lan Inc. Convergence sublayer for use in a wireless broadcasting system
US8774229B2 (en) 2007-01-12 2014-07-08 Wi-Lan, Inc. Multidiversity handoff in a wireless broadcast system
US8548520B2 (en) * 2007-01-26 2013-10-01 Wi-Lan Inc. Multiple network access system and method
US7903604B2 (en) 2007-04-18 2011-03-08 Wi-Lan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scheduler for a macro-diversity portion of a transmission
WO2008131029A1 (en) 2007-04-18 2008-10-30 Nextwave Broadband Inc. Base station synchronization for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JP5283934B2 (ja) * 2008-03-12 2013-09-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装置及び装置、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US8897780B2 (en) * 2009-03-13 2014-11-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anag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base stations
CN101860948B (zh) 2009-04-13 2014-07-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功耗调节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20200130277A (ko) * 2018-03-14 2020-11-18 소니 주식회사 통신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7011A (en) * 1996-08-30 1999-11-16 Chai-Keong Toh Routing method for Ad-Hoc mobile networks
EP0993005B1 (en) * 1998-10-06 2003-07-09 Nexans Bushing for an electrical equipment
DE19930423A1 (de) 1999-07-01 2001-01-18 Siemens Ag Schnurloses Datenübertragungsnetzwerk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Verwaltung
KR100677078B1 (ko) * 1999-11-26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블루투스 장착 기기간 네트워크 운영 방법
GB0004919D0 (en) * 2000-03-02 2000-04-19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ho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170566B2 (ja) * 2000-07-06 2008-10-22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通信方法、無線アドホックネットワーク、通信端末、およびブルートゥース端末
WO2002087172A1 (en) 2001-04-20 2002-10-31 Motorola, Inc. Protocol and structure for self-organizing network
JP2002353978A (ja) * 2001-05-25 2002-12-06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主局又は従局機能を有する無線通信端末
EP1324540B1 (en) * 2001-12-28 2011-08-17 Fujitsu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194566C (zh) * 2002-11-13 2005-03-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组建时分双工的自组织移动通信系统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4345B (zh) * 2008-06-26 2010-09-29 北京邮电大学 用于自组织网络的介入式测量节点及其测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04026775A1 (de) 2006-01-12
WO2005120089A2 (de) 2005-12-15
US8032083B2 (en) 2011-10-04
EP1759537B1 (de) 2008-08-06
US20080316943A1 (en) 2008-12-25
ATE438241T1 (de) 2009-08-15
ATE404020T1 (de) 2008-08-15
WO2005120089A3 (de) 2006-04-20
KR20060095943A (ko) 2006-09-05
EP1881650A1 (de) 2008-01-23
CN1842999B (zh) 2011-06-15
KR100804837B1 (ko) 2008-02-20
ES2308508T3 (es) 2008-12-01
DE502005007817D1 (de) 2009-09-10
CN101616421A (zh) 2009-12-30
EP1759537A2 (de) 2007-03-07
CN101616421B (zh) 2011-07-13
DE502005004952D1 (de) 2008-09-18
EP1881650B1 (de)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42999A (zh) 建立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方法、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的发送接收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自组织通信网络
CN1248427C (zh) 通信系统、通信控制设备和通信终端设备
CN1462563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863122A (zh) 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251449C (zh) 无线通信系统、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855867A (zh) 用于在无线网格网络中分发移动站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846361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控制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操作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305257C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控制方法、无线通信装置、控制该无线通信装置的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254122C (zh)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791274A (zh) 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684396A (zh) 无线传输系统、无线中继系统和通信装置
CN1784860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929338A (zh) 蜂窝网和泛在网的融合方法和设备
CN101040550A (zh) 在无线系统中用于功率节约的方法和装置
CN1319296A (zh) 构筑无线网络系统的方法及无线传送装置
CN101032104A (zh) 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714587A (zh) 将第一协议通信的传输间隙期间的时隙指配给第二协议通信
CN101048007A (zh) 从移动终端传送寻呼请求消息的方法
CN1787690A (zh) 蜂窝式系统中用于模式切换和频带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929331A (zh) 无线通信系统、发送器以及接收器
CN1753384A (zh)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832368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209935C (zh) 移动通信系统
CN1878410A (zh) 基站设备和无线通信信道切换方法与切换程序
CN1402477A (zh) 无线局域网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67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JIA SAITE COMMUNICATION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Effective date: 201011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17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after: Siemen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Applicant before: Siemens A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9678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Termination date: 201706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