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3384A -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3384A
CN1753384A CNA200510105111XA CN200510105111A CN1753384A CN 1753384 A CN1753384 A CN 1753384A CN A200510105111X A CNA200510105111X A CN A200510105111XA CN 200510105111 A CN200510105111 A CN 200510105111A CN 1753384 A CN1753384 A CN 1753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c service
service set
terminal
search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51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森阳子
森本伸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53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3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6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using a pre-established activity schedule, e.g. traffic indication fram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H04W52/021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where the power saving management affects multipl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线LAN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根据本发明,无线终端与基本服务集(BSS)或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相关联。无线终端在从当前关联的BSS或IBSS迁移到另一BSS或IBSS之前,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当前关联目标。随后,无线LAN终端开始对作为要关联的下一候选目标的另一BSS或IBSS进行搜索。

Description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尤其涉及用于具有功率节约功能的无线终端的无线切换(handover)技术。
背景技术
当无线终端和无线基站之间的通信质量降低时,无线终端搜索另一基站。然后,基于搜索结果,无线终端与另一具有最佳通信质量的无线基站相关联,并继续通信。这种技术称为切换。切换技术用在蜂窝电话系统、无线LAN系统等当中。
作为在执行切换时减少通信丢失的方法,设计了用于降低切换所需时间的技术。例如,在JP-A 2004-207922号公报(文献1)和JP-A 8-191305号公报(1996)(文献2)中描述了这种技术。
根据文献1中描述的方法,无线终端预先搜索基站或接入点(AP),并将搜索结果保存为接入点连接候选者列表(下文称作“AP连接候选者列表”)。然后,当通信质量降低时,无线LAN终端从AP连接候选者列表中确定其可以切换到的基站,而无需搜索基站。
根据文献2中描述的方法,无线终端周期性地搜索可连接的基站,并将结果存储在管理表中。然后,当通信状况降低时,无线LAN终端连接到存储在管理表中的基站。
根据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通信质量降低后的通信丢失,这是因为减少了搜索时间。然而,这些方法不能防止在对基站、接入点或无线网络进行搜索期间发生的通信丢失。在所述搜索期间发生的通信丢失将在下面描述。
图1示出了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infrastructure mode)的无线LAN系统,所述基础设施模式是由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标准化的。图1的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P)或基站101至103,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104和105。接入点和终端构成了基本服务集(BSS)106、107和108,其中AP是核心,并且终端与这些AP相关联。另外,无线LAN系统还包括连接在BSS之间的网络109。该网络可以连接到其它有线LAN。
图2示出了工作在自组织模式(ad-hoc mode)的无线LAN系统。所述自组织模式是由IEEE802.11标准化的。图2的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201至205。如图2所示,终端201至203与独立基本服务集(IBSS)206相关联,而终端204和205与IBSS 207相关联。
在基础设施模式和自组织模式两者当中,原则上,一个无线LAN终端被配置为仅与一个BSS或IBSS相关联以用于执行通信。
唯一的例外发生在无线LAN终端执行切换的时候。终端可能暂时与其当前正在通信的BSS和可切换到的BSS两者相关联。这里,切换指的是从终端当前正与之相关联的BSS或IBSS迁移到另一BSS或IBSS的操作。与BSS或IBSS相关联的终端可以与其它BSS或IBSS通信,以搜索切换目标。
终端使用被动扫描或主动扫描,来搜索要新关联到的候选者。
在被动扫描搜索中,终端接收从其它BSS或IBSS发送的信号,或者由其它BSS或IBSS接收的信号(尤其是用于网络时钟同步的信标(beacon)信号),并检测要新关联到的候选者。在主动扫描搜索中,终端将探测请求作为广播分组而发送,并通过接收作为对所述探测请求的响应的探测响应,检测作为要新关联到的候选者的BSS或IBSS。
在此情况下,另一BSS(或IBSS)的无线信道可能与终端当前关联的BSS或IBSS所使用的无线信道不同。在搜索期间,终端可能经由与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不同的信道执行发送和接收。
图3示出了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中的终端104(图1)在该终端已经与AP101相关联的情况下,如何搜索要新关联的目标。图3示出了信号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向下的箭头表示由AP发送的信号(下行链路分组)。
AP101和AP102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周期性地发送信标(B)300和301。
如图1所示,终端104与以AP101为核心构成的BSS106相关联,并执行通信。AP101将下行链路数据分组302发送到终端104。终端104将表示对下行链路数据分组302的接收的确认(ACK)303返回到AP101。终端104还将上行链路数据分组304发送到AP101。然后,AP101将表示对上行链路数据分组304的接收的ACK305发送到终端104。
从时刻t1开始,与AP101通信的终端104从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迁移到另一AP102的信道,以搜索要关联到的新目标。然后,在时刻t2,终端104发送探测请求306以执行搜索。当接收到来自终端104的探测请求306时,AP102发送探测响应307作为对其的响应。
在终端104中,为搜索设置了IEEE802.11中定义的两类定时器值。如果终端104在从对AP的搜索开始起的最小信道时间T1内未能检测到AP,则对AP的搜索终止。反之,如果终端104在T1之内成功检测到了AP,则将搜索时间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
在图3中,终端在T1中接收到了来自AP102的探测响应307,然后终端104发送表示已接收到探测响应307的ACK308。换言之,终端104在最小信道时间T1内已检测到新的AP102。因此,终端104将搜索时间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的末尾,并在时刻T4返回到作为当前关联目标的AP101的信道。
在从时刻t1到t4期间,终端104不存在于AP101的信道中。因此,AP101在此期间无法接收到与从AP101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相对应的ACK。从而,AP101重复执行下行数据分组向终端104的重发。
这样,因为搜索新的BSS或IBSS的终端从正在通信的信道迁移到了被搜索的另一信道,所以终端在此期间无法接收从AP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即使终端正在搜索要关联到的新目标,与该终端相关联的AP也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如果在最大次数的重发之后未获得来自终端的接收确认(ACK),则AP丢弃所述下行链路分组。从而,终端即使在完成搜索并返回到当前关联AP的信道之后,也无法接收被当前关联AP丢弃的下行链路分组。
另外,终端对AP的频繁搜索增加了无线网络的负荷。如果无法接收到对应于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ACK,则AP重复对该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重发。重发的重复次数是在AP中预先设置的重发次数上限。重发增加了无线网络的负荷。
而且,在搜索另一信道期间,终端可能被当前关联的AP解除关联。AP维护用于管理当前关联终端的关联表。AP根据对特定终端的重发次数来确定终端是否不存在。AP可将被确定为不存在的终端从关联表中删除。如果终端被从关联表中删除,则其在从对另一信道的搜索中返回后再也无法与AP通信。被从关联表中删除的终端需要执行对AP的重关联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典型特征在于提供了这样一种技术,其通过在当前关联终端搜索另一BSS或IBSS时防止无线区段中的重发和输入分组丢失,来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网络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切换方法中,与BSS(或IBSS)相关联的无线终端在预先将其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当前关联的BSS或IBSS,或者在预先故意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之后,搜索另一BSS或IBSS。
为了防止去往处于功率节约模式的终端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丢失,基站(或接入点:AP)存储当前关联终端的电功率管理状态。如果终端处于活动模式,则基站发送分组。如果终端处于功率节约模式,则基站缓存(暂时在内部累积)下行链路数据。
当缓存去往终端的分组时,AP在信标的流量指示对照表(TIM)信息中指示终端的标识符。如果终端自身的基站的标识符包括在TIM信息中,则终端请求(例如通过功率节约轮询(PS-Poll)帧)发送缓存在AP中的分组。响应于该发送请求,基站发送这些分组。
换言之,终端在AP或基站了解到终端处于功率节约模式的情况下,搜索另一BSS或IBSS。
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切换方法提供了以下优点。第一,由于终端在扫描新关联目标之前将其从活动模式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因此即使在终端迁移到另一信道之后,AP也缓存去往该终端的分组。因此,通过终端在预定时段内返回到原来的信道并请求分组,就可以防止下行链路分组的丢失。另外,当接收到来自终端的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时,AP约束向终端的分组发送。因此,不会发生由于浪费性重发而引起的网络负荷的增加。
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典型切换方法中,终端在搜索要新关联的目标之前,将其从活动模式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因此,终端可以避免其关联被解除,这是因为即使终端暂时迁移到另一信道,基站也确定终端转换到休眠(Doze)状态。
通过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技术方案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无线LAN系统的示例;
图2示出了工作在自组织模式的无线LAN系统的示例;
图3示出了图1中通信期间的传统搜索定时;
图4示出了图1的无线终端的构成;
图5示出了图4的无线层控制器的构成;
图6示出了在图1的系统中,在应用本发明的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7示出了数据帧格式;
图8是描述本发明的对BSS或IBSS的搜索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图8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图8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图8的细节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实施例1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13示出了实施例2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14示出了实施例3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15示出了实施例4中的无线LAN系统的典型构成;
图16示出了实施例4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17示出了关联管理帧格式;
图18示出了实施例5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图19示出了实施例6中通信期间的搜索定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与本发明有关的一个系统包括BSS106、107和108,以及连接在这些BSS之间的另一网络109。每个BSS包括一个AP(接入点或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终端。
AP101至103和终端106至108优选地具有IEEE802.11所定义的功率节约功能(功率节约模式)。
在IEEE802.11所定义的功率节约模式(power saving mode)中,终端间歇性地(周期:监听间隔(Listen Interval))接收信标,所述信标是周期性地(周期:信标间隔(Beacon Interval))从基站发送的,并且所述终端通过在其余时间停留在睡眠(休眠,Doze)状态来抑制功耗。
对处于功率节约模式中的终端,基站存储当前关联终端的电功率管理状态,以防止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丢失。如果终端处于活动模式,则基站传送下行链路数据,而如果终端处于功率节约模式,则基站缓冲下行链路数据。然后,基站需要在监听间隔期间为处于功率节约模式的终端缓存分组。因此,基站根据其自身的存储器容量来确定可接受的监听间隔,并在终端执行重关联处理时将该监听间隔通知给终端。
当AP对去往终端的分组进行缓存时,在信标的TIM信息中描述了终端的标识符。如果TIM上指示了终端自身的标识符,则该终端请求对所缓存的分组的发送(通过PS-Poll帧)。响应于该请求,基站发送被缓存的分组。
终端通过将发送分组的功率管理位(Power Management bit)设置为“1”,来通知基站其处于功率节约模式。不仅在终端正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时,而且在功率节约模式期间,在从终端发送到当前关联基站的所有分组中,功率管理位都被设置为“1”。当正转换到活动模式和工作在活动模式中时,发送分组的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0”。即使终端处于功率节约模式,也可以和终端工作在活动模式时一样,在任意定时发送从终端发送到基站的分组。
下面将使用图4来描述终端104的构成。
如图4所示,终端104包括以下部件:主机接口1201,它是与使用无线LAN设备的主机之间的接口(I/F);媒体访问控制(MAC)处理器1202,用于处理无线LAN的MAC层;基带(BB)处理器1203,用于处理无线LAN的基带(BB)信号;RF单元1204,用于处理无线LAN的射频(RF)频带信号;以及天线1205。
这里,MAC处理器1202包括以下部件:上接口单元1211,作为与主机接口1201之间的接口;发送/接收数据存储器1212,用于存储所发送或接收的数据;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用于处理所发送或接收的数据;下接口单元1214,作为与BB处理器1203之间的接口;以及无线层控制器1215,用于控制无线层。
无线层控制器1215的典型构成在图5中示出。
如图5所示,无线层控制器1215包括以下部件: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用于管理对终端104进行关联所需的信息和关联的状态;关联信息表1223,用于存储终端104所关联到的BSS或IBSS的信息;通信质量控制器1222,用于管理和控制终端104所发送或接收的数据的通信质量;网络搜索单元1224,用于搜索BSS或IBSS;TSF同步管理单元1225,用于管理终端104的同步信息;以及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用于管理和控制终端104的功率节约操作。
下面描述在这种构成中,与AP101关联的终端104(图1)搜索另一AP的操作。
与AP101相关联的终端104在基础设施模式下通信。终端所发送的数据经由主机接口单元1201输入到上接口单元1211。上接口单元1211将要发送的数据存储在发送/接收数据存储器1212中,并通知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已输入发送数据。
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使用来自上接口单元1211的通知和来自无线层控制器1215的信息,将发送/接收数据存储器中的发送数据转换成无线LAN数据格式。然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将发送请求通知给下接口单元1214,并等待发送机会。
下接口单元1214基于来自BB处理器1203和无线层控制器1215的信息确定发送定时,并将该发送定时通知给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遵循下接口单元1214的指令,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立即将被转换成无线LAN格式的发送数据提供到下接口单元。下接口单元1214将发送数据与诸如传输速率之类的发送所需信息一起提供到BB处理器1203,所述发送所需信息是由无线层控制器1215指示的。所述发送数据在BB处理器1203中经过基带处理,并经由RF单元1204和天线1205而被发送。
另一方面,接收到的数据经由天线1205、RF单元1204和BB处理器1203而输入到下接口单元1214。下接口单元1214将接收到的无线帧输入到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如果接收的无线帧是数据帧,则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将接收的数据帧存储在发送/接收数据存储器1212中,并将接收数据的存在通知给上接口单元1211。另一方面,如果接收的无线帧是管理(Management)帧或控制(Control)帧,则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通知无线层控制器1215。
在这些发送/接收处理的过程中,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将通信质量相关信息通知给无线层控制器1215,所述通信质量相关信息例如是所发送数据的重发次数、用于发送的传输速率、接收功率、接收错误、用于接收的传输速率。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还响应于来自无线层控制器1215的请求而执行对管理帧、控制帧和空(Null)功能数据帧的发送,并将结果通知给无线层控制器1215。
对终端104的无线层的控制是在无线层控制器1215中执行的。如图5所示,上接口单元1211将要关联到的网络的信息,即诸如要使用的SSID或信道之类的信息,通知到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
另一方面,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将当前关联的信息通知到上接口单元1211。
通信质量控制器1222基于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通知的通信质量相关信息,确定通信质量的降低。然后,通信质量被通知到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
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基于所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或者通信质量,开始搜索。这里将不描述搜索的开始条件。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用搜索所需的信息来配置网络搜索单元1224,同时请求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响应于来自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的请求,开始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
为了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指示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在转换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即将发送数据转换成无线帧格式时,将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从而从终端104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当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接收到上述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的分组发送成功的通知时,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就立即通知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对AP101的通知已完成。
当对AP101的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完成时,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通知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转换到搜索状态,并向网络搜索单元1224指示开始搜索。
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在网络搜索期间不执行通常的数据发送。
网络搜索单元1224经由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将搜索所需的信道通知给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并输入搜索所需的探测请求帧格式。探测请求经由下接口单元1214,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发送。与该探测请求相对应的探测响应经由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输入到网络搜索单元1224。
网络搜索单元1224基于来自TSF同步管理单元1225的同步信息和预定的搜索时间完成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知给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
当接收到来自网络搜索单元1224的搜索完成的通知时,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通知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搜索完成。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还向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请求从功率节约模式转换到活动模式。
当接收到搜索完成的通知时,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重新开始通常的数据发送。
响应于来自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的请求,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开始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的处理。为了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指示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在转换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即将发送数据转换成无线帧格式时,将功率管理位设置为“0”,从而从终端104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当从发送/接收数据处理器1213接收到上述功率管理位设置为“0”的分组发送成功的通知时,功率节约控制器1226就通知关联状态/信息管理单元1221:对AP101的通知已完成。
图6示出了图1的终端104如何搜索要关联的新候选者。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终端104与AP101相关联。图6示出了信号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向下的箭头表示由AP发送的信号(下行链路分组)。
AP101和AP102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周期性地发送信标(B)400和401。
终端104与以AP101为核心构成的BSS106相关联,并执行通信。分组402至405分别表示从AP101到终端104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D)、对下行链路数据分组402的ACK(A)、从终端104到AP10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U),以及对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04的ACK。
从时刻t1开始,与AP101通信的终端104从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用于AP101的信道)迁移到AP102的信道,以搜索AP。为了进行准备,终端104在时刻t1前的一个时刻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06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将分组中所包含的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来执行的。
图7示出了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一般数据帧格式。包含在MAC头部500中的功率管理位(Pwr Mgt)501仅在功率节约模式才被设置为“1”。当从终端接收到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的帧时,AP缓存其后的下行链路数据。在从终端接收到了下行链路数据请求分组(PS-Poll帧)之后,将AP中缓存的数据发送到终端。
在图6中,由于已接收到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06,因此AP101约束其后生成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发送,并将这些分组暂时存储在内部。
另一方面,终端104通过接收ACK407而了解到,AP101接收到了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然后,为了搜索要新关联到的候选者,终端104在时刻t1迁移到BSS107的信道,并在时刻t2发送探测请求(SU)408。作为对终端104的探测请求的响应,AP102发送探测响应(SD)409。
由于终端104在最小信道时间T1内检测到了新AP(AP102),因此搜索时间被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的末尾,在时刻t4返回到在时刻t1之前进行通信的AP101的信道。
然后,终端104发送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0”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10。通过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10,终端104通知AP101:解除功率节约模式,即返回到活动模式。
AP101通过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分组410,检测到终端104可以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然后,AP101顺序地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分组411,所述下行链路数据分组411是在时刻t1和t4之间的时间内创建,并缓存在AP中的。另外,此后创建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被发送而不被缓存。
下面将参照图8至图11,描述终端中搜索处理的流程。这里,所述搜索处理适用于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终端,或者工作在自组织模式的终端。
图8是说明正在通信的终端104的搜索从开始到结束的处理。当搜索开始时,在步骤S1,终端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然后,在步骤S2,终端搜索BSS或IBSS。在搜索完成之后,在步骤S3,终端转换到活动模式,搜索结束。
在步骤S1中,如图9所示,终端将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功率管理位设置为“1”以便开始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并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分组(步骤S11)。
图10是示出对BSS或IBSS的搜索处理(步骤S2)的细节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1,终端停止数据发送处理,并在步骤S22,迁移到搜索目标的信道。
在步骤S23,终端在搜索目标信道中搜索BSS(或IBSS)。换言之,执行上述主动扫描。即,终端经由搜索信道发送上述的探测请求。然后在步骤S24,终端等待最小信道时间的过去。在经过了最小信道时间之后,终端的处理进行到步骤S26。
在步骤S26中,终端确定其是否接收到探测响应。如果终端无法接收到探测响应,即,如果其未能在最小信道时间(T1)内检测到AP,则终端的处理进行到步骤S27。如果接收到了探测响应,则终端的处理进行到步骤S25,并等待最大信道时间(T2)的过去。在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之后,终端的处理进行到步骤S27。
在步骤S27中,终端返回到在搜索处理开始前使用的信道,在步骤S28,搜索处理结束,并且发送数据处理继续开始。
这里,虽然在图10中描述了将主动扫描用于AP搜索的情况,但也可用被动扫描代替主动扫描。当使用被动扫描时,步骤S23不是必需的,并且在步骤S26中执行对信标的接收确认。
另外,本发明也可被用于工作在自组织模式的无线LAN系统中。
在步骤S3中,如图11所示,在步骤S31,终端将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功率管理位设置为“0”,以转换到活动模式。
实施例1
实施例1是在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终端104已与AP101关联的情况下,对新AP的典型搜索。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在对要关联的新目标的搜索中使用了主动扫描。
图12示出了已与AP101关联的终端104如何执行对图1的AP102的搜索。在图12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向下的箭头表示由AP发送的信号(下行链路分组)。
AP101和AP102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周期性地发送信标(B)600和601。在本实施例中,终端104与以AP101为核心构成的BSS106相关联,并主要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
分组602是从AP101到终端104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分组603是由终端104响应于下行链路数据分组602而返回的接收确认(ACK)。
从时刻t1开始,与AP101通信的终端104从用于AP101的信道(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迁移到AP102的信道,以搜索要关联到的新目标。终端104在时刻t1前的一个时刻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分组604,以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在此情况下,分组的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
如果终端104没有要发送到AP101的数据,则终端104使用空功能数据帧来通知AP节约功率。
空功能数据帧所具有的格式与图7所示的通常数据帧相同。空功能数据帧是这样的帧,其中表达帧类型的子类型502被设置为“0100”,并且帧体503是空的。相反,在通常数据帧中,子类型502的值被设置为0000。
在实施例1中,如果终端104没有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则终端104可以通过发送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的空功能数据分组604,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终端104还可以在搜索结束前将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保存在AP101中。
当接收到对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的确认(ACK605)时,终端104就迁移到AP102的信道。然后,终端104发送探测请求606。当接收到探测请求606时,AP102返回探测响应607。分组608是对应于探测响应607的ACK。
在图12中,终端104在探测请求606发送之后的最小信道时间(T1)内接收到了探测响应607。因此,终端104将搜索时间从最小信道时间(T1)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
在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T2)之后,在时刻t4,终端104返回到AP101的信道。然后,终端104通知AP101返回活动模式。该通知是通过将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0”的分组609发送到AP101来执行的。如果终端104没有要发送到AP101的数据,则终端104发送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0”的空功能数据分组,作为返回到活动模式的通知。
当接收到返回到活动模式的通知时,AP101就将自接收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604以来所保存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610等发送到终端104。
实施例2
实施例2是在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终端104正与AP101关联通信的情况下执行的另一典型AP搜索。在此实施例中,搜索也是通过主动扫描执行的。
图13示出了在图1的终端104正与AP101关联通信的情况下,终端是如何执行AP搜索的。在图1中,AP101、AP102和AP103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进行着通信。
AP101和AP102周期性地发送信标700和701,终端104能够接收所述信标。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由于终端104处于AP103的无线电波所到达的范围之外,因此终端104无法接收AP103所发送的信标。
终端104与以AP101为核心构成的BSS106相关联,并执行通信。分组702、703、704和705分别表示从AP101到终端104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对下行链路数据分组702的ACK、从终端104到AP10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对上行链路数据分组704的ACK。从时刻t1开始,终端104从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迁移到AP102的信道,以搜索要新关联的候选目标。为了进行准备,终端104在时刻t1前的一个时刻将上行链路数据分组706发送到AP101。分组706的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从而终端104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
AP101在接收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之后,停止向终端104发送分组。终端104也在其内部保存不被发送到终端104的分组,直到其接收到来自终端104的返回到活动模式的通知。
另一方面,AP101从时刻t1开始搜索要新关联的候选目标。这里,终端104具有作为要搜索的信道的AP101、AP102和AP103的信道。另外,搜索顺序是按以下排序设置的:AP103的信道、AP101的信道,然后是AP102的信道。
在时刻t1,终端104从其信道迁移到AP103的信道。然后,在时刻t2,终端104将探测请求708发送到AP103。由于终端104位于AP103的可通信距离之外,因此AP103无法接收到探测请求。从而,即使最小信道时间(T1)已经过去,终端104也无法接收到对探测请求704的响应。
因此,在图13中,终端104在时刻t3结束对AP103的搜索,并迁移到作为下一搜索目标的AP101的信道。然后在时刻t4,终端104将探测请求709发送到AP101。
当接收到探测请求709时,AP101就将探测响应710返回到终端104。在图13中,因为终端104在最小信道时间(T1)之内接收到了探测响应,所以搜索时间被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
另一方面,AP101通过接收探测请求而了解到,终端104解除了功率节约模式,即其处于活动模式。这是因为探测请求是功率管理位始终被设置为“0”的广播分组。AP101按顺序发送已缓存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711等。
在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之后,终端104结束了在AP101的信道中的搜索。终端104再次发送功率管理为被设置为“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712,以转换到随后的AP102的信道,并通知AP101转换到了功率节约模式。这样,在搜索要关联的目标的信道时,通过再次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可以继续搜索而不会丢失下行链路数据分组。
当接收到对于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712的ACK713时,终端104在时刻t7迁移到AP102的信道。然后,和对AP101的搜索处理一样,从终端104向AP102发送探测请求714。当接收到该探测请求时,AP102就将探测响应715返回到终端104。
这里,在对实施例2的描述中,虽然将AP101、AP102和AP103描述为分别工作在不同信道上,但这一条件并非必要。例如,AP101和AP103可以使用同一信道。
在图13中,对AP的搜索是以诸如先搜索AP103然后搜索AP101之类的排序执行的。如果AP103的信道与AP101的相同,则终端104在搜索AP103时无须改变信道。换言之,终端104可以在搜索AP103的同时仍能够从AP101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在此情况下,终端无须在时刻t1之前执行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换言之,可以这样修改实施例2,使得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在图13中,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712)在从AP101和AP103的信道转换到AP102的信道的时刻t7之前发送。另外,虽然实施例2在对AP的搜索中使用了主动扫描,但当将被动扫描用于AP搜索时,这一修改也是有效的。
实施例3
实施例3是这样的示例,其中图1的终端104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并使用被动扫描来搜索AP。
图14示出了在图1的终端104,以及AP101、102和103之间交换的信号。
AP101和AP102周期性地发送信标800和801。如图1所示,由于终端104处于AP103的无线电波所到达的范围之外,因此终端104无法接收来自AP103的信标。
终端104与以AP101为核心构成的BSS106相关联,并执行通信。分组802、803、804和805分别表示从AP101到终端104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对下行链路数据分组802的ACK、从终端104到AP10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以及对该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ACK。
从时刻t1开始,终端104从AP101的信道(当前正在通信的信道)迁移到AP102的信道以用于搜索。终端104在时刻t1前的一个时刻将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806发送到AP101,以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分组807是对转换通知的ACK。
AP101在接收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之后,保留要发送的下行链路分组,并将去往终端104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保存在AP101内。
另一方面,终端104在接收到对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的ACK807之后,在时刻t1开始搜索AP。这里,终端104具有作为要搜索的信道的AP101、AP102和AP103的信道。另外,搜索顺序是按以下排序设置的:AP103的信道、AP101的信道,然后是AP102的信道。而且,扫描类型被设置为被动扫描,所述被动扫描通过接收各个信道上的信标来检测AP的存在。
在时刻t1,终端104从其接收信道迁移到AP103的信道,并开始接收AP103的信标。如图1所示,由于终端104位于AP103的可通信距离之外,因此终端104无法接收到AP103的信标。从而,在最小信道时间(T1)过去(时刻t2)之后,终端104结束对AP103的搜索。然后,终端104从其信道迁移到AP101的信道,以用于对后续AP的搜索。
从时刻t2开始,终端104通过在AP101的信道中接收信标来执行被动扫描。在图14中,因为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接收到了AP101的信标808并检测到了AP101的存在,所以在AP101的信道中执行进一步的接收,直到到达最大信道时间T2。
在最大信道时间(T2)过去以后,在时刻t4,终端104结束在此信道中的搜索,并迁移到后续AP102的信道。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被动扫描,根本不从终端104发送分组,即使搜索是在通信信道(即AP101的信道)中进行也是如此。因此,在时刻t2之后,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806中提供给AP101的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仍然有效。因此,可以继续搜索,“而无须和实施例2中一样在迁移到后续信道时再次通知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
在时刻t4,终端104迁移到AP102的信道,并对AP102执行被动扫描。在图14中,搜索时间被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这是因为终端104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内接收AP102的信标。
当最大信道时间过去之后,终端104的AP搜索处理结束,在时刻t6,终端返回AP101的信道。然后,终端104发送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0”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809,并通知AP101返回到活动模式。响应于此通知,AP101将在时刻t1至t6期间保存在内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发送到终端104。
实施例4
实施例4是本发明对与图1不同的无线LAN系统的典型应用。
图15示出了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无线LAN系统的构成。这里,AP901至904分别构成了基本服务集(BSS)906到909,并且终端905正与AP901关联通信。另外,AP901至904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通信。而且,AP901至904以BI=100ms的信标间隔发送信标。
如图15所示,由于终端905位于AP903的无线电波所到达的范围之外,因此终端905无法接收到AP903所发送的信标。
另外,终端905被配置以使得BSS906至909的除了正在通信的信道之外的所有信道作为被搜索的信道被按照这样的排序被动扫描。而且,将最小信道时间T1和最大信道时间T2分别设置为120ms和160ms。
图16示出了信号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向下的箭头表示由AP发送的信号(下行链路分组)。信标920至922表示AP901、AP902和AP904的信标。分组923表示从AP901发送到终端905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分组924表示从终端905发送到AP90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这里,在图16中,省略了对ACK分组的描述。
另外,当终端905变为与AP901相关联时,功率节约模式中的唤醒(Wakeup)周期,即监听间隔(L)被设置为3个信标的间隔,即300ms。
监听间隔在IEEE802.11中定义。终端周期性地接收信标,所述信标是周期性地(周期:信标间隔)从基站或AP发送的。接收信标的周期是监听间隔。终端除了必须接收信标的时段以外都停留在睡眠(休眠,Doze)状态,从而抑制功耗。
在监听间隔期间,基站需要缓存去往终端的分组。因此,当终端执行与基站相关联的处理时,基站基于其存储器容量确定可接受的监听间隔并将其通知给终端。
如图17所示,监听间隔在关联管理(Association Management)帧内的监听间隔字段1001中描述并通知给AP,所述关联管理帧是由终端在与AP901相关联时发送的。
当被从终端通知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时,AP就开始缓存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其中如果在超过了监听间隔的时段中都没有来自处于功率节约模式的终端的发送请求(根据PS-Poll)的话,则AP可以将已保存的时间长于监听间隔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处理掉。
从而,当必须接收可能超过监听间隔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时,终端必须中断对AP的搜索并接收来自AP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即使终端处于功率节约模式也是如此。
在图16中,在时刻t1,终端905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924预先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101,以开始对AP的搜索。
在时刻t1,终端905迁移到BSS907的信道。然后,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监测AP902的信道的信标,并检测AP。由于在图16中,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T1)之内,在BSS907(AP902)的信道中检测到了信标,因此终端905继续搜索BSS907的信道,直到经过最大信道时间(T2)。
接下来,终端905从时刻t3开始搜索BSS908(AP903)的信道。终端905再次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监测信道,并试图检测信标。然而,终端905在经过了T1之后(时刻t4)结束对AP903的搜索,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终端905无法接收到来自AP903的信标。
在本实施例中,在结束了对一个AP的搜索之后,终端在进行到下一次信道搜索之前执行后续确定。换言之,假如执行后续信道搜索,则由于终端暂时离开了其当前关联AP,因此终端确定是否超过了监听间隔(300ms)。
让我们考虑图16的时刻t4。换言之,让我们考虑自终端905离开正与该终端905通信的信道(即AP901的信道)开始所经过的时间。终端905在BSS907(AP902)的信道中使用时间T2,在BSS908(AP903)的信道中使用时间T1。换言之,在时刻t4,自终端离开当前关联目标(AP901)的信道开始已经过了T2+T1=160+120=280ms。因此,在时刻t4,还未超过作为AP901中分组缓存时间的监听间隔。然而,如果我们假定从时刻t4开始执行后续信道搜索,则在该后续信道搜索结束时将会超过监听间隔。如上所述,在AP中保存了长于监听间隔时间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可能被丢弃。
因此,在图16中,终端905在进行到后续信道搜索(即时刻t4)之前接收AP901(返回到正在通信的信道)下行链路数据分组。换言之,终端905在时刻t4迁移到正在通信的信道,并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925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901。此通知还作为上述的发送请求。然后,终端905接收保存在AP901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926等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在单次搜索的时间长的情况下中断搜索,并返回到当前关联信道,以便不超过监听间隔。然后,终端905可以通过接收保存在当前关联AP中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从而防止下行链路数据分组的丢失。
在接收到保存在AP101中的分组之后,终端905再次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927,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901。然后,终端905迁移到BSS909(AP904)的信道,该信道是要搜索的后续信道。
迁移到了BSS909(AP904)的信道的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监测AP904的信道,并检测AP904的信标。在图16中,因为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之内在BSS909的信道中成功检测到了信标,所以终端905继续搜索BSS909的信道,直到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T2)。在结束了BSS909中的搜索之后,终端905在时刻t7返回到正在通信的信道,并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928通知AP901返回到活动模式。
这里,本实施例中的监听间隔可由传递流量指示对照表(DeliveryTraffic Indication Map,DTIM)周期来代替,同样也可实现本发明。
DTIM周期是基站用以发送广播分组的信标定时的周期。DTIM可独立于上述监听间隔而设置。
虽然终端可通过将监听间隔设定得更长来将睡眠状态保持更长时间,并抑制功耗,但另一方面,发生广播分组接收丢失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修改成实施例4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施例5
虽然在实施例1至4中将无线LAN系统描述为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但本发明对工作在自组织模式的无线LAN系统提供了类似的优点。
从而,在实施例5中,描述了本发明应用于自组织模式的示例。
图18示出了在工作在自组织模式的图2的终端203已与IBSS206相关联的情况下,终端203如何执行搜索。图18示出了信号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向下的箭头表示由其它终端发送的信号。IBSS206和IBSS207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周期性地发送信标1400和1401。
另外,终端203与IBSS206相关联并执行通信。这里,信标1400由终端203发送,终端203随后执行对所接收的数据1404及其ACK1405,以及所发送的数据1406及其ACK1407的发送和接收。
这里,IBSS206的信标间隔1403是BI,公告流量指示消息(Announcement Traffic Indication Message,ATIM)窗1402的宽度是W。IBSS需要信标和通常数据一样,使用后退(back off)定时器根据一个过程在各个终端之间发送。所述过程是这样的:每个终端向其后退计时器提供在0和所定义的值之间生成的一个随机数,并且每个终端在随后的信标发送定时对其定时器向下计数。第一个到达零的终端发送信标。这里,规定发送了信标的终端在下一信标定时之前不能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另外,必须保持这样一个条件:处于功率节约模式的终端也能够接收所有信标,并且在ATIM窗1402期间能够接收来自其它终端的分组。而且,在ATIM窗期间接收到ATIM帧的终端必须在此后保持活动状态。这是因为ATIM帧是在要由另一终端发送的数据被缓存时,对应接收所述数据的终端进行通知的帧。
发送了信标1400之后,终端203在下一信标发送定时之前不能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在ATIM窗1402期间,终端203在必要时发送和接收ATIM帧。作为对ATIM帧进行发送和接收的结果,终端203接收来自IBSS206中另一终端的分组1404,发送对应于分组1404的ACK1405,将分组1406发送到另一终端,并接收对应于分组1406的ACK1407。
当使用功率节约模式搜索另一IBSS时,终端203故意约束信标的发送,即使发送信标1408的条件满足时也是如此。换言之,不执行使用后退定时器的信标发送程序。其目的在于通过在此定时不发送信标,来试图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因此,信标1408由IBSS206中的另一终端发送。如果终端203在信标1408之后的ATIM窗中未接收到去往其自身的ATIM帧,并且如果其未保存要发送到另一终端的数据,则该终端满足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条件。这使得终端203能够在下一信标1411应被发送的时刻之前的时间里,离开IBSS以搜索另一IBSS。“终端203不发送信标、不发送ATIM帧,也不接收去往该终端203的ATIM帧”这三个事实隐含通知IBSS206中的所有终端:“终端203将在下一信标发送定时之前处于功率节约模式”。
在图18中,满足了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条件的终端203在时刻t1迁移到IBSS207的信道。然后,在时刻t2,终端203向IBSS207中的其它终端广播探测请求1409。当在最小信道时间T1内接收到探测响应1410时,终端203返回对探测响应1410的ACK。终端203在T1之内接收到了该探测响应,因此其将搜索时间延长到最大信道时间T2。
在搜索了另一IBSS之后,终端203必须在下一信标定时1411之前迅速返回到正在通信的信道,并执行信标的发送和接收,以及ATIM窗中的接收。在自组织模式下,与基础设施模式不同,由于终端必须在每个信标定时都是活动的,因此对另一IBSS的搜索的时间管理必须精确地完成。这同样也适用于传统的自组织模式。
实施例6
实施例6是在图15所示的无线LAN系统构成中,本发明对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的无线LAN系统的典型应用。
如图15所示,AP901至AP904分别构成了基本服务集(BSS)906至909,并且终端905正与AP901关联通信。AP901至904分别经由不同的信道进行通信。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终端905被计划为以预定周期M向AP901发送上行链路分组1504和1506。
如图15所示,由于905处于AP903的无线电波所到达的范围之外,因此终端905无法接收来自AP903的信标。
另外,终端905被配置为使得BSS906至909的所有信道,除了正被关联的以外,都将作为要搜索的信道被按此顺序被动扫描。而且,将最小信道时间T1和最大信道时间T2分别设置为120ms和160ms。
图19示出了信号流,其中横轴表示时间,向上的箭头表示作为由终端发送的信号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向下的箭头表示作为由AP发送的信号的下行链路分组。信标1500至1502分别是从AP901、AP902和AP904发送的信标。分组1503表示从AP901到终端905的下行链路数据分组,1504表示从终端905到AP901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这里,在图19中,省略了对ACK分组的描述。
另外,终端905被计划为以预定周期M向AP901发送上行链路分组。这里,将M设置为M=340ms。
在图19中,终端905使用发生在时刻t1的对数据分组1504的发送,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901。分组1504的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
在时刻t2,终端905开始搜索AP。已迁移到BSS907(AP902)的信道的终端905通过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监测信道和接收信标,来检测AP902。终端905在BSS907的信道中成功检测到信标1505之后,其继续搜索BSS907的信道,直到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T2)。
本实施例在对一个信道的搜索的末尾确定以下内容。换言之,在执行后续的信道搜索时,终端905确定自该终端暂时离开当前关联AP以来所经过的时间是否超过了M。
在时刻t4,从时刻t1开始已经过了时间T2。如果我们假定执行后续信道搜索,并且该后续信道搜索应需要时间T2,则该后续信道搜索的估计结束时刻将会是在终端暂时离开当前关联AP901之后2×T2=320ms。该估计的时刻早于终端905应发送后续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时刻。
因此,终端905在时刻t4开始对BSS908(AP903)的信道的搜索。这里,对AP的检测也是通过在最小信道时间期间监测信道和接收信标来试图进行的。如上所述,由于终端905无法接收到来自AP903的信标,因此终端在经过了T1(时刻t5)之后结束在此信道中的搜索。
在进行到对下一信道的搜索之前,终端905计算自其暂时离开AP901的信道以来经过的时间。因为在对BSS907的信道的搜索中使用了时间T2,并且对BSS908的信道用了时间T1,因此在时刻t5,自终端905离开AP901的信道以来经过了280ms。如果后续信道搜索应在时刻t5开始,则将会过了生成要由终端905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定时。
从而,在时刻t5,终端905返回到正在通信的信道(AP901的信道),并准备生成应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
换言之,终端905对发送分组1506进行发送。这里,发送的是功率管理位被设置为“1”的发送分组1506,以便终端905执行下一信道搜索。此后,终端905等待接收信标1507。
终端905接收信标1507,并在检测到缓存于其中的输入分组时,就请求发送(通过PS-Poll帧1508和1510)缓存在AP901中的分组,然后接收下行链路数据分组1509和1511。
这样,如果一次搜索的时间长,则通过适当地返回正在通信的信道以使得搜索时间不超过要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分组的生成间隔,从而即使在搜索过程当中也可以在适当时发送上行链路数据分组。
在接收到暂时保存在AP901中的分组之后,终端905(在时刻t6)迁移到作为要搜索的后续信道的BSS909的信道。在此,可以使用对应于分组1511的ACK来做出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这里,已迁移到BSS909的信道的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T1期间监测信道,并通过接收AP的信标来检测AP。在图19中,因为终端905在最小信道时间(T1)内检测到了AP904的信道,所以终端905继续搜索BSS909的信道,直到经过了最大信道时间(T2)。在结束了BSS909的搜索之后,在时刻t8,终端905返回到正在通信的信道(AP901的信道)。
在时刻t8,由于所有AP搜索都已结束,并且不再需要继续功率节约模式,因此终端905使用上行链路数据分组1513来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AP901。然而,在此时刻,如果终端905没有要发送到AP901的分组,则其使用空功能数据帧来通知转换到活动模式。
尽管结合某些典型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到,本发明所包含的主题不应局限于这些特定实施例。相反,本发明的主题应包括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替换、修改和等同物。而且,发明人希望即使在审查过程中修改了权利要求书,也保留所有的等同物。

Claims (33)

1.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发送通知,在所述通知中,与所述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相关联的无线终端指示出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以及
在发送了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之后,通过所述无线终端搜索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当前与第一基本服务集相关联的无线终端搜索第二基本服务集并且随后搜索第三基本服务集,所述第二基本服务集所使用的信道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相同,所述第三基本服务集使用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信道不同的另一信道,则所述终端在迁移到所述另一信道之前,将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发送到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所述分组来执行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生成要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通信的后续分组的时刻是已知的,则所述无线终端在搜索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之前,基于所述终端离开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时间段,以及搜索一个信道所需的时间,在继续搜索所述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操作,或中断搜索以执行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分组通信的操作当中选择一个操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当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时,所述后续分组是具有传递流量指示对照表周期的信标。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则所述后续分组是具有监听间隔周期的信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已迁移到当前关联的信道,以便中断搜索并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执行分组通信,则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的通信结束时,继续在另一信道中搜索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并从搜索基本服务集迁移到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进行通信,则所述无线终端在返回到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信道时,或者在继续开始通信时,发送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以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将所述分组的功率管理位设置到活动模式,并将所述分组作为上行链路数据分组而发送来执行的。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活动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的。
12.一种用于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无线终端,包括:
通知单元,其在所述终端搜索与所述终端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不同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时,发送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该通知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以及
搜索单元,其在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已被发送之后,搜索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当前与第一基本服务集相关联的所述无线终端搜索第二基本服务集并且随后搜索第三基本服务集,所述第二基本服务集所使用的信道与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相同,所述第三基本服务集所使用的信道与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不同,则
所述通知单元在迁移到另一信道之前,将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发送到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所述分组来执行的。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的。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终端,还包括:
存储单元,其存储要由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发送的后续分组的发生时刻;以及
管理单元,其管理离开当前关联的信道而执行搜索的时间段,并管理搜索一个信道所需的时间,
其中所述无线终端被配置为在继续搜索当前被搜索的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操作,或中断搜索以执行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分组通信的操作当中选择一个操作。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当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时,所述后续分组是具有传递流量指示对照表周期的信标。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则所述后续分组是具有监听间隔周期的信标。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已迁移到所述当前关联的信道,以便中断搜索并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执行分组通信,则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的通信结束时,所述搜索单元继续在另一信道中搜索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并从搜索基本服务集迁移到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进行通信,则在返回到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信道时,所述通知单元发送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以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活动模式的所述分组来执行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无线终端,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活动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的。
23.一种用于指示计算机执行无线局域网系统中的无线终端的切换功能的程序产品,包括以下步骤:
通知步骤,向所述无线终端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发送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所述通知用于通知所述终端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以及
搜索步骤,在发送了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之后,搜索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程序产品,其中,如果当前与第一基本服务集相关联的无线终端搜索第二基本服务集并且随后搜索第三基本服务集,所述第二基本服务集所使用的信道与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相同,所述第三基本服务集所使用的信道与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不同,则
所述通知步骤在迁移到所述另一信道之前,将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发送到所述第一基本服务集。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程序产品,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通知步骤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程序产品,其中,如果生成要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通信的后续分组的时刻是已知的,则所述无线终端在搜索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之前,基于所述终端离开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时间段,以及搜索一个信道所需的时间,在继续搜索所述另一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操作,以及中断搜索以执行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的分组通信的操作当中选择一个操作。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程序产品,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已迁移到当前关联的信道,以便中断搜索并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执行分组通信,则在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中的通信结束时,继续在另一信道中搜索基本服务集或独立基本服务集。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程序产品,还包括以下步骤: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工作在基础设施模式并从搜索基本服务集迁移到与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进行通信,则在返回到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的信道时,发送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以将到活动模式的转换通知给所述当前关联的基本服务集。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程序产品,所述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还包括以下步骤: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发送空功能分组,并将所述分组的功能管理位设置到活动模式。
30.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以及多个基站,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都与所述多个基站之一相关联,所述终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
通知单元,其在所述终端搜索与所述终端当前关联的基站不同的基站时,发送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该通知将到功率节约模式的转换通知给所述当前关联的基站;以及
搜索单元,其在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已被发送之后,搜索另一基站,
其中所述基站在接收到来自所述无线终端之一的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时,推迟向所述终端发送分组。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如果不存在要发送的分组,则所述转换到功率节约模式的通知是通过发送其功率管理位被设置到功率节约模式的空功能分组来执行的。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如果所述无线终端在对基站的搜索期间或之后返回到所述当前关联的基站,则所述通知单元将转换到活动模式的通知发送到所述当前关联的基站,以通知所述无线终端转换到了活动模式。
33.一种无线局域网系统,其中多个终端工作在自组织模式,形成了多个独立基本服务集,其中,
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都包括搜索单元,该搜索单元搜索另一独立基本服务集;以及
所述多个终端中的每一个在可以发送信标的定时不发送信标,并在接收到来自与所述终端所关联的独立基本服务集相关联的另一终端的信标,以及所述信标后的公告流量指示消息窗之后,驱动所述搜索单元。
CNA200510105111XA 2004-09-22 2005-09-22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Pending CN17533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74867 2004-09-22
JP2004274867A JP2006093945A (ja) 2004-09-22 2004-09-22 無線lanハンドオーバー方法、及び無線lan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3384A true CN1753384A (zh) 2006-03-29

Family

ID=3614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05111XA Pending CN1753384A (zh) 2004-09-22 2005-09-22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079232A1 (zh)
JP (1) JP2006093945A (zh)
CN (1) CN1753384A (zh)
TW (1) TW20062372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0089A (zh) * 2010-10-08 2012-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局域网中的节能方法以及装置
CN101573925B (zh) * 2006-12-28 2013-09-25 英特尔公司 无线网络中跨基本服务集的无损分组转换技术
CN105191431A (zh) * 2013-03-14 2015-12-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式能量高效对等(p2p)通信
CN106131896A (zh) * 2016-06-13 2016-11-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6385697A (zh) * 2015-07-28 2017-02-0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蜂窝网辅助的无线局域网信道切换通知方法
CN106604413A (zh) * 2016-12-29 2017-04-26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式共存的控制方法、Wi‑Fi芯片和通信设备
CN107302774A (zh) * 2016-04-14 2017-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帧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52931B2 (ja) * 2004-02-26 2009-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lan端末およびその省電力方法、およびlanシステム
JP2007129593A (ja) * 2005-11-04 2007-05-24 Ntt Docomo Inc データ転送方法及び基地局
US7864732B2 (en) * 2006-01-27 2011-01-04 Mediatek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ndoff in wireless network
TWI309532B (en) * 2006-05-29 2009-05-0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reless networks
JP2007335974A (ja) * 2006-06-12 2007-12-27 Hitachi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td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その通信方法
JP4723643B2 (ja) * 2006-06-19 2011-07-13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デバイスの通信方法
US7865196B2 (en) * 2006-06-30 2011-01-04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ordinating wireless connections
GB2437348B (en) * 2006-08-18 2008-03-26 Iti Scotland Ltd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
CN101141335A (zh) * 2006-09-07 2008-03-12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终端的快速越区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US8630255B1 (en) 2006-09-19 2014-01-14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ireless adapter with auxiliary radio channel for advanced channel scanning
US8472373B2 (en) * 2006-10-18 2013-06-25 Mediatek Inc. Method for background scan in a mobile wireless system
JP5290511B2 (ja) 2006-11-29 2013-09-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端末および無線通信端末におけるハンドオフ方法
US7860469B2 (en) * 2007-03-19 2010-12-28 Intel Corporation Sleep optimization for mobile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20080279130A1 (en) * 2007-05-11 2008-11-13 Infineon Technologies Ag Bluetooth and Wireless Network Coexistence
US8005061B2 (en) 2007-06-28 2011-08-23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connection with a first network while processing communications with a second network by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TE519345T1 (de) * 2007-06-28 2011-08-15 Research In Motion Ltd 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kommunikation mit einem ersten und zweiten netzwerk über ei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
US8428637B2 (en) * 2007-07-10 2013-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xtending access terminal battery life through search rate control
US8369782B1 (en) 2007-08-13 2013-02-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luetooth wideband scan mode
US8577305B1 (en) 2007-09-21 2013-11-0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oscillating signals
US8588705B1 (en) 2007-12-11 2013-11-19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System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Power over Ethernet impairment
JP4569668B2 (ja) * 2008-05-23 2010-10-27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02067689B (zh) 2008-06-16 2016-11-09 马维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近程无线通信
US8310967B1 (en) 2008-06-19 2012-11-1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Infrastructure and ad-hoc node device
US8600324B1 (en) 2008-06-27 2013-12-0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 digitally controlled oscillator
US8472968B1 (en) 2008-08-11 2013-06-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Location-based detection of interference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S20100039971A1 (en) * 2008-08-15 2010-02-18 Hong Kong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288764B1 (en) 2008-12-31 2016-03-1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Discovery-phase power conservation
US8254296B1 (en) 2009-03-19 2012-08-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eer-to-peer frequency band negotiation
US8472427B1 (en) 2009-04-06 2013-06-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Packet exchange arbitration for coexisting radios
US9066369B1 (en) 2009-09-16 2015-06-23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oexisting radio communication
US8340034B1 (en) 2009-11-11 2012-12-25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Bluetooth and wireless LAN arbitration
JP5546225B2 (ja) * 2009-12-07 2014-07-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US8767771B1 (en) 2010-05-11 2014-07-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Wakeup beacons for mesh networks
US8997175B2 (en) * 2010-07-21 2015-03-31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Wireless LA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thereof in wireless LAN system for the same
EP2630827B1 (en) 2010-10-20 2018-11-21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Pre-association service discovery
JP4951112B2 (ja) 2010-11-05 2012-06-13 株式会社東芝 移動無線端末装置および基地局探索方法
US8750278B1 (en) 2011-05-26 2014-06-10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ff-channel device invitation
US8983557B1 (en) 2011-06-30 2015-03-17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a multi-antenna transceiver
US9125216B1 (en) 2011-09-28 2015-09-0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among multiple radios
US9036517B2 (en) 2012-01-09 2015-05-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a tunneled direct link setup (TDLS) session betwee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215708B2 (en) 2012-02-07 2015-12-15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network communication
US9131480B2 (en) 2012-03-30 2015-09-0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to manage group controling signaling for machine-to-machine devices
US9609676B1 (en) 2012-03-30 2017-03-28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Efficient transition from discovery to link establishment
US9450649B2 (en) 2012-07-02 2016-09-2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haping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ignals
US20140233443A1 (en) * 2013-02-20 2014-08-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verifica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9942832B2 (en) 2013-03-29 2018-04-10 JVC Kenwood Corporatio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781158A (zh) * 2013-11-30 2014-05-07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接入装置
JP5934276B2 (ja) * 2014-03-28 2016-06-15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試験装置及び試験方法
US20180035376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Apple Inc. NAN Frame Buffering Indications
CN106683212B (zh) * 2017-01-16 2019-01-18 江苏东智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公路大数据参数状态名单全路网下发系统
JP6585111B2 (ja) * 2017-03-15 2019-10-02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25467B2 (en) * 2000-07-13 2003-09-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dle mode reacquisition and handoff in an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647261B1 (en) * 2000-07-20 2003-11-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dle handoff method taking into account critical system jobs
KR100342501B1 (ko) * 2000-08-19 2002-06-28 윤종용 무선 패킷 데이터시스템의 도먼트상태 관리장치 및 방법
JP3654284B2 (ja) * 2002-10-03 2005-06-0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7551948B2 (en) * 2003-07-24 2009-06-23 Cisco Technology, Inc. Uniform power save method for 802.11e stations
US7215956B2 (en) * 2003-11-04 2007-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frequency channels for handoff candidates while minimizing battery consumption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73925B (zh) * 2006-12-28 2013-09-25 英特尔公司 无线网络中跨基本服务集的无损分组转换技术
US9439149B2 (en) 2010-10-08 2016-09-0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2550089B (zh) * 2010-10-08 2015-01-1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局域网中的节能方法以及装置
US8953510B2 (en) 2010-10-08 2015-02-1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9173169B2 (en) 2010-10-08 2015-10-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2550089A (zh) * 2010-10-08 2012-07-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局域网中的节能方法以及装置
US9655051B2 (en) 2010-10-08 2017-05-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CN105191431A (zh) * 2013-03-14 2015-12-2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式能量高效对等(p2p)通信
CN106385697A (zh) * 2015-07-28 2017-02-08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蜂窝网辅助的无线局域网信道切换通知方法
CN106385697B (zh) * 2015-07-28 2019-09-20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一种蜂窝网辅助的无线局域网信道切换通知方法
CN107302774A (zh) * 2016-04-14 2017-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帧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6131896A (zh) * 2016-06-13 2016-11-1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6131896B (zh) * 2016-06-13 2019-05-17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6604413A (zh) * 2016-12-29 2017-04-26 生迪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式共存的控制方法、Wi‑Fi芯片和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623729A (en) 2006-07-01
US20060079232A1 (en) 2006-04-13
JP2006093945A (ja) 2006-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3384A (zh) 无线局域网切换方法、无线终端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192664C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通信网络的方法和系统以及无线电网络控制器
CN102752823B (zh) 基于ap协作的wlan中用户终端在接入点之间的切换方法
CN1781270A (zh) 在宽带无线访问通信系统中设置休眠间隔的方法
CN101040550A (zh) 在无线系统中用于功率节约的方法和装置
CN1788434A (zh) 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发送通信量指示消息的方法
CN1826762A (zh) 无线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254122C (zh) 蜂窝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602013A (zh) 控制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的睡眠间隔的方法
CN1729709A (zh) 无线通信网络及流量控制方法
CN1787690A (zh) 蜂窝式系统中用于模式切换和频带切换的系统和方法
CN1260677A (zh) 移动通信中的呼叫控制方法和其系统
CN1863122A (zh) 无线通信系统、装置和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118205C (zh) 码分多路存取移动通讯系统和服务区增补方法
CN1846361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接入通信系统中控制介质接入控制层的操作状态的设备和方法
CN1898984A (zh) 无线局域网和蜂窝通信系统之间的切换
CN1260901C (zh) 质量阈值设定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通信控制器
CN1832424A (zh) 通信终端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程序
CN1934798A (zh) 用于在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强制执行跨区切换的方法
CN1750431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757201A (zh) 通信方法、通信设备及计算机程序
CN1574676A (zh)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CN1722632A (zh)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和计算机程序
CN1710973A (zh) 移动终端、控制移动终端的程序、呼叫管理服务器程序和呼叫管理处理
CN101080883A (zh) 在宽带无线接入系统中执行越区切换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