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例的说明
以下依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前后方向以机体行驶方向和反机体行驶方向为基准,左右方向以机体行驶方向F的左右方向为基准。再有,上下方向以机体的上下方向为基准。
首先,用图1和图2对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的联合收割机,将履带式行驶装置2安装在架设于机架29上的台车架27上,将脱谷装置9配设在该机架29的上方。该脱谷装置9将喂入链7撑开架设在机体行驶方向的左侧,内藏有脱粒滚筒20和排尘口二次处理滚筒21(图2)。
而且,能由液压缸111(图1)通过收割架112使其升降的收割装置8,在其前端突出有分禾器3,将秸秆分开,在其后部立设有扶禾器26,通过从该扶禾器26突出的拔齿24的旋转,将秸秆扶起,用配设在分禾器3后部的割刀5切割秸秆的根部,将切割下的秸秆用上部输送装置、下部输送装置、纵向输送装置6等秸秆输送装置110输送到后部,将其输送给喂入链7。
在上述脱谷装置9的后方的茎秆处理部16,逐稿链114的终端位于上部,在下部配置有茎秆切断装置17。
另外,清选后的精粒,从后述的第一推运器22,通过升运器13输送到谷物仓12,能由卸粮搅龙95将上述谷物仓12内的谷粒排出到机外。
而且,在位于谷物仓12前方的驾驶部19内,具备驾驶操纵部119和驾驶员座椅120(图2),将发动机121(图2)设置在驾驶部19的下方,从该发动机取出动力,连续地收割秸秆,进行脱谷。
以下对清选装置1和脱谷装置9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形成于脱谷装置9的滚筒室122内设有沿机体的前后方向架设的脱粒滚筒20,从喂入口123将秸秆插入到该滚筒室122。在上述滚筒室122的下方张设有皱纹金属丝网31,摇动清选机构125使其前端面向上述皱纹金属丝网31的下方,能前后方向自如摇动地支承着。
在上述皱纹金属丝网31的下方,上下两级配设有摇动清选机构125的第一、第二承种盘52、53,将梳齿筛54能上下自如摇动地设置在前承种盘52的后端,将鱼鳞筛55设置在后承种盘53后端后方,另外,将谷物筛49配设在鱼鳞筛55的下方。另外,在鱼鳞筛55后部和摇动本体50的后部之间,配设有固定筛片部57。
另外,在从正面看的视图上,在脱粒滚筒20的右侧,并排设有排尘口二次处理滚筒21,在侧视图上,使其前部与脱粒滚筒20的后部重叠,处理由脱粒滚筒20未处理完的缺粒穗(穗切粒)、带秸秆的穗头等,使由配置在排尘口二次处理滚筒21下部的皱纹金属丝网21a脱下的谷粒下落到固定筛片部57上。
另外,由曲轴等摇动驱动机构48可摇动驱动地与摇动本体50的后部下方相连接。
另外,排尘风扇131是将清选风输送到两承种盘52、53的上下之间的前风扇,清选风扇25是将清选风输送到鱼鳞筛55和谷物筛49之间、以及谷物筛49的下方的主送风装置,通过由排尘风扇131和清选风扇25的送风,从皱纹金属丝网31、21a漏下的谷粒进行扩散。而且,谷粒和穗头通过重选和风选,将其清选为一等品、二等品和碎秸秆等。
而且,前承种盘52和后承种盘53的上侧表面,将板体冲压成波状,制成容易向后方输送谷粒的形状。
横设在上述谷物筛49下方的第一推运器22,与升运器13相连通,输送谷粒至上述谷物仓12。
另外,在第一推运器22的后方,横设有第二推运器23,将回收到该第二推运器23的二等品输送至二次还原推运器14。然后,由该二次还原推运器14将二等品输送至与该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前方一侧端部相连的二次处理机构10,在由该二次处理机构10内的二次处理滚筒除去茎秆之后,再次投入到摇动本体50的开始清选部。
另外,在上述摇动清选机构125的后端上方,配设有引风机30,由该引风机30吸引碎秸秆,将其从机体后部排出。
这样的结构,由上述喂入链7夹持的秸秆,一边向后方输送,一边由于上述脱谷装置9的滚筒室122所具备的脱粒滚筒20的旋转,进行脱粒,在茎秆等被输送到后方的茎秆切断装置17、切断后,从后方排放到田地里。
另一方面,从皱纹金属丝网31漏下的谷粒、碎秸秆等落到摇动清选机构125上,在此,一边被摇动清选,一边被输送到后方。而且,该谷粒、碎秸秆等,穿过上述鱼鳞筛55和谷物筛49等,由流谷板等导引着下落到第一长槽上,在其下落中途,由从排尘风扇131和清选风扇25供给的清选风进行风选。
以下,用图4和图5所示的原理图,对清选装置的传动结构进行说明。
在联合收割机的发动机121的左右方向上突出有输出轴60,将该输出轴60的一端(左侧)输入给齿轮箱59,由该齿轮箱59向履带式行驶装置2(行驶变速箱)、扶起收割装置8、清选装置1、脱谷装置9(脱粒滚筒20、排尘口二次处理滚筒21)分配动力。
另一方面,由上述输出轴60的另一端(右侧)通过皮带轮、皮带、连动轴和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排出推运器93,进一步驱动纵向推运器94、卸粮搅龙95,能将贮存在谷物仓12(图1)内的谷粒排出。
若对从以上结构中向清选装置1传递动力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则是从上述齿轮箱59在侧面突出有驱动轴61,将该驱动轴61的端部的锥齿轮66的动力输入给配置在机体的左侧部的传动部,用皮带轮、皮带,按清选风扇25、第一推运器22的顺序传递动力。
再有,由上述第一推运器22的推运器轴96的左端,通过皮带轮、皮带,向第二推运器23、摇动清选机构48、引风机30、茎秆切断装置17传递动力。
另外,在上述第一推运器22的另一侧,通过锥齿轮驱动升运器13,由第一推运器22输送的谷粒通过升运器13输送到上述谷物仓12(图1)。
而且,由上述第二推运器23的另一端通过锥齿轮驱动二次还原推运器14。另外,该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另一端,与二次处理机构10相连通。
以上是清选装置1的结构,以下对各部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向二次处理机构10传递动力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图4的实施例中,来自动力源—发动机121的动力,从输出轴60、齿轮箱59、驱动轴61、清选风扇25、第一推运器22、第二推运器23、二次还原推运器14、然后从该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末端,向二次处理机构10传递。该结构,通过锥齿轮36、37,将二次处理机构10配置在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下游,且使其相互连接连动。
另一方面,在图5的实施例,其结构为:在上述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终端附近,配置具备二次处理滚筒11(图5)的二次处理机构10,传递清选风扇25的动力,驱动上述二次处理滚筒11。
另外,第二推运器23的动力,向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推运器轴34传递。
在图4的实施例中,存在的问题是:二次处理机构10的负荷影响二次还原推运器14,二次还原推运器14和二次处理机构10之间的传动件(锥齿轮36、37)或该部件,为了确保刚性,必须增加重量。
与此相反,在图5的实施例中,由于没有必要从二次还原推运器14取出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动力,所以,传动经路短,能省掉锥齿轮箱等,由于减少了零部件个数,所以,能降低成本、结构简单、重量轻。
另外,由于二次还原推运器14没有二次处理滚筒11的驱动部分的负担,所以,可以将在图4的实施例中由于即使起驱动轴的作用也需要有足够的强度的推运器轴34,制成简单的旋转轴,能将驱动轴做得较细。这样一来,便于减轻组成部件的重量。
而且,在本实施例,虽然示出的是由清选风扇25通过驱动链32、链轮33传动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由第一推运器22(图5)将旋转动力传递给二次处理滚筒11的结构。
以下对二次处理机构10进行说明。
如图6至图8所示,二次处理机构10将二次处理滚筒11配置在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前终端下方,将驱动轴11a左右方向横向架设。
在上述二次处理滚筒11的外周面上,隔开适当的间隔,配置有旋转齿44、44...。该二次处理滚筒11收纳在筒体45内,在靠近该筒体45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为右端)的上后部的周状面上,设有投入口41,且与二次还原推运器14相连通。因此,从二次还原推运器14向二次处理滚筒11输送的二等品,为向下落下的样子。在该筒体45的内侧面,突设有钉齿杆(固定侧处理刀)51、51...和后述的控制阀63、63、63。
二次处理机构10位于谷物仓的里侧,也就是在正面看谷物仓的右侧,位于清选装置1的左侧。因此,通过打开谷物仓12,能维修二次处理机构10。即,二次处理机构10设置在谷物仓的里侧,通过打开谷物仓,能进行调整,也就是,能从谷物仓打开的一侧进行二次处理机构10的检查或修理等这种维修作业。
另外,在筒体45的另一端(左端)下方,设有排出口42,面向清选装置1的开始部配置。在该排出口42的前部或侧部,将谷粒导向板43上下方向配置,引导落下的谷粒,使其不四处飞溅。
在此,对于二次处理机构10和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安装结构来说,是一种将二次处理滚筒11能驱动其自如旋转地组装在筒体45上的二次还原处理机构,其结构为:在筒体45的上面(右侧上后部)设有投入口41,使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终端的开口与该投入口连通,对着二次处理滚筒11从上方投入二等品使其落下。
这样一来,由于将二次处理滚筒能驱动其自如旋转地收纳在筒体中,构成二次还原处理机构,将投入口设置在上述筒体的周状面上,使二次还原推运器终端的开口与该投入口连通,所以,能将由二次还原推运器返回的二等品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筒体内,使其落下,而且,由于二等品不易附着在二次还原推运器的终端开口的内侧面上(由于二等品从开口自由落下),所以,不必担心二等品堵塞二次还原推运器的终端。
另外,如图8所示,二次处理机构10,将筒体45的一侧(从机体正面看的右侧)插入在设置于脱粒滚筒20的谷物仓一侧的隔壁80上的开口中,在隔壁80内设置排出口42,同时,将凸缘板81夹装在筒体45外周和隔壁80之间,通过用螺栓将凸缘板81固定在隔壁80上,而将其固定、支承在隔壁80上。即,所谓收容有脱粒滚筒20的空间(滚筒室),是用筒体45形成另一空间,通过用凸缘板81连接两空间,用两空间形成的一个密闭的空间。另外,在脱粒滚筒20的侧面,连着上述隔壁80的上部设有隔壁88,将滚筒室和外部空间隔开。
这种结构,在二次处理机构10出现故障时,仅通过卸下凸缘板81,就能很容易地以总成的形式将二次处理机构10取下来,便于提高维修性和作业性。
另外,如果是原来的结构,由于二次还原推运器14和二次处理机构10是完全分别构成的,所以,即使像上述那样,在二次处理机构10出现故障的场合,也不能拆下二次还原推运器14,要分别对两者进行处理,而且,本实施例的结构能灵活地应对与脱谷处理量对应的二次处理机构10的容量变更或安装角度的微量调整这一设计变更。
在以上的结构中,若对来自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二等品的流向进行说明的话,则是,二等品在从投入口41投入到二次处理机构10内之后,通过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由该二次处理滚筒11的外周所具备的旋转齿44、44...、和突设在构成二次处理机构10的外框的筒体45的内侧面上的钉齿杆51、51...,一边除去秸梗,一边输送到排出口42,在从该排出口向下方排出后,遇到配置在该排出口42的附近的谷粒导向板43,将其引导下落到清选装置1的清选开始部、即前承种盘52前方表面上。
在本实施例,该谷粒导向板43的配置为、作为排出口42的前方,该排出口42的开口设置在机体正面看的中央一侧,使其变宽了。
而且,由于有以上结构,能获得以下两种效果。
首先,作为第一效果,是由于投入口41和排出口42的位置关系,由于是二次处理机构10内部空间的最长距离,即,成对角的关系,一方为正面看左上方,另一方为正面看右下方,所以,能使二等品有效地作用在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齿44、44...和钉齿杆51、51...上,能提高除去秸梗的效率。
其次,作为第二效果,是由于使从排出口42排出的二等品碰到谷粒导向板43上,所以,不会使该二等品轻而易举地飞散开,能使其可靠地下落到前承种盘52的前方表面上。这样一来,由于使其下落到前承种盘52的前方表面上,所以能充分地确保在前承种盘52上移动的距离,能使二等品扩散开,使谷粒层变薄,容易向第一推运器22漏下。即,便于提高清选性能。
其次,如图7所示,上述二次处理滚筒11,在俯视图上,与机体行驶方向正交配置,该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方向,从机体行驶方向左侧看为顺时针方向。
由于该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方向(图7中箭头L)是这样的,所以,在从上述投入口41投入的二等品从筒体下方的排出口42排出时,由于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而产生的风的流动,而向前方(机体行驶方向)流动,排放到前承种盘52的前方。
这样一来,就能确保在前承种盘52上移动的距离,使二等品扩散开,使谷粒层变薄,容易向第一推运器22漏下。即,便于提高清选性能。
另外,由于能使排出后的二等品可靠地碰到上述谷粒导向板43,所以,能进一步有效地提高由谷粒导向板43进行的清选性能。
其次,如图3、图5和图9所示,上述二次处理滚筒11的轴向和清选装置上方所具备的脱粒滚筒20的轴向,在俯视图上为正交的关系,上述二次处理机构10的正面看的右侧,在正面看为脱粒滚筒轴心G的大致左斜下方。
这是由于配置在脱粒滚筒20下方的皱纹金属丝网31在主视图上为顺着脱粒滚筒20的侧面形状的形状,所以,在以该主视图的脱粒滚筒20的轴心为中心的第三象限S3,能使二次处理机构的主视图右侧端部和脱粒滚筒20的轴心的水平距离比脱粒滚筒20的滚筒半径还要短,所以,能使二次处理机构尽可能地靠近脱粒滚筒20的轴心。
由于有以上结构,能获得以下二个效果。
首先,作为第一效果,由于能使二次处理机构10尽可能靠近脱粒滚筒20,所以,能使脱粒滚筒20和二次处理机构10所占的横向空间很小,能使清选装置1和脱谷装置9很紧凑。
其次,作为第二效果,由于能使二次处理机构10的主视图右侧下方所具备的排出口42位于靠近清选装置1的主视图中央位置的位置,所以,能使从该排出口42落下的二等品下落到容易向左右方向扩散的位置,即下落到靠近前承种盘52的中心的位置,所以,能使谷粒层很薄,容易向第一推运器22漏下。即,便于提高清选性能。
其次,如图6和图10所示,在上述二次处理机构10的覆盖二次处理滚筒11的筒体45的内面,设有若干个钉齿杆51、51...,使该钉齿杆51、51...具有朝向下游方向的导引角。
该钉齿杆51、51...起到与二次处理滚筒11的旋转齿44、44...一起摩擦二等品、除去秸梗的作用。
因此,为了完全除去秸梗,使钉齿杆51、51...和旋转齿44、44...的面在主视图为平行的,最好是使二等品的向图6的纸面上的右方向的输送慢一点。换言之,可以说在二次处理机构10内停留的时间越长处理效果越好。
但是,在难以输送多量的二等品的场合,来不急用二次处理机构10进行处理,有时产生堵塞二次处理机构10的现象。
另一方面,若使少量的二等品长时间地停留在二次处理机构10中的话,旋转齿44、44...和钉齿杆51、51...伤害了二等品,不能回收质量好的谷粒。
因此,在具有多个的钉齿杆51、51...中,使一部分钉齿杆51、51...具有使其立设表面的前后方向的一端向下游一侧、即向排出口42一侧倾斜的导引角,由此使二等品容易向下游一侧流动。
该导引角是在图10的筒体45的展开图所示的角度R,在以展开筒体45的状态、且使内侧面为上侧的俯视图中,使钉齿杆51、51...从投入口41向排出口42一侧仅倾斜角度R。
而且,具有导引角的钉齿杆51、51...的数量为任意的,是根据清选装置1、二次处理机构10等的处理能力适当地进行设计的。
这样一来,即使在二等品多、或少的场合,也能使其仅有在适合于除去秸梗的期间停留在二次处理机构10内,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二次处理机构10的处理能力。
再有,由于用具有导引角的钉齿杆51、51...容易向排出口42一侧输送二等品,所以,即使在二等品极少的场合,也不会产生二等品塞满二次处理机构10内的这一不愉快的现象。
以下对二次处理机构的组成的其它实施例进行说明。
而且,向本实施例的二次处理机构10传递动力的结构如图11和图12所示,来自动力源—发动机的动力,通过输出轴、齿轮箱、第一推运器22、第二推运器23等传递至二次还原推运器14,从该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末端向二次处理机构10传递,在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推运器驱动轴70的终端设有锥齿轮71,通过链轮72、链条73将动力传递至驱动轴11a,使二次处理滚筒11旋转。而且,该传动结构也可以为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如图4所示的原理图的结构)。也就是说,使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推运器驱动轴和二次还原处理滚筒11增速、进行动力传递。另外,详细地说,以“链轮72→链条73→链轮72a”的结构进行传动(图13所示的原理图)。
以下用图11和图12对在本实施例的二次处理机构中为主要部分的控制阀63进行说明。
控制阀63设置在投入口41下方的、构成二次处理机构10的外框的筒体45的内侧面上,是用于调整二次处理机构10内的二等品的输送速度的。
控制阀63由阀部和固定部所构成,阀部与驱动轴11a成直角,固定部由用于固定在筒体45上的、与阀部配置成直角的面所构成,在该固定部的上部形成有转动部75,在下部形成有支承部76。在该支承部76,控制阀63和筒体45在控制阀63的下部用螺栓等固定机构铰接着。例如,在控制阀63下部和筒体45上设有螺栓孔,将螺栓76a从筒体45内部插入到该螺栓孔中,通过从筒体45外部拧紧螺母76b能将其固定。
上述转动部75,在控制阀63的固定部的上部穿设有螺栓孔。另一方面,在筒体45上穿设有以上述螺栓76a为中心的圆弧状的长孔45a,将螺栓75a插入在该长孔45a中,从筒体45内部插入螺栓75a,使螺栓75a突出在筒体45的外面,用锁紧球形捏手65固定控制阀63和螺栓75a。
控制阀63设有若干个,用为连接机构的连杆64连接,可以变更角度。也就是说,连杆64配设在筒体45的外面,在该连杆64上隔一定间隔穿设有若干螺栓孔64a、64a、64a。在该螺栓孔64a、64a、64a中插入有从筒体45内面突出的上述螺栓75a、75a、75a,用锁紧球形捏手65、65、65从筒体45的外部紧固,通过连杆64将控制阀63、63、63固定在筒体45上。
在本实施例,各配设三个控制阀63、连杆64的螺栓孔64a、锁紧球形捏手65,但,数量并没有限制。
若是这样的结构的话,由于支承部76的螺栓76a为转动支点,控制阀63以螺栓76a为中心转动,所以能调整控制阀63的角度。另外,由于用连杆64连接若干个控制阀63,所以,通过使连杆64活动,就能使若干控制阀63同时倾斜同一角度。另外,能用连杆64封闭长孔45a,能防止谷粒泄漏。
这样一来,若改变控制阀63的角度,就能改变二次处理机构内的二等品的输送速度。
例如,在进行收割不带秸梗的水稻或收割小麦的作业时,通过使控制阀63的上部倒向投入口41一侧,能迅速地将筒体45内部的二等品送出,能不损伤二等品。另外一方面,在收割秸梗多的水稻时,通过使控制阀63的上部向排出口42一侧倾斜,能使二等品较长时间地停留在筒体45的内部,通过良好地搓二等品和尘垢,能去除秸梗,提高精选率。
而且,能很容易地进行改变该控制阀63的角度的作业。即,由于二次处理机构10将二次处理滚筒11配置在二次还原推运器14的前终端下方,二次处理机构10位于谷物仓的里侧,也就是在主视图谷物仓的右侧,位于清选装置1的左侧,所以,通过打开谷物仓12,能维修二次处理机构10,能很容易地调整控制阀63。
另外,如图14所示,配设二次处理机构10的中心线(筒体45、驱动轴11a的轴心线),使其出口侧比水平线仅向下偏角度A1。该角度A1最好是能辅助排出的角度,不是自然地滚转落下的那样陡的角度。这样一来,由于倾斜着配设二次处理机构10,排出口42朝下,筒体45内部的二等品容易从排出口42出来,能防止在作业结束时二等品残留在筒体45内部。另外,由于筒体45倾斜着,所以,容易进行扫除等。
再有,配设钉齿杆51,使其在侧视图上不位于筒体45的最下部。也就是说,当钉齿杆51处于筒体45的底部时,二等品塞住钉齿杆51,二等品容易残留在筒体45的内部。因此,如图15所示,在筒体45的下侧内部,离开B1的距离,配设钉齿杆51,而且,距通过驱动轴11a的中心的铅垂线和筒体45的内部相交的位置一定距离,配设钉齿杆51,不将钉齿杆51配设在底部附近。
由于有这样的结构,二等品难以残留在筒体45的内部,另外容易进行清扫等。
另外,钉齿杆51制成能拆卸或能开关的结构,使其容易扫除筒体45的内部。
如图16所示,在筒体45上,在筒体45下部配设转动部68,在筒体45上部配设拆卸部67。
转动部68由钉齿杆51、51、筒体45的一部分、转动轴66a和安装部66b所构成。
在转动部68的一端,配设有转动轴66a,转动部68以转动轴66a为中心转动。另外,在筒体45的外面,用螺栓等固定机构固设有转动部安装板45b,在该转动部安装板45b上固设有转动轴66a。
在转动部68的另一端,配设有安装部66b。该安装部66b,用螺栓、螺母等固定机构可拆装地固定在突设在筒体45的外面的安装部45c上。
若拆下安装部66b的螺栓,转动部68以转动轴66a为中心转动。
拆卸部67由钉齿杆51、51、筒体45的一部分和安装部67a、67a所构成。
在拆卸部67的两端,配设有安装部67a、67a。该安装部67a、67a,用螺栓、螺母等固定机构可拆卸地固定在突设于筒体45的外面的安装板45d、45d上。
若拆下安装部67a、67a的螺栓,则能简单地拆卸拆卸部67。
另外,由于二次处理机构10并排设置在机体内部的谷物仓12上,所以通过在机体外侧将谷物仓12打开,能维修二次处理机构10,能很容易地进行转动转动部68或卸下拆卸部67的清扫作业。
这样,由于使二次处理机构10位于谷物仓的里侧,也就是在主视图上在谷物仓的右侧,位于清选装置1的左侧,所以,能简单地清扫筒体45的内部,另外,筒体45内部的维修性也很优异。
另外,如图17所示,从筒体45的左侧端部69的内侧面突设有支承臂46a,用该支承臂46a支承驱动轴11a的左侧端部,另外,将支承臂46a制成侧视图为三角形状的框体,形成开口47,连通筒体45的内部和上述滚筒室122,所以将筒体45的左侧面的开口作得极宽(就是说筒体45不会被支承臂46a堵住)。
这样的结构,即使在有过剩的二等品投入到筒体45的场合,由于开口47的结构,由于将作为整个筒体45的开口作得很宽,所以,也能使二等品从该筒体45整个左侧开口(包含开口47)跑到滚筒室122内,筒体不会被堵住。
而且,如该图所示的支承臂46a所示,即使是由一块辐板85支承的结构,也能获得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以下,详细地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根据脱谷装置9的脱谷处理量,自动地调整摇动清选机构125的鱼鳞筛55的开度的结构进行说明。但是,在本实施例,为能用茎秆量检测脱谷处理量的结构。
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作为鱼鳞筛55的开度控制的结构,提出了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
在第一形式,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调整上述鱼鳞筛55的开度的筛片控制杆138和调整设置在上述排尘风扇131和清选风扇25的侧面的风扇挡板139(图23)、140的开度的挡板控制杆141上,分别连接有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将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逐稿链114的链条导板144上,且使其连动,以便根据茎秆量的多少,改变鱼鳞筛55的间隔的大小。即机械式控制鱼鳞筛55的开度。
在第二形式,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调整上述鱼鳞筛55的开度的筛片控制杆138和调整设置在上述排尘风扇131和清选风扇25的侧面的风扇挡板139、140的开度的挡板控制杆141上,分别连接有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将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逐稿链114的链条导板144上,且使其连动,以便根据茎秆量的多少,改变鱼鳞筛55的间隔的大小,另外,依据由清选流量传感器172测得的鱼鳞筛55上的谷物流量的增加或减少,驱动马达进行控制,对能调整设定开度的鱼鳞筛55的开度进行修正。即,除了用机械的机构改变鱼鳞筛55的开度之外,还用控制器修正开度,以控制鱼鳞筛55的开度。
如以上所述,由于第二形式是在第一形式上附加开度修正过程的形式,所以,在本实施例,对第二形式进行说明,而省略对第一形式的说明。
如图21至图27所示,在上述逐稿链114上,为了夹持茎秆,在下侧配置有链条导板(夹扼杆)144,在该链条导板144上垂设有检测连杆145,检测板146抵在该检测连杆145上,检测臂147连接在该检测板146上,且与其连动。这样一来,在由于茎秆的通过,链条导板144上下变动,检测臂147以臂轴148为中心转动,牵拉挡板钢丝绳143的状态时,以挡板控制杆轴150为中心,使挡板控制杆141逆时针方向旋转,使由风扇挡板139、140封闭的排尘风扇131和清选风扇25右侧的空气取入口151、152的开度变大。
另外,在牵拉筛片钢丝绳142的状态时,使上述筛片控制杆138以控制杆轴149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使支承在鱼鳞筛55左右两端的下端一侧的下部活动板153移动,在使构成鱼鳞筛55的各金属叶片154、154...的倾斜角变大(立起来)时,该鱼鳞筛55的开度变大,使谷粒的漏下量增大,在使各金属叶片154、154...的倾斜角变小(使其倒下)时,鱼鳞筛55的开度变小,减少谷粒的漏下量。
再有,将上述筛片钢丝绳142的筛片控制杆138一侧的外套142a支承在能以上述控制杆轴149为中心自如转动的切换控制杆155的钢丝绳卡钉156上,同时,通过摇臂159和切换钢丝绳160将上述切换控制杆155连接在用筛片开度马达157操作的开度调整缸158的缸臂158a的前端,且使其连动,在由上述开度调整缸158驱动其前进或后退,而使切换控制杆155以控制杆轴149为中心摇动时,使筛片钢丝绳142的外套142a移动,以对鱼鳞筛55的开度进行调整。
上述筛片控制杆138、切换控制杆155和缸158分别安装在固设于脱谷侧板161的外壁上的基座162、163上,在基座162和切换控制杆155之间、以及筛片控制杆138和切换控制杆155之间,分别设有回位弹簧164、165,同时,将上述切换钢丝绳160的外套160a的一端安装在基座162上,另外,将外套160a的另一端安装在固定于基座163上的安装座166的钢丝绳托架167上。而且,能自如摇动地将上述摇臂159中间的臂轴170支承在固设于上述安装座166上的轴承板168的轴承169上,同时,将上述切换钢丝绳160的另一端连接在摇臂159的一端,另外,将上述缸臂158a的前端连接在摇臂159的另一端,在使该缸臂158a前进或后退时,通过摇臂159牵拉或松开切换钢丝绳160,而使切换控制杆155转动。而且,171是检测上述筛片控制杆138的移动位置的筛片位置传感器。
而且,在上述鱼鳞筛55的开始输送的一端上方,设有检测鱼鳞筛55上的谷物的流压的电位器式清选流量传感器172,依据鱼鳞筛55上的谷物流量的增减驱动上述马达157进行控制,对调整在设定开度的鱼鳞筛55的开度进行修正。
如图28至图30所示,上述清选流量传感器172在脱粒滚筒20的右侧,安装在后方并排设置的排尘口二次处理滚筒21的侧板173的入口侧板174上,而且,在从背面看的视图上,配备在将第二推运器23的二等处理物返回到摇动清选机构125的第二还原出口175的附近。用螺栓177将传感器座178安装在上述侧板173的固定安装板176上,且能自如地左右调整位置,用螺栓181将固设电位器179的门形的电位器安装板180安装在该传感器座178上,且能自如地调整上下位置。而且,使能自如摇动地固设在上述电位器179的电位器轴179a上的前侧的倾斜状的检测板182面向且在包含鱼鳞筛55上的风的谷物流内,靠该检测板182所承受的谷物流的压力检测鱼鳞筛55上的谷物流量。
另外,上述清选流量传感器172一体地将垂直状的复位片183设置在前侧的检测板182的后侧位置上,复位片183将下部制成重锤183a,相对从电位器轴179a到检测板182最下端的距离L1,将从电位器轴179a到复位片183最下端的距离L2设计得较小,设计成使谷物流仅作用在检测板182上,而不作用在复位片183上,提高其检测精度,同时,在谷物的流动停止时,靠上述复位片183的自重,使检测板182返回到初始状态。
另外,如图21和图22所示,能由稻麦切换开关184,根据水稻和小麦的品种的不同对鱼鳞筛55开度的标准位置进行切换,在选择小麦的场合,使标准位置偏向若干关闭一侧。
另外,能由修正清选调整刻度盘185,根据干湿程度或秸梗的多少对鱼鳞筛55的开度的标准位置进行切换,在材料湿的场合,使其偏向打开一侧,在秸梗多的场合,使其偏向关闭一侧。
上述稻麦切换开关184和修正清选调整刻度盘185设置在设于驾驶操作部119上的图未示的操纵仪表板上。
而且,如图2和图22所示,具备控制器194,该控制器194与以下部件连接且输入其信号:安装在收割装置8的扶禾器26的里侧位置、感知收割的秸秆的长度的秸秆传感器187;感知由驾驶操作部119的作业离合器操纵杆188控制的收割离合器的切入的收割开关189;在喂入链7的输送终端一侧、切入该喂入链7的动力的喂入链离合器190;将收割装置8从与车速同步切换至以一定转速驱动的收割快速离合器191;检测由上述开度调整缸158操作的切换控制杆155的操作位置的筛片外部传感器192;设置在本机的变速箱上、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193;上述筛片位置传感器171;清选流量传感器172。同时,将控制器194的输出连接在上述金属叶片开度马达157的马达驱动电路199上,以驱动该金属叶片开度马达157,对其进行控制。
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鱼鳞筛55,由检测茎秆量的检测臂147和筛片钢丝绳142进行机械控制而改变鱼鳞筛55开度时,鱼鳞筛55的开度随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牵拉量)而变化。
如图39所示的现有结构,对于检测板146来说,检测臂147′处于相对大致成直角的位置,在检测板146和检测臂147′保持一定角度的状态下,以臂轴148为中心转动。以下,将该结构称为“类型B”。
在上述类型B,如图31所示,相对茎秆量的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197)的变化量是一定的,如图32所示,鱼鳞筛55的开度(197a)与茎秆量成比例。但是,在容量比较大的脱谷机,存在的问题是:为了提高脱谷处理的能力,也要扩大鱼鳞筛55的面积,在脱谷量少的阶段,鱼鳞筛55的开度大到超过所需量以上的程度,秸秆在中途被切断,或秸梗粒的清选能力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结构如图31所示,确定检测臂147的形状,以增加相对茎秆量的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198)的变化量。即,随着茎秆量变多、处理量增加,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成非线性即成抛物线形增加,如图32所示,使其茎秆量越多,与茎秆量少时相比,鱼鳞筛55的开度(198a)的变化量越是大幅增加。
详细地说,如图33所示,在鱼鳞筛55的开度是最小的状态下,使该检测臂147的长度方向、在连接检测板146的转动中心的臂轴148和与检测臂147相连接的筛片钢丝绳142的钢丝绳托架195的直线上,使臂轴148、检测臂147、筛片钢丝绳142和钢丝绳托架195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以下,将该结构称为“类型A”。
而且,在类型B,用一个部件构成检测臂147′,在一个部件上连接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这两根钢丝绳,但,在类型A,由于存在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处于同一直线上的检测臂147的转动位置,所以,用两个部件构成检测臂147,以使钢丝绳之间不发生干涉。
在上述类型A,当茎秆量增加时,检测板146以臂轴148为中心转动,画出如图34的箭头201所示的轨迹,随着检测板146的转动,检测臂147画出箭头202所示的轨迹,以臂轴148为中心转动。在检测臂147画这样的轨迹,检测臂147的转动角度增加一定量时,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的行程的变化量,茎秆量多时比茎秆量少时要大。在类型A,与类型B相比,这种倾向非常显著,随着茎秆量的增加,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非线性地增加,茎秆量越多,与茎秆量少时相比,鱼鳞筛55开度的变化量就越是大幅增加。这样一来,类型A即是简单的结构,还能很好地进行可靠的控制,有助于提高清选性能。
另外,在将类型B的结构变换成类型A时,由于仅替换检测臂147、改变钢丝绳托架195的位置就行,所以能用比较低的成本变成能获得良好的清选性能的结构。
而且,即使是与上述类型A的筛片钢丝绳142一样与检测臂147相连接的挡板钢丝绳143,随着茎秆量的增加,该挡板钢丝绳143的行程非线性地增加,茎秆量越多,与茎秆量少时相比,挡板139、140的开度的变化量就越大,能进一步根据脱谷处理量的变化改变送风量。
另外,上述结构,虽然将筛片钢丝绳142连接在筛片控制杆138上,通过机械控制来改变鱼鳞筛55的开度,用与筛片开度马达157相连的切换控制杆155微调开度,但,也能用由控制器194控制的筛片开度马达157调整筛片钢丝绳142的行程,以下作为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
如图35和图36所示,在与检测茎秆量的检测臂147′相连的筛片钢丝绳142的钢丝绳托架195附近,配设有用于改变鱼鳞筛55的基本角度的执行元件—筛片开度马达157,使其直接连接用该筛片开度马达157驱动其伸缩的开度调整缸158的缸臂168a和钢丝绳托架195。而且,控制器194根据来自上述筛片位置传感器171和清选流量传感器172等各传感器的信息,计算适当的鱼鳞筛55的开度,将控制器194连接在上述筛片开度马达157的马达驱动电路199上,且对其进行输出,驱动该筛片开度马达157进行控制,使开度调整缸158伸缩。
因此,筛片钢丝绳142和挡板钢丝绳143的行程能通过调整固定在开度调整缸158的缸臂158a上的钢丝绳托架的位置进行微量调整。
若采用上述那样的结构,用筛片控制杆138改变鱼鳞筛55的开度,再有,与用切换控制杆155微量调整其开度的结构相比,筛片控制杆138的操作源从两处减少到一处,还有,由于是在钢丝绳托架195的附近对拉筛片控制杆138的筛片钢丝绳142进行控制,所以,有望提高控制精度。而且,由于不需要用切换控制杆155调整鱼鳞筛55的开度,所以,不需要连接切换控制杆155和开度调整缸158的缸臂158a的切换钢丝绳160和其周边的零部件,能减少组成部件的个数,在简化组装工序和降低成本方面处于有利地位。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通过设定控制器194,就能如第一实施例(图31的198)所示的那样,改变相对茎秆量的钢丝绳行程。另外,也能如图38的类型C(210a)所示,预先确定一个或多个基准茎秆量(n1、n2...),进行控制,使其在达到该基准茎秆量(n1、n2...)之前,使相对茎秆量的钢丝绳行程线性增加,以基准茎秆量(n1、n2...)为界,增加钢丝绳行程的变化量。此时,相对茎秆量的鱼鳞筛55的开度(图38的210)也以基准茎秆量(n1、n2...)为界,增加开度的变化量。再有,变化量不仅以基准茎秆量(n1、n2...)为界变大,还能使变化量为零,还能创造鱼鳞筛55的开度是一定的茎秆量的区间。而且,通过增加基准茎秆量(n1、n2...)的个数,有望进行精确的控制。另外,上述那样的钢丝绳行程的变化形式,最好是根据联合收割机的能力和形式选择更加适当的形式。
而且,在本实施例,虽然是用由逐稿链输送的茎秆量检测茎秆处理量的结构形式,但脱谷处理量的检测方法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通过了解由喂入链7输送的秸秆的量或摇动清选机构125上的处理量来检测脱谷处理量的结构。
以下用图22~图24和图40~图42对能根据脱谷处理量的增减自动地对鱼鳞筛的开度进行调整、仅在脱谷处理量比规定值多的场合进行该开度调整的结构、和能改变该规定值的开度调整机构进行说明。
如以上所述,图22~图24所示的结构,是通过电控制、即由控制器194(筛片开度马达157)对筛片控制杆155进行修正,仅有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比规定值多的场合进行开度调整的结构,还是能改变该规定值的结构。
另一方面,图40或图41所示的结构,是通过机械控制、即通过机械调整上述检测连杆145和检测板146的距离,在检测连杆145作用在检测板146上之前,改变必要的排出量,由此使开始调整、增大鱼鳞筛55的开度的时间滞后的结构。
而且,在此,所谓“仅在脱谷处理量比规定值多的场合进行鱼鳞筛开度调整”,如图42所示的曲线301所示,是指仅在脱谷处理量比处理量302多的场合,才能改变鱼鳞筛的开度,所谓“可改变规定值”,是指处理量302的宽度是能改变的。而且,图42中的直线300表示秸秆处理量从0开始、开度与秸秆处理量的增加成比例变大的结构的鱼鳞筛(例如图39所示的现有例子)情况下的开度变化特性。
以下具体地对图40和图41所示的机械控制结构进行说明。
在检测臂147的附近配置有支架241,从该支架241突设有支板244,将止动螺钉242旋入并插在该支板244中,用锁紧螺母243将止动螺钉242定位在支板244上。在止动螺钉242的前端可与检测臂147接触地形成有止动部245。
这样一来,通过旋入止动螺钉242,能调整调整长度79,通过改变该调整长度79,能改变检测连杆145的底部所具备的接触端77与检测板146的接触距离78。
这种结构,若增加调整长度79,则接触距离78增加,相反,若减少调整长度79,则接触距离78减少。
而且,在增加接触距离78的场合,接触端77作用在检测板146上之前所需要的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必须多。即,在开始调整鱼鳞筛55的开度之前所需要的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必须多,换言之,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在到达规定量之前的少量的场合,是不能进行鱼鳞筛55的开度调整的。
这样一来,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少的场合,鱼鳞筛55的开度并不变大,即,保持小开度,由此防止比重小的秸梗粒、茎秆等从鱼鳞筛55漏下,提高在第一推运器22回收的谷粒的质量,同时,将这些秸梗粒、茎秆等引导到第二推运器23,增加二次还原量,能在二次处理机构10进行秸梗处理。
而且,对于止动螺钉242和检测臂147的方向和位置,即研究像图40那样制成的情况,也研究像图41所示那样制成的情况。在图40的结构(类型A)的场合,在鱼鳞筛55开始调整开度之后,相对茎秆量的增加,具有图42所示的曲线301所示那样的抛物线状的增加特性(若茎秆量增加,则茎秆量的每单位增加量的开度增加量增大),在图41的结构的场合,具有成比例地、即像图42所示的直线303那样,大致线性增加的特性(不管茎秆量是否增减,茎秆量的每单位增加量的开度增加量是一定的)。
另一方面,对于图22~图24所示的电气控制结构来说,是由控制器194控制筛片开度马达157、反抗由于检测连杆145的作用而产生的筛片钢丝绳142的牵拉力,通过切换钢丝绳160使切换控制杆155动作,因此,是仅在脱谷处理量比规定值多的场合,才能进行鱼鳞筛55的开度调整的结构,另外,用控制器194控制该筛片开度马达157的动作量,通过调整切换控制杆155的位置,能调整该规定量。
另外,若是该电气控制结构,通过调整操作修正清选调整刻度盘185(图20),能调整图42中的处理量302。
以下用图43对适合于进行“精选”、便于提高清选能力,同时增加二次还原量,以便提高质量的结构进行说明。
这种结构,其目的是通过使清选风有效地作用在从鱼鳞筛漏下之前和漏下之后的谷粒、秸秆等上,防止谷粒、秸秆等堆积在谷物筛49上,使其能适当地进行“精选”,而且,通过坚决地将漏下到第一推运器22、刚刚输送到谷物仓的谷粒导引到第二推运器23,增加二次还原量,提高质量。
即,如图43所示,具备:将一等品通过第一推运器和升运器输送到谷物仓的第一回收机构;将二等品通过第二推运器和二次还原推运器输送到二次处理机构、在由该二次处理机构去除秸梗等后、再次投入到清选部的二等品还原循环机构;由一个或多个风扇构成的风选机构;摇动清选机构;使流过第一推运器上方的清选风从前方向后方流动的风路。
另外,使将谷粒导引到上述第一推运器上的第一流谷板前高后低,形成倾斜状,形成将冲撞到该第一流谷板上的上述清选风向后斜上方导引的风道。
以下对该结构的详细情况和作用、效果作详细描述。
如图43所示,第一回收机构,由第一推运器22、升运器13、谷物仓12(图1)构成。
另外,二次还原循环机构由第二推运器23、二次还原推运器14、二次处理机构10构成。
另外,风选机构是由前风扇的排尘风扇131、主送风装置的清选风扇25构成的。
另外,摇动清选机构从上横向设置有:前承种盘52后承种盘53、鱼鳞筛55、固定筛片部57→流谷板58、49,将摇动本体50内部分割成层状,形成使由上述风选机构产生的清选风通过的若干风道。
对于该风道来说,如图43所示,将前承种盘52和后承种盘53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一风道401,由排尘风扇131产生的第一清选风501在该第一风道401上流过。
由于该第一风道401由大致水平横向设置的前承种盘52和后承种盘53形成,所以,其作用是:第一清选风501从前方向后方流动,同时,与引风机30的吸引力相互作用,将从上述皱纹金属丝网31、21a漏下的谷粒、秸秆等进一步向后方引导。
另外,将后承种盘53和流谷板58之间的空间作为第二风道402,由清选风扇产生的第二清选风502在该第二风道402中流过。
由于该第二风道402由大致水平横向设置的后承种盘53和流谷板58形成,所以,其作用是:第二清选风502从前方向后方流动,同时,与引风机30的吸引力相互作用,将从上述鱼鳞筛55漏下的谷粒、秸秆等进一步向后方导引。另外,由于该第二清选风502的一部分(502a)从鱼鳞筛55之间穿过到达上方,所以,其作用是妨碍比重小的秸梗粒、秸秆等从鱼鳞筛55流入。
另外,将流谷板58和鱼鳞筛55的下部空间作为第三风道403,由清选风扇25产生的第三清选风503在该第三风道403中流过。再有,在第三风道403,在清选风扇25的后方,在与清选风扇25的旋转中心大致同一高度的位置横设有侧视图为三角形状的风向导板525。该风向导板525起到确保第三清选风503的风量和控制风向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为第三清选风503,形成有向上、向下的两个气流503b、503c,向上的第三清选风503b向后斜上方流动,向下的第三清选风503c向后斜下方流动。
而且,该风向导板525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截面形状是三角形的,也可以是截面形状是圆形的或板状的等。另外,该风向导板525的侧视图上的斜率,可以任意地进行角度调整,因此,最好是能微调第三清选风503。
而且,以上第三清选风503b、503c从前向后流动,同时,与引风机30的吸引力相互作用,没有风力损失地撞在第一流谷板410上。
该第一流谷板410从第一推运器22朝向斜后上方,将上端配置在谷物筛49的后端下方,将第三风道403和配设有第二推运器23的空间405隔开。因此,第一流谷板410是倾斜的,为前低后高(在本实施例大致是30度)。而且,由于该第一流谷板410的倾斜,上述第三清选风503b、503c的风向变成朝向斜上方。
由于像以上那样的风向的改变,在第一流谷板410的上面,产生从第一推运器22、穿过鱼鳞筛55、流入引风机30的气流503a,该气流503a的作用是将要穿过谷物筛49、漏下到第一推运器22的谷粒、秸秆向上吹,妨碍比重小的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流入到第一推运器22。
而且,向下的第三清选风503c,在撞在第一流谷板410上时,一部分的风向变成朝向下方,有效地将附着在第一流谷板410的表面上的谷粒引导到第一推运器22。
以上,三种清选风501、502、503在第一推运器上方,风向由各风道401、402、403调整成水平,在各风道401、402、403,能在从清选装置的前部一直到后部的很宽的范围内确保风速,便于提高从弯皱网31、21a漏下的谷粒、秸秆等的清选能力。
另外,第一、第二清选风501、502在第一推运器上方,风向被调整成水平,在使比重轻、浮游的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降落到谷物筛49、鱼鳞筛55上之前,通过向后方且导引到第二推运器23,能适当地进行“精选”,而且,减少降落、堆积在谷物筛49上的谷粒中的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的含有率,能回收质量更好的谷粒。
另外,第三清选风503在第一推运器上方风向被调整成水平,妨碍比重小的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穿过谷物筛49流入到第一推运器22,而且,其结果是,由于增加了导入到第二推运器23的谷粒、秸梗粒等的量,所以,通过二次还原循环,能增加能进行秸梗处理的谷粒、秸梗粒等的量。
像以上那样,即使在脱谷处理量增加的场合,通过阻止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流入到第一推运器22,同时通过二次还原循环进行除去秸梗处理、再清选,由此提高最终回收到上述谷物仓12中的谷粒的质量,而且,能防止由于清选损耗而引起的谷粒回收量的减少。
以下,对与调整上述鱼鳞筛的开度相关、适当地进行“精选”、以提高清选能力、而且增加二次还原量以便提高质量的结构进行说明。
这种结构,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大、鱼鳞筛55的开度变大、从鱼鳞筛漏下的漏下量增加的场合,通过使清选风有效地作用在从鱼鳞筛漏下之前和漏下之后的谷粒、秸秆等上,能防止谷粒、秸秆等堆积在谷物筛上,能适当地进行“精选”,而且,通过硬是将漏下到第一推运器22、刚刚输送到谷物仓12的谷粒引导到第二推运器23,能增加二次还原量,提高质量。
另一方面,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变少的场合,如在图31、图32(即使在图37、图38、图42也一样)所说明的那样,由于出现鱼鳞筛55的开度较小且保持不变这一优点(变化特性的改善),向第一推运器22漏下的漏下量变得极少,且导入到第二推运器23,所以,便于提高质量。
另外,由于根据脱谷处理量的不同,自动地调整鱼鳞筛的开度,所以,对于规定的脱谷处理量来说,为最佳的从鱼鳞筛漏下的漏下量,因此,便于提高清选能力。
即,如图43所示,本清选装置具备:通过第一推运器和升运器将一等品输送到谷物仓的第一回收机构;通过第二推运器和二次还原推运器将二等品输送到二次处理机构、在用该二次处理机构去除秸梗等后、再次投入到清选部的二等品还原循环机构;由一个或多个风扇构成的风选机构;根据脱谷处理量的增减自动地调整鱼鳞筛的开度的开度调整机构;摇动清选机构;使在第一推运器上方流过的清选风从前方向后方流动的风道。
如图43所示,开度调整机构,采用上述的、在鱼鳞筛55的开度调整结构中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形式”,为机械控制鱼鳞筛55的开度的形式(采用图19、图20的结构)。而且,最好采用具备清选流量传感器172的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形式”。用该开度调整机构进行与茎秆量相称的最佳的鱼鳞筛的开度设定。
以下对本结构的二次还原量的增加进行说明。
在茎秆量多、脱谷处理量多的场合,通过筛片控制杆138的转动,鱼鳞筛55的开度变大,从鱼鳞筛55向谷物筛49漏下的量增加。另外,随着漏下量的增加,要从谷物筛向第一推运器22漏下的量也增加。
在这种场合,与上述一样,阻止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流入第一推运器22,同时通过二次还原循环进行除去秸梗处理、再清选,由此提高最终回收到上述谷物仓12中的谷粒的质量,而且,能防止由于清选损耗而引起的谷粒回收量的减少。
另一方面,在茎秆量少,脱谷处理量变少的场合,由于筛片控制杆138的转动,鱼鳞筛55的开度变小。
在此,对于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少的情况下的鱼鳞筛55的开度来说,如图30和图31(即使在图37和图3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场合也一样,另外,即使是图40和图41所示的结构也一样)所示,为关闭的情况(是指相对茎秆量增加的鱼鳞筛开度的增加量变少),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少的场合,特别是,为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难以从鱼鳞筛55漏下的状态。
而且,随着从鱼鳞筛55向谷物筛49漏下的量的减少,在风道401、402中,浮游或降落在鱼鳞筛55、谷物筛49上的谷粒、秸秆等被清选风501、502引导到固定筛片部57,使其向第二推运器23漏下,由此增加二次还原量。
这样一来,除了由清选风的作用,谷粒、秸秆等的向后部的输送之外,由于上述鱼鳞筛55的开度的变化特性的改善(图31、图32、图37、图38、图42),即使在茎秆量(脱谷处理量)少的场合,也能可靠地增加二次还原量。而且,秸梗粒、缺粒穗、秸秆等减少向第一推运器22的流入,对于这种情况,通过由二次还原循环进行除去秸梗处理、再清选,由此提高最终回收到上述谷物仓12中的谷粒的质量,而且,能防止由于清选损耗而引起的谷粒回收量的减少。
以上所述的结构,即,上述采用的结构具备:通过第一推运器和升运器将一等品输送到谷物仓的第一回收机构;通过第二推运器和二次还原推运器将二等品输送到二次处理机构、在用该二次处理机构去除秸梗等后,再次投入到清选部的二等品还原循环机构;由一个或多个风扇构成的风选机构;是能根据脱谷处理量的增减自动地调整鱼鳞筛的开度的开度调整机构,是仅在脱谷处理量比规定值多的场合进行开度调整的,能改变该规定值的机构;使在第一推运器的上方流过的清选风从前方向后方流动的风道,这种结构,在规定的脱谷处理量的条件下进行脱粒,对回收到第一推运器和第二推运器的秸梗粒的量进行比较,直至得到回收到第二推运器的秸梗粒的数量是回收到市场推运器的秸梗粒的数量的三倍以上这一结果。
而且,回收到第二推运器的秸梗粒的量,通常是回收输送到第二推运器的二等品进行测定的,另外,在这里所说的秸梗粒中,还包含缺粒穗。
这样一来,秸梗粒多,回收到第二推运器,进行二次还原推运器循环,进行除去秸梗的处理,最终制成各位无以言表的质量好的谷粒,将其回收到第一推运器,且回收到谷物仓。
如以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便于飞跃式地提高清选能力,通过增加二次还原量,实现提高最终回收到谷物仓中的谷粒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