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19765B -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19765B
CN1819765B CN200480000742.9A CN200480000742A CN1819765B CN 1819765 B CN1819765 B CN 1819765B CN 200480000742 A CN200480000742 A CN 200480000742A CN 1819765 B CN1819765 B CN 18197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mains
dead body
temperature
electromagnetic wave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48000074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819765A (zh
Inventor
冈本晃
山本泰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s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CHIMARUHACHI CO Ltd OFF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CHIMARUHACHI CO Ltd OFF filed Critical ICHIMARUHACHI CO Ltd OFF
Publication of CN18197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97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8197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19765B/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1/00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从遗体处理到火葬之间的期间,不仅能够防止遗体表面,而且还能防止遗体内脏的腐烂、不损伤遗体、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也能够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该设备是用于防止遗体腐烂所使用的设备,具有用预定频率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使组织的温度上升达到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并将组织的温度保持在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的遗体加热手段(10),和冷却由该遗体加热手段(10)进行了电磁波加热的遗体的遗体冷却手段(20)。在火葬之前的期间,不会使遗体外观发生恶化,能够防止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而且,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任何人都能够做遗体的处理。

Description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死者的遗体在交付火葬之前的期间,必须强有力抑制外观恶化、以及内脏等腐烂所引起的恶臭产生和吐血。
本发明涉及能够防止这样的遗体的外观恶化、内脏腐烂所引起的恶臭产生和吐血的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背景技术
死者的遗体如果直接放置的话,将会发生遗体的腐烂。特别是遗体内部的消化道和各种内脏器官等内脏很容易发生腐烂,一旦发生内脏的腐烂,就会产生恶臭,同时由于腐烂气体的产生以及腹部的肌肉和脂肪对内脏的压迫,腐烂的内脏可能会从遗体的口中排出而发生所谓的吐血,所以防止内脏的腐烂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使用干冰等从外部冷却遗体来抑制内脏的腐烂,但是近年来,为了防止内脏腐烂的进行,开发了防腐处置的技术(例如特开2002-53401号和特开2000-95601号:以下称为现有例1、2)。
现有例1的技术是涉及用于将消毒液等从鼻孔注入遗体内部的遗体用流体注入管的技术,如果使用了这样的遗体用流体注入管,就能够将消毒液供给易于腐烂的胃和肠等消化道,和遗体表面一样,消化道内部也能够使用消毒液来消毒。
此外,现有例2的技术是涉及使用具有防腐作用的尸体防腐液(工ンバ一ミング液)置换遗体血液的遗体保存方法的技术,尸体防腐液取代血液而被充填于遗体各组织的血管内,所以通过尸体防腐液能够防止遗体各组织的腐烂,使遗体能够长期保存。
但是,现有例1的技术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防止消化道的腐烂,但消毒液等的防腐作用最多不过数小时左右而已,在交付火葬之前不能防止内脏等的腐烂。而且,消毒液等仅仅供给了消化道,不能对消化道以外的内脏器官,例如肝脏、胰腺、肾脏等内脏器官进行消毒,所以不能抑制这些内脏器官发生腐烂。
如果使用现有例2的技术处理遗体,即使数周也能够防止遗体的腐烂,但是遗体的处理非常耗时,成本也很高。而且,从遗体处理到遗体  火葬之间的时间最多不过3~4天左右,数周以上的遗体防腐处理与处理目的相比,是做了过剩的处理,成本相对于所要的效果显得过高了。而且,用尸体防腐液置换血液必须采用外科的手法,所以会损伤遗体,而且必须具有医生等的专门技术才能进行处理。
此外,在现有例1、2的技术中,实施处理者必须接触遗体才能进行操作,但是在遗体上不仅有死后附着的杂菌,而且还存在有死者生前所保留的病毒等,由于接触遗体使实施处理者有感染这些杂菌和病毒等的危险性。该问题也同样存在于用干冰冷却遗体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从遗体处理到火葬之间的期间,不仅能够防止遗体表面、而且还能防止遗体内脏的腐烂,且不损伤遗体、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也能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而且能够强有力防止与遗体接触的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作为第1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是用于防止遗体腐烂所使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具有:由预定频率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使组织的温度上升达到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并将组织的温度保持在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的遗体加热手段;和冷却经由该遗体加热手段进行了电磁波加热的遗体的遗体冷却手段。
作为第2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具有对遗体内部供给包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的内部杀菌手段。
作为第3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2发明中,所述内部杀菌手段具有将包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注入遗体的消化道内部或者遗体的腹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间内的处理液供给部。
作为第4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所述设备具有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的杀菌手段。
作为第5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第4发明中,上述杀菌手段具有充满高浓度臭氧的气体的灭菌槽。
作为第6发明的遗体防腐方法,是防止遗体的腐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由预定频率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使组织的温度上升达到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并将组织的温度保持在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电磁波加热之后将遗体冷却。
作为第7发明的遗体防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6发明中,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之前或之后,将含有在遗体内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注入遗体内部。
作为第8发明的遗体防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7发明中,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之前或之后,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
根据第1发明,如果使用预定频率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由于遗体的组织等自己发热,所以内脏等遗体内部的组织的温度用电磁波加热将会达到例如60度或以上,如果将该温度保持规定的时间,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凝固,而且,附着于遗体内部的组织的杂菌也能够被杀灭或者减少。这样,即使中止了电磁波加热而使遗体的温度降低,也能够抑制附着于组织上的杂菌的繁殖速度,所以能够延缓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速度。此时,遗体内部组织以外的部分,即遗体表面组织的温度虽然也升高,但是由于遗体表面和外界的空气接触,所以该温度低于遗体内部的温度。因此,如果调整电磁波的频率和电磁波加热的时间,就能够防止构成遗体表面组织的蛋白质的凝固,换言之,能够在防止遗体表面变色或变焦等损伤的同时,只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凝固。此外,电磁波加热后将遗体冷却,如果内脏的温度冷却到例如20度或以下的话,内脏的温度处于易于繁殖杂菌的温度区域(20~40度左右)的时间就能够缩短,所以即使在遗体内部的所有组织没有完全凝固的情况下,也能够延缓未凝固的组织的腐烂速度。因此,在火葬之前的期间,不会使遗体外观发生恶化,且能够防止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此外,由于仅仅是将遗体用电磁波加热、之后进行冷却,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有了该装置,任何人都能够做遗体的处理。
根据第2发明,由于能够对遗体内部的组织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进一步延缓了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
根据第3发明,由于能够用处理剂对遗体的消化道内部或腹壁的内面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进一步延缓了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
根据第4发明,由于能够使用杀菌手段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能够延缓遗体表面腐烂等引起的损伤,并防止和遗体接触的死者家属感染杂菌等。
根据第5发明,臭氧从遗体的毛孔等侵入遗体的组织等,所以能够防止遗体的表面再次附着杂菌,能够延缓遗体表面腐烂等所引起的损伤。
根据第6发明,如果使用预定频率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由于遗体的组织等自己发热,内脏等遗体内部组织的温度用电磁波加热将会达到例如60度或以上,将该温度保持规定的时间的话,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就会发生凝固,而且,附着于遗体内部的组织的杂菌也能被杀灭或者减少。这样,即使中止了电磁波加热使遗体的温度降低,也能够抑制附着于组织上的杂菌的繁殖速度,所以能够延缓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速度。此时,遗体内部的组织以外的部分,即遗体表面组织的温度虽然也升高,但是由于遗体表面和外界的空气接触,所以该温度低于遗体内部的温度。因此,如果调整电磁波的频率和电磁波加热时间,就能够防止构成遗体表面组织的蛋白质的凝固,换言之,能够在防止遗体表面变色或变焦等损伤的同时,只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凝固。此外,电磁波加热后将遗体冷却,如果内脏的温度冷却到例如20度或以下的话,内脏的温度处于易于繁殖杂菌的温度区域(20~40度左右)的时间就能够缩短,所以即使在遗体内部的所有组织没有完全凝固的情况下,也能够延缓未凝固组织的腐烂速度。因此,在火葬之前的期间,不会使遗体的外观发生恶化,且能够防止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此外,由于仅仅是将遗体用电磁波加热、之后进行冷却,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采用该方法,任何人都能够做遗体的处理。
根据第7发明,由于能够使用处理剂对遗体的内部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进一步延缓了由遗体内部的组织的腐烂所引起的损伤。
根据第8发明,由于使用杀菌手段能够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能够延缓遗体表面腐烂等引起的损伤,并防止和遗体接触的死者家属感染杂菌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的简略说明图。
图2是加热室1b的简略侧面图。
图3是冷却室1c的简略说明图。
图4是杀菌室1a的简略说明图。
图5(A)是图2的VA-VA线向视图;图5(B)是图3的VB-VB线向视图,托盘T被传送带2c所支持时的简略说明图;图5(C)是图3的VB-VB线向视图,托盘T浸渍于冷却槽21内时的简略说明图。
图中的符号说明
1     遗体防腐设备
10    遗体加热手段
20    遗体冷却手段
30    杀菌手段
31    灭菌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是在从死亡到火葬之间的期间用于防止遗体腐烂而处理遗体的设备,其特点是不用做特别的外科处理,不仅能够防止遗体表面的腐烂,也能够防止内脏的腐烂。
图1是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的简略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形式的遗体防腐设备1依次设有具有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的杀菌手段30的杀菌室1a、具有对遗体内部进行电磁波加热而进行防腐处理的遗体加热手段10的加热室1b、具有对以加热手段10加热后的遗体进行冷却处理的遗体冷却手段20的冷却室1c。
各室之间彼此气密性密闭,杀菌室1a与加热室1b之间,和加热室1b与冷却室1c之间分别设有搬运部3b和3c。该搬运部3b和3c能够连通或者气密性阻断杀菌室1a与加热室1b之间,和加热室1b与冷却室1c之间,例如,具有上下开闭的门等。此外,在杀菌室1a内设有能够连通或者气密性阻断内部与外部的搬入部3a,在冷却室1c内设有能够连通或者气密性阻断内部与外部的搬出部3d。这里的搬运部3b、3c和上述搬运部3b、3c实质上是相同的。
另外,搬入部3a、搬出部3d和搬运部3b、3c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能够连通或者气密性阻断各室之间和各室与外部之间的结构就行,没有特别的限定。
此外,在各室内,设有搬送承载遗体的托盘T的搬送手段之传送带2a~2c。设于杀菌室1a和加热室1b内的传送带2a和2b,其结构能够在打开搬运部3b而使杀菌室1a与加热室1b相连通的状态时,使托盘T连同遗体从杀菌室1a通过搬运部3b运送到加热室1b。具体来讲,两个传送带2a、2b的上面(和托盘T的下面接触的面)高度相同,并且,两个传送带2a、2b的相邻接端之间被设置为,在托盘T处于由传送带2a支持重量的状态时,托盘T的前端就位于传送带2b之上了。
此外,设于冷却室1c的传送带2c与传送带2b之间相对的设置和传送带2a、2b之间相对的设置实质上相同,其结构是能够在打开搬运部3c并使加热室1b与冷却室1c相连通的状态下,使托盘T连同遗体从加热室1b通过搬运部3c运送到冷却室1c。
因为具有上述结构,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能够进行以下遗体处理。
如图1(A)所示,首先,将遗体承载于托盘T上,由担架ST搬送到杀菌室1a的搬入部3a。然后,打开搬入部3a的门,使杀菌室1a内部和外部连通,遗体保持在托盘T之上,由搬入部3a移载到传送带2a上。然后,在传送带2a的驱动下,遗体被搬入到杀菌室1a内,移动到杀菌位置III。此后,搬入部3a的门关闭,使杀菌室1a内和外部之间被气密性密闭,在该状态下以杀菌手段30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
杀菌处理结束后,搬运部3b的门打开,使杀菌室1a与加热室1b之间连通。然后,传送带2a和2b运转,将遗体连同托盘T一起搬送,通过搬运部3b从传送带2a移载到传送带2b上。于是遗体就从杀菌室1a移到了加热室1b。然后,遗体被搬运到加热位置I后,搬运部3b的门就被关闭,使加热室1b与杀菌室1a之间被气密性密闭,在该状态下以遗体加热手段10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通过加热对遗体内部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结束后,搬运部3c的门就被打开,使加热室1b与冷却室1c之间连通。然后,传送带2b和2c运转,将遗体连同托盘T一起搬送,通过搬运部3c从传送带2b移载到传送带2c上。于是遗体就从加热室1b移到了冷却室1c。然后,遗体被搬送到遗体冷却位置II后,搬运部3c的门就被关闭,使冷却室1c内与加热室1b之间被气密性密闭,在该状态下以冷却手段20对用加热手段10加热后的遗体进行遗体冷却处理。
冷却处理一结束,搬出部3d的门就被打开,使冷却室1c和外部之间相连通。然后,传送带2c运转,将遗体连同托盘T一起向搬出部3d搬送。如果搬出部3d旁边设置有担架ST,就通过搬出部3d,从传送带2c移载到担架ST上,遗体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以杀菌手段30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所以能够延缓遗体表面因腐烂等引起的损伤,通过遗体加热手段10能够用电磁波加热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所以能够延缓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速度。然后,通过遗体冷却手段20将遗体冷却,能够使电磁波加热后的遗体内部温度处于易于繁殖杂菌的温度区域(20~40度左右)的时间缩短,所以能够延缓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速度。因此,在火葬之前的期间,不会使遗体外观发生恶化,能够防止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而且,由于只采用杀菌手段30、遗体加  热手段10和遗体冷却手段20来处理遗体,所以遗体处理不需要特别技术,有了该装置,任何人都能够进行遗体的处理。
而且,在遗体防腐设备1内的处理能够完全自动化,所以能够强有力减少操作者与遗体之间的接触,降低操作者感染杂菌等的可能性。
此外,在杀菌室1a内的传送带2a上设有承载遗体的托盘T,所以能够通过传送带2a~2c将遗体依次移动到各室1a~1c,然后在各室内分别进行处理,因此遗体的处理能够自动化。而且,各处理分别在各自的室内进行,所以能够同时处理较多的遗体,因此能够效率很高地进行处理。
另外,搬送手段不局限于传送带,只要是能够将托盘T和遗体共同通过搬入部3a、搬出部3d和搬运部3b、3c而移动的装置就行,没有特别的限定。
例如,在搬出部3d附近设有能够卷取绳索的绞车等,从绞车发出的绳索一端连接于设在搬入部3a的外部的托盘T的前端,那么通过绞车卷取绳索就能够使托盘T从杀菌室1a向冷却室1c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托盘T做成能在设于各室内的轨道上移动的结构,或者是将托盘T承载于能够在地面上行进的有车轮的台车上等,使托盘T能够顺利移动。而且,在使用有车轮的台车等的情况时,如果在台车上设有电动机等动力的话就能够使台车自动行进。
另外,为了执行将遗体搬送入杀菌室1a和从冷却室1c搬出的遗体送取,如果设有传送带CV的话就能够使人执行的操作进一步减少,所以较为合适(图1(B))。
另外,也可以做成如下的结构:以杀菌室1a、加热室1b、冷却室1c的顺序移动之后,再一次从冷却室1c向加热室1b和杀菌室1a内移动,通过搬入部3a从遗体防腐设备1搬出到外部。在这种情况下,在冷却室1c内不必设有搬出部3d,在搬出部3d侧不必设有传送带CV,所以既能够使设备的结构简单化,又由于是从遗体防腐设备1的一侧执行搬入和搬出,所以能够使设备更加紧凑。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其结构是以杀菌室1a、加热室1b、冷却室1c的顺序将遗体搬送处理的,但是各室的顺序可以是遗体通过加热室1b向冷却室1c搬送,也可以将杀菌室1a设在加热室1b和冷却室1c之间或者是在冷却室1c之后。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最初处理的室内设有搬入部3a,在执行最后处理的室内设有搬出部3d,连接各室之间设有搬运部3b、3c就不必说了。
此外,以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对遗体进行处理之前,对遗体表面以热水处理或者以酒精消毒等的情况下,可以不设杀菌室1a和杀菌手段30。而且,如后所述,在遗体冷却手段20中,也同时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的情况下,也不必特别设有杀菌室1a和杀菌手段30。
而且,也可以做成如下的结构:将遗体加热手段10、遗体冷却手段20、杀菌手段30全部设于同一室内,以传送带等搬送手段将遗体在杀菌位置III、加热位置I、冷却位置II之间顺次移动,在此情况下,就不需要搬运部3b、3c了,而且传送带等搬送手段的构造也能够简单化,所以能够使设备的结构简单化,降低设备的成本。这样,就不必在室内移动遗体,例如,一直承载于同一个处理台上以各手段执行各处理,那么就不需要在上述各位置间移动的搬送手段,所以能够进一步使设备的结构简单和紧凑。
此外,当执行处理时,在不必和外部保持气密性密闭的情况时,例如,处理时遗体尚未发生恶臭或者在遗体处理时没有使用限制向大气中排放的物质的情况等就可以,执行该处理的室内没有气密结构也可以。这样,在该室内设有搬入部3a或搬出部3d时,搬入部3a或搬出部3d是只具有能够连通该室与外部之间的功能的结构,例如,单纯的贯通孔等就可以。同样,如果相互连接的室之间彼此不必气密阻断的话,搬运部可以是只具有能够连通两室之间的功能的结构。在此情况下,也不需要有气密结构的室或有气密结构的搬入部等,所以能够进一步使设备的结构简单化,降低设备的成本。
而且,当执行处理时,在不必与外界保持气密性密闭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执行该处理的手段设置为暴露于大气中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室本身,所以能够进一步使设备的结构简单化,还可以降低设备的成本。
下面,对设于各室内的处理手段加以详细说明。
首先,对遗体加热手段10加以说明。
图2是加热室1b的简略侧面图。图5(A)是图2的VA-VA线向视图、图5(B)是图3的VB-VB线向视图,托盘T被传送带2c支持时的简略说明图、图5(C)是图3的VB-VB线向视图,托盘T浸渍于冷却槽21内时的简略说明图。
如图5(A)所示,在加热室1b内设有一对传送带2b、2b。这对传送带2b、2b二者之间的间隔被设置为窄于上述托盘T的宽。
如图2和图5(A)所示,在上述一对传送带2b、2b之间,在一对传送带2b、2b对遗体的搬送通路的上方和下方,设置有遗体加热手段10的一对电极部11、11。该一对电极部11、11能够产生高频率的电力,并具有图中未示出的与高频率发生装置相连接的电极12。
该一对电极部11、11分别被遗体加热手段10的电极移动手段14所控制,通过该电极移动手段14被设为可以相互接近或者远离。这样,当遗体被置于加热室1a的加热位置I的状态时,如果将一对电极部11、11相接近或远离,其结构就能够通过一对电极部11、11夹住或离开遗体的腹部。
另外,电极移动手段14,只要是能够将一对电极部11、11相互接近或远离从而夹住或离开遗体腹部的结构,例如气缸或者链环机构等就行,不做特别的限定。
因此,如果以电极移动手段14将一对电极部11、11相互接近的话,一对电极部11、11就能够将遗体夹住,在该状态下,通过高频率发生装置产生的高频率电力,就能够对遗体组织施加高频率(1MHz~100MHz)的电磁波。这样,以该电磁波对组织进行电磁波加热,因为遗体的组织等自己发热,所以就能够使内脏等遗体内部组织的温度升高。例如,13.56MHz的电磁波以1000~2000W的功率施加30分钟或以上的电磁波加热,就能够使遗体内部组织温度达到60度或以上。这样,如果将该状态保持5分钟以上,最好5~20分钟,即保持遗体内部温度为60度或以上5~20分钟,那么就能够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凝固。而且,遗体内部组织处于以相对于体内为高温的60度的温度加热5~20分钟的状态,所以能够消灭或者减少附着于遗体内部组织的杂菌。所以,即使中止电磁波加热使遗体内部温度降低,也能够抑制附着于组织的杂菌的繁殖速度,延缓遗体内部组织的腐烂速度。
此时,遗体内部以外的组织,即遗体表面组织的温度虽然也升高,但是遗体表面与外部空气(加热室1b内的空气)和电极部11相接触,处于被外部空气等所冷却的状态。所以,遗体表面温度能够低于遗体内部温度,能够在防止构成遗体表面组织的蛋白质的凝固,换言之,防止遗体表面变色或者变焦的损伤的同时,只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发生凝固。特别是,如果采用电磁波频率1~100MHz的高频率、功率1000~2000W左右的电磁波加热30~60分钟左右,能够更确实地防止遗体表面变色或者变焦的损伤。
另外,电极部11与遗体表面相接触的部分具有能够通过循环冷却水的周知的垫子13。该垫子13的结构,其结构是以例如聚氨酯薄片等耐水性材料制成袋状,以1~3%左右的盐水等具有传导性的液体作为循环冷却水供给其内部。因此,当处于以电极部11施加电磁波的状态时,通过垫子13能够冷却遗体表面,所以即使向遗体施加电磁波的时间较长也能够防止遗体表面温度升高,能够确实地防止遗体表面的损伤。而且,由于能够向遗体施加电磁波的时间长,或者功率强,所以遗体的深层部位能够得到确实的加热。特别是,上述的垫子只是向袋内注入冷却循环水,柔软性较高,所以和仅仅以电极12构成电极部11的情况相比,电极部11能够和遗体紧密接触。这样,由于遗体腹部整体能够施加均匀的电磁波,所以能够防止遗体局部温度异常升高。
此外,遗体表面的冷却方法不局限于上述设有垫子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向遗体腹部吹5℃左右的冷风的冷却方法、在电极内设有能够流过冷却水的冷却水通路、提高电极的遗体冷却作用的方法等方法。
此外,如果只以电极12或外界大气就能够将遗体表面充分冷却的话,也可以不设垫子等遗体表面冷却手段。
另外,以一对电极部11、11夹住遗体时,即以1MHz~100MHz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时,让一对电极部11、11的每一个都直接接触遗体是必要的,因此,作为承载遗体的托盘T,使用在遗体腹部所处位置被制成下方的电极部11能够通过的贯通孔Th的结构,也可以在托盘T的中央部,即只在遗体腹部所处位置的部分使用导电材料,托盘T的其他部分以绝缘体制成,那么托盘T自身能作为电极来使用。在该情况下,当托盘T处于加热位置II时,托盘T上的以导电材料制成的部分与高频率发生装置相连接的结构一形成,托盘T和上方的电极部11之间就能够产生电磁波。而且,由于只在遗体腹部所处的位置使用导电材料,所以能够防止向遗体腹部以外的部分供给电磁波,能够只对腹部进行有效的加热。另外,可以不设下方的电极部11和移动下方的电极部11的电极移动手段14,所以能够使遗体加热手段10的结构简单化,能够使全部设备的结构简单和紧凑。
此外,在使用300~3000MHz的微波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的情况下,可以设有能够将微波向规定方向照射的高频发热电极以取代电极。此时,不必将高频发热电极与遗体紧密接触,所以不需要移动高频发热电极的移动手段,能够使遗体加热手段10的结构简单化。
如上所述,遗体加热手段10是只以一对电极部11、11将遗体夹住而施加电磁波,或者以高频发热电极对遗体进行微波照射的遗体电磁波加热,即,能够执行遗体内部的防腐处理,所以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任何人都能够做遗体处理。
下面,对遗体冷却手段20加以说明。
图3是冷却室1c的简略说明图。如图5(B)所示,在加热室1b内,设有一对传送带2c、2c。该一对传送带2c、2c,被设置为沿着与行进方向即遗体的搬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能够相互接近或离开。而且,一对传送带2c、2c被设置为在二者相接近的状态时(图5(B)),二者之间的间隔窄于上述托盘T的宽,在二者相离开的状态时(图5(C)),二者之间的间隔宽于上述托盘T的宽。
在上述一对传送带2c、2c之间,在一对传送带2c、2c对遗体的搬送路径的下方,设有遗体冷却手段20之冷却槽21。该冷却槽21设在上述传送带2c上的冷却位置II的下方。在该冷却槽21内充满了冷媒CM,例如酒精、液氮,或氮气、氟利昂等冷却用的气体。
另外,在图3中,符号26表示安装于冷却室1c的顶棚内的遗体冷却手段20之托盘保持手段25的气缸26。该多个气缸26在一对传送带2c、2c上的处于冷却位置II的托盘T的前端或后端的约垂直上方,分别各设有2个,每一个都设置为杆26a朝向下方的状态。在设于托盘T的前端或后端的2个气缸26的杆26a的前端之间,设有能够相对于水平和杆26a旋转的旋转轴27,连接臂28的根基端固定于在该旋转轴27上。该连接臂28的前端具有钩子连接部28a,旋转轴27-旋转,连接部28a就会上下摇动。所以,连接臂28的结构为,当处于托盘T位于一对传送带2c、2c上的冷却位置II的状态时,保持气缸26收缩使连接部28a向下方摇动,就会使连接部28a连接在托盘T上,保持气缸26收缩使连接部28a向上方摇动,就会使连接部28a离开托盘T。
因此,一对传送带2c、2c将承载遗体的托盘T移动到冷却位置II,当托盘保持手段25的全部气缸26处于收缩状态时,使全部连接臂28的连接部28a向下方摇动,全部连接臂28的连接部28a就会连接于托盘T上。在该状态下,如果使一对传送带2c、2c相远离的话,一对传送带2c、2c就会向托盘T的侧方和外方移动,托盘T就处于仅以托盘保持手段25所支持的状态。
然后,如果使全部的气缸26伸长的话,气缸26的杆26a就和连接臂28共同向下方移动,托盘T也向下方移动。这样一来,托盘T和承载于托盘T上的遗体就能够进入冷却槽21内,浸渍于冷却槽21内的冷媒CM内,所以遗体能够被冷媒CM所冷却(图5(C))。这样,遗体在冷媒CM中浸渍规定时间后,内脏的温度就能够冷却到例如20度或以下,所以就能够缩短内脏处于易于繁殖杂菌的温度区域(20~40度左右)的时间。那么,即使在遗体内部的所有组织没有完全凝固的情况下,也能够延缓未凝固组织的腐烂速度。另外,由于冷媒CM也能够通过遗体的口等进入遗体内部,所以能够确实地冷却遗体内部。
而且,在使用液氮等极低温的冷媒CM时,由于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能将遗体冷却,所以能够使处于易于繁殖杂菌的温度区域的时间非常短,能够进一步延缓未凝固组织的腐烂速度。
冷却结束后,使托盘保持手段25的全部气缸26收缩,一对传送带2c、2c处于相接近的状态时,使全部的连接臂28向上方摇动就能够使托盘T承载于一对传送带2c、2c之上,所以托盘T就能够和遗体共同被一对传送带2c、2c所搬送。
此外,托盘保持手段25不局限于上述的结构,只要是在一对传送带2c、2c相远离的状态时能够支持托盘T,升降托盘T使其浸渍于冷却槽21内的结构就可以。
此外,由于只要能将托盘T浸渍于冷却槽21内就可以,所以也可以升降冷却槽自身来代替升降托盘T,将托盘T浸渍于冷却槽21内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以酒精或者液氮作为冷媒CM来使用的情况下,托盘T和遗体共同浸渍于冷却槽21内的冷媒CM内时,遗体有浮于冷媒CM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设有可以覆盖托盘T和与之共同下降的遗体的笼子24,或者设有将遗体固定于托盘T上的带子,就能够防止遗体的上浮,以冷媒CM将遗体确实地冷却。
另外,如果使用酒精等具有杀菌作用的物质作为冷媒CM的话,遗体只要被浸渍于冷媒CM中,就能够在遗体冷却的同时也进行了遗体表面的杀菌,所以,也可以不设杀菌手段30和杀菌室1a。此外,在冷媒CM侵入遗体内部的情况下,能够在遗体冷却的同时也执行了遗体内部的杀菌。另外,在以酒精作为冷媒CM时,不但可将遗体浸渍于冷媒CM中,也可以用酒精向遗体喷雾,此时,通过酒精的蒸发热也能够将遗体冷却。
另外,遗体冷却方法,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将遗体浸渍于冷媒CM中的方法,只要是能够将内脏温度降低到例如20度或以下,可以以极低温的冷媒或者冷气吹向遗体而将遗体冷却,也可以将冷却室1c做成内部温度保持在5~10度以下的低温室,以冷却室1c内的冷空气将遗体冷却,最好根据处理遗体的季节和环境等以最合适的方法进行冷却。所以,在遗体不浸渍于冷却槽21内的冷媒CM中的情况下,就不必设冷却槽21和托盘保持手段25,此外,搬送手段也可以采用只有托盘T搬送功能的传送带等一般的搬送手段。这样,就能够将遗体冷却手段20和冷却室1c的结构简单化,能够使全部设备的结构简单和紧凑。
如上所述,遗体冷却手段20只需以托盘保持手段25将遗体和托盘T共同浸渍于冷媒CM中就能够将遗体冷却,所以不需要特别技术,任何人都能够做遗体的处理。
下面,对杀菌手段30加以说明。
图4是杀菌室1a的简略说明图。如图所示,在杀菌室1a内设有一对传送带2a、2a。该一对传送带2a、2a是与上述一对传送带2c、2c实质相同的结构,即,被设置为能够相互接近或远离,在二者相接近的状态时(参照图5(B)),二者之间的间隔窄于上述托盘T的宽,在二者相远离的状态时(参照图5(C)),二者之间的间隔宽于上述托盘T的宽。
如图4所示,在杀菌室1a内,设有向位于杀菌位置III的遗体照射紫外线的例如杀菌灯等的杀菌手段30之紫外线照射手段32。
因此,当一对传送带2c、2c将承载遗体的托盘T移动到杀菌位置III后,由紫外线照射手段32照射出的紫外线就能够对遗体表面杀菌。这样,就能够延缓遗体表面腐烂等引起的损伤,能预防和遗体接触的死者家属感染杂菌等。
如图4所示,在上述一对传送带2a、2a之间,一对传送带2a、2a搬送遗体的通路下方和杀菌位置III的下方,设有内部容纳有臭氧的杀菌手段30之灭菌槽31。
而且,在杀菌室1a内,设有和上述冷却室1c内所设有的遗体冷却手段20之托盘保持手段25实质相同的结构杀菌手段30之托盘保持手段35。即,托盘保持手段35的结构是,在处于杀菌位置III的托盘T的前端或后端的约垂直上方分别各设有的2个气缸36、两个气缸36的杆36a的前端之间所设有的能够旋转的旋转轴37、和根基端固定于该旋转轴37上并在其前端具有钩子的连接部38a的连接臂38。
因此,只要运作一对传送带2a、2a和托盘保持手段35,托盘T和承载于托盘T上的遗体就能够进入灭菌槽31内,浸渍于灭菌槽31内的臭氧中,所以也能够通过臭氧对遗体杀菌(参照图4、图5(C))。
而且,一旦浸渍于臭氧中,臭氧就能够从口等侵入遗体内部,所以也能够以臭氧对遗体内部进行杀菌。因此,如果灭菌槽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臭氧就从遗体的毛孔等侵入遗体的组织等,所以就能够防止杂菌等再次附着于遗体表面,延缓因遗体表面腐烂等引起的损伤。灭菌槽31内的气压高于大气压的方法,能够通过将杀菌室1a建成密闭结构,使用泵等将加压压缩的臭氧从外部送入来实现。
此外,灭菌槽31内的臭氧供给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以配管等方法来供给使用特别设有的臭氧发生装置所产生的臭氧。
特别是,因为以紫外线照射手段32所照射出来的紫外线将杀菌室1a内的氧气转化为臭氧,所以也可以作为以该臭氧来供给灭菌槽31内的臭氧的结构。在该情况下,为了使设备操作者等不必直接暴露于紫外线下,防止紫外线外漏的密闭结构是必要的。
另外,也可以做成杀菌室1a内全部充满高压臭氧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设灭菌槽31和托盘保持手段35,此外,搬送手段也可以采用只有托盘T搬送功能的传送带等一般的搬送手段。这样,就能够将杀菌手段30和杀菌室1a的结构简单化,能够使全部设备的结构简单和紧凑。
另外,灭菌槽31内所容纳的物质不局限于臭氧,只要是酒精、臭氧水、二氧化氯水等有杀菌作用的物质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遗体防腐设备1中,也可以设有向遗体内部供给含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内部杀菌手段。例如,作为内部杀菌手段,如果具有以例如穿孔针等中空的管状材料制成的注入部,和能够向该注入部内供给例如酒精、臭氧水、二氧化氯水等含有杀菌作用成分的处理剂的处理剂供给部,和将注入部刺入遗体的注入部移动手段,就能够将注入部刺入遗体内,使其前端配置至消化道内部和遗体腹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间,之后,处理剂供给部将处理剂供给注入部,就能够将处理剂通过注入部内而供给其前端所配置到的地方。
这样,就能够对消化道内部的残留物和消化道等腹腔内的内脏器官进行杀菌,所以能够进一步延缓腹腔内部组织的腐烂。而且,由于是将注入部刺入来供给处理剂,所以也能够将处理剂供给不能通过口等供给处理剂的遗体腹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间,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遗体内部的杀菌效果。
另外,虽然作为内部杀菌手段的注入处理剂的工作在任何时候进行都可以,但是如果在遗体加热处理后将处理剂注入的话,就能够抑制加热处理后残留的遗体内部的杂菌的繁殖。
另外,内部杀菌手段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只要是能够将处理剂供给消化道内部和遗体腹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间的结构就行,没有特别限定。
此外,也可以以手工操作将处理剂供给遗体内部,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根据遗体的体形准确地将处理剂注入所希望的地方。
本发明的遗体防腐设备,在遗体处理后到火葬之间的期间,不仅能够防止遗体表面,而且也能防止遗体内脏的腐烂,不损伤遗体,没有专门技术也能够对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Claims (7)

1.一种遗体防腐设备,其是用于防止遗体腐烂所使用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具有:由频率为1MHz~100MHz且功率为1000~2000W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30~60分钟的电磁波加热,使组织的温度上升达到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并将组织的温度保持在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5~20分钟的遗体加热手段;和将经由该遗体加热手段进行了电磁波加热的遗体冷却到20度或以下的遗体冷却手段,其中所述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为60度或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对遗体内部供给包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的内部杀菌手段,所述处理剂为酒精、臭氧水、或二氧化氯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杀菌手段具有将包含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注入遗体的消化道内部或遗体的腹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间内的处理液供给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遗体防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具有对遗体表面进行杀菌处理的杀菌手段,该杀菌手段具有内部容纳有臭氧的灭菌槽。
5.一种遗体防腐方法,其是防止遗体的腐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由频率为1MHz~100MHz且功率为1000~2000W的电磁波对遗体进行30~60分钟的电磁波加热,使组织的温度上升达到使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并将组织的温度保持在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5~20分钟,电磁波加热之后将遗体冷却到20度或以下,其中所述构成遗体内部组织的蛋白质凝固的温度以上为60度或以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遗体防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之前或之后,将含有在遗体内具有杀菌作用的成分的处理剂注入遗体内部,所述处理剂为酒精、臭氧水、或二氧化氯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遗体防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遗体进行电磁波加热之前或之后,对遗体表面通过紫外线照射、臭氧或酒精进行杀菌处理。
CN200480000742.9A 2004-08-31 2004-08-31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97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4/012542 WO2006025101A1 (ja) 2004-08-31 2004-08-31 遺体腐敗防止設備および遺体腐敗防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19765A CN1819765A (zh) 2006-08-16
CN1819765B true CN1819765B (zh) 2010-04-28

Family

ID=3599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48000074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819765B (zh) 2004-08-31 2004-08-31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152421B2 (zh)
CN (1) CN1819765B (zh)
HK (1) HK1090806A1 (zh)
WO (1) WO200602510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2426B2 (ja) * 2013-08-16 2017-09-06 有限会社セレモ共済会 遺体腐敗防止方法および遺体処理車輌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52A (zh) * 2002-09-28 2004-03-31 上海方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腔”注射遗体防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68510A (ja) * 1994-04-20 1996-07-02 Izumi Kozai Kako Kk 遺体冷却装置
JP3554259B2 (ja) * 2000-08-11 2004-08-18 西原 梨沙 遺体用流体注入管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4952A (zh) * 2002-09-28 2004-03-31 上海方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腔”注射遗体防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090806A1 (en) 2007-01-05
WO2006025101A1 (ja) 2006-03-09
JP4152421B2 (ja) 2008-09-17
JPWO2006025101A1 (ja) 2008-05-08
CN1819765A (zh) 200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64773A1 (ko) 식품의 보존 처리 장치
US20040033306A1 (en) Semi-automatic coating system and methods for coating medical devices
US6523276B1 (en) Produce drying system utilizing multiple energy sources
US7220381B2 (en) Method for high pressure treatment of substances under controlle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CN105166030A (zh) 一种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活化水保鲜水果的方法
WO2004095953A2 (de) Verfahren und technische ausführung zur desinfektion und haltbarmachung von lebensmitteln und anderen produkten mittels o3, o2, co2 argon, uv-c licht und ultraschall im vakuum
CN1819765B (zh) 遗体防腐设备和遗体防腐方法
WO2006132922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meat, poultry and fish products
US4865857A (en) Sterlizing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fresh fruits
CN109864237A (zh) 一种对肉类熟制品进行低温灭菌保鲜处理工艺及设备
AU2005278928A1 (en) Cold shock method improvements
US4875407A (en) Sterilizing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fresh fruits and apparatus used for the method
AU6269800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serving animal and human preparations as well as microorganisms and for prolonging the viability of organs and body parts to be transplanted
CN217471230U (zh) 烟叶处理装置
KR100759867B1 (ko) 유체부패 방지설비 및 유체부패 방지방법
CN106267272B (zh) 遗体解冻消毒装置
JP2004329179A (ja) 屠体殺菌装置及び屠体殺菌方法
JP2013253027A (ja) 遺体の腐敗防止方法
JP6192426B2 (ja) 遺体腐敗防止方法および遺体処理車輌
JPS5929207B2 (ja) 食品の殺菌方法
CN211345263U (zh) 一种医用部件的高温蒸气灭菌装置
CN221534953U (zh) 一种医疗器械消毒干燥一体装置
CN219489977U (zh) 一种人工混合接种培养基接种设备
JPH0524299Y2 (zh)
LV15608B (lv) Ogu apstrādes metode un iekār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908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AOFEISIYIQIMALUHAQI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AOFEISIYIQIMALUHAQI CO., LTD.; APPLICANT

Effective date: 200709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70921

Address after: Kagawa

Applicant after: OFFICE ICHIMARUHACHI Co.,Ltd.

Address before: Kagawa

Applicant before: OFFICE ICHIMARUHACHI Co.,Ltd.

Co-applicant before: Yamamoto Vinita Co.,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9080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FUNERAL MAS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CHIMARUHACHI CO., LTD. OFF

Effective date: 2014061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618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Masonic Co.,Ltd.

Address before: Kagawa

Patentee before: OFFICE ICHIMARUHACHI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