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1271A -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1271A
CN1801271A CN 200510131439 CN200510131439A CN1801271A CN 1801271 A CN1801271 A CN 1801271A CN 200510131439 CN200510131439 CN 200510131439 CN 200510131439 A CN200510131439 A CN 200510131439A CN 1801271 A CN1801271 A CN 18012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discharge
discharge cell
column electrode
pul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143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永勉
三枝信彦
矢作和男
北川满志
铃江亮
尾谷荣志郎
佐藤阳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neer Corp
Pioneer Display Produc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Pioneer Corp
Pioneer Display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neer Corp, Pioneer Display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Pione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8012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12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Gas-Filled Discharge Tubes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 Control Of Gas Discharge Display Tub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改善光暗对比度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一个单位光发射区域包括一个显示放电单元,其中放电产生于彼此相对的每一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Y的部分之间,和复位与寻址放电单元,该单元与显示放电单元平行排列,其中放电产生于行电极Y与另一相邻行电极对(X,Y)的行电极X的部分之间。显示放电单元和复位与寻址放电单元彼此连通。在与显示表面相对的一部分复位与寻址放电单元中形成光吸收层。按照另一方面,显示面板中的单位光发射区域包含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含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用于发光来显示图象的维持放电产生于第一放电单元中,而导致不关联于显示图象的发光的各种控制放电产生于第二放电单元中。按照再一方面,单位光发射区域形成在多个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的每一个与多个列电极的每一个的交叉处,所述多个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交替形成于前基板上,使得每一对中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与前一对相反的次序排列。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02143184.1、申请日为2002年9月16日、申请人为先锋株式会社、静冈先锋株式会社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的一种结构和一种驱动该显示面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使用表面放电类型AC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作为大尺寸及薄形状的彩色显示面板正引起人们的注意。
图1-3是表示传统的表面放电类型AC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部分的示意图。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具有这样一种结构,用以在彼此平行排列的前玻璃基板1和后玻璃基板4之间的每一象素中产生放电。前玻璃基板1的表面作为显示表面。在前玻璃基板1的背侧,顺序排列着多个纵向的行电极对(X′、Y′),覆盖着行电极对(X′、Y′)的电介质层2,和由MgO组成并覆盖在电介质层2背侧的保护层3。每一行电极X′、Y′包含由宽透明导电膜诸如ITO形成的透明电极Xa′、Ya′;以及由窄金属膜形成用以补偿透明电极传导性的汇流电极Xb′、Yb′。行电极X′、Y′按照显示屏的垂直方向交替排列以彼此相对地穿过放电缺口g′。每一行电极对(X′,Y′)包含一个矩阵显示器的显示线(行)L。后玻璃基板4具有多个以垂直于行电极X′、Y′的方向排列的列电极D′;分别平行排列在列电极D′之间的条形隔墙5;和由红色(R)、绿色(G)及蓝色(B)荧光材料组成用以覆盖隔墙5和列电极D′侧表面的荧光层6。在保护层3和荧光层6之间,形成了充满Ne-Xe气体包含物的放电空间,例如,5%体积的氙气。每一显示线L包括作为单位光发射区域的放电单元C′,位于列电极D′和行电极对(X′,Y′)的交叉处,由放电空间S′中的隔墙5来确定。
为了形成表面放电类型AC PDP上的图象,实施一个所谓的子场方法作为显示半色调图象的方法,其中一个场显示周期被分成N个子场,在每个子场中光被发射相应于N比特显示数据每一比特数位的加权的特定数量次。
在该子场方法中,每个从场显示周期分出来的子场包含一个同时复位周期Rc、一个寻址周期Wc和一个维持周期Ic,如图4所示。在同时复位周期Rc中,复位脉冲RPx、RPy被同时施加于成对的行电极X1′-Xn′和Y1′-Yn′之间以在所有放电单元中同时产生复位放电,从而在每个放电单元中一次形成预定数量的壁电荷。在接下来的寻址周期Wc中,行电极对的行电极Y1′-Yn′被继续施加扫描脉冲SP,同时列电极D1′-Dm′被施加相应于图象的每一显示线的显示数据的显示数据脉冲DP1-DPn以产生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在这一事件中,放电单元被分成光发射单元,其中没有擦除放电产生从而壁电荷被保留,以及非光发射单元,其中产生擦除放电以消除壁电荷,对应于图象的图象数据。在接下来的维持周期Ic中,维持脉冲IPx、IPy被施加于成对的行电极X1′-Xn′和Y1′-Yn′,对应于每一子场的加权的特定数量次。以此方式,只有其中壁电荷被保留的光发射单元重复维持放电多次,对应于施加维持脉冲IPx、IPy的数量。这一维持放电引起填充在放电空间S′的氙气Xe以波长147nm辐射真空紫外线。真空紫外线激励形成于后基板上的红色(R)、绿色(G)及蓝色(B)荧光层产生可见光以产生相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图象。
在PDP上图象的形成中,如上所述,复位放电在寻址放电和维持放电开始之前产生用以稳定这些放电。寻址放电也在每一子场中产生。在传统的PDP中,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由维持放电在放电单元C′中产生以生成用于图象形成的可见光。
因此,由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发射的光出现在面板的显示表面上,甚至在显示深色图像(诸如黑色图象)时也造成屏幕发亮,导致了某些情况下光暗对比度(dark contrast)的降级。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的驱动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和方法。
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行电极对,每一对形成一显示线,在行方向延伸并在前基板背侧上沿列方向平行排列;覆盖这些行电极对的电介质层;和多个列电极,这些列电极在列方向延伸并沿行方向平行排列在通过放电空间与前基板相对的后基板之侧面上,其中,每个列电极包括在该放电空间中的一个单位光发射区域,位于该列电极和每一行电极对的交叉处,该单位光发射区域包括第一放电区域,用于在构成每一行电极对且彼此相对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之部分之间产生放电,以及与第一放电区域平行排列的第二放电区域,用于在该行电极对的第二行电极和相邻第二行电极的另一行电极对的第一行电极之部分之间产生放电,该单位光发射区域的第一放电区域和第二放电区域彼此相通,并有光吸收层形成于相对第二放电区域的前基板的背侧上的部分。
在按照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该单位光发射区域被分成第一放电区域和第二放电区域,以使第二放电区域能够被用来在其中产生这样的放电,该放电并不发光而直接促使图象的形成,例如,放电(复位放电)用于形成所有单位光发射区域中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或者用于擦除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以及放电(寻址放电)用于选择性擦除形成在单位光发射区域的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或者用于在电介质层上选择性形成壁电荷。
具体来说,通过施加电压在相对于与第二放电区域相对之部分中的每一行电极对的一个第二行电极和相邻行电极对的另一第一行电极之间,而在第二放电区域中产生复位放电,且由复位放电生成的带电粒子被从第二放电区域引入到形成部分相同单位光发射区域的第一放电区域中,该部分相同单位光发射区域与第二放电区域相通,从而在相对于第一放电区域的电介质层部分上形成壁电荷、或者擦除形成于电介质层上的壁电荷。
而且,通过选择性地施加电压在行电极对的一个第二行电极与相对穿过第二放电区域的列电极之间,而在第二放电区域中产生寻址放电,且由寻址放电生成的带电粒子被从第二放电区域引入第一放电区域,该第一放电区域形成与第二放电区域相通的部分相同单位光发射区域,从而选择性地擦除形成在相对于第一放电区域的电介质层之一部分上的壁电荷、或者在电介质层上选择性地形成壁电荷。
接近于显示器表面的第二放电区域的表面被光吸收层覆盖,以使光吸收层阻碍在第二放电区域中产生的放电所发射的光,该光不直接促使图象的形成,从而防止该光泄露到前基板的显示表面。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该单位光发射区域的组成中有第一放电区域,其中放电(维持放电)产生用以发光促使图象的形成,和同第一放电区域分开的第二放电区域,其与第一放电区域相通,其表面接近于由光吸收层屏蔽的显示表面,以使不发光直接促使图象形成的放电能够在第二放电区域中产生,因此,不发射直接促使图象形成的光的放电所发出的光与该面板的显示表面是被屏蔽隔开,从而防止了由于不发射直接促使图象形成的光的放电(诸如复位放电、寻址放电和类似的放电)而使图象平面变亮,从而可以改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光暗对比度。
按照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显示装置,用以根据基于输入视频图象的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显示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图象。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显示面板,其具有穿过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排列在前基板内表面上的行电极对,多个排列在后基板内表面上并与行电极对交叉的列电极,以及形成于行电极对和列电极之每一交叉处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寻址单元,用于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一行电极对的一个行电极,同时以与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根显示线接一根显示线地持续将对应于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施加给每一列电极,以选择性地在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从而设定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和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以及维持单元,用于重复施加维持脉冲给每一行电极对,以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具有穿过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排列在前基板内表面上的行电极对,多个排列在后基板内表面上并与行电极对交叉的列电极,以及形成于行电极对和列电极之每一交叉处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该方法是根据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来驱动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寻址阶段,用于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一行电极对的一个行电极,同时以与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个显示线接一个显示线地持续将对应于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施加给每一列电极,以选择性地在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从而设定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和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和维持阶段,用于重复施加维持脉冲给每一行电极对,以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按照本发明再一方面的显示装置,用于根据基于输入视频图象的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显示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图象。该显示装置包括一个显示面板,其具有穿过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交替形成于前基板上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使每一对中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被排列成与前述电极对相反的顺序,多个排列在后基板上并与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交叉的列电极,以及形成于第一行电极及第二行电极和列电极之每一交叉处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寻址单元,用于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个第二行电极,同时以与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个显示线接一个显示线地持续将对应于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施加给每一列电极,以选择性地在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从而设定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和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以及维持单元,用于交替并重复地施加维持脉冲给每个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按照本发明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该显示面板具有穿过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前基板和后基板,多个交替形成于前基板上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使每一对中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被排列成与前述电极对相反的顺序,多个排列在后基板上并与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交叉的列电极,以及形成于第一行电极及第二行电极和列电极之每一交叉处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该方法根据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来驱动显示面板。该方法包括寻址阶段,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个第二行电极,同时以与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个显示线接一个显示线地持续将对应于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施加给每一列电极,以选择性地在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从而设定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和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和维持阶段,交替并重复地施加维持脉冲给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之每一个,以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附图简述
图1是表示一个传统的表面放电类型AC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结构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线II-II截开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开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在一个子场中施加到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5是概略表示按照本发明一个等离子体显示面板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开的剖面图;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开的剖面图;
图8是沿图5中的线VIII-VIII截开的剖面图;
图9是沿图5中的线IX-IX截开的剖面图;
图10是整体示出实施例中的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构造的方块图;
图1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之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脉冲输出时序图的示例图;
图1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之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法的实施例中的光发射驱动格式的示例图;
图1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之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方法的实施例中发光模式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作为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之另一构造的平面图;
图15是装配于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PDP 50在从该PDP的显示屏观察时的平面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线XVI-XVI截开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PDP 50在从PDP 50显示表面的对角向上方向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当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被用于驱动PDP 50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例图;
图19是表示按照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按照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当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被用以驱动PDP 50时的光发射驱动序列的另一示例图;
图22是表示当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被用以驱动PDP 50时的光发射驱动序列的再一示例图;
图23是表示当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被用以驱动PDP 50时的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例图;
图24是表示按照图23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按照图23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按照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另一示例图;
图27是表示按照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另一示例图;
图28是表示按照图23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另一示例图;
图29是表示按照图23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另一示例图;
图30是表示当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被用于驱动PDP 50以提供(N+1)级灰度时、每一场中驱动模式的示例图;
图31是表示当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被用于驱动PDP 50以提供(N+1)级灰度时、每一场中驱动模式的示例图;
图32是表示当PDP 50被驱动以提供2N级灰度时使用的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例图;
图3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作为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另一构造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装配在图33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并被分成前玻璃基板侧和后玻璃基板侧的PDP 50的内部示意图;
图35是沿图34中的箭头指示方向截开的PDP 50的剖面图;
图36是从PDP 50显示表面观察的PDP 50的平面图;
图37是表示当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被用以驱动PDP 50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例图;
图38是表示按照图37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39是表示按照图37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40是表示当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被用以驱动PDP 50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按照图40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42是表示按照图40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SF2之后的子场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图43是表示按照图37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到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和
图44是从图34中的箭头指示方向观看PDP 50的另一剖面图。
优选实施例详述
图5-9概略地表示按照本发明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以下称为“PDP”)的示例性实施例。图5是表示本实施例中PDP单元结构一部分的正视图;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截开的剖面图;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开的剖面图;图8是沿图5中的线VIII-VIII截开的剖面图;图9是沿图5中的线IX-IX截开的剖面图。
图5-9所示的PDP具有多个行电极对(X,Y),它们在作为显示表面的前玻璃基板10的背侧上平行排列,并沿前玻璃基板10的行方向(图5中的水平方向)延伸。
行电极X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构成的透明电极Xa;和黑色汇流电极(black bus electrode)Xb,该电极Xb沿前玻璃基板10的行方向延伸并由与透明电极Xa的窄近端(或称窄基端)连接的金属膜构成。
同样地,行电极Y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构成的透明电极Ya;和黑色汇流电极Yb,黑色汇流电极Yb沿前玻璃基板10的行方向延伸并由与透明电极Ya的窄近端连接的金属膜构成。
行电极X、Y在前玻璃基板10的列方向(图5中的垂直方向,图6中的水平方向)上交替排列。沿汇流电极Xb、Yb以等间隔平行排列的各个透明电极Xa、Ya向构成电极对的另一组的行电极延伸,以使透明电极Xa、Ya的宽末端Xaf、Yaf穿过具有预定宽度的第一放电缺口g1而彼此相对。
为每一行电极对(X,Y)确定一条在行方向上延伸的显示线L。
在前玻璃基板10的背侧上,形成了电介质层11以覆盖行电极对(X,Y)。在电介质层11的背侧上,从电介质层11向背侧突出(图6-9中向下方向)的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形成在一个与行电极X的汇流电极Xb相对的位置上以沿平行于汇流电极Xb、Yb的方向(行方向)延伸。
并且,在电介质层11的背侧上,从电介质层11向背侧突出(图6-9中向下方向)的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形成在一个与透明电极Xa、Ya的中间位置相对的部分上,以沿垂直于汇流电极Xb、Yb的方向(列方向)延伸,所述Xa和Ya彼此相邻并沿行电极X、Y的汇流电极Xb、Yb以等间隔排列。
如图7所示,在跟每一行电极对(X、Y)的汇流电极Xb、Yb之间的部分相对的位置上,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具有连通凹槽11Ba,其两端面向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的两个侧表面张开。
于是,电介质层11、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和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的背侧被由MgO构成的保护层12所覆盖。
在通过放电空间与前玻璃基板10平行排列的后玻璃基板13的显示表面上,多个列电极D平行排列且彼此分开,在与各个行电极对(X,Y)中成对的透明电极Xa、Ya相对的位置上,以沿着垂直于汇流电极Xb、Yb的方向(列方向)延伸。
而且,在后玻璃基板13的显示表面上,形成了白色的列电极保护层(电介质层)14以覆盖列电极D,且隔墙15形成于列电极保护层14之上,其形状如下文详述。
具体来说,隔墙15基本形成为网格状,并且从前玻璃基板10的显示表面来看,包含位于跟各个行电极X的汇流电极Xb和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相对的位置上、并分别沿着行方向延伸的第一水平墙15A;位于跟各个行电极Y的汇流电极Yb相对的位置上、并分别沿着行方向延伸的第二水平墙15B;和位于跟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相对的位置并分别沿着列方向延伸的垂直墙15C,所述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位于相应透明电极Xa、Ya的中间,这些透明电极Xa、Ya沿行电极X、Y的汇流电极Xb、Yb等间隔排列。
于是,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保护层12与列电极保护层14之间的间隔,所述保护层12覆盖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和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背侧,而所述列电极保护层14覆盖列电极D,同时第二水平墙15B的高度被设定为稍小于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的高度,以使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的前侧(图6中的上侧)与覆盖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和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的保护层12的背侧相接触,但第二水平墙15B不与覆盖电介质层11的保护层12相接触,并且缺口r形成于相应的前侧与覆盖电介质层11的保护层12之间,如图6所示。
隔墙15的第一水平墙15A、第二水平墙15B和垂直墙15C将前玻璃基板10与后玻璃基板13之间的放电空间分割为与透明电极Xa、Ya(这些电极成对形成并分别彼此相对)相对的区域,以形成显示放电单元C1。并且,垂直墙15C分割与汇流电极Xb、Yb之间的部分相对的放电空间,这些与夹在第一水平墙15A和第二水平墙15B之间的相邻行电极对(X,Y)背靠背,以形成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reset-and-address cell)C2,这些单元在列方向上与显示放电单元C1交替排列。
各个显示放电单元C1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在列方向上穿过第二水平墙15B相邻设置,它们通过形成于第二水平墙15B的前侧与覆盖突出电介质层11A(见图6)的保护层12之间的缺口r彼此相通,从而将相邻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在列方向上穿过第二水平墙15B形成一对。
在行方向上相邻的显示放电单元C1之间的间隔通过形成于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见图8)中的连通凹槽11Ba互相连通。
行电极X、Y的透明电极Xa、Ya的尾端Xar、Yar分别从与汇流电极Xb、Yb的相连处向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的部分延伸。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上延伸的透明电极Xa、Ya的尾端Xar、Yar在行方向上分别比与汇流电极Xb、Yb的相连处宽。
行电极X的尾端Xar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行电极Y的尾端Yar在列方向上的宽度。
于是,在列方向上与相邻行电极对(X,Y)背靠背的行电极X、Y的透明电极Xa、Ya的尾端Xar、Yar通过位于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的部分中的第二放电缺口g2而彼此相对放置。
在面对各显示放电单元C1的放电空间的隔墙15的第一水平墙15A、第二水平墙15B和垂直墙15C的各个侧表面上,以及在列电极保护层14的表面上,形成荧光层16以覆盖所有这五个表面。荧光层16是彩色的,对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而言,红色(R)、绿色(G)、蓝色(B)在行方向上依序排列。
在与每一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的后玻璃基板13的表面上,形成了方岛(square island)状的突出棱17,其高度低于第二水平墙15B,并从后玻璃表面13的显示表面突出到寻址放电单元C2中。
突出棱17形成在与位于透明电极Xa、Ya的尾端Xar、Yar之间的放电缺口g2相对的位置上,这样行电极X之尾端Xar在列方向上的宽度大于行电极Y之尾端Yar在列方向上的宽度,使得其位置比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的中央位置更接近第二水平墙15B,如图6所示。
突出棱17从后玻璃基板13提升了一部分与每一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的列电极D和覆盖列电极D的列电极保护层14,以使它们分别突出到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中。由此,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相对的透明电极Xa、Ya之尾端Xar、Yar之间的间隔s2小于与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的列电极D部分和透明电极Xa、Ya之间的间隔s1。
突出棱17可以由与列电极保护层14相同的电介质材料构成,或者利用诸如喷砂、湿刻及类似方法,通过在后玻璃基板13上形成凹凸不平面(ruggedness)而构成。
在前玻璃基板10的背侧上,黑色或暗褐色光吸收层18沿行方向以条状形成,并位于在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透明电极Xa、Ya的尾端Xar、Yar和汇流电极Xb、Yb相对的电介质层11的各部分之间。从前玻璃基板10的显示表面上看,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的所有表面被光吸收层18所覆盖。
每个显示放电单元C1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都充满了放电气体。
图10是表示PDP驱动电路的示意性电路图。
在图10中,奇数号的X电极驱动器XDo从面板表面上部连接到行电极X的奇数号行电极X,偶数号的X电极驱动器XDe连接到偶数号行电极X,奇数号的Y电极驱动器YDo从面板表面上部连接到行电极Y的奇数号行电极Y,以及偶数号的Y电极驱动器YDe连接到偶数号行电极Y。
寻址驱动器AD连接到列电极D。
下面,将参照图11所示的脉冲输出时序表来描述PDP驱动方法。
图11表示子场(subfield)方法中从一个场显示周期分出的N个子场之一的脉冲输出时序表。
在这一子场SF中,放电周期包含奇数号行电极Y中的奇数号行放电周期Dodd、偶数号行电极Y中的偶数号行放电周期Deven、同时启动放电周期P和同时维持放电周期I。
奇数号行放电周期Dodd包含奇数号线复位周期Rodd、奇数号线启动周期Podd和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而偶数号行放电周期Deven包含偶数号线复位周期Reven、偶数号线启动周期Peven和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
当在子场SF中开始放电时,首先,在奇数号行放电周期Dodd的奇数号线复位周期Rodd中,奇数号列上的各个行电极Yodd同时被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Ydo(见图10)施加一个复位脉冲RPy,且偶数号列上的各个行电极Xeven同时被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XDe(见图10)施加一个复位脉冲RPx。
结果,复位放电产生于行电极X、Y的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和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之间,所述行电极X、Y在列方向上与相邻的行电极对(X,Y)彼此背靠背。
这一复位放电产生于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相对的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之间,在图6和7中,因而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产生带电粒子,该单元C2与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相对。
于是,产生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带电粒子通过第二水平墙15B与保护层12间的缺口r被引入到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从而在电介质层11上形成壁电荷,该电介质层11与排列在奇数号列上的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
接下来,在奇数号线启动周期Podd,启动脉冲PPy、PPx交替施加给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和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从而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产生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间的启动放电,以产生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启动粒子(起动光)。
在奇数号线启动周期Podd之后,在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中,扫描脉冲SP被持续施加给奇数号列的行电极Yodd,而相应于图象的每一显示线的显示数据的显示数据脉冲DPm被寻址驱动器AD施加给列电极D,以产生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
于是,由寻址放电产生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带电粒子通过第二水平墙15B与保护层12间的缺口r被引入到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从而选择性擦除形成于与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的电介质层11上的壁电荷,以在相应于图象之显示数据的面板表面上的奇数号显示线L上分配光发射单元(具有电介质层11上的壁电荷的显示放电单元C1)和非光发射单元(其中电介质层11上的壁电荷被擦除的显示放电单元C1)。
当寻址放电在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中产生时,通过在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之前、在奇数号线启动周期Podd中产生的启动放电(priming discharge),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已生成启动粒子(起动光),从而改善了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中寻址放电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扫描速率。
在奇数号行放电周期Dodd之后,相同的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也在偶数号行放电周期Deven中产生。
具体来说,在偶数号线复位周期Reven中,各个偶数号列的行电极Yeven由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Yde(见图10)同时施加复位脉冲RPy,而每一奇数号列的行电极Xodd由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XDo(见图10)同时施加复位脉冲RPx。
结果,复位放电产生于行电极X、Y的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和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之间,行电极X、Y的位置是与在列方向中的相邻行电极对(X,Y)彼此背靠背。
这一复位放电产生于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相对的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之间,因而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产生带电粒子,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与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相对。
于是,产生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带电粒子通过第二水平墙15B与保护层12间的缺口r被引入到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从而在电介质层11上形成壁电荷,该电介质层11与排列在偶数号列的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
接下来,在偶数号线启动周期Peven中,启动脉冲PPy、PPx交替施加给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和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从而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产生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的尾端Xar间的启动放电,以产生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启动粒子(起动光)。
在偶数号线启动周期Peven之后,在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中,扫描脉冲SP被持续施加给偶数号列的行电极Yeven,而相应于图象的每一显示线的显示数据的显示数据脉冲DPn被寻址驱动器AD施加给列电极D,以产生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
于是,由寻址放电产生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的带电粒子通过第二水平墙15B与保护层12间的缺口r被引入到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从而选择性擦除形成于与显示放电单元C1相对的电介质层11上的壁电荷,以在相应于图象之显示数据的面板表面的偶数号显示线L上分配光发射单元(在电介质层11上具有壁电荷的显示放电单元C1)和非光发射单元(其中电介质层11上的壁电荷被擦除的显示放电单元C1)。
与在奇数号行放电周期Dodd中一样,当寻址放电在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产生时,启动粒子(起动光)已由启动放电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内生成,该启动放电是在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之前产生于偶数号线启动周期Peven中,从而改善了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中寻址放电的稳定性并提高了扫描速率。
在这一PDP中,当产生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时,在产生这些放电的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的显示表面被光吸收层18覆盖,以完全屏蔽由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中的放电所发射的光,从而防止光泄露到前玻璃基板10的显示表面,因此在显示黑色图象时将面板表面的亮度水平基本上减少到零。
在前述中,在列方向穿过第一水平墙15A的相邻显示放电单元C1与在行方向的其他相邻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之间的各个间隔分别由第一水平墙15A和第一突出电介质层11A、以及垂直墙15C和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闭合,从而防止由产生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内的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所生成的带电粒子流过,除了穿过第二水平墙15B流过相邻显示放电单元C1以外。
并且,在寻址放电期间,列电极D与行电极Y的尾端Yar之间的间隔s2被突出棱17减小,以使寻址放电以低电压启动。而且,列方向的行电极X尾端Xar的宽度大于列方向行电极Y的尾端Yar的宽度,以使寻址放电产生的位置比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的中央位置更接近第二水平墙15B,从而使有利于通过缺口r引入由寻址放电生成的带电粒子到邻接的显示放电单元C1。
在前述方式中,当在奇数号和偶数号显示线L上完成了对应于图象的显示数据的光发射单元和非光发射单元的分配时,奇数号列上行电极Yodd、偶数号列上行电极Xeven、偶数号列上行电极Yeven和奇数号列上行电极Xodd接下来分别被以预定的时序、在同时的启动放电周期P中施加启动脉冲PPy、PPx,以在每一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内产生启动放电,以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内生成启动粒子(起动光)。
通过第二水平墙15B与保护层12间的缺口r、并通过第二水平墙15B,启动粒子被引入相邻的显示放电单元C1。
于是,在同时的启动放电周期P之后,每一行电极对(X,Y)的成对行电极X、Y分别被施加维持脉冲Ipx、Ipy,次数对应于对在同时的维持放电周期I中的子场的加权。
这样,在其中有壁电荷形成于电介质层11的光发射单元中,每次施加维持脉冲IPx、Ipy,就重复维持放电,相应于施加的次数。面对着显示放电单元C1的红色(R)、绿色(G)和蓝色(B)荧光层16的每一层被维持放电所发射的紫外线激励而发光,从而形成显示图象。
通过在同时维持放电周期I之前的同时启动放电周期P中产生的同时启动放电,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生成的启动粒子(起动光)被引入到显示放电单元C1,从而在同时维持放电周期I中提高了维持放电的稳定性。
并且,在同时维持放电周期I中,通过将由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维持放电所生成的启动粒子(起动光)引入到在行方向通过连通凹槽11Ba与之邻接的其他显示放电单元C1,形成于第二突出电介质层11B中的连通凹槽11Ba保证所谓的启动效应。
在用于驱动PDP的子场方法中,一种完全驱动方法(clear drivingmethod)能够被进一步实施。
完全驱动方法指的是PDP驱动方法,它包括在从一个场分出的多个(这里为N)子场的第一子场中仅产生复位放电,产生相应于图象之显示数据的寻址放电,接着以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通过用寻址放电擦除壁电荷来写入图象数据的方法),从第一子场按顺序产生维持放电,或者以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通过用寻址放电形成壁电荷来写入图象数据的方法)从最后的子场顺序产生维持放电,来驱动放电单元以发光(点亮),从而以N+1个灰度级显示图象。
图12表示当按照前述实施例用于PDP的子场方法实施完全驱动方法来驱动PDP时的光发射驱动格式,且图13是表示图12驱动方法中的发光模式的示意图。
图12和13表示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中的光发射驱动格式和发光模式。在图12中,奇数号线复位周期Rodd和偶数号线复位周期Reven仅被设定在第一子场SF1中。
奇数号线启动周期Podd和偶数号线启动周期Peven被设定在子场SF2。
于是,在各个子场中,在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和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中的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之后,同时维持放电周期I中的维持放电从第一子场SF1开始按顺序被产生。
奇数号线寻址周期Wodd和偶数号线寻址周期Weven中的寻址放电被产生在相应于图象数据的子场SF中,从而擦除(关闭)邻接于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在单元C2中已产生寻址放电(见图5和6)。
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子场由图13中的黑圈指示。
从第一子场到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子场,在这些先前子场中,形成(点亮)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被保持,如由图13中的白圈指示。
在图12中,在一个场的最后一个子场SFN末尾,产生全部擦除放电E。
通过实施按照本发明的完全驱动方法来驱动PDP,在一个场中的图象显示周期中,复位放电的次数被减少,从而可以减少该PDP的功率消耗。
尽管前面的描述主要是说明根据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在PDP上形成图象,相同的描述适用于按照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的图象形成。
前述实施例中的PDP可以具有高∈材料构成的电介质层,其具有的相对电介质常数等于或大于50(50-250),在复位和寻址放电单元C2中的行电极Y的尾端Yar与列电极D之间。
在这种情况中,产生于行电极Y尾端Yar与列电极D之间的寻址放电通过电介质层的高∈材料来产生,以减小行电极Y尾端Yar与列电极D之间明显的放电距离,从而可以减小寻址放电的启动电压。
用于形成电介质层的高∈材料为,例如,SrTiO3或类似物。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被描述。
图1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作为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另一构造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含作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PDP 50;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寻址驱动器55;和驱动控制电路56。
PDP 50具有以垂直方向在显示屏上分别延伸的条形列电极D1-Dm。PDP 50还具有以水平方向在显示屏上分别延伸的条形行电极X0,X1-Xn和行电极Y1-Yn。行电极对,即行电极对(X1,Y1)-行电极对(Xn,Yn)分别包含PDP 50上的第一显示线-第n显示线。一个单位光发射区域,即携带象素的象素单元PC形成于每一显示线和每一列电极D1-Dm的每一交叉处。换言之,在PDP 50上,象素单元PC1,1-PCn,m如图14所示以矩阵形式排列。行电极X0被包括在属于第一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1,1-PC1,m之每一个中。
图15-17表示取自PDP 50的部分内部结构。如图16所示,PDP50具有各种特征,包括列电极D和行电极X、Y,用于在彼此平行排列的前玻璃基板10与后玻璃基板13之间的每一象素中产生放电。前玻璃基板10的表面用作显示表面,其背侧具有多个纵向行电极对(X,Y),分别以水平方向(图5中左至右)平行排列在显示屏上。
行电极X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构成的透明电极Xa;和金属膜构成的黑色汇流电极Xb。汇流电极Xb为条形电极,其在显示面板上以水平方向延伸。透明电极Xa的窄近端在显示屏上以垂直方向延伸,并与汇流电极Xb连接。透明电极Xa被连接的位置相应于汇流电极Xb上的每一列电极D。换言之,透明电极Xa是一突出电极,其从相应于条形汇流电极Xb上的每一列电极D的位置向成对的行电极Y突出。同样地,行电极Y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构成的透明电极Ya;和金属膜构成的黑色汇流电极Yb。汇流电极Yb为条形电极,其在显示屏上以水平方向延伸。透明电极Ya的窄近端在显示屏上以垂直方向延伸并与汇流电极Yb连接。透明电极Ya被连接的位置相应于汇流电极Yb上的每一列电极D。换言之,透明电极Ya是一突出电极,其从相应于条形汇流电极Yb上的每一列电极D的位置向成对的行电极X突出。行电极X、Y交替排列在前玻璃基板10的垂直方向(图6中上-下方向,图7中左至右)。各个透明电极Xa、Ya以等间隔沿汇流电极Xb、Yb平行排列,向成对构成的行电极延伸。各个透明电极Xa、Ya的较宽末端通过预定宽度的放电缺口g彼此相对排列。
如图16所示,前玻璃基板10在背侧具有电介质层11以覆盖行电极对(X,Y)。一个从电介质层11向背侧突出的突出电介质层12形成的位置对应于电介质层11上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后文描述)。突出电介质层12由包括黑色或黑色素的光吸收层组成,沿平行于汇流电极Xb、Yb的方向延伸。突出电介质层12的表面和不具有突出电介质层12的电介质层11的表面被MgO(未示出)构成的保护层所覆盖。通过放电空间与前玻璃基板10平行排列的后玻璃基板13具有与突出电介质层12位置相对的突出棱17,如图16所示。突出棱17在显示屏上以水平方向延伸。在后玻璃基板13上,多个以垂直于汇流电极Xb、Yb方向延伸的列电极D彼此分开以预定间隔并平行排列。如图17所示,每一列电极D的形成位置在相对于透明电极Xa、Ya的后玻璃基板13上。一个白色的列电极保护层(电介质层)14进一步形成于后玻璃基板13上以覆盖列电极D。包含第一水平墙15A、第二水平墙15B和垂直墙15C的隔墙15形成于列电极保护层14上。第一水平墙15A分别形成以水平方向延伸,由前玻璃基板10观察,沿着与各个行电极X的汇流电极Xb成对形成的汇流电极Yb的边侧。第二水平墙15B分别形成以平行且以预定间隔与第一水平墙15A分开的方向延伸,沿着与各个行电极Y的汇流电极Yb成对形成的汇流电极Xb的边侧。垂直墙15C分别形成以垂直方向延伸,位于以等间隔沿汇流电极Xb、Yb排列的各个透明电极Xa、Ya之间。
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的高度被设定为等于保护突出电介质层12背侧的保护层与覆盖列电极D的列电极保护层14之间的间隔。换言之,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接触到覆盖突出电介质层12的保护层背侧。另一方面,第二水平墙15B的高度稍小于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的高度。换言之,第二水平墙15B不接触到覆盖突出电介质层12的保护层,以使图16所示的缺口r存在于第二水平墙15B和覆盖突出电介质层12的保护层之间。
如图15所示,被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包围的区域是载有象素的象素单元PC。象素单元PC被第二水平墙15B分割成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都充满了放电气体,且两者通过缺口r彼此连通。
显示放电单元C1包括一对彼此相对的透明电极Xa、Ya。具体来说,相应于象素单元PC所属于的显示线的行电极对(X,Y)中,显示放电单元C1在其中形成有行电极X的透明电极Xa和行电极Y的透明电极Ya,通过放电缺口g彼此相对。例如,行电极X2的透明电极Xa和行电极Y2的透明电极Ya形成于属于第二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2,1-PC2,m的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中。
控制放电单元C2包括突出棱17,汇流电极Xb、Yb和突出电介质层12。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是行电极对(X,Y)中行电极Y的汇流电极,该行电极对(X,Y)相应于象素单元PC所属于的显示线。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是行电极X的汇流电极,该行电极X载有的显示线向上而邻接象素单元PC所属于的显示线。例如,属于第二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2,1-PC2,m的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在其中形成有对应于第二显示线的行电极Y2的汇流电极Yb,和对应于向上邻接第二显示线的第一显示线的行电极Y1的汇流电极Xb。没有显示线存在于第一显示线之上。因此,在PDP 50中,行电极X0位于向上邻接包含第一显示线的行电极Y1的位置。具体来说,属于第一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1,1-PC1,m的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在其中形成有对应于第一显示线的行电极Y1的汇流电极Yb、和行电极X0的汇流电极Xb。
荧光层16形成于面对着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放电空间的第一水平墙15A、第二水平墙15B和垂直墙15C的各个侧表面,以及列电极保护层14的表面上,以覆盖这五个表面。荧光层16包含三组,即,发射红光的红色荧光层;发射绿光的绿色荧光层;和发射蓝光的蓝色荧光层,并且颜色的分配是为每一象素单元PC确定的。这种荧光层并未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
在后玻璃基板13上,在显示屏上沿水平方向以条形延伸的突出棱17形成于对应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的位置。突出棱17比第二水平墙15B要低。在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中,突出棱17从后玻璃基板13提升了列电极D和列电极保护层14,如图16所示。因此,形成位置对应于控制放电单元C2的列电极D与汇流电极Xb(Yb)之间的间隔s2小于形成位置对应于显示放电单元C1的列电极D与透明电极Xa(Ya)之间的间隔s1。突出棱17可以由与列电极保护层14相同的电介质材料构成,或者采用诸如喷砂、湿刻及类似方法,通过在后玻璃基板13上形成凹凸不平面而形成。
如上所述,PDP 50具有矩阵形式的象素单元PC1,1-PCn,m,每一个被前玻璃基板10和后玻璃基板13之间的隔墙15(第一水平墙15A和垂直墙15C)所包围。在此例中,每一象素单元PC包含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它们的放电空间彼此连通,且通过行电极X0,X1-Xn、行电极Y1-Yn和列电极D1-Dn以下述方式被驱动。
响应于由驱动控制电路56提供的时序信号,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奇数号行电极X,即,每一行电极X1,X3,X5,…,Xn-3,Xn-1。响应于由驱动控制电路56提供的时序信号,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偶数号行电极X,即,每一行电极X0,X2,X4,…,Xn-2,Xn。响应于由驱动控制电路56提供的时序信号,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奇数号行电极Y,即,每一行电极Y1,Y3,Y5,…,Yn-3,Yn-1。响应于由驱动控制电路56提供的时序信号,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偶数号行电极Y,即,每一行电极Y2,Y4,…,Yn-2,Yn。响应于由驱动控制电路56提供的时序信号,寻址驱动器55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列电极D1-Dm
驱动控制电路56根据所谓子场(子帧)方法控制并驱动PDP 50,该方法将视频信号中的每一场(帧)分成N个子场SF1-SF(N)用于驱动。驱动控制电路56首先把输入视频信号转换为代表每一象素亮度水平的象素数据。接下来,驱动控制电路56把象素数据转换为一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用于指示是否光在每一子场SF1-SF(N)中被发射,并把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提供给寻址驱动器55。
驱动控制电路56进一步按照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生成各种用于控制和驱动PDP 50的时序信号,并把时序信号提供给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和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
在图18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中,在第一子场SF1内顺序实施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而且,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在子场SF2-SF(N)之每一子场中被顺序实施。
图19是表示由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和寻址驱动器55的每一个在第一子场SF1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各个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图20依次表示由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和寻址驱动器55的每一个在子场SF2-SF(N)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各个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首先,在子场SF1的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生成具有图19所示波形的负复位脉冲RPX,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在施加复位脉冲RPX之后,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继续施加图19所示的恒定高电压。在施加复位脉冲RPX的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具有图19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各个复位脉冲RPX、RPY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慢于维持脉冲IP上升部和下降部的电平跃迁,后文描述。进一步地,复位脉冲RPY下降部的电平跃迁慢于复位脉冲RPX上升部的电平跃迁。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复位放电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1,1-PC1,m,PC3,1-PC3,m,PC5,1-PC5,m,…,PC(n-1),1-PC(n-1),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具体来说,施加复位脉冲RPX、RPY引起复位放电产生于图15所示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形成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在此例中,第一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Y的上升缘,且在放电后,壁电荷立即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紧接着,第二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Y的下降缘,以消除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以与复位脉冲RPX、RPY相同的时序、同时施加负放电阻止脉冲BP给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在施加放电阻止脉冲BP之后,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继续施加图19所示的恒定高电压。施加恒定高电压和放电阻止脉冲BP防止了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中的错误放电。
以此方式,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壁电荷被从属于PDP 50奇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消除,以初始化所有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持续施加负扫描脉冲SP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这些对应于子场SF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其属于对应奇数号显示线的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具体来说,寻址驱动器55把对应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1-DB1,m,DB3,1-DB3,m,…,DB(n-1),1-DB(n-1),m,转换为象素数据脉冲DP1,1-DP1,m,DP3,1-DP3,m,…,DP(n-1),1-DP(n-1),m,并把象素数据脉冲逐一显示线地施加给列电极D1-Dm。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汇流电极Yb之间,以及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a和Yb之间,其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在此例中,壁电荷形成于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另一方面,上述寻址放电不产生在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但未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没有壁电荷形成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
以此方式,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壁电荷根据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选择性地形成于属于PDP 50的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中。
接下来,在子场SF1的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生成具有图19所示波形的负复位脉冲RPX,其被同时施加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3,Xn-1。在施加复位脉冲RPX之后,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继续施加图19所示的恒定高电压。在施加复位脉冲RPX的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具有图19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各个复位脉冲RPX、RPY上升部和下降部的电平跃迁慢于维持脉冲IP上升部和下降部的电平跃迁,后文描述。进一步地,复位脉冲RPY下降部的电平跃迁慢于复位脉冲RPX上升部的电平跃迁。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复位放电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2,1-PC2,m,PC4,1-PC4,m,PC6,1-PC6,m,…,PCn,1-PCn,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在此例中,第一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Y的上升缘,在该放电后,壁电荷立即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紧接着,第二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Y的下降缘,以消除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在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以与复位脉冲RPX、RPY相同的时序、同时施加负放电阻止脉冲BP给PDP 50的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在施加放电阻止脉冲BP之后,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继续施加图19所示的恒定高电压。施加恒定高电压和放电阻止脉冲BP防止了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中的放电。
以此方式,在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壁电荷被从属于PDP 50偶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消除,以初始化所有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持续施加负扫描脉冲SP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这些对应于子场SF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其属于对应偶数号显示线的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具体来说,寻址驱动器55把对应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2,1-DB2,m,DB4,1-DB4,m,…,DBn,1-DBn,m,转换为象素数据脉冲DP2,1-DP2,m,DP4,1-DP4,m,…,DPn,1-DPn,m,并把象素数据脉冲逐一显示线地施加给列电极D1-Dm。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汇流电极Yb之间,以及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a和Yb之间,其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在此例中,壁电荷形成于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另一方面,上述寻址放电不产生在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但未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没有壁电荷形成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
以此方式,在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壁电荷按照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选择性地形成于属于PDP 50的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启动阶段P,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间歇性地重复正启动脉冲PPYO,如图19所示,其被施加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并且,在启动阶段P,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间歇性地重复正启动脉冲PPXO,如图19所示,其被施加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3,Xn-1。再者,在启动阶段P,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间歇性地重复正启动脉冲PPXE,如图19所示,其被施加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进一步地,在启动阶段P,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间歇性地重复正启动脉冲PPYE,如图19所示,其被施加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施加给偶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E、PPYE,和施加给奇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O、PPYO,施加时序彼此错开,如图19所示。每次施加启动脉冲PP,启动放电仅在形成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产生。具体来说,仅在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产生启动放电,其中壁电荷已形成于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或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在此例中,由启动放电生成的带电粒子通过图16所示的缺口r流入显示放电单元C1,以将该放电向显示放电单元C1延伸。因此,每次在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产生启动放电,放电都向显示放电单元C1更多地延伸,以使壁电荷逐步积累在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电介质层11表面。如图19所示,第一次在启动阶段P被施加的启动脉冲PP的宽度要大于后来所施加的用于防止因延迟放电导致错误放电的启动脉冲PP。而且,以与启动阶段P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或PPYE)相同的时序,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如图19所示施加负扩展辅助脉冲KP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进一步地,以与启动阶段P最后的启动脉冲PPXO相同的时序,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如图19所示施加负扩展辅助脉冲KP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响应于同时施加的负扩展辅助脉冲KP和正启动脉冲PP,启动放电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并且一个弱放电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这一放电允许产生维持放电所必需数量的壁电荷(后文描述)被形成在显示放电单元C1的电介质层11表面,以使包括这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另一方面,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或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中,没有壁电荷形成在其中尚无壁电荷形成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且因此不产生启动放电,所以包括这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非点亮单元状态。为防止显示放电单元C1中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的错误放电,在施加扩展辅助脉冲KP之后,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立即施加如图19所示的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
以此方式,在启动阶段P,只有具有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或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形成了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的那些象素单元PC才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而具有未形成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的那些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维持阶段I,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如图19所示重复正维持脉冲IPYO多次(其被分配给这一维持阶段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Y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以与维持脉冲IPYO相同的时序,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重复正维持脉冲IPXE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维持脉冲IPX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如图19所示重复正维持脉冲IPXO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维持脉冲IPX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进一步地,在维持阶段I,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重复正维持脉冲IPYE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维持脉冲IPY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如图19所示,维持脉冲IPXE、IPYO和维持脉冲IPXO、IPYE彼此时序错开。每次施加维持脉冲IPXO、IPXE、IPYO或IPYE,维持放电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在此例中,维持放电生成的紫外线激励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荧光层16(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蓝色荧光层),以通过前玻璃基板10发射出对应荧光颜色的色彩。换言之,关联于维持放电的光发射重复产生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的子场。为防止控制放电单元C2中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的错误放电,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如图19所示在维持阶段I的末尾施加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
以此方式,在维持阶段I,只有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象素单元PC才被驱动以重复发射分配给该子场之次数的光。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擦除阶段E,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和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如图19所示施加擦除脉冲EPY给PDP 50的行电极Y1-Yn。而且,在施加擦除脉冲EPY的同时,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和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施加具有如图19所示波形的擦除脉冲EPX给PDP 50的行电极X1-Xn。如图19所示,当下降时擦除脉冲EPX的电平跃迁减慢。响应于施加的擦除脉冲EPY、EPX,在擦除脉冲EPX下降的时序,擦除放电产生于被设定在点亮的放电单元中的象素单元PC的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该擦除放电导致了先前形成于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被消除。换言之,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转变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相应于通过子场SF1-SF(N)实施在每一维持阶段I的光发射总数,上述驱动允许观察到中间亮度。换言之,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显示图象的产生。可以通过关联于每一子场中维持阶段I产生的维持放电的放电光。
在此例中,在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与显示图象有关的维持放电产生于每一象素单元PC中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这些放电关联于不涉及显示图象的光发射。控制放电单元C2具有包括黑色或黑色素的光吸收层构成的突出电介质层12,如图16所示。因此,关联于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的放电光被突出电介质层12所阻挡,并由此不会通过前玻璃基板10出现在显示表面上。
这样,按照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显示图象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显示对应于整体黑暗的场景的图象时,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
并且,在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PDP 50使用了象素单元PC成矩阵排列的结构,每一个象素单元都包括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C2。因而,控制放电单元C2位于向上及向下邻接显示放电单元C1的位置。在此情况下,若向上及向下邻接的控制放电单元C2基本上以相同时序放电,放电可能错误地产生于被这些控制放电单元C2夹在中间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为防止这样的错误放电,在图14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中,复位放电被产生来初始化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以暂时分别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和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中处于非点亮单元状态,如图18-20所示。进一步地,寻址放电用于按照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选择性地在象素单元PC之控制放电单元C2中形成壁电荷,这些寻址放电暂时分别在每一子场中的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和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被产生。以此方式,向上及向下邻接显示放电单元C1的控制放电单元C2将不会同时放电,从而避免了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错误放电。
在前述实施例(图18)中,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在第一子场SF1中被连续驱动期间,这些阶段被实施的次序可以适当改变。
例如,如图21所示,这些阶段在子场SF1中可以下述次序被驱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又可替换地,如图22所示,这些阶段在子场SF1中可以下述次序被驱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ODD,擦除阶段E,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EVE和擦除阶段E。换言之,为奇数号显示线连续实施复位阶段、寻址阶段、启动阶段、维持阶段和擦除阶段之后,为偶数号显示线实施复位阶段、寻址阶段、启动阶段、维持阶段和擦除阶段。
以上结合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描述了前述实施例(图18-21),该方法用作象素数据写入方法,用以根据象素数据设定PDP 50的每一象素单元为壁电荷形成状态,其中寻址放电按照象素数据被选择性地产生于每一象素单元以形成壁电荷。但是,本发明也可被同样适用于一种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等离子体显示装置采用所谓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作为象素数据写入方法,其包括预先在所有象素单元中形成壁电荷,并通过寻址放电来选择性地擦除象素单元中的壁电荷。
图22是表示当实施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意图。
在图22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中,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壁电荷移动阶段T和擦除阶段E′在第一子场SF1中被顺序实施。而且,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壁电荷移动阶段T和擦除阶段E′在子场SF2-SF(N)中被顺序实施。
图24是表示在子场SF1的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F′,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壁电荷移动阶段T和擦除阶段E′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图25依次表示在子场SF2-SF(N)之每一个的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
首先,在子场SF1的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中,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生成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负复位脉冲RPX1,其被同时施加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在施加复位脉冲RPX1的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1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1、RPY1,复位放电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1,1-PC1,m,PC3,1-PC3,m,PC5,1-PC5,m,…,PC(n-1),1-PC(n-1),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导致壁电荷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上。与此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负放电阻止脉冲BP1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以防止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中的错误放电。在施加复位脉冲RPX1之后,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即刻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X2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由此被施加的复位脉冲RPX2导致复位放电再次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1,1-PC1,m,PC3,1-PC3,m,PC5,1-PC5,m,…,PC(n-1),1-PC(n-1),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增加了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上的壁电荷数量。与此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放电阻止脉冲BP2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以防止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中的错误放电。在施加复位脉冲RPX2之后,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即刻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2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由此被施加的复位脉冲RPY2导致复位放电再次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1,1-PC1,m,PC3,1-PC3,m,PC5,1-PC5,m,…,PC(n-1),1-PC(n-1),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增加了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上的壁电荷数量。
以此方式,在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中,壁放电形成于属于PDP 50的奇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从而将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初始化为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图24和25所示的每一子场的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中,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负扫描脉冲SP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和Yn-1。与此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那些对应于子场SF(属于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对应于奇数号显示线)、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具体来说,寻址驱动器55把对应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1-DB1,m,DB3,1-DB3,m,…,DB(n-1),1-DB(n-1),m转换为象素数据脉冲DP1,1-DP1,m,DP3,1-DP3,m,…,DP(n-1),1-DP(n-1),m,并把象素数据脉冲逐一显示线地施加给列电极D1-Dm。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汇流电极Yb之间,以及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a和Yb之间,该象素单元PC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在此例中,壁电荷被消除于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另一方面,上述寻址放电不产生在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但却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控制放电单元C2保持了它先前的状态(具有壁放电或没有壁放电)。
以此方式,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中,根据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形成于属于PDP 50之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被选择性地擦除。
接下来,在子场SF1的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中,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生成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负复位脉冲RPX1,其被同时施加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在施加复位脉冲RPX1的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生成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1,其被同时施加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1、RPY1,复位放电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2,1-PC2,m,PC4,1-PC4,m,PC6,1-PC6,m,…,PCn,1-PCn,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导致壁电荷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与此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负放电阻止脉冲BP1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以防止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中的错误放电。在施加复位脉冲RPX1之后,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即刻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X2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由此被施加的复位脉冲RPX2导致复位放电再次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2,1-PC2,m,PC4,1-PC4,m,PC6,1-PC6,m,…,PCn,1-PCn,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增加了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上的壁电荷数量。与此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放电阻止脉冲BP2给PDP 50的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以防止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中的错误放电。在施加复位脉冲RPX2之后,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即刻同时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2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和Yn。由此被施加的复位脉冲RPY2导致复位放电再次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2,1-PC2,m,PC4,1-PC4,m,PC6,1-PC6,m,…,PCn,1-PCn,m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该复位放电增加了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突出电介质层12表面上的壁电荷数量。
以此方式,在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中,壁放电形成于属于PDP 50之偶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从而将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所有象素单元PC初始化为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图24和图25所示的每一子场的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中,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负扫描脉冲SP给PDP 50的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与此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那些对应于该子场SF(属于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对应偶数号显示线)、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具体来说,寻址驱动器55把对应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2,1-DB2,m,DB4,1-DB4,m,…,DBn,1-DBn,m转换为象素数据脉冲DP2,1-DP2,m,DP4,1-DP4,m,…,DPn,1-DPn,m,并把这些象素数据脉冲逐一显示线地施加给列电极D1-Dm。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汇流电极Yb之间,以及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a和Yb之间,该象素单元PC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在此例中,在其中产生寻址放电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形成于突出电介质层12之表面上的壁电荷被消除。另一方面,上述寻址放电不产生在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但却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控制放电单元C2保持了它先前的状态(具有壁放电或没有壁放电)。
以此方式,在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中,根据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形成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被选择性地消除,这些象素单元PC属于PDP 50的偶数号显示线。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启动阶段P中,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间歇性重复正启动脉冲PPYO,如图24所示,其被施加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并且,在启动阶段P,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间歇性地施加正启动脉冲PPXO,如图24所示,其被重复地施加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再者,在启动阶段P,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间歇性地施加正启动脉冲PPXE,如图24所示,其被重复地施加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进一步地,在启动阶段P,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间歇性地施加正启动脉冲PPYE而重复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施加给偶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E、PPYE,和施加给奇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O、PPYO,施加时序彼此错开,如图24所示。每次施加启动脉冲PP,启动放电仅在形成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产生。具体来说,仅在其中壁电荷保留于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之末尾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启动放电产生于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在此例中,由启动放电生成的带电粒子通过图16所示的缺口r流入显示放电单元C1,以将该放电向显示放电单元C1延伸。因此,每次在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产生启动放电,该放电都更多地向显示放电单元C1延伸,以使壁电荷逐步积累在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电介质层11表面上。如图24所示,在启动阶段P被首先施加的启动脉冲PP的宽度要大于后来所施加的用于防止延迟放电导致错误放电的启动脉冲PP。而且,以与启动阶段P中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或PPYE)相同的时序,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施加负扩展辅助脉冲KP(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进一步地,以与启动阶段P中最后的启动脉冲PPXO相同的时序,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施加负扩展辅助脉冲KP(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响应于同时施加的负扩展辅助脉冲KP和正启动脉冲PP,该启动放电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并且一个弱放电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这一放电允许产生维持放电所必需数量的壁电荷(后文描述)被形成在显示放电单元C1的电介质层11表面,以使包括这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另一方面,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或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中,没有壁电荷形成在其中尚无壁电荷形成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且因此不产生启动放电,所以包括这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非点亮单元状态。为防止显示放电单元C1中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的错误放电,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在施加扩展辅助脉冲KP之后、立即施加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
以此方式,在启动阶段P,只有那些具有控制放电单元C2(这些放电单元C2在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或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中已形成有壁电荷)的象素单元PC才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而具有控制放电单元C2(这些控制放电单元C2尚未形成有壁电荷)的那些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维持阶段I,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重复正维持脉冲IPYO(如图24所示)多次(其被分配给这一维持阶段所属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Y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以与维持脉冲IPYO相同的时序,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重复正维持脉冲IPXE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X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重复如图24所示的正维持脉冲IPXO多次(其被分配给这一维持阶段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X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进一步地,在维持阶段I,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重复正维持脉冲IPYE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Y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如图24所示,维持脉冲IPXE、IPYO和维持脉冲IPXO、IPYE是以彼此错开的时序被施加。每次施加维持脉冲IPXO、IPXE、IPYO或IPYE,维持放电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该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在此例中,在该维持放电中生成的紫外线激励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的荧光层16(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蓝色荧光层),以通过前玻璃基板10辐射出对应荧光颜色的色彩。换言之,关联于该维持放电的光发射被重复产生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所属于的子场)。为防止控制放电单元C2中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的错误放电,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在维持阶段I的末尾施加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
以此方式,在维持阶段I,只有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象素单元PC才被驱动以重复发光,其发光次数被分配给维持阶段I所属的子场。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壁电荷移动阶段T,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同时施加负壁电荷移动脉冲MPXE1(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并且,在施加壁电荷移动脉冲MPXE1的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同时施加正壁电荷移动脉冲MPY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响应于所施加的这些壁电荷移动脉冲MPXE1和壁电荷移动脉冲MPYO,移动放电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而且,与此同时,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同时施加正壁电荷移动脉冲MPXO1(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结果,在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之内,形成于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通过图16所示的缺口r移动到控制放电单元C2。在施加壁电荷移动脉冲MPXO1之后,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同时施加负壁电荷移动脉冲MPXO2(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并且,在施加壁电荷移动脉冲MPXO2的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正壁电荷移动脉冲MPYE(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响应于所施加的这些壁电荷移动脉冲MPXO2、MPYE,移动放电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的汇流电极Xb和Yb之间。而且,与此同时,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同时施加正壁电荷移动脉冲MPXE2(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结果,在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之内,形成于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通过图16所示的缺口r移动到控制放电单元C2。
以此方式,在壁电荷移动阶段T,形成于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被移动到控制放电单元C2。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擦除阶段E′,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擦除脉冲EPY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如图24所示,擦除脉冲EPY当其下降时的电平跃迁慢于其上升时的电平跃迁。以与擦除脉冲EPY相同的时序,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同时施加擦除脉冲EPX(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响应于所施加的擦除脉冲EPY、EPX,擦除放电产生于属于奇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其中壁电荷被保留)的透明电极Xa和Xb之间,从而擦除壁电荷。与此同时,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施加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在施加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之后,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立即施加具有如图24所示波形的正擦除脉冲EPY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n-2,Yn。以与擦除脉冲EPY相同的时序,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同时施加正擦除脉冲EPX(如图24所示)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响应于这些擦除脉冲EPY、EPX,擦除放电产生于属于偶数号显示线的每一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其中壁电荷被保留)的透明电极Xa和Xb之间,从而擦除壁电荷。与此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施加正错误放电阻止脉冲VP(如图24所示)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3,Yn-1,以防止该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错误放电。
以此方式,在擦除阶段E′中,保留于PDP 50之所有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被擦除,从而转变所有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相应于通过子场SF1-SF(N)实施在每一维持阶段I的光发射总数,上述驱动允许观察到中间亮度。换言之,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显示图象的产生,可以是通过与每一子场中维持阶段I产生的维持放电相关联的放电光。
在此例中,在采用如图23-25所示的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的驱动中,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关联于不涉及显示图象的光发射,这些放电同样产生于包含由光吸收层构成的突出电介质层12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当实施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时,关联于复位放电、启动放电和寻址放电的放电光同样被阻止通过前玻璃基板10出现在显示表面上,从而能够提高光暗对比度。
在图19和20所示的驱动中,在通过施加扩展辅助脉冲KP的最后启动放电被终止在启动阶段P中后,第一维持放电产生于维持阶段I。另一方式是,这些放电能够在相同时间产生。
图26和27示出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驱动脉冲的时序的另一示例,其中考虑到前述方面有修改。
在图26和27中,在各个阶段(除启动阶段PI之外)中施加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都与图19和20所示的相同。
在图26和27所示的启动阶段PI,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Y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并且,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X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进一步地,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X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并且,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Y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施加给偶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E、PPYE,和施加给奇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O、PPYO是以彼此错开的时序被施加。
但是在启动阶段PI,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是在与最后的启动脉冲PPXO相同的时序施加,如图26和27所示。并且,与此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和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负共同放电脉冲CP(如图26和27所示)给所有的行电极Y1-Yn。随着施加共同放电脉冲CP和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PPXO,最后的启动放电产生于其中已形成了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且该第一维持放电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该显示放电单元C1中通过启动放电已形成了壁电荷。由于最后的启动放电与第一维持放电同时产生,首先在维持阶段I产生的维持放电是第二维持放电。
同样地,在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图23-25)的驱动中,在每一子场中,最后的启动放电可以与第一维持放电同时产生。
图28和29是表示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当每一子场中最后的启动放电与第一维持放电同时产生时、在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的驱动中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图28和29所示的驱动,施加各种驱动脉冲的各个阶段(除启动阶段PI之外),以及施加驱动脉冲的时序都与图24和25所示的相同。
在图28和29所示的启动阶段PI中,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Y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Y1,Y3,Y5,…,Yn-1。并且,奇数号X电极驱动器51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XO给各个奇数号行电极X1,X3,X5,…,Xn-1。进一步地,偶数号X电极驱动器52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X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X0,X2,X4,…,Xn-2,Xn。并且,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间歇性地重复施加正启动脉冲PPYE给各个偶数号行电极Y2,Y4,Y6,…,Yn-2,Yn。施加给偶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E、PPYE,和施加给奇数号行电极X、Y的启动脉冲PPXO、PPYO是以彼此错开的时序施加的。
但是在启动阶段PI中,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是以与最后的启动脉冲PPXO相同的时序施加,如图28和29所示。并且,与此同时,奇数号Y电极驱动器53和偶数号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负共同放电脉冲CP(如图28和29所示)给所有的行电极Y1-Yn。随着施加共同放电脉冲CP和最后的启动脉冲PPXE、PPXO,最后的启动放电产生于其中已形成了壁电荷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且第一维持放电产生于其中通过启动放电已形成了壁电荷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
图30是表示当采用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以驱动PDP 50时、在一个场(帧)中的驱动模式的示意图。如图30所示,驱动模式包括从对应于最低亮度的第一驱动模式到对应于最高亮度的第(N+1)驱动模式的(N+1)种驱动模式。示于图30中的一个双圈代表的是,一个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于相关子场的寻址阶段(WODD,WEVE),以驱动象素单元PC在该子场的维持阶段中重复发射光。另一方面,在没有双圈的子场中,没有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从而象素单元PC在该子场的维持阶段中处于非点亮状态。因此,按照图30所示的第一驱动模式,例如,由于任一象素单元PC没有通过SF1-SF(N)发射光,则在最低亮度代表黑色显示。依次按照第三驱动模式,由于象素单元PC仅在SF1和SF2的各个维持阶段发射光,因而所代表的中间亮度对应于被分配给SF1的维持阶段的光发射数以及被分配给SF2的维持阶段的光发射数的总和。
图31是表示当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以驱动PDP 50时、在一个场(帧)中的驱动模式的示意图。如图31所示,驱动模式包括从对应于最低亮度的第一驱动模式到对应于最高亮度的第(N+1)驱动模式的(N+1)种驱动模式。示于图31中的一个黑圈代表的是,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产生于相关子场的寻址阶段(WODD,WEVE)中,以消除形成在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从而设定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状态。另一方面,一个白圈代表的是,象素单元PC被驱动以在这一子场的维持阶段重复发射光。因此,按照图31所示的第一驱动模式,例如,由于任一象素单元PC没有通过SF1-SF(N)发射光,则黑色显示被表示在最低亮度。依次按照第三驱动模式,由于象素单元PC仅在SF1和SF2的各个维持阶段发射光,因而所代表的中间亮度对应于被分配给SF1的维持阶段的光发射数以及被分配给SF2的维持阶段的光发射数的总和。按照驱动PDP 50的输入视频信号所指示的亮度电平,驱动控制电路56从图30或31所示的(N+1)种驱动模式中选择一种。换言之,驱动控制电路56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以得到图30或31所示的驱动状态,并把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提供给寻址驱动器55。这样的驱动使输入视频信号所指示的亮度电平能够被表示在(N+1)种中间亮度电平的任一种。
前述实施例描述了根据N个子场所代表的2N个不同的驱动模式,使用图30或31所示的(N+1)种驱动模式,来驱动PDP 50以(N+1)级灰度发光的情况。但本发明能够同样适用驱动PDP 50以2N级灰度发光。
图32是表示当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以驱动PDP 50发射2N级灰度的光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意图。
在图32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中,在每一子场中顺序实施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奇数号行寻址阶段WODD′,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偶数号行寻址阶段WEVE′,启动阶段P′,维持阶段I′,壁电荷移动阶段T和擦除阶段E′。每一阶段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和施加驱动脉冲的时序与图24所示的相同。当采用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以驱动PDP 50以2N级灰度发光时,奇数号行复位阶段RODD和偶数号行复位阶段REVE仅在第一子场SF1中被实施。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中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象素单元PC)由第一放电单元(显示放电单元C1)和包含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控制放电单元C2)组成。于是,用于发光来调节显示图象的维持放电产生于第一放电单元,而引起无关于显示图象的光发射的各种控制放电产生于第二放电单元。
因此,根据本发明,由于从控制放电(诸如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导致的放电光从不出现在面板的显示表面上,能够改善显示图像的对比度,特别是当对应于整体黑暗场景的图象被显示在PDP 50上时,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
在下文中,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将参照附图被详细描述。
图3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作为显示装置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3所示,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包括一个作为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PDP 50;一个X电极驱动器52;一个Y电极驱动器54;一个寻址驱动器55;和一个驱动控制电路56。
PDP 50具有用作图象显示表面的前玻璃基板(后文描述)和后玻璃基板(后文描述),两者彼此平行。前玻璃基板具有在图象显示屏上以垂直方向延伸的列电极D1-Dm,以及在图象显示屏上以水平方向延伸的行电极X1-Xn和行电极Y1-Yn。行电极X1-Xn和行电极Y1-Yn的排列次序为X1,Y1,Y2,X2,X3,Y3,Y4,X4,…,Xn-3,Yn-3,Yn-2,Xn-2,Xn-1,Yn-1,Yn,Xn,如图33所示。换言之,行电极对X、Y在前玻璃基板上交替排列,且每对行电极X、Y的位置顺序与前对相反。在此例中,行电极对(X1,Y1)-行电极对(Xn,Yn),成对的行电极实现了PDP 50上的第一显示线到第n显示线。象素单元PC1,1-PCn,m如图33所示以矩阵形式形成于各个显示线和列电极D1-Dm的交叉处,作为单位光发射区域。
图34-36表示取自PDP 50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图34是表示PDP 50分作前玻璃基板侧和后玻璃基板侧的内部示意图。图35是从图34中的箭头指示方向看到的PDP 50的剖面图。图36是从前玻璃基板看到的PDP 50的半透明平面图。
如图35所示,前玻璃基板20和后玻璃基板23彼此平行。前玻璃基板20的一侧用作PDP的图象显示表面,且多个纵向的行电极对(X,Y)以水平方向(图33中左至右)平行地形成于图象显示表面的另一侧(下文称为“背侧”)。
行电极X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氧化铟锡))构成的透明电极Xa;和金属膜构成的黑色汇流电极Xb。汇流电极Xb为条形电极,其在图象显示面板上以水平方向延伸。透明电极Xa的窄近端在图象显示屏上以垂直方向延伸并与汇流电极Xb连接。透明电极Xa被连接的位置相应于汇流电极Xb上的每一列电极D。换言之,透明电极Xa是一突出电极,它从相应于条形汇流电极Xb上的每一列电极D的位置向成对的行电极Y突出。同样地,行电极Y包含由T形透明导电膜(诸如ITO)构成的透明电极Ya;和金属膜构成的黑色汇流电极Yb。汇流电极Yb为条形电极,其在图象显示面板上以水平方向延伸。透明电极Ya的窄近端(narrow proximalend)在图像显示屏上以垂直方向延伸并与汇流电极Yb连接。透明电极Ya被连接的位置相应于汇流电极Yb上的每一列电极D。换言之,透明电极Ya是一突出电极,它从相应于条形汇流电极Yb上的每一列电极D的位置向成对的行电极X突出。行电极X、Y在图象显示表面的垂直方向排列,形式为X,Y,Y,X,X,Y,Y,X,…。各个透明电极Xa、Ya以等间隔沿汇流电极Xb、Yb平行排列,向与它们成对形成的行电极延伸。各个透明电极Xa、Ya的较宽末端通过预定宽度的放电缺口g彼此相对排列。
如图34和35所示,前玻璃基板20在背侧具有电介质层21以覆盖行电极对(X,Y)。从电介质层21向前玻璃基板20的背侧突出的突出电介质层22形成于对应两个相邻汇流电极Xb的电介质层21上的位置,和对应两个相邻汇流电极Yb的电介质层21上的位置。突出电介质层22以与汇流电极Xb、Yb平行的方向延伸。突出电介质层22的表面和不具有突出电介质层22的电介质层21的表面被MgO构成的保护层所覆盖(未示出)。形成于电介质层21(其中排列着两个相邻的汇流电极Xb、Yb)上之区域的突出电介质层22,具有由包括黑色或黑色素的光吸收层构成的黑色突出部分22A。象突出电介质层22一样,黑色突出部分22A以与汇流电极Xb、Yb平行的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通过放电空间与前玻璃基板20平行排列的后玻璃基板23具有每个以垂直于汇流电极Xb、Yb方向延伸的列电极D,彼此分开以预定间隔平行排列。每一列电极D的形成位置在相对于透明电极Xa、Ya的后玻璃基板23上。一个白色的列电极保护层(电介质层)24进一步形成于后玻璃基板23上以覆盖列电极D。包含第一水平墙25A、第二水平墙25B和垂直墙25C的隔墙25形成于列电极保护层24上。
第一水平墙25A每个以平行于汇流电极Xb的方向延伸,位于列电极保护层24上与每一汇流电极Xb相对的位置。第二水平墙25B每个以平行于汇流电极Yb的方向延伸,位于列电极保护层24上与每一汇流电极Yb相对的位置。垂直墙25C每个以垂直于汇流电极Xb(Yb)的方向延伸,位于沿汇流电极Xb、Yb等间隔排列的各个透明电极Xa、Ya之间。由于第二水平墙25B不接触到覆盖突出电介质层22的保护层,一个缺口r存在于二者之间,如图35所示。
一个向前玻璃基板20突出并沿一对相邻的汇流电极Yb延伸的突出棱27,形成位置在后玻璃基板23上相对于两个汇流电极Yb之间。如图34和35所示,突出棱27的剖面为梯形,并提升了一部分存在于两个相邻的第二水平墙25B之间的列电极D,和覆盖这一部分的列电极保护层24。被突出棱27提升的列电极保护层24的顶点接触到黑色突出部22A。突出棱27可以由与列电极保护层24相同的电介质材料构成,或者通过在后玻璃基板23上形成凹凸不平面(采用诸如喷砂、湿刻及类似方法)而制成。
被突出棱27、第一水平墙25A、和沿两个相邻的汇流电极Yb形成于后玻璃基板23上的垂直墙25C所包围的区域,如图36中点划线指示的,用作载有象素的象素单元PC。每一象素单元PC被第二水平墙25B分为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如图36中虚线所指示的。放电气体充满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的放电空间,二者通过缺口r彼此相通,如图35所示。
显示放电单元C1包括列电极D,和一对彼此相对的透明电极Xa、Ya。具体来说,相应于象素单元PC所属于的显示线,显示放电单元C1在其中形成有行电极对(X,Y)中行电极X的透明电极Xa和行电极Y的透明电极Ya,通过放电缺口g彼此相对。例如,行电极X2的透明电极Xa和行电极Y2的透明电极Ya形成于属于第二显示线的象素单元PC2,1-PC2,m中的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中。在面对着各个显示放电单元C1的放电空间的第一水平墙25A、垂直墙25C和第二水平墙25B的各个侧表面,以及在列电极保护层24的表面,进一步形成了荧光层26以覆盖这五个表面。荧光层26包含三组,即,发射红光的红色荧光层;发射绿光的绿色荧光层:和发射蓝光的蓝色荧光层,并且为每一象素单元PC确定颜色的分配。
另一方面,控制放电单元C2包括列电极D、突出棱27、汇流电极Yb、突出电介质层22和黑色突出部22A。面对控制放电单元C2的突出棱27的一侧是倾斜的,且形成于这一倾斜表面的列电极D和汇流电极Yb在垂直于后玻璃基板23表面的方向上相对设置,如图35所示。
如上所述,在PDP 50中,载有象素的象素单元PC形成于被突出棱27、第一水平墙25A和垂直墙25C所包围的区域。在此例中,每一象素单元PC由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组成,它们的放电空间彼此连通,并且每一象素单元PC通过行电极X1-Xn、行电极Y1-Yn和列电极D1-Dm以下述方式被驱动。
响应于驱动控制电路56所提供的时序信号,X电极驱动器52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行电极X1-Xn。响应于驱动控制电路56所提供的时序信号,Y电极驱动器54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行电极Y1-Yn。响应于驱动控制电路56所提供的时序信号,寻址驱动器55施加各种驱动脉冲(后文描述)给PDP 50的列电极D1-Dm
驱动控制电路56根据所谓的子场(子帧)方法控制并驱动PDP50,该方法将视频信号中的每一场(帧)分成N个子场SF1-SF(N)来驱动。驱动控制电路56首先将输入视频信号转换为代表每一象素亮度电平的象素数据。接下来,驱动控制电路56将象素数据转换为一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用于指定是否光在每一子场SF1-SF(N)中被发射,并向寻址驱动器55提供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
按照如图37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驱动控制电路56进一步生成控制和驱动PDP 50的各种时序信号,并把时序信号提供给X电极驱动器52和Y电极驱动器54。
在图37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中,寻址阶段W、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在每一子场SF1-SF(N)中连续被实施。另外,复位阶段R仅在第一子场SF1中先于寻址阶段W被实施。
图38是表示在第一子场SF1中、由X电极驱动器52、Y电极驱动器54和寻址驱动器55之每一个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各个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图39依次表示由X电极驱动器52、Y电极驱动器54和寻址驱动器55的每一个在SF2-SF(N)之每一子场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各个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
首先,在子场SF1的复位阶段R,X电极驱动器52生成具有如图38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X,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行电极X1-Xn。在施加复位脉冲RPX的同时,Y电极驱动器54生成具有如图38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行电极Y1-Yn。各个复位脉冲RPX、RPY之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慢于维持脉冲IP之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后文描述。响应于复位脉冲RPX、RPY的施加,复位放电产生于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1,1-PCn,m中。具体来说,该复位放电产生于被突出棱27提升的一部分列电极D和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如图35所示。在此例中,第一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X、RPY的上升缘,在放电末尾之后,负极性的壁电荷形成于汇流电极Yb附近。紧接着,第二复位放电产生于复位脉冲RPX、RPY的下降缘,以消除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
以此方式,在复位阶段R,壁电荷被从属于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消除,以初始化所有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寻址阶段W,X电极驱动器52持续施加如图38或39所示的预定的恒定正电压给各个行电极X1-Xn。Y电极驱动器54交替生成负扫描脉冲SP,其被持续施加给各个行电极Y1-Yn。与此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那些对应于属于寻址阶段W的子场SF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并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写入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该象素单元PC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与此同时,行电极X被施加与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相同极性的电压,即,正电压,以使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寻址放电通过图35所示的缺口r延伸到显示放电单元C1。以此方式,放电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b之间,且在该放电末尾之后,壁电荷形成于每一控制放电单元C2和显示放电单元C1中。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寻址放电不产生于被施加了扫描脉冲SP但却被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没有壁电荷形成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和显示放电单元C1中。
以此方式,在寻址阶段W,按照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寻址放电选择性地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于是,这一寻址放电被延伸到显示放电单元C1,以在显示放电单元C1中形成壁电荷,从而设定象素单元PC为点亮单元状态。另一方面,未产生寻址放电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维持阶段I中,X电极驱动器52重复如图38或39所示的正维持脉冲IPX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该维持脉冲IPX给各个行电极X1-Xn。并且,在维持阶段I,Y电极驱动器54重复正维持脉冲IPY多次(其被分配给这一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Y给各个行电极Y1-Yn。如图38或39所示,维持脉冲IPX和维持脉冲IPY是以彼此错开的时序被施加。每次施加维持脉冲IPX、IPY,维持放电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该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在此例中,维持放电生成的紫外线激励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荧光层26(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蓝色荧光层),以通过前玻璃基板20辐射出对应荧光颜色的色彩。换言之,与维持放电有关的光发射重复产生多次,该次数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
以此方式,在维持阶段I,只有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象素单元PC才被驱动,以重复发射被分配给该子场之次数的光。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擦除阶段E中,Y电极驱动器54施加正擦除脉冲EPY给行电极Y1-Yn,该正擦除脉冲EPY具有如图38或39所示波形,当其下降时电平跃迁较慢。擦除脉冲EPY在下降末尾达到负电压,如图38或39所示。而且,在擦除阶段E,X电极驱动器52施加具有如图38或39所示波形的擦除脉冲EPX给PDP 50的行电极X1-Xn,与擦除脉冲EPY同时。在施加了擦除脉冲EPY、EPX之后,擦除放电立即产生于一部分列电极D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并且,在擦除脉冲EPY变为负电压的时序,擦除放电产生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两种擦除放电导致了先前形成于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壁电荷的擦除。换言之,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转变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相应于通过子场SF1-SF(N)在每一维持阶段I中实施的光发射总数,上述驱动使得有可能观察到中间亮度。换言之,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显示图象的产生,可以是通过关联于每一子场中维持阶段I产生的维持放电的放电光。
在此例中,在图33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与显示图象有关的维持放电产生于每一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而关联于与显示图象无关的光发射的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被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控制放电单元C2设有黑色汇流电极Yb和黑色突出部22A,如图35所示。因此,关联于复位放电或寻址放电(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放电光被黑色汇流电极Yb和黑色突出部22A所阻挡,并因此决不会通过前玻璃基板20出现在图象显示表面上。
这样,按照图35所示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能够改善显示图象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显示对应于整体黑暗的场景的图象时,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
以上结合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描述了图37-39所示的前述实施例,该方法被用作为象素数据写入方法,用以根据象素数据设定PDP50的每一象素单元的壁电荷形成状态,其中寻址放电按照象素数据选择性地产生于每一象素单元以形成壁电荷。但是,本发明也可同样适用于采用所谓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作为象素数据写入方法的等离子体显示装置,该方法包括预先在所有象素单元中形成壁电荷,并通过寻址放电选择性地擦除象素单元中的壁电荷。
图40是表示当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时、光发射驱动序列的示意图。
在图40所示的光发射驱动序列中,寻址阶段W和维持阶段I在每一子场SF1-SF(N)中被顺序实施。另外,复位阶段R仅在第一子场SF1中于寻址阶段W之前被实施,且擦除阶段E在最后一个子场SF(N)的维持阶段I之后被实施。
图41是表示在图40所示的子场SF1的复位阶段R、寻址阶段W和维持阶段I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的示意图。图42依次表示在图40所示的子场SF2-SF(N)之每一子场的寻址阶段W和维持阶段中施加给PDP 50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这些驱动脉冲的时序。
在SF1的复位阶段R中,X电极驱动器52生成具有如图41所示波形的负复位脉冲RPX,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行电极X1-Xn。在施加复位脉冲RPX的同时,Y电极驱动器54生成具有如图38所示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行电极Y1-Yn。各个复位脉冲RPX、RPY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慢于维持脉冲IP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后文描述。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复位放电产生于被突出棱27提升的一部分列电极D和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1,1-PCn,m的每一个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进一步地,随着施加复位脉冲RPX、RPY,一个弱复位放电产生于每一显示放电单元C1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在该复位放电的末尾,壁电荷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和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
以此方式,在复位阶段R中,复位放电产生于PDP 50的所有象素单元PC中,以形成壁电荷,从而初始化所有象素单元PC为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寻址阶段W,Y电极驱动器54交替生成负扫描脉冲SP,其被持续施加给各个行电极Y1-Yn。与此同时,寻址驱动器55把那些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对应于属于寻址阶段W的子场SF)根据逻辑电平转换为具有脉冲电压的象素数据脉冲DP。例如,寻址驱动器55把在逻辑电平“1”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正极性的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并把在逻辑电平“0”的象素驱动数据比特转换为低电压(零伏特)的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寻址驱动器55逐一显示线地持续施加象素数据脉冲DP给列电极D1-Dm,并与施加扫描脉冲SP的时序同步。在此例中,寻址放电(选择性擦除放电)产生于列电极D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其被施加扫描脉冲SP和高电压象素数据脉冲DP。于是,产生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寻址放电通过图35所示的缺口r延伸到显示放电单元C1。以此方式,在显示放电单元C1中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产生放电,以消除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的寻址放电不产生于被施加了扫描脉冲但却被施加负象素数据脉冲DP的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由于没有放电产生在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存在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被原样保留。
以此方式,在寻址阶段W,根据象素数据(输入视频信号),寻址放电被选择性地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于是,这一寻址放电被延伸到显示放电单元C1,以消除存在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从而设定象素单元PC为非点亮单元状态。另一方面,其中未产生寻址放电的象素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
接下来,在每一子场的维持阶段I中,X电极驱动器52重复如图41或42所示的正维持脉冲IPX多次(其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该维持脉冲IPX给各个行电极X1-Xn。并且,在维持阶段I,Y电极驱动器54重复正维持脉冲IPY多次(其被分配给这一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并施加正维持脉冲IPY给各个行电极Y1-Yn。如图41或42所示,维持脉冲IPX和维持脉冲IPY是以彼此错开的时序被施加。每次施加维持脉冲IPX、IPY,维持放电产生于象素单元PC的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a之间,该单元PC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在此例中,维持放电中生成的紫外线激励形成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荧光层26(红色荧光层、绿色荧光层、蓝色荧光层),以通过前玻璃基板20辐射出对应荧光颜色的色彩。换言之,关联于维持放电的光发射被重复产生多次,该次数被分配给该维持阶段I所属于的子场。
以此方式,在维持阶段I,只有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象素单元PC才被驱动,以重复发射分配给该子场之次数的光。
对应于通过子场SF1-SF(N)实施在每一维持阶段I中的光发射总数,上述驱动使得可以观察到中间亮度。换言之,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显示图象能够通过关联于每一子场中维持阶段I产生的维持放电的放电光而被产生。
在此例中,在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的驱动中,如图40-42所示,引起相对高亮度光发射的复位放电同样产生于包含光屏蔽部件(黑色汇流电极Yb和黑色突出部22A)的控制放电单元C2之中。因此,在采用选择性擦除寻址方法的驱动中,以相似于采用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的驱动的方式,能够改善显示图象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显示对应于整体黑暗场景的图象时,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
当通过采用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驱动PDP 50时,对于在第一子场SF1的复位阶段R中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的波形,图43中所示的那些波形可以由图38所示的那些波形来代替。
在图43所示的复位阶段R中,X电极驱动器52生成负复位脉冲RPX′,其被同时施加给各个行电极X1-Xn。在施加了该复位脉冲RPX′之后,X电极驱动器52继续施加图43所示的恒定高电压。在施加复位脉冲RPX′的同时,Y电极驱动器54同时施加具有图43所示之波形的正复位脉冲RPY′给各个行电极Y1-Yn。各个复位脉冲RPX′、RPY′上升部和下降部中的电平跃迁慢于维持脉冲IP之上升部和下降部的电平跃迁。进一步地,复位脉冲RPY′之下降部的电平跃迁慢于复位脉冲RPX′上升部中的电平跃迁。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在所有象素单元PC1,1-PCn,m之每一个的控制放电单元C2中产生复位放电。换言之,响应于所施加的复位脉冲RPX′、RPY′,该复位放电被产生于PDP 50之所有象素单元PC1,1-PCn,m的每一个当中。具体来说,在复位脉冲RPY′的上升缘,在被突出棱27提升的一部分列电极D与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汇流电极Yb之间产生第一复位放电。然后,在复位脉冲RPY′的下降缘,在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透明电极Xa和Yb之间产生第二弱复位放电,使保留于显示放电单元C1中的壁电荷消除。换言之,所有象素单元PC被初始化为非点亮单元状态。
在图43中,施加在寻址阶段W、维持阶段I和擦除阶段E之每一阶段的各种驱动脉冲,以及施加驱动脉冲的时序,与图38中的相同,因而这里省略其描述。
按照用于驱动PDP 50的输入视频信号所指示的亮度级,驱动控制电路56从图31(或图32)所示的(N+1)种驱动模式中选择一种。换言之,驱动控制电路56根据输入视频信号生成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以得到图31或32所示的驱动状态,并把象素驱动数据比特DB1-DB(N)提供给寻址驱动器55。这样的驱动使输入视频信号所指示的亮度级能够由(N+1)种中间亮度级的任一种来表示。
前述实施例描述了关于PDP 50被驱动而以(N+1)级灰度发光的情况,其中根据N个子场所表示的2N个不同的驱动模式,使用图31或32所示的(N+1)种驱动模式。但本发明能够同样适用于驱动PDP 50以2N级灰度发光。在此例中,当采用选择性写入寻址方法驱动PDP 50以提供2N个等级的灰度显示时,复位阶段R可以仅在第一子场SF1中实施。
在前述实施例中,如图35所示的黑色突出部22A形成于控制放电单元C2的突出电介质层22上,以防止放电光通过前玻璃基板20出现在图象显示表面。但本发明不限于此特征。例如,取代黑色突出部22A,以相似于汇流电极Yb的方式、在图象显示表面上以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黑色光屏蔽层30形成于两个相邻的黑色汇流电极Yb之间。在此例中,突出棱27比图7所示的要高,以使列电极保护层24接触到突出电介质层22。由这一特征,关联于复位放电或寻址放电(产生在控制放电单元C2中)的光被两个黑色汇流电极Yb和黑色光屏蔽层30所屏蔽,从而能够防止该光通过前玻璃基板20出现在图象显示表面上。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显示面板中的单位光发射区域(象素单元PC)是由第一放电单元(显示放电单元C1)和包含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控制放电单元C2)组成。于是,用于发射光以显示图象的维持放电产生于第一放电单元中,而导致与显示图象无关的光发射的各种控制放电产生于第二放电单元中。
因此,根据本发明,关联于控制放电(诸如复位放电和寻址放电)的光将不会出现在面板显示表面,能够改善显示图象的对比度,特别是当显示对应于整体黑暗场景的图象时,能够改善光暗对比度。

Claims (18)

1.一种显示装置,用于根据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显示对应于输入视频信号的图象,所述象素是基于所述输入视频信号的,该装置包含:
一个显示面板,具有穿过一个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一个前基板和一个后基板,多个交替形成于所述前基板上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使每一对中的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与前一对相反的次序排列,多个排列于所述后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交叉的列电极,以及一个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交叉处,并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
寻址单元,用于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一个所述第二行电极,同时,以与所述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根显示线接一根显示线地以对应于所述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持续施加给每一个所述列电极,从而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来设定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及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和
维持单元,用于交替并重复地施加维持脉冲给所述第二行电极和所述第一行电极的每一个,从而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形成于一对彼此邻接的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交叉处,并且一对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形成于一对彼此邻接的所述第二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交叉处,以及
所述单位光发射区域包括该对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的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和邻接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一个突出部,形成于彼此邻接的该对所述第二行电极之间,从所述后基板向所述前基板突出,并在沿着所述第二行电极的方向延伸,
其中,成对形成的所述第二放电单元被所述突出部分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突出部具有一个末梢端,通过电介质层与所述前基板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1、2和3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一个所述单位光发射区域被一个水平墙、一个垂直墙和所述突出部所界定,该水平墙形成于与每一所述第一行电极相对的所述后基板上一个位置,并沿所述第一行电极延伸,该垂直墙为与所述水平墙交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单位光发射区域包括一个水平墙,用以分割所述单位光发射区域为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和形成于所述水平墙与所述前基板之间的一个缺口,用以连通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所述放电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之每一个包括一个条形黑色汇流电极,和一个突出电极末端,从对应于每一所述列电极的所述汇流电极上的位置向另一行电极突出。
8.如权利要求1和7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吸收层沿着一对彼此邻接的所述第二行电极的所述汇流电极之间的所述汇流电极延伸而形成。
9.如权利要求1、2和3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突出部具有面对所述第二放电单元的一个倾斜的侧表面,
形成于所述突出部的所述倾斜表面上的一部分所述列电极在垂直于所述后基板之方向上与所述第二行电极中的所述汇流电极相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仅形成于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中的荧光层,用于通过放电来发光。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包括通过一个预定的放电缺口彼此相对的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之每一个的所述突出电极末端、和所述列电极,以及
所述第二放电单元包括所述第二行电极的所述汇流电极,和所述列电极。
12.如权利要求1和11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复位单元,用以在所述寻址单元的所述寻址放电之前,在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之间施加复位脉冲,以在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的所述列电极与所述第二行电极中的所述汇流电极之间产生复位放电,并在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中的所述突出电极末端之间产生弱复位放电。
13.如权利要求1和12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维持脉冲相比,所述复位脉冲的波形在上升部和下降部中具有较慢的电平跃迁。
14.如权利要求1和12之一所述的显示装置,进一步包含擦除单元,用于在所述维持单元的所述维持放电之后,施加擦除脉冲给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以在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擦除放电。
15.一种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该面板具有穿过一个放电空间彼此相对的一个前基板和一个后基板,多个交替形成于所述前基板上的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使每一对中的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以与前一对相反的次序排列,多个排列于所述后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交叉的列电极,以及一个单位光发射区域,该区域形成在所述第一行电极和第二行电极与所述列电极的每一交叉处,并包括一个第一放电单元和一个具有光吸收层的第二放电单元,所述方法是根据基于输入视频信号的每一象素的象素数据来驱动显示面板,所述方法包含:
一个寻址阶段,用以持续施加扫描脉冲给每一所述第二行电极,同时,以与所述扫描脉冲相同的时序、一根显示线接一根显示线地将对应于所述象素数据的象素数据脉冲持续施加给每一个所述列电极,以选择性地在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寻址放电,来设定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为点亮单元状态及非点亮单元状态之一;和
一个维持阶段,用以交替并重复地施加维持脉冲给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之每一个,从而仅在被设定为点亮单元状态的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中产生维持放电。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进一步包含一个复位阶段,用以在所述寻址阶段之前,在所述第一行电极与所述第二行电极之间施加复位脉冲,以在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的所述列电极与所述第二行电极中的所述汇流电极之间产生复位放电,并在所述第一放电单元中的所述突出电极末端之间产生弱复位放电。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其中,与所述维持脉冲相比,所述复位脉冲的波形在上升部和下降部中具有较慢的电平跃迁。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进一步包含一个擦除阶段,用以在所述维持阶段之后,施加擦除脉冲给所述第一行电极和所述第二行电极,以在所述第一放电单元和所述第二放电单元中产生擦除放电。
CN 200510131439 2001-09-14 2002-09-16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Pending CN18012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1279504A JP2003086108A (ja) 2001-09-14 2001-09-14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279504/2001 2001-09-14
JP167802/2002 2002-06-07
JP187466/2002 2002-06-27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31841A Division CN1263069C (zh) 2001-09-14 2002-09-16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1271A true CN1801271A (zh) 2006-07-12

Family

ID=1910368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31440 Pending CN1801272A (zh) 2001-09-14 2002-09-16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 200510131439 Pending CN1801271A (zh) 2001-09-14 2002-09-16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131440 Pending CN1801272A (zh) 2001-09-14 2002-09-16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03086108A (zh)
CN (2) CN18012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40088701A (ko) * 2003-04-10 2004-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과 그 구동방법 및 장치
JP2005122116A (ja) * 2003-09-25 2005-05-12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表示装置
KR100563464B1 (ko) * 2003-11-03 2006-03-2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구동방법
JP4507709B2 (ja) * 2004-06-14 2010-07-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の駆動方法
KR100778416B1 (ko) * 2006-11-20 2007-1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표시 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2009170290A (ja) * 2008-01-17 2009-07-30 Hitachi Ltd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033681B2 (ja) * 2008-03-07 2012-09-2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1272A (zh) 2006-07-12
JP2003086108A (ja) 2003-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63069C (zh)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881393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18357C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
CN1175461C (zh) 平面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CN1074164C (zh) 气体放电显示装置
CN1241160C (zh)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等离子体显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79314C (zh) 等离子体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672185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234577A (zh) 驱动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535456A (zh) 等离子体显示屏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54081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等离子体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
CN1750068A (zh) 等离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1031946A (zh) 等离子体显示面板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845227A (zh) 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855189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251163C (zh) 面板显示装置和气体放电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801271A (zh) 显示装置和驱动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845228A (zh) 等离子显示板、等离子显示器及其驱动装置和方法
CN1862637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596428A (zh) 等离子体显示板驱动方法和装置
CN1165882C (zh) 显示装置及图像显示方法
CN1776782A (zh) 等离子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CN1924972A (zh) 等离子体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551070A (zh) 等离子体显示设备
CN1577427A (zh) 显示板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