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800046A -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00046A
CN1800046A CN 200510127322 CN200510127322A CN1800046A CN 1800046 A CN1800046 A CN 1800046A CN 200510127322 CN200510127322 CN 200510127322 CN 200510127322 A CN200510127322 A CN 200510127322A CN 1800046 A CN1800046 A CN 18000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zone
porous medium
pond
contacted oxidation
treatment ef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2732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28187C (zh
Inventor
马军
刘百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2005101273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28187C/zh
Publication of CN18000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000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2818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28187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它涉及一种臭氧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已有的臭氧接触氧化池处理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存在臭氧的利用率低,有机污染物降解得不够彻底的问题。它是这样完成的:先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内放置由多孔介质和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多孔介质填料(1-3);再向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通入气泡直径为20μm~5mm的氧化剂,氧化剂为纯臭氧或臭氧与氧气的混和气体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体;臭氧通入浓度为0.1-5.0mg/L。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对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得彻底,同时还可提高臭氧利用率。

Description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臭氧接触氧化池的处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污染物对水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采用臭氧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处理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而现有的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只是单纯的利用通入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臭氧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来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采用上述的臭氧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臭氧的利用率较低,对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降解得不够彻底的问题,特别对水中的高稳定性的有毒污染物来说就更难以降解了,并且在常温下,臭氧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时间不长,所耗臭氧量较大,处理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已有的利用臭氧接触氧化池处理水中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存在臭氧的利用率低,使有机污染物与臭氧的反应速率低,水中高稳定的有机污染物难以降解,通常情况下,臭氧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反应时间长短不一,耗臭氧量大,水处理效果不理想问题提供的一种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它是这样完成的:先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两个挡板1-2之间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由多孔介质和多孔介质表面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再通过曝气管1-4向装有多孔介质填料1-3的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以泡状流的方式通入氧化剂,氧化剂气泡的直径为20μm~5mm;所述的氧化剂为纯臭氧或臭氧与氧气的混和气体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的臭氧与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氧气:90~99.999%;所述的臭氧与空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空气:90~99.999%,臭氧通入的浓度为0.1-5.0mg/L,保持水温在0~50℃之间,水流经过多孔介质填料1-3的流速在0.01~0.5m/s之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为克服现有的臭氧接触氧化池对有机污染物处理不够彻底以及消耗氧化剂量大的缺点,本发明在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每个单元池内放入多孔介质填料作为催化剂和吸收剂,将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富集在多孔介质表面,使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大减少,同时多孔介质填料又可起到改善臭氧接触氧化池内水流流态的作用,且由于多孔介质的加入改变了水流的流态,使得水流湍动加剧,更充分地加强了气液界面之间的传质效率,从而提高了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且可防止短流现象的产生。二、在该处理方法中,对通入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氧化剂的气泡大小及水流经过多孔介质填料的流速进行了限制,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处理效果,降低运行成本。三、采用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对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有机污染物处理彻底,同时还可提高臭氧利用率(原来的臭氧利用率低于85%,现在的臭氧利用率可达95%以上)和强化处理效果,以有机污染物硝基苯为例,原来的去除率为30%,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后,臭氧接触氧化池中的有机污染物—硝基苯的去除率可达60%~70%。四、本发明具有投资成本少、实施简便、工作可靠,对原有接触氧化池的结构改进容易的优点,因而本发明在水处理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的主视剖面图,图2是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侧壁1-1-2上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L形1-3-1放置的主视剖面图,图4是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阶梯形1-3-2放置的主视剖面图,图5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的入口处的挡板1-1的下端放置导流板1-5的主视剖面图,图6是多孔介质填料1-3为蜂窝形状1-3-3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多孔介质填料1-3为波纹板形状1-3-4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底壁1-1-1上布置有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12m/s),图9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底壁1-1-1上布置有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24m/s),图10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侧壁1-1-2上布置有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12m/s),图11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侧壁1-1-2上布置有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23m/s),图12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底壁1-1-1上呈L形1-3-1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12m/s),图13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底壁1-1-1上呈L形1-3-1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23m/s),图14是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的底壁1-1-1上呈L形1-3-1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时的流速分布图(入口处的水流速度为0.4m/s),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是这样完成的:先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两个挡板1-2之间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由多孔介质和多孔介质表面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再通过曝气管1-4向装有多孔介质填料1-3的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以泡状流的方式通入氧化剂,氧化剂气泡的直径为20μm~5mm;所述的氧化剂为纯臭氧或臭氧与氧气的混和气体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的臭氧与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氧气:90~99.999%;所述的臭氧与空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空气:90~99.999%,臭氧通入的浓度为0.1-5.0mg/L,保持水温在0~50℃之间,水流经过多孔介质填料1-3的流速在0.01~0.5m/s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氧化剂气泡的直径为3mm,所述的臭氧与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5%、氧气:95%;所述的臭氧与空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5%、空气:95%,臭氧通入的浓度为3.0mg/L,保持水温为25℃,水流经过多孔介质填料1-3的流速为0.25m/s。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将多孔介质填料1-3布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侧壁1-1-2上。将多孔介质填料1-3布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侧壁1-1-2上,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L形1-3-1放置。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有利于入口处的水流沿水平方向流动及入口上层的水流向各个方向分散,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
从速度场分析和通过数值实验发现(参见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入口速度大时则不易形成短流,因而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要优于具体实施方式三和具体实施方式四的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阶梯形1-3-2放置。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介质填料1-3为蜂窝形状1-3-3。采用此结构的多孔介质填料1-3可改变水流流线,加强气液之间的传质效率,从而使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介质填料1-3为波纹板形状1-3-4。采用此结构的多孔介质填料1-3可改变水流流线,加强气液之间的传质效率,从而使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介质是活性炭、硅藻土、高岭土、蒙脱土、多孔陶瓷、活性白土、沸石或石墨或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采用上述多孔介质能够彻底降解一些臭氧等一般氧化剂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并且多孔介质可直接反复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多孔介质表面负载的金属是铁、镍、铜、铂、钯、钌或铑;在所述的多孔介质表面负载的金属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铁、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铁、二氧化锰、氧化镍、二氧化钛或氧化铜。在多孔介质表面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可保证能够彻底降解一些臭氧等一般氧化剂难以去除的有机污染物。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池深H由原来的3~5m增加至6~15m。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结合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本实施方式中,在向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通入氧化剂之前,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的入口处的挡板1-1的下端放置导流板1-5。可改变水流流线,避免短流现象发生,从而延长了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的有机污染物与臭氧接触反应时间,提高了处理效果。

Claims (10)

1、一种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这样完成的:先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中的每个单元池(1-1)内的两个挡板(1-2)之间放置多孔介质填料(1-3),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由多孔介质和多孔介质表面负载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组成;再通过曝气管(1-4)向装有多孔介质填料(1-3)的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以泡状流的方式通入氧化剂,氧化剂气泡的直径为20μm~5mm;所述的氧化剂为纯臭氧或臭氧与氧气的混和气体或臭氧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述的臭氧与氧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氧气:90~99.999%;所述的臭氧与空气的体积百分比为:臭氧:0.001~10%、空气:90~99.999%,臭氧通入的浓度为0.1-5.0mg/L,保持水温在0~50℃之间,水流经过多孔介质填料(1-3)的流速在0.01~0.5m/s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侧壁(1-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L形(1-3-1)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放置在每个单元池(1-1)内的底壁(1-1-1)上并呈阶梯形(1-3-2)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填料(1-3)为蜂窝形状(1-3-3)或波纹板形状(1-3-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介质是活性炭、硅藻土、高岭土、蒙脱土、多孔陶瓷、活性白土、沸石或石墨或上述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多孔介质表面负载的金属是铁、镍、铜、铂、钯、钌或铑;在所述的多孔介质表面负载的金属氧化物是三氧化二铁、羟基氧化铁、氢氧化铁、二氧化锰、氧化镍、二氧化钛或氧化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池深(H)由原来的3~5m增加至6~15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臭氧接触氧化池(1)内通入氧化剂之前,在臭氧接触氧化池(1)的每个单元池(1-1)的入口处的挡板(1-1)的下端放置导流板(1-5)。
CNB2005101273223A 2005-12-08 2005-12-08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18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73223A CN1328187C (zh) 2005-12-08 2005-12-08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273223A CN1328187C (zh) 2005-12-08 2005-12-08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00046A true CN1800046A (zh) 2006-07-12
CN1328187C CN1328187C (zh) 2007-07-25

Family

ID=36810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732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28187C (zh) 2005-12-08 2005-12-08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328187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327A (zh) * 2010-12-10 2012-07-1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4045146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水快速混合的臭氧接触反应池
CN105330061A (zh) * 2015-11-09 2016-02-17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回注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CN105772068A (zh) * 2016-03-16 2016-07-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强化臭氧氧化性能催化剂rt/m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219866A (zh) * 2016-07-23 2016-12-14 安徽乙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废气净化处理的污水曝气处理设备
CN108137359A (zh) * 2015-09-30 2018-06-08 二村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7118A (en) * 1975-10-16 1977-02-08 Cubic Corporation Ozone oxidation of waste water
JP3739452B2 (ja) * 1995-10-23 2006-01-25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アミン化合物を含む発電所排水の処理方法
JPH11239796A (ja) * 1997-10-21 1999-09-07 Karsten Pedersen 水中の有害化合物を減少させる触媒、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275883C (zh) * 2004-03-03 2006-09-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以羟基氧化铁为催化剂的催化臭氧氧化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CN1562798A (zh) * 2004-04-15 2005-01-12 大连理工大学 高级氧化处理有机废水的Fe2O3/Al2O3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7327A (zh) * 2010-12-10 2012-07-11 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废水的方法
CN104045146A (zh) * 2013-03-15 2014-09-17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水快速混合的臭氧接触反应池
CN104045146B (zh) * 2013-03-15 2017-06-20 福建新大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水快速混合的臭氧接触反应池
CN108137359A (zh) * 2015-09-30 2018-06-08 二村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装置
CN108137359B (zh) * 2015-09-30 2021-07-06 二村化学株式会社 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方法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含有害物质液体的净化处理装置
CN105330061A (zh) * 2015-11-09 2016-02-17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回注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CN105330061B (zh) * 2015-11-09 2017-08-15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油田回注水的深度处理工艺
CN105772068A (zh) * 2016-03-16 2016-07-20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强化臭氧氧化性能催化剂rt/m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219866A (zh) * 2016-07-23 2016-12-14 安徽乙地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废气净化处理的污水曝气处理设备
CN106219866B (zh) * 2016-07-23 2019-06-07 北京普仁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废气净化处理的污水曝气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28187C (zh) 2007-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81883B (zh) 用於廢水處理之觸媒及使用該觸媒之廢水處理方法
Zhang et al. Critical role of oxygen vacancies in heterogeneous Fenton oxidation over ceria-based catalysts
CN1328187C (zh) 提高臭氧接触氧化池的臭氧利用率、强化处理效果的方法
JP4932547B2 (ja) 排水処理用触媒及び該触媒を用いた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08069499A (zh) 采用臭氧催化湿式氧化处理废水的方法
JP5399235B2 (ja) 排水処理用触媒及びその触媒を用いた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04289229A (zh) 一种用于臭氧氧化的负载过渡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CN103304092A (zh) 一种负载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去除养猪废水中抗生素的方法
CN101643266A (zh) 矿化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和处理设备
CN101654297A (zh) 有机废水的矿化降解方法和设备
CN109894074A (zh) 一种ZnO/SiO2复合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40285A (zh) 一种非均相臭氧催化与微纳米气泡联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CN108654639A (zh) 用于甲醛常温氧化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11045B (zh) 一种海水脱硫工艺的催化剂填料及其填料床
CN103043773A (zh) 一种烟气脱硫废液的催化湿式氧化方法
CN107876053A (zh) 一种高强度废水处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Guan et al. Cu-doped oxygen-rich vacancy MOFs derived perovskite for enhanced mineralization of refractory organics through synergistic non-radical species effects
CN101982239B (zh) 一种催化燃烧用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584988A (zh) 一种双组分复合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09092360A (zh) 一种用于催化降解有机物的纳米杂化凝胶膜的制备方法
JP5762149B2 (ja) ジオキサン含有排水の処理方法
CN111889108A (zh) 一种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Flexible monolithic Pt/CuO-Fe2O3/TiO2 catalysts integrated on Ti mesh for efficient NO removal via CO-SCR reaction
Liu et al. Nitric oxide removal by synergistic photooxidation and adsorption using Pd1/g-C3N4-UiO-66-NH2 PA heterojunction
CN112221512B (zh) 催化氧化nh4+的活性炭基锰铁氧化膜的制备方法、活性炭基锰铁氧化膜及脱氨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2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