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6859A - 挠性双层管 - Google Patents

挠性双层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6859A
CN1796859A CN 200510138072 CN200510138072A CN1796859A CN 1796859 A CN1796859 A CN 1796859A CN 200510138072 CN200510138072 CN 200510138072 CN 200510138072 A CN200510138072 A CN 200510138072A CN 1796859 A CN1796859 A CN 17968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tube body
dividing plate
flexible
b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13807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96859B (zh
Inventor
池上宽
高岛正利
丸山智士
中俣庆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taku Industr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taku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taku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Totaku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968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68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968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68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挠性优良、而且管本体内壁面与隔板的接合强度高、两个流路的气密性与液密性好的挠性双层管。该挠性双层管在通过加强部件(3、4)加强外周的软质树脂制成的管本体(1)的平滑内壁面(8)上,通过热熔融粘结剂(15)粘接有软质树脂制成的隔板(7)的沿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借此,通过隔板(7)将管本体(1)的内部隔开,形成双层流路(19、20)。

Description

挠性双层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隔板隔开管内,形成相互平行的双层流路的挠性双层管,特别是关于主要作为换气装置的进排气管而使用的挠性双层管。
背景技术
在这种进排气用管等中,通过隔板将管内隔开,在管长度方向形成双层流路的双层管已是公知技术。这种以往所使用的双层管,一般来说管本身不具有挠性。
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用金属、硬质塑料等具有刚性的材料形成管本体,在管本体内部插入两端部备有翘片状衬垫的软质塑料制隔板的技术。翘片状衬垫粘合在管本体内壁面上,对其与该管本体内壁面的连接部进行密封。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主要作为汽车燃料管或给油管使用的双层管,通过钎焊将隔板与管本体内壁面接合的技术。但是,管本体是用没有挠性的金属制成的。
另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这样的技术,在用于配管弯曲部的结构中,通过将管本体的管壁形成凹凸状的波形使其具有挠性,借此,对应于弯曲部的角度可任意调整弯曲角。
专利文献1:实开昭59-1745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实开昭60-58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实开昭61-17585号公报
在上述结构中,如专利文献1和2记载的双层管的管本体采用金属或硬质塑料等没有挠性的结构,在配管弯曲部必须另外使用对应于该弯曲部角度的专用弯曲管,从而增加了管的种类,带来了配管复杂的缺点。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的双层管,虽然是在弯曲部使用的,但是由于是挠性的,所以,也可以在配管的直线部分使用。这意味着比专利文献1、2的技术更具有良好的广泛应用性。但是,由于管本体是波形管,只能在管内简单地安装隔板,结果,导致隔板的两端部与管本体的峰部之间会产生间隙。
因此,不论用何等手段充填该间隙都是必要的。鉴于此,在该专利文献3的发明中,在管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断面为人字形的肋,以连通上述峰部与峰部。而且通过沿着该肋的内侧凹部插入隔板,可保持两个流路的气密性或液密性。然而,在该结构中,断面为人字形的肋使管结构复杂,也提高了制造成本。另外在波形管的管本体上,由于内周面的凹凸,也带来了使流体的顺利流动很容易受到阻碍的缺点。
除此之外,在上述以往例子中,仅仅通过粘合或热粘接或钎焊等将隔板两端部与管本体内壁面接合在一起。但是,暂且不说没有挠性,在挠性管的情况下,由于挠性缘故,接合部的接合强度弱,折曲时接合很容易剥离,因而,带来的缺点是有损于流路的气密性或液密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消除上述以往的缺点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挠性优良而且管本体内壁面与隔板的接合强度高、两个流路的气密性与液密性好的挠性双层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通过隔板将管本体内部隔开,从而形成双层流路,所述管本体由具有平滑的内壁面,并通过加强部件对其外周面加强的软质树脂制成的挠性管构成,将软质树脂构成的隔板的沿着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用热熔融粘结剂向管本体内壁面粘接。
具体而言,所述加强部件,由沿着管长度方向以螺旋状卷绕在管本体外周上或者在管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以环状配置在管本体外周上的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构成。
另外,所述热熔融粘结剂,在从隔板端面向与该端面连接的两侧面绕入的状态下,介于隔板端面与管本体内壁面之间。而且,向所述隔板两侧面绕入的热熔融粘结剂前端部分,处于向该隔板的两侧面嵌入的状态。另外,所述热熔融粘结剂,其熔融粘度为5000~25000mPa·s。
另外,所述管本体、隔板、热熔融粘结剂及设置在管本体外周上的加强肋中的任何一个都由聚稀烃系树脂构成,特别是,所述隔板由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树脂构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双层管,由于在具有挠性的管本体的平滑内壁面上,用热熔融粘结剂粘接由软质树脂构成的隔板,借此形成双层流路,因此,不仅可以结构简单,而且也容易弯曲,挠性优良,另外,提高了管本体内壁面与隔板之间的接合强度,两个流路能具有良好的气密性、液密性。除此之外,由于管本体的内壁面是平滑的,因此,流体输送时的压力损失小,能顺利地进行流体的输送。而且,由于管本体的外周通过加强部件加强,所以,能提高相对外压的扁平强度,保形性好。
另外,通过将热熔融粘结剂从隔板的端面向两侧面绕入,能充分地确保热熔融粘结剂相对隔板的粘接面积。而且,通过将向隔板两侧面绕入的热熔融粘结剂前端部分向隔板的两侧面嵌入,能够使热熔融粘结剂相对隔板进行配合。因此,能进一步提高管本体内壁面与隔板之间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提高两个流路的气密性、液密性。
再者,由于使用熔融粘度为5000~25000mPa·s的热熔融粘结剂,因此,可以消除加热时热熔融粘结剂以粘糊状熔融而飞散到管本体内壁面上的缺陷,消除热熔融粘结剂的熔融不充分而很容易在粘接部分产生间隙的缺陷,可确保良好的粘接状态。
另外,由于双层管各构成部件的原材料坯料的任何一种都采用非氯系聚稀烃系树脂,因此,能得到可实现脱氯乙烯的考虑了环境的双层管。
而且,由于使用了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树脂构成的隔板,因此,热熔融粘结剂前端部分相对隔板的嵌入很容易进行,能可靠地使该隔板与热熔融粘结剂配合,同时能可靠地将两个流路之间隔断,可良好地维持气密性、液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挠性双层管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局部剖视侧面图。
图3是加强肋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4是热熔融粘结剂粘接部分的放大断面图。
图中:1-管本体,3、4-加强肋(加强部件),7-隔板,8-管本体内壁面,9-隔板端面,10-隔板侧面,15-热熔融粘结剂,18-嵌入部(热熔融粘结剂前端部分),19、20-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挠性双层管,连接在例如住宅上所设置的换气装置上,作为进排气用管使用。
在图中,1是挠性双层管的管本体,该管本体1通过将聚稀烃系的弹性树脂组成的树脂制带状体2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换句话说,将树脂制带状体2卷绕成螺旋状,将先行的树脂制带状体2和之后后行的树脂制带状体2的沿长度方向的端缘部彼此,在管径方向重合的状态下热粘接或者通过粘结剂粘接,借此,形成具有较薄壁厚管壁的断面圆形形状的该管本体1。另外,作为管本体1,并不限于这样的将树脂制带状体卷绕成螺旋状的情况,也可以通过例如挤压成型或吹制成型形成。
该管本体1不仅内周面而且外周面也都是平滑的直管状,但是,通过所谓弹性树脂的材质所具有的弹性,变成整体弯曲性好的挠性管。
另外,在管本体1的外周,设置有作为加强部件的多条加强肋3、4,将该管本体1设定成具有适度的挠性,同时,相对来自外侧的压力保持着充分的扁平强度。
3是两个加强肋3、4中一个的第1加强肋,做成由垂直部5和与该垂直部5的一端连接的水平部6构成的大致T字状的断面形状。
另外,该第1加强肋3,将其水平部6与管本体1的外周面对接,同时在管本体1的管长度方向卷绕成螺旋状。这时,在第1加强肋3的螺旋卷绕时的先行侧和后行侧之间,设置有比水平部6的宽度更宽的间隔。水平部6通过热粘接或粘结剂粘接,与管本体1一体化。该第1加强肋3由例如作为聚稀烃系树脂的聚丙烯树脂的硬质材料构成。
接着,第2加强肋4相对于第1加强肋3为非常小的大致三角形状的断面形状。该第2加强肋4,将其一端面与管本体1的外周面对接,同时在其恰好邻接第1加强肋3的管长度方向的回转部之间的中间,以与该第1加强肋3相同的节距卷绕成螺旋状。而且,该第2加强肋4在与管本体1的对接部,通过热粘接或粘结剂粘接,与管本体1一体化。
另外,该第2加强肋4还可以由例如作为聚稀烃系树脂的聚丙烯树脂的硬质材料构成。
如上文所述,在外周一体地备有加强肋3、4的管本体1,弯曲时作为内侧的一侧在管长度方向上被压缩,但是,由于有第2加强肋4,所以不会产生压缩部向管内方突出、使管径变狭窄的现象。
上述的加强肋3、4,其任何一个都卷绕成螺旋状,但是,也可以在管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卷绕成环状的结构。另外,卷绕成螺旋状的加强肋全体也可以仅有1个或3个以上。
7是本发明的隔板,以横切直径方向的方式在管本体1内安装着,将该管本体1内的流路隔开成两层。该隔板7由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树脂制成,具体地是由软质发泡聚乙烯树脂制成。该隔板7相对于直径100mm程度的管径来说,具有约5mm程度的厚度。
上述隔板7如图1所示,其沿着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粘接在管本体1的内壁面8上。这时,如图4所示,在该隔板7厚度方向的端面9与管本体内壁面8之间,置有带弹性的聚稀烃系热融粘结剂15,通过该热融粘结剂15,将隔板7与管本体1相互粘接在一起。
另外,热融粘结剂15不仅介于隔板7的端面9与管本体内壁面8之间,从其介入部分的中央部16以L字状弯曲,该弯曲的两侧面部分17、17在向与隔板7的端面9连接的两侧面10、10绕入的状态下熔敷。
进一步,热融粘结剂15的两侧面部分17、17的前端部分在向隔板7两侧面10、10以楔状嵌入的状态下硬化。借助于该热融粘结剂15的嵌入部18、18,能可靠地保持隔板7不从管本体1的内壁面8上剥离,借此,可维持进气用与排气用的两个流路19、20的高气密性和液密性。
在进行上述粘接之际,在隔板7的沿着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在覆盖上述中央部16与两侧面部分17、17构成的通道形状的热融粘结剂15的状态下,将该隔板7插入管本体1内。而且,如图4所示,从管本体1的外侧向隔板7的端面9施加给定的压力P。于是,热融粘结剂15的中央部16沿着管本体内壁面8的弯曲形状,以被压扁的方式变形,同时通过管本体内壁面8及压力P,分别熔敷在压开的隔板7的端面9上,借此,可充分确保粘接面积。
另一方面,侧面部分17、17,其前端部分受到向隔板7侧面10、10的力F,使该前端部分推压隔板7的侧面10、10。由软质发泡树脂构成的隔板7,在该力F与热力的作用下,其侧面10、10的气泡结构遭到破坏,稍微地热收缩,侧面部分17、17的前端部进入该收缩部分,在上述的嵌入的状态下熔敷。
作为热融粘结剂15,使用熔融粘度5000~25000mPa·s的粘结剂。若热融粘结剂15的熔融粘度低于5000mPa·s,则在加热时,热融粘结剂15处于粘糊状的熔融状态,结果会在飞散状态下附着在管本体内壁面8上。因此,不仅粘接强度低,而且热融粘结剂15的飞散部分硬化,会在管本体内壁面8上产生突起,对流体的顺利流动造成阻碍,并在将向换气装置等上连接用的连接用管座安装到双层管的端部时受到了妨碍,这是不合适的。另外,若热融粘结剂15的熔融粘度高于25000mPa·s,则热融粘结剂15的熔融不充分,不会沿着管本体内壁面8的弯曲形状变形,很容易在粘接部分产生间隙,导致了粘接强度变低的缺陷,这也是不合适的。因此,使用熔融粘度为5000~25000mPa·s的热融粘结剂15,从而能确保良好的粘接状态。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得到对上述实施方式更多的修正及变更。

Claims (7)

1.一种挠性双层管,通过隔板将管本体内部隔开,借此形成双层流路,其特征是,
所述管本体由具有平滑的内壁面,并通过加强部件对其外周加强的软质树脂制成的挠性管构成,将软质树脂构成的所述隔板的沿着管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用热熔融粘结剂向管本体内壁面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所述加强部件,由沿着管长度方向以螺旋状卷绕在管本体外周上、或者在管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以环状配置在管本体外周上的一个或多个加强肋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所述热熔融粘结剂,在从隔板端面向与该端面连接的两侧面绕入的状态下,介于隔板端面与管本体内壁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向所述隔板两侧面绕入的热熔融粘结剂前端部分,处于向该隔板的两侧面嵌入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所述热熔融粘结剂,其熔融粘度为5000~25000mPa·s。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所述管本体、隔板、热熔融粘结剂及设置在管本体外周上的加强肋中的任何一个都由聚稀烃系树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挠性双层管,其特征是,
所述隔板由独立气泡结构的发泡树脂构成。
CN200510138072.3A 2004-12-15 2005-12-08 挠性双层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68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3187 2004-12-15
JP2004363187A JP4217810B2 (ja) 2004-12-15 2004-12-15 可撓性二層管
JP2004-363187 2004-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6859A true CN1796859A (zh) 2006-07-05
CN1796859B CN1796859B (zh) 2014-07-02

Family

ID=36671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1013807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796859B (zh) 2004-12-15 2005-12-08 挠性双层管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217810B2 (zh)
CN (1) CN17968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8499A (zh) * 2016-07-06 2018-01-1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延伸组件
CN107883513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CN112576823A (zh) * 2020-12-02 2021-03-30 吴幼梅 一种双通道切换式双壁波纹管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44399B2 (ja) * 2006-08-31 2011-08-10 東拓工業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管
DE102021113247A1 (de) * 2021-05-21 2022-11-24 Naber Holding Gmbh & Co. Kg Luftkanal und Anordnung für eine Dunstabzugshaub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8499A (zh) * 2016-07-06 2018-01-1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延伸组件
CN107588499B (zh) * 2016-07-06 2020-01-10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及其延伸组件
CN107883513A (zh) * 2016-09-29 2018-04-06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CN107883513B (zh) * 2016-09-29 2020-01-14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气流交换装置
CN112576823A (zh) * 2020-12-02 2021-03-30 吴幼梅 一种双通道切换式双壁波纹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217810B2 (ja) 2009-02-04
CN1796859B (zh) 2014-07-02
JP2006170315A (ja)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6859A (zh) 挠性双层管
US4754781A (en) Plastic pipe comprising an outer corrugated pipe and a smooth inner wall
KR100457327B1 (ko) 이중벽 및 복층벽 합성수지 하수관의 제조방법
US8191568B2 (en) Fuel tank for motor vehicle
US7562679B2 (en) Resin pipe and resin molded component
KR100301348B1 (ko) 내압합성수지관
US7810524B2 (en) Resin composite hos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A2391830C (en) Flexible plastic tubing construction having a sight glass window
US20100270753A1 (en) High strength composite pipe gasket
CA2476823A1 (en) Closet flange seal
JP2004531673A (ja) 水路連結手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8508B2 (ja) ホース
US20050005998A1 (en) Filler device
CN101349371A (zh) 金属树脂复合管的连接结构和用于该连接结构的金属树脂复合管
JP2010116094A (ja) 樹脂製の燃料パイプおよび燃料注入管
JP2003194280A (ja) 燃料チューブ−タンク間の接続構造
CN202381868U (zh) 一种塑胶双壁波纹管道
CN203309384U (zh) 加强型中空壁缠绕管
DE112004001492D2 (de) Extrusionsblasgeformtes Einfüllrohr aus Kunststoff
CN211693848U (zh) 一种一次缠绕单高筋波纹管
FI115664B (fi) Liitosyhde
JP4158560B2 (ja) ホース
CN1109212C (zh) 管壁有空心增强结构的高分子拉伸定向复合塑料管
CN101942920B (zh) 一种组合式塑料型材容器
CN2689028Y (zh) 硬软pvc复合共挤波纹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1412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