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3748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3748A
CN1793748A CNA2005101318949A CN200510131894A CN1793748A CN 1793748 A CN1793748 A CN 1793748A CN A2005101318949 A CNA2005101318949 A CN A2005101318949A CN 200510131894 A CN200510131894 A CN 200510131894A CN 1793748 A CN1793748 A CN 17937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row
downside
fin
a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318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直人
白井健二
栗须谷广治
竹内淳
中山圣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937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37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在为了使空调装置的机体体积减小而由单列致冷剂管构成部分热交换器的空调装置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不会增加制造成本、又能提高热交换能力并能对冷凝水进行可靠的处理的空调装置。其中,热交换器(5)被设在机体(1)的前侧面(1a)、顶面(1b)上的进风口(2)和机体内部的横流式风扇(4)之间,该热交换器的下侧设有单列致冷剂管,上侧设有双列致冷剂管,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构成一个连续面,上、下侧构成一体化。这样,不但能防止冷凝水的溅出,对冷凝水进行可靠的处理,还可以节约工序,降低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体薄、体积小的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使居住空间得到尽可能高效率的利用,对于现有的空调装置、特别是分体式空调装置的室内机,要求其机体体积小、形状薄。为了减小机体的厚度,实现机体的薄型化,有的空调装置将热交换器设置在机体的前侧面进风口、顶面进风口和机体内部的横流式风扇之间;热交换器由上侧热交换器和下侧热交换器构成,下侧热交换器基本上呈直立地设置在机体前侧面和横流式风扇之间且位于冷凝水托盘的上方,上侧热交换器与下侧热交换器的上侧相连,并且向后方倾斜。与下侧热交换器相比,上侧热交换器则要做得厚一些(其中的一例可参考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9-210452)。
图4示出了上述参考文献中所述的现有空调装置中的室内机剖视图。如图4中所示,热交换器由下侧热交换器12和上侧热交换器11构成。下侧热交换器12基本上直立地设置在机体前侧面1a和横流式风扇4之间的冷凝水托盘6上,上侧热交换器11呈向后方倾斜状,并且在连接部分13处与下侧热交换器12的上端相连接,使两者的后侧面保持对齐。
此外,其中没有设置用于防止冷凝水溅出的封闭部件,而是将上侧热交换器11的前下端14进行斜向切割,与下侧热交换器12的前侧面保持对齐。
但是,要想减小机体的体积,就必须使热交换器小型化,因此,有必要将热交换器的厚度进行局部减薄。在所述的现有空调器的构成中,由于上侧热交换器的前后厚度比下侧热交换器厚,故两个热交换器在连接部分处设置成后侧面对齐时,上侧热交换器的前下端就会从下侧热交换器的前侧面凸出。此时,如果不对上侧热交换器的前下端14进行斜向切割、使之与下侧热交换器12的前侧面对齐的话,就会发生冷凝水从机体中溅出的问题。
另外,在部分热交换器只由单列致冷剂管构成的场合下,热交换量会减少,且流过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也会不均匀,因此会产生热交换能力减少、致冷剂管的温度不均匀、在高温多湿状态下风扇会结露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一种能防止冷凝水溅出和风扇结露等问题的发生、热交换能力可望得到提高、机体薄、体积小的空调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前部热交换器的致冷剂管呈下侧设置单列、上侧设置2列或更多列的不同排列,且该前部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构成连续面,呈一体化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之后,上侧热交换器不会比下侧热交换器凸出,故能防止冷凝水的溅出。另外,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部分中没有空隙产生,冷凝水能均匀地沿散热片的全部表面流下,故能够对冷凝水进行可靠的处理。此外,上侧热交换器的前下端不再需要进行斜切,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在本发明的空调装置中,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被设置成大于前部热交换器和后部热交换器中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采用这样的结构之后,由于下侧单列部分的翻边切口的通风阻力得到了提高,所以无需另外设置封闭部品,就能让热交换器全体的风速分布均匀,提高热交换能力以及风扇的防结露能力。
本发明产生的效果如下。本发明的空调装置机体形状薄、体积小,不增加制造成本就能够防止冷凝水溅出以及风扇结露等问题的发生,并且还可以提高热交换能力。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概述如下。在本发明第1方案的空调装置中,机体的前侧面进风口、顶面进风口和机体内部的横流式风扇之间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致冷剂管呈下侧设置单列、上侧设置2列或更多列的不同排列,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构成连续面,呈一体化结构。
采用上述构成后,所述热交换器呈一体化结构,这样,具有2列或更多列致冷剂管的上侧热交换器并从具有单列致冷剂管的下侧热交换器上凸出,所以能防止冷凝水溅出。此外,两个热交换器的连接部分产生的空隙得到了消除,冷凝水能够沿散热片的全部表面均匀地流下,这样,可以对冷凝水进行可靠的处理。另外,因为无需再对上侧热交换器的前下端进行斜向切割,故不需要对热交换器进行切深加工以及切口加工等人为的加工,同时,伴随这些人为加工的切深废料以及切口废料也不会产生,经济性可以提高。
第2方案具体为,第1方案中所述的热交换器被用作前部热交换器,所述前部热交换器与后部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所述后部热交换器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上侧相连接,并且具有2列或更多列的朝后下方倾斜的致冷剂管。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不用改变机体的高度,同时将热交换器折成多段后可以增加传热面积,提高空气调节性能,同时可以减少安装空间,可望提高安装时的方便性。
第3方案具体为,在第1或者第2方案中,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通过使前部热交换器呈一体化形状,以前没有被利用起来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空隙部分也被有效地利用,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通过增大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不用另外设置用于防止空气流入、提高通风阻力的封闭材料,就能让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达到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能力及风扇的抗结露能力,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第4方案具体为,在第1至第3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上的翻边切口数量得到了增加,使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使前部热交换器呈一体化形状,以前没有被利用起来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空隙部分也被有效地利用,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通过增加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翻边切口数量来提高散热片通风阻力,就可以不用另外设置用于防止空气流入、提高通风阻力的封闭材料,且能让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达到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能力及风扇的抗结露能力,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第5方案具体为,在第1至第4方案中的任一方案中,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上的翻边切口高度得到了调整,使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使前部热交换器呈一体化形状,以前没有被利用起来的两个热交换器之间的连接部分处的空隙部分也被有效地利用,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通过调整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翻边切口的高度来提高散热片通风阻力,就可以不用另外设置用于防止空气流入、提高通风阻力的封闭材料,且能让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达到均匀,从而可以提高热交换能力及风扇的抗结露能力,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热交换器散热片形状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1为机体,1a为机体前侧面,1b为机体顶面,2为进风口,3为排风口,4为横流式风扇,5为热交换器,5a为前部热交换器,5b为后部热交换器,6为冷凝水托盘,7为致冷剂管,8为散热片,8a为前部热交换器上侧的双列部分中的散热片,8b为前部热交换器下侧的单列部分的散热片,8c为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中的散热片,10为现有的热交换器,11为上侧热交换器,12为下侧热交换器,13为连接部分,14为前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一些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受这样的实施例的限定。
(实施例1)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1中所示,空调装置的机体1的前侧面1a和顶面1b上设有进风口2,下部设有排风口3,机体内部的下方设有横流式风扇4,所述进风口2和横流式风扇4之间设有热交换器5。如图1中所示,从纵向剖视图的侧面看时,前部热交换器5a中的致冷剂管7设在冷凝水托盘的上方,呈下侧配置单列、上侧配置2列或更多列的不同排列。另外,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形成连续面,组合成一个整体。热交换器中的致冷剂管7在横向(与附图纸面垂直的方向)上往复地贯穿入并列配置的多个散热片8(图3)中。横流式风扇4从进风口2吸入空气,并使之穿过热交换器5进行热交换,然后再从排风口3吹出。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装置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首先,通过将前部热交换器5a中的致冷剂管7设置成下侧设单列、上侧设2列或更多列的不同排列,且使热交换器的前、后表面分别形成连续面,上、下侧构成一体,就不会出现如图4所示的现有的热交换器10中那样的、具有2列或更多列的致冷剂管的上侧热交换器11比具有单列致冷剂管的下侧热交换器12凸出的情况,故可以防止冷凝水溅出。
另外,两个热交换器连接部分13处不存在缝隙,冷凝水将会沿散热片的全部表面均匀地流下,因此可以可靠地将冷凝水接住、进行处理。
此外,由于没有必要将上侧热交换器11的前下端14进行斜向切割,故不需要对热交换器进行切深加工以及缺口加工等人为的加工工序,同时也避免伴随这些加工出现的废料,经济性可以得到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前部热交换器一体成型,使具有2列或更多列致冷剂管的上侧热交换器不从具有单列致冷剂管的下侧热交换器的前侧面凸出,故可以防止冷凝水的溅出,并且可以消除两个热交换器的连接部分处的缝隙,使冷凝水沿散热片的全部表面均匀地流下,对冷凝水的处理也将更加可靠。另外,也不需要对热交换器进行加工,伴随加工过程产生的废料也不会产生,经济性非常好。
(实施例2)
图2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的剖视图。
如图2中所示,热交换器由一体化成型的前部热交换器5a与后部热交换器5b组合成倒V字,所述后部热交换器与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上侧相连接,由2列向后下方倾斜的致冷剂管7构成。
下面对具有上述构造的空调装置的操作情况和作用进行描述。
虽然设置了前部、后部两个热交换器,本实施例中的空调装置也无需增加机体1的高度,且将热交换器5折弯成多段后,可以增加热传导面积,从而可望实现很高的空气调节性能。同时,安装空间也能减小,安装方便性可望得到提高。
另外,通过使热交换器5一体成型,现有的空调器中未能利用起来的两个热交换器的连接部分13处产生的缝隙也可以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可以增加热交换器的容量。另外,与前部热交换器5a以及后部热交换器5b相比,通过增大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8的通风阻力,无需再专门设置防止空气流入的封闭材料,整个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也能达到平均,从而使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下侧单列部分和前部热交换器5a及后部热交换器5b的双列部分的空气温度接近相同。这样,可以提高热交换能力,提高吸入具有温度差的空气时的风扇抗结露能力,同时可望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3)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热交换器散热片形状的剖视图。
如图3中所示,在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8b上,用于在空气流路中形成障碍物的翻边切口部分的数量得到了增加。与前部热交换器5a及后部热交换器5b的双列部分的散热片8a、8c相比,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下侧单列部分的通风阻力将会增大。这样,热交换能力可望得到提高,无需另外配置防止空气流入的封闭材料就能让整个热交换器的风速分布接近平均。此外,还可以提高风扇的抗结露能力,并能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通过调整前部热交换器5a中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8b上的翻边切口的高度,与前部热交换器5a及后部热交换器5b的双列部分的散热片8a、8c相比,也可以增大风速较强的前部热交换器5a的下侧单列部分的通风阻力。这样,无需另外配置防止空气流入的封闭材料,就能减少穿过前部热交换器5a的单列部分的风量的比例,提高风扇的耐结露能力,并能降低生产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空调装置由于机体薄,体积小,并能可靠地处理冷凝水,因此,除了普通的空调器之外,本发明还可以适用在分体式一拖多空调及除湿机等设备中。

Claims (5)

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机体的前侧面进风口、顶面进风口和机体内部的横流式风扇之间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致冷剂管呈下侧设置单列、上侧设置2列或更多列的不同排列,所述热交换器的前表面以及后表面分别构成连续面,呈一体化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被用作前部热交换器,所述前部热交换器与后部热交换器组合成倒V字形,所述后部热交换器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上侧相连接,并且具有2列或更多列的朝后下方倾斜的致冷剂管。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4.如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上的翻边切口数量得到了增加,使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5.如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上的翻边切口高度得到了调整,使所述前部热交换器的下侧单列部分的散热片的通风阻力大于所述前部热交换器和所述后部热交换器的双列部分的通风阻力。
CNA2005101318949A 2004-12-20 2005-12-15 空调装置 Pending CN17937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7175 2004-12-20
JP2004367175A JP2006170584A (ja) 2004-12-20 2004-12-20 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3748A true CN1793748A (zh) 2006-06-28

Family

ID=35998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101318949A Pending CN1793748A (zh) 2004-12-20 2005-12-15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672289B1 (zh)
JP (1) JP2006170584A (zh)
CN (1) CN1793748A (zh)
ES (1) ES2352065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8970B (zh) * 2017-01-03 2022-11-11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柜机和空调柜机的出风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8564B2 (ja) * 1986-10-17 1995-03-0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空気調和機
JPS63233225A (ja) * 1987-03-20 1988-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3255823A (ja) * 1990-03-07 1991-11-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H05296483A (ja) * 1992-04-17 1993-11-09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3091830B2 (ja) * 1995-05-22 2000-09-25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5613554A (en) * 1995-06-23 1997-03-25 Heatcraft Inc. A-coil heat exchanger
JP3612846B2 (ja) * 1996-02-05 2005-01-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KR19980085720A (ko) * 1997-05-30 1998-12-05 윤종용 열교환기
JPH11183077A (ja) 1997-12-19 1999-07-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機
JP2003090691A (ja) * 2001-09-18 2003-03-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冷凍サイク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352065T3 (es) 2011-02-15
EP1672289A2 (en) 2006-06-21
EP1672289B1 (en) 2010-11-17
JP2006170584A (ja) 2006-06-29
EP1672289A3 (en) 200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8134A (zh) 热泵用换热器
CN1120976C (zh) 热交换器的翅片
CN1735783A (zh) 通风系统的热交换器
CN1590925A (zh) 具有扁管的热交换器
CN1244647A (zh) 嵌入天花板型的室内机
CN105004210B (zh)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CN1100970C (zh) 空气调节器的热交换器
CN1335926A (zh) 传热与传质元件组件
CN1172238A (zh) 空气调节器用的热交换器
CN1598467A (zh) 热交换器
CN1504714A (zh) 换热器
CN1158980A (zh) 翅片管换热器
CN101017068A (zh) 热交换器
CN1324294C (zh) 热交换器
CN1793748A (zh) 空调装置
CN1182860A (zh) 空调机
CN1159564C (zh) 空气调节装置用热交换器
CN101957105A (zh) 改善排水性能的换热器
CN1436984A (zh) 热交换机
CN1735784A (zh) 通风系统的热交换器
CN1576728A (zh) 带翅片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0965436Y (zh) 一种换热器
CN1823244A (zh) 空调
CN1292830C (zh) 用于制作热交换器和其它结构的型板
JP2001133178A (ja) 熱交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