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90564A - 高压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高压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90564A
CN1790564A CNA2005101272127A CN200510127212A CN1790564A CN 1790564 A CN1790564 A CN 1790564A CN A2005101272127 A CNA2005101272127 A CN A2005101272127A CN 200510127212 A CN200510127212 A CN 200510127212A CN 1790564 A CN1790564 A CN 1790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mary side
drum stand
magnetic core
winding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272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2556C (zh
Inventor
伏见忠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90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90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255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255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 H01F2005/022Coils wound on non-magnetic supports, e.g. formers wound on formers with several winding chambers separated by flanges, e.g. for high voltage appl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H01F2005/043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having multiple pin terminals, e.g. arranged in two parallel lines at both sides of the coi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在沟槽部(55A)的近旁位置中,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缠绕部(SA1)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外方;在所述沟槽部(56A)的近旁位置中,缠绕部(SA3)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外方。另外,两个缠绕部(SA2、SA3),各自的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近似椭圆形的形状,且各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中的各个长轴线从Y轴方向看互相交叉。

Description

高压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各种电子机器的电路基板上的高压变压器,特别涉及适合用于令笔记本个人计算机等中使用的各种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灯用冷阴极放电灯(CCFL)多个同时放电、点亮的DC/AC逆变器电路的高压变压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用于逆变器电路的高压变压器中,作为获得成为高压的次级绕组的绕组之间的绝缘的技术,公知有通过在次级侧的缠绕轴的外周面上形成多个隔离板,来将缠绕轴的缠绕区域区分为多数个缠绕部(分部),从而降低各缠绕部内的绕组之间的电位差的技术。
以往,在应用这种技术的高压变压器中,缠绕于一个缠绕部上的次级绕组的最上层的位置、与缠绕于其相邻的缠绕部的次级绕组的最上层的位置,以夹着隔离板缠绕于大致相同的位置的方式构成。另外,由于在隔离板上形成有用于将在一个缠绕部上缠绕结束的次级绕组交给下一个缠绕部的沟槽部,因此缠绕于一个缠绕部上的次级绕组的最上层、与缠绕于其邻接的缠绕部上的次级绕组的最上层,以在沟槽部的形成位置处非常接近的方式构成。由于在这种结构中,若增加各缠绕部中的次级绕组的缠绕数,则邻接的缠绕部之间的电压差变大,容易在沟槽部的形成位置处产生绝缘破坏,因此必须限制各缠绕部中的次级绕组的缠绕数,存在由此引起的难以实现密紧化的问题。
作为能够解决该种问题的高压变压器,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有如下变压器:在形成于隔离板的沟槽部的近旁位置,位于高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的表面,以相对于夹着隔离板邻接的低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的外方的方式,在邻接的缠绕部间使各个卷轴表面的位置错开配置(例如,参照特开2004-179587号公报)。
根据这种高压变压器,由于在形成于隔离板的沟槽部的近旁位置,能够使低压侧的缠绕部的最上层的次级绕组和高压侧的缠绕部的最上层的次级绕组彼此分离(特别是能够防止从低压侧的缠绕部过来的次级绕组与高压侧的缠绕部的最上层的次级绕组相接触),因此即使增加各缠绕部中的次级绕组的缠绕数,也很难在邻接的缠绕部之间产生绝缘破坏。因此,能够减少缠绕部的总数来实现高压变压器的密紧化,并防止邻接的缠绕部之间的绝缘破坏。
近年来,在以较短周期实现小型化的电子机器的制造领域中,要求安装于电路基板上的高压变压器进一步密紧化。虽然这种密紧化的要求,可以大致区分为,以缩小电路基板面上的高压变压器的安装面积为主要着眼点、和以降低高压变压器的高度(缩短与电路基板面成直角的方向的长度)为主要着眼点这两种,但最近,在取得安装面积的纵横比和低高度化的平衡的同时、缩小高压变压器的整体容积的这种要求逐渐增多。
上述专利文献1的高压变压器,设缠绕轴的方向为横方向时,此横方向的尺寸存在比纵方向或高度方向的尺寸长的倾向。因此,为了既取得纵横高度的平衡又能实现整体的密紧化,正在开展减少缠绕部的总数来缩短缠绕轴的全长缩短之类的研究。可是,为了既确保给定的输出电压又减少缠绕部的总数,不得不增加各缠绕部上所缠绕的次级绕组的缠绕数,这各缠绕部中的缠绕数的增大,与各缠绕部中的次级绕组的直径变大有着直接的关系。另外,为了确保充分的防止邻接的缠绕部间的绝缘破坏的功能,必须将邻接的两个缠绕部的各缠绕轴的表面位置的错开量,增大对应各缠绕部中次级绕组的缠绕直径变大的量。另外,在缠绕轴内部穿过芯(磁芯)的情况下,为确保该芯穿过的空间,有必要在使各缠绕轴表面位置的错开量增加的同时,增加缠绕轴自身的直径。
在所述特开2004-179587号公报中公开的发明中,作为使邻接的两个缠绕部的各缠绕轴表面的位置错开的方向,假定为主要是与电路基板面平行的方向或者与电路基板面成直角的方向。因此,将各缠绕部中的缠绕轴自身的直径或所缠绕的次级绕组的缠绕直径增大时产生的影响,与各缠绕轴表面位置往错开方向的尺寸增大有着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在令错开方向为与电路基板面平行的方向时,高压变压器的安装面积显著增大,在令错开方向为与电路基板面成直角的方向时,高压变压器的高度显著增加。因此,存在的问题是,难以既防止邻接的缠绕部之间的绝缘破坏,又实现取得纵横高度的平衡而得到的密紧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该种情形而提出,其目的为:提供一种既能防止邻接的缠绕部之间的绝缘破坏,又能实现取得纵横高度的平衡所得的密紧化的高压变压器。
为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中的高压变压器,具备:将相对于初级绕组被电磁耦合的次级绕组所缠绕的缠绕轴,利用在该缠绕轴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分离配设的多个隔离板,区分为在该方向上并排的多个缠绕部来构成的绝缘性的次级侧绕线架,
在各个所述隔离板上,形成用于从邻接于该隔离板的低压侧的缠绕部向高压侧的缠绕部交付所述次级绕组的沟槽部,
在所述沟槽部的近旁位置中,所述高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所述低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外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侧绕线架所备置的所述多个缠绕部中的至少一组的两个缠绕部,构成为: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面内的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扁平状,且从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看,该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中相当于长轴的各个轴线互相交叉。
再有,优选所述高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所述低压侧的缠绕轴表面,以与该低压侧的缠绕部上缠绕的所述次级绕组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位于直径方向外方。
另外,这里所谓“扁平的形状”,表示的是,扁平地构成非正圆的形状,例如,椭圆或长圆、称作小印章形之类的形状或卵形、长方形或菱形(包括角部圆滑的形状)等的扁平矩形状的形状或半圆形,或者六边形等多边形(包括角部圆滑的形状)。
除了上述的结构之外,所述两个缠绕部,可构成为:各个所述轴线,从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看,相互近似直角地交叉,且相对于该高压变压器所安装的电路基板面以近似45度的角度相交。另外,优选在所述次级侧绕线架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缠绕部中,位于所述缠绕轴中最低压侧的缠绕部,构成为: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面内的该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
另外,可构成为:第一所述次级侧绕线架和第二所述次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所述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另外,可构成为:被植设次级侧端子的次级侧端子台,与所述第一次级侧绕线架、所述第二次级侧绕线架、以及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一体化地形成。
另外,可构成为:分别具有被缠绕所述初级绕组的缠绕轴而形成的第一初级侧绕线架和第二初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该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初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初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的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该缠绕轴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初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初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的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另外,可构成为:被植设初级侧端子的初级侧端子台,与所述第一初级侧绕线架、所述第二初级侧绕线架、以及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一体化地形成。
另外,可构成为:具备两个E形磁芯来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高压变压器的从上面侧看的立体图(省略绕组)。
图2是图1所示的高压变压器的从下面侧观察的立体图(省略绕组)。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高压变压器具备绕组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A是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正视图,图4B是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俯视图,图4C是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左视图。
图5是图4A中的A-A线横截面图。
图6是图4A中的B-B线横截面图。
图7是图4A中的C-C线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隔挡块穿过孔的结构的截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中的高压变压器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高压变压器的整体结构的上面侧视立体图,图2是该高压变压器的下面侧视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高压变压器具备绕组的状态的立体图。首先,基于这图1~图3,概略地说明此高压变压器的整体结构。另外,为了使附图之间的方向对应关系明晰,在各附图中标示出了坐标轴。
图1所示的高压变压器1,是用于DC/AC逆变器电路中的、可使两个CCFL(冷阴极放电灯)同时放电或点亮的逆变变压器,通过:由软磁性材料的铁氧体(此外,可以使用例如坡莫镍铁合金、铁硅铝合金、羰基铁等材料、或者将这些微粉末压缩成形得到的压粉铁芯)构成的两个E形磁芯2A、2B;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以及,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构成。
其中,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由:如图3所示,缠绕第一初级绕组7A的第一初级侧绕线架30A;缠绕第二初级绕组7B的第二初级侧绕线架30B;如图2所示,植设有三个初级侧端子41A的第一初级侧端子台40A;同样植设有三个初级侧端子41B的第二初级侧端子台40B;以及,植设有一个初级侧端子41C的第三初级侧端子台40C,构成。第一初级绕组7A的始端,被缠在三个初级侧端子41A的任何一个上,其终端被缠在初级侧端子41C上。另外,第二初级绕组7B的始端,被缠在三个初级侧端子41B的任何一个上,其终端被缠在初级侧端子41C上。
第一和第二初级侧绕线架30A、30B,由:第一和第二初级绕组7A、7B分别所缠绕的筒状的缠绕轴31A、31B;以及,设于该缠绕轴31A、31B的各自的一方端部的耳板32A、32B构成,将各缠绕轴31A、31B的各自的另一方端部,以隔着耳板状隔壁部33彼此互相对顶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和第二初级侧绕线架30A、30B;第一、第二及第三初级侧端子台40A、40B、40C;以及,耳板状隔壁部33,由绝缘材料(一般为塑料制材料)一体化形成。
另外,上述的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由:如图3所示,缠绕第一次级绕组8A的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缠绕第二次级绕组8B的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B;如图2所示,植设有两个次级侧端子61A的第一次级侧端子台60A;同样植设有两个次级侧端子61B的第二次级侧端子台60B;以及,植设有一个次级侧端子61C的第三次级侧端子台60C构成。第一次级绕组8A的始端,被缠在两个次级侧端子61A的任何一个上,其终端被缠在次级侧端子61C上。另外,第二次级绕组8B的始端,被缠在两个次级侧端子61B的任何一个上,其终端被缠在次级侧端子61C上。
如图1所示,第一和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A、50B,由: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组8A、8B(参照图3)分别所缠绕的筒状的缠绕轴51A、51B;设于该缠绕轴51A、51B的各自的一方端部上的耳板52A、52B;以及,在该缠绕轴51A、51B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图中Y轴方向)上,彼此分离地配置的各两个隔离板53A、54A、53B、54B,构成。将各个缠绕轴51A、51B的各自的另一方端部,以隔着耳板状隔壁部58彼此相互对顶的方式配置。另外,第一和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A、50B;第一、第二及第三次级侧端子台60A、60B、60C;以及,耳板状隔壁部58,由绝缘材料一体化地形成。
缠绕轴51A,被通过耳板52A和两个隔离板53A、54A以及耳板状隔壁部58,区分为在图中Y轴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缠绕部SA1、SA2、SA3。同样,缠绕轴51B,被通过耳板52B和两个隔离板53B、54以及耳板状隔壁部58,区分为在图中Y轴方向上并排的三个缠绕部SB1、SB2、SB3
另外,在隔离板53A上,形成有用于将缠绕于缠绕部SA1上的第一次级绕组8A(参照图3)交付给邻接的缠绕部SA2的沟槽部55A,在隔离板54A上,形成有用于将缠绕于缠绕部SA2上的第一次级绕组8A交付给邻接的缠绕部SA3的沟槽部56A。同样,在隔离板53B上,形成有用于将缠绕于缠绕部SB1上的第二次级绕组8B(参照图3)交付给邻接的缠绕部SB2的沟槽部55B,在隔离板54B上,形成有用于将缠绕于缠绕部SB2的第二次级绕组8B交付给邻接的缠绕部SB3的沟槽部56B。上述的第一和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50A、50B的结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成为本发明的要点的部分,对此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另外,如图1所示,上述E形磁芯2A,由:在图中X方向上延伸的基部21A;在此基部21A的中央部中,相对该基部21A直角地在图中Y轴方向上延伸的中脚部22A;以及,在基部21A的两端部中,相对该基部21A分别直角地在图中Y方向上延伸的外脚部23A、24A构成。同样,如图2所示,上述E形磁芯2B,由基部21B;在该基部21B的中央部中,相对该基部21B直角延伸的中脚部22B;在基部21B的两端部中,相对该基部21B分别以直角延伸的外脚部23B、24B构成。另外,虽然在图1和图中,仅图示出了E形磁芯2A、2B的各外脚部23A、24A、23B、24B的一部分,但它们具有与中脚部22A、22B近似相等的长度。
另外,如图1所示,在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上,形成在图中Y方向上贯通第一初级侧绕线架30A的缠绕轴31A和第二初级侧绕线架30B的缠绕轴31B的内部的磁芯穿过孔34,在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上,形成在图中Y方向上贯通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的缠绕轴51A和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B的缠绕轴51B的内部的磁芯穿过孔57。两个E形磁芯2A、2B中,各个中脚部22A、22B在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与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之间,各个外脚部23A、23B在初级侧的上述磁芯穿过孔34内,各个外脚部24A、24B在次级侧的上述磁芯穿过孔57内,各个顶端被以彼此隔开给定磁隙(也可设没有磁隙)对向的方式设置,从而构成为形成给定的磁路。
另外,如图2所示,在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的第三初级侧端子台40C上,在其下面一侧(图2中朝着上方)开口,并设有以到达所述磁芯穿过孔34(参照图1)的方式穿通设置的隔挡块插入孔42。同样,在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的第三次级侧端子台60C上,在其下面侧开口,并设有以到达所述磁芯穿过孔57的方式穿通设置的隔挡块插入孔62。另外,有关这些隔挡块插入孔42、62的详细留作后述。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的结构和作用。图4是表示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的结构的投射图,图4A是正视图,图4B是俯视图,图4C是左视图。另外,图5~图7是表示上述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的结构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4A的A-A线的截面,图6是沿B-B线的截面,图7是沿C-C线的截面。另外,图4~图7所示的坐标轴的朝向,与图1~图3所示的坐标轴的朝向相同。
如图5所示,在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中位于最外侧且低压侧的第一缠绕部SA1,其缠绕轴表面51A1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在该缠绕部SA1中,始端被缠在第一次级侧端子台60A(参照图4)的第一次级绕组8A,被缠绕直至其最上层(图5中以假想线表示)的一部分区域到达隔离板53A的沟槽部55A的顶端位置。然后,被缠绕的第一次级绕组8A,被通过沟槽部55A交付给邻接的第二缠绕部SA2(参照图6)。
该第二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如图6所示,被以接近上述沟槽部55A(图中以假想线表示)的区域与该沟槽部55A的顶端部分成为近似同一平面的方式构成。即,夹着上述隔离板53A邻接的两个缠绕部SA1和SA2构成为:在所述沟槽部55A的近旁位置中,高压侧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相对于低压侧缠绕部SA1的缠绕轴表面51A1,以与缠绕于缠绕部SA2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位于直径方向外侧。从而,由于能够使缠绕于第一缠绕部SA1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最上层、与缠绕于第二缠绕部SA2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最上层的各自位置,彼此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沟槽部55A的形成位置中,两个缠绕部SA1、SA2间产生绝缘破坏。
另外,第二缠绕部SA2,其缠绕轴表面51A2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近似椭圆形(将圆形和直线组合的形状)。而且,在该缠绕轴表面51A2的截面形状中,相互垂直的、相当于椭圆中的长轴的轴线(以下称“长轴线Pj”)以及相当于短轴的轴线(以下称“短轴线Pi”),被以相对于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面分别呈近似45度的角度相交的方式配置。然后,上述缠绕部SA2中,第一次级绕组8A,其最上层(图6中以假想线表示)的一部分区域(图6中位于上述短轴线Pi以上的区域),被缠绕直至到达隔离板54A的沟槽部56A的顶端位置。然后,将被缠绕的第一次级绕组8A,通过沟槽部56A,交付给邻接的第三缠绕部SA3(参照图7)。
该第三缠绕部SA3的缠绕轴表面51A3,如图7所示,被以接近上述沟槽部56A(图7中以假想线表示)的区域(接近后述的长轴线Qj的部分)与该沟槽部56A的顶端部分成为近似同一平面的方式构成。即,夹着上述隔离板54A邻接的两个缠绕部SA2和SA3构成为:在所述沟槽部56A的近旁位置中,高压侧缠绕部SA3的缠绕轴表面51A3相对于低压侧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以与缠绕于缠绕部SA2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厚度相同的程度,位于直径方向外侧。从而,由于能够使缠绕于第二缠绕部SA2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最上层、与缠绕于第三缠绕部SA3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最上层彼此分离,因此能够防止在沟槽部56A的形成位置中,两个缠绕部SA2、SA3间产生绝缘破坏。
另外,第三缠绕部SA3,其缠绕轴表面51A3的截面形状,与第二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同样,形成为近似椭圆形。而且,在该缠绕轴表面51A3的截面形状中,相互垂直的长轴线Qj以及短轴线Qi,也与上述缠绕轴表面51A2相同,被以相对于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面分别呈近似45度的角度相交的方式配置。其中,缠绕轴表面51A3被构成为:其长轴线Qj相对于上述长轴线Pj,从缠绕轴51A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看,近似直角地交叉。
另外,缠绕于上述缠绕部SA3上的第一次级绕组8A,其终端被缠在次级侧端子61C上,由此结束缠绕。另外,图4所示的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B,具有将上述的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相对于耳板状隔壁部58面对称地配置的结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特征之一如下: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对于第二次级侧绕线架50B也相同)所具备的第二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的截面形状、与第三缠绕部SA3的缠绕轴表面51A3的截面形状,被分别构成为扁平的近似椭圆形的形状;另外,缠绕轴表面51A2的截面形状中的长轴线Pj、和缠绕轴表面51A3的截面形状中的长轴线Qj,被以从缠绕轴51A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看相互近似直角相交叉、且分别相对于图中未示出的电路基板面呈近似45度的角度相交的方式构成。
从而,能够达到以下的效果。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次级侧绕线架50A,将第一次级绕组8A分为三个缠绕部SA1、SA2、SA3缠绕,所述第一次级绕组8A与以往的高压连接器的一个次级侧绕线架中分为大约6个缠绕部缠绕的量近似。由于缠绕部的总数变为近似半数,因而与以往相比,缠绕轴51A的全长大幅度缩短。
另一方面,由于与以往相比,各缠绕部SA1、SA2、SA3上所缠绕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量增大,因此各缠绕部SA1、SA2、SA3中的缠绕轴51A的直径、或所缠绕的第一次级绕组8A的缠绕直径变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第二缠绕部SA2的缠绕轴表面51A2和第三缠绕部SA3的缠绕轴表面51A3,能够避免这种直径变大的影响导致往图5~图7纸面内给定方向的显著的尺寸增大(例如,在以图6所示的长轴线Pj和图7所示的长轴线Qj互相平行的方式配置两个缠绕部SA2、SA3时,为了防止绝缘破坏,不论将两个缠绕部SA2、SA3的相互位置向纸面内的哪个方向错开,与本实施方式相比,均会使图中的X轴方向或Z轴方向的尺寸变大)。因此,可以既取得纵(X轴方向)、横(Y轴方向)、高度(Z轴方向)的尺寸的平衡(在本实施方式中,纵和高度的尺寸比近似为1比1),同时又密紧地构成整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令第一缠绕部SA1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且其容积比其他的两个缠绕部SA2、SA3小。具有如下优点:即通过将截面形状做成圆形,第一次级绕组8A的缠绕作业较容易,并且通过缩小容积,能够减少磁通的泄漏。但是,也可以将第一缠绕部SA1的截面形状做成扁平的形状。此时,第一缠绕部SA1的截面形状,优选为与第三缠绕部SA3的截面形状近似相同(包括长轴线的朝向)。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长轴线Pj和长轴线Qj互相以近似直角交叉的方式构成,但是交叉的角度不限于90度,可以在任意的角度范围内(例如,15度~90度、30度~90度、45度~90度、60度~90度),根据密紧化的要求来各种各样地设定。
接下来,参照图8详细说明之前简述的隔挡块插入孔62的结构和作用。图8是表示隔挡块插入孔62的结构的截面立体图。另外,由于形成于初级侧绕线架/端子台3的隔挡块插入孔42与以下所说明的隔挡块插入孔62结构近似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隔挡块插入孔62,被以从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的上述第三次级侧端子台60C的下面一侧(图8中向着上方)到达上述磁芯穿过孔57的方式穿通设置。在该隔挡块插入孔62内,从图中上方插入绝缘性的隔挡块70,在两个E形磁芯2A、2B的各外脚部24A、24B之间确保给定的磁隙。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挡块70被插入配置于隔挡块插入孔62内的状态下,E形磁芯2A的外脚部24A从图中右方穿过磁芯穿过孔57,同时,E形磁芯2B的外脚部24B从图中左方穿过磁芯穿过孔57。两个E形磁芯2A、2B,暂时以各个外脚部24A、24B的各顶端部分别抵接在隔离块70上的方式被保持后,通过各个外脚部24A、24B的各顶端部之间所形成的磁隙内被注入的粘结剂,被固定在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上。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这种结构,但若不设置隔挡块插入孔62,组装工序例如以下所述。
即,用粘结剂预先将隔挡块70临时固定在两个E形磁芯2A、2B的两个外脚部24A、24B的彼此面对面的面中的其中一个面上。粘结剂不但在隔挡块70的临时固定的面上,也在相对侧的面上涂布。接下来,将两个外脚部24A、24B分别插入到次级侧绕线架/端子台5的磁芯插入孔57内。由于涂布于相对侧的面上的粘结剂粘结在另一方的外脚部上,因此若在该状态下经过给定时间而被干燥,则两个E形磁芯2A、2B就粘接在一起。
若实施这种工序,由于必须将用多量的粘结剂临时固定有隔挡块70的磁芯的脚,送入到绕线架的插入孔内,因此难于作业,并且可能发生粘结剂被涂布在不需要的部分上的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备置隔挡块插入孔62,形成能够如上所述用后工序实施隔挡块70的装填以及由粘结剂实现的固定的结构,因此,既能够在两个E形磁芯2A、2B之间确保给定的磁隙,又能够提高将它们固定保持在磁芯穿过孔57内的作业的效率。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中的高压变压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中的高压变压器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其他各种方式的变更。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和第二次级绕线架50A、50B,分别被分为三个缠绕部SA1~SA3、SB1~SB3,但是也可以将次级侧绕线架分为两个缠绕部,或四个以上的缠绕部。
另外,本发明的高压变压器,不仅限于逆变变压器,也可以适用于其他的种种变压器。
如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的高压变压器,构成为:在用于从夹着隔离板彼此邻接的低压侧缠绕部向高压侧缠绕部交付二次绕组的沟槽部所形成的位置的近旁,高压侧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低压侧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外方。
从而,由于能够使低压侧缠绕部的最上层的次级绕组、与高压侧缠绕部的最上层的次级绕组彼此分离,因此即使增加各缠绕部中的次级绕组的缠绕数,也能够避免在邻接的缠绕部之间产生绝缘破坏。
另外,次级侧绕线架所备置的多个缠绕部中的至少一组的两个缠绕部,构成为: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扁平的形状,且从缠绕轴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看,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中相当于长轴的各个轴线相互交叉。
从而,由于即使在为了缩短缠绕轴的全长而将各缠绕部中的缠绕轴的直径或所缠绕的次级绕组的缠绕直径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影响像以往那样导致往给定方向的尺寸明显增加,因此可以既取得纵横高度的尺寸的平衡,又能够将高压变压器整体紧密化。

Claims (12)

1、一种高压变压器,具备:将相对于初级绕组被电磁耦合的次级绕组所缠绕的缠绕轴,利用在该缠绕轴的中心轴所延伸的方向上彼此分离配设的多个隔离板,区分为在该方向上并排的多个缠绕部来构成的绝缘性的次级侧绕线架,
在各个所述隔离板上,形成用于从邻接于该隔离板的低压侧的缠绕部向高压侧的缠绕部交付所述次级绕组的沟槽部,
在所述沟槽部的近旁位置中,所述高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相对于所述低压侧的缠绕部的缠绕轴表面,位于直径方向外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次级侧绕线架所备置的所述多个缠绕部中的至少一组的两个缠绕部,构成为:与所述中心轴垂直的面内的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扁平状,且从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看,该各个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中相当于长轴的各个轴线互相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缠绕部,构成为:各个所述轴线,从中心轴的延伸方向看,相互近似直角地交叉,且相对于该高压变压器所安装的电路基板面以近似45度的角度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次级侧绕线架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缠绕部中,位于所述缠绕轴中最低压侧的缠绕部,构成为: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面内的该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次级侧绕线架所具备的所述多个缠绕部中,位于所述缠绕轴中最低压侧的缠绕部,构成为:垂直于所述中心轴的面内的该缠绕轴表面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次级侧绕线架和第二所述次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所述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次级侧绕线架和第二所述次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所述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次级侧绕线架和第二所述次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所述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第一所述次级侧绕线架和第二所述次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所述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所述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次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被植设次级侧端子的次级侧端子台,与所述第一次级侧绕线架、所述第二次级侧绕线架、以及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一体化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分别具有被缠绕所述初级绕组的缠绕轴而形成的所述第一初级侧绕线架和所述第二初级侧绕线架,被以使各个该缠绕轴的一个端部隔着绝缘性的耳板状隔壁部互相对顶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一初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和该第二初级侧绕线架的缠绕轴的内部,分别近似同轴地形成在该缠绕轴的中心轴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磁芯穿过孔,在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上,在该第一初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和该第二初级侧绕线架的所述磁芯穿过孔中穿过的磁芯之间,设有插入确保给定的磁隙的绝缘性的隔挡块的隔挡块插入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被植设初级侧端子的初级侧端子台,与所述第一初级侧绕线架、所述第二初级侧绕线架、以及所述耳板状隔壁部,一体化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压变压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两个E形磁芯来形成。
CNB2005101272127A 2004-12-15 2005-11-25 高压变压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55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63713A JP4149435B2 (ja) 2004-12-15 2004-12-15 高圧トランス
JP2004363713 2004-12-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90564A true CN1790564A (zh) 2006-06-21
CN100492556C CN100492556C (zh) 2009-05-27

Family

ID=36011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2721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2556C (zh) 2004-12-15 2005-11-25 高压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7116201B2 (zh)
EP (1) EP1672649B1 (zh)
JP (1) JP4149435B2 (zh)
KR (1) KR100731608B1 (zh)
CN (1) CN100492556C (zh)
AT (1) ATE438188T1 (zh)
DE (1) DE602005015670D1 (zh)
TW (1) TWI262514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8068B (zh) * 2008-10-20 2012-10-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逆变变压器的骨架
CN104934207A (zh) * 2015-07-03 2015-09-23 江苏容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大电流中高频变压器骨架
CN105304284A (zh) * 2015-09-23 2016-02-03 沈群华 一种电力变压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1320B2 (en) 2005-04-28 2010-04-20 Tdk Corporation Ferrite core and transformer using the same
US7236079B2 (en) * 2005-07-23 2007-06-26 Jiuan Lin Transformer bobbin for preventing excitation peak voltage insulation damage
US7342478B2 (en) * 2006-05-15 2008-03-11 Lien Chang Electronic Enterprise Co., Ltd. Structure for high voltage bearable transformers
JP5204507B2 (ja) * 2008-02-18 2013-06-05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KR20100125570A (ko) * 2009-05-21 2010-12-01 동양이엔피 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WO2011099976A1 (en) * 2010-02-12 2011-08-18 Cramer Coil & Transformer Co. Integrated common mode, differential mode audio filter inductor
KR101167176B1 (ko) * 2011-05-13 2012-07-24 이철원 보빈 및 이 보빈을 이용한 코일의 권선방법
US20140176291A1 (en) * 2011-08-01 2014-06-26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Choke coil
JP6132461B2 (ja) * 2011-10-05 2017-05-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9362044B1 (en) * 2013-03-04 2016-06-07 Univers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Inc. Magnetic component with multiple pin row bobbin
TWI609386B (zh) * 2016-12-15 2017-12-21 Yujing Technology Co Ltd Vertical composite common mode coil
EP3975208A4 (en) * 2019-09-09 2023-07-19 Suzhou Opple Lighting Co., Ltd. INDUCTANCE FRAME, INDUCTANCE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518A (en) * 1996-07-08 1998-12-08 Hitachi Ferrite Electronics, Ltd.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with secondary coil windings on opposing bobbins
DE29709418U1 (de) * 1997-05-30 1997-07-31 Metrawatt Gmbh Gossen Transformator mit einem Spulenkörper zur Aufnahme der Transformatorwicklungen
KR19990009068U (ko) * 1997-08-08 1999-03-05 송석근 가로등 등주
US6002319A (en) * 1997-09-04 1999-12-14 Tdk Corporation Inductance device with gap
JP2000012350A (ja) * 1998-06-22 2000-01-14 Koito Mfg Co Ltd 変圧器
JP2000208339A (ja) * 1999-01-18 2000-07-28 Tokyo Parts Ind Co Ltd 高圧トランスのコイルボビン
TW478638U (en) * 2001-04-04 2002-03-01 Delta Electronics Inc Transformer having good insulation
TW507224B (en) * 2001-08-17 2002-10-21 Ambit Microsystems Corp Transformer for inverter
JP2004179587A (ja) 2002-11-29 2004-06-24 Sumida Technologies Inc 高圧トランス
TWI224797B (en) * 2003-04-22 2004-12-01 Darfon Electronics Corp Transformer structur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28068B (zh) * 2008-10-20 2012-10-03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逆变变压器的骨架
CN104934207A (zh) * 2015-07-03 2015-09-23 江苏容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大电流中高频变压器骨架
CN105304284A (zh) * 2015-09-23 2016-02-03 沈群华 一种电力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31608B1 (ko) 2007-06-22
US20060125592A1 (en) 2006-06-15
EP1672649A2 (en) 2006-06-21
CN100492556C (zh) 2009-05-27
US7116201B2 (en) 2006-10-03
TWI262514B (en) 2006-09-21
DE602005015670D1 (de) 2009-09-10
EP1672649A3 (en) 2007-03-07
ATE438188T1 (de) 2009-08-15
KR20060067826A (ko) 2006-06-20
JP4149435B2 (ja) 2008-09-10
TW200620342A (en) 2006-06-16
JP2006173356A (ja) 2006-06-29
EP1672649B1 (en) 2009-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90564A (zh) 高压变压器
CN100345227C (zh) 高压变压器
US7116204B2 (en) Leakage transformer
CN101090036B (zh) 平衡变压器
CN1220223C (zh) 绕线形线圈
US20090212894A1 (en) Choke coil
CN1892932A (zh) 磁性元件
CN103915246B (zh) 线圈部件
CN1110893C (zh) 电气元件组件和制造方法
US20060125591A1 (en) [high voltage transformer]
US7236079B2 (en) Transformer bobbin for preventing excitation peak voltage insulation damage
CN1684208A (zh) 高压变压器
KR102194177B1 (ko) 통합된 접지 구조를 갖는 회로 기판 자성 구성요소 및 제조 방법
CN1577652A (zh) 回扫变压器的高压线圈架
JP5208583B2 (ja) 高圧トランス
CN1249522A (zh) 高压变压器
JP5153705B2 (ja) イグナイタトランス及び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426074A (zh) 回扫变压器和在该变压器中固定泄漏电阻的装置
WO2012076334A1 (de) Stromwandlerbaugruppe
JP3382034B2 (ja) コイル装置
CN2904243Y (zh) 用于变压器中的绕线装置以及镇流器
CN1402270A (zh) 用于换流器的变压器
CN1206672C (zh) 变压器绕组结构
CN101345125A (zh) 避免线圈短路的变压器线包
JP6576753B2 (ja) コイルボビン、コイル及びそのコイルを備えた変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527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