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1266A - 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1266A
CN1781266A CNA2004800107821A CN200480010782A CN1781266A CN 1781266 A CN1781266 A CN 1781266A CN A2004800107821 A CNA2004800107821 A CN A2004800107821A CN 200480010782 A CN200480010782 A CN 200480010782A CN 1781266 A CN1781266 A CN 17812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in
signal
processing unit
signal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107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田雅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81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12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52TPC using AG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circuits or amplifi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0Calibration or testing
    • H03M1/1009Calibration
    • H03M1/1014Calibration at one point of the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i.e. by adjusting a single reference value, e.g. bias or gain error
    • H03M1/1023Offset cor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6Receivers
    • H04B1/16Circuits
    • H04B1/30Circuits for homodyne or synchrodyne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1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for calibration; for correcting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8Joint weigh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6Weighted combining using weights depending on external parameters, e.g. direction of arrival [DOA], predetermined weights or beam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00Analogue/digital conversion; Digital/analogue conversion
    • H03M1/12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H03M1/18Automatic control for modifying the range of signals the converter can handle, e.g. gain ranging
    • H03M1/186Automatic control for modifying the range of signals the converter can handle, e.g. gain ranging in feedforward mode, i.e. by determining the range to be selected directly from the input signal
    • H03M1/187Automatic control for modifying the range of signals the converter can handle, e.g. gain ranging in feedforward mode, i.e. by determining the range to be selected directly from the input signal using an auxiliary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通过利用来自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中的最大电平信号产生增益控制信号。增益统一单元(70)在偏置存储单元(72a,72b)中存储一个偏置,该偏置相当于各个可变增益放大器通过利用增益控制信号被共同控制时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上产生的增益偏差。对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将该偏置附加到增益控制信号,采用偏置附加后的增益控制信号去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26a、26b)。在校正控制单元(80)的控制下,校正信号供给单元(90)和偏置确定单元(73)分别提供校正信号和校正增益控制信号。偏置确定单元(73)决定来自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电平信号被统一的偏置,且更新偏置存储单元(72a、72b)。

Description

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装置,特别涉及接收装置中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均匀调齐的技术,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处理多个天线各自的接收信号。
背景技术
以往,通过利用自适应天线阵装置与位于所期望方向的对方器械之间选择性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已被实用化。
自适应天线阵装置的构成通常包括:多个天线、和用来分别处理多个天线各自的收发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以及通过给各个天线的收发信号分配振幅差和位相差来形成全体天线的一个所期望的指向性模式的指向性处理单元。
自适应天线阵装置中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以确保接收信号的动态范围而被自动增益控制(AGC:Automatic Gain Control)。
这种自适应天线阵装置中的自动增益控制的一个例子,诸如日本国特开平3-70221号公报上所记载。该自适应天线阵装置对各个天线设置信号处理单元(分支),共同利用从代表之一的接收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通过均匀反馈控制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实施自动增益控制。根据此方式,自适应天线阵的输入信号大小的关系在AGC前后几乎相同,不对自适应天线阵的控制产生影响。
但是,根据所述现有技术的自动增益控制,即使共同利用从一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均匀实施反馈控制,因构成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元件的零散和经时变化,存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不能完全被统一的问题。
特别是,自适应天线阵装置,通过给从接收用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接收信号上分配适当的振幅差和位相差来形成所期望的接收指向性模式。发射用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通过给发射信号分配与接收时相同量的振幅差和位相差来形成与接收指向性模式相同的发射指向性模式。
为此,在接收用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存在增益偏差状态时的各个接收信号的振幅差作为发射用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振幅差来进行处理时,产生接收指向性模式与发射指向性模式不一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所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每一个拥有统一的增益的接收装置。
本发明的接收装置,具备多个天线、和处理该多个天线各自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并且包括: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其将从一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作为基准,生成增益控制信号;可变增益单元,其分别包括在该多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每一个中,基于该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增益;增益统一单元,其利用该增益控制信号,共同控制各个可变增益单元的增益时,将消除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生成的增益偏差的增益分配到各个信号处理单元。
再有,所述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指向性处理单元,其通过对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进行自适应天线阵处理,得到所期望的指向性。
根据这种构成,因为共同利用增益控制信号时构成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元件零散偏差而生成的增益偏差被抵消,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在高精度下被统一。
特别是,通过对来自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进行自适应天线阵处理而形成指向性,因为消除了给指向性形成带来恶影响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能提高指向性形成精度。
再有,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包括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中,而且是分配消除自身被包含的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增益的增益调整器。
根据这种构成,例如,利用非常简便的元件诸如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插入半固定式电位器来实施增益统一。
再有,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预先记忆相当于所述增益偏差的偏置,通过在所述增益控制信号上附加该被记忆的偏置,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修正所述增益控制信号,各个可变增益单元,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通过该修正后的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增益。
根据这种构成,能利用可变增益装置实施增益的统一。一般的接收器械的信号处理单元,因为其结构包括AGC用的可变增益放大器,通过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统一兼用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不需在信号处理单元插入专用的可变增益单元,抑制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部件数量及噪音的增大。
再有,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将不同的多个接收信号频率及不同的多个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建立对应关系后,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预先记忆与所述增益偏差相当的偏置,通过在所述增益控制信号上附加与现在处理中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及所述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对应而被记忆的的偏置,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修正所述增益控制信号。
根据这种构成,当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在处理对象频率范围全体领域不一样时,或,当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上被分配的增益控制信号与获得的增益之间的关系不相同时,能有效地消除由这些误差引起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
再有,所述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校正信号供给单元,其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提供同一电平的校正信号;偏置确定单元,其根据该校正信号决定用于统一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电平的偏置;所述增益统一单元,采用该被决定的偏置更新己记忆的偏置。
根据这种构成,即使在经时变化及运用环境的变化产生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时,能有效地消除此增益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接收装置1的全体构成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偏置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
图3是偏置表的一个示例。
图4是表示第二偏置校正处理的流程图图。
图5是表示接收装置2的全体构成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包括多个天线、及处理该多个天线各自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包括以实施自动增益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
该接收装置,在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利用分配最大电平的信号生成增益控制信号。然后,在利用该增益控制信号共同控制各个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时将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生成的增益偏差相当的偏置附加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该增益控制信号,利用该偏置附加后的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上所述可变增益放大器的增益。
此外,该接收装置,为达到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偏置正确抵消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的偏差,则校正该偏置。
(全体构成)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接收装置1的全体构成的功能框图。
接收装置1包括:天线10a、10b、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局部振荡器30、指向性处理单元40、解调单元50、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对数放大器68a、68b、A/D转换器69a、69b、增益统一单元70、D/A转换器74a、74b、校正控制单元80、以及校正信号供给单元90。
特别地,指向性处理单元40、解调单元50、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增益统一单元70、校正控制单元80、以及校正信号供给单元90利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存储器等来构成。各个单元的功能,通过DSP或CPU执行储藏于存储器的程序得以实现。
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对由天线10a接收的接收信号,通过信号选择开关21a取得,通过BPF22a由低噪音放大器23a增幅,在混频器24a进行频率转换,通过BPF25a在可变增益放大器26a下增幅后,由A/D转换器28a将这个接收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提供给指向性处理单元40以及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
可变增益放大器26a,通过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以及增益统一单元70根据反馈信号进行自动增益控制。
对数放大器68a,把向可变增益放大器26a的输入信号的电平转换为对数值;A/D转换器69a,把该对数转换后的电平值转换成数字信号,提供给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
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也具有同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相同的构成。
指向性处理单元40,对来自于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提供的信号,通过分配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振幅差及位相差进行合成,形成所期望方向上的选择地具有增益的指向性模式,选择地抽出来自所期望的通信对手发送的信号。
解调单元50,对该被抽出的信号进行解调并生成信息信号。解调后的信息信号,传送到图外的信息处理单元或信息通信网,诸如,D/A转换成声音信号由未图示的扬声器发出声音。
(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及增益统一单元70的详细)
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中的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向合适增益指示单元63通知由A/D转换器69a、69b供给的对数电平值的过去规定时间内的最大值。
合适电平存储单元64,预先记忆在考虑到维持信号的线性的情况下而获得最大的动态范围的合适对数电平值。合适增益指示单元63,比较该被记忆的合适电平值和被通知的对数电平值的最大值。在该最大值比该合适电平值大时、向增益统一单元70通知指示增益减少的增益控制信号;在该最大值比该合适电平值小时、向增益统一单元70通知指示增益增加的增益控制信号。
此外,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在所述的对数电平值的最大值的时间波动汇聚于规定范围时,向合适增益指示单元63通知由A/D转换器28a、28b供给的线性电平值的过去规定时间内的最大值。
合适电平存储单元64,进一步,即使关于线性电平值也预先记忆合适的值,在来自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的线性电平值的最大值被通知时,向增益统一单元70通知作为将该线性电平值相关的合适值和该被通知的线性电平值的最大值相比较的结果的增益控制信号。
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在所述的线性电平值的最大值的时间波动发散于规定范围外时,再次选择对数电平值的最大值。
偏置存储单元72a以及72b,预先记忆作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用的偏置,这些偏置是附加于同一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26a及26b时,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表示的同一的增益的偏置。
因此,只要在偏置存储单元72a以及72b中,例如,在接收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分别向天线10a及10b输入同一电平的调整信号,在规定范围内变更偏置,可记忆在获得来自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的同一电平信号时的偏置即可。
此外,如后所述,还能校正接收装置的运用阶段时的偏置。
偏置附加单元71a及71b,通过分别附加在存储单元72a以及72b记忆的偏置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修正由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分配的增益控制信号,该修正后的增益控制信号由D/A转换器74a及74b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通过被转变的模拟电压信号来控制可变增益放大器26a及26b。
(偏置校正处理的详细)
偏置校正处理,以用于消除因经时变化及使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的偏差,在接收装置的运用阶段中,利用校正信号和校正用增益控制信号来进行实施。
图2是表示在校正控制单元80的控制下,接收装置1的各单元执行偏置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校正信号供给单元90,向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提供同一电平的校正信号,信号选择开关21a及21b,对应于来自校正控制单元80的切换信号,选择该校正信号(S10)。
偏置确定单元73,对偏置存储单元72a及72b以同一的初始值进行初期化实施,给偏置附加单元71a及71b提供校正用增益控制信号(S30)。此外,这时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停此增益控制信号的输出。
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比较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电平,选择其中的最大值。校正控制单元80,将除分配了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已选择的最大值的信号处理单元之外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作为对象信号处理单元,反复以下的处理(S40~S90)。
最大电平选择单元62,在判断为从对象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电平达到所述最大值时以前,偏置量决定单元73,通过使与对象信号处理单元相应的偏置存储单元的偏置增加微小量,向对象信号处理单元的可变增益放大器指示增益的增加(S50~S70)。
对应于对象信号处理单元的偏置存储单元维持该增加后的偏置(S80)。
由于这个偏置校正处理,对于同一的校正信号和同一的校正用增益控制信号获得了来自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同一电平的信号,即,获得了消除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偏置值。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在利用将不同的多个接收信号频率和不同的多个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建立对应而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预先被记忆的偏置的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不同。以下,主要针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的不同点来进行说明。
图3是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中的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偏置存储单元里的偏置表720,将不同的多个接收信号频率和不同的多个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建立对应后记忆偏置。
偏置表720,在各行的接收信号频率栏721中维持接收信号的载波频率,在各行的增益控制信号电平栏722中维持表示增益控制信号电平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在各行的偏置栏723中当处理该行被维持的载波频率的接收信号时,由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维持向该行中被维持的电平范围的增益控制信号需附加的偏置。
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增益统一单元,由控制接收装置全体的控制单元通知接收信号的载波频率,而且,辨别被分配的增益控制信号的电平范围;通过把对应于被通知的载波频率和辨别后的电平范围的该偏置附加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控制信号,修正增益控制信号。
现实中,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在处理对象的频率范围全域并非一样,而且,被分配的增益控制信号和获得的增益之间的关系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也不同。通过采用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也能有效地消除因这些误差引起的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偏置校正处理的流程图。
第二实施方式下的偏置校正处理,是利用偏置表720的各行中被维持的接收信号频率的校正信号,及与该行的增益控制信号电平范围相对应的电平的校正用增益控制信号,来校正该行的偏置,针对各行的偏置重复以上的处理(S110)。每一行的校正处理(S130)和图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与用于施加AGC(自动增益控制)的可变增益放大器不同,在用于达到统一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的其他可变增益放大器,被串联插入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方面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不同。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2的全体构成的功能框图。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下的接收装置1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接收装置2中,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60生成的增益控制信号,为了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统一,没有被附加偏置,通过D/A转换器被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共同控制AGC用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6a及26b。
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统一,由分别串联插入在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上的可变增益放大器27a及27b来进行实施。
从增益统一单元79中省略偏置附加单元。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偏置存储单元72a及72b,预先记忆消除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偏置,可变增益放大器27a及27b的增益遵从该记忆的偏置进行控制。
相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例如,接受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分别输入同一电平的调整信号到天线10a及10b,在规定范围内变更偏置,从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获得同一电平信号时点的偏置,能使其记忆在偏置存储单元72a及72b;此外,接收装置的运用阶段中,能利用校正信号和校正用增益控制信号来校正偏置。
此外,在不实施运用阶段中的校正时,省略用于校正的构成,而且,可由半固定电位器代替可变增益放大器27a及27b。这时,各个半固定电位器,例如,在接受装置的制造过程中,分别输入同一电平的调整信号到天线10a及10b,被固定在从第一信号处理单元20a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20b获得同一电平信号时的位置。
(其他的变形例)
此外,虽然基于所述的实施方式来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当然不限定于所述的实施方式的情况。本发明也包括以下的情况。
(1)本发明,只要由多个天线和信号处理单元所构成即可,并非限定其数量的情况。例如,由四个天线和四个信号处理单元所构成的接收装置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2)作为实施方式的信号处理单元,虽然例示了在无线频率带的信号中包括1段的频率转换用的混频器的构成,但是频率转换的段数与本发明的主题无关。各个信号处理单元包括2段以上的频率转换用混频器的构成也包括在本发明中。
(3)本发明的增益统一装置,即使适用于用于发送而设置的多个信号处理单元时,由于同一的作用也发挥统一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的效果。即,以附加消除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偏置在用于对用于发送用而设置的多个信号处理单元共同执行AGC的增益控制信号上的构成的接收装置,以及插入具有消除在用于发送而设置的多个信号处理单元上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增益的增益调整器的接收装置,均都包括在本发明中。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接收装置,例如,能利用在通过自适应天线阵装置与所期望方向的定位的对方器械之间实施选择性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上。

Claims (6)

1、一种接收装置,具备多个天线、和处理该多个天线各自的接收信号的信号处理单元,并且包括:
增益控制信号生成单元,其将从一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作为基准,生成增益控制信号;
可变增益单元,其分别包括在该多个信号处理单元的每一个中,基于该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增益;
增益统一单元,其利用该增益控制信号,共同控制各个可变增益单元的增益时,将消除各个信号处理单元生成的增益偏差的增益分配到各个信号处理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包括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中,而且是分配消除自身被包含的信号处理单元的增益偏差的增益的增益调整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预先记忆相当于所述增益偏差的偏置,
通过在所述增益控制信号上附加该被记忆的偏置,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修正所述增益控制信号,
各个可变增益单元,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通过该修正后的增益控制信号控制增益。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益统一单元,将不同的多个接收信号频率及不同的多个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建立对应关系后,在各个信号处理单元预先记忆与所述增益偏差相当的偏置,
通过在所述增益控制信号上附加与现在处理中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及所述增益控制信号电平对应而被记忆的的偏置,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修正所述增益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
校正信号供给单元,其对各个信号处理单元提供同一电平的校正信号;
偏置确定单元,其根据该校正信号决定用于统一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电平的偏置;
所述增益统一单元,采用该被决定的偏置更新已记忆的偏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装置进一步包括指向性处理单元,其通过对从各个信号处理单元获得的信号进行自适应天线阵处理,得到所期望的指向性。
CNA2004800107821A 2003-04-21 2004-04-21 接收装置 Pending CN178126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3116101 2003-04-21
JP116101/2003 2003-04-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1266A true CN1781266A (zh) 2006-05-31

Family

ID=33307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107821A Pending CN1781266A (zh) 2003-04-21 2004-04-21 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7373126B2 (zh)
JP (1) JPWO2004095731A1 (zh)
CN (1) CN1781266A (zh)
WO (1) WO200409573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4953B2 (en) 2007-11-06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ta writing scheme for MIMO signal paths
CN106506012A (zh) * 2016-09-26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校准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5137B1 (ko) * 2004-12-02 2007-01-04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패킷 통신 시스템의 자동 이득 제어 장치 및 제어방법
WO2006077830A1 (ja) * 2005-01-18 2006-07-27 Ntt Docomo, Inc. 移動通信端末および移動通信端末に搭載される複数の受信装置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01133567A (zh) * 2005-03-02 2008-02-2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分集接收机及其增益调节方法
US7787841B2 (en) 2005-06-13 2010-08-31 Panasonic Corporation Receiving module and receiv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470849B2 (en) * 2005-10-04 2008-12-30 Via Telecom Co., Ltd. Waveform generation for FM synthesis
US7978773B2 (en) 2006-12-29 2011-07-12 Agere Systems Inc. Multi-channel receiver with improved AGC
US7809343B2 (en) * 2007-04-25 2010-10-05 Agere Systems Inc. Multi-channel receiver with improved AGC
US7769357B2 (en) * 2007-04-25 2010-08-03 Agere Systems Inc. Multi-channel receiver with improved AGC
US8537284B2 (en) * 2009-03-20 2013-09-1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djacent channel power scan
JP2012222725A (ja) * 2011-04-13 2012-11-12 Toshiba Corp アクティブアレイアンテナ装置
US20180095766A1 (en) * 2016-10-05 2018-04-05 Centipede Semi Ltd. Flushing in a parallelized processor
JP7294915B2 (ja) * 2019-06-27 2023-06-20 株式会社ミツトヨ オフセット補正装置および位置測定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77837B2 (ja) 1989-08-09 1999-11-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アダプティブアレー付時分割多重受信装置
US5339086A (en) * 1993-02-22 1994-08-16 General Electric Co. Phased array antenna with distributed beam steering
US5721757A (en) * 1996-03-20 1998-02-24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Automatic gain control loop
JP3585701B2 (ja) 1997-06-12 2004-11-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セルラ移動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
CN1171395C (zh) 1999-03-30 2004-10-13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无线装置及其天线方向性的校准方法
JP3709316B2 (ja) * 1999-05-28 2005-10-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3551841B2 (ja) * 1999-06-09 2004-08-1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受信機及びその利得制御方法
JP2001196834A (ja) 2000-01-13 2001-07-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アレーアンテナ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キャリブレーション方法
US6545487B1 (en) * 2000-08-24 2003-04-08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mplified signal with reduced distortion
JP2002135187A (ja) * 2000-10-24 2002-05-10 Sony Corp 受信機
US6963733B2 (en) * 2001-10-31 2005-11-0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the effect of AGC switching transient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14953B2 (en) 2007-11-06 2013-08-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ta writing scheme for MIMO signal paths
CN101843004B (zh) * 2007-11-06 2016-08-03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Mimo信号路径的增量写入方法和设备
CN106506012A (zh) * 2016-09-26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校准方法及装置
CN106506012B (zh) * 2016-09-26 2019-07-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字可变增益放大器校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373126B2 (en) 2008-05-13
JPWO2004095731A1 (ja) 2006-07-13
WO2004095731A1 (ja) 2004-11-04
US20070004353A1 (en) 200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1266A (zh) 接收装置
CN1200519C (zh) 阵列天线接收设备
CN1881788A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电路及dc偏移校正方法和无线电接收设备
CN1171422C (zh) 发信装置
US9768852B2 (en) Transceiver array
CN102355293B (zh) 测量参考信号发射方法及装置
JP5238491B2 (ja) 送信基底帯域におけるdcオフセット補正の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CN1164133C (zh) 扩频通信系统,发送功率控制方法及基地台和移动终端
JP2007067583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増幅率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812307A (zh) 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729637A (zh) 发射机以及对发射机输出的信号的功率进行校准的方法
CN1509525A (zh) 用于使用电网的多用户ofdm数字传输系统的自动增益控制系统
CN1535510A (zh) 阵列天线发送接收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02088321A (zh) 一种td-scdma终端的校准方法
CN1792040A (zh) 自动增益控制装置
CN1341296A (zh) 接收装置和增益控制方法
KR20090112739A (ko) 무선 통신에서의 절대 전력 승인값의 맵핑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1065922A (zh) 用于在无线蜂窝通信系统中分配用户使用arq交织的方法和设备
CN1315269C (zh) 发射方法和利用该方法的无线设备
CN1425224A (zh) 无线接收装置及其校准方法
CN104094546A (zh) 基于接收质量和传输格式的冗余版本选择
CN1692573A (zh) 阵列天线接收装置
JP2021513275A5 (zh)
DE03773374T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regeln der sendeleistung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en mit mehreren datenraten
CN104954033B (zh) 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快速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