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2525A -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72525A
CN1772525A CNA2004100903809A CN200410090380A CN1772525A CN 1772525 A CN1772525 A CN 1772525A CN A2004100903809 A CNA2004100903809 A CN A2004100903809A CN 200410090380 A CN200410090380 A CN 200410090380A CN 1772525 A CN1772525 A CN 17725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system
electric motor
motor units
drive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03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72525B (zh
Inventor
杨泰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3100415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85650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91735.5A priority patent/CN103182927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41562.6A priority patent/CN103072463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46179.XA priority patent/CN103085651B/zh
Priority to CN2004100903809A priority patent/CN1772525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91533.0A priority patent/CN103182926B/zh
Priority to CN201310174179.8A priority patent/CN103273836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81244.2A priority patent/CN103129370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103744.1A priority patent/CN103204058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91754.8A priority patent/CN103182928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41109.5A priority patent/CN103072462B/zh
Priority to CN201310041532.5A priority patent/CN103121399B/zh
Publication of CN17725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25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725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725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Informative references: mechanical gearings with secondary electric drive F16H3/72;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dynamo-electric machine H02K7/00; machines comprising structurally interrelated motor and generator parts H02K51/00;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H02K see H02K99/00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2Series-parallel switching typ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离式驱动单元,供各别驱动负载,或由各别驱动负载结合于共同机体,并可选择性设置离合器以操控各独立驱动单元间回转动能的传输或切断;上述系统可藉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作特定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运作、或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动作。

Description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驱动系统,尤指一种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陆上、或水上、或空域载具通常为单动力系统,近年因节约能源及节制污染的需求,而致力于双动力驱动系统的研发,其中具有内燃引擎输出回转动能与电力驱动马达输出回转动能的双动力混合动力系统颇有进展,回顾已发展的双动力混合动力系统包括:
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为以引擎驱动发电机,再以发电机电能驱动马达产生回转动能进而驱动负载,此系统的缺点为在不同负载率时系统效率差异太大,且由马达及发电机负担全部功率,所需电机额定容量大,占用空间大、重量增加、成本高;
2、储能式串联驱动系统:于正常负载时,为以引擎驱动发电机,再以发电机电能驱动马达输出回转动能进而驱动负载,于轻载时,发电机的电能除驱动马达外,部份输入储放电装置以储存电能,供在引擎停止时,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马达输出回转动能进而驱动负载,以减少污染提升能源效率,而于重载时,由引擎所驱动发电机的电能及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输往马达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3、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于正常负载时,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直接驱动负载,而在轻载时,引擎所牵动的马达被切换为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负载供电,或于引擎停止运转时,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马达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以提升能源效率减少污染,重载时则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及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马达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此系统的缺点为需设置足够容量的储放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用以供驱动陆上或水上、水下或空域的载具产业机具或其他以回转动能驱动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离式驱动系统,可供作独立运作各别驱动负载,或经由各别驱动的负载结合于共同机体;
此项系统中分离式驱动系统中,设有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第一驱动系统设有主动动力源、以及主要作为发电机的第一电机单元、以及选择性设置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单元、以及操控回转动能传输状态的离合器组;第二驱动系统为设有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的回转动力源;
此外并可选择性设置离合器,以操控各独立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相互传输或切断;
前述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可藉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使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电机单元间的传动关系呈耦合联结的状态,而第一电机单元与第二电机单元间的传动关系呈分离状态,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发电输出电能,以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离合器的操控,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或同时驱动两者的负载;
或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与上述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储放电装置结合,以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而提供较多运转功能的一种创新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本发明为由设有主动回转动力源包括以内燃引擎作为回转动力源、及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的第一电机组、及选择性设置第二电机组、及离合器所构成的第一驱动系统,与设有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组的第二驱动系统,及设有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传输状态的可操控离合器,而构成具有可作分离式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运作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系统的运作包括将系统操控为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此时以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运转,而第一电机单元与第二电机单元间的离合器呈不作传动的脱离状态,第一电机单元发电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
于常态负载时,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经传动装置单独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经离合器的操控单独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经离合器的操控同时驱动第一及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可依需要进一步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储放电装置,若系统选择设置储放电装置,其主要运转功能含: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功能供驱动负载。
在轻负载时,除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直接驱动负载外,并可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于常态负载时,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经传动装置单独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单独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同时驱动第一及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
于重负载时,可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并与引擎动力共同驱动负载,作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
本发明的基本系统包括由用于产生回转动能的主动回转动力源包括以内燃引擎作为回转动力源,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可操控离合器,及具有多段或无段变速功能、或倒档功能、或空档功能或扭力转换功能的变速单元以驱动负载,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第一电机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为用以协助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可依系统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二驱动系统以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可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进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第二驱动系统与主动回转动力源之间,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传动单元、离合器等传动装置,以操控两者之间作回转动能的联结传输或不作联结的分离运作;或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转部或所驱动的回转机构,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驱动的回转机构之间,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传动单元、离合器等传动装置,以操控两者之间作回转功能的联结传输或作分离的运作。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包括于轻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被操控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为呈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传动联结的驱动状态,或呈不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依运转需要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呈传动联结,或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而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离合器则呈脱开状态,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以输出回转功能,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其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常态负载或重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为呈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包括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两者同时驱动;若系统依需要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则可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或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两者其中之一,藉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于重载或起动或加速时与引擎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或于轻载时或市区行驶时,可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若选择以引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则其主要运作功能含:
——由引擎动力的回转动能经传动单元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或两者同时驱动;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由引擎的回转动能经传动单元及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可操控离合器,及具有多段或无段变速功能、或倒档功能、或空档功能、或扭力转换功能的变速单元构成第一驱动系统以驱动所属的负载,并藉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供驱动其它使用电能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包括于轻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被操控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可为呈传动联结的驱动状态,或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为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离合器则呈脱开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依运转需要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呈传动联结,或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此时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其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而使系统运转于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
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其发电的电能用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驱动其它使用电能的负载;
若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则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其运作功能包括: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或由第一或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电动机功能运转的回转动能,与引擎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或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
——藉由引擎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藉由负载逆向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再生发电的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藉由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制动刹车功能,或于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同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以产生再生发电制动功能;
——由储放电装置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供激活引擎或驱动其它负载;
公知内燃引擎无论以液态性燃油,如柴油、汽油、或其它燃油与空气混合加压,构成的燃料或以天然气或其它气体,如目前发展中以氢为燃料,运转中随负载扭力及转速皆有特定的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为求最佳化,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在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或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可藉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设定转速及运转条件,以节省燃料及降低污染,前述引擎设定转速运转及运转条件的定义,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由引擎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及由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的运转,以操控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能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Brake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或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时,进一步藉引擎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并以其发电输出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作充电,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与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作电动机功能输出驱动所属的负载,并藉以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设定转速运转条件,即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运作,或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且负载较轻时,可藉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在低功率输出如应用于车辆市区行驶时,可运转于较佳的(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BSFC状态,可改善内燃引擎低速或轻载时效率偏低与污染较高的缺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
图5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四。
图6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五。
图7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六。
图8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七。
图9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八。
图10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九。
图11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
图12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一。
图13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二。
图14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三。
图15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四。
图16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五。
图17为本发明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六。
图18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七。
图19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八。
图20为本发明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九。
图21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
图22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一。
图23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7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二。
图24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8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三。
图25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9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四。
图26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20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五。
图27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21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六。
图28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七。
图29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八。
图30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8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九。
图31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9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
图32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20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一。
图33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21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二。
图34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一。
图35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二。
图36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三。
图37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四。
图38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五。
图39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六。
图40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七。
图41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八。
图42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九。
图43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
图44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一。
图45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二。
图46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三。
图47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四。
图48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五。
图49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六。
图50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七。
图51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八。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系统方块图,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经所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作系统性联结的形态。
图1所示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主要为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各种电机单元、传动单元、变速单元、离合器、驱动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储放电装置、或辅助储放电装置、或电能驱动的负载等具特定功能的总成单元或装置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由至少一个公知的各种内燃引擎、外燃引擎、涡轮引擎、或其它物理效应致动的回转动能动力源所构成,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转部可选择为直接耦合于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经由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或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或经由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02,再耦合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
——第一电机单元101:为由至少一个具发电机功能,或具有可切换作发电机功能或马达功能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回转电机所构成,若第一驱动系统1001依需要选择性设有第二电机单元103时,则由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经离合器112或差动轮组或游星轮组,耦合于第二电机单元103;或经离合器112及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耦合于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
——第二电机单元103:为由至少一个具马达功能,或具有可切换作马达功能或发电机功能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回转电机所构成供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回转动力源,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输出端可选择为直接输出回转动能以驱动负载,或经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22,或经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若系统选择设置离合器132时,则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输入端可依需要选择性直接、或经变速单元、或可差动变速单元109联结于离合器132;
——离合器102:为藉人力、或机械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离合器102为直接或经传动单元129,而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转部与第一电机单元101之间,此项离合器102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
——离合器112:为藉人力、或机械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12为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之间,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之间,离合器112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离合器12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22为耦合联结于负载120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之间,离合器122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或由耦合联结于负载120输入端的变速装置109的空档功能、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功能以取代离合器122的功能;
——离合器13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32为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转部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之间;或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中,供产生或传输主动回转动能的动力系统(Power Tra in)的回转机构,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供产生或传输主动回转功能的回转机构之间;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或切断,或于系统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时,供设置于各组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以作回转动能的传输或切断;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
——传动单元129:为由各种固定速比、或自动、或半自动、或手排的多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差动轮组、或周转轮组、流体扭力耦合器、或带式无段变速器(CVT)、或其它公知变速装置所构成并可依需要为具有空档、倒档等功能,供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转部,其输出端为可供直接或经变速单元109或离合器102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或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或供耦合联结离合器132的输入端;此项传动单元129可依系统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此项传动单元129亦可由游星轮组801、或周转轮组1030、或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所取代;
——变速单元109:为由各种固定速比、或自动、或半自动、或手排的多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差动轮组、或周转轮组、流体扭力耦合器、或带式无段变速器(CVT)、或其它公知变速装置所构成并可依需要为具有倒档、空档等功能,供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转部与离合器102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02与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与离合器112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12转部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与离合器122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22转部与负载120转部之间;上述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驱动控制单元104:为由机电或固态电路所构成,供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操控其发电输出的电能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及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操控对上述两种发电输出功能其中之一的运作;或供操控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以驱动作为马达功能运转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第二电机单元103或驱动上述电机单元其中的部分电机单元,藉操控其驱动电压、电流、极性(直流时)、频率及相序(交流时),以操控电机单元的运转转向、转速、扭力、及异常保护;或于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接受负载逆向驱动而作发电功能运转时,藉操控所输往储放电装置106的充电电能,或输往其它负载的供电电能,以使电机单元作再生发电制动功能的运转;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中央控制单元105:为由固态、或机电式组件、或芯片及相关运作软件所构成,供接受操控接口107的操控,以操控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作相关功能运作,特别是相关系统运作中燃料耗用及污染调控的最佳化,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以及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104以操控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及储放电装置106之间作相对功能的运作,以及操控系统内各单元间的回授监控及互动的运转;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储放电装置106:为由各式可充放电蓄电瓶、或超电容、或其它可充放电蓄电装置所构成,此项储放电装置可依系统需要作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操控接口107:为由固态、或机电式组件、或芯片、及相关软件所构成,供接受人工或操控信号的输入,以操控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此项操控接口107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辅助储放电装置110:为由各式可充放电蓄电瓶、或超电容、或飞轮蓄能的储放电装置或其它可充放电蓄电装置所构成,其电能经激活开关111的控制,以驱动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组的起动马达121,进而直接或经传动装置119激活引擎组,或对周边配备或其它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此项辅助储放电装置110及激活开关111及起动马达12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为可由前述第一电机单元101的发电电能、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的发电电能,或储放电装置106、或辅助储放电装置110的电能为电源的周边负载;此项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藉上述系统的运作,其输出的回转动能可供驱动陆上、或水上、或空中载具及产业设备等需接受输入回转机械动能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若以引擎构成主动回转动力源,系统具有以下全部或部份运作功能,含:
——藉由引擎动力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或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或同时驱动前述负载的部份或全部;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可藉由操控引擎由低转速至高转速运转,或作设定转速运转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若系统未设置储放电装置106,则以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若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则于负载较轻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所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并同时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于重负载时,则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的发电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并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设定转速运转条件,以节省燃料及降低污染,前述引擎设定转速运转的定义,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或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106时,则进一步可藉引擎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发电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作充电,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发电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输出驱动负载120,以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定速运转条件,前述引擎设定转速运转的定义,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106,则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两者其中之一作马达功能运转,并与引擎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或于系统负载较轻时,引擎的回转动能除驱动负载120外,并可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于重载时则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与引擎所输出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作马达功能运转驱动负载120;
——藉由引擎动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106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藉由负载120逆向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再生发电的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藉由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制动刹车功能,或于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同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以产生再生发电制动功能;
——由储放电装置106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103,作马达功能激活引擎;
——藉由操控离合器132,于闭合时供传输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或传输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或传输两组或两组以上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于脱离时切断上述回转动能的传输;
为求详述申请案的应用,以下图2~图39的实施例,为以上述系统及功能为基础的代表性实施例,相同原理的其它应用例并不以此为限,为求叙述简化,以下图2~图39实施例为将图1所示的系统省略变速单元109、辅助储放电装置110、激活开关111、起动马达121、中央控制单元105、操控接口107,而以引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并保留第一电机单元101、第二电机单元103、离合器102、112、122、132、驱动控制单元104、及可选择性设置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的负载130所构成,以供驱动负载120。
图2~图51为以本发明图1所示系统为基础的各种驱动系统实施例,个别实施例具有以下运转功能或部分功能,包括:
——系统功能1: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4: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含所属子单元如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5: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6: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7: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含所属子单元如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8: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9: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106,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1001驱动所属负载120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105及驱动控制单元104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所输出的电能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10: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11: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12: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及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13: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4: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5: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6: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7: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8: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9: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0: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1: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负载120,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2: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3: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4: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5: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6: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7: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8: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29: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0: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1: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2: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3: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4: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供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5: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6: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7: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8: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39: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40: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1:由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2: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3: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4:由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5: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以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6: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7:由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8: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9:由作为主动回转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0: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1: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2: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3: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4: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5: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6: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7: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8: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属的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9: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本身选择设置起马达121,则可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引擎的起动马达121,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100的引擎;
——系统功能60: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
——系统功能61: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100的引擎;
——系统功能62: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100的引擎;
——系统功能63: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4: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上述两者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5: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前述第一电机单元101及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6: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传动单元129及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0,供驱动可操控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以驱动负载120;
——系统功能67: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传动单元129及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0,供驱动可操控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以驱动各别差动输出轴所属的负载120;
——系统功能68:于系统未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发电单元2000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69: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发电单元2000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120,以及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70: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而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发电单元2000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71: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发电单元2000所发电的电能及储放电装置106所输出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72: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发电单元2000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73: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时,藉由负载逆向牵动发电单元2000以所发电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藉再生发电的阻尼对负载120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74: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106,而发电单元2000停止运转时,藉由储放电装置106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120;
——系统功能75: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76: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系统功能77: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78: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系统功能79: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80: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前述图1及图2~图51所示各系统实施例为具有上述1~80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图2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一,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3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02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4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5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四,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6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五,其构成为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负载120输出端的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位置,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以供耦合联结所配置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以构成独立的发电单元2000;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为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7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六,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非同轴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8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七,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由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经传动单元129将回转动能传输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离合器112,及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以分别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呈多输出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入端,而传动单元129的各输出端,则供各别经离合器132,以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各别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9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八,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呈多输出轴的传动单元129,其各输出轴供各别耦合联结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别配置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12,及分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以分别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呈多输出轴的传动单元129的各别输出端、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各别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各输出端、或所各别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各别耦合联结于各别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各别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各别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各别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九,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再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经离合器112及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109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的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则供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各别设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离合器112,以驱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离合器122、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离合器122与所驱动负载120间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2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一,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离合器112,再耦合联结于可选择性设置呈多输出端的传动单元129,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129供联结于辅助电机单元1010,及供经离合器122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二,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离合器112,再耦合联结于可选择性设置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129,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129供联结于辅助电机单元1010,及供经离合器122以耦合联结具有差动功能的变速单元109,具差动功能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供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一驱动单元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两输出端,则供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各别设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三,其构成为将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制成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多个输出端的结构,以供选择性配置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离合器102以耦合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而构成发电单元2000;
以及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其中之一,用以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而与上述发电单元2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驱动负载120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四,其构成为将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制成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多个输出端的结构,以供选择性配置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配置离合器102以供耦合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而构成发电单元2000;
以及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其中之一,用以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装置的传动单元129,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109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120,而与上述发电单元2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可差动变速单元10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以分别供驱动两个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6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例方块图之十五,图17为本发明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例方块图之十六,图16及图17的实施例中,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用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及耦合联结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而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801的太阳轮802,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为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104使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101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
此外为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必需设置刹车制动器901,并由上述游星轮组801的外环轮804,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如图16所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对外输出驱动负载120,或如图17所示实施例中,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系统的第一驱动系统1001依需要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时,则于图16实施例中第二电机单元103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耦合联结于负载120,于图17实施例中,则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离合器11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16及图17的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运转功能为于刹车制动器901闭合而离合器112脱离时,外环轮804被锁固,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单独经游星轮803驱动太阳轮802带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本身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输出或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功能的运作或两种功能同时运作;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共同驱动两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103。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及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可于离合器112闭合时,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于离合器112脱离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第二电机单元103可藉由第一电机单元101所发电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
或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驱动运转;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刹车制动的再生发电功能运转,将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与负载120之间可为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由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藉上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构成结构及运作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图16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如图17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120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8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七,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用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及耦合联结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而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801的太阳轮802,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为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104使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101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
此外为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必需设置刹车制动器901,并由上述游星轮组801的外环轮804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对外输出驱动负载120;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系统的第一驱动系统1001依需要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则第二电机单元103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耦合联结于负载120,或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离合器11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单元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18的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运转功能为于刹车制动器901闭合而离合器112脱离时,外环轮804被锁固,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单独经游星轮803驱动太阳轮802带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本身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输出或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功能的运作或两种功能同时运作;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共同驱动两驱动单元的第二电机单元103。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及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可于离合器112闭合时,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于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状态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游星轮组801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第二电机单元103可藉由第一电机单元101所发电的电能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或藉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单独作电动机功能驱动运转,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作电动机功能运转;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刹车制动的再生发电功能运转,将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与负载120之间可为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由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藉上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构成结构及运作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120。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19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八,图19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16相同,而图20所示为本发明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十九,图20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17相同,唯其不同在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所选择性配置变速单元109或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
图21所示为本发明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图21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18相同,唯其不同在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
前述图16、17、18、19、20、21所述系统中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游星轮组的差动功能,亦可由同功能原理而不同结构形态的周转轮组1030取代构成。
如图22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一,图23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7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二,图22及图23的实施例中为由周转轮组1030取代游星轮组801,周转轮组1030的三个输出入端中,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511,以及联结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回转动能输出端,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传动单元129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第一输出入轮组511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供耦合于差动轮组5130,以供经旋臂5131牵动差动输出轮组5132及第三输出入轮组513,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513驱动第三输出入端503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及离合器112,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如图22所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驱动负载120,或如图23所示实施例中,由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10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则于图22实施例中第二电机单元103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耦合联结于负载120,于图23实施例中,则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22及图23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周转轮组103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藉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图22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如图23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120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如图24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8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三,图24中为由周转轮组1030以取代游星轮组801,周转轮组1030的三个输出入端中,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511,以及联结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129,传动单元129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第一输出入轮组511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供耦合于差动轮组5130,以供经旋臂5131牵动差动输出轮组5132及第三输出入轮组513,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513驱动第三输出入端503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12,离合器112的另一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进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第一驱动系统10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则第二电机单元103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或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24的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周转轮组103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而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共同或由其中的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25所示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19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四,图25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22相同,而图26所示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20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五,图25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23相同,唯其不同在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
图27所示为本发明以差动轮组取代图21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六,图27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24相同,唯其不同在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
前述图16、17、18、19、20、21所述系统中第一驱动单元1001所配置游星轮组的差动功能亦可由同功能不同结构型态的双动型电机单元所取代构成。
图28所示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七,图29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6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八,图28及图29的实施例中,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及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1001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1041及第二转部1042,第一转部1041与第二转部1042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1041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的第二转部1042,则可如图28实施例所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以驱动负载120,或如图29所示由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的第二转部1042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第一驱动系统10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则于图28实施例中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耦合联结于负载120,于图29实施例中,则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可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104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28、29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共同或由其中的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于离合器102、112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及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或于离合器102、112、122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1脱离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图28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如图29所示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120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30所示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8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二十九,图30的实施例中,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及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1001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1041及第二转部1042,第一转部1041与第二转部1042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1041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的第二转部1042则耦合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第一驱动系统1001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103,则第二电机单元103可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1042或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104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上述图30的实施例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呈脱离状态,此时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共同或由其中的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于离合器102、112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及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接受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103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供电;
或于离合器102、112、122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1脱离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31所示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19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图31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28相同,而图32所示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20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一,图32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29相同,此项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亦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32,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唯其不同在离合器132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所选择性配置变速单元109,或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
图33所示为本发明以双动型电机单元取代图21游星轮组的分离式实施例方块图之三十二,图33的实施例中,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结构与图30相同,此项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亦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109,再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32,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唯其不同在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配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亦可将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先供耦合联结离合器1020,离合器1020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 clutch)、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020为联结耦合于传动单元129与作为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变速单元109及负载120之间,以操控对外输出回转动能的前置驱动单元1000驱动所属负载120,以及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发电的电能,直接或经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功能;或藉操控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等主要功能的运转,及其它如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的运转;
图34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一,图35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二,图34及图35所示实施例中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为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变速单元109所匹配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如图34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35所示,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由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驱动的变速单元109,亦可如图34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35所示,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经传动单元129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第一电机单元101,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依需要而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34及图35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图36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三,图36所示实施例的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为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配置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另外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120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供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的输出端,以供个别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进而驱动所个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经传动单元129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第一电机单元101,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36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图37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四,图38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五,图37及图3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转部之间设有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配置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如图37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38所示,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设置的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单元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耦合联结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则供分别耦合联结所配置的负载120,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由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驱动的变速单元109,亦可如图37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38所示,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与离合器132之间,所设置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第一电机单元101及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37及图38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39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六,图39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配置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设置的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单元1002动力源的两个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藉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上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为至少两个,并且相互之间需呈差动运转功能,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具可操控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结构,或更进一步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结构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120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设有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以供接受离合器132所驱动,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分别耦合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与离合器132之间,所设置的离合器102、及第一电机单元101、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39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图40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七,图41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八,图40及图41所示实施例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配置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如图40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41所示,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设置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为供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输入端,离合器132的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1002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供与第二电机单元103转部耦合联结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则供分别耦合联结所设置的负载120,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由第二电机单元103所驱动的变速单元109,亦可如图40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41所示,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及第一电机单元101,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40及图41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2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九,图42所示实施例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129、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与前置驱动单元1000所配置负载120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100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而和前置驱动单元10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1001所设置的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129,供耦合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的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藉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上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或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负载120为至少两个,并且相互之间需呈差动运转功能,则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亦可依需要选择为具可操控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结构,或更进一步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结构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1002藉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109,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120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第二驱动系统1002设有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以供接受离合器132所驱动,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两输出端,分别耦合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120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经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第一电机单元101、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独立设置。
图42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3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图44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一,图43及图44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如图43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44所示,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129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而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801的太阳轮802,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104使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101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刹车制动器901以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并由上述游星轮组801的外环轮804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单元1001与第二驱动单元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单元1002为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如图43所示,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如图44所示,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单元1002;
上述游星轮组801、第一电机单元101、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43及图44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5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二,图45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1001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129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游星轮组801的游星轮803,而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801的太阳轮802,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104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104使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101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101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804输出。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刹车制动器901以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并由上述游星轮组801的外环轮804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单元1001与第二驱动单元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上述游星轮组801、第一电机单元101、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45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6所示为由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三,图47所示为由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四,图46及图47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如图46所示,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120,或更进一步如图47所示,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系统并设置具有三个输出入端的周转轮组1030,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511,以及供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的另一输出端,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第一输出入轮组511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供耦合于差动轮组5130,以供经旋臂5131牵动差动输出轮组5132及第三输出入轮组513,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513驱动第三输出入端503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及离合器132输入端,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为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如图46所示,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如图47所示,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上述周转轮组1030、第一电机单元101、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46及图47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8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五,图48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系统并设置具有三个输出入端的周转轮组1030,第一输出入端501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511,以及供联结于增设的传动装置129的另一输出端,第二输出入端502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101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第一输出入轮组511及第二输出入轮组512供耦合于差动轮组5130,以供经旋臂5131牵动差动输出轮组5132及第三输出入轮组513,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513驱动第三输出入端503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输入端;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上述周转轮组1030、第一电机单元101、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48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49所示为由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六,图50所示为由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七,图49及图50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129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所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1001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1041及第二转部1042,第一转部1041与第二转部1042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1041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的第二转部1042则耦合联结离合器132输入端,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为由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而如图49所示,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如图50所示,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109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120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上述离合器102、变速单元109、第一电机单元101、离合器112、刹车制动器901、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离合器122、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49及图50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图51所示为本发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的系统方块示意图之十八,图51所示实施例为由第一驱动系统1001及第二驱动系统1002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129,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109,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120,构成前置驱动单元1000,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1001;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1000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传动单元129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120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109,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109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120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129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所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109,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1001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1041及第二转部1042,第一转部1041与第二转部1042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1041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101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离,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的第二转部1042则耦合联结离合器132的输入端,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103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109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间回转动能的传输;
第二驱动系统1002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109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120,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1002;
上述离合器102、变速单元109、第一电机单元101、离合器112、刹车制动器901、双动型电机单元1040、离合器122、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1001,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或为独立设置。
图51所示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1000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驱动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106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100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101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1002的第二电机单元103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120;
或由储放电装置106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1002中第二电机单元103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100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120;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101、或第二电机单元103,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106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130(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001与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以运作于前述功能1~80的相关功能。
前述图1~51所述的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分离式的各种实施例,可具有前述功能1~80的全部或部分功能;若系统设有多个第二驱动系统1002时,于各个第二驱动系统1002之间,可依应用的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32以供操控回转动能的传输;而上述离合器132可为由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single wayclutch)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的装置所构成,于离合器132闭合时供联结其两端的驱动单元,脱开时,则其两端的驱动单元为可个别运转;此外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可依系统需要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驱动系统1001,以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1002。
综合上述,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首创可操控系统作为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运转、或并联式混合动力运转的双动力驱动功能,为藉由各别独立的第一驱动系统、第二驱动系统两系统之间作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运转、或并联式的混合动力驱动运转,并可进一步加设可操控离合器,以操控两单元之间回转动能的相互传输状态,而使系统具有更多型态的驱动特性以供依负载需要作选择。

Claims (38)

1、一种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用以供驱动陆上或水上、水下或空域的载具产业或其他以回转动能驱动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双动力驱动系统,为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离式驱动系统,可供作独立运作各别驱动负载,或经由各别驱动的负载结合于共同机体;
此项系统中分离式驱动系统中,设有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第一驱动系统设有主动动力源、以及主要作为发电机的第一电机单元、以及选择性设置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单元、以及操控回转动能传输状态的离合器组;
第二驱动系统为设有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的回转动力源;
此外并可选择性设置离合器,以操控各独立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相互传输或切断;
上述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可藉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使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电机单元间的传动关系呈耦合联结的状态,而第一电机单元与第二电机单元间的传动关系呈分离状态,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发电输出电能,以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离合器的操控,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或同时驱动两者的负载;
或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与上述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储放电装置结合,以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而提供较多运转功能的一种创新的双动力驱动系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含由设有主动回转动力源特别是以内燃引擎作为回转动力源、及主要作为发电机功能的第一电机组、及选择性设置第二电机组、及离合器所构成的第一驱动系统,与设有主要作为电动机功能的第二电机组的第二驱动系统,及设有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传输状态的可操控离合器,而构成具有可作分离式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运作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系统的运作包括将系统操控为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此时以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运转,而第一电机单元与第二电机单元间的离合器呈不作传动的脱离状态,第一电机单元发电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
于常态负载时,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经传动装置单独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经离合器的操控单独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经离合器的操控同时驱动第一及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可依需要进一步选择设置或不设置储放电装置,若系统选择设置储放电装置,其主要运转功能含: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功能供驱动负载;
在轻负载时,除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直接驱动负载外,并可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于常态负载时,由引擎输出的回转动能经传动装置单独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单独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同时驱动第一及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
于重负载时,可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并与引擎动力共同驱动负载,作为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基本系统包括由用于产生回转动能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特别是以内燃引擎作为回转动力源,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可操控离合器,及具有多段或无段变速功能、或倒档功能、或空档功能或扭力转换功能的变速单元以驱动负载,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第一电机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为用以协助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可依系统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第二驱动系统以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可为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进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第二驱动系统与主动回转动力源之间,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传动单元、离合器等传动装置,以操控两者之间作回转动能的联结传输或不作联结的分离运作;或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转部或所驱动的回转机构,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驱动的回转机构之间,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传动单元、离合器等传动装置,以操控两者之间作回转功能的联结传输或作分离的运作;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包括于轻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被操控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为呈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传动联结的驱动状态,或呈不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依运转需要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呈传动联结,或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而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离合器则呈脱开状态,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以输出回转功能,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其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常态负载或重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为呈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包括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或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或两者同时驱动;若系统依需要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则可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或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两者其中之一,藉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于重载时与引擎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或于轻载时,可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若选择以引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则其主要运作功能含:
由引擎动力的回转动能经传动单元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或两者同时驱动;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由引擎的回转动能经传动单元及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可操控离合器,及具有多段或无段变速功能、或倒档功能、或空档功能、或扭力转换功能的变速单元构成第一驱动系统以驱动所属的负载,并藉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供驱动其它使用电能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包括于轻载时,系统可被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或被操控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相关功能的运作;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可为呈传动联结的驱动状态,或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为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其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离合器则呈脱开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可依运转需要与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呈传动联结,或呈不作传动联结的脱离状态,此时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接受人工或控制系统的操控,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其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而使系统运转于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状态;
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的运转,其发电的电能用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驱动其它使用电能的负载;
若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则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其运作功能包括: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或由第一或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电动机功能运转的回转动能,与引擎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或
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
藉由引擎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藉由负载逆向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再生发电的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藉由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制动刹车功能,或于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同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以产生再生发电制动功能;
由储放电装置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供激活引擎或驱动其它负载;
或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时,进一步藉引擎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并以其发电输出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作充电,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与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作电动机功能输出驱动所属的负载,并藉以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设定转速运转条件,即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运作,或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且负载较轻时,可藉由引擎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全部、或其中部份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使用电能的负载供电。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含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与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经所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作系统性联结的形态,主要为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各种电机单元、传动单元、变速单元、离合器、驱动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储放电装置、或辅助储放电装置、或电能驱动的负载等具特定功能的总成单元或装置所构成,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为由至少一个公知的各种内燃引擎、外燃引擎、涡轮引擎、或其它物理效应致动的回转动能动力源所构成,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转部可选择为直接耦合于第一电机单元,或经由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或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或经由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02),再耦合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
第一电机单元:为由至少一个具发电机功能,或具有可切换作发电机功能或马达功能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回转电机所构成,若第一驱动系统依需要选择性设有第二电机单元时,则由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经离合器(112)或差动轮组或游星轮组,耦合于第二电机单元;或经离合器(112)及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耦合于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
第二电机单元:为由至少一个具马达功能,或具有可切换作马达功能或发电机功能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回转电机所构成供作为第二驱动系统的回转动力源,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输出端可选择为直接输出回转动能以驱动负载,或经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22),或经依需要作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若系统选择设置离合器(132)时,则第二电机单元的输入端可依需要选择性直接、或经变速单元、或可差动变速单元联结于离合器(132);
离合器(10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离合器(102)为直接或经传动单元,而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转部与第一电机单元之间,此项离合器(102)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
离合器(11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12)为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之间,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之间,离合器(112)可为一个或一个以上;
离合器(12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22)为耦合联结于负载的输入端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之间,离合器(122)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或由耦合联结于负载输入端的变速装置的空档功能、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功能以取代离合器(122)的功能;
离合器(132):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32)为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转部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转部之间;或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中,供产生或传输主动回转动能的动力系统的回转机构,与第二驱动系统中供产生或传输主动回转功能的回转机构之间;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或切断,或于系统设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时,供设置于各组第二驱动系统之间,以作回转动能的传输或切断;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或不设置;
传动单元:为由各种固定速比、或自动、或半自动、或手排的多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差动轮组、或周转轮组、流体扭力耦合器、或带式无段变速器、或其它公知变速装置所构成并可依需要为具有空档、倒档等功能,供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转部,其输出端为可供直接或经变速单元或离合器(102)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供耦合联结离合器(132)的输入端;此项传动单元可依系统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此项传动单元亦可由游星轮组、或周转轮组、或双动型电机单元所取代;
变速单元:为由各种固定速比、或自动、或半自动、或手排的多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差动轮组、或周转轮组、流体扭力耦合器、或带式无段变速器、或其它公知变速装置所构成并可依需要为具有倒档、空档等功能,供依需要选择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转部与离合器(102)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02)与第一电机单元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第一电机单元转部与离合器(112)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12)转部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与离合器(122)转部之间,或选择设置于离合器(122)转部与负载转部之间;上述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驱动控制单元:为由机电或固态电路所构成,供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操控其发电输出的电能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及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操控对上述两种发电输出功能其中之一的运作;或供操控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以驱动作为马达功能运转的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或驱动上述电机单元其中的部分电机单元,藉操控其驱动电压、电流、极性(直流时)、频率及相序(交流时),以操控电机单元的运转转向、转速、扭力、及异常保护;或于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电机单元,接受负载逆向驱动而作发电功能运转时,藉操控所输往储放电装置的充电电能,或输往其它负载的供电电能,以使电机单元作再生发电制动功能的运转;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中央控制单元:为由固态、或机电式组件、或芯片及相关运作软件所构成,供接受操控接口的操控,以操控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作相关功能运作,特别是相关系统运作中燃料耗用及污染调控的最佳化,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以及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以操控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及储放电装置之间作相对功能的运作,以及操控系统内各单元间的回授监控及互动的运转;此项装置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储放电装置:为由各式可充放电蓄电瓶、或超电容、或其它可充放电蓄电装置所构成,此项储放电装置可依系统需要作选择性设置或不设置;
操控接口:为由固态、或机电式组件、或芯片、及相关软件所构成,供接受人工或操控信号的输入,以操控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的运作;此项操控接口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辅助储放电装置:为由各式可充放电蓄电瓶、或超电容、或飞轮蓄能的储放电装置或其它可充放电蓄电装置所构成,其电能经激活开关的控制,以驱动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组的起动马达,进而直接或经传动装置激活引擎组,或对周边配备或其它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此项辅助储放电装置及激活开关及起动马达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电能驱动的负载:为可由前述第一电机单元的发电电能、或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的发电电能,或储放电装置、或辅助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为电源的周边负载;此项电能驱动的负载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藉上述系统的运作,其输出的回转动能可供驱动陆上、或水上、或空中载具及产业设备等需接受输入回转机械动能的负载;
此项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若以引擎构成主动回转动力源,系统具有以下全部或部份运作功能,含:
藉由引擎动力的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或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或同时驱动前述负载的部份或全部;
于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可藉由操控引擎由低转速至高转速运转,或作设定转速运转以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若系统未设置储放电装置,则以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若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则于负载较轻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所发电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并同时对储放电装置充电,于重负载时,则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的发电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负载,并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设定转速运转条件,以节省燃料及降低污染,前述引擎设定转速运转的定义,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或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时,则进一步可藉引擎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发电电能对储放电装置作充电,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与第一电机单元的发电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输出驱动负载,以调控引擎运作于较高能源效率的定速运转条件,前述引擎设定转速运转的定义,为泛指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或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运作时,使引擎运转于耗用燃料较低,但可相对获得输出功率较高的较节省燃料运转区域的运转速度范围,以达最佳制动燃料消耗比量;
于系统选择加设储放电装置,则于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运作时,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两者其中之一作马达功能运转,并与引擎动能共同驱动负载,或于系统负载较轻时,引擎的回转动能除驱动负载外,并可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于重载时则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与引擎所输出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运转驱动负载;
藉由引擎动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藉由负载逆向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作再生发电的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藉由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制动刹车功能,或于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同时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以产生再生发电制动功能;
由储放电装置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及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其中部分第二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激活引擎;
藉由操控离合器,于闭合时供传输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功能,或传输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功能,或传输两组或两组以上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于脱离时切断上述回转动能的传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于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负载输出端的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位置,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以供耦合联结所配置的第一电机单元,以构成独立的发电单元;而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为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设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非同轴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设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由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经传动单元将回转动能传输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离合器(112),及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以分别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而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呈多输出的传动单元的输入端,而传动单元的各输出端,则供各别经离合器(132),以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各别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呈多输出轴的传动单元,其各输出轴供各别耦合联结相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别配置的第一电机单元,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12),及分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以分别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而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呈多输出轴的传动单元的各别输出端、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所各别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各输出端、或所各别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各别耦合联结于各别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各别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各别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各别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各别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各别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再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经离合器(112)及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所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的输出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则供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各别设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并由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离合器(112),以驱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离合器(122)、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离合器(122)与所驱动负载间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并由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离合器(112),再耦合联结于可选择性设置呈多输出端的传动单元,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供联结于辅助电机单元,及供经离合器(122)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供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并由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离合器(112),再耦合联结于可选择性设置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呈多输出入端的传动单元供联结于辅助电机单元,及供经离合器(122)以耦合联结具有差动功能的变速单元,具差动功能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供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一驱动单元;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输入端、或所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两输出端,则供各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各别设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将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制成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多个输出端的结构,以供选择性配置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离合器(102)以耦合联结第一电机单元,而构成发电单元;
以及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其中之一,用以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而与上述发电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22)、及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藉由操控前述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构成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22)输出端、或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输出端、或第二驱动系统所驱动负载的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构成为将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制成同侧不同轴、或不同侧同轴、或不同侧不同轴的多个输出端的结构,以供选择性配置传动单元,及选择性配置离合器(102)以供耦合联结第一电机单元,而构成发电单元;
以及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其中之一,用以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装置的传动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12)及选择性设置的可差动变速单元,以驱动可差动变速单元两输出端所匹配的负载,而与上述发电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经选择性各别配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12)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可差动变速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以分别供驱动两个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用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及耦合联结游星轮组的游星轮,而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的太阳轮,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为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使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
此外为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必需设置刹车制动器(901),并由上述游星轮组的外环轮,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对外输出驱动负载,或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系统的第一驱动系统依需要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时,则第二电机单元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耦合联结于负载,或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离合器(11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第一驱动系统的运转功能为于刹车制动器(901)闭合而离合器(112)脱离时,外环轮被锁固,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单独经游星轮驱动太阳轮带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本身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输出或对储放电装置充电功能的运作或两种功能同时运作;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共同驱动两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可于离合器(112)闭合时,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于离合器(112)脱离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第二电机单元可藉由第一电机单元所发电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
或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单独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驱动运转;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刹车制动的再生发电功能运转,将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第一驱动系统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与负载之间可为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由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藉上述第一驱动系统的构成结构及运作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用以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及耦合联结游星轮组的游星轮,而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的太阳轮,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为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使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
此外为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必需设置刹车制动器(901),并由上述游星轮组的外环轮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对外输出驱动负载;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为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系统的第一驱动系统依需要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则第二电机单元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耦合联结于负载,或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离合器(11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单元;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第一驱动系统的运转功能为于刹车制动器(901)闭合而离合器(112)脱离时,外环轮被锁固,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单独经游星轮驱动太阳轮带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供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本身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输出或对储放电装置充电功能的运作或两种功能同时运作;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共同驱动两驱动单元的第二电机单元;
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及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可于离合器(112)闭合时,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于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状态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经游星轮组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时,第二电机单元可藉由第一电机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的运转,或藉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单独作电动机功能驱动运转,或由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
此外亦可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刹车制动的再生发电功能运转,将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第一驱动系统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与负载之间可为直接、或经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由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藉上述第一驱动系统的构成结构及运作以驱动所匹配的负载;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或依需要选择将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所选择性配置变速单元或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
或依需要选择将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周转轮组取代游星轮组,周转轮组的三个输出入端中,第一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以及联结主动回转动力源回转动能输出端,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传动单元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第一输出入轮组及第二输出入轮组供耦合于差动轮组,以供经旋臂牵动差动输出轮组及第三输出入轮组,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驱动第三输出入端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及离合器(112),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驱动负载,或由离合器(112)的另一端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上述第一驱动系统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则第二电机单元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耦合联结于负载,或依需要选择为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经周转轮组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藉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及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周转轮组以取代游星轮组,周转轮组的三个输出入端中,第一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以及联结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传动单元,传动单元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第二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第一输出入轮组及第二输出入轮组供耦合于差动轮组,以供经旋臂牵动差动输出轮组及第三输出入轮组,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驱动第三输出入端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12),离合器(112)的另一端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进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第一驱动系统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则第二电机单元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或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12)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经周转轮组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而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共同或由其中之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及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于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而刹车制动器(902)呈闭合、离合器(112)呈闭合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1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或依需要选择将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或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
或依需要选择将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上述离合器(132)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而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为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及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双动型电机单元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及第二转部,第一转部与第二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的第二转部,则可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以驱动负载,或由双动型电机单元的第二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第一驱动系统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则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可为直接或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耦合联结于负载,或依需要选择将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可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以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呈脱离状态,此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共同或由其中之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及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于离合器(102)、(112)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及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或于离合器(102)、(112)、(122)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1)脱离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出端;或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负载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回转动能的转部,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及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双动型电机单元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及第二转部,第一转部与第二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的第二转部则耦合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第一驱动系统可依需要选择是否设置第二电机单元,若选择设置第二电机单元,则第二电机单元可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转部所驱动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以个别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而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其主要运转功能含:当离合器(112)脱离,刹车制动器(901)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呈脱离状态,此时而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由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与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共同或由其中之一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以作电动机功能运转驱动负载驱动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第一电机单元及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于离合器(102)、(112)呈闭合而离合器(122)及刹车制动器(901)呈脱离状态时,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接受储放电装置的电能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驱动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和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由前述第二电机单元作动能回收的再生发电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供电;
或于离合器(102)、(112)、(122)呈闭合而刹车制动器(901)脱离状态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此外并可依需要选择性将第一驱动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输出端,或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输出端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选择性配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供耦合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输入端,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此项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亦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32),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唯其不同在离合器(132)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选择性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转部所选择性配置变速单元,或耦合联结于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
此项系统的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亦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变速单元,再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并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32),以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唯其不同在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一驱动系统所配置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所配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或输出端,而第二电机单元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为供分别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其主动回转动力源,亦可将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先供耦合联结离合器(1020),离合器(1020)为藉人力、或机力、或离心力、或气压、或油压的流力、或电磁力等所操控的离合器、或单向离合器、或可调控的扭力耦合器或其它用以供传输或切断机械回转动能的传输装置所构成;上述离合器(1020)为联结耦合于传动单元与作为前置驱动单元的变速单元及负载之间,以操控对外输出回转动能的前置驱动单元驱动所属负载,以及藉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发电的电能,直接或经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构成串联式混合动力驱动功能;或藉操控系统作并联式混合动力驱动等主要功能的运转。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为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变速单元所匹配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中,由第二电机单元所驱动的变速单元,亦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经传动单元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第一电机单元,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依需要而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为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配置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另外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中,供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的输出端,以供个别耦合联结于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进而驱动所个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经传动单元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第一电机单元,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并在第一电机单元转部与第二驱动系统转部之间设有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配置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所设置的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则供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单元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中,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耦合联结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则供分别耦合联结所配置的负载,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中,由第二电机单元所驱动的变速单元,亦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负载,或更进一步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经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离合器(132)之间,所设置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第一电机单元及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并在第一电机单元转部与第二驱动系统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配置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所设置的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或所耦合联结经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转部,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为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单元动力源的两个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中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藉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上述前置驱动单元或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为至少两个,并且相互之间需呈差动运转功能,则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具可操控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结构,或更进一步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结构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设有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以供接受离合器(132)所驱动,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分别耦合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经传动单元的输出端与离合器(132)之间,所设置的离合器(102)、及第一电机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并在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配置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所设置的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为供耦合联结于离合器(132)输入端,离合器(132)的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作为第二驱动系统动力源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中,供与第二电机单元转部耦合联结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则供分别耦合联结所设置的负载,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中,由第二电机单元所驱动的变速单元,亦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由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经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及第一电机单元,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进一步可于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设有前置驱动单元,并在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的离合器(132),其主要构成含:
主动回转动力源的输出端,可先供耦合联结传动单元、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属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
上述离合器(1020),为供操控主动回转动力源,与前置驱动单元所配置负载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主动回转动力源为多轴输出,则前置驱动单元亦可选择设置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其它输出端;
另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相同输出端或不同输出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供驱动第一电机单元,而和前置驱动单元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将第一驱动系统所设置的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供耦合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而离合器(132)的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联结于选择性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中的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藉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个可差动输出端,耦合联结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而藉离合器(132)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若上述前置驱动单元或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为至少两个,并且相互之间需呈差动运转功能,则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亦可依需要选择为具可操控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结构,或更进一步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结构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第二驱动系统藉由两个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各别耦合联结选择性设置的公知变速单元,以各别驱动其所匹配负载构成的第二驱动系统;
第二驱动系统设有可差动的变速单元以供接受离合器(132)所驱动,而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两输出端,分别耦合联结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可差动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有可操控作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作可差动运转输出端,以供驱动其个别差动输出端所分别耦合联结的负载作差动运转;
前述主动回转动力源经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及第一电机单元、及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离合器(132),除可依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外,亦可为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而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的太阳轮,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使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刹车制动器(901)以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并由上述游星轮组的外环轮联结于离合器(13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驱动单元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单元为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单元;
上述游星轮组、第一电机单元、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其第一驱动系统的结构中,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游星轮组的游星轮,而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供联结于游星轮组的太阳轮,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与静部间,可藉驱动控制单元的操控,依需要选择性作电动机功能运作以输出回转动能、或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在对外输出电能时产生阻尼,藉其阻尼的作用以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或藉操控驱动控制单元使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与转部间呈电磁力锁固的运作,电磁力锁固功能亦可依需要选择性由刹车制动器(902)所取代,并由第一电机单元转部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2)的转动侧,而刹车制动器(902)的静止侧为锁固于机体或锁固于第一电机单元的静部,藉此使第一电机单元呈锁固而使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经外环轮输出;
此外可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刹车制动器(901)以配合系统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作,并由上述游星轮组的外环轮联结于离合器(112)的输入端及耦合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动侧,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单元与第二驱动单元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上述游星轮组、第一电机单元、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所属的负载,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系统并设置具有三个输出入端的周转轮组,第一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以及供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的另一输出端,第二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第一输出入轮组及第二输出入轮组供耦合于差动轮组,以供经旋臂牵动差动输出轮组及第三输出入轮组,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驱动第三输出入端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及离合器(132)输入端,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为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上述周转轮组、第一电机单元、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系统并设置具有三个输出入端的周转轮组,第一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输出入轮组,以及供联结于增设的传动装置的另一输出端,第二输出入端为供联结第一电机单元及刹车制动器(902)及第二输出入轮组,第一输出入轮组及第二输出入轮组供耦合于差动轮组,以供经旋臂牵动差动输出轮组及第三输出入轮组,以由第三输出入轮组驱动第三输出入端及所联结刹车制动器(901)及离合器(132)输入端;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离合器(132)及刹车制动器(901)可为个别装置或一体共构;
第二驱动系统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上述周转轮组、第一电机单元、刹车制动器(902)、刹车制动器(901)、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为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所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双动型电机单元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及第二转部,第一转部与第二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体,双动型电机单元的第二转部则耦合联结离合器(132)输入端,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或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所选择性设置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
第二驱动系统为由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而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或依需要选择由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于可差动变速单元的输入端,可差动变速单元的两可差动输出端供驱动所各别匹配的负载而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上述离合器(102)、变速单元、第一电机单元、离合器(112)、刹车制动器(901)、双动型电机单元、离合器(122)、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构成,由主动回转动力源输出轴供耦合联结于增设的传动单元,再耦合联结于辅助离合器(1020)及依需要选择性设置公知变速单元,以驱动所配置的负载,构成前置驱动单元,并与主动回转动力源共同构成第一驱动系统;
前述前置驱动单元的离合器(1020)的输入端,为耦合联结于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传动单元的输出端、或耦合联结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另一输出端;离合器(1020)与负载之间所耦合联结的变速单元,可依需要选择为由具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所构成,或更进一步藉由可操控多段或无段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运转输出的变速单元所构成,以供驱动其各差动输出端所分别配置的负载作可差动运转;
传动单元的另一输出端供驱动所耦合联结选择性配置的离合器(102)及变速单元,以驱动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第一驱动系统并设有双动型电机单元,双动型电机单元为由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的双动型电机结构所构成,可为呈圆筒状或盘状或锥状结构,其构成包括第一转部及第二转部,第一转部与第二转部之间设有可操控离合器(122),第一转部供与刹车制动器(901)的转部联结,再经离合器(112)与第一电机单元的转部联结,刹车制动器(901)的静止侧为固锁于机离,双动型电机单元的第二转部则耦合联结离合器(132)的输入端,离合器(132)的另一端,为耦合联结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第二电机单元的转部,所共同耦合联结的可差动的变速单元的输入端,而选择性设置的离合器(132),为供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回转动能的传输;
第二驱动系统为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作为动力源,并个别经所选择性配置的变速单元或其它传动装置,以驱动各别所耦合的负载,藉上述结构,构成第二驱动系统;
上述离合器(102)、变速单元、第一电机单元、离合器(112)、刹车制动器(901)、双动型电机单元、离合器(122)、离合器(132),可依结构需要结合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结合于第二驱动系统或为独立设置;
前述系统中,主动回转动力源除可供驱动前置驱动单元外,其主要运作包括当离合器(132)切断时,可藉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以产生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输出的电能,可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使系统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于系统设有储放电装置时,由主动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共同驱动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或对其他以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单独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以产生回转动能驱动负载;
或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中第二电机单元所产生的回转动能,与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共同驱动负载;
或藉第一电机单元、或第二电机单元,于刹车制动产生的再生发电的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或藉操控离合器(132)作脱离或闭合,以操控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之间回转动能的传输状态。
38、如权利要求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或37所述的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为具有以下运转功能或部分功能,包括:
系统功能1: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系统为不设置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4: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含所属子单元如前置驱动单元)的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5: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6: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可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由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及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7: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含所属子单元如前置驱动单元)的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8: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9:系统为设有储放电装置,而作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功能的运作,无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为经第一驱动系统驱动所属负载的状态,或为不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的状态,系统皆可藉由人工操控、或藉由中央控制单元及驱动控制单元所构成控制系统作操控,由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其发电的电能与储放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供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10: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11: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12: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及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13: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4: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5: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6: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7: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8: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19: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0: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1:藉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驱动系统的负载,及同时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负载,并由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22: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3: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4: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5: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6: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7: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8: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29: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0: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两者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1: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2: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3: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4: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供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5: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6: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7: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8:由储放电装置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39: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一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产生回转动能,与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40:由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1:由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2: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3:由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4:由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5: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以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6:由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7:由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8:由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构成再生发电的动能回收制动刹车功能;
系统功能49:由作为主动回转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0: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1: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2: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3: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4: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5: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6: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7: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8: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的机械阻尼,作为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的运作,同时逆向牵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逆向牵动设置于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再生发电的阻尼对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所属的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59:若主动回转动力源本身选择设置起马达,则可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引擎的起动马达,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的引擎;
系统功能60: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
系统功能61: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的引擎;
系统功能62:由储放电装置的电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马达功能运转,以供起动作为主动回转源的引擎;
系统功能63: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4: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上述两者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5:由作为主动回转动力源的引擎回转动能,驱动第一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及同时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或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或同时驱动前述第一电机单元及第二电机单元作发电机功能运转,以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66: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传动单元及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0),供驱动可操控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的变速单元,构成前置驱动单元以驱动负载;
系统功能67: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传动单元及所耦合联结的离合器(1020),供驱动可操控变速、倒档、或具有空档功能并具有两轴或两轴以上可差动输出的变速单元,构成前置驱动单元以驱动各别差动输出轴所属的负载;
系统功能68:系统未设置储放电装置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发电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69: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发电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以及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70: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时,而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发电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71: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发电单元所发电的电能及储放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共同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共同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共同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72: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时,藉由主动回转动力源驱动独立的发电单元,发电单元所发电的电能,供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
系统功能73: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时,藉由负载逆向牵动发电单元以所发电电能对储放电装置充电,或对其他电能驱动的负载(含外接不特定负载)供电,以藉再生发电的阻尼对负载作制动刹车;
系统功能74:于系统设置储放电装置,而发电单元停止运转时,藉由储放电装置所输出的电能,供驱动设置于第一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供驱动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或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系统及第二驱动系统的第二电机单元作电动机功能运转,以输出回转动能驱动所属负载;
系统功能75: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76: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第一驱动系统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系统功能77: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主动回转动力源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78: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主动回转动力源所耦合联结的传动单元与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系统功能79: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闭合时,传输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
系统功能80:藉由离合器(132)的操控,于离合器(132)呈脱离时,两组或两组以上的第二驱动系统间的回转动能不作传输。
CN2004100903809A 2004-10-29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Active CN17725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1735.5A CN103182927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91754.8A CN10318292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04100903809A CN1772525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91533.0A CN103182926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174179.8A CN103273836B (zh) 2004-10-29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81244.2A CN10312937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40.XA CN10308565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62.6A CN103072463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6179.XA CN103085651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109.5A CN103072462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32.5A CN103121399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103744.1A CN10320405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4100903809A CN1772525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46179.XA Division CN103085651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109.5A Division CN103072462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81244.2A Division CN10312937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32.5A Division CN103121399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62.6A Division CN103072463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174179.8A Division CN103273836B (zh) 2004-10-29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40.XA Division CN10308565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91754.8A Division CN10318292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91533.0A Division CN103182926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91735.5A Division CN103182927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103744.1A Division CN10320405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72525A true CN1772525A (zh) 2006-05-17
CN1772525B CN1772525B (zh) 2013-04-17

Family

ID=36759732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2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937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2463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04100903809A Active CN1772525B (zh) 2004-10-29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1037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405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1399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812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9370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62.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72463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10374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4058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N20131004153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21399B (zh) 2004-11-12 2004-11-12 分离式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5) CN10312937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4346A (zh) * 2009-01-13 2010-07-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四轮驱动特征的混合动力总成和装配该总成的车辆
CN102213306A (zh) * 2010-04-07 2011-10-12 杨泰和 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2058209A1 (en) * 2001-01-03 2002-07-25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JP3257486B2 (ja) * 1997-11-12 2002-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内燃機関制御装置
JP4211209B2 (ja) * 2000-08-25 2009-01-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JP3692916B2 (ja) * 2000-08-29 2005-09-0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する自動車
WO2002032711A1 (fr) * 2000-10-16 2002-04-25 Nissan Diesel Co., Ltd. Systeme de vehicule hybride
CN1389358A (zh) * 2001-05-31 2003-01-08 陈清泉 使用行星齿轮系统的串、并联混合电动车驱动系统
JP2003032802A (ja) * 2001-07-11 2003-01-31 Toyota Motor Corp 動力出力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自動車
CN1325295C (zh) * 2002-06-25 2007-07-11 杨泰和 借主动电机速度控制的复合动力系统与装置
JP3582521B2 (ja) * 2002-08-13 2004-10-2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4輪駆動車両の駆動力制御装置
US7004018B2 (en) * 2002-08-27 2006-02-28 Nissan Motor Co., Ltd. Vehicle driving force control apparatus
JP3687639B2 (ja) * 2002-09-03 2005-08-2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動モータ駆動車輪の回転方向判別装置
JP3573146B2 (ja) * 2002-09-03 2004-10-06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駆動制御装置
CN1291855C (zh) * 2002-12-08 2006-12-27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双电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
CN100549383C (zh) * 2003-03-04 2009-10-14 杨泰和 串并联混合式双动力驱动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4346A (zh) * 2009-01-13 2010-07-1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四轮驱动特征的混合动力总成和装配该总成的车辆
CN102213306A (zh) * 2010-04-07 2011-10-12 杨泰和 盆型齿轮输入侧的双轮系驱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463A (zh) 2013-05-01
CN103129370A (zh) 2013-06-05
CN103204058B (zh) 2016-01-06
CN103121399A (zh) 2013-05-29
CN103204058A (zh) 2013-07-17
CN103121399B (zh) 2016-05-11
CN1772525B (zh) 2013-04-17
CN103072463B (zh) 2016-05-11
CN103129370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7155A (zh) 电机驱动设备,安装有该设备的车辆以及存储有使得计算机控制电压转换的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243919C (zh) 用于自动变速装置的齿轮操作变速设备
CN1278882C (zh) 车辆驱动力控制设备
CN1336879A (zh) 动力输出装置、混合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573087A (zh) 车辆驱动控制装置、车辆驱动控制方法及其程序
CN1547648A (zh) 自动变速器
CN1926356A (zh) 车辆用驱动系统以及控制该车辆用驱动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CN1793694A (zh) 自动变速装置的六速动力系
CN1598364A (zh) 六速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
CN1746538A (zh) 双向具相同或不同传动特性的耦合装置
CN1576095A (zh) 电动式车辆座椅收纳结构
CN1927612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发动机启动控制装置
CN1677286A (zh) 用于移动体的控制系统
CN1464612A (zh) 具多阶电压充电电源的充电装置
CN1038825C (zh) 一种电力牵引车辆
CN101031738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机
CN1835366A (zh) 开关转换器
CN1288605A (zh) 适用于发电系统的系统稳定装置
CN1871070A (zh) 破碎装置
CN1942690A (zh) 车辆用自动变速器
CN100345363C (zh) 功率变换器
CN1249356C (zh) 旋翼风扇及其成形用模具和流体送进装置
CN1796825A (zh) 用于车辆的多档变速器
CN1273739C (zh) 管泵
CN1829044A (zh) 定子、马达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