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72235A - 治疗肿痛的中药 - Google Patents
治疗肿痛的中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72235A CN1772235A CNA2005101043363A CN200510104336A CN1772235A CN 1772235 A CN1772235 A CN 1772235A CN A2005101043363 A CNA2005101043363 A CN A2005101043363A CN 200510104336 A CN200510104336 A CN 200510104336A CN 1772235 A CN1772235 A CN 17722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hizoma
- radix
- pain
- ache
- chinese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治疗肿痛的中药,属于中药领域,是由甘草、三棱、大黄、黄芪、山豆根、重楼、元胡、知母、山茨菇、半枝莲、金银花、穿山甲、虎骨、麝香、泽漆和木鳖子按一定重量配比而成,结合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经皮渗入外吸拔毒原理使药物迅速对肿痛病变部位产生作用,具有消肿、止痛、逐瘀排水、软坚散结、祛疾扶正之功效。适于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骨肉癌、淋巴癌、胸水、腹水等的治疗,治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肿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肿痛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高。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新发现患者近1000万人。祖国医学认为肿痛是在全身性疾病基础上的局部表现,外因多为邪气、邪毒,内因多为脏腑蓄毒、情志不畅、饮食偏嗜和正气虚弱。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使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障碍,以至造成肿痛的发生,其中以正虚、痰凝、血瘀、热毒为主要方面。传统中医用药面窄,由于病理复杂,体内吸收率低,造成效果差、治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治疗肿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甘草9-15、三棱9-12、大黄6-9、黄芪15-30、山豆根6-12、重楼9-12、元胡6-9、知母9-15、山茨菇6-12、半枝莲15-30、金银花9-12、穿山甲3-6、虎骨3-6、麝香0.1-0.2。
本发明具有如下临床效果:
1、药物通过人体毛孔进入微循环,快速渗入肿痛局部,抑制癌细胞、消除毒素、缩小肿痛。
2、止痛快。20分钟即产生明显的止痛效果,连续使用可消除癌痛。
3、消肿。本发明药物对肿痛有明显的消肿作用,使用初期肿块皆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可有效治愈良性肿痛。
4、适用范围广。
5、治愈率高。本发明对肿痛的完全缓解率达3%,总缓解率达70%。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方中选用了抗肿痛活性较强的药物配伍。配方中,甘草入肝胃经,用于祛风痰、定惊止痛、通瘀祛滞。甘草与大黄配伍,为君药,通血脉补元气,破坚积,即可扶正固本又祛邪,又可使祛邪药攻邪不伤正。配三棱破血祛瘀,消积症止痛,则软坚散结之力更大;配黄芪益脾补气,扶正固本,增强抗痛祛邪之功;配山豆根、重楼,即清经络郁热,消肿止痛,又可免甘草、黄芪助火之弊;以上四味为臣药。气滞易致血瘀、血循环不利则易成症结,故配元胡理气止痛、活血散瘀、益脾活血利水;山茨茹甘寒消肿,助甘草散结、化痰、解毒;半枝莲、金银花配山豆根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以上五味共为佐药。穿山甲、虎骨、麝香均为开窍,入经络为使药,全方逐瘀、拨毒、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扶正固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取甘草15克、三棱10克、大黄9克、黄芪15克、山豆根6克、重楼12克、元胡8克、知母12克、山茨菇10克、半枝莲15克、金银花9克、穿山甲6克、虎骨6克、麝香0.1克,放入麻油内,浸泡数日,再通过煎熬、提炼、过滤、浓缩,制作成膏药,每贴含药物30克。使用时,每周2贴,30天为一疗程,贴于上腹处或肿痛局部,可有效治疗肺癌、胃肠癌等。
实施例2。取甘草9克、三棱9克、大黄6克、黄芪30克、山豆根12克、重楼9克、元胡9克、知母15克、山茨菇12克、半枝莲30克、金银花12克、穿山甲6克、虎骨3克、麝香0.1克,制作及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可有效治疗肺癌、胃肠癌等。
对比试验
为验证本发明药物,于1997年-2001年在阳谷县人民医院进行如下临床试验:
一、基本情况
1、分组
选择病理确诊为肿痛患者43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33例为治疗组,另一组10例为对照组。
2、性别、年龄
治疗组男性19例、女性14例;对照组男性8例、女性2例。治疗组年龄在40岁以下5例,40-49岁6例,50-59岁11例,60-69岁7例,70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53岁。对照组年龄在40岁以下1例,40-49岁2例,50-59岁5例,60-69岁1例,70岁以上1例,平均年龄53.1岁。
二、治疗方案
治疗组采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每周2贴,30天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传统中医方案,每3周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三、疗效标准
1、完全缓解:所有可见肿痛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以上;
2、部分缓解:肿痛总量估计减少50%以上,并维持4周以上;
3、稳定:至少经2周期(6周)治疗后,肿痛无明显变化,包括肿痛稳定,估计肿痛减少<50%,估计肿痛增加<25%;
4、恶化(PD):出现新肿痛,或原有肿痛估计增加>25%。
四、治疗结果
表一、治疗前
人数(II期) | 人数(III期) | 人数(IV期) | 合计 | |
治疗组 | 6 | 11 | 16 | 33 |
对照组 | 6 | 4 | 10 |
表二、治疗后
完全缓解 | 部分缓解 | 稳定 | 恶化 | |||||
病例数 | 比例 | 病例数 | 比例 | 病例数 | 比例 | 病例数 | 比例 | |
治疗组 | 1 | 3% | 22 | 67% | 9 | 27% | 1 | 3% |
对照组 | 3 | 30% | 6 | 60% | 1 | 10% |
六、结论
与化疗合用观察其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结果肿痛全缓解率为3%,总缓解率达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治疗组恶化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
七、具体病例
病例1。李某,男,39岁,1997年2月16日无明诱因,发现约4×3mm大小,质硬、活动差,无红肿、热痛,边缘不齐。于97年7月12日改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二周面部浮肿消失,肿块缩小。病人自我感觉良好,精神佳,食欲增加。经连续治疗3个月,肿块基本消失。2001年2月18日随访,患者已参加劳动3年。未见肿物复发。
病例2。武某,男,71岁,于1997年3月20日,无明诱因,晨起头晕、呕吐、厌食、胸闷、吐痰,于97年8月17日改用本发明药物治疗,治疗1个月病人精神佳,食欲好转,胸闷、吐痰、头晕消失,治疗6个月后,右腋窝肿大的淋巴结消失,肺CT示右肺肿块缩小1/2。2004年12月29日随访,病人可参加轻体力劳动。
Claims (2)
1、治疗肿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组份制作而成:
甘草9-15、三棱9-12、大黄6-9、黄芪15-30、山豆根6-12、重楼9-12、元胡6-9、知母9-15、山茨菇6-12、半枝莲15-30、金银花9-12、穿山甲3-6、虎骨3-6、麝香0.1-0.2。
2、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治疗肿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上述组份的重量配比为:
甘草9、三棱9、大黄6、黄芪30、山豆根12、重楼9、元胡9、知母15、山茨菇12、半枝莲30、金银花12、穿山甲6、虎骨3、麝香0.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043363A CN1772235A (zh) | 2005-10-26 | 2005-10-26 | 治疗肿痛的中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A2005101043363A CN1772235A (zh) | 2005-10-26 | 2005-10-26 | 治疗肿痛的中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72235A true CN1772235A (zh) | 2006-05-17 |
Family
ID=36759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A2005101043363A Pending CN1772235A (zh) | 2005-10-26 | 2005-10-26 | 治疗肿痛的中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72235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1878B (zh) * | 2007-08-20 | 2011-02-16 | 肖旭 | 治疗肿痛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CN111298003A (zh) * | 2020-04-22 | 2020-06-19 | 刘传军 | 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633707A (zh) * | 2021-02-08 | 2021-11-12 | 李淦湦 | 一种治疗淋巴癌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05
- 2005-10-26 CN CNA2005101043363A patent/CN177223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71878B (zh) * | 2007-08-20 | 2011-02-16 | 肖旭 | 治疗肿痛病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
CN111298003A (zh) * | 2020-04-22 | 2020-06-19 | 刘传军 | 一种用于治疗肿痛的外敷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13633707A (zh) * | 2021-02-08 | 2021-11-12 | 李淦湦 | 一种治疗淋巴癌的中药汤剂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9967A (zh) |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383390A (zh) | 一种治疗肺癌的中药制剂 | |
CN103127422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 |
CN102626508B (zh) |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 |
CN1772235A (zh) | 治疗肿痛的中药 | |
CN102335265A (zh) |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 | |
CN103721230A (zh) |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805844A (zh) | 一种治疗肝癌的药物 | |
CN1840004A (zh) | 一种活血化淤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623385B (zh) |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中药 | |
CN102671102A (zh) | 一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41241B (zh) | 复方消银愈疕汤剂 | |
CN105125701A (zh) | 一种用于治疗虚寒型肠易激综合征性腹泻的膏药 | |
CN108743887A (zh) | 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116971A (zh) | 一种治疗肝病瘙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313107C (zh) | 治疗肿瘤的药物 | |
CN101564522A (zh) | 一种治疗肋间神经疼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822733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膏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4645082A (zh) | 一种治疗肝炎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028418A (zh) | 一种治疗肿瘤的药物 | |
CN104208352A (zh) | 一种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隔药灸脐中药组合物 | |
CN111084820A (zh)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营养不良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
CN101057945A (zh) | 防治消化道癌症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 | |
CN1371726A (zh) | 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实证的乙肝化毒煎丸剂 | |
CN103463375B (zh) | 一种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