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4157A - 通信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4157A
CN1764157A CNA2005101076140A CN200510107614A CN1764157A CN 1764157 A CN1764157 A CN 1764157A CN A2005101076140 A CNA2005101076140 A CN A2005101076140A CN 200510107614 A CN200510107614 A CN 200510107614A CN 1764157 A CN1764157 A CN 1764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ac
affirmation
physical
bitm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761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64157B (zh
Inventor
西林泰如
高木雅裕
足立朋子
旦代智哉
中岛徹
宇都宮依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764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4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764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4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90Buffering arrangements
    • H04L49/9084Reactions to storage capacity overflow
    • H04L49/9089Reactions to storage capacity overflow replacing packets in a storage arrangement, e.g. pushout
    • H04L49/9094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transmit and receive, e.g. simultaneous reading/writing from/to the storag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43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H04B7/265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for structure of frame, bur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Abstract

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接收缓冲器,存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物理帧的MAC帧;确定装置,确定是否已经成功接收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第一MAC帧;以及接收缓冲器管理装置,当所述第一MAC帧已经被成功接收时,基于所述第一MAC帧的序号确定要转发给上层的MAC帧,并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

Description

通信设备和方法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来自2004年10月19日申请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No.2004-304475中的优先权利益,其所有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物理层的载波检测信息和MAC层的载波检测信息执行媒体访问控制的通信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媒体访问控制(MAC)是用于控制使当共享同一无线媒体时执行通信的多个通信设备决定在发送通信数据或管理帧的过程中如何使用无线媒体。由于媒体访问控制,即使是两个或更多的通信设备通过在同一时间使用同一无线媒体发送通信数据或管理帧,也会减少接收方的通信设备无法适当地解码通信数据的现象(碰撞)的发生。媒体访问控制还是用于控制从通信设备到媒体的访问的技术从而最小化现象发生的机会,在该现象中尽管出现了有发送请求的通信设备,该媒体也没有被任何通信设备使用。
然而,尤其是在无线通信中,在通信设备发送帧的过程中同时监视发送数据(或管理)帧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其中没有假定碰撞检测的媒体访问控制。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的典型技术标准采用CSMA/CA(带有避免碰撞的载波检测多路访问)。CSMA/CA设计用来降低碰撞的可能性。在IEEE 802.11中,MAC头部具有以微妙为单位持续时间值,其用于发送数据或管理帧(包括SIFS间隔时间)。在此期间,与帧交换序列不相关且没有发送权的通信设备在确定媒体虚拟忙碌状态的基础上等待发送。这样就防止了碰撞的发生。IEEE802.11定义无线媒体的状态是在MAC层上的虚拟载波检测与物理(PHY)层上的物理载波检测组合的这样的基础上确定的,而媒体访问控制在该确定的基础上执行的。
使用CSMA/CA的IEEE 802.11主要通过改变物理层协议来提高通信速度。对于2.4GHz的频带,从IEEE 802.11(1997制定,2Mbps)变化到IEEE 802.11b(1999制定,11Mbps),以及直到IEEE 802.11g(2003制定,54Mbps)。对于5GHz的频带,只有IEEE 802.11a(1999制定,54Mbps)存在作为标准。为了开发致力于在2.4Ghz频带和5GHz频带中都进一步提高速度的标准规范,已经制定了IEEE 802.11 TGn(任务组n)。
另外,已知几种设计用于提高QoS(服务质量)的访问控制技术。例如,作为保证诸如指定带宽和延迟时间等参数的QoS技术,可以使用常规轮询序列的扩展方案的HCCA(HCF控制的信道访问)。根据HCCA,考虑到所要求的质量而在轮询序列中执行调度,从而保证诸如带宽和延迟时间等的参数。日本专利申请KOKAI出版的No.2002-314546提到了IEEE 802.11e标准中的QoS,并公开了一种用于分配优先级以在无线网络中的通信设备之间通信的方法。
当在通信速度提高的实现过程中使用现有规范中的同一频带时,优选保证与遵循现有规范的通信设备并存并保持向后兼容性。由于这个原因,基本上优选MAC层上的协议遵循符合现有规范的CSMA/CA。在此情况下,与CSMA/CA相关的时间参数,例如IFS(帧间间隔)或随机补偿周期等就需要符合现有规范中的参数。
即使是在物理层方面提高通信速度的尝试成功了,通信的有效吞吐量也不能得到提高。就是说,当实现了物理层上通信速度的提高时,PHY帧(PHY前同步码(preamble)和PHY头部)的格式也不再有效了。由于这个原因总开销的提高可能妨碍吞吐量的提高。在PHY帧中,与CSMA/CA相关的时间参数永久地附属于MAC帧。另外,每个MAC帧都要求PHY帧头部。
作为降低总开销并提高吞吐量的方法,可以使用最近起草的IEEE 802.11e/草案5.0(IEEE 802.11中增强的QoS)中引入的块确认技术。块确认(Block Ack)技术可以无需任何随机补偿而连续发送多个MAC帧,并由此能够降低补偿总量到一定程度。然而不能有效地减小物理层的头部。另外,根据初步起草的IEEE 802.11e中引入的聚集,补偿总量和物理层头部都能够得到降低。然而,由于包含了MAC帧的物理层帧的长度在物理层上的传统限制下不能增大到超过大约4kbyte,就大大限制了效率的提高。即使能够增大PHY层帧的长度,也会发生另外的问题,即容错性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致力于一种能够与现有设备共存的通信设备和方法,并能通过使帧格式更为有效而消除伴随多个帧的发送的开销,从而提高实际的通信吞吐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接收缓冲器,存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物理帧的MAC帧。确定装置,配置用于确定是否已经成功接收到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物理帧中的第一MAC帧。以及接收缓冲器管理装置,配置用于当所述第一MAC帧已经被成功接收时,基于所述第一MAC帧的序号确定要转发给上层的MAC帧,并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以便将所述MAC帧转发给上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排列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HCCA(混合协调功能控制的信道访问)中立即块确认序列的例子的视图;
图3是用于解释当通过使用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执行数据传输时在接收方执行的缓冲区管理的视图;
图4是示出了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一个PSDU的物理帧的格式的视图;
图5是示出了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一个PSDU的物理帧的格式的另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6是示出了压缩块确认的格式的视图;
图7是示出了具有多个聚集到单个PSDU且不包含块确认请求的物理帧的传输的例子的视图;
图8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接收缓冲器管理的视图;
图9是示出了接收缓冲器管理的另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10是示出了接收缓冲器管理的再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11是用于解释在考虑接收方的窗口大小时将执行的缓冲区管理技术的视图;
图12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何清除接收缓冲器的例子的视图;
图13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何清除接收缓冲器的例子的视图;
图14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何清除接收缓冲器的另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15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何清除接收缓冲器的再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何清除接收缓冲器的再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17是示出了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例子的视图;
图18是示出了基于压缩块确认位图的重传序列的视图;
图19是示出了所重传帧中的错误的视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块确认控制的例子的视图;
图21A和21B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块确认控制字段的视图;
图2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块确认控制的另一个例子的视图;
图23是示出了其中对应序号编号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一种情况的视图;
图24是示出了基于对应序号位置创建的压缩块确认位图的重传序列的视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详细排列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排列的框图。通信设备100是配置用于通过无线链路与另一个通信设备通信的设备,包括分别对应于物理(PHY)层、MAC层和链路层的处理单元101、102和103。这些处理单元根据实施要求实现为模拟或数字电路。做为选择,处理单元实现为由并入LSI的CPU执行的固件或类似单元。天线104连接到PHY层处理单元(在下文将省略“处理单元”)101。MAC层102包括用于MAC帧的聚集处理装置105。聚集处理装置105包括载波检测控制装置106和重传控制装置107,并执行块确认(对多个MAC帧的部分确认帧)帧的发送/接收(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基于块确认帧的重传控制等等。
物理层101设计成与两种类型的物理层协议兼容。处理单元101包括第一类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109和第二类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设备110用于各自类型协议的处理。第一类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109和第二类型物理层协议处理装置110经常共享电路而且在实现形式上无需相互独立。
在本发明的这个实施例中,假定第一类型物理层协议是IEEE802.11a中定义的协议,且假定第二类型物理层协议是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每一端都使用多天线的所谓的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的协议。使用MIMO技术使得期望无需改变频带而提高几乎与天线数量成比例的传输容量成为可能。MIMO技术从而成为致力于进一步提高IEEE 802.11的吞吐量的技术。应注意,链路层103具有IEEE 802.11中定义的正常链路层功能。用于提高传输速率的技术并不局限于MIMO。例如,可以使用提高占用频带的方法,或者可以与MIMO结合使用。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通信设备详细排列的框图。MAC层102包括用于MAC帧的聚集处理装置105和接收缓冲器113。聚集处理装置105包括载波检测控制装置106,重传控制装置107,接收确定处理装置111和接收缓冲器控制装置112。接收缓冲器113包括缓冲区域,其中MAC帧被正常地接收和存储。载波检测控制装置106确认无线媒体处于忙碌状态,同时通过物理层101接收到内部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反之,如果无线媒体是可用的话(未使用),载波检测控制装置确认无线媒体处于空闲状态。后面将要描述,所有聚集的MAC帧由接收确定处理装置111检测它们中的每一个是否已被成功接收。重传控制装置107通过发送块确认帧通知发送方每个MAC帧的接收状态,块确认帧包括用于多个MAC帧的多个确认。重传控制装置107基于块确认请求(对部分确认的请求)帧和响应它们的块确认帧执行重传控制。已成功接收的MAC帧存储于接收缓冲器113中。是否已成功接收到MAC帧的判断基于由接收确定处理装置111所执行的(CRC)检测的结果。在块确认请求帧的情况下,其信息被通知给重传控制装置107。
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接收确定处理装置111的确定结果从接收缓冲器113中提取MAC帧,并重传给上层(链路层103)。
根据IEEE 802.11e/草案8.0,已经提议块确认技术作为在MAC(媒体访问控制)层提高传输效率的技术。在块确认技术中,给定终端在给定信道使用周期(TXOP:发送机会)内以最小帧间隔发送QoS(服务质量)数据称为SIFS(短帧间间隔)。因此,该终端以任意定时发送块确认请求帧给接收终端以请求其接收状态。接收方基于由块确认请求确定的起始序号(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将接收状态转换为位图格式的信息,并返回该信息作为块确认。
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之前,将描述用于块确认的现有技术和在数据接收终端用于块确认的缓冲区管理。根据IEEE802.11e/草案10.0,块确认技术已知作为在MAC(媒体访问控制)层提高传输效率的技术。在块确认技术中,给定发送终端在给定信道使用周期(TXOP:发送机会)内以最小帧间隔发送QoS(服务质量)数据称为SIFS(短帧间间隔)。因此,该发送终端以任意定时发送块确认请求帧给接收终端以请求其接收状态。接收方基于由块确认请求确定的起始序号(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将接收状态转换为位图格式的信息,并返回该信息作为块确认。
图2示出了HCCA(混合协调功能控制的信道访问)中立即块确认序列的例子。HCCA是无竞争QoS控制方案,其中QoS-AP(QoS访问点;可称为“QAP”)将HC(混合协调程序)服务称为实体,其执行包括将TXOP分配给QSTA(QoS站)的带宽管理。图2中所示的HC发送QoS CF-Poll(无竞争轮询)帧20到QSTA(QoS站)1并允许其使用信道作为TXOP周期1。QSTA 1以突发方式在TXOP周期1以SIFS间隔发送的QoS数据21,然后发送块确认请求22。块确认请求22包括称为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的2-八位字节字段,其中写入了分段号和起始序号(图2中的起始序列)。数据接收方的QSTA2通过将以该分段号开始的接收状态和起始序号转换为位图格式的信息(块确认位图)生成块确认23,并通知数据发送方的QSTA 1该块确认23。
更特别地,如图2所示,QSTA 1以突发方式在SIFS间隔首先发送序号为“1”、“2”和“3”的QoS数据21到QSTA 2,然后通过将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发送块确认请求22。QSTA 2接收块确认请求22。由于块确认请求22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QSTA2在块确认位图内写入来自序号“1”的相对接收状态,并将块确认23发送给QSTA 1。
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FCS(帧效验序列)计算的结果表明序号为“1”的数据中发生了错误。虽然块确认23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通过利用相应位置的位,块确认位图表明只有序号为“2”和“3”的数据被成功接收。通常,块确认技术能够最大通知对应64个MSDU(MAC服务数据单元)的接收状态,包括分段的情况。MSDU是作为在MAC-SAPS(服务访问点)之间交付的单元的信息。MPDU是在两个使用PHY层服务的对等MAC实体之间交换的数据单元。根据IEEE 802.11标准,一个MSDU最大分段为16个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因此,在块确认帧中包含的块确认位图字段大小为1024(64MSDU×16)位。根据IEEE 802.11标准,为将要发送的数据帧设置重试限制和使用期限。任何超出重试限制或使用期限的帧在发送端被丢弃。根据IEEE 802.11e标准,根据传输特性使延迟范围与每个帧相关。延迟范围包含一个无符号整数,其指定允许运输属于TSPEC(业务规范)内的TS(业务量统计)的MSDU的最大时间,以微秒为单位;在时间标记之间测量MSDU从本地MAC-SAP到达本地MAC子层的时间;以及成功发送或重传MSDU到目的地的完成时间。例如,对于要求满足类似声音数据的实时传输的业务,设置相对较短的延迟范围。当超出延迟范围时,对应帧也就在发送端被丢弃了。在图2中所示的例子中,需要重传序号为“1”的QoS数据帧,但是由于超过了重试限制或者类似的限制,发送端已经放弃了重传。
当由于TXOP周期1的到期,在预定数量的时间过去之后HC通过发送QoS CF-Poll帧24给QSTA 1分配QSTA 1一个TXOP周期2以再次允许QSTA 1使用信道,已经放弃重传序号为“1”的帧的QSTA1当前正在发送序号为“4”的数据25。QSTA 1接着通过设置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4”发送块确认请求26。QSTA 2返回指示已经成功接收到“4”的块确认27。应注意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所有的帧具有相同的优先级。根据IEEE 802.11e标准,要传输的数据帧根据业务类型分类,并分配TID(业务标识符)的标识符。由于也为每个TID分配了序号,每个TID都要求块确认请求或块确认。
图3示出了当通过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技术执行数据传输时,在接收方是如何基于图2中所示的内容执行缓冲区管理的。假设接收方的缓冲区30为空。假设发送终端以突发方式发送序号为“1”、“2”和“3”的数据,并且只有序号为“2”和“3”的数据被成功接收,如图3所示。在接收方,由于没有接收到序号为“1”的帧,序号为“2”和“3”的帧就一直保存在MAC层的接收缓冲器30中。
在此情况下,当序号为“1”的帧达到重试限制(或使用期限,延迟范围)时,发送终端重新发送序号为“4”的帧,并接着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4”的块确认请求。此时,序号为“2”、“3”和“4”的帧保存在接收方的缓冲区30中。注意,当接收到块确认请求时,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被设置为“4”。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标准,应该给MAC客户指明所有完成的带有比块确认请求中包含的起始序号更低的序号的MSDU。因此,所有比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4”,即序号“2”和“3”,更低的序号的数据帧从缓冲区30中释放并转发给上层。另外,与序号“2”和“3”连续的序号为“4”的帧从缓冲区30中释放并转发给上层。以上接收方的缓冲区管理与基于竞争的Qos控制方案的EDCA(增强的分布式信道访问)中的缓冲区管理相同。
(第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致力于一种通信设备,其设计用于将多个MPDU(MAC协议数据单元)聚到单个PSDU(PHY服务数据单元)并发送不包含块确认请求的PPDU(PHY协议数据单元),其中当成功接收到第一个MPDU的时候,基于第一个MPDU的序号执行接收缓冲器管理。注意,PPDU对应于包含PHY前同步码和PHY头部和PSDU(包括多个MPDU)的物理帧,而MPDU对应于包含MAC头部和MSDU(MAC服务数据单元)的MAC帧。
为了实现无线局域网中的高吞吐量,必须要降低MAC层和PHY层的总开销,诸如帧间间隔,随机补偿周期和PHY头部等。如图4和5所示,这些开销可以通过将多个MPDU聚集到一个PSDU来发送而得到减少。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以八位字节表示每个包含MAC头部到FCS的每个MPDU的长度的头部41存在于其中聚集了多个MPDU的PSDU 40的头部之中。此后称头部41为MAC超帧头部。用于检测头部41自身中的错误的CRC(循环冗余校验)被添加到MAC超帧头部41中。“0”写入到对应于其中不存在MPDU的部分的MPDU长度字段中。另外,如果MAC超帧头部41不正确的话,则认为所有MPDU的接收都是错误的。在图5中所示的例子中,在每个聚集的MPDU的前面部分存在有指示对应MPDU长度的信息。另外,对其添加了用于检测MPDU长度信息中的错误的CRC。MPDU信息和CRC的组合将被参考作为MPDU间隔50。一旦接收到了具有如图5所示排列的物理帧(PPDU),终端就检测MPDU间隔50的CRC。如果已经成功接收到第一个MPDU间隔50,终端就将随后的MPDU1提取来并计算FCS。如果FCS计算结果正确的话,就可以确定已经成功接收到了MPDU1。如果FCS计算结果不正确,就认为MPDU1的接收是错误的。终端就在跳过由MPDU长度信息指示的部分之上而检查下一个MPDU间隔51的CRC。如果MPDU间隔51不正确的话,终端就连续执行基于八位字节的CRC校验。如果结果正确的话,就计算随后的MPDU的FCS以确定是否已成功接收MPDU。
在以下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对于对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PSDU的物理帧(PPDU)的部分确认,使用了例如在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的一个扩展。图6示出了扩展块确认的帧结构。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考虑到分段,块确认帧有一个具有固定1024位长度的位图(块确认位图)。由于分段的开销通常很大,为了实现高吞吐量,优选不分段MSDU。在不执行分段的前提下,扩展块确认帧因此包括最多对应64个MSDU的块确认位图60,如图6所示。这就有可能将位图大小,即接收状态位图,降低到传统块确认帧的1/16。下文中将参考带有压缩块确认位图的块确认帧为“压缩块确认”。注意,根据PSDU中所聚集的MPDU的数量,压缩块确认的块确认位图可具有可变长度。
参考图7和8将描述一种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将要发送的单个PSDU中的物理帧的情形。考虑一种情况,其中序号为“1”到“8”的MPDU由发送终端聚集,如图7所示。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标准,要求块确认请求返回一个块确认。然而,第一个实施例是基于某个前提的,即当接收到其中聚集了多个MPDU的物理帧时就立刻返回压缩块确认,即使该帧中没有包含块确认请求。压缩块确认对应一个确认,该确认通过简单地将所接收的PSDU中的每个MPDU的接收状态转换为块确认位图获得。压缩块确认与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的区别在于基于由块确认请求指示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通过搜索接收状态高速缓存而无需生成块确认帧。
如图7所示,假设多个MPDU聚集到由接收终端接收的物理帧的PSDU中,发现序号为“2”、“5”和“7”的MPDU不正确作为FCS计算的结果。在此情况下,由于已经成功接收了第一个MPDU,就可以简单地将第一个MPDU的序号值设置作为块确认请求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接收终端返回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压缩块确认70写作10110101...的压缩块确认位图。在接收这个压缩块确认的时候,数据发送终端通过压缩块确认位图70的值得知序号为“1”、“3”、“4”、“6”和“8”的MPDU已经成功发送了,并且确定其他序号,如“2”、“5”和“7”的MPDU需要重传。
随后,如图8所示,发送终端生成不但有要发送的MPDU 80而且有聚集在同一PSDU内具有新的序号的MPDU 81的物理帧,并发送该帧。注意,有多少个重新要发送的MPDU 81聚集到PSDU依赖于接收方的缓冲区大小。在第一个实施例中,假定每个序号为如IEEE802.11标准中的12位的字段大小,通过其可以表示从0到4095的数字。序号从0开始依次递增,并在4095后返回到0。假设,如图8所示,接收终端在接收序号为“1”到“8”的MPDU之前已经在接收缓冲器80中存储了序号为“0”的MPDU。另外,在接收到序号为“4095”的MPDU之前,序号为“0”的MPDU不能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接收终端以如下方式管理接收缓冲器80。假设在接收到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PSDU的物理帧的之时,FCS的计算结果指示已经成功接收了PSDU中的第一个MPDU。在此情况下,接收终端通过使用该MPDU的序号信息来管理接收缓冲器80。在此情况下,管理接收缓冲器80包括确定早已在接收缓冲器80中存储的MPDU中能够被释放的MPDU,并将其从接收缓冲器80中提取来。接收缓冲器80对应于图1中的接收缓冲器113。
如图8所示,例如,在接收到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到“8”的MPDU的物理帧时,接收终端确定第一个MPDU(对应于序号为“1”的MPDU)的FCS是否正确。如果第一个MPDU的FCS正确,接收终端就将这个MPDU的序号设置为正式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接收终端接着确定存储于接收缓冲器80中的MPDU中比序号“1”大的MPDU可以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出来。接收终端将这些MPDU从接收缓冲器80中提取来并将它们转发给上层。在此情况下,上层为相对于图1中所示的MAC层102的更高的协议层。在此情况下,序号为“0”和“1”的MPDU 82转发到链路层103(更明确地为LLC(逻辑链路控制))。根据第一个实施例,由于终端无需等待序号为“4095”的MPDU的接收而可以将序号为“0”的MPDU从接收缓冲器80中提取来,该接收缓冲器效率,即MAC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参考图8,由于来自发送终端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被识别为“1”,在接收缓冲器80中序号先于“1”为“0”的帧就从那里释放出来并转发给上层。在缓冲区中的所有内容都被释放以后,就认为序号为“1”的帧是连续接收的帧,并且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
图9和10示出了接收缓冲器管理的另一个例子。如图9所示,接收到具有序号为“1”到“8”的MPDU聚集到PSDU的物理帧的终端确定已经成功接收了序号为“3”、“4”、“6”和“8”的MPDU作为FCS计算的结果。假设该终端已经存储了序号为“0”的MPDU,同时等待接收序号为“4095”的MPDU。在此情况下,由于第一个聚集的MPDU不正确,表明在接收终端已经连续并成功接收到了那个MPDU的信息就不会得到更新。由于这个原因,存储于接收缓冲器80中的MPDU不能在此时间点转发给上层。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其中聚集了多个MPDU的PSDU中已经成功接收的第一个MPDU的序号值被写入压缩块确认90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91中。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序号为“3”的MPDU是第一个被成功接收的MPDU。压缩块确认位图92将序号“3”设置为起始点而生成。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第一个聚集的MPDU不正确,尽管终端返回了压缩块确认90,该终端还是没有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任何MPDU。这样,序号为“0”、“3”、“4”、“6”和“8”的MPDU就存储在接收缓冲器中。
在接收到压缩块确认90时,数据发送终端把序号先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91的值的所有MPDU都认为是重传目标,如图10所示。也就是说,如图9和10所示的例子中,认为序号为“1”和“2”的MPDU是重传目标。数据发送终端由压缩块确认位图92进一步确定序号为“5”和“7”的MPDU需要重传,而且通过聚集全部的四个MPDU将其重传。此时,“1”被设置于每个MPDU的MAC头部的重传标识符(重试位归档)中。
当接收终端确定已经成功接收到了物理帧中PSDU中聚集的MPDU中的第一个MPDU作为FCS计算的结果,缓冲区管理就以以上的方式执行以更新用于缓冲区管理的信息。在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1”之前的序号为“0”的MPDU被无条件的转发给上层,即使是在MPDU在接收缓冲器中不连续接收的情况下。另外,由于已经成功接收到了序号为“1”、“2”和“5”的MPDU,如图10所示,所有具有连续的序号“1”到“6”的MPDU就能够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并转发给上层。也就是说,七个带有连续序号“0””到“6”的MPDU 110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并转发给上层。除了促使数据发送方基于压缩块确认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判断终端在发送哪一个MPDU时失败了,并基于将要重传的分组聚集到一起发送数据的方法之外,通过仅发送块确认请求而通知目的终端适当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本发明。在此情况下,在图9和10中所示的例子中,发送终端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的块确认请求,而且数据接收终端返回序号为“1”的压缩块确认作为起始点。
考虑这样一种情况,在图7和8所示的例子中,其中由于错误没有成功通知到数据发送方由数据接收终端发送的该压缩块确认。在图8所示的情况下,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的压缩块确认。如果在该压缩块确认中发生错误的话,发送方在经过预定一段时间过去之后触发超时,并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的块确认请求。接收方基于块确认请求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返回压缩块确认。在此情况下,接收方能够将帧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并将其转发给上层,即使是接收方没有接收到重传的块确认请求。这是因为当接收到其中聚集了多个MPDU的PSDU时,只要第一个MPDU的FCS正确,就可以通过将第一个MPDU的序号视为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而完成接收缓冲器管理。当重传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的块确认请求时,存储于图8的接收缓冲器80中序号为“3”和“4”的帧就不从缓冲区中释放并一直保持保存在那里,因为它们的序号比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更新。
在图7中所示的例子中,如果所有聚集的MPDU都不正确,数据接收方就能够既不更新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也不返回任何压缩块确认。由于这个原因,早已存储在接收缓冲器80中序号为“0”的帧也就不从缓冲区中释放。数据发送方经过预定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检测到超时,并发送块确认请求作为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数据接收方没有接收到任何在序号“1”之后的MPDU,从而由此返回将所有值都设置为“0”的块确认位图作为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1”。此时,存储在接收缓冲器80中序号为“0”的帧就从缓冲区中释放出来并转发给上层,因为该序号先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
将参考图11描述基于考虑接收方窗口大小的缓冲区管理技术。窗口大小指示能够存储在接收方的MPDU的最大数量。在图11中所示的例子中,可以存储最大为八个的MPDU,从而窗口大小为8。假设序号为“4095”和“0”的MPDU 111已经存储在了接收缓冲器80中,如图11所示。假设发送终端发送新的序号为“1”到“8”的MPDU直到放弃重传,并且假设所有的MPDU都已成功接收。在此情况下,接收缓冲器80溢出。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为了防止接收缓冲器80溢出,则基于成功接收的最后一个MPDU的序号和窗口大小值确定禁止驻留在接收缓冲器80中的MPDU,所有确定的MPDU都从接收缓冲器80中提取并转发给上层。更加明确地,所有比先于由窗口大小确定的最后一个MPDU的序号低的序号的帧都从接收缓冲器80中提取来并转发给上层。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序号为“8”的MPDU是最后一个成功接收的MPDU,序号为“4095”和“0”的MPDU 111就无条件的从接收缓冲器80中释放出来。结果是仅序号为“3”、“4”、“6”和“8”的MPDU存储于接收缓冲器80中。
当要通过使用其中所聚集MPDU的长度信息被写入到如图4所示的PSDU的头部立刻发送多个MPDU到多个目的地时,每个接收终端都可以将第一个MPDU的序号认作一种状态下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在所述状态中终端能够识别出寻址到其自身的MPDU是从PSDU的哪个部分开始的。也就是说,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不仅能够应用于到单个目的地的数据传输,而且能够应用于到多个目的地的数据传输。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一旦成功接收到聚集到PSDU中的MPDU中的第一个MPDU,能以上述的方式管理接收缓冲器80。这就使阻止任何MPDU不受欢迎地驻留于接收缓冲器80中成为可能,并提高接收缓冲器的效率,即MAC效率。
(第二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致力于一种通信设备,其通过在发送终端确定QoS数据帧之间或QoS CF-Poll帧之间的传输调度间隔相对较长时仅发送块确认请求使接收终端清除接收缓冲器。
HCCA与传统PCF(点协调功能)的扩展方案相关。更具体地,HC(混合协调)执行包括分配TXOP到QSTA(QoS站)的带宽管理。HC与QAP放置在一起。在通信的开始,QSTA建立TS(业务量统计)。TS是一组将要分发的MSDU,从属于以特定TSPEC(业务规范)提供给MAC的QoS参数值。TEPEC是数据流向和来自非-APQSTA的QoS特性。TS仅对支持MAC数据服务范围内的QoS的MAC实体有意义。当开始建立TS的时,就从QSTA通知TSPEC。TSPEC包含诸如TSID(业务量统计标识符)和平均数据速率(指定在MAC-SAP指定的平均数据速率,以位每秒为单位)等的信息。可以设置很多TS。每个HC都必须执行调度以便满足TS的需求。尤其是当执行调度时,HC为到某一目的地的数据确定传输周期,并基于称为“服务间隔”的服务间隔信息发送QoS CF-Poll。QSTA通过从HC轮询获取TXOP周期。这就允许QSTA在此周期内发送帧。
将参考图12和13描述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参考图12,在无竞争HCCA周期中,从HC到QSTA的TXOP(发送机会)被设置为TXOP周期A,而用于从HC到其他QSTA的发送的TXOP周期被设置为TXOP周期B到Z。在HCCA周期的结束,广播指示竞争周期开始的CF-End(竞争无关结束)帧300。参考图12,假设HC通过聚集MPDU已发送多个连续序号为“1”到“4”的MPDU,并且FCS计算结果表明序号为“1”的MPDU不正确。假设图12和13中的QSTA的接收缓冲器301具有允许最多存储五个MPDU的大小,并且序号为“0”的帧已经存储于QSTA的接收缓冲器301中。在此情况下,如果用于剩余QSTA的TXOP周期延长的话,就会超过MAC帧的寿命。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标准,根据业务的优先级设置延迟。任何超出延迟范围的MAC帧通过放弃发送而丢弃,即使需要重传该帧。参考图12,当用于剩余QSTA的TXOP周期延长并且需要重传的序号为“1”的MPDU被丢弃时,QSTA就不能从缓冲区释放存储于接收缓冲器301序号为“0”、“2”、“3”和“4”的MPDU并将它们转发给上层。QSTA的接收缓冲器301溢出,除非数据发送方使用类似第一个实施例的方法,该方法放弃重传超出延迟范围的序号为“1”的MPDU,发送序号为“5”到“8”的MPDU,并认为序号“5”是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因此,序号为“5”到“8”的MPDU就必须在MPDU存储到接收缓冲器301中之前被丢弃。由于这个原因,如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果发送终端发送一发QoS数据帧分组一个预定周期,就发送块确认请求以清除接收缓冲器301。参考图13,为了从接收缓冲器301中释放直到序号“4”的帧,就在第二个TXOP周期A(用于到QSTA的数据发送的TXOP)的开始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5”的块确认请求302。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标准,由于所有序号低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的MAC帧都需要从接收缓冲器中释放并转发给上层,从接收缓冲器301释放序号为“0”、“2”、“3”和“4”的帧。即使后来又发送了序号为“5”到“8”的MPDU,也没有机会让缓冲区溢出。
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另一个例子将参考图14和16描述。如图14所示,假设,HC发送序号为“1”到“4”的MPDU,并且通过将MPDU聚集到一个PSDU内在TXOP周期A期间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的块确认请求。假设使用了上述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图4和5所示的聚集方法中的一种。在此情况下,如果序号为“1”的MPDU的FCS不正确的话,则序号为“2”和“4”的MPDU存储于接收方的缓冲区中。数据在其中发送到QSTA 1的周期基于QSTA 1的SI(服务间隔)。SI是两个连续调度的SP(服务周期)的开始之间的间隔。SP是连续的一段时间,在其期间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单播帧被发送到QSTA和/或一个或多个TXOP被授予同一QSTA。SP可以是调度的或非调度的。调度服务周期由QAP调度,开始于固定的时间间隔。当接近QSTA 2的服务开始时间时,必须要启动到QSTA 2的数据发送同时暂时中断到QSTA 1的数据发送。如果这种状态继续的话,将浪费储存于QSTA 2的接收缓冲器中序号为“2”到“4”的MPDU。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如果剩余的TXOP周期(信道使用允许周期)对于重传不正确的MPDU来说太短的话,则仅发送块确认请求到目的终端以清除目的终端的接收缓冲器并将转发所有MPDU给上层。
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将恰好在TXOP周期A的结束之前发送的块确认120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5”,并且当HC发送块确认请求120之时,作为与TXOP周期A一起指定的目的终端的QSTA 1转发所有序列为“2”和“4”的MPDU给上层。
TXOP周期A之后的TXOP周期B中的操作类似于上述的操作。在TXOP周期B,HC通过聚集MPDU发送序号为“1001”到“1003”的MPDU和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为“1001”的块确认请求到QSTA2。QSTA 2是与QSTA 1不同的目的终端。如果确定序号为“1001”的MPDU不正确作为FCS计算的结果,那么序号为“1002”和“1003”的MPDU就存储于QSTA 2中的接收缓冲器中,并且不能转发给上层。当块确认121返回到HC时,HC确定序号为“1001”的MPDU需要被重传。然而,由于预定的无竞争HCCA周期的剩余很小,并且接近了在其期间竞争被执行的一个EDCA周期,HC就不能提供执行重传处理。
总之,在HCCA周期,需要调度的高优先级的业务被发送,并且在EDCA周期(竞争周期),发送了具有相对较低优先级的最大努力类型的业务。因此,当HCCA周期切换到EDCA周期时,HC可通过将它们聚集从而发送寻址到不同于QSTA 2的目的地的具有不同优先级的数据。
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当EDCA周期开始时,HC发送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块确认请求122到QSTA 2以清除接收缓冲器。在EDCA,为各个优先级提供多个AC(访问类别),它们同时并行执行CSMA/CA。每个AC具有其自己的IFS(AIFS)周期。具有更高优先级的AC通过更短一段时间的载波检测使能够开始帧传输。当发送处理在MAC层之内的多个AC之间同时发生时,就发送AC中具有高优先级的帧,而具有低优先级的AC就重新放入随机补偿等待时间直到增大CW(竞争窗口)。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在EDCA周期开始的随后立即在具有最高优先级的AC发送队列的头部内设置使QSTA 2清除接收缓冲器的块确认请求122。这使在EDCA周期在HC发送数据到另一个终端(和/或其他优先级)之前发送块确认请求122到QSTA 2成为可能。存储在QSTA 2的接收缓冲器中序号为“1002”和“1003”的MPDU在序号为“1001”的MPDU到达之前被转发给上层。在此情况下,发送方优选分配适当的值作为块确认请求122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以清除接收缓冲器。例如,如果确定将超过在接收方缓冲区中存储的MPDU(根据每个应用而定)的延迟限制,即使是序号不连续也将它们转发给上层。
图15示出了本发明是如何应用于其中多个MPDU在不包含任何块确认请求而聚集之后被发送的情形的例子。下文中称这个过程为“隐含块确认请求”。HC发送明确的块确认请求130到QSTA 1以使其清除接收缓冲器。与之类似,HC发送明确的块确认请求131到QSTA 2。图16示出了本发明是如何应用于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技术的例子。HC转发块确认请求140到QSTA 1以使其清除接收缓冲器。与之类似,HC发送明确的块确认请求141到QSTA 2。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如果HCCA周期的剩余量很小,并且由于接近了EDCA周期而不能执行转发处理的话,HC则发送块确认请求以清除接收缓冲器。这就可能防止MPDU不被期望地驻留于接收缓冲器中并提高接收缓冲器的效率,即MAC效率。显然,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不仅能够应用于从HC到QSTA的下行链路传输,而且能够应用于从QSTA到HC的上行链路传输。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也可应用于基于竞争的QoS访问控制方案中EDCA周期内的数据传输。当使用EDCA时,就不能完成HCCA中的严格调度管理。由于这个原因,发送数据的终端为每个AC效验发送队列的内容。当确定暂时没有可用机会发送数据到当前目的地时,终端发送块确认请求以在TXOP周期的结束释放接收缓冲器,从而适当地执行缓冲区管理。MAC帧通过从其头部搜索队列根据FIFO(先入先出)的原理从发送队列中提取。由于这个原因,当到目的地的帧存储于靠近队列结束的地方,该帧就在稍后的时间发送。如果自从前一个EDCA周期的结束以来在新的EDCA周期的开始已经过去了预定时间周期,第二个实施例也可以使用发送块确认请求的方法以在TXOP周期的开始释放接收缓冲器。根据IEEE 802.11-标准1999,使用具有1位长度的更多MAC头部的数据字段为STA表明处于在AP为STA缓存更多的MSDU、MMPDU(管理MPDU)的节电模式。这个字段在直接数据或由AP发送到STA的管理类型帧内有效。如果从访问点的角度来看还有关于终端(站)的后续数据或后续管理帧,设置该标志为1。如果没有出现后续帧,设置标志为0。如果更多数据标志被置为0,接收帧的终端就转换到节电模式。数据帧接收终端可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中定义的块确认过程管理接收缓冲器,同时这个更多的数据标志设置为1。当标志置为0时,通过确定暂时没有寻址到其自身的数据将要发送,该终端也可从接收缓冲器中释放帧并将它们转发给上层。这个方法能够不但可应用于EDCA周期而且能够应用于HCCA周期内的数据发送。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能够防止MPDU不被期望地驻留于接收缓冲器,从而提高接收缓冲器的效率,即MAC效率。
(第三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致力于一种创建包含于块确认中的块确认位图的方法。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压缩块确认中的块确认位图的最大长度为64位。然而,压缩块确认的大小可以通过使压缩块确认位图与接收缓冲器的大小匹配而进一步减小。在此情况下,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应该协商有关压缩块确认位图大小的信息使其与接收缓冲器大小相等。假设接收缓冲器的大小设置为相当于八个MPDU。在此情况下,最多有八个MPDU可以聚集到将由发送终端发送的物理帧中的单个PSDU,因此压缩块确认位图大小为八位。
如图17所示,假设发送终端发送连续序号为“1”到“8”的MPDU,并且通过FCS校验检测到序号为“1”、“2”、“5”和“7”的MPDU中有错误。当接收终端为压缩块确认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150时,压缩块确认位图150表示为“11010100”,使用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3”为起始点。如上所述,压缩块确认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等于PSDU中聚集的MPDU中第一个已经被成功接收的MPDU的序号。在接收具有压缩块确认位图150的压缩块确认时,发送终端发送(重传)其中发送失败了的序号为“1”、“2”、“5”和“7”的MPDU聚集到一个PSDU中的物理帧。在此情况下,聚集到该PSDU的MPDU的序号是不连续的。假设即使在这次重传之后,在接收方序号为“7”的MPDU不正确,而且从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块确认位图。在此情况下,压缩块确认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的值151设置为“1”,而压缩块确认位图152创建为“11100000”,其从头部打包为“1”。而且压缩块确认位图的大小可以减少到8位。
图18示出了当将要从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时帧是如何交换的。数据发送方发送物理帧160,其中多个MPDU聚集到一个PSDU。假设在物理帧160中没有包含块确认请求(隐含块确认请求)。假设在接收方的FCS计算的结果指示序号为“1”和“3”的MPDU不正确。由于第一个成功接收的MPDU的序号为“2”,接收终端将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2”,并且以“2”为起点从聚集的PSDU中的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由此发送压缩块确认161。在图18所示的例子中,压缩块确认位图设置为“10100000”。而压缩块确认位图的大小为8位,其对应于接收缓冲器的大小。在接收到压缩块确认161时,数据发送终端执行CSMA/CA过程,并接着在聚集需要发送的序号为“1”和“3”的MPDU时发送物理帧162。图18中所示例子的前提是基于竞争的访问控制方案。然而,很显然,本发明可以应用于无竞争访问控制方案。如果后来在接收方确定序号为“1”的MPDU不正确,接收终端通过设置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3”以及设置块确认位图为“10000000”发送压缩块确认163。在此情况下,如果在传输信道上压缩块确认163中发生了错误的话,数据发送方就执行CSMA/CA过程并接着通过将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发送块确认请求164。由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小于由接收终端接收到的最新MPDU的序号,即图18所示例子中的“4”,接收终端自动返回具有内容与先前发送的压缩块确认(图18所示例子中的163)的那些内容相同的Ack(压缩块确认165)。压缩块确认165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3”,而块确认位图为“10000000”。数据发送终端接着确定序号为“1”的MPDU不正确,并且重传包含该MPDU的物理帧166。发送终端接着接收压缩块确认167。当要返回压缩块确认时,如IEEE 802.11e中定义的块确认技术,接收终端自反地返回一个过去的PSDU的最大值的接收状态而不搜索接收状态。接收方基于压缩块确认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确定要重传的MPDU。
图19示出了从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另一个例子。如图18中的例子所示,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到“4”的MPDU的物理帧170,接收压缩块确认171,并发送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和“3”的MPDU的物理帧172。如果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和“3”的MPDU的物理帧172由于碰撞或类似原因而被毁坏,接收终端就不能创建新的压缩块确认位图,因为其没有接收到MPDU。因此,在发送终端由于等待压缩块确认的时间引发了超时,发送终端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设置为“1”的块确认请求173。在接收到块确认请求173后,接收终端自反地返回具有内容与先前发送的控制值为“2”的压缩块确认的那些内容相同的压缩块确认。在这个例子中,由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2”,接收终端发送压缩块确认174,其中块确认位图从以“2”作为起始点的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设置为“10100000”。
在此情况下,由于所有序号在所接收的压缩块确认174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之前的MPDU都被认为是失败了,发送终端就可以确定序号为“1”的MPDU是重传目标。然而,由于压缩块确认位图是从聚集的PSDU中的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的,序号等于或大于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的序号为“3”的MPDU被接收终端错误解码作为已经从块确认位图的信息“10100000”中正确发送的一个MPDU。在此情况下,从第一位“1”对应序号为“3”的MPDU的相对位置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结果,虽然序号为“1”的MPDU在下一个发送定时内重传,该帧(物理帧175)内不包含序号为“3”的MPDU。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将要发送的MPDU被不适当地从重传目标中排除的问题将由下面描述的三种方法中的一个来解决。
首先将参考图20描述第一个方法。通过将它们聚集而发送多个MPDU的终端存储了每一个序号作为信息。
首先,发送终端发送其中聚集了连续序号为“1”到“4”的MPDU的物理帧180,并接着存储所有的序号信息“1”、“2”、“3”和“4”。此后,发送终端接收到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2”的压缩块确认181。在此情况下,发送终端确定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能否用于确定将要重传的帧。在此情况下,由于接收到的压缩块确认181的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2”与存储的序号“2”一致,该值被使用了。换句话说,基于压缩块确认181确定将要重传的帧。利用这种操作,发送终端通过将它们聚集发送序号为“1”和“3”的MPDU作为重传目标。发送终端还将存储的序号信息“1”更新为“3”。如果其中聚集了这些MPDU的物理帧182整个都不正确,发送终端就在发送块确认请求183之后接收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2”的压缩块确认184。在此情况下,序号“2”均不与由数据发送终端聚集的MPDU的序号“1”和“3”一致。由于这个原因,发送终端确定压缩块确认184与过去接收的压缩块确认181一致,即重传的压缩块确认181,并确定所有由该发送终端发送的MPDU(在此情况下是序号为“1”和“3”的MPDU)中都发生了错误。更适当地,发送终端在所存储的信息中搜索序号信息“2”。也就是说,与上面的例子不同,不是基于压缩块确认181确定要重传的帧。而是发送终端通过将它们聚集再次发送序号为“1”和“3”的MPDU,并存储“1”和“3”作为序号信息。在此情况下,如果发送终端接收到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的压缩块确认186,该终端识别该信息作为正确的信息,并且知道发送成功了。
根据第二种方法,给压缩块确认分配编号以防止过去的块确认帧信息被错误处理。根据IEEE 802.11e/草案12.0,块确认请求帧和块确认帧中存在称为块确认控制字段的16位字段。这个字段包括一个4位的TID字段。剩余的部分是保留部分。如图21A所示,因此,重新定义了4位块确认ID(确认标识符)字段190。
如图21B所示,每次重新创建其中聚集了多个MPDU和压缩块确认位图的物理帧,则更新块确认ID字段190。应注意,块确认ID字段190的大小设置为四位。然而,很显然,块确认ID字段190并不局限于这个大小。
图22示出了当使用块确认ID字段时是如何交换帧的一个例子。首先,假设当接收终端接收到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到“4”的MPDU的物理帧200并返回压缩块确认201,该终端设置块确认ID为0。数据发送方接收到压缩块确认201并持有压缩块确认201中的块确认ID值。假设序号为“1”和“3”的MPDU聚集到将要重传的MPDU,但是整个物理帧202都被毁坏了。当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块确认请求203并接着接收到块确认ID为0的压缩块确认204时,该终端能够识别到压缩块确认204的帧的内容与之前接收到的帧的那些内容相同,并认为所有MPDU(即,所有聚集到物理帧202中的MPDU)的发送都失败了。
随后,重传序号为“1”和“3”的MPDU(物理帧205)。当重新创建压缩块确认206时,接收终端将块确认ID的值更新为1。由于块确认ID更新了,发送终端就确定压缩块确认206的信息是正确的。在图21A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块确认ID是四位的,该值就在7之后回到0。
在第三种方法中,在接收到压缩块确认时,数据发送终端存储所有的信息或者该帧自身的拷贝。第三种方法的应用在概念上与第一种方法的相同。根据这种方法,由压缩块确认的位字符串的校验确定其在之前是否被接收。
除了从MPDU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方法之外,可以使用一种与序号一致而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方法。将参考图23描述这种方法。假设,如图23所示,数据发送终端通过将它们聚集而发送序号为“1”到“8”的MPDU。如果由接收终端获得的FCS计算的结果指示序号为“1”、“2”、“5”和“7”的MPDU不正确,设置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210为“3”,设置块确认位图211为“11010100000...”。在此情况下,块确认位图211具有64位的固定长度。根据IEEE 802.11e/草案10.0,可以由块确认技术连续发送的最大MSDU数为64,而如上述第一个实施例在没有执行MSDU分段的前提下该位图可被压缩到64位。此后,数据发送终端基于压缩块确认的内容通过将它们聚集而发送MPDU序号“1”、“2”、“5”和“7”。
接收方接着确定序号为“7”的MPDU不正确。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212的值等于第一个聚集的MPDU的序号,即“1”,而每个MPDU的接收状态使用“1”作为起始点转换为位图。也就是说,由于序号为“1”、“2”和“5”的MPDU已经被成功接收,块确认位图213表示为“11001000...”。在这个时间点上由接收终端接收的物理帧不包括序号为“3”和“4”的MPDU,而压缩块确认位图213的对应位保持为0。另外,由于序号为“7”的MPDU的接收失败了,对应的位就保持为0。应注意,当位配置由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二者互助识别时,可以使用负逻辑代替正逻辑。
图24示出了当压缩块确认位图与序号位置相一致而创建时是如何交换帧的一个例子。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其中聚集了序号为“1”到“4”的MPDU的物理帧。接收方成功接收到序号为“2”和“4”的MPDU,并通过设置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2”以及设置块确认位图为“10100000...”返回压缩块确认221。由于序号为“1”和“3”的MPDU不正确,数据发送终端发送其中聚集了这些将要重传的MPDU的物理帧。整个物理帧222由于碰撞或类似的原因而被毁坏,发送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1”的块确认请求223。接收方返回压缩块确认224,其内容与之前返回的压缩块确认的那些内容相同。发送终端认为在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2”之前的序号为“1”的MPDU是该终端发送失败的MPDU。假设块确认起始序列控制值为“2”且块确认位图设置为“10100000...”。在此情况下,由于这个信息是基于序号位置而创建的,对应序号“3”的位信息为0,而且可以确定发送失败了。因此,聚集将要重传的序号为“1”和“3”的MPDU以发送物理帧225。
如上所述,压缩块确认内的压缩块确认位图可由大约两种方法创建。指示使用哪一种方法创建压缩块确认位图的信息由发送和接收终端通过协商识别。最为可选的方案,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使终端通过使用图21中所示的块确认控制字段的保留字段的一个位来识别这种信息。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聚集在PSDU中的多个MPDU中的第一个MPDU的成功接收时,管理接收终端中的接收缓冲器。这就防止了MPDU不受欢迎地留在接收缓冲器,并能提高接收缓冲器效率,即MAC效率。如果HCCA周期的剩余量很小的话,而且因为接近了EDCA周期而不能执行重传处理,HC发送块确认请求以清除接收缓冲器。这就可能防止MPDU不受欢迎地留在接收缓冲器并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另外,不定地改变对应要聚集的MAC帧的数量的压缩块确认位图的长度,能够解决当发生重传的时候发送终端方错误解码过去的压缩块确认帧的问题。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容易地发现其他的优点并修改。因此,本发明在其更广泛的方面并不局限于在此描述和展示的特定细节和典型实施例。因此,可以做出各种修改而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定义的一般发明概念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
接收缓冲器,存储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物理帧的MAC帧;
确定装置,配置用于确定是否已经成功接收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第一MAC帧;以及
接收缓冲器管理装置,配置用于当所述第一MAC帧已经被成功接收时,基于所述第一MAC帧的序号确定要转发给上层的MAC帧,并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以便将所述MAC帧转发给上层。
2.根据权利要求1中的设备,其中所述接收缓冲器管理装置基于可存储于所述接收缓冲器的最大MAC帧数以及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的所述物理帧中的最后一个MAC帧的序号确定要转发给上层的MAC帧,并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
3.根据权利要求2中的设备,其中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所述MAC帧的序号在以最大数量先于所述最后一个MAC帧的时间点之前。
4.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物理帧发送装置,配置用于获取信道使用允许周期,并在所述信道使用允许周期内发送物理帧到目的通信装置;以及
确认请求帧发送装置,配置用于恰好在所述信道使用允许周期结束之前发送确认请求帧到所述目的通信装置,以给出指示以便转发已经存储在所述目的通信装置的接收缓冲器中的MAC帧给上层。
5.根据权利要求4中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请求帧发送装置基于由所述物理帧发送装置的物理帧的发送间隔,确定是否发送所述确认请求帧。
6.根据权利要求4中的设备,其中所述确认请求帧发送装置在跟在无竞争周期后的竞争周期开始之后,立即发送具有最高优先级的确认请求帧。
7.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聚集在发送的物理帧中的多个MAC帧的序号;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响应发送的物理帧,接收带有起始序列控制值的确认帧;
确定装置,配置用于确定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起始序列控制值是否与存储在所述存储装置中的其中一个序号一致;以及
重传装置,配置用于基于所述确定装置获得的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所述MAC帧的物理帧。
8.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层;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响应发送的物理层接收带有确认标识符的确认帧;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确认标识符;
确定装置,配置用于当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一确认帧时,确定所述第一确认帧的确认标识符是否与已经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并存储于所述存储装置的第二确认帧的确认标识符一致;以及
重传装置,配置用于基于由所述确定装置获得的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所述MAC帧的物理帧。
9.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层;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响应发送的物理层,接收带有确认位图的确认帧;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确认位图;
确定装置,配置用于当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第一确认帧时,确定所述第一确认帧的确认位图是否与已经由所述接收装置接收并存储于所述存储装置的第二确认帧的确认位图一致;以及
重传装置,配置用于基于由所述确定装置获得的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所述MAC帧的物理帧。
10.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创建装置,配置用于根据所述MAC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表示聚集到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的确认位图;以及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创建的确认位图。
11.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创建装置,配置用于对应于MAC帧的序号位置,创建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的确认位图;以及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所述创建的确认位图。
12.一种通信设备,包括:
接收装置,配置用于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标识信息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允许标识第一确认位图和第二确认位图之一的使用,所述第一确认位图根据所述MAC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所述第二确认位图对应于相应MAC帧的序号位置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
创建装置,配置用于创建包含所述第一确认位图和所述第二确认位图之一的确认帧;以及
发送装置,配置用于发送创建的确认位图。
13.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
在接收缓冲器中存储接收的物理帧的MAC帧;
确定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第一MAC帧是否已经被成功接收;以及
当所述第一MAC帧已经被成功接收时,基于所述第一MAC帧的序号确定要转发给上层的MAC帧,并从所述接收缓冲器中提取MAC帧。
14.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获取信道使用允许周期,并在所述信道使用允许周期内发送物理帧到目的通信装置;以及
恰好在所述信道使用允许周期结束之前,发送确认请求帧到所述目的通信装置,以给出指示以便将已经存储在所述目的通信装置的接收缓冲器中的MAC帧转发给上层。
15.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每个MAC帧具有一个序号;
存储聚集在发送的物理帧中的多个MAC帧的序号;
响应发送的物理帧,接收带有起始序列控制值的确认帧;
确定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起始序列控制值是否与存储的序号之一一致,以产生确定结果;以及
基于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所述MAC帧的物理帧。
16.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层;
响应发送的物理层,接收带有确认标识符的确认帧;
存储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确认标识符;
当接收到第一确认帧时,确定所述第一确认帧的确认标识符是否与已经被接收并存储的第二确认帧的确认标识符一致,以产生确定结果;以及
基于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所述MAC帧的物理帧。
17.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发送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层;
响应发送的物理层,接收带有确认位图的确认帧;
存储接收的确认帧的所述确认位图:
当接收到第一确认帧时,确定所述第一确认帧的确认位图是否与已经被接收并存储的第二确认帧的确认位图一致,以产生确定结果;以及
基于确定结果确定要重传的MAC帧,并重传其中聚集了将被重传的MAC帧的物理帧。
18.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根据所述MAC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创建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的确认位图;以及
发送创建的确认位图。
19.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对应于所述MAC帧的序号位置,创建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的确认位图;以及
发送创建的确认位图。
20.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其中聚集了多个MAC帧的物理帧;
发送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允许标识第一确认位图和第二确认位图之一的使用,所述第一确认位图根据所述MAC帧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所述第二确认位图对应于相应MAC帧的序号位置表示聚集在接收的物理帧中的相应MAC帧的确认;
创建包含所述第一确认位图和所述第二确认位图之一的确认帧;以及
发送创建的确认位图。
CN2005101076140A 2004-10-19 2005-09-29 通信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7641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304475A JP4130648B2 (ja) 2004-10-19 2004-10-19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2004-304475 2004-10-19
JP2004304475 2004-10-19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17162A Division CN101453755A (zh) 2004-10-19 2005-09-29 通信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4157A true CN1764157A (zh) 2006-04-26
CN1764157B CN1764157B (zh) 2010-06-02

Family

ID=3618068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17162A Pending CN101453755A (zh) 2004-10-19 2005-09-29 通信设备和方法
CN2005101076140A Active CN1764157B (zh) 2004-10-19 2005-09-29 通信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9100017162A Pending CN101453755A (zh) 2004-10-19 2005-09-29 通信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7746861B2 (zh)
JP (1) JP4130648B2 (zh)
CN (2) CN101453755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634B (zh) * 2007-09-28 2012-01-04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程序
CN102547847A (zh) * 2010-12-29 2012-07-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聚合帧的接收处理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2547864A (zh) * 2010-12-27 2012-07-04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串口802.11n无线网卡芯片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03916178A (zh) * 2009-09-29 2014-07-09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4137459A (zh) * 2012-02-29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块确收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CN105790896A (zh) * 2016-05-04 2016-07-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1714896B (zh) * 2009-09-29 2016-11-0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
CN103916386B (zh) * 2009-09-29 2017-02-2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US9781627B2 (en) 2013-04-08 2017-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11835822A (zh) * 2020-05-26 2020-10-2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域名服务器、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4747148A (zh) * 2019-12-20 2022-07-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多链路块确认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12172B2 (ja) * 2004-05-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4440037B2 (ja) *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331088B2 (ja) 2004-11-01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8830846B2 (en) * 2005-04-04 2014-09-09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responsiveness in exchanging frames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8050179B2 (en) * 2005-09-22 2011-11-01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knowledging frames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729236B2 (en) * 2005-11-10 2010-06-01 Nokia Corporation Use of timing information for handling aggregated fram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US7706397B2 (en) * 2006-03-31 2010-04-27 Intel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in reverse direction
DK2008391T3 (da) * 2006-04-19 2014-04-14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remgangsmåde og apparat til forbedret datakommunikation i cellulæreadgangssystemer
US8576882B2 (en) * 2006-05-11 2013-11-05 Blackberry Limited 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for multi-hop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 therefore
US8879448B2 (en) * 2006-12-22 2014-11-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of WiMedia media access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JP4284353B2 (ja) *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JP5123317B2 (ja) * 2007-01-22 2013-01-23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帯域幅を使い切るためのwlanにおけるエアタイム割り当ての再計算
JP4882856B2 (ja) * 2007-05-07 2012-02-22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2009049461A (ja) * 2007-08-13 2009-03-05 Toshiba Corp 無線通信装置
US7574539B2 (en) * 2007-08-30 2009-08-11 Intel Corporation Dynamic A-MSDU enabling
TWI408935B (zh) * 2007-12-21 2013-09-1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封包傳送排程系統、方法與記錄媒體
US8391164B2 (en) 2008-01-02 2013-03-0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mputing time-decayed aggregates in data streams
US8484269B2 (en) 2008-01-02 2013-07-09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Computing time-decayed aggregates under smooth decay functions
US8416803B1 (en) 2008-02-14 2013-04-09 Wilocity, Ltd. Low latency interconnect bus protocol
EP2279595A4 (en) * 2008-05-09 2014-06-11 Lg Electronic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ULTICAST VIA WLAN
US9179473B2 (en) * 2008-05-27 2015-11-03 Fujitsu Semiconductor Limited Receiving and processing protocol data units
US8706878B1 (en) 2008-08-21 2014-04-22 United Services Automobile Association Preferential loading in data centers
US9477615B1 (en) * 2008-08-26 2016-10-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Bi-directional low latency bus mode
US8386667B2 (en) * 2008-08-26 2013-02-26 Sun Management, Llc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the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fragments
TWI383607B (zh) * 2008-12-10 2013-01-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用於一無線通訊裝置之資料排程模組、方法及其電腦程式產品
US8553547B2 (en) * 2009-03-30 2013-10-08 Broadcom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transmitting packets over a network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s
US8289895B2 (en) * 2009-04-24 2012-10-16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Relay link HARQ operation
JP5735550B2 (ja) 2010-03-09 2015-06-17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端末及び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その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で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KR101778958B1 (ko) * 2010-03-09 2017-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멀티 유저의 전력 절감을 위한 단말 및 액세스 포인트의 통신 방법
US9668283B2 (en) 2010-05-05 2017-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detection and backoff window adaptation for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
US9232543B2 (en) * 2010-07-07 2016-01-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on in multi-user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wireless networks
CN106231668A (zh) * 2011-02-22 2016-12-1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子机和无线母机
US20120320772A1 (en) * 2011-06-14 2012-12-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data based on available resources
US8755403B2 (en) * 2011-11-09 2014-06-17 Hitachi, Ltd. Block acknowledgement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US9363707B2 (en) 2011-12-29 2016-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8948089B2 (en) * 2012-01-11 2015-02-03 Intel Corporatio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aggregate data units
US9253290B2 (en) * 2012-02-29 2016-0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block acknowledgment compression
US20130301625A1 (en) * 2012-05-11 2013-11-14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imited Aggregation of information uni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4756584A (zh) 2012-10-29 2015-07-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多址网络中的设备注册和探测
JP5634572B2 (ja) * 2013-07-23 2014-12-03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端末
KR102091138B1 (ko) * 2013-09-12 2020-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데이터 전송 장치
US9565594B2 (en) 2014-03-28 2017-02-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k aggregation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US9575064B2 (en) 2014-09-02 2017-02-21 Perkinelmer Health Sciences, Inc. Methods relating to testing for lysosomal storage disorders
US20160080115A1 (en) * 2014-09-12 2016-03-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for efficient acknowledgement in wireless systems
CN104407626B (zh) * 2014-10-16 2017-09-22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相控阵天线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频谱检测设备
KR102009848B1 (ko) * 2014-12-01 2019-08-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랜에서 데이터 프레임의 재전송 없이 에러를 회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079467B (zh) 2014-12-18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站点设备请求的方法、接入点设备及站点设备
EP3340719B1 (en) * 2015-08-21 2020-03-04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869218B2 (en) 2015-09-11 2020-12-15 Sony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ement and data
US10142253B2 (en) * 2015-11-06 2018-11-27 Hfi Innovation Inc. Method for efficient reliable transmission
US20170149674A1 (en) * 2015-11-23 2017-05-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tting a lifetime limit of a data packet to minimize congestion and contention
WO2017094331A1 (ja) 2015-11-30 2017-06-0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998949B2 (en) * 2015-12-31 2018-06-12 Facebook, Inc. Switched diversity in data link layers of directional networks
US10707986B2 (en) * 2016-01-08 2020-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ariable length block acknowledgment
US10849168B2 (en) * 2016-05-10 2020-11-24 Apple Inc. Single user multi-TID TXOP with QoS prioritization
KR102173425B1 (ko) * 2017-01-09 2020-11-03 주식회사 윌러스표준기술연구소 Txop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단말
JP2019153864A (ja) * 2018-03-01 2019-09-12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US10925065B2 (en) 2018-06-15 2021-02-16 Intel Corporation Extreme high throughput physical layer data rate
US11057157B2 (en) * 2018-06-29 2021-07-06 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Lp Transmission frame counter
CN117294332A (zh) * 2023-03-06 2023-12-26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mpdu重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304636D0 (en) 1993-03-06 1993-04-21 Ncr Int Inc A method of accessing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248348B2 (ja) * 1994-03-15 2002-01-2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JP2705686B2 (ja) * 1996-01-26 1998-01-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データ通信方式
US6934752B1 (en) * 2000-03-23 2005-08-23 Sharewave, Inc. Quality of service extensions for multimedia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computer networks
US6574770B1 (en) * 2000-06-29 2003-06-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Error-correcting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packets in a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020159418A1 (en) * 2000-11-02 2002-10-3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Quality of service using wireless lan
US7161978B2 (en) * 2001-08-29 2007-01-09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Transmit and receive window synchronization
US20030076826A1 (en) * 2001-10-23 2003-04-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 Corporation Reliably transmitting a frame to multiple destinations by embedding sequence numbers in the frame
KR20030097559A (ko) * 2002-06-22 2003-12-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멀티미디어 서비스 방법
JP2004260658A (ja) * 2003-02-27 2004-09-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lan装置
US8483105B2 (en) * 2003-10-15 2013-07-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US20050094632A1 (en) * 2003-10-30 2005-05-05 Anders Hebsgaard DOCSIS MAC layer-based ARQ for fixed wireless
JP4005974B2 (ja) 2004-01-09 2007-11-1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US7225278B1 (en) * 2004-04-15 2007-05-29 Xilinx,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irect access to memory circuitry
JP4012172B2 (ja) * 2004-05-28 2007-11-21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7328026B2 (en) * 2004-08-11 2008-02-05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with sequential coordinated channel access
JP4440037B2 (ja) * 2004-08-11 2010-03-24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4331088B2 (ja) * 2004-11-01 2009-09-16 株式会社東芝 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JP4284353B2 (ja) * 2006-12-26 2009-06-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9634B (zh) * 2007-09-28 2012-01-04 索尼株式会社 无线发送设备、无线发送方法、无线通信系统和程序
CN103916386B (zh) * 2009-09-29 2017-02-2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3916178A (zh) * 2009-09-29 2014-07-09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CN101714896B (zh) * 2009-09-29 2016-11-0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
CN102547864A (zh) * 2010-12-27 2012-07-04 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串口802.11n无线网卡芯片接收数据的方法
CN102547847A (zh) * 2010-12-29 2012-07-04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聚合帧的接收处理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2547847B (zh) * 2010-12-29 2015-06-03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聚合帧的接收处理方法及接收装置
CN104137459A (zh) * 2012-02-29 2014-11-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块确收压缩的装置和方法
US9781627B2 (en) 2013-04-08 2017-10-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and decoding short control fram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5790896A (zh) * 2016-05-04 2016-07-20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05790896B (zh) * 2016-05-04 2019-03-29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通信装置、接入点和站点
CN114747148A (zh) * 2019-12-20 2022-07-12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用于多链路块确认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11835822A (zh) * 2020-05-26 2020-10-27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域名服务器、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835822B (zh) * 2020-05-26 2024-03-19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系统、域名服务器、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083233A1 (en) 2006-04-20
US20100002646A1 (en) 2010-01-07
JP2006121199A (ja) 2006-05-11
CN101453755A (zh) 2009-06-10
US7746861B2 (en) 2010-06-29
CN1764157B (zh) 2010-06-02
JP4130648B2 (ja) 2008-08-06
US7848330B2 (en) 2010-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64157B (zh) 通信设备和方法
EP1949620B1 (en) Use of timing information for handling aggregated fram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764955B1 (ko) 채널 통합 및 매체 접근 제어 재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047836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8274992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wireless lans
CN1735089B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US7408931B2 (en) Methods for deli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665195A (zh) 通信设备、通信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703024A (zh) 无线通信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783768A (zh) 重发基于轮询的无线局域网(wlan)的分组
US7881271B2 (e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its broadcasting station
CN1751243A (zh) 用于在通信系统中传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787468A (zh) 无线局域网基站装置的服务质量控制方法
US2014008622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use in frame acknowledgement
JP200628755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TW20113427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client initiated transmission in multiple-user communication schemes
CN1682493A (zh) 用于向无线站通告未决QoS服务调度的设备和方法
JPWO2004102888A1 (ja) 通信方法、無線端末および基地局
JP4314294B2 (ja)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US11770732B2 (en) Link condition announcement method employed by wireless fidelity multi-link device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CN109151957A (zh) 无线局域网的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通信设备
WO2008012789A1 (en) Method for reduced latenc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having reduced latency and increased range and handoff performance between different transmitting stations
CN103326827A (zh) 一种用于帧确认的方法和装置
Wall et al. An adaptive ARQ enhancement to support multimedia traffic using 802.11 wireless LANs
US20240137324A1 (en) Up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and st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