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62016A - 盘片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片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62016A
CN1762016A CNA2004800069938A CN200480006993A CN1762016A CN 1762016 A CN1762016 A CN 1762016A CN A2004800069938 A CNA2004800069938 A CN A2004800069938A CN 200480006993 A CN200480006993 A CN 200480006993A CN 1762016 A CN1762016 A CN 17620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
disc
speed
recording medium
rotating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800069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丰田政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62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620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125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 blocks are arranged within multiple radial zones, e.g. Zone Bit Recording or Constant Density Recording discs, MCAV discs, MCLV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9/0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Control thereof; Control of operating function ; Driving both disc and head
    • G11B19/20Driving; Starting; Stopping; Control thereof
    • G11B19/26Speed-changing arrangements; Reversing arrangements; Drive-transfer means therefor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4Recording, reproducing or erasing methods; Read, write or erase circuits therefor
    • G11B7/0045Recording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07Arrangement of the information on the record carrier, e.g. form of tracks, actual track shape, e.g. wobbled, or cross-section, e.g. v-shaped; Sequential information structures, e.g. sectoring or header formats within a track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9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 G11B7/09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 G11B7/0953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or focus plane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alignment of the light beam relative to the record carrier during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to compensate for surface irregularities of the latter or for track follow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scs, e.g. for compensation of eccentricity or wobble to compensate for eccentricity of the disc or disc track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20/10935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wherein a time constraint must be met
    • G11B2020/10981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data when the data rate or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is variable
    • G11B2020/1099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data when the data rate or the relative speed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is variable wherein a disc is spun at a variable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1217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 G11B2020/1218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 G11B2020/124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on disc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concerns a specific area of the disc the area forming one or more zones, wherein each zone is shaped like an annulus or a circular sector
    • G11B2020/1245CLV zone, in which a constant linear velocity is us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0/00Signal processing not specific to the method of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Circuits therefor
    • G11B20/10Digital 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 G11B20/12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 G11B2020/1291Formatting, e.g. arrangement of data block or words on the record carriers wherein the formatting serves a specific purpose
    • G11B2020/1294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 G11B2020/1297Increase of the access speed wherein the focus is on the write access speed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6Rewritabl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1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of read-only, rewritable, or recordable type
    • G11B2220/215Recordable discs
    • G11B2220/218Write-once disc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2220/00Record carriers by type
    • G11B2220/20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 G11B2220/25Disc-shaped 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in that the disc is based on a specific recording technology
    • G11B2220/2537Optical discs
    • G11B2220/2545C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otational Drive Of Disk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For Digital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能抑制伺服差错量,而且尽管是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能在最末副记录区进行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所规定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在盘片启动时的任意位置,由面偏斜和偏心量测量电路(115)测量偏心量。CPU(101)根据该测量结果求出上限转速,并划分副记录区,使旋转驱动不超过该上限转速,而且每一副记录区决定装置规定的能满足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中最高的记录速度,以设定副记录区CLV表,存放到RAM(102)。然后,按照根据符合该偏心量的上限转速设定的副记录区CLV表对每一副记录区切换记录速度。

Description

盘片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CD-R和CD-RW等盘状记录媒体、以副区CLV(副区恒定线速度)制进行记录的盘片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CD-R/RW记录装置中,一直出现采用副区CLV制的装置,该副区CLV制将按恒定线记录密度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区划分成多个副记录区(也称为副区),并且使每一副记录区在不同的线速度下保持记录速度(记录时的转速)(例如参考日本国专利公开2001-176193号公报)。
这时,作为划分副区并决定各副区的记录速度的已有方法,例如有:将副区划分成在最末的副区进行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最大速度的记录,并决定各副区的记录速度。
为了在记录处理中切换记录速度,检测出副区切换的位置(速度切换位置)时,进行速度切换处理:中断记录处理,用下一副区的记录速度信息改变各种参数设定后,搜寻到速度切换位置跟前,以新记录时的转速从该搜寻位置再现到速度切换位置,并进行各种伺服调整。
然而,将副区划分成在最末副区进行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时,使每一副区记录速度从盘状记录媒体的内周往外周升高,因而对面偏斜量和偏心量大的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时,每次切换副区,伺服差错量增大,作伺服调整时可能发生伺服差错。这样发生伺服差错时,已有的盘片记录装置重复规定次数的重试后,判断为不可记录的盘片,并在该时间点结束记录处理。
已有的盘片记录装置中,有的进行副区划分和各副区记录速度的决定,使盘片启动时检测出偏心量等,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判断不可用最高记录速度记录的情况下,最末副区进行利用低于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速度的记录。然而,由于不使最末副区为最高记录速度地进行记录,存在记录费时的问题。
又,进行数据包记录的情况下,切换记录速度时,根据数据包的数据量,在速度切换位置后数据包记录就结束,则可能反而使记录费时。
利用同时跟踪(track at once)制进行记录时,在记录数据主体后,作为记录期交叉(session cross)处理,在对读入区作记录后,对读出区作记录,但尽管情况是读入区和读出区内存在速度切换位置,已有的盘片记录装置也进行速度切换处理,因而这时存在记录期交叉处理花费无用时间的问题。
记录过程中途阻断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从而发生记录中断的缓存欠载运行时,从该记录中断位置用与中断前相同的记录速度重新启动记录,但有时不能用该记录速度进行记录。也就是说,发生缓存欠载运行时,为了用与中断前相同的记录速度重新启动记录,需要搜寻到中断位置跟前,用与中断前相同的转速从该搜寻位置再现到中断位置,并进行各种伺服调整,但根据盘状记录媒体的状态,有时不能适当调整该伺服,产生伺服差错。这种情况下,已有的盘片记录装置重复规定次数的重试后,判断为不可记录的盘片,在该时间点结束记录处理。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在盘片启动时的任意位置或记录启动时的记录启动位置前后(包括仅记录启动位置前、仅记录启动位置后),测量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盘状记录媒体的面偏斜量或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根据该测量结果求出上限转速,并划分副区,使旋转驱动不超过该上限转速,而且每一副区设定装置规定的、能满足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中最高的记录速度,从而能抑制伺服差错量,而且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能进行在最末副区进行基于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速度的记录。这样,由于能抑制伺服差错量,可避免发生伺服差错,而且不是以往那样在最末副区不取为最高记录速度地进行记录,即便是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能进行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所以能减少记录需要的时间。
如上所述,在根据偏心量等求出转速上限值并划分副区,而且设定各副区的记录速度的情况下,根据盘状记录媒体的状态,有时也会切换旋转速度的伺服调整失败,判定为不可记录的盘片,在该时间点结束记录处理。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在切换记录速度的记录失败时,通过用各副区设定的记录速度中低于该切换后的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能继续进行记录。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在作数据包记录时,测量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在数据包记录为越过速度切换位置的记录,而记录命令接收间隔却为规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不切换记录速度,仍用原记录速度继续进行记录,从而能减少速度切换处理需要的时间(速度切换时间)。这样,就能抑制数据包记录紧接在速度切换位置后结束。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在按同时跟踪制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尽管情况是读入区和读出区内存在速度切换位置,也维持启动读入区记录时的记录速度,继续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从而能抑制速度切换带来的记录期交叉处理所需时间的加长。
本发明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中断后利用与中断前相同的记录速度重新启动记录,并且该记录失败时,用各副区设定的记录速度中低于该中断前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从而能继续进行记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包括:以多种转速,对按恒定线记录密度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单元;在盘片启动时的任意位置,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面偏斜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的单元;以及求出满足偏心量或面偏斜量或时间信息读取能力的测量结果的上限转速,并将所述盘状记录媒体划分成多个副记录区、以便旋转驱动不超过所述上限转速而且每一所述副记录区设定所述多种旋转速度中可记录的最高转速的表设定单元,读取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时,根据所述表设定单元设定的表,切换转速并进行记录。
本发明第2方面的盘片记录装置,包括:以多种转速,对按线记录密度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单元;在盘片启动时的记录启动位置前后,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面偏斜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的单元;以及求出满足偏心量或面偏斜量或时间信息读取能力的测量结果的上限转速,并将所述盘状记录媒体划分成多个副记录区以便旋转驱动不超过所述上限转速,而且每一所述副记录区设定所述多种旋转速度中可记录的最高转速的表设定单元,读取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时,切换到基于所述表设定单元设定的表的转速,并进行记录。
本发明第3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是在第1或2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中,切换后的转速的记录失败时,用所述多种记录速度中低于所述切换后的转速的任一个进行记录。
本发明第4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是在第1至3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中,具有在作数据包记录时测量记录命令接收间隔的单元,尽管作数据包记录时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所述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也在规定时间以内时,不切换转速,仍旧以原转速进行记录。
本发明第5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是在第1至4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中,以同时跟踪制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维持启动读入区时的转速,进行读入区和读出区的记录。
本发明第6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在第1至5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中,记录中断后,从中断时的转速重新启动记录,并且该记录失败时,用所述多种记录速度中的低于所述中断时的转速的任一转速进行记录。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在盘片启动时的任意位置,测量偏心量、面偏斜量或时间信息读取能力,根据该测量结果求出上限转速,并划分副区(副记录区),使旋转驱动不超过上限转速,而且每一副区设定装置规定的、能满足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中最高的记录速度,所以能抑制伺服差错量,而且即便是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能在最末副区进行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所规定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由此,能避免发生伺服差错,而且不是以往那样在最末副区不取为最高记录速度地进行记录,即便是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能进行最高记录速度的记录,所以能减少记录需要的时间。
在记录开始时的记录开始位置的前后(包含仅在记录开始位置前、仅在记录开始位置后),测量偏心量、或测量面偏斜量、或测量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若根据测量结果求得上限转速,则可成为最合适的记录开始位置和记录速度的关系,并可更稳定地进行记录。
切换记录速度的记录失败时,用各副区(副记录区)设定的记录速度中低于该切换后的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因而能继续进行记录。
在作数据包记录时,测量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尽管检测出数据包记录时切换副区(副记录区)的位置,记录命令接收间隔也为规定时间以内,则不切换记录速度,仍用原记录速度继续进行记录,从而能减少速度切换时间。这样,就能抑制数据包记录紧接在速度切换位置后结束。
在按同时跟踪制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读入区和读出区内存在副区(副记录区)切换位置(速度切换位置)的情况下,维持启动读入区记录时的转速,继续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从而能抑制速度切换带来的记录期交叉处理所需时间的加长,可在稳定状态下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
在记录中断后利用与中断前相同的记录速度重新启动记录,并且该记录失败时,用各副区(副记录区)设定的记录速度中低于中断时前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从而能继续进行记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盘片记录装置的组成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盘片记录装置在盘片启动时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副区CLV表的图。
图4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副区CLV表的图。
图5是示出一例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副区CLV表的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4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4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5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用图5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的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盘片记录装置在盘片启动时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盘片记录装置在数据包记录时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中断时的运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中断重新启动时的运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这里所示的实施方式均属一种例子,不必限定于下面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实施方式1的盘片记录装置的组成图。盘片记录装置是能对例如CD-R和CD-RW等按线记录密度恒定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以副区CLV制进行记录的CD-R装置和CD-RW装置等。
图1中,CPU(中央处理单元)101根据存储装置RAM102存放的副区CLV表和存储装置ROM103预先存放的程序等的信息,进行本装置总体运作控制。后文阐述副区CLV表。
EFM( Eight to  Fourteen  Modulation:8至14调制)编译码电路104在数据记录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交错处理等编码处理后,进行EFM调制,产生EFM信号;在再现时,对从EFM摆动信号处理电路105输入的EFM信号和摆动信号作EFM解调后,进行去交错处理,以产生再现数据。EFM编译码电路104还用从EFM摆动信号处理电路105输入的跟踪误差信号等进行各种伺服控制。
EFM摆动信号处理电路105对拾光器107输出的信号作运算处理,产生EFM信号或摆动信号、跟踪误差信号等,输出到EFM编译码电路104。摆动信号是对摆动的盘状记录媒体上不形成凹坑的区域照射激光时输出的信号。
激光控制电路106按照来自CPU101的命令进行拾光器107的激光出射和该激光的功率调整等。拾光器107出射激光,并接收其反射光,将其变换成电信号,输出到EFM摆动信号处理电路105。
由CPU101在速度切换电路108设定转速(例如10倍速、16倍速、24倍速等)。旋转控制电路109根据速度切换电路108中设定的转速驱动电动机110。电动机110使盘状记录媒体111线速度恒定地以速度切换电路108中设定的转速进行旋转。盘状记录媒体111是例如CD-R和CD-RW等可写入光盘。由CPU101、RAM102、ROM103、速度切换电路108、旋转控制电路109和电动机110组成本实施方式1的用多种转速对盘状记录媒体作旋转驱动的单元。
接口112使本盘片记录装置113与主计算机114连接,主计算机114通过接口112对盘状记录媒体111发送记录的数据。
面偏斜和偏心量测量电路115根据输入到EFM编译码电路104的跟踪误差信号测量偏心量,同时还用该偏心量测量面偏斜量。本实施方式1中,取为根据跟踪误差信号测量偏心量的组成结构,但当然也可利用其它组成结构测量偏心量。
接着,说明此盘片记录装置113的速度切换运作。从盘状记录媒体111读出的数据中包含称为副Q或ATIP( Absolute  Time  IPre-groove:前置纹道的绝对时间)的时间信息,即盘状记录媒体111上的位置信息。CPU101可根据EFM编译码电路104译码后得到的副Q或ATIP和后文阐述的副区CLV表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副区切换位置),在速度切换电路108和EFM编译码电路104设定下一副区的转速(记录速度、再现速度),并改变各种参数后,搜寻到速度切换位置跟前,以新的转速从该搜寻位置再现到速度切换位置,而且进行各种伺服调整(速度切换处理)。因此,速度切换时形成速度切换时间。
接着,用图2的流程图说明此盘片记录装置113在盘片启动时的运作。但是,本实施方式中,将装置113和盘状记录媒体111的最高记录速度规定为24倍速,而且将装置113的最高转速规定为5500rpm。
装置113中插入盘状记录媒体111时,首先,CPU101在速度切换电路108设定规定的转速。速度切换电路108对旋转控制电路109发送信号,使其以设定的转速驱动电动机110,从而在步骤S1进行使盘状记录媒体111以规定转速旋转的旋转建立处理。
完成旋转建立处理后,CPU101指示面偏斜和偏心量测量电路115,使其测量规定转速的预定位置上的偏心量(步骤S2)。此预先规定的转速和预定位置是任意的。
CPU101读出面偏斜和偏心量测量电路115测得的偏心量,判断偏心量是否小于70μm(步骤S3)。步骤S3中判断为“是”时,即偏心量小于70μm时,进至步骤S4,进行将上限转速限制为装置规定的最高转速5500rpm的设定。步骤S5中,根据该上限转速(5500rpm)的信息、该装置规定的记录速度(记录时的转速)的信息和旋转建立处理中读出的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记录速度的信息,划分副区,使旋转驱动不超过该上限转速(5500rpm),而且各副区决定装置规定的能符合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中最高的记录速度,并设定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后,进至步骤S11。
这样,本实施方式1在对偏心量小于70μm的状态好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时,将装置规定的最高转速5500rpm设定为上限转速,并且设定最末副区的记录速度成为最高记录速度(24倍速)的副区CLV表(参考图3)。
步骤3中判断为“否”时,即偏心量大于70μm时,进至步骤S6,判断偏心量是否小于150μm。步骤S6中判断为“是”时,即偏心量小于150μm时,进至步骤S7,进行将上限转速限制为比最高转速5500rpm低的5000rpm的设定。在步骤S8进行与步骤S5相同的处理后,进至设定图4所示的副区CLV表的步骤S11。
这样,本实施方式1中,即便是偏心量大于70μm的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在偏心量小于150μm时,将5000rpm设定为上限转速,也能使最末副区记录速度成为最高记录速度(24倍速),而且设定连盘状记录媒体的最末纹道也可记录的副区CLV表(参考图4)。
步骤6中判断为“否”时,即偏心量大于150μm时,进至步骤S9,进行将上限转速限制为比转速5000rpm低的4600rpm的设定。在步骤S8进行与步骤S5相同的处理后,进至设定图5所示的副区CLV表的步骤S11。
这样,本实施方式1中,对偏心量大于150μm的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时,将4600rpm设定为上限转速,使得能设定连盘状记录媒体的最末纹道也可记录的副区CLV表(参考图4)。
由CPU101、RAM102和ROM103组成本实施方式1的表设定单元。
步骤S11中,将设定的副区CLV表存放到RAM102,准备记录。然后,CPU101通过接口112从主计算机114接收记录命令时,参照RAM102存放的副区CLV表,在速度切换电路108和EFM编译码电路104设定进行记录启动的位置上的记录速度。
这样,本实施方式1中,可根据偏心量测量结果设定多级上限转速,即便是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也尽可能在最末副区进行最高记录速度(24倍速)的记录。
图6示出用图3所示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的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
图7示出这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
图8示出用图4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图9示出这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
图10示出用图5所示的副区CLV表进行记录时传送速率与ATIP的关系,
图11示出这时的转速与ATIP的关系。
如图6至图11所示,进行副区划分和副区记录速度设定,使不超过上限转速的范围中各副区的传送速率变大。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中,在盘片启动时测量偏心量,根据该测量结果求出符合插入的盘状记录媒体的状态的上限转速,设定最佳副区CLV表,因而对偏心量和面偏斜量大等状态差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时,也能抑制伺服差错量,避免发生伺服差错。即使盘状记录媒体为不能用最高转速(5500rpm)记录的状态,通过使副区CLV的速度切换位置依次变化,也尽可能使最末副区中的记录速度成为装置或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最高记录速度。由于可这样尽可能以高记录速度作记录,可尽可能缩短记录时间。
本实施方式1说明了根据偏心量设定副区CLV表的例子。但使用面偏斜量和后文阐述的时间信息读取率也可同样实施。当然,上限转速(副区CLV表)不限于3种。副区CLV表可根据上限转速进行运算后求出,也可预先存储多种副区CLV表,并根据上限转速进行选择。
实施方式2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2的盘片记录装置。上述实施方式1中,在盘片启动时,用以预先规定的转速在预定位置测量的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设定副区CLV表。本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是:测量记录启动位置前后区域中的时间信息(副Q或ATIP)读取能力,根据该读取能力设定副区CLV表。因此,用图12的流程图说明此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启动时的运作。但是,本实施方式2中,作为时间信息读取能力,取为测量时间信息读取率。
首先,在装置13中插入盘状记录媒体111时,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CPU101进行旋转建立处理(步骤S21)。完成旋转建立处理后,CPU101设定例如图3所示的以最高转速5500rpm限制上限的副区CLV表,将其存放到RAM102,准备记录(步骤S22)。
然后,CPU101通过接口114从主计算机114接收记录启动命令时(步骤S23),使拾光器107搜寻到记录启动位置跟前(步骤S24),并参照RAM102存放的副区CLV表,在速度切换电路108和EFM编译码电路104设定记录启动位置上的转速。于是,进行从该搜寻位置到记录启动位置的再现(步骤S25),并运算EFM编译码电路104的时间信息读取率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步骤S26),判断是否大于90%(步骤S27)。读取率的运算也可用副Q或ATIP。读出搜寻位置至记录启动位置的时间信息,但读出时间信息的区域不限于此范围,可为记录启动位置前后的区域(包括仅记录启动位置后的区域)。
步骤S27中的判断为“是”时,即读取率大于90%时,进至步骤S31,开始进行记录。
步骤S27中的判断为“否”时,即读取率不大于90%时,进至步骤S28,重新设定转速,使其为低于当前转速的任意转速,并且在步骤S29改变副区CLV表的设定后,使电动机110以步骤S28中设定的转速旋转(步骤S30)。步骤S29中副区CLV表设定的改变,例如与实施方式1相同,将上限转速限制为比最高转速5500rpm低的5000rpm,根据该上限转速的信息、该装置规定的记录速度的信息和旋转建立处理中读出的盘状记录媒体规定的记录速度的信息,划分副区,使旋转驱动不超过该上限转速(5000rpm),而且各副区决定装置规定的能满足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速度中最高的记录速度,从而设定图4所示的副区CLV表。步骤S28和步骤S29的处理顺序可相反。
然后,返回步骤S24,使拾光器107在上述任意转速下搜寻到记录启动位置跟前,用遵照新设定的副区CLV表的转速进行步骤S25~S27的处理,并仍然判断为“否”时,设定图5所示的副区CLV表。
综上所述,本实施方式2在记录启动时,测量记录启动位置前后的时间信息读取率CRC,根据该测量结果对记录启动位置设定最佳副区CLV表,因而能对其后的记录区设定最佳副区CLV表,可进行较稳定的记录。
本实施方式2说明了根据时间信息读取率设定副区CLV表的例子,但使用面偏斜量和偏心量也能同样实施。又,步骤S22中设定的副区CLV表不限于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也可在步骤S22进行上述实施方式1的处理,设定副区CLV表。
实施方式3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3的盘片记录装置。本实施方式3的盘片记录装置与实施方式1、2的盘片记录装置在组成结构上的不同点是:具有在数据包记录时测量从主计算机114接收的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用的测量定时器(未示出)。因此,用图13的流程图说明此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数据包时的运作。
首先,在装置113中插入盘状记录媒体111时,与上述实施方式1、2相同,CPU101也进行旋转建立处理(步骤S41),完成旋转建立处理后,设定例如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步骤S42)。然后,从主计算机114发布数据包数据记录命令,并启动数据包记录时,CPU101进行第1数据包数据的记录处理。假设该第1数据包的记录时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即跨越速度切换位置记录第1数据包数据时,在该记录处理后进行遵照设定的副区CLV表的速度切换处理。然后,将测量来自主计算机114的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用的测量定时器的值初始化为0(步骤S43)后,在步骤S44开始进行测量,并等待下一记录命令。
然后,在步骤S45中,主计算机114发布数据包数据记录命令,并通过接口112接收该记录命令(步骤S46)。CPU101判断记录前一个数据包数据时是否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即是否跨越速度切换位置进行记录(步骤S47)。未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时,或前一个数据包数据是第1数据包数据时,进至步骤S50后,以保持记录速度不变的状态进至步骤S51。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时(但前一个数据包数据是第1数据包数据时除外),进至步骤S48,判断测量定时器的值是否超过20秒(规定时间)。判断为“是”时,即测量定时器的值超过20秒时,进至步骤S49,进行遵照设定的副区CLV表的速度切换处理后,进至步骤S51。判定为“否”时,即测量定时器的值不超过20秒时,进至步骤S50,以仍旧保持原记录速度的状态进至步骤S51。
在步骤S51进行数据包记录处理后,在步骤S52判断该记录处理是否记录期交叉处理,判定为“否”时,即步骤S51中不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返回步骤S43,使测量定时器的值初始化(复原)后,在步骤S44开始进行测量,并等待下一记录命令。
然后,重复步骤S43至步骤S52的处理,直到步骤S51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
步骤S42设定的副区CLV表不限于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进行数据包记录时,测量来自主计算机的记录命令接收间隔,尽管检测出副区切换的位置,记录命令接收间隔也在规定时间以内时,不切换记录速度,仍以原旋转速度进行记录,因而能减少速度切换时间。由此,能抑制数据包记录在速度切换位置后就结束时的记录时间。
由于不切换速度地进行记录,能使记录期交叉处理前用户指示已记录区的再现时的读取访问高速化。这时,对记录数据包并且记录期不交叉的区域的读取访问成为基于副区CLV表设定的旋转速度的访问。
本实施方式3中,在数据包记录时,即使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也继续进行仍保持原记录速度不变的数据包记录,但在进行同时跟踪制记录的情况下,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也同样可以尽管在读入区内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却继续进行保持读入区记录时的记录速度不变的读出区记录。但是,这时不必作数据包记录时进行的定时器测量。
以往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在读入区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则在对读出区进行记录前进行速度切换处理,因而形成速度切换时间,记录期交叉处理花费无用的时间,但如果这样在读入区内检测出速度切换位置却不进行速度切换处理,则抑制速度切换造成的记录期交叉处理所需时间的加长,而且由于仍保持原记录速度,能以稳定的状态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
实施方式4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4的盘片记录装置。本实施方式4的盘片记录装置与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是:在如实施方式1、2那样根据偏心量等求出转速上限值,划分副区并设定各副区的记录速度的情况下,判断为速度切换时产生伺服差错而不可记录时和因记录期间来自主计算机的数据中途阻断而产生缓存欠载运行时,在记录再现时判断为由于产生伺服差错不可记录,则以设定的副区CLV表中用的记录速度中低于切换后的记录速度或中断时的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从而继续进行记录。因此,用图14、图15的流程图说明此盘片记录装置在记录中断时(切换速度时、产生缓存欠载运行时)的运作。
首先,在装置113中插入盘状记录媒体111时,与上述实施方式1、2相同,CPU101也进行旋转建立处理(步骤S61)。完成旋转建立处理后,设定例如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步骤S62)。然后,主计算机114一发布记录命令就进行记录启动处理(步骤S63)后,进行主计算机114传送的数据的记录(步骤S64)。步骤S62中设定的副区CLV表不限于图3所示的副区CLV表。例如也可进行上述实施方式1的处理,设定副区CLV表。
然后,记录中断时,CPU101在步骤S65判断是否缓存欠载运行或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判断为“是”时,即缓存欠载运行或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时,进至步骤S66。步骤S66中,CPU101判断该中断是否记录结束造成的中断,是记录结束造成的中断时,进至步骤S67,进行记录结束处理;否则返回步骤S64,继续进行记录处理。
接着,说明步骤S68的记录中断重新启动处理的详况。如图15所示,产生缓存欠载运行或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时,首先在步骤71进行使记录中断的处理,并判断是否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该判断为“是”时,即该中断是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时,进至步骤S75,进行遵照设定的副区CLV表的速度切换后,进至步骤S73。判断为“否”时,即缓存欠载所涉及的中断时,保持原样不变地进至步骤S73。
步骤S73中,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时搜寻到速度切换位置跟前,缓存欠载运行时搜寻到记录中断位置跟前。步骤S74中,速度切换所涉及的中断时以切换后的旋转速度,缓存欠载运行所涉及的中断时以中断时的旋转速度,分别进行从搜寻的位置到记录启动位置的再现,并且作各种伺服调整,其结果判断为由于产生伺服差错不可记录时,进至步骤S76,判断该转速下的重试次数是否超过例如10次。重试次数在10次以内,则在步骤S73、74进行重试。
步骤S74的判断为“是”时,即进行各种伺服调整的结果,判断为不产生伺服差错,可作记录时,结束记录再现重新启动处理,并进至图14的步骤S69。
即使重复10次重试也不可记录时,判断是否已改变该转速(步骤S77)。利用切换后的转速或与中断时相同的转速的重试失败时,此步骤S77的判断变成“否”,因而进至步骤S78。步骤S78中,将记录速度设定成所设定副区CLV表用的记录速度中低于切换后的记录速度或低于中断时的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
然后,返回步骤S73,再次启动重试。其结果,重试失败时,步骤S77的判断变成“是”,因而进至图14的步骤S69。
图14的步骤S69中,记录中断重新启动处理的结果,判断是否不发生伺服差错,在判断为“是”时,即不发生伺服差错时,返回步骤S64,继续进行记录处理。判断为“否”时,即发生伺服差错时,进至步骤S70,进行出错处理,即进行因伺服出错而结束记录的处理。
在继续进行记录的期间,检测出下一速度切换位置时,进行遵照所设定副区CLV表的速度切换;发生缓存欠载运行时,恢复降低前的原记录速度,进行记录中断重新启动处理。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4,即使在切换后的记录速度的记录失败的情况下或中断时的记录速度的记录失败的情况下,通过用各副区设定的记录速度中低于该记录速度的任一速度作记录,能继续进行记录。因此,以往因驱动劣化(例如拾光器变差等)而频繁发生伺服差错的情况下或对状态差且频繁发生伺服差错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记录的情况下,也能进行记录。

Claims (6)

1、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多种转速,对按恒定线记录密度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单元;
在盘片启动时的任意位置,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面偏斜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的单元;以及
求出满足偏心量或面偏斜量或时间信息读取能力的测量结果的上限转速,并将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区划分成多个副记录区、以便旋转驱动不超过所述上限转速,而且每一所述副记录区设定所述多种旋转速度中可记录的最高转速的表设定单元,
读取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时,根据所述表设定单元设定的表,切换转速并进行记录。
2、一种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以多种转速,对按线记录密度制格式化的盘状记录媒体进行旋转驱动的旋转驱动单元;
在盘片启动时的记录启动位置前后,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偏心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面偏斜量的单元、或测量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的读取能力的单元;以及
求出满足偏心量或面偏斜量或时间信息读取能力的测量结果的上限转速,并将所述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区划分成多个副记录区、以便旋转驱动不超过所述上限转速,而且每一所述副记录区设定所述多个旋转速度中可记录的最高转速的表设定单元,
读取所述盘状记录媒体上记录的时间信息,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时,切换到基于所述表设定单元设定的表的转速,并进行记录。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切换后的转速的记录失败时,用所述多种记录速度中低于所述切换后的转速的任一个进行记录。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作数据包记录时测量记录命令接收间隔的单元,尽管作数据包记录时检测出所述副记录区切换的位置,所述记录命令的接收间隔也在规定时间以内时,不切换转速,仍旧以原转速进行记录。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以同时跟踪制进行记录期交叉处理时,维持启动读入区时的转速,进行读入区和读出区的记录。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盘片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记录中断后,利用中断时的转速重新启动记录,并且该记录失败时,用所述多种记录速度中的低于所述中断时的转速的任一转速进行记录。
CNA2004800069938A 2003-03-18 2004-03-17 盘片记录装置 Pending CN17620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2872/2003 2003-03-18
JP2003072872A JP2004280974A (ja) 2003-03-18 2003-03-18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62016A true CN1762016A (zh) 2006-04-19

Family

ID=33027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4800069938A Pending CN1762016A (zh) 2003-03-18 2004-03-17 盘片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7450479B2 (zh)
JP (1) JP2004280974A (zh)
KR (1) KR20050117523A (zh)
CN (1) CN1762016A (zh)
TW (1) TW200506842A (zh)
WO (1) WO20040842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17936A1 (ja) * 2005-08-10 2007-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情報ディスクのための記録再生装置およびその記録再生速度制御方法
US8098556B2 (en) * 2006-04-21 2012-01-17 Panasonic Corporation Optical disc device
CN101546570B (zh) * 2008-03-28 2011-04-20 先锋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播放光盘数据方法及播放装置
US7924519B2 (en) * 2008-09-29 2011-04-12 Wd Media, Inc. Eccentricity determination for a disk
WO2015028893A1 (en) * 2013-08-28 2015-03-05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c spin speed profile for an optical disc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03826A (ja) * 1992-04-24 1993-11-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情報記録再生方法
US5808978A (en) * 1995-10-27 1998-09-15 Acer Peripherals Inc. Speed control of optical information reproduction apparatus
JP3701121B2 (ja) * 1998-05-15 2005-09-28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 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偏重心ディスク検出機構
JP2001176193A (ja) 1999-12-15 2001-06-2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ディスク記録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4806839B2 (ja) * 2000-07-19 2011-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JP4265879B2 (ja) 2001-08-30 2009-05-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220982B (en) * 2001-03-19 2004-09-11 Ricoh Kk Writing method for optical disc, processing method for information,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JP2002324322A (ja) 2001-04-26 2002-11-08 Ricoh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記録方法
JP2002367277A (ja) * 2001-06-12 2002-12-2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光ディスク装置
TWI266284B (en) * 2001-11-29 2006-11-11 Via Tech Inc Eccentric amount measuring-method of optical disc and rotation speed control method of CD-ROM dr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50117523A (ko) 2005-12-14
JP2004280974A (ja) 2004-10-07
US7450479B2 (en) 2008-11-11
TW200506842A (en) 2005-02-16
WO2004084207A1 (ja) 2004-09-30
US20060158767A1 (en) 2006-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2285C (zh) 信息读取设备
CN1542799A (zh) 信息记录的方法和装置
CN1841519A (zh) 光学记录系统与方法
CN1297977C (zh) 光盘驱动器和记录/回放的方法
CN1201320C (zh) 光盘再生装置及盘种类判断方法
CN1320545C (zh) 光记录装置、光再现装置、记录介质记录方法及记录介质再现方法
CN1762016A (zh) 盘片记录装置
CN1277255C (zh) 光记录介质,光记录介质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122997C (zh) 盘播放机的主轴电动机控制系统和主轴电动机控制方法
CN1294585C (zh) 用于判断信息记录介质的设备和方法
CN1272207A (zh) 在/从盘形记录载体上记录/再现和/或编辑实时信息
CN1213426C (zh) 盘再生系统
CN1257499C (zh) 双相标记重放装置和光盘驱动装置
CN1155950C (zh) 光信息记录媒体及其记录重放装置
CN1116670C (zh) 光盘信号处理方法及光盘装置
CN1270319C (zh) 盘再生装置
CN1150534C (zh) 多光束光盘读出方法和装置
CN1282949C (zh) 光盘驱动设备和方法以及与之一同使用的记录介质和程序
CN1434438A (zh) 地址信息读取方法以及地址信息读取装置
CN1271499C (zh) 光盘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573947A (zh) 激光驱动器和光盘系统
CN1303597C (zh) 盘片再生方法
CN1892839A (zh) 光盘记录设备及在光盘上形成可视图像的方法
CN1171206C (zh) 光盘装置
CN1947181A (zh) 光盘记录再现装置和光盘记录再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