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4037A - 发动机供油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供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4037A
CN1754037A CN 200480005342 CN200480005342A CN1754037A CN 1754037 A CN1754037 A CN 1754037A CN 200480005342 CN200480005342 CN 200480005342 CN 200480005342 A CN200480005342 A CN 200480005342A CN 1754037 A CN1754037 A CN 17540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mentioned
oil pump
pump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4800053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62649C (zh
Inventor
二村和正
白井诚
藤川透
池川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540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40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6264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62649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不管第1油泵(11)有无驱动都能够迅速地吸入喷出油而无需大型化的第2油泵(12)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具备经由第1油路(21)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13)吸入油的第1油泵(11)、经由连接油路(26)与第1油泵(11)串联且与第1油泵(11)独立驱动的第2油泵(12)、从第1油泵(11)向第1循环部(41)供给油的第1供给油路(23)和从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的第2供给油路(24);这种发动机供油装置(Y)中,还具备保持向第2油泵(12)供给的油、从外部隔断的与油保持部(13)独立的第1油蓄存部(15)。

Description

发动机供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具备与曲轴同步驱动、经由第1油路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吸入油的第1油泵、经由连接油路而与上述第1油泵串联连接且与上述第1油泵独立驱动的第2油泵,同时具备从上述第1油泵向第1循环部供给油的第1供给油路和从上述第2油泵向第2循环部供给油的第2供给油路。
背景技术
现有作为这种发动机供油装置,已知一种构成是具备从油盘抽起工作油的第1油泵和从油池抽起工作油的第2油泵,从上述第1油泵连接有通向工作油消耗部的供油路,通向气门系统各润滑部的气门系统润滑油用分支油路从上述供油路中分支出去,还有,上述油池能够收容各润滑部漏出的油,同时使剩余油能够溢流地设置在上述油盘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特许第3023803号(段落0033))。
并且,从该油池抽起工作油的第2油泵,与阀工作特性变更装置的油压室连接。
从而,与其他润滑部所必需的油量无关系地设定第2油泵的容量,能够抑制设备高速旋转时摩擦损耗的增大,而且,通过连通油池及油盘,从而,能够简化维修作业。
另外,在发动机驱动机构的控制油压回路上设置主要的第1油泵,同时,与上述第1油泵并设另外的辅助的第2油泵,根据发动机的运转状态,设置转换上述两油泵的油路的转换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实开平4-132414号公报(段落0006~0009))。
从而,例如,设备低转高负载时,能够利用上述转换机构连通第2油泵和控制油压回路,而隔断第1油泵和控制油压回路的连通。为此,能够向进行凸轮轴和链轮的相对转动相位变换的相位变换机构,快速地从不向润滑用等供油的第2油泵供给与要求量相对应的充足的工作油压,从而使上述相位机构的动作速度迅速。
还有,专利文献2,是在上述驱动机构的控制油路回路上串联设置辅助第1油泵喷出力的第2油泵。从而,例如,在设备低转高负载时等,从第1油泵喷出的部分被压送到控制油压回路的工作油压,经由第2油泵再辅助其喷出压力。为此,能够向上述相位变换机构,快速地供给与要求量相对应的充足的油压,从而使上述相位机构的动作速度迅速。
通常,在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的油,通过发动机构件间的间隙返回到保持油的油盘等油保持部。为此,在发动机起动前,油泵内及油流路内不会充满油,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从而,发动机起动后,必须尽可能迅速地对上述油泵和上述油流路内供给油,且对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供给油,减轻滑动部的摩擦确保顺畅的动作。
为此,上述第1油泵和上述第2油泵各油泵,必须排空油流路内的空气、且短时间地对需要润滑部供给油,因而优选是油泵为强力型(大功率)的。特别是上述第2油泵,在随着发动机起动进行的曲轴驱动时等,经由上述第1油泵的细微间隙从上述油保持部强行吸入油。为此,这是导致上述第2油泵大型化的原因。通常,上述第2油泵设置在发动机的驱动设备的控制油压回路上,因此大型化不作为优选。
再有,专利文献2采用串联设置第1油泵和增加(辅助)第1油泵喷出压力的第2油泵的构成,上述第2油泵吸入上述第1油泵吸入喷出的油。从而,经由上述第2油泵吸入油,需要经由上述第1油泵的驱动而吸入喷出油。为此,存在若上述第1油泵驱动而不喷出油,则第2油泵不能吸入油的问题点。为此,担心由上述第2油泵供给油的发动机的滑动部等,在上述第1油泵驱动后有短暂时间不能确保顺畅动作。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具有不管第1油泵有无驱动都能够迅速地进行油吸入喷出、不会大型化而能够增加第1油泵喷出压力的第2油泵。
(第1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第1特征构成在于:具备与曲轴同步驱动、经由第1油路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吸入油的第1油泵、经由连接油路与上述第1油泵串联连接且与上述第1油泵独立驱动的第2油泵,同时具备从上述第1油泵向第1循环部供给油的第1供给油路和从上述第2油泵向第2循环部供给油的第2供给油路;这种发动机供油装置中,具备保持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的油并从外部隔断的与上述油保持部独立的第1油蓄存部。
(作用效果)
如本构成,与上述油保持部独立具备保持对上述第2油泵供给的油的第1油蓄存部,因而,例如起动发动机时,各自独立地在上述第1油泵从上述油保持部吸入油,在上述第2油泵从上述第1油蓄存部吸入油。这样,不管上述第1油泵有无驱动,上述第2油泵都能够吸入油。
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刚起动后或者上述第1油泵喷出压力低时等,也能够利用上述第2油泵向第2循环部直接供给油。也就是说,根据本构成,实现在发动机起动前后,向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迅速地供给油。
向上述第2循环部迅速供给油、例如向VVT(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和链条张紧装置等迅速供给油时,能够抑制起动时的摇晃(NV:振动噪声)。再有,若向上述VVT迅速地供给油,则在节油行驶(等待信号等时停止发动机等的省能运转)起动时等提高控制应答性。
此外,如果第2循环部为HLA(气门间隙液压调整装置),则能够自动调整发动机的凸轮和阀的间隙,因此,阀的动作从发动机起动时就稳定。还有,所谓HLA,是消除吸排气门的阀轴和推动吸排气门的凸轮间的间隙的油压机构。
另外,能够利用上述第2油泵从上述油保持部吸入油,因而在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刚起动后或者上述第1油泵喷出压力低时等,上述第2油泵可以不经由上述第1油泵吸入油。从而,不会像现有那样上述第2油泵经由上述第1油泵的细微间隙从油保持部强行吸入油,因而,没有必要使第2油泵大型化。
再有,本构成中,第1油蓄存部与外部隔断。为此,第2油泵吸入喷出第1油泵吸入喷出的油,能够由第2油泵增加(辅助)第1油泵的喷出压力。
此外,将上述第1油蓄存部作为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油的专用的油蓄存部,因而,能够使上述油保持部的容积相应减小。从而,增加发动机设计的自由度,因而能够提供容易设计的发动机。
(第2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其构成是从油保持部或第2油蓄存部向第2油泵经由构成连接油路的第2油路供给油,第2油路上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的流通的第1阀。
(作用效果)
这样,从油保持部或第2油蓄存部向第2油泵经由第2油路供给油,因而,上述第2油泵驱动时,上述第2油泵能够确实地吸引上述第2油蓄存部蓄存的油。
并且,第2油路上具备第1阀,进行油从第2油路向第2油泵的流通控制,因而,若只驱动上述第2油泵时打开操作第1阀,则上述第2油泵能够只从上述第2油蓄存部吸入油。
(第3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由单向阀或控制阀构成上述第1阀。
(作用效果)
例如,若上述第1阀为单向阀,则使用弹簧结构等简单结构的阀,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再有,特别是不需要控制装置等进行控制,因而不需要与该控制装置的连接,能够简化供油装置的构成。
另一方面,上述第1阀若为控制阀,则利用控制装置等的控制,以任意压力开闭自由,能够调节流量。从而,能够设定与发动机运转状况相对应的最适当的油流量。再有,由于不采用弹簧结构,因而也没有由于弹簧压力而造成的流量的压力损失。
(第4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具备旁通过上述第2油泵而向上述第2供给油路供给油的第3油路,上述第3油路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供给油路流通的第2阀。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具备旁通上述第2油泵而向上述第2供给油路供给油的第3油路,从而,停止了上述第2油泵后,也能够经由上述第3油路对上述第2油泵下游的上述第2循环部供给油。从而,在发动机起动后等,能够进行停止了上述第2油泵的运转,因而能够节约上述第2油泵的动力所使用的能量,能够降低发动机的驱动力。
再有,上述第3油路上具备第2阀,因而能够防止油的逆流,同时可以进行与上述第1油泵的油的喷出压力相对应的油的流通控制。例如,在上述第1油泵的压力足够高而不需使用上述第2油泵时等,关闭操作上述第2阀,因而,能够旁通过上述第2油泵且将油供给第2循环部。
(第5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作为上述第2阀可以采用单向阀或控制阀。
(作用效果)
例如,若上述第2阀为单向阀,则使用弹簧结构等简单结构的阀,因而能够降低成本。再有,不需要电子中央控制装置等的控制,因而不需要与上述电子中央控制装置的连接,能够简化供油装置的构成。
另一方面,上述第2阀若为控制阀,则利用控制装置等的控制,以任意压力开闭自由,能够调节流量。从而,能够设定与发动机运转状况相对应的最适当的油流量。再有,由于不采用弹簧结构,因而也没有由于弹簧压力而造成的流量的压力损失。
另外,考虑到随着发动机的运转状况不同上述第1油泵的压力有各种变化,而此时,上述第1油泵的油的喷出量也有各种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利用作为控制阀的第2阀根据状况调节开放程度,则可以对应于上述第1油泵的油的喷出压力(喷出量)进行油的流通量的控制。
(第6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其设置是可以在上述第2油蓄存部上连接有将来自上述第1循环部或上述第2循环部的油回流的回流油路。
(作业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在上述第2油蓄存部上连接有将来自上述第1循环部或上述第2循环部的油回流的回流油路,则能够高效地将向各部供给的油暂时再蓄存。
再有,将从上述循环部回流的油蓄存在上述第2油蓄存部,因而发动机驱动中能够成为始终回流有油、上述第2油蓄存部始终填充有油的状态。因此,上述第2油泵,能够确实地从上述第2油蓄存部吸入油。
(第7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构成中,其设置是可以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连接供给上述第1油泵喷出的油的第3供给油路。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连接供给上述第1油泵喷出的油的第3供给油路,则能够经由上述第3供给油路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蓄存油。这样,除上述连接油路外,还设置另外的第3供给油路,因而,能够更有效地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蓄存油。
(第8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在上述连接油路设置滤油器,该滤油器构成上述第1油蓄存部。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上述连接油路上设置滤油器,上述滤油器作为述第1油蓄存部,因而,通常,能够有效利用蓄存一定油的滤油器。从而,不会大幅度变更发动机的构成,能够提高向上述第2油泵供油的供给能力。再有,上述滤油器构成上述第1油蓄存部,因此,能够缩小设置上述第1油蓄存部的空间,还能够获得小型的发动机。
(第9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在上述发动机的构件上一体形成上述连接油路和上述第1油蓄存部。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如果在上述发动机的构件上一体形成上述连接油路和上述第1油蓄存部,则能够缩短连接上述第1油泵与上述第2油泵的上述连接油路的长度、连接上述第1油蓄存部和上述第2油泵的上述第2油路的长度。
从而,能够缩短连接这些构成的油路的长度,迅速地使油循环。另外,由于油的润滑路径短,从而,能够降低发动机起动时等的油压损失。
另外,在发动机内部安装上述连接油路及上述第1油蓄存部时,只要安装一体形成这些构成的发动机构件即可,因而能够节省安装这些各构件的劳力和时间,谋求发动机组装的效率化。
(第10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装置中,可以在上述连接油路上具备控制只能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来自上述第2油路的油的第3阀。
(作用效果)
通常,发动机停止后,在供油装置内循环的油通过发动机构件间的间隙回流到上述油保持部。从而,发动机刚起动后,上述第1油泵内及上述第1油泵下游的上述连接油路内不会充满油,而存在一定程度的空气。若在该状态,起动发动机,驱动上述第2油泵,则担心上述第2油泵吸入该空气。为了避免这个,而设置控制只能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来自上述第2油路的油的第3阀。
由于形成这样的构成,因而,能够将吸入上述第2油泵的上游路径存在的空气防患于未然。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在上述第2循环部等发生润滑油不足等不合理现象。再有,能够防止油向上述第2油泵的上游路径逆流,因而能够顺畅地进行上述供油装置内的油的流通。
(第11特征构成)
本发明的供油装置在于:具备与曲轴同步驱动、经由第1油路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吸入油的第1油泵、与上述第1油泵并联设置且与上述第1油泵独立驱动的第2油泵,同时具备从上述第1油泵向第1循环部供给油的第1供给油路和从上述第2油泵向第2循环部供给油的第2供给油路;这种供油装置中,经由第2油路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油,同时上述第2油路与向第1油泵供给油的第1油路独立配置。
(作用效果)
如本构成,经由第2油路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油,同时与上述油保持部独立具备保持向上述第2油泵供给的油的第1油蓄存部,则能够经由上述第2油路将油确实地吸入上述第2油泵。这样,若具有上述第2油泵专用的第1油蓄存部,则一驱动上述第2油泵,利用上述第2油泵能够吸入来自上述第1油蓄存部的油,不管上述第1油泵有无驱动,上述第2油泵都能够吸入油。
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刚起动后或者上述第1油泵喷出压力低时等,也能够利用上述第2油泵直接向从上述第2油泵供给油的第2循环部供给油。也就是说,根据本构成,实现在发动机起动前后,向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迅速地供给油。
另一方面,本构成中,并联连接上述第1油泵和上述第2油泵,因而上述第2油泵可以不经由上述第1油泵吸入油。从而,不会像现有那样上述第2油泵经由上述第1油泵的细微间隙从油保持部强行吸入油,因而,无需第2油泵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6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1表示从发动机X侧面看的本发明的供油装置Y的概略图。图5示意性示出上述供油装置Y中表示油供给路径的控制油压回路10。
控制油压回路10中设置有用以向发动机内的需要润滑部供给油的油泵、流通油的油路及控制油流通的阀等。油由油保持部13保持。
本发明中,作为上述油泵,具备与曲轴同步驱动的第1油泵11、与上述第1油泵11串联连接且与上述第1油泵11独立驱动的第2油泵12。作为这些油泵,例如可以采用机械油泵、电动油泵等。
下面,示出采用机械油泵(OP)作为上述第1油泵的例子、采用电动油泵(EOP)作为上述第2油泵12的例子。
上述第1油泵11,与用以从上述油保持部13吸入油的第1油路21连接。被吸入的油从上述第1油泵11喷出,通过滤油器14。其后,一部分油流入主油道412,另外一部分油经由第1供给油路23向汽缸盖411等润滑系统(第1循环部41)供给。
再有,从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部分油经由连接油路27流入上述第2油泵12。从而,从上述第1油泵11喷出并流入上述第2油泵12的油,经由上述第2油泵12再升高喷出压力,经由第2供给油路24、链条张紧装置423向阀开闭时期控制装置(VVT)421等第2循环部42供给。
控制油压回路10与进行发动机转数、发动机附加信号及发动机油温和水温等的检测及控制信号输出的电子中央控制装置(ECU)5连接,从该ECU5输出的控制信号经由驱动器4传递给马达,该马达驱动上述第2油泵12。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从第1油泵11喷出、通过滤油器14的油被导到第1油蓄存部15。发动机转动时,该第1油蓄存部15充满油,由第1油泵11吸入喷出的油向第1循环部41供给。另外,由第2油泵12吸入喷出的油向第2循环部42供给。不过,例如在发动机暂停的状态,如图1所示,保持某一定量的油。
该第1油蓄存部15在其上游及下游设有第1油泵11及主油道412、第2油泵12,成为与外部隔断的状态。特别是形成与上述油保持部13独立的构成。从而,从第1油泵11喷出的油充满第1油蓄存部15,保持第1油泵11的喷出压。另外,第2油泵12能够增加第1油泵11的喷出压、将油向第2循环部42供给。
这样,与上述油保持部13单独设置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的专用的第1油蓄存部15,因而,能够在上述第1油泵11驱动开始之际从上述油保持部13吸入油,能够在上述第2油泵12驱动开始之际从上述第1油蓄存部15吸入油。这样,如果采用本构成,则不管上述第1油泵11有无驱动,上述第2油泵12都能与第1油泵11独立地吸入油。
当然,在通常的发动机起动中,上述第1油泵11与上述第2油泵12同时驱动,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分别是上述第1油泵11能够从上述油保持部13吸入油,上述第2油泵12能够从上述第1油蓄存部15吸入油,从而,能够几乎同时对第1循环部41及第2循环部42迅速地供给油。
再有,在上述第1油泵11的驱动前、也就是发动机起动前,也可以进行上述第2油泵12的驱动。从而,相对于现有驱动中由上述第1油泵11先行供给油而言,该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由上述第2油泵12先行供给油。
从而,即使在发动机起动前、发动机刚起动后或者上述第1油泵11喷出压力低时等,也能够直接利用上述第2油泵12向由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的VVT421和油压系统等第2循环部42供给油。也就是说,根据本构成,在发动机起动前后,向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迅速地供给油。
若相对于上述第2循环部42供给油迅速,则能够提前开始驱动VVT421和链条张紧装置423等机构,能够抑制发动机起动时的摇晃(NV)。再有,若迅速地向上述VVT421供给油,则例如在车辆停止时为了暂停发动机而进行发动机驱动控制的节能运转时,能够期待提高发动机起动时等的控制应答性。从而,VVT421的动作确实地进行。此外,若第2循环部42为能够自动调整发动机的凸轮和阀的间隙的HLA(气门间隙液压调整装置),则能够使阀的动作从发动机起动时就稳定。
另外,由于将上述第1油蓄存部15,作为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的专用的油蓄存部,因而,能够使上述油保持部13的容积相应减小。
上述第1油蓄存部的容积,优选是其大小能够蓄存发动机起动时等在发动机的需要润滑部循环油的最低限量的油。具体地说,可以为5~20mL左右,不过,除此以外,也可以符合发动机的大小等而适用各种容量。
上述第1油蓄存部15的具体形状,例如图1所示,可以是在上述连接油路26设置比油路径大的部位、在该部位蓄存油的方式。此时,上述第1油蓄存部15的高度与上述第1油泵11为相同程度。由于这种构成,因而能够在上述第1油泵11停止后使油难以回流到上述油保持部13。
(第2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2及图6所示,可以与上述第1油蓄存部15单独设置第2油蓄存部16。
那种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2油蓄存部16设置在比上述油保持部13高的位置。从上述第2油蓄存部16向上述第2油泵12供油,经由例如从该第2油泵16连接到主油道412的第2油路还有连接到第2油泵的连接油路26进行。
设置上述第2油蓄存部16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设置位置是任意的。从而,在发动机设计时也能够确保充分的自由度。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第2油蓄存部16设置在高位置。蓄存在第2油蓄存部16的油,相对于第2油泵12具有势能。因此,例如在起动发动机、上述第2油泵12开始驱动时,能够对于第2油泵12迅速地供给油。
其中,第2油路22上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12流通的第1阀31。例如,在发动机起动时等、只驱动上述第2油泵12的情况下,打开操作上述第1阀31。从而,即使不驱动上述第1油泵11时,上述第2油泵12也能够从上述第2油蓄存部16吸入油。要迅速向第2油泵12供给多量的油时,加大第1阀31的开度即可。
还有,该第1阀31还具有阻止油从第2油泵12侧向第2油蓄存部16侧逆流、防止降低向第2油泵12油的供给量的功能。
发动机刚起动后,上述第1油泵11内不充满油。从而,在第1油泵11内部存在某一程度的空气。若在发动机刚起动后驱动上述第2油泵12,则担心该空气被吸入到上述第2油泵12。例如,若向上述第2循环部42等下游循环部送空气,则担心损害润滑作用、发动机旋转不规则等。
不过,如本构成,如果具有能够经由上述第2油路22向第2油泵12供给油的构成,则在第2油泵12要从第1油泵11侧吸入空气之际打开操作第1阀31,因而能够将油只向第2油泵12供给。
上述第1阀31,可以采用单向阀或控制阀。
其中,单向阀,是采用弹簧结构等简单结构的能够防止逆流的阀,采用该单向阀时,利用单向阀上的油压控制阀的开闭,从而,能够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12的流通。
另外,单向阀为结构简单的阀,因而能够实现供油装置的低成本化。再有,不需要与上述ECU的连接等,还能够简化控制油压回路10的构成。
另方面,采用控制阀时,利用上述ECU的控制,以任意压力开闭自由,能够调节油向上述第2油泵12的流通。也就是说,不仅能够进行阀的开闭,而且阀的开放程度也能够调节,因而,能够进行油的流量调节。另外,由于不采用弹簧结构,因而也没有由于弹簧压力而造成的流量的压力损失。
此外,作为上述第1阀31,可以采用其他众所周知的阀。
上述第1阀31,不仅可以设置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15的油蓄存面的上方,而且也可以设置在油蓄存面以下。此时,上述第1阀31,由于浸渍在油中因而密封性良好,能够防止上述第1阀31中侵入空气。
如图2及图6所示,该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旁通第2油泵12并从上述第2油路22向第2供给油路24供给油的第3油路25。该第3油路25上,具备控制油向第2油路24流通的第2阀32。
由于具备这种第3油路25,因而停止了上述第2油泵12后,也能够经由上述第2油路24对第2油泵12下游的第2循环部42供给油。若根据本构成,则在发动机起动后等,能够只停止上述第2油泵12。从而,能够节约上述第2油泵12的动力所使用的能量,能够提高发动机的运转效率。
设置在上述第3油路25的第2阀32,防止油向上述第2油路22侧逆流。
另外,可以进行与上述第1油泵11的油的喷出压力相对应的油的流通控制。例如,在上述第1油泵11的压力足够高,已经不需要从上述第2油泵12喷出油时,上述第2阀32被打开,因而,经由上述第3油路25,足够量的油旁通过上述第2油泵12向上述第2循环部供给。
作为上述第2阀32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采用单向阀或控制阀等。
上述第2阀32为控制阀时,随着发动机的运转状况不同进行油流通量的控制。也就是说,随着发动机的运转状况不同,上述第1油泵11的压力有各种变化时,与此相伴上述第1油泵11的油的喷出量也发生变化。这种情况下,如果利用ECU5等适宜调节作为控制阀的第2阀32的开放程度,则能够对应于上述第1油泵11的油的喷出压力(喷出量)控制油的流通量。
(第3实施方式)
图3及图7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在此,将第2油泵12专用的第2油蓄存部16相对于上述第2油泵12设置在下方。该第2油蓄存部16与上述油保持部13单独构成。从而,能够确实地向第2油泵12供给油。第2油蓄存连接部16的油经由与上述连接油路26的上述第2油路22供给。在该第2油路22上设置上述第1阀31。
上述第1阀31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例如由单向阀构成。发动机起动时等,到从第1油泵11供给油之前的期间,经由上述第2油路22向第2油泵12供给油。并且,若第1油泵11的压力升高,则取代从上述第2油路22供给油,而向第2油泵12供给油。此时,上述第1阀31,发挥防止来自第1油泵11的油向第2油蓄存部16逆流的功能。
(第4实施方式)
图4及图8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改变例。
在此,将第2油蓄存部16相对于上述第2油泵12设置在下方。而该第2油蓄存部16与上述油保持部13单独构成。从而,能够确实地向第2油泵12供给油。与第3实施方式同样,第2油蓄存部16的油经由与上述连接油路26连接的上述第2油路22进行供给。在该第2油路22上设置上述第1阀31。
该第1阀31也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同样,例如由单向阀构成。并且,该第1阀31,也具有与上述同样的控制功能及防止逆流功能。
还有,该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上述连接油路26上设置滤油器14,上述滤油器14构成第1油蓄存部15。通常,滤油器14中,不管发动机处于运转还是暂停状态,都蓄存一定量的油。从而,利用该油,即使不大幅度地变更在发动机内确保设置上述第1油蓄存部15的空间等发动机的构成,也能够构成向第2油泵12供给油的第1油蓄存部15。
(第5实施方式)
如图9所示,可以采用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15,连接着使油从上述第1循环部41或第2循环部42回流的回流油路27。更具体地说,使从上述第1循环部41或上述第2循环部42回流的油,经由设置第3阀33的回流油路27回流到第2油蓄存部16。再从这里经由第1阀31及第2油路22使油返回到第1油蓄存部15。
若如此构成,则能够使暂时向上述第1循环部41或上述第2循环部42供给的油,经由上述回流油路27再蓄存到第1油蓄存部15中。在此期间,上述第1油泵11及上述第2油泵12的喷出压力被充分确保,向发动机各部供给油的状态不会发生停滞。
作为上述第3阀33,可以采用单向阀或控制阀。其中,采用单向阀时,能够简化供油装置。另一方面,采用控制阀时,如上所述能够根据发动机的转动状况更适宜地控制油的流通量。
(第6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中,也如图10所示,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油向第1油蓄存部15供给。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从连接油路26的中途,设置与第2油蓄存部16连通的第3供给油路28。从而,能够将向上述第1油蓄存部15供给的部分油经由上述第3供给油路28蓄存到第2油蓄存部16。其结果是,形成能够始终从第2油蓄存部16相对于第1油蓄存部15供给油的状态,因而即使只驱动第2油泵12时,也能够充分确保相对于第2油泵12的油供给量。
上述第3供给油路28上设有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蓄存部16流通的第4阀34。该第4阀34可以采用单向阀或控制阀。特别是采用控制阀时,如图10所示,利用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ECU)5的控制,能够开闭控制第4阀34以使例如在第2油蓄存部16始终保持一定量油。
(其他实施方式7)
图11,表示在连接第1油泵11和第2油泵12的连接油路26上具备控制只能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来自上述第2油路22的油的第3阀35的例子。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油路26上,在第1油蓄存部15的下游位置具备第3阀35。根据该构成,在发动机起动时等、驱动上述第2油泵12时,关闭操作第3阀35,上述第2油泵12只从第2油蓄存部16及第2油路22吸入油。
也就是说,发动机刚起动后上述第1油泵11内及上述第1油泵11下游的上述连接油路26内没有充满油,因而存在某一定程度的空气。从而,若发动机刚起动后,驱动上述第2油泵12,则担心吸入该空气。并且,若向下游的循环部(例如,第2循环部42)传送空气,则不能发挥充分的润滑作用等,发生发动机旋转不规则等不合理现象。
为此,如本构成,采用上述第2油泵12具备只能从上述第2油路22供给油的第3阀35的构成,若关闭操作上述第3阀35,则能够防止上述第2油泵12吸入空气,因而能够防止下游的第2循环部42中混入空气。
还有,在从第1油蓄存部15连通到第1循环部41的第1供给油路23上设置防止油向第1油蓄存部15逆流的第7阀36。根据本构成,即使第1供给油路23内部存在空气时,也能够防止该空气被吸入到第2油泵12中。
从而,能够有效防止第2循环部42和发动机等上发生上述不合理现象。
还有,上述第3阀35的设置位置不限定上述构成,只要是能够控制只能从上述第2油路22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的位置,任何位置都可以。
上述第3阀35可以适用控制阀。
此时,上述第3阀35的控制阀其构成是与上述ECU5连接,利用上述ECU5能够控制上述第3阀35的开闭。
(其他实施方式8)
相对于在上述实施例中串联连接上述第1油泵11和上述第2油泵12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其构成是并联连接上述第1油泵11和上述第2油泵12,能够独立驱动双方的油泵。
上述第1油泵11,与从油保持部13吸入油的第1油路21连接。从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油,经由滤油器14后,部分油流入主油道,经由第1供给油路23向汽缸盖等第1循环部41供给。
另外,从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部分油,经由连接油路26向VVT等第2循环部42供给。
在上述第1油泵11下游设置滤油器14。另外,上述连接油路26上设有控制油向上述第2循环部42流通的第5阀38。
另一方面,与上述第1油泵11并联设置的第2油泵12,从第1油蓄存部15经由第2油路22吸引油。
从第2油泵12喷出的油,经由滤油器17、第2供给油路24向上述第2循环部42供给。在上述第2油泵12的下游设有控制油向上述第2循环部42流通的第6阀37。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供油装置的情况下,发动机起动时,驱动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这时,由于能够从专用的第1油蓄存部15吸引油,因而顺畅地进行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
若发动机转数稳定、由第1油泵11产生的供给油压足够高,则打开上述第5阀38,来自第1油泵11的油向第2供给油路24供给。若ECU5检测到该状态,则利用驱动器4减弱或停止第2油泵12的驱动,进行油的有效供给。
这样,由于与上述油保持部13单独设置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的专用的第1油蓄存部15,因而利用上述第1油泵11吸入油和利用第2油泵12吸入油不发生干涉,能够与上述第1油泵11的驱动状态无关系地使第2油泵12吸入油。
(其他实施方式)
通常,发动机由发动机盖等覆盖,上述供油装置也设置在发动机内。在这种作为发动机局部的盖构件上,可以一体形成上述连接油路26及上述第1油蓄存部15。
例如,上述第1油泵11、上述第2油泵12、上述连接油路26及上述第1油蓄存部15等,与该盖构件一体形成在上述盖构件内侧。
如本构成那样,若将各构件配置在几乎同一平面状,则能够缩短连接各构件的油路。例如,能够缩短连接上述第1油泵11和上述第2油泵12的上述连接油路26的长度和连接上述第1油蓄存部15和上述第2油泵12的上述第2油路22的长度。其结果是,能够迅速地进行油供给,还能够降低发动机起动时等的油压损失。再有,不仅能使发动机小型化,而且在发动机内部安装上述连接油路26及上述第1油蓄存部15时,只要安装一体形成这些构件的盖构件即可,因而还能够削减发动机的组装工时。
还有,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发动机构件例示了盖构件,不过,并不限定于此,一体形成在其他发动机构件上的方式也可以适用。
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达到同样的作用效果,则能够适宜变更各部构成。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发动机供油装置,能够广泛适用于一般的汽车发动机、或发电用的座式(固定型)发动机等。另外,只要是为了向发动机各部供给油而除了利用曲轴驱动的第1油泵之外、还具备供油用的第2油泵的发动机,则不管是哪种发动机都能够适用。
权利要求书
(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
具备:
第1油泵(11),与曲轴同步被驱动,经由第1油路(21)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13)吸入油,
第2油泵(12),经由连接油路(26)而与上述第1油泵(11)串联连接且与上述第1油泵(11)独立驱动,
第1供给油路(23),从上述第1油泵(11)向第1循环部(41)供给油,和
第2供给油路(24),从上述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油保持部(13)相独立的第1油蓄存部(15),该第1油蓄存部(15)保持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的油,并与外部相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油保持部(13)或第2油蓄存部(16)经由构成上述连接油路(26)的第2油路(22)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上述第2油路(22)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12)流通的第1阀(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阀(31)是单向阀或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旁通上述第2油泵(12)而对上述第2供给油路(24)供给油的第3油路(25),上述第3油路(25)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供给油路(24)流通的第2阀(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32)是单向阀或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15)上连接有将来自上述第1循环部(41)或上述第2循环部(42)的油回流的回流油路(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油蓄存部(16)上连接有供给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油的第3供给油路(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油路(26)设置滤油器(14),上述滤油器(14)构成上述第1油蓄存部(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的构件上一体形成有上述连接油路(26)和上述第1油蓄存部(1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油路(26)上具备控制只能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来自上述第2油路(22)的油的第3阀(35)。
11.(修改后)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
具备:
第1油泵(11),与曲轴同步被驱动,经由第1油路(21)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13)吸入油,
第2油泵(12),与上述第1油泵(11)并联设置且与上述第1油泵(11)独立驱动,
第1供给油路(23),从上述第1油泵(11)向第1循环部(41)供给油,和
第2供给油路(24),从上述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2油路(22)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并且,上述第2油路(12)与向上述第1油泵(11)供给油的第1油路(21)独立配置,
在连接上述第1油泵(11)和上述第2油泵(12)的连接油路(26)上设有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12)流通的第5阀(38)。

Claims (11)

1.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
具备:
第1油泵(11),与曲轴同步被驱动,经由第1油路(21)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13)吸入油,
第2油泵(12),经由连接油路(26)而与上述第1油泵(11)串联连接且与上述第1油泵(11)独立驱动,
第1供给油路(23),从上述第1油泵(11)向第1循环部(41)供给油,和
第2供给油路(24),从上述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与上述油保持部(13)相独立的第1油蓄存部(15),该第1油蓄存部(15)保持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的油,并与外部相隔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从上述油保持部(13)或第2油蓄存部(16)经由构成上述连接油路(26)的第2油路(22)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上述第2油路(22)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油泵(12)流通的第1阀(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阀(31)是单向阀或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旁通上述第2油泵(12)而对上述第2供给油路(24)供给油的第3油路(25),上述第3油路(25)具备控制油向上述第2供给油路(24)流通的第2阀(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阀(32)是单向阀或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油蓄存部(15)上连接有将来自上述第1循环部(41)或上述第2循环部(42)的油回流的回流油路(2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2油蓄存部(16)上连接有供给上述第1油泵(11)喷出的油的第3供给油路(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油路(26)设置滤油器(14),上述滤油器(14)构成上述第1油蓄存部(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动机的构件上一体形成有上述连接油路(26)和上述第1油蓄存部(15)。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连接油路(26)上具备控制只能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来自上述第2油路(22)的油的第3阀(35)。
11.一种发动机供油装置,
具备:
第1油泵(11),与曲轴同步被驱动,经由第1油路(21)从保持油的油保持部(13)吸入油,
第2油泵(12),与上述第1油泵(11)并联设置且与上述第1油泵(11)独立驱动,
第1供给油路(23),从上述第1油泵(11)向第1循环部(41)供给油,和
第2供给油路(24),从上述第2油泵(12)向第2循环部(42)供给油;其特征在于:
经由第2油路(22)向上述第2油泵(12)供给油,并且,上述第2油路(12)与向上述第1油泵(11)供给油的第1油路(21)独立配置。
CNB2004800053427A 2003-02-28 2004-02-27 发动机供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64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54045/2003 2003-02-28
JP2003054045 2003-02-28
JP71824/2003 2003-03-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4037A true CN1754037A (zh) 2006-03-29
CN100562649C CN100562649C (zh) 2009-11-25

Family

ID=3668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8000534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62649C (zh) 2003-02-28 2004-02-27 发动机供油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562649C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1983B (zh) * 2005-07-01 2010-08-18 哈利-戴维森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和变速箱组件
CN101153551B (zh) * 2006-09-29 2010-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油路结构
CN102292571A (zh) * 2009-03-30 2011-12-2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5275531A (zh) * 2014-07-01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泵
US9777828B2 (en) 2012-12-17 2017-10-03 Tbk Co., Ltd. Fluid supply device
CN110242736A (zh) * 2018-03-08 2019-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供油结构
CN114165311A (zh) * 2021-11-30 2022-03-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vt发动机气缸盖润滑油路
CN115405396A (zh) * 2022-09-21 2022-11-29 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23803B2 (ja) * 1990-12-27 2000-03-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における給油装置
US5918573A (en) * 1997-05-02 1999-07-06 Killion; David L. Energy efficient fluid pump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1983B (zh) * 2005-07-01 2010-08-18 哈利-戴维森摩托车集团有限公司 发动机和变速箱组件
CN101153551B (zh) * 2006-09-29 2010-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油路结构
CN102292571A (zh) * 2009-03-30 2011-12-2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CN102292571B (zh) * 2009-03-30 2014-04-02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US9777828B2 (en) 2012-12-17 2017-10-03 Tbk Co., Ltd. Fluid supply device
CN105275531A (zh) * 2014-07-01 2016-01-27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泵
CN105275531B (zh) * 2014-07-01 2019-07-19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油泵
CN110242736A (zh) * 2018-03-08 2019-09-1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变速器的供油结构
CN114165311A (zh) * 2021-11-30 2022-03-1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vt发动机气缸盖润滑油路
CN114165311B (zh) * 2021-11-30 2024-04-1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vvt发动机气缸盖润滑油路
CN115405396A (zh) * 2022-09-21 2022-11-29 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405396B (zh) * 2022-09-21 2023-10-13 山东源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油泵供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0562649C (zh) 2009-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06401A (zh) 燃料供给泵及挺杆结构体
CN1302206C (zh) 防止涡旋压缩机产生真空的装置
CN1820124A (zh) 干油底壳型内燃机的控制装置
CN100339582C (zh) 液压泵控制装置和方法
CN1114761C (zh) 涡卷式压缩机
CN1754037A (zh) 发动机供油装置
CN1259202C (zh) 低位踏板式车辆的排气管结构
CN1625647A (zh) 发动机
CN1075602C (zh) 压缩机
CN1646832A (zh) 发动机
CN1158386A (zh) 压缩机用的供油和排油装置
CN1906402A (zh) 燃料供给泵
CN1210493C (zh) 箱体元件安装结构
CN2565992Y (zh) 在发动机中用来润滑阀操纵机构的装置
CN101077727A (zh) 船外机
CN1097242A (zh) 涡旋压缩机的止回阀
CN1612982A (zh) 发动机的平衡装置
CN1130237A (zh) 燃料喷射泵
CN1590765A (zh) 容量可变的斜盘式压缩机
CN1904342A (zh) 燃料净化供给装置
CN1442614A (zh) 油泵转子
CN1714236A (zh) 燃料供给用泵
CN1308581C (zh) 阀的控制方法
CN101048576A (zh) 具有辅助油泵的可变气门正时控制装置
CN1934343A (zh) 多汽缸发动机的燃料控制方法、发动机的燃料喷射量控制方法以及使用它的发动机运转状态判别方法、多个发动机的推进装置、带船用减速逆转机的发动机的在全速倒车时的燃料喷射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2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