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3408A -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53408A
CN1753408A CNA2005101068657A CN200510106865A CN1753408A CN 1753408 A CN1753408 A CN 1753408A CN A2005101068657 A CNA2005101068657 A CN A2005101068657A CN 200510106865 A CN200510106865 A CN 200510106865A CN 1753408 A CN1753408 A CN 1753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unit
service data
field
sequence number
l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1010686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527738C (zh
Inventor
江孝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ovative Sonic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ustek Computer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3493793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75340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ustek Computer Inc filed Critical Asustek Computer Inc
Publication of CN175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5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2773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27738C/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32Details of sliding window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04L1/1877Buffer management for semi-reliable protocols, e.g. for less sensitive applications like streaming vide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4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data link layer [OSI layer 2], e.g. HDL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Abstract

通讯系统所应用的通讯协议,有时需因应传输数据的时效性消失而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包含至少一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在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以及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

Description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方法及装置,尤指一种用来在无线通讯系统中删除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今日,无线通讯不断地发展而持续出现新用途。在初时,无线通讯仅应用于声音通讯,但封包式的数据传输技术开展了通讯的新领域,其中具代表性者有移动调制解调器、照相手机、用在高速网络的固定式无线传输、以及不计其数的其它应用。这个新领域迅速地扩张,因而需要许多复杂的协议规范来处理日益渐增的数据传输量。第三代移动通讯联盟(the Thi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或3GPPTM)所制定的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即为此类新通讯协议的一个例子。在此以第三代移动通讯联盟所制定的规范中,编号TS25.322V6.1.0(于2004年6月所发布)的无线链接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协议说明书(于之后简称为3GPP TS 25.322)当作参考文献,该说明书提供了一份数据传输控制协议的技术文献。全球移动电信系统使用三层协议的方法。该三层协议包含第一层,即物理传输层;第二层,即封装、核对及重组的地方;以及第三层,即第二层与应用程序的接口。
在现有技术中,封装与核对的程序是被设计成以触发重传程序的方式来处理因传输中的噪声或其它错误所导致的数据漏失。如因协议错误,而使该重传程序无法完成核对程序时,已知的方法会启动重置程序以修复该协议错误,以回复正常传输程序。由于所有的状态变量被重置,且整个传输从头开始时,该重置程序会造成很严重的延迟。这些问题主要是发生在第二层。
请参阅第1图。第1图为前述的通讯协议下的三层架构的示意图。在典型的无线环境之下,至少包含一第一站台300与至少一第二站台400。第一站台300的应用程序330产生消息310,且将消息310递送至第二站台400。应用程序330先将消息310传送至第三层接口320,第三层接口320也可自行产生一些第三层的信令消息320a以控制第三层的运作。第三层接口320以第二层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340的形式将消息310或第三层的信令消息320a传送至第二层接口360。第二层服务数据单元340可为任何长度。第二层接口360封装服务数据单元340成为至少一个第二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380。每一个第二层协议数据单元380的长度固定,并且被传送至第一层接口390。请注意:以固定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形式传输不同长度的服务数据单元,将会产生一些问题,而那正与本发明高度相关;这些问题将于之后加以详述。第一层接口390是将数据传输至第二站台400的物理层。第一站台300所传输的数据是由该第二站台400的第一层接口490所接收,并被重组为至少一协议数据单元480,并且会被上传至第二层接口460。第二层接口460接收这些协议数据单元480并将这些协议数据单元480重组成至少一个第二层服务数据单元440,这些第二层服务数据单元440再被上传至第三层接口420。第三层接口420将这些第二层服务数据单元440转换回与先前由第一站台300上的应用程序330所产生的消息310相同的消息410,或是转换回与先前第三层接口320所产生的信令消息320a相同的第三层信令消息420a,且该第三层信令消息420a将由第三层接口420处理之。被接收的消息410最后会被上传至第二站台400上的应用程序430。
为了检测漏收的数据,该协议靠着第二站台400的第二层460核对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来检测出其未接收到的协议数据单元,并经由第一层490,发出重传的请求至第一站台300的第一层390。
请参阅第5图。第5图为包含服务数据单元的协议数据单元序列的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不串接在一起。在此例子中,两个各为八十个八位组长度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与SDU2被封装至四个各为六十四个八位组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P0、P1、P2、与P3中。每一协议数据单元包含二个八位组长度的标头,分别为P0h、P1h、P2h、与P3h;每一协议数据单元中剩下的六十二个八字节则为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每一标头各包含随着每个被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而递增其数值的序号(Sequence Number,SN),并包含指示该协议数据单元是否包含长度指针字段(Length Indicator,LI)的旗标;其中该长度指针字段指出服务数据单元的最后一个八字节的位置。旗标是位于标头的最后一位。若旗标的值被设为1,代表协议数据单元包含长度为一个八字节的长度指针结构;其中该长度指针结构的前七个位,为长度指针字段,指出服务数据单元的结束位置,而该长度指针结构的第八个位则为旗标,指示该长度指针结构是否为该协议数据单元的最后一个长度指针结构。在第5图中,协议数据单元P0的序号值为0,且旗标指出协议数据单元P0中并无包含任何长度指标字段,因此可知数据10a是完全来自于单一服务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1的序号值为1,且其旗标的值被设为1,表示下一个八字节为长度指针结构,包含长度指针字段与一位长的旗标。第一长度指标字段10L的值为18,且字段10L之后接着旗标,指出另有一长度指针结构接在之后。协议数据单元P1接着包含值为127的第二长度指标字段P1pL(即该第二长度指针字段的七个位皆为1);再接着值被设定为0的旗标,表示该第二长度指针字段为协议数据单元P1的最后一个长度指标字段。在协议数据单元P1中,接在前述两个长度指标字段后的前十八个八字节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1中剩余的数据10b。第二长度指标字段的特殊值127代表协议数据单元P1的剩余部分P1p包含可为任意值、用来保持协议数据单元P1的长度固定的填充字段,且P1p的内容可被忽略。协议数据单元P2的序号的值为2,且其旗标的值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2中并没有任何长度指标字段。因此数据12a是完全来自单一服务数据单元。同样地,协议数据单元P3的序号的值为3,且其旗标的值被设定为1以表示协议数据单元P3包含长度指针结构。长度指标字段12L的值为18,且表示有第二长度指标字段的旗标紧接在后。协议数据单元P3还包含长度指标字段P3pL,且长度指标字段字段P3pL的值为127,且有紧接于后并被设定为0的旗标。因此,在协议数据单元P3中,紧接于该二长度指针字段的数据12b为服务协议单元SDU2中剩余的数据;而剩下的部分P3p则为填充字段。
请参阅第6图。第6图为一传统的服务数据单元分段方法的另一数据区块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前后串接起来。在此例子中,二长度各自为八十个八字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与SDU2被封装至三个长度各自为六十四个八字节的协议数据单元Q0、Q1、与Q2。每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包含一标头,且这些长度皆为二个八字节的标头为Q0h、Q1h、与Q2h;剩下的六十二个八字节则为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协议数据单元Q0的序号的值为0,且该旗标是代表协议数据单元Q0中并无包含任何长度指标字段。数据14a因此系完全由单一服务数据单元SDU1而来。协议数据单元Q1包含标头Q1h,且标头Q1h包含值为1的序号与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因此该旗标是表示长度指针结构是紧接于标头Q1h之后。长度指标字段14L的值为18,且值被设为0的旗标紧接在长度指标字段字段14L之后以表示已经没有其它长度指针字段存在于协议数据单元Q1中;协议数据单元Q1的前十八个八字节代表的数据14b为服务数据单元SDU1的剩余部分,且协议数据单元Q1的剩余四十三个八字节是代表来自下一服务数据单元SDU2的数据16a。协议数据单元Q2是包含序号值为2的标头Q2h与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且该旗标是表示长度指针结构紧接于标头Q2h之后。长度指标字段16L的值为37,且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紧接于长度指标字段16L之后,以表示另有一第二长度指标字段接在该旗标之后。该第二长度指标字段的值为127,且一值被设为0的旗标紧接于该第二长度指标字段后,以表示已无其它长度指针结构存在于协议数据单元Q2中。协议数据单元Q2的前十七个八字节的数据16b为服务数据单元SDU2的剩余部分,且剩余的八字节为将被忽略的填充字段Q2p。
请参阅第7图,第7图为一传统的服务数据单元分段方法的第三种数据区块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不串接在一起。在此例子中,长度为六十二个八字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与长度为八十个八字节的服务数据单元SDU2是被封装至四个长度各自为六十四个八字节的协议数据单元R0、R1、R2、与R3。每一协议数据单元是各自包含长度为二个八字节的标头,其中这些标头为R0h、R1h、R2h、与R3h;剩下的六十二个八字节则为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协议数据单元R0包含有值为0的序号与代表协议数据单元R0并无包含任何长度指标字段的旗标。因此,数据18a是完全来自单一服务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R1是包含值为1的序号与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且该旗标是代表协议数据单元R1包含长度指针结构。第一长度指标字段18L的值为0,且该值紧接着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该旗标是表示有其它长度指针结构紧接在后;因此,协议数据单元R1包含值为127的第二长度指标字段R1pL的字段,且值被设定为0的旗标紧接在长度指标字段R1pL之后,以表示第二长度指标字段R1pL为协议数据单元R1的最后一个长度指标字段。该第一长度指标字段18L的特殊值0是表示先前的协议数据单元R0是完全被服务数据单元SDU1的最后一个区段所填满,且在先前的协议数据单元R0中并没有任何表示该服务数据单元结束位置的长度指针字段。该第二长度指标字段R1pL的特殊值127是表示协议数据单元R1的剩余部分R1p为将被忽略的填充字段。协议数据单元R2包含值为2的序号与代表无任何长度指标字段存在的旗标。因此数据20a是完全来自单一服务数据单元SDU2。协议数据单元R3包含标头R3h并包含值为3的序号与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其中该旗标是表示另一长度指针结构系紧接于标头R3h之后。第一长度指标字段20L包含一为18的值,且值被设定为1的旗标系紧接于该值之后,该旗标是表示有另一长度指针结构紧接于该旗标之后,于是协议数据单元R3还包含值为127的第二长度指标字段R3pL与值被设定为0并紧接于长度指标字段R3pL之后的旗标,且该旗标是表示并没有其它的长度指标字段存在。因此,紧接于该二长度指针结构之后,协议数据单元R3的前十八个八字节为服务数据单元SDU2的剩余部分数据20b。协议数据单元R3的剩余部分R3p为将被忽略的填充字段。
在先前技术中,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陈述如下。请参阅第2图、第3图、与第4图。第2图、第3图、与第4图为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先前技术的方法的流程图。这些步骤详述如下:
步骤100:触发一个新的移动接收窗(Move Receiving Window,MRW)程序。该传送端是指示至少会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将被删除;
步骤102: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Super Field,SUFI)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并填满其包含的基本字段;
步骤104:确认该无线链接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的“送出移动接收窗”(SEND MRW)配置是否被设定。若被设定,则执行步骤110。若未设定,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6:于该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中,对应于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
步骤108:于该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中,任意的加入对应于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删除序号字段,并执行步骤116(连至第3图中的“A”点);
步骤110:检查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多于十五个。(该数量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可含删除序号字段的最大数量。)当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多于十五个时,执行步骤112。当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少于或等于十五个时,执行步骤114;
步骤112:对前十五个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组成一个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步骤114:对每一个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加入一个相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并执行步骤116(连至第3图中的“A”点);
步骤116:检查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是否于协议数据单元中结束,其中该协议单元是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且未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若是,则执行步骤118,若否,则执行步骤120;
步骤118:设定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SN_MRWLENGTH)的值为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结束处所在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并设定NLENGTH字段的值为0。接着执行步骤122(连至第4图的“B”点);
步骤120:设定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该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的值,并将NLENGTH字段的值设为该协议数据单元所包含的所有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所对应的长度指针字段的数目。接着执行步骤122(连至第4图的“B”点);
步骤122:将其它每一个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定为包含对应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数据协议单元的序号;
步骤124:检查是否只有一个删除序号字段,并检查该删除序号字段所对应的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延伸至所配置的传送窗之外。若是,则执行步骤126,若否,则执行步骤128;
步骤126:将LENGTH字段的值设为0,并执行步骤130;
步骤128:将LENGTH字段的值设为删除序号字段的个数,并执行步骤130;
步骤130:传送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132:结束,并离开该程序。
请参阅第5图,并一起参考以上所述的第2图、第3图、与第4图来对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移动接收窗程序于第2图的步骤100被触发。该方法于步骤102中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于服务数据单元SDU1所对应的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SN_MRW1),且因已无其它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08可被省略。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时,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将被删除,因此执行步骤110后将直接执行步骤114,且步骤114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于第3图中,该方法的二路径将再次于步骤116会合。步骤116中,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结束于协议数据单元P1,其中协议数据单元P1包含长度指针字段10L,且由于协议数据单元P1的剩余部分被填充字段P1p所填满,协议数据单元P1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之外,并未包含新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继续执行步骤118。在步骤118中,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被设为协议数据单元P1的序号值加1。对第5图而言,由于协议数据单元P1的序号为1,因此将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为2。接着在第4图中,继续执行步骤122。然而在步骤122中,由于并没有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步骤122中并没有做任何动作。在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来决定接着执行步骤126或是步骤128。在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为0,且在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值为1。最后,在步骤130中,传送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并结束于步骤132。
再来,请参阅第6图,并一起参考之前于第2图、第3图、与第4图中所提及的步骤。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移动接收窗程序在第2图的步骤100中被触发。该方法并于步骤102中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且由于无其它的服务协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08不需执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10将接着继续执行步骤114,且步骤114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第3图中,该方法的二路径将再次于步骤116中会合。步骤116中,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结束于协议数据单元Q1,且协议数据单元Q1包含长度指标字段14L与新的服务数据单元SDU2的第一区段的数据16a。因此,该方法继续进行步骤120。在步骤120中,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被设定为协议数据单元Q1的序号。对第6图而言,由于协议数据单元Q1的序号为1,因此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为1。于第4图中,该方法接着进行步骤122,但由于没有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步骤122并没有执行任何动作。在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来决定接着该执行步骤126或是步骤128。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的值为0,且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的值为1。最后,在步骤130中,传送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并结束于步骤132。
第三个例子,请参阅第7图并一起参考以上第2图、第3图、与第4图所述的步骤。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时,在第2图的步骤100中,移动接收窗程序被触发。该方法在步骤102中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且由于并无其它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步骤108可被省略。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步骤110将接着执行步骤114,且步骤114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如第3图所示,该方法的二路径将再次于步骤116中会合。在步骤116中,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结束于协议数据单元R0,其中协议数据单元R0并未包含服务数据单元SDU1的长度指针字段18L。因此,该方法的流程将由步骤116移动至步骤120,于步骤120中,由于协议数据单元R1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所对应的长度指标字段18L,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被设定为协议数据单元R1的序号。对第7图而言,由于协议数据单元R1的序号为1,因此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被设为1。于第4图中接着执行步骤122,由于没有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步骤122于此状况下并没有执行任何动作。接着在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来决定接下来是要执行步骤126或是步骤128,且于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包含的LENGTH字段设为0,于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包含的LENGTH字段设为1。最后,在步骤130中,传送包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并结束于步骤132,完成该方法的执行。
根据以上的讨论,目前的方法的缺点在于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只指示删除协议数据单元R0,并移动该接收窗的起始点至协议数据单元R1。该接收站台或第1图的第二站台400将期待接收协议数据单元R1。实际上,该传送站台或第1图的第一站台300却已将协议数据单元R1删除,不会再行传送。此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是:稍后必需启动重置程序,才能让数据正常传输。
由上述第三个例子可知:该方法的关键问题在于有时无法删除一个应该删除的协议数据单元。在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过程中,该状况发生时,将会启动重置程序。由于重置程序所产生的频宽浪费,明显需要一种改进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以消弭由错误的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而引起不必要的重置程序的风险。
简单来说,本发明系提供一种在通讯系统中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包含至少一个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该方法是包含当包含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以及传送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是提供一种通讯装置,具有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功能,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是包含至少一个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其中该通讯装置至少包含:接收器;及传送器,耦接于该接收器,用以当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及传送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其中该长度指标字段指示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结束的位置;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指示包含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之后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是代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在序号为该删除序号字段的值减1的协议数据单元处结束,并且序号为该最后删除序号字段的值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为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后的该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且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是用作表示服务数据单元删除信息的信令。
附图说明
第1图为图示介于第一站台与第二站台之间的各层与彼此通讯关系的概要示意图。
第2图、第3图与第4图为一种先前技术的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第5图为一种传统的服务数据单元分段方法的数据区块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不串接在一起。
第6图为一种传统的服务数据单元分段方法的另一数据区块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前后串接起来。
第7图为一种传统的服务数据单元分段方法的第三种数据区块示意图,且各服务数据单元区块之间不串接在一起。
第8图为本发明的改进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方法的流程图。
第9图为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一种通讯系统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步骤                  100~132、216、218
站台                  300、400
应用程序              330、430
消息                  310、410
第三层接              320、420
信令消息              320a、420a
服务数据单元          340、440、SDU1、SDU2
第二层接口            360、460
协议数据单元          380、480、P0~P3、Q0~Q2、R0~R3
第一层接              390、490
标头                  P0h~P3h、Q0h~Q2h、R0h~R 3h
数据                  10a~20a、10b~20b
长度指标字段          10L~20L、P1pL、P3pL、Q2pL、R1pL、R3pL
填充字段              P1p、P3p、Q2p、R1p、R3p
通讯系统              500
通讯装置              502、504
传送器                 506、510
接收器                 508、51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第2图、第8图与第4图。第2图、第8图与第4图为图示第8图所示的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且第8图的流程图须与第2图与第4图所示的先前技术的部分方法组合起来。请注意,先前技术的步骤116与步骤118已于第8图中被步骤216与218所替换。
步骤100:触发一个新的移动接收窗(Move Receiving Window,MRW)程序。该传送端系指示至少会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将被删除;
步骤102: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Super Field,SUFI)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结构并填满其包含的基本字段;
步骤104:确认该无线链接控制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的“送出移动接收窗”配置是否被设定。若被设定,则执行步骤110。若未设定,则执行步骤106;
步骤106:于该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中,对应于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
步骤108:于该状态协议数据单元中,任意的加入对应于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删除序号字段,并执行步骤216(连至第8图中的“A”点);
步骤110:检查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多于十五个。(该数量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可含删除序号字段的最大数量。)当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多于十五个时,执行步骤112。当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少于或等于十五个时,执行步骤114;
步骤112:为前十五个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组成一个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步骤114:为每一个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加入一个相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并执行步骤216(连至第8图中的“A”点);
步骤216:检查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否未包含新的服务数据单元。若是,则执行218。若否,则执行步骤120。
步骤218:设定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的值加1,并设定NLENGTH字段的值为0。接着执行步骤122(连至第4图的“B”点);
步骤120:设定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该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的值,并设定NLENGTH字段的值为该协议数据单元所包含的所有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所对应的长度指针字段的个数。接着执行步骤122(连至第4图的“B”点);
步骤122:将其它每一个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定为包含对应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
步骤124:检查是否只有一个删除序号字段,并检查该删除序号字段所对应的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是否延伸至所配置的传送窗之外。若是,则执行步骤126,若否,则执行步骤128;
步骤126:将LENGTH字段的值设为0,并执行步骤130;
步骤128:将LENGTH字段的值设为删除序号字段的个数,并执行步骤130;
步骤130:传送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
步骤132:结束,并离开该程序。
请根据以上相关的步骤,参阅第5图,并比对第2图、第8图与第4图。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移动接收窗程序将于第2图的步骤100中被触发。在步骤102中,该方法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来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于服务数据单元SDU1所代表的移动接收窗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且由于步骤108中没有其它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不需要执行步骤108。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时,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该方法将由步骤110进行至步骤114,且步骤114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第8图中,该方法的二路径将再次于步骤216中会合。在步骤216中,协议数据单元P1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所对应的长度指标字段10L,且由于协议数据单元P1的剩余部分被填充字段P1p所填满,因此在协议数据单元P1之后并未包含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检查结果为真,因此接着继续进行步骤218。在步骤218中,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被设为协议数据单元P1的序号加1的值。由于协议数据单元P1的序号为1,因此将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为2。接着于第4图中继续进行步骤122。步骤122中,由于并没有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步骤122并没有进行任何动作。在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来决定要执行步骤126或是步骤128。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值为0,且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值为1。最后,在步骤130中,传送包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接着该方法于步骤132结束。
接着,请参阅第6图,并请一起参考第2图、第8图、与第4图中所述的步骤。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时,移动接收窗程序在第2图的步骤100中被触发。该方法于步骤102中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且由于无其它的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08不需执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时,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10之后接着执行步骤114,且步骤114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第8图中,该方法的二路径将于步骤216中会合。在步骤216中,协议数据单元Q1是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所包含的长度指针字段14L,并包含新的服务数据单元SDU2的第一个数据区段16a。因此,该方法将继续执行步骤120。于步骤120中,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被设定为协议数据单元Q1的序号。由于协议数据单元Q1的序号为1,因此将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为1。该方法接着于第4图中执行步骤122,但由于已无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因此步骤122并没有执行任何动作。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来决定接着该执行步骤126或是步骤128。于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被设定为0。于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被设定为1。最后,于步骤130中,该方法传送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并结束于步骤132。
第三例子,请参阅第7图,并连带参考第2图、第8图与第4图。当服务数据单元删除程序被启动以删除服务数据单元SDU1,移动接收窗程序于第2图的步骤100中被触发。该方法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在步骤102中组成状态协议数据单元。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不论步骤104执行完毕后要选择执行步骤106或是步骤110,最后结果完全相同。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未被设定时,步骤106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最后一个删除序号字段,且由于并无其它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因此步骤108被省略。当“送出移动接收窗”的配置被设定时,由于只有一个服务数据单元被删除,该方法将由步骤110接着执行步骤114,且步骤114中将根据服务数据单元SDU1,于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中加入一个对应的删除序号字段。于第8图中,该方法的二路径将再次会合于步骤216。在步骤216中,协议数据单元R1是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SDU1所对应的长度指标字段18L,且由于协议数据单元R1的剩余内容已被填充字段R1p所填满,因此于服务数据单元SDU1之后,协议数据单元R1并未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检查结果为真,因此,该方法接着进行步骤218。于步骤218中,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被设定为协议数据单元R1的序号值加1。由于协议数据单元R1的序号值为1,因此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被设为2。请注意之前提及过,先前技术在此情况下将该删除序号字段的值设为1。于第4图中,该方法接着进行步骤122,但由于已无其它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存在,因此步骤122并未进行任何动作。在步骤124中,根据该传送窗的实际位置,将持续进行步骤126或步骤128,于步骤126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被填入0,于步骤128中,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LENGTH字段被填入1。最后,于步骤130中,传送包含有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状态协议数据单元,并结束于步骤132,完成该方法的程序。
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通讯系统包含的多个通讯装置来实施,且该多个通讯装置的任一通讯装置是至少包含一传送器与一接收器,以使得通讯装置可通过其包含的传送器与接收器与该通讯系统的另一通讯装置所包含的接收器与传送器来交换消息。该通讯装置可为移动电话,固定式无线网络单元,或固定式无线电话系统。第9图为可实施本发明的方法的通讯系统500的示意图。如第9图所示,通讯系统500包含第一通讯装置502与第二通讯装置504。第一通讯装置502包含第一传送器506与第一接收器508,且第一传送器506是耦接于第一接收器508以传递消息。第二通讯装置504包含第二接收器510与第二传送器512,且第二接收器510是耦接于第二传送器512以传递消息。第一通讯装置502具有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功能,且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包含至少一个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当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第一传送器506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并将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设定为0,以代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在序号为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减1的协议数据单元处结束,且序号为该最后删除序号字段的值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为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后的该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该长度指标字段是用来指示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结束的位置。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指示包含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之后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最后,第一传送器506于通讯系统500中传送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第二接收器510是用来接收依据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所产生的控制协议数据单元,并据以移动其接收窗的位置。实施本发明的通讯系统所包含的通讯装置个数并不受第9图所示的限制,因此实施本发明的通讯系统所包含的通讯装置可以在二个以上以应用于一般的移动电话系统,无线网络单元系统,或无线电话系统。
该被改进的方法可在所有删除服务数据单元的状况下正确的运作。在第7图所示的例子中,本发明所改进的方法可正确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以删除协议数据单元R0与R1,并指示将接收窗的起点移到协议数据单元R2。相反地,先前技术无法正确的指示将接收窗的起点移动至正确的位置,而是将接收窗的起点移到协议数据单元R1,所以导致之后必需启动重置程序。因此,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可避免掉不必要的重置程序,节省频宽。且当包含多个通讯装置的通讯系统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时,可避免掉不必要的重置程序,增进该通讯装置数据传输的运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5)

1.一种在通讯系统中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包含至少一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该方法包含:
当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
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
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及
传送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其中该长度指标字段指示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结束的位置;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指示包含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之后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ENGTH字段的值为0是代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在序号为该删除序号字段的值减1的协议数据单元处结束,并且序号为该最后删除序号字段的值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为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后的该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且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是用作表示服务数据单元删除信息的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并不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
3.一种通讯装置,具有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功能,该服务数据单元序列是包含至少一个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其中该通讯装置至少包含:
接收器;及
传送器,耦接于该接收器,用以当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第一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任何新的服务数据单元时:
产生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
设定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的值为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加1;及
传送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
其中该长度指标字段指示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结束的位置;该最后的删除序号字段指示包含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之后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序号;设定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的NLENGTH字段的值为0是代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在序号为该删除序号字段的值减1的协议数据单元处结束,并且序号为该最后删除序号字段的值的第二协议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为紧接在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后的该服务数据单元的第一个数据八字节;且该移动接收窗复合字段是用作表示服务数据单元删除信息的信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通讯装置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长度指针字段的该第一协议数据单元并不包含该最后被删除的服务数据单元的数据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中该通讯装置为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基站、固定式无线网络单元、或固定式无线电话系统。
CNB2005101068657A 2004-09-24 2005-09-26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Active CN10052773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52239804P 2004-09-24 2004-09-24
US60/522,398 2004-09-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53408A true CN1753408A (zh) 2006-03-29
CN100527738C CN100527738C (zh) 2009-08-12

Family

ID=34937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1068657A Active CN100527738C (zh) 2004-09-24 2005-09-26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7411979B2 (zh)
EP (1) EP1641169B1 (zh)
JP (1) JP4235636B2 (zh)
KR (1) KR100712036B1 (zh)
CN (1) CN100527738C (zh)
DE (1) DE602005010357D1 (zh)
TW (1) TWI2763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3012B2 (en) 2007-05-02 2011-12-06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cket discar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699898B (zh) * 2009-11-0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业务域传输分组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447162B1 (ko) * 2000-08-19 2004-09-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래디오 링크 콘트롤(rlc)에서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pdu) 정보의 길이 지시자(li) 처리방법
EP2288202B1 (en) * 2000-10-07 2015-04-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RLC layer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539220B2 (en) * 2003-02-03 2009-05-26 Asustek Computer Inc. Data discard signalling procedur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398118B (zh) * 2005-09-21 2013-06-01 Innovative Sonic Ltd 無線通訊系統重建發射邊處理控制協定資料單元的方法及裝置
KR20070080552A (ko) 2006-02-07 2007-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응답 정보 전송 방법
KR101211807B1 (ko) 2006-01-05 2012-12-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단말의 동기상태 관리방법
JP4806030B2 (ja) 2006-01-05 2011-11-02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信号を転送する方法
GB2436912B (en) * 2006-04-04 2008-03-12 Nec Technologies ARQ and HARQ protocol data units and method of formation
WO2007148881A2 (en) 2006-06-21 2007-12-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supporting data retransmiss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949013B2 (en) * 2007-09-28 2011-05-24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ing flexible length indicators
US9398490B2 (en) * 2013-03-15 2016-07-19 Trane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of fragmenting a message in a network
CN105519232B (zh) * 2014-08-01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US11201780B2 (en) * 2016-01-29 2021-12-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figur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gmentation of one or more packe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10611625B (zh) 2018-11-27 2020-11-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设备及应用于网络设备的逻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020442D0 (en) * 2000-08-18 2000-10-04 Nokia Networks Oy Data transmission protocol
KR100447162B1 (ko) * 2000-08-19 2004-09-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래디오 링크 콘트롤(rlc)에서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pdu) 정보의 길이 지시자(li) 처리방법
EP2288202B1 (en) 2000-10-07 2015-04-0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from RLC layer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922393B2 (en) * 2001-01-10 2005-07-26 Asustek Computer Inc. Data discarding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KR100792989B1 (ko) * 2001-05-21 2008-0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데이터 단위 폐기정보 전송방법
KR100541015B1 (ko) 2002-02-04 2006-01-10 아스텍 컴퓨터 인코퍼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 있어서의 데이터 폐기 신호 절차
KR100517974B1 (ko) * 2002-10-08 2005-09-3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의 시퀀스 동기화 방법
US20040160937A1 (en) * 2003-02-13 2004-08-19 Jiang Sam Shiaw-Shiang Enhanced SDU discard signaling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O2007023364A1 (en) * 2005-08-23 2007-03-01 Nokia Corporation Radio link control unacknowledged mode header optimization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3012B2 (en) 2007-05-02 2011-12-06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for handling packet discar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699898B (zh) * 2009-11-03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组业务域传输分组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712036B1 (ko) 2007-04-27
JP2006094518A (ja) 2006-04-06
JP4235636B2 (ja) 2009-03-11
US20060077892A1 (en) 2006-04-13
EP1641169A1 (en) 2006-03-29
TW200620880A (en) 2006-06-16
CN100527738C (zh) 2009-08-12
US7411979B2 (en) 2008-08-12
DE602005010357D1 (de) 2008-11-27
TWI276318B (en) 2007-03-11
KR20060051574A (ko) 2006-05-19
EP1641169B1 (en) 2008-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53408A (zh) 删除服务数据单元序列的方法及通讯装置
CN1204724C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的确认方法
CN1130099C (zh) 在通信网中检验第一通信方的真实可靠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99420C (zh) 在移动台中检测指定事件的方法和设备
CN1171428C (zh)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提供安全链路的方法和装置
CN1866971A (zh) 移动通讯系统处理数据分段的方法及装置
CN1422086A (zh) 轮询发送缓存器中协议数据单元的系统和方法
CN1354931A (zh) 在自动重复请求协议中使反馈响应最小的方法
CN1771686A (zh) Rlc窗口大小的重新配置
CN1496157A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转发控制方法
CN1437369A (zh) 无线通讯系统中的结束伺服数据单元删除信令程序的方法
CN1515121A (zh) 使用短消息业务和无线因特网接收数据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783873A (zh)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CN101079814A (zh) 无线通讯系统处理封包数据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787656A (zh) 通信系统中的时效处理设备和方法
CN1189035A (zh)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控制系统
CN101076017A (zh) 无线通信系统处理协议错误的方法及装置
CN1941741A (zh) 用于无线通讯系统初始化接收端的储存窗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27667A (zh) 双连接模式下的状态反馈方法及设备
CN1177434C (zh) 基于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接口的多播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106740C (zh) 确定无线通信系统接收站激活状态的方法和设备
CN1310552C (zh) 支持不同分组帧模式的双频双模终端及其支持方法
CN1138385C (zh) 提高数据流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802841A (zh) 在各种类型的终端之间同步联系人数据的终端和服务器
CN101043307A (zh) 通讯系统中止混合式自动重发请求流程的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INNOVATIVE SONIC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UASHUO COMPUTER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0801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104

Address after: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ortora Rhodes town

Applicant after: Innovative Sonic Ltd.

Address before: Taiwan City, Taipei

Applicant before: ASUSTEK COMPUTER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auritius eibner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Sonic Ltd.

Address before: Mauritius Port Louis

Patentee before: Innovative Sonic Ltd.

Address after: Mauritius Port Louis

Patentee after: Innovative Sonic Ltd.

Address before: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Tortora Rhodes town

Patentee before: Innovative Sonic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