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83873A -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83873A
CN1783873A CNA2004100955786A CN200410095578A CN1783873A CN 1783873 A CN1783873 A CN 1783873A CN A2004100955786 A CNA2004100955786 A CN A2004100955786A CN 200410095578 A CN200410095578 A CN 200410095578A CN 1783873 A CN1783873 A CN 17838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du
pdu
information
end position
segmen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4100955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0162C (zh
Inventor
丁颖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Technologies Oy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B2004100955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330162C/zh
Priority to EP13184294.0A priority patent/EP2675135B1/en
Priority to PCT/CN2005/002076 priority patent/WO2006058502A1/zh
Priority to JP2007543684A priority patent/JP4516129B2/ja
Priority to EP20050817901 priority patent/EP1819177B1/en
Publication of CN17838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83873A/zh
Priority to US11/703,466 priority patent/US20070177608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330162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0162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212/00Encapsulation of pack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关键是,该方法包括:判断要封装于当前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是否与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相同,如果相同,则将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当前PDU中进行发送;如果不同,则将当前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另一PDU中进行发送。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数据重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方法,能避免接收方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重组,使接收方不会对可能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重组,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传输技术,尤指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语音业务,由于第三代移动通信可以提供比第二代移动通信更高数据速率的服务,所以大量多媒体业务涌现出来,比如:视频电话、图片下载、高速浏览Internet网络等服务。其中,一些应用业务要求多个用户能同时接收相同数据,比如:视频点播、电视广播、视频会议、网上教育、互动游戏等等。
为了有效利用移动通信网资源,第三代移动通信引入了组播和广播的概念,组播和广播是一种从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传送数据的技术。具体说就是,WCDMA/GSM全球标准化组织3GPP提出了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MBMS,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所谓MBMS就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提供一个数据源向多个用户发送数据的点到多点业务,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空口接口资源。3GPP定义的MBMS不仅能实现纯文本低速率的消息类组播和广播,而且还能实现高速多媒体业务的组播和广播。
图1为支持广播/组播业务的无线网络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3GPP中,支持广播/组播业务的无线网络结构为广播/组播业务服务器(BM-SC)101,BM-SC 101通过Gmb接口或Gi接口与TPF关口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102相连,一个BM-SC 101可与多个TPF GGSN102相连;TPF GGSN 102通过Gn/Gp接口与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ServingGPRS Support Node)103相连,一个GGSN 102可与多个SGSN 103相连;SGSN103可通过Iu接口与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TRAN)104相连,然后UTRAN 104通过Uu接口与用户终端(UE)106相连,SGSN 103也可通过Iu/Gb接口与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无线接入网(GERAN)105相连,然后GERAN 105通过Um接口与UE 107相连。其中,GGSN和SGSN属于无线网络中核心网(CN)内的节点。
从图1给出的网络结构可以看出,为了支持MBMS业务,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了移动网功能实体--广播组播业务中心,即BM-SC,所述BM-SC为内容提供者的入口,用于授权和在移动网中发起MBMS承载业务,并按照预定时间计划传送MBMS内容。此外,在UE、UTRAN、GERAN、SGSN、GGSN等功能实体上增加了与MBMS相关的功能。
MBMS包括组播模式和广播模式,其中组播模式需要用户签约相应的组播组,进行业务激活,并产生相应的计费信息。由于组播模式和广播模式在业务需求上存在不同,导致各自的业务流程也不同,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MSMS组播模式的业务流程示意图,图3为MSMS广播模式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如图2所示,MBMS组播业务涉及的处理过程包括:签约(Subscription)过程,用来让用户预先订阅所需的MBMS服务;服务宣告(Serviceannouncement)过程,用于由BM-SC宣告当前能提供的服务;用户加入(Joining)过程即MBMS组播业务激活过程,UE在加入过程中,通知网络自身愿意成为当前组播组的成员,接收对应业务的组播数据,该加入过程会在网络和加入组播组的UE中创建记录UE信息的MBMS UE上下文;会话开始(Session Start)过程中,BM-SC准备好数据传输,通知网络建立相应核心网和接入网的承载资源;MBMS通知(MBMS notification)过程,用于通知UE MBMS组播会话即将开始;在数据传送(Data transfer)过程中,BM-SC通过会话开始过程中建立的承载资源将数据传输给UE,MBMS业务在UTRAN和UE间传输时有两种模式:点对多点(PTM)模式和点对点(PTP)模式,PTM模式通过MBMS点到多点业务信道(MTCH)发送相同的数据,所有加入组播业务或对广播业务感兴趣的UE都可以接收,PTP模式通过专用业务信道(DTCH)发送数据,只有相应的一个UE可以收到;会话结束(Session Stop)过程,用于将会话开始过程建立的承载资源释放;用户退出(Leaving)过程,使组内的订户离开组播组,即用户不再接收组播数据,该过程会将相应MBMS UE上下文删除。
如图3所示,MBMS广播业务涉及的处理过程与MBMS组播业务类似,只是在会话开始之前,不需要执行签约过程和用户加入过程,并且,在会话结束之后,不需要执行用户退出过程。
在MBMS PTM传输模式中,相关的无线控制信息包括业务信息、接入信息、无线承载信息、频率层收敛(FLC)信息等,都由无线资源控制(RRC)层通过逻辑信道如MBMS点到多点控制信道(MCCH)发送。MCCH信息是基于固定调度方式来传送,并且为了提高可靠性,UTRAN会重复MCCH信息。图4为MCCH信息的传输调度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中所有的方块均为MCCH信息,重复发送MCCH信息的周期为重复周期,完整的MCCH信息会在重复周期被周期性的发送;修改周期被定义为整数倍的重复周期,在每一个修改周期内都要对MCCH信息进行修改;MBMS的接入信息可以在接入信息周期被周期性的发送,并且,接入信息周期是重复周期的整数分割。
MCCH信息又被分成准则信息(Critical Info)和非准则信息,其中,准则信息由MBMS邻小区信息、MBMS业务信息、MBMS无线承载信息组成,且为需周期性重复发送的信息,在每个重复周期中所发送的内容不变,只能在修改周期中,MCCH信息第一次发送时才可以被修改;非准则信息是指接入信息,是不需周期性重复发送的信息,可在任何时间修改。图4中黑色填充的方块为非准则信息,未填充的方块为准则信息,分别以正反斜线填充的方块为内容发生变化的非准则信息和准则信息。
MCCH的协议栈结构如图5所示,MCCH的协议单元由上至下依次为:RRC层、无线链路控制层(RLC)、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物理层(PHY)。其中,MAC层逻辑通道与物理层FACH通道的映射关系如图6所示,在现有的系统中,MCCH信息即MBMS的控制信息都被映射到前向接入信道(FACH)上发送。RLC层使用非确认模式(UM)来传送MCCH信息,现有技术中,UM模式的数据传送过程如图7所示,MBMS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主要包括发送方(Sender)RLC UM实体的发送过程,以及接收方(Receiver)RLC UM实体的接收过程。在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内可以发送一个或几个协议数据单元(PDU),MAC决定每个传输时间间隔内PDU的大小和个数。
现有非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UMD PDU)的发送过程是:发送方RLC UM实体接收到高层的非确认模式数据传输请求后,发送方调度从高层接收到的RLC服务数据单元(SDU)来发送;如果有一个或多个RLC SDU已经被调度来发送,则RLC UM实体先通知低层从高层接收包括SDU数目和大小的数据;然后RLC UM实体根据低层指示的PDU大小对SDU分段,如果可能也进行级联;之后,设置序列号域为VT(US),为每个在UMD PDU中结束的SDU设置长度指示域;最后,提交所请求数目的UMD PDU给低层即MAC层,并为每个提交到低层的UMD PDU更新VT(US),同时,缓冲没有被提交到低层的SDU。
UMD PDU的接收过程是:接收方RLC UM实体从低层收到一组UMD PDU后,该RLC UM实体根据接收到的UMD PDU更新VR(US);如果VR(US)的更新步长不等于1,则丢弃在丢失的UMD PDU中有分段的SDU,否则,重组接收到的UMD PDU为RLC SDU,并提交重组后的RLC SDU给高层即RRC层。
其中,UMD PDU的格式如表一所示:
  Sequence Number   E
  Length Indicator   E
  ……
  Length Indicator   E
  Data
  PAD
Oct1(Optional)(Optional)(Optional)Last Ocetet
         表一
在RLC协议UMD PDU的格式中,使用长度指示(LI,Length Indicator)标志RLC SDU在该PDU中结束的位置,LI除了一些预先定义的特殊值外,表示UMD PDU中RLC头部结束位置到RLC SDU在本PDU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字节数,LI为7位或15位。对于UM模式,如果最大的UMD PDU大小<=125字节,则使用7位的LI,其他情况使用15位LI。7位LI和15位LI每个特殊值的含义分别如表二、表三所示,表二为7位LI每个特殊值的含义描述,表三为15位LI每个特殊值的含义描述。
  比特   描述
  0000000   前一个RLC PDU正好被一个RLC SDU填满,在前一个RLC PDU中没有长度指示标志该SDU的结束
  1111100   UMD PDU:这个RLC PDU的第一个字节是一个RLC SDU的第一个字节;AMD PDU: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01   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10   AMD PDU:PDU的剩余部分包含了一个级联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iggybacked STATUS PDU);UMD PDU: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11   RLC PDU的剩余部分是填充比特,填充比特长度可以为零
                            表二
  比特   描述
  000000000000000   前一个RLC PDU正好被一个RLC SDU填满,在前一个RLC PDU中没有LI标志该SDU的结束
  111111111111011   RLC SDU的最后一个分段填充前一个RLC PDU之后还剩余一个字节,在前一个RLC PDU中没有LI标志RLC SDU的结束,忽略前一个PDU中的最后一个字节
  111111111111100   AMD PDU:PDU的剩余部分包含了一个级联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iggybacked STATUS PDU);UMD PDU: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1111111101   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1111111110   AMD PDU:PDU的剩余部分包含了一个级联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iggybacked STATUS PDU);UMD PDU:保留(目前的版本中,具有这个值的PDU被丢弃)
  111111111111111   RLC PDU的剩余部分是填充比特,填充比特长度可以为零
                             表三
现有技术中,对RLC增加了SDU乱序传输功能,所谓乱序传输功能是指对已发送过的PDU,能够根据指示将任意一个指定的PDU进行重传。在实际处理中,只有准则信息能应用乱序传输功能,因为准则信息在每个重复周期中会发送相同的内容,前一个重复周期内传输错误或丢失的信息可以通过后面重复周期中传输的信息进行恢复,而非准则信息无法应用乱序传输功能。
具体来讲,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乱序传送功能,要求发送方满足:①RRC要给RLC指示所提供的SDU是准则信息还是非准则信息,RLC不能将准则信息的SDU和非准则信息的SDU级联到一个RLC PDU中。②包含准则信息的PDU发送后被RLC存储,被存储的PDU的序列号不能被再用,RRC可以请求重传所有被存储的PDUs。③RRC在每个修改周期开始要重建RLC UM实体。同时,要求接收方满足:①RLC每收到一个PDU都需试图重组出相关的SDUs,如果该序列号的PDU已经被存储过,则丢弃该PDU。②RRC在每个修改周期开始要重建RLC UM实体。
基于上述要求,实现乱序传输功能后,UMD PDU的发送过程与实现乱序传输功能前大体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对每个SDU,高层要对支持乱序功能的SDU设置存储指示,发送方在处理时,带有存储指示和不带存储指示的SDU不能级联到同一PDU中;而且在发送方RLC UM实体提交所请求数目的UMDPDU给低层时,需要增加判断,判断当前处理的PDU中是否包含存储指示,如果包含,则存储当前PDU,否则,按正常处理流程进行。
相应的,UMD PDU的接收过程变为:接收方RLC UM实体从低层收到一组UMD PDU后,接收方按序列号顺序处理每个PDU,如果与接收到的PDU序列号相同的PDU已经被存储,则丢弃接收到的该PDU;否则,按序列号顺序存储该PDU,并重组接收到的UMD PDU为RLC SDU;然后,提交RLC SDU给高层。
在上述发送过程中,当一个SDU的最后一个分段的结尾恰好在一个PDU的结尾结束,且没有长度指示域指示该SDU的结束时,则下一个PDU中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要使用特殊的长度指示域值“0000000”或“000000000000000”或“111111111111011”,作为该SDU结束位置的标识。以下将特殊的长度指示域值“0000000”或“000000000000000”或“111111111111011”称为SDU结束位置标识。
根据现有协议,为了刚好填满数据域和避免不必要的填充,要求一个SDU的最后一个分段应该与下一个SDU的第一个分段级联到一起,但乱序传输功能引入后,又要求准则信息SDU和非准则信息SDU不能级联到一个PDU中。那么,如果前一个发送的SDU为准则信息SDU,而接下来要发送的SDU为非准则信息SDU时,现有的协议并未规定包含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是否可以包含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
由于没有明确规定包含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是否可以包含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就有两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也就是说,对于不同厂家的RNC设备来说,在包含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有的包含了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而有的不包含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
当包含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包含了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时,因为该PDU需要重传,根据目前接收方的处理,就可能会导致重复的非准则信息被提交到高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能避免接收方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重组,从而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据重组的方法,使接收方不会对可能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重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判断要封装于当前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是否与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相同,如果相同,则将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当前PDU中进行发送;如果不同,则将当前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另一PDU中进行发送。
其中,所述SDU信息为SDU的一个分段;或为SDU结束位置标识;或为两者的组合。
上述方案中,要封装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与已封装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不同时,所述发送具体为:先发送所包含SDU信息与前一个已发送PDU中所包含SDU信息属于相同类型SDU的PDU;或为先发送所包含SDU信息与前一个已发送PDU中包含SDU信息属于不同类型SDU的PDU。
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当前PDU中封装填充比特。
上述方案中,所述要封装于当前PDU的SDU信息为第二类型SDU的一个分段;所述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为第一类型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其中,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其所属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的值。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先于包含第二类型SDU第一分段的PDU发送;或者,先发送包含第二类型SDU的所有PDU,再发送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那么,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封装填充比特;或者,在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封装另一个第一类型SDU的一个分段。
上述方案中,所述类型不同的SDU为需要重传的SDU和不需要重传的SDU。所述类型不同的SDU为MBMS控制信息中的准则信息和非准则信息。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0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1111111111110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数据重组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判断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的SDU分段是否已被重组过,如果是,则不再对所述PDU中的SDU分段进行重组,否则,进行正常的重组。
上述方案中,在所述判断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在收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之前已收到在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之后发送的PDU,如果是,则不再对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的SDU分段进行重组;否则,进行正常的重组。
其中,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0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111111111111011。
本发明所提供的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方法,发送方将不同类型的SDU及其相关信息分别封装于不同的PDU中进行发送;或是,在接收方,对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进行特殊的处理,如此,可防止接收方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重组,避免接收方对可能发生错误的数据进行重组,从而避免了RLC UM实体中低层将可能导致处理错误的信息如同一个接入信息重复提交给高层,进而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可靠性,保证了RLC UM实体对数据的正常处理。
本发明可提供多种实现方式,实现灵活、方便、简单易行。另外,本发明的方法不仅限于MBMS信息的传输,只要是需要RLC UM实体完成数据传输的环境都可以采用上述实现方案,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持广播/组播业务的无线网络结构示意图;
图2为MSMS组播模式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3为MSMS广播模式的业务流程示意图;
图4为MCCH信息的传输调度示意图;
图5为MCCH的协议栈结构图;
图6为MAC层的逻辑通道与物理层的FACH通道的映射关系图;
图7为MBMS控制信息的传输方式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中发送方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思想是:发送方在进行数据分段级联时,将属于不同类型SDU的SDU信息分别封装于不同的PDU中进行发送;或是,接收方在重组数据时,对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进行特殊的处理,不允许已经重组过的SDU分段再次进行重组,以保证接收方不会进行不必要的重复重组。
本发明可以仅在发送方进行特殊的数据分段级联处理,接收方按现有技术正常的处理过程进行,这种情况下,发送方进行数据分段级联的过程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803:RLC UM实体判断要封装于当前PDU的SDU信息与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是否属于不同类型的SDU,如果是,则将当前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另一PDU中进行发送;否则,将当前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当前PDU中进行发送。其中,所述SDU信息为SDU的一个分段;或为刚发送完的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或为两者的组合。
以要封装的SDU信息和已封装的SDU信息分别为一种类型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和另一种类型SDU的一个分段为例,具体处理过程是这样:当前SDU的最后一个分段发送完毕但未发送SDU结束位置标识时,判断是否收到另一种类型的SDU,如果是,则将当前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和所收到的另一种类型SDU的一个分段分别封装于不同的PDU中进行发送,且设置SDU结束位置标识为所属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的值;否则,将紧邻包含当前SDU最后一个分段的PDU的后一个PDU中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的值设为SDU结束位置标识,然后顺序封装需发送的下一个SDU的分段。
这里,所述不同类型的SDU可以是指准则信息SDU和非准则信息SDU。下面仅以准则信息SDU和非准则信息SDU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发送方进行数据分段级联时,不允许将包含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封装于包含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具体说就是:
当前发送的准则信息SDU的最后一个分段的结尾恰好在一个PDU的结尾结束,且没有长度指示域指示该SDU的结束,该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封装在下一个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由特殊的长度指示域值“0000000”或“000000000000000”表示。长度指示域的长度为15比特时,当前发送的准则信息SDU的最后一个分段的结尾可能恰好差一个字节能填满一个PDU,此时,该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封装在下一个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由特殊的长度指示域值“111111111111011”表示。如果下一个需要发送的SDU是非准则信息SDU,则该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不能包含在含有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发送,而是推迟到最早的再下一个PDU发送。该包含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可以用填充比特填充,也可以封装其他调度到需要发送的准则信息SDU的分段。
举个具体例来说,当前发送缓冲区中有两个准则信息SDU,分别为SDU1和SDU2,大小分别为120bits和200bits;每个PDU的大小固定为128bits,且每个TTI发送一个PDU。假设序列号为10的PDU封装了SDU1,其中,序列号域(SN)长度为8bits,Data域长度为120bit,该PDU的格式如表四所示:
  SN=’0001010’   E=’0’
  Data(120bits)
                 表四
由于该PDU刚好装不下长度指示域,所以下一个PDU应该封装一个长度指示,也就是说,要将序列号11的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值设为“0000000”。但如果下一个TTI来了一个非准则信息SDU3需要发送,SDU3的大小为40bits,则根据优先级调度原则,SDU1发送结束后,接下来要先发送SDU3,然后再发送SDU2。本实施例中,将序列号11的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设为“0000000”,且该PDU不包含SDU3的分段。该PDU可以全部封装填充比特,也可以封装同类型SDU的一个分段,如封装SDU2的第一个分段。
当序列号11的PDU全部采用填充比特时,该PDU的格式如表五所示:
  SN=’0001011’   E=’1’
  LI=‘000 0000’   E=’1’
  LI=‘111 1111’   E=’0’
  PAD(104bits)
               表五
紧接着,在序列号12的PDU中封装SDU3,该PDU的格式如表六所示:
  SN=’0001100’   E=’1’
  LI=‘000 0101’   E=’1’
  LI=‘111 1111’   E=’0’
  Data(40bits)
  PAD(64bits)
             表六
当序列号11的PDU封装SDU2的第一个分段时,该PDU格式如表七所示:
  SN=’0001011’   E=’1’
  LI=‘000 0000’   E=’0’
  Data(112bits)
              表七
紧接着,在序列号12的PDU中封装SDU3,该PDU的格式如表八所示:
  SN=’0001100’   E=’1’
  LI=‘000 0101’   E=’1’
  LI=‘111 1111’   E=’0’
  Data(40bits)
  PAD(64bits)
             表八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只是在发送完准则信息SDU后,如果有非准则信息需要优先发送,则先发送非准则信息SDU,然后再发送含有准则信息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仍以实施例一中的具体例子为例,在准则信息SDU1发送结束后,先不发含有SDU1结束位置标识的PDU,而是紧接着发送非准则信息SDU3,SDU3的所有分段全部发送完之后,再发送含有SDU1结束位置标识的PDU。
这种情况下,序列号11的PDU中封装的是SDU3,该PDU的格式如表九所示:
  SN=’0001011’   E=’1’
  LI=‘000 0101’   E=’1’
  LI=‘111 1111’   E=’0’
  Data(40bits)
  PAD(64bits)
               表九
序列号12的PDU中就包含SDU1结束位置标识和SDU2的第一个分段,该PDU的格式如表十所示:
  SN=’0001100’   E=’1’
  LI=‘000 0000’   E=’0’
  Data(112bits)
              表十
上述两个实施例均是针对发送方如何进行特殊数据分段级联而言的,发送方进行上述处理后,接收方只需进行正常的接收和处理即可。本发明还可以提供一种方案,在发送方不做任何特殊处理,也就是说,允许准则信息SDU的结束位置标识和非准则信息SDU的分段混合封装于同一PDU中,但在接收方进行重组时增加特殊的处理,避免重复性接收。该方案具体包括:
对所收到的PDU进行重复性检测,对于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如果该PDU中所包含的相关SDU已被重组出来过,则即使该PDU仍然保存于缓冲区内未被删除,也不再对该PDU中包含的SDU分段再次进行重组操作,以保证被重组出来的非准则信息SDU仅向高层传送一次。
举个例子来说,序列号6、7、8三个PDU中封装的是准则信息SDU1的所有分段,序列号9的PDU中封装的是SDU1的SDU结束位置标识以及非准则信息SDU2。正常情况下,接收方顺序收到序列号6、7、8、9四个PDU后,会进行重组,重组出SDU1和SDU2;但如果接收方先收到序列号6、7、9对应的PDU,之后才收到序列号8对应的PDU,由于为了实现乱序传输功能,接收方收到每个PDU都会试图重组出相关的SDU,按照现有技术,在接收方收到序列号6、7、9对应的三个PDU后,会重组出SDU2,但序列号9的PDU不能从缓冲区中删除,当接收方又收到序列号8对应的PDU后,会重组出SDU1并再次重组出SDU2,如此,就会使同一非准则信息重复重组,并重复发给高层,导致高层处理错误。
本发明的方案就是:对每个收到的PDU进行重复性检测,对于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如序列号9对应的PDU,如果发现该PDU中的SDU已被重组出来过,那么,在接收方收到序列号8对应的PDU后,仅将序列号9对应的PDU中的SDU结束位置标识与序列号6、7、8三个PDU中的SDU1分段共同重组出SDU1,而不再对SDU2进行重组。这里,如何获知每个PDU中的相关SDU是否已被重组属于现有技术,可以采用设置相应标识等等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也可对非准则信息SDU要求,仅对第一次正确收到的相关PDU进行重组操作,如果在一个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被正确收到之前,一个在该PDU之后发送的PDU已被接收到,则即使再收到该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该PDU也不再被处理。比如:序列号6、7、8三个PDU中封装的是SDU1的所有分段,序列号9的PDU中封装的是SDU1的SDU结束位置标识和SDU2的分段,序列号10的PDU中封装的是SDU3的分段。如果在收到序列号6、7、8三个PDU之后,先收到序列号10的PDU,那么,即使再收到序列号9的PDU,也不再重组SDU2。
上述方案适用于GPRS、EDGE、WCDMA、TD-SCDMA等无线通信系统,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判断要封装于当前协议数据单元PDU的服务数据单元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是否与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相同,如果相同,则将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当前PDU中进行发送;如果不同,则将当前要封装的SDU信息封装于另一PDU中进行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U信息为SDU的一个分段;或为SDU结束位置标识;或为两者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要封装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与已封装SDU信息所属SDU的类型不同时,所述发送具体为:先发送所包含SDU信息与前一个已发送PDU中所包含SDU信息属于相同类型SDU的PDU;或为先发送所包含SDU信息与前一个已发送PDU中包含SDU信息属于不同类型SDU的PDU。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当前PDU中封装填充比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要封装于当前PDU的SDU信息为第二类型SDU的一个分段;所述当前PDU中已封装的SDU信息为第一类型SDU的SDU结束位置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其所属PDU的第一个长度指示域的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先于包含第二类型SDU第一分段的PDU发送;或者,先发送包含第二类型SDU的所有PDU,再发送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封装填充比特;或者,在所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封装另一个第一类型SDU的一个分段。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型不同的SDU为需要重传的SDU和不需要重传的SDU。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类型不同的SDU为MBMS控制信息中的准则信息和非准则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2、5、6、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0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111111111111011。
12、一种数据重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判断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的SDU分段是否已被重组过,如果是,则不再对所述PDU中的SDU分段进行重组,否则,进行正常的重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之前,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判断是否在收到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之前已收到在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之后发送的PDU,如果是,则不再对包含SDU结束位置标识的PDU中的SDU分段进行重组;否则,进行正常的重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DU结束位置标识为: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000000000000000、或长度指示域的特殊值111111111111011。
CNB2004100955786A 2004-12-02 2004-12-02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0162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55786A CN1330162C (zh) 2004-12-02 2004-12-02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
EP13184294.0A EP2675135B1 (en) 2004-12-02 2005-12-02 A method of realizing data segmentation cascade and recombination and a transmitter
PCT/CN2005/002076 WO2006058502A1 (fr) 2004-12-02 2005-12-02 Procede de realisation d'une cascade de segmentation de donnees et de recombinaison, et emetteur correspondant
JP2007543684A JP4516129B2 (ja) 2004-12-02 2005-12-02 データのセグメンテーションと連結と再構成を実現する方法及び送信機
EP20050817901 EP1819177B1 (en) 2004-12-02 2005-12-02 A method of realizing data segmentation cascade and recombination and a transmitter
US11/703,466 US20070177608A1 (en) 2004-12-02 2007-02-07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data segmentation and concatenation and reassembly and transmitter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955786A CN1330162C (zh) 2004-12-02 2004-12-02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83873A true CN1783873A (zh) 2006-06-07
CN1330162C CN1330162C (zh) 2007-08-01

Family

ID=3656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95578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330162C (zh) 2004-12-02 2004-12-02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70177608A1 (zh)
EP (2) EP2675135B1 (zh)
JP (1) JP4516129B2 (zh)
CN (1) CN1330162C (zh)
WO (1) WO2006058502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2728A1 (fr) * 2005-08-24 2007-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unite de traitement, controleur de reseau radio et equipement d'une unite de donnees du protocole
CN100464536C (zh) * 2006-09-18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组分片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N101170570B (zh) * 2006-10-27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方法
CN101312461B (zh) * 2007-02-02 2011-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252787B (zh) * 2008-04-08 2011-09-2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读取广播信道的方法及该终端
CN101663850B (zh) * 2007-02-01 2014-05-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38824A1 (zh) * 2015-03-05 2016-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15543979A (zh) * 2022-09-29 2022-12-30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重复数据的删除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319935D0 (en) * 2003-08-26 2003-09-24 Cipla Ltd Polymorphs
EP1919235B1 (en) * 2006-10-31 2020-04-15 Alcatel Lucent A base statio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a method for synchronising the delivery of broadcast data in a single frequency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8243645B2 (en) * 2007-02-14 2012-08-14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1430756B1 (ko) * 2007-04-25 2014-08-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패킷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1809916B (zh) * 2007-09-28 2013-06-0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产生无线电链路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KR101568887B1 (ko) * 2007-09-28 2015-11-12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무선 통신에서의 강화된 전송 포맷 조합 선택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7684407B2 (en) * 2007-10-01 2010-03-23 Motorola, Inc. Status report method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WI442732B (zh) 2007-10-30 2014-06-21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改善狀態報告的方法及裝置
KR101634844B1 (ko) 2009-04-24 2016-06-29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다중 캐리어 동작을 위한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 데이터 유닛을 발생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898857B (zh) * 2009-06-23 2021-05-0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ES2707282T3 (es) * 2011-02-16 2019-04-03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Control de radioenlace
CN104581824A (zh) * 2013-10-17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分流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015346A1 (zh) * 2014-08-01 2016-02-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网络中传输数据的装置及方法
JP6548716B2 (ja) * 2014-08-12 2019-07-24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無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進化したマルチメディアブロードキャスト及びマルチキャストサービス(eMBMS)カウンティングを実行する方法
CN106358239B (zh) 2015-07-14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
US20190059015A1 (en) * 2016-02-24 2019-02-2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aying using non-3gpp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566407A1 (en) * 2017-01-03 2019-11-13 INTEL Corporation Cross-device segmentation offlo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504B (fi) * 1998-10-06 2001-02-15 Nokia Networks Oy Datan segmentointimenetelmä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US6473399B1 (en) * 1998-11-30 2002-10-2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n optimum timeout under varying data rates in an RLC wireless system which uses a PDU counter
EP1030484B1 (en) * 1999-01-29 2013-07-17 Alcatel Lucent Data link layer quality of service for UMTS
ES2398092T3 (es) * 2000-10-07 2013-03-13 Lg Electronics Inc. Procedimiento para la transmisión de datos desde una capa del RLC en un sistema de radiocomunicación
US6788944B2 (en) * 2001-04-02 2004-09-07 Asustek Computer Inc. Length indicator for a protocol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CN100486202C (zh) * 2001-12-29 2009-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atm交换机中实现适配层功能的系统和方法
US7630403B2 (en) * 2002-03-08 2009-12-0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MAC aggregation frame with MSDU and fragment of MSDU
KR100802619B1 (ko) * 2002-11-07 2008-02-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에 따르는 수신기에서의 알엘씨데이터 수신 윈도우 처리 방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22728A1 (fr) * 2005-08-24 2007-03-0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ocede et unite de traitement, controleur de reseau radio et equipement d'une unite de donnees du protocole
CN100464536C (zh) * 2006-09-18 2009-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重组分片数据的方法与装置
CN101170570B (zh) * 2006-10-27 2011-05-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链路控制层服务数据单元的分段方法
CN101663850B (zh) * 2007-02-01 2014-05-07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05167A (zh) * 2007-02-01 2014-07-02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3905167B (zh) * 2007-02-01 2019-06-11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12461B (zh) * 2007-02-02 2011-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电通信装置和发送方法
CN101252787B (zh) * 2008-04-08 2011-09-28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读取广播信道的方法及该终端
WO2016138824A1 (zh) * 2015-03-05 2016-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CN115543979A (zh) * 2022-09-29 2022-12-30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重复数据的删除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5543979B (zh) * 2022-09-29 2023-08-08 广州鼎甲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重复数据的删除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675135B1 (en) 2015-09-02
EP1819177A1 (en) 2007-08-15
JP4516129B2 (ja) 2010-08-04
JP2008522513A (ja) 2008-06-26
US20070177608A1 (en) 2007-08-02
EP1819177B1 (en) 2014-03-19
EP1819177A4 (en) 2008-05-21
WO2006058502A1 (fr) 2006-06-08
EP2675135A1 (en) 2013-12-18
CN1330162C (zh) 2007-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83873A (zh)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CN1297109C (zh) 一种读取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接入信息的方法
CN1306766C (zh)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系统中业务识别和路由方法
CN1323563C (zh) 一种多媒体广播/组播服务控制信息的接收方法
CN1910839A (zh) 用于建立移动终端的无线承载的装置和方法
US20040081192A1 (en) Transmission of multicast and broadcast multimedia services via a radio interface
CN1910841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和接收用于点对多点服务的控制信息的通知
CN1910847A (zh) Mbms服务的数据错误的修复
CN1625857A (zh) 用于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点对多点方式提供多址传输服务
CN101039459A (zh) 多媒体广播及群播服务信息的方法及其相关装置
CN1549619A (zh) 通知用户设备业务结束的方法
CN101047528A (zh) 实现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中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1039457A (zh) 撷取一点对多点多媒体广播及群播服务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581985A (zh) 在数字无线通信网中提供多媒体业务的方法
CN101115231B (zh) 信息传输方法
CN1859623A (zh) 一种实现流媒体业务的方法
CN100355258C (zh) 信息传输方法
CN1794622A (zh) 一种保证网络侧接收用户设备消息的方法
CN100433701C (zh) 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信息的传输方法
CN1833413A (zh) 用于为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配置协议的方法和设备
CN1921641A (zh) 当传输模式转换时处理mbms业务的方法
CN1780291B (zh) 一种数据分段级联和重组的方法
CN101052145A (zh) 基于多媒体广播的紧急广播方法
CN1941772A (zh) 提高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
CN1620033A (zh) 一种实现多媒体广播/组播业务去激活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60607

Assignee: APPLE Inc.

Assigno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755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data segment cascade and recombin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82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Technologie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319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Technologies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80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