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51162A - 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51162A CN1751162A CN 200480004566 CN200480004566A CN1751162A CN 1751162 A CN1751162 A CN 1751162A CN 200480004566 CN200480004566 CN 200480004566 CN 200480004566 A CN200480004566 A CN 200480004566A CN 1751162 A CN1751162 A CN 17511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 sleeper beam
- sleeper
- vibration
- mention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oor Finish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在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中,在与楼板(Sf)之间隔开间隙(D1)地配置作为楼面结构体(Fr)的地板(7)的支承构件的枕梁(5),在与铅直构架壁(2)之间隔开间隙(D2)地配置该枕梁(5)的两端部,而且,通过弹性体(14)支承于该构架壁(2),在楼板(Sf)与各枕梁(5)的中间部之间,设置减振装置(T),该减振装置(T)在该枕梁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时,阻止该冲击载荷朝楼板的传递,同时,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这样,特别是在具有混凝土构架结构的建筑物中,在从楼板绝缘的状态下,将楼板上的楼面结构体支承于混凝土构架的铅直构架壁,将楼面结构体发生的振动噪声分散传播到铅直构架壁,从而可提高隔音性能,而且可更稳定地支承楼面结构体,这样,可一起有效地抑制和衰减楼面结构体的上下振动,提高居住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特别是涉及具有正梁结构的混凝土构架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该正梁结构在梁的上面连接楼板。
背景技术
一般,在公寓等集体住宅中,楼面结构体按接触状态与混凝土构架的楼板或构架壁固定接合,所以,作用于楼面上等的振动冲击声成为固体传播声,从楼面结构体传递到上下层、左右邻室,成为振动噪声,使居住空间的环境恶化、质量下降等。特别是在最近,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日式房间减少,而西式房间的居住者的需求也呈现变化,从作为缓冲材料起作用的地毯楼面,向难以成为缓冲材料的铺装材料楼面转变,存在从楼面结构体朝上下层、左右邻室传递的振动噪声进一步增大的倾向,作为其隔音对策,采取了诸如增大楼板的厚度,或将楼面结构体自身形成为隔音结构等对策。
可是,即使采取这些隔音对策,也不能避免楼面结构体与混凝土构架,特别是与其楼板的接触状态,即使可减轻振动噪声的传播,也存在不能从根本上采取隔音对策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导致建筑成本的大幅度提高的别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本发明者已提出了这样的楼面支承结构(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该楼面支承结构用吊杆以浮起状悬挂支承于混凝土构架,使该构架与楼面结构体绝缘,将生活噪声从固体传递声转变成空气传播声,大幅度提高了隔音性能。
可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楼面支承结构中,由于用吊杆以浮动状将楼面结构体悬挂支承于混凝土构架,所以,该悬挂支承结构存在减少居住空间的有效室内空间等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者提出了改良的技术(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2),该改良技术通过在铅直构架壁形成间隙地支承构成楼面结构体的多个枕梁的两端部,从而通过多个枕梁将传递到楼面结构体的振动噪声分散传播到铅直构架壁的上下和横向,可在实现楼面结构体的稳定支承的同时,提高隔音效果。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1752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155798
然而,在该专利文献2所示的改良技术中,当在铅直构架壁支承两端的枕梁的跨度大时,其枕梁中间部在朝下的冲击载荷作用于该处时,容易朝上下发生振动变形,特别是在该冲击载荷断续地反复的场合,枕梁的上下振动增幅,使地板上的居住者产生大的晃动,可能导致类似晕船的不快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提案,提供一种新型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该楼面支承结构在保持上述改良技术的优点的同时,可解决其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第1特征,建筑物具有在梁的上面连接楼板的正梁结构的混凝土构架;其中:居住空间的楼面结构体具有在一平面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根枕梁和铺设于该枕梁上的地板,上述多个枕梁在与楼板之间形成间隙地配置,这些枕梁的两端部在与铅直构架壁之间存在间隙地配置,同时,在该铅直构架壁通过弹性体支承,在楼板与各枕梁的纵向中间部之间设置至少1个减振装置,该至少1个减振装置在该枕梁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时,阻止该冲击载荷朝楼板的传递,同时,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
按照这样的构成,楼面结构体与楼板绝缘,即,它们的接触得到避免,可尽可能地减轻产生于楼面结构体的振动噪声的朝上下层、左右邻室的传播,提高隔音效果。特别是通过使构成楼面结构体的多个枕梁的两端部支承于铅直构架壁,从而可将加到楼面结构体的振动噪声通过多个枕梁分散地朝铅直构架壁的上下和横向传播,可提高隔音效果,而且,可稳定支承楼面结构体。通过采用上述楼面支承结构,不减小居住空间的有效室内空间,另外,在楼板不作用楼面结构的载荷和没有隔音功能,所以,可尽可能地使该楼板比过去的楼板的板厚小,这样,可提高居住空间的有效高度,或减小混凝土构架的重量,提高减振性能,而且,通过减轻混凝土构架的重量,可提高减振性能,而且,通过减少混凝土和钢材的使用量的下降,可大幅度降低建筑物自身的成本。
另外,当跨度大的枕梁在其纵向中间部受到朝下的冲击负荷时,由设于楼板与枕梁中间部之间的减振装置阻止冲击载荷向楼板的传递,同时,可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所以,即使在该冲击载荷断续地反复的那样的场合,也可有效地防止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增幅,没有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增幅使地板上的居住者产生大的晃动的担心,居住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2特征,在上述第1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减振装置由相对该枕梁中间部施加朝下的载荷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构成,以使得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上下振动时,可抑制该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
按照该构成,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相对枕梁中间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在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上下振动时,可抑制枕梁中间部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所以,可仅是对枕梁中间部施加预定的拉伸载荷的的较为简单的结构,可有效地抑制和衰减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的上下振动,可事先有效地防止其振动增幅。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3特征,在上述第2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减振装置具有设于楼板侧的接合构件与枕梁侧的接合构件的接合部的缓冲橡胶,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上下振动时,该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由该缓冲橡胶的变形阻力抑制。
按照该构成,当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上下振动时,该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由缓冲橡胶的变形阻力抑制,所以,可由简单的结构进一步有效地衰减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的上下振动。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4特征,在上述第1~3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减振装置具有1对接合构件,该1对接合构件分别固定于楼板和枕梁,在枕梁的静止状态下相互接合,但当该枕梁从静止位置朝下方产生位移时,解除上述接合,阻止上述冲击载荷朝楼板的传递;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5特征,在上述第1~3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上述减振装置具有柔性的索条,该柔性的索条安装于楼板与枕梁之间,在枕梁的静止状态下张紧,但当该枕梁从静止位置朝下方产生位移时,上述张紧状态松弛,阻止上述冲击载荷朝楼板的传递。
按照该构成,可由较简单的结构阻止上述冲击载荷从枕梁朝楼板侧的传递。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6特征,在上述第1~5中任何一个特征的基础上,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多个枕梁的纵向中间部,接合横跨在其相互间延伸而且连接其相互间的中继框,通过该中继框连接上述减振装置与枕梁之间。
按照该结构,在多个枕梁的纵向中间部,接合横跨在其相互间延伸而且连接其相互间的中继框,通过该中继框连接上述减振装置与枕梁之间,所以,即使在不能在枕梁的下端与楼板之间确保铅直方向的足够间隙的场合(例如楼面结构体与楼板间接近的场合),也可在从枕梁正下方偏移的位置轻松地设置减振装置。
附图说明
首先,图1~9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图1为具有本发明楼面支承结构的集体住宅的一部分的纵截面图,图2为沿图1的2-2线的局部剖切平面图,图3为沿图2的3-3线的放大截面图,图4为图3的箭头4标出的由点划线围成的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沿图4的5-5线的截面图,图6为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要部正面图,图7A、图7B为沿图6的7-7线的放大截面图,图8为示出在枕梁作用冲击载荷时的该枕梁的振动状态的示意图,图9为断续地在枕梁作用冲击载荷时的枕梁振动随时间变化的定时图。图10A、图10B示出第2实施例的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与图8对应的截面图,图11A、图11B示出第3实施例的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与图8对应的截面图,图12A、图12B为示出第4实施例的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与图8对应的截面图和其局部放大图。另外,图13~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图13为与图1对应的图,图14为示出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与图6对应的截面图(图13的箭头14指示部的放大图),图15为示出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与图7A、图7B对应的截面图(图14的15-15线截面图)。另外,图16、图17为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的图,图16为与图4对应的放大截面图,图17为沿图16的17-17线的截面图(与图5对应的截面图)。另外,图18、图19为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图,图18为与图4对应的放大截面图,图19为沿图18的19-19线的截面图(与图5对应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例示于附图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首先,参照图1~图9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式。
构成集体住宅的骨架的正梁结构的混凝土构架F具有水平构架部分Fh和铅直构架部分Fv;该水平构架部分Fh沿水平方向延伸,将建筑物分成多层;该铅直构架部分Fv沿铅直方向延伸,相互连接上下的水平构架部分Fh。
上述水平构架部分Fh具有将居住空间Dw上下分开的楼板Sf(根据本发明的特征,可尽可能地使其比过去的楼板变薄),在该楼板Sf的左右两侧一体朝下地突设正大梁Bb,构成为所谓的“正梁结构”。另外,上述铅直构架部分Fv具有立设于居住空间Dw的四角的构架柱1和连接并列的构架柱1间的铅直构架壁2、3。
在各层的居住空间Dw的楼板Sf上,配置楼面结构体Fr。
上述楼面结构体Fr具有与各层相同的结构,在以下对该楼面结构体Fr进行的说明中,该楼面结构体Fr避免与楼板Sf直接接触,由铅直构架壁2、2支承。
在混凝土构架F的楼板Sf上,沿其整个区域,在铅直方向形成间隙D1地并列多根枕梁5…,该多根枕梁5…相互平行地处于一平面上。这些枕梁5…的两端部由与枕梁5…直交地延伸的左右枕梁支承件8、8接合,由多个枕梁5…和枕梁支承件8、8形成为封闭框状,楼面结构体Fr被加强。
各枕梁5通过将钢板弯曲成∑状横截面而构成,可确保足够的刚性,同时重量较轻。另外,枕梁支承件8如图4明确地示出的那样,由角状横截面的等边角钢形成,包括水平半部8h和从其一端部朝下方垂下的铅直半部8v,该水平半部8h由螺栓·螺母10通过防振橡胶14固定和支承枕梁5的上部壁5u的端部,另外,该铅直半部8v横过多个枕梁5…的端面地朝下方延伸,在相邻的枕梁5、5间,用多个锚栓12分别固定于铅直构架壁2、2。
这样,多个枕梁5…在铅直方向形成较大的间隙D1地配置于楼板Sf上,该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与铅直构架壁2的侧面相对地配置并且存在水平方向的较小的间隙D2,同时,通过作为弹性体的防振橡胶14和枕梁支承件8分别支承于铅直构架壁2,这样,多个枕梁5…不会直接接触于楼板Sf和铅直构架壁2、2。
在多个枕梁5…上,相互平行地铺设多根加强筋6…,该加强筋6…由木制等的方柱材料制成,与枕梁5…大体直交,另外,在这些加强筋6…上铺设由铺装材料构成的地板7。
另外,在楼板Sf与各枕梁5的纵向中间部(在图示例中为中央部)之间,设置减振装置,该减振装置在该枕梁5通过地板7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时,防止该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同时,抑制该枕梁5的上下振动。
作为该减振装置,在图示例中,使用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该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相对该枕梁5中央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以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5上下振动时,可抑制该枕梁5中央部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构成在下面参照图6、7具体地说明。图7A示出枕梁5的静止状态,另外,图7B示出枕梁5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朝下方稍进行弹性变形的瞬间,这一点在后述的图10A~图12B中也同样。
即,该枕梁5由ㄈ字形截面的下部槽钢构件22、ㄈ字形截面的上部槽钢构件23、及连接装置J构成;该下部槽钢构件22由锚20和与其螺旋接合而连接的螺母21固定于楼板Sf;该上部槽钢构件23在该下部槽钢构件22的上部框22u通过防振橡胶24从下侧接合下部框23d;该连接装置J可调节其间的间隔地连接该上部槽钢构件23的上部框23u和枕梁5的下部壁间;上述防振橡胶24粘接于上述上部框22u和下部框23d任一方,与另一方可自由接离地接触。
上述连接装置J由连接螺栓25、锁紧螺母26、调节螺母27、及锁紧螺母28构成,该连接螺栓25与锚20同轴地配置,上部螺旋插于枕梁5的下部壁5d,下部动插于上部槽钢构件23的上部框23u;该锁紧螺母26固定该连接螺栓25与上述下部壁5d的螺旋接合位置;该调节螺母27可调节上述上部框23u与该连接螺栓25的相对高度(因此,可调节上部槽钢构件23的高度,从而可调节后述的拉伸载荷)地螺旋接合于该螺栓25,与上部框23u接合;该锁紧螺母28固定该调节螺母27的与该连接螺栓25的螺旋接合位置。
这样,当组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时,预先将下部槽钢构件22固定于楼板Sf,并将连接螺栓25固定于枕梁5的下部壁5d,然后,通过防振橡胶24将上部槽钢构件23的下部框23d接合于下部槽钢构件22的上部框22u,同时,用调节螺母27将该上部槽钢构件23的上部框23u拧入到连接螺栓25,进而由锁紧螺母28固定其拧入位置,从而在上下部槽钢构件22、23间夹压防振橡胶24,同时,在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施加预定的拉伸载荷。
下面说明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该实施例中,在居住空间Dw中,构成楼面结构体Fr的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分别通过枕梁支承件8、8和防振橡胶14支承于混凝土构架F的铅直构架壁2、2,多个枕梁5…可避免与楼板Sf的接触,可尽可能地减少振动噪声朝上下层、左右邻室的传播。
特别是多个枕梁5…通过将其两端部支承于铅直构架壁2、2,从而可将作用于楼面结构体Fr的载荷导致的振动噪声通过多个枕梁5…朝混凝土构架F的铅直构架壁2、2的上下和横向分散。另外,在楼板Sf不作用楼面结构体Fr的载荷,而且不具有隔音功能也可以,所以,可使该楼板Sf比过去的楼板的板厚(20~27cm)尽可能地薄(约10~15cm),这样,可增大居住空间Dw的室内高度,另外,可减轻混凝土构架F的重量,提高耐震、减振性能,另外,通过减少混凝土或钢材的使用量,可实现建筑物自身的大幅度的成本降低。
另外,楼面结构体Fr可在该地板7的下方支承于铅直构架壁2,所以,在该楼面结构体Fr上不存在支承该楼面结构体Fr的构件,而且可在铅直构架壁2直接粘贴饰面壁材,可确保室内空间较宽。另外,枕梁支承件8、8固定于多个枕梁5…的上部壁5u的端部上面,不从该枕梁5…的下面朝下方突出,枕梁5…与楼板Sf间的间隙D1可设定为必要最少限度,结果,楼面下空间的占有高度也不会增大。
可是,对于包含枕梁5的楼面结构体Fr,如小孩在该楼面结构体Fr上的居住空间乱闹,或体重大的居住者匆忙地跑来跑去,则会受到不小的冲击载荷,此时,跨度大的枕梁5在其纵向中间部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与该冲击的强度相应地上下振动。特别是断续地反复发生该冲击载荷的那样的场合,对于未设置上述减振装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楼面支承结构,每当上述冲击载荷反复产生时,如图9所示虚线所示那样,枕梁5的上下振动的振幅逐渐增大,如图8中用虚线示出的那样,使地板7上的居住者产生大的晃动,可能发生类似晕船的不快感。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特别设置在楼板Sf与枕梁5中间部的上述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可阻止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而且,可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即,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在上述冲击载荷要使枕梁5上下振动时,相对该枕梁中间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抑制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所以,可用较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5的上下振动,可事先有效地防止其振幅增加。在该场合,在上述冲击载荷作用于枕梁中间部的瞬间,该枕梁中间部朝下方产生一些弹性变形,上下部槽钢构件22、23相互的通过防振橡胶24的接合一时解除(即,如图7B所示那样,防振橡胶24从下部槽钢构件22的上部框22u一时离开),可阻止冲击载荷传递到楼板Sf侧,然后,虽然由其反作用使枕梁中间部朝静止位置的更上方以较强的势头产生振动位移,但该振动位移通过作为缓冲橡胶起作用的防振橡胶24受到压缩而有效地抑制和衰减,这样,枕梁中间部的上下振动有效而且迅速地收敛,此时的枕梁中间部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如图9的实线所示状态,因此,枕梁中间部的挠曲变形被如图8的实线例示的那样抑制成静止位置或从该静止位置稍朝上方的位置成为上限的程度。
这样,即使在上述冲击载荷断续地反复发生那样的场合,也可有效地防止枕梁5的上下振动增幅,没有该振动增幅使地板7上的居住者产生大的晃动那样的担心,居住性进一步提高。另外,作为减振装置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为如上述那样将预定的拉伸载荷施加于枕梁中间部那样的简单的构成,可有效地抑制和衰减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5的上下振动,事先有效地抑制该振幅增加。
图10A、图10B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
即,该实施例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由环状的接合片30a、函状连接框31、钩32、调节螺母33、及绳索34构成;该接合片30a与固定于楼板Sf的锚30成为一体;该连接框31的上部冲合于枕梁5的下部壁5d而且通过连接装置J′固定;该钩32在该连接框31的下部插通基部;该调节螺母33可调节该钩32的基部在连接框31下部的安装高度(因此,可调节钩32的高度,从而可调节后述的拉伸载荷)地螺旋接合于该钩32的基部,与连接框31的下部接合;该绳索34在接合片30a接合下端,在钩32接合上端。
上述连接装置J′由螺栓36和上下1对螺母37、38和防振橡胶35构成;该螺栓36和上下1对螺母37、38接合该连接框31的上部与枕梁5的下部壁5d之间;该防振橡胶35安装于下侧的螺母37与连接框31的上部之间。该防振橡胶35作为缓冲橡胶起作用,承受冲击载荷的枕梁5的中间部一时朝下方弹性变形后,其反作用要使其朝静止位置的更上方产生振动位移,此时,该防振橡胶35受到压缩,对该枕梁中间部的上下振动进行抑制和衰减。
当安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时,预先将锚30固定于楼板Sf,另外,将连接框31固定于枕梁5的下部壁5d,然后,使钩32接合到绳索34的上端,该绳索34的下端接合于接合片30a,通过将钩32的基部插通于连接框31的下部,拧入调节螺母33,从而在螺母37与连接框31上部间夹压防振橡胶24,同时,在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施加预定的拉伸载荷。
于是,在该第2实施例中,特设于楼板Sf与枕梁5中间部之间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也可阻止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而且可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即,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枕梁5上下振动时,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相对该枕梁中间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抑制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所以,可用较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5的上下振动,可事先有效地防止其振幅增加。在该场合,在上述冲击载荷作用于枕梁中间部的瞬间,该枕梁中间部朝下方产生一些弹性变形,使绳索34一时松弛,可阻止冲击载荷传递到楼板Sf侧,然后,虽然其反作用要使枕梁中间部朝静止位置的更上方以较强的势头产生振动位移,但通过绳索34再次张紧而且作为缓冲橡胶起作用的防振橡胶35受到压缩,从而可有效地衰减该振动位移,这样,枕梁中间部的上下振动有效而且迅速地收敛,此时的枕梁中间部的振幅随时间的变化和枕梁中间部的挠曲变形的程度与第1实施例相同。
图11A、图11B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
即,该实施例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省略上述第2实施例的连接装置J′(因此省略防振橡胶35)和连接框31,按与第2实施例相同的方法直接在枕梁5的下部壁5d安装钩32。即,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由锚30、钩32、调节螺母33、及绳索34构成;该锚30带有固定于楼板Sf的接合片30a;该钩32在枕梁5的下部壁5d插通基部;该调节螺母33可调节该钩32的基部在下部壁5d的安装高度(因此,可调节钩32的高度,从而可调节后述的拉伸载荷)地螺旋接合于该钩32的基部,与下部壁5d接合;该绳索34在接合片30a接合下端,在钩32接合上端。
当安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时,预先将锚30固定于楼板Sf,另外,将钩32接合于绳索34的上端,该绳索34在接合片30a接合下端,通过使该钩32的基部插通于连接框31的下部,拧入调节螺母33,从而在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施加预定的拉伸载荷。
于是,在该第3实施例中,特设于楼板Sf与枕梁5中间部之间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也可阻止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而且可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即,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枕梁5上下振动时,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相对该枕梁中间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限制枕梁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所以,可用较简单的结构有效地抑制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5的上下振动,可事先有效地防止其振幅增加。在该场合,在上述冲击载荷作用于枕梁中间部的瞬间,该枕梁中间部朝下方产生一些弹性变形,使绳索34一时松弛,可阻止冲击载荷传递到楼板Sf侧,然后,虽然其反作用要使枕梁中间部朝静止位置的更上方以较强的势头产生振动位移,但通过绳索34再次张紧,从而可有效地衰减该振动位移,这样,枕梁中间部的上下振动有效而且迅速地收敛。
图12A、图12B示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仅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不同。
即,该实施例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具有安装于枕梁5与楼板Sf间的液压缓冲器构成,它具有油缸40、活塞41、活塞杆42、及拉伸弹簧43;该油缸40固定于枕梁5的下部壁5d,在内部充满工作油;该活塞41可滑动地配合在该油缸40内;该活塞杆42连接于该活塞41,油密封而且可滑动地贯通油缸40的下部壁,而且下端固定于楼板Sf;该拉伸弹簧43收容于油缸40内,张设于油缸40的上部壁与活塞41之间,在枕梁5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
上述活塞41将油缸40内分成上部油室u与下部油室d,另外,具有使该上下部油室u、d间连通的至少1个油孔41a。另外,在活塞41的下面的上述油孔41a的开口部设置带阻尼孔44a的单向阀44,该阻尼孔44a虽然顺利地容许液压缓冲器T的收缩(因此容许枕梁5朝下的位移),但相对伸长(因此相对枕梁5的朝上的位移)施加预定的衰减力。
在该第4实施例中,特设于楼板Sf与枕梁5中间部之间的作为拉伸载荷施加机构的液压缓冲器T可阻止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同时,可抑制该枕梁的上下振动。即,液压缓冲器T在上述冲击载荷要使枕梁5上下振动时,容许枕梁中间部的顺利的朝下的位移,但相对朝上的位移,根据单向阀44的阻尼孔41a产生的节流阻力施加足够的衰减力,另外,拉伸弹簧43的拉伸阻力也产生作用,有效地抑制和衰减由上述冲击载荷导致的枕梁5的上下振动,这样,可使枕梁中间部的上下振动有效而且迅速地收敛。
另外,图13~图15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多个枕梁5…的纵向中间部,接合跨在其相互间延伸而且连接其相互间的L字截面的中继框50,通过该中继框50连接上述减振装置T与各枕梁5之间。
该各枕梁5的上部壁5u的上面与中继框50的下部壁50d的下面重合配置,其间的接合结构与枕梁5的端部与枕梁支承件8(水平半部8h)间的接合结构相同,即,通过螺栓·螺母10和防振橡胶14连接固定。
另外,减振装置T也与第1实施例的减振装置T相同,其与中继框50间的接合结构也与第1实施例的上部槽钢构件23与枕梁5的下部壁5d间的、通过连接装置J的接合结构相同,所以,省略具体的说明,仅是采用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的参照符号。
这样,即使在该第5实施例中,也可期待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作用效果,但在本实施例中,即使不能在枕梁5的下端与楼板Sf间确保铅直方向的足够的间隙D1(即楼面结构体Fr与楼板SF间接近的场合),也可在从枕梁5下方离开的位置轻松地设置减振装置T,换言之,可不受减振装置T影响地将楼面结构体Fr(枕梁5)接近配置于楼板Sf。
虽然通过上述那样的中继框50接合枕梁5与减振装置T之间的方法在图中未示出,但也可适用于第2~第4实施例(图10A~图12B)的楼面支承结构。
另外,在图16、图17中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仅由铅直构架壁2对枕梁5…实现的两端部支承结构与前实施例不同。
即,在该实施例中,在各铅直构架壁2,沿与多根枕梁5…的纵向直交的方向隔开间隔地而且在相邻的枕梁5、5的中间,将多个支承构件100固定于与枕梁5的大体上半部对应的高度位置。该支承构件100由角形横截面的等边角钢构成,在其垂直半部100v的中央部穿设上下伸长的长孔101。另一方面,在各铅直构架壁2,与上述支承构件100相对地一体埋设多个嵌入螺母102,通过垫圈103将贯通长孔101的安装螺栓104拧紧到嵌入螺母102,从而可上下调节位置地将多个支承构件100…分别固定于铅直构架壁2。。
在该多个支承构件100…的水平半部100h…上,通过防振橡胶105载置朝与多个枕梁5…直交的方向延伸的枕梁支承件8′,在该枕梁支承件8′的铅直半部8v′与铅直构架壁2的相对面间也安装其它的防振橡胶106。
在上述枕梁支承件8′,隔开间隔地将多个枕梁5…悬挂支承于相邻的支承构件100、100之间。即,如图17所示那样,在枕梁支承件8′的水平半部8h由螺栓·螺母110通过防振橡胶114支承枕梁5的端部。在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与铅直构架壁2之间形成间隙D2,另外,在多个枕梁5…的下面与楼板Sf之间形成间隙D1,这样,多个枕梁5…不会直接接触于楼板Sf和铅直构架壁2、2。
与前实施例同样,在多个枕梁5…上,相互平行地铺设多根加强筋6…,该多根加强筋6…与多个枕梁5…大体直交,由木制等的方柱材形成,另外,在这些加强筋6…上铺设由铺装材料等构成的地板7。
这样,在该第6实施例中,在居住空间Dw中,构成楼面结构体Fr的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悬挂支承于枕梁支承件8′、8′,该枕梁支承件8′、8′由固定的多个支承构件100…通过防振橡胶105支承于铅直构架壁2、2,这样,多个枕梁5…可避免与楼板Sf和铅直构架壁2的接触,尽可能地减少振动噪声朝上下层、左右邻室的传播。
另外,在该第6实施例中,可按良好的精度简单容易地进行枕梁5的上下位置调节,即楼面结构体Fr相对铅直构架壁2的上下位置调整。该支承构件100的上下位置调节结构也可适用于前实施例的枕梁支承件8的由螺栓12形成的支承部,对枕梁支承件8进行上下位置调节。另外,在该第6实施例中,虽然为了支承构件100的固定支承而在铅直构架壁2埋设嵌入螺母102,将安装螺栓104拧紧到其上,但也可作为其替代结构,如以下说明的第7实施例那样,在铅直构架壁2埋设锚栓的基部,在该螺栓的从铅直构架壁2突出的螺纹轴部拧紧螺母。
另外,在图18、图19中,示出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仅由铅直构架壁2对枕梁5…形成的两端支承结构与前实施例不同。
即,在该实施例中,在各铅直构架壁2,在枕梁5、5中间将多个支承构件100固定到枕梁5下方的位置,该枕梁5、5在与多根枕梁5…的纵向直交的方向隔开间隔并且相邻。该各支承构件100由与第6实施例相同结构的等边角钢构成,在其垂直半部100v的中央部穿设朝上下伸长的长孔101。另一方面,在各铅直构架壁2,与上述支承构件100相对地一体埋设多个锚栓202的基部,通过该锚栓202的长孔101和垫圈103将螺母204拧紧于伸出到上述间隙D1侧的螺纹轴部,从而将多个支承构件100…可朝上下调节位置地分别固定于铅直构架壁2。
在该多个支承构件100…的水平半部100h…上,通过防振橡胶105载置沿与多个枕梁5…直交的方向延伸的枕梁支承件8′,在该枕梁支承件8′的铅直半部8v′与铅直构架壁2的相对面间,安装其它的防振橡胶106。
在上述枕梁支承件8′,在相邻的支承构件100、100间通过防振橡胶214相互隔开间隔地载置和支承多个枕梁5…的端部下面。另外,在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与铅直构架壁2之间形成间隙D2,另外,在多个枕梁5…的下面与楼板Sf之间形成间隙D1,这样,多个枕梁5…不会直接接触于楼板Sf和铅直构架壁2、2。
与前实施例同样,在多个枕梁5…上,相互平行地铺设多根加强筋6…,该多根加强筋6…与多个枕梁5…大体直交,由木制等的方柱材形成,另外,在这些加强筋6…上铺设由铺装材料等构成地板7。
这样,在该第7实施例中,在居住空间Dw中,构成楼面结构体Fr的多个枕梁5…的两端部进一步通过防振橡胶214载置支承于枕梁支承件8′、8′,该枕梁支承件8′、8′由固定的多个支承构件100…通过防振橡胶105载置支承于铅直构架壁2、2,这样,多个枕梁5…可避免与楼板Sf和铅直构架壁2的接触,尽可能地减少振动噪声朝上下层、左右邻室的传播。
另外,在该第7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多个支承构件100…按良好的精度简单容易地进行枕梁5的上下位置调节,即楼面结构体Fr相对铅直构架壁2的上下位置调整。另外,在该实施例中,虽然为了支承构件100的固定支承而在铅直构架壁2埋设锚栓202基部,将螺母202拧紧到其上,但也可作为其替代结构,如上述第6实施例那样,在铅直构架壁2埋设嵌入螺母,将安装螺栓拧紧到其上。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实现多各种实施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集体住宅中实施本发明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的场合,但也可将其实施于其它混凝土建筑物。另外,作为楼面结构的地板,除了铺装材料板外,可使用草席地面等公知的地板。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在楼板Sf与各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之间设置作为减振装置的仅1个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的场合,但在本发明中,也可在楼板Sf与各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的近旁(即离开中央部一些的区域)之间设置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或者,在各枕梁5的纵向中央部和其附近的枕梁中间部,在各枕梁5与楼板Sf之间沿其纵向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拉伸载荷施加机构T。
Claims (6)
1.一种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该建筑物具有在梁的上面连接楼板(Sf)的正梁结构的混凝土构架;其特征在于:
居住空间(Dw)的楼面结构体(Fr)具有在一平面上隔开间隔排列的多根枕梁(5)和铺设于该枕梁(5)上的地板(7),上述多个枕梁(5)在与楼板(Sf)之间形成间隙(D1)地配置,这些枕梁(5)的两端部在与铅直构架壁(2、2)之间存在间隙(D2)地配置,同时,通过弹性体(14)支承在该铅直构架壁(2、2)上,在楼板(Sf)与各枕梁(5)的纵向中间部之间设置至少1个减振装置(T),该至少1个减振装置(T)在该枕梁(5)受到朝下的冲击载荷时,阻止该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同时,抑制该枕梁(5)的上下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振装置(T)由相对该枕梁(5)中间部施加朝下的拉伸载荷的拉伸载荷施加机构构成,以使得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5)上下振动时,可抑制枕梁(5)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振装置(T)具有设于楼板(Sf)侧的接合构件(22、31)与枕梁(5)侧的接合构件(23、5d)的接合部的缓冲橡胶(24、35),当上述冲击载荷要使各枕梁(5)上下振动时,该枕梁(5)中间部的从静止位置朝上方的位移被该缓冲橡胶(24、35)的变形阻力抑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振装置(T)具有1对接合构件(22、23),该1对接合构件(22、23)分别固定于楼板(Sf)和枕梁(5),在枕梁(5)的静止状态下相互接合,但当该枕梁(5)从静止位置朝下方产生位移时,解除上述接合,阻止上述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减振装置(T)具有柔性的索条(34),该柔性的索条(34)安装于楼板(Sf)与枕梁(5)之间,在枕梁(5)的静止状态下张紧,但当该枕梁(5)从静止位置朝下方产生位移时,上述张紧状态松弛,阻止上述冲击载荷朝楼板(Sf)的传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在多个枕梁(5)的纵向中间部,接合横跨在其相互间延伸而且连接其相互间的中继框(50),通过该中继框(50)连接上述减振装置(T)与枕梁(5)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41555/2003 | 2003-02-19 | ||
JP2003041555 | 2003-02-19 | ||
JP026065/2004 | 2004-02-02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51162A true CN1751162A (zh) | 2006-03-22 |
Family
ID=36606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480004566 Pending CN1751162A (zh) | 2003-02-19 | 2004-02-19 | 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751162A (zh) |
TW (1) | TWI240034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3584A (zh) * | 2011-11-18 | 2012-06-13 | 傅礼铭 | 一种减震空腔楼盖板 |
CN107002404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株式会社Posco | 建筑材料 |
CN107642579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株)大兴机电 | 防震垫施工省略型防震止动架与抗震发电机 |
CN111411688A (zh) * | 2020-04-01 | 2020-07-14 | 陈贞全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
2004
- 2004-02-19 TW TW93104082A patent/TWI24003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4-02-19 CN CN 200480004566 patent/CN175116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93584A (zh) * | 2011-11-18 | 2012-06-13 | 傅礼铭 | 一种减震空腔楼盖板 |
CN107002404A (zh) * | 2014-12-04 | 2017-08-01 | 株式会社Posco | 建筑材料 |
CN107002404B (zh) * | 2014-12-04 | 2019-07-09 | 株式会社Posco | 建筑材料 |
CN107642579A (zh) * | 2016-07-21 | 2018-01-30 | (株)大兴机电 | 防震垫施工省略型防震止动架与抗震发电机 |
CN107642579B (zh) * | 2016-07-21 | 2019-06-04 | (株)大兴机电 | 防震垫施工省略型防震止动架与抗震发电机 |
CN111411688A (zh) * | 2020-04-01 | 2020-07-14 | 陈贞全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0424407A (en) | 2004-11-16 |
TWI240034B (en) | 2005-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5391C (zh) | 阻尼中间柱和使用它的阻尼结构 | |
CN1297712C (zh) | 浮置道床 | |
CN1113143C (zh) | 具有一体化的弹塑性/粘弹性阻尼器的减振结构 | |
CN1730866A (zh) | 双重地板结构的支撑缓冲件以及双重地板结构 | |
CN1736666A (zh) | 安装破碎机用的托架 | |
CN1803487A (zh) | 车辆部件的振动隔离支持结构 | |
JP2007284153A (ja) | エレベータの防振構造 | |
CN1751162A (zh) | 建筑物的楼面支承结构 | |
CN112049245A (zh) | 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及施工方法 | |
CN101492958B (zh) | 地板支承件和地板构造 | |
KR100986811B1 (ko) | 부유궤도의 방진장치 | |
CN201071069Y (zh) | 汽车柔性货箱 | |
CN110088414B (zh) | 减震装置 | |
CN217480484U (zh) | 用于钢混结构建筑的填充墙结构 | |
CN1317468C (zh) | 建筑物中的地板支承构造 | |
JP2001254301A (ja) | 防振軌道構造 | |
JPH0642012A (ja) | 作業機の運転室 | |
ES2907006T3 (es) | Suelo flotante | |
CN1740019A (zh) | 铁道车辆及铁道车辆用台车 | |
CN112575944A (zh) | 惯性增强浮置楼板结构体系 | |
CN1079479C (zh) | 用于建筑物底层隔离的稳定性分隔部件 | |
KR20210129421A (ko) | 자동차용 병렬형 엔진마운트 | |
KR20050116366A (ko) | 건축물에 있어서의 바닥 지지 구조 | |
JP7363000B2 (ja) | 建物 | |
CN214367478U (zh) | 一种轻量化卡车底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