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7467A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47467A CN1747467A CNA2004100742845A CN200410074284A CN1747467A CN 1747467 A CN1747467 A CN 1747467A CN A2004100742845 A CNA2004100742845 A CN A2004100742845A CN 200410074284 A CN200410074284 A CN 200410074284A CN 1747467 A CN1747467 A CN 17474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ource
- interface
- acf
- rcf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 H04L47/19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at layers above the network layer at the transport layer, e.g. TCP rel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0—Traffic poli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91—Mapping quality of service [QoS] requir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 H04L47/724—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reservation actions during connection setup at intermediate nodes, e.g. 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 [RSV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3—Application a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8—User-type a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2—Collecting or measuring resource availability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2—Miscellaneous aspects
- H04L47/824—Applicable to portable or mobil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4—Registration at HLR or HSS [Home Subscriber Ser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8—Service support devices; Network management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2—Inter-network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中包括: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通过RACS的功能框架,RACS在做准入控制时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实现,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实现,使得作为一个逻辑独立的子系统的RACS,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子系统(包括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和PSTN/ISDN业务仿真子系统)的传送QoS需求。可以实现不同管理域间互连链路的QoS控制。均衡网络负载和以防止拥塞(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的瓶颈处),并支持必要的传送层测量和保护机制。解决网络各管理域内部NGN业务的传送资源竞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网络(NGN)技术,其特别涉及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的功能框架、接口及控制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下一代网络(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的特点之一是业务层与传送层分离,传送层基于分组和光技术。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电信和IP融合网络业务及协议(TISPAN)工作组目前也在第三代移动通信IP多媒体子系统(3G IMS)的基础上开始制定了支持固定和移动融合的NGN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框架包含一个业务层和一个基于IP技术的传送层。
业务层由网络附件子系统(NASS-The 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The 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IMS-The IP Multimedia Subsystem)、PSTN/ISDN仿真子系统(PES-The PSTN/ISDN Emulation Subsystem)、其他多媒体子系统和应用、以及这些子系统的通用业务部件(Applications andCommon components,如应用服务器、归属移动用户服务器、计费功能、安全网关、信令网关功能、互通功能和互连边界控制功能等)组成。
在NASS和RACS的控制下,传送层提供NGN终端间的IP连接性,隐藏了接入和核心网IP层以下所使用的传送技术,实现了业务层和传送层的分离和交互。这些子系统可能分布在网络/业务提供商的管理域中。
传送层只有媒体网关功能(MGF)和边界网关功能(BGF)可能与业务层交互。BGF提供两个IP传送域之间的接口,可能位于用户驻地网、接入网或核心网的边界。BGF终结和互通两侧接口的一层和二层规程,还可能提供以下功能:1)门打开和关闭(所谓门即根据IP地址/端口进行报文过滤);2)外出流量的报文标记;3)上下游流量的资源分配和带宽预留;4)IP地址和端口分配和转换;5)进入流量的监管;6)IP地址防哄骗;7)使用测量。为了能根据业务需要控制上述功能,BGF可能与业务层实体进行交互。住宅BGF(R-BGF)位于用户驻地网的边界,接入BGF(A-BGF)位于接入网的边界,互连BGF(I-BGF)位于核心网的边界。
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是NGN环境中支持端到端服务质量(QoS)控制的一个关键部件,在NGN总体框架中的位置及其外部接口关系如图2所示。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需要与传送层、网络管理功能(NMF)、网络附件子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PSTN/ISDN仿真子系统、其他业务子系统、以及其他网络中的RACS有接口关系。
RACS提供准入控制和门控制功能(包括网络地址端口转换控制和DSCP标记等)。准入控制包括基于接入网络附件子系统所保存的用户配置文件检查授权、检查运营商特定策略规则和检查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资源可获得性意味着准入控制控制核实所请求的带宽是否符合用户订购带宽和已用带宽。
在图2中,示出了RACS在NGN框架中位置及其外部接口关系。由于NGN业务的多样性和多媒体特点,如何使基于IP的传送层能提供比尽力传送服务更好的、可与PSTN媲美的、端到端的服务质量,是NGN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课题。RACS作为NGN框架中支持端到端QoS控制的一个关键子系统,需要研究其外部接口和内部功能框架。目前,ETSI和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ITU-T)NGN FG都刚开始启动RACS的研究和标准制定,但还处于大纲和需求阶段的讨论。
现有技术一的技术方案:
在3GPP R6版本框架中TS23.207定义了一个策略决策功能(PDF)以支持UMTS域中的端到端QoS控制,如图3所示。PDF与应用功能(AF)之间通过Gq接口,PDF与流量平面功能(TPF)之间通过Go接口。还在TS.23.125中考虑了在计费控制功能(CRF)上支持基于流的计费,CRF与AF之间通过Rx接口,CRF与TPF之间通过Gx接口。
流量平面功能(TPF-Traffic Plane Function)Go的控制点位于核心网边缘的网关上,即GGSN;计费控制功能(CRF-Charging Rules Function);应用功能(AF-Application Function需要IP承载资源控制的应用功能,如在IP多媒体子系统中就是P-CSCF);计费收集功能(CCF-ChargingCollection Function);在线计费系统(OCS-Online Charging System);策略决策功能(PDF-Policy Decision Function);如图3所示。
对于3GPP IP多媒体业务,端到端QoS框架如图4所示。IP骨干网上用Diffserv机制和大带宽保证QoS,UMTS接入网(即UE至GGSN)的IP承载业务用PDP context控制QoS。PDF与AF和GGSN交互,基于用户业务协定和管理策略进行准入控制,控制GGSN的DiffServ转发行为。PDF遵循IETF RAP小组制定的策略控制框架。
QoS管理分为三段:本地UMTS接入网、IP骨干网和远端用户接入网。
为了实现端到端的QoS,本地UMTS接入网、IP骨干网和远端用户接入网的QoS控制机制之间也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互通,包括:(1)沿数据流路径的信令(如RSVP,LDP);(2)策略控制或资源管理单元之间的互通;(3)网络间的边界路由器执行SLA(业务等级协定)。
因此,3GPP TS23.207中的端到端QoS框架主要定义了UMTS域中的QoS控制机制和PDF功能,没有定义骨干网中的QoS控制框架和机制,也没有定义与UMTS外部网络互通的端到端QoS框架和机制。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PDF(策略决策功能)进行准入控制和门控制时只基于用户业务协定和管理策略,没有基于资源状态检查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包括共享资源的竞争),不能解决UMTS接入网和核心网络边缘的IP承载层因资源竞争和过载时导致的QoS问题。
IP核心网依赖DiffServ机制和大带宽,没有定义IP核心网的资源控制功能框架,不能实现核心网上实时业务的严格QoS保证。
没有定义与UMTS外部网络互通的端到端QoS框架和机制,不能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现有技术二的技术方案:
ITU-T J.163描述了IPCablecom动态QoS模型,如图5所示。呼叫管理服务器(CMS)负责控制多媒体会话建立,维护每个呼叫的状态。门控制器(GC:Gate Controller)是CMS上负责执行QoS相关功能的一部分,进行QoS准入控制,通过pkt-q6接口控制线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MTS)上实现的门操作。GC承担策略决策点功能,遵循IETF RAP小组制定的策略控制框架。
QoS管理分为三段:起始侧接入网、IP骨干网、终结侧接入网。
Cable接入网的QoS由J.112中定义的QoS参数携带流量和流规格进行控制,这些参数中携带的QoS对象类似于RSVP所携带的TSPEC和RSPEC对象,这样就可以允许动态的基于流的QoS资源预留。流可以是单向或双向的。
IP核心网上采用Diffserv机制保证QoS。RSVP则可被用来端到端传递多媒体业务的QoS请求。
如图5所示,为IPCablecom动态QoS模型。
CMS之间通过pkt-q8接口实现会话管理和资源协调。骨干网上的资源管理也许是每流的或更可能是聚合机制,J.163不定义。
门(Gate)是定义CMTS上QoS操作的构造,为接入网能否连接到高质量骨干服务的控制点。一个门(Gate)由报文分类器(Packet Classifier)、流量整形器(Traffic Policer)和一个用于收集统计信息的接口三部分组成。门控制可以保证只有经过业务提供商授权的会话受到高质量的服务。门控制操作应用于每个呼叫数据流,打开或者关闭。打开一个门时需要GC根据来自客户端的资源管理请求进行准入控制检查,如果必要也许需要在网络上为该会话进行资源预留。
现有技术二的缺点:
门控制器(GC)集成在CMTS上,提供新的多媒体业务时升级成本高,不能支持其他业务控制实体的QoS需求。
门控制器(GC)进行准入控制和门控制时只基于用户业务协定和管理策略,没有基于资源状态检查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包括共享资源的竞争),不能解决Cable接入网和核心网络边缘的IP承载层因资源竞争和过载时导致的QoS问题。
IP核心网依赖DiffServ机制和大带宽,没有定义IP核心网的资源控制功能框架,不能实现核心网上实时业务的严格QoS保证。
没有定义与Cable外部网络互通的端到端QoS框架和机制,不能实现端到端的QoS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通过RACS的功能框架,RACS在做准入控制时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实现,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实现,使得作为一个逻辑独立的子系统的RACS,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子系统(包括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和PSTN/ISDN业务仿真子系统)的传送QoS需求。可以实现不同管理域间互连链路的QoS控制。均衡网络负载和以防止拥塞(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的瓶颈处),并支持必要的传送层测量和保护机制。解决网络各管理域内部NGN业务的传送资源竞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中包括: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以及,
Gq接口:通过Gq接口,把自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
Go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通过Go接口控制接入边界网关(A-BGF);
G3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通过G3接口控制互联边界网关(I-BGF);
G2接口: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功能;
G1接口: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功能;
X1和X2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接入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之间通过X1接口、与所述的核心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和配合,对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
X3和X4接口: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3接口交互,对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还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之间通过X4接口交互,转发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的资源需求;
I1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网络附件子系统(NASS)之间通过I1接口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Id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互连边界控制功能(IBCF)通过Id接口交互,把自其他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
所述的Go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G3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的服务质量(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所述的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所述的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所述的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从RCF得到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结果中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所述的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I-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I-ACF通过Id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互连网关控制功能(IBCF);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如果鉴权通过,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接入准入控制功能(A-ACF)基于用户配置文件(保存在NASS中)、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o接口对位于接入网络边界处的A-BGF进行控制;
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基于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3接口对位于核心网络边界处的I-BGF进行控制;
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或I-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o接口控制位于接入网络边界处的A-BGF执行下述步骤:步骤1、门打开或关闭(所谓门即根据IP地址/端口进行报文过滤);步骤2、外出流量的报文标记;步骤3、上下游流量的资源分配和带宽预留;步骤4、IP地址和端口分配和转换;步骤5、进入流量的监管;步骤6、IP地址防哄骗;步骤7、使用测量。
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3接口控制位于核心网络边界处的I-BGF执行下述步骤:步骤1′门操作、步骤2′报文标记、步骤3′资源预留、步骤4′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步骤5′流量监管。
接入网资源信息包括: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核心网资源信息包括:拓朴和带宽等信息。
在每个管理域内,根据网络规模和分组承载技术类型可以部署一个或多个RCF,这些RCF之间可以存在备份关系。
如果一个管理域内部署了多个RCF,则R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
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一般通过ACF互连,A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
如果不同管理域间存在信任关系,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可以直接相连,如同在一个管理域内一样交互信息。
ACF和RCF都是逻辑功能实体。
A-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步骤包括:
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如果A-ACF没有本地策略库,还可能远程查询策略服务器上的运营策略准则;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I-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步骤包括:
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对于一个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分别通过Gq接口发给起始端和目的端的A-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从RCF得到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结果中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Gq接口发给A-ACF;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Id接口发给I-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I-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7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I-ACF通过Id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如果鉴权通过,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RACS作为一个逻辑独立的子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子系统(包括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和PSTN/ISDN业务仿真子系统)的传送QoS需求。
在运营商网络边缘处的接入准入控制/门控制功能(A-ACF)的基础上,引入了在网络边界处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可以实现不同管理域间互连链路的QoS控制。
引入了资源控制功能(RCF),负责检查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QoS路由和资源预留,以均衡网络负载和以防止拥塞(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的瓶颈处),并支持必要的传送层测量和保护机制。引入RCF可以解决网络各管理域内部NGN业务的传送资源竞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RACS功能框架对传送层接入网和核心网采用何种分组技术类型没有限制。
ACF和RCF之间以及R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与实现无关。
附图说明
图1为TISPAN NGN总体框架图;
图2为RACS在NGN框架中位置及其外部接口关系图;
图3为PDF功能与其他功能的接口关系图;
图4为3GPP IMS基于PDF的端到端QoS框架图;
图5为IPCablecom动态QoS模型图;
图6为本发明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功能框架及接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RACS作为一个逻辑独立的子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子系统(包括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和PSTN/ISDN业务仿真子系统)的传送QoS需求。本发明提供了RACS(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的功能框架及其内部和外部接口,RACS在做准入控制时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方法,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在运营商网络边缘处的接入准入控制/门控制功能(A-ACF)的基础上,引入了在网络边界处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可以实现不同管理域间互连链路的QoS控制。ACF可能同时具有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NAPT)的控制功能。
本发明为了解决网络各管理域内部NGN业务的传送资源竞争问题,引入了资源控制功能(RCF),负责检查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QoS路由和资源预留,以均衡网络负载和以防止拥塞(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的瓶颈处),并支持必要的传送层测量和保护机制。
本发明中准入控制功能(ACF)和资源控制功能对传送层接入网和核心网采用何种分组技术类型没有限制。
本发明提供的RACS功能框架如图6所示,定义了功能实体之间的内部接口、与外部组件之间的外部接口。其中:
R-BGF-Residential Border Gateway Function住宅边界网关功能;
NASS-Network Attachment SubSystem网络附件子系统;
P-CSCF-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AF-Application Functions应用功能;
IBCF-Interconnection Border Control Function互连边界控制功能;
A-ACF-Access A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
I-ACF-Interconnection ACF互连准入控制功能;
A-RCF-RCF in access network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
C-RCF-RCF in core networks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
A-BGF-Access BGF接入边界网关功能;
I-BGF-Interconnection BGF互连边界网关功能;
A-TPF-TPF in access network接入网流量平面功能;
C-TPF-TPF in core network核心网流量平面功能;
RACS包含准入控制功能(ACF)和资源控制功能(RCF)。
准入控制功能(ACF)分布在运营商网络边缘处和运营商网络之间的边界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A-ACF)基于用户配置文件(保存在NASS中)、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o接口控制位于接入网络边界处的A-BGF执行下述功能:1)门打开或关闭(所谓门即根据IP地址/端口进行报文过滤);2)外出流量的报文标记;3)上下游流量的资源分配和带宽预留;4)IP地址和端口分配和转换;5)进入流量的监管;6)IP地址防哄骗;7)使用测量。
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基于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3接口控制位于核心网络边界处的I-BGF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资源控制功能(RCF)分布在网络的各个管理域内,如各接入网络域、各核心网络域内。
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或I-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在每个管理域内,根据网络规模和分组承载技术类型可以部署一个或多个RCF,这些RCF之间可以存在备份关系。由于每个管理域的传送技术和数据平面QoS机制可能不同,RCF的实现可能不同,如:IP网上的RCF、MPLS网上的RCF、以太网上的RCF、ASON网上的RCF等。
如果一个管理域内部署了多个RCF,则R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
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一般通过ACF互连,A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如果域间存在信任关系,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可以直接相连,如同在一个管理域内一样交互信息。
ACF和RCF都是逻辑功能实体,本发明不限制其物理实现形式(如:单独的设备或集成在其他设备上的功能模块)。在兼容性方面,3GPP IMS中的PDF和IPCableCom中的GC可视为是A-ACF在不同类型接入网上的实现;Internet2/MSF的带宽管理器(BB-Bandwidth Broker)可视为是C-RCF在IP网络上的一种实现。
Gq接口:各业务子系统中需要传送层资源控制的应用功能(如IP多媒体子系统中的P-CSCF)通过Gq接口,把自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中的A-ACF。这个接口与3GPPR6版本IMS中定义的Gq接口相同或者保持兼容。
Go接口: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这个接口与3GPP R6版本IMS中定义的Go接口相同或者保持兼容。
G3接口: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G3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G2接口: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C-TPF的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G2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G1接口: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A-TPF的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G1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X1和X2接口:A-A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与A-RCF(接入资源控制功能)之间通过X1接口、与C-RCF(核心资源控制功能)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和配合,可对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根据应用需求为各种NGN业务提供严格的或相对的QoS。X1和X2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X3和X4接口:I-ACF(互连准入控制功能)与C-RCF之间通过X3接口交互,可对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根据应用需求为各种NGN业务提供严格的或相对的QoS。I-ACF还可能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RACS(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之间通过X4接口交互,转发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的资源需求。X3和X4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I1接口:A-ACF功能与NASS(网络附件子系统)之间通过I1接口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如果A-ACF没有本地策略库,可能远程查询策略服务器上的运营策略准则。I1接口是本发明新增的接口。
Id接口:IBCF(互连边界控制功能)与I-ACF通过Id接口交互,把自其他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I-ACF。这个接口与3GPP R6版本IMS中定义的Id接口相同或者保持兼容。
A-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方法。
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如果A-ACF没有本地策略库,还可能远程查询策略服务器上的运营策略准则;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I-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方法。
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对于一个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方法。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分别通过Gq接口发给起始端和目的端的A-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从RCF得到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结果中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方法。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Gq接口发给A-ACF;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Id接口发给I-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I-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7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I-ACF通过Id接口把贵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如果鉴权通过,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本发明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为:
1、结合技术方案来描述,做到有理有据;
2、可以对应2.1部分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来描述;
3、可以简单。
RACS作为一个逻辑独立的子系统,可以同时支持多个业务子系统(包括IP多媒体业务子系统和PSTN/ISDN业务仿真子系统)的传送QoS需求。
在运营商网络边缘处的接入准入控制/门控制功能(A-ACF)的基础上,引入了在网络边界处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可以实现不同管理域间互连链路的QoS控制。
引入了资源控制功能(RCF),负责检查网络资源的可获得性、QoS路由和资源预留,以均衡网络负载和以防止拥塞(特别是在网络资源的瓶颈处),并支持必要的传送层测量和保护机制。引入RCF可以解决网络各管理域内部NGN业务的传送资源竞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RACS功能框架对传送层接入网和核心网采用何种分组技术类型没有限制。ACF和RCF之间以及R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与实现无关。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考文献
[1]IETF RFC2205(1997),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RSVP)version 1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2]IETF RFC2475(1998),An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3]IETF RFC2753(1999),A Framework for policy-based admission control
[4]3GPP TS 23.207,End-to-end QoS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5]3GPP TS 29.207,Policy control over Go interface
[6]3GPP TS 29.xxx,Policy control over Gq interface
[7]ITU-T J.112,Transmission systems for interactive cable televisionservices
[8]ITU-T J.163,Dynamic quality of service for the provision of real timeservices over cable television networks using cable modems
[9]Draft ETSI ES 2xx xxx(2004),TISPAN NGN functional architecture,release1,Implementation utilizing an IMS-based core
Claims (19)
1.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中包括: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以及,
Gq接口:通过Gq接口,把自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
Go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通过Go接口控制接入边界网关(A-BGF);
G3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通过G3接口控制互联边界网关(I-BGF);
G2接口: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功能;
G1接口: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功能;
X1和X2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接入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之间通过X1接口、与所述的核心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2接口交互和配合,对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
X3和X4接口: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之间通过X3接口交互,对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实现端到端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和QoS控制;所述的互连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还与其他运营商网络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RACS)之间通过X4接口交互,转发本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的资源需求;
I1接口:所述的接入准入控制功能单元(A-ACF)与网络附件子系统(NASS)之间通过I1接口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Id接口: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与互连边界控制功能(IBCF)通过Id接口交互,把自其他运营商网络内发起的跨运营商应用对传送层的资源需求发给所述的互联准入控制功能单元(I-ACF)。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Go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G3接口执行门操作、报文标记、资源预留、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流量监管等功能;
所述的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核心网流量平面(C-TPF)的服务质量(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所述的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单元(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控制接入网流量平面(A-TPF)的QoS路由和资源预留等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从RCF得到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结果中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I-ACF收到资源请求后,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I-ACF通过Id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互连网关控制功能(IBCF);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如果鉴权通过,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7.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接入准入控制功能(A-ACF)基于用户配置文件(保存在NASS中)、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o接口对位于接入网络边界处的A-BGF进行控制;
互连准入控制功能(I-ACF)基于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资源可获得性进行鉴权,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3接口对位于核心网络边界处的I-BGF进行控制;
接入网资源控制功能(A-RCF)通过G1接口收集接入网资源的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核心网资源控制功能(C-RCF)通过G2接口收集核心网资源的信息;控制网络内的资源预留;维护资源可获得性和资源分配状态数据库;根据来自A-ACF或I-ACF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请求,基于资源状态数据库进行检查和资源分配,并更新资源分配状态和返回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o接口控制位于接入网络边界处的A-BGF执行下述步骤:步骤1、门打开或关闭(所谓门即根据IP地址/端口进行报文过滤);步骤2、外出流量的报文标记;步骤3、上下游流量的资源分配和带宽预留;步骤4、IP地址和端口分配和转换;步骤5、进入流量的监管;步骤6、IP地址防哄骗;步骤7、使用测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鉴权结果通过G3接口控制位于核心网络边界处的I-BGF执行下述步骤:步骤1′门操作、步骤2′报文标记、步骤3′资源预留、步骤4′网络地址和端口转换、步骤5′流量监管。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入网资源信息包括:拓朴和带宽等信息;核心网资源信息包括:拓朴和带宽等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管理域内,根据网络规模和分组承载技术类型可以部署一个或多个RCF,这些RCF之间可以存在备份关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一个管理域内部署了多个RCF,则R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一般通过ACF互连,ACF和RCF之间采用通用的和可扩展的协议接口(如扩展已有标准协议或者开发新协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不同管理域间存在信任关系,不同管理域的RCF之间可以直接相连,如同在一个管理域内一样交互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CF和RCF都是逻辑功能实体。
16.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A-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步骤包括:
A-ACF收到来自Gq接口的资源请求后,通过I1接口与NASS交互,检查用户配置文件(user profiles);如果A-ACF没有本地策略库,还可能远程查询策略服务器上的运营策略准则;
如果接入网内有A-RCF,则A-ACF通过X1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A-RCF检查接入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A-RCF得到接入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A-ACF通过X2接口将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I-ACF检查资源可获得性的步骤包括:
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I-ACF从Id接口收到资源请求后,检查运营商间的服务等级协定(SLA)、运营策略准则和互连链路的资源可获得性;
如果应用数据流是进入核心网方向的并且核心网上有C-RCF,则I-ACF通过X3接口资源请求转发给C-RCF检查核心网内资源的可获得性,从C-RCF得到核心网资源可获得性的检查结果,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一个运营商网络内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分别通过Gq接口发给起始端和目的端的A-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从RCF得到的资源可获得性检查结果中可能携带分配给应用数据流的标记和路径等信息;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跨运营商网络的应用,RACS进行端到端QoS控制的步骤包括:
在应用创建过程中,应用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Gq接口发给A-ACF;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确定应用的资源需求,通过Id接口发给I-ACF;
A-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6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I-ACF收到资源请求后,采用17所述方法进行鉴权和资源可获得性检查;
A-ACF通过Gq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应用功能;
I-ACF通过Id接口把资源请求的承诺结果返回给IBCF(互连网关控制功能);
如果鉴权通过,A-ACF通过Go接口控制A-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如果鉴权通过,I-ACF通过G3接口控制I-BGF的门操作、报文标记、流量映射等功能,可以采用预配置方式或外包方式。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42845A CN100426815C (zh) | 2004-09-08 | 2004-09-08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ES05785140T ES2306210T3 (es) | 2004-09-08 | 2005-09-08 | Subsistema de control de admision y recursos y metodo de aplicacion del mismo en redes de proxima generacion (ngn). |
AT05785140T ATE399420T1 (de) | 2004-09-08 | 2005-09-08 | Ein ressourcen zulassungskontrolluntersystem in ngn und verfahren dazu |
DE602005007707T DE602005007707D1 (de) | 2004-09-08 | 2005-09-08 | Ein ressourcen zulassungskontrolluntersystem in ngn und verfahren dazu |
US10/591,107 US20090116382A1 (en) | 2004-09-08 | 2005-09-08 | 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in ngn |
PCT/CN2005/001426 WO2006026923A1 (fr) | 2004-09-08 | 2005-09-08 | Sous-systeme de commande d'admission de ressources dans ngn et son procede |
EP05785140A EP1718006B1 (en) | 2004-09-08 | 2005-09-08 | A resource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 in ngn and method thereof |
US13/208,353 US20110299390A1 (en) | 2004-09-08 | 2011-08-12 | 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sub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in ng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2004100742845A CN100426815C (zh) | 2004-09-08 | 2004-09-08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7101677137A Division CN101232441B (zh) | 2004-09-08 | 2004-09-08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7467A true CN1747467A (zh) | 2006-03-15 |
CN100426815C CN100426815C (zh) | 2008-10-15 |
Family
ID=36036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41007428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26815C (zh) | 2004-09-08 | 2004-09-08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20090116382A1 (zh) |
EP (1) | EP1718006B1 (zh) |
CN (1) | CN100426815C (zh) |
AT (1) | ATE399420T1 (zh) |
DE (1) | DE602005007707D1 (zh) |
ES (1) | ES2306210T3 (zh) |
WO (1) | WO2006026923A1 (zh) |
Cited B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31349A1 (fr) * | 2006-08-22 | 2008-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ème de gestion, procédé de gestion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
WO2008043278A1 (fr) * | 2006-10-10 | 2008-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dmission de ressources |
WO2008049355A1 (fr) * | 2006-09-30 | 2008-05-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de données utilisateur dans un réseau nouvelle génération |
WO2008110106A1 (fr) * | 2007-03-09 | 2008-09-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commande d'accès à des ressources d'accès |
WO2008154828A1 (fr) * | 2007-06-19 | 2008-12-24 | Zte Corporation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s ressources d'un réseau métropolitain, admission des ressources d'accès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
CN100466621C (zh) * | 2006-06-27 | 2009-03-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通信网络中承载接口的接纳控制系统及接纳控制方法 |
WO2009065306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8 | Zte Corporation | Network resource informatio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
WO2009086768A1 (zh) * | 2007-12-27 | 2009-07-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网络资源数据的处理方法与装置及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 |
CN101222540B (zh) * | 2007-01-08 | 2010-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多媒体业务实现方法 |
CN101132325B (zh) * | 2006-08-21 | 2010-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申请方法及系统及一种业务申请代理单元 |
CN101175045B (zh) * | 2007-05-21 | 2010-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紧急业务的方法 |
CN101227309B (zh) * | 2008-01-30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一代网络组播业务接纳控制方法 |
CN101330426B (zh) * | 2007-10-15 | 2011-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ptv网络互连架构及互连方法 |
CN101309224B (zh) * | 2008-06-30 | 2011-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架构网络资源接纳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1345746B (zh) * | 2007-07-10 | 201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融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1599907B (zh) * | 2009-07-31 | 2012-01-0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和系统 |
CN101316444B (zh) * | 2008-06-24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业务策略实施方法、资源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1252778B (zh) * | 2008-03-20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与接入控制系统支持终端移动性的方法 |
CN103888383A (zh) * | 2012-12-24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预留方法、系统及汇聚设备 |
CN101848052B (zh) * | 2009-03-27 | 2014-08-2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多域网络业务映射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15334077A (zh) * | 2022-08-09 | 2022-11-1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跨广域网的应用管控方法及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58455A1 (en) * | 2006-05-08 | 2007-11-08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for distributed architecture for multicast access control |
CN101212483B (zh) * | 2006-12-31 | 2012-04-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用户会话个数的方法以及系统 |
US8533327B2 (en) * | 2007-04-04 | 2013-09-10 | Zte Corporation |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services via a peer-to-peer-based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
CN101321073B (zh) * | 2007-06-04 | 2010-09-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业务授权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US9681336B2 (en) * | 2007-06-13 | 2017-06-1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Quality of service information configuration |
CN101325500B (zh) | 2007-06-13 | 2012-12-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承载资源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US7877496B2 (en) * | 2008-05-29 | 2011-01-25 | Qwest Communications International Inc. | Bandwidth reservation for authenticated applications |
EP2146465A1 (en) * | 2008-07-15 | 2010-01-20 | Deutsche Thomson OHG | A method for managing data transmission according to a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network assembly and a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
WO2010054695A1 (en) * | 2008-11-14 | 2010-05-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102036167A (zh) * | 2009-09-25 | 2011-04-2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管理系统中实现资源状况上报的方法及系统 |
KR101784264B1 (ko) * | 2010-04-28 | 2017-10-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FR2973977B1 (fr) * | 2011-04-07 | 2014-04-25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optimisation du routage d'un flux |
GB2498924A (en) * | 2012-01-05 | 2013-08-07 | Renesas Mobile Corp | Allocating resources between two wireless networks on an unlicensed band |
US10608899B2 (en) * | 2013-03-14 | 2020-03-31 | Cisco Technology, Inc. | Service directory for quick and simplified application identification |
EP2863646B1 (en) * | 2013-10-15 | 2015-12-23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of switching an optical signal in an optical flex grid network |
US9455923B2 (en) * | 2014-06-06 | 2016-09-27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Network policy and network device control |
US10250491B2 (en) | 2016-05-09 | 2019-04-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flow packet prioritization and data-dependent flexible QoS policy |
CN111478977B (zh) * | 2020-05-14 | 2023-11-03 | 新疆北斗同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流媒体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的工作方法 |
CN118338434B (zh) * | 2024-06-12 | 2024-09-20 | 国富瑞(福建)信息技术产业园有限公司 | 一种蜂窝物联网上行资源分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487170B1 (en) * | 1998-11-18 | 2002-11-2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roviding admission control and network quality of service with a distributed bandwidth broker |
EP1014624A1 (en) * | 1998-12-22 | 2000-06-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19927726A1 (de) * | 1999-06-17 | 2000-12-21 | Uwe Metzler |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Evakuieren von Behältern |
WO2002009494A2 (en) * | 2000-07-26 | 2002-02-07 | Xybridge Technologies, Inc | End-to-end qos in a softwitch-based network |
JP3729051B2 (ja) * | 2000-10-18 | 2005-12-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ドメインルーティング装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KR100447197B1 (ko) * | 2002-07-16 | 2004-09-0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패킷 관문교환기에서 apn 라우팅 제어방법 |
EP1579638A1 (en) * | 2002-12-02 | 2005-09-28 | Operax AB | Arrangements and method for hierarchic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a layered network architecture |
US20060143701A1 (en) * | 2004-12-23 | 2006-06-2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Techniques for authenticating network protocol control messages while changing authentication secrets |
-
2004
- 2004-09-08 CN CNB2004100742845A patent/CN100426815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5
- 2005-09-08 US US10/591,107 patent/US20090116382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5-09-08 DE DE602005007707T patent/DE602005007707D1/de active Active
- 2005-09-08 ES ES05785140T patent/ES2306210T3/es active Active
- 2005-09-08 EP EP05785140A patent/EP1718006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05-09-08 AT AT05785140T patent/ATE399420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5-09-08 WO PCT/CN2005/001426 patent/WO2006026923A1/zh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
- 2011-08-12 US US13/208,353 patent/US2011029939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466621C (zh) * | 2006-06-27 | 2009-03-0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通信网络中承载接口的接纳控制系统及接纳控制方法 |
CN101132325B (zh) * | 2006-08-21 | 2010-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申请方法及系统及一种业务申请代理单元 |
US8161535B2 (en) | 2006-08-22 | 2012-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WO2008031349A1 (fr) * | 2006-08-22 | 2008-03-2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ème de gestion, procédé de gestion et dispositif de gestion |
WO2008049355A1 (fr) * | 2006-09-30 | 2008-05-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synchronisation de données utilisateur dans un réseau nouvelle génération |
CN101163091B (zh) * | 2006-10-10 | 2011-05-1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系统及方法 |
WO2008043278A1 (fr) * | 2006-10-10 | 2008-04-1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mmande d'admission de ressources |
US8477607B2 (en) | 2006-10-10 | 2013-07-0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admission and control |
CN101222540B (zh) * | 2007-01-08 | 2010-09-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ip多媒体子系统的多媒体业务实现方法 |
WO2008110106A1 (fr) * | 2007-03-09 | 2008-09-1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rocédé, dispositif et système de commande d'accès à des ressources d'accès |
CN101262415B (zh) * | 2007-03-09 | 2012-09-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集中混合控制的装置、系统及方法 |
CN101175045B (zh) * | 2007-05-21 | 2010-11-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紧急业务的方法 |
CN101330415B (zh) * | 2007-06-19 | 2012-11-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城域网资源控制的系统和方法、接入资源接纳控制设备 |
WO2008154828A1 (fr) * | 2007-06-19 | 2008-12-24 | Zte Corporation | Système et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s ressources d'un réseau métropolitain, admission des ressources d'accès et dispositif de contrôle |
US8223635B2 (en) | 2007-06-19 | 2012-07-17 | Zte Corporation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resourc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access resource admission and control device |
US8832141B2 (en) | 2007-07-10 | 2014-09-09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ombination of resource and admission control |
CN101345746B (zh) * | 2007-07-10 | 2011-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接纳控制融合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CN101330426B (zh) * | 2007-10-15 | 2011-05-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Iptv网络互连架构及互连方法 |
US9009333B2 (en) | 2007-11-20 | 2015-04-14 | Zte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network resource information data |
WO2009065306A1 (en) * | 2007-11-20 | 2009-05-28 | Zte Corporation | Network resource information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device |
WO2009086768A1 (zh) * | 2007-12-27 | 2009-07-16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网络资源数据的处理方法与装置及资源接纳控制子系统 |
CN101227309B (zh) * | 2008-01-30 | 2010-12-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下一代网络组播业务接纳控制方法 |
CN101252778B (zh) * | 2008-03-20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与接入控制系统支持终端移动性的方法 |
CN101316444B (zh) * | 2008-06-24 | 2012-01-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站、业务策略实施方法、资源控制方法和系统 |
CN101309224B (zh) * | 2008-06-30 | 2011-07-2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架构网络资源接纳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1848052B (zh) * | 2009-03-27 | 2014-08-20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多域网络业务映射配置方法及系统 |
CN101599907B (zh) * | 2009-07-31 | 2012-01-04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和系统 |
CN103888383A (zh) * | 2012-12-24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预留方法、系统及汇聚设备 |
CN103888383B (zh) * | 2012-12-24 | 2017-09-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预留方法、系统及汇聚设备 |
US9876733B2 (en) | 2012-12-24 | 2018-01-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Resource reserv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convergence device |
CN115334077A (zh) * | 2022-08-09 | 2022-11-11 | 北京邮电大学 | 一种跨广域网的应用管控方法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1718006A4 (en) | 2007-04-25 |
DE602005007707D1 (de) | 2008-08-07 |
US20090116382A1 (en) | 2009-05-07 |
ATE399420T1 (de) | 2008-07-15 |
EP1718006B1 (en) | 2008-06-25 |
CN100426815C (zh) | 2008-10-15 |
EP1718006A1 (en) | 2006-11-02 |
ES2306210T3 (es) | 2008-11-01 |
US20110299390A1 (en) | 2011-12-08 |
WO2006026923A1 (fr) | 2006-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7467A (zh) | 一种ngn中的资源和准入控制子系统及方法 | |
CN1201534C (zh) | 应用影响策略 | |
CN1832447A (zh) |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用户请求模式资源预留的方法 | |
CN1925419A (zh) | 资源接纳控制处理方法 | |
CN1240200C (zh) | 用于为多媒体会话中提供的业务协调计费的方法和设备 | |
CN1747400A (zh) | 下一代网络中动态协商服务质量的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158830C (zh) | 业务参数互通方法及相关的计算机系统 | |
CN1806457A (zh) | 通信系统以及通信方法 | |
CN1913472A (zh) | Ip语音网络架构 | |
CN1832449A (zh) | 下一代网络中实现代理请求模式资源预留的方法 | |
CN1941753A (zh) | 下一代网络中的ip互通网关及其实现ip域互通的方法 | |
CN1511279A (zh) | 数据网络中路由器之间每类资源的基于策略的同步 | |
CN1297124C (zh) | Ip多媒体子系统中利用电路交换承载业务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1060367A (zh) | 用于匹配核心网络承载的资源量和受访问网络承载的资源量的移动通信系统 | |
CN1419773A (zh) | 在3g网络中的rsvp处理 | |
CN1868181A (zh) | 通信网络中对于不同业务类别的灵活许可控制 | |
CN1909681A (zh) |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跨域路由控制方法 | |
CN1747470A (zh) | 分组域业务信号处理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030865A (zh) |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和/或防火墙穿越平台、系统及其方法 | |
CN101068340A (zh) | 节目网络录制方法和媒体处理服务器及网络录制系统 | |
CN101035157A (zh) | 一种基于ip网络的语音检测和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1047552A (zh) | 分布式业务管理方法、系统及分布式认证鉴权授权方法、系统 | |
Vargas Rodríguez et al. | Review of Quality of Service (QoS) mechanisms over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ms) | |
CN1665238A (zh) | 下一代网络的组网系统 | |
CN101047706A (zh) | 一种接入网会话控制系统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