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4156A - 防贴换用层压体 - Google Patents

防贴换用层压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4156A
CN1744156A CN 200510093860 CN200510093860A CN1744156A CN 1744156 A CN1744156 A CN 1744156A CN 200510093860 CN200510093860 CN 200510093860 CN 200510093860 A CN200510093860 A CN 200510093860A CN 1744156 A CN1744156 A CN 17441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hesion
breakable layer
layer
sticking preventive
preventive lamin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38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今泉小百合
加藤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hinb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filed Critical Nisshinbo Industr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744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41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防贴换用层压体,其在凝聚破坏层中具有很多具有空隙的孔,且具有适度的剥离强度。该防贴换用层压体为,在基材(1)的至少一个面上通过涂布设置凝聚破坏层(2)且在该破坏层(2)的表面上设置粘合剂层(3)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该破坏层(2)具有用湿式凝固法设置的多孔质结构。

Description

防贴换用层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防伪用标签、封条或薄片等使用的层压体,特别涉及不能简单贴换的防贴换用层压体。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人们提出了各种防贴换用标签、封条或薄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防贴换标签,提出了包含表面基材、形成于该基材的背面的、在基材剥离时发生凝聚破坏的凝聚破坏层、在该破坏层的背面形成的粘合剂层的防贴换标签。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使用含有聚氨酯树脂和无机填料的树脂组合物的脆质粘合薄片。
但是,专利文献1提出的防贴换标签中,为了使剥离强度为适当的值,必须使只由填料和树脂形成的凝聚破坏层中的填料成分成为大量,因此,导致在凝聚破坏层的表层产生纸粉的问题。另外,因为凝聚破坏层由固体成分紧密地凝固,所以存在大量使用原料,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2中提出的脆质粘合薄片,由于使用聚氨酯树脂作为原料,所以在不同用途中,存在耐气候性差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8-30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3-171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防贴换用层压体,该层压体在凝聚破坏层中具有很多具有空隙的孔,具有适当的剥离强度。
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而进行的本发明的构成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通过涂布而设置凝聚破坏层、并在该破坏层的表面设置粘合剂层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该破坏层具有用湿式凝固法设置的多孔质结构。
本发明,在上述构成中,优选根据JIS P8118测得的密度为0.5~1.0g/cm3。另外,通过剥离而破坏的凝聚破坏层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在0.4~1.0μm的范围内。进而,凝聚破坏层优选为含有树脂和填料的层。进而,凝聚破坏层的孔的数量和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形成该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和/或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与树脂的重量比来调整。形成该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优选调节至5~60%重量的范围内。另外,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与树脂的重量比,优选调节至相对于1份树脂,填料为0.5~6.0份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发明的上述构成中,可以对凝聚破坏层的任一面实施部分地改变剥离强度的加工,使上述破坏层被凝聚破坏时,在实施了上述加工的部分或没有实施的部分,可以表露出文字、记号、数字等形式。加工可以列举出,降低或提高凝聚破坏层与连接该层的层之间的粘合力的加工;通过印刷等来向凝聚破坏层的孔中注入油墨的印刷加工;涂布溶剂来使凝聚破坏层的树脂溶解的溶剂涂布加工;通过押压或热压等来改变凝聚破坏层的厚度的压制加工等。
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可以作为防贴换用的标签、封条或薄片等使用,因为在剥离该层压体时发生凝聚破坏,所以可以获得即使想重新粘贴也不能重新粘帖的效果。另外,由于凝聚破坏层具有多孔质结构,所以可以获得确实发生凝聚破坏,难以恢复原样的效果。
进而,通过改变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的重量浓度或凝聚破坏层中的填料固体成分重量/树脂固体成分重量的比,可以获得所谓能够根据用途而调节成不同的剥离强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将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用于标签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为将图1的标签的剥离后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放大的平面图。
图3为将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用于标签的其他例的剖面图。
图4为显示图3的标签的剥离过程的剖面图。
图5为剥离图3的标签时表露出文字的粘合剂层侧的平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基材
2.凝聚破坏层
3.粘合剂层
4.被粘合体
5.有机硅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的方式例。图1为将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用于标签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为将图1的标签的剥离后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放大的平面图,图3为将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用于标签的其他例的剖面图,图4为显示图3的标签的剥离过程的剖面图,图5为剥离图3的标签时表露出文字的粘合剂层侧的平面图。
在图1中,1为基材,2为设置于该基材1的一个面上的凝聚破坏层,3为设置于该凝聚破坏层2的表面上的粘合剂层。另外,在基材1的设置有凝聚破坏层2的面的相对面上,可以层压具有各种功能的层。例如,通过设置油墨接受层,可以提高印刷适应性。另外,还可以在凝聚破坏层2和粘合剂层3之间设置涂布层(无图示),也可以将凝聚破坏层2设置在基材1的两个面上。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基材1,只要为薄膜状或薄片状,并且可以进行涂布,就基本可以使用。基材1的厚度为10~400μm,优选为20~300μm。作为薄膜状的基材,可以列举出,例如塑料薄膜。作为塑料薄膜,可以列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或它们的泡沫薄膜,或使它们中含有碳酸钙、氧化钛或硫酸钡等的颜料的薄膜,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酯等的薄膜。其中,聚酯、聚丙烯的薄膜从可以获得合适于标签的刚性(硬度)的观点出发,是适合使用的。另外,为了提高基材1的表面与凝聚破坏层2的粘合性,可以使用易粘合处理层,另外,还可以实施电晕放电加工等。进而,为了增加基材1与凝聚破坏层2的粘合强度,还可以设置结合层,或者为了增加缓冲性还可以设置中间层。
另外,凝聚破坏层2是在基材1的至少一个面上涂布含有树脂和填料的涂布液而设置的。涂布法,使用湿式凝固法。这里,所谓湿式凝固法是指,在向有机溶剂中溶解有树脂的溶液中添加填料而形成涂布液,并将该涂布液涂布于基材上后,使其通过与上述溶剂有相溶性但相对于上述树脂为非溶剂的液体中来与有机溶剂进行置换,使其凝固、干燥,形成涂布层的凝聚破坏层。
所形成的凝聚破坏层(涂布层)被形成为多孔质结构,其原理是,在通过相对于树脂为非溶剂的液体中进行凝固时,有机溶剂向液体中扩散时,扩散的通路形成空洞,该空洞部变成孔。通过该液体的次数,通常为2次,作为该液体的温度,第1次15℃~40℃,优选为20℃~30℃,第2次为大于等于60℃且小于100℃,优选为80℃~95℃。通过这样的温度调节,可以调节孔的数量、大小,通过提高温度,可以使孔变大。
凝聚破坏层2中的该孔的数量和直径,可以通过改变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凝聚破坏层中的填料固体成分重量/树脂固体成分重量的比、凝固液的温度来调整,所以可以形成与用途相对应的剥离强度。具体地说,如果降低固体成分重量浓度,提高填料固体成分重量/树脂固体成分重量的比,则孔的数量变多,如果降低固体成分重量浓度,提高凝固液的温度,则可以使孔径变大。在本发明中,通过调整该孔,可以控制剥离强度。这里,所谓剥离强度,一般是指剥离时所用的力[N],特别在本发明中是指,凝集破坏层被破坏并破裂时所用的力。该强度可以通过多孔化的程度来控制。即,通过增多孔的数量,增大孔径,可以降低剥离强度(凝聚破坏层容易被破坏)。作为防贴换用薄片,例如有贴在柜台的商品上的薄片,贴在自行车的车轮罩上的薄片,贴在汽车的发动机室上的薄片等各种薄片,它们需要根据被粘合物的不同而调整成分别与其相应的凝聚破坏层的剥离强度。在本发明中,可以根据多孔化的程度来调节剥离强度,可以制作适应于层压体与被粘合物的粘合程度的薄片。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树脂,可以列举出,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丙烯酸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共聚树脂、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醋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或氯乙烯-丙烯酸共聚树脂或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树脂与饱和共聚聚酯树脂的混合物等。
作为上述涂布液的填料,可以使用有机填料、无机填料的任一种,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合成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硅藻土、碳酸钙、烧成高岭土、氧化钛、氧化锌、缎光白等。其中,优选使用碳酸钙、氧化钛。通过使用它们,可以廉价地提高印刷性和白度。
作为在上述涂布液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只要是使形成多孔质层的树脂溶解的有机溶剂即可。例如,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γ-丁内酯等。其中,DMF从多孔质膜的加工性、简便性、廉价等的观点出发,是优选使用的。
另外,作为湿式凝固法中相对于树脂为非溶剂的液体,可以列举出,水、乙醇、甲醇等,其中,优选使用水。这是由于水操作起来非常容易。
这样制成的凝聚破坏层2,其密度为0.5~1.0g/cm3。用上述湿式凝固法制成的凝聚破坏层2(多孔质层)与干式法相比,其多孔程度高,可以制作出作为防贴换用层压体具有适当的剥离强度的层压体。因此,如干式法那样,不需要添加大量的填料,可以防止纸粉的发生。另外,这里所谓密度,为基于JIS P8118的数值。
另外,形成凝聚破坏层2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优选为5~60%重量,更优选为10~50%重量。为了制作作为防贴换用的具有良好剥离强度的层压体,需要将浓度控制在该范围内。如果浓度低于5%重量,则剥离强度变低,有时难以用于防贴换用途。另外,如果浓度大于60%重量,则剥离强度反而提高,凝聚破坏层难以凝聚破坏,这样有时也有在防贴换用途中的使用困难。另外,如果浓度在上述范围外,则导致涂布性(与基材的润湿性)变差,在表面产生不均,制品适用性变差,从这点出发,也是不适合的。
另外,形成凝聚破坏层2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与树脂的重量比,优选为相对于1份树脂,填料为0.5~0.6份,更优选为2.0~5.0份。由于如果重量比小于0.5,则变得难以形成孔,所以有时导致剥离强度变大,凝聚破坏变难。如果超过6.0,则填料露在表面,而导致形成纸粉,因而是不合适。
另外,凝聚破坏层2是利用上述湿式凝固法等来形成多孔质结构的,其多孔质结构是,通过剥离破坏的凝聚破坏层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0.4~1.0μm的范围内的多孔质结构。可以说该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与多孔质的内容有关,通过限定在上述范围内,作为防贴换用层压体中的凝聚破坏层,可以具有合适的孔。这里所谓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指,从粗糙度曲线中,在平均线的方向上仅挑出标准长度,将从该挑出的部分的平均线至测定曲线的偏差的绝对值进行合计,并将其进行平均而获得的值。
下面,作为形成粘合剂层3的粘合剂,可以使用天然橡胶、合成橡胶、丙烯酸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等的树脂,其中优选使用丙烯酸树脂。
上述构成的本发明的一例的防贴换用标签,是将该粘合剂层3与被粘合物4紧密贴合而使用的。另外,还有在粘合剂层3上预先贴合脱模纸,在使用标签时将脱模纸剥离使用,或者从贴合有很多标签的脱模纸上一个一个地剥离标签而使用等的使用方式。
如图1所示的那样,如果要剥离贴合在被粘合物4上的标签,则在凝聚层2中发生凝聚破坏,分离成粘合剂层3侧的剥离面2a与基材1侧的剥离面2b。另外,即使要将价格显示签等不同的两个标签剥离并将它们贴换,也不能很好地贴附。
另外,本发明,除了上述构成之外还有以下构成,即,对凝聚破坏层2的任一面实施了部分地改变剥离强度的加工,在该破坏层2被凝聚破坏时,可以在实施了上述加工的部分或没实施的部分表露出文字、记号、数字等形式的构成,作为其一例,通过图3~图5,来说明降低凝聚破坏层2与粘合剂层3之间的粘合力的情况。另外,与图1相同的符号表示同一构成部分。
在图3中,5是在凝聚破坏层2的表面的一部分上设置的有机硅涂层,该凝聚破坏层2是在基材1的一面上通过涂布而形成的,由于利用该有机硅涂层5可以降低其与粘合剂层3的粘合力,所以在凝聚破坏层2被凝聚破坏时,在有有机硅涂层5的部位不发生凝聚破坏,在粘合剂层3的部位,该涂层5在基材1侧剥离。其结果,在凝聚破坏层2的没有实施有机硅涂层加工的部分或实施了加工的部分表露出文字或记号、数字等形式。例如,通过对如图5所示的“已开封”等的文字、其他记号、数字等进行加工,或者沿着这些文字等的轮廓对外侧实施加工,使得在剥离后,作为文字而表露出来。
另外,虽然未图示出,但是可以作为改变剥离强度的加工,在基材1的一面上设置有凝聚破坏层2,且在其相对面上设置有印刷层的印刷面的层压体中,通过对凝聚破坏层2的表面利用油性涂料等的醇类溶液,例如,通过使“OPENED”的文字反转加工显示,在其上形成粘合剂层3,使得利用印刷层的隐蔽性而使从印刷面侧不能看到文字,但是在进行剥离而凝聚破坏时,进行了显示加工的部分不发生凝聚破坏,由于基材1侧浸染有油墨,所以在被粘合物4侧和基材1侧,也可以显露出“OPENED”的文字。
另外,通过实施使凝聚破坏层2的多孔质部分变密的加工,可以使凝聚破坏层2部分地发生凝聚破坏,来显露出文字。具体地说,利用侵入凝聚破坏层2的油墨和/或含有溶剂(含有涂布液)的涂布液的加工,或利用押压或热压等的压制加工,来埋藏凝聚破坏层2的孔和/或使树脂部分地溶解并只提高加工部分的密度,在凝聚破坏层2的上面形成粘合剂层3,籍此,使得在剥离时,加工部分之外的部分,在凝聚破坏层2中发生凝聚破坏,并残留在被粘合物上,而加工部分,由于与基材1紧密的凝聚破坏层2与粘合剂层3之间的粘合变好,不发生凝聚破坏,不会残留在粘合物上,所以显露出加工部分。另外,上述的加工是粘合剂层3侧的凝聚破坏层2的加工,但是也可以对基材1侧的凝聚破坏层2进行同样的加工。
另外,通过向凝聚破坏层中添加热敏剂、压敏剂或红外线·紫外线等的激光发色剂、荧光发色剂等,或者在透明的基材上涂布这些荧光发色剂等之后,将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进行层压,由此可使用各种方法进行照片印刷。
本发明的防贴换层压体的方式例如上所述,本发明层压体,除了标签之外,还适用于封条或薄片。例如,作为个人信息的保密封条而使用,在悬赏明信片上记载名字·住所等个人信息,通过在其上贴合本发明的层压体,可以对个人信息保密。
进而,在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中,由于在凝聚破坏后残存于被粘合体的部分具有书写性,所以可以盖章或签名。例如,在使用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对信封进行封缄的情况下,剥离该层压体而开封的人,通过在信封上残存的部分进行签名,可以明确是谁进行了剥离。
另外,本发明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可以通过卷起而如胶带那样使用。
下面,对将本发明防贴换用层压体使用于标签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中,各组成中的成分表示中的“份”全部表示“重量份”。
实施例1
用涂布器在厚度为50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メリネツクス542帝人デユポンフイルム(株)制)的表面上涂布下述组成-1的涂布液,在20℃的水中浸渍1分钟,进而在90℃的热水中浸渍5秒钟,除去水分后,涂布防带电剂,在80℃进行干燥,形成20μm的涂布层。然后,将粘合剂(丙烯酸树脂)设置在涂布层的上部,制成防贴换标签。
[组成-1]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                        7份
(ライタツク120PCF、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社制、固体成分100%)
轻质碳酸钙                                   27份
(轻质碳酸钙、丸尾カルシウム社制、固体成分100%)
氧化钛                                       3份
(タイペ一クR-820、石原产业社制、固体成分100%)
二甲基甲酰胺(固体成分0%)                    60份
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固体成分100%)          3份
实施例2
用棒涂布机在厚度为50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サンオリエントPB-260フタムラ化学工业(株)制)的表面上涂布下述组成-2,设置结合层后,将下述组成-3的涂布液用涂布器进行涂布,在20℃的水中浸渍1分钟,进而在90℃的热水中浸渍5秒钟,除去水分后,涂布抗静电剂,在80℃进行干燥,形成20μm的涂布层。然后,将粘合剂(丙烯酸树脂)设置在涂布层的上,制成防贴换标签。
[组成-2]
水(固体成分0%)                                        59份
苯乙烯-丙烯酸树脂乳液                                  37份
(アクロナ一ルYJ2721Dap、信阳ケミカル社制、固体成分46.5%)
二氧化硅                                               2份
(ミズカシルP-801、水沢化学工业社制、固体成分100%)
润湿剂(SNウエツト366、サンノプユ社制、固体成分70%)    1份
增粘剂                                                 1份
(プライマルRM8W、ロ一ムアンドハ一スジヤパン社制、固体成分30%)
[组成-3]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                            8份
(ライタツク120PCF、日本エイアンドエル社制、固体成分100%)
轻质碳酸钙                                       18份
(轻质碳酸钙、丸尾カルシウム社制、固体成分100%)
氧化钛                                           2份
(タイペ一クR-820、石原产业社制、固体成分100%)
二甲基甲酰胺(固体成分0%)                        69份
增塑剂(己二酸二辛酯、固体成分100%)              3份
实施例3~16
实施例1、实施例2如上所述,而对于实施例3~16,是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基材,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湿式凝固法来形成凝聚破坏层,与实施例1同样在凝聚破坏层的表面利用丙烯酸树脂形成粘合剂层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组成,与组成-1相对应的形成实施例3~16的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组成如下述表1所述。另外,表1也显示了实施例1的组成-1、实施例2的组成-3。另外,表1中的各成分均用重量份来表示。
表1
             实施例 单位   实1   实2   实3   实4   实5   实6   实7   实8   实9   实10   实11   实12   实13   实14   实15   实16
  涂布液组成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固体成份100%) 7 8 4 3 13 7 4 24 13 8 7 5 4 11 9 15
  轻质碳酸钙(固体成份100%)   份   27   18   3   4   1   6   9   2   12   17   25   26   27   40   43   52
  氧化钛(固体成份100%)   份   3   2   0   1   0   1   1   0   1   2   3   3   3   5   5   6
  二甲基甲酰胺(固体成份0%)   份   60   69   91   91   81   83   84   64   69   70   62   64   64   39   39   21
  乙二酸二辛酯(固体成份100%)   份   3   3   2   1   5   3   2   10   5   3   3   2   2   5   4   6
下面,对比较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下述中,各组成中的成分表示中的“份”全部意味着“重量份”。
比较例1
用凹版涂布机(gravure coater)在厚度为50μm的双轴拉伸聚酯薄膜(メリネツクス545帝人デユポンフイルム(株)制)的表面上涂布下述组成-4的涂布液,在干燥后,在其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机(gravure coater)涂布下述组成-5的涂布液,在常温下进行干燥,形成10μm的涂布层。然后将粘合剂(丙烯酸树脂)设置在涂布层的上部,制成防贴换标签。
[组成-4]
乙酸乙酯(固体成分0%)                 21份
甲苯(固体成分0%)                     29份
甲基乙基酮(固体成分0%)               20份
氧化钛                                14份
(タイペ一クR-670、石原产业社制、固体成分100%)
饱和共聚聚酯树脂                      16份
(バイロン300、东洋纺社制、固体成分100%)
[组成-5]
异丙醇(固体成分0%)                   2份
环己烷(固体成分0%)                   19份
甲苯(固体成分0%)                     62份
甲基乙基酮(固体成分0%)               2份
氧化钛                                11份
(タイペ一クR-670、石原产业社制、固体成分100%)
饱和共聚聚酯树脂                     4份
(バイロン300、东洋纺社制、固体成分100%)
比较例2~4
在与比较例1同样的基材的表面上,用与比较例1同样的方法,用凹版涂布机(gravure coater)涂布组成-4的涂布液,在80℃干燥后,在该表面上用凹版涂布机涂布与组成-5相对应的下述表2的组成的涂布液,在100℃进行干燥,形成10μm的涂布层。然后,将粘合剂(丙烯酸树脂)设置在涂布层的上部,制成比较例2~4的防贴换标签。另外,表2中也显示比较例1的组成-5。另外,表2中的各成分均用重量份来表示。
表2
             比较例   单位   比1   比2   比3   比4
  涂布液组成   异丙醇(固体成份0%)   份   2   2   2   1
  环己烷(固体成份0%)   份   19   16   16   9
  甲苯(固体成份0%)   份   62   52   52   29
  甲基乙基酮(固体成份0%)   份   2   2   2   1
  氧化钛(固体成份100%)   份   11   20   24   43
  饱和共聚聚酯树脂(固体成份100%)   份   4   8   4   17
[评价法]
剥离强度用粘合力试验法来评价(根据JIS Z-0237基准)。使用手动型带压贴辊将粘合标签贴附在SUS304钢板上,用抗拉试验机(ストログラフV1-C东洋精机制)测定强度。
算术平均粗糙度Ra是通过测定通过剥离而破坏的凝聚破坏层的粘合剂层侧所得到的值。算术平均粗糙度Ra,依据JISB 0601-1994,使用激光变位计(キ一エンス社制)进行测定。
带剥离状态用划格法附着力试验来评价(JISK-5400-1990基准)。贯穿凝聚破坏层直到基材表面地切成格栅状的痕,使用手动型带压贴辊在该格栅上贴附玻璃纸带片(ニチバン制,No.405,宽18mm)。将玻璃纸带沿着45度角以20mm/sec的速度拉开,用贴附在玻璃纸带侧的完整正方形面积的凝聚破坏层的缺损部分(附着在带上的凝聚破坏层部分或基材面的凝聚破坏层部分)的面积进行评价。“○”表示缺损部的面积超过50%,“△”表示缺损部的面积小于等于50%,“×”表示没有发现缺损部。
密度依据JIS P8118进行测定。
对于实施例1~16,评价结果如下述表3所示,对于比较例1~4,评价结果如下述表4所示。
表3
实施例(评价) 单位 实1 实2 实3 实4 实5 实6 实7 实8 实9   实10   实11   实12   实13   实14   实15   实16
  密度   g/cm3   0.9   0.9   0.5   0.5   0.8   0.7   0.6   0.9   0.8   0.7   0.9   0.9   1   0.9   1   1
  算术平均粗糙度   μm   0.72   0.63   0.8   0.7   0.8   0.8   0.8   0.7   0.7   0.7   0.6   0.6   0.6   0.5   0.5   0.7
  涂布液固体成分   %   40   31   9   9   19   17   16   36   31   30   38   36   36   61   61   79
  添料固体成分重量/树脂固体成分重量比 - 4.3 2.5 0.8 1.7 0.1 1.0 2.5 0.1 1.0 2.4 4.0 5.8 7.5 4.1 5.3 3.9
  剥离强度   [N/25mm]   0.416   0.14   0.1   0.1   0.6   0.4   0.1   0.6   0.6   0.2   0.4   0.3   0.2   1   0.8   1.2
  带剥离状态   -   ○   ○   ○   ○   ○   ○   ○   ○   ○   ○   ○   ○   ○   △   ○   △
表4
  比较例(评价)   单位   比1   比2   比3   比4
  密度   g/cm3   1.7   1.6   3.2   1.6
  算术平均粗糙度   μm   0.8   0.8   0.2   0.3
  涂布液固体成分   %   15   28   28   60
  添料固体成分重量/树脂固体成分重量比 - 2.8 2.5 6.0 2.5
  剥离强度   [N/25mm]   5   6.5   4.5   10
  带剥离状态   -   ×   ×   △   ×
[评价]
如上述结果表明的那样,利用湿式凝固法形成了凝聚破坏层的层压体,可以使剥离强度成为各种值,可以形成良好的带剥离状态。另外,只要固体成分浓度为5~60%重量,填料与树脂的固体成分比在0.5~6的范围内,则带剥离状态变得更好,且在表面涂布时,也可以良好地实施。
工业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提供,超市的标签那样的可以偷偷地迅速地剥离的、名牌商品·正品等的标签等那样的可以慢慢剥离的等的,与各种不同情况的强度相对应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另外,本发明的层压体,是利用凝聚破坏层中的孔来引起凝聚破坏的,而由于该孔可以通过湿式凝固法来形成,所以不需要使用发泡剂,另外,也不需要使用激光等麻烦。另外,只使用树脂和填料,所以可以廉价地制作。进而,通过在基材的与设置有凝聚破坏层侧不同的相反面上设置涂布层,可以形成具有印刷适用性等的层压体。

Claims (18)

1.一种防贴换用层压体,是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通过涂布设置凝聚破坏层,并在该破坏层的表面设置粘合剂层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该破坏层具有用湿式凝固法设置的多孔质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根据JIS P8118测得的密度为0.5~1.0g/cm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剥离而破坏的凝聚破坏层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0.4~1.0μm的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通过剥离而破坏的凝聚破坏层的粘合剂层侧的剥离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0.4~1.0μm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含有树脂和填料。
6.一种防贴换用层压体,是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通过涂布设置凝聚破坏层,并在该破坏层的表面设置粘合剂层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该破坏层具有用湿式凝固法设置的多孔质结构,且凝聚破坏层的孔的数量和大小,是通过调节形成该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和/或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和树脂的重量比来调节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重量浓度,调节至5~60%重量的范围内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与树脂的重量比,调节至相对于1份树脂为0.5~6.0份填料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形成凝聚破坏层的涂布液的固体成分中的填料与树脂的重量比,调节至相对于1份树脂为0.5~6.0份填料的范围内。
10.如权利要求6~9的任一项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根据JIS P8118测得的密度为0.5~1.0g/cm3
11.如权利要求6~9的任一项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含有树脂和填料。
12.一种防贴换用层压体,是在基材的至少一面上通过涂布设置凝聚破坏层,并在该破坏层的表面设置粘合剂层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该破坏层具有用湿式凝固法设置的多孔质结构,且对上述凝聚破坏层的任一个面实施部分地改变剥离强度的加工,使上述破坏层被凝聚破坏时,在实施了上述加工的部分或没有实施的部分,可以表露出文字、记号、数字等形式。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加工是使凝聚破坏层与连接该层的层的粘附力下降或提高的加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加工是利用印刷等来向凝聚破坏层的孔中注入油墨的印刷加工。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加工是涂布溶剂来使凝聚破坏层的树脂溶解的溶剂涂布加工。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加工是利用押压压制或热压压制等来改变凝聚破坏层的厚度的压制加工。
17.如权利要求12~16的任一项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根据JIS P8118测得的密度为0.5~1.0g/cm3
18.如权利要求12~16的任一项所述的防贴换用层压体,其特征在于,凝聚破坏层含有树脂和填料。
CN 200510093860 2004-08-31 2005-08-31 防贴换用层压体 Pending CN17441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53223 2004-08-31
JP253223/2004 2004-08-31
JP192212/2005 2005-06-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4156A true CN1744156A (zh) 2006-03-08

Family

ID=36139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510093860 Pending CN1744156A (zh) 2004-08-31 2005-08-31 防贴换用层压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744156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4646A (zh) * 2015-08-04 2018-04-17 优泊公司 易剥离性层叠标签、其制造方法和其使用方法、带易剥离性层叠标签的被粘物、以及判断已开封的方法
CN113573913A (zh) * 2019-03-22 2021-10-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组件和保持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4646A (zh) * 2015-08-04 2018-04-17 优泊公司 易剥离性层叠标签、其制造方法和其使用方法、带易剥离性层叠标签的被粘物、以及判断已开封的方法
CN113573913A (zh) * 2019-03-22 2021-10-29 3M创新有限公司 组件和保持器
CN113573913B (zh) * 2019-03-22 2022-09-13 3M创新有限公司 组件和保持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3275E1 (en) Label sheet
JP2006099051A (ja) 貼替防止用積層体
CN86100931A (zh) 不发粘的丙烯腈/丁二烯胶带
EP2371538A2 (en) Biodegradable material for an advertisement,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CN1305412A (zh) 多组件单向图形制品
TW200740891A (en) Polyester film
US20200165045A1 (en) Lid material for press-through packages
CN104616591B (zh) 一种防伪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CN1922280A (zh) 粘接片
JPH02251537A (ja) 制御された深さに打抜可能なラベル表面材に適した押出キャストフィルム
US20140230998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HUE031157T2 (en) Laminated label for recyclable containers
US20140231006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bel, and label issuing device
CN1744156A (zh) 防贴换用层压体
WO2004092293A1 (ja) 粘着加工シート
JP3957009B2 (ja) 易剥離性積層フィルム
RU2447116C2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слоисто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для этикеток
CN204480594U (zh) 一种防伪标签
JP2001341263A (ja) 剥離用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セパレ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
JP2010248430A (ja) 粘着シート
JP4713991B2 (ja) バックプリントラベル用紙
JP2006284681A (ja) 感熱接着ラベル
JPH0744104A (ja) 生分解性粘着ラベル
JP2017222375A (ja) プレススルーパック包装体
JP2006026945A (ja) ポリブ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