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0048A -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40048A
CN1740048A CN 200510092647 CN200510092647A CN1740048A CN 1740048 A CN1740048 A CN 1740048A CN 200510092647 CN200510092647 CN 200510092647 CN 200510092647 A CN200510092647 A CN 200510092647A CN 1740048 A CN1740048 A CN 17400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axial direction
guide pulley
speed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51009264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67343C (zh
Inventor
松本真也
井口一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7400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400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6734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67343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Transmissions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速装置,当链条由于变速操作脱离各滑轮时,该变速装置很容易地使脱轨链条返回至与张紧和/或引导滑轮啮合,且当变速链轮停止或向后旋转时,该变速装置能够进行变速操作。脱轨器包括:臂,该臂支承张紧滑轮;以及滑轮支承部件,该滑轮支承部件支承引导滑轮。臂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用于使得从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中脱轨的各链条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啮合。滑轮支承部件提供有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用于使得已经从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脱轨的链条脱轨部分与引导滑轮啮合。

Description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35 USC 119,本发明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49311(申请日为2004年8月27日)和日本专利申请No.2004-249312(申请日为2004年8月27日)的优先权。这些优先权文本每一个的主题被本文参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装置的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链条类型的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使得链条从一个链轮转换至另一链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官方公报No.2004-155280中公开了用于自行车的已知变速装置的一个实例,这种已知系统包括驱动链轮,该驱动链轮通过单向离合器而与曲轴连接,同时驱动该驱动链轮。该文献的已知变速装置还包括:由多个变速链轮构成的链轮组,该链轮组与用于驱动后车轮的输出轴连接;链条,该链条挂在驱动链轮和其中一个变速链轮上;以及变速机构。变速机构包括:脱轨器(derailer)臂,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该引导滑轮用于将链条导向选定的变速链轮;以及臂,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该张紧滑轮用于向链条施加张紧力。当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沿脱轨器轴的中心轴向方向运动时,链条从当前变速链轮转换成选定的变速链轮。因此进行变速操作。
优选是不管自行车的运行状态如何都能够进行变速操作。例如,希望即使当自行车向后运动(在骑车人从自行车下来的状态下)或即使当自行车停止时都能够通过曲轴的向前旋转而快速进行变速操作。该特征将有助于提高自行车的操作性能。特别是在自行车赛中,当竞赛运动员进行竞速时,使竞赛运动员有更多机会进行变速将导致更好的竞赛结果。
不过,当变速链轮并不向前旋转时(包括当自行车向后运动时变速链轮向后旋转的情况以及当自行车停止时变速链轮停止的情况),如果进行变速操作而使得引导滑轮朝着中心轴向方向(下文中称为“轴向方向”)运动,那么挂在引导滑轮上的一部分链条与引导滑轮一起沿轴向方向运动。相反,挂在其中一个变速链轮上的一部分链条并不沿轴向方向运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挂在引导滑轮上的链条部分可能脱离引导滑轮,或者从引导滑轮上脱轨。如果使曲轴向前旋转,同时使链条处于使驱动链轮和变速链轮都向前旋转的这样一种情况下,在有些情况下,链条的脱轨部分可能会被卡在引导滑轮和脱轨器臂之间。在其它情况下,链条的脱轨部分可以位于引导滑轮旁边和在引导滑轮的最外周端的径向方向内侧。这使得链条的脱轨部分很难与引导滑轮重新啮合。
此外,当变速链轮向后旋转时,如果变速链轮的旋转速度较高或者处于等效情况,链条的一部分可能停滞在引导滑轮和其中一个变速链轮之间。当链条的一部分这样停滞时,链条更容易脱离引导滑轮。
而且,当使得脱轨部分处于再次与引导滑轮啮合的处理中时,如果障碍物阻碍了脱轨部分沿它将运动的通路的运动(例如当有由从脱轨部分将运动的通路上凸出的凸起而形成的台阶时),将降低链条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的啮合状态的快速性。此外,使脱轨部分与引导滑轮再次啮合的可靠性降低。
而且,如果在自行车停止或处于等效状态时在变速链轮停止的过程中进行变速操作,那么由于以下原因,链条可能在引导链条的张紧滑轮的一部分处脱离引导滑轮。当变速操作使得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沿中心轴向方向(下文中称为“轴向方向”)运动时,当前在张紧滑轮顶部的链条部分在引导链条的张紧滑轮部分上与张紧滑轮一起沿轴向方向运动。相反,当前在驱动链轮顶部的链条部分几乎不沿轴向方向运动。而且,链条停止。这样,链条脱离张紧滑轮。当在该状态下使得曲轴向前旋转,且因此驱动链轮和变速链轮向前旋转时,在某些情况下,已经脱离张紧滑轮的该链条脱轨部分将卡在张紧滑轮和臂之间。在其它情况下,脱轨部分将卡在张紧滑轮的侧部和沿轴向方向从张紧滑轮最外侧向内的部分之间。在这些情况下,很难使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重新啮合。
考虑到前述问题而作出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装置,该变速装置即使在由于变速操作而使链条脱离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时也能够较容易地使得链条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且该变速装置即使在变速链轮并不向前旋转时(包括变速链轮向后旋转的情况)也能够进行变速操作。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防止变速装置的部件数目由于向变速装置提供啮合恢复装置而增加,并降低变速装置的成本。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使变速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使啮合恢复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因此使变速装置小型化,并通过使用该啮合恢复装置而增加支承张紧滑轮的臂的刚性。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高使得链条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想使得变速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并同时能够进行平滑变速。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装置,当变速操作使得链条脱离张紧滑轮时,该变速装置很容易地使得脱轨链条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因此,当变速链轮停止和变速链轮并不向前旋转时,该变速装置也能够进行新的变速操作。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增加臂的刚性,同时更可靠地使得链条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更可靠地使得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同时使得脱轨器臂的重量更轻。
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变速操作。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变速装置,它包括:多个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变换机构,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链条在多个变速链轮中从一个链轮转换到另一个。变换机构包括滑轮支承部件,该滑轮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链条将挂在该引导滑轮上,且该滑轮支承部件通过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对于变速装置,引导滑轮引导挂在已经从多个变速链轮中选出的一个链轮上的链条。在变速装置中,滑轮支承部件上提供有啮合恢复装置,用于使已经从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中脱轨的链条脱轨部分与该引导滑轮啮合。啮合恢复装置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相对于轨道平面向左和向右布置,并沿轴向方向和沿离开轨道平面的方向延伸。各延伸部分以如下方式引导已经到达该延伸部分上的脱轨部分,即,由于链条上的张紧力,脱轨部分在该延伸部分上滑动,并朝着轨道平面运动,然后与引导滑轮啮合。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变速装置中,构成啮合恢复装置的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分别以下如下方式引导链条的脱轨部分,即,链条的脱轨部分分别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上滑动以及与引导滑轮啮合。即使在变速链轮向后旋转或停止时链条由于引导滑轮通过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而脱离轨道平面,不管引导滑轮沿轴向方向哪一侧运动,都将发生这种情况。因此,尽管变速链轮向前旋转,也可防止脱轨部分卡在引导滑轮和滑轮支承部件之间或者发生等效情况。这使得链条能够运行。因此,即使例如当变速链轮向后旋转时进行变速操作,链条也将不会卡在其中一个变速链轮和引导滑轮之间(换句话说,链条不会停滞)。因此,当变速链轮向前旋转时,链条可靠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滑轮支承部件包括:保持器,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以及臂,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该张紧滑轮由保持器支承,且该张紧滑轮向链条施加张紧力。第一延伸部分与臂模制成一体。第二延伸部分包括弹簧容纳部分,该弹簧容纳部分容纳弹簧,以便产生弹簧力,该弹簧力用于将张紧滑轮推靠在链条上。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变速装置中,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通过使用弹簧容纳部分来提供,该弹簧容纳部分包含臂和张紧弹簧,它们是支承张紧滑轮的部件。这并不需要制备用于构成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的专用部件。
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多个变速链轮以朝着轴向方向侧部从具有较大外径的变速链轮至具有较小外径的变速链轮的方式顺序布置。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分别布置在轨道平面的侧部,并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侧。在第一延伸部分中的引导表面(脱轨部分能够到达该引导表面上)位于这样的位置,即与第二延伸部分中的引导表面(脱轨部分能够到达该引导表面上)相比,它离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更小。
在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变速装置中,当引导滑轮朝着侧部运动时,将消除在第一延伸部分和各变速链轮之间的干涉。此外,各变速链轮和引导滑轮布置成彼此更接近。
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当从侧面看时,第一延伸部分布置成延伸到使得第一延伸部分看起来与张紧滑轮交叠的位置。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几乎等于链条沿轴向方向的宽度。
在本发明第四方面的变速装置中,第一延伸部分作为臂的增强肋。因此,支承张紧滑轮的臂的刚性增加。此外,将保证使得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引导功能。而且,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变小。
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臂包括第一臂部分和第二臂部分。第一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相应的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一侧。第二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相应的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另一侧。第一臂部分提供有第一延伸部分。第二臂部分提供有弹簧容纳部分,这样,弹簧容纳部分沿轴向方向邻近第二臂部分。第二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和弹簧容纳部分之间。第二臂部分沿径向方向的最外侧边缘位于这样的位置,即与弹簧容纳部分的引导表面(脱轨部分能够到达该引导表面上)相比,它离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或更小。
在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变速装置中,脱轨部分由第二延伸部分引导,这样,在不与第二臂部分干涉的情况下,脱轨部分在引导表面上平滑运动,并能够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
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五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几乎等于由两个变速链轮占据的宽度,这两个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彼此相邻。第二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
在本发明第六方面的变速装置中,通过使用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来保证使得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引导功能。此外,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变得更小。而且,即使当脱轨部分沿轴向方向运动的宽度较大时,第二延伸部分也使得脱轨部分可靠到达第二延伸部分上,因此使得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
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变速装置涉及具有以下结构的变速装置。变速装置包括:多个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变换机构,用于使链条在多个变速链轮中从一个链轮上转换到另一个上。变换机构包括臂,该臂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该张紧滑轮用于向链条施加张紧力。在变速装置中,变速操作使得臂沿轴向方向运动。对于该臂,它的靠近引入链条的张紧滑轮部分的部分上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用于使得已经脱离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链条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啮合。啮合恢复引导部分使得整个脱轨部分沿径向方向定位在张紧滑轮的最外侧端的旋转轨道外部,并同时引导脱轨部分,以便在脱轨部分通过链条上的张紧力而朝着轨道平面运动之后使得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啮合。
即使当变速链轮停止或处于等效情况时变速操作使得张紧滑轮沿轴向方向运动和因此使得链条脱离链条的轨道平面,该变速装置也使得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引导链条的脱轨部分,从而使得链条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这防止脱轨部分卡在张紧滑轮和臂之间。这能够使链条运转。
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变换机构包括:引导滑轮,用于引导要挂在已经从多个变速链轮中选出的一个工作链轮上的链条;以及保持器,该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且该保持器能够与臂一起沿轴向方向运动。臂包括一对臂部分,其中一个臂部分布置在张紧滑轮和引导滑轮沿它们的轴向方向的一侧,而其中的另一个臂部分布置在张紧滑轮和引导滑轮沿它们的轴向方向的另一侧。在各臂部分上形成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和支承部分,该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用于防止挂在张紧滑轮上的链条部分脱离滑轮,该支承部分由保持器支承。沿轴向方向在两个支承部分之间的间隔比沿轴向方向在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之间的间隔更宽。
该变速装置能够增加各支承部分的抗弯刚性(bending rigidity),该支承部分是其上由变换机构作用了用于使臂沿轴向方向运动的力的那一部分。此外,因为在臂中在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之间的轴向方向间隔形成为更窄,因此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能够布置成更靠近张紧滑轮。这能够使得由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引导的脱轨部分返回至与张紧滑轮可靠啮合的状态。
本发明第九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八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当中心平面定义为包括表示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的线和表示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的线时,沿周向方向形成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的范围是当从侧面看时使得沿张紧滑轮向前旋转的方向从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线至中心平面的角度等于沿张紧滑轮的反向旋转方向从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线至中心平面的角度的范围。
这种变速装置能够充分保证沿中心平面的、沿周向方向形成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的范围。这使得脱轨部分很容易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此外,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中的、当脱轨部分与啮合恢复引导部分接触时脱轨部分施加力的点能够设计成靠近中心平面。因此,该力能够降低施加在各臂部分上的力矩。这使得各臂部分不需要为了增加它们的扭转刚性而制成为更大或者因此重量更重。
本发明第十方面的变速装置除了包括与本发明第七方面的变速装置相同的结构之外,还包括以下结构。臂包括一对臂部分,该对臂部分分别布置在张紧滑轮的两侧,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分别形成于该对臂部分中。各啮合恢复引导部分有引导平面,脱轨部分与该引导平面接触,且该引导平面沿轴向方向和沿与轨道平面垂直的方向延伸。沿轴向方向最靠近张紧滑轮的引导平面端部位置基本上与和张紧滑轮啮合的链条的内周边缘位置一致或对齐。
该变速装置使得脱轨部分很容易在引导平面上运行。这使得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的位置处开始脱轨,该位置沿张紧滑轮向前旋转的方向。这减轻了由于张紧滑轮沿轴向方向的运动而引起的链条扭转。这减小了当进行变速时链条的阻力。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即使由于在变速链轮向后旋转、停止或处于等效状态下进行的变速操作而使得一部分链条脱离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时,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引导脱轨部分,这样,脱轨部分再次与引导滑轮啮合,从而使得链条能够运转。这使得脱轨部分更容易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因此,即使当变速链轮并不向前旋转时(包括变速链轮向后旋转的情况)也能够进行变速操作。因此,能够根据变速操作来进行变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效果,还不需要用于提供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的专用部件。因此,减小了提供有啮合恢复装置的变速装置的部件数目,还降低了变速装置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效果,还消除了当引导滑轮运动时在延伸部分和各变速链轮之间的干涉。因此保证进行变速操作的可靠性。此外,引导滑轮和各变速链轮布置成彼此靠近。这能够使变速装置小型化。而且,提高了进行变速操作的可靠性。此外,这能够平滑进行变速。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二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个的效果,还通过使用第一延伸部分来增加臂的刚性。此外,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小型化。而且,变速链轮组和引导滑轮布置成沿轴向方向彼此更接近。因此,变速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效果,脱轨部分由第二延伸部分平滑引导,这样,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因此,提高了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此外,提高了进行变速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效果,还使得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小型化。链轮组和引导滑轮布置成沿轴向方向彼此更接近。因此,变速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而且,变速装置沿轴向方向小型化。此外,通过第二延伸部分而提高了脱轨部分返回啮合状态的可靠性。此外,提高了进行变速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即使当由于在变速链轮停止或处于等效状态时进行变速操作而使得一部分链条脱离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啮合恢复引导部分也引导脱轨部分,这样,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再次啮合,从而能够使链条运转。这很容易使得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因此,当变速链轮停止和当变速链轮并不向前旋转时能够进行变速操作。因此,能够根据变速操作进行变速。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效果,还增加了支承部分的刚性,力由用于使臂沿轴向方向运动的变换机构施加在该支承部分上。这使得支承部分能够制成为重量更轻。此外,脱轨部分能够返回至与张紧滑轮可靠啮合的状态,从而提高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可靠度。
根据本发明第九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八方面的效果,还能够充分保证沿周向方向形成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的范围。这提高了脱轨部分返回与张紧滑轮啮合的状态的可靠度。脱轨部分作用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上的力能够降低施加在各臂部分上的力矩。这能够使臂部分制成为重量更轻。
根据本发明第十方面,除了上述本发明第九方面的效果,还释放了由于张紧滑轮沿轴向方向运动产生的链条扭转。这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变速操作。
下面将参考附图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来介绍实施本发明的方式。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的变速装置的自行车的左侧平面图。
图2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齿轮箱当沿图4的箭头II的方向看时的放大示意图以及图4的部件的剖视图,该图表示当图1的变速装置的第二壳体部分除去时的情况。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3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齿轮箱沿图2的线III-III的剖视图,表示了脱轨器的部件的剖视图。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4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齿轮箱沿图2的线IV-IV的剖视图。对于脱轨器的部件,图4是沿图2的IVa线的剖视图。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5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齿轮箱沿图2的线V-V的剖视图。
图6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壳体的主要部分在沿图4中的箭头VI方向看时的侧视图。
图7是图1的变速装置的壳体的主要部分在沿图4中的箭头VII方向看时的侧视图。
图8是沿图6中的线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是图4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10(A)是布置在图1的变速装置的脱轨器上的臂在沿与图9中的箭头X相反的方向看时的左侧视图。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10(B)是布置在图1的变速装置的脱轨器上的臂在沿图9中的箭头X的方向看时的右侧视图。此外,实线表示位于最快变速位置的臂。长的双点划线表示位于最慢变速位置的臂。
图11是布置在脱轨器上的保持器和臂在沿图10(A)中的箭头XI的方向看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布置在脱轨器上的臂在沿图10(A)中的箭头XII的方向看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图1至12介绍所示的本发明选定实施例。
如图1所示,自行车B提供有本发明的所示选定实施例的变速装置T。自行车B包括:自行车车架F;曲轴12,该曲轴12可操作地安装在车架上,并有从该曲轴上伸出一对曲柄臂12b,且踏板13安装在曲柄臂的远端。变速装置T包括:输出轴15,在进行变速之后,该输出轴通过传递给它的动力而被驱动旋转;以及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包括驱动力传递机构。
自行车车架F包括车头管1,该车头管1在它的下端可旋转地支承前车轮Wf的轴,且该车头管1以使得前叉6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该前叉6,该前叉6在它的顶部安装有把手。自行车车架F包括:一对主车架2,该对主车架2并排布置,且该对主车架2从车头管1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车架下舌(down-tube)3,该车架下舌3从各主车架2的前端向下向后倾斜延伸;以及一对底管(under-tube)4,该对底管并排布置,且该对底管使得各主框架2的后端与各车架下舌3的后端连接。自行车车架F还包括鞍座架5,该鞍座架5从各主框架2上伸出,且该鞍座架5支承鞍座8。两个主框架2和两个车架下舌3是最初彼此单独形成的部件,且以后通过焊接而连接在一起。
应当知道,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左侧和右侧的位置说明从坐在鞍座8上并朝着前方的骑车人的透视图角度看分别对应于自行车B的上部、下部、前部、后部、左侧和右侧。此外,“轴向方向”的意思是各变速链轮41-47的旋转轴向中心线L3延伸的方向,“从侧部看”的意思是沿轴向方向看。
一对摆动臂10并排布置,并与车架F操作连接。摆动臂10在它的与车架F相反的后端部分处可旋转地支承后车轮Wr的轴,如图所示。各摆动臂10的前端通过安装在各摆动臂10的后端部分上的轴而可摆动地支承在枢轴9(也见图3)上,该枢轴9公共地布置在两个主框架2的各自的后部2a上。两个摆动臂10通过后部悬架11分别与两个主框架2连接。因此,两个摆动臂10与安装的后车轮Wr一起能够绕枢轴9上下摆动。
变速装置T以及曲轴12的主轴12a和输出轴(两者都由变速装置的壳体可旋转支承)被布置在位于自行车车架下的下部内的空间内,并且该空间形成于这两个主车架2和两个底管4的各自的后部2a之间。此外,驱动力传动机构布置在自行车车架下的右侧。
除了图1,还如图2所示,变速装置T包括由第一壳体部分21和第二壳体部分22构成的金属壳或壳体20,该第一壳体部分21和第二壳体部分22并排布置,且它们通过在两个凸台21a和22a中的螺栓B1(见图5)而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凸台21a和22a形成于其相邻周边部分中。此外,壳体20通过螺栓B2(图1)而固定在各主框架2上和各底管4上,该螺栓B2分别装入形成于壳体部分21和22的周边部分中的一对安装部分(图2表示了该第一壳体部分21的安装部分21b)内。分别由板材料形成的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1和22通过磨削、铸造或压制中的任意一种而制成。
除了图2,还如图3所示,曲轴12作为布置成沿左右方向穿过壳体20下部的主轴12a。如上所述,一对曲柄臂12b分别与主轴12a的、从壳体20中伸出的左右端连接。曲轴12分别通过一对轴承14而可旋转地支承在第一壳体部分21和第二壳体部分22中。此外,踏板13(见图13)可旋转地安装在各曲柄臂12b的远端上。
输出轴15布置在从主轴12a斜向前和向上的位置处,这样,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相互平行,且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同时与曲轴12的旋转中心线L1平行。此外,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在曲柄臂12b的旋转轨道内。枢轴9实际上恰好布置在主轴12a上面的位置,这样,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彼此平行,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同时与曲轴12的旋转中心线L1平行,且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和各摆动臂10的摆动中心线在曲柄臂12b的旋转轨道内。固定于主车架2上的枢轴9穿过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1和22中的各凸台21c和22c的通孔而插入,并支承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21和22。
如图4所示,包含于壳体20中的输出轴15包括从第二壳体部分22向右伸出的端部15a。用于输出的驱动输出链轮17(该驱动输出链轮17是用于旋转输出的驱动体)与该端部15a连接。除了图4,还如图1所示,提供用于输出的柔性环形传动回路的链条19挂在驱动输出链轮17上,还挂在用于输出的从动链轮18上,该从动链轮18是用于输出的旋转从动体。此外,驱动输出链轮17、链条19和从动链轮18构成用于驱动后车轮Wr(该后车轮Wr是驱动轮)的驱动力传递机构。
这里主要将进一步介绍变速装置T以及它的部件结构。
如图2至4所示,变速装置T包括:壳体20;使用链条的速度改变机构M1;以及变速机构M2,该变速机构M2用于根据变速操作而使速度改变机构运动至合适的变速位置。后面将介绍的脱轨器70是速度改变机构M1和变速机构M2的部件,并装入壳体20中。
速度改变机构M1包括:单向离合器30;滚珠花键31,该滚珠花键31是滑动机构;驱动输入链轮32;多个变速链轮41至47,这些变速链轮41至47是从动链轮;环形链条C,用于变速和用于传动驱动力;以及链条引导部件50。
曲轴12的主轴12a是输入轴,当骑车人驱动曲轴12旋转时,驱动力矩通过该输入轴而输入。驱动输入链轮32是公共链轮。驱动输入链轮32环绕主轴12a布置,并与该主轴12a同轴。当驱动输入链轮32被驱动时,该驱动输入链轮32通过单向离合器30而与主轴12a连接。单向离合器30包括三个内部离合器部件30a、三个外部离合器部件30b和三个离合器元件30c。三个内部离合器部件30a形成为主轴12a的部分。各外部离合器部件30b有形成于它的内周处的棘齿。各离合器元件30c布置在一个内部离合器部件30a和相应一个外部离合器部件30b之间,并包括与外部离合器部件的相应棘齿啮合的爪。单向离合器30只将沿方向AO的旋转(其中曲轴12向前旋转)传递给驱动输入链轮32。下文中,参考标记AO表示当曲轴17沿向前旋转方向AO旋转时各轴和链轮都向前旋转的方向。
三个滚珠花键31形成于驱动输入链轮32和各单向离合器30之间。各滚珠花键31能够使驱动输入链轮32相对于主轴12a沿方向A1(旋转中心线L1沿该方向延伸,等于轴向方向)运动,并使得驱动输入链轮32与相应一个单向离合器30的外部离合器部件30b一起旋转。各滚珠花键31包括内部柱体31a、外部柱体31b和多个滚珠31c。内部柱体31a通过使用连接销33而与外部离合器部件30b连接成一体,并通过位于内部柱体31a和外周之间的轴承34而由主轴12a的外周可旋转地支承。在内部柱体31a的径向方向外侧,外部柱体31b布置成与内部柱体31a同轴。此外,外部柱体31b与驱动输入链轮32连接成一体。多个滚珠31c可滚转地装入一对容纳槽之间。该对容纳槽布置在内部柱体31a和外部柱体31b之间,并分别形成于内部柱体31a和外部柱体31b中,以便与旋转中心线L1平行地延伸。尽管上面介绍了一对容纳槽,但是也可以提供有多对容纳槽。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三对容纳槽。因此,外部柱体31b和驱动输入链轮32与内部柱体31a成一体旋转,且滚转31c布置在外部柱体31b和内部柱体31a之间。另一方面,外部柱体31b和驱动输入链轮32能够相对于主轴12a和内部柱体31(它们不能沿方向A1运动)沿方向A1运动。
输出轴15通过布置在它和壳体20之间的一对轴承35而由该壳体20可旋转地支承,该对轴承35分别由壳体部分21和22保持。链轮组40包括多个链轮,这些链轮的外径和齿数彼此不同。在本文中,外径是由链轮的齿顶限定的圆的直径。在本实施例中,链轮组40包括7个变速链轮41至47。这样构成的链轮组通过使用花键而与输出轴15连接,从而使链轮组40与输出轴15成一体旋转,且链轮组40与输出轴15同轴。因此,变速链轮41至47的公共旋转中心线L3对应于与曲轴12的旋转中心线L1平行的、输出轴15的旋转中心线L2。所有变速链轮41至47都按照从用于第一速度(表示最低速度)的变速链轮41顺序至用于第七速度(表示最高速度)的变速链轮47的次序而沿它们的公共轴向方向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七个变速链轮41至47以向左从具有最小直径的链轮顺序至具有最大直径的链轮的顺序而布置。
链条C挂在驱动输入链轮32上和进行操作的链轮(下文中简称为“工作链轮”)上,该工作链轮是变速链轮41至47中的一个。各图2至4表示了通过使用变速机构M2而从链轮组40中选出一个变速链轮41-47时的状态。因此,输出轴15由曲轴12驱动旋转,且转速比由驱动输入链轮32和工作链轮(该工作链轮通过链条与驱动输入链轮32连接)来确定。
如图2和5所示,链条引导部件50布置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链轮组40之间,并在沿由向前旋转的曲轴12驱动的链条C被拉动的方向的位置处。链条引导部件50构成防止装置,用于当由于链条上的张紧力降低而使得在链条C上在沿拉动链条C的方向的位置处产生松弛部分时防止链条C的松弛部分卡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壳体20之间。
链条引导部件50包括引导部分51和抑制部分(check part)53。该引导部分51形成开口52,该开口52沿轴向方向的宽度稍微大于链轮组40沿轴向方向的宽度。抑制部分53防止从一个变速链轮41至47上引出的链条C部分朝着链条轨道内部运动。引导部分51引导链条C从一个变速链轮41至47进入开口52。引导部分51包括内部引导部分51a、外部引导部分51b和侧部引导部分51c和51d。内部引导部分51a布置在从开口52朝着链条轨道内部的位置处。外部引导部件51b布置在从开口52朝着链条轨道外部的位置处。侧部引导部分51c和51d沿开口52的轴向方向分别布置在两侧之外的位置。此外,外部引导部分51b包括第一部分51b1和辊子51b2。第一部分51b1形成与内部引导部分51a和侧部引导部分51c、51d配合的开口52。辊子51b2是第二部分,它相对第一部分51b1布置成对着链轮组40,且它将链条C导向开口52。而且,当从侧面看抑制部分53时,该抑制部分53布置在使得它与各变速链轮41至47交叠的位置处。抑制部分53从内部引导部分51a朝着各变速链轮41至47延伸。各变速链轮41至47的齿组分别经过槽53b。槽53b有它们各自的端部分53a,且端部部分53a的数目等于变速链轮41至47的数目。
内部引导部分51a、第一部分51b1、抑制部分53和右侧引导部分51c构成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一部件,且该第一部件是单个部件。右侧引导部分51d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第二部件。此外,第一和第二部件通过一对螺栓B3而与第一壳体部分21连接。这将链条引导部件50固定在壳体20上。另一方面,辊子51b2由支承轴54可旋转地支承,支承轴54的左侧由侧部引导部分51c和第一壳体部分21来支承,支承轴54的右侧由侧部引导部分51d和第二壳体部分22来支承。
例如,当由于路面颠簸而使得自行车B被迫在短时间内进行上下运动时,链条C的一部分可能沿拉动链条C的方向上下摇摆,或者链条C的一部分可能相对于链条轨道里外摇摆。不过,即使当在链条C上产生这样的摇摆时,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链条引导部件使得链条C在经过开口52时与内部引导部分51a和外部引导部分51b接触,从而抑制链条的摇摆幅度。因此将防止链条摇摆。这使得自行车B能够平滑运行。
此外,链条C可能这样运行,即链条上的张紧力减小使得在链条C上在沿拉动链条C的方向的位置处产生松弛部分。例如,自行车B可以进行惯性向前运动,而曲轴12处于停止状态或进行反转的状态。这时,力矩从后车轮Wr通过前述驱动力传递机构和前述输出轴15而传递给链轮组40。该力矩通过链条C而驱动驱动输入链轮32沿向前旋转方向A0旋转。这时,链条上的张紧力减小将在沿拉动链条C的方向的位置处产生链条松弛部分。特别是,在已经向前旋转的曲轴突然停止之后或者当使得已经向前旋转的曲轴沿相反方向旋转时,自行车可以继续向前运行。这时,链条C的一部分可能变得特别松弛,这样,部分链条将恰好在驱动输入链轮32之前产生缠结。链条的缠结部分可能卡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壳体20之间。
不过,即使当一部分链条C在沿拉动链条的方向的位置处变得松弛时,链条引导部件50降低链条C中的松弛。这是因为链条引导部件50使得链条C与内部引导部分51a或外部引导部分51b接触,从而抑制在链条C中的松弛量。
而且,当一部分链条在沿拉动链条的方向的位置处特别松弛时,通过链条引导部件50的抑制部分53来抑制链条的松弛部分。这防止链条的松弛部分卡在变速链轮41至47中。此外,链条的松弛部分沿抑制部分53导向引导部分51。因此,链条的松弛部分构成停滞部分C2,这使得链条的松弛部分暂时停滞在从驱动输入链轮32和开口52朝着链轮组40的位置处,该位置在引导部分51和链轮组40之间(图6表示了链条C的一部分停滞时的状态)。这样,链条引导部件50防止链条C的松弛部分(该松弛部分产生于沿拉动链条C方向的位置处)卡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壳体20之间。而且,内部引导部分51a和辊子51b2还以使得停滞部分C2连续沿直线拉动和经过开口52的方式引导链条C。这样,链条引导部件50还是用于对齐停滞部分C2的链条对齐装置。
假定由链轮组40提供的变速位置平分成低速和高速位置。对于在沿拉动链条的方向的位置处的链条C部分,内部引导部分51a与挂在变速链轮44至47中的一个(该链轮是处于高速位置的工作链轮)的链条C部分接触。辊子51b2与挂在变速链轮41至43中的一个(该链轮是处于低速位置的工作链轮)的链条C部分接触。
如图2、4和6至9所示,链轮41和47是位于沿链轮组40中的轴向方向最外侧的端部链轮,同时沿链轮组40的轴向方向最靠近壳体20。在两个变速链轮41和47中,变速链轮41沿轴向方向更靠近壳体20。对于变速链轮41,变速装置T利用壳体20的一部分而提供了凸出部分56,该凸出部分56是用于当沿轴向方向运动的脱轨器70使得链条C转换至变速链轮41上时防止链条C沿轴向方向超过变速链轮41运动的抑制部分。
具体地说,当链条C从一个链轮转换至链轮组40中的另一链轮时,凸出部分56防止链条C沿轴向方向超过变速链轮41运动,以免链条C太靠近第一壳体21。该凸出部分56与作为壳体20的一部分的第一壳体21成一体,其当从侧部看时处在使凸出部分56与变速链轮41的部分C1(链条C挂在该部分C1上)交叠的位置。对于凸出部分56,沿轴向方向定位的顶部部分56c有顶表面56d,该顶表面是用于抑制链条C沿轴向方向运动的抑制表面。因此,当链条C将沿轴向方向超过变速链轮41运动时,链条C与该顶表面56d接触。这防止链条C脱离变速链轮41。
凸出部分56包括第一部分56a和第二部分56b。当从侧部看时,第一部分56a与变速链轮41的部分C1(链条C挂在该部分C1上)交叠。第二部分56b延伸到第一部分56a中,并沿向前旋转方向A0比靠近变速链轮41的、使得链条C引出的部分处的第一部分56a延伸更长。第二部分56b从第一部分56a朝着链条引导部件50的抑制部分53延伸。当曲轴12并不向前旋转时或者在等效情况下,链条引导部件50引起在链条C上的停滞部分C2。当在该状态下的变速操作使得引导滑轮72沿轴向方向朝着变速链轮41运动时,第二部分56b防止停滞部分C2沿轴向方向超过变速链轮41更靠近第一壳体21。
此外,增强肋与第一壳体21成一体模制,并布置在该第一壳体21上。增强肋从凸出部分56上沿变速链轮41的径向方向伸出。增强肋包括多个内部肋57和多个外部肋58。内部肋57从凸出部分56上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并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外部肋58沿周向方向间隔布置在凸出部分56上。内部肋57布置成沿与凸出部分56相同的轴向方向凸出。各内部肋57的、沿轴向方向的顶表面57a几乎位于与顶表面56d相同的位置处。当从侧部看时,各外部肋58布置在与相应一个内部肋58相同角度的位置处,且旋转中心线L3定义为中心。因此,外部肋58的数目与内部肋57的数目相同。
如图1至3所示,变速机构M2提供有变速操作机构60和脱轨器70。脱轨器70是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机构60的变速操作而使链条C从一个链轮转变至链轮组40中的另一链轮的转变机构。链条C挂在驱动输入链轮32、工作链轮、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上。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布置在由向前旋转曲轴12驱动的链条C的松弛部分中。
变速操作机构60与壳体20中的脱轨器70连接。变速操作机构60提供有变速操作部件61和操作索缆62。变速操作部件61包括由骑车人等操作的变速操作杆。操作索缆62是用于操作连接变速操作部件61和脱轨器70的操作力传递部件,用于将变速操作部件61的操作传递给脱轨器70。操作索缆62包括外部索缆62a和内部索缆62b。外部索缆62a为管形,并由自行车车架F保持。内部索缆62b插入该外部索缆62a内部。内部索缆62b的一端部分与变速操作部件61连接,且内部索缆的另一端部与脱轨器70连接。
如图2至5和9所示,脱轨器70布置在曲轴12的主轴12a上面,并提供有基座部分71、引导滑轮72、保持器H、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和张紧器74。基座部分71固定在两个壳体部分21和22上并由这两个壳体部分21和22保持,且提供有用于外部索缆62a的保持部分71a。基座部分71的形状类似于柱体。引导滑轮72是用于引导链条C的引导部件,这样,当链条C将在变速链轮41至47之间运动时,链条C挂在工作链轮上。保持器H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72。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2将基座部分71和保持器H连接在一起,并有一对连杆73a和73b。该对连杆73a和73b是用于响应于通过变速操作机构60进行的变速操作而使得保持器H和引导滑轮72沿旋转中心线L3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运动的操作机构。张紧器74向链条C提供张紧力。
保持器H包括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以及支承部分78。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分别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左侧部分和右侧部分中,这两部分是引导滑轮沿轴向方向的两侧。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通过一对铆钉75a和75b而相互连接。引导滑轮72自身的旋转中心线L4与旋转中心线L3平行。支承部分78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72。支承部分78包括套环78a和轴承78b。套环78a装配在铆钉75a的外部,该铆钉75a是用于连接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的部件。套环78a控制在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之间的轴向间隔。轴承78b装配在套环78a的外部,并支承引导滑轮72。轴承78b的内部部分78b1由套环78a可摆动地支承。该内部部分78b1控制在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后面将介绍)之间的轴向间隔。内部部分78b1与两个臂部分100和120成一体摆动,这两个臂部分100和120通过按压插入而与内部部分78b1连接。
第一保持器部分76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左侧,并包括板形部件。第二保持部分77提供有连接部分79和弹簧容纳部分80。连接部分79布置成沿引导滑轮72的径向向外。该对连杆73a和73b通过可摆动安装件而与连接部分79连接。弹簧容纳部分80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右侧,并容纳张紧弹簧83。此外,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的两个连杆73a和73b通过布置在基座部分71上的一对支承轴81而安装在基座部分71上。内部索缆62b由连杆73b的连接部分73b1保持,并与该连接部分73b1啮合。当通过内部索缆62b操作时,两个连杆73a和73b分别环绕由支承轴81确定的一对摆动中心线而摆动,并沿齿顶圆组(该齿顶圆组包括由变速链轮41至47的齿顶画出的圆)引导滑轮72。
另外如图11所示,弹簧容纳部分80有周边壁80a,该周边壁80a构成与第一延伸部分106(后面将介绍)相对的第二延伸部分。当沿轴向方向看时,周边壁80a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的右侧。具体地说,弹簧容纳部分80布置在沿轴向方向靠近第二臂部分120(后面将介绍)的位置处。弹簧容纳部分80有处于第二臂部分120右侧位置的周边壁80a。周边壁80a沿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和沿与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至轨道平面P1的右侧。周边壁80a有由柱形表面形成的外周表面部分,作为引导表面80b。此外,与链条C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4相比,在第二臂部分120和弹簧容纳部分80之间的轴向间隔非常小。如后面所示,沿轴向方向在第二臂部分120和弹簧容纳部分80之间的间隔设置成足够小,以至于当链条C的脱轨部分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时不会防碍链条C运动(这时它在周边壁80的一端表面80b上滑动)。
这里,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定义为越过引导滑轮72的多个齿72a(见图9和10)的平面,这些齿与链条C啮合。轨道平面P1与旋转中心线L4成直角。图11表示了越过齿72a的轨道平面。
如图2和4所示,张紧器74提供有张紧滑轮82、臂R和张紧弹簧83。张紧滑轮82通过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引导滑轮72之间按压链条C而向链条C施加张紧力。臂R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第一保持器部分76和第二保持器部分77之间,并通过强行插入而与保持器H的支承部分78连接成一体,并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82。此外,保持器H和臂R构成脱轨器70中的滑轮支承部件。
臂R包括彼此成对的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以及支承部分84。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分别布置在张紧滑轮82左侧和右侧的位置处,该位置在张紧滑轮82的轴向方向的两侧。同时,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沿轴向方向布置在第一保持部分76和第二保持部分77之间。支承部分84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82。
第一臂部分100提供有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第二臂部分120提供有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21和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防止链条C脱离引导滑轮72,并支承由支承部分78支承的部分。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122支承支承部分84,并防止链条C脱离张紧滑轮82。而且,支承部分84包括铆钉84a和轴承84b。铆钉84a是连接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的部件。轴承84b装配在铆钉84a的外部,并支承张紧滑轮82。
沿轴向方向在两个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之间的间隔W1(该间隔W1由轴承78b的内部部分78b1控制)设置成大于沿轴向方向在两个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122之间的间隔W2(该间隔W2由轴承84b的内部部分84b1控制)。此外,引导滑轮72的轴向宽度大于张紧滑轮82的轴向宽度。
张紧弹簧83包括弹簧83a和83b,各弹簧由分别有不同直径的两个复位线圈弹簧制成。两个弹簧83a和83b同心地布置在弹簧容纳部分80中。各弹簧83a和83b的一端与弹簧容纳部分80啮合并由该弹簧容纳部分80保持。各弹簧83a和83b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臂部分120的啮合部分120a和120b啮合并由它们保持(见图10)。对于它们各自的弹簧力,弹簧83a和83b向臂R和张紧滑轮82提供顺时针环绕图2的旋转中心线L4的动力,从而使张紧滑轮82压靠在链条C上。然后,张紧滑轮82与臂R一起摆动。因此,链条C的张紧力通过各弹簧83a和83b的弹簧力来调节。
如图9和10所示,第一臂部分100为板形部件,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连接部分103成一体模制在其中。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形成为类似扇形,并形成于沿引导滑轮72的周向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包括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C3。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形成为类似扇形,并形成于沿张紧滑轮82的周向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包括挂住链条C的张紧滑轮82部分C4。连接部分103连接两个引导部分101和102。
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包括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和较小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5。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布置在使得链条C引入的引导滑轮72位置附近。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延伸至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中,并布置在使得链条C引出的引导滑轮72位置附近。当从侧部看时,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布置在使得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与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C3交叠的位置处。较小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5定位在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和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C3的径向内侧,并位于旋转中心线L4的附近。此外,较小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5有端部部分105a,该端部部分105a处于沿周向方向越过中心平面P3的位置(后面将介绍)。而且,连接部分103构成脱轨防止部分,用于防止链条C在使得链条C引入的引导滑轮位置附近向左离开引导滑轮72。
如图11所示,两个外周边缘部分104和105沿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和沿与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共同提供有第一延伸部分106,该第一延伸部分106沿朝向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左侧的轴向方向延伸。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左侧的第一延伸部分106延伸至两个外周边缘部分104和105中。此外,第一延伸部分106也在使得链条C引入的引导滑轮72部分附近连续延伸至连接部分103的端部103a,这样,该连续延伸部分到达沿轴向方向与张紧滑轮82交叠的位置处。而且,延伸部分106在两个外周边缘部分104和105中模制形成为类似弧形,并在连接部分103的端部部分103a中模制形成为类似直线形。而且,延伸部分106模制成使得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连接部分103沿与轴向方向平行地折叠(fold)。延伸部分106与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连接部分103形成一体,还与第一臂部分100形成一体。
由延伸部分106的外周表面构成的引导表面107沿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延伸,或者朝着轨道平面P1左侧延伸和沿几乎与轴向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引导表面107平滑伸入表面104b和105b内,该表面104b和105b在两个外周边缘部分104和105中对着引导滑轮72。此外,延伸部分106(以及引导平面107)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3几乎等于链条C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4。宽度W3几乎等于由两个变速链轮41至47(这两个变速链轮沿链轮组40的轴向方向彼此邻接)占据的轴向宽度(图9表示了两个变速链轮45和46占据的宽度,作为宽度W5的代表实例)。而且,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以及引导表面80b)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6设置成大于延伸部分106(以及引导平面107)的宽度W3。
此外,在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中的延伸部分106和引导表面107定位成比在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中的延伸部分106和引导表面107更靠近旋转中心线L4,当从侧部看时,该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处在使得它与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部分交叠的位置。在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中的延伸部分106和引导表面107也定位成比引导滑轮72的最外周端中的旋转轨道72c更靠近旋转中心线L4。而且,当较小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5从靠近较大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4的位置接近端部部分105a时,在旋转中心线L4和在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中的一组延伸部分106和引导表面107之间的距离连续变小。因此,延伸部分106和引导表面107逐渐靠近旋转中心线L4。
如图4、10和12所示,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包括在引入链条C的张紧滑轮82部分附近处的第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脱轨防止部分111。第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包括外周边缘部分,该外周边缘部分用于覆盖沿周向方向形成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范围。脱轨防止部分111布置在沿张紧滑轮82的向前旋转方向A0离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的位置处,并防止链条C离开张紧滑轮82。
脱轨部分C12是沿轴向方向从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中脱轨的链条C部分,下面将介绍脱轨部分C12。第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通过以使得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一定方向倾斜的方式折叠第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而形成,该方向使得当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张紧滑轮82的径向方向向外时,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轴向方向向左离开轨道平面P2。第一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是沿从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一部分向左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该部分与张紧滑轮82相对。而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有引导表面112,该引导表面由倾斜表面形成,该倾斜表面由沿径向方向朝外的圆锥形表面制成。换句话说,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有引导表面112,该引导表面由沿一定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该方向使得当倾斜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时倾斜表面向左离开轨道平面P2。而且,沿轴向方向最靠近张紧滑轮82的引导表面112端部部分112a位于引导表面112的、沿径向方向的最内侧位置处。引导表面112的端部部分112a位于几乎与和张紧滑轮82啮合的链条C部分的径向方向内边缘部分所处位置相同的位置。换句话说,引导表面112的端部部分112a定位在几乎与沿挂住链条C的张紧滑轮82部分的部分C4的径向方向的内边缘部分C4a所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这里,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是越过多个齿82a的平面,这些齿82a是张紧滑轮82的、与链条C啮合的部分(见图10),且该轨道平面P2垂直于旋转中心线L5(图12表示了越过齿82a的一个轨道平面)。
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7几乎等于链条C的宽度W4。此外,形成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范围设置在使得角度θ1和角度θ2(见图10)几乎彼此相等的范围内。当从侧面看时,角度θ1是相对中心平面P3的角度,该角度绕旋转中心线L5沿向前旋转方向A0测量;且角度θ2是相对中心平面P3的角度,该角度绕中心线L5沿向后旋转方向测量,而中心平面P3定义成包括引导滑轮72的旋转中心线L4和张紧滑轮82的旋转中心线L5。总体上,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设置在使得相对旋转中心线L5的角度θ1和角度θ2的总和为钝角的范围内。而且,脱轨防止部分111超过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而径向向外延伸。在超过挂住链条C的张紧滑轮部分C4沿径向向外的位置处,脱轨防止部分111通过作为连接部分的铆钉85而与第二臂部分120中的、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的脱轨防止部分131连接。
在图9、10和11中,第二臂部分120是板形部件,其中,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21、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和连接部分123相互形成一体。引导滑轮侧部分121为扇形,并形成于沿引导滑轮72周向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包括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C3。张紧滑轮侧部分122为扇形,并形成于沿张紧滑轮82周向方向的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包括挂住链条C的张紧滑轮82部分C4。连接部分123使两个引导部分121和122连接在一起。
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21包括外周边缘部分134,该外周边缘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引入链条C的部分和引导滑轮72的引出链条C的部分之间的范围内。当从侧面看时,外周边缘部分124位于使得该外周边缘部分124似乎与挂住链条C的引导滑轮部分C3重叠。对于外周边缘部分124,倾斜表面125形成于超过引导滑轮72的最外周边缘的旋转轨道82c的、沿引导滑轮72的径向方向向外的位置中。倾斜表面125沿这样的方向倾斜,即该方向使得当倾斜表面125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倾斜表面125沿离开轨道平面P1径向向右延伸。此外,倾斜表面125在引导滑轮72的引入链条C的部分附近处形成于连接部分123的端部部分123a中。当从上面看时,倾斜表面125形成为延伸至使得倾斜表面125似乎与张紧滑轮82交叠的位置处。
而且,外周边缘部分124的直径大于第一臂部分100的较大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4的直径。最外侧边缘124a是外周边缘部分124的延伸至倾斜表面125内的部分,该部分沿引导滑轮径向方向向外。最外侧边缘124由直径与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的引导表面80b的直径相等的柱体表面而形成。当沿径向方向看时,最外侧边缘124a位于与弹簧容纳部分80的引导表面80b所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因此,在旋转中心线L4和引导表面80b之间的距离d2等于在旋转中心线L4和最外侧边缘124a之间的距离d2。在旋转中心线L4和引导表面107之间的距离d1小于距离d2。而且,连接部分123构成防止链条C向右脱离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的脱轨防止部分。
如图4、10、12所示,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形成为沿对称平面与第一臂部分100的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对称,该对称平面是与旋转中心线L5垂直的平面。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有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和脱轨防止部分131。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包括外周边缘部分,该外周边缘部分布置在张紧滑轮82的引入链条C的部分的附近,以便覆盖沿周向方向一定范围内,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与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共同形成于该周向方向范围内。脱轨防止部分131与脱轨防止部分111类似。
脱轨部分C14是沿轴向方向从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脱轨的链条C部分。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使得脱轨部分C14再次与张紧滑轮82啮合。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通过以使得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一定方向倾斜的方式折叠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而形成,该方向使得当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张紧滑轮8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的外周边缘部分沿轴向方向向右离开轨道平面P2。第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是沿从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的一部分向右的轴向方向延伸的延伸部分,该部分与张紧滑轮82相对。而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有引导表面132,该引导表面由倾斜表面形成,该倾斜表面由沿径向方向朝外的圆锥形表面制成。换句话说,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有引导表面132,该引导表面由沿一定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形成,该方向使得当倾斜表面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倾斜表面向右离开轨道平面P2。而且,沿轴向方向最靠近张紧滑轮82的引导表面132端部部分132a位于引导表面132的、沿径向方向的最内侧位置处。引导表面132的端部部分132a定位在几乎与沿挂住链条C的张紧滑轮82的部分C4的径向方向的内边缘部分C4a所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8几乎等于链条C的宽度W4。此外,形成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周向方向范围与相对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形成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的周向方向范围相同。而且,脱轨防止部分131超过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而径向向外延伸。
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分别包括锥形的引导部分110a和130a,这使得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之间的轴向方向间隔当该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分别沿向前旋转方向A0朝着脱轨防止部分111和131延伸时变小。
下面将介绍在变速链轮41至47进行向后旋转或停止时(换句话说当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时,例如当自行车处于向后运动的状态或当自行车B停止时)进行变速操作的情况下,延伸部分106、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和一对啮合恢复部分110和130引导链条C的功能。
如图3、4和10至12所示,当变速操作机构60的操作将使链条运动至更快变速位置,同时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时,脱轨器70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的操作使得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与保持器H和臂R一起向右运动。因此,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以及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一起向右运动。相反,变速链轮41至47的其中一个的挂住链条C的一部分并不向右运动。此外,驱动输入链轮3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并不运动至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和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从一个位置向左运动,在该位置,连接部分103和脱轨防止部分111阻碍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以及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向左运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和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可能在连接部分103和脱轨部分111的附近脱离轨道平面P1和P2。换句话说,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和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可能脱离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
这里,靠近连接部分103和123的位置是当链条C开始脱离时的起始部分C11a。靠近脱轨防止部分111和131的位置是链条C开始脱离的起始部分C12a。脱轨部分C1是开始在起始部分C11a处脱离的链条C部分。脱轨部分C12是开始在起始部分C12a处脱离的链条C部分。对于引导滑轮72,脱轨部分C11在延伸部分106或引导表面107上运动,例如如图11中的长划双短划线所示。对于张紧滑轮82,脱轨部分C12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或引导表面112上运动,例如如图12中的长划双短划线所示。
当脱轨部分C11处于该状态时,延伸部分106使得在引入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附近处的一部分脱轨部分C11定位成超过引导滑轮72的旋转轨道72c沿径向方向向外。此外,当骑车人例如沿向前旋转方向A0驱动曲轴12,并因此使变速链轮41至47向前旋转时,延伸部分106引导已经在延伸部分106上运动的脱轨部分C11,这样,这时在链条C上的张紧力使得脱轨部分C11在引导表面107上滑动,从而朝着轨道平面P运动,并因此与引导滑轮72啮合。
当变速操作将使得链条C运动至更快变速位置时,如果变速操作跳过几个变速链轮,或者当发生类似情况时,在变速操作之后的工作链轮和变速操作之前的工作链轮之间的外径的差异变得更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延伸部分106中,较小直径的外周边缘部分105的延伸部分106有助于可靠地使脱轨部分C11到达延伸部分106上,如图10中的长划短划线所示。因此,与当在旋转中心线L4和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的延伸部分106之间的距离等于在旋转中心线L4和较大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4的延伸部分106之间的距离时的情况相比,延伸部分106能够使脱轨部分C11可靠到达延伸部分106上,而不会使脱轨部分C11脱离延伸部分106。
另一方面,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使得整个脱轨部分C12定位成超过张紧滑轮82的旋转轨道82c沿径向方向向外。此外,当骑车人沿向前旋转方向AO驱动曲轴12,并因此使得变速链轮41至47向前旋转时,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引导脱轨部分C12,这样,作用在链条C上的张紧力使得脱轨部分C12朝着轨道平面P2运动,并因此与张紧滑轮82啮合。
当变速操作机构60的操作将使链条运动至更慢变速位置,同时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时,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的操作使得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向左运动。因此,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以及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一起向左运动。相反,变速链轮41至47其中一个的挂住链条C的一个部分并不向左运动。此外,驱动输入链轮3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并不运动至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相对应的位置。因此,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和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从一个位置向右运动,在该位置,连接部分103和脱轨防止部分111阻碍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和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向右运动。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引导滑轮7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3可能在连接部分123附近脱离轨道平面P1。在另一些情况下,张紧滑轮82的挂住链条C的部分C4可能在脱轨部分131附近脱离轨道平面P2。
这时,对于引导滑轮72,在脱轨部分外的脱轨部分C13到达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或引导表面80b上,例如如图11中的长划双短划线所示。对于张紧滑轮82,脱轨部分C14到达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或引导表面132上,例如如图12中的长划双短划线所示。
当脱轨部分C13处于该状态时,周边壁80a使得在引入链条C的引导滑轮72部分附近处的一部分脱轨部分C11定位成超过引导滑轮72的旋转轨道72c沿径向方向向外。周边壁80a引导已经到达周边壁80a上的脱轨部分C13,这样,由于由曲轴12的向前旋转引起的、在链条C上的张紧力,脱轨部分在引导表面80b上滑动,朝着轨道平面P1运动,并因此与引导滑轮72啮合。而且,当变速操作将使得链条C运动至更慢变速位置时,如果变速操作跳过几个变速链轮,或者当发生类似情况时,在变速操作之后的工作链轮和变速操作之前的工作链轮之间的外径的差异变得更大。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周边壁80a的宽度W6大于延伸部分106的宽度W3,因此有利于可靠地使脱轨部分C13到达周边壁80a上。因此,该周边壁80a使得脱轨部分C13能够更可靠到达周边壁80a上而不会使脱轨部分C131脱离周边壁80a。
另一方面,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使得整个脱轨部分C14定位成超过张紧滑轮82的旋转轨道82c沿径向方向向外。此外,由于由曲轴12的向前旋转而引起的、在链条C上的张紧力,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引导脱轨部分C14,这样,脱轨部分C14朝着轨道平面P2运动,并因此与张紧滑轮82啮合。
这样,不管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响应于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向左或向右运动,脱轨部分C11和C12分别由延伸部分106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引导,这样,脱轨部分C11和C12返回分别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脱轨部分C13和C14分别由周边壁80a和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引导,这样,脱轨部分C13和C14返回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因此,弹簧容纳部分80的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构成啮合恢复装置,用于使得已经从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中脱轨的脱轨部分C11和C13与引导滑轮72啮合。
下面将介绍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实施例的功能和效果。
当骑车人沿向前旋转方向A0驱动曲轴12时,或者当自行车B向前运行且曲轴12处于向后旋转的状态或处于停止状态时,变速操作部件61的操作使得脱轨器70的保持器H、引导滑轮72、臂R和张紧滑轮82占据第七变速位置,该第七变速位置是基本位置,如图2至4中实线所示。因此,链轮组40的变速链轮47选择为工作链轮。因此,链条C挂在驱动输入链轮32和变速链轮47上,它们分别位于图3和4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当骑车人驱动踏板时沿向前旋转方向A0旋转的曲轴12通过单向离合器30而驱动该驱动输入链轮32旋转。驱动输入链轮32通过链条C而以由两个链轮32和47确定的变速比来驱动旋转变速链轮47、输出轴15和驱动输出链轮17。而且,驱动输出链轮17通过链条19而使得从动链轮18和后车轮Wr旋转。
当变速操作部件61操作为使得一个较低变速链轮41至46(例如变速链轮41)选择为工作链轮时,为了从上述基本位置改变变速位置,内部索缆62b操作脱轨器70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因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使得保持器H、引导滑轮72、臂R和张紧滑轮82沿轴向方向向左运动和沿径向方向从旋转中心线L3向外运动。因此,保持器、引导滑轮72、臂R和张紧滑轮82占据第一变速位置,该第一变速位置是由图2至4中的长划双短划线表示的变速位置。在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一起向左运动的链条C上的张紧力使得驱动输入链轮32沿轴向方向沿曲轴12的主轴12a向左运动。因此,驱动输入链轮32占据如图3和4中长划双短划线所示的位置。这时,链条C挂在变速链轮41上,且变速链轮41通过被驱动的链条C而与驱动输入链轮32连接。
此外,当变速操作部件61操作成选择一个变速链轮42至47(该链轮位于比第一变速位置更快的变速位置中)时,内部索缆62b操作脱轨器70的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因此,平行四边形连杆机构73使得保持器H、引导滑轮72、臂R和张紧滑轮82沿轴向方向向右运动和沿径向方向朝着旋转中心线L3向内运动。在沿着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向右运动的链条C上的张紧力使得驱动输入链轮32沿主轴12a向右运动。同时,链条C挂在已经从变速链轮42至47中选出的变速链轮上。
这样,响应于通过变速操作机构60进行的变速操作而操作的脱轨器使得链条从变速链轮41至47中的一个转换至另一个。因此,自行车B运行的变速比由选定的工作链轮和驱动输入链轮32确定,链条C挂在该工作链轮和驱动输入链轮32上。
此外,例如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后旋转且自行车处于向后运行的状态时,或者当变速链轮41至47停止且自行车B停止时,换句话说当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时,如果通过变速操作部件60进行变速操作,链条C可能在某些情况下脱离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或者在另一些情况下脱离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这时,可能形成脱轨部分C11、C12、C13和C14。
在某些情况下,用于使链条C的脱轨部分C11和C13(它们已经从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中脱轨)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啮合恢复装置包括延伸部分106和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它们分别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的左侧和右侧,且它们沿轴向方向沿各自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延伸。因此,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分别引导脱轨部分C11和C13(该脱轨部分C11和C13已经分别到达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上),这样,由于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前旋转时在链条C上产生的张紧力,脱轨部分C11和C13分别在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上朝着轨道平面P1滑动,并与引导滑轮72啮合。
因此,即使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后旋转或停止时链条C由于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通过变速操作)沿轴向方向运动而脱离轨道平面P1时,脱轨部分C11和C13分别由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引导,这样,当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使得引导滑轮72和张紧滑轮82沿轴向方向向左或向右运动时,脱轨部分C11和C13分别在延伸部分106的引导表面107和周边壁80a的引导表面80b上滑动,然后再次与引导滑轮72啮合。因此,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前旋转时,将防止脱轨部分C11和C13分别卡在引导滑轮72和第一臂100之间以及在引导滑轮72和第二臂120之间。此外,将防止脱轨部分C11和C13位于引导滑轮72侧部和位于从引导滑轮72的旋转轨道72c径向向内的位置。这使得链条C能够运行。因此,即使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后旋转且自行车B向后运行时进行变速操作,链条C也不会卡在引导滑轮72和变速链轮组41至47之间(换句话说,链条C不会停滞)。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前旋转时,链条C返回与引导滑轮72可靠啮合的状态。
因此,脱轨部分C11和C13很容易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不管变速链轮41至47怎样旋转,都可以进行变速操作,包括当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的情况,例如当变速链轮41至47向后旋转的情况。因此,可以根据变速操作来进行变速。
前述滑轮支承部件包括第一保持器部分76和第二保持器部分77以及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第一保持器部分76和第二保持器部分77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72,且支承部分78布置在它们之间。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82(该张紧滑轮由保持器H的支承部分78支承,且该张紧滑轮向链条上施加张紧力),且支承部分84布置在它们之间。延伸部分106与第一臂部分100模制成一体。周边壁80a是用于容纳张紧弹簧83的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该张紧弹簧产生用于将张紧滑轮82推靠在链条C上的弹簧力。因此,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通过利用第一臂部分100和弹簧容纳部分80(它们是支承张紧滑轮82的部件)来提供。这并不需要准备专门用于构成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的部件。因此,将防止增加变速装置T(包括啮合恢复装置)中的部件数目,并降低变速装置T的成本。
通过折叠而形成的延伸部分106形成为这样,即延伸部分106有引导表面107,该引导表面平滑伸入与引导滑轮72相对的表面104b和105b中,该表面104b和105b分别在两个外周边缘部分104和105中。这使得脱轨部分C11平滑运动至引导表面107上,并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这样,将提高使得脱轨部分C11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的快速性和可靠性,并因此提高进行变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
变速链轮41至47布置成这样,即从具有最小直径的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向左顺序至具有最大直径的变速链轮。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分别布置在轨道平面P1的左侧和右侧。与周边壁80a的、脱轨部分C13能够到达的引导表面80b相比,延伸部分106的、脱轨部分C11能够到达的引导表面107布置在离引导滑轮72的旋转中心线L4的距离d1更小的位置处。这消除了当引导滑轮72向左运动时在延伸部分106和各变速链轮41至47之间的干涉。因此,保证进行变速操作的可靠性。此外,引导滑轮72和各变速链轮41至47能够布置成彼此更靠近。这能够使变速装置T小型化。而且,改了进行变速操作的可靠性。此外,这能够使变速平滑进行。
延伸部分106布置成从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连续延伸至当从侧面看时使得连接部分103似乎与张紧滑轮82交叠的位置处。延伸部分106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3几乎等于链条C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4。这使得延伸部分106能够作为第一臂部分100的增强肋。因此,支承张紧滑轮82的第一臂部分100的刚性增加。此外,保证使脱轨部分C11返回成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引导功能。而且,延伸部分106沿轴向方向的宽度能够更小。这使得延伸部分106能够沿轴向方向小型化。这使得引导滑轮72和各变速链轮41至47能够布置成彼此沿轴向方向更靠近。因此,变速装置T能够沿轴向方向小型化。
臂R包括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第一臂部分100布置成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和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向左。第二臂部分120布置成沿轴向方向相对于引导滑轮72的轨道平面P1和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同右。第一臂部分100提供有延伸部分106,而第二臂部分120提供有弹簧容纳部分80的周边壁80a,这样,周边壁80a沿轴向方向靠近第二臂部分120。第二臂部分120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72和周边壁80a之间。最外侧边缘124a是沿径向方向的一部分第二臂部分。最外侧边缘124a至引导滑轮72的旋转中心线L4的距离d2等于周边壁80a的引导表面80b至引导滑轮72的旋转中心线L4的距离d2。因此,脱轨部分C13由周边壁80a引导,这样,脱轨部分C13在引导表面80b上平滑运动,而不会受到第二臂部分120的干涉。因此,脱轨部分C13能够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因此,脱轨部分C13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提高。而且,进行变速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提高。而且,因为倾斜表面125形成于第二臂部分120中的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21的外周边缘部分124中,因此,已经在引导表面80b上运动的脱轨部分C13更容易与引导滑轮72啮合。
延伸部分106的宽度W3几乎等于由两个变速链轮(这两个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彼此相邻)沿轴向方向占据的宽度W5。周边壁80a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8大于延伸部分106的宽度W3。因此,由于延伸部分106和周边壁80a而保证使得脱轨部分C11和C13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的引导功能。此外,第一延伸部分106沿轴向方向的宽度W3能够变得更小。这使得延伸部分106能够沿轴向方向小型化。此外,引导滑轮72和各变速链轮41至47能够布置成彼此沿轴向方向更靠近。这使得变速装置T能够沿轴向方向小型化。而且,即使当脱轨部分C13沿轴向方向运动的宽度更大时,周边壁80a也能够使得脱轨部分C13返回至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这样,脱轨部分C13可靠到达周边壁80a上。因此,提高了使脱轨部分C13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的可靠性。此外,也提高了进行变速的可靠性。
当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的延伸部分106布置成相对较大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4径向向内时,且当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的延伸部分106位于更靠近旋转中心线L4时,较小直径外周边缘部分105的延伸部分106使得脱轨部分C11返回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这样,即使当变速操作使链条C转变至更快变速位置时在变速后的工作变速链轮和变速前的工作变速链轮之间的外径差异较大时,脱轨部分C11也可靠到达延伸部分106上,而不会使脱轨部分C11脱离延伸部分106。因此,引导滑轮13返回至与引导滑轮72啮合的状态的可靠性提高。此外提高了进行变速的可靠性。
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分别在张紧滑轮82的引入链条C的部分附近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使得已经从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上脱轨的链条C脱轨部分C12与张紧滑轮82啮合。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使得已经从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上脱轨的链条C脱轨部分C14与张紧滑轮82啮合。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这样引导整个脱轨部分C12,即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将整个脱轨部分C12定位成相对于张紧滑轮82的旋转轨道82c沿径向方向向外,且由于链条C的张紧力,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使得整个脱轨部分C12朝着轨道平面P2运动,然后与张紧滑轮82啮合。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这样引导整个脱轨部分C14,即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将整个脱轨部分C14定位成相对于张紧滑轮82的旋转轨道82c沿径向方向向外,且由于链条C的张紧力,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使得整个脱轨部分C14朝着轨道平面P2运动,然后与张紧滑轮82啮合。
因此,即使当变速链轮41至47并不向前旋转时(包括变速链轮41至47停止的情况,特别是当变速链轮41至47停止时)由于变速操作使得张紧滑轮82沿轴向方向运动而使得链条C脱离轨道平面P2,链条C的脱轨部分C12和C14也分别由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引导,并因此返回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这防止脱轨部分C12和C14分别卡在张紧滑轮82和第一臂部分100之间和卡在张紧滑轮82和第二臂部分120之间。此外,这防止脱轨部分C12和C14分别定位在张紧滑轮82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张紧滑轮82的旋转轨道82c的径向方向内侧。这样,链条C能够运行。因此,由于变速操作而已经从张紧滑轮82的轨道平面P2脱轨的脱轨部分C12和C14分别由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引导,从而使脱轨部分C12和C14再次与张紧滑轮82啮合。这样,链条C能够运行,这使得脱轨部分C12和C14更容易返回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这样,当变速链轮41至47处于并不向前旋转的状态(包括停止状态)时也能够进行变速操作。因此,能够根据变速操作来进行变速。
脱轨器70包括引导滑轮72和保持器H。引导滑轮72引导挂在已经从变速链轮41至47中选定的一个工作链轮上的链条C。保持器H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72,并能够与臂R一起沿轴向方向运动。臂R包括一对臂部分100和120。臂部分100布置在张紧滑轮82和引导滑轮72的轴向方向左侧。臂部分120布置在张紧滑轮82和引导滑轮72的轴向方向右侧。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形成于臂部分100中。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22和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21形成于臂部分120中。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122防止链条C挂在张紧滑轮82上的部分脱离张紧滑轮。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是由保持器H支承的支承部分。沿轴向方向在两个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之间的间隔W1大于沿轴向方向在两个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122之间的间隔W2。
这能够增加了各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的抗弯刚性,该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是这样的部件,即脱轨器70将用于使臂R沿轴向方向运动的力作用在它上面。因此,引导滑轮侧引导部分101和121能够制成为重量更轻。此外,当在臂R的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102和122之间的轴向方向间隔制成为更小时,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能够布置成更靠近张紧滑轮82。这使得分别由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引导的脱轨部分C12和C14可靠返回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因此,提高了使脱轨部分C12和C14返回至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状态的可靠性。
各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沿周向方向形成的范围是这样的范围,当从侧面看时,它使得环绕张紧滑轮82的旋转中心线沿张紧滑轮82的向前旋转方向A0相对中心平面P3的角度θ1几乎等于环绕张紧滑轮82的旋转中心线沿张紧滑轮82的向后旋转方向相对中心平面P3的角度θ2。因此,能够充分保证各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沿周向方向形成的范围。这使得脱轨部分C12和C14能够更容易地返回至与张紧滑轮82啮合。因此,提高了使脱轨部分C12和C14返回至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可靠性。而且,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中,与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接触的各脱轨部分C12和C14施加相应的力的作用点可以制成为更靠近中心平面P3。由力引起的、分别作用在臂部分100和120上的力矩能够减小。这使得臂部分100和120不需要太大,也不需要为了提高各臂部分100和120的抗扭刚性而增加重量。因此,臂部分100和120能够制成为重量更轻。
臂R包括一对臂部分100和120。臂部分100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张紧滑轮82的左侧,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形成于臂部分100中。臂部分120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张紧滑轮82的右侧,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30形成于臂部分120中。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分别有引导表面112和132。脱轨部分C12和C14分别与引导表面112和132接触。引导表面112沿轴向方向和沿离开轨道平面P2的方向向左延伸。引导表面132沿轴向方向和沿离开轨道平面P2的方向向右延伸。在引导表面112中,端部部分112a沿轴向方向最接近张紧滑轮82。在引导表面132中,端部部分132a沿轴向方向最接近张紧滑轮82。端部部分112a和132a定位在与链条C(该链条C与张紧滑轮82啮合)的内周边缘C4a所处位置几乎相同的位置处。这使得脱轨部分C12和C14很容易地分别到达引导表面112和132上。各脱轨部分C12和C14的起始部分C12a和C14a分别位于沿张紧滑轮82向前旋转方向A0的位置和分别在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中,并分别靠近脱轨防止部分111和131。因此,起始部分C12a和C14a能够定位成尽可能远离使链条C引出的驱动输入链轮32部分。这减小了链条C的扭转程度,该扭转由张紧滑轮82沿轴向方向运动而引起。这降低了当进行变速操作时由链条C产生的阻力。因此,降低了由于链条C扭转而由链条C产生的阻力。这样,变速操作能够更容易地进行。
变速装置T的壳体部分21提供有凸出部分56,该凸出部分56在这样的位置,即当从侧面看时,它使得凸出部分56似乎与挂在变速链轮上的链条C的部分C1交叠。部分C1与变速链轮41啮合,该变速链轮41是在变速链轮41至47中沿轴向方向靠近壳体20的临近链轮。凸出部分56调节链条C沿轴向方向以靠近第一壳体部分21的方向运动。凸出部分56通过它与链条C的接触而防止链条C脱离变速链轮41。因此,当在变速链轮41上进行变速操作时,凸出部分56防止链条C沿轴向方向超过变速链轮41而运动。这样,链条C将不会脱离变速链轮41。这不需要基于变速操作响应于变速位置以较高精度设置链条C和引导滑轮72沿轴向方向的位置。因此,该简单结构能够防止链条C由于快速变速操作而脱离变速链轮41。
凸出部分56与第一壳体部分21模制成一体,这样,凸出部分56沿轴向方向朝着链条C挂在变速链轮上的部分C1而凸出,这不需要制备用于构成凸出部分56的专用部件。因此,变速装置T的部件数目将减小,变速装置T的成本也将减小。此外,变速装置T能够制成为重量更轻。
第一壳体部分21提供有内部肋57,这样,内部肋57沿轴向方向凸出。内部肋57沿变速链轮41的轴向方向从凸出部分56向外凸出。内部肋57的、沿轴向方向的顶表面57a位于与凸出部分56的顶表面56d所处位置几乎相同的位置,该凸出部分56通过与链条C接触而调节链条C沿轴向方向的运动。因此,内部肋57进一步增加了第一壳体部分21的刚性。此外,即使当链条C的一部分超过凸出部分56而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将防止链条C向外伸出的部分沿轴向方向超过凸出部分56运动。因此,更加提高了防止链条脱轨的效果。
凸出部分56、内部肋57和外部肋58与由板形材料制成的第一壳体部分21模制成一体。因此,提高了第一壳体部分21的刚性。
此外,凸出部分56提供有第二部分56b。因此,即使当在链条C上形成停滞部分C2时在变速链轮41上进行变速操作,凸出部分56也能防止链条C超过变速链轮41沿轴向方向运动。因此,链条C将不会脱离变速链轮41。
下面将介绍上述实施例的局部变化形式的实例,将集中介绍变化结构。
变速装置T的壳体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上述壳体是这样的壳体,其中密封形成用于容纳变速机构M1、脱轨器70和张紧器74的腔室。实际上,壳体可以是使得容纳腔室形成为开口于外界空气中的壳体,例如包括至少覆盖链轮组40的轴向方向左侧部分的壳体。
延伸部分106可以这样倾斜,即当延伸部分106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该延伸部分106沿轴向方向沿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延伸。另外,引导表面107可以这样倾斜,即当引导表面107沿径向方向向外延伸时,该引导表面107沿轴向方向沿离开轨道平面P1的方向延伸。延伸部分106可以通过磨削处理或铸造处理而与第一臂部分100模制成一体。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可以分别通过磨削处理或铸造处理而与第一臂部分100和第二臂部分120模制成一体。啮合恢复引导部分110和130可以与旋转中心线L5平行地延伸。另外,引导表面112和132可以与旋转中心线L5平行地延伸。
在第二臂部分120中的外周边缘部分124的最外侧边缘124a可以位于这样的位置,即它离旋转中心线L4的距离小于距离d2。
凸出部分可以形成于沿周向方向或沿径向方向的部分。
在前述实施例中,公共使用的链轮包括驱动输入链轮32,变速链轮41至47构成从动链轮。不过,多个变速链轮可以由多个驱动链轮构成。公共使用的链轮可以由从动链轮构成,且用于变速的链轮挂在公共使用的链轮和一个变速链轮之间。
链轮组可以布置在输出轴上,该输出轴布置在与后车轮的旋转中心线相同的轴线上,且链轮组可以由用于输出的从动链轮构成。变速装置T也可以布置在除了自行车之外的机器上。
尽管已经参考多个特定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前述说明只是进行举例说明,而不是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优选实施例可以有多种变化形式。在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形式都将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

Claims (18)

1.一种变速装置,包括:
链条;
多个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
变换机构,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所述链条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的一个链轮转换成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选出的另一个链轮,该变换机构包括:
引导滑轮,该引导滑轮可沿轴向方向运动,且该引导滑轮可操作而将链条引导至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所选出的另一个链轮;以及
滑轮支承部件,该滑轮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该引导滑轮,链条将绕在该引导滑轮上,且该滑轮支承部件可通过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
其中,滑轮支承部件设有啮合恢复部分,用于使该链条的已经从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中脱轨的脱轨部分与该引导滑轮啮合;
其中,啮合恢复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该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分别布置在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两侧,并沿离开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方向延伸;并且
其中,各延伸部分可操作而引导该链条的已经到达该延伸部分上的脱轨部分,这样,由于链条的张紧力,链条的脱轨部分在该延伸部分上滑动,并朝着该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运动,然后与引导滑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变速装置包括张紧滑轮,
其中,滑轮支承部件包括:保持器,用于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引导滑轮;以及臂,用于可旋转地支承张紧滑轮,该张紧滑轮由保持器支承,且该张紧滑轮向链条施加张紧力;
其中,第一延伸部分与臂模制成一体;以及
其中,第二延伸部分包括弹簧容纳部分,该弹簧容纳部分用于容纳张紧弹簧,以便产生弹簧力,该弹簧力用于将张紧滑轮推靠在链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以沿轴向方向在侧部从具有较大外径的变速链轮至具有较小外径的变速链轮的方式顺序布置;
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分别布置在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侧部,并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侧;以及
其中,在第一延伸部分中的、脱轨部分能够到达其上的引导表面位于这样的位置,即与第二延伸部分中的、脱轨部分能够到达其上的引导表面相比,它离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更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当从侧面看时,第一延伸部分延伸至使得第一延伸部分看起来与张紧滑轮交叠的位置;以及
其中,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几乎等于链条沿轴向方向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臂包括第一臂部分和第二臂部分,其中的一个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第一侧,另一个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和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第二侧;
第一臂部分提供有第一延伸部分;
第二臂部分提供有弹簧容纳部分,这样,弹簧容纳部分沿轴向方向邻近第二臂部分;以及
第二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引导滑轮和弹簧容纳部分之间,第二臂部分沿径向方向的最外侧边缘位于这样的位置,即与弹簧容纳部分的、脱轨部分能够到达其上的引导表面相比,它离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距离相等或更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几乎等于由该多个变速链轮中的两个变速链轮占据的沿轴向方向的宽度,这两个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彼此相邻;
第二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大于第一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的宽度。
7.一种变速装置,包括:
链条;
多个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
变换机构,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链条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的一个链轮转换成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选出的一个链轮;
该变换机构包括:
张紧滑轮,用于向链条施加张紧力,
臂,该臂可旋转地支承该张紧滑轮,该臂由于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
其中,在引入链条的张紧滑轮部分附近,该臂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用于使得已经脱离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的链条的脱轨部分与张紧滑轮啮合;以及
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分别引导脱轨部分,这样,整个脱轨部分定位成沿轴向方向从张紧滑轮的最外侧周边的旋转轨道向外,且脱轨部分由于链条的张紧力而朝着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运动,然后与张紧滑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变换机构包括:
引导滑轮,用于引导挂在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所选出的一个所述链轮上的链条;以及
保持器,该保持器可旋转地支承该引导滑轮,且该保持器能够与所述臂一起沿轴向方向运动;
其中,该臂包括一对臂部分,一个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张紧滑轮和引导滑轮的相应的第一侧,而另一个臂部分沿轴向方向布置在张紧滑轮和引导滑轮的相应的第二侧;
各臂部分包括: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该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用于防止链条的挂在张紧滑轮上的部分脱离;以及支承部分,该支承部分由保持器支承;以及
沿轴向方向在两个支承部分之间的间隔比沿轴向方向在两个张紧滑轮侧引导部分之间的间隔更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一中心平面定义为包括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线和引导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平面;以及
沿周向方向形成各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的范围是这样的范围,其包括当从侧面看时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沿向前旋转的方向绕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第一角度,该第一角度等于相对于所述中心平面沿反向旋转方向绕张紧滑轮的旋转中心线的第二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
所述臂包括一对臂部分,该对臂部分分别相对于张紧滑轮布置在沿轴向方向的相对侧,且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分别形成于该对臂部分中;
各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包括引导表面,一个脱轨部分与该引导表面接触,且该引导表面沿轴向方向和沿离开轨道平面的方向延伸;
在各引导表面中沿轴向方向最靠近张紧滑轮的端部定位在与和张紧滑轮啮合的链条的内周边缘所处的位置几乎相同的位置中。
11.一种变速装置,包括:
链条;
多个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沿轴向方向布置;以及
变换机构,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链条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的一个链轮转换成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选出的一个链轮,
该变换机构包括:
引导滑轮,该引导滑轮可沿轴向方向运动,并引导挂在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所选出的所述一个链轮上的链条,该引导滑轮包括所述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
滑轮支承部件,该滑轮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引导滑轮,链条缠绕在该引导滑轮上,且该滑轮支承部件可通过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
张紧滑轮,用于向链条施加张紧力;以及
臂,该臂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张紧滑轮,该臂由于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
其中,滑轮支承部件提供有啮合恢复部分,用于使链条的已经从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中脱轨的脱轨部分与该引导滑轮啮合;
所述臂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用于分别使链条的从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中脱轨的脱轨部分与该张紧滑轮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啮合恢复部分包括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该第一延伸部分和第二延伸部分沿轴向方向分别布置在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相对侧,并沿离开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方向和轴向方向延伸;
各延伸部分引导链条的已经到达该延伸部分上的脱轨部分,这样,由于链条的张紧力,链条的脱轨部分在该延伸部分上滑动,并朝着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运动,然后与引导滑轮啮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所述臂提供有啮合恢复引导部分,该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在引入链条的张紧滑轮的部分的附近,以及
啮合恢复引导部分分别引导脱轨部分,这样,整个脱轨部分定位成沿轴向方向从张紧滑轮的最外侧周边的旋转轨道向外,且由于在链条上的张紧力,脱轨部分朝着张紧滑轮的轨道平面运动,然后与张紧滑轮啮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变速装置装入壳体内,且变换机构还包括连杆机构,该连杆机构在一端可旋转地固定在壳体上,在另一端固定在保持器上,该连杆机构可操作而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得保持器和引导滑轮沿轴向方向和沿基本与轴向方向垂直的方向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变速装置,其中:连杆机构包括一对细长连杆。
16.一种用于自行车的传动装置,包括:
空心壳体;
曲轴,该曲轴穿过所述空心壳体延伸,并可旋转地支承在该空心壳体上;
驱动输入链轮,该驱动输入链轮可操作地安装在所述曲轴上,同时可与该曲轴一起旋转,所述驱动输入链轮布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输出轴,该输出轴有齿轮支承部分,该齿轮支承部分布置在所述空心壳体中,并可旋转地支承在该空心壳体上,所述输出轴有中心轴线,且还包括从所述壳体向外延伸的外端部分;
多个间隔开的变速链轮,这些变速链轮可操作地安装在所述输出轴上,同时与该输出轴一起旋转,所述变速链轮布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链条,该链条在所述驱动输入链轮和选定的一个所述变速链轮之间延伸;
驱动输出链轮,该驱动输出链轮可操作地安装在所述输出轴的外端部分,同时可与它一起旋转,所述驱动输出链轮布置在所述壳体外部;
变换机构,用于响应于变速操作而使链条从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的一个链轮转换成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所选出的另一个链轮,该变换机构包括:
引导滑轮,该引导滑轮可沿基本与输出轴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通过轨道平面运动,且该引导滑轮可操作而将链条引导至所述多个变速链轮中所选出的另一个链轮上;
以及滑轮支承部件,该滑轮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引导滑轮,链条缠绕在该引导滑轮上,且该滑轮支承部件可通过变速操作而沿轴向方向运动;
其中,滑轮支承部件提供有啮合恢复部分,用于当一部分链条从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脱轨时帮助引导链条的脱轨部分与该引导滑轮啮合;
该啮合恢复部分包括布置在引导滑轮的轨道平面的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延伸部分。
17.一种自行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装置。
18.一种自行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传动装置。
CNB2005100926472A 2004-08-27 2005-08-19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734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249312 2004-08-27
JP2004249311 2004-08-27
JP2004249311A JP4416604B2 (ja) 2004-08-27 2004-08-27 変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40048A true CN1740048A (zh) 2006-03-01
CN100467343C CN100467343C (zh) 2009-03-11

Family

ID=36092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926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67343C (zh) 2004-08-27 2005-08-19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4416604B2 (zh)
CN (1) CN100467343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234A (zh) * 2019-07-30 2019-10-25 陈新 新型自行车传动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8205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浙江元鸿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低能耗缝纫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90554A (en) * 1986-11-24 1988-12-13 Research Corporation Pulley shift assembly
DE4342236C1 (de) * 1993-12-10 1995-08-10 Vladimir Hetemov Fahrrad-Freilaufgangschaltung
CN2563093Y (zh) * 2002-08-05 2003-07-30 日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变速装置的链条变换结构改良
JP4115249B2 (ja) * 2002-11-05 2008-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転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1234A (zh) * 2019-07-30 2019-10-25 陈新 新型自行车传动机构
CN110371234B (zh) * 2019-07-30 2024-05-03 陈新 自行车传动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416604B2 (ja) 2010-02-17
JP2006062576A (ja) 2006-03-09
CN100467343C (zh) 2009-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53229B2 (en) Chain alignment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CN1654269A (zh) 自行车用变速机构造
CA2496191C (en) Transmission casing for bicycle
TWI290115B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bicycle
CN1792706A (zh) 自行车用后拨链器
CN1191960C (zh) 自行车
EP1630091B1 (en) Gear-shifting apparatus for a bicycle
US7686716B2 (en) Drive sprocket wheel slide restricting structure of bicycle transmission
US7503862B2 (en) Transmission with internal protective shield and bi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US7611430B2 (en) Transmission system for a bicycle, and bi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JP2004155280A (ja) 自転車
US7294076B2 (en)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bicycle
CN1654839A (zh) 变速用钢索设置结构
US7520831B2 (en) Gear-shifting apparatus, and bicycle incorporating same
CN1740048A (zh) 用于自行车的变速装置以及包括该变速装置的自行车
CN1109622C (zh) 自行车用内装变速轮毂
JP2007030598A (ja) 変速装置
CN1772557A (zh) 自行车换档操纵装置
JP2011213346A (ja) ベルト伝達機構を有する自転車とそのフレーム
JP4219310B2 (ja) 変速装置
US20220297795A1 (en) Sequential adjacent drive assembly for a cycle
JP2023180031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スプロケットアセンブリ
CN1701188A (zh) 自动二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3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