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38937A -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738937A
CN1738937A CN 03812355 CN03812355A CN1738937A CN 1738937 A CN1738937 A CN 1738937A CN 03812355 CN03812355 CN 03812355 CN 03812355 A CN03812355 A CN 03812355A CN 1738937 A CN1738937 A CN 1738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ser beam
thermoplastic
suture
suturing part
soft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0381235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里斯蒂安·吉扬
雅克·吉扬
马克·吉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 GEX SYSTEMS C GEX
Original Assignee
C GEX SYSTEMS C GEX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 GEX SYSTEMS C GEX filed Critical C GEX SYSTEMS C GEX
Publication of CN1738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38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7/00Sewing machines for concurrently making thread and welded s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12)的方法和设备,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结环和/或交织的缝线,以及通过使缝线插入或穿通缝制对象(3)的至少一层材料,来形成所述缝合部。所述缝合部(12)由至少在其外部具有热塑性材料的至少一根缝线形成。至少一个红外线激光束(17,18)在缝制对象(3)外部局部施加在缝合部(12)上。所述激光束(17,18)将位于与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的热塑性材料点状软化。气流用于分散软化的纤维,然后,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施加在至少一段缝线上的软化且分散的热塑性材料上,从而将相邻线段彼此点结合在一起。

Description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其中缝线被结环和/或交织,并且缝线插入并穿过接受缝合部的对象即缝制对象的至少一层材料。
背景技术
缝纫工艺和设备种类多样,为公众所知,并且被大量文献公开。特别地,它们是制定各种标准的对象。
线迹可以是装饰性和/或功能性的,例如,它们可以用于组装不同的料块,以形成一个缝制对象。构成对象的材料可以是纺织物、针织物、皮革、合成材料等。EP-0223312示出了一个例子,其中包缝缝线用于限定一根在家具面罩的边界处滑动的松紧带。在缝合部包括一行或多行线迹的情况下,缝制对象被连续牵拉通过设备的缝合台。在其它情况下,例如在缝合钮扣时,缝制对象被放置在缝合台上,并在此在缝合操作中基本上保持不动。在所有情况下,为了获得缝制对象,均需要将用于形成对象的一个(或多个)料块放置在缝纫设备的缝合台上。
使用缝合部所产生的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是其较为脆弱,因而缝线的初始或最终系固部分的断点或者缝线之一的断点容易自发沿整个缝合部蔓延,和/或牵伸缝线之一,和/或使通过缝线组装的料块相互分离。术语“缝合部容易松脱”指的就是这种现象,其也可被称作“脱线”。这种现象特别容易出现在由诸如链式线迹、锁边线迹或包缝线迹等结环线或线组构成的缝线中,在这些类型的多组线中,非交织线没有彼此打结。
然而,由结环线形成的线迹具有以下优点,即能够非常快速地缝合,并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要使用容量有限的线团。出于上述原因,在本行业中优选利用能够被大容量线团供线的设备来形成链式线迹、锁边线迹或包缝线迹,同时希望能够提供大范围的变化,并且特别是希望能够使用大量的(可能高达9个)不同的缝线。然而,使用这种类型的缝线受到以下因素的严重影响,即非常容易出现松脱,并且会以有害和不令人满意的方式脱线。因此,这种类型的线迹不被用于组装承受张力的料块,在诸如椅子的修边面罩等的情况下,制造商必须确保提供这种张力。
然而,在由交织线或线组形成线迹的情况下,上述问题不是那么严重,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即缝合部处的断点会令人不满意且有害地自发蔓延。简而言之,缝合部仍容易松脱,尽管脱线的速度低于结环线迹时的情况。
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例如形成不透水缝合部时,有人提出通过辅助熔接和/或粘结来形成组合部,以加强缝合部,这样还能间接导致脱线问题的缓解。
例如,FR-90562、US-1560712、US-5003902中描述了不透水缝合部,其中一个或多个缝合部与一个热塑性材料条组合在一起,所述热塑性材料用于将组装的织物料块和/或缝线熔接起来。然而,这些方法在材料、人工、制造时间等方面是高成本的。另外,它们局限于通过局部叠加来组装料块。它们不能用于例如包缝或缝合纽扣。此外,通过热塑性材料条,缝合部的柔性和外观等特性被极大地改变。特别地,使用内置式热塑性材料条会增加缝制对象的厚度。
还有文献中(FR-886765、US-3296990)考虑利用热塑性材料形成用于接收缝线的料块,并且在缝线穿过材料的地方,借助于熔接装置通过点接触或超生波来局部施加热量,以将缝线熔接在所述材料上。这些方法局限在用于组装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料块。此外,它们导致柔性和外观的变化增大。另外,这些方法需要将缝线结合在缝制对象上,而这在某些情况下是不理想的,例如,在EP-0223312的情况中,需要将滑动的松紧带内置于缝线与缝制对象之间。另外,这些方法未被实际使用,这主要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在缝线穿过材料的精确点上特定地进行的熔接极难保证精确实现,甚至是无法实现。利用超声波,实际上必须沿连续的熔合线实现缝线与材料块的一部分的整体熔化。出于这一原因,缝合部最终熔接在材料块上,因此所产生的缝合部本身会损失很多利益。此外,1942年提交的FR-886765没有专门指出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实现点熔接。
FR-142761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处理织物(纺织品、编织品等)的方法,其目的是避免织物的交织线的滑动或“滑脱”。该文献中,术语“滑脱”指的是这样的现象,即在织物中的线被钩住或断开后,导致织物中的线发生脱线。如该文献中所解释,可以通过施加粘结性物质来解决这一问题,然而,这种物质会导致织物硬化。该文献还提出,可以通过局部施加热量来处理纺织品例如尼龙袜。然而,这种方法在实际中非常难以控制,因而纺织品会被损坏或过热(线完全熔化),或者因热量不足以将纺织品中的线固定而导致纺织品未被有效处理。在所有情况下,纺织品的外观和强度均会下降。因此,该文献中提出仅仅向织物中的某些线交叉点施加相隔的粘结剂液滴。这一方法需要在制造之后对纺织品实施一个专门处理步骤。该文献没有设想将其方法应用于缝合部。在任何情况下,将该方法应用于缝合部都远远难于将其应用于纺织品。
JP-09084980提出了一种改型方法,其中使用粘结性热熔线(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丙烯酸树脂纤维、维尼纶等),并且利用在压脚下游安置在工件承载板下面的激光束或其它加热装置来加热和熔化链式线迹,以熔化链式线迹,从而解决链式线迹中的线的脱线问题。然而,如前面参照FR-1427611所作描述,实际上无法实施该方法。事实上,在实际应用中无法施加精确量的热量;所述热量应根据所使用的缝线和被缝制的材料块(吸收性和/或反射性高或低)而变化,以获得缝线的严格的局部熔化和熔接。此外,在熔接之后,缝线会收缩、碳化并损失机械强度。此外,熔化的线段会立即接触工件承载板,因此有可能粘在工件承载板上或将熔化物滴落在工件承载板上。结果,在最佳情况下,也几乎会立即堵塞用于激光束的孔,并且甚至会导致缝制对象粘着而无法在板上移动。因此,JP-09084980中描述的改型方法不能成功地投入工业实际应用中。
发明内容
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和设备,其能够以简单、快速和经济的方式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并且其满足工业规模的操作要求,而不会损害缝制对象的机械性能,同时能够至少基本上维持缝合部本身的机械性能。
更特别地讲,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出这样的方法和设备,其能够至少基本上维持缝制对象和缝合部的外观,特别是能够提供出传统式样的、美观的缝合部。
特别地讲,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够产生这样的缝合部,其中不会因为要防止缝合部松脱而导致缝合部硬度增加。这种硬度或刚度(弯曲或压缩)可能特别对使用造成障碍,例如在衣服或内衣等与皮肤相接触的织物料块的情况下。
特别地讲,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可产生能够承受高应力的缝合部。更特别地讲,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产生这样的缝合部,即其不容易松脱,而且缝线又不会整体结合在构成缝制对象的材料上。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能够在各式各样的应用中,在缝制对象上的不同位置(包括边缘),并且不论构成缝制对象的是何种材料,均能产生上述缝合部。例如,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能够产生包缝,其不容易松脱并且可产生一个接收滑动松紧带的通道;或者,能够利用不以松脱的缝线将钮扣缝制在对象上。
本发明的一个特别目的是提出一种方法,其可用于单一工序中,而不需要在缝合台中进行搬运;和/或在用于产生缝合部的工序中同时实施,而不需要在形成每个缝合部之前进行耗时和/或复杂的调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结环和/或交织的缝线,以及通过使缝线插入或穿通接受所述缝合部的缝制对象的至少一层材料,来形成所述缝合部,所述缝合部包括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其与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其中:
—由至少在其外部具有热塑性材料的至少一根缝线产生所述缝合部;
—然后,至少一个激光束局部施加在缝合部上上,施加点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
其中:
—每个所述激光束将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的热塑性材料点状软化;
—在施加了每个所述激光束之后,并且在软化热塑性材料完全重新固化之前,至少一个挤压装置施加在具有热塑性材料并且暴露在所述激光束下的至少一段缝线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以通过所述热塑性材料将位于缝制对象外部的所有或一些相邻线段彼此点结合在一起。
在整个本说明书中,术语“激光束局部施加在缝合部上”及其相关表达方式指的是激光束以下述方式定向到缝合部上,即其向着所述缝合部发射并且在缝合部上形成激光束的局部入射点。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等于或高于其软化温度但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以软化热塑性材料而不将其熔化,特别是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高于其软化温度3℃-15℃。通过这种方式,所述热塑性材料不会熔化(未达到其熔点)并且不会变成液体。其至少基本上保持其形状,并且缝线的线段保持它们的密合性和机械强度。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之后,并在施加所述挤压装置之前,优选将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施加在缝线的线段上。这种气流的作用是分散构成每根线的纤维和/或使相邻线段彼此相对移动。此外,还可以避免设备的某些部件被过度加热。最后,还能去除尘土或材料残余物,特别是在激光束的入射点和/或挤压装置附近。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气流的宽度为包含热塑性材料的最细缝线的直径的级别或小于该直径。这种小横截面气流的作用是提高分散线中纤维的效率,同时又不会引起热塑性材料过早或过度冷却,以使其在被施加挤压装置之前保持软化。如需要,气流中的空气可被加热。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由至少一种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至少一根缝线被使用,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使得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所述缝线中的被所述激光束软化了的每个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沿全长保持在未被软化状态。
更一般地,根据本发明,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优选只将所述缝线中的被施加了激光束的每个线段的一部分厚度软化。通过这种方式,每个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未被软化,因此缝合部的功能得以维持。
每个挤压装置通过相对运动而接触到热塑性材料,并且向软化材料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缝制对象通过工件承载板和/或其它挤压装置而保持与前述挤压装置相面对。根据本发明,每个挤压装置优选包括与热塑性材料相接触的凸凹不平(非平整)的接触面,以便不在材料上产生可见的整体变形(不将其压平)。所述接触面优选具有齿、爪、凸点、刻槽、锯齿等,以便能够刺入软化的热塑性材料而产生彼此独立的微错位,从而使线段本身保持最终的整体性(不整体熔化或熔接)。另外,每个挤压装置在与线段和热塑性材料接触时是不滑动的,而是伴随着缝合操作产生的移动一起移动。因此,挤压装置与热塑性材料之间在缝制方向上即平行于缝制对象的外表面没有相对运动。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缝合部优选以下述方式产生:在缝合设备的缝合台上移动缝制对象;在所述缝制对象移动通过缝合台的过程中,在产生了每个针脚之后,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然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通过这种方式,在移动通过缝合台时,可以产生针脚和相邻线段的结合,以防止缝合部以后脱线。因此,同传统缝合部相比,本发明不会影响具有缝合部的制品的耐用性。出于工业应用的角度,这种方法不会产生额外的加工成本,同时也不会阻碍回针线迹在缝合部末端的产生。
关于缝制对象的术语“移动通过”总体上包括将需要利用缝合部组装在一起的不同料块简单地定位和保持。例如其可能涉及用于将钮扣缝制在衣服上的缝合台。上述术语还包括下述动作:将构成缝制对象的至少一个待缝制料块连续牵引通过缝合台,例如在沿着至少一行线迹产生缝合部的缝纫机中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优选在施加了激光束后立即施加挤压装置,特别是在缝合部具有至少一行线迹时要在施加激光束后的直接下游施加挤压装置。在任何情况下,每个挤压装置应当在热塑性材料仍然局部软化时施加在其上。
根据本发明,所述缝合台优选包括:
—缝合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缝合针;
—至少一对传送装置,缝合部和缝制对象各自的一部分被挤压和夹持在传送装置之间,所述传送装置将缝制对象和所产生的缝合部沿着缝制方向传输通过缝合台,所述传送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缝合装置的直接下游。根据本发明,在所述缝合装置的直接下游,并且在所述传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直接上游,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施加在将要被传送装置夹持和传送的缝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传送装置在夹持缝合部时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到缝合部的缝线的至少一个线段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在缝合台的一个传送牙板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传送牙板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的下游和传送装置上的用作挤压装置的至少一个相应部分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
作为一种改型,挤压装置可以是带有锯齿或波纹的旋转传送装置(小轮、滚子、球等)。其还可以是一个用于传送至少一块缝制对象的移动压脚的一部分或下游延伸部,并且优选具有锯齿或波纹形接触面。
根据本发明,所述缝合部优选由至少一根细绒线和/或蓬松线产生。细绒线和/或蓬松线是众所周知的。特别地,包含热塑性材料的至少一根细绒线和/或蓬松线被使用。结果,所施加的激光束适于软化缝线的一些表层纤维,而且挤压装置,特别是由牙板构成的挤压装置,能够将如此软化的热塑性材料交叉散布到同一缝线以及构成相邻线段缝线中的其它纤维上。这样,可以产生实际上不可见的相对结合,其不会导致纤维被压平,同时又足够结实。在使用细绒线和/或蓬松线的情况下,使用气流是特别有益的,因为其能够促进相邻纤维之间的多点接触和联结,以实现纤维的结合,同时不会明显改变缝合部的外观和机械强度。
因此,本发明的挤压装置的功能是将软化的热塑性材料与相邻线段中的纤维混合。通过在压力下施加,能够压碎由激光软化的热塑性材料,或在不同程度上使相邻线段接触热塑性材料。
此外,根据本发明,所述缝合部优选利用包含结环但未交织的缝线的线迹产生。例如,缝合部由下述之一线迹产生:链式线迹、锁边线迹或包缝线迹。线迹可由一根或多根缝线产生。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具有交织缝线的线迹例如锁式线迹。在所有情况下,缝合部必须以下述方式产生,即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侧形成相邻线段(平行或交织)。例如,在具有两根缝线的锁式线迹的情况下,优选在缝合部形成过程中调节每根缝线的张力,以使交织部浮现在缝制对象外部,而不是俘获在缝制对象厚度的内部。
本发明还涉及实施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设备。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设备,其中接受所述缝合部的缝制对象在所述设备的缝合台上移动,通过至少一个结环和/或交织的缝线,以及通过使缝线插入或穿通所述缝制对象的至少一层材料,来形成所述缝合部,所述设备包括缝合装置,所述缝合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缝合针并且用于形成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其与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源,其用于将至少一个激光束施加在缝合部上,施加点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适于向缝合部局部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以便将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的热塑性材料点状软化;
—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挤压装置,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之后,并且在软化热塑性材料完全重新固化之前,所述挤压装置施加在所述至少一段缝线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以通过所述热塑性材料将位于缝制对象外部的所有或一些相邻线段彼此点结合在一起。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每个激光源分别包括一个激光器二极管,其波长为780nm和940nm,最大功率为60W,用于形成直径小于1mm、特别是直径在800μm级别的激光束。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每个激光源分别包括用于调节其发出的激光束的功率的装置。还可以设置用于自动调节激光束功率的装置,特别是根据缝合部的加工速度和/或所产生的线迹的数量来控制。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源,适于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等于或高于其软化温度但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以软化热塑性材料而不将其熔化,特别是可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高于其软化温度3℃-15℃。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喷嘴,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之后,并在施加所述挤压装置之前,所述喷嘴产生施加在缝线的线段上的至少一股气流。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喷嘴,用于产生宽度为包含热塑性材料的最细缝线的直径的级别或小于该直径的气流。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源,其能够使得每个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沿全长保持在未被软化状态。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用于以下述方式施加至少一个激光束,即只将所述缝线中的被施加了激光束的每个线段的一部分厚度软化。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在所述缝制对象移经缝合台的过程中,在产生了每个针脚之后,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然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其缝合台包括至少一对传送装置,缝合部和缝制对象各自的一部分被挤压和夹持在传送装置之间,所述传送装置将缝制对象和所产生的缝合部沿着缝制方向传输通过缝合台,所述传送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缝合装置的直接下游;其中,在所述缝合装置的直接下游,并且在所述传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直接上游,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施加在将要被传送装置夹持和传送的缝合部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传送装置在夹持缝合部时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到缝线的至少一个线段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喷嘴,在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的下游和传送装置上的用作挤压装置的至少一个相应部分的紧邻上游,所述喷嘴施加所述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用于在缝合台的一个传送牙板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所述传送牙板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作为一种改型或组合,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其缝合台包括一个用于接收缝制对象的接收板,该接收板的至少一部分是相对于激光束透明的;激光束穿过接收板上的所述透明部分而到达缝合部上的面对着所述透明部分而与接收板相接触的部分上。该透明部分可以是形成在接收板中的孔,或接收板中的一个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部分。
作为一种改型或组合,根据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优选向缝合部上的不与接收板相接触的部分上施加至少一个激光束,特别是施加到缝制对象上的与其接触接收板的那个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这样,在缝制对象的至少一个外表面上延伸的相邻线段会被结合在一起。每个外表面上可以形成一行或多行联结点。特别地讲,两个横向偏置的激光束可以用于形成两行平行的联结点。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相对于所产生的缝合部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的入射点的位置的调节装置。特别地,在缝线具有一行或多行线迹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优选包括用于在垂直于缝制方向和激光束的方向上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的入射点的位置的调节装置。通过这种方式,激光束的入射点以及结合点可以垂直于缝制方向横向调节,例如,根据所形成的线迹和/或所用缝线的类型来调节。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利用包含结环但未交织的缝线的线迹产生所述缝合部。作为一种改型,可以用于产生具有交织缝线的缝合部,在所述交织缝线中,相邻线段是可见的。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挤压装置,所述挤压装置上的至少与所述热塑性材料相接触的部分由抗粘结材料形成。
本发明还涉及这样的方法和设备,其中组合了前面以及后面所描述的特征的全部或一部分。
因此,本发明涉及在缝制对象外部将一根或多根缝线因加工缝合部而产生的相邻线段结合在一起,所述结合是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相邻线段中的热塑性材料完成的。为实现这一点,一方面,使用激光束将所述热塑性材料软化到一定程度,以使其能够在冷却后起到线段间的联结剂的作用,并且另一方面,在挤压装置施加到软化热塑性材料上时,可确保相邻线段与热塑性材料的软化部分接触,并同时将其冷却。这会导致通过相邻线段由热塑性材料相连。
相邻线段可以属于同一根缝线,例如,该缝线在缝制对象的一侧外部结环;或者,相邻线段可以属于多个不同的缝线。优选地,两个相连线段均包含热塑性材料;作为一种改型,只有一个线段可以由具有热塑性材料的缝线形成,其在软化之后借助于挤压装置的作用与另一线段接触。具有这种热塑性材料的每根缝线可以由这种材料制成,或者可以被浸渍这种材料,或者可以由加工缝合部之前附设了这种材料的纤维或线产生。这种热塑性材料在室温下固化。因此,在本发明中,不需要利用附加粘结材料形成线段结合部,而是利用形成至少一根缝线的一部分的材料形成结合部。
因此,这里使用的术语“热塑性材料”代表任何能够在室温下固化并且在受到适宜功率的激光射线的作用下容易软化的任何材料。特别地讲,在本发明的方法中,热塑性材料可以采用属于已知种类的热塑性聚合物的所有合成材料(聚烯烃、聚脂、聚酰胺等)。这些材料或其它固有热塑性材料可以被添加能吸收激光射线的添加剂,以使其对激光射线更为敏感和更具活性。
公知的是,激光束可以用于将热塑性材料点加热到其熔点之上的温度,例如,用于切断由纤维构成的缝线。然而,本发明人观察到,利用激光束,借助于传输能量的非常快速的初始调节,可以精确地调节热塑性材料的软化,以获得预期效果,即适宜地结合相邻线段而不熔化。特别地讲,可以不熔化相邻线段,也不在它们的整个厚度上软化它们,因而可以保留缝合部线段的功能性。激光束功率的调节可以根据需要被软化的热塑性材料的类型以及激光束的施加时间来实现,在连续输送的设备中,所述施加时间取决于缝合部的加工速度。另外,激光束可以以瞬时、连续、脉冲或不连续的方式控制。其可以通过非常简单的方式在任何时刻中断,然后重新使用。其以非常高的精度和非常高的温度规律性来提供热量,而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不敏感。还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对激光束进行调节以实现局部熔化的技术是极为针对性的,其与仅仅软化的情况不同。在软化的情况下,正确调节的范围实际上要宽得多。
应当指出,本发明与工业规模的操作要求是相容的,即能够在缝合台本身上自动地通过相邻线段之间的结合实现缝合部的固化,而不需要搬运操作,特别地讲,是在对应于缝合部加工步骤的相同单一步骤中实现的(即不需要专门的后续处理步骤,即使是在有回针线迹的情况下)。
附图说明
特过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可以清楚地展现出来。所述实施例仅为非限定性的,并且显示于附图中。附图包括: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对缝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图1所示设备时的示意性竖直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产生锁式线迹的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性竖直局部剖视图,图中仅示出了一个锁式线迹和上部激光束。
图6是图5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7至9是与图5类似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三种改型。
图10是从图9中的下方所作的示意图。
图11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种改型,其中缝制对象被小轮而非牙板传送。
图12是图11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附着钮扣的设备中的缝合台的示意性竖直局部剖视图,其中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并且正在缝制;
图14是与图13类似的视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工艺中在产生缝合部之后施加推压装置的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对缝设备,该设备包括一个支承结构1,其承载着适宜的机构,以及一个接收板2,其用于接收缝制对象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缝制对象为一块织物。接收板2是至少基本水平和平坦的。
所述设备中主要形成有一个缝合台4,该缝合台设有缝合装置5,该缝合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针5a,用于缝入或穿过缝制对象3的至少一层材料。对缝设备通常还包括上下结环钩(looping hook,未示出),其能够在织物块的上方和下方形成线环,并且使得缝线环绕着织物块的边缘通过。在图1中,并未示出对缝设备的所有配件和构件。特别地讲,线团、结环钩等没有被示出。此外,对缝设备可以以自身公知的方式装备有各式各样的配件,例如用于切割织物块边缘的刀片,用于在针的上游贴合并保持织物块的压脚,等等。
从图2中可以看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对缝设备包括用于传输缝制对象3的传送牙板6、7,它们设在针5a的紧邻下游,并且更一般地,位于缝合装置5的下游。上侧传送牙板6施加在缝制对象3的上侧外表面8(与其接触接收板2的那个表面相反的表面)上。该上侧传送牙板6与一个适宜的机构相连,并且以下述方式相对于支承结构1安装,即能够实现沿缝制方向10的反复纵向传送运动,然后以自身公知的传统方式脱离缝制对象3并返回上游。
下侧传送牙板7插入形成在接收板2中的至少一个开口11中,以接触到缝制对象3的下侧外表面9(与接收板2相接触的那个表面9)。在本例中,下侧传送牙板7同样是沿着缝制方向10从上游向下游进行反复的纵向传送运动,然后脱离缝制对象3并以连续方式返回上游。这两个传送牙板6、7的运动优选同步且同时进行,以使这两个传送牙板6、7保持彼此对置并将缝制对象3和形成的缝合部12夹在中间。传送牙板6、7相对于缝制方向10位于针5a的紧邻下游,所述缝制方向10对应于缝制对象3在设备的缝合台4上的移动方向。
在图1至3所示的实施例中,缝合部12由包含例如三根线的锁边线迹构成,其中包括:一根穿针线13,其用于形成跨越材料且平行于缝制对象3的边缘14的线迹行27;一根上侧结环线15,其随从于缝制对象3的上侧外表面8上的一条蛇形路径,并且在每个针脚处与穿针线13结环;以及一根下侧结环线16,其随从于缝制对象3的下侧外表面9上的一条蛇形路径,并且在每个针脚处与穿针线13结环,并且同时沿着边缘14与位于缝制对象3外侧的上侧结环线15结环,以便形成由围绕着缝制对象3的边缘14结环的两根线15、16构成的外部联结行28。
因此,这种线迹形成了位于缝制对象3的上侧外表面8上的相邻缝线段和位于缝制对象3的下侧外表面9上的相邻缝线段。同样,线迹还具有位于缝制对象3外侧的缝线13、15或13、16或15、16之间的交织区域。
图1和2中所示的设备具有两个激光束17、18,即上侧激光束17和下侧激光束18。上侧激光束17由上侧激光源19发出,该上侧激光源利用横向水平螺钉21通过支架20固定在支承结构1上,一个套环22环绕着上侧激光源19的本体并且插入支架20中的一个槽23,以便被螺钉24锁紧。支架20中的槽23沿着至少基本垂直于缝制方向10的方向延伸。这样,支架20、套环22和螺钉21、24构成了用于调节上侧激光束17在缝合部12上的入射点25相对于缝合部12的相对位置的调节装置。螺钉21使得上侧激光源19能够绕着一条总体上垂直于缝制方向10的横向水平轴线枢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利用螺钉21来沿缝制方向10纵向调节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的位置。槽23使得上侧激光源19能够横向移动,因此上侧激光束17能够相对于缝制方向10侧向移动。用于锁紧套环的螺钉24同样使得上侧激光源19以及上侧激光束17能够绕着一条基本上平行于缝制方向10的枢转轴线枢转,从而使得上侧激光束17在缝合部12上的入射点25横向位置可调。
根据本发明,可借助于上述调节装置而以下述方式调节上侧激光束17的位置,即上侧激光束17在缝合部12上产生的入射点25位于针5a的紧邻下游和上侧传送牙板6的上游,如图2所示。通过这种方式,在通过缝合装置5(包括针5a)形成缝合部2后的紧邻下游,通过激光作用,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将软化具有相邻线段的缝线中构成其至少一部分的热塑性材料。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到,上侧结环线15形成了相邻线段,所述相邻线段曲折延伸在由穿针线13形成的线迹行27与缝制对象3的外侧边缘14之间。随着缝制对象3移入缝合台并被沿缝制方向传送,上侧激光束17施加在不同的相邻线段上,并且软化构成上侧结环线15一部分的热塑性材料。在入射点25的直接下游,上侧传送牙板6以连续和反复的方式施加到缝合部12上,并因此而施加到上侧结环线15中由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软化的热塑性材料上。在进行这一动作时,上侧传送牙板6挤压在上侧结环线15的相邻线段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从而利用一部分热塑性材料实现将相邻线段两个两个地结合在一起的作用,以形成结合点26,如图3中示意性地显示。因此,上侧传送牙板6构成了施力于软化热塑性材料部分上的挤压装置。这种施力还会导致热塑性材料冷却和固化。
应当指出,只要缝线中的至少一根在其外部具有这样的热塑性材料就足够了,该热塑性材料在接触到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时会被软化。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简单地使用热塑性材料缝线或者预先附设了热塑性材料的线。
除了控制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使之位于上侧结环线15的曲折相邻线段上以外,还可以以下述方式控制入射点25,即其入射在穿针线13的线迹行27上,并因此而入射在穿针线13与上侧结环线15之间交织的区域中。还可以不仅仅提供单一的上侧激光束17,而是提供两个不同的激光束,其中一个激光束具有入射在穿针线13与上侧结环线15之间的交织区域中的入射点,另一个激光束具有入射在上侧结环线15的曲折相邻线段上的入射点。
图1所示的设备还具有下侧激光束18,其与上侧激光束17类似,并且由下侧激光源29发出,下侧激光源通过支架30、横向水平螺钉31、套环32、形成在支架30中的槽33以及用于锁紧套环32的螺钉34而被固定在支承结构1上,这些元件30至34在各方面均与用于安装和调节上侧激光源19的元件20至24类似。因此,下侧激光源29可以相对于支承结构1调节位置,以相对于缝制方向10纵向调节及相对于缝制方向10横向调节下侧激光束18在缝合部12上的入射点35的位置。
如图2所示,下侧激光束18以下述方式穿过形成在接收板2中的开口11,即在缝制对象3的下侧外表面9的那一侧接触缝合部12。下侧激光束18的入射点35同样是位于缝合装置5的下游,特别地讲是位于针5a的直接下游,同时位于下侧传送牙板7的直接上游,所述下侧传送牙板用作挤压装置,用以使缝线的不同相邻线段中的软化热塑性材料相互混合,并且使热塑性材料冷却,从而重新固化,以形成结合点36。在此,同样可以不仅仅提供单一的下侧激光束18,而是提供多个相邻的激光束,以形成多行平行的下侧结合点。两个传送牙板6、7同步移动,彼此抵靠着并且向线段施加挤压作用,缝制对象被俘获在它们之间。
作为热塑性材料,可以采用满足下述条件的任何材料:其能够充分软化,以便在冷却之后形成缝线的相邻线段(与结环线的线段交织的穿针线线段,或同一结环线的相邻线段,或者两根结环线的交织线段等)之间的相对结合。例如,可以采用聚酰胺,或诸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或上述材料的共聚物或混合物等等。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缝线,其包括由芳族聚酰胺线形成的主芯和围绕着主芯的重量比为30-40%的聚丙烯纤维。
所述材料可以优选地组合一种或多种添加剂,例如颜料或促进软化的激光射线吸收剂。非热塑性材料的缝线也可以在缝合之前浸渍所述热塑性材料,即缝线移经设备所承载的一个用于该线的浸渍装置(液浴池、与液垫或突起接触等等)。
每个激光束17、18分别适合于将热塑性材料升高到一个温度即工作温度,其高于软化点但显著低于熔点,特别地讲,工作温度高于软化温度3℃-15℃,特别是高大约5℃,并且比熔点低至少20℃。
下面的表给出了适于不同材料的工作温度。
  材料 高韧性聚丙烯 聚酰胺6  高韧性聚酯 聚酰胺6.6
软化温度     120℃   170℃     220℃     230℃
熔点     160℃   220℃     260℃     260℃
工作温度     125℃   175℃     225℃     235℃
 优选地,可以使用细绒线和/或蓬松线,其包含热塑性材料的纤维或线段,并且可能混合有其它非热塑性材料的纤维或线段。在这种情况下,与图3所示的情况不同,如此形成的结合部实际上是不可见的,其中软化的热塑性材料掺杂在不同的相邻线段中,不是呈现为块或熔接点的形式,而是呈现为不同相邻线段中的多重微联结点的形式,其原因在于,通过使用作为挤压装置的传送牙板6、7,它们实际上将软化热塑性材料挤压成多重不同点。事实上,应当指出,在实际中,使用细绒线并借助于传送牙板6、7,能够形成线段的结合部,以防止以后缝合部脱线,同时这种结合部又是人的裸眼实际上不能看到的,或者不会改变缝合部12和缝制对象3的机械性能和特点。
还应当指出,激光束17、18的入射点25、35位于缝线的外侧,而不会熔化缝合部12与缝制对象3之间接触部位的热塑性材料。结果,缝合部12不会熔接或结合到缝制对象3上。然而,由于激光束17、18在定向方面没有任何限制,因此,如需要,可以在缝合部12与缝制对象3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硬结。然而,一般而言,这种硬结是无用也不受欢迎的。
可以看出,可以充分地利用激光源19、29在设备中形成激光束17、18,以实现对缝合部12极其有效的加强。这种加强不会以任何方式对缝合部12的加工过程中的运行速度造成妨碍。不论缝制对象3如何,缝合部12均能够以高素缝制的方式产生,缝制对象可由任何材料形成(纺织品、编织品、皮革、合成材料等)。
激光源19、29优选具有可调节的功率,并且具有适合于实现热塑性材料理想软化的功率。实际中,作为示例,可以使用红外线激光器,例如CO2红外线激光器二极管,其最大功率为60W,波长为780nm和940nm,激光束直径在800μm左右,并且具有低发散度。这种激光源是商业供应的,例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Santa Clara的COHERENT公司的注册商标为FAP-SYSTEM的产品。可以采用一个可编程自动机构基于下述因素来自动控制每个激光束17、18的功率:特别是基于缝合部12的加工速度(设备的运行速度)和/或缝线的材料和/或每单位长度内产生的针脚的数量。
当然,设备的激光源19、29连接着适宜的供电源。应当指出,除了将激光源19、29如前所述以可调的方式直接安装在支承结构1上以外,激光源19、29还可以以固定的方式安装在设备的支承结构1的任何其它位置上,并且除了图1所示的激光源19、29以外,激光源19、29还可以连接着光纤或带护套透镜,光纤或带套皮透镜的末端在缝合部12上下方以可调的方式安装在支承结构1上。然而,这种情况可能是在下述情况下需要采用的,即激光束17、18的入射点25、35的定向和位置需要精确地确定和调节。
图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其特别适合于产生锁式线迹。在此,同样设有激光束17、18,即上侧激光束17和下侧激光束18。两个激光源19、29由公共电源40供电,该公共电源配备有两个分设的控制钮41、42,以分别用于两个激光源19、29。
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缝合装置5包括缝合针5a和线团5b(图4中未示出)。该设备包括一个下侧传送牙板7和两个上侧传送牙板45、46,其中针牙板45包括一个用于被针5a穿过的开口47,并且相对于针5a同时且同步地沿上下方向和平行于缝制方向10前后移动。针牙板45插在上侧主后牙板46的两个前齿之间,上侧主后牙板采用压脚的形式,并且也连续地平行于缝制方向10前后和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传送缝制对象3。这种包括两个上侧传送牙板45、46(其中一个为针牙板45)的机构本身是公知的。两个上侧传送牙板45、46并非以相同速度总体上同步输送,这是因为,针牙板45随从于针5a的运动,这一运动属于传送缝制对象3的运动的一部分,而上侧主后牙板46则可以具有更大的纵向输送距离。通过上述传送装置,能够特别地产生具有两根线的锁式线迹,其中一根线是穿针线37,另一根线为底线38,底线来自例如在竖直轴线上旋转的线团5b,并且设备中配备有用于将这两根线37、38在每个针脚处交织的钩。
在图5、7、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只是用了上侧激光束17,没有使用下侧激光束。穿针线37的张力优选大于底线38的张力,以使二者的交织点浮现在外面,即位于缝制对象3的上侧外表面8的上面。通过这种方式,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可在交织区域软化穿针线和/或底线。
优选地,上侧激光束17以下述方式定位,即入射点25位于针牙板45和上侧主后牙板46 之间,即位于针牙板45下游和上侧主后牙板46上游。通过这种方式,上侧主后牙板46用作挤压装置(不同于下侧传送牙板7和/或接收板2),以使软化热塑性材料混杂并将线段结合在一起。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利用下侧传送牙板7和单一的上侧传送牙板46获得锁式线迹,该上侧传送牙板还构成了压脚。在这个实施例中,上侧传送牙板46设有一个用于被针5a穿过的开口47以及一个用于使上侧激光束17穿过的第二开48。
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针5a被针托架54承载着,针托架上安装着一个向下延伸的杆55,该杆的下端形成了一个压块56。该杆55被引导着相对于一个支撑部57作轴向平移运动,该支撑部57本身被刚性锁定在针托架54上并与之一起平移。一个拉伸弹簧58内置于杆55的上端59与支撑部57的下端60之间,以将杆55向下推压。通过这种方式,压块56与针5a一起作交替的竖直平移运动。在针5a位于底部位置时,压块56接触缝合部12,并且通过弹簧58而向穿针线37的两个相邻线段从缝制对象3的上侧外表面8中的同一针脚孔浮现出来的点施加压力,该针脚孔是在刚刚进行的缝制动作中由针5a产生的。上侧激光束17被定向为形成一个入射点25,特别是位于这两个线段上的入射点,以使它们软化。上侧激光束17的入射点25位于压块56与缝合部12的接触点的略微上游—或在任意程度上的上游。压块56的下表面优选是锯齿形或齿形的,以呈现为牙板或刷板的形式,以更好地刺入软化材料中而不是将其压平。因此,压块56将外部软化了的两个线段结合在一起。
应当指出,在一种改型(未示出)中,这样的压块可由专用的致动器驱动,该致动器根据需要而被编程。这样,压块的运动独立于缝合装置5中的各个元件特别是针托架54的运动。
在图9和10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单一的下侧激光束18,而没有上侧激光束17。此外,这个实施例提供了单线链式线迹的例子,其中设有一个上侧传送牙板46,其形成了一个压脚,压脚中具有用于使针5a穿过的开口45,以及一个下侧传送牙板47,下侧激光束18在其上游形成一个入射点35,该入射点位于构成链式线迹的缝线49的相邻交织线段上。在图9和10所示的链式线迹的情况下,在结环缝线的不同环之间和/或这些环的平行线段之间的交点上,使热塑性材料相互联结。与上侧传送牙板46对置的下侧传送牙板7用作挤压装置,并且形成了缝线49的线段之间的结合点26,所述结合点位于线段之间的交点处并且在此热塑性材料被下侧激光束18软化。绕着一条横向水平轴线旋转的双结环钩5c用于使单一的缝线49形成环。在图10中,没有示出双结环钩5c。
在图11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缝制对象3通过小型上侧轮50和小型下侧轮51而非传送牙板沿缝制方向10传送。这两个轮50、51被以下述方式旋转驱动,即沿缝制方向10输送缝制对象3。下侧轮51穿过一个形成在接收板2中的开口52,并且接触到缝制对象3。如图12所示,上侧轮50和/或下侧轮51的旋转轴线可以相对于水平方向或多或少地倾斜,这两个轮50、51与缝制对象3及缝合部12之间接触的区域可以是锯齿形、波纹形、齿形或其它凸凹不平的表面。一般而言,这种传送用的轮50、51被用于缝制易损材料如皮革,这种材料不能承受与容易导致其表面损坏的牙板相接触。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上侧激光束17和下侧激光束18设置在针5a的直接下游,针5a本身又位于压脚53的下游。图中示出了锁边线迹的例子。
图11和12中还示出了气流70、71,其中上侧气流70从一个由上侧气管74供应压缩空气的上侧喷嘴72喷出,下侧气流71从一个由下侧气管75供应压缩空气的下侧喷嘴73喷出。气流70、71在挤压元件(本实施例中为轮50、51)的直接上游施加在缝线的相邻线段上,以使软化热塑性材料的纤维先被分散开,然后再被挤压装置即轮50、51挤压以将相邻线段结合。所述气流70、71位于激光束17、18的入射点的下游。所述气流非常精细,以便实现纤维的正确分散,而且不能供应过量的空气,以防热塑性材料被冷却到重新固化的温度。如需要,所用空气可以被加热,以使热塑性材料在接触挤压装置即轮50、51时保持良好软化状态。
所述气流70、71或其它气流可以被供应到设备上,以冷却设备中那些在没有缝制对象时可能会被加热的特定部件,例如与激光束17、18相面对的金属部件;和/或清理激光源19、29的用于发出激光束17、18且可能会被堵塞的出口(激光器二极管出口或光纤端部等)。尽管只显示于图11和12的实施例中,但所述气流70、71可以用于前面或后面描述的所有实施例中。
所述气流70、71是以3·105的级别或更高的气压供应的,并且喷嘴72、73具有非常精细的直径,即在包含热塑性材料的缝线的直径的级别上,或小于缝线直径。喷嘴72、73安置在缝合部12的线段的直接邻近处(尽可能靠近),以便能够在相应气流施加的地方分散缝线的纤维。
挤压装置可以由各种刚性材料(金属、合成材料等)制成。优选地,至少在挤压装置的与热塑性材料相接触的部位上采用抗粘结材料,以避免残渣沉积和产生有害摩擦;所述抗粘结材料可以是例如氟碳聚合物类中的一种,特别是PTFE或TEFLON,这种材料上不会附着软化的热塑性材料。这一方案对于多颜色装饰性凸纹缝合部特别有益,因为能够避免颜色混合。
在缝合部末端,可以形成一个或多个回针线迹(通过将缝制对象在设备上的传送方向掉转)。所述回针线迹同样可以利用将相邻线段结合在一起的热塑性材料加固。
在图13和14所示的实施例中,设备的缝合台不是传送型的;也就是说,缝制对象不是移动通过缝合台。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缝制对象包括一层织物63和一个钮扣64,它们通过自身公知的钮扣缝合设备缝合在一起,但在本例中使用至少在其外部具有热塑性材料的缝线68。缝合装置一般包括一根针5a和一个钩5b。接收板2具有用于使针5a从中穿过的开口65。下部激光束18可被面对着织物63的下侧外表面66引至所形成的线迹,以便在形成线迹时软化缝线68中的热塑性材料。应当指出,线迹产生了缝线68的相邻线段,它们被激光束18顺序软化,并且随着线迹的形成而彼此交叉。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线段在缝合过程中被结合在一起。此外,可以设置一个推压装置67,其可以移动,以便在缝制结束后穿过开口65而接触缝线的底部。在被施加到软化缝线68的彼此相邻的不同线段上时,推压装置67被用作挤压装置,其具有诸如齿形等凸凹不平的接触表面,并因此而将线段彼此结合。这样可以避免以后脱线。这样,即使形成在钮扣中的缝线68的各个环中的一个断裂,其它环也仍将保持不动,缝线不会松脱。图14中示出了推压装置67的推压位置,在此,其接触所形成的缝合部,以使线段彼此结合。推压装置67的与缝线68的软化线段相接触的表面不是平滑的,而是呈现为牙板的形式,以便在缝线68的线段中产生多个微结合点。
图13和14中还示出了一个上侧激光束17,其能够软化钮扣64上面的缝线。针托架54也具有一个杆55,其形成有压块56,用以通过弹簧58的作用向缝线68的软化线段施加压力,以便在缝合部形成时将它们结合,类似于图8所示的实施例。这里,推压装置67和/或压块56同样可以由抗粘结性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配备有安全装置或安全自动控制器(未示出)。例如,如果缝制对象3没有就位于工件承载板或接收板2上和/或如果用于将缝制对象3移动就位的可竖直移动的压脚46、53位于其上部位置,则自动控制器可以中断(利用现场光电检测元件)激光源19、29的操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激光束17、18施加到设备的金属部件上。同样,可以优选地设置一个透明材料壳体,其能够过滤激光辐射并且围绕着缝合台4,以避免任何向着使用者的杂散反射,从而保护使用者。
除了前面描述并在图中显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以外,本发明还能够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实施。特别地讲,其可以应用于其它类型的线迹和使用不同数量缝线的线迹。此外,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部分地相互组合。

Claims (30)

1.一种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12)的方法,其中通过至少一个结环和/或交织的缝线,以及通过使缝线插入或穿通接受所述缝合部的缝制对象(3)的至少一层材料,来形成所述缝合部,所述缝合部(12)包括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其与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其中:
—由至少在其外部具有热塑性材料的至少一根缝线(13,15,16,37,38,49,68)产生所述缝合部(12);
—然后,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局部施加在缝合部(12)上,施加点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
其特征在于:
—每个激光束(17,18)将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的热塑性材料点状软化;
—在施加了每个激光束(17,18)之后,并且在软化热塑性材料完全重新固化之前,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7,46,50,51,56,67)施加在具有热塑性材料并且暴露在所述激光束(17,18)下的至少一段缝线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以通过所述热塑性材料将位于缝制对象(3)外部的所有或一些相邻线段彼此点结合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等于或高于其软化温度但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以软化热塑性材料而不将其熔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高于其软化温度3℃-15℃。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17,18)之后,并在施加所述挤压装置(6,7,46,50,51,56,67)之前,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施加在缝线的线段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气流的宽度为包含热塑性材料的最细缝线的直径的级别或小于该直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至少一种热塑性材料形成的至少一根缝线(13,15,16)被使用,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使得由热塑性材料形成的所述缝线中的被所述激光束(17,18)软化了的每个线段的至少一部分厚度沿全长保持在未被软化状态。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加的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只将所述缝线中的被施加了激光束的每个线段的一部分厚度软化。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是以下述方式产生的:在缝合设备的缝合台(4)上移动缝制对象(3);在所述缝制对象(3)移动通过缝合台(4)的过程中,在产生了每个针脚之后,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然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7,46,50,51,67)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台(4)包括:
—缝合装置(5),其包括至少一个缝合针(5a);
—至少一对传送装置(2,6,7,45,46,50,51),缝合部(12)和缝制对象(3)各自的一部分被挤压和夹持在传送装置之间,所述传送装置将缝制对象(3)和所产生的缝合部(12)沿着缝制方向(10)传输通过缝合台(4),所述传送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缝合装置(5)的直接下游;
—在所述缝合装置(5)的直接下游,并且在所述传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直接上游,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施加在将要被传送装置夹持和传送的缝合部(12)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传送装置在夹持缝合部时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到缝合部的缝线的至少一个线段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在缝合台的一个传送牙板(6,7,46)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传送牙板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11.如权利要求4、5、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的下游和传送装置上的用作挤压装置的至少一个相应部分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是由至少一根细绒线和/或蓬松线产生的。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部(12)是利用包含结环但未交织的缝线的线迹产生的。
14.一种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12)的设备,其中接受所述缝合部(12)的缝制对象(3)在所述设备的缝合台(4)上移动,通过至少一个结环和/或交织的缝线,以及通过使缝线插入或穿通所述缝制对象(3)的至少一层材料,来形成所述缝合部,所述设备包括缝合装置(5),所述缝合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缝合针(5a)并且用于形成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其与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所述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其用于将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施加在缝合部(12)上,施加点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适于向缝合部局部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以将位于与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另一段已缝合缝线相邻的所述延伸在缝制对象(3)外部的至少一段已缝合缝线的外部的热塑性材料点状软化;
—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7,46,50,51,56,67),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17,18)之后,并且在软化热塑性材料完全重新固化之前,所述挤压装置施加在所述至少一段缝线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以通过所述热塑性材料将位于缝制对象(3)外部的所有或一些相邻线段彼此点结合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激光源分别包括一个激光器二极管,其波长为780nm和940nm,最大功率为60W,用于形成直径小于1mm、特别是直径在800μm级别的激光束。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激光源(19,29)分别包括用于调节其发出的激光束(17,18)的功率的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所述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适于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等于或高于其软化温度但低于其熔点的温度,以软化热塑性材料而不将其熔化。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适于将热塑性材料局部升温至高于其软化温度3℃-15℃。
19.如权利要求14至18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喷嘴(72,73),在施加了所述激光束(17,18)之后,并在施加所述挤压装置(6,7,46,50,51,56,67)之前,所述喷嘴产生施加在缝线的线段上的至少一股气流。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喷嘴(72,73),用于产生其宽度为包含热塑性材料的最细缝线的直径的级别或小于该直径的气流。
21.如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用于以下述方式施加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即只将所述缝线中的被施加了激光束的每个线段的一部分厚度软化。
22.如权利要求14至21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缝制对象(3)移动通过缝合台(4)的过程中,在产生了每个针脚之后,所述设备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然后将所述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7,46,50,51,67)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23.如权利要求14至22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缝合台(4)包括至少一对传送装置(2,6,7,45,46,50,51),缝合部(12)和缝制对象(3)各自的一部分被挤压和夹持在传送装置之间,所述传送装置将缝制对象(3)和所产生的缝合部(12)沿着缝制方向(10)传输通过缝合台(4),所述传送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缝合装置(5)的直接下游;
其中,在所述缝合装置(5)的直接下游,并且在所述传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的直接上游,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施加在将要被传送装置夹持和传送的缝合部(12)的至少一部分上,所述传送装置在夹持缝合部时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到缝线的至少一个线段上的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用于在缝合台的一个传送牙板(6,7,46)的直接上游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所述传送牙板作为挤压装置施加在软化热塑性材料上。
25.如权利要求19、20、23或2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喷嘴(72,73),在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的下游和传送装置上的用作挤压装置的至少一个相应部分的紧邻上游,所述喷嘴施加所述至少一股压缩空气流。
26.如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源(19,29)适于向缝合部上的不与接收板(2)相接触的部分上施加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
27.如权利要求14至26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利用包含结环但未交织的缝线的线迹产生所述缝合部(12)。
28.如权利要求14至27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相对于所产生的缝合部(12)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的入射点(25,35)的位置的调节装置(20至24;30至34)。
29.如权利要求23或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垂直于缝制方向(10)和激光束(17,18)的方向上调节所述至少一个激光束(17,18)的入射点(25,35)的位置的调节装置(22,23,24;32,33,34)。
30.如权利要求14至29中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挤压装置(6,7,46,50,51,56,67),所述挤压装置上的至少与所述热塑性材料相接触的部分由抗粘结材料形成。
CN 03812355 2002-05-29 2003-05-20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7389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206558A FR2840327B1 (fr) 2002-05-29 2002-05-29 Procede et machine de realisation d'une couture non susceptible de se refaire
FR02/06558 2002-05-29
US60/407,953 2002-09-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38937A true CN1738937A (zh) 2006-02-22

Family

ID=295588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03812355 Pending CN1738937A (zh) 2002-05-29 2003-05-20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738937A (zh)
FR (1) FR2840327B1 (zh)
ZA (1) ZA200409546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948A (zh) * 2013-09-06 2014-01-01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面料防脱缝缝合方法
CN108570737A (zh) * 2017-03-10 2018-09-25 山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缝线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09641559A (zh) * 2016-09-05 2019-04-16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用内饰部件
JP2019213848A (ja) * 2018-06-11 2019-12-19 パオ チェン コン イエ クー フェン ユー シェン コン スー 製靴用ミシン
CN111819068A (zh) * 2018-02-05 2020-10-23 赛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密封接缝的附件
CN114347502A (zh) * 2022-01-05 2022-04-15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基于膨体纱改性的碳-玻混拉板及其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32070A1 (en) * 2013-09-06 2015-03-12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Method for introducing seam into decor layer and decor lay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0712A (en) * 1921-07-21 1925-11-10 Gem Shirt Company Seam for garments
FR886765A (fr) * 1941-11-26 1943-10-25 Ig Farbenindustrie Ag Feuille cousue en polymères linéaires synthétiques d'un haut degré de polymérisation
BE617426A (zh) * 1961-05-10 1900-01-01
JPH0984980A (ja) * 1995-09-20 1997-03-31 Hirose Mfg Co Ltd ミシン
AU3342999A (en) * 1998-04-15 1999-11-01 Neo-Stitch Ltd. Improvements in sewing methods and machines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8948A (zh) * 2013-09-06 2014-01-01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轻薄面料防脱缝缝合方法
CN109641559A (zh) * 2016-09-05 2019-04-16 河西工业株式会社 汽车用内饰部件
CN108570737A (zh) * 2017-03-10 2018-09-25 山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高分子缝线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CN111819068A (zh) * 2018-02-05 2020-10-23 赛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密封接缝的附件
US11591731B2 (en) 2018-02-05 2023-02-28 SECO Systems, LLC Attachment for sealing seams
JP2019213848A (ja) * 2018-06-11 2019-12-19 パオ チェン コン イエ クー フェン ユー シェン コン スー 製靴用ミシン
CN114347502A (zh) * 2022-01-05 2022-04-15 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基于膨体纱改性的碳-玻混拉板及其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FR2840327A1 (fr) 2003-12-05
ZA200409546B (en) 2005-05-25
FR2840327B1 (fr) 200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7927B2 (en) Method and machine for producing a seam which is not susceptible to coming undone
CN1753630A (zh) 针刺载体薄片以形成环
CN1738937A (zh) 用于产生不易松脱的缝合部的方法和设备
KR19990021847A (ko) 내구적 용융-결합성, 열가소성 및 인성을 지닌 비인장된 마크로데니어의 다성분 필라멘트
CN1057685A (zh) 弹性缝编织物的加工方法
CN101040145A (zh) 塑料载体的保护性织物元件
CN1558743A (zh) 制造一次性流体处理制品的方法
CN1191781C (zh) 厨房用纸及其制造方法
US811005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utting a laminate and laminate product
KR20180103641A (ko) 밑실을 구비하지 않은 봉제구조, 봉제방법 및 그를 위한 봉제장치
KR20050024301A (ko) 쉽게 풀리지 않는 솔기를 형성하는 방법 및 기계장치
WO2004105537A1 (ja) 繊維製面ファス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23263B2 (zh)
JP7352624B2 (ja) レーザー溶着性面ファスナー
FI78510B (fi) Foerfarande foer att oeverdraga ett substrat med ultraljudsvetsade traodar samt maskin foer genomfoerande av foerfarandet.
CN1561417A (zh) 用于制造硬毛部件的方法和设备
JPH01119279A (ja) かつら用みの毛の製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60222